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石嘴山市三中2020届高三年级第三次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能力测试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书院是我国古代学术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为唐宋以来千年文脉之所系,在我国学术发展和文化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②江苏之境自六朝以来即为人文鼎盛之地,而书院之设则始自宋仁宗天圣年间,即侯遗所创的茅山书院。南宋诗人范成大所称徂徕、金山、岳麓、石鼓“四大书院”,其中的金山其实就是指茅山书院。 ③大抵言之,清代虽然是我国书院发展的晚期,但由于官方大力提倡创办书院,故亦是我国书院的最后辉煌期。而江苏以其经济、文化之巨大优势,书院的创办更是盛极一时,并在学术和人才教育等方面取得了卓著成就。 ④书院数量和规模空前增加。在清代,江苏境内书院的创办以江宁府、扬州府、苏州府、常州府、松江府(今上海)五个地区最为兴盛,江宁府作为当时江南府的省会,除了省会级书院钟山书院,著名的还有惜阴、尊经、文正等多家。因此,江宁府的书院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层次,皆为其他省会所不及。扬州则有安定、梅花、广陵三大书院,因扬州有两淮盐利,故书院办学经费十分充足,几乎可与省会江宁府相颉颃。苏州时为江苏巡抚的驻地,加之人文兴盛,故苏州的书院“分课制艺经古,其风气不下于江宁、扬州也”,著名的书院有紫阳和正谊等。 ⑤师资雄厚。清代江苏由于经济、人文、地理等诸多优势。从而吸引了众多著名学者前来讲学,书院师资力量十分雄厚。钟山书院作为省会级书院,其主讲者皆为当时一流的学者,如杨绳武、夏之蓉、钱大昕、卢文弨、姚鼐、朱珔、陈恩泽、胡培荦、李连琇等皆曾任钟山书院山长或主讲。而其他书院,如俞樾掌紫阳书院,冯桂芬掌紫阳、惜阴、正谊等书院,俞正燮掌惜阴书院,李兆洛掌龙城,张文虎、黄以周、缪荃孙等掌南菁,皆为学界之翘楚。 ⑥书院学风纯正,治学以考据为主,亦不乏经世之学。各大书院皆有严格的院规,在考课、学业、学风等方面规定明确,生员践行不得稍有逾矩。杨绳武主钟山书院,其制度规约中即有二戒:“一戒抄袭倩带,一戒矜夸忌毁”,直指治学不端之要害。乾嘉以降,考据之学大兴,时书院以朴学为务,亦是大势之所趋,然在此主流之下,随着清内外政治形势的变化,经世致用之学渐起,而后江阴之南菁,更是以实学为本,而以经世为务。 ⑦人才培养成效卓著。当时江苏各府书院多从全国选拔生员,故能集一时之秀,再经过书院的的培养,涌现出一大批博古通今、经世致用的人才。其培养才人之众,可谓空前,仅“陶澍扶苏时,书院肄业生达千数百人”。而所有学术人才之优秀,亦罕见其匹。如从扬州各书院中肄业的有段玉裁、王念孙、汪中、刘台拱、孙星衍、洪亮吉、任大椿等人,皆清中晚期学界之中坚。 ⑧光绪年间,学政黄体芳在江阴创办书院,而径取名曰“南菁”。其历时虽短,但在西学大潮澎湃来临之际,它一方面为传统书院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同时亦为新学开启了先声,实无负于“南菁”之名。进而言之,如果说在中国书院发展史上,白鹿洞、岳麓等开创了传统书院事业的先河,引领了潮头,那么清代的江苏书院则为之圆满地画上了历史的休止符。 (摘编自《清代江南书院文化成就卓著》)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书院的设立使得江苏之境自六朝以来即是人文鼎盛之地,侯遗所创的茅山书院即范成大所称“四大书院”之一。 B. 清代的江苏书院之所以盛极一时,在学术和人才教育等方面取得了卓著成就,是因为官方大力提倡创办书院。 C. 江苏境内各府书院兴盛,其中江宁府的书院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层次,皆为扬州府、苏州府书院所远远不及。 D. 唐宋以来,我国书院赓续发展,白鹿洞书院等开了先河,而清代的江苏书院则为之圆满地画上了历史的休止符。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总说,指出书院在我国学术发展和文化教育史上的影响,为下文对明清书院论述的深入展开进行了很好的铺垫。 B. 本文主要论述清代江苏书院文化成就卓著,前两段为引子和张本,中间五段为主体部分,最后一段总结其历史地位。 C. 文章主体部分主要采用了并列式结构,分别从书院的数量规模、师资、学风治学、人才培养等方面切入进行论述。 D. 最后以南菁书院的命名为例,是为了论证北方书院根本无法和南方书院相媲美,江苏书院才是书院的完美休止符。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书院是我国自唐宋以来古代学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一直绵延至明清,真所谓千年文脉之所系,意义非凡。 B. 众多著名学者前来书院讲学,有很多人并不主于一地,而是在江苏各大书院间流动担任山长或主讲,尤可称道。 C. 江苏各府书院人才培养成效卓著,涌现出一大批博古通今、经世致用的人才,清中晚期学界之中坚皆出于此。 D. 朱熹在《平江府常熟县学吴公祠记》中曾有“南方之学,得其菁华”一语,而清代江苏的书院,堪当朱子之义。 【答案】1. D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A项,强加因果,江苏之境自六朝以来即是人文鼎盛之地,而书院的设立是在宋朝。B项,以偏概全,“官方大力提倡创办书院”只是原因之一,还有“其经济、文化之巨大优势”。C项,不合文意,“为扬州府、苏州府书院所远远不及”,原文是“颉颃”“不下于”。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曲解原文,“是为了论证北方书院根本无法和南方书院相媲美”有误,原文最后一段交代是为了论证其“一方面为传统书院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同时亦为新学开辟先声”。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C项,推理武断,“清中晚期学界之中坚皆出于此”错误,原文说“从扬州各书院中肄业的有段玉裁、王念孙、汪中、刘台拱、孙星衍、洪亮吉、任大椿等人,皆清中晚期学界之中坚”,并不能推断出“清中晚期学界之中坚”就只有这些人。 故选C。 【点睛】论述类文本解题技巧 1.精读。不是“精细”地读,而是“精明”地读。所谓“精明”地读,就是该读的读,抓紧勿松,读得精确;不该读的不读,置之不理,弃得坚决。应读的是重要信息,要精确把握;不该读的是次要信息,要置之不理。分割两类信息,是解决所有阅读题目的根本方法。 2.审题。审题干时先要明确选“正确的一项”还是“不正确、错误的一项”,再比较选项和题干,看是否答非所问。有的选项本身符合原文的意思,但却不是题干所问的问题。 3.定位。依据选项的“关键词”定位选项的对应句。在选项中择定“定位”的关键词语,在文中择出与之“对应”的词语,据此确定选项的对应句。 4.对照。逐一对照选项和对应句,判定与原文信息是否相符。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找到与二者有差异的表述并相互对照。 5.选取。比较选项,选出正确或错误的一项。其间需通过联想、推断,自觉调动知识和能力积累,快速而准确地判定选项正误。在做该类文章阅读题时,如果不仅读懂了所给的材料,而且明白命题意图,清楚题目所设的陷阱有哪些,那就能很容易识破陷阱,轻而易举地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过去一年中,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率增长显著。其中,在数字化阅读方阵,手机阅读增速最快,已经连续8年增长,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接触时长为74.4分钟,同比增长19.6%。 不过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手机阅读质量还不高。这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观察:从阅读的供给侧来说,很多手机文章的质量还不高。以微信文章为例,读者的微信阅读时间占去了三成半,但不少微信文章存在拼凑、虚假等问题,不仅浪费读者的时间,也是在误导读者。不久前《新京报》调查披露,自媒体平台上的一些文章通过抄袭、拼凑事实、巧立标题甚至夸大造谣以获取高阅读量,比如一篇正文不足300字、配有5张网络图片的文章获得了近6000条网友评论。这样的低质文章虽然提高了阅读率,但是实际阅读质量却不能恭维。从阅读的需求侧来看,虽然读者花在手机阅读上的时间似乎不少,不过多数是“忙里偷闲式阅读”、“走马观花式阅读”、“碎片化阅读”,这种“浅阅读”比不阅读显然要好,但是阅读质量却不容乐观。 (摘编自中国江苏网2017-04-24《手机阅读需要重视“阅读质量”》作者:冯海宁) 材料二 材料三 经典阅读的意义,本不是一个需要反复论证的问题。但是现在成人读盗墓、穿越,孩子读图文、漫画却越来越多,加以资讯的泛滥和网络的挤占,遂使其重要性不再像早先那样为人认知。尤其近几年,以图代书,做在线阅读,甚或以上脸书(Facebook)、刷微博代替阅读的不在少数。这种“浅阅读”风气的存在,凸显了整个社会浮躁肤浅的荒败景观。 经典阅读,能使人在人书互动中形成紧张的思维对待,助成理性对感知的超越,人性对历史的体贴。至于网络,因常提供即刻性与碎片化的资讯,在读网带上时尚化的“轻阅读”特性同时,也会程度不同地损害阅读的品质,造成人智力的降级与思想的衰退。 对此,前年出版的尼古拉斯·卡尔(Nicholas Carr)的《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指出,因网络对人“神经线路”与“记忆程序”的重新编布,使人的阅读常流于字表滑行,而无法做深入的思考,由此,他会觉得《战争与和平》太长,《追忆似水年华》又太晦涩,并将爱读经典视为前人缺少环境刺激、无处可去养成的老嗜好,而将其毫无顾惜地抛弃。却在一味的读图和读网的便捷中容忍偷懒。 在这种偷懒中,那种对深邃思想的卓越追索,对人类整体性精神出路的关切渐渐消退和淡忘,甚至被嘲笑和放逐。而这些,恰恰经典里最多,甚至就是经典最显著的徽标。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2016-02-14《经典阅读的当下意义》作者:汪涌豪) 4. 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16年,我国成人数字化阅读率增长显著,手机阅读增速最快,我国人均纸质书的阅读量并没有受到影响。 B. 2016年,我国成人更多采用数字化阅读,微信阅读占了不少时间,但我国人均电子书的阅读量并没有增加。 C. 经典阅读的重要性不再像早先那样为人所知,作者认为,再一次论述经典阅读的意义,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D. 对深邃思想的卓越追求,对人类整体性精神出路的关切,这些是经典里最多的,却是电子书里所没有的。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从手机阅读的供给侧和需求侧两个角度,着重分析了当前中国人手机阅读方式具有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 B. 材料三论述了当前在以图代书、在线浏览、上脸谱、刷微博等“浅阅读”风气存在的背景下,经典阅读的重要意义。 C. 由于手机阅读多数是“忙里偷闲式阅读”、“走马观花式阅读”、“碎片化阅读”,作者认为手机阅读并不值得提倡。 D. 在一味读图和读网的便捷中容忍偷懒,一些人抛弃了篇幅很长的《战争与和平》和晦涩的《追忆似水年华》的阅读。 6.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当前中国人阅读的特点。 【答案】4. D 5. B 6. ①手机阅读增长很快,手机阅读质量不高。②人均阅读量不断增长,但纸质书增长比较缓慢。③经典阅读重视不够,浅阅读大量存在。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D 项,材料二可知,纸质阅读和电子书阅读只是阅读方式不同,阅读电子书也可能是阅读经典。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A项,没有着重分析当前中国人手机阅读这一阅读方式具有的优势;C项,“作者认为手机阅读并不值得提倡”错误,作者认为手机阅读比不阅读好;D项,“篇幅很长的《战争与和平》”错,原文材料三中的“他会觉得《战争与和平》太长”不等于“篇幅很长”,“他觉得晦涩”不等于“晦涩”。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这一群体的图书阅读率为76.1%,人均图书阅读量为6.97本,较2012年提高了1.48本,其中,14-—17周岁未成年人课外图书的阅读量最大,为8.97本”表明“阅读率有所提高”;“新兴媒介中,上网时长和手机阅读的接触时长呈增长趋势,其中,通过手机上网的比例增幅明显,与2012年的29.2%相比,增长了13.5个百分点”表明“数字化阅读上升明显”;“人均读书才四五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8.4 本,日本的8.5本,美国的7本”表明“人均读书本数低于韩、法、日、美等国”;“从阅读纸质书变成阅读电子书、微博、微信。但带来的问题是,只能获取大量碎片化的信息,要领略经典著作深刻的美,需要时间和耐心”突出“碎片化阅读多余经典著作的慢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配角 聂鑫森 父亲邵伟夫,先是话剧演员,后来又成了电影、电视演员。他的名字很气派,“伟夫”者,伟丈夫之谓也。可惜他一辈子没演过主角,全是很不起眼的配角,虽是剧中有名有姓的人物,也就是说几句不痛不痒的台词,演绎几个小情节而已。他的形象呢,身材矮小,脸窄长如刀,眉粗、眼小、口阔,演的多是反派人物:黑社会小头目、国民党下级军官、现实生活中的可怜虫…… 他的名字是当教师的爷爷起的,爷爷曾对他寄望很高。没想到他读中学时,有一次演一个小话剧的配角,神采飞扬,被动员去读一所中专艺校的话剧班,从此他就很满足地走上了演艺之路。 因为母亲是苗族人,可以生两胎,我下面还有一个妹妹。我叫邵小轩,妹妹叫邵小轮。通俗地说,我是小车子,妹妹是小轮子。我们的名字当然是父亲起的,母亲似乎很欣赏,觉得低调一些反而会有大出息。 母亲在街道居委会当个小干部,人很漂亮。我和妹妹似乎承袭了她的基因,长得都不丑。母亲对于嫁给了父亲,一直深怀悔意,原想会有一个大红大紫的丈夫,不料几十年来波澜不惊。我母亲都不让我们去剧院看父亲的戏,电视上一出现有父亲身影的剧目,她便立即换台。她还嘱咐我们,不要在人前提起父亲是演员,这种守口如瓶的习惯,久而久之造就了我的孤僻性格,在什么场合都沉默寡言。 读初中时,一个男同学悄悄告诉我:“你爸爸的戏演得真好,可惜是个小角色。如果让他演主角,肯定火!” 父亲在家里的时间很少,尤其是进入影视圈后,或是东奔西跑到一个个剧组去找活儿干,或是找到了活儿必须随剧组四处游走。每当他一脸倦色回到家里,首先会拿出各种小礼物,送给妈妈、我和妹妹,然后把一沓钞票交给妈妈。 我把男同学的话告诉父亲,他听了,微微一笑,说:“在一部戏中,只有小人物,没有小角色,这正如社会的分工不同,却都是平等的。主角造气氛,配角助气氛,谁也离不开谁。” 母亲轻轻“哼”了一声,然后下厨房为父亲做饭。 我看见父亲脸上的肌肉抽搐了一下,很痛苦的低下了头。 我读高中妹妹读初中时,父亲在外三个月后,回到家里。他这次是在一部《五台山传奇录》的电视连续剧里,演一个貌丑却佛法高深的老方丈的侍者,虽是配角,出场却较多,拿了五万元片酬,他给我和妹妹各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给妈妈买了一枚钻石戒指。 我发现父亲的手腕上绑着纱布,便问:“爸爸,你受伤了?” 他说:“拍最后一场戏时,和一个匪徒交手,从山岩上跌下来,把手跌断了。我咬着牙坚持把戏拍完,导演直夸我敬业哩。” 母亲说:“你也五十出头了,别去折腾了,多在家休息吧。” 他摇了摇头,说:“不!你工资不高,小轩、小轮正读书,将来还要给他们备一份像样的嫁妆。再说,小病小伤在拍戏中是常发生的,别当回事。” 我和妹妹不由得泪流满面。 后来,我考上了大学,学校就在岳麓山附近。三九严寒的冬天,母亲打电话告诉我,父亲在岳麓山的爱晚亭前拍戏,让我去看看父亲,还嘱咐我最好把自己伪装一下,别让父亲分神出了意外。 漫天大雪,朔风怒吼。 我戴上红绒线帽子、大口罩,围上羊毛围巾,穿上新买的中长羽绒袄,早早的来到爱晚亭前。警戒线外,看热闹的人很多,我使劲地挤在人丛中。父亲演一个寻衅闹事的恶霸,样子很丑陋,说话还结巴,然后被一个江湖好汉狠狠地揍了一顿,上衣也被撕破了,痛得在地上翻滚。这场戏前后拍了三遍,导演才打了个响指,大声说:“行了!” 我看见父亲长长地嘘了一口气,然后去卸了装,换上平常穿的旧军大衣。接着,又去忙着搬道具、清扫场地。等忙完了,他靠坐在几个叠起的道具箱旁边,疲倦地打起盹儿来,手指间还夹着一支燃了一半的香烟…… (本文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介绍父亲的名字很气派,但他其实只是个可有可无的“配角”而已,作者以一种欲抑先扬的手法巧妙设置悬念,引发了阅读兴趣。 B. 小说通过叙述父亲生活中的几件小事,生动地塑造了“父亲”这样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形象,他为了让家人生活得更好而努力工作、无私奉献。 C. 小说中画线的句子“漫天大雪,朔风怒吼”属于自然环境描写,突出了父亲工作环境的恶劣,同时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D. 小说中几个人物形象都刻画的很生动,以父亲为例,除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外,作者还特别忠实于描写父亲的心理变化过程。 8. 通读全文,说说母亲对父亲的情感态度是怎样变化的?请加以概括。 9. 有人认为,小说塑造的主人公是父亲,把题目改成“我的父亲”更好,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7. B 8. ①刚嫁给父亲时满怀期望,认为父亲会大红大紫;②嫁给父亲后,深怀悔意,对父亲“配角”职业颇为不满,公开场合尽量避免提及父亲的“演员”身份;③儿女长大后,对父亲多了关怀体贴,安慰受伤的父亲,提醒孩子不要干扰影响父亲拍戏。 9. 示例:不同意。①原标题“配角”,具有双关义,标出父亲的社会角色——一个扮演配角的演员,具有职业特征;同时也寓意着父亲在生活中的配角身份,符合父亲在小说中的各种表现和遭遇。父亲这个人物与配角这个角色特征相吻合。②“配角”作为线索,始终贯穿着小说,小说中的几件小事也都是围绕着父亲的“配角”身份而展开的。③以“配角”为标题,鲜明地呈现小说的主题,即普通小人生活着,为家庭,为所爱的人无怨无悔全心付出,应得到人们的尊重。 示例:同意。①改为“我的父亲”,明确交代主要人物形象。另外,也揭示出主人公的伦理特点。②小说选择的几件看似不关联的小事,都以我的父亲这种身份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描绘发生在我初中、高中、大学时期的几件小事,突出父亲对母亲以及儿女的关爱。③以“我的父亲”为题,有利于作者把表达的情感与主题直接呈现出来。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的基本能力。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A项,小说开头介绍了父亲的身份,然后再介绍名字;以名字的“伟大”衬托职业中扮演的角色的卑微,不存在“欲抑先扬”之说。 C项,“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的判断比较牵强。 D项,“重视描绘父亲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错,小说未涉及心理描写。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心理变化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结合中心事件,梳理文章情节;再结合具体情节中人物的表现,即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认真揣摩人物心理变化;最后组织语言,按情节发展分点作答。分析母亲对父亲情感态度的变化,要从文中找出相关的段落进行理解,要抓住文中的关键句子,注意母亲对父亲态度的关键词语,主要从时间变化方面分析,刚嫁给父亲时、嫁给父亲后、儿女长大后等。第4段中,写出了母亲对带父亲婚前和婚后的不同,如“一直深怀悔意,原想会有一个大红大紫的丈夫,不料几十年来波澜不惊”“她还嘱咐我们,不要在人前提起父亲是演员”,可以看出母亲婚前对父亲是充满期待的,而婚后却觉得父亲默默无闻,以致深怀悔意。母亲对待父亲态度的转变在“我”读高中妹妹读初中的时候,父亲受伤了,母亲关心父亲“别去折腾了,多在家休息”;在“我”考上大学后,让我去看父亲拍戏,“嘱咐我最好把自己伪装一下,别让父亲分神出了意外”,足见对父亲的关心和体贴。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能力层级为探究F 。这道题主要是探究用那一个标题更好,要结合标题的含义和作用来答题。对于这种题型,我们要观点明确,可以先从本义分析,拍戏的配角,然后从引申义分析,生活中的配角。几个要点可以从人物、主题、线索等角度分析。回答“不同意”,先从“配角”的表面含义和深层含义去答,在答“配角”的作用。回答“同意”,立足于“我的父亲”是全文的主要人物,以及这些事件是围绕父亲来写的,表达了父亲对“我”和母亲深厚的感情。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马理,字伯循,三原人。同里尚书王恕家居,讲学著书。理从之游,得其指授。杨一清督学政,见理与吕柟、康海文,大奇之,曰:“康生之文章,马生、吕生之经学,皆天下士也。”登乡荐,入国学,与柟及林虑马乡,榆次寇天叙,安阳崔铣、张士隆,同县秦伟,日切劘于学,名震都下。高丽使者慕之,录其文以去。连遭艰,不预试。安南使者至,问主事黄清曰:“关中马理先生安在,何不仕也?”其为外裔所重如此。正德九年举进士。一清为吏部尚书,即擢理稽勋主事。调文选,请告归。起考功主事,偕郎中张衍瑞等谏南巡。诏跪阙门,予杖夺俸。未几,复告归。教授生徒,从游者众。嘉靖初起稽勋员外郎与郎中余宽等伏阙争大礼下诏狱再予杖夺俸屡迁考功郎中故户部郎中庄绎者正德时首导刘瑾核天下库藏瑾败落职。至是奏辨求复,当路者属理,理力持不可,寝其事。五年大计外吏,大学士贾咏、吏部尚书廖幻以私憾欲去广东副使魏校、河南副使萧鸣凤、陕西副使唐龙。理力争曰:“三人督学政,名著天下,必欲去三人,请先去理。”乃止。明年大计京官,黜张璁、桂萼党吏部郎中彭泽,璁、萼竟取旨留之。理擢南京通政参议,请急去。居三年,起光禄卿,未几告归。阅十年,复起南京光禄卿,寻引年致仕。三十四年,陕西地震,理与妻皆死。理学行纯笃,居丧取古礼及司马光《书仪》、朱熹《家礼》折衷用之,与吕柟并为关中学者所宗。穆宗立,赠右副都御史。天启初,追谥忠宪。 (节选自《明史·马理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嘉靖初/起稽勋员外郎/与郎中余宽等伏阙争大礼/下诏狱/再予杖夺俸/屡迁考功郎中/故户部郎中庄绎者/正德时首导刘瑾核天下库藏/瑾败/落职/ B. 嘉靖初/起稽勋员外郎与郎中/余宽等伏阙争大礼/下诏狱/再予杖夺俸/屡迁考功郎中/故户部郎中庄绎者/正德时首导刘瑾核天下库藏/瑾败落职/ C. 嘉靖初/起稽勋员外郎/与郎中余宽等伏阙争大礼/下诏狱/再予杖夺俸/屡迁考功郎中/故户部郎中庄绎者/正德时首导刘瑾/核天下库藏/瑾败落职/ D. 嘉靖初/起稽勋员外郎与郎中/余宽等伏阙争大礼/下诏狱/再予杖夺俸/屡迁考功郎中/故户部郎中庄绎者/正德时首导刘瑾/核天下库藏/瑾败/落职/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遭艰指遭遇父母之丧,也称为“丁忧”,官员遭艰,须辞官回原籍为父母守丧。 B. 吏部是中国古代的官署之一,主管文武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 C. 大计,指每三年一次对官吏政绩考察,考察结果是朝廷赏罚官吏的重要依据。 D. 关中,地名,因其西有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故而得名。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马理师从名士,文章名声很大。他曾师从同乡尚书王恕及学政杨一清,他的文章得到杨一清的赞誉,也受到高丽使者的追捧。 B. 马理因言获罪,而且一犯再犯。他连同张衍瑞等人劝阻皇帝南巡,被施以杖刑,夺去俸禄;后又因与余宽等人争辩再次被处罚。 C. 马理据理力争,敢为官员请命。马理赞誉魏校等三人名声卓著,甚至不惜赌上自己的官位为这三人请命,最终保全了这三人。 D. 马理学问纯熟,为人行为笃实。他与吕柟同为关中学者宗师;服丧期间将古礼与司马光《书仪》、朱熹《家礼》的规定折衷使用。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南使者至,问主事黄清曰:“关中马理先生安在,何不仕也?”其为外裔所重如此。 (2)至是奏辨求复,当路者属理,理力持不可,寝其事。 【答案】10. A 11. B 12. A 13. (1)安南使臣到京后,问主事黄清说:“关中马理先生在哪里,为何没有出来做官?”他就是这样被外国人看重。 (2)这时又有人奏请核查,当权者提出让马理担任此事,马理极力坚持不同意这样做,查核之事也就此停止了。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与郎中余宽等”作“伏阙争大礼”的状语,不要点开;“刘瑾核天下库藏”作整个句子的宾语,不要断开。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B项,“文武官吏”错,武官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归兵部,而非吏部。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A项,马理并未师从杨一清。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安在:宾语前置句,在哪里;仕:出来做官;为……所:表被动,被;当路者:当权者;属:让;寝:停止。 参考译文: 马理,字伯循,三原人。同乡尚书王恕闲居在家,讲学著书。马理与他交游,受到他的指教。杨一清督察学政,看到马理、吕柟、康海的文章,大加赞赏,说:“康生的文章,马生、吕生的经学成就都很高,(他们)都是天下的才子。”马理乡试中举,进入国学,与吕柟及林虑人马乡,榆次人寇天叙,安阳人崔铣、张士隆,同县秦伟等人每日切磋学问,名震京都。高丽使者仰慕他们,把他们的文章抄录带回本国。马理因父母相继去世,没有参加科举考试。安南使臣到京后,问主事黄清说:“关中马理先生在哪里,为何没有出来做官?”他就是这样被外国人看重。正德九年中进士。当时杨一清做吏部尚书,立即提升马理为稽勋主事。不久调任吏部文选司,他告假归家。后被起用担任考功主事,与郎中张衍瑞等劝阻皇帝南巡。皇帝(不仅不采纳他们的意见,而且)命令他们跪在宫殿门口,施以杖刑,夺去俸禄。不久,马理又告假返乡。他在家乡教授生徒,向他求学的人很多。嘉靖初年,朝廷起用他担任稽勋员外郎,与郎中余宽在朝廷大殿上争论大礼问题。皇帝下诏将他们逮捕入狱,再施以杖刑,剥夺俸禄。之后多次调任考功郎中。已故户部郎中庄绎,正德年间首次提议由刘瑾考核天下库藏。刘瑾事败后,庄绎也被削职。这时又有人奏请核查,当权者提出让马理担任此事,马理极力坚持不同意这样做,查核之事也就此停止了。嘉靖五年,考核地方官吏,大学士贾咏、吏部尚书廖纪出于私怨,想要免去广东副使魏校、河南副使肖鸣凤、陕西副使唐龙的职务。马理据理力争说:“这三个人督察学政,名闻天下,如果一定要免掉这三个人,请先把我马理免掉。”这件事才罢休。第二年考核京官,罢黜张璁、桂萼的党羽吏部郎中彭泽,而张璁、桂萼竟得到皇帝的同意,留用彭泽。马理提升为南京通政参议,请求辞官而去。在家闲居三年,又被起用担任光禄寺卿,不久又告假回家。过了十年,再度被起用担任南京光禄寺卿,不久告老还乡。嘉靖三十四年,陕西地震,马理与妻子都不幸蒙难。马理的学问品行纯正深厚,居丧按古礼及司马光《书仪》、朱熹《家礼》的规定折衷使用,与吕柟都是关中学者的宗师。穆宗即位,追赠他为右副都御史。天启初年,追封他忠宪的谥号。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 陆游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①。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清明 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注】①元元:人民、百姓。 14. 下列关于两首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陆诗首句是说,就算没有五亩田园依然归隐,透露诗人不追求名利的情操。 B. 陆诗前两句属于间接抒情,表意含蓄,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强烈的抒情性。 C. 陆诗的三、四句细节描写真实,油灯的意象比较典型,整体表意平中见奇。 D. 陆诗浅易平淡,王诗平淡质朴,但是在立意上陆游一诗更关注百姓疾苦。 15. 两首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分别是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答案】14. B 15. ①陆诗:塑造了一位年老仍坚持苦学的心系苍生的士人形象(意思类同即可)。诗人直抒胸臆(细节描写也可),虽年老但仍坚持读书,却“本意在元元”,诗人借此表达想要报效国家和人民的愿望以及抑郁不得志的落寞。②王诗:塑造了寂寞清贫但又喜好读书的落魄书生形象。诗歌的通过白描对比和衬托(烘托)手法,书写自己寂寞的而又清贫的生活;最后一句则可以看出诗人又是喜好读书的,诗人借此表达对生活凄苦的无奈和以读书为乐的高雅情怀。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B项,“陆诗前两句属于间接抒情”错,是直接抒发不追求名利的思想感情。 故选B。 【15题详解】 考本题查赏析诗歌的形象的能力。分析两首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分别是什么样的形象,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概括形象特点。陆诗,从“读书本意在元元”看,诗人直接表达出了读书的目的是为了人民,从“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看,“目力虽非昔”点出诗人已经年老,眼力不如从前,但是“犹课蝇头二万言”,仍然坚持阅读完了两万字的蝇头小字,表现出了诗人虽然年老荏苒坚持苦学的精神;王诗,从“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看,“无花无酒过清明”,清明节作者家中一无所有,写出了生活的清贫,“兴味萧然似野僧”表现出了生活的寂寞,从“晓窗分与读书灯”看,即使是从邻家借来新火仍然坚持读书,表现出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两句写芳草和污垢混杂,唯独纯洁的品质还没有亏损,以此表现自己的洁身自好。 (2)晏殊在《浣溪沙》一词中表达对春光逝去的惋惜,怅惘之情的名句是:______,______。 (3)陆游的《游山西村》诗中由自然画卷进入风情,描摹了南宋初年农村风俗画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4)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巧妙运用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抒发了诗人为国事惶恐不安和自己孤苦伶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5)《蜀道难》中“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之所以如此是因为:______,______。 (6)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______,______两句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和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脉相承,三者都极具哲理性,常被用作座右铭。 【答案】 (1). (1)芳与泽其杂糅兮 (2). 唯昭质其犹未亏 (3). (2)无可奈何花落去 (4). 似曾相识燕归来。 (5). (3)箫鼓追随春社近 (6). 衣冠简朴古风存 (7). (4)惶恐滩头说惶恐 (8). 零丁洋里叹零丁 (9). (5)西当太白有鸟道 (10). 可以横绝峨眉巅 (11). (6)不畏浮云遮望眼 (12). 自缘身在最高层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糅、唯、箫、惶、滩、零丁、当、巅、自、身。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以高铁为镜,我们砥砺苦练内功的自主创新品格。十几年前,高铁技术还掌握在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手中。中国冲破技术封锁,弯道超车,______,靠的就是自主创新。从车辆到线路,从制动到通信信号,没有技术,就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 )。一步一个台阶,中国高铁企业苦练内功、______,实现了国人高铁产业腾飞的梦想。以高铁为镜,我们涵养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______,中国制造面临过这样的尴尬:号称是世界工厂、制造大国,老百姓却______,去国外抢购保温杯、电饭煲、马桶盖等普通日用品。中国铁路凤凰涅盘的过程,为中国制造突围提供了有益借鉴。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0.01毫米以内;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历经近百次仿真计算和试验验证,仅仿真计算生成的结果数据就高达5000G。解码中国高铁成功的深层次密码,以优取胜的品质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最重要的关键词。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后来居上 厚积薄发 毋庸讳言 舍近求远 B. 后发先至 养精蓄锐 毋庸讳言 舍本逐末 C. 后发先至 养精蓄锐 毋庸置疑 舍近求远 D. 后来居上 厚积薄发 毋庸置疑 舍本逐末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外国不愿提供的核心技术。 B. 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如果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 C. 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 D. 外国提供了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0.01毫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技术的难关,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 B. 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约0.01毫米左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技术的难关,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 C. 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准确到了约0.01毫米左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的难关,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 D. 如今,中国高铁检验标准准确到了0.01毫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的难关,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 【答案】17. A 18. C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第一处,“后发先至”指的是后出手但是先碰到对方;“后来居上”指后来的超过先前的;根据语境这里强调的是我们的技术原先落后,后来赶上,应是“后来居上”; 第二处,“养精蓄锐”指养好精神准备战斗,侧重于休养;“厚积薄发”是指准备充分而获得大的成功,侧重在“发”字上;根据语境,这里强调的是准备充分,应是“厚积薄发”; 第三处,“毋庸讳言”是指用不着隐讳,可以直说的内容;“毋庸置疑”指完全不需要怀疑,侧重指事情的确定性;根据语境,这里强调的是用不着隐晦,应是“毋庸讳言”; 第四处,“舍本逐末”指放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舍近求远”指放着近的去求远的;文中说放弃国内的而去抢购国外的,所以用“舍近求远”。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语段,初步感知大体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时空顺序、逻辑顺序,做到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判断、一般用排除法。此类题一般结合排除法进行。本题要注意,此处宜与上句“没有技术,就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句式相似,另外,以“外国”开头照应上句的“国外”,排除A项和B项,D项,与上下文文意不符。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辨别错误类型的句子,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结构来辨明错误类型,同时结合语感以及一些常见语病的特征进行判断。B项,不合逻辑,“约”与“左右”矛盾;C项,搭配不当,检验标准应该是“精确”到某程度;不合逻辑,“约”与“左右”矛盾;D项,搭配不当,“突破……系统”不能搭配。 故选A。 20.请根据下面“小说各要素示意图”写一段话,描述出阅读小说时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要求内容完整符合图形表达,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答案】 阅读小说有三个层次。“主题”是阅读的核心;读者借助“叙事”形式和“结构”方式,把握“人物”“情节”“环境”三个表现“主题”的要素,从而理解作品的“主题”。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能力。图文转换,要求考生将图表中的信息转换成语言文字信息,但一般不需要也不允许我们进行想象甚至虚构。这类题答题思路是:先看标题,再看画面,不放过图中的文字,然后看图中内容,明确图中寓意指向,最后联想现实,概括答题。本题标题是“小说各要素示意图”,要求描述出阅读小说时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图表把小说各要素分层三个层次,其中小说的主题处于核心位置,然后是叙事和结构,最后是人物情节和环境。答题时,选择适合的叙述顺序,准确表述各要素的层次;各要素内容表述要准确。 点睛:图文转换题答题步骤: 第一、整体认读图表内容。关注图标题目、表头,把握图表大主题或方向。图表式 的要兼顾图表的各个要素(比较对象、比较角度、项目、各种数据及其变化特点),坐标 曲线图要抓住曲线变化的规律,柱状、饼式图要抓住各要素的比例分配及变化情况,生产 流程图要抓住事理的时空、先后逻辑顺序等。 第二、归纳认读结果,注意:①重视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这可能正是图标的关键处,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②注意图表细节。图表下“注”等细节 起提示作用。③把握考题要求。根据考题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考题要求往往对 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比较题目要求和图标信息,就可准确回答问题。④简要归纳概括。解答前,正确分析图表中所列内容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分析出有关材料的内在联系,再按题目要求(句式、字数)归纳概括,就符合简答要求了。 注意在表达中不能出现语病。特别是在反映事物变化或规律时,选用词语要准确。 21.某校的校报设有四个版面,请在版面名称之后填写体现版面宗旨的句子。 要求:第二版与第一版,第四版与第三版,字数相同,结构一致。 第 版 版面名称 版面宗旨 第一版 校园新闻 聚焦学校大事 发布热点新闻 第二版 班级风采 ① 第三版 校际链接 信息交流 汇四面八方新闻 第四版 文学园地 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①关注班级动态 展示青春风采 (2). ②诗情抒写 赏千姿百态美文章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其实就是仿写题。一是要注意句式特点,二要结合版面特征。此题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生活,注重实用,颇有新意。要求第二版与第一版,字数相同,结构一致,内容要能体现“班级风采”;第四版和第三版的句式结构要一致,字数相同,内容要跟“文学园地”相关。一定要注意句式要一致,然后看清楚有没有修辞手法。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中,总有些人看重一般人所看轻的,看轻一般人所看重的,但恰恰是这些人活出了生命的境界,更好地实现了人生价值。 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定立意;③不少于800字。 【答案】 看轻自己 年长的人总是忘不了给那些踌躇满志的年轻人忠告:在人生的路上,要多把自己看轻些。这忠告,包含着几缕沧桑,但更多的是对生活的一种超越。 诗人鲁藜说:“老是把自己当珍珠,就时常有怕被埋没的痛苦。还是把自己当做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路。”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为主角,总把自己看得太重,而偏偏又把别人看得太轻。为此,总以为自己很了不起,以为自己博学多才,满腹经纶,一心想干大事,创大业;总以为别人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惟独自己最行;总以为自己成绩最大,功劳最多,记功评奖、加薪晋级不在话下。否则,就不高兴,牢骚满腹,怪话连篇。自认怀才不遇的人,往往看不到别人的优秀;愤世嫉俗的人,往往看不到世界的精彩。把自己看得太重的人,心理容易失去平衡,个性往往脆弱,实际表现为独断、骄横、傲慢,盛气凌人,与社会格格不入……这种人,外界不仅不会接受,反而会遭到嘲笑和孤立,使你变得停滞不前。 看轻自己是一种智慧。为人处事,盲目自信就会先把自己置于一种不利位置。越是看轻自己,越易被人看重。你真诚的谦卑,将使大家折服,他们乐意在你周围歌唱;你力所不及的柔弱,会为大家所同情,他们愿意倾其所有,助你强盛。看轻你自己,才能做到轻装上阵,没有任何负担地踏上漫漫征程,你的人生路途才能获得更多帮助和教益。 看轻自己是一种风度,一种境界,一种修养。其实,把自己看轻,这是光明磊落的心灵折射,是无私无畏的自然反映,是正直坦诚的自由流露。看轻自己的人总是很知足,对获得的成功珍惜有加。一个人富有了,仍然不忘看轻自己,他将不会自傲和奢侈;一个人身居高位,仍然看轻自己,他将不会专横和贪婪。当你从困惑中走出来时,就会发现,看轻自己,其实是一种多么难得的境界:超凡脱俗,淡泊平和。 看轻自己是人生的一种高品位的精神享受。看轻自己是对人的真实本性和历史真正趋向的理解和把握,是对人性和历史的继承和超越。看轻自己,能够成就人的操守,闪烁灵魂的美丽。只有看轻自己,并不断否定自己的人,才能够不断汲取教训、加强修炼、净化灵魂、提升品质,才会为别人的成功而欣喜,为自己的善解人意而高兴。 把自己看轻,它并不是自卑,也不是怯弱,它是清醒中的一种经营。也不是鄙视自己,压抑自己,埋怨自己,也不要你去说违心话,做违心事。相反,看轻自己能使你更加清醒地认识自己。 为人处世,不妨看轻自己,生活中就会多几分快乐。在家庭中,不妨看轻自己,不要把自己当成“一言九鼎“的家长,才能更好地与孩子沟通,与爱人和谐相处。在事业上,即使春风得意,大权在握,也不妨看轻自己,不要把自己当成众人之上的“楚霸王”。这样,才能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盟友,听取更多的有益于事业发展的意见,让自己脚踏实地去拓展事业,创造辉煌。在朋友圈子里,不妨看轻自己,才能结识到推心置腹的哥们儿,让自己时刻头脑清醒,让自己永远是一个受欢迎的朋友。把自己看轻,才能获得智慧与快乐,飞越坎坎坷坷,拥有和谐的人生。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篇新材料作文。阅读材料,审题要点:突出思辨性。首先,“恰恰这些人活出了生命的境界,更好地实现了人生价值的语境限制”的语境限制,让“一般人所看轻的”、“一般人所看重的”中的“看轻的”或“看重的”不能从正面理解,应指那些比较庸俗的眼光、认识。其次,从辩证的角度分析,写作时不应只写一面,而应在概念的辨析比较中突出自己的认识。再次,写作时应将“看轻的”“看重的”具体化,赋予其具体内容,才便于展开分析议论。材料作文的写作:1.写议论文:(1)选择某一角度,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论题或论点。(2)作文中最好出现材料。(3)提供的材料可以作为写作中的论据。(4)对材料要进行概述;不能照抄材料。2.写记叙文:(1)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中心。(2)围绕中心,拟定文章的标题。(3)紧扣中心或题目写作,防止跑题或偏离中心。(4)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要扣题目(中心),点题目(中心)。(5)文章中一般不需要出现材料。本题即此审题,写作即可。 【点睛】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多样: 一、提炼中心法。这是最常见且最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二、抓关键句法关键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句可以作为立意的突破口。它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三、由果溯因法。事物有时是以因果关系互相联系的。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它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四、由物及人法写。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五、分析关系法。六、明确褒贬法。材料中的语句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确立最佳的立意。七、多向辐射法。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可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着眼于甲事物或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联系事物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