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测试高二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君子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君子”一词很难界定,勉强相应于西方文化中的绅士Gentleman。研究表明,春秋之前,君子主要是指社会的掌权者、当权者,后世也有在这个意义上使用的,如“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我们都希望社会的管理者是像样的君子,因为中国历代文化都强调统治者作为一个民族的表率,要通过教育来化导民众。君子既是一个统治者,同时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个教育者。《礼记·学记》开篇就讲“建国君营,教学为先”,就是说建立一个国家,君子来管理一个国家,要把教育放在第一位;通过教育达到的最后目标是“化民成俗”,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虽然君子是一个在上位的统治者或者管理者,但这主要是指社会地位、身份的不同,相对于小人、野人来讲的。孔子以后,君子的概念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君子从社会地位的标志转变为人格品格的标志。孔子主要从道德的理念来给“君子”做一个这样的规定,这在以后整个中国文化中形成了主流。君子跟小人的差别主要是在道德上、品格上的差别。‎ 当然中国文化中也不是仅有“君子”这一个词,与君子含义相近的,一个是“士”,再一个是“圣人”。荀子给这三个概念做了相当明晰的解释,他说“好法而行,士也”。遵循一定的规律办事,侧重于从现实的做人做事方面,来实现和遵守这个“法”。荀子接着讲,“笃志而体,君子也”。是说君子既有远大的、坚定的志向,又能够很实在地去实践。荀子又说“齐明而不竭,圣人也”。对天地人之理都看得很清楚,而且没有停止,不断向上,不断探索,去认识世界,认识人生,这就是圣人。荀子给“士”“君子”“圣人”做了相当清楚的定义,这三个层次都是遵循一个做人的根本道理,遵循社会应该遵守的一个理法去做的,而且要坚持不懈不断地提升。而君子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可以达到的道德楷模,所以君子更现实、更实际,我们达不到做圣人,但是可以做一个君子。我们常用“博雅”来形容君子,所谓“博”就是学识丰富,“雅”就是品行端正。这两个字是君子所要具备的一个基本素养。‎ 君子的社会作用,首先是引领社会风气。“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就是说君子的德行就像一阵风一样,小人的品德就像草一样,风往哪儿吹,草就往哪儿倒。君子起引领的作用,是社会正能量的体现。宋代的张载在《正蒙》里面也说,“君子于民,导始为德而禁其为非”,就是指君子引导民按照社会的德行前进。引领就必须以身作则,要身教,自己先做到。“身教胜于言教”,君子能够以身作则地身教,所以说“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君子不用出门就可以使国家的百姓受到教育,就因为他身体力行,作出榜样,以自己的行为教育大家。引领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营造一种氛围,一种习俗。一个社会的良好习俗非常重要,欧洲的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里面就讲到,“当一个民族有良好风俗的时候,法律就是简单的”。什么都要用法律来管理,社会是管不过来的,要靠大家道德的自觉,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习俗。‎ 君子的另一个作用是传承文化。文化的传承靠君子来延续,社会上如果没有专治于文化传承的人,那这个文化就会中断。随时代的变化,文化的内涵和形式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但是文化的根本精神不能放弃,这要靠君子来传承。我们要传承传统文化,并不是要大家拘泥于外在的各种各样的形式,而是要把文化的灵魂和精神的东西传承下来。‎ ‎(选自《道德与文明》2016年第6期,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君子”一词很难界定,在不同阶段,君子有着不同的含义,君子是一个统治者,更是一个教育者,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内容。‎ B. 君子的概念因孔子而发生了重大改变,君子跟小人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了道德品格上。孔子所构建的君子概念与“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一句中的君子概念有所不同。‎ C. 引领社会风气,是君子的社会作用,这样的引领,是社会正能量的体现。‎ D. 君子与圣人在含义上有着相同的地方,都是遵循一个做人的根本道理,遵循社会应该遵守的一个理法去做,而且要坚持不懈不断地提升,但是君子离我们更近,更实际。‎ ‎2. 下列对文章的论证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从“君子”的内涵出发,在时间维度上辨析了君子的不同含义,并在文章结尾明确了君子的作用。‎ B. 文章引用大量的实例,充分论述了君子的多层次含义以及君子的社会作用。‎ C. 作者论述君子的内涵之时,列举了与君子含义相关的“士”与“圣人”的概念,更精准得解析了君子的内在指向,告诉我们要成为一名君子。‎ D. 君子要学识丰富,品行端正,可以总结为“博雅”二字,因此,我们只要做到“博”与“雅”并重,就一定能成为君子。‎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君子于民,导始为德而禁其为非”,是指君子引领社会的正能量,引导民按照社会的德行前进的体现。‎ B. ‎ 文中引用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当一个民族有良好风俗的时候,法律就是简单的”,目的是说明一个社会的良好习俗可以促进法律的形成与推行。‎ C. 君子身体力行,作出表率,起到榜样作用,就可以营造出良好社会氛围,使国家的百姓受到教育,形成良好的道德自觉。‎ D. 君子在传承文化时,一定要抓住文化的根本精神,并在此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拘泥于各种外在形式,真正传承出文化的灵魂。‎ ‎【答案】1. A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A项,“君子是一个统治者,更是一个教育者”这一论述的时间不准确,根据原文第一段“春秋之前,君子主要是指社会的掌权者、当权者,后世也有在这个意义上使用的,如‘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可知这里的“君子”是有着时间限定的,限定于春秋之前,因而这句表述与选项中的论述整体时间产生冲突。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D项,“我们只要做到‘博’与‘雅’并重,就一定能成为君子”逻辑错误,原文第二段说“要做个君子就要学识丰富,品行端正,‘博雅’两个字是君子所要具备的一个基本素养,君子也称作‘博雅君子’”,文中的“博雅”只是成为“君子”的必要条件之一而已。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B项,无中生有,原文“什么都要用法律来管理,社会是管不过来的,要靠大家道德的自觉,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习俗”文章并没有说社会的良好习俗可以促进法律的形成与推行。故选B。‎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华老字号是指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形成良好信誉的品牌。纵观1600余家老字号的发展历程,它们能够永续长存,一个重要原因是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特色产品,这是许多老字号的命根子。老字号产品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它们赖以生存的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例如,茅台酒之所以香溢五湖四海,因为其“两山夹一河、出门就爬坡”、形如天然酒窖的产地;而六必居酱菜等许多名特土产,都因为类似条件成为中华一绝。此外,独特的加工工艺过程和产品配方则是形成产品特色的另一个原因。同仁堂生产的数百种中成药材中,安宫牛黄丸、乌鸡白凤丸等最负盛名。这些名牌产品原料珍贵、配方科学、制作工艺独特、疗效神奇,成为中华医药宝库中的珍品。‎ ‎(摘编自程鹏《中华老字号,民族品牌的独门武功》)‎ 材料二:‎ ‎2003年1月,始创于清朝顺治八年的老字号北京王麻子剪刀厂向法院申请破产。“北有王麻子,南有张小泉”,依托300多年的品牌积淀,“王麻子”几乎成了北京刀剪业的象征。这样一块老字号招牌怎么说倒下就倒下了?问题首先出在品牌继承与创新上。1959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命名成立王麻子刀剪厂后,充实了设备,改进了工艺,其产品一度远销港澳及东南亚各国。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品牌缺乏创新意识,坐吃老本,逐渐显露出新产品开发速度过慢、难以跟上市场步伐的弊端。另外,机制老化、延伸失误、传播乏力等因素也导致“王麻子”处境日趋艰险。“王麻子”事件是对中国老字号品牌经营的一声断呵。历史文化积淀是老字号的优势,但优势不等同于强势,如果老字号品牌抱着这点“文化”固守,恐怕难逃被颠覆和取代的命运。‎ 相对于老字号,“十八子”没有老本可吃,没有历史可靠,十几年来,凭借“打造全国最好的刀”的理念,从求变角度出发并结合技艺创新,填补国内制刀史上10多个空白,累计获得60多项专利,丰富和充实了品牌发展的文化,充分体现了“十八子”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摘编自李星海《百年老店“王麻子”错在哪里》)‎ 材料三:‎ 走进一家老字号店铺,人们常能看到刻在匾额上的店规家训,如瑞蚨祥布庄的“至诚至上,货真价实,言不二价,童叟无欺”。这些店规家训内涵丰富,是店铺价值观的具体展现,更是老字号的立店之本。1862年创办的龙顺成,是京作硬木家具的嫡传,开业157年,从未关张过一天。在龙顺成,师父收徒最重要的标准,是看小伙子的品性是否专注踏实。“那时候师父就说,干什么工作得有耐心,得要专心,得坐得住,我们这行叫能‘靠得住愣’。”龙顺成的刘更生师傅告诉我们。龙顺成的一代代人一脉相承,坚守着“学做事,先做人”的价值理念。百余年来,这一价值观随着制作工艺一起,深深刻印在每一个传承人心中。‎ ‎(摘编自严冰等《中华老字号:用影像发掘“活化石”的文化价值》)‎ 材料四:‎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三大“字号”为新时代品牌工作指明了方向。国家商务部也发布“振兴老字号工程”方案,号召继承和发扬老字号文化,实施品牌战略,促进民族企业发展,充分发挥其在稳增长、促消费、惠民生中的积极作用。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响应商务部号召,2018年12月27日,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中国食品报联合推出“百年老字号·中华行”活动。该活动整合100家百年食品老字号企业,通过举办美食节、行业峰会等形式,拉动食品市场消费,加快食品老字号企业创新发展。2019年,“百年老字号·中华行”活动将在全国范围内举办12场,将散落在各地的老字号企业凝聚在一起,弘扬工匠精神,鼓励传统技艺的薪火相传,加强青年一代对老字号情怀的培养,在真正意义上做到百年老号的文化传承。‎ ‎(摘编自傅昱佳《“百年老字号·中华行”活动启动》)‎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茅台酒和六必居酱菜等老字号之所以不可替代,主要原因是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 B. “王麻子”被市场淘汰,“十八子”却后来居上,填补了国内制刀史上的诸多空白。‎ C. “学做事,先做人”是龙顺成的立店之本,这一理念与其制作工艺一起传承至今。‎ D. 历史悠久的老字号文化,在今天仍可发挥其在稳增长、促消费、惠民生中的作用。‎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华老字号能够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既得益于其产品特色,也依托于其品牌文化。‎ B. 王麻子事件给世人的警示是,如果不放弃以往的优势,就无法应对今天的市场挑战。‎ C. 总书记对三大“字号”提出要求,其目的是振兴中华老字号,促进民族企业发展。‎ D. 只有培养起青年一代对老字号的情怀,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百年老号的文化传承。‎ ‎6. 请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如何改造升级“老字号”企业。‎ ‎【答案】4. A 5. A ‎ ‎6. 企业方面,一是要注重对传统的继承,包括老字号的产品特色和优秀的价值理念;二是需不断创新发展,要根据市场需求,适时调整产品策略,丰富充实品牌文化,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国家方面,要加强宣传和保护力度,为老字号的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A项,“主要原因是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错误。结合“纵观1600‎ 余家老字号的发展历程,它们能够永续长存,一个重要原因是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特色产品,这是许多老字号的命根子。老字号产品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它们赖以生存的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分析,茅台酒和六必居酱菜等老字号之所以不可替代,主要原因是产品的特色。故选A。‎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B项,“如果不放弃以往的优势,就无法应对今天的市场挑战”错误。结合“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品牌缺乏创新意识,坐吃老本,逐渐显露出新产品开发速度过慢、难以跟上市场步伐的弊端……如果老字号品牌抱着这点‘文化’固守,恐怕难逃被颠覆和取代的命运”分析,“如果……就……”表述绝对化。C项,“其目的是振兴中华老字号,促进民族企业发展”错误。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改造升级……促进民族企业发展,充分发挥其在稳增长、促消费、惠民生中的积极作用”分析可知,总书记是为新时代品牌工作指明了方向;国家商务部也发布“振兴老字号工程”方案,其目的是振兴中华老字号,促进民族企业发展。D项,“只有……才能……”错误。结合“2019年,‘百年老字亏•中华行’活动将在全国范围内举办12场,将散落在各地的老字号企业凝聚在一起,弘扬工匠精神,鼓励传统技艺的薪火相传,加强青年一代对老字号情怀的培养,在真正意义上做到百年老号的文化传承”分析可知,“培养起青年一代对老字号的情怀”只是实现“真正意义上做到百年老号的文化传承”的措施之一。故选A。‎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结合“中华老字号是指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形成良好信誉的品牌”“一个重要原因是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特色产品”“走进一家老字号店铺,人们常能看到刻在匾额上的店规家训,如瑞蚨祥布庄的‘至诚至上,货真价实,言不二价,童叟无欺’。这些店规家训内涵丰富,是店铺价值观的具体展现,更是老字号的立店之本”“这一价值观随着制作工艺一起,深深刻印在每一个传承人心中”等分析可知,企业方面,一是要注重对传统的继承,包括老字号的产品特色和优秀的价值理念;结合“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品牌缺乏创新意识,坐吃老本,逐渐显露出新产品开发速度过慢、难以跟……固守,恐怕难逃被颠覆和取代的命运”分析可知,需不断创新发展,要根据市场需求,适时调整产品策略,丰富充实品牌文化,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三大‘字号’为新时代品牌工作指明了方向。国家商务部也发布‘振兴老字号工程’方案,号召继……将散落在各地的老字号企业凝聚在一起,弘扬工匠精神,鼓励传统技艺的薪火相传,加强青年一代对老字号情怀的培养,在真正意义上做到百年老号的文化传承”分析,国家方面,要加强宣传和保护力度,为老字号的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除夕雪 除夕夜,雪还在下着,对面的山已经成了刚出笼的白面馒头,被霭霭的暮色笼罩着。“咔嚓”一声,一根枝桠在雪的重压之下,带着雪沫扑簌簌地落了下来。然后就是静寂,无边无际的静寂。‎ 一个亮着晕黄的灯光的草屋下,几个孩子倦倦地偎在炭烧火桶边,旁边一只烧煤的炉子,放着一只铝锅,里面“突突”地冒着热气,孩子们眼巴巴地望着。‎ 屋外传来“咯吱咯吱”的响声,老大飞快地拉开木门,门像老牛般哼唧着,光亮随着门的开启逐渐拉宽,像面镜子躺在雪地里,她喊道:“妈!”‎ 母亲挑着两担雪,拖着一地水迹走了进来,老二老三也都一起站到了地上,眼巴巴地看着母亲。‎ 母亲摘下头上的围巾,脸颊冻得通红,说:“以为有最后一班公交,没想到今天三十,中午就没了——”母亲一早就出门买菜了。‎ 拨开筐子里的积雪,母亲扒拉出三棵大白菜,老二失望的眼神垂了下来,老三委屈地瘪嘴,眼圈泛红,老大瞪了他们一眼,就去拎起炉上的锅灌水。‎ 母亲剥去了身上的军大衣,那还是父亲留下的,抻了抻衣袖,看着这三个瘦骨伶仃的儿女,眨眨眼说:“今天过年我们吃元宝吧。”‎ ‎“元宝?”几乎是异口同声,目光也聚光灯般投向了母亲,老三吧嗒着满嘴的口水。‎ 母亲点头,指挥道:“老大,你把这几棵白菜洗洗!”‎ ‎“老二,去把床下的粉丝拿出来!”‎ 老三才五岁,睁着透亮的黑眼珠注视着母亲,母亲说:“你给我准备一瓢水。”‎ 母亲舀了几碗白面在盆里,吩咐道:“加水!”‎ 老三两只手颤巍巍地端着水瓢,滴了两滴,“不够!”母亲说。又加了一点,母亲直接从老三手里夺过水瓢,“哗”的一声,水冲到面里,隐了身,母亲操手搓揉了起来,面团像雪球一般滚大,圆滚滚的像个白胖子,母亲安慰般拍打着面团。‎ 洗净的白菜从热水里捞起,切碎,放到摊开的纱布里拧干,粉丝同样烫软,一起切碎,放在一个盆子里搅拌,加盐,又一通拌着,白菜也慢慢泛着喜色。‎ 母亲把擀面杖直接压在了面团上,横一道竖一道,胖子被压扁,抻长。直到一张大面皮摊在桌上,又找来一个罐头瓶子,压在面皮上,一个圆形的面皮就出来了。‎ ‎“饺子!”老二惊呼道,自从父亲去世后,就一直没有包过饺子,父亲擀面皮是掐一小块面剂,擀面杖搓动两下,一块面皮就飞了出来。不像母亲这样费劲。‎ 饺子七零八落地散在桌上,像一群咧嘴的大肚汉。母亲对老二说:“去烧水吧!”老三在一旁不安分地用手揉揉捏捏,被母亲拍落了,老三噘着嘴,老大在一旁安静地包着饺子。‎ 当水汽弥漫着整个屋子,一只只水饺“扑通通”地跳下水,沉到锅底,母亲掂着锅铲说:“你们三个把对联贴上!”‎ 等三个孩子回到了屋里,三碗热气腾腾的水饺就端到了桌上。母亲颇为神秘地说:“这里面有惊喜,你们谁吃到了,谁明年就有好运哟!”‎ 老二咬了一口,惊叫道:“我吃到了!”就吐出一枚硬币,摊开手掌,熠熠生辉。‎ 老三有些着急,吞了几口溜光水滑的饺子,停了下来,翻着白眼看着老二,母亲吃了一个饺子,鼓励说:“三子,吃啊!”‎ 老三眉头锁住,又解开,叫道:“我也吃到了!”从嘴里就吐出了硬币,在手里扬了扬,那样子比吃了开心果还兴奋。‎ 老大看着母亲,说:“我吃撑了!”就把碗里两个饺子拨到了母亲的碗里,赶紧把碗抽走。母亲牙齿“咯噔”了一声,蹙眉,老三叫道:“妈也吃到了!”‎ 老二拍着巴掌说:“大姐,就你没有吃到了!”‎ 老大鼓起嘴咽着一口,瞪大眼说:“不好,我吞到肚子里了!”‎ 欢乐的笑声爆起,冲破除夕夜白雪皑皑的屋顶张扬开来。母亲转头望向墙上丈夫的照片,嘴咧开,眼圈却已经红了……‎ ‎(摘编自《小小说月刊》)‎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第一段主要运用形象的比喻和以动衬静的手法描绘除夕夜的雪景,突出了过年的热闹和草屋环境的寂静,同时也为故事的展开做了铺垫。‎ B. 小说通过穿“父亲”留下的军大衣、“父亲”去世后没包过饺子、墙上挂“父亲”的照片等细节,暗示了“父亲”去世给这个家庭造成的穷困和不幸。‎ C. 第三段画线句子属于细节描写,既生动地展现了开门后光线由窄到宽的变化过程,同时“门像老牛般哼唧着”,也暗示了这个家庭生活的窘迫。‎ D. 小说中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手法塑造了孩子们的形象。老三天真烂漫,老二鲁莽性急,老大贴心懂事,个性鲜活,真切生动。‎ ‎8. 母亲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9. 请简要分析结尾段划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7. C 8. ①坚强乐观。丈夫去世以后,母亲带着三个孩子生活,支撑起整个家庭,在除夕夜给孩子们包饺子吃,营造欢乐的氛围;②吃苦耐劳。到年三十了,她还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去买菜,没赶上公交车,徒步回家,直到除夕夜才回来;③聪慧能干。她让孩子们一起动手,包饺子,贴对联,感受过年的氛围,让孩子们都吃到硬币,预示着他们能有好运,使他们感到开心和快乐;④爱亲人。她不仅对三个孩子充满爱,而且对逝去的丈夫也无比怀念。 ‎ ‎9. ①运用夸张、比拟手法,营造出和谐欢乐的家庭气氛;②前呼后应,结尾段“除夕夜白雪皑皑”与标题和第一段形成呼应和照应,结构更加严密;③“欢乐的笑声”与开篇形成对比,突出了亲情的温暖和孩子们苦中作乐的坚强乐观,与主题的表达和主体事件的背景相契合。‎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要求选出“最恰当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 A项,“突出了过年的热闹”,它展现的是母亲没回来时,孩子们在家的孤独凄清;‎ B项,“墙上挂‘父亲’的照片”是要突出家人对“父亲”的缅怀思念;‎ D项,无心理描写;说老二“鲁莽”也不恰当,老二较之其他两个孩子,说话要直接些罢了。‎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明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本题中,由“母亲剥去了身上的军大衣,那还是父亲留下的,抻了抻衣袖,看着这三个瘦骨伶仃的儿女,眨眨眼说:‘今天过年我们吃元宝吧’”可见:孩子们的父亲已经离世,母亲独自一人承担起抚养三个孩子的责任,并且大年夜给孩子们包饺子,说明母亲坚强乐观。由“以为有最后一班公交,没想到今天三十,中午就没了——”可见:母亲勤劳、能吃苦。由“今天过年我们吃元宝吧”、“你们三个把对联贴上”可见:母亲聪慧能干。由“母亲转头望向墙上丈夫的照片,嘴咧开,眼圈却已经红了……”可见:她不仅对三个孩子充满爱,而且对逝去的丈夫也无比怀念。可见母亲爱亲人。‎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结合句子或段落在文章中位置来回答。有指定就问题回答,没有指定,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回答。内容上,内容的充实作用;主题的深化、升华作用;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结构上,开头,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制造悬念,推动情节发展等。中间,过渡照应,承上启下。结尾,呼应前文,深化升华主旨,卒章显志等。本题中,“欢乐的笑声爆起,冲破除夕夜白雪皑皑的屋顶张扬开来”一句,从修辞的角度看,运用了夸张、比拟手法,烘托了和谐欢乐的气氛;从结构上看,“除夕夜白雪皑皑”与标题“除夕雪”和第一段“带着雪沫扑簌簌地落了下来。然后就是静寂,无边无际的静寂”相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从文章主旨上看,“欢乐的笑声”一词前文一家人的艰苦做对比,表现了亲情的温暖和孩子们苦中作乐的坚强乐观的主旨。‎ ‎【点睛】人物形象题的解题思路可以分四步走:一是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扬还是贬低,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古代诗文阅读 ‎10.下列括号中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讲业齐、鲁之都(讲学) 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扶持)‎ 摄乎大国之间(夹) 吏当广所失亡多(应当)‎ B.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早饭) 率彼旷野(循,沿着)‎ 南绝幕,遇前将军(横渡) 其民皆可诛(讨伐)‎ C. 其远古刻尽漫失(磨灭) 周室微而礼乐废(衰败,没落)‎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连,跟着) 广家世世受射(传授)‎ D. 有白马将出护其兵(监护,监督) 服度而六亲固(遵循)‎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抢夺) 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助,佐助)‎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括号中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这是针对文言实词的含义设题,然后把加点词的现代意思代入句中,看能否讲得通。本题中,‎ A项,当,判决;‎ B项,飧,晚饭; ‎ D项,夺,改变,更改。‎ 故选C。‎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 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生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 ‎ 项羽遂西,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 ‎(节选自《高祖本纪》)‎ ‎(二)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出舍,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纣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 ‎(节选自《留侯世家》)‎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乃以秦王属吏 交付,委托 B. 欲止宫休舍 居住 C. 偶语者弃市 偶尔 D. 因以文谕项羽 文理,道理 ‎12. 下列对原文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玺符节:玺,原为印的统称,秦始皇规定皇帝之印称“玺”。符,为古代君主征调兵将时的凭证。节,为古代使者所持,作为代表皇帝的象征。‎ B. 关中:秦地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西有大散关,北有萧关,古代因称秦国本土为“关中”。‎ C. 选文(一)关于张良劝谏的记载较简略,选文(二)则较详尽,体现作者司马迁“互见法”的叙事技巧和《史记》全书的整体构思艺术。‎ D.‎ ‎ 刘邦进入关中推翻秦朝后,采纳了樊哙和张良的建议,施仁爱于关中百姓,以此来赢得关中人民的拥护。他的这种“仁爱”行为,与秦朝的苛政暴法和项羽的烧杀掠夺形成鲜明对比。‎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2)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答案】11. C 12. D ‎ ‎13. (1)(沛公)于是派人和秦朝的官吏到各县乡邑去巡视,向老百姓说明情况。秦地 的百姓非常高兴,争着送来牛羊酒食,慰劳沛公的军队。(2)(您)应该赶快派遣军队把守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进来。再逐步征集关中的兵来增 强自己的实力,以便抵抗他们。‎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针对文言实词的含义设题,然后把加点词的现代意思代入句中,看能否讲得通。本题中,C项,偶:相对,相聚。‎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D项,“刘邦进入关中推翻秦朝后,采纳了樊哙和张良的建议”错,原文有“樊哙谏沛公出舍,沛公不听”,意思是:樊哙劝谏沛公出去居住,沛公不听。后来,他听取了张良的建议。‎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行”,巡视,巡狩;“告谕”告晓,告示;“飨”犒劳,慰劳。第二句中,“内”通“纳”,接纳,使进入,;“稍”,逐步,;“自益”,“益自”,增加自己的力量,;“距”,抵抗。‎ ‎【点睛】参考译文:‎ ‎(一)汉元年(前206)十月,沛公的军队在各路诸侯中最先到达霸上。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用丝绳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玺和符节,在枳道旁投降。将领们有的说应该杀掉秦王。沛公说:“当初怀王派我攻关中,就是认为我能宽厚容人;再说人家已经投降了,又杀掉人家,这么做不吉利。”于是把秦王交给主管官吏,就向西进入城阳。沛公想留在秦宫中休息,樊哙、张良劝阻,这才下令把秦宫中的贵重宝器财物和库府都封好,然后退回来驻扎在霸上。沛公召来各县的父老和有才德有名望的人,对他们说:“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在一起谈话的要处以死刑,我和诸侯们约定,谁首先进入关中就在这里做王,所以我应当当关中王。现在我和父老们约定,法律只有三条: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抢劫者依法治罪。其余凡是秦朝的法律全部废除。所有官吏和百姓都象往常一样,安居乐业。总之,我到这里来,就是要为父老们除害,不会对你们有任何侵害,请不要害怕!再说,我所以把军队撤回霸上,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共同制定一个规约。”随即派人和秦朝的官吏一起到各县镇乡村去巡视。向民众讲明情况。秦地的百姓都非常喜悦,争着送来牛羊酒食,慰劳士兵。沛公推让不肯接受,说:“仓库里的粮食不少,并不缺乏,不想让大家破费。”人们更加高兴,唯恐沛公不在关中做秦王。‎ 有人游说沛公说:“秦地的富足是其它地区的十倍,地理形势又好。现在听说章邯投降项羽,项羽给他的封号是雍王,在关中称王。如今要是他来了,沛公您恐怕就不能拥有这个地方了。可以赶快派军队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进来。并且逐步征集关中的兵卒,加强自己的实力,以便抵抗他们。”沛公认为他的话有道理,就依从了他的计策。十一月中旬,项羽果然率领诸侯军向西前进,想要进入函谷关。可是关门闭着。项羽听说沛公已经平定了关中,非常恼火,就派黥布等攻克了函谷关。十二月中旬,到达戏水。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听说项羽发怒,想要攻打沛公,就派人去对项羽说:“沛公要在关中称王,让秦王子婴做丞相,把秦宫所有的珍宝都据为己有。曹无伤想借此求得项羽的封赏。亚父范增劝说项羽攻打沛公,项羽正在犒劳将士,准备次日和沛公会战。这时项羽的兵力有四十万,号称百万;沛公的兵力有十万,号称二十万,实力抵不过项羽。恰巧项伯要救张良,使他不至于与沛公一起送死,趁夜来沛公军营见张良,因而有机会让项伯向项羽说了一番道理,项羽这才作罢。次日沛公带了百余名随从骑兵驱马来到鸿门见项羽,向他道歉。项羽说:“这是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我怎么会这样呢?”沛公因为是带着樊哙、张良去的,才得以脱身返回。回到军营,立即杀了曹无伤。‎ 项羽于是向西行进,一路屠杀,焚烧了咸阳城内秦王朝宫室,所经过的地方,没有不遭毁灭的。秦地的人们对项羽非常失望,但又害怕,不敢不服从他。‎ ‎(二)沛公进入秦宫,那里的宫室、帐幕、狗马、贵重的宝物、美女数以千计,沛公的意图是想留下住在宫里。樊哙劝谏沛公出去居住,沛公不听。张良说:“秦朝正因暴虐无道,所以沛公才能够来到这里。替天下铲除凶残的暴政,应该以清廉朴素为本。现在刚刚攻入秦都,就要安享其乐,这正是人们说的‘助桀为虐’。况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希望沛公能够听进樊哙的意见。”沛公这才回车驻在霸上。‎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有客 杜甫 患气经时久,临江卜宅新。‎ 喧卑方避俗,疏快颇宜人。‎ 有客过茅宇,呼儿正葛巾。‎ 自锄稀菜甲①,小摘为情亲。‎ ‎【注】①甲,指草木初生。‎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从自己的身体状况写起,顺理成章写到自己江边新居的宜人环境,表现喜悦之情。‎ B. “避俗”点明诗人择居此地的深层原因,一“颇”字则将内心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C. 颈联中,访客对诗人小儿子衣冠不整瞋怪极富生活情趣,体现出主客关系亲密无间。‎ D. 诗人以日常生活情景入诗,在如话家常般的叙事之中融入丰富的情感,语言清新自然。‎ ‎15. 诗人虽“患气经时久”,却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①不以病体为碍,建造新宅,体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②临江而居,躲避世俗的纷扰,诗人在清静的环境中自得其乐,精神愉快。③让孩子帮自己整理头巾,亲自采摘蔬菜招待客人,体现了诗人有客来访时的欣喜与款待的热情。‎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诗歌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 。C项“访客对诗人小儿子衣冠不整的瞋怪”错误,是诗人呼喊儿子帮自己整理头巾。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 能力。解答本题时要抓显情语,分析景语,了解古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得呼吸道病的时间已经很久了,在临江的地方用占卜的方式选了一个居所,体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不是很喧闹的地方才能避世隐居,开阔畅快非常适合居住,表明诗人在清静的环境中自得其乐,精神愉快。有客人经过小屋的时候,儿子正在整理头巾,自己用锄头挖自己栽种的蔬菜,随意采摘一些蔬菜招待客人,体现了诗人有客来访时的欣喜与款待的热情。‎ ‎【点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在大同社会,人们各取所需,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礼运(节选)》中“__,不必藏于己”两句描绘了这一现象。‎ ‎(2)在《春江花月夜》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开遍鲜花的树林闪烁着雪珠般的光芒的句子是:__。‎ ‎(3)诗人张若虚独自一人漂泊在外,孤单之情油然而生,因此,他的《春江花月夜》描写到的月亮给人的感觉也是孤单的,“___”这一句就是最好的证明。‎ ‎(4)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中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用“___”和“___”两句写出了仙人的穿着与出行的阵仗,令人叹为观止。‎ ‎(5)《鲁周公世家》中,周公告诫伯禽:“然我一沐三捉发,___,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提醒他礼贤下士,要有诚意,不可倨傲怠慢。‎ ‎【答案】 (1). 货恶其弃于地也 (2). 月照花林皆似霰 (3). 皎皎空中孤月轮 (4). 霓为衣兮风为马 (5). 虎鼓瑟兮鸾回车 (6). 一饭三吐哺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霰”“皎”“霓”“鸾”。‎ ‎【点睛】古诗词默写年年必考,近年来理解性默写题的考查比例渐渐加大,难度比直接型默写稍大,灵活性更强,需要学生不仅要准确、熟练掌握名句名篇内容,还要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理解,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背诵,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注意重点字的写法。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科幻文学自诞生之日起,便与同时期居于主流地位的写实主义文学关系________。如果说幻想文学植根于中世纪传说与民族史诗,历经浪漫主义的洗礼,与写实主义看起来________,那么科幻文学的发展则大致与写实主义文学保持平行。‎ 科幻文学对写实主义不无借鉴,科幻巨作《基地》《沙丘》等都含有强烈的现实政治寓意;刘慈欣坦言《三体》叙事模仿的是《战争与和平》。( )。科幻文本中必须有科学话语,即使其中的科学技术是无法证实、_________的。科幻文学中的科学话语是符合内在逻辑、在认知上可以证实其真实性的一种文学。这种真实性可能是违反常识,违反直感经验,违反社会认知共同习俗的,但它却在逻辑上成立,借助逻辑、科学原则或拟科学的思维认知来矫正、挑战、颠覆现实观念。当今世界,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正在________地发展,科幻文学对未来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的想象和预见也越来越具有启示意义。可以说,科幻文学指向看不见的真实,也指向不存在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但一定与此时此刻密切相关。‎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扑朔迷离 泾渭分明 异想天开 如火如荼 B. 错综复杂 泾渭分明 匪夷所思 方兴未艾 C. 扑朔迷离 大相径庭 异想天开 方兴未艾。‎ D. 错综复杂 大相径庭 匪夷所思 如火如荼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科幻文学的话语方式是独特的,不需要为写实主义文学作注脚 B. 独特的话语方式使科幻文学不需要为写实主义文学作注脚 C. 科幻文学有自己独特的话语方式,不需要为写实主义文学作注脚 D. 因为不需要为写实主义文学作注脚,科幻文学有自己独特的话语方式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科幻文学中的科学话语是符合内在逻辑、其真实性在认知上可以证实的一种话语。‎ B. 科幻文学中的科学话语是一种符合内在逻辑、在认知上可以证实其真实性的文学。‎ C. 科幻文学中的科学话语是符合内在逻辑、其真实性在认知上可以证实的一种文学。‎ D. 科幻文学中的科学话语是一种符合内在逻辑、在认知上可以证实其真实性的话语。‎ ‎【答案】17. A 18. C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扑朔迷离,形容事物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真相。错综复杂,许多东西交叉牵连,情况多而杂。这里是说科幻文学与主流写实主义文学的关系复杂,不易看清,应选“扑朔迷离”。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是非、好坏分明。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语境是说幻想文学看起来与写实主义界限分明,应选“泾渭分明”。异想天开,比喻荒唐离奇,想象着暂时无法实现的事,还比喻超强的想象力。匪夷所思,形容人的思想、言谈、技艺、事情等离奇,超出寻常。语境是说科幻文本中的科学技术是荒唐离奇的,应选“异想天开”。如火如荼,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方兴未艾,是指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或还没有停止,多形容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语境是说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正在发展的热闹,应用“如火如荼”。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括号前后都在说“科幻文学”,根据话题一致的原则,主语还应是“科幻文学”,排除AB项。D项,强加因果,“科幻文学有自己独特的话语方式”和“不需要为写实主义文学作注脚”是并且关系,排除D项。故选C。‎ ‎【19题详解】‎ 原句“科幻文学中的科学话语是符合内在逻辑、在认知上可以证实其真实性的一种文学”中,“科学话语是……文学”,搭配不当;“一种”语序不当,应放到“是”字后面。A项,“一种”语序不当,“真实性在认知上可以证实”语序不当,应是“在认知上可以证实其真实性”;B项,“科学话语是……文学”,搭配不当;C项,“科学话语是……文学”,搭配不当;“一种”语序不当;“真实性在认知上可以证实”语序不当。故选D。‎ ‎20.下面这封求职信的片段中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尊敬的公司领导:‎ 我叫李华,是一名山城大学毕业的才华横溢的大学生。‎ ‎……‎ 获悉贵公司人力资源部正虚左以待,我拨冗写下这封求职信。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拜读我的求职信。希望您能慧眼识珠,让我能在贵公司高就。‎ 此致 敬礼 求职人:李华 ‎2018年6月7日 ‎【答案】1.“才华横溢”,删除;2.“虚左以待”,改为“招聘人员”;3.“拨冗”,删除或改为“真诚的”;4.“拜读”,改为“浏览”;5.“慧眼识珠”,改为“赏识我”;6.“高就”,改为“任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面这封求职信的片段中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然后依据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辨析正误。本题中,“我叫李华,是一名山城大学毕业的才华横溢的大学生”中“才华横溢”使用不当,“才华横溢”是意思是很有才华,多指文学艺术方面而言。多用于称赞别人,句中说的是自己,不当,可以删除;“获悉贵公司人力资源部正虚左以待”中“虚左以待”使用不当,“虚左以待”,意为留待左边的位置给对方,表示对对方的尊敬,此处说人力资源部有空岗,谦敬使用不当,可以改为“招聘人员”;“我拨冗写下这封求职信”中“拨冗”使用不当,“拨冗”,敬辞,(指对方)于繁忙中抽出时间,此处说自己,不当,删除或改为“真诚的”;“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拜读我的求职信”中“拜读”使用不当,“拜读”意思是“读别人作品或书信的敬词”,此处让公司读自己的求职信,不当,可以改为“浏览”;“希望您能慧眼识珠” 中“慧眼识珠”使用不当,“慧眼识珠”泛指敏锐的眼力。称赞人善于识别人才,他是求职对象,不能自己称自己为珍珠,人才,可以改为“赏识我”;“让我能在贵公司高就” 中“高就”使用不当,“高就”意思是放弃原来的工作,去担任地位较高的工作。现常用于问别人在什么地方工作,是一种尊称。句中说的是自己,不当,可以改为“任职”。‎ ‎21.材料是余光中先生演讲的一段内容,请阅读这段文字,用一句话概括“这件事情”的内容。(字数在15字以内)‎ 所谓艺术经验,它包括写出来的作品,包括文学,也包括绘画或者音乐,这些经验可以互相转化。也就是说,文学、艺术、音乐,甚至雕塑,甚至建筑,这些美的艺术,都可以互通。比如,诗人写了一首诗,那么画家把它画成一幅画,或者小说家有一本作品,被拍摄成电影等。这些艺术的转化是一个很广阔的天地。我所要讲的就是这一件事情。‎ ‎【答案】艺术经验可相互转化的问题。‎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生压缩概括的能力。解答本类题目,需要认真审题,题干要求“用一句话概括‘这件事情’的内容”,题干指明“语段最后说‘我所要讲的就是这一件事情’”,然后根据前面的内容进行概括。一般按照由近及远的原则筛选信息,如“这些艺术的转化是一个很广阔的天地”,“这些艺术”指的是前面所列举的内容,而在概括的时候,这些具体展开的内容一般都是为了解说前面的内容,如“比如,诗人写了一首诗,那么画家把它画成一幅画,或者小说家有一本作品,被拍摄成电影等”“也就是说,文学、艺术、音乐,甚至雕塑,甚至建筑,这些美的艺术,都可以互通”,这些内容都是围绕第一句“所谓艺术经验,它包括写出来的作品,包括文学,也包括绘画或者音乐,这些经验可以互相转化”展开,故考生可以据此进行压缩概括。‎ 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随着各种自拍、美颜神器的出现,矮穷矬、黑穷丑能瞬间变为高富帅、白富美,这满足了不少男女的爱美之心,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对真实的掩盖,是自欺也是欺人。‎ 近日有一款“反美颜”应用软件问世。该软件号称能消除美图效果,将“美丽”瞬间“打回原形”。不少人坦言,上社交网站再也不用担心被欺骗了,但也有人认为将真实的生活美化一下又有何妨?‎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根据材料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美颜”让自己美起来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自拍神器横空出世,借助美颜相机等自拍软件的神效,使男生变帅,女生变美,满足了不少男女的爱美之心。‎ 真实固然很重要,真实也是人际交往中人们最看重的一点,毕竟谁也不愿意自己被欺骗,但用一些修图软件使自己看上去更加精致,即使有些失真,却能“美化”自己的心态,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在完全真实与虚幻有些许失真中选一个,我想我一定会选择后者。一个人多多少少会有些许虚荣心,会想要被别人夸赞,被别人看得起,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既然父母没有给我们标致的模样,也不想遭罪去“脱胎换骨”,我们又为何要拒绝美颜软件带给我们的便捷呢?‎ 首先,它能“美化”我们的自信心。在看脸的时代,长得漂亮更容易成功。像娱乐圈中的明星,他们因为那一张张迷倒万千少男少女的脸而走红。我们若能尽力美化自己,将自己好看的照片传上朋友圈,看见他人清一色好评,别说这肤浅虚荣,这确实能增强人的自信心,使人阳关,催人上进。‎ 其次,我认为这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只要不过分失真,那为什么不让自己看起来更加赏心悦目呢?试问有谁愿意看丑的事物?任何人都喜欢美的东西,修图使他人看得舒坦,使自己看得开心,每时每刻都被快乐包围,说不定还能长寿呢!如果每每翻出自己照片时,连自己都觉得奇丑无比,讨厌自己,那这样一个把“丧”字写在脸上的人又有谁会爱呢?‎ 当然,好看的照片不是生活的全部,它们只是生活中的调剂品。近日有一款“反美颜”应用软件问世,号称能消除美颜效果。这对于大部分少男少女来说确实很残酷,但我们的确需要经常想一想现实,网络毕竟是虚拟的,我们要做的,是将自己的现实生活活得与网络生活一样出彩。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我们固然在乎“颜值”,但内在更值得我们深思。马云虽然相貌平平,但是他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巅峰,同样得到了世人的尊敬与赞扬。‎ 鉴于上述思考,我认为,合理使用美颜软件,使它美化自己的同时,美化我们的生活,“美颜”的同时,不断美化自己的心灵,让自己阳关帅气积极的在人生的道路上拼搏。‎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作文的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由两个段落组成,第一段围绕“自拍美颜”的现象展开。先呈现现象,再围绕具体的“自拍美颜”现象提供了不同的思考角度:自拍美颜是爱美之心的体现。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美的追求也是人的一种天性,无可厚非,甚至也可以说是理直气壮。所以,考生对此角度可持肯定态度。但是,人的形象美也是有不同层次的,有人为的刻意之美,也有自然的朴实之美,有外在之美,也有内在之美,而从材料中所反映的以及生活的实际情况来看,“自拍美颜”这种做法无疑是一种人为的刻意之美,是强调外在之美的一种表现。“自拍美颜”确实能让人的形象在某种程度上得到美化,但刻意的终究不能长久,也有“见光死”的危机,单纯的美化外表而不注重内在的美化,那么,对形象美的认识也是肤浅的。所以,同样是追求美,但是以什么为美以及对何为美的认识却能区分不同层次考生的思维深度与广度,也为“爱美之心”的理解留下来了辩证思考的空间。自拍美颜是对真实的掩盖,是自欺也是欺人。此角度和前一角度形成对比,是对自拍美颜现象的负面评价。第二自然段整体上与第一自然段构成对比。“反美颜”与“自拍美颜”相对而立。这样的对比,有利于引导考生拓展对某个具体现象的认识。而本题则通过“反美颜”与“自拍美颜”的对比使考生对“自拍美颜”现象的认识更为清晰而理性。‎ 参考立意:‎ 正向立意:①自拍美颜是爱美之心的一种体现,是对美的追求;②自拍美颜,悦己,也可以悦人;适度美化自我,未尝不可……‎ 反向立意:①拒绝刻意之美,呼吁真实之美;②自拍美颜,掩盖真实;自拍美颜,是自欺也是欺人;反美颜,呼吁真实;接收并悦纳真实的自己;反美颜,以诚相待;真实的自己,无需美化……‎ 辩证立意:适度美颜,生活更精彩;内外兼修,人生更美;尊重真实,适度美化……‎ 可用素材:‎ 当网上一张张被美图秀秀处理过的照片显示着人们青春靓丽时,实际他们的容颜却不曾那样“美丽”过。多数人能明白这个道理,但他们用惯了自拍神器,他们不敢再拿出真实的自己面对世人,所以,只好不断掩盖不足,自欺欺人。然而,这毕竟只是虚幻,面对真实生活的,并不是手机上那一张“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的容颜。谎言终会有被揭穿的一天,至于是矢口否认,还是恼羞成怒,怕也只有自己承受罢了。‎ 坦然面世,用最真实的自己,活出精彩的人生才是对生命的最好诠释。回望过去没有美拍神器的年代,“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的林微因在焦黄暗淡的相片中依然能展现她的优雅。她那眉宇间的灵气岂是一个美图秀秀能够模拟?“我轻轻的走,正如我轻轻的来”的徐志摩,黑白的相片也掩盖不了他的器宇轩昂。他那浓重的书卷气和温文尔雅的气质,又是哪一款自拍神器能够赋予?这时我们方才明白,自拍神器能够磨白相中人的皮肤,却还原不了那个真实的自己;能够放大你的眼睛,给无法映射一个人特有的深邃眼眸 有人说,“真实的我不美呀,如何面世?”其实,他看到的只是容颜的美,过度地看重这种美,他们失去了原本属于自己的内心,失去了完善自身气质的追求,这就是有人纵使浓妆艳抹,动刀整容,我们依然不觉得美的原因。林微因曾说,“姹紫嫣红的春光固然赏心悦目,却也躲不过岁月的流转,但我们的内心可以种一株菩提,四季常青。”而这株菩提,就是一种坦然面世,做真实自己,然后不断进步的精神。历史上不乏相貌一般,但依然深受人们喜爱的人物。矮小的晏子,丑陋的无盐,他们无不以自己的才华和品德让世人折服。‎ 三毛曾说,“青春少年本是年华”。我们的真正美丽在于对自然生命的热爱,在于用坦然的心态面对世殊事异,在于不断完善自己人格,提高气质的努力之中。所以,请放下美拍神器吧,放下掩盖,坦然面世,让更多人看到原来本就很美的你。‎ 行文结构:‎ 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围绕“‘美颜’让自己美起来”这一中心论点从“首先,它能‘美化’我们的自信心”、“其次,我认为这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等角度论述;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果时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