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2020届高三适应性训练(一)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2020届高三适应性训练(一)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20年高考适应性训练 语 文 试 题(一)‎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季羡林先生曾说,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敦煌处在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才使得其在千年的风云际会里,留下了数不胜数的文化瑰宝。‎ 讲好敦煌故事,就是要讲好中国文化的自信力和包容性。而善讲故事又是一种高明的对外传播手段,也是外界理解中国的一把钥匙。所以讲述好敦煌故事,对于支撑中国文化“走出去”意义非凡。‎ 文化的传承不是空泛的,也不一定要高端、抽象。对于大众来说,他们更需要一种容易理解且愉快轻松的传播方式。所以文化传播和故事叙述要剥离复杂和抽象的部分,让大众在一种更易接受的体验中去认知。‎ 古老的文化就放在这个地方,不同的人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挖掘它,如此就会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生态。而文化的删繁就简,就是让人看得见,也让人看得懂,如此才更能激发人们了解一种文化的兴趣,也更便于人们去探寻敦煌与众不同的美。‎ ‎(摘编自陆玄优题速享《让敦煌文化在自信和包容中更具活力》)‎ 材料二:‎ 在敦煌考察时,领袖强调,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要给予支持和扶持,保护好我们的国粹。敦煌文物种类繁多,莫高窟更是集建筑、雕塑、壁画于一体的“世界艺术宝库”,虽然历经几代人的努力坚守,但长期保护仍然任重道远。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对敦煌文物进行监测保护.让文物“延年益寿”;另一方面。要有效处理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关系,合理控制参观游客的人数,不断提高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文物被保护好了,才能更好地“诉说”曾经的沧桑和辉煌。‎ 敦煌文化瑰丽奇特、博大精深。除了要加以保护,还要做好现代化的传承和弘扬。讲好敦煌故事,需要继续挖掘整理敦煌文化中蕴含的人文价值和现代精神,不断满足群众需要和高标准的审美需求,开发丰富的文化创意产品,创作多彩融合的文艺作品,增强敦煌文化的艺术吸引力。同时,要借助数字化、互联网等现代技术,开发更加多样的传承载体,拓宽传播渠道,将敦煌故事打造成世界独树一帜的文化品牌。‎ ‎ (摘编自孟庆川《把敦煌故事越来越自信地讲给世界》)‎ 材料三:‎ 自敦煌学兴起百余年来,学界从社会、历史、宗教、考古、艺术等角度对敦煌进行持续研究,成果卓著,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是对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层面的内容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和系统阐释。敦煌是丝绸之路的“咽喉锁钥”,也是东西方各民族相互交流的通道。在这种环境下形成的敦煌文化,一方面保持着中原传统文化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又不断在开放纳新中进行文化再创造,逐渐形成了丰富内涵和独特性格。‎ 崇德向善的价值取向。在敦煌文化的发育过程中,社会变迁十分复杂,有过战争和杀戮,也有过贫穷和饥饿,但是敦煌文化的基调一直是崇德向善、从容乐观、积极向上。不管洞窟外的自然环境多么单调、严酷,洞窟里总是色彩万千、活力无限。千百年间,这种价值取向一直得以坚守。从敦煌的典籍、壁画中可以明显看出,敦煌文化积累和展现的永远是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观照现实的人本情怀。敦煌文化中处处体现着对现实世界的关怀。例如,唐宋时期的敦煌佛教壁画一直关注人的生存和生活,以对现世幸福的追寻为最终归宿,对“此岸”的肯定和重视替代了对“彼岸世界”的玄想,从而凸显了人自身的现实感与现实生活世界的重要性。此外,敦煌的文学作品和绘画艺术也大多聚焦人的生存和生活问题,在这里,现实的生存和生活是具有头等意义的内容。可以说.敦煌的文化精神包含着关于生活实践的思想主张,也在向人们倡导一种过好当下的生活方式。‎ 多元一体的发展格局。敦煌本土文化、中原传统儒家道家文化、各民族文化、西域文化等宗教文化和世俗文化,共同形成了多元融合的敦煌文化。值得关注的是,敦煌文化并不是将各种文化简单相加,而是将这些文化有机结合,形成相互依存、多元统一的文化整体。这种综合性和整体性正是敦煌文化的独特优势.我们应从整体上理解敦煌以及敦煌文化。‎ 大盛融通的精神气象。“敦者,大也;煌者,盛也。”敦煌虽偏居一隅却气度极大、气象极大。敦煌文化是融合、吸收了各种文化营养而形成的“美美与共”“和谐共在”的文化.其因融而通,因通而盛,因盛而大,既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杰出代表,又是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和多元融合的东方典范。敦煌文化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其中蕴含的交流、理解、包容、共赢等价值共识,对当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对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进行深入挖掘和思考,有助于我们接受历史启迪,增强文化自信。我们应转换研究视角,拓宽研究领域,从宏观和精神的层面入手,揭示敦煌文化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为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等时代课题提供支撑和帮助。‎ ‎ (摘编自黑晓佛优题速享《弘扬敦煌文化的精神传统》)‎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敦煌文化能够成为世界上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四大文化体系之一,与敦煌处在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有着密切的关系。‎ B. 之所以要传承弘扬敦煌文化,是因为敦煌文化是外界理解中国的一把钥匙,在支撑中国文化“走出去”方面有非凡意义。‎ C. 保护敦煌文物,要从利用现代科技对文物进行监测保护、处理好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关系、提高民众文物保护意识等方面入手。‎ D. 只有对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进行深入挖掘和思考,才能让我们接受历史启迪,增强文化自信。‎ ‎2. 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讲好敦煌故事,需要挖掘和整理敦煌文化中蕴含的人文价值和现代精神,在讲述的过程中体现中国文化的自信和包容。‎ B. 敦煌文物的长期保护任重而道远,但并不意味着只进行保护,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将敦煌故事打造成独树一帜的文化品牌。‎ C. 材料一和材料二均提到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材料一重点论述讲好敦煌故事的意义和如何讲好故事,材料二则重点论述文物保护问题。‎ D. 材料一和材料二侧重讲我们应如何传承敦煌文化,材料三则侧重从四个角度阐释敦煌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性格。‎ ‎3. 下列做法中,不符合材料一所强调的传承敦煌文化的方式的一项是 ‎ A. 编制舞剧《丝路花雨》《大梦敦煌》以及室内情景体验剧。‎ B. 培养高素质的讲解队伍,向游客讲述敦煌文化的深厚内涵。‎ C. 建设“数字敦煌”项目,满足人们欣赏、研究等方面的需求。‎ D. 设立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保护受损严重的壁画和雕塑。‎ ‎4. 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 三则材料均谈到敦煌文化的传承问题,请结合材料谈谈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承敦煌文化。‎ ‎【答案】1. C 2. C 3. D ‎ ‎4. ①材料三按照“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方式展开论述,结构严谨,层次清晰;②采用例证法和引证法,使文章具有说服力且富有文化内涵。 ‎ ‎5. ①删繁就简,用大众更易接受的方式讲好敦煌故事;②保护好敦煌文物,做好现代化的传承和弘扬;③转换研究视角,拓宽研究领域,重视和系统阐释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观点或概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等要求。这类题要认真读图,从文中基本概念、重要语句、图表、引述的资料获取信息,结合选项进行准确解读,常见错误有漏掉信息、以偏概全;因果倒置、主客互换;未然已然、信息有变;无中生有、查无实据。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项,“敦煌文化能够成为……四大文化体系之一”错误,原文说的是“世界上……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敦煌只是四个文化体系的汇聚点。‎ B项,“之所以……是因为……”因果关系不当,从材料来看,“因为”后面的内容只是“传承弘扬敦煌文化”的原因之一。‎ D 项,“只有……才……”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对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进行深入挖掘和思考,有助于我们接受历史启迪,增强文化自信”。‎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其次,要回归文本,吃透文本表达的观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推敲琢磨。本题要求选择“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宜采用排除法。‎ C项,“材料二则重点论述文物保护问题”错误,概括不全面,材料二还重点论述了做好敦煌文化的“现代化的传承和弘扬”问题。‎ 故选C。‎ ‎【3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的能力以及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命题侧重于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做这类题往往需要对原文进行“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了命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做法中,不符合材料一所强调的传承敦煌文化的方式的一项”。‎ D项,材料一,强调的传承方式是“让大众在一种更易接受留体验中去认知”“删繁就简”,而选项强调的是敦煌文化的专业性保护不是“一种更易接受的体验”,不符合题干的要求。‎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作者观点,分析论证过程的能力。议论文论证就是用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要梳理清楚论证思路,要熟练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及其作用。最后对选项进行仔细解读,明辨正误,把每一个选项和文章中对应句子进行比对,结合选项加以分析,找出错误选项及错误的地方。请简要说明,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此题考查材料的论证特点,一般要从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等角度作答。从论证思路来看,材料三是“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先指敦煌文化有丰富内涵和独特性格,然后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最后指出深入挖掘和思考敦煌文化的意义。从论证方法来看,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如论述“观照现实的人本情怀”时列举唐宋时期敦煌佛教壁画,论述“大盛融通的精神气象”时引用“敦者,大也;煌者,盛也”。答题时,分析思路要结合材料的具体内容,把握段落之间的关系,分析论证方法要结合材料内容分析其效果。‎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题干要求回答:三则材料均谈到敦煌文化的传承问题,请结合材料谈谈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承敦煌文化。‎ 此题考查考生根据材料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要求结合材料谈谈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承敦煌文化。虽然是谈自己的看法,但不能脱离原文,每则材料其实都涉及“怎么做”的问题,回到材料中筛选出关键信息进行归纳即可得出答案。材料一讲了如何讲好敦煌故事,最后两段讲的就是“怎么做”的问题,由“让大众在一种更易接受的体验中去认知”等可概括出:删繁就简,用大众更易接受的方式讲好敦煌故事。材料二,讲如何保护和传承敦煌文化,由“敦煌文化瑰丽奇特、博大精深,除了要加以保护,还要做好现代化的传承和弘扬”可概括出:保护好敦煌文物,做好现代化的传承和弘扬。材料三中最后一段谈及了“怎么做”的问题,由“应转换研究视角,拓宽研究领域,从宏观和精神的层面入手,揭示敦煌文化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可概括出:要转换研究视角,拓宽研究领域,重视和系统阐释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总之,先结合三则材料的内容,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提炼归纳即可。‎ ‎【点睛】解答筛选概括文中信息题要遵循三个步骤。①一个原则:忠于原文。②两个观念:一是整体观念。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二是联系观念。联系全文,联系主题。③三个步骤:第一步:速读文章,了解大意;第二步:根据试题,精读文章;第三步:根据原文,结合题目,巧妙作答。凡是归纳“措施,举措”题,先结合文本筛选,然后,用动宾短语来归纳。比如“构建……”;“引导……”;“支持……”等。‎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遍野荆花 厉周吉 在怪石嶙峋的山坡上,王亮小心翼翼地攀爬着。爬累了,就坐到山石上挠一阵头。遇上难以解决的事,王亮有挠头的习惯,挠来挠去,头发越来越少。这不,今天又把本就稀疏的头发挠掉了无数根。‎ 崮崖是个小山村,全村500多口人,只有不到300亩山岭地,却有6000多亩山场。可这么多山场有什么用?这是水源缺乏、土壤贫瘠、几乎连一棵大树都长不起来的山岭呀!凭自己的本事,让老百姓靠这些山岭富起来,那真是痴人说梦!‎ 可即便是梦也必须做呀,谁叫自己是县里派到这个村的第一书记呢!带领这个村快速脱贫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爬到山腰,王亮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了。站在这里放眼四望,山野怪石遍布,植被稀疏。多数植被是一种叫荆棵的低矮灌木,偶有几棵针叶松、刺槐之类的,也长得歪歪扭扭,一副苦大仇深的架势。他的心里更加迷茫了。‎ 再往上爬,山坡更陡了,王亮虽然累得浑身冒汗,但还是硬撑着继续往上爬,他在心里暗暗鼓劲,一定要爬上山顶!‎ 快到山顶时,他脚下一滑,多亏拽住手边的一株荆棵才没摔倒,当他站稳身子时,发现已经几乎将那株荆棵拔出来了。‎ 他仔细一看,这棵荆棵植株虽小,根部却遒劲有型,像极了奔跑的骆驼,非常好看。他把荆棵拍照后发到微信朋友圈,竟有好几个人争着买,争来争去,把价格抬高到100多元。一棵100元并不多,可是几百万棵呢!这里的6000多亩山场几乎全部长满了荆棵呀!如果把这些荆棵加工成盆景,即便每棵卖三五十,也是一笔很可观的财富呀!‎ 回到村里,王亮很快就拟好了脱贫方案。这夜,他兴奋得几乎一夜未眠。第二天是村里的议事日,等大家到齐,王亮就匆忙宣读了脱贫方案。他们听完,面面相觑了许久,最后又把目光汇聚到王亮身上,王亮顿时被他们看得心里发虚。‎ ‎“这办法真好!我们以前怎么就想不到呢!”直到村主任张凯带头说好,大家才纷纷跟着称赞起来。王亮做事干脆,再加上第二天他要去县城参加一个培训,就当场把任务安排了下去,有负责挖荆棵的,有负责整理定型的,有负责网上宣传的……‎ 等半个月的培训结束,王亮兴冲冲地回到村里,才知道工作几乎没有一点进展。王亮气得随手拿起一块山石,奋力扔出去,山石落地时惊得一只正在打盹的瘦狗落荒而逃。‎ ‎“我算是知道你们受穷的原因了,思想跟不上,行动也跟不上!你们不知道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半个月的时间有多么重要……”王亮把村主任张凯一顿好训,“你必须给我解释清楚,你们在这件事上,为什么迟迟没有行动!”张凯沉默了许久,才解释说:“那天您事先没和我们交流就宣读了脱贫方案,因为您是上级刚派来的,大家都没好意思直接提反对意见,其实荆棵值钱的事村里人早就知道,不过以前谁也没想把荆棵刨出来卖钱。这地方自然条件差,即便一株很不起眼的荆棵也可能是经过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才好不容易长成的,如果把这些荆棵刨掉了,环境就更差了。这些日子,我们讨论来讨论去,最后还是形成一致意见——宁愿继续受穷,也不发这样的财。”‎ 张凯说完,王亮觉得脸上火辣辣的,比被人当众打了几耳光还难受。‎ 转眼间,荆花遍野的夏天来临了。这天,王亮和张凯爬上村东的一个山头,站在山顶放眼四望,整个山野到处是淡紫色的荆花,微风徐来,荆条轻摆,花间蝶飞蜂舞,鸟鸣啁啾,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清香。‎ 他们禁不住相视而笑。‎ 原来,王亮的脱贫方案被否决后,经过集思广益,崮崖村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宜的脱贫之路,那就是利用这遍野荆花,大量养蜂并生产纯正的荆花蜜。‎ 崮崖村生产的荆花蜜,色如纯净琥珀,入口留香绵长,投放市场后供不应求。从此,这遍野荆花成为村里永不枯竭的财富之源……‎ ‎6.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亮是县里派到崮崖村的书记,他的责任是带领这个村快速脱贫,但是这个村的自然条件恶劣,所以他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B. 通过艰辛的实地考察,王亮找到了将荆棵加工成盆景出售的脱贫方案,但是最终方案没有得到村民们的赞同,他觉得很难受。‎ C. 王亮迫切地想带领村民们脱贫致富,但他太急于求成了,并没有了解村民的真正愿望,导致村民们不敢当面提出反对意见。‎ D. 小说紧扣农村扶贫的主题,既表现了村民们的善良、质朴,也表现了扶贫干部们的艰苦、执着和睿智,传达出美好的愿景。‎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写王亮“今天又把本就稀疏的头发挠掉了无数根”,引出下文,叙写发现荆棵的价值、找到脱贫致富的路子。‎ B. 小说运用语言、心理、细节等方法来正面塑造扶贫干部的形象,将其置身在农村典型环境之下来凸显脱贫致富的主题。‎ C. 文中写王亮绞尽脑汁帮村民找到致富办法,村民却“宁愿继续受穷,也不发这样的财”,这样的安排一波三折,增加了情节波澜。‎ D. 结尾采用留白手法,言有尽而意无穷,让找到致富方法的农村生活富有诗意美,升华了小说主题。‎ ‎8. 小说中有多处关于“荆棵”的描写,请分析其作用。‎ ‎9. 小说中有两个脱贫方案,第一个失败了,第二个成功了,请结合失败和成功的原因谈谈本文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中给你的启示。‎ ‎【答案】6. C 7. B ‎ ‎8. (1)从情节方面看:荆棵是小说的线索,小说的主要情节都围绕荆棵展开,荆棵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结尾对荆棵花开的描写照应了题目。(2)从人物形象方面看:爬山途中的荆棵烘托出王亮的迷茫;后面对“荆花遍野”的描写,烘托出王亮、张凯他们喜悦的心情。(3)从小说主题方面看:荆棵象征了乡民和扶贫干部不畏艰难,百折不挠,勇于解决问题的精神。 ‎ ‎9. (1)失败原因:①对客观实际了解不全面;②把这些荆棵刨掉了,村里的自然环境就更差了;③村民们宁愿继续受穷,也不发短视的财。成功原因:①保护了荆棵,顺应自然;②大量养蜂,天然纯正的荆花蜜也符合市场的需求,实现了可持续性发展。(2)启示:①要顺应自然、顺势发展、因地制宜;②善于发掘当地资源优势,结合市场需求,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③扶贫干部要切实帮助村民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的能力。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C 项,“并没有了解村民的真正愿望,导致村民们不敢当面提出反对意见”错误,强加因果,原文“那天您事先没和我们交流就宣读了脱贫方案,因为您是上级刚派来的,大家都没好意思直接提反对意见”,可知“村民们不敢当面提出反对意见”是因为顾忌王亮的身份,而不是“没有了解村民的真正愿望”。‎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小说艺术特色分析鉴赏的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B项,“小说运用语言、心理、细节等方法来正面塑造扶贫干部的形象”错误,原文没有对人物形象正面的细节刻画,文中“这棵荆棵植株虽小,根部却道劲有型,像极了奔跑的骆驼”等,也可认为是细节描写,但对人物塑造而言属于侧面描写。‎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景物描写作用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回顾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有哪些,然后结合环境的特点以及环境描写所在的位置来分析作用。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如下:①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节令和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②映衬人物心情,烘托人物性格、心理;③推动或预示故事情节发展;④暗示或象征社会环境、人物命运,衬托主题。答题时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来分要点回答。‎ 原文“多数植被是一种叫荆棵的低矮灌木,偶有几棵针叶松、刺槐之类的,也长得歪歪扭扭,一副苦大仇深的架势”,“低矮”“歪歪扭扭”“一副苦大仇深的架势”等说明村里的自然环境很差,这就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荆棵也是小说的线索;‎ ‎“快到山顶时,他脚下一滑,多亏拽住手边的一株荆棵才没摔倒,当他站稳身子时,发现已经几乎将那株荆棵拔出来了”“他仔细一看,这棵荆棵植株虽小,根部却遒劲有型,像极了奔跑的骆驼,非常好看”,这才使他萌生了将荆棵加工成盆景出售的想法,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多数植被是一种叫荆棵的低矮灌木,偶有几棵针叶松、刺槐之类的,也长得歪歪扭扭,一副苦大仇深的架势。他的心里更加迷茫了”,烘托人物形象,烘托出王亮的迷茫;‎ ‎“这天,王亮和张凯爬上村东的一个山头,站在山顶放眼四望,整个山野到处是淡紫色的荆花,微风徐来,荆条轻摆,花间蝶飞蜂舞,鸟鸣啁啾,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清香”,烘托出王亮张凯他们喜悦的心情;可见这些描写起到了烘托人物的作用,对荆棵花开的描写也照应了题目;‎ ‎“这地方自然条件差,即便一株很不起眼的荆棵也可能是经过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才好不容易长成的,如果把这些荆棵刨掉了,环境就更差了。这些日子,我们讨论来讨论去,最后还是形成一致意见——宁愿继续受穷,也不发这样的财”“原来,王亮的脱贫方案被否决后,经过集思广益,崮崖村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宜的脱贫之路,那就是利用这遍野荆花,大量养蜂并生产纯正的荆花蜜”等,荆棵象征了乡民和扶贫干部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精神,最后找到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和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需要具备的能力即考查角度有:提取、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需要细心;知识迁移、理解揣悟的能力,需要灵活应变。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结合文本分析问题,答题时首先列举文章中的具体事件说明,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谈理解首先要观点明确,然后根据文章分析为什么得出这种认识,做到有理有据,不要抛离文章大谈特谈。首先应把握小说的主题,在把握主题的基础上来探讨作者这样写作的意图。其次,要从表达效果的角度也就是从艺术表现的角度来对写作意图进行探究。‎ 第一个方案是将荆棵制成盆景出售,失败原因,结合张凯的话“其实荆棵值钱的事村里人早就知道,不过以前谁也没想把荆棵刨出来卖钱。这地方自然条件差,即便一株很不起眼的荆棵也可能是经过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才好不容易长成的,如果把这些荆棵刨掉了,环境就更差了。这些日子,我们讨论来讨论去,最后还是形成一致意见——宁愿继续受穷,也不发这样的财”可知,失败原因是“荆棵是经过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才好不容易长成的”“把这些荆棵刨掉了,村里的自然环境就更差了”“村民们宁愿继续受穷,也不发这样短视的财”。‎ 第二个方案是养蜂,制作天然荆花蜜。成功原因,首先避免了卖荆棵可能出现的后果,“保护了荆棵,大量养蜂,顺应自然”,避免竭泽而渔式的致富,做到了“可持续性发展”;再结合“王亮的脱贫方案被否决后,经过集思广益,崮崖村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宜的脱贫之路,那就是利用这遍野荆花,大量养蜂并生产纯正的荆花蜜。崮崖村生产的荆花蜜,色如纯净琥珀,入口留香绵长,投放市场后供不应求。从此,这遍野荆花成为村里永不枯竭的财富之源”,可知“天然纯正的荆花蜜也符合市场的需求”。‎ 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中的启示:原文“这地方自然条件差,即便一株很不起眼的荆棵也可能是经过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才好不容易长成的,如果把这些荆棵刨掉了,环境就更差了。这些日子,我们讨论来讨论去,最后还是形成一致意见——宁愿继续受穷,也不发这样的财”,可知要致富要发展一定要顺应自然、顺势发展、因地制宜,不能顾此失彼;“原来,王亮的脱贫方案被否决后,经过集思广益,崮崖村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宜的脱贫之路,那就是利用这遍野荆花,大量养蜂并生产纯正的荆花蜜”“崮崖村生产的荆花蜜,色如纯净琥珀,入口留香绵长,投放市场后供不应求。从此,这遍野荆花成为村里永不枯竭的财富之源……”,可知要致富要发展要善于发掘当地资源优势,结合市场需求,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张凯说完,王亮觉得脸上火辣辣的,比被人当众打了几耳光还难受”“崮崖村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宜的脱贫之路,那就是利用这遍野荆花,大量养蜂并生产纯正的荆花蜜”,扶贫干部要切合实际,帮助村民找到适宜的脱贫之路。‎ ‎【点睛】关于小说阅读需要:‎ ‎1.理清事件发展的线索和过程,把握小说的结构。要搞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体分析结构。通过这些就可以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 ‎2.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小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节,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主要形象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的环境等。‎ ‎3.鉴赏形象。阅读小说一定要把握形象的特点,小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形象哪些具体的特点,这一形象又有怎样具体的作用。‎ ‎4.归纳作品的主题。通过事物和形象的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态度,进而去推测小说的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弘,字和季,沛国人也。弘有干略政事之才,与武帝同居永安里,又同年 ‎,共研席。以旧恩起太子门大夫,累迁宁朔将军;假节,监幽州诸军事,甚有威惠,寇盗屏迹,为幽朔所称。太安中,张昌作乱,以弘为镇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弘遣南长史陶侃为大都护,牙门将皮初为都战帅,进据襄阳。侃、初等累战破昌,前后斩首数万级。昌惧而逃,其众悉降,荆土平。时荆部守宰多阙,弘请补选,帝从之。弘乃叙功铨德,随才补授,甚为论者所称。朝廷以前东平太守夏侯陟为襄阳太守。陟,弘之婿也。弘下教曰:“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乃表:“陟姻亲,旧制不得相监。”诏听之。弘于是劝课农桑,宽刑省赋,岁用有年。弘尝夜起,闻城上持更者叹声甚苦,遂呼省之。兵年过六十,羸疾无襦。弘悯之,乃谪罚主者,遂给韦袍复帽,转以相付。益州刺史罗尚为李特所败,遣使告急,请粮。弘移书赡给,而州府纲纪以运道悬远,文武匮乏,欲以零陵一运米五千斛与尚。弘曰:“诸君未之思耳。天下一家,彼此无异,吾今给之,则无西顾之忧矣。”遂以零陵米三万斛给之,尚赖以自固。陈敏寇扬州,引兵欲西上,弘以侃为前锋,委以讨敏之任。侃与敏同郡,又同岁举吏,或有间侃者,侃遣子及兄子为质,弘遣之曰:“贤叔征行,君祖母年高,便可归也。匹夫之交尚不负心,何况大丈夫乎!”陈敏竟不敢窥境。永兴三年,诏进号车骑将军。弘每有兴废,手书守相,丁宁款密,所以人皆感悦,争赴之,咸曰:“得刘公一纸书,贤于十部从事。”弘卒于襄阳。士女嗟痛,若丧所亲矣。‎ ‎(选自《晋书•刘弘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 B. 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 C. 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 D. 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同年,指年龄相同,在文中是指在科举考试时同榜或同一年中试者。‎ B. 假节,是指皇帝将符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以威慑一方。‎ C. 纲纪,在文中是指对汉魏晋公府、州、郡属吏中的高级人员的总称。‎ D. 从事,古代官名,汉以后三公及荆州郡长官自辟的僚属,多称从事。‎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刘弘才能卓越,为政恩威并用。监管幽州军事时,他用威严和恩德,使盗寇绝迹;太安年间,主持平定了张昌叛乱。‎ B. 刘弘无私大度,拥有大局观念。益州遭受危难之时,他在人员匮乏的情况下,及时调派粮草,使益州防守得以稳固。‎ C. 刘弘宽宏仁爱,体恤士兵疾苦。一名年老士兵没有棉衣,他脱下外衣,摘下帽子,交给士兵,并责罚了士兵的上司。‎ D. 刘弘待人诚恳,信任重用人才。他选人注重德行才干,被人称赞;有人诋毁陶侃,陶侃送来人质,他将人质送回去。‎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弘于是劝课农桑,宽刑省赋,岁用有年。‎ ‎(2)陈敏寇扬州,引兵欲西上,弘以侃为前锋,委以讨敏之任。‎ ‎14. 当代年轻人可以从刘弘身上汲取哪些正能量?‎ ‎【答案】10. B 11. A 12. C ‎ ‎13. (1)刘弘于是鼓励、督促民众从事农桑生产,宽刑律减赋税,每年的粮食、用度都有丰余。‎ ‎(2)陈敏进犯扬州,带兵准备西进,刘弘任命陶侃为前锋督护,把讨伐陈敏的重任交给他。 ‎ ‎14. (1)坦荡无私,处事公正细致;(2)有格局,有大局观;(3)关爱他人,对他人真诚以待。‎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画波浪线部分的意思是“统率天下的人,应和天下人一条心,教化一国的人,应以一国为己任。要是非要任用自己的亲族,那么荆州有十郡,非得有十个女婿才能管理好吗?”‎ 看句式特征,“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和“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是对偶句,据此可排除A和D项;“安……哉”是固定句式,不能断开,据此可排除C项。‎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项,“在文中是指在科举考试时同榜或同一年中试者”错误,“同年”有两个意思:一指同时,年岁相同;二指科举时代称同榜或同一年考中者。根据出处《晋书•刘弘传》,可知刘弘为东晋人,当时科举制并未出现;文中的“同年”是“年岁相同”的意思。‎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对于古代诗文的阅读对应到文言文内容理解题主要有两点要求:一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C项,“脱下外衣,摘下帽子”错误,曲解文意,原文“遂给韦袍复帽,转以相付”,意思是“拿出皮衣和厚帽子,托人转送给老兵”,由此可知,刘弘是拿出并托人转交给老兵皮衣和厚帽子,并不是当时脱下来给他。‎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①关键词:“劝”,鼓励;“课”,督促;“省”,减免;“用”,用度;“年”,丰余。‎ ‎②关键词:“寇”,进犯,侵犯;“引”,带领;“以……为”,任命……为,让……担任;“委”,交付;“委以讨敏之任”,省略句和状语后置句,即“以讨敏之任委(之)”,把讨伐陈敏的重任交给他。‎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分析题干涉及到的原文,理解原文内容,然后再归纳内容要点。‎ 原文“尝夜起,闻城上持更者叹声甚苦,遂呼省之。兵年过六十,羸疾无襦。弘悯之,乃谪罚主者,遂给韦袍复帽,转以相付”,意思是“一次刘弘夜晚起来,听到城墙上巡更的人哀叹甚苦,就把他叫下来察问。这个兵年过六十,身体瘦弱有病,又没有棉衣。刘弘怜悯他,处罚了这个老兵的上司,拿出皮衣和厚帽子,托人转送给老兵”,我们要向他学习关爱他人,对待他人要真诚;‎ ‎“乃表:‘陟姻亲,旧制不得相监。’诏听之”,意思是“于是上表说:‘夏侯陟是我的姻亲,按制度不能互相监督。’朝廷下诏予以批准”;“永兴三年,诏进号车骑将军。弘每有兴废,手书守相,丁宁款密,所以人皆感悦,争赴之”,意思是“永兴三年,下诏进号车骑将军。刘弘每有兴利除弊的举动,亲手写信给属下郡守府相,叮嘱殷切,由此人人都感激爱戴,争相投奔”;我们要向他学习坦荡无私,处事公正细致;‎ ‎“弘曰:‘诸君未之思耳。天下一家,彼此无异,吾今给之,则无西顾之忧矣。’遂以零陵米三万斛给之,尚赖以自固”,意思是“刘弘说:‘诸君没有好好思考一下,天下本为一家,彼此没有什么区别,我们今天支援了他们,则我们自己也就没有西顾之忧了。’于是拨出零陵的米三万斛送给罗尚,罗尚借此稳住了局势”;“侃遣子及兄子为质,弘遣之曰:‘贤叔征行,君祖母年高,便可归也。匹夫之交尚不负心,何况大丈夫乎’”,意思是“陶侃让自己的儿子和侄儿到刘弘处为质,刘弘让他们回去,并说:‘你叔出征远行,你祖母年迈,你们可以回去,匹夫之交尚不负心,何况我们是大丈夫呢’”;我们要向他学习有大局的观念;‎ ‎【点睛】课外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题目四步骤:‎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概意思就可以了。 ‎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解题方法。答题时需要根据具体的题型选择对应的答题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参考译文:‎ 刘弘字和季,是沛国人。刘弘有谋略理政之才,与武帝司马炎同住在永安里,又同年出生,在一起学习。凭借旧恩被任为太子门大夫,又升官做了宁朔将军,假节,监幽州诸军事,很有威严和恩德,使盗寇绝迹,被幽州朔方之人称道。太安年间,张昌作乱,朝廷任命刘弘为镇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刘弘派遣南蛮长史陶侃为大都护,牙门将皮初为都战帅,进驻襄阳。陶侃、皮初多次打败张昌,前后斩首几万级。张昌害怕然后逃走了,其部下都投降了,荆州之地就平定了。当时荆州各地守宰多缺,刘弘请求补选,惠帝准许了他的请求。刘弘于是按功劳德行才干予以委任,议论的人大加赞赏。朝廷让前东平太守夏侯陟任襄阳太守。夏侯陟,是刘弘的女婿。刘弘对下属说:“统率天下的人,应和天下人一条心,教化一国的人,应以一国为己任。要是非要任用自己的亲族,那么荆州有十郡,非得有十个女婿才能管理好吗?”于是上表说:“夏侯陟是我的姻亲,按制度不能互相监督。”朝廷下诏予以批准。刘弘于是鼓励、督促民众从事农桑生产,宽刑律减赋税,每年的粮食、用度都有丰余。一次刘弘夜晚起来,听到城墙上巡更的人哀叹甚苦,就把他叫下来察问,这个兵年过六十,身体瘦弱有病,又没有棉衣。刘弘怜悯他,处罚了这个老兵的上司,拿出皮衣和厚帽子,托人转送给老兵。益州刺史罗尚被李特打败,派使者前来告急,请求支援粮食。刘弘发公文让郡县供给,而州府的官员认为运输路程遥远,文武人力不足,准备让零陵一次运送五千斛米给罗尚。刘弘说:“诸君没有好好思考一下,天下本为一家,彼此没有什么区别,我们今天支援了他们,那么我们自己也就没有西顾之忧了。”于是拨出零陵的米三万斛送给罗尚,罗尚借此稳住了局势。陈敏进犯扬州,带兵准备西进,刘弘任命陶侃为前锋督护,把讨伐陈敏的重任交给他。陶侃与陈敏是同乡,又同时出仕为吏,有人诋毁陶侃。陶侃让自己的儿子和侄儿到刘弘处做人质,刘弘让他们回去,并说:“你叔出征远行,你祖母年迈,你们可以回去,匹夫之交尚不负心,何况我们是大丈夫呢!”陈敏最终不敢窥境。永兴三年,下诏进号车骑将军。刘弘每有兴利除弊的举动,亲手写信给属下郡守府相,叮嘱殷切,由此人人都感激爱戴,争相投奔,人们都说:“能得到刘公一纸书信,胜过很多辅助官吏。”刘弘死于襄阳。百姓为他哀痛,如死了亲人。‎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病后登快哉亭 贺 铸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程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释】①快哉亭:位于今徐州东南。本诗是诗人任职于徐州,病愈后登快哉亭有感之作。‎ ‎②黄华:菊花。‎ ‎15.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以鸣蝉起兴,点明乡愁的主旨。“得意”二字,既写出了蝉鸣的神态,又微露了诗人的欣羡之情。‎ B. 颔联言近旨远,字面上只写了病后,却透露出病前和病中的消息;字面上只写了梦后,实则暗示出曾有数次的思乡梦。‎ C. 颈联虚写,乌鸦带引斜阳光芒投进古寺,小草带引野外景色进入荒城,一“带”一“将”,景色融合自然。‎ D. 尾联“秋风发上生”几字,用语新颖奇警,不落陈腐,不仅意指鬓发的斑白,而且秋风萧萧,又给人以冷的感觉。‎ ‎16. 同是以多病之身登高望远,本诗与杜甫《登高》相比,在意境营造和章法结构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5. C 16. ①意境营造:本诗以清蝉、斜阳、暮鸦、衰草、秋风为主要意象,营造出凄清萧瑟的意境;杜诗以急风、高天、无边落木、不尽长江为主要意象,营造出雄阔苍凉的意境。②章法结构:本诗一、三联写景,二、四联抒情,两者穿插交错,景情转换灵动自然;杜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由景及情,层次清晰。‎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常常集中在对诗歌内容、思想情感、语言、表达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注意审题。‎ C项,“颈联虚写”错。颈联从上文的忆想回到现实,是实写。鸦投古刹,是黄昏时万物栖息的典型景象;而落日斜晖,也是作者的所见之景。‎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意象意境及诗歌结构。解答此类题目,要分析诗歌用到的意象,再通过修饰语等理解诗歌意境特点。分析诗歌的结构就是分析诗歌起承转合的特点。本题采用比较阅读的方式。‎ 解答本题要先比较两首诗选取的意象,再比较意境特点。本诗一开首以雨后蝉鸣起兴。秋高气爽,雨过天晴,再加病愈登亭,十分畅快。连枝上的蝉也仿佛有所领略而在欢快地鸣叫。二句由“听”转向“见”:秋雨新洗,值此黄昏之际,行人渐少,尘土不扬,那通往故乡的道路显得分外清晰。这一句在眺望中透露出诗人的心事:怀乡情重,思归心切,不曾有一日忘怀。本诗意象众多,首联写清蝉、颈联写斜阳、暮鸦、衰草,尾联写秋风,这些意象营造出凄清萧瑟的意境。杜诗首联写急风、高天,颔联写无边落木、不尽长江,这些意象营造出雄浑苍凉的意境。从章法结构上来讲:两者都是写景加抒情,但是安排的位置不同,本诗首联颈联写景,颈联尾联抒情,两者穿插交错,景情转换灵动自然,不呆板拘滞;杜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由景及情,先写景后抒情,采用惯常方式,层次清晰。‎ ‎【点睛】诗歌选择题答题技巧:‎ ‎1、先审清题干,弄清单选还是多选,正确还是错误。2、寻找敏感点。圈出明显的敏感点,带着问题去比对排除。好处:可以不用浪费太多时间纠结内容,在审题过程中你已经大概了解诗歌内容了,剩下的问题就是按解读诗歌的方法去比对排除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表达自己的觉悟与决绝之心。‎ ‎(2)历史上,投身伟大事业并且矢志不渝的志士仁人,总是受到人们的赞扬。陆游在《书愤》一诗中就曾对诸葛亮做出高度评价:“________,__________。”‎ ‎(3)《谏太宗十思疏》中运用对比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团结他人与轻视他人会造成不同的结果。‎ ‎【答案】 (1). 悟已往之不谏 (2). 知来者之可追 (3). 出师一表真名世 (4). 千载谁堪伯仲间 (5).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6).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名句名篇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平时要注意背诵,重视积累,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本题默写时要注意以下重点字词:“已”“谏”“载”“堪”“竭”“越”“傲”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曾经有人提出过“水桶模型”,认为智力基因与后天环境就像两根水管,同时向人类“大脑 桶”里放“智商水”,智商是两者的综合体现。但脑科学研究发现,先天基因应该是水龙头,后天环境才是引出“智商之水”的水管,每个人拥有的水龙头基本上没什么差别,可由于水管不同,最后引出的水流就会千差万别。大脑里面有两类细胞, ① ,还有一类是胶质细胞。其中,神经元细胞多达一千亿个,大约相当于银河系中的恒星数量。这些神经元细胞有着很多非常特别的“触手”,这些“触手”被称为突触。通过突触,神经元细胞之间可以相互连接,通过脉冲电信号和化学分子的释放来传递各类信息,由此构成一个庞大的通信网络。科学家所了解到的大脑中信号传递的方式有两种: ② 。大脑中的电波传导是由跨过细胞膜的离子流动产生的。当电信号到达两个神经元细胞的交接处时,释放出化学递质,去打开另一个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当离子进入下一个神经元细胞后,化学递质又转变成电信号,向下一个环节传导。‎ 科学家发现,人类的神经网络系统会“修剪”和“增生”,整个“修剪”和“增生”的过程伴随着人的成长,到青春期时达到稳定态,形成各不相同的神经网络。幼儿期是人类大脑开发的关键阶段。不同脑区和功能神经网络的形成有不同的关键期,一旦错过就无法弥补。‎ ‎18.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触手”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 长江是一往无前的,李白在诗中这样吟诵:“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B. 他表示,期待在非洲电视节这一平台上,能把更多的“中国故事”传播给世界。‎ C. 一家企业为竞标工程,盖了 14000多个章,这种现象被人们戏称为“公章旅行”。‎ D. 为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证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19. 仿照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仍以“智商”为话题,以建房子打比方,另写一段话。要求:句式基本一致,语言通顺。‎ ‎20.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案】18. C 19. 示例:先天基因应该是建筑材料,后天环境才是组装“智商材料”的设计师,每个人拥有的建筑材料基本上没 什么差别,可由于设计师不同,最后盖出的房子就会千差万别。 ‎ ‎20. ①一类是神经元细胞 ②一是电信号,二是化学递质释放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必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另外,标点符号运用起来也有很大灵活性,必须与语段的思路层次结合起来考虑,才能用得准确。文中“触手”的引号为标示有特殊含意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 A项,引号标示直接引用。‎ B项,引号标示需要强调的内容。‎ C项,引号为标示有特殊含意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 D项,引号标示展览名称 故选C。‎ ‎【19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仿用句式的能力。所谓“仿用句式”就是按照题目已经给出的语句的形式,再另外写出与之相仿的句子。只是句式仿用,文字内容不能完全一样。仿用句式时充分考虑语言环境,在句子结构、句式、修辞等方面符合题干的要求。具体包括嵌入式、续写式、命题式、开放式、对联式。‎ ‎“先天基因应该是水龙头,后天环境才是引出‘智商之水’的水管,每个人拥有的水龙头基本上没什么差别,可由于水管不同,最后引出的水流就会千差万别”仿照“先天基因应该是……后天环境才是……每个人拥有的……可由于……不同,最后……就会千差万别”句式,以“智商”为话题,以建房子打比方来写句子。‎ ‎【2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补写语句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认真体会各道横线的上下文,根据具体的语境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上下文句式要保持基本一致,与上下文思路保持连贯。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语言风格要前后一致。第一空根据“大脑里面有两类细胞”“还有一类是胶质细胞”,填入“一类是神经元细胞”;第二个空根据“科学家所了解到的 大脑中信号传递的方式有两种”“大脑中的电波传导是由跨过细胞膜的离子流动产生的”“当电信号到达两个神经元细胞的交接处时,释放出化学递质,去打开另一个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填入“一是电信号,二是化学递质释放”,注意字数限制。‎ ‎【点睛】考查语句的连贯的题目,做提前要认真阅读语段,明确话题,然后再认真分析空白处与前后句的关系,做到既要前瞻又要后顾,不要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再结合题干要求答题选出符合语境的答案。‎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夜间经济的红火,不应以破坏古建筑的安全为代价。②近年来,随着人们文物保护意识的增强,③发展以安全为先,成为社会共识。④所谓“熄灯”,不是“一关了之”,而是要找到文物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平衡点,⑤古建筑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手段“点亮”。⑥如今,已经不少地方运用新技术,⑦在大型文物建筑外立面上投影,打造亮丽灯光秀。⑧例如福建华安二宜楼,将灯具安装在建筑周围的公共空间的一些地方,⑨既保护了文物现状,又能在投影画面中展示创意内容。‎ ‎【答案】①去掉“破坏”,或去掉“以……为代价”。‎ ‎⑤把“古建筑”移至“点亮”后面作宾语。‎ ‎⑥“已经”与“不少地方”互换位置。‎ ‎⑧去掉“的一些地方”。‎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需明确病句的常见六种类型,即: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多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然后依次分析各句的特点,看其有无症状,是哪种语病,并加以分析即可。‎ ‎①结构混乱,“不应以破坏古建筑的安全为代价”句式杂糅,“以……为代价”与“破坏……”保留其一。‎ ‎⑤结构混乱,前面的主语是“所谓‘熄灯’”,“古建筑……”中途更换了主语,造成结构混乱,修改为“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手段‘点亮’古建筑”。‎ ‎⑥语序不当,“已经不少地方运用新技术”,“已经”是状语,应放在“运用”前面。‎ ‎⑧成分赘余,“公共空间”与“一些地方”表意重复,去掉“的一些地方”。‎ ‎【点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错误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的叫语法错误,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叫逻辑错误。解题时先确定逻辑类病句,再按照成分分析法排除语法类病句,常见的逻辑错误类病句有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 ‎22.请为下面的新闻事件写一段新闻简评。要求:语言简洁,观点鲜明,不超过60字。‎ 如今,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一些看似冷门、小众的技能不仅走进人们的视线,而且成为“香饽饽”职业。譬如,曾经受到热议的“小龙虾学院”,应届毕业生100%就业,平均月薪过万元。从被质疑,到“真香”。‎ 而近日,南京邮电大学举办了“快递学院”的揭牌仪式,全国首座培养“快递人才”的专业学院正式成立。据悉,快递学院由物流企业与南京邮电大学现代邮政学院共同成立,这也是行业内第一家校企合作的“快递学院”。此“快递学院”并不提供大学生课程,主要是针对快递员群体及快递从业者的技能教育,其中涉及技能培训、行业通识、心理学等。‎ ‎【答案】示例:社会分工越来越明细、专业。技能教育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紧贴社会和企业需求,以此不断调整办学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写一段新闻简评,语言简洁,观点鲜明”;然后阅读所给的新闻材料,通过阅读,我们要了解:①新闻报道了什么事件;②事件是因为什么而发生的,相关背景如何;③文段中指出的事件发生过程中的突出细节是什么;④事件造成的后果是什么;⑤事件的本质是什么,透过事件的表面现象,我们看到了什么社会问题。通过这样的梳理,我们就可以把新闻的脉络理清楚。最后,选好点评的角度,准确提炼观点。‎ 材料中“小龙虾学院”的完美逆袭,不仅说明社会对新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也说明人才技能专业化是未来一大趋势。“快递人才”的专业学院正式成立,不失为快递行业技能教育的新尝试,向行业发出了培养新技能人才的积极信号。无论你是卖小龙虾,还是送快递,只要找准需求,把自身职业技能做精做专做强,就有成为“状元”的可能。相应地,技能教育应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紧贴企业需求,以此不断调整办学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参考答案:社会分工越来越明细、专业。技能教育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紧贴社会和企业需求,以此不断调整办学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五四”青年节,B站青年宣传片《后浪》一经推出便持续刷屏。该视频中的演讲者、中年演员何冰对年轻一代有诸多艳羡、激励和称许:尽享文明成果、自由探索兴趣、拥有选择权力、叱咤互联世界、打破交际壁垒、分享快乐事业、包容多元审美……‎ 请你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根据要求完成写作。‎ ‎①对《后浪》给予年轻一代的评价,你有什么看法?请围绕你认同或不认同的一点,给何冰或其他长辈写封信,让他们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你们这一代。‎ ‎②作为年轻一代的你,如果被《后浪》感动到,请你写篇演讲稿,献给年长一代。‎ ‎③何冰老师说:“不用活成我们想象中的样子,我们这一代的想象力,不足以想象你们的未来。”想象一下,中年的你将会怎样?请结合自身的感受谈谈你对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1:‎ ‎《后浪》掀起的“浪花之争”,难以取悦的年轻市场 看过《后浪》宣传片的人,都能很直接的感受到视频里的澎湃情绪与宣传意图。‎ 不管是文案中出现的“你们拥有了、我们曾经梦寐以求的权利,选择的权利”“弱小的人才习惯嘲讽和否定,内心强大的人从不吝啬赞美和鼓励”“你们把自己的热爱,变成了一个和成千上万的人分享快乐的事业”等金句,还是何冰老师跌宕顿挫、感染力极强的演讲,这都是一封写给青年的情书。B站有意再一次抓紧年轻用户市场,以极尽美好与鼓励的话语引起用户的共鸣,传播正能量。‎ 但或许也正是因为这样乌托邦式美好的辞藻和极具煽动力的表达方式,让部分人在鼓舞之外,更真实的感受到了现实世界的落差。当代年轻人面对的社会压力、资源限制、生存竞争、物质差距、阶级固化等问题被视频里UP主们舞蹈、音乐、电竞、科技等美好影像掩盖,一切都是积极向上、自由美好的,年轻人都充满了希望与选择。‎ 视频里没有完全展现现代年轻群体的真实图景,反而打造出了一个符合中年人臆想中的年轻社会与青春岁月。如同老一辈总是不经意间对年轻孩子感叹,“你们现在的时代多好啊。”而这种论调被舆论市场认为是“给年轻人贴标签”,“这是献给家庭条件良好或优越的,从小受过良好教育的部分中国青年的”,而视频的视角则像“既得利益者逐梦网络的自我感动”。‎ 同时,《后浪》作为给青年人的演讲,内容指向性很强,如文案中“更年轻的身体容得下更多元的文化、审美和价值观”“人类积攒了几千年的财富,所有的知识、见识、智慧和艺术,像是专门为你们准备的礼物”等句子,都有意凸显出了年轻人的优势。‎ 不难理解这话语的初衷,始终是在鼓舞激励年轻人,但是如此明显的指向性,又让舆论针对“年轻”进行了讨论。“年轻确实是一种资本,但更年轻的身体未必就能容下更多”“人类几千年积攒的知识、见识、智慧和艺术不是专门给‘年轻人’的,是给全人类的”。‎ 另一方面,《后浪》也被认为带着一股“爹味”,“B站这类演讲,令人讨厌的地方就是,跟你无冤无仇的,你偏要居高临下语重心长爹味十足的指点人生提携后浪”。‎ ‎《后浪》引起的讨论,除了营销内容上出现的争议,或许也证明了如今年轻市场的审美与需求已经更加复杂与成熟,即便是B站这样植根于年轻文化与年轻用户的社区平台,也未必能获得所有人认同。‎ 例文2:‎ 以我之卓越,成国之辉煌 尊敬的“前浪”们:‎ 你们好!‎ 疫情大考即将交上满意的答卷,直播课程即将合上完美的篇章,青春之我即将踏上返校的征程。这时,我听到了前辈深情的朗诵——《后浪》,不禁心如潮涌。我想说:作为“后浪”,我们一定会以我之卓越,成国之辉煌!‎ 尊敬的前浪们,您羡慕我们可以尽享文明成果;但我们所“尽享”的,又何尝不是“前浪”们的奋斗拼搏?‎ 面对近代以来的民族危亡,“前浪”们前赴后继投入到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斗争,实现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面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前浪”们冲破重重阻碍回到祖国怀抱,投身建设、兴学助教;面对改革开放的大江大河,“前浪”们选择了远方,砥砺奋进,风雨兼程。你们说,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是这个国家的“后浪”。但我要说,尊敬的“前浪”们,你们才是这片风景的缔造者!是你们缔造了文明成果,我们才能够尽情地享用!‎ 尊敬的“前浪”们,您说您对我们“满怀敬意”;请您放心:我们一定不会辜负您的嘱托!‎ 古之名相张居正说:“天下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作为“后浪”,我们一定会怀梦想,勇创新,重实干。以梦想为光,告别迷茫,行稳致远;以创新为剑,乘风破浪,一苇以航;以实干力行,厚积薄发,成功即迩。我们会激活创造,把传统的变成现代的,把经典的变成流行的;我们会秉承实干,把学术的变成大众的,把民族的变成世界的;我们会因热爱而分享,因强大而自信;我们会美美与共和而不同……等到我们变成“前浪”的那一天,一个个曾经的“后浪”都能骄傲地说:“前辈们:我们,都没有辜负身为后浪的时光!”‎ 尊敬的“前浪”们,您说您对我们“满怀感激”;我想说:我们一定会让世界看到一个最好的中国!‎ 一人一机新媒体,一撇一捺中国情,作为“后浪”李子柒用镜头讲好了中国故事,把中国文化推向世界;一曲星梦东方红,嫦娥奔月创奇迹,中国的科技领域中增加了许多“后浪”的身影,让中国科技持续发力;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众多的“后浪”们参与建设的港珠澳大桥得到了世界同行的赞许;一袭白衣,心有锦缎,抗“疫”斗争中不计其数的“后浪”们用自己的奉献和无私抒写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 壮志凌苍兕,精诚贯白虹。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尊敬的“前浪”们啊,请你们相信,作为“后浪”的我们一定会铭记“前浪”的嘱托,以我之卓越,成国之辉煌,亮剑新时代,共谱华章!‎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例文3:‎ 中国青年:你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年轻时的记忆是一颗种子,一代人的命运就是这颗种子的生长。‎ ‎“80后”还记得2001年,申奥成功那一刻我们在大街上、广场上欢呼拥抱,紧接着中国就加入了WTO,世界真的向我们走来了;“90”后是第一代互联网原住民,从第一次碰到网络时的新奇和兴奋,到亲历整个互联网时代席卷的浪潮,世界已经不过是一根网线的距离、一个屏幕的大小;“00”后见惯了2008年鸟巢上空的华丽焰火,上海世博会上的人山人海,G20时西子湖上的醉人夜色,世界就在这里,世界就在中国。‎ 过往任何一个时代年轻人,恐怕都没有像今天这样,从一出生开始,就具有令人称羡的国际化基因,这是现代中国在这代青年人身上打下的最鲜明烙印。‎ 时代在变,你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从“观察世界”,到“融入世界”,再到“影响世界”,年轻人由被动到主动,背后更彰显着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已悄然改变。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中国走入新时代,也同样为你提供了一个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机会。‎ 得天独厚开阔眼界,让你能够站在历史的塔尖,张望更加遥远的未来;中西古今的比较视野,让你手握丈量世界的工具,观察和理解更为复杂的人和事。也正因此,知识渊博、思想开放、头脑灵活的我们,肩上自然也就多了一份使命。‎ ‎2011年,一位耶鲁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回到中国小山村,走进基层当起村官;4年后他发起黑土麦田公益计划,支持和培养杰出的农村创业者、公共服务者;2017年,他获评感动中国人物、入选“全球青年领袖”——他叫秦玥飞,一位“85后”年轻人,用国际化的知识储备与思维方式,尝试改变原始落后的中国乡村。今天,越来越多年轻人和秦玥飞一样,从中国走向世界,又从世界回到中国,他们兼具国际化的智力资源、本土化的问题意识以及直面挑战的社会担当,为中国的未来开辟出无限可能。‎ 心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宽。在大国崛起的时代背景下,国际化的视野不仅意味着一种能力,更赋予你们自信、包容、担当的精神气质。如果说百年前,仁人志士走出国门,只为求一纸救国良方,虽有所得,却难掩心中的屈辱和无奈;那么今天,伴随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使命,你的心中早已有了十足底气,去勾画和塑造整个世界的明天。中国思考、中国方案、中国行动,正跟随中国青年遍及全球的脚步,在世界的每个角落掀起波澜。‎ ‎“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十九大报告中有这样激情澎湃的字句,激励青年人再次审视自己的人生坐标。就像我们面对波澜起伏的海面、连绵不绝的群山,很难抚平内心激荡起的豪情一样,当身处这样一个转型与崛起的新时代,我们也很难抑制窥探其全貌、参与其进程的内心冲动。几代青年,皆以梦为马,不断探索中国未来。而今天的我们,则有机会把整个世界作为想象和行动的空间,去一展拳脚、实现抱负。‎ 影响世界,年轻的你们或许都该这样追求。‎ ‎【解析】‎ ‎【详解】命题方式:任务驱动型作文 审题要点:‎ 任务驱动型作文,解答此类试题一般分两步,一是解读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句,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明确立意方向;二是解读任务,在文体、内容、思维、对象等方面明确任务导向。本题题干要求考生从任务中任选一个,根据要求完成写作。材料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对“后浪”的看法和思考,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 审题过程:‎ 材料第一句说的是2020年“五四”青年节,B站青年宣传片《后浪》一经推出便持续刷屏一事。第二句是说演讲者何冰对年轻一代有诸多艳羡、激励和称许。任务给了三个,可从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后浪》成为现象级刷屏,但口碑却两极分化,有人点赞其热血,也有人批评其割裂,其中的很多观点,似乎都可商榷,选取其中一点,赞同也好,反对也行,通过回信让“前浪”就某方面更地理解“后浪”,可以考查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和代际交流沟通水平。‎ ‎《后浪》中何冰的演讲对年轻一代多是艳美、激励和称许,00后献给年长一代的演讲,也当是对“前浪”的感恩、敬佩和礼赞,可以像《后浪》一样,选取年长一代值得褒扬的几个点倾注真情,美美与共。‎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有的实施已然成为新高考的必由之路。高中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期,不仅是学习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阶段,是形成人生观、世界厴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也是认识自我和规划人生未来的重要阶段。让高中生以《后浪》为契机筹划未米,很有意义。‎ 参考立意:‎ ‎(1)越自由,越幸福;‎ ‎(2)年轻是态度,分享是幸福;‎ ‎(3)文明守望者,青年在行动;‎ ‎(4)多元审美不等于以丑为美;‎ ‎(5)选择的权利,这个真的没有;‎ ‎(6)《打破交际壁垒的代价是身份的缺失》;‎ ‎(7)前浪——献给老一代的演讲;‎ ‎(8)白衣执甲,未来我来。‎ ‎……‎ 行文结构:‎ 评论文是对一段论证的评论,陈述一个论证, 要求对这论证作出评论,适合写议论文。基本结构是:第一段:写引子。比如本题《后浪》成为现象级刷屏,但口碑却两极分化,有人点赞其热血,也有人批评其割裂,你是赞同,还是反对呢?要在第一段点明。第二段:重复事实。向你的文章的读者介绍你为什么想起来谈论这个问题。即评论的由头。第三段:就事论事。围绕你第一段的引子结合事实,表明自己的议论。第四段:可以讲开去。比如想到另外一件事,但切记要在同一主体下!比如不要本来讲《后浪》成为现象级刷屏的问题,讲着讲着去讨论中青年之间的差距问题!要切题。第五段:收回来,属言简意赅重申你文章的主体和意义。‎ 参考素材:‎ ‎1、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成长在国富民安的环境中,浸泡在互联智能的世界里。曾在游戏境,寻过王者梦;曾隔高清屏,目睹天宫一号升空;曾在快手APP回放阿尔法狗横扫棋坛的场景……我们是拥有灵感和想象力的年轻一代,我们与时俱进,更易接受新鲜事物,更了解高科技,我们叱咤互联世界,我们是深蓝一代。‎ ‎2、古之名相张居正说:“天下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作为“后浪”,我们一定会怀梦想,勇创新,重实干。以梦想为光,告别迷茫,行稳致远;以创新为剑,乘风破浪,一苇以航;以实干力行,厚积薄发,成功即迩。我们会激活创造,把传统的变成现代的,把经典的变成流行的;我们会秉承实干,把学术的变成大众的,把民族的变成世界的;我们会因热爱而分享,因强大而自信;我们会美美与共和而不同……等到我们变成“前浪”的那一天,一个个曾经的“后浪”都能骄傲地说:“前辈们:我们,都没有辜负身为后浪的时光!”‎ ‎3、一人一机新媒体,一撇一捺中国情,作为“后浪”的李子柒用镜头讲好了中国故事,把中国文化推向世界;一曲星梦东方红,嫦娥奔月创奇迹,中国的科技领域中增加了许多“后浪”的身影,让中国科技持续发力;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众多的“后浪”们参与建设的港珠澳大桥得到了世界同行的赞许;一袭白衣,心有锦缎,抗“疫”斗争中不计其数的“后浪”们用自己的奉献和无私抒写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 ‎4、“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是你们,身体力行,将情怀与责任传递:冯骥才,醉心文保,坚守文脉,抢救民间文化遗产;单霁翔,让故宫和文创一起,俘获万千国人的目光;刘健,耗费25年巨资搜集10余万件古代建筑构件;秦腔剧《王贵与李香香》,让红色记忆以秦腔的方式呈现……感谢你们,教会我们“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