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2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大连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双基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2020年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卷 语文 命题人:栾桂芳 高岩 李海晶 注意事项: I.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现代文阅读(36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团圆”既是一种审美趣味也是一种戏曲结构,已成为戏曲创作与审美的一个重要特征,历经教百年而成为中华美学精神的一个重要表征。但是,这样的“团圆之趣”近代以来却遭到了猛烈抨击。先有鲁迅的“这是国民性的问题”的论断,他说“因为中国人的心理,是很喜欢团圆的,所以必至于如此:概人生现实的缺陷,中国人也很知道,但不愿意说出来……倘在小说里叙了人生的缺陷,便要使读者感觉不快”。后又有胡适反复强调“团圆的小说戏剧,只是脑筋简单、思力薄弱的文学,不能引人反省”。尽管他们说的是小说,但亦适用于戏曲。 - 27 - “大团圆”的戏曲结构与内容果真如胡适所言是中国人“脑筋简单、思力薄弱”的原因吗?事实上,鲁迅的话中就有端倪。如果我们不把“国民性”等同于“国民劣根性”,而是把“国民性”理解为国民性格的话,那么恰可以说明这种“大团圆”的创作思想与审美意识正是受到了“国民性”的制约,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首先,“大团圆”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靠天吃饭、关注四季轮回的农耕文化形成的循环发展理念,使中国人不仅用周而复始的“圆”来解释自然变化的现象,而且引申为社会与人生的变迁发展。因此,戏曲的“大团圆”程式,就成为了一种必然选择,与宇宙人生的“圆”相协调,以弥补现实生活的不足,让不完美的人生借戏曲得到慰藉。其次,“大因圆”是儒家“中和”美学精神的集中体现。“中和”表达的是和谐、均衡有序的美学思想,《中庸》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馬。”显然,在儒家眼里,“中和”才是人和万物存在的状态。在这里,事物对立面之间不再是冲突而应该是和谐的。这种“圆满”“和谐”的审美意识使中国戏曲走上了与西方戏曲完全不同的一条道路,即不以宣泄悲愁为目的;而首重团圆之趣。再者,“大团圆”是审美伦理道德化观念投照于戏曲结尾的必然结果。中国戏曲历来就与儒家的伦理道德教化紧密联系。戏曲要表现的是世态人情,这必然给戏曲打下深深的道德印记。孔子提出仁要尽善、乐要尽美的理念。仁属道德范畴,乐属艺术范畴,仁乐统一,就是道德与艺术的统一。中国戏曲之所以“贵浅显”,目的就是能把道德伦理寓于戏中,让妇孺皆能看懂并受教,从而实现艺术与道德教化的完美统一。古人认为善恶应各得其所,因此在戏曲中宣扬惩恶扬善的伦理道德必然成为戏曲的旨归,这一诉求直接外显为戏曲的“大团圆”结局。 戏曲产生并长期流传于民间,从一定意义上说,观众的审美心理也制约着戏曲的创作与演出。所以“大团圆”不仅是创作者遵循中华美学精神的结果,更是观众选择的结果。虽然当下我们应有更丰富的戏曲结构,给观众更多元的选择,但“大团圆”这种深切反映民族心理与民族风貌、真切表现人民和谐朴素的愿望追求、体现中华传统美学精神、彰显和谐之美、促进中华民族精神完善的艺术处理与表达方式,不能因所谓的“俗套”“简单”而遭抛弃,我们应该把这精神内核传承下来,并以“旧瓶装新洒”的方式进行弘扬。 (摘编自沈勇《重释“大团圆”与“一桌二椅”:中国戏曲美学再认识》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人对人生现实的缺陷普遍缺乏认识,对于戏曲里所叙述的人生缺陷,颇感不快。 B. 对的“大团圆”,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可以之弥补人生的不足。 C. “‘中和’才是人和万物存在的状态”的儒家理念直接影响了中国人的审美趣味和意识。 D. 当下应有更丰富的戏曲结构,但也不赞成以粗浅的理由抛弃“大团圆”的艺术表达。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大团圆”的审美趣味和戏出结构是中华美学精神的一个重要表征为立论根据。 B. 文章先指出“大团圆”审美理念近代以来所遭受到的抨击,进而分析遭受抨击的原因。 C. 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证了“大团圆”的创作思想与审美意识是在“国民性”基础上产生的。 D. 文章对传统戏曲发展过程中继承与创新的问题,有自己独到见解,体现出辩证的态度。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鲁迅在“这是国民性的问题”的论断中的“国民性”实际上是指“国民的劣根性”。 B. 西方戏曲缺乏“圆满”“和谐”的审美意识,不重团圆之趣,专以宣泄悲愁为目的。 C. 古典悲剧《窦娥冤》窦娥沉冤得雪的结局,是传统戏曲追求团圆结局的典型例证。 D. 中戏曲“贵浅显”、追求妇孺皆懂的传统,源于儒家伦理道德教化对戏曲的影响。 - 27 - 【答案】1. D 2. B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再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内容,最后进行比对。本题, A项,“中国人对人生现实的缺陷普遍缺乏认识,对于戏曲里所叙述的人生缺陷,颇感不快”与原文“概人生现实的缺陷,中国人也很知道”“倘在小说里叙了人生的缺陷”表述矛盾; B项,“可以之弥补人生之不足”错,原文“以弥补现实生活的不足,让不完美的人生借戏曲得到慰藉”; C项,“直接影响了中国人的审美趣味和意识”错误,这一理念影响的是中国戏曲的发展,而非“中国人的审美趣味和意识”。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 B项,“进而分析遭受抨击的原因”错,文中并未分析遭受抨击的原因,而是对“抨击”进行反驳。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本题, B项,原文表述“‘圆满’‘和谐’的审美意识使中国戏曲不以宣泄悲愁为目的,而首重团圆之趣”,但不能据此反推西方戏曲“缺乏‘圆满’‘和谐’的审美意识,不重团圆之趣,专以宣泄悲愁为目的”。 故选B。 - 27 - 【点睛】论述类文本答题技巧:1.读通读懂原文。通读全文,把握全文基本内容,明确作者的基本观点,务必理清论述的结构和思路。2.筛选关键词关键句。不动笔笔墨不读书,读的过程中,在点、线和特殊符号等各种标记的辅助下,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关键语句,以备解题之需。3.关键信息代入原文,找对应句。在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的基础上,将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代入原文,找出原文中与题干和选项相应的对应句。4.题干与原文对比异同找选项。一定要注意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与原文所存在的“变”与“不变”。5.立足原文,排除干扰项。阅读的目的,就是排除干扰项,确定正确答案。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区块链是一种新型的底层IT技术,它用集成算法和技术信任建立机制,改变了传统的依赖中心节点的信息验证模式。基于这种特性,人们可以构建在没有中介辅助下多个参与方之间的资产交易、价值传递的网络,通过建立执行智能合约,推动契约关系和规则的维护和履行,降低信用建立成本,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我们可以将区块链通俗地理解为一个分布式的公共账,这个账本由各个区块连成一个链条。在传统记账系统中,记账权掌握在中心服务器手中。而在区块链这个“账本”上,链条上的每一个点都能在上面记录信息,构成点对点的记账系统。因此,区块链技术被认为是一种去中心化的技术。更关键的是;由于以密码学的方法加密,区块链上旳数据不能被篡改,保证了信息的可信度、真实性。区块链的核心功能就是搭建信任机制,核心优势则是系统中每一个信息,在网络里多个节点甚至每个节点都保存一遍。任何自行修改的节点数据都将不被认可,整个网络因此形成了一张较为严密的大网。 目前,虽已开始探索区块链在物联网、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应用落地问题,但总体看来,由于涉及场景较复杂,落地模式还不够清晰,区块链在实体经济领域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还需完善技术,找准应用场景,解决工程实施等现实难题。而且在区块链的一些应用中,所有交易数据都是公开透明的。因此,信息隐私如何保障,是区块链发展亟需解决的课题。 (摘编自喻思南等《区块链,你了解多少》,《人民日报》2019年10月30日) 材料二: - 27 - 如果区块链要大规模应用于各行各业,还应解决链上链下数据协同的问题,即如何实现区块链和所有传统的可信信息系统数据的关联性和一致性。至于区块链的产业应用,中西方经历了两种不同路径。在西方,区块源自比特币这一金融创新,而后向其他行业渗透,基本上是由金融创新拉动的;在中国,区块链对各行各业的赋能效用在一开始就十分显著,不依赖金融行业的带动。目前,我国已有491个城市的住房公积金数据通过区块链技术联起来,这大大满足了人才频繁流动的大环境下人们办理公积金业务的需求,带来了更加便捷的政务服务。要实现大规模公积金数据跨城市共享,若没有区块链技术,可能就要组建集中管理数据的部门,建设集中存储数据的物理空间,而区块链技术可以让数据留在各个城市,只通过智能合约同步到相应节点。 (摘编自曾福泉《区块链,价值在哪里》《浙江日报》2019年11月1日) 材料三 2008年,一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的研究论文,促使区块链落地生根。11年过去,区块链技术开始脱离“数字货币”的桎梏,融入金融、政务等多个领域,走进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区块链不断融入互联网基础设施,它所具有的可追溯、不可篡改等特点将大大提高下一代互联网的可信庇,从而为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诚信体系、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做出贡献。“政府事务数据打通了,百姓‘最多跑一次’就能解决所有问题;验证身份的方式简化了,每个人都不再需要那么多卡证;医疗数据有权限地共享了,病人不必再手持一沓病历反复做相同的检查;食品药品可溯源了,吃东西不用再担心安全问题;就连朋友邻里间赖账扯皮的事情也有了依凭……”这就是来来区块链时代的生活场景。 (摘编自黄玲丽《区块链正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人民网》20I9年12月4日) 4. 下列不属于“区块链”技术应用场景一项是 A. 收到网络上购买的苹果,就可以扫描苹果上的二维码,查看网络上所记录的苹果生民、浇灌、筛捡、包装、运输全过程信息。 B. 贫困群众被确定为“扶贫对象”后,信息就会上网,并在拥有村、市多节点的链上发布公示,以防止有人冒领扶贫款项。 C. 某大学教授被授权登陆某付费知识平台,并拥有在平台上传、下载论文的权利,同时还可以在平台上修改出现谬误的论文并保存。 D. 大学生的上传递和确认,学历造很将从此成为历史,终身电子学习档案可以记录、转移、交换、认证,但却不可篡改。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区块链”就是一个分布式的公共账本,这个账本由各个区块连成一个链条,与传统记账系统不同的是,记账权掌握在链条上的每个“区块”手中。 B. 中西方“区块铚”技术发展路径不同,西方基本上是由金融创新拉动的,而中国则是对各行各业赋能,完全不受金融行业的影响。 C. “区块链”技术使大规模公积金数据跨城市共享成为现实;否则,就必须要组建集中管理数据的部门,建设集中存储数据的物理空间。 D. 2008年一篇关于比特币的研究论文促使“区块链”落地生根,虽然已经过去了11年,但是区块链在实体经济领域的应用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 - 27 - 6. “区块链”技术有哪些特点?目前要进一步应用还存在哪些问题?请结合材料分析概括。 【答案】4. C 5. D 6. (1)去中心化(2)可追溯(3)不可篡改。存在问题:(1)“落地模式不够清晰”“需完善技术,找准应用场景,解决工程实施”等现实难题;(2)如何保障信息隐私;(3)如何实现区块链链上链下数据协同。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再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内容,最后进行比对。本题, C项,“可以在平台上的修改出现谬误的论文并保存”错,区块链具有“不可篡改”的特点。 故选C。 【5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通读文章,注意细节。学生必须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比较选项的说法是否与原文一致。本题, A项,“‘区块链’就是一个分布式的公共账本”错误,原文“可通俗地理解为”不能理解为“就是”; B项,“而中国则是对各行各业赋能,完全不受金融行业的影响”错误,原文只是说中国的区块链“并不依赖金融行业的带动”,“完全不受金融行业的影响”的表述过于绝对; C项,“否则,就必须要组建集中管理数据的部门,建设集中存储数据的物理空间”错误,原文为“可能就要”表达的是可能性,选项“就必须要”表述过于绝对。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首先粗读全文,重点阅读相关段落,然后根据题干要求,筛选出相关信息,并归纳概括,分点作答。 特点:由“而在区块链这个‘账本’上,链条上的每一个点都能在上面记录信息,构成点对点的记账系统。因此,区块链技术被认为是一种去中心化的技术”可以概括出:(1)去中心化;由“区块链的核心功能就是搭建信任机制,核心优势则是系统中每一个信息,在网络里多个节点甚至每个节点都保存一遍。任何自行修改的节点数据都将不被认可,整个网络因此形成了一张较为严密的大网” - 27 - 可以概括出:(2)可追溯;由“更关键的是;由于以密码学的方法加密,区块链上旳数据不能被篡改,保证了信息的可信度、真实性”可以概括出:(3)不可篡改。 存在问题:由“但总体看来,由于涉及场景较复杂,落地模式还不够清晰,区块链在实体经济领域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还需完善技术,找准应用场景,解决工程实施等现实难题”可以概括出:(1)“落地模式不够清晰”“需完善技术,找准应用场景,解决工程实施”等现实难题;由“而且在区块链的一些应用中,所有交易数据都是公开透明的。因此,信息隐私如何保障,是区块链发展亟需解决的课题”可以概括出:(2)如何保障信息隐私;由“如果区块链要大规模应用于各行各业,还应解决链上链下数据协同的问题,即如何实现区块链和所有传统的可信信息系统数据的关联性和一致性” 可以概括出:(3)如何实现区块链链上链下数据协同。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解题方法: (1)比较材料。在当今这个大数据时代里,阅读新闻、报告类文本,要加强比较分析能力的培养。要从材料来源、主要内容、中心观点、数据图表等多角度比较分析,辨明异同,深入探究规律。 (2)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一方面浏览全文,找到相应语句并在原文中标注出来。另一方面,逐一把选项和原文比对,不一致的即可判定错误。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首先读懂文本,标记包含相关信息的重要语句。可以从概括性的句子、文中运用的材料和作者的评价三方面入手。其次,从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出发,结合新闻材料提炼观点。最后,观点必须于文有据,合情合理。要做到客观公正,不能任意拔高或者贬低。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那一束光 李朝德 挂上电话,我立刻就后悔了。火车大概还有一个多小时才经过村里,那时天早就黑了,那么晚让母亲站在路口做什么呢?我一路忐忑。 那天,我从昆明乘火车去一个小城参加会议,列车要穿过家乡的村庄。我家离铁路并不远,直线距离也就五六百米。 - 27 - 当我打电话告诉母亲我要坐火车路过村里时。母亲很是高兴。我说:“可惜村里没有站,不然可以回家看看。”母亲说:“你忙你的,不用惦记我,我身体好着呢。”说完这句,电话里一阵沉默。 我理解这时的沉默。 我与母亲之间,如许多农村母子之间一样,不善于表达感情,大多数时候都是沉默,诸如爱与想念这类的话语,我们一句也说不出来。 父亲在世时,彼此都习惯这种沉默,但现在的沉默却让我内心紧缩。父亲过世后,母亲常说,时间过得慢,太阳总不落山,天黑后,天又总也不亮。 近些年,我经常往家里打电话,却很少回家。因为母亲总是说,“你哥你姐就住在村里,我身体好好的不用挂念,打个电话就行了,那么远,跑来跑去浪费车费!” 我理解母亲的本意,儿子好不容易在城里立足,她希望我小心翼翼走好每一步路,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都不要有半点闪失,因此,她不愿意耽搁儿子的时间。在母亲眼里,儿子的未来高于一切。 但是,车过村庄,母子相距几百米却不能相见,对我来说终究是一个大大的遗憾。于是,我打破沉默:“妈,要不火车快到的时候,我打电话给你,你去村里的铁路口等我,我在7号车厢的门口,会向你招手,咱俩就能见一面了。” 这个突然的提议,我自己也觉得有点意外和为难,夜色中叫母亲在路口等着见我,这算是怎么一回事?但是母亲很高兴,一口答应了下来。 我们都知道那个路口,那个叫小米田的路口,但近些年火车多次提速小米田路口虽然还在,但已被栅栏隔断,现在只剩下几米宽的道口。火车通过那个道口需要多长时间呢?估计就是一闪而过吧,我与母亲相互能看见吗? 火车一过县城,我就给母亲打电话让她去道口等着。县城离老家松林村不到二十公里,估计不到二十分钟我就可以看见母亲了。 此时一明一暗,车里车外仿佛两个世界。我把脸贴在7号车门的玻璃上,努力寻找熟悉的山川轮廓。 窗外模糊一片,夜色包裹着车厢,我计算着时间与路程,却总不能看见熟悉的村庄。 焦躁中,却看见远远的公路上有车流的灯光,黑夜中流光溢彩。 突然“施家屯收费站”白色大字突然出现了。我心里一阵酸楚,“施家屯”已是隔壁村庄,火车刚在1分钟前驶过松林村,我竟然没有看见我熟悉的村庄与站在路口的母亲。 火车夜过家乡,熟悉的景致与最亲近的人就在窗外一闪而过,兴奋激动转眼又成失望落寞,那种感觉难以描述。 - 27 - 我颓然打电话告诉母亲:“妈,天太黑了,我还没等看见你,火车就已经到了施家屯了。” 母亲也说:“刚才有趟火车经过,太快了,没有看见你。我想应该就这趟火车,知道你坐在上面,就行了。” 我为自己的粗心愧疚不已,说不出话来。年迈的母亲在黑夜的冷风中站着,我在明亮、温暖的车厢里坐着。本想让她看见我,我也看见她,却害得她在路边白白等待和空欢喜一场。 松林村的一草一木,我再熟悉不过,怎么会看不出来呢? 我不甘心,对母亲说:“妈,要不明晚我返回时,在最近的曲靖站下?站上有到村里的汽车,半个小时就到家了,住一晚再回昆明,方便得很。” 电话里,母亲慌忙阻止,语气固执而又坚定,仿佛我如果这样做,都是因为她引起的。我没有办法,告诉母亲,那明晚还是在这个路口,到时候我会站在最后一个车厢的车门旁招手,我们一定可以看见对方。 翌日返程,我早早地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车门旁。黑夜的火车如一条光带在铁轨上漂移,伏在玻璃上我把眼睛使劲睁大,可还是很难看清车窗外的任何景物。 这时候,我又看见了“施家屯”这几个字。 车内外温差大,窗户上起了一层薄薄的雾,我慌忙用手掌擦拭玻璃,用双手罩住眼眶,以遮挡车内的亮光,在微弱的光线下仔细搜寻外面的一景一物。我终于能看见车灯照出几米远模糊的路面轮廓,还看见了如萤火样的村庄里的昏黄灯光。 就在一个路口,我突然看见有束电筒光在黑暗中照着火车!我刚要摇手呼喊,火车却又过了! 我忙掏出电话,颤抖着告诉母亲:“妈,我看见你在路口了。” 母亲在电话里说:“我也看见你了。” 两句话说完,车外再没有了村庄,母亲越来越远了。 我在夜色的火车中,不过是一晃而过的黑点,那个叫做小米田的道口,不过只有三四米宽,而站在路口等我的母亲,她还没有一米六高啊……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写“挂上电话,我立刻就后悔了”,采用倒叙手法,既写出了“我”意识到自己考虑不周而生发出的悔意,又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 文章善用对比手法增强表达效果,如母子所处环境的对比——“黑夜的冷风中”与“明亮、温暖的车厢”,突出了“我”的愧疚之情和对深沉母爱的感念。 - 27 - C. “火车多次提速”“路口已被栅栏隔断”说明时代发展迅速,使“我”认不出昔日熟悉的景物并错过了与母亲相见,暗指过快的发展总会给人带来遗憾。 D. 当“我”提出让母亲在路口等“我”的要求时,内心很期盼与母亲在火车一闪而过时互看一眼,但因火车太快,夜色太深,我”和母亲终究没能看见彼此。 8. 为什么作者说“我理解这时的沉默”,却又说“但现在的沉默却让我内心紧缩”?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9. 文章题目“那一束光”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答案】7. C 8. (1)“我理解这时的沉默”是因为母子之间不善于表达感情,而且似乎彼此之间已经适应了这种不用言表的感情。(2)“但现在的沉默却让我内心紧缩”是因为作者从这沉默中不仅感受到深沉的母爱,也感受到母亲在丧偶后生活的无聊,内心的孤独与寂寞,这让作者感到内心不安。 9. “那一束光”一方面是指作者看到的那束在黑暗中照着火车的电筒光,另一方面是指照在作者前行路上的、给作者以温暖和光亮的母爱之光。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这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 C项,“暗指过快的发展总会给人带来遗憾”错,文中并无此意,选项属过度解读。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能力。解答时,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本题需要抓住句中关键词“理解”、“沉默”、“现在的沉默”、“内心紧缩”,然后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含义。 由“我说:‘可惜村里没有站,不然可以回家看看。’母亲说:‘你忙你的,不用惦记我,我身体好着呢。’说完这句,电话里一阵沉默”“我与母亲之间,如许多农村母子之间一样,不善于表达感情,大多数时候都是沉默,诸如爱与想念这类的话语,我们一句也说不出来”“父亲在世时,彼此都习惯这种沉默”可知,“我”知道我们母子之间不善于表达感情,并且已经习惯了这种不用言表的感情。 - 27 - 由“挂上电话,我立刻就后悔了。火车大概还有一个多小时才经过村里,那时天早就黑了,那么晚让母亲站在路口做什么呢?我一路忐忑”“父亲过世后,母亲常说,时间过得慢,太阳总不落山,天黑后,天又总也不亮”“她希望我小心翼翼走好每一步路,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都不要有半点闪失,因此,她不愿意耽搁儿子的时间。在母亲眼里,儿子的未来高于一切”可知,此时的“沉默”让“我”感受到深沉的母爱,也体会到了母亲在丧偶后生活的无聊,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因此内心深感不安,因而“内心紧缩”。 【9题详解】 此题考查分析标题含义的能力。答题时,应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及主旨的基础上,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分析作答。答题时,可联系标题常用的双关、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分析作答。 由“就在一个路口,我突然看见有束电筒光在黑暗中照着火车”可知,“那一束光”表面指作者看到的那束在黑暗中照着火车的电筒光;由“你哥你姐就住在村里,我身体好好的不用挂念,打个电话就行了,那么远,跑来跑去浪费车费”“这个突然的提议,我自己也觉得有点意外和为难,夜色中叫母亲在路口等着见我,这算是怎么一回事?但是母亲很高兴,一口答应了下来”“电话里,母亲慌忙阻止,语气固执而又坚定,仿佛我如果这样做,都是因为她引起的”“我在夜色的火车中,不过是一晃而过的黑点,那个叫做小米田的道口,不过只有三四米宽,而站在路口等我的母亲,她还没有一米六高啊……”等句子可知,“那一束光”的深层含义是照在作者前行路上的、给作者以温暖和光亮的母爱之光。 【点睛】赏析句子 1、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 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两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 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如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其作用表现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又如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用它说理可使论述详尽,条理清晰;用它抒情,能激发读者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用它叙事写人,能使描写细腻深刻。 - 27 - 3、从结构作用的角度赏析句子。 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等。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4、从写作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艺术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如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等。 5、从句式特点入手赏析句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叔宝,名琼,齐州历城人。大业中,为隋将来护帐内。叔宝丧母,护遣使吊之,军吏怪曰:“士卒死亡及遭丧者多矣,将军未尝降问,独吊叔宝何也?”答曰:“此人勇悍,加有志节,必当自取富贵,岂得以卑贱处之?”秦叔宝击孙宣雅于海曲,先登破之。以前后累勋授建节尉。从须陀进击李密于荥阳军败须陀死之叔宝以余众附裴仁基会仁基降于李密密得叔宝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密与化及大战于黎阳童山,为流矢所中,堕马闷绝。左右奔散,追兵且至,唯叔宝独捍卫之,密遂获免。后密败,又为王世充所得,署龙骧大将军。叔宝薄世充之多诈,因其出抗官军,至于九曲,与程咬金、吴黑闼、牛进达等数十骑西驰百许步,下马拜世充曰:“虽蒙殊礼,不能仰事,请从此辞。”世充不敢逼,于是来降。高祖令事秦府,太宗素闻其勇,厚加礼遇。从征于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最居多。高祖遣使赐以金瓶。录前后勋,赐黄金百斤、杂彩六千段,授上柱国。从讨王世充,每为前锋。太宗将拒窦建德于武牢,叔宝以精骑数十先陷其阵。世充平,进封翼国公,赐黄金百斤、帛七千段。从平刘黑闼,赏物千段。叔宝每从太宗征伐,敌中有骁将锐卒,炫耀人马,出入来去者,太宗颇怒之,辄命叔宝往取。叔宝应命,跃马负枪而进,必刺之万众之中,人马辟易。后每多疾病,因谓人曰:“吾少长戎马,所经二百余阵,屡中重疮。计吾前后出血亦数斛矣,安得不病乎?”十二年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太宗特令所司就其茔内立石人马,以旌战阵之功焉。十三年,改封胡国公。十七年,与长孙无忌等图形于凌烟阁。 (节选自《旧唐书·秦叔宝列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从张须陀进击/李密于荥阳军败/须陀死之/叔宝以余众附裴仁基/会仁基降于李密/密得叔宝/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 - 27 - B. 从张须陀进击李密于荥阳/军败/须陀死之/叔宝以余众附裴仁基/会仁基降于李密/密得叔宝/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 C. 从张须陀进击李密于荥阳/军败/须陀死之/叔宝以余众附裴仁基/会仁基降于李密/密得叔宝/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 D. 从张须陀进击李密于荥阳/军败须陀/死之/叔宝以余众附悲仁基/会仁基降于李密/密得叔宝/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 授是委任、任命之意,与“拜、除、任”等词意义基本相近,常用以表示授予官职。 B. 高祖是李渊的号,古代开国皇帝庙号多称“祖”,而其后的皇帝多称为“宗”。 C. 陪葬是指臣子灵枢葬在帝王的墓旁,陪葬皇陵和殉葬一样是对死去臣子的礼遇。 D. 凌烟阁是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二十四位功臣而兴建的绘有功臣图像的阁楼。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秦叔宝勇猛强悍,受到来护儿优待。他在来护儿帐下时,来护儿认为他勇猛有志节,将来定能取得富贵,因此待之不同常人,其母去世时,还派使者前去吊唁。 B. 秦叔宝为人耿直,毅然离开王世充。李密兵败被王世充俘获并任命为龙骧大将军,但秦叔宝看不起王世充的狡猾奸诈,趁王世充出兵之机投奔大唐。 C. 秦叔宝戎马一生,后来身多疾病。他后来多病时对别人说,自己一生经历了二百多次战斗,多次遭受重创流血,认为自已多有疾病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D. 秦叔宝战功卓著,死后得到殊荣。他去世时被追赠为徐州都督,陪葬昭陵;后又改封为胡国公,并与长孙无忌等一起被画在了凌烟阁上。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征于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最居多,高祖遣使赐以金瓶。 (2)叔宝应命,跃马负枪而进,必刺之万众之中,人马辟易。 【答案】10. B 11. C 12. B 13. (1)秦叔宝跟从秦王出征到达美良川,打败尉迟敬德,立功最多,高祖派使者赐给他金瓶。 (2)秦叔宝接受命令,策马持枪上前,一定能在万众之中将那个人刺杀,敌军人马惊退。 【解析】 【10题详解】 - 27 -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句子意思是:跟随张须陀到荥阳攻打李密,战败,张须陀战死,秦叔宝率领余众归附裴仁基。正值裴仁基向李密投降,李密得到秦叔宝后,任他为帐内骠骑,待遇非常优厚。 “李密”是“进击”的对象,“于荥阳”是“进击”的地点,不能断开,排除A项;“须陀死之”中,“须陀”是“死”的主语,不能断开,排除D项;“帐内骠骑”是官职名,是“以为”的宾语,在其后断开,排除C项。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 C项,“陪葬皇陵和殉葬一样是对死去臣子的礼遇”错误,陪葬皇陵是对死去臣子的礼遇,殉葬是奴隶社会沿袭下来的一种残酷的制度。 故选C。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做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体情察意,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本题, B项,“李密兵败被王世充俘获并任命为龙骧大将军”错误,并非李密被俘获并获任命,而是秦叔宝。 故选B。 【13题详解】 - 27 - 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 (1)中,“从征于美良川”,省略主语;“破”,打败;“遣”,派遣。 (2)中,“应”,接受;“负”,持,拿着;“辟易”,惊退 【点睛】文言文翻译六方法——留、对、拆、增、删、调 (1)留。古今意义相同、专有名词(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保留不译。如:“晋侯、秦伯围郑”,“晋侯”、“秦伯”不译。 (2)对。将单音节词对译成双音节词,有三种情况。 ①原单音节词加前缀或后缀。如:“鼠度其无他技”,“鼠”译“老鼠”;“石之铿然有声者”,译“石”译“石头”。 ②原单音节词前或后加同义词。如:“不患贫而患不安”,“贫”译“贫困”,“安”译“安定”。 ③原单音节词换成另一个双音节词。如:“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译“荒年”。 (3)拆。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词有时是古汉语中两个连在一起的单音词,译时不能以今度古,要拆开。如:“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祖父”译“祖辈、父辈”。 (4)增。增补句子省略成分或词语活用后新增内容。 ①增省略成分。如:“黑质而白章”,译时补出省略主语“蛇”;“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时补出省略的谓语“击鼓”;“则与斗卮酒”,译时补出动词的宾语“他”;“竖子不足与谋”,译时补出介词的宾语“你们”;“今以钟磬置水中”,译时补出省略的介词“在”。 ②增活用后需要的内容。如:“吾从而师之”,译时加“把当作”;“吾妻之美我者”,译时加“认为”;“项伯杀人,臣活之”,译时加“使”。 (5)删。一些无法译出的虚词(语气助词、表停顿、凑足音节)可删去。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这里的“之”、“也”不译。 (6)调。古汉语中的倒装句子(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译时要调整到它应在的位置。“甚矣,汝之不惠”,译时谓语应回到主语后面,“你太不聪明了”。 参考译文: - 27 - 秦叔宝,是齐州历城人。大业年间,做隋朝将领来护儿帐内〔军幕中的将佐)。秦叔宝的母亲去世,来护儿派遭使者前去吊丧,士兵奇怪地说:“士卒死亡以及遭遇丧事的人很多了,将军从没有慰问过,为什么独独吊唁秦叔宝的母亲呢?”回答说:“这个人勇猛强悍,加上有志向气节,一定会靠自己取得富责,怎能当作卑贱之人一样对待?”秦叔宝在海边攻打孙宣雅,秦叔宝率先登岸大败他。因前后多次立功授任建节尉。跟随张须陀到荥阳攻打李密,战败,张须陀战死,秦叔宝率领余众归附裴仁基。正值裴仁基向李密投降,李密得到秦叔宝后,任他为帐内骠骑,待遇非常优厚。李密和宇文化及在黎阳童山大战,被流箭射中,落下马晕倒。身边人都逃散了,追兵就要赶到,只有秦叔宝独自保卫他,李密于是获救。后来李密战败,秦叔宝又被王世充俘获,被任用为龙骧大将军,秦叔宝看不起王世充多诈奷猾,趁他出兵抵抗官军之机,到了九曲,和程咬金、吴黑闼、牛进达等数十骑向西疾驰了一百多步,下马向王世充拜谢说:“虽然我们蒙受了您特殊的礼遇,但不能为您做事,请水就此辞别。”王世充不敢逼迫,秦叔宝等于是来投降。高祖命他侍奉秦王府,太宗平日听说他勇猛,以大礼相待。秦叔宝跟从(秦王)出征到达美良川,打败尉迟敬德,立功最多,髙祖派使者赐给他金瓶。根据前后的功劳,赐给一百斤黄金、六千段各色彩缎,授任上柱国。跟随征讨王世充,常常作为先锋。太宗将在武牢抵抗宝建德,秦叔宝带领几十名精锐骑兵首先攻入敌军阵地。王世充平定后,进封翼国公,赐给百斤黄金、七千段帛。跟随太宗平定刘黑闼,赏给财物千段。秦叔宝每次跟随太宗征伐,敌军中有勇将锐卒,他们在军中炫耀人马,来回出入,太宗对他们很气愤,就命令秦叔宝前去捕捉。秦叔宝接受命令,策马持枪上前,一定能在万众之中将那个人刺杀,敌军人马惊退。后来常常生病,因而对人说:“我从小长在军营,经历二百多战,多次受重伤。总计我前后流出的血也有几斛了,怎能不生病呢?”十二年去世,追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唐太宗特意下令有关部门在他的坟墓內刻立石人石马,来表彰他在战场上的功劳。十三年,改封胡国公。十七年,和长孙无忌等人的像被画在了凌烟阁上。 (二)古代诗歌阗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笼鹰词①(节选) 柳宗元 爪毛吻血百鸟逝,独立四顾时激昂。 炎风溽暑忽然至,羽翼脱落自摧藏。 草中狸鼠足为患,一夕十顾惊且伤。 但愿清商②复为假,拔去万累云间翔。 [注]①本诗写于永贞革新失败后,作者被贬柳州之时。②清商:秋秋。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7 - A. 诗歌第一句以一个特写镜头,便将苍鹰浴血奋战的情景刻画得如在眼前。 B. 诗中以“炎风溽暑忽然至”写出季节更替,指出苍鹰处境发生极大变化。 C. 狸鼠在草中肆意为害,但遇到困窘的苍鹰,狸鼠却备受惊吓,夜夜难安。 D. 此诗感情深沉,寓意深刻,诗中苍鹰之形象与百鸟、狸鼠形成鲜明对比。 15. 此诗托物言志,言在此而意在彼,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情感的变化。 【答案】14. C 15. ①起初豪情壮志,大展身手。一二句借刻画苍鹰战胜百鸟后的独立激昂之态,抒发表达当年参加政治革新活动时的心情心态。②恶劣的环境让诗人变得惊惧、忧伤、悲愤。中间四句写苍鹰因气候变化脱毛换羽、遭狸鼠之患而惊惧忧伤,抒发诗人被贬后遭到迫害摧残的惊惧与悲愤。③虽遭挫折,但诗人内心对未来依然满怀希冀。最后两句写期盼苍鹰凭借清秋摆脱牵累,翱翔云间,抒发诗人渴望有朝一日能冲出樊笼,实现抱负。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 C项,“草中狸鼠”为患,表明苍鹰所处生存环境恶劣,备受惊扰,夜不能安,而并非苍鹰使狸鼠不安。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把握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一要关注诗歌中的“情语”,这些关键词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的感情倾向;二要关注诗歌中的“景语”,景物的特征和意境特点与情感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三要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做到知人论世。分析诗歌情感要结合全诗,逐联分析,才不会遗漏要点。 - 27 - “爪毛吻血百鸟逝,独立四顾时激昂”写苍鹰利爪存毛,钢喙沾血,百鸟纷纷躲藏,雄鹰环顾四周,无人能敌,不禁慷慨激昂。表现了作者起初渴望大展身手的豪情壮志。“炎风溽暑忽然至,羽翼脱落自摧藏”写形势陡变,苍鹰突遭厄运,困蹇惶恐,日夕不安。“炎风溽暑忽然至,羽翼脱落自摧藏”以季节更替喻政局变化,以脱毛换羽暗指自身受到迫害。“草中狸鼠足为患,一夕十顾惊且伤”,以狸鼠为患喻处境险恶,以寤寐不宁直抒胸中的积愤。柳宗元一朝谪废,饱尝奔窜禁锢之苦,形容自己犹如翼摧羽折,任人宰割的落难之鹰,是很自然的,也是很贴切的。从而表现诗人的惊惧、忧伤、悲愤。诗的结尾两句“但愿清商复为假,拔去万累云间翔”,是体现出诗人企盼“起废”的急切心情。这种心情在他的书信中再三再四的倾吐过。这首诗充分地展示了柳宗元内心深处对自己的自信,及对迫害者的鄙视。 【点睛】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1.忧国伤时。有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的,有反映离乱的痛苦的,有同情人民的疾苦的,有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的。2.建功报国。有表现建功立业的渴望的,有表示保家卫国的决心的,有体现报国无门的悲伤的,有反映山河沦丧的痛苦的,有抒发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的,也有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的,也有畅谈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的。3.思乡怀人。有羁旅愁思的,有思亲念友的,有边关思乡的,有闺中怀人的。4.生活杂感。有写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的,有发昔胜今衰的感慨的,有抒借古讽今的情怀的,有悲青春易逝的伤感的,有愁仕途失意的苦闷的,有告慰平生的喜悦的。5.长亭送别。有写依依不舍的留念的,有发情深意长的勉励的。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向居易在《琵琶行》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琵琶女沦落天涯后,梦中回忆往昔,涕泪纵横。 (2)孔子在《论语·为政》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阐述学习与思考的关系,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则侧重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答案】 (1). 夜深忽梦少年事 (2). 梦啼妆泪红阑干 (3). 学而不思则罔 (4). 思而不学则怠 (5). 吾尝终日而思矣 (6).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情境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妆”“阑干”“罔”“怠”“须臾”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 【点睛】如何快速背诵课文: 首先背诵前自己要规定时间,把课文多读几遍;然后分读第一句话5到10 - 27 - 遍,直到会背,用同样方法读下一句背下一句,第二句背过时要和第一句连背,以此类推连句成层,连层成段,连段成篇,背完整篇课文;最后对不够熟练和容易出错地方多下功夫。背诵时不要死记硬背,要边背诵边思考,直到琅琅上口,滔滔不绝,一气背完的地步。只有这样,书上的营养才能变成自身的力量。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81年到2019年,中国女排从_____________中跋涉而来,先后10次在世界女排三大赛上夺得冠军。尽管每一次夺冠历程都不尽相同,但都完美诠释了顽强奋斗、团结协作、永不言弃的“女排精神”。一代代女排人,_____________地传承着“女排精神”。一直以来,“女排精神”也激扬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建功立业,践行“因结起来,振兴中华”的重担。“女排精神”不仅成为体育领域的意志品牌,更被升华为民族精神的代名词。1981年女排夺冠时,中国经济落后,改革开放刚刚拉开帷幕,封闭已久的中国大门向世界缓缓打开。中国女排以一场场的_____________胜利,_____________了亿万国人的信心,也为改开放事业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时光荏苒,如今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笫二大经济体,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但“女排精神”永不过时。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更需要大力弘扬“女排精神”,披荆斩棘,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17. 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峥嵘岁月 身体力行 酣畅淋漓 提振 B. 蹉跎岁月 率先垂范 酣畅淋漓 振兴 C. 峥嵘岁月 率先垂范 大快人心 提振 D. 蹉跎岁月 身体力行 大快人心 振兴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给人以无限感慨的总是历史的对比 B. 历史的对比总给人以无限感慨 C. 给人以无限激励的总是历史的演变 D. 历史的演变总给人以无限激励 19. 文中面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一直以来,“女排精神”也激昂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建功立业,践行“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重担。 B. 一直以来,“女排精神”也激扬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建功立业,践行“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使命。 C. - 27 - 一直以来,“女排精神”也激励着各行各业时劳动者建功立业,践行“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使命。 D. 一直以来,“女排精神”也激发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建功立业,践行“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重担。 【答案】17. A 18. B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本题中, 第一处,“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蹉跎岁月”,意为把时光白白地耽误过去。指虚度光阴。常被误用来形容“岁月艰难、艰苦”。语境是“1981年到2019年”“跋涉而来”,指应使用“峥嵘岁月”。 第二处,“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率先垂范”,褒义词,是指率先,带头;垂范,示范,一般用于长者、领导等。这里指一代代女派人努力传承着“女排精神”,应使用“身体力行”。 第三处,“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畅快;“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这里没有“坏人受到惩罚”,应使用“酣畅淋漓”。 第四处,“提振”,提倡,倡导;“振兴”,大力发展,使兴盛起来。文中对象是“信心”,应使用“提振”。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和谐的角度选择。本题属于选填衔接句, 从陈述对象的角度看,前文“1981年女排夺冠时,中国经济落后”“时光荏苒,如今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强调的是“历史的对比”,据此排除CD;承接前文,主语应为“历史的对比”,排除A。 故选B。 【19题详解】 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本题, 原句语病为:搭配不当“激扬”“劳动者”谓宾搭配不当;“践行”“重担”谓宾搭配不当。 - 27 - A项,搭配不当,“激昂”“劳动者”谓宾搭配不当;“践行”“重担”谓宾搭配不当。 B项,搭配不当,“激扬”“劳动者”谓宾搭配不当。 D项,搭配不当,“激发”“劳动者”谓宾搭配不当;“践行”“重担”谓宾搭配不当。 故选C。 【点睛】常见病句类型及例句 (1)语序不当 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定语与中心语位置颠倒,应该为:我国生产的棉花,长期不能自给。) (2)搭配不当 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品质”不能“浮现”,可改为“他那伟大的革命形象”。 (3)成分残缺或赘余 关于电视片《北京人在纽约》的评论已很多了。(删掉“关于”,使句子主语出现。) (4)结构混乱 老工人的一席话深深地触动了小邱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前一分句的主语是“话”,后一分句的主语是“小邱的心”,属暗中转换,造成混乱。可改为“……触动了小邱,使他的心久久……) (5)表意不明 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九月15日前去汇报。(可以理解为“15日/前去汇报”)也可理解为“15日前/去汇报”) (6)不合逻辑 他是全部死难者中的幸免的一个。(“死难者”与“幸免”矛盾。) (7)歧义 宋老大跟齐三久别重逢,谈得投机,他给他点上一支烟……(谁给谁点烟?无法猜出。) (8)句式杂糅 这办法又卫生,又方便,深受群众所喜爱。(或说“深受群众喜爱”,或说“深为群众所喜爱”。) 20.请在下面横线处为语段写一个论点。要求:表达符合逻辑,简沽畅,不超过15个字。 - 27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汉字形状之丰润、结构之精美、意境之深邃、韵律之悠扬,是其他文字无可比拟的。成千上万个汉字就像成千上万个小魔块,在语言大师的“点化”下,忽而成了惊世骇俗的不朽巨著,忽而成了清新隽永的佳作美文;忽而是浅吟低唱,忽而是疾风骤雨;忽而是行云流水,忽而是欲说还休……而我们,正是被这些小魔块深深吸引了才会“沉醉不知归路”,才会“为伊消得人憔悴”呵!在五千年的文明积淀和文字演变中,汉字以其独特的形、意、韵,缔造了书法,诗词(格律)、成语、猜谜等四大足以令拉丁文字汗颜、令华人华语扬眉的瑰宝。没有汉字,就没有“思无邪”的《诗经》,没有文采斐然的诸子散文,没有千古绝唱之《史记》,没有楚辞汉赋,没有唐诗宋词,没有《红楼梦》……一句话,没有汉字,就一无所有! 【答案】博大精深的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博大精深的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博大精深的汉字是中华文化之根。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综合起来,我们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 结合整段文字可知,横线处的句子是总领句。第一句写汉字具有其它维珍妮无可比拟的优点;第二、三、四句写汉字造就的中华文化;第五句写汉字的价值——没有汉字,就一无所有。据此可知,本段意在赞扬汉字的博大精深,赞扬汉字孕育了中华文化。根据字数要求,将其压缩为:博大精深的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博大精深的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等。 【点睛】答好语句补写题的关键: 1.阅读:语句补写题虽说考的主要是语言连贯能力,但首先应是阅读能力。 2.推导: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 3.检查: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 27 - 21.“减负”的口号喊了很多年,但是你发现自己从小学到高中,作业似乎并没有减少。面对繁多的作业,你肯定也有过抱怨和牢骚,但你是否想过如何才能真正实现中小学生的“减负”目标呢?现在如果给你一个向国家教育部部长提“减负”建议的机会,你将如何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呢? 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逻辑严谨,简明扼要,通顺流畅,无需称谓和落款。(不超过140字) 【答案】我建议学校严格控制学生的学习时间和活动总量,自习课不得用于上课和集体补课,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严格控制学生的课外作业量,多布置活动性、实践性家庭作业。这样可以保障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不做高分低能儿。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鲜明、准确、连贯、简明等的能力。这类题需要学生认真阅读材料内容,分析材料中事件的性质,并结合自己学习实际和学校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陈述理由。注意字数限制。 本题是让学生针对“减负”问题提建议,学生可以针对学校安排的不合理之处和学生的健康发展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比如:不重复不知作业,不占用音乐、体育、美术课时间,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等。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提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的观点。《咬文嚼字》杂社评选2019年十大流行活,“文明互鉴”荣登榜首。“互鉴”顾名思义,就是互相借鉴。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因互鉴而多彩丰富;那么对于个体而言,又该如何理性对待互鉴呢? 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观点与立场,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文明互鉴,方能多彩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孤军奋斗者,或许可以走的很快,但是难以走远。合作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而是一加一大于二。在竞争残酷而激烈的市场经济时代,在人与人联系更紧密的互联网加的时代,合作共赢不只是个人的选择,更是时代选择。 - 27 -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没有与世隔绝的孤岛。同为地球村居民,我们一定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多元时代带给我们的是一个更加精彩的世界。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更加多样化的生活模式。 多元时代,增进了国际间的合作。清王朝的闭关自锁,闭掉了中国向前发展的窗户,锁住了中国与他国交流合作的大门。也正是这段历史,反证了独立发展是不可取的,合作才是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全球共同应对,合作是其必然选择。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政府以高瞻远瞩的视野,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表现了应有的大国责任担当,因而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 多元时代,国际合作最需要信任。言而无信,行而不远。如果缺少了真诚与互信,合作便会失去活力。坦诚的交流,彼此间将心灵畅开。用心去聆听对方的声音,合作才能更有活力。新时代的中国,不仅注重汲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也愿意尊重文明多样性,分享发展红利,给世界带来机遇、和平与进步。实践必将证明,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携手合作、取长补短,丰富多彩的文明成果将谱写出中国与世界互动的华彩篇章。 多元时代,需要各国在合作时求同存异。在这个多彩缤纷的世界,我们应该树立求同存异的观念,对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现象都要进行客观全面的认识。从而得出辩证统一的思想中国与美国作为两个大国,在很多问题上存在差异性。近年来也是摩擦不断。可是这些差异并没有影响两国之间正常前友好地交流,求同存异,会让朋友之间少了隔膜,会让国家之间少了纷争。这时,我们的世界将会更加美好。 透过历史这面镜子,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因合作而成功的事例。进入新时代,合作共赢更是大至国家,小至个人想要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多元时代,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往往多于共性,但这不应成为个体之间交流合作的障碍。 一个苹果,两个人去分享,便是每人半个苹果;一份思想,两个人分享便是每个人两份思想。多元时代,合作发展,前景才会更加明朗。 【解析】 【详解】此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对于名言警句、诗句、歌词等材料,审题时要善于全面准确,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 【审题】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同时也考查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 27 - 材料由“文明互鉴”引入,但落脚点在于谈论“互鉴”,因此作文内容不能只谈文明方面的互鉴;结合下面的任务指令,谈文明方面的互鉴,反而属于偏题、跑题了! 当然,审题除了要看提供的材料,亦要仔细看任务指令。“那么对于个体而言,又该如何理性对待互鉴呢?”“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观点与立场,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就是这道作文题的任务指令。“对于个体而言”就提示考生这是要由“互鉴”的国家、民族层面转到个体层面,更强调从个体层面来谈这一问题;“理性看待”则是提示考生要深入思考,不能只是简单地谈论“互鉴”之于个体的意义,而要全面考虑:为何要“互鉴”(“互鉴”的意义)、“互鉴”什么(哪些方面可以“互鉴”)、如何“互鉴”(“互鉴”时要注意什么)。只谈其中一个层面,作文只能是二类下(45分以下)。特别提示一下,互鉴时要注意什么,既是“互鉴”就不能单方面地去借鉴,而是互有借鉴;同时借鉴他人的优点长处时,亦不能全盘接受,要有批判地态度,某和程度上还要保持个体的自信。 【立意】文明因鉴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三人行,择其善;理性互鉴;互鉴同时也要保持自信。 【结构】紧扣材料中心拟定题目《文明互鉴,方能多彩》,引用俗语“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指出“合作共赢不只是个人的选择,更是时代选择”。接着说明当下处在多元时代,更应相互合作,互相借鉴。然后从为什么和怎么办角度证明论点:多元时代,增进了国际间的合作;多元时代,国际合作最需要信任;多元时代,需要各国在合作时求同存异。文章结尾由国家到个体,完成了命题人所给任务,以“苹果”为喻,呼应标题和开篇,突显“多元时代,合作发展,前景才会更加明朗”。 【素材】1.文明是平等的,每种文明都有其特色,没有完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没有完全一无是处的文明。不同的文明因为相互交流而变得更加多彩。在古代,丝绸之路、茶叶之路等古老商路,记录着文明之间的对话。现在,“一带一路”、“欧亚经济联盟”使各国的合作蓬勃开展。文明不会因为交流而消融,反而会因为相互间的交流而变得更加丰富,展现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2.文明是流动的也是开放的,应秉持包容的精神,不应以一种文明否定另一种文明,更不能搞“普世价值”,妄图改造别人。文明的差异不应成为地区冲突的原因,应理性的看待差异,通过沟通、对话、协商的方式,以文明间的交流来达成共识,消除隔膜。用文明的互鉴来超越文明冲突,用文明共存来替代文明优越,世界会因为多彩的文明而变得更加美丽。 - 27 - 3.“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人类的命运是休戚与共的,一国的安全不可能建立在别国的动荡之上。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的大变局,挑战和风险都日益增多。虽然和平和发展是主流,但是世界上也存在着局部的战争和冲突,恐怖主义的威胁蔓延,一些大国还在大搞霸凌主义,加剧冲突和争端。一些国家违背世界相互融合发展大势的行为,不过是螳臂当车,最终损人害己。世界不会因一国独霸变得更好,独霸的国家终将自食恶果。这种对待其他文明傲慢与偏见的态度,只会制造出更多的矛盾和冲突,导致自身的封闭与孤立。带给自己的只会是落后和衰弱,只会让自己的国和家的幸福指数日趋下降。 4. 冼星海是在哈萨克斯坦音乐史上拥有重要地位的中国音乐家。20年前,阿拉木图市中心的一条大街以冼星海命名。根据哈萨克斯坦首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的指示,冼星海居住过的房子被改造成纪念故居,并树立了冼星海纪念碑。冼星海的许多作品至今仍是哈萨克斯坦国家歌剧院、爱乐乐团等音乐团体的演出保留曲目。 随着时间推移,哈萨克斯坦人民不仅没有忘记冼星海为哈萨克斯坦创作大量音乐,而且因为共建“一带一路”,两位伟大音乐家的患难之交已经成为两国人民传承友谊的一段佳话。电影《音乐家》在中哈两国联合搭建剧组并开始工作时,哈方的同事几乎都知道冼星海代表作《阿曼盖尔德》,并能哼唱其中的经典片段。 - 27 - - 27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