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解析版)‎ 注意事项:‎ ‎1.请在答题纸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2.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名篇名句默写(8分)‎ ‎1.任选四道小题,补写出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静女》)‎ ‎②人,要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成为像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样内外兼修的人。‎ ‎③在《短歌行》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为苏轼《赤壁赋》所用,引出了英雄面对时间流逝时的无可奈何之悲。‎ ‎④(归园田居(其一)》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王籍《入若耶溪》中“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两句在写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⑤念高危,_____________;惧满溢,_____________;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⑥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_____________,存亡之理,_____________,或未易量。(苏洵《六国论》)‎ ‎【答案】 (1). 爱而不见 (2). 搔首踟蹰 (3).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4). 又重之以修能 (5). 月明星稀 (6). 乌鹊南飞 (7). 狗吠深巷中 (8). 鸡鸣桑树颠 (9). 则思谦冲而自牧 (10). 则思江海下百川 (11). 则胜负之数 (12). 当与秦相较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重点注意踟蹰、颠、当的写法。‎ 二、文言文阅读(23分)‎ ‎(一)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各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节选自《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陪衬 B.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赐:恩惠 C. 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D. 夫晋,何厌之有? 厌:满足 ‎3. 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夜缒而出。 夜: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亡 C. 越国以鄙远。 鄙: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为边邑 D. 邻之厚,君之薄也。 厚:形容词用作动词,变得雄厚 ‎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壬戌之秋 盘庚之迁 B. 徘徊于斗牛之间 因击沛公于坐 C. 而不知其所止 吾其还也 D. 扣舷而歌之 赂秦而力亏 ‎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壬戌”属干支纪年,“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合称,共十个天干,十二个地支。‎ B. “望”一般指农历每月的十五,除此之外,还有“朔”“晦”,分别指每月的末日和初日。‎ C. 我国古代把某些星的集合体叫作宿。文中“斗牛”指二十八星宿中的斗宿和牛宿 D. 古籍中的“河”一般指黄河,“江”一般指长江。文中“白露横江”的“江”就指长江。‎ ‎6. 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答案】2. A 3. C 4. B 5. B ‎ ‎6. 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晋国)的边境(疆界),又想扩张它(晋国)西边的边境(疆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解析】‎ ‎【2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A项,陪:增加。故选A。‎ ‎【3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主要考核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根据具体的句子具体的分析。题中C项,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边邑。故选C。‎ ‎【4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的,一句语段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是否通顺。题中B项,“于”都是介词,“在”的意思。A项,前句的“之”为结构助词,“的”;后句的“之”为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前句的“其”为代词,代小船;后句的“其”表商量或希望语气,可以翻译成“还是”。D项,前句的“而”表修饰关系的连词;后句的“而”表顺承关系的连词。故选B。‎ ‎【5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B项,“朔”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晦”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故选B。‎ ‎【6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重点注意,东:名词作状语,在东边;封:使动用法,使……成为它(晋国)的边境;肆:扩张;若:如果;阙:使……减少;焉:哪里。‎ ‎【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深夜,烛之武用绳子吊出城墙,他见到秦穆公,说:秦国与晋国围攻郑国,郑国已明白自己将会灭亡。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邦晋国增加土地呢?邻国越雄厚,您就越薄弱。如果饶恕了郑国,并且把它做为东边大道上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晋惠公)答应把焦、瑕两地给您。可是,晋惠公早晨渡过河去,晚上就筑城来防备您,这是您知道的。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着与明月有关的文章,歌颂窈窕这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徘徊在斗宿与牛宿之间。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任凭小船儿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飘荡,越过苍茫万顷的江面。(我的情思)浩荡,(我的情思)浩荡,就如同凭空乘风,却不知道在哪里停止,飘飘然如遗弃尘世,超然独立,成为神仙,进入仙境。这时候喝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舷,歌中唱到:“桂木船棹啊香兰船桨,迎击空明的粼波,我的心怀悠远,想望伊人在天涯那方。有会吹洞箫的客人,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有如哀怨有如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尾声凄切、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高湖字大渊,勃海蓚人也。汉太傅裒之后。祖庆,慕容垂司空。父泰,吏部尚书。湖少机敏,有器度,与兄韬俱知名于时,雅为乡人崔逞所敬异。少历显职,为散骑常侍。登国十年,垂遣其太子宝来伐也,湖言于垂曰:“魏燕之与国和好多年行人相继往求马不得遂留其弟曲在于此非彼之失政当敦修旧好,乂宁注国家,而复令太子率众远伐。且魏主雄略,兵马精强,险阻艰难,备尝之矣。太子富于春秋,意果心锐。兵凶战危,难可独行。愿以深虑!”言颇切厉。垂怒,免湖官。既而宝果败于参合。宝立,乃起湖为征虏将军。宝走和龙,兄弟交争,湖见其衰乱,遂率户三千归国。太祖赐爵东阿侯。年七十卒。赠镇西将军,谥曰敬。‎ ‎(节选自《魏书·高湖传》)‎ 注:乂(yì)宁,安宁。‎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魏/燕之与国/和好多年行人/相继/往求马不得/遂留其弟/曲在于此/非彼之失/‎ B. 魏/燕之与国/和好多年/行人相继/往求马不得/遂留/其弟曲在于此/非彼之失/‎ C. 魏/燕之与国/和好多年/行人相继/往求马不得/遂留其弟/曲在于此/非彼之失/‎ D. 魏/燕之与国/和好多年行人/相继/往求马不得/遂留/其弟曲在于此/非彼之失/‎ ‎8. 下列不属于“宝果败于参合”的直接原因的一项是 A. 政当敦修旧好,乂宁国家 B. 且魏主雄略,兵马精强 C. 太子富于春秋,意果心锐 D. 兵凶战危,难可独行 ‎9.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湖少机敏,有器度,与兄韬俱知名于时,雅为乡人崔逞所敬异。‎ ‎【答案】7. C 8. A ‎ ‎9. 高湖年轻时机智敏捷,有才具风度,和兄长高韬都在当时知名,一向被同乡人崔逞敬佩。‎ ‎【解析】‎ ‎【7题详解】‎ 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行人”作后句的主语,前面断开;“其弟”作前句的宾语,后面断开。故选C。‎ ‎【8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文言文信息筛选的题目,大多是人物性格分析,答题时注意题干的要求是“什么人”的“什么”品质,还要注意有没有“直接表现”等字样,注意运用排除法作答。还有某人的什么做法、某人做事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景物或物象特征的分析等,答题方式和人物性格分析类似。答题时用排除法,此题属于概括原因类,题中A项,属于国家内政治理,非“宝果败于参合”的直接原因。故选A。‎ ‎【9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重点注意,机敏:机智敏捷;器度:才具风度;知名于时:状语后置句,在当时知名;雅:一向;为……所:表被动。‎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参考译文】高湖字大渊,勃海蓚县人。汉代太傅高裒的后代。祖父高庆,任慕容垂的司空。父亲高泰,任吏部尚书。高湖年轻时机智敏捷,有才量风度,和兄长高韬在当时都很出名,很被同乡人崔逞推崇。年轻时担任显要职务,任散骑常侍。登国十年,慕容垂派遣太子慕容宝来攻打,高湖对慕容垂说:“魏,是燕的友邦。和好多年,使者相继。以往求取马匹没有得到,就扣留魏主的弟弟,是我们没理,不是它的过失。正应当努力恢复往日的友好,安宁国家,却又命令太子率领军队讨伐远方。况且魏主谋略非凡,兵强马壮,艰难险阻,都经受过。太子年轻,心意果敢迫切。战事凶险可怕,不宜独自行事。请深思。”话说得比较严厉。慕容垂气愤,免去高湖的官职。不久慕容宝果然在参合失败。慕容宝即位后,才起用高湖为征虏将军。慕容宝逃奔到和龙,兄弟相互争斗,高湖看到燕衰败混乱,于是率领三千户人投北魏。太祖拓跋珪赐爵东阿侯。七十岁去世。被追赠为镇西将军,谥号为敬。‎ 三、古代诗歌阅读(15分)‎ ‎10.下列对这首古诗的赏析,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①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②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③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④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A. ①句写女子渡江采莲,兰泽上芳草遍地,客观描绘出一幅和美的采莲图。‎ B. ②句一转,写女子的担心:别人采莲都能送给心爱之人,我能送给谁啊?‎ C. ③句对写羁旅之人思念故乡,“浩浩”既写路途之远,也能表现思念之深。‎ D. ④句直接抒发诗人离居之愁,用“终老”的时间之长来加深离居的伤情。‎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B项,“写女子的担心,我能送给谁啊”错误,理解无人可送的担心与原诗诗意偏离。故选B。‎ ‎【点睛】诗意概括是诗歌鉴赏常考的内容,有的概括诗歌的情节,有的概括物象的特征,有的概括人物的活动、心理等,答题时注意抓住诗中的重点意象、重要的场面,景物进行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饮酒(其四)‎ 晋·陶渊明 栖栖①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②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③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注:①栖栖:不安的样子。②厉响,激越的叫声③翮:hé,鸟的翅膀。‎ ‎1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诗写一只失群孤鸟最终栖居于一棵松树,借此表达诗人的情思心志。‎ B. 前六句写孤鸟徘徊悲鸣,无所依托,苦苦找不到适合自己栖居的归宿。‎ C. 诗中的孤松在凛冽的劲风中荫绿不减,万象萧索中孤鸟只能无奈寄留 D. 全诗感情基调虽然悲凉,最后两句却昂然有力,表现出诗人操守的坚贞。。‎ ‎12. 诗中前后两个“独”字的意味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案】11. C 12. 第一处“独”是“孤独”的意思,日暮时分,本是群鸟休憩之时,但失群的鸟儿仍在孤独地飞翔;与上句中的“群”形成对照,更加突出鸟儿的形单影只。第二处“独”是“独独、唯独”的意思,秋尽冬来,万木凋谢,唯独这棵松树荫绿不减;“独”字与上句的“无”形成对照,更加凸显松树的与众不同。‎ ‎【解析】‎ ‎【11题详解】‎ 此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C项,“只能无奈”错误,与诗后六句的意思不符。故选C。‎ ‎【1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诗歌的炼字的能力,诗中的“独”是“诗眼”,答题时首先明确指出作为“诗眼”的词;然后结合诗歌具体内容,例举全诗围绕该字写了哪些内容;分析该词在突出主旨、营造意境和诗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最后指出该字在表达情感、主旨中所起的作用。此题注意先答出含义,然后结合上下文意,分析其在突出“鸟”“松”的特征方面的作用。“日暮犹独飞”的“独”是“孤独”的意思,与上句中的“群”形成对照,更加突出鸟儿的形单影只;“此荫独不衰”是“唯独”的意思,“劲风无荣木”对照,更加凸显松树的与众不同。‎ ‎【点睛】炼字题答题要点。‎ ‎1、明确诗眼的价值,诗眼是洞察诗歌旨意的窗口,是诗歌的灵气所在。或者统摄全篇,或者一字传神。‎ ‎2、统摄全篇型,要结合全诗,逐联(句)解说诗眼的体现,诗句解说要扣紧诗眼。充分体现诗眼“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 ‎3、一字传神型,则重在透过诗眼,分析诗歌旨意,传达作者情感。字句的解说要具体,要联系描写情境、上下文意、诗作标题、作者情感等方面加以理解。‎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各题。‎ 愁乡石 张晓风 到“鹅库玛”度假去的那一天,海水蓝得很特别。‎ 每次看到海,总有一种瘫痪的感觉,尤其是看到这种碧入波心的、急速涨潮的海。这种向正前方望去直对着上海的海。‎ ‎“只有四百五十海里。”他们说。‎ 我不知道四百五十海里有多远,也许比银河还迢遥吧?每次想到上海,总觉得像历史上的镐京或是洛邑那么幽渺,那样让人牵起一种又凄凉又悲怆的心境。我们面海而立,在浪花与浪花之间追想多柳的长安与多荷的金陵,我的乡愁遂变得又剧烈又模糊。‎ 有两三个人影徘徊在柔软的沙滩上,拣着五彩的贝壳。那些炫人的小东西像繁花一样地开在白沙滩上,给发现的人一种难言的惊喜。而我站在那里,无法让悲激的心怀去适应一地的色彩。此处是异国,异国寂凉的海滩!‎ 他们叫这一片海为中国海,世上再没有另一个海有这样美丽沉郁的名字了。海水在远处澎湃,海水在近处澎湃。我木然地坐在许多石块之间,那些灰色的、轮流着被海水和阳光煎熬的小圆石。‎ 那些岛上的土著很幸福地过着他们的日子,他们在历史上从来不曾辉煌过,所以他们不必痛心,他们没有骄傲过,所以无须悲哀。他们那样坦然地说着日本话、给小孩子起日本名字,他们那样怡然地走在美国人为他们铺的柏油马路上。‎ 他们有他们的快乐。那种快乐是我们永远不会有也不屑有的。我们所有的只是超载的乡愁,只是世家子弟的那份茕独。‎ 小圆石在不绝的浪涛中颠簸着,灰白的色调让人想起流浪的霜鬓。我拣了几个,包在手绢里,我的臂膀遂有着十分沉重的感觉。‎ 忽然间,就那么不可避免地忆起了雨花台,忆起那闪亮了我整个童年的璀璨景象。那时候,那些彩色的小石曾怎样地令我迷惑。在去国离乡的岁月里,我们的箱箧里没有一撮故国的泥土,更不能想像一块雨花台石子的奢侈了。‎ 灰色的小圆石一共是七块,雕琢它们的是中国海的浪花,是来自上海的潮汐,日日夜夜,它们听着遥远的消息,把七块小石转动着,它们便发出琅然的声音,那声音里有着一种神秘的回响,呢喃着这个世纪最大的悲剧。‎ ‎“你拣的就是这个?”‎ 游伴们从远远近近的沙滩上走了回来,展示着他们色彩缤纷的贝壳。‎ 而我什么也没有,除了那七颗黯淡的灰色石子。‎ ‎“可是,我爱它们。”我独自走开去,把那七颗小石压在胸口上,直压到我疼痛得淌出眼泪来。在流浪的岁月里我们一无所有,而今,我却有了它们,我们的命运多少有些类似,我们都生活在岛上,都曾日夜凝望着一个方向。‎ ‎“愁乡石!”我说,我知道这必是它的名字,它决不会再有其他的名字。‎ 我慢慢地走回去,鹅库玛的海水在我背后蓝得叫人崩溃,我一步一步艰难地摆脱它。而手绢里的愁乡石响着,响着久违的乡音。‎ ‎(节选自《张晓风散文集》,有删节)‎ 注:作者祖籍江苏,1949年随家人赴台,1968年游鹅库玛(冲绳极北端之海滩)写下此文。冲绳,史称“琉球”,明清时为中国的属邦。甲午战争后为日本占有,二战后美军于此建立军事基地。‎ ‎13. 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画面感十足:一位去国十八年的游子,独自伫立在异国滩头,遥望祖国方向那可望而不可及的故乡。‎ B. 作者并不关心四百五十海里有多远,只是用“银河迢遥”作比,表现其回归故乡的希望渺茫时凄凉悲怆的心情。‎ C. 岛上土著无觉于曾经的屈辱历史,只是麻木地享受快乐,作者对此表示不屑,认为自己绝不会享受这样的快乐。‎ D. 文章展现出的乡愁内涵,深沉而博大,是整整一代人的心声,有特殊的时代色彩和民族特性,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4. 文章两次写到“游伴”,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5. 作者为什么说“愁乡石”——“我知道这必是它的名字”?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答案】13. C 14. ①第一次写游伴们愉快捡拾贝壳,衬托出作者的痛苦思乡之情,也引出下文对灰色小原石头的关注和联想。②第二次写游伴们捡拾贝壳归来,既对上文捡拾贝壳做一交代回应,更通过朋友的质疑强化石头对作者寄托乡思的意义。 ‎ ‎15. ①圆石灰白色调让人想起流浪的霜鬓,唤起作者故土难回的悲酸;②雕琢圆石的是中国海的浪花(上海的潮汐),勾起作者对中国世纪悲剧的伤感;③小圆石寄托着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④小圆石和作者的命运有些相似,在岛上凝望着中国;⑤小圆石意义丰富,成为作者沉重的乡愁的载体。‎ ‎【解析】‎ ‎【13题详解】‎ 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C项,“只是麻木地享受快乐,作者对此表示不屑,认为自己绝不会享受这样的快乐”错误,从上文“他们在历史上从来不曾辉煌过,所以他们不必痛心,他们没有骄傲过,所以无须悲哀”可知作者对他们是理解的,而自己是不能够享受。故选C。‎ ‎【14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文中的情节作用的能力,情节一般有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为后面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下伏笔;照应前文;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等你作用,答题时一般采用某某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的模式。此题要求分析文章两次写到“游伴”,的作用,首先在文中找到这两处情节,第一处写“有两三个人影徘徊在柔软的沙滩上,拣着五彩的贝壳”,重点从结构和情感上分析,因此后面“我木然地坐在许多石块之间,那些灰色的、轮流着被海水和阳光煎熬的小圆石”我对灰色小原石头的关注和联想;再结合“他们有他们的快乐。那种快乐是我们永远不会有也不屑有的。我们所有的只是超载的乡愁,只是世家子弟的那份茕独”分析情感;第二处写“游伴们从远远近近的沙滩上走了回来”通过“你拣的就是这个?”“可是,我爱它们。”和“而手绢里的愁乡石响着,响着久违的乡音”以及和第一处的照应分析作用。‎ ‎【15题详解】‎ 此题考核文中内容的概括能力,情节概括往往概括物象的特征,事情的经过、原因,作者的观点态度、情感等,注意锁定文章的区位,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尤其注意文章各段的段首和段尾的句子以及表达方式变换的句子。此题要求分析作者说“愁乡石”——“我知道这必是它的名字”的原因,此题可根据文中的句子“那些灰色的、轮流着被海水和阳光煎熬的小圆石”“小圆石在不绝的浪涛中颠簸着,灰白的色调让人想起流浪的霜鬓”雕琢它们的是中国海的浪花,是来自上海的潮汐,……那声音里有着一种神秘的回响,呢喃着这个世纪最大的悲剧”“我却有了它们,我们的命运多少有些类似,我们都生活在岛上,都曾日夜凝望着一个方向”“而手绢里的愁乡石响着,响着久违的乡音”从物象的特征以及和作者抒发情感的关系的角度概括作答即可。‎ 五、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据报道,日前,京津冀三地爱卫会和卫计委联合举办世界无烟日主题活动,现场启动了“京津冀控烟协同发展项目”,以打造2022年无烟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为契机,联手推进三地无烟环境。‎ 数据显示,我国约有超过3亿烟民,不吸烟人口中有7.6亿人每天暴露在二手烟环境中。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若在我国全国范围的公共场所全面实行禁烟,可让烟民数量减少1300万名,使600万人避免过早死亡。“无烟冬奥”就是利用体育作为载体,希望人们能重视健康,改变生活方式,树立健康生活理念,促进人的健康发展。它是出于人文关怀的考虑,符合奥运精神,也契合我国大力推进控烟工作。我们不妨借助“无烟冬奥”的举办,让其成为中国控烟的新起点,让无烟中国早日到来。‎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8年5月31日13版)‎ 材料二:‎ ‎“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引起的死亡占死亡人数的40%以上。约12%的心脏病死亡归因于烟草使用和二手烟暴露。”在今日召开的2018年世界无烟日核心信息发布上,中国疾控中心控烟办主任姜垣说。‎ ‎2018年5月31日是第31个世界无烟日,本次世界无烟日的主题是“烟草和心脏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等九家单位以“烟草和心脏病”为重点,共同发布了2018年世界无烟日核心信息。核心信息旨在提高人们对烟草与中风等心脏和其它心血管疾病之间关联的认识,及倡导制定可有效减少烟草消费的政策。‎ 中国疾病预防控中心书记、副主任李新华说,每天只抽一支烟也会使男性冠心病风险增加74%,女性增加119%。吸烟者发生中风的风险是非吸烟者的1.5倍。然而我国成人中知晓吸烟导致中风和心肌梗死的分别只有31%和42.6%,在世界各国处于较低水平。戒烟可降低心脏病的风险;戒烟5~15年,中风发病风险降至非吸烟者。‎ ‎“吸烟是疾病的首恶,戒烟是健康的首善。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冠心病和中风发病及死亡风险超高。任何年龄戒烟都会获益,戒烟越早越好。”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院士表示。‎ ‎2018年世界无烟日核心信息旨在通过发布与传播,倡导政府与公众做出远离烟草,有利于心脏健康的承诺;同时,鼓励国家各级强化落实履行《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及执行各项控烟措施。‎ ‎(摘编自《中国戒烟网》,2018年11月25日)‎ 材料三:‎ 某地区中学生抽烟抽样数据调查统计表 年级 合计 男生 女生 调查 人数 吸烟 人数 吸烟率 ‎%‎ 人数 吸烟 人数 吸烟率 ‎%‎ 人数 吸烟 人数 吸烟率 ‎%‎ 初一 ‎583‎ ‎24‎ ‎4.1‎ ‎293‎ ‎24‎ ‎8.2‎ ‎290‎ ‎0‎ ‎0‎ 初二 ‎535‎ ‎37‎ ‎6.9‎ ‎268‎ ‎36‎ ‎13.4‎ ‎267‎ ‎1‎ ‎0.4‎ 初三 ‎575‎ ‎54‎ ‎9.4‎ ‎293‎ ‎53‎ ‎18.1‎ ‎282‎ ‎1‎ ‎0.4‎ 高一 ‎546‎ ‎76‎ ‎13.9‎ ‎281‎ ‎73‎ ‎26.0‎ ‎265‎ ‎3‎ ‎1.1‎ 高二 ‎551‎ ‎89‎ ‎16.2‎ ‎261‎ ‎89‎ ‎34.0‎ ‎290‎ ‎0‎ ‎0‎ 合计 ‎2790‎ ‎280‎ ‎10.0‎ ‎1396‎ ‎275‎ ‎19.7‎ ‎1394‎ ‎5‎ ‎0.4‎ ‎(摘编自《青年学报》,2018年2月刊)‎ 材料四:‎ 北京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今日表决通过《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其中明确规定,室内全面禁烟、禁止烟草广告、促销、赞助,还强化了对控烟责任人的约束。‎ ‎《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第九条规定,“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的室内区域以及交通工具内禁止吸烟。”《条例》同时规定,文保单位、学校、妇幼医院及体育场馆坐席比赛区等室外公共场所也需要执行禁烟。如果在禁止吸烟场所和区域抽烟,《条例》规定,可以被处以最高200元罚款。‎ 各个单位的法人或主要负责人将成为《条例》在本单位落实的第一责任人。而餐厅等营业场所的经营者和管理者是所在场所执行控烟的第一责任人。禁止吸烟场所的经营者和管理者不仅需要设置明显的禁止吸烟标志和举报投诉电话号码标识,还需要对吸烟者劝阻,不听劝阻的还需要向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投诉举报。如果经营者未履行上述职责,将被处以2000元至1万元罚款。‎ ‎《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将于2015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 ‎(摘编自《经济日报》,2014年11月29日)‎ ‎16.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22年无烟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旨在向社会宣传健康无烟的生活理念,促进京津冀三地无烟环境的形成;这一活动既符合奥运精神,也契合我国大力推进控烟工作。‎ B. 虽然大多成人知道中风和心肌梗死的首因是吸烟,但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引起的死亡人数仍占总死亡人数的40%多,其中吸烟者中风的风险是非吸烟者的1.5倍。‎ C. 据某地区不完全统计,在吸烟的中学生中,高中生比初中生吸烟的比率要高出一倍左右;但从性别来看,主要集中在男生,女生吸烟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不到。‎ D. 《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强化了对控烟责任人的约束,各单位的法人或主要负责人将要为自己控烟的不作为买单。该条例的颁布将为有效禁止室内吸烟提供保障。‎ ‎1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数据显示,我国约有11亿人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吸烟的威胁,据世卫组织的估计,如果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公共场所禁烟,可以大大减少因吸烟而导致的死亡人数。‎ B. 戒烟能有效降低成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致死的风险。专家认为,戒烟成功5年以上,成人中风的风险可能会与非吸烟的人一样,任何年龄的人戒烟都会获益。‎ C. 从初一到高二,年级越高,吸烟学生的数量越多。中学生应远离烟草毒害,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要加强宣传和管理,这些是调查数据给我们的启示。‎ D. 北京市公共场所、工作场所以及交通工具内禁止吸烟,市内其他文保单位、学校、妇幼医院及体育场馆禁止吸烟;餐厅将作为重点整治对象,处罚的数额明显要高。‎ ‎18. 控烟需要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与协作,结合材料,简述如何才能更好地控烟禁烟。‎ ‎【答案】16. B 17. D ‎ ‎18. ①政府要强化落实履行《公约》,加快控烟立法,力争在所有公共场所全面实行禁烟;②专业机构要加强宣传,让大众认识吸烟的危害性;③教育机构要加强管理,让青少年远离烟草毒害;④公民要严格自律,自觉做到不吸烟或者不在公众场合吸烟。‎ ‎【解析】‎ ‎【16题详解】‎ 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B项,“虽然大多成人知道中风和心肌梗死的首因是吸烟”错误,材料二只有不到一半的人认识到吸烟是心梗和中风的首因。故选B。‎ ‎【17题详解】‎ 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D项,“餐厅将作为重点整治对象”错误,体育场馆的禁烟条例中只限定在坐席比赛区;原材料中没有“餐厅作为重点整治对象”的意思。故选D。‎ ‎【18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概括如何才能更好地控烟禁烟,前面给出第的范围“国家、社会和个人”在文中找到相应的要点概括作答即可,可根据文中的“希望人们能重视健康,改变生活方式,树立健康生活理念,促进人的健康发展”“核心信息旨在提高人们对烟草与中风等心脏和其它心血管疾病之间关联的认识,及倡导制定可有效减少烟草消费的政策”“鼓励国家各级强化落实履行《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及执行各项控烟措施”“《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其中明确规定,室内全面禁烟、禁止烟草广告、促销、赞助,还强化了对控烟责任人的约束”“各个单位的法人或主要负责人将成为《条例》在本单位落实的第一责任人”从政府、相关机构和个人的角度概括即可。‎ ‎【点睛】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 六、语言文字运用(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人们说,当代中国是一个没有艺术大师的时代,虽然大师的桂冠四处飞扬。但是,当代中国造型艺术的发展又是________的,这就是其在主题、体裁、题材、风格、语言、材料、程序诸方面的多元进发态势。虽然有过反复和挫折,当代造型艺术家还是真正地拥有了表现一切的权力,也有了这种精神与物质的可能,主流与非主流艺术( )。造型艺术各门类各有各的天地,各有各的目标,也各有各的造化与成就。传统的与现代的、激进的与沉稳的、写实的与写意的、磅礴的与精微的、狂放的与收敛的,或者是兼工带写的、中西融合的、________的……中国造型艺术的深刻性虽然差强人意,其丰富性却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这样的自由欢快,这样的________,这样的色彩纷呈。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当代造型艺术创作存在着重大主题表现不够、历史进程描述不力的缺陷 ‎,而大题小做、无病呻吟的情况并不少见。如何在读书的时候进一步提高境界,如何在创作的时候进一步品读人生,如何在写生的时候进一步发现生活,如何在艺术之内多花一点功夫、在艺术之外少用一点力气,是值得当代造型艺术家________的。‎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当代造型艺术家创作存在着重大主题表现、历史进程描述不力的缺陷 B. 当代造型艺术创作存在着重大主题表现、历史进程描述不力的缺陷 C. 当代造型艺术家创作存在着重大主题表现不够、历史进程描述的缺陷 D. 当代造型艺术创作存在着重大主题表现不够、历史进程描述不力的缺陷 ‎20.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仅相互影响,而且在许多情况下是共享互生、相携而进的 B. 不仅和平共处,而且在许多情况下是共享互生、相携而进的 C. 不仅相互影响,反而是在许多情况下是共享互生、相携而进的 D. 不仅和平共处,反而是在许多情况下是共享互生、相携而进的 ‎2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史无前例 标新立异 摇曳多姿 深思熟虑 B. 空前绝后 标新立异 婀娜多姿 等闲视之 C. 史无前例 推陈出新 摇曳多姿 深思熟虑 D. 空前绝后 推陈出新 婀娜多姿 等闲视之 ‎【答案】19. D 20. B 21. A ‎【解析】‎ ‎【19题详解】‎ 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题中根据前文陈述的对象应该是“中国造型艺术”,题中AC项的陈述对象是“当代造型艺术家”排除,AB项“重大主题表现”残缺。排除。故选D。‎ ‎【20题详解】‎ 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此题考核选填衔接句,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题中CD项,“不仅……反而……”搭配不当,排除;然后注意应是“和平共处”“共享互生” “相携而进”的顺序。故选B。‎ ‎【21题详解】‎ 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史无前例: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前所未有。空前绝后:以前没有过,以后也不会有,多用来形容非凡的成就或盛况。结合语境“中国造型艺术”还在发展,正在进行着不能用“绝后”。标新立异: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一般不同,符合语境。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摇曳多姿:形容摆动的姿态变化多,优美动人。婀娜多姿:形容姿态柔和而美好,多用于形容女子。深思熟虑:反复深入地考虑,指重视,符合语境。等闲视之:把它看成平常的事,不予重视。故选A。‎ ‎【点睛】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 ‎22.本学期你阅读了________(作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在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120字。‎ ‎(1)语文老师请同学们推荐这部名著中的章节或片段供课上研读,你会选择哪个章节或片段?请用一句话概括该部分内容,并简要陈述推荐理由。‎ ‎(2)如果将本书改编为电影,你来导演,你愿意执导哪个角色?请说明此角色性格的闪光之处,并结合本书相关内容说明理由。‎ ‎【答案】(1)示例:鸣凤投湖一章。鸣凤被强逼作妾,坚决不从,投湖而死。‎ 理由:情节安排上,鸣凤之死在全书掀起了众多人物悲剧命运的序幕;形象塑造上,鸣凤用死的方式最终完成下等奴仆意识的觉醒;主题表达上,鸣凤之死控诉了封建制度对下层劳动人民的生命的无视和戕害。‎ ‎(2)示例:鸣凤。鸣凤是善良、天真浪漫的,同时又具有初步的觉醒和反抗意识。‎ 表现:作者通过写她和三少爷觉慧的交往表现她的天真浪漫,通过自己夜晚失眠的浮想联翩表现自己的善良和觉醒。通过不甘自己爱情命运被安排,最终选择投湖以结束生命来反抗命运的不公来展现她的反抗意识。‎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中外名著的能力。名著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的作家、作品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此题要先选择名著,然后说明推荐的理由,理由和从内容、主题、人物和艺术手法的角度分析,重点抓住其中的一个,然后选择人物,注意结合名著的内容分析出该人物的闪光点即可。‎ 七、作文(60分)‎ ‎23.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生活中的事,大大小小,零零碎碎,或期待而失望,或坚守又放弃,或忧伤却幸福,或无奈但释怀……矛盾着,前行着。发现这就是生活,这才是成长。‎ 读完这段话,你有何感想?请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要求:有真情实感,兼有议论;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成长的滋味 时间的年轮已悄然转过了十六个春秋,生命的丝线也已拉扯了十六个年头。我成长在不知不觉中,但后知后觉以后,感悟……‎ 不再是那个吵着要妈妈讲故事的小女孩,不会为了一个洋娃娃大哭大闹,而是常常看到镜中渐渐脱去稚气的外衣的自己,想着如何不再让妈妈爸爸太操心受累。成长的滋味是理解。‎ 不再像以前一样摇着小脑袋童声童气的唱《小锣号》了,却常常被《二泉映月》感动得泪如雨下,体味着盲人阿炳留给我的悲伤苍凉的人生思考。成长的滋味是感悟人生。‎ 不再在作业本中故意写两个错别字来考察老师的眼力,却常常对老师花白的发丝、额上的皱纹以及沾满粉笔灰的手指充满感激。老师谆谆的教导和不倦的帮助让我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有了更深的理解。于是便有了心无旁骛、忘身书海、俯首案旁、用功到天亮的刻苦。成长的滋味是感恩报答。‎ 不再为了一个意见不统一而和同学争得面红耳赤,却常常会在夜深人静时,品一杯冒着热气的苦丁茶,看着深蓝的夜空,让浮躁的心归于平静,数着星星抱着梦想入睡。成长的滋味是成熟。‎ 成长的滋味是地上的一棵小苗渴望长成参天大树。‎ 成长的滋味是海中的一条游鱼渴望跃过龙门,遨游沧海。‎ 成长的滋味是天空的一只小鸟渴望自由自在的飞得好高好高,云海任由搏击。‎ ‎……‎ 成长的滋味,自己体会。那似酸又甜、似辣又咸、似悲凉又快乐、似多愁又善感的滋味,萦绕着我度过了十六个春秋、十六个年头后,浸入我的魂灵,永远、永远……‎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写作能力,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要求根据材料的感悟写一篇记叙文,首先分析材料“生活中的事,大大小小,零零碎碎,或期待而失望,或坚守又放弃,或忧伤却幸福,或无奈但释怀……矛盾着,前行着”,材料中所给的内容均是矛盾的内容,由此作文的立意应该放到“生活是一个矛盾体”的角度,“发现这就是生活,这才是成长”提示写作要从生活中发现,发现一些生活的规律,就是成长。由此可以立意为“在矛盾成长”“在矛盾中前行”,“坦然的面对生活中的苦辣酸甜”等。‎ ‎【素材链接】人生,总有一些得失,一些悲喜,我们无法掌控,无法预判,会蓦然而至。我们能做到的,就是积极应对,调整自己。喜则尽力控制自己,不因喜悦而张扬自己,狂妄不己;悲则竭力克服自己,不因悲痛而丧失自己,痛苦不己。人生的种种,无论得失悲喜,坦然面对,得到,不去否认,失掉,不去回避,冷静处理。‎ 人生苦短,用心生活。遇事退一步,为人让一步;心气别太高,火气别太盛,人外有人,处处皆有暗峭。智者:多看多听,箴言。愚人:居多自以为是。谁都不是圣人,尽情舒展才华,勤能补拙,笑看繁华起落,开心快乐就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看淡心境才会秀丽,看开心情才会明媚。‎ 成熟,不是你学会了表达,而是学会了咽下。表达,是渴望被理解;咽下,是懂得了理解。表达,是为了自己;咽下,是为了大家。少表达,多倾听,学会了解,你的表达才会有价值。一味要求被理解的人,最难被人理解。想要别人走进你的心,先要学会敲开别人的门。学会理解与宽容,是人生的一种成熟。‎ ‎【结构】采用顺序的方式行文,截取生活中的典型镜头捕捉,高一离开家遇到自己打理生活,手忙脚乱,迟到;回想自己初中母亲打理的场面;自己适应高中节奏;从中感悟在烦恼中明白自己动手,明白感恩。‎ ‎【点睛】高考记叙文写作的四大要领:要领一.讲一个完整的故事。记叙文的本质特点是故事性,记叙文是用来讲故事的。好的的记叙文正如好的电视剧,情节精彩,故事性强,悬念重重,能引人入胜。有了故事性,才有了记叙文的本质。故事精彩,记叙文才能吸引人,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抓住了故事性的记叙文,即便文笔一般,文章也差不到哪里去。通常情况下,学生写的记叙文不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故事的框架、选材和情节没有构造好,文章显得平庸乏味。学生写记叙文要从故事性入手,有故事则有内容,有内容才有精彩。高考记叙文写作,成败的关键皆由故事性决定。优秀的记叙文,往往构思精致巧妙,情节引人入胜,高明的作者都在故事情节的完整及构思的巧妙方面下功夫。记叙文要完整生动地叙述故事,名家名作无不是寓巧妙的情节构思于完整的故事之中。故事的情节是要靠矛盾的发展去推动的,因而情节的发展要有自然性、合理性和完整性。如果片面求新而破坏了故事的完整性,就会得不偿失。要领二.塑一个鲜活的人物。写记叙文离不开写人。写人千万不能写成纸人,站立不起来,鲜活不起来。写人要把人物写鲜活起来,要写得有血有肉,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要让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鲜活起来,除了对人物与事件进行叙述以外,还必须进行细致深入的描写。描写人物常用的方法是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等等。要领三.作一番生动的描写。记叙文中的描写,包括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等等。不管是人物描写、景物描写,还是场面描写,都必须注意细节描写,就是对故事情节中那些极富个性特点的细枝末节方面进行描写。细节虽小,却往往通过作品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优秀的文学作品,甚至一篇不太成功的作文,常常因其某一独特而极具个性的细节描写,而令我们过目不忘。写人记事绘景,可正面描摹,以见真形;也可侧面烘托,以显神韵。正面描摹,即对作文中要写的人物、事件、环境等进行正面而直接的、具体、生动、形象的刻画。侧面烘托,则是借他人他物或环境,以衬托此人此物此景而显出精神的一种方法。这样,写事件则场面活现,写人物则栩栩如生。要领四.抒一段动人的情感抒情,简单地说,就是用真挚的语言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在记叙的过程中,恰到好处地对所记叙的人和事抒发感情,可以让平白的叙事锦上添花,引起读者的共鸣。抒情的文字有时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作者凭借所描述的人、事、景、物来传情达意,即间接抒情,常见的间接抒情方法有叙事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三种。抒情文字有时在叙述和描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也就是直抒胸臆。‎ ‎ ‎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