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1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3实用类文本阅读课件 221264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1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3实用类文本阅读课件 221264

专题 3 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 1 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 3 实用类文本阅读 600 分基础 考点 & 考法 新闻 传记 调查报告 科普文章 访谈 700 分综合 考法解析 综合考法 1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综合考法 2 新闻、访谈阅读的解题方法 综合考法 3 传记阅读题型解读 综合考法 4 科普文章的阅读方法 600 分基础 考点 & 考法 新闻 新闻概述 消息 通讯 特写 报告文学 新闻概述 新闻 1. 概念 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2. 分类 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包括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等,狭义的专指消息。 4. 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 特点 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最主要的特点:用事实说话。 消息 新闻 1. 概念 消息是用概括性的叙述方式、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具有新闻价值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 2. 特点 (1) 真 —— 真实准确,有根有据,用事实说话。 (2) 新 —— 内容要新,新人新事,从新角度说话。 (3) 活 —— 活泼机动,鲜明生动,用形象说话。 (4) 短 —— 篇幅短小,中心明确,用重点说话。 4. 写法 消息一般都采用倒金字塔式的写法,即先说结果,再说事情的起因、经过;先说主要事件,再适当补叙其他相关事件。 3. 基本结构 消息的基本结构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其中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三要素,背景和结语有时蕴含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也可省略。 通讯 新闻 1. 概念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具体、生动、及时地报道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事件、情况和问题的一种新闻文体。 2. 分类 (1) 按报道内容分 , 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概貌通讯等。 (2) 按报道形式分 , 有访问记、专访、纪实、见闻、速写、散记、采访札记等。 4. 结构 (1) 纵式结构。 (2) 横式结构。 (3) 纵横结合式结构。 3. 特点 (1) 严格的真实性。 (2) 报道的客观性。 (3) 较强的时间性。 (4) 描写的形象性。 特写 新闻 1. 概念 特写,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现力的片段,通过多种表现手法作具有强烈视觉及情感效果的着力刻画,使其产生立体感,从而更集中、突出地表现新闻事实和主题。 2. 分类 (1) 人物特写:再现人物的某种行为,绘声绘色,生动形象。 3. 特点 (1) 生动集中地再现新闻场景或新闻人物。 (2) 着力渲染和烘托气氛,形成视觉 — 神经 — 情感 — 思维的感应过程。 (2) 事件特写:再现重大事件的关键性场景。 (3) 场面特写:新闻事件中精彩场面的再现。 (4) 景物特写:对有特殊意义或有价值的景物的描写。 (5) 工作特写:对某一工作场景的生动再现。 报告文学 新闻 1. 概念 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以文学手段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2. 特点 ( 1 )新闻性:报告文学含有新闻报道的特点,不仅具备及时性,而且具备新闻报道意义上的真实性。 ( 2 )文学性:报告文学通过选择提炼,在保证真实性的前提下突出反映对象的典型意义,形象化地加以表现,并体现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从而使之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感染力和说服力。 600 分基础 考点 & 考法 传记 传记的分类 传记的特点 几种传记文学的特点 传记的分类 传记 按叙述人称分 自传,是本人撰写的 他传,是他人撰写的 按表达方式分 一般的传记以 记叙 为主 有的传记则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一面对人物加以评论,这种传记被称为“ 评传 ” 按篇幅长短分 大传 小传 按创作方法分 史实性传记 ,以记叙翔实的史实为主,用语比较平实 传记文学 ,多用形象化手法,描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活动的历史背景等,以史实为依据,但又不排斥某些联想性的文学描写 传记的特点 传记 真实性 以真人真事为依据 再现历史 再现人物 文学性 它是写人的,要表现出人的生命和情感 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与组接,倾注了作者个人的爱憎情感 它需要运用文学的艺术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概括性 对人物要有选择,选择那些代表性强、事迹丰富和极具性格特点的人物 对人物的事迹要有选择,要选择能够高度概括人物特点的事迹 通俗性 表达上简明易懂,容易被读者接受 语言风格要求多样化 传记 几种传记文学的特点 600 分基础 考点 & 考法 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的分类 调查报告的形式结构 调查报告的特点 调查报告是针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或领导汇报调查情况的一种文书。 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的分类 1.介绍典型经验 某一地区、某一单位、某一企业,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过程中,或在日常的思想政治、经济建设、科学教育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为了把它们的具体做法和成功奥秘反映出来,可以对它们进行专题的调查,然后写出调查报告,这种类型就是介绍经验的调查报告。 2.揭露问题 调查报告针对某一存在问题展开调查,以揭示这一问题的种种现象和深层原因为主要目的。它的主要功能是揭露和批判,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反映新生事物 这是针对社会现实中某种新近产生或新近有了长足发展的事物而写的调查报告。在现实社会中,新生事物总是不断涌现的。 反映新生事物的调查报告的文体功能,就是全面地报道某一新生事物的背景、情况和特点,分析它的性质和意义,指出它的发展规律和前景。 4.反映社会情况 这是针对一些社会情况所写的调查报告。这里所说的社会情况,主要是指社会风气、百姓意愿、婚恋、赡养、衣食住行等群众生活各方面的基本情况。 1. 标题有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种形式。 2. 前言有提要式、交代式、问题式三种形式。 3. 主体部分有三种形式:①用观点串联材料;②以材料的性质归类分层;③以调查过程的不同阶段自然形成层次。 4. 结尾部分常显示作者的观点,对主体部分的内容进行概括、升华。 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的形式结构 调查报告的特点 调查报告 1. 写实性 调查报告在占有大量现实和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用叙述性的语言实事求是地放映某一客观事物。 2. 针对性 调查报告一般有比较明确的意向,相关的调查取证都是针对和围绕某一综合性或专题性问题展开。 3. 逻辑性 调查报告离不开确凿的事实,但又不是材料的机械堆砌,而是对核实无误的数据和事实进行严密的逻辑论证。 600 分基础 考点 & 考法 科普文章 科普文章概述 科普文章的分类 科普文章的特点 科普文章概述 科普文章 1. 概念 科普文是一种以科学技术知识为题材,用文艺性笔调写成的文章。 2. 结构 常见的结构形式有:总分式 ( 从“概说”到“分说” ) 、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4. 写作方法 科普文的写作方法主要是说明。常见的说明方法包括:下定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画图表、作比较、打比方、引用、作诠释等。 3. 写作顺序 科普文的写作顺序有时空顺序和逻辑顺序两大类。其中逻辑顺序包括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从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等。 科普文章的分类 科普类 科普文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科学说明文,一种是科学小品。 高考的选文大多是科学小品。科学小品是带有文学色彩的科技说明文,形式简短,内容通俗,语言既准确简明又形象生动,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 科普文章的特点 科普类 1. 知识性 科普文是以介绍、普及科学知识为目的的说明文,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科普文所介绍的知识,主要指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 2. 趣味性 其主要方法是:①运用形象化的比喻来表达知识内容,使文章写得生动形象,引人入胜; 3. 通俗性 科普文是一种普及科学知识的文章,它担负着向社会各阶层推广普及科学知识的任务,即使是比较高深的知识,也要向读者作深入浅出的介绍和说明。 ②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把科学知识说得富有情趣;③把科学知识编织成为有情节的小故事,让读者通过想象,在阅读故事中认识和掌握科学知识。 访谈类 访谈的概念 访谈的特点 访谈的技巧 600 分基础 考点 & 考法 访谈 访谈的概念 基于某个人、某件事或某一特定问题去访问事件亲历者、知情者或专家 , 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 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 , 叫作访谈。 访谈的对象肯定是人 , 而访谈的内容可以是新闻事件或历史事件 , 可以是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 , 也可以是人物专访。主要有答记者问、采访纪实、访谈录、对话录等几种类型。 访谈的特点 访谈 1. 针对性 由于访谈主要是通过对一定的对象、一定的事件或一定的问题,在现实的情景中提问的,因此它的针对性是十分明确的。 2. 专题性 对要访谈的问题需要经过高度的提炼,突出某一方面的问题,集中在某一个点上。访谈的问题多半是带有现实意义的,突出了一定的主题思想。 3. 典型性 访问的对象、设定的问题、谈论的事件应当有一定的典型性。它应该是在一定的起点或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对可以成为话题的、新鲜的事实的报道,对大众普遍关心的、能引起共鸣的问题的专访。 访谈的技巧 访谈 1. 开头 首先要有礼貌地称呼访谈对象并根据时间、场合表示适当的问候,然后清楚地作自我介绍,同时说明访谈的目的、动机、意义,访谈结果的处理方法,以及访谈内容的记录方式等。 2. 主体 (1) 访谈者根据事先拟定的问卷对访谈对象进行提问。 (2) 访谈对象的回答有时会出现一些新情况 , 访问者要及时抓住新情况 , 调节控制好访谈过程。 (3) 设计访谈问题时的注意事项: ①一组问题要围绕访谈主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不要散乱发问。 ②每个问题要明确单一,一次发问不要包含两个以上问题。 ③不同问题应采用不同的语调和句式。 ④要用平实的口语化的语句。 3. 结尾 访谈结束时,应告知访谈对象访谈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真诚地感谢对方的配合,并记录对方个人资料。 42 高考真题 解法实例 考例 [课标全国 Ⅱ2018·7 ~ 9 , 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 3 题。 【 文本内容 】 文本由包含图表在内的四则非连续性材料组成,主要围绕“创新”“知识产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等话题展开讨论,其中材料一主要论述知识产权对于创新的重要性,材料二显示了 2011 ~ 2016 年企业、高校、科研单位、个人,以及它们总体遭遇过专利侵权的比例,材料三主要论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作用,材料四主要论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遭遇的一些障碍。文本材料所关注的话题既体现时代特色,又具有实用价值。 43 【材料特点】 文本材料来源广泛,既有摘编自报纸中的社论、新闻报道,也有摘编自杂志刊物中的论文,还有研究机构的调查报告,行文条理清晰,表达简明精练,每则材料所强调的重点不同,但又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试题能够很好地考查考生筛选信息、处理信息以及应用信息的能力,并进一步强化了考生的探究意识。 44 45 46 1.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2011 到 2013 年,科研单位遭遇侵权的比例由 25.3% 下降到 13.4% ,降幅较为明显,但 2014 年有微小回升, 2015 年则回落至 8.4% 。 B.2015 年企业和高校遭遇侵权的比例较之以往四年有所提高,总体侵权比例也略有反弹;而 2016 年各项侵权比例均呈下降态势,总体遭遇侵权比例为 10.7% 。 C.2012 至 2016 年间,比例一直下降的仅有个人遭遇侵权这一项,企业、高校、科研单位以及总体这四项数据,均有回升的现象发生。 D. 专利侵权总体比例的下降,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当然,我国专利数量的快速增长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专利侵权的比例。 47 【答案】 B 【考点】 分析文本内容 【应考思路】 对于此类题目,首先,审清题干要求,抓住选项中的关键信息,锁定选项内容对应的原文信息区间。 A 、 B 、 C 、 D 四项的相关内容均对应材料二。 其次,比对选项与原文的差别,甄别两者表述是否一致,判断概括分析是否正确。 A 项,从材料二图表看, 2011 ~ 2015 年科研单位遭遇侵权的比例分别是 25.3% 、 21.5% 、 13.4% 、 14.6% 和 8.4% ,其中 2011 年到 2013 年遭遇侵权的比例逐年下降,而 2014 年相较于 2013 年则有回升, 2015 年则又有回落。本项梳理正确。 48 B 项,从材料二图表看, 2015 年企业遭遇侵权的比例是 19.5% ,比 2011 年的 29.7% 和 2012 年的 22.7% 都要低,但比 2013 年的 19.3% 和 2014 年的 18.4% 都要高; 2015 年高校遭遇侵权的比例是 8.8% ,比 2011 年的 28.2% 和 2012 年的 23.1% 都要低,但比 2013 年的 6.7% 和 2014 年的 5.5% 都要高。总体来说, 2015 年企业和高校遭遇侵权的比例相较于 2013 年、 2014 年有所提高,而相较于 2011 年、 2012 年则是下降的,所以“较之以往四年有所提高”表述有误,本项符合题干要求。 C 项,从材料二图表看, 2012 ~ 2016 年个人遭遇侵权的比例分别是 22.2% 、 16% 、 11.4% 、 10.8% 和 8.2% ,呈下降趋势,而 2012 ~ 2016 年这五年间企业、高校、科研单位以及总体这四项数据,并非呈下降趋势,即均有回升的现象发生。本项归纳正确。 D 项,本项是根据材料二推断出的结论,“一定程度上”“可能”等词语的使用,使表述辩证中肯。本项推论正确。 49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 只有大力倡导创新文化,提高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增加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才能够形成全民尊重知识、诚信守法的社会风尚。 B. 根据市场发展趋势判断科技创新方向,充分考虑、合理安排成果转化中企业方的利益诉求,这样才能体现出大学科研工作的价值。 C. 随着高校的科研团队与企业共同合作的创新路径日益受到重视,一些科技成果正被逐渐转化为可以实现市场价值的高质量专利。 D. 高校在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的管理制度、评价标准等方面的不足,导致科研成果无法直接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50 【答案】 C 【考点】 分析文本内容 【应考思路】 对于此类题目,首先,审清题干要求,抓住选项中的关键信息,锁定选项内容对应的原文信息区间。 A 项内容对应材料一, B 项内容对应材料三、四, C 项内容对应材料三, D 项内容对应材料四。 其次,比对选项与原文的差别,甄别两者表述是否一致,判断概括分析是否正确。 A 项,根据材料一,需要增加的不仅是“技术供给”,还应有“制度供给”;此外,“大力倡导创新文化,提高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增加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应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条件,与“形成全民尊重知识、诚信守法的社会风尚”的关系不大,而且“只有 …… 才 ……” 的说法也过于绝对。本项概括分析有误。 51 B 项,以偏概全,“这样才能体现出大学科研工作的价值”错,材料三、四提到大学科研成果的转移转化,但并未否定成果转移转化之前大学科研工作的价值。本项概括分析有误。 C 项,根据材料三,三所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相继取得突破, 2015 年修订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 》 ,这些内容表明“随着高校的科研团队与企业共同合作的创新路径日益受到重视,一些科技成果正被逐渐转化为可以实现市场价值的高质量专利”的概括分析正确。 D 项,原因分析有误,根据材料四,原因应是“大学科研工作与企业技术创新在 …… 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另外,“无法直接转化”错,材料四说的是“很难直接转化”。本项概括分析有误。 52 3. 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哪些相关方协作?简述各方所起的作用。( 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相关方:①高校;②企业;③政府。 作用:①高校拥有丰富的人才和知识储备,较强的研究和开发能力,是相关科技成果的创造者和提供方;②企业是科技成果的需求方,可以提供较为充裕的转化资金;③政府具有较强的组织调控能力,可以创造良好的转化环境,给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坚实的政策动力。 【 考点 】 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53 【 应考思路 】 对于此类题目,首先,认真审题,明确要求,在原文中找到信息区间。 本题共有两问,对应两个关键点:一是“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方,信息区间在材料三和材料四中;二是“各方所起的作用”,信息区间在材料一、材料三和材料四中。 其次,根据题干的要求,筛选有效信息,并加以整合、分析和探究。 第一问:根据材料三,可以筛选出“高校”“企业”这两个相关方;根据材料一中“发挥好知识产权 …… 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与材料三中“ 2015 年修订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 》” ,可分析出另一个相关方为“政府”。 54 第二问:根据材料三中“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工作偏重基础理论研究,拥有深厚研发创新能力的科研人才未能将智力资源转化成市场价值”,可概括出高校的作用为“拥有丰富的人才和知识储备,较强的研究和开发能力,是相关科技成果的创造者和提供方”;根据材料三中“成功转让给一家科技公司,许可使用费超过 1 亿元。双方将共同组建平台公司,由平台公司具体负责专利的产业化”,可概括出企业的作用为“是科技成果的需求方,可以提供较为充裕的转化资金”;根据材料一中“发挥好知识产权 …… 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和材料三中“ 2015 年修订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 》 打破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藩篱”,可概括出政府的作用为“具有较强的组织调控能力,可以创造良好的转化环境,给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坚实的政策动力”。再次,综合分析探究内容,并用简练的语言分条表述。 高考真题 解法实例 【 文本内容 】 文本由包含图表在内的四则材料组成,围绕“纪录片频道”这一主题,介绍了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及其观众构成和集中度的比值,阐明了它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的不同。 考例 [ 课标全国Ⅰ2017·7~9,12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特点】 虽然材料内容简单,但组合方式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既有纪录、调查报告,又有调查数据图表,能较好地考查考生筛选信息及读图的能力。 【答案】D 【考点】 分析文本内容 【应考思路】 对于判断整合的信息正误的选择题,首先,抓住选项中的关键信息,锁定选项内容对应的原文信息区间。 A项相关内容在材料一中,B项相关内容在材料三中,C、D两项相关内容在材料四中。 其次,比对选项与原文的差别,甄别两者表述是否一致,判断选项的正误,得出答案。 A项,梳理材料一中关于“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的内容,可归纳出其播出特点和预期目标,本项归纳准确无误。 B项,在材料三中寻找“制作方式”和“优势”两项关键内容,本项归纳准确。C项,在材料四中,节目的供应关系为美国有线电视节目提供商提供节目给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而后者拥有并运营有线电视系统,本项梳理准确。D项,由材料四可知,美国国家地理电视公司提供片源给国家地理频道,当国家地理频道将节目制作完成后,需要把节目传送给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最终把电视信号传送给电视观众的是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而非“国家地理频道”。故选B。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认真详细的规划,以期将来能够呈现出主题化、系列化的节目播出方式。 B.根据材料二中性别、年龄、学历这三项,我们能够了解到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的观众构成和集中度的基本情况。 C.2011年,在71个大中城市的观众调查中,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观众构成最高的三类人群分别是男性、45~54岁以及高中学历。 D. 根据材料二可知,随着目标观众年龄的增加以及学历的增高,集中度的比值也在不断地攀升。 E. 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制作管理模式较为健全,它在融资渠道、产品设计、人财物资源调度等方面不存在受到限制的问题。 【答案】BC 【考点】 分析文本内容 【应考思路】 对于此类题目,首先,抓住选项中的关键信息,锁定选项内容对应的原文信息区间。 A项内容对应材料一,B、C、D三项内容对应材料二,E项内容对应材料四。 其次,比对选项与原文的差别,甄别两者表述是否一致。 A项对应材料一“央视纪录频道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主要呈现四大主体内容、六大主题时段的播出特点,以期达到规模化的播出效应”,选项表述与原文不符,故错误。从材料二的柱型图的横坐标可知,该图调查的是性别、年龄、学历三项内容,从中 可以看出观众构成最高的三类人群分别是男性、45~54岁、高中学历,故B、C两项正确。 材料二中,集中度的比值并不是随年龄及学历的增高而攀升,65岁及以上的集中度的比值是下降的,故D项错误。E项对应材料四,“它在融资渠道、产品设计、人财物资源调度等方面不存在受到限制”于文无据,故错误。 再次,通过排除法确定答案。排除有明显错误的选项,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开播初期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的不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开播初期采用的是频道化运营模式,央视是纪录片的主要制作基地;②美国国家地理频道采用的是制播分离的运营模式,节目的制作与播出相对分离。 【考点】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应考思路】 对于筛选整合信息类的简答题,首先,紧扣问题的关键点,在原文中找到信息区域。 本题要求回答“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开播初期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的不同”,而关键点是“开播初期”“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本题的答题信息区间在材料三和材料四中。 其次,根据题干的要求,筛选有效信息 。 材料三前两句“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央视纪录频道……节目数量众多”指出了央视纪录频道的制播运营模式。 需要注意的是,“制播分离模式”是央视纪录频道目前正在积极推进的,而非“开播初期”实行的。材料四中“其制播运营模式如下……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提供节目”详细论述了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制播运营模式。将两种模式进行对比,即可得出制播运营模式方面的不同。 再次,整合信息,并用简练的语言加以表述。 700 分综合 考法解析 综合考法一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综合考法二 新闻、访谈阅读的解题方法 综合考法三 传记阅读题型解读 综合考法四 科普文章的阅读方法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非连续性文本概述 非连续性文本是一种相对于传统以句子和段落等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它是间以图表构成的综合文本,图表类型一般有清单、表格、图标、示意图等,它具有直观简明、概括性强的特点。 在2017年的课标全国卷中,考查的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是由2~4则非连续性、相对独立的材料构成,其中至少有1则为图表。 几则材料之间有一个内在的逻辑主题,但不同材料各有侧重角度,形成互补关系,共同构成一道完整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选材多是调查报告、专题评论、记录、新闻消息等,多取材于社会生活热点。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方法 1.定向速读,理清关系,提取碎片信息 阅读文本前,可先阅读文本后的题目,初步确认在阅读过程中应重点关注的内容。然后根据自己对题目的印象,对文本进行定向速读,在速读的过程中圈画重点关键词,提取碎片化信息,以便做题时随时回归原文,进行比对。 73 2. 比较阅读,统整信息,对比选项正误 阅读非连续性文本中的图表重在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分析数据变化趋势和背后原因,抓住数据变化规律,获取有效信息。同时,根据初步阅读时的圈画,比对原文和客观选择题的选项,判定正误。 3.深度阅读,整合要点,善于反思问题 非连续性文本的主观题往往要求归纳文中的重要信息,或根据文本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在阅读中进行质疑、探究、发现,才能对文本进行正确的整合、推理、判断。筛选信息需把握住表面的和隐含的要点,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需反思文本中提出的问题等。只有真正吃透文本,才能随机应变。 新闻、访谈阅读的解题方法 700 分综合 考法解析 传记阅读题型解读 (一)概括分析传主的事迹 (二)概括分析传主形象 (三)概括分析传主取得成就或个性形成的原因 (四)分析传记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五)概括评价传主的观点和基本倾向 (六)探究传主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概括分析传主的事迹 传记阅读题型解读 1. 常见题型 ( 1 ) ××× 是如何一步步成为 ××× 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 2 ) ××× 在 ××× 领域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成就?请结合全文概括说明。 ( 3 ) ××× 被称为“ ×××” ,这在文中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 4 ) ××× 对 ××× 的看法是如何形成的?请简要分析。 2. 解题方法 ( 1 )一标:标出文中时间、地点、传主职位(工作)变化的语句。 ( 2 )二筛:筛出传主在时间、地点、传主职位(工作)变化时所做的事情。 ( 3 )三整合:对筛出的各事件,先抓住典型, 再进行同类合并,最后准确概括事迹。归纳时,注意点出事件的关键要素 —— 时间、地点、经过、原因、结果等。 概括分析传主形象 传记阅读题型解读 1. 常见题型 ( 1 ) ××× 特有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 2 )文中的 ××× 段写出了 ××× 的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 3 )通过材料可以看出 ××× 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 ( 4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 是一个怎样的人。 2. 解题方法 ( 1 ) 四个角度分析 ①从传主的言行(特别是细节描写)中分析传主形象。 ②从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的关系中分析传主形象。 ③从作者或文中其他人物对传主的评价中分析传主形象。 ④从相关链接中分析传主形象。 ( 2 ) 三个方面概括 ①个性特征。②思想品质。③专业特长。 概括分析传主取得成就或个性形成的原因 传记阅读题型解读 1. 常见题型 ( 1 )作为 ××× , ××× 深受人们爱戴、敬仰,请结合材料简述原因。 ( 2 )为什么 ××× 被称为“ ×××” ?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 3 ) ××× 一生成就的大进展多发生在 ××× 。这是什么原因?请简要分析。 ( 4 )从全文看, ××× 为什么会坚持 ××× ?请简要分析。 2. 解题方法 ( 1 )三联系 ①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②联系传主的成长经历,感悟传主的心路历程。 ③联系传主与他人的关系。 ( 2 ) 两切入 ①主观原因:多从传主的先天禀赋、后天努力、 个人修养、理想追求等角度考虑。 ②客观原因:多从特定的社会时代背景、传主的成长环境、他人作用于传主的条件等角度考虑。 分析传记的文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传记阅读题型解读 1. 常见题型 ( 1 )作为一篇自传,本文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 ( 2 )文中第 × 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 3 )请结合材料,简析本文在选材方面的特色。 ( 4 )本文选取事件多,时间跨度大,文本是怎样组织起来的?请简要分析。 ( 5 )文章多处提到 ××× (其他人物),这对写 ××× (传主)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2. 答题必备 ( 1 )不同类别传记的文体特征 相同点:①传记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②结构大多采用纵式的,即按照时间顺序或转折的成长经历来写;也有用横式的,即按照传主的几个不同侧面来写。 ( 6 )文中大量引用了 ××× 的话(诗词、书信),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 7 )本文追述 ××× 的往事有几个细节?举例说明这些细节的作用。 不同点:①自传采用第一人称,语言或自然亲切或幽默调侃,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抒情。②他传采用第三人称,语言或朴实自然或文采斐然,以记叙为主,有时也运用描写、议论、抒情。③评传采用第三人称,记叙与议论各半,传中有评,评中有传。 ( 2 ) 传记中段落的作用 内容上:①体现了传主的人格、品质、贡献、影响等,表达了作者对传主的情感。②交代了某一情况、内容、原因等,使传主形象更为丰满。 ③体现了传记的真实性,丰富了文章的内容等。 结构上:①(开头)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②(中间)过渡,承上启下。 ③(结尾)总结全文,照应标题,首尾呼应,卒章显志等。 ( 3 ) 选材组材类题目的思考角度 选材类题目可从人物的时代性和代表性、材料的真实性和典型性、事件的重大性和日常性等角度考虑。 组材类题目可从时序、详略(读者陌生的、符合主题的、突出传主特点的详写,读者熟悉的、与主题有关联但不密切的则略写)、结构方式(总分式、分总式、总分总式、并列式等)等角度考虑。 ( 4 ) 对比映衬传主的人物的作用 内容方面: ①从侧面表现传主。这样可以塑造丰满的传主形象,突出传主的精神面貌,起到增加作品历史深度和增强情感力度的作用,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可读性。 ②内容和情节的需要。只有把传主放到一定的环境中,他的行为、性格才显现其合理性。这样可以更好地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丰富文章内容。 ③由点及面,更全面、深刻地表现主题。作者要揭示某种社会道理或反映某个群体的品质,仅凭借传主一个人无法全面展现。传主之外再拓展其他的人、事、物,点面结合,才能更好地体现主题。 表达方面: ①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感染力、说服力;②增强文章的文学色彩;③给人丰富的想象,发人深省,耐人寻味等。 ( 5 ) 引用各类材料的不同作用 ( 6 )细节的作用 ①让传主形象更全面完整,更立体化。传主形象是由多个侧面组成的,只表现其伟大的一面,而不展现其普通的一面,人物就不能立体化。 ②让人物真实可信。要把人物写好,就要写其普通的一面,因为读者是普通的公民,他愿意接受伟人身上普通的一面。这样的人物会让读者觉得真实亲切,易于接受。 ③符合读者心理需要。对于大人物诸如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等,读者已经从媒体中了解了一些他们在本行业内的成就、事迹。对于传记作品,读者更渴望了解一些花絮。因此,一些细节正能解决这一问题。 传记阅读题型解读 概括评价传主的观点和基本倾向 1. 常见题型 ( 1 ) ××× 认为 ××× ,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 2 )在 ××× 看来, ××× 事应该 ×××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 3 )请结合 ××× 的观点,谈谈你的认识。 2. 解题方法 ( 1 )从对传主生平事迹的叙述中,了解传主的思想立场、政治主张或艺术观点等。 ( 2 )从典型事件和最能表现人物个性的细节描写中,把握传主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分析评价时要善于从梳理具体事件、场景、细节入手,由表及里,去芜存菁。 ( 3 )从作者的褒贬爱憎入手,体会传主的观点态度。分析评价时抓住文中的议论、评论或概括性的文字。 传记阅读题型解读 探究传主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 常见题型 ( 1 ) ××× 给你带来哪些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 2 ) ××× 在 ××× 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影响?请结合文意分析。 ( 3 ) ××× 在现在有何意义?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2. 解题方法 ( 1 )理解作者塑造传主的意图,特别关注详细记叙传主的某个人生阶段 —— 因为这一阶段是传主成长过程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一阶段最能突出作者塑造传主的意图。这是评价传主社会价值和影响的一个入口。 ( 2 )关注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对影响传主成长的各种因素做出符合实际的分析和客观的评价,从而揭示出传主的典型社会意义和影响。 ( 3 )关注理解文中某些抒情性、议论性的句子或其他人对传主的评论性语句。这部分语句多是作者在传主身上得到的关于人生或社会的独特感悟,这和传记的主题密切相关。 3. 答题步骤 ( 1 )观点: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 ( 2 )引据论述:充分利用原文信息,恰当引用论证,有条理地陈述。 ( 3 )联系事实:遵循 “ 内引外联 ” 的原则,除了引用文本,还要合理联系实际生活。 ( 4 )总结陈词:回扣观点,简要概括。 把它当作说明文来阅读 科普文章的阅读方法 1. 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 阅读科普文 , 首先要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 , 理解说明内容 , 接着还要重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 这是分析文章的关键。 2. 理清结构 , 分析说明顺序 阅读时 , 在段落中尽量找到能表示说明顺序的显著的标志性语句 , 特别关注关联词和代词。 5. 提取科技信息 提取文本中科技信息常用的有两种方法:一是组合重点段落;二是分散摘录信息。 4. 体会语言特点 阅读过程中应该关注其语言特点 , 命题者常会在这些地方设置考题。 3. 分析说明方法 阅读过程中 , 一要看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 说明什么对象 , 有什么作用;二要看所用的说明方法是通过怎样的语言形式呈现出来的。 把它当作散文类的文学作品来阅读 科普类文本阅读的解题方法 1. 揣摩写作技巧 科普文的整体布局一般有漫话式、设问式、穿插式、拟人式等多种形式 , 局部安排一般有引用材料、讲述故事、设置悬念、留下疑问等方法。 2. 品析文章语言 一是感受语言的整体风格。 二是品析语言的生动性与形象性。 3. 体会情感思想 许多科普文章都蕴含着作者的情感 , 体会这些情感 , 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