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二调考试 高二年级 语文试题 命题人: 审题人: ‎ 考生注意: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共9页,共4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中国对如何读书有过很多讨论,其中,朱熹的《朱子读书法》流传甚广,成为近世士子的读书指南,元代程端礼《读书分年日程》即以此为基础,后又演化出徐与乔《五经读法》、周永年《先正读书诀》等等。与现代社会的诸种事情一样,读书之法也存在古今之变、高下之分,应以扬弃的态度审慎对待。这其中我们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在儒学主导下的传统中国,古人读书不完全如现代社会那般是为了获取新的知识,如果仅仅从知识体量角度而言,那时候总量并不算大。《论语》首章讲“学而时习之”,这里的“学”是自己体悟觉醒的意思,所以古人说“古之学者为己”,而不仅仅是获取外在知识。古人特别反对把读书只是当成“辞章记诵”来猎取功名,认为那样背离了读书的本意。朱子反复提倡读书要“涵泳”,读书应该做到使人“存心复性”“学以成人”并能“经世致用”。所以,在传统中国的儒学政教体系里,特别重视如何读书也就不奇怪了。‎ 南宋人陈善在《扪虱新话》中曾对读书法有个精辟总结:“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读书要“求所以入”,就如孟子所说的能够“知人论世”,熟悉作者的语境和个人品性,这样才能“见得亲切”,真实把握原作者的意图,知道古人的用心之处,以古人为师,矫正自己的言行,进行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的自我治理,这样才能把书读进去。如果只是读进去,而不知运用,成为词句的奴隶,那只能落得个“两脚书橱”的称号,这不是善于读书的人。要“用得透脱”,就是要能够立足于自己的时代和语境,把所读之书消化透彻,对自己所处的当下之世有仔细的考辨,认清时势,消化所读之书,这样读书才能达到经世致用的效果。‎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诗人的创作也表达过类似的意思:“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王国维是从美学角度立言,意思其实是一样的。‎ 在这个“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 的过程里,读书人的主体角色值得认真思考,他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更不是游谈无根的夸夸其谈者,虚心涵泳,然后“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而躬践之”。读书的过程,是读书人在所读之书与现实之间进行不断对话和诠释的过程,读书人“入乎其内”,体会原书的精神,吸收书的营养,同时要能“出乎其外”,用之于天下国家,在这过程里,读书人自己的狭隘生命体验得到了扩充,即孟子所谓“养浩然之气”。同时,为改变现实,又必须对书进行创造性地转化,使自己当下的生命和文化灌注到古书之中,使古书具有了生机活力,成为改造现实、规划未来的参考。‎ 这样的读书法有着鲜明的儒学特色,贯彻了儒学所强调的“学以成人”和“经世致用”思想,这也是与孟子提倡的士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社会存在方式是相对应的。到了明代,从小学开始,到科举求官,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教科书,读书的过程是“证诸先觉,考诸古训,尊所闻,行所知”的历程,从小就开始这样反复训练,“日以义理浸灌其心”,长大了自然就可以达到使“心术归于正”的目标了。(摘编自黄振萍《传统中国的读书方法与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程端礼、徐与乔、周永年的读书法是在朱熹的《朱子读书法》的基础上得以不断发展、演化来的。‎ B.孔子的“学而时习之”、孟子的“养浩然之气”、朱子的“涵泳”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好的读书方法。‎ C.王国维认为读书是一个“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要求读书人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 D.文章论述的各种读书方法都烙印着儒学的特色,与孟子所提倡的士人的社会存在方式是相对应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段列举朱熹等人的著述,分析古今读书的不同,得出传统中国儒学政教体系重视读书法的结论。‎ B.陈善在谈论读书方法时,将“见得亲切”和“用得透脱”两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思辨色彩。‎ C.文章每段都采用了引用的论证手法,起到强化作者的观点、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的作用。‎ D.文章围绕“读书的方法和意义”这一论述对象,按照历史发展顺序进行阐释和探讨,有理有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学习新知识、获取功名、矫正自我的言行、改变现实、规划未来皆属传统中国士子读书的意义。‎ B.读书之法是存在古今之变的,但是用所读之书,对所处的当下之世有考辨、有诠释仍值得倡导。‎ C.文章阐释了读书使人“学以成人”“经世致用”的必要性,由此批判了“两脚书橱”的读书人。‎ D.文章的传统读书方法,在现代社会看来,虽有积极的参考性和指导价值,但应以扬弃的态度来对待。‎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多数消费者还比较狭隘地认为,新能源汽车就是纯电动汽车。那么究竟什么是新能源汽车呢?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传统燃料作为动力源的汽车,汽油、柴油和天然气、乙醇等均属于传统燃料。纯电动汽车、插电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统称为新能源汽车。这里需要特别指出,常规的混合动力汽车,也就是行业所称的HEV,不属于新能源汽车,因为传统燃料仍是其动力唯一来源。‎ 近日,汽车行业一家知名咨询机构,发起了一项名为“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看法” 的调研。调研结果显示:58%的消费者看好插电混动汽车;而正如火如荼的纯电动汽车,其发展趋势竟然不如还处在萌芽期的燃料电池汽车。其实,不管看好哪种动力系统,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接受度不断提高是毋庸置疑的。201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仅为1万辆,时隔6年后的2018年,成功突破120万辆,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当然,其快速发展不仅是需求所致,还受到国家政策和厂商产品供给的影响。其中,政策对纯电动汽车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撇开补贴政策不谈,地方政府对纯电动汽车发展的支持尤为明显。近日,昆明发布公告:自2019年1月1日起,昆明新增网约车必须是纯电动汽车,否则不予发放营运证。有这样规定的省市比比皆是,即使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也是如此。‎ ‎(摘编自《畅所欲言:纯电动、插电混动、燃料电池,谁将主导汽车的未来?》,易车网2019年2月20日)‎ 材料二:‎ 记者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获悉,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限值》等646项国家标准。《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限值》标准是全球首个针对纯电动汽车能耗指标提出要求的技术标准。此次发布的国家标准涉及道路交通、新能源汽车等多个领域。‎ ‎《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限值》将在促进纯电动汽车节能技术应用、动电动汽车降低能耗、电力能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该标准规定,座椅三排以下且最高车速大于或等于120公里/小时的电动汽车车型,整车整备质量在750公斤及以下时,能量消耗率限值应在13.1千瓦时/100公里。‎ ‎(摘编自《我国发布全球首个纯电动汽车能耗指标技术标准》,人民网2019年2月20日)‎ 材料四:‎ 德国财政部长奥拉夫·舒尔茨表示,计划延长对电动公务用车的税收优惠,旨在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车的需求量。奥拉夫·舒尔茨在接受外媒采访时称:“德国汽车销售中,近半数都是公司公务用车。因此决定,到2021年不仅不会结束对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动汽车的税收优惠,而且可能延长到整个10年。”他认为此举有助于提高空气质量,实现气候目标。‎ 但他也表示,插电式混动汽车享受税收优惠的条件会进一步收紧,只有在纯电动模式下,续航里程比现款有所提高的混动车才有资格获得税收优惠。‎ 不过,德国联邦汽车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尽管政府的补贴计划提高了电动汽车销量,但去年电动汽车仅占新车注册率的1%。德国政府承认,到2020年100万辆电动汽车保有量的目标或无法完成。‎ ‎(摘编自《德国拟延长电动汽车税收优惠提振新能源车需求》),英国路透社2019年2月 ‎17日) ‎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能源汽车的“新”表现在其采用非传统燃料作为动力源,而常规的混合动力汽车(HEV)仍采用传统燃料作为唯一动力来源,因此不属于新能源汽车。‎ B.由调研结果可知,超过半数的消费者认为插电混动汽车的发展趋势要好于纯电动汽车,而且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不断提高也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C.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的《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限值》等国家标准,在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D.德国拟延长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动汽车的税收优惠,但后者只有在纯电动模式下,且续航里程比现款有所提高的才有资格获得税收优惠。‎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新能源汽车之所以能快速发展,一方面源自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受到国家政策和厂商产品供给的影响,而地方政策对纯电动汽车的发展助力较大。‎ B.相关部门发布的《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限值》标准,是全球首个针对纯电动汽车能耗指标提出要求的技术标准,这说明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位居世界前列。‎ C.从材料三可以看出,2015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逐年增加,且实际增长率连年提升,这有力证明了材料一中我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事实。‎ D.中国和德国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都有政策上的倾向与扶持,其中对纯电动汽车的扶持力度更大,而对插电式混动汽车的优惠政策不尽相同。‎ ‎6.请结合以上几则材料,简要概括促进新能源汽车快速、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6分)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竹林的故事  废名 出城一条河,过河西走,坝脚下有一簇竹林,竹林里露出一重茅屋,茅屋两边都是菜园:十二年前,它们的主人是一个很和气的汉子,大家呼他老程。‎ 那时我们是专门请一位先生在祠堂里讲《了凡纲鉴》,为得拣到这菜园来割菜,因而结识了老程,老程有一个小姑娘,非常的害羞而又爱笑,我们都叫她三姑娘。‎ 老程除了种菜,也还打鱼卖。四五月间,霪雨之后,河里满河山水,他照例拿着摇网走到河边的一个草墩上——‎ 这墩也就是老程家的洗衣裳的地方,因为太阳射不到这来,一边一棵树交荫着成一座天然的凉棚。水涨了,搓衣的石头沉在河底,呈现绿团团的坡,刚刚高过水面,老程老像乘着划船一般站在上面把摇网朝水里兜来兜去;倘若兜着了,那就不移地的转过身倒在挖就了的荡里,——三姑娘的小小的手掌,这时跟着她的欢跃的叫声热闹起来,一直等到蹦跳蹦跳好容易给捉住了,才又坐下草地望着爸爸。‎ 流水潺潺,摇网从水里探起,一滴滴的水点打在水上,浸在水当中的枝条也冲击着嚓嚓作响。老程从荷包里掏出一把大红头绳:“阿三,这个打辫好吗?”三姑娘抢在手上,一面还接下酒壶,奔向灶角里去。见了妈妈抽筷子,便赶快拿出杯子。“爸爸喝酒,我吃豆腐干!”老程便对着三姑娘慢慢的喝了酒。‎ 三姑娘八岁的时候,就能够替妈妈洗衣。然而绿团团的坡上,从此也不见老程的踪迹了——这只要看竹林的那边河坝倾斜成一块平坦的上面,高耸着一个不毛的同教书先生(自然不是我们的先生)用的戒方一般模样的土堆,堆前竖着三四根只有杪梢还没有斩去的枝桠吊着被雨粘住的纸幡残片的竹竿,就可以知道是什么意义。‎ 便看见三姑娘的黑地绿花鞋的尖头蒙上一层白布,虽然更显得好看,却叫人见了也同三姑娘自己一样懒懒的没有话可说了。‎ 春天来了,林里的竹子,园里的菜,都一天一天的绿得可爱。老程的死却正相反,一天比一天淡漠起来。‎ 正二月间城里赛龙灯,大街小巷,真是人山人海。最多的还要算邻近各村上的女人,她们像一阵旋风,大大小小牵成一串从这街冲到那街。然而锣鼓喧天,惊不了三姑娘母女两个,正如惊不了栖在竹林的雀子。竹林里也同平常一样,雀子在奏他们的晚歌,然而对于听惯了的人只能够增加静寂。‎ 三姑娘不再上街看灯,然而当年背在爸爸的背上是看过了多少次的。“再是上东门,再是在衙门口领赏……”寻着声音所来的地方自言自语的这样猜。‎ 三姑娘最后留给我的印象,也就在卖菜这一件事。‎ 三姑娘这时已经是十二三岁的姑娘,因为是暑天,穿的是竹布单衣,颜色淡得同月色一般。三姑娘是这样淑静,愈走近我们,我们的热闹便愈是消灭下去。而三姑娘始终是很习惯的,接下铜子又把菜篮肩上。‎ 一天三姑娘是卖青椒,我们大家商议买四两来煮鱼吃。其中有一位是最会说笑的,向着三姑娘道:‎ ‎“三姑娘,你多称一两,回头我们的饭熟了,你也来吃,好不好呢?”‎ 三姑娘笑了:“吃先生们的一餐饭使不得?难道就要我出东西?”‎ 我们大家也都笑了;不提防三姑娘果然从篮子里抓起一把掷在原来称就了的堆里。‎ ‎“三姑娘是不吃我们的饭的。我们没有什么谢三姑娘,只望三姑娘将来碰一个好姑爷。”我这样说。然而三姑娘也就赶紧跑了。‎ 从此我没有见到三姑娘。到今年,我远道回家过清明,远远望见竹林,我的记忆又好像一塘春水,被微风吐起波皱了。正在徘徊,从竹林上坝的小径,走来两个妇人,一个站住了,前面的一个且走且回应,而我即刻认定了是三姑娘!‎ ‎“我的三姐,就有这样忙,端午中秋接不来,为得先人来了饭也不吃!”‎ 再没有别的声息;三姑娘的鞋踏着沙土。我急于要走过竹林看看,然而也暂时面对流水,让三姑娘低头过去。 (选自废名小说集《竹林的故事》,有删改)‎ ‎7.下列对这篇小说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篇小说用怀旧、怅惘的笔调描述三姑娘从童年到结婚的几个生活片断,情节于再相逢处戛然而止,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 B.清幽的竹林是这篇小说情节发生的典型环境,为小说渲染了一种悠远、静寂的意境。‎ C.小说主要刻画了三姑娘这一人物形象,她天真活泼,乖巧勤劳;沉于梦想,爱憎分明;淳朴坚韧,苦乐随缘。‎ D .“我”是小说的线索人物,是三姑娘命运起伏变化的见证人,“我”的叙述增添了故事的真实性,有利于作者情感的表达。‎ ‎8.老程去世给三姑娘带来了怎样的变化?试结合小说相关内容作简要概括和分析。(6分)‎ ‎9.请结合全文探究小说结尾画线句的意蕴。(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于仲文,字次武。少聪敏,髫龀就学,耽阅不倦。九岁,尝于云阳宫见周太祖,太祖问曰:“闻儿好读书,书有何事?”仲文对曰:“资父事君,忠孝而已。”太祖甚嗟叹之。其后就博士李祥受《周易》《三礼》,略通大义。及长,倜傥有大志,当时号为名公子。起家为赵王属,寻迁安固太守。高祖为丞相,尉迟迥作乱,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迥怒其不同己,遣宇文威攻之。仲文迎击,大破威众。迥又遣宇文胄、宇文成复攻仲文。贼势逾盛,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檀让拥众数万,仲文以赢师挑战。‎ 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生获五千余人斩首七百级。檀让以余众屯城武,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让谓仲文未能卒至,方槌牛飨士。仲文知其怠,选精骑袭之,一日便至,遂拔城武。迥将席毗罗,众十万,屯于沛县,其妻子在金乡。仲文遣人诈为毗罗使者,谓金乡城主徐善净曰:“檀让明日午时到金乡,将宣蜀公令,赏赐将士。”金乡人谓为信然。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善净望见仲文军,以为檀让,乃出迎谒。仲文执之,遂取金乡。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未几,其叔父太尉翼坐事下狱,仲文亦为吏所簿,于狱中上书。书曰:“当群凶问鼎之际,黎元乏主之辰,臣叔翼总驭燕、赵,南邻群寇,北捍旄头,内外安抚,得免罪戾。伏愿下降云雨之施,录涓滴之功,则寒灰更然,枯骨生肉,不胜区区之至。”上览表,俱释之。‎ ‎(节选自《隋书·于仲文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生获五千余人/斩首七百级 B.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生获五千余人/斩首七百级 C.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生获五千余人/斩首七百级 D.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生获五千余人/斩首七百级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髫龀,儿童七八岁。髫,指小儿下垂的短发;龀,指小孩子换牙。‎ B.博士,秦汉时掌管书籍文典,后成为专通一经、教授生徒的官职。‎ C.起家,文中指于仲文从家中被征召出来授以官职,初步踏上仕途。‎ D.黎元,文中指百姓。古代“黔首”“缙绅”“黎庶”均指百姓。‎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仲文少年聪慧,深得太祖赏识。他从小沉迷读书,认为读书能帮助父亲、侍奉君王,行忠尽孝,周太祖非常赞叹。‎ B.于仲文坚守大义,不与叛军为伍。他拒绝了尉迟迥的引诱,多次受到攻击,在敌人强大的攻势下死战得以脱身,到达京师。‎ C ‎.于仲文精于谋略,多次获得胜利。他趁檀让懈怠,攻取武城;夺取金乡,斩杀徐善净;俘获檀让,平定黄河以南。‎ D.于仲文勇于自辩,获得皇帝宽宥。他主动向皇帝上书,力陈自己的叔父于翼在动乱的时局中立下了功劳,最终和叔父一起被释放。‎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5分)‎ ‎(2)未几,其叔父太尉翼坐事下狱,仲文亦为吏所簿,于狱中上书。(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和谈校书秋夜感怀,呈朝中亲友①‎ 白居易 遥夜凉风楚客②悲,清砧繁漏月高时。‎ 秋霜似鬓年空长,春草如袍位尚卑。‎ 词赋擅名来已久,烟霄③得路去何迟。‎ 汉庭卿相皆知己,不荐扬雄④欲荐谁?‎ ‎【注】①此诗是诗人被贬为江州司马时所作。谈校书应为诗人在朝为官时的同事、朋友。②楚客,指贾谊。③烟霄:喻显赫地位。④扬雄,擅长词赋写作,曾被大司马王音推荐。‎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句中的 “遥夜”和“凉风”照应了标题中的“秋夜”,点出了诗人所处的环境。‎ B.第二句通过对捣衣石和计时刻漏声的描绘,以动衬静,营造出月夜恬静的氛围。‎ C.第五句中的“擅名”,指有名声。这句说诗人在词赋方面享有好声名已很长时间了。‎ D.第六句中的“去何迟”与上句中的“来已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诗人的心绪。‎ ‎15.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 ‎(1)杜甫《登高》中“    ,     。”直接描述他一生失意漂泊,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 ‎(2)李白在《蜀道难》中多次发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其中两处接着用“         ”的表情变化和“         ”的动作情态,凸显了蜀道之“难”。‎ ‎(3)苏轼《赤壁赋》中的“      ,      。”两句借助具体形象,运用夸张、想象的手法,侧面表现了洞箫声的悲凉幽怨。‎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小题。‎ 东阳木雕被称为“中华一绝”,它以历史悠久、品类丰富、雕饰精关、技艺精湛而     。东阳地区山川毓秀,气候温润,梨树、樟树、松树、银杏树等      ,为东阳木雕选材用料提供了多种可能。东阳木雕以天然木材为原料,不施以漆色,保留原木的纹理和色泽,自然气息浓厚。以材料本身的语言来体现木雕作品的艺术魅力,这是东阳木雕为人们      的一大特色。木材本身是有生命和灵性的,因而使木雕作品天生就发扬着生命的气息。从艺术表现的角度来说,东阳木雕构图饱满,内容丰富,层次分明,具有以小观大的艺术效果,特别适合表现故事性较强的内容。经过几千年的传承、探索与创新,在精益求精的艺人手中,东阳木雕技艺日臻完美,创作出来的作品都极具艺术感染力。不仅如此,在追求实用价值方面,(    ),装饰性与实用性      ,更接地气,更能融入日常生活。‎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声名鹊起  触目皆是  口耳相传    相得益彰 B.声名鹊起  比比皆是  津津乐道  相辅相成 C.闻名遐迩  触目皆是  口耳相传    相辅相成 D.闻名遐迩  比比皆是  津津乐道    相得益彰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由于木材本身的生命和灵性,因而使木雕作品天生就充满着生命的气息。‎ B.木材本身具有的生命和灵性,使木雕作品天生就散发着生命的气息。‎ C.由于木材本身具有生命和灵性,因而使木雕作品天生就发散着生命的气息。‎ D.木材本身具有生命和灵性,使木雕作品天生就充斥着生命的气息。‎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东阳木雕能根据原材料的质地和形状因材施艺,并运用传统透视技法展示画面内容 B.木雕匠人采用传统透视技法展示内容结合原材料的质地和形状因材施艺的创新工艺 C.东阳木雕采用传统透视技法来展示画面内容,并根据原材料的质地和形状因材施艺 D.木雕匠人根据原材料的质地和形状因材施艺,并运用传统透视技法来展示画面内容 ‎20‎ ‎.下面是一则社区活动通知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言得体。(5分)‎ 为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美德,居委会与黎明美发学校磋商,将组织学生志愿者到社区开展义务理发活动。时间为3月3日上午9点到12点,地点在社区活动室。有需求的六十岁以上居民请按时光顾。行动不便者可与居委会电话联系,居委会将安排志愿者登门拜访。因为尚处实习期,志愿者理发水平较低,敬请居民们海涵。‎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019猪年到了。现在很多人认为猪代表着好吃懒做,其实在古代,①      。我国主要文化遗址中几乎均有猪骨出土,这是因为古人常以牲畜的多寡来标度地位和富裕程度,猪作为最常见的家畜,以猪做祭品显得十分重要。②     ?这与猪有关,古人家祭即以猪为之,“陈豕于室,合家而祭”,这正是“家”字的本意。猪在十二生肖中排行最后一位,③       故一天十二时辰的“亥时”——晚上九点至十一点称“猪时”。‎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凉山火灾后,人们自发送给当地消防部门各种礼物。中国消防微博官宣“收到的匿名快递,谢谢你,我连盒子都舍不得扔。”‎ ‎②面对国外的技术封锁和漫天要价,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林鸣和他的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创造了世界桥梁史上的奇迹。‎ ‎③法国当地时间4月15日19时,巴黎圣母院失火,塔尖毁之一炬,全世界为之惋惜悲鸣。‎ ‎④军事测绘员张民历时38载,踏遍千山万水,亲手绘制出上百方平方公里的中国军事地图。‎ ‎⑤公交调度员王刚通过社交网络发动亲朋好友帮助在寒风中卖红薯的老人。‎ ‎⑥习近平在回答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您当选中国国家主席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的提问时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生活中常常有许多触动我们心灵的故事。读了上面六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其中两三例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二年级二调 答案 ‎1.A(B孟子的“养浩然之气”是读书的意义.C王国维“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这个说法是针对“诗人的创作”,并不直指读书法.D以偏概全,太绝对.“学而时习之”这一读书法与孟子提出的士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社会存在方式不一致) ‎ ‎2.D(“按照历史发展顺序”理解错误) ‎ ‎3.C(文章只是反复阐释了读书应使人“学以成人”并“经世致用”这一思想,并没阐释必要性,且前后因果关系不成立) ‎ ‎4.(3分)B(曲解文意。“而且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不断提高也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并非从调查结果可知的内容,而是作者的评论。)‎ ‎5.(3分)B(不合逻辑。《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限值》标准的发布,不能说明“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位居世界前列”。)‎ ‎6.(6分)政策方面,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政策可向新能源汽车倾斜,在补贴、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支持鼓励其发展;技术方面,科研部门、汽车厂家要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力度,提升其技术水平;法律法规方面,有关部门制定相应的国家标准,规范新能源汽车的健康发展。(6分;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7. C(“沉于梦想,爱憎分明”应为“温柔恬静,含蓄内敛”)‎ ‎8、①服饰变化:如“黑地绿花鞋的尖头蒙上一层白布”,令人见之伤感。‎ ‎②生活变化:如由和爸爸一起快乐地打鱼、看灯,到八岁替妈妈洗衣、不再看赛灯会。‎ ‎③心理变化:一天天落寞、淡漠、沉静,如懒懒的没有话、灯会时不受惊扰。(每点2分)‎ ‎9、对美丽而微含忧伤的故土生活的深爱和眷恋;‎ 对淳朴圣洁而略带凄美的三姑娘的爱怜和怀念;‎ 对命运无常的生活的哀惋和无奈;‎ 对故土人事变化“欲说还休”的感伤和凄惶。(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10.B  ‎ ‎11.D ‎ ‎12.C ‎13.(1)(于仲文)冲破包围逃走,被贼人追赶,边战斗边逃跑,跟随他战死的骑兵有十之七八。‎ ‎13.(2)不久,他的叔父、太尉于翼因事犯罪被关进监狱,于仲文也被官吏收押,他在狱中上书。‎ ‎14.B “砧”,在此句中为“捣衣声”再加滴漏声的“繁”、月亮的“高”可以看出此处营造的氛围是凄清, “恬静”不当,写捣衣声和计时刻漏声也是为了突出气氛的凄清。‎ ‎15.【解析】‎ ‎(1)被贬客居他乡的悲愁,借贾谊流落楚地的经历来暗写自己。 ‎ ‎(2)抒发年长官微的慨叹,诗人运用比喻,鬓发像秋天的白霜,官袍还是卑微的青色。‎ ‎(3)表达了自己文才卓绝却无伯乐引荐的苦闷之情,诗人借“荐扬雄”的典故,抒发无人援引的苦闷。‎ ‎16, (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2) 使人听此凋朱颜  侧身西望长咨嗟。 (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7.【成语辨析】(3分)‎ D(声名鹊起:形容名声迅速提高。闻名遐迩:形容名声大。触目皆是:目光触及到的都是,形容非常多。比比皆是:到处都是。口耳相传: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指一代一代传下去。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好处。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18.【语病辨析】(3分)‎ B(“因而……”和“使……”句式杂糅,“发散”和“气息”搭配不当。)‎ ‎19.【语言连贯】(3分)‎ C(根据语段的陈述主体判断,补写的语句应以“东阳木雕”为主语;根据后文“装饰性与实用性”的表述,补写的语句应先讲“采用了传统透视技法展示画面内容”,再讲“根据原材料的质地和形状因材施艺”。)‎ ‎20.①“磋商”改为“商定”;    ②“光顾”改为“到场”;‎ ‎③“拜访”改为“服务”;         ④“较低”改为“有限”;‎ ‎⑤“海涵”改为“谅解”。‎ ‎21.①猪代表着权势和财富 ‎②“家”字的本意是什么呢(或:“家”字中为什么有个“豕”字) ‎ ‎ ③对应的是十二地支中的“亥”  (每句2分,意思相近可得分)‎ ‎22.参考高考评分标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