-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2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慈溪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浙江省慈溪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试卷分值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答案一律书写在答题纸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爱为名的畸形的“饭圈文化”使暴戾恣(zì)睢、奢靡(mǐ)浮夸之风泛滥。流量热度、排位顺序、片酬出场费,是“饭圈”看重的指标。 B. 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强调兼(jiān)容并包,对于世界多元文化保持开放的心态,似涛涛江河不弃涓(juān)流,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C. 高温瞬间催熟了树叶,使它们变得枯槁,那些树儿似乎顷(qǐng)刻间就抖落了一身的树叶,在泥土上铺上了它们黄澄(dēng)澄的斗篷。 D. 蓬头垢面的沈巍,意外蹿(cuàn)红,成为“流浪大师”,引发网民蜂拥而至,蹲守猎奇追捧蹭热度,突如奇来的关注演变为哗众取宠的喧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课文中的字词,踏踏实实地读、写,把握不准的要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要注意区分方言和普通话的读音。 A项,“奢靡”的“靡”读mí; B项,“涛涛江河”改为“滔滔江河”; D项,“蹿红”的“蹿”读cuān,“突如奇来”改为“突如其来”。 故选C。 【点睛】字音、字形考查的对象主要有多音字、形声字、形近字和异形(包括形似)同音(包括近音)字三种。由于生活中那些容易读错、写错的字往往也就是考试字音考查的重点内容,因此,归纳出误读、误写的常见类型对我们复习备考是很有帮助的。同时。针对每一种误读、误写类型,我们都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从而能够有的放矢地掌握好字音、字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墙上的斑点》是伍尔芙的一个短篇杰作,也是她的第一篇意识流作品。【甲】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了“我”看见壁炉里火红的炭块而思绪联翩 - 27 - ,并把注意力转移到墙上的一个斑点所引起的种种联想……最后又回到这个斑点本身,而这个斑点正是一只不起眼的蜗牛。 【乙】尤其是文中结尾的一句——哦,墙上的斑点!那是一只蜗牛。小说在此戛然而止,让人读来意犹未尽,浮想联翩。 蜗牛本身并没有任何含义,巧妙的是作者借这只蜗牛显现了人物头脑中意识流动的复杂过桯。在《墙上的斑点》里看不到任何传统小说对时间、地点和环境的介绍,也没有传统意义上称之为“故事”和“情节”的事件。【丙】甚至没有对主人公“我”的年龄、身份、相貌、职业等的介绍,就连其性别也是糢糊的,可以推断“我”是位女性。墙上的“斑点”仅仅提供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一个连接点,就凭借这个连接点来展示人物内心的意识活动。 2. 文段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思绪联翩 B. 意犹未尽 C. 显现 D. 仅仅 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甲 B. 乙 C. 丙 【答案】2. C 3. B 【解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词语的能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C项,显现:呈现、显露;显示:明显地表现,依据原文,作者借这只蜗牛并不能把“人物头脑中意识流动的复杂过桯”呈现出来,只能去表现、表达,故可改用“显示”。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标点符合在语言表达中起表情达意的辅助作用,要求考生平时积累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能依据句意、语气、语言结构、书写位置等正确使用或改正标点符号。“尤其是文中结尾的一句”后是直接引用“哦,墙上的斑点!那是一只蜗牛。”故B项“——”应改为“:”。故选B。 【点睛】冒号的作用是提示下文内容,一是直接引用,二是转述,三是总结上文,四是提示下文分项列举,它所管辖 的范围一直到句末,也就是要和句末点号(句号,叹号,问号)搭配使用,所以,冒号主要是起到“涵盖”的目的。破折号用于表示标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分说部分是对总说部分的注释。破折号只是要对前边的文字做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主要是起到加以强调的目的。 - 27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由全球各地科学家合作拍摄的首张黑洞照片4月10日在全球同步发布,照片瞬间点燃了世界关注的热点,再次有力地证实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和霍金的猜测。 B.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政策,海航集团大力推动“空中通道”建设,它旗下的航空公司新开辟了65条国际航线可以直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相关地区。 C. 中国疾控中心主任认为,我国吸烟率的下降主要在于公众对烟草危害的认识有所提高,但由于缺乏更加有力的控烟措施,使吸烟率的下降并没有达到大家的预期。 D. “学习强国”平台聚合了大量免费资源,充分满足了互联网条件下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自主化、便捷化的学习需求,为推动工作积蓄了精神能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应先浏览选项,依据语感推断法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用提取主干法,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是否有问题。A项,“点燃世界关注的热点”搭配不当,应改为“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或“点燃世界关注的热情”;B项,“新开辟了65条国际航线可以直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相关地区”句式杂糅,可改为“新开辟了65条国际航线,这些航线可以直飞……地区”;C项,后半句“由于缺乏更加有力的控烟措施,使吸烟率的下降并没有达到大家的预期”滥用介词“由于……使……”,造成主语残缺,依据前句的主语“我国吸烟率的下降”,故最好去掉“使”。故选D。 【点睛】高考常考的病句类型有六大类: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答题时先浏览选项,用语感检查法,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用提取主干法,划分主干枝叶,是否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等问题;对难以确定的部分句子,可以适当用类比检查法,仿造结构相似的句子来比较原句。 5.下列诗句涉及传统节日,请在横线上按农历顺序依次写出相应节日名称。 ①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②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③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鬟相亚。 - 27 - ④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 按农历一年内先后排序,依次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答案】 (1). 寒食节(答“清明节”也算对) (2). 端午节 (3). 七夕节(或乞巧节、七巧节) (4). 重阳节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根据已学知识,联系文本内容,对选项中的文史典籍、古代职官、科举制度等方面做出判断。本题考查节日相关特征及习俗,考生要注意依据句中关键词的试题写出节日名称,注意“按农历顺序依次”。①“无烟火”指的是寒食,“不独明朝为子推”,相传寒食禁火的习俗,是为纪念春秋时贤者介子推,寒食节与清明节相连,在公立4月3、5日,农历约在2月3月交接的时间;②“艾符”“蒲酒”都是端午节传统物品,考端午节为农历五月初五;③依据“运巧思,穿针楼上女”可知写的是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④“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化用了“遍插茱萸”的诗句,是重阳节的常见习俗,时间为农历九月九日。由此容易排序。 【点睛】中国的传统节日按时间先后次序分别有: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下元节,腊八节,祭灶节,除夕。每个节日都有非常突出的寓意和习俗,是中国文化长期积累的结晶,值得我们传承和发展。 6.“中学生领导力培训营”,旨在培养中学生的领袖气质。参加该培训营,需个人申请,同学推选,班主任推荐。假如你是黄强的班主任,请根据下面校园微博上同学们推选的贴子,为高二(1)班班长黄强同学写一封正式的推荐信。要求:层次清晰,表达得体,不超过70个字(含标点符号)。 青春小鸟:强哥,牛人!学校的大型学生活动,都是他一手组织,艺术节、辩论大赛、才艺展现大赛,你看了木?那才叫精彩! OOKKO猪:黄兄,岂只帅,还是全国数学、物理竞赛金牌获得者,真有才!崇拜啊! 天地英雄:亲,谁能振臂一呼,天下响应云集,黄强是也!高二(1)班在他统领下,抱成团儿,获奖多多。佩服死丫! 临水花人:小强很强大,篮球队长是他,晚会司仪是他,书法第一还是他!真是让人羡慕嫉妒恨啊! 独行女侠:小女子佩服,大侠虽武功高强,却从不独来独往,你兄弟众多,让小女子自愧不如。 - 27 - 推荐信 尊敬的校领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月×日 【答案】黄强同学是高二(1)班班长,能团结同学(有团队精神),组织能力强,在同学中有很高的威信。现推荐黄强同学参加中学生领导能力培训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准确、简明、得体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校园微博上同学们推选的贴子内容,提炼出关于“黄强同学”的关键词包括以下方面:“领袖气质”“团队精神”“组织能力”“威望”“班别”“职务”“推荐语”。本推荐信应以“黄强同学”作为第三人称叙述,用语得体;不超过字数。 【点睛】推荐信是一种常见的公文。写作此类文,要注意它的格式是:一、标题:第一行正中写“推荐信”三字;二、称谓:第二行顶格写推荐处的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称呼,后加冒号;三、正文:写推荐的内容,叙述被推荐人的先进事迹,赞扬好的品德等;四、结尾:写总结的话;再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此致”,然后再另起一行顶格写“敬礼!”五、署名:在正文右下行署名写作推荐信的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六、日期:在署名下一行右边写上时间。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建设和管理好首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本次城市总体规划,以制约首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导向,以解决人口过多、交通拥堵、房价高涨、大气污染等“大城市病”为突破口,以改革发展为手段,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全面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构建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到2020年“大城市病”得到缓解,到2035年“大城市病”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到2050年全面形成具有首都特点、与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相适应的现代化超大城市治理体系。 (摘编自《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 - 27 - 材料二: 表1: 国家 城市 排名 综合指数(100=理想) 社会 稳定 医疗 保健 文化与 环境 教育 基础 设施 澳大利亚 墨尔本 1 97.5 95 100 95.1 100 100 奥地利 维也纳 2 97.4 95 100 94.4 100 100 加拿大 温哥华 3 97.3 95 100 100 100 92.9 加拿大 多伦多 4 97.2 100 100 97.2 100 89.3 澳大利亚 阿德莱德 5 96.6 95 100 94.2 100 96.4 数据经济学人智库《2017全球宜居城市报告》 表2: 评价类型 评价对象 排名最高十大城市 综合评价 城市宜居指数 青岛、昆明、三亚、大连、威海、苏州、珠海、厦门、深圳、重庆 分 要 素 评 价 城市安全性 深圳、北京、成都、南京、上海、贵阳、青岛、济南、厦门、苏州 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 上海、广州、深圳、南京、青岛、北京、成都、济南、昆明、沈阳 自然环境宜人性 深圳、上海、苏州、青岛、南京、成都、杭州、福州、威海、厦门 社会人文环境舒适性 深圳、上海、广州、成都、威海、济南、北京、南京、武汉、苏州 交通便捷性 - 27 - 厦门、苏州、济南、海口、银川、威海、石家庄、昆明、南京、长春 环境健康性 厦门、西宁、银川、青岛、威海、长春、南宁、乌鲁木齐、昆明、深圳 数据中科院《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 材料三: 城市化是人口集聚、特别是向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集聚的过程。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工业化思维指导下城市建设和城市运营的诸多弊病暴露无遗,人们对“宜居城市”的呼声越来越高。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在新时代的新城镇格局下,城市宜居方案发生了新变化,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城市宜居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国务院参事、住建部原副部长仇保兴提到德国弗莱堡,这个城市在法规体系、交流学习机制和市民参与等方面表现卓越,超越了传统模式,让居住者的幸福感可持续,最后达到城市居民寿命的延长。关于生态宜居城市的标准,仇保兴说,要由城市居民“用脚投票”决定。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首席经济学家李铁则表示,外来人口是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通过市场方式补足了城市的服务业短板。 李铁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提出了三点建议:首先要增加包容,要欢迎与新经济模式相关的市场化主体和外来人口参与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其次,要转变执政理念,要深入了解城市居民的需求,不能以精英思维排斥任何城市需要的人口和产业;最后,要适应城市的物质生态和社会生态,体现出真正的生态宜居城市理念。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2017未来城市峰会:聚焦生态宜居与城市生命力》) 材料四: 宜居城市,通俗地讲就是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从学术上讲宜居城市更加强调适宜人类居住和生活的环境条件,包括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和人文环境等。 - 27 - “宜居城市”是城市发展和建设的目标。“宜居城市”的建设目标具有层次性。较低层次的建设目标应该是满足居民对城市的最基本要求,如安全性、健康性、生活方便性等;较高层次的建设目标应该是满足居民对城市的更高要求,如人文和自然环境的舒适性、个人的发展机会等。因此,城市建设要关注城市安全、健康、舒适、便捷等体现居民生活质量的问题,并注重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持城市和街区的风格。同时要高效和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创造更多、更适宜人们居住、生活和工作的空间。 (摘编自张文忠等著《和谐宜居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宜居城市指的是适宜人居住的城市,是衡量城市的重要标尺,应有良好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和人文环境。 B. 材料二中两个表格来源不同,但评价宜居城市的指标基本相同,且都将城市环境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 C. 人口过多、交通堵塞、房价高涨等“大城市病”困扰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因此将大城市建设成为宜居城市是我国城市建设中的首要之务。 D. 材料三侧重在建设宜居城市的过程中应满足不同居民群体的需要,材料四则侧重满足居民群体不同层次的需求。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青岛能排在中国十大宜居城市之首,是因为它在各项评价指标中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北京则因为综合指数不高而未能入选。 B. 材料三中提到的德国弗莱堡,在城市建设中,能突破传统,创新城市治理理念,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C. “宜居城市”的建设目标具有层次性,较低层次的建设目标应满足居民最基本的要求,相较而言,更高层次的建设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更重要。 D. 大城市的城市建设和运营存在诸多弊病,新时代的新城镇格局下,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成为宜居城市成为未来的趋势。 9. 结合以上四则材料,请就如何建设宜居城市提出几点建议。 【答案】7. C 8. B 9. ①统筹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医疗、教育、交通等的投入,为市民生活提供便利。 ②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改善城市环境,走可持续化发展之路。③尊重民意,提高市民建设宜居城市参与度。④注重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 - 27 - 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题C项,“将大城市建设成为宜居城市是我国城市建设中的首要之务”于文无据。故答案为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本题A项“在各项评价指标中都能取得优异成绩”错,“社会人文环境舒适性”“交通便捷性”等排名青岛没有入选;C项 “也更重要”属主观臆断;D项“成为未来的趋势”错误,原文说的是“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不能判断为“未来的趋势”。故答案为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个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解题时,一定要回归文本,立足主题,多层面挖掘,深入探讨价值精神;依据题目设置的要求和特点,运用“内引外联”法,展开合理分析。“内引”依据:立足文本,引信息、材料、观点等形成论证依据。“外联”分析:联知识包括文体知识和分析鉴赏知识;联实际包括现实情况和社会影响;联自身包括生活体验和阅读感受等。据材料一“本次城市总体规划,以制约首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导向,以解决 ……”可总结出“统筹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医疗、教育、交通等的投入,为市民生活提供便利。”;据材料四“宜居城市更加强调适宜人类居住和生活的环境条件,包括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和人文环境等。”可总结出“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改善城市环境,走可持续化发展之路。”;据材料三“关于生态宜居城市的标准,仇保兴说,要由城市居民‘用脚投票’决定”可总结出“尊重民意,提高市民建设宜居城市参与度。”;据材料四“并注重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持城市和街区的风格”可总结出“注重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条绳索 【秘鲁】弗朗西斯科·埃斯卡特 - 27 - 胡安发现了一条从天上垂下来的绳索。 那条长得令人难以置信的绳索一直往上延伸,延伸,直至消失在冬日的云层里,胡安一边看看它一边想身边没有人会相信他看到的这一幕。 “这孩子太孤独,出现幻觉了。”听到胡安的故事,他姑姑会这么说。“应该带他去看心理医生!” 最后她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于是胡安一直跑回了家,看见他爸爸正坐在门口的那段老树干上。“有一条绳子从天上垂下来!” 胡安喊道。 父亲沉默地看了他一眼,好像胡安说的是一种奇怪的无法理解的方言。 胡安痛恨没有人认真地对待这件事,然而他已经习惯了,人们总是把他当成一个小孩子,尽管他都快十岁了,在大草原上可以骑着自行车到处来去。都快十岁了,在大草原上可以骑着自行车到处来去。 “爸爸,你得看看,我发现的那条绳子非常粗大,我一个人没法把它运回家。”胡安试着用父亲的语言表达,想让他别再像平时那样用轻蔑的表情看着自己。 “请您跟我来一下吧,爸爸,就一会儿。”胡安哀求道。 但这仍是徒劳,父亲不喜欢胡安求他玩耍,就像不喜欢玩耍本身,于是那孩子决定再次消失,重新向发现那条绳索的地方跑去。 他很快又看到了它,在大草原中央,纹丝不动,风吹拂着,但那条绳索仍定定地悬在那里,并不是绷紧了,只是静静的。胡安看了它一会儿,又向天上望去,寻找一种解释,但是同样一无所获,这时他想到直到现在他还没有碰过那条绳索,就决定碰碰看,好证明那是真实的,而不仅仅是种幻觉,或是海市昼楼,就像那些在沙漠里迷路的旅行者所看到的。 胡安重新看了一下绳索,决定走过去但因为某种原因,他,又想起了搂着绳索渴死的旅行来,不敢向前走一步。考虑了几秒钟后,他吸了一口气,向前迈出了第一步,然后,又一步,直到剩下不到一米的距离,他伸出胳膊,用指尖轻轻地碰了一下绳索。“很软”。他想。 胡安决定拉一下那条绳索。他用双手抓住绳索,使劲向下一拉,但是什么也没发生,绳索顶住了他的全部力量,于是他决定全身吊上去,他助跑,牢牢地接着绳索纵身一跳,就像一个九岁的人猿泰山一样吊在了绳索上。 - 27 - 胡安想起了一个小孩和三颗菜豆的故事,那个小孩在他家院子里种下了三颗菜豆,最后菜豆长成了一颗巨大的爬蔓植物,一直长到了天上,那孩子顺着它爬上去,在顶端发现了一座城堡,里面满是财宝。但是真的是菜豆吗?菜豆不会长成爬蔓植物呀,真是个奇怪的故事…… 胡安学校的作业本上总是写满了老师的评语,说他是个非常不专心的孩子,喜欢在课堂上想入非非。现在胡安可给了所有那些老师一个理由了,在他眼前出现了一条悬空的神奇的绳索。“我应该爬上去,我得看看这是什么。”他这样想着,开始攀着绳索向上爬。 胡安爬到了十米高的时候,就害怕得不敢继续了,但是也没有勇气松开手,于是就停在了那里,不知道该怎么办,他的小手很疼,胳膊开始颤抖,他决定慢慢地滑到地面上去,然后从家里随便找个人来,让他看看这条绳索。但是他刚准备动一下,就感到绳索开始下降。 突然,从很高的地方传来一声:砰……胡安一下子掉在了地面上,绳索开始往他身上落,好像终于从固定它的地方松开了。 绳索不停地往胡安身上落,把胡安埋在里面形成了一座小山;胡安绝望地挪动着胳膊,这时他,感到绳索湿透了……他终于从里面钻了出来,一溜烟跑回了家。 父母不想听胡安解释,他到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开始下着细雨;一顿惩罚后,他上楼回到自己的房间,透过窗户看着雨,无法讲述自己的奇遇。雨不停地下了三天三夜,胡安的父母决定停止度假回城去;胡安无法回到发现绳索的地方了,全家人都监视着他,同时全家人都受够了那场绵绵不绝的雨。似乎所有人都认为他是那场雨的罪魁祸首…… 在绳索落地的地方,大雨形成了一个湖;随着时间的流逝,湖带来了植物,植物引来了动物,大草原变成了一个山谷;七十年后,那个被称为“拉坎提亚”的山谷里的湖成了当地河鳟最多的地方。最近一次我去那里,一边和孩子们在湖里游玩,一边与好几个钓鱼爱好者和渔夫一起钓着河鳟。但是一些东西引起了我的注意,湖里的所有小艇上只有一个人没有在垂钓,那是一个老人,他看着在这沁凉的湖水,似乎在思念着什么,看了他好一会儿,我禁不住好奇心驱使,上前问他在找什么。 “我的绳子。”他回答道。 (《译林》2010年第2期,有删改) 10. 这篇小说的叙事角度前后有什么不一致?请你谈谈作者这样处理的用意。 11. 赏析文中划线语段。 12. 文中插入了“三颗菜豆”的童话以及胡安平时在学校的表现,这一插叙有何作用。 13. 这篇小说体现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小说风格,请你列举文中各有哪些“魔幻”与“现实”的内容,并就此谈谈你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答案】10. .前面是全知视角(上帝俯瞰),后两段是有限视角(凡人眼光)。视角的转换使得故事既有魔幻性又有现实性。 - 27 - 11. 运用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和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胡安见到绳索时恐惧又好奇的心理,并终于在好奇心的激发下尝试付诸行动的情形。(意思对即可) 12. ①丰富文章内容,更增添了文章的魔幻性。②舒缓了文章的情节进程,使小说跌宕起伏。③突出了胡安富有想象力的特点,使人物形象更具普遍性。④将成人对想象力的态度与孩童进行对比,凸显主题。 13. 魔幻的内容:一条从天而降的绳子;绳子落下将胡安埋在里面;绳子落下的地方形成了一个湖泊。 现实的内容:发现绳子后胡安内心的反应;成年人对胡安的态度;胡安爬绳子的细节;多年后形成的那个湖的环境。 小说主题:通过讲述一个外表魔幻,内在真实故事,表达了对孩童好奇心与想象力的珍视与推崇,以及对成人世界扼杀孩童好奇心与想象力的控诉。 【解析】 【10题详解】 题干是“这篇小说的叙事角度前后有什么不一致?请你谈谈作者这样处理的用意”,是考查学生把握小说叙事视角能力。叙事视角即叙述视角,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聚焦,是指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同样的事件从不同的角度看去就可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在不同的人看来也会有不同的意义。叙述视角可分为全知视角、内视角和外视角三种。全知视角,叙述者>人物,也就是叙述者比任何人物知道的都多,他全知全觉。内视角,又称有限视角,叙述者=人物,用第一人称“我”的角度去叙述事件的过程,叙述的眼光往往较为主观,带有偏见和感情色彩,只能限于“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外视角,叙述者<人物。这种叙述视角是对“全知全能”视角的根本反拨,因为叙述者对其所叙述的一切不仅不全知,反而比所有人物知道的还要少,他像是一个对内情毫无所知的人,仅仅在人物的后面向读者叙述人物的行为和语言,他无法解释和说明人物任何隐蔽的和不隐蔽的一切。仔细阅读文章,可发现文章的最后两段是从“我”这个凡人眼光的角度去叙事的,即内视角叙事,或者说是有限视角。其他的段落是以全知视角叙事的。文章一至二十二段用全知视角叙事,向读者全方位叙述了胡安和一条绳索的故事,了解了事情的始末,感觉胡安的故事具有魔幻性,就是一个魔幻故事。后两段变成由“我”进行讲述自己有一次去那个“绳索落地的地方,大雨形成了一个湖”的地方游玩,钓着河鳟,发现“湖里的所有小艇上只有一个人没有在垂钓,那是一个老人,他看着在这沁凉的湖水,似乎在思念着什么,看了他好一会儿,我禁不住好奇心驱使,上前问他在找什么。‘我的绳子。’”他回答道”, - 27 - 显然是在说“我”所遇到的老人就是胡安,而胡安在寻找当年自己拉下的绳子。这是现实发生在“我”眼前事情,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故事更具有真切感,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给读者感觉文中前面讲述的故事似乎有是现实存在过的。所以这种视角的转换使得故事既有魔幻性又有现实性。 【11题详解】 题干是“赏析文中划线语段”,是考查学生赏析语段能力。赏析语段答题时,先指出语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然后结合语段内容具体进行分析语段是如何运用该表达技巧的,最后指出语段运用该表达技巧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仔细阅读划线的语段,这两段文字中“胡安重新看了一下绳索,决定走过去但因为某种原因,他,又想起了搂着绳索渴死的旅行来,不敢向前走一步。考虑了几秒钟后,他吸了一口气,向前迈出了第一步,然后,又一步,直到剩下不到一米的距离,他伸出胳膊,用指尖轻轻地碰了一下绳索。‘很软。’他想”“胡安决定拉一下那条绳索。他用双手抓住绳索,使劲向下一拉,但是什么也没发生,绳索顶住了他的全部力量,于是他决定全身吊上去,他助跑,牢牢地接着绳索纵身一跳,就像一个九岁的人猿泰山一样吊在了绳索上”,这主要是对胡安的动作写,通过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胡安见到绳索时恐惧又好奇的心理。最后一句“他助跑,牢牢地接着绳索纵身一跳,就像一个九岁的人猿泰山一样吊在了绳索上”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胡安最后在好奇心的激发下尝试付诸行动,纵身跳上绳子,吊在了绳索上的情形。 【12题详解】 题干是“文中插入了‘三颗菜豆’的童话以及胡安平时在学校的表现,这一插叙有何作用”,这考查学生把握插叙作用能力。插叙,是在记叙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另一个或几个与中心事件有关的情节和事件的叙述方式。它是小说、散文中常用的一种叙述方法。插叙的作用:一是补充、交代内容情节,使结构完整,内容丰富。二十衬托人物品质。三是为后文做铺垫。四是突出文章的中心。比如本题就可以先从人物形象上分析插入的情节对文章内容和人物性格特点的作用,再从结构上看与上下文的关联,考虑结构和主题的关系。 【13题详解】 题干是“这篇小说体现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小说风格,请你列举文中各有哪些‘魔幻’与‘现实’的内容,并就此谈谈你对小说主题的理解”本题有两个问,第一问,请你列举文中各有哪些“魔幻”与“现实”的内容。 - 27 - 魔幻现实主义:是将新闻报道般的写实与神奇的幻想结合起来,采用模糊化技巧和神话模式,表现拉丁美洲和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魔幻内容是指神秘而富于变幻的内容,或者说是通过幻想才可能有的事情。现实,是指管管存在的内容。据此本文中魔幻的内容有:一条从天而降的绳子;绳子落下将胡安埋在里面;绳子落下的地方形成了一个湖泊。现实的内容有:发现绳子后胡安内心的反应;成年人对胡安的态度;胡安爬绳子的细节;多年后形成的那个湖的环境。第二问,就此谈谈你对小说主题的理解,是考查学生对小说主题的把握能力。文章的主题可以通过文章所写的具体内容进行把握理解。本文通过讲述一个魔幻故事——爱幻想的胡安发现一条从天垂下的绳索,所有的人都不相信胡安。最后胡安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艰难爬上绳索,爬到了十米高的时候,就害怕得不敢继续了。后来绳索开始下降,胡安落在地上,绳子也似乎从固定它的地方落下,绳子落下将胡安埋在里面……最后绳子落下的地方形成了一个湖泊,表达了对孩童好奇心与想象力的珍视与推崇,以及对成人世界扼杀孩童好奇心与想象力的控诉。 【点睛】叙事视角即叙述视角,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聚焦,是指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同样的事件从不同的角度看去就可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在不同的人看来也会有不同的意义。叙述视角可分为全知视角、内视角两种。全知视角,叙述者>人物,也就是叙述者比任何人物知道的都多,他全知全觉,而且可以不向读者解释这一切他是如何知道的。读者只是被动地接受故事和讲述。内视角,也称有限视角,叙述者=人物,也就是叙述者所知道的同人物知道的一样多,叙述者只借助某个人物的感觉和意识,从他的视觉、听觉及感受的角度去传达一切。叙述者不能像“全知全觉”那样,提供人物自己尚未知的东西,也不能进行这样或那样的解说。由于叙述者进入故事和场景,一身二任,或讲述亲历或转叙见闻,其话语的可信性、亲切性自然超过全知视角叙事,它多为现代小说所采用的原因也恰恰在这里。外视角,叙述者<人物。这种叙述视角是对“全知全能”视角的根本反拨,因为叙述者对其所叙述的一切不仅不全知,反而比所有人物知道的还要少,他像是一个对内情毫无所知的人,仅仅在人物的后面向读者叙述人物的行为和语言,他无法解释和说明人物任何隐蔽的和不隐蔽的一切。它最为突出的特点和优点是极富戏剧性和客观演示性;叙事的直观、生动使得作品表现出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它的“不知性”又带来另外两个优点:一是神秘莫测,既富有悬念又耐人寻味。二是读者面临许多空白和未定点,阅读时不得不多动脑筋,故而他们的期待视野、参与意识和审美的再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调动。本文一至二十段是运用全知视角叙事,二十一、二十二两节是一第一人称“我”叙事,是有限视角。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憎苍蝇赋 - 27 - 欧阳修 苍蝇,苍蝇,吾嗟尔之为生!既无蜂蚕之毒尾,又无蚊虻之利嘴。幸不为人之畏,胡不为人之喜?尔形至眇尔欲易盈杯盂残迈砧几余腥所希杪忽过则难胜若何求丙不足乃终日而营营。逐气寻香,无处不到,顷刻而集,谁相告报?其在物也虽微,其为害也至要。 若乃华榱广厦,珍簟方床,炎风之燠,夏日之长,神昏气蹙,流汗成浆,委四支而莫举,眊两目其茫洋。惟高枕之一觉,冀烦歊①之暂忘。念于尔而何负,乃于吾而见殃?寻头扑面,入袖穿裳,或集眉端,或沿眼眶,目欲瞑而复警,臂已痹而犹攘。于此之时,孔子何由见周公于仿佛,庄生安得与蝴蝶而飞扬?徒使苍头丫髻,巨扇挥,咸头垂而腕脱,每立寐而颠僵。此其为害者一也。 又如峻宇高堂,嘉宾上客,沽酒市脯,铺筵设席。聊娱一日之余闲,奈尔众多之莫敌!或集器皿,或屯几格。或醉醇酎,因之没溺;或投热羹,遂丧其魄。谅虽死而不悔,亦可戒夫贪得。尤忌赤头,号为景迹②,一有沾污,人皆不食。奈何引类呼朋,摇头鼓翼,聚散倏忽,往来络绎。方其宾主献酬,衣冠俨饰,使吾挥手顿足,改容失色。于此之时,王衍何暇于清谈,贾谊堪为之太息!此其为害者二也。 又如醯醢之品,酱臡之制,及时月而收藏,谨瓶罂之固济,乃众力以攻钻,极百端而窥觊。至于大胾肥牲,嘉肴美味,盖藏稍露于罅隙,守者或时而假寐,才稍怠于防严,已辄遗其种类。莫不养息蕃滋,淋漓败坏。使亲朋卒至,索尔以无欢;臧获怀忧,因之而得罪。此其为害者三也。 是皆大者,余悉难名。呜呼!《止棘》之诗,垂之六经,于此见诗人之博物,比兴之为精。宜乎以尔刺谗人之乱国,诚可嫉而可憎! (选自《欧阳修集》) 【注】①烦歆(xiāo):炎热。歊:气上升的样子。②景迹:宋元时为盗贼所立的特殊户籍,即今所云有过前科被记录在案者的档案。凡案籍人,其居处门首立红泥粉壁,并具姓名、犯事情由,每月分上、下半月,面见官府接受督察。 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冀烦歊之暂忘 冀:希望 B. 沽酒市脯 市:买 C. 谅虽死而不悔 谅:料想 D. 淋漓败坏 淋漓:沾湿滴流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27 - A. 念于尔而何负 齐人勿附于秦 B. 庄生安得与蝴蝶而飞扬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 谨瓶罂之固济 鹏之徙于南冥也 D. 乃众力以攻钻 斧斤以时入山林 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苍蝇这种小物,一天到晩到处钻营,追逐气味寻觅芳香,片刻就能集结成群,互相通报信息。 B. 华屋广厦,嘉宾满堂,苍蝇摇头晃脑,鼓动羽翼,时聚时散,忽东忽西,来来往往,连王衍和贾谊面对它们也会感到困扰。 C. 欧阳修将不讨喜的苍蝇比作是谗言误国的小人,表达了对小人的厌恶和无奈,及其对当时朝廷现实状况的不满。 D. 全文语言风趣幽默,展现了欧阳修散文平易自然、委婉曲折风格和骈散兼行的语言模式。 17.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尔 形 至 眇 尔 欲 易 盈 杯 盂 残 沥 砧 几 余 腥 所 希 杪 忽 过 则 难 胜 若 何 求 而 不 足 乃 1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徒使苍头丫髻,巨扇挥,威头垂而腕脫,每立寐而颠僵。 (2)是皆大者,余悉难名。 (3)宜乎以尔刺谗人之乱国,诚可嫉而可憎。 【答案】14. D 15. C 16. A 17. 尔形至眇/尔欲易盈/杯盂残沥/砧几余腥/所希杪忽/过则难胜/若何求而不足/乃终日而营营 18. (1)只能唤来仆人丫鬟,挥动大扇子(来回驱赶),但他们都已经(累得)垂下头来并且(将要)脱腕,常常站着就睡着,然后跌倒在地。 (2)这些都是你们的大罪,其余的(小过)都难以一一列举(说出)。 (3)把你们比做谗害他人祸乱国家的东西真是太恰当了,你们实在是既令人恶心又令人憎恨! 【解析】 14题详解】 - 27 -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实词理解题主要考查考生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可从语法搭配、语境暗示、字形构成、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句子结构对称、字音字形通假推断词义。D项,依据“莫不养息蕃滋”“使亲朋卒至,索尔以无欢”可知“淋漓”形容败坏的程度,可译为“畅快肆意”。不是沾湿滴流的意思。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本题既考意义,又考用法。要考生先依据文本推出选项中一个句子中的虚词,再将句意套到另一句中来推断虚词用法是否相同。具体辨析时,可在了解18个虚词基本用法的基础上,运用五点意识法来判定:虚实意识、结构意识、句位意识、呼应意识、语气意识。A项,介词,“对于”/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对象;B项,介词,“和”/连词,“和”;C项,两个“之”都是用在主谓之间;D项,介词,表修饰/介词,“按照”。故选C。 【16题详解】 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A项,“互相通报信息 ”分析有误。依据原文“顷刻而集,谁相告报?”,此处不是互相报告,此处的“相”应为动作偏指一方,应理解为“你们”,译为“是谁为你们通报的信息?”。故选A。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先通读语段,把握大概内容,比较选项断句异同处,再结合人名、地名、官职名以及动词、虚词、特殊句式和句间逻辑关系来断句。“尔欲”是所在句子的主语,前面要断开;“杯盂残沥”“砧几余腥”是对称结构,中间要断开;“所希”,你所希望的,你的欲望,是所在句子的主语, 前面要断开;杪忽,多形容甚少,甚微。所以“所希秒忽”意思是你的欲望十分有限, 因此后面也要断开。“若”是所在句子的主语,前面要断开;“乃”放在句首有轻微的转折,前面要断开。故画线句子应断句如下:尔形至眇/尔欲易盈/杯盂残沥/砧几余腥/所希杪忽/过则难胜/若何求而不足/乃终日而营营。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1)徒,只能;咸,都;每,常常;寐,睡觉、睡着;而,表承接;颠僵,跌倒在地。(2)是,这;大者,大罪;悉,都;名,说出。(3)宜:恰当;刺:比作;乱:形容词作动词,祸乱、祸害;诚:确实;嫉: 嫉恨,恶心。 - 27 - 【点睛】断句的常用方法主要有:(1)善用标志性词语断句,比如句首发语词、句尾语气,对话标志词(如曰、云、语、言、道、白、对、谓等字),抓住了它们,也就抓住了一些捷径或诀窍。(2)结合章法结构断句,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而“分承”或“分说”部分,又多用对称句式,形成并列、排比。(3)了解固定结构断句,固定结构是文言运用中逐渐形成的凝固的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关系,每一种固定结构都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熟悉每种固定结构的常规形式,有助于其前后句子的断开。 【译文】苍蝇啊,苍蝇啊,我真为你的生命感到可怜!你既没有黄蜂、蝎子的毒尾巴,又没有蚊子、牛虻尖利的嘴巴,有幸没有令人畏惧,却为什么不讨人们的喜欢?你的体型实在太小,你的欲望很容易满足,酒杯饭盂中的残汤剩菜,案板上面的一点余腥,你的欲望十分有限,太多了你还无法承受。你那点要求哪儿不能满足,为什么还要一天到晚到处钻营?追逐气味寻觅芳香,几乎没有你不到之处,片刻就能集结成群,是谁为你们通报的信息?你作为动物确实太小,可是为害却不能算小。 比如在雕梁画栋的大厦里,在铺着华美竹席的大床上,闷热的风在不断熏蒸,夏日的漫长,令人头昏脑涨、喘气都难,大汗淋漓如同水浆,放松四肢难以抬举,两眼昏吒看不清东西,那时只想好好地大睡一觉,以求将烦闷炎热暂时忘在脑后。我对于你们有什么亏负,为何使我此时大受其殃?围着额头扑向脸面,钻入衣袖潜进下裳,有的汇集在眉头,有的沿着眼眶乱爬,眼睛本欲闭合而重新睁开,两臂早已无力还得用力挥动。在这个时候,即便是孔子,又怎能恍恍惚惚见到周公?即便是庄子,又怎能伴着蝴蝶自在地飞扬?白白指使丫鬟和小厮,将巨大的扇子用力挥扬,他们都已经垂下头来,腕力用尽,经常是站着就睡着、睡着便要栽倒。这是你们造成的祸害之一。 又比如在雄壮的屋宇高高的华堂,坐满了嘉宾贵客,买来美酒摆上肉食,铺好锦褥锦席,打算在闲暇之日极尽欢愉,怎奈你们成群结伙令人无力招架!有的集结在器皿上,有的屯聚在几案和笼子上。有的已经熏醉,有的正在畅饮,因为酒力的缘故有的大醉失常;有的掉到灼热的羹中,随即丧命。我想你们即使这样死了虽然没什么后悔,但仍旧可以给那些贪得无厌的家伙一个警示。尤其是那些红头大苍蝇,人们称之为“景迹”,一旦食物被它们沾污,所有的人都不会再吃。却为什么能够招引同类汇集成群,摇着脑袋鼓动翅膀,聚合分散往往就在瞬息之间,来来往往络绎不绝。当主人与宾客互相敬酒,衣冠楚楚一身齐整,此时你们使我必须挥手跺脚,脸色顿时变得不雅。在这个时候,王衍哪里还有工夫款款清谈,贾谊也会为你们深深叹息!这是你们造成的祸害之二。 - 27 - 再比如腌制的成肉和酿制的酱酢,到了日期前来收藏,一定要把瓶瓶罐罐的开口处仔细盖紧,你们还会集中全力进攻钻营,想方设法窥探觊觎。至于那些大块的肥肉,以及佳肴美味,收藏得稍有一点空隙,或者是守护者短暂打盹,戒备刚刚有所放松,你们已经在做着繁殖后代的丑事,没有一个不是生养蕃息,对食物肆意地进行毁坏。使得亲朋好友突然到家,情绪骤然间变得很坏;奴婢小厮们也都战战兢兢,担心你们的恶行而使他们受到责罚。这是你们造成的祸害之三。 这些都是你们的大罪,其余小过难以遍举。啊,“止棘”的诗歌,载于圣人的六经之中,由此可见古代诗人是何等博物,比兴的手法用得相当之精。把你们比做谗害他人祸乱国家的东西真是太恰当了,你们实在是既令人恶心又令人憎恨!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早秋夜作 韦庄 翠簟初清暑半销,撇帘松韵送轻飙。 莎庭露永琴书润,山郭月明砧杵遥。 傍砌绿苔鸣蟋蟀,绕檐红树织蟏蛸注。 不须更作悲秋赋,王粲辞家鬓已凋。 【注】蟏蛸:蜘蛛的一种,脚很长,通称蟢子。 19. 尾联通过_________的表现手法,抒发________ 的情感。 20. 请说说诗歌的前三联是如何扣住“早秋”二字展开描写的。 【答案】19. (1). 用典。 (2). 作者借王粲辞家的典故,表达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感,以及思乡念亲之情。 20. 首联通过“翠簟初清”“送轻飙” 写出早秋天气给人“暑半销”的感触感受;颔联从视听两方面,写了早秋的露水和砧杵声;颈联进一步从视听角度 写了蟏蛸织网和蟋蟀鸣叫的早秋之景。 【解析】 【19题详解】 - 27 -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明确题干要求,如本题,题干要求的是分析尾联的表现手法及情感。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尾联写的是自己不必再做赋表达悲秋的情感,像王粲一样,离家多年早已两鬓斑白华发凋零。从手法上来看,“王粲辞家”是用典,王粲的《登楼赋》主要抒写作者生逢乱世长期客居他乡、才能不能得以施展而产生的思乡、怀国之情和怀才不遇之忧。这里作者运用王粲的典故表现出自己对动乱时局的忧虑,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也倾吐了自己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却不能实现的心情。 【2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仔细审题,明确具体考查方向,然后认真阅读诗句,分析表达技巧。本题题干要求答出诗歌的前三联是如何扣住“早秋”展开描写的,具体来说考查的是诗歌的写景角度,解答时可逐联分析得出答案。首联写青篾席清凉,让人感觉暑气已消退了一半,竹帘掀动让人感受到阵阵凉风,从触觉写“早秋”的感受。颔联庭院中草叶上挂满露水是看到的景象,远处传来的做棉衣的砧杵声则是听到的,所以这一联是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来写“早秋”。颈联“鸣蟋蟀”是继续从听觉的角度来写早秋,“织蟏蛸”则是继续从视觉的角度来写早秋。 【点睛】古诗词常见的写景角度:远近结合;动静结合;一句动景,一句描写静景,常与对比手法相结合,其名为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等等;声色:也是衬托的一种,可以说是以声衬静,即诗中有对声音的描写,有时候和动静可以结合起来看;视角: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角度描写景色;虚与实的结合:“虚”与“实”是两个极大的概念,具体点说就是无形与有形、抽象与具体,想象回忆与现实;点与面的结合: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时空角度:时间上,一天当中时光或一年当中时光的变化。凡写景总有一个顺序,远近、高低、上下、内外,无论怎样,总是层次分明。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篇》) 子击磬于卫,有荷篑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 (《论语·宪问篇》) 21. 在孔子看来,“知者”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仁者”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每处不超过四个字) 22. 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文中的“荷篑者”是“知者”还是“仁者”,为什么? 【答案】21. (1). 灵动 (2). 沉稳 22. - 27 - 是知者。他能从孔子琴声中听出言外之意,可见是一个知者;从文中他主张的“深则厉、浅则揭”可知,他是一个通权达变之人。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学作品中词语内涵的能力。考生要筛选文中的关键句,翻译意思,理解内涵,提示适度考虑比喻义、象征义、双关义等,答案用词要准确简明。文中写智者的是“乐水”、“动”,“乐”,翻译,大意为智者喜欢水、喜欢动、快乐,以果溯因法理解起比喻义等深层意思,即为智者喜欢谁的灵动、变通。仁者“乐山”“静”“寿”。翻译出大意,以果溯因法理解其内涵,可知仁者喜欢山的沉稳、静态,故得长寿。由此可知填写的答案。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能力。“结合上述材料”说明答案要依据本文内容、筛选概括而出;“你认为”说明答案应先表明观点态度。荷篑者“过孔氏之门”能从孔子琴声中听出言外之意“有心哉,击磬乎”、从他的观点“主张的“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都表明他是一个智者”;从文中他主张的“深则厉、浅则揭”可知,他是一个通权达变之人。 【点睛】鉴赏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要考生审准题干,找出文中直接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处和侧面展现人物的景物描写、他人烘托与对比、他人和作者的评价处,筛选关键词句整合出答题要点。 【翻译】孔子说:“智慧的人喜爱水,仁义的人喜爱山;智慧的人懂得变通,仁义的人心境平和。智慧的人快乐,仁义的人长寿。” (《论语·雍也篇》) 孔子在卫国,一次正在敲击磬,有一位背扛草筐的人从门前走过说:“这个击磬的人有心思啊!”一会儿又说:“声音硁硁的,真可鄙呀,没有人了解自己,就只为自己就是了。(好像涉水一样)水深就穿着衣服趟过去,水浅就撩起衣服趟过去。(《论语·宪问篇》)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三小题) (1)________________,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__。(《琵琶行》 (2)三岁为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诗经·氓》) (3)________________,不可废也;________________,如之何其废之?(《论语》) (4)________________,友善柔,________________,损矣。(《论语》)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 - 27 - 【答案】 (1). 曲终收拨当心画 (2). 唯见江心秋月白 (3). 靡室劳矣 (4). 夙兴夜寐 (5). 长幼之节 (6). 君臣之义 (7). 友便辟 (8). 友便佞 (9). 仰之弥高 (10). 钻之弥坚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此题是识记续接类默写,此类题目简单明确,只要平时按要求背诵,答题时借助记忆, 结合前后句提示,就能迅速默写。注意本题为选答题,做选答题应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不要出现错别字、漏字情况。易错字:拨、画、靡、寐、辟、佞。 四、作文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两三年来,快600岁的故宫成为新一代网红; 2016年初,它拍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瞬间拉近了文物同观众的距离; 2018年底,它跨界推出口红等彩妆产品,引得年轻人争相抢购,刷爆网络,成为时尚: 2019年元宵节,它首次举办“灯光秀”,首次在夜间向百姓开放,一票难求; 2019年2月,它开火锅店,慈禧同款锅底、圣旨菜单等,不仅上了微博热搜,还喜获北京美食热门榜第一; 截至2018丰12月,故宫博物院文化创意产品研发共计1万余件,包括故宫娃娃、折扇团扇、文具用品等,产品主打年轻化的品牌形象,萌趣而不失雅致,年产值超过10亿元。 “故宫现象”引发了人们许多热议。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长期以来,故宫是群众心中高贵神秘、雍容典雅的代名词,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然近几年,故宫却华丽转身,以牵手时尚,变身网红;以举办灯光秀,开放夜场:以贴近世俗,登上热搜,转向亲民路线,平添烟火气息,萌趣而不失雅致。 “阳春白雪”委身化为“下里巴人”,以求更贴近民众的人文情怀,提醒我们不仅要仰望天上的月亮,亦要关注口袋里的六便士。传统文化借此走进世俗,抚慰心灵,恰与时偕行,培植自信,以创新致远,建千秋之功。 历史发展每向前一步,往往伴随着向后- . - 27 - 步的探本究源。文化诞生之初本就是政治、经济的产物,同时亦服务于社会民生。而今,快600岁的故宫辞旧立新,通过跨界推出彩妆产品、举办灯光秀、研发创意产品等形式走近民众,以文化服务社会、以承古推进萌新,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民众心灵的恩荫与抚慰。“世界真正和熙的美色,都熨帖着大地。”故宫此举,恰合此理。 不过华丽雍容的故宫跳下神坛与凡人共舞亦引争议,有人认为故宫应该持盈守成,慎终如始,坚持单纯的保护、继承之初衷。对此我不敢苟同。若文物只在冰冷的展柜中供人观赏,又怎能让民众去真正热爱;艳丽的色泽若整日面对展柜与灯光,必将在民众心中日渐消退。文物只有以更多的形式激发民众热情,吸引民众了解,传统文化唯有承古萌新,与时借行,才能继往开来,更好传承;才能鲜活灵动,历久弥新,否则只能染尽尘埃,日渐黯淡。 泰戈尔说:“如同沙粒聚成沙漠,河流汇成海洋,最谦卑的时候就是最接近伟大的时候。' ”诚哉,斯言。开门未必揖盗,闭户岂可自安?故宫主动放下身段,贴近民众,承古以萌新,跨界促融合,这样才能互利共通,行稳致远。凡益之道,本就是因为与时代融合而得到推崇。 周公曾言:“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变则活,不变则板。故宫的开放并非放纵,带给我们的是享受并非颓靡。“阳春白雪”向“下里巴人”角色的转换,因其深蓄蕴藉的人文情怀更受人欢迎,民族文化自信,亦因之沐春风春雨而萌芽扎根,再绽新花。 凡益之道,皆与时偕行。本想春风归杏林,春风化雨碧霭深。我仿佛看见故宫如一位和蔼可亲的老爷爷,正笑呵呵地向我们招手,仿佛在说:我在故宫等你哦。 【解析】 【详解】本题属于传统文化类新材料作文,不属于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重在考查考生的认识能力、思辨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暗中考查考生对待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的态度,引导考生思考如何让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活起来,怎样做才能开掘出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的现代意义和价值。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对于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考生的态度至关重要。材料暗扣“立德树人”的考试要求。 【审题】限制性 1.内容限制。“故宫现象’引发了人们许多热议。”“故宫现象”,指的是快600岁的故宫通过材料中列举的一。系列行为成为“新一代网红”,故宫博物院文化创意产品研发1万余件,其年产值超过10亿元。这是考生审题立意的基础,脱离这一基础的写作即为跑题。 2.立意限制。考生需要围绕故宫的一系列行为及其相关结果进行思考,探究导致这些结果的原因是什么,故宫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有何意义等。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开掘出故宫成为网红的深层原因,然后形成可阐释的观点。 - 27 - 3.思维限制。材料列举完故宫的一系列行为后,还特意交代了这些行为产生的结果:“拉近了文物同观众的距离”“成为时尚”“一票难求”“年产值超过10亿元”。考生对此现象既要就事论事,谈对“故宫现象"的看法与思考:又要就事说理,在故宫成网红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拓展与延伸,谈传统文化或历史遗产的现代意义与价值等。 开放性 1.立意角度是多元的。材料的含意并不唯一:故宫(传统文化或历史遗产)与大众,故宫(传统文化或历史遗产)与时尚,故宫(传统文化或历史遗产)的现代意义与出路等,这些都给考生提供了不同的写作角度,每个角度下又可以提炼出不同的立意。如果考生认为故宫的一些变化并不值得推崇,如故宫不应该一味地注重经济价值,注重赚钱等,只要言之成理、论证有力,也完全可以。 2.对故宫成为网红的认识具有开放性。比如故宫在有所作为,故宫在展现才华,故宫在求新求变,故宫在放下身段,故宫在走向大众,故宫在牵手时尚等,这些都为考生构思提供了极大的开放性。 3.写作选材具有开放性。只要和故宫有关,和传统文化或历史遗产有关,能够证明自己的观点,考生都可以拿来作为论据,这就为考生选材提供了极大的开放性。 立意参考: 1.传统文化(历史遗产)应该揭开神秘面纱,主动走向大众。 2.传统文化(历史遗产)应该放下身段,积极牵手时尚。 3.新时代,传统文化(历史遗产)可以大有作。 4.开放的传统文化(历史遗产)才更具有活力。 5.文化应该是开放的,开放是走进人们心中。 6.开放的故宫才更具有活力。 7.牵手时尚的故宫才更受欢迎。 8.年轻化的故宫魅力无穷。 素材准备: 1.在2月13日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谜语大会》中,主持人周涛的一道谜语让另一位主持人撒贝宁迷惑了一晚上:“清明前夜,打一食品。”当周涛解释了答案为什么是“元宵”之后,撒贝宁才恍然大悟。 这档名为《中国谜语大会》的节目以及云南卫视的《中国灯谜大会》,以全新的形式,和观众一起体验快乐、分享知识,也让我国日渐式微的传统习俗“观灯猜谜”焕发出生机。 - 27 - 元宵节逛花灯、猜灯谜的习俗,在我国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它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蕴含着很深的文化内涵,但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猜灯谜的传统习俗正在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今年元宵节,随着央视和云南卫视两档节目的热播,猜谜热大有重焕光彩之势。 2. 每个民族又有着不同的节日,在云南傣族,每年清明节后的第七天,是他们盛大的泼水节。 这一天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的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们一边翩翩起舞,一边高声呼喊:“水!水!水!”锣鼓之声响彻云霄,祝福的水花到处飞溅,场面十分壮观。傣族人们认为,在节日里谁被泼的水最多,他得到的幸福也最多。 3. 当清晨的第一缕斜阳射出光芒,铺开一张宣纸,研好一砚新墨,带着一份激情,我,走进了这翰墨流香的书法世界,这样的时刻,真好。 所有的字体中,我钟爱颜体。记得我最先学的便是颜真卿的《多宝塔碑》。他的字,是有风骨的,兼具“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潇洒闲散与“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深沉开阔。楷字像人伫立,草字像人奔跑。我爱上了颜真卿的楷字,走起来横平竖直,大气磅礴,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而气势足,骨力劲道而气概凛然。临摹颜真卿的作品让我感到了心胸开阔,每一笔精到极致,而后埋锋而下,不留一丝尖锐,每一笔都富有生机,提顿之间尽显沧桑。这让我联想到了李白的名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同。”每每饱蘸浓墨,悬腕握笔,我胸巾都豪气万丈。 4. 长城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与埃及金字塔齐名的建筑,还是人类的奇迹。在遥远的两千多年前,是劳动人民以血肉之躯修筑了万里长城。长城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我们今天所指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长城,它西起中国西部甘肃省的嘉峪关,东到中国东北辽宁省的鸭绿江边,长635万米。它像一条矫健的巨龙,越群山,经绝壁,穿草原,跨沙漠,起伏在崇山峻岭之巅,黄河彼岸和渤海之滨。古今中外,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宏伟规模和艰巨工程。长城是一座稀世珍宝,也是艺术非凡的文物古迹,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永存于世的伟大意志和力量,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整个人类的骄傲。 结构设想: - 27 - 本题适合于写成议论文。首先根据多种立意选择一种,给文章拟一个鲜明的标题,如:年轻化的故宫魅力无穷。文章开头,先要从材料中引出论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即中心论点。然后围绕论点,进行论证,即陈述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整篇文章的结构,宜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除去首尾段,中间部分,可以采用并列式(或层进式),进行论述。论据可以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相结合。论述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联系自身实际和时代特点,谈自己的认识。最后总结全文,强化文中所持的观点。 【点睛】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几种方法: 1.从抓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比如本题关键句“对于以上事件,你有着怎样的思考与联想?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2.从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本题就可以先明确观点,接着阐述原因的角度行文。 3.从材料情感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4.从辨明关系入手。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 - 27 - - 27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