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专题07+文学类文本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二)-2017年高考语文高频考点穿透卷
www.ks5u.com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何处是归宿? 张云飞 “我要在对面山坡上盖一栋房子。”老公站在老家河边神采飞扬地说。 菊儿家最亲的一个叔叔也在旁边附和:“嗯,老家空气好,我也有这个打算。” 菊儿急得语无伦次:“我反对!看病不方便……没有网络……” …… 突然从梦中惊醒。菊儿翻来覆去睡不着。 菊儿和老公一直为将来的归宿争执不休。 老公想回老家。 最初,老公想在老家盖房。老公说:“你没看电视吗?一会儿说这个有害,一会儿说那个不能吃。我们自己种粮食和蔬菜,既能吃到绿色食品,又锻炼了身体,多好!”“你吃不吃得消哦?会不会干哦?”菊儿不无讥讽地说。老公很多年没有干农活了,有一次回老家帮忙挑谷子,不到一百斤,一段上坡路差点没有挑上来。老公不以为然地说:“慢慢来嘛!时间长了就好了!” 当老家的土地被征用,老公不甘心地在老家小镇上买了一套房子。老公说:“到时候我就回老家小镇开一个茶馆。茶馆里都是熟悉的乡邻,可以随意地谈天说笑。不像城里,关门闭户,门对门的邻居都不认识!”“老家小镇隔天赶场,而且赶半天。你想喝西北风吗?”菊儿揶揄道。老公沉默半响,不服气地说:“我也可以做小菜生意!小镇上那么多人都过得下去,我就不相信自己过不下去!” 菊儿十几岁就出来打工,已经习惯了城里的生活。菊儿畅想着有一天能够像城里老太太一样,打打太极拳、跳跳坝坝舞、隔一段时间就出去旅游拍照…… 是的,老家一望无际的绿包裹城市的雾霾,异样的目光,漆黑的、疼痛的夜,潸然而下的泪滴……蜷缩这一望无际的绿,蜷缩母亲温柔的呢喃、父亲褶皱的笑,菊儿也真的很想就这样一辈子不离开,有那么一瞬间。 小时候和同村的翠儿,大热天穿着长腿袜,坐在老家堂屋门口的板凳上写作业的情景,菊儿还记忆犹新。多年之后,这些可恶的麦蚊依然阴魂不散。很多时候,菊儿不敢穿心爱的裙子回老家。 最重要的是老家太穷。 菊儿怀孕生孩子的时候,曾经在老家呆了两年。什么事情都卖谷子,一百斤谷子只有三十元,两千多斤谷子又禁得起几次卖?何况自己还要吃。婆婆拣别人的边边角角种了一些蔬菜。一次,菊儿馋得慌,摘了一点四季豆吃,婆婆就唠叨,说要拿到镇上换钱的!还记得一天婆婆背了一大背篼,有豇豆、茄子……结果只卖了两元钱,还差点被汽车撞了。 后来,听人说种莴笋来钱,老公就种莴笋。起早贪黑,收获了,青幽幽的一大片,很是惹人爱。菊儿大着肚子也帮忙,老公一大早骑一辆破烂的三轮车到县城的批发市场卖,一斤才两毛钱。有一天早上天太黑,老公把车骑到了屋后的水田里,好在水不深,菊儿帮忙,好不容易才把车弄上来。看老公一身湿漉漉的歪歪倒倒地继续上路,菊儿哭了。 老公没好气地说:“看有一天你老了,谁还要你?你凭什么在城里生活?”“不是买了保险吗?以后我也可以像城里人领养老金。”菊儿满不在乎地说。“你就做梦吧!你不过是个外聘员工,说不定哪一天就被开除了!生活都没有保障,你拿什么买养老保险?”老公的话虽然有些尖刻,却是不争的现实。菊儿有些恼羞成怒地说:“就算是这样吧!我也可以去扫地,捡垃圾……反正,我是不回老家的!”菊儿的眼里却滚出一串迷茫的泪…… “又失眠了?”老公心疼地把菊儿揽在怀里,笑道:“睡吧,不要想那么多,生活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说不定,我们再努把力就可以在城里买套房子,把家安在城里。嘿嘿,大不了以后我陪你捡垃圾!” “对不起,把你吵醒了……”菊儿歉意地说。 菊儿喃喃道:“其实想想,有你和孩子在身边,去哪里都好!不是说有爱就有家吗?而家,不就是我们的归宿吗?” 月光透过半开的窗帘照到床上,菊儿枕着老公的胳膊进入梦乡……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中画线段落的语言简净跳跃,内容含蓄丰富,透露出菊儿老家的美好可亲,和他们在城里生活的诸多不适,这种对比使菊儿一刹那间也有了要回乡终老的想法。 B.菊儿的老公先是想在老家盖房,但老家的土地被征用,他只能在老家小镇上买房了。小说叙述的这些内容,透射出农村生活的变迁,也反映了农民们现实社会的困境。 C.小说结尾用菊儿的“不就是我们的归宿吗”这句话点了题,而题目“何处是归宿”,在疑问中有无奈和愤懑之情,表现出作者对城市中特殊群体生存状态的人文关怀。 D.这篇小说以从梦中惊醒始,以进入梦乡终,首尾巧妙呼应,结尾描写的情境显得澄明宁静,和谐安详,给人一抹亮色一些希望,让人对未来有些许期盼,令人回味悠长。 2.小说中的“菊儿”是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 3.小说叙述菊儿小时候及后来她怀孕回乡、种莴笋等过去的事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 【答案】 1. C 2.是个进城的外来务工者。向往城里富足便捷、悠闲安乐的生活,比较现实。内心矛盾,性格执拗,但不失温柔体贴。家乡不愿回,城里又难以久居;处境尴尬,内心纠结。心疼丈夫,用“有爱就有家”的话彼此宽慰。 3.①使小说情节更加丰富。补充交代了菊儿老家生活的艰难和穷困,作品内容显得更加丰富;②为人物塑造提供支撑。使菊儿执意要留在城里的想法有了合理性,菊儿的形象显得更加饱满;③使作品主题更加深刻。农村生活的困苦艰难,使寄居在城市的农民工对回乡终老心生畏惧,而在城市又很难安身立命,没有稳定可靠生活保障的他们成了处境尴尬的边缘人。作品反映了复杂的社会问题和更为深广的社会生活,表现了深刻的主题。 【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一般 二、语言文字运用 4.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传统家书离我们越来越远,然而,家书寄寓着历史、亲情、文学、道德、礼仪、艺术等丰富内涵而历久弥新,愈加珍贵。 B.我们决不能做纸上谈兵的赵括、夸夸其谈的马谡,伟大事业不是喊破嗓子说出来的,没有一锄一犁的耕耘,再美好的愿景,终究也是空中楼阁。 C.最近央视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深受观众的好评。有专家指出:背诗词,一定要从童年开始,长此以往,才能达到像节目中选手那样令人惊叹的诗词储备量。 D.设置“第三卫生间”,是为了解决女儿协助年迈不便的老父、儿子协助步履蹒跚的母亲、爸爸协助年幼胆小的女儿等难以启齿的如厕问题。 E.在诗词间徜徉,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星罗棋布的中国人文景观,恰恰是因为有了历史与人文的熏染,才在百阕千词中,焕发出诗性的力量。 4.【答案】CD 样分布着。形容数量很多,分布很广。符合语境。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们将格萨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纳入到当地的教育体系,旨在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教育的重要载体。 B.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27日签署一份关于难民和移民政策的行政令后,美国暂停所有难民入境,以便对难民进行详细的背景核查。 C.那些只简单地把观众当成为影视产品贡献多少票房的数字的做法,不仅会对社会文化生态环境产生污染,也将对影视产业造成致命的伤害。 D.《世界环境》杂志和中国日报网联合承办的“全球十大环境热点事件评选”活动,将有助于我们把握环境发展脉搏,促进世界绿色可持续发展。 5.【答案】D 【解析】A项成分残缺,“成为”前缺介词“对”;B项中途易辙,在句首加个“在”;C项语序不当,应为“不仅会对影视产业造成致命伤害,也将对社会文化生态产生污染”。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6.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们的多民族是一个优势,这一点 ① 体现在文化上, ② 体现在多民族资源富集、水系源头、生态屏障等多方面的优势上, ③ 我们要珍惜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④ 保护这个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以,在遇到民族问题、文化差异问题时, ⑤ 通过取消民族身份、忽略民族存在来一劳永逸解决民族问题的想法是行不通的。在世界范围也没可资借鉴的所谓“成功经验”, ⑥ 有不少从否认到承认的普遍实证。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不是 而是 因此 从而 妄图 然而 B 不仅 还 所以 从而 意图 还 C 不只是 而且 因为 进而 试图 相反 D 不仅仅 而且 所以 进而 企图 反而 6.【答案】D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噪音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 ① ,如街道上的汽车声、图书馆里的说话声、建筑工地的机器声、邻居电视机过大的声音等.都是噪音。 ② ,噪音能导致听力损伤,引起心脑血管伤害,影响睡眠和人的正常心理。因此,我们在治理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的同时, ③ 。 答:① ② ③ 11.【答案】示例:①噪音的来源很多 ②噪音对人体健康危害(影响)很大 ③也要大力消除噪音污染 句,要注意“……的同时”的提示作用。 【题型】表达题 【难度】一般 8.下面是2016~2017年我国国民食品安全认知素养的调查图表,请根据三个图表中的调查数据分别概括它们所反映的情况。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每条不超过30个字。 答: 8.【答案】示例:①我国国民普遍缺乏主动关注食品安全的习惯(或:我国国民关注食品安全信息的主动性不强);②民众了解食品安全知识的主要渠道是互联网,而非权威可靠的渠道(或:民众了解食品安全知识的渠道多样,以互联网为主);③多数民众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会通过适当的渠道维权(或:多数民众有维权意识,但仍需加强)。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题目的指向性非常明确:请根据三个图表中的调查数据分别概括它们所反映的情况。解答该题,首先要注意三个图表的名称,然后观察各图表的具体内容,尤其是各部分的数字比例,根据图表显示的内容分析作答。图1是民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习惯,从图表显示的比例看,经常主动关注的只占7.4%,这说明,我国国民普遍缺乏主动关注食品安全的习惯。图2是民众了解食品安全知识的主要渠道,从图片显示的数字比例看,传统互联网占27.4%,移动互联网占25.5%,而专门的食品课程只占1.6%,这表明,我国民众了解食品安全知识的主要渠道是互联网,而非权威可靠的渠道。图3是民众 【题型】表达题 【难度】一般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