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安徽省淮北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2017-04)
淮北一中 2016-2017 学年度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2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影响中国的三重文化 春秋时期,面对“礼崩乐坏”的混乱局面,各诸侯国被浓重的危机感所笼罩,各自都想方设法解除内忧外患,获得竞争优势。那些执政卿大夫们也提出各种思想主张,其中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主要有三家:鲁国孔子的儒家思想、齐国管仲的法家思想和楚国老子的道家思想。 春秋时期的主导文化是一种政治文化,其基本框架继承了殷商西周的礼乐文化。“礼易僵化,乐以辅之”,目标是把行礼者带入审美境界。对这种政治文化继承最全面和最深入的是孔子。西周时“礼不下庶人”,孔子扩大了礼的范围,主张对所有人都“齐之以礼”。礼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为了维护井然的社会秩序。孔子不仅仅把礼理解为一种礼仪,而是更看中礼仪背后的道德之心。有了伦理感和道德心,礼才真正获得了依托。于是,孔子又为礼找到了人性根据,那就是仁。“仁者,爱人”,这种爱起于“亲亲”之爱,推而广之,终于“泛爱众”,实际上就是“仁政”。从文化渊源上看,孔子思想核心似乎是礼,因为“仁”是后续的,是补充的,是为了让礼深深扎根于人性深处,以充分证明它的合法性。而正是由于“仁”的出现,以及“仁”所具有的某种挣脱外界束缚的独立性,使得孔子所倡导的政治文化带上了鲜明的理想化色彩。 真正更具实用主义色彩的政治文化是齐国名相管仲创造的。管仲的思想比较复杂:他讲究德的重要性,认为“礼义廉耻”为国之四维;他有民本思想,认为“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他讲究礼,在用人上尊贤授德、察能授官,这是类似于仁政的一面。但是,他还显露了强势的一面,执“法”的严厉。管仲是礼法并举,德法并用。他打破血缘亲情对执法的困扰,讲究律法面前无分贵贱。对管仲来说,仁政不过是增强实力的手段,真正要做的是把齐国的王权延伸到国外,实现“霸道”。 另外的执政卿大夫则看到了争权谋利、勾心斗角背后的虚无,从而采取了逃避策略,这个人就是老子。在老子看来,文明推进的每一步都是因为社会的退步,“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所有的政治策略都会导致社会危害。因此,他希望“无为而治”,绝圣弃智,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无知无欲,才能获得幸福。 儒家、法家尽管文化走向不同,但是其核心部分都属于一种政治文化,目标是安抚民众,改造社会,稳固统治,伸张王权;而以老子为鼻祖的道家文化,作为政治文化的对立面出现。 它把人们的目光由现实世界引向对个体生命的自觉和感悟,而对龌龊功利的政治文化深恶痛绝,从而走到儒法的反面。而恰好在这一面,道家走向对肉身的感悟,强调了对精神自由的思考,把文化的视野收束到了个体那里,追求一种柔弱、安静、素朴、自然的生命状态。 至此,春秋时期的主要文化流派都已生成。在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那里,发展出了“王道”;在以管仲为代表的法家那里,膨胀为“霸道”;而在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那里退化为“无为而治”。这三个文化流派构成双重对立结构,中国传统文化就在这多重缠绕的张力结构中彼此制约,相克相生,不断生成和释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活力,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出现浓重的危机感,这种危机感和“礼崩乐坏”有直接关系,社会 危机催生了诸多思想家及思想流派。 B.春秋时期社会动荡,各种思想主张纷纷提出,孔子、管仲、老子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主 张,对后世产生比较深远的影响。 C.儒、法、道三家思想均是为了使诸侯国解除内忧外患,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儒道文化带有 鲜明的理想化色彩是由于“礼”的出现。 D.儒家文化属于政治文化,其基本框架是“礼乐文化”,核心是“礼”。西周时“礼”是 上层人士的特权,孔子扩大了礼的范围。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仁”及“仁”的独立性使儒家文化带有鲜明的理想化色彩,在“礼”和“仁”中,“仁” 应 该是核心,“礼”是依据手段。 B.孔子“仁政”思想的产生,其实是吸收并发展了殷周“礼乐文化”,以伦理感和道德心 为依托,以“仁”为人性依据,把“亲亲”之爱扩大为“泛爱众”。 C.管仲属法家的主要原因是,执法严厉,表现较为强势,强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最终 目的是延伸王权实现“霸道”。 D.道家在动荡的社会面前采取的是逃避策略,认为社会退步,文明才能发展;“无为而治” “绝圣弃智”是逃避策略的典型表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儒法两家主张均体现了民本思想, 两家核心部分都属于一种政治文化,而道家走向了儒法对立面,关注的是生命的个体。 B.儒家思想、法家思想、道家思想等,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多重性,正是这多重文化的互相制约、互相促进才让中华古老文化不断焕发出生命力。 C.孔子的“齐之以礼”,管仲的“‘礼义廉耻’为国之四维”,是同一种政治文化,而老子强调对个体生命的自觉感悟,精神自由,走向政治文化的反面。 D.老子看到了争权谋利、勾心斗角背后的虚无,痛恨龌龊功利的政治文化,采用逃避策略,因此道家思想是柔弱无力的,必将被历史淘汰。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余冠英先生传略 蔡文锦余冠英先生,1906 年 5 月 16 日生于江苏省松江府江南提标中军参将余道生内宅,学名 冠英,字绍生,笔名灌婴、白眼。 “五四运动”中,他带领同学走上街头向市民演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还编辑了《卧薪尝胆》杂志,发动了全市罢工、罢市,查禁了英货、日货。 1926 年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后改国文系。1931 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37 年 8 月 5 日,清华园沦于日寇魔爪,先生一家南逃避难,于 9 月 28 日到达昆明。先生在联大任教,生活艰苦,他不仅要走十余里路去授课,还在一家公司做文字工作贴补家用,在坡上种菜。 在联大,先生讲授中国文学史,并主编了《国文月刊》。1999 年 7 月 17 日,南京大学程千帆教授函示:“冠英先生学问文章,可谈者多……独其抗战时期在昆明主编《国文月刊》对大后方学术之推动极为有功。”余先生在联大发表了《信与达》《谈雅》《谈新乐府》等论文,还发表了《潜广新乐府》,运用新乐府的艺术手法愤怒声讨日寇与汉奸的罪行。 1945 年震惊全国的“一二·一”惨案发生,李公朴、闻一多先生相继被害。清华等校广大师生多次开展反内战、反独裁、反饥饿斗争,在激烈的历史命运的抉择中,余冠英坚决地站在了人民一边。他参与组织对闻一多先生的公祭,是“整理闻一多遗著委员会”委员。 1946 年清华大学复校,先生任国文系教授,并主编《语言与文学》,其间发表了《乐府歌辞的拼凑和分割》《谈〈西洲曲〉》等论文。 风雨如晦,1948 年 6 月 18 日朱自清先生等签名于《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百十师长严正声明,先生名列其前,虽每月损失数百万法币,影响家庭生活至巨,但仍义无反顾。朱自清先生病殁,他写了《佩弦先生性情嗜好和他的病》,并任朱先生文集编委。 1952 年先生调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为资深研究员,后任该所古代文学研究室主任。上世纪 50 年代先生有《乐府诗选》《诗经选》《三曹诗选》《汉魏六朝诗选》等著作行世。《中国文学大辞典》等书对《乐府诗选》有高度评价。《诗经选》被公认为《诗经》选注本的代表性的成果,《中国诗歌大词典》云:“此书为解放后较早,较有权威性的《诗经》选注本。” 上世纪 60 年代初,先生是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的总负责人和上古至隋文学史的主编,该书是中国当代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中具里程碑式的成就,成为高等学校的教材。 1966 年 8 月 12 日,文学研究所的老专家全挨批斗。我去探望先生,他在天井里拔草,见我来了,让进客厅:“文锦,士可杀不可辱,为国家研究学术何罪之有?可如今我们这批专家斯文扫地,斯文扫地,斯文不如扫地!我想到死!”我立即说:“伯伯,你不能死!”他一挥手:“是啊,我不能死!《唐诗选》才编好,郑西谛先生曾要我编一部《中国大文学史》。” 1978 年,《唐诗选》经修订后出版,成为海内外公认的最佳选本。 他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期间,在完成种种行政、学术研究任务的同时,还担任了《文学评论》编委、《文学遗产》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编委会委员和秦汉文学主编,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领导小组顾问,无论是所里的工作还是文学方面的研究,他都做得很好。尤其是 1981 年由该所主持、余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通史》(14 卷本),这是全国文学研究规划重点项目之一。如果说把《中国文学通史》(14 卷本)系列作为不可多得的古代文学研究的丰碑来看,先生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宝贵的事业心、先生因而所付出的心血,遗泽炳蔚,不可小觑。 先生在繁忙的工作中,对于向他求教的人无不尽其所能。杨任之著《诗经今译今注》前言云:“本书承前辈余冠英先生,故友李长之先生多所匡正,不胜感激。”扬州大学顾农教 授曾著文纪念先生,说在学生时代写信向先生请教,余先生都回信赐教。 1995 年 9 月 2 日,先生因肺炎、心力衰竭而归道山。先生的墓碑上镌刻着“天地悠悠”四个大字,发人深省。 (有删改)相关链接 ①余冠英(1906—1995),中国古典文学专家,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余冠英先生毕生致力于古典文学和古籍整理工作。(摘自“百度百科”)②继《唐诗选》之后,我又当了《汉魏六朝诗选》的责任编辑。在注释中遇到难解的问题,他不耻下问,要我帮他推敲推敲,我真有点诚惶诚恐。(摘自林东海《学者余冠英长者风范》)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余冠英在清华大学读书,先上历史系,后改国文系,既因为他要顺应时代的需求,同时 也因为他在文学方面表现出的才能和造诣超过了历史学。 B.在西南联大及清华大学复校期间,余冠英曾先后主编《国文月刊》《语言与文学》等刊 物,对推动当时的学术发展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C.民主人士李公朴、闻一多遇难,在客观上激起了清华等高校师生的斗争激情。余冠英始 终坚定地站在了人民一边,并积极处理闻一多的后事。 D.作为一篇追忆先师的传记,本文语言淳朴、亲切,字里行间充满着对余冠英先生的敬佩 和赞美之情,表明了作者的情感倾向。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 分)( ) A.文章开头把余冠英出生的时间、地点写得详尽,除了符合传记文学开篇介绍传主籍贯等信息的体例外,还暗示了他的出生具有不同寻常的意味。 B.上世纪 50 年代,余冠英选编的《诗经选》《汉魏六朝诗选》《乐府诗选》等著作流行于世,其中《诗经选》更是得到一致好评,影响很大。 C.朱自清离世后,余冠英一方面写文章探究朱自清得病的原因,另一方面出任朱先生文集编委,完成朱自清未竟的事宜。 D.文章将余冠英的人生经历和学术成就结合在一起,引用传主的语言与大量名人的评论,通过议论、抒情等手法的使用,给读者呈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学者形象。 E.余冠英近 90 年的人生之路是极不寻常的,既有战火纷飞的年代,也有饱受屈辱的“文 革”时期。他去世后,墓碑上的四个大字“天地悠悠”耐人回味。 6.作为一代学人,余冠英的一生和时代紧密相连,他的身上体现出哪些值得你去学习的精神品质?(5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8 题。 战争 【美】迈尔尼 1941 年 9 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我对自己 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 一天深夜,我想给一位朋友打电话,接线生把我的电话接到了一位妇女的电话线上,她当时也正准备跟别人通话。 “我是格罗斯文诺 8829,”我听见她对接线生说,“我要的是汉姆普斯特的号码,你接错了,那个倒霉蛋并不想跟我通话。” “哦,我想是。”我忙插嘴。 她的声音很柔和,也很清晰,我立刻喜欢上了它。我们相互致歉后,挂上了话筒。可是两分钟后,我又拨通了她的号码,也许是命中注定我们要通话,我们在电话中交谈了 20 多分钟。 “你干吗三更半夜找人说话呢”她问。 我跟她说了原因,然后反问“那么你呢?”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之后我们又谈了谈彼此正在读 的几本书,还有这场战争。 最后我说:“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 “是吗?好了,就到这里吧,晚安,祝你做个好梦。”她说。 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当然还有那悦耳的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到了晚上,我简直什么也看不进。午夜时,格罗斯文诺 8829 老在我脑海里闪现。我实在难以忍受,颤抖着拨了那个号码。电话线彼端的铃声刚响,就马上被人接起来。 “哈罗?” “是我。”我说,“真对不起,打扰你了,我们继续谈昨晚的话题,行吗?”没说行还是不行,她立即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不到两分钟,我们就相互开 起玩笑,好像是多年的至交。这次我们谈了 45 分钟。午夜时光和相互的不认识,打破了两人初交时的拘谨。我们提议彼此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可是她婉言谢绝了。她说这会把事情全弄糟,不过她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我一再许诺为她保留,直到战争结束。于是她说了一些她的情况,17 岁时她嫁给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男人,以后一直分居。她今年 36 岁,唯一的儿子在前不久的一次空袭中被炸死了,年仅 18 岁。他是她的一切。她常常跟他说话,好像他还活着。她形容他像朝霞一样美,就跟她自己一样,于是她给我留下了一幅美丽的肖像,我说她一定很美,她笑了,问道:“你怎么知道的?” 我们越来越相互依赖,什么都谈。我们在大部分话题上看法相似,包括对战争的看法,我们开始读同样的书,以增加谈话的情趣。每天夜晚,不管多晚,我们都要通一次话。如果哪天我因事出城,没能通话,她就会埋怨说她那天晚上寂寞得辗转难眠。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愈来愈渴望见到她。我有时吓唬她说我要找辆出租车立刻奔到她跟前。可是她不允许,她说如果我们相见后发现彼此并不相爱,她会死掉的。整整 12 个月,我是在期待中度过的。我们的爱情虽然近在咫尺,却绕过了狂暴的感情波澜,正平稳地驶向永恒的彼岸。通话的魅力胜过了秋波和拥抱。 一天晚上,我刚从乡间赶回伦敦,就连忙拿起话筒拨她的号码。一阵嘶哑的尖叫声代替了往日那清脆悦耳的银铃声,我顿时感到一阵晕眩。这意味着那条电话线出了故障或者被拆除了。第二天仍旧是嘶哑的尖叫。我找到接线生,请求他们帮我查查格罗斯文诺 8829 的地址,起先他们不理睬我,因为我说不出她的名字。后来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接线小姐答应帮我查查。 “当然可以。”她说,“你好像很焦急。是吗?嗯,这个号码所属的那片区域前天夜里挨了炸弹,号码主人叫……” “谢谢,”我说,“别说了,请你别说了。”我放下了话筒。 (沈东子译,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A.小说以“1941 年 9 月,我在伦敦被炸伤”开头,不仅是为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更是为了强调这是作者的一段亲身经历。 B.“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话中有话,既委婉地表达了“我”对女主人公的喜爱之情,又为两人进一步交往作了铺垫。 C.得知事情真相时“我”只说了句“别说了,请你别说了”,就放下了话筒,这看似不合常情的表现,背后传达的却是难以言说的悲哀。 D.接线生的失误让两人相识,心灵的需要让他们相恋,无情的轰炸让他们永别,小说情节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设计自然而精巧。 E.小说不仅描写了战时一对普通恋人的悲欢离合,也以真实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画卷,表现了民众的必胜信念。 8、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 二、古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举进士,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稍徙乾德令、 武成节度判官。久之,复校勘,进集贤校理。庆历三年,知谏院。时仁宗更用大臣,杜衍、 .. .. 富弼、韩琦、范仲淹皆在位,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既多所张弛,小人翕翕不便。修虑善人必不胜,数为帝分别言之。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其略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立品服。会保州兵乱,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陛辞,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帝曰:“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方是时,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曰:“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今此四人一旦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于是邪党益忌修,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左迁知制诰、知滁州。居二年,徙扬州、颍州。复学士,留守南京。小人畏修复用,有诈为修奏,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其群皆怨怒,谮之,出知同州,帝纳吴充言而止。迁翰林学士, 俾修《唐书》。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曰文忠。修始在滁 .. .... 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 ....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修乃为《朋党论》/以进其略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B.修乃为《朋党论》以进其略/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C.修乃为《朋党论》以进/其略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D.修乃为《朋党论》以进/其略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3 分)( ) A.谥号,古代君主、诸侯、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的称号。“文忠”即欧阳修的谥号。 B.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所以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文中的“庆历”“仁宗”就是年号。 C.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 员辞职归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D.六一居士,欧阳修曾自言:“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一翁老于其间。”故自号六一居士。表达了晚年生活的情趣,不再留恋功名的决心。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欧阳修因直言而遭不幸。欧阳修写书信指责范仲淹,而司谏高若讷把欧阳修的书信呈给 皇上,因此欧阳修被贬官为夷陵令。 B.欧阳修不怕朋党之争。当初范仲淹被贬饶州,欧阳修与尹洙、余靖都因为认为范仲淹正直而被放逐,被人称为“党人”。欧阳修也为此写出《朋党论》进献皇帝,来说明君子与小人的朋党之别。 C.欧阳修深得皇帝器重。当保州有战事,欧阳修以龙图阁直学士、河北转运使之职出征之 际,皇帝还请欧阳修跨越职务给自己进言。 D.欧阳修屡遭邪党迫害。因欧阳修力挺杜衍等人,奸邪党人借欧阳修外甥女入狱之事罗 欧阳修的罪名,后又担心欧阳修被复用,便一再陷害他。 12.请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既多所张弛,小人翕翕不便。(5 分)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3~14 题。 羌村三首(其一) 杜甫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注】“安史之乱”第三年,杜甫因上书援救被罢相的房琯,触怒肃宗,被放还鄜州羌 村,本诗作于此时。 1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A.峥嵘,指天空中赤云如山峰状的重叠;赤云,被夕阳映得鲜红的暮云;日脚,穿过云缝射下来的光柱,像是太阳的脚。 B.柴门,贫苦人家简陋之门;“鸟雀噪”反衬出村落的萧索冷清;“千里至”流露出虽经风波险恶却有几分如释重负之感。 C.从“怪”到“惊定”到“拭泪”这一系列的人物心理活动将乱世中人命危浅、劫后余生之状写得逼真感人,耐人咀嚼。 D.“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是前面诗句的总结、后面诗句的原因;“偶然”指诗人生还几率小。 E.全诗以白描见长,语言平易质朴,诗意含蓄凝练;善于抓住典型场景来刻画心理,客观叙写中包含着强烈的主观情感。 14.此诗围绕诗人归家后写了哪些场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概述。(6 分) (三)名句默写(5 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 分) (1)《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面对高官厚禄而不辨礼义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李白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3)《阿房宫赋》中用唱歌的效果来衬托阿房宫规模之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3 分) 1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①罗尔的文章发到朋友圈后,大家纷纷慷慨解囊,公众的关注者也逐渐上升。文章赞赏金也 .... 获颇丰,到 9 月 21 日,关于笑笑的几篇文章赞赏金已达 32800 元。 ②扬州市博物馆展出的“定窑人首摩羯形壶”,造型优美,做工精良,这千年前的工艺品竟 有如此脱俗的审美情趣和精湛技艺,叹为观止。 .... ③对于社会关注的开放式小区建设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表示,实施街区制是一个漫 长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 .... ④“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大珩于 2011 年 7 月 21 日在北京逝世,给我国光学工程研 究领域事业来了无法弥补的损失,真是百身何赎啊! .... ⑤“现在让这小人占了便宜,他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到头来逼得大家无路可退。”孙二 ......... 乔愤愤不平的说。 ⑥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 .... 赶到了大坝。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 萨德 ①导致朴槿惠陷入“亲信门”丑闻的主因, ② 丑闻的诱因之 一。③ 朴槿惠力主萨德入韩 ④ 导致朝野党争和民怨沸腾, ⑤会有舆 论场深挖朴槿惠的丑闻而使其名誉扫地 ⑥ 使韩国陷入政治危机。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是 不是 / 而 竟然 进而 B 不是 而是 / 将 才 最终 C 虽非 却是 因为 而 才 并 D 即使不是 也是 都是 将 所以 因此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5 分)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深沉、更持久的自信,是理论自信之根。传统文人常用“腹有诗 书气自华”显示自信。从文化自信与理论自信的关系看, ① ,“气自华”是自信 的结果和表现。文化范围像大海那样宽广,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等等。中国人爱喝茶,俄国人喜饮酒,美国人放不下枪,诸如此类,统属文化。按文化大逻 辑,理论属于文化,是文化的一个种类; ②,再有理论,如同先有根,再有树; 文化体量大、资源足,理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文化之根伸得广、扎得深,③ 。 21.下面是某老师给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路径架构图,请以“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为陈述对象,介绍该图的基本内容。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简明, 语句连贯,不超过 95 个 字。(6 分) 9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材料一:络时代,生活愈发便利,动动手指便可享受购物、缴费、挂号等服务,然而在我们感受互联科技带来的便利时,老年人群体却逐渐与“时代”脱节。 材料二:担心日渐衰老的父母看病不方便,一位北漂女孩儿今年中秋节回家探亲时,为父母从手机上下载了看病软件,又手绘了 8 页示意图,帮助老人熟悉掌握软件操作流程。 根据上述材料的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发表你的见解。 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淮北一中2016-2017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案 1.C (偷换概念:儒道文化带有鲜明的理想化色彩是由于“礼”的出现错。原文是:正是由于“仁”的出现,以及“仁”所具有的某种挣脱外界束缚的独立性,使得孔子所倡导的政治文化带上了鲜明的理想化色彩。) 2.A (关系倒置:“仁” 应该是核心,“礼”是依托手段错。原文:孔子又为礼找到了人性根据,那就是仁,孔子思想核心似乎是礼,因为“仁”是后续的,是补充的) 3.D (推断无据:“道家思想是柔弱无力的,必将被历史淘汰”错。原文是:这三个文化流派构成双重对立结构,中国传统文化就在这多重缠绕的张力结构中彼此制约,相克相生,不断生成和释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活力,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 4.A【试题解析】A项,“他在文学方面表现出的才能和造诣超过了历史学”于文无据,文中并无明确信息,从文本推断不出来。 5.B、E【试题解析】A项,“还暗示了他的出生具有不同寻常的意味”犯了任意延伸的错误,文本只是客观介绍而已。C项, “一方面写文章探究朱自清得病的原因,另一方面出任朱先生文集编委,完成朱自清未竟的事宜”曲解文意。D项,“通过议论、抒情等手法的使用”说法有误,文中议论使用很少,几乎没有用到抒情。 评分标准:答出一项给2分,答出两项给4分。 6. ①强烈的爱国精神。学生时代,余冠英先生就走上街头,向市民演讲,宣传爱国主义,办杂志,发动工人罢工,查禁日货等。 ②不畏艰辛,意志坚定。清华园沦陷,余冠英先生带着全家老小来到昆明;生活艰苦的时候,步行十余里路去授课,做兼职,还自己种菜。 ③践行民主、自由精神。曾用新乐府的手法作诗声讨日寇、汉奸的罪行;闻一多先生遇难后,不畏处境险恶参与公祭;不计个人得失签名拒领美援面粉等。 ④讲气节,为了学术事业忍辱负重。“文革”期间遭到批斗,也曾想以死明志,但为了未竟的事业,毅然挺了过来。 ⑤治学严谨,虚心请教;帮助他人,尽其所能。在整理、编写古籍中遇到难解的问题,请人推敲,不耻下问;对于向他求教的人,也总是热心帮助。(答对四点满分) 7. D项3分,C项2分,B项1分,AE不给分。A项,“更是为了强调这是作者的一段亲身经历”错。B项,不委婉。E项,“表现了民众的必胜信念”有误。 8.①喜欢读书,待人礼貌。②饱受苦难,热忱坚强。③真诚善良,敢于信任。④厌恶战争,热爱生活。(答对其中三点即可给满分) 9.C 10.B“仁宗”是庙号。 11.A(欧阳修写书信指责的是司谏高若讷) 12.(1)(欧阳修)每次进见皇上,仁宗都询问他以治国执政之事,看哪些是可以做的。因其时国家政事之许多方面都在从事改革,一些小人遂势焰昌炽,大肆攻讦。(“延问”“ 咨”“ 张弛” “翕翕不便”各1分,省略句1分) (2)秦人来不及自己哀叹自己,只好让后人来哀叹它;后世的人哀叹它却不以它为戒,也会使更后世的人哀叹后世的人了。 13. C D(C 2分D 3分。C项“拭泪”是动作而非心理活动;D项错在“总结”,应为“是前面诗句的原因、后面诗句的引子(由头)”) 14.答案示例一:此诗围绕诗人归家后写了“初见家人”“邻里围观”“秉烛对坐”这三个场景,“3分” 表达了诗人历经辛酸磨难得以与家人重逢团聚的悲喜交加之情(2分),流露出诗人生逢乱世、身处险恶中对战争的厌恶之情(1分)。 答案示例二: (1)初见家人场景。表达了诗人历经患难得以与家人团聚的悲喜交加之情和对战争的厌恶之情。 (2)邻里围观场景。以邻居围观时的感叹衬托出诗人“生还偶然遂”的辛酸和喜悦之情。 (3)秉烛对坐场景。夫妻离乱重逢,难以入睡,感慨万千,流露出劫后余生的欣喜之情。 (每点2分) 15.(1)失其本心;(2)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3)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16.B(①慷慨解囊,解开钱袋拿出钱来。形容极其大方地在经济上帮助别人。符合语境。②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用于此处不合语境,在“叹为观止”前加“令人”。③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符合语境。④百身何赎。意为拿一百个我,也无法把你换回来了。表示极沉痛地悼念。符合语境。⑤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指学问、成绩等达到很高程度后继续努力,争取更大进步 。用于此处不合语境。⑥安步当车,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用于此处不合语境。) 17.D(A不合逻辑,改为“能否克服”; B语序不当,将“欧盟、全球乃至欧元区”修改为“欧元区、欧盟乃至全球”。C成分赘余,删去句首的“根据”) 18.D(A项中“家母”为谦称,是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在此句中是称对方的母亲,应改为“令堂”。B项中“令嫒”为敬称,是尊称对方的女儿,在此句中称自己的女儿,应改为“小女”。 C项中“令尊”为敬词,是尊称对方的父亲,在此句中是称自己的父亲,应改为“家父”。) 19.C 20.①“腹有诗书”是基础(2分) ②先有文化(1分) ③理论之树就会枝繁叶茂(2分)(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1.(6分)示例: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和课外大量阅读、课堂有效教学一起,构成语文素养提升的三大主要路径。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包含丰富的内涵,如当地名人访谈、演讲、晚会、中华文化体验等都可成为它的具体活动方式。 (内容完整给2分,表述准确给2分,语言简明、语句连贯给2分,超出字数酌情扣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22.参考立意: 材料一谈论的重点是老人群体和互联科技的关系,材料二谈论的重点是子女给父母尽孝时, 应当帮助父母掌握一些基本的互联操作流程,让父母跟上“互联+”时代的步伐。因此,泛谈互联的价值或者孝的意义,都属于偏题作文。 (1)子女当“技术反哺”父母 (2)心系空巢老人,莫忘精神食粮 (3)给尽孝插上“互联”翅膀 (4)“互联+”时代,请别落下父母 (5)络时代,谁来扶老人一把 译文: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时即死了父亲,母亲郑氏一直守节未嫁,在家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以芦荻作笔,在地上学习写字。后来考中了进士,并被任命为西京推官。此时欧阳修开始结交尹洙,一起作古文,议论时事,二人互为师友,又结交梅尧臣,吟诗作歌,相互唱和,从此以文章名扬天下。以后欧阳修回京返朝,升为馆阁校勘。范仲淹因著文指陈时弊而被贬谪,在朝官员大多上章为他解救,只有左司谏高若讷认为应当黜除。对此欧阳修写信对高若讷进行谴责,说他简直不知道人间还有羞耻一事。高若讷将欧阳修的信交给皇帝,以致欧阳修被贬出为夷陵县令,不久又迁任乾德县令、武成节度判官。过了很久,欧阳修复任为馆阁校勘,以后又改任为集贤校理。庆历三年(1043) ,兼掌谏院。当时仁宗对在朝大臣进行人事更动,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都参与执政,增加谏官,任用天下有名之士,欧阳修最先入选。欧阳修每次进见皇上,仁宗都询问他以治国执政之事,看哪些是可以做的。因其时国家政事之许多方面都在从事改革,一些小人遂势焰昌炽,大肆攻讦。欧阳修担心从事改革的一些好人难以获胜,便也多次分别就有关问题向仁宗上书进言。当初范仲淹之被贬去饶州,欧阳修与尹洙、余靖都因范仲淹之事而被斥退,世人都视他们为“党人”。从此,朋党的议论便产生了,欧阳修于是作《朋党论》一文以进呈仁宗。在文中他议论道:“君子以志同道合结为朋党,小人因有共同的利益结为朋党,这是很自然的道理。所以作为一国之君,应当摒退小人的伪朋党,而多多提携君子的真朋党,这样,天下就可以达到大治了。”欧阳修论事切直了当,因此有些人把他看作仇敌一样,唯独仁宗勉励他敢于说话,当面赐给他五品官的服饰。适逢保州发生了兵变,因此又任命他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在告别皇上时,仁宗对他说:“到那里去不要作久留的打算,想要说什么,就随时讲吧。”欧阳修回答说:“我做谏官时可以直接论事,现在论事就超过我职务的范围了,是有罪的。”仁宗说:“只管说好了,不要区别在朝还是在地方。”正当这个时候,杜衍等人因被诬陷私结朋党而相继罢去,欧阳修慨然上疏说:“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四人,天下人都知晓他们有治国的贤能,正直之士在朝,是邪恶者之大忌,谋臣置而不用,乃是敌人的福份啊。现在这四个人一旦被罢除,而让在朝奸邪之徒弹冠相庆,四邻蛮夷之敌振臂喝彩,臣下我真为朝廷感到惋惜呀。”从此奸邪之徒更加忌恨欧阳修,并借欧阳修外甥女张氏犯罪下狱之事罗织他的罪状,致使他降职为知制诰、滁州知州。到任二年又徙迁扬州、颍州。恢复龙图阁直学士官职,兼南京留守司事。小人皆恐惧欧阳修的重新起用,有人就伪造他的奏章,请求清洗宦官中作奸谋利的人。那些宦官都非常怨恨,他们联合起来陷害欧阳修,使得欧阳修出京为同州知州,皇上听取了吴充的意见后才取消了这一道命令。升迁翰林学士,让他修撰《唐书》。欧阳修当初在滁州时,别号醉翁,晚年改号为六一居士。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