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单元群文阅读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单元群文阅读·崇尚科学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限时15分钟) 科学的历史无疑就是人类智性进步的历史。那么科学普及的历史又呈现出什么样的景象呢?美国历史学教授约翰·伯纳姆在著作《科学是怎样败给迷信的》中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出人意料的科学普及史图景:起先科学是一种积极进步的文化力量,但在逐渐兴起的美国消费文化中,科学慢慢地为新伪装下的迷信和神秘主义的复活让出了一条通道,最终在大众层面上科学被迷信击败。 这样一部令人有点沮丧的美国科学普及史,对于中国现阶段的科学普及工作并不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当前中国的科学生长环境不容乐观。虽然“崇尚科学,破除迷信”这样的标语几乎张贴在了每一个居民小区的宣传栏里,但中国公众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科学素养相对缺乏,所以迷信有额外的生存维度。在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迷信没有被真正破除干净过。至今在居住区外面的马路上,还常遇到泼洒在路面上的一团团药渣,这种乞求药“倒”病除的现象反映了老式迷信在现代社会中的顽强生存力。有一些古代迷信则以改头换面的方式继续留存着。譬如“4”谐音“死”是不吉利的,“8”谐音“发”是吉利的等等。电话号码、车牌号码等数字就有了吉凶之分,人们选择号码时纷纷避凶趋吉等等。这无疑直接有力地推动了迷信思想的流行,与“科教兴国”的国策和培养一种科学理性的民族精神的努力目标背道而驰。 在中国当今的报纸和电视节目中可以看到,铺天盖地的对孤立科学事实的强调和对科学产品的推销,最为典型的就是对航天技术的报道。新闻媒体放弃了向公众普及有关飞船的飞行动力学和外太空高能物理环境的科学知识,航天活动基本上被看作是一种政治活动而不是一种科学探索活动。媒体倾心于对飞船搭载物品的神秘性和尊贵性大肆渲染,似乎发射飞船的物质代价都被附加到了这些物品上。如果说是搭载植物种子,希望在高能环境中诱发基因突变以改良品种,这还有一点科学的余味——其实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所以搭载种子以改良物种的效率和科学性往往被夸大;而一些搭载的纪念品、会旗等被赋予的价值和神圣性,则纯粹是巫术色彩的,毫无科学理性可言。 美国科普史上曾出现过一批既从事科研又热心科普的科学家,他们一般从文化和社会的层面用较宽的视野看待科学,撰写科普文章,把科学理性带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不过二十世纪后这批科学家撤退了。反观中国当今的情形,似乎从来没出现过这样一大群有影响力的科学家。现在有人呼吁,前沿科学工作者应参与科学的普及,但应者寥寥,学术界远离科普的现状没有改观。“科学太重要了,不能只交给科学家们去做。”这句话便是在强调公众应更多更深入地参与到科学中去,同时科学也需要在更广泛的公众层面上被理解。因此,政府、科研机构组织者等应通过科学普及来让公众理解科学,做这件事尽管有很多困难,但还是值得和应该首先做的。 (节选自钮卫星《科学究竟能否 13 被真正普及》,《文汇报》)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美国历史学教授伯纳姆认为科学最终将为迷信所击败,原因在于逐渐兴起的美国消费文化使在科学压制下的迷信和神秘主义以新伪装的方式复活。 B.人们泼洒药渣到路上以乞求药“倒”病除,选择电话号码、车牌号码时以数字区分凶吉等,这些改头换面的老式迷信现象助长了迷信思想在当今的流行。 C.作者认为新闻媒体在宣传上应注重对公众的科学启蒙,比如中国的航天活动更应该是一种科学探索活动,而不仅仅是一种政治活动。 D.作者以美国科普现状作为参照对象,从前沿科学工作者、公众、政府等几个方面指出了中国科普现状的不足,并为改变这一现状提出了设想。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最终将为迷信所击败”应为“最终将‘在大众层面上’被迷信击败”。B.“这些改头换面的老式迷信”错,前者属于老式迷信,后者属于改头换面的迷信。D.并非以美国科普现状为参照对象,而是以二十世纪前的美国科普史中的一个现象为参照对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段主要通过列举中国民众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迷信行为的事例,论证了中国现阶段科学普及工作的迫切性。 B.文章就当今媒体报道航天技术新闻的角度进行了对比,指出了当今媒体有步入新伪装下的迷信与神秘主义道路的趋势。 C.文章提出问题后,从不同角度分层次分析了中国科学普及艰难的原因,并指出改变中国的科普现状的基本途径。 D.整篇文章旨在呼吁公众更多更深入地参与科学,在更广泛的公众层面上去理解科学,来提高科学素养。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项,整篇文章的主旨不在于呼吁公众,而是呼吁政府、科研机构组织者等部门。最后一句“因此,政府、科研机构组织者等应通过科学普及来让公众理解科学,做这件事尽管有很多困难,但还是值得和应该首先做的”才是整篇文章的目的。 3.根据原文内容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科学没在大众层面上被迷信击败,就可能与一批能把理性带入生活各个方面的科学家的参与有关。 B.如果迷信不能被破除干净,必然与中国公众受教育程度不高、科学生长环境不好有关。 13 C.新闻媒体宣传航天技术过于渲染神秘性和尊贵性,由此可见中国的新闻媒体也需要重视自我的科学普及。 D.要实现科教兴国的国策,培育科学理性的民族精神,就需要政府和科研机构积极向民众普及科学。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B.见第二段“因为当前中国的科学生长环境不容乐观。虽然‘崇尚科学,破除迷信’这样的标语几乎张贴在了每一个居民小区的宣传栏里,但中国公众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科学素养相对缺乏,所以迷信有额外的生存维度。在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迷信没有被真正破除干净过。”“迷信没有被破除”并不是就因为公众受教育程度不高,原文是“参差不齐”,不是“不高”;再结合“在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迷信没有被真正破除干净过。”“在中国当今的报纸和电视节目中可以看到,铺天盖地的对孤立科学事实的强调和对科学产品的推销,最为典型的就是对航天技术的报道。”新闻媒体与普通公众相比,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阶层,在宣传航天技术时也缺少科学理性精神,故B错。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限时20分钟) 钱学森的遗产(节选) 作为科学家的钱学森已然殒世,但是,在历史的天空中,钱学森必将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上的一颗明星——就像那颗距离地球大约2.23亿公里的“钱学森星”一样,长久闪耀在苍穹。 在中国,钱学森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什么是科学家,什么是科学精神,那就是对这个世界永远充满好奇与探索,不为自己设置任何禁区。钱学森身后留下了一笔丰厚的精神遗产,而只有完整全面地理解钱学森,才能体味他对中国的真正价值。 他所创建和领导的航天事业,让他的祖国能够发射导弹,把卫星送上天,从一个处在冷战时代的落后国家,到迅速拥有了强大防御能力——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大计来说,钱学森的功绩似乎如何解读都不为过。 这位中国的“导弹之父”不仅是一名技术专家,还被认为是一位文、理、工结合型的科学家。 1950年以后,他在美国麦卡锡运动泛滥成灾,自己受到无端指控,行动自由受到美国移民局的限制和联邦调查局特务的监视,而且被吊销了国防部的通行证,无法再继续参与机密军事科技研究的情况下,为了转移美方的注意力,及时调整心态,进入一个新的理论领域,并最终创建了“工程控制论”。在他回国之后,“工程控制论”在国内形成为健全的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体系,为中国现代高科技事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科学支持。 13 20世纪80年代初,他把对工程控制论的理论探索和组织指挥“两弹一星”等重大科研工程的实践相结合,提出了由系统工程、系统学、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等理论组成的“系统科学”思想。至此,这位备受尊崇的科学家似乎找到了解读科学问题的万能钥匙,他快速地挣脱了“导弹轨迹”的束缚,沿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系统科学理论”的路线,开始了一场对不同领域的科学技术问题的全面解读。 钱学森开始审视中医,他写道“我并不是一个中医,但我认为传统医学是个珍宝,因为它是几千年实践经验的总结,分量很重。更重要的是:中医理论包含了许多系统论的思想,而这是西医的严重缺点。所以中医的现代化是医学发展的正道,而且最终会引起科学技术体系的改造——科学革命。” 他同时又认为:中医理论是事实和臆想以及猜测的混合,是经典意义的自然哲学,不能说是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或者说,中医是“前科学”,即尚待进入科学技术体系的知识。 1958年3月1日,钱学森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谈园林学》的文章,此文被视为钱学森对建筑与城市研究的肇始。及至20世纪90年代初,钱学森公开提出:要发扬中国园林建筑,特别是皇帝的大规模园林,如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把整个城市建成一座大型园林,钱称之为“山水城市”。在钱学森的倡议下,1993年2月27日在北京召开了“山水城市座谈会”,钱学森在为此次大会寄来的书面发言《社会主义中国应该建山水城市》中说“山水城市的设想是中外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城市园林与城市森林的结合。山水城市不该是21世纪的社会主义中国城市构筑的模型吗?” 钱学森的“系统科学观”总能被应用到不同领域而推出新的理论。比如,他和年轻学者张沁文于1980年提出了农业系统工程理论,用以分析我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功成名就的钱学森着迷于以他从航天技术的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系统科学的方法,去解读社会和自然科学领域形形色色的问题。在这个永远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科学家眼里,科学无禁区,思想无禁区。 尽管让他的同胞最为他自豪的,还是他那些最为“宏大”的作品——震天动地的导弹、划过苍穹的卫星,但理解钱学森,仅有这些是不够的。 斗转星移,岁月不居,钱老走完了他的近百年人生长途,离我们远去了。但他在我们的心目中始终是一颗不倦地燃烧着的星。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值得整个民族永远珍惜,我们只有完整全面地理解钱学森,才能真正体味他对中国的重要价值。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钱学森的“工程控制论”在国内形成为健全的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体系,为中国现代高科技事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科学支持。 B.中医的现代化是医学发展的正道,而且最终会引起科学技术体系的改造——科学革命。 C.这位备受尊崇的科学家终于找到了解读科学问题的万能钥匙——“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系统科学理论”。 13 D.在这个永远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科学家眼里,科学无禁区,思想无禁区。他认为中医理论是事实和臆想以及猜测的混合,是经典意义的自然哲学,不能认为是现代意义上的科学。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C.文中说“这位备受尊崇的科学家似乎找到了解读科学问题的万能钥匙,他快速地挣脱了‘导弹轨迹’的束缚,沿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系统科学理论’的路线,开始了一场对不同领域的科学技术问题的全面解读。”“似乎”表示一种可能性,而非绝对性。 2.结合全文,钱学森给后人留下了怎样一笔丰厚的精神遗产? 答: 答案 ①他所创建和领导的航天事业,使祖国从一个处在冷战时代的落后国家,迅速拥有了强大防御能力。②创建的“工程控制论”在国内形成为健全的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体系,为中国现代高科技事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科学支持。③提出了由系统工程、系统学、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等理论组成的“系统科学”思想。④认为中医理论本身就是科学技术的重大研究课题。⑤对建筑与城市有研究,提出“山水城市的设想”。⑥他的“系统科学观”常被应用到不同领域而推出新的理论。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纵观全篇可知,钱学森留给后人的遗产是相当丰厚的,关键是要抓住有效的阅读区间和中心句及关键词,同时语言表达要做到准确简明。 3.首尾两段在文中的作用和写作特点是什么?请加以评析。 答: 答案 首尾呼应,末段是首段的延伸和升华;感情真挚,集中抒发作者对钱学森的崇敬之情;以诗意的语言高度概括了钱学森对后代的影响和作用。 解析 文章开头提到“在历史的天空中,钱学森必将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上的一颗明星——就像那颗距离地球大约2.23亿公里的‘钱学森星’一样,长久闪耀在苍穹”,结尾又说“但他在我们的心目中始终是一颗不倦地燃烧着的星”,很明显是首尾呼应。写作特点从写作手法、语言和感情三个方面作答。 4.作者在文章最后说:“尽管让他的同胞最为他自豪的,还是他那些最为‘宏大’的作品——震天动地的导弹、划过苍穹的卫星,但理解钱学森,仅有这些是不够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并说说对你的启示。 答: 答案 13 钱学森创建和领导了祖国的航天事业,使中国能够发射导弹,并把卫星送上天,这是他最“宏大”的作品,但并不是唯一的成就,他还被人们认为是一位文、理、工结合型的科学家。他在中医、建筑与城市等方面有一定的研究,提出“系统科学观”“工程控制论”等思想。总之,他是一位涉猎领域极为广泛的科学家。 启示:研究解决问题,很多时候不是某方面知识就可以解决的。现代信息化时代,更需要我们广学博识,为今后的研究奠定基础。(结合钱学森的成就,写出自己的认识即可) 解析 作答时先要结合文本内容,回答出从哪些方面全面理解钱学森;然后从文本出发,结合钱学森的成就,答出自己的认识。观点正确、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即可。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限时15分钟) 船老板 韩少功 有根是个船老板,看见我游泳,远远地在船上招手,嘴巴一阵开合——喊声在柴油机噪音中其实完全听不清。他有时给我捎来东西,在院墙外停了机器,一声大喊抛过墙来:“拿兔子肉呵!”或者“拿野猪肉呵!”我闻声赶去水边,从他那里接过肉,还有坝上一个猎手朋友的问候。 与有根熟了以后,碰到城里朋友来访,我常常包租他的船去库湖中游玩。在这个时候,他对船钱总是推让。“给什么钱呢?几个朋友!”或者说:“下次再说,下次再说,我现在不缺钱!” 我后来知道,有根在开船之外兼看风水,还懂一点小方术。他走进我家院子,总要东张西望,细加观察,然后讲解“内白虎(指我家院内一个坡)”和“外青龙(指我家墙外一道山)”的深义。听说我家鸡埘里出现一种麻色小蛋,他一口咬定那不是鸟蛋,也不是蛇蛋,而是臭婆娘(不知他是说谁)拿来偷换鸡蛋的。我应该马上去鸡埘边贴一红纸条,方可以正压邪,清净门户,赶走那个臭婆娘! 他是一个业余萨满,常被乡亲邀去解决难题。乡亲们一碰到事情不顺,比如出门便摔跤,进门又打碗,埘里刚死鸡,圈里又猪瘟……这就值得注意了,就不能当作一般事务来处理了。取冷饭一碗,配鱼肉若干,倒在屋后僻静处,辅之以烧香和贴符,俗称为“倒冷饭”,可把小鬼打发远去,算是打破险局的简易伎俩。如果事情比较严重,比如房屋起火还加上恶病缠身,那就不光要救火和治病,更要找出形而上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乡下人信赖科学但不满足于科学,一定会去求助有根这样的人,或是去求助更高级的和尚或道师。 到底找什么人,依情况的严重程度而定,也取决于当事人的支付能力。这些做法十分可疑,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是否算得上某种草根民间的心治之术? 13 祛邪驱鬼一类是否也不失为心理暗示和精神调节的偏招?就像很多老师要孩子们临考前大喊三声“我是最棒的”,这种十之八九的谎言常常也管用,近来也被列为科学的一部分——不过是传统科学所忽略的科学。倒是另有一些科学的接连露馅:化肥破坏土质的大弊近来才被人们认识。瘦肉精、催长素、DDT、隆胸硅胶、不粘锅的特氟隆等等,也以其危害最终吓坏了公众。神经毒气和细菌武器更不用说,似乎比巫术更混蛋,其制造者分明是一些穿着白大褂的邪教教主。 但我还是一个信奉科学的教徒,对有根的热情指导一笑了之,急得他瞪大眼睛:“你以为这迷信?明明是科学,条条都是有书对的!” 他也想抢戴一顶科学的桂冠。 这一天,我与他在雁泊湾看朋友,在一农户家吃晚饭。天色渐晚,主妇把一只大母鸡追得满地飞,说那只鸡几天前不知受了什么惊,晚上总是不回窝了,怕是要变野鸡了。有根笑了笑,“你等我来。” “你抓得住它?” “鸡有脚,自己不会走么?你只给我找一张纸。” “要纸做什么?” 有根讳莫如深,笑而不答,取一张废报纸去灶角里点火,嘴里念念有词。“回来没有?”他接下来大声问。 “回来了!”主妇往地坪里一看,大觉意外。 “你再看看,它进埘没有?” “进去了!已经进去了!” “看清楚呵,没有再出来吧?” “没有!真的没有!” 主妇和我都目瞪口呆。如果我不是在现场目睹,如果这件事只是传说,我撞破脑袋也不会相信。但这的确是事实,完全超出了我的理解能力。我立刻想到的下一点是:我是不是应该遵照他的嘱咐,去鸡埘边贴红纸条?深夜,我们离开雁泊湾。他把我送回家。我上了岸,在朦胧夜色中摇摇手,看他一点篙,船就离了岸,船尾有缓缓鼓动的浪花,搅碎了满湖星光。我答应下次跟他去看看峒里最好的一块坟地,据说是块要出宰相出将军的宝地。我的巨大殊荣是最早得知此事,是获准参观的第一人——他对我千叮咛万嘱咐:看了以后不能说。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用“他也想抢戴一顶科学的桂冠”来写船老板,使用了借代手法,写船老板相信他自己“条条都是有书对的”的说法是科学的。 B.小说中作者运用民间富有神秘色彩的素材,通过具有神秘风情的叙事,展现了一个神秘而奇特的乡土世界。 C.小说写了自己和船老板的交往,写了他的多项事情,并借此塑造了一系列敬畏鬼神的乡村人物群像,人间烟火气十足。 D.小说结尾的景物描写“船尾有缓缓鼓动的浪花,搅碎了满湖星光”一句,间接写出作者对乡间神秘与现代科学有了新的思考。 答案 A 13 解析 A.应是比喻修辞。 2.船老板这一人物形象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并分析。 答: 答案 ①热情、仗义、大方的船老板:帮忙捎东西,推让船钱。②崇拜乡土迷信,抵抗现代文明的业余萨满:打发小鬼,烧纸找鸡,相信风水。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要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注意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他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要分析全面、具体,不可泛泛而谈。比如本题中的船老板具体做的事有:帮忙捎东西、推让船钱、打发小鬼、烧纸找鸡、相信风水,可见他是一个热情、仗义、大方的,但又崇拜乡土迷信、抵抗现代文明的船老板。 3.船老板执着守护着带有迷信色彩的乡土文明。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作者是如何看待船老板守护的乡土文明的。 答: 答案 船老板守护的乡土文明代表着一种自然的、纯朴的,对自然和神秘充满着敬畏之心的传统文化。缺少现代知识的乡民相信可以帮他们解决问题的神秘力量,所以遇到问题愿意求助萨满;这种乡土文明也是一种心理慰藉,是草根民间的心治之术,是一种心理暗示和精神调节的偏招。小说实际上流露出的是作者对传统文化的难以割舍的复杂之情。无论是写乡下人愿意向萨满求助,还是写我亲眼目睹船老板神奇地找回母鸡,都写出了乡土文明的神秘与神奇。 解析 本题属于探究性试题,要做到观点明确,具有探究意味。但一定要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作合理分析。贴近文本,尊重文本。一般采用“述”和“评”相结合的形式。文中有作者的一些议论性的话语,比如:在这种情况下,乡下人信赖科学但不满足于科学,一定会去求助有根这样的人,或是去求助更高级的和尚或道师;这些做法十分可疑,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是否算得上某种草根民间的心治之术?祛邪驱鬼一类是否也不失为心理暗示和精神调节的偏招?就像很多老师要孩子们临考前大喊三声“我是最棒的”,这种十之八九的谎言常常也管用,近来也被列为科学的一部分——不过是传统科学所忽略的科学;但这的确是事实,完全超出了我的理解能力。围绕这几点回答即可。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限时20分钟) (一)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13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节选自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二)祖冲之,字文远,范阳遒人也。冲之稽古,有机思,宋孝武帝使值华林学省,赐宅宇车服。解褐南徐州从事、公府参军。 始元嘉中,用何承天所制历,比古十一家为密。冲之以为尚疏,乃更造新法,上表言之。孝武帝令朝士善历者难之,不能屈。会帝崩不施行。 历位为娄县令、谒者仆射。初,宋武平关中,得姚兴指南车,有外形而无机杼,每行,使人于内转之。升明中齐高帝辅政使冲之追修古法冲之改造铜机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马钧以来未之有也。时有北人索驭驎者亦云能造指南车,高帝使与冲之各造,使于乐游苑对共校试,而颇有差僻,乃毁而焚之。晋时杜预有巧思,造欹器①,三改不成。永明中,竟陵王子良好古,冲之造欹器献之,与周庙不异。文惠太子在东宫,见冲之历法,启武帝施行。文惠寻薨,事又寝。 转长水校尉,领本职。冲之造《安边论》,欲开屯田,广农殖。建武中,明帝欲使冲之巡行四方,兴造大业可以利百姓者。会连有军事,事竟不行。 冲之解钟律博塞②,当时独绝,莫能对者。以诸葛亮有木牛流马,乃造一器,不因风水,施机自运,不劳人力。又造千里船,于新亭江试之,日行百馀里。于乐游苑造水碓磨,武帝亲自临视。又特善算。永元二年卒,年七十二。著《易》《老》《庄》义,释《论语》《孝经》,注《九章》,造《缀述》数十篇。 (节选自李延寿《南史·文学传·祖冲之传》) [注] ①欹器:古代的一种盛水器。水少则倾,中则正,满则覆。君主可置于座右以为戒。②博塞:博戏,下棋一类的游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去:赴某地任职 B.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 牙:枢纽 C.冲之稽古,有机思 稽:考查 D.文惠寻薨,事又寝 寝:搁置 答案 A 解析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中的“去”如解释为“赴某地任职”就与后面的“还”矛盾;联系课内所学“去国怀乡”可以知道应解释为“离开”。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升明中/齐高帝辅政使冲之/追修古法/冲之改造铜机/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马钧以来未之有也 B.升明中/齐高帝辅政/使冲之追修古法/冲之改造铜机/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马钧以来未之有也 13 C.升明中/齐高帝辅政使/冲之追修古法/冲之改造铜机/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马钧以来/未之有也 D.升明中齐高帝辅政/使冲之追修古法/冲之改/造铜机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马钧以来未之有也 答案 B 解析 首先浏览句子所在的语段,把握语境;然后品读所给句子,寻找断句的标志。断句的标志有:专有名词“升明”“齐高帝”“冲之”“马钧”,名词“古法”“铜机”。“使冲之追修古法”是齐高帝的命令,中间不能断开;“圆转不穷”与“而司方如一”是祖冲之改造“铜机”后的效果,应各自独立成句。故选B项。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衡传》选段介绍了张衡发明的候风地动仪,较详细地记述制造时间、质地、大小、形状、装饰、内外结构、功用等,文字精简平实。 B.祖冲之是南朝人,经历过宋、齐等朝代,他在科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制定更加精密的历法,改造指南车,造水碓磨、千里船等。 C.祖冲之制定的历法虽然比前人的更加精密,但因为孝武帝去世而未能施行,他改造的指南车,旋转更加灵活,指示方向却始终如一。 D.祖冲之不但在器物制造上精思巧妙,在音乐和棋类上也天下无双,同时在屯田种植、为官治军上也有突出的才能。 答案 D 解析 祖冲之在屯田种植上只是提出了一些想法,没有施行;“为官治军上也有突出的才能”,文中没有说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译文: (2)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译文: (3)乃造一器,不因风水,施机自运,不劳人力。 译文: 答案 (1)(地动仪)样子像个大酒樽,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 (2)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它,彼此完全符合,灵验如神。自从有书籍文献记录以来,还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情形。 13 (3)于是他也制造了一部机器,不用凭借风和水,设置机关自行运动,不费人力。 解析 (1)第一个“形”,样子;第二个“形”,图案装饰;“饰以……”状语后置句。(2)“验之以事”,状语后置;“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应为“未有之”。(3)“乃”,于是;“因”,凭借;“施”,设置。 参考译文 (一)顺帝初年,(张衡)又两次转任,被调回担任太史令。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总是多年得不到提升。自从他从太史令上离任,五年后又恢复原职。(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这个地动仪)是用纯铜铸造的,直径有八尺,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样子像个大酒樽,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内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铜柱,铜柱周围伸出八条滑道,(还)装置着枢纽,用来拨动机件。外面有八条龙,龙口各含一枚铜丸,(龙头)下面各有一个蛤蟆,张着嘴巴,准备接住龙口吐出的铜丸,仪器的枢纽和机件制造得很精巧,都隐藏在酒樽形的仪器中,覆盖严密得没有一点缝隙。如果发生地震,仪器外面的龙就震动起来,机关发动,龙口吐出铜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铜丸)震击的声音清脆响亮,守候仪器的人因此知道发生地震的消息。(地震发生时)只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另外七个龙头丝毫不动,按照震动的龙头所指的方向去寻找,就能知道地震的方位。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它,彼此完全符合,灵验如神。自从有书籍文献记录以来,还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情形。 (二)祖冲之,字文远,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人。祖冲之喜欢考查古事,有机巧的灵思,(南朝)宋孝武帝让他到华林苑太学里当值,赏赐给他宅院车马服饰,脱去粗布衣服任职南徐州从事、公府参军。 当初宋元嘉年间,用何承天所制定的历法,比古时十一家都精密。而祖冲之认为还是粗疏,于是重新制定了新的历法,上奏章加以说明。孝武帝让朝臣中精通历法的和他论辩,都驳不倒他。恰逢孝武帝去世未能施行。 历任娄县令,谒者仆射(负责朝觐宴飨的总负责人)。当初,宋武帝平定关中,缴获姚兴所制造的指南车,只有外形而没有内部机关。每当行驶时,得让人在里面转动它。升明年间,齐高帝辅政,让祖冲之考查研究古时的制造方法。祖冲之改造了铜制机关,于是车子可随意转动,指示方向却始终如一,自汉末马钧以来还没有过这样的杰出作品。当时有叫索驭驎的北方人也自称能造指南车,齐高帝让他和祖冲之各造一台,又让他们在乐游苑较量比试,结果他所造的与祖冲之所造的有很大差别,于是毁掉并烧了索驭驎制的指南车。晋朝时杜预有创造才能,曾造欹器(古代的一种盛水器,少则倾,中则正,满则覆。君主可置于座右以为戒),结果多次改动都未成功。齐永明年间,竟陵王萧子良喜欢古代的东西,冲之造了欹器献给他,和周代太庙中的没有两样。文惠太子在东宫,见到祖冲之的历法,奏请齐武帝施行。不久太子一死,这事又搁置了。 13 后来祖冲之调任长水校尉,兼任原职。祖冲之写了《安边论》,想让朝廷实行屯田,发展农业、养殖业。建武年间,齐明帝想派祖冲之去各地巡视,兴办一些对百姓有利的事业。适逢连年战争,这事最终也没施行。 祖冲之精通音律棋类等,当时独一无二,没有谁能够成为他的对手。因为诸葛亮造有木牛流马,于是他也制造了一部机器,不用凭借风和水,设置机关自行运动,不费人力。又制造了千里船,在新亭江上试航,一天能行百余里。在乐游苑里造了座水碓磨,武帝曾亲自前往观看。他又特别善于计算。永元二年去世,享年七十二岁。著有《易》《老》《庄》义释,注释《论语》《孝经》,注《九章》,编撰《缀述》数十篇。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限时10分钟) 楚宫① 李商隐 湘波如泪色漻漻②,楚厉③迷魂逐恨遥。 枫树夜猿愁自断,女萝④山鬼语相邀。 空归腐败犹难复,更困腥臊岂易招? 但使故乡三户在,彩丝谁惜惧长蛟。 [注] ①这首诗是政治失意的诗人由桂州返长安途经长沙时所作。②漻:通“辽”,水清且深的样子。③厉:古代迷信说法,鬼无所归则为“厉”。④女萝:一种多附生在松树上,成丝状下垂的植物。 1.下面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不同于其他凭吊屈原的诗,它并未从屈原政治上的不幸遭遇着笔,而是紧紧围绕屈原的“迷魂”来写,并融进了对唐朝统治者直接无情的鞭挞。 B.颈联写人死后埋在地下,其尸会腐败,魂魄难以招回,何况是沉江而死,葬身于腥臊的鱼虾腹中,通过比较来感叹屈原的迷魂不易招回。 C.尾联写只要楚人不灭绝,就会去祭祀屈原,即使用彩丝和棕叶包扎的食物被蛟龙吞食也在所不惜,情调一变,由前文的压抑悲伤转变为激越高昂。 D.全诗以景写情,以感叹为议论,使全诗始终充满了浓郁的抒情气氛;内容上反复咏叹使此诗“微婉顿挫,使人荡气回肠”。 答案 A 解析 A项,“对唐朝统治者直接无情的鞭挞”错,既不“直接”也不“无情”,而是含蓄婉转地抒发。 2.全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答: 答案 13 ①对屈原的哀悼及同情。前两联以景写情,首联清深如泪的湘波、颔联阴森凄楚的江岸景象,都蕴含着对屈原的哀悼和对其遭遇的同情。②对楚人怀念屈原深感慰藉。尾联写楚人不忘纪念屈原,流露出诗人对屈原死后能得到尊崇纪念的欣慰。③对屈原的怀念和对自己的怜伤之情。诗人怀念屈原,以屈原自比,借写屈原的不幸遭遇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感慨。④对唐朝统治者昏庸的批判。首联中“泪”“恨”两字,悲痛地哀悼屈原,含蓄地对造成屈原悲剧的楚国统治者加以谴责,诗人也是借此批判唐朝的统治者。 解析 注意从“对屈原的哀悼及同情”“对楚人怀念屈原深感慰藉”“对屈原的怀念和对自己的怜伤之情”“对唐朝统治者昏庸的批判”的角度分析。 白话诗歌 湘江如泪色一般又清又深,楚国迷失的(屈原)鬼魂追逐着遗恨远去了。 夜晚的枫树林中猿啼使人愁断肠,唯有披着女萝的山鬼呼唤相邀。 埋在土里,身形腐败,魂魄尚且难以招回,更不用说是葬身腥臊的鱼虾龟鳖之腹了。 只要楚地故乡还有三户在,谁会可惜那喂食蛟龙的彩丝包的食物?(意为只要楚人不灭绝,他们就一定会用彩丝粽叶包扎食物来祭祀屈原,人民永远怀念这位伟大诗人。) 13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