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大庆四中 2019~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三次检测高一年级 语文学科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 分值:150 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 一、现代文阅读(29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 1-3 小题。 在解决当代中国发展问题上展现儒家智慧 上个世纪,不少中外知名学者如汤因比、梁漱溟论述了中国文化的优越性,断言中 国文化是未来人类文化的希望。1988 年,70 多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一次巴黎会议上声明: “如果人类要在 21 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 2500 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这些名家 名言的确支持和提升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心。然而,当今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一方面取 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另一方面也遇到了许多严重的问题,向我们这一代人的治国 理政的智慧提出了挑战:如果我们不能以儒家智慧解决问题,则何以证明儒家智慧是高 明的、适用的?如果我们连自家门前雪都扫不尽,何以能够除去他人瓦上霜?何以证明 儒家智慧能够解决未来人类的生存之道?所以,我们别无选择,只能从当下做起,一步 一步,一点一滴,解决当下我们发展中所面临的许多问题,以此证明和展现儒家智慧。 必须承认,不少人对于用儒家智慧解决当今中国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持怀疑态度。 比如,当今生态环境恶化,在不少地方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如果我们空谈儒家的 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而不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环境问题,知行不能合一,那么 人们质疑儒家之知,又批评执行不力,就有充分的理由;再比如,我国表示居民收入差 距的基尼系数早已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贫富悬殊警戒线,如果我们只是空谈孔子的“富民” 思想、“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均贫富理念,而不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贫富悬殊问 高一年级第三次检测 语文学科试题(2020.7.12) 第 1 页共 15 页 题,那么孔子的智慧不足以服人,我们对孔子的智慧阳奉阴违的做法也会受到人们的指 责和批评。可见,知而不行,知行分离,最终将连累、伤害到知。所以,眼下我们必须 知行合一,坐言起行,大幅提升执行力,以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为儒家智慧正名。 当然,儒家智慧也有一个不断发掘、充实、更新的问题,因为儒家智慧能够解决传 统社会的问题,并不意味着它必然就能够解决当今社会的问题。儒家智慧无论解决何种 社会问题,除了给予高屋建瓴的理论指导以外,还必须能够给出具体的解决之道,包括 提供一种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拿出一套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这才是圆满无缺的儒 家智慧。 儒家智慧产生于中国,儒家智慧首先解决中国本土问题,才能让世人信服,才能真 正走向世界。在应对日益变化的世界和解决实际社会问题中展现儒家智慧,是我们展望 儒学未来发展所持有的一大愿景。 (摘自《儒学发展的五大趋势与三大愿景》,有改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上个世纪,不少中外名家关于中国文化的优越性的论述支持和提升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心。 B.上世纪八十年代,多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认为,人类只有回首 2500 年去吸取孔子的智 慧,才能够在 21 世纪很好地生存、发展下去。 C.作者批评了不少人对于用儒家智慧解决当今中国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所持的怀疑态 度。 D.作者认为完美的儒家智慧在解决社会问题时,既能给予高屋建瓴的理论指导,又能给 出具体的解决之道。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一自然段首先运用引用论证,旨在提出中国文化的优越性,为后文阐述运用儒家智 慧解决现实问题张本。 B.第一自然段接着立足现实,从反面切入,通过假设分析,突出儒家智慧的价值、意义 和局限。 高一年级第三次检测 语文学科试题(2020.7.12) 第 2 页共 15 页 C.第二自然段按照提出问题(怀疑儒家智慧),再分析问题(为何怀疑儒家智慧),最 后解决问题(正名儒家智慧)的思路展开行文。 D.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也”字承上启下,说明儒家智慧如何解决社会问题,还有一个 自身不断发掘、充实、更新的问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如果我们能以儒家智慧解决中国问题和国际问题,那么就可以证明儒家智慧是高明的、 适用的。 B.人们指责和批评有些人对孔子智慧阳奉阴违,说明孔子的智慧自身存在难以克服的局 限性。 C.如果我们对儒家智慧不断发掘、充实、更新,并将其运用于社会实践,就可以解决所 有的社会问题。 D.儒家智慧产生于中国,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遇到的许多严重问题, 进而真正走向世界。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1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 4——6 题。 材料一: 日前,在第四届腾讯峰会“数字新青年论坛”分论坛上,论坛的主办方 CGTN(中 国国际电视台)、腾讯社会研究中心和上海大学曾军教授团队共同发布了《数字新青 年研究报告》( 简称《报告》)。 调查发现,有近九成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有兴趣;有八成年轻人通过网络了解传 统文化,远超过传统的学校教育和文化场所实地参观;有近七成的年轻人希望通过游 戏动漫了解传统文化;在购买文创产品方面,数字新青年愿意为爱买单,也讲究实际; 他们在参观时不爱走寻常路,愿意通过电子导览重点观看感兴趣的部分;在学习传统 文化时,他们渴望专业指导和同伴交流;他们也愿意自己创造,每年有近 10 万年轻人 参加故宫和腾讯主办的“Next Idea”创新大赛。 (摘自 2019 年腾讯峰会发布的《数字新青年研究报告》) 高一年级第三次检测 语文学科试题(2020.7.12) 第 3 页共 15 页 材料二: 传统文化正在成为一种时尚新潮,对于 10 年前的很多人而言,这大约是一件不可 想象的事。 放眼望去,几乎每一个年轻人感兴趣的时尚领域,都不难看到传统文化的身影。 曾经饱受争议的汉服社群逐渐从小众迈向大众,成了许多年轻人的精神图腾;古筝、 二胡等传统乐器走出了曲高和寡的音乐厅,登上了弹幕视频网站的播放热榜;潮牌、 球鞋这些年轻人热衷的时尚消费品,开始越来越频繁地呈现和使用传统文化的符号与 要素;在小说、影视、游戏、文创等领域中,传统文化为原创者们提供着源源不绝的 灵感源泉,而那些从传统文化之中脱胎,嬗变而成的文化作品,更是备受青少年群体 的追捧和真爱。 传统文化为什么突破了过去的传承困境?这股传统文化的复兴潮流为什么来得如 此迅猛?今天的年轻人为什么对传统文化如此钟情?显然,这一系列“为什么”的答 案,绝不会是任何一个单一要素,而必然是多种社会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最关键的 因素有两个:社会发展的需求与产业资本的流动。 (摘自《悄然勃兴的“国潮”为什么年轻人情有独钟》,2019 年 11 月 19 日中国青年 报) 材料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学生中呈现出日渐流行的趋势。无论是分享诗歌之美, 还是依托博物馆馆藏优势制作的“又见大唐”展览,学生成为主要受众。《中国诗词 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等节目不断升温,且呈现出观众低龄化的 趋势。一些博物馆开发的文创产品受到许多学生的热捧,越来越多的“汉服控”在街 头巷尾赢得不少回头率… 在广大学生中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依然任重道远,让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在学生中更流行,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一方面,要对杂音乱象有高度的警惕,并及 时加以制止。有的活动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简单化、表面化,甚至出现了粗俗化、 庸俗化、功利化的现象。为了传承孝道,有学校组织小学生们在操场给家长洗脚,引 起了人们的反感;一些所谓的“女德班”在社会上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一些社会培训 机构以“国学班”“读经班”“私塾”等形式替代义务教育。对此,必须加大监管力 度,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切实起到拨乱反正的作用。 (摘自《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学生内心》,中国教育报 2019 年 11 月 22 日) 高一年级第三次检测 语文学科试题(2020.7.12) 第 4 页共 15 页 4、下列对传承“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等节目的陆续开播,无疑是当 代人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举措。 B.古筝、二胡等传统乐器已经成功登上了弹幕视频网站的播放热榜,从中可以看到优秀 传统文化在信息时代的身影。 C.以“国学班”“读经班”“私塾”等形式替代义务教育,是社会培训机构在新时代传 承传统文化的成功尝试。 D.原创者在当代小说、影视、游戏、文创等领域挖掘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脱胎与嬗变, 成为受大家欢迎的文化作品。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材料一的《报告》表明,通过传统的学校教育和文化场所实地参观了解传统文化的年 轻人人数,远远不及通过网络来了解的人数。 B.汉服社群成了许多年轻人的精神图腾,潮牌、球鞋等时尚消费品逐渐频繁地呈现和使 用了传统文化的符号与要素。 C.学生成为依托博物馆馆藏优势制作的“又见大唐”展览、分享诗歌之美等文化活动的 主要受众,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现象。 D.学生人群中,传统文化已呈现出日渐流行的良好趋势;每一个年轻人感兴趣的时尚领 域,也都能看到传统文化的身影。 6、今天的年轻人为什么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原因。(5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8 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 遥 1975 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 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 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 还远远地没有到来。 县城的大街小巷比平时少了许多嘈杂。街巷背阴的地方,冬天残留的积雪和冰溜子 高一年级第三次检测 语文学科试题(2020.7.12) 第 5 页共 15 页 正在雨点的敲击下蚀化,石板街上到处都漫流着肮脏的污水。风依然是寒冷的。空荡荡 的街道上,有时会偶尔走过来一个乡下人。 只有在半山腰县立高中的大院坝里,此刻却自有一番热闹景象。午饭铃声刚刚响过, 从一排排高低错落的石窑洞里,就跑出来了一群一伙的男男女女。他们把碗筷敲得震天 价响,踏泥带水、叫叫嚷嚷地跑过院坝,向南面总务处那一排窑洞的墙根下蜂拥而去。 偌大一个院子,霎时就被这纷乱的人群踩踏成了一片烂泥滩。 在校园内的南墙根下,已经按班级排起了十几路纵队。各班的值日生正在忙碌地给 众人分饭莱。菜分甲、乙、丙三等。甲菜以土豆、白菜、粉条为主,里面有些叫人嘴馋 的大肉片,每份三毛钱;乙菜其他内容和甲菜一样,只是没有肉,每份一毛五分钱。丙 菜可就差远了,清水煮白萝卜——似乎只是为了掩饰这过分的清淡,才在里面象征性地 漂了几点辣子油花。不过,这菜价钱倒也便宜,每份五分钱。主食也分三等:白面馍, 玉米面馍,高粱面馍;白、黄、黑,颜色就表明了一种差别;学生们戏称欧洲、亚洲、 非洲。 从排队的这一片黑压压的人群看来,他们大部分都来自农村,脸上和身上或多或少 都留有体力劳动的痕迹。贫困山区的农民尽管眼下大都少吃缺穿,但孩子既然到大地方 去念书,家长们就是咬着牙关省吃节用,也要给他们做几件见人衣裳。当然,这队伍里 看来也有个把光景好的农家子弟,那穿戴已经和城里干部们的子弟没什么差别,而且胳 膊腕上往往还撑一块明晃晃的手表。有些这样的“洋人”就站在大众之间,如同鹤立鸡 群,毫不掩饰自己的优越感。他们排在非凡的甲菜盆后面,虽然人数寥寥无几,但却特 别惹眼。 在整个荒凉而贫瘠的黄土高原,一个县的县立高中,就算是本县的最高学府吧,也 无论如何不可能给学生们盖一座餐厅。天好天坏,大家都是露天就餐。好在这些青年都 来自山乡圪崂里吃过饭呢? 今天可不行。所有打了饭菜的人,都用草帽或胳膊肘护着碗, 趔趔趄趄穿过烂泥塘般的院坝,跑回自己的宿舍去了。不大一会儿工夫,饭场上就稀稀 落落的没有几个人了。 现在,只有高一(1)班的值日生一个人留在空无人迹的饭场上。这是一位矮矮胖胖 的女生,她面前的三个菜盆里已经没有了菜,馍筐里也只剩了四个焦黑的高粱面馍。她 在等待最后一个姗姗来迟者。 就在这时候,在空旷的院坝的北头,走过来一个瘦高个的青年人。他胳膊窝里夹着 高一年级第三次检测 语文学科试题(2020.7.12) 第 6 页共 15 页 一只碗,缩着脖子在泥地里蹒跚而行。小伙子脸色黄瘦,而且两颊有点塌陷,显得鼻子 像希腊人一样又高又直。他撩开两条瘦长的腿,扑踏扑踏地踩着泥水走着。他那身衣服 尽管式样裁剪得勉强还算是学生装,但分明是自家织出的那种老土粗布,而且黑颜料染 得很不均匀,给人一种肮肮脏脏的感觉。脚上的一双旧黄胶鞋已经没有了鞋带,凑合着 系两根白线绳;一只鞋帮上甚至还缀补着一块蓝布补丁。裤子显然是前两年缝的,人长 布缩,现在已经短窄得吊在了半腿把上。 他独个儿来到馍筐前,先怔了一下,然后便弯腰拾了两个高粱面馍。 他直起身子来,眼睛不由地朝三只空荡荡的菜盆里瞥了一眼。他瞧见乙菜盆的底子 上还有一点残汤剩水。房上的檐水滴答下来,盆底上的菜汤四处飞溅。他扭头瞧了瞧: 雨雪迷蒙的大院坝里空无一人。他很快蹲下来,用勺子把盆底上混合着雨水的剩菜汤往 自己的碗里舀。一滴很大的檐水落在盆底,溅了他一脸菜汤。他闭住眼,紧接着,就见 两颗泪珠慢慢地从脸颊上滑落了下来。 他站起来,用手抹了一把脸,端着半碗剩菜汤,来到西南拐角处的开水房前,给菜 汤里掺了一些开水,然后把高粱面馍掰碎泡进去,就蹲在房檐下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他突然停止了咀嚼,然后看着一位女生来到馍筐前,把剩下的那两个黑面馍拿走了。 是的,她也来了。他望着她离去的、穿破衣裳的背影。 自从开学以来,每次吃饭的时候,班上总是他两个最后来。这并不是约定的,他们 实际上还并不熟悉,甚至连一句话也没说过。 他蹲在房檐下,一边往嘴里扒拉饭,一边在心里猜测:她之所以也常常最后来取饭, 原因大概和他一样。但他对她的一切毫无所知。因为班上一天点一次名,他现在只知道 她的名字叫郝红梅。她大概也只知道他的名字叫孙少平吧?(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小说语言整体朴实厚重,文中“把碗筷敲得震天价响”“烂泥塘般的院坝”“山乡圪 崂”等陕北方言词语的使用,使小说具有了浓郁的地方色彩。 B.孙少平是特定年代农村青年的典型,他连五分钱的菜都吃不起,处境已非“贫困”所 能形容,但他并未消沉,敏感而自尊的内心正是向上人生的一种表现。 C.通过将大多数贫困学生与吃甲菜、戴手表的“洋人”学生进行对比,蕴含着对“鹤立 鸡群”“毫不掩饰自己的优越感”的极少数学生的批评。 D.县立高中学生将学校食堂的主食按颜色戏称为欧洲、亚洲和非洲,从中可以看出他们 高一年级第三次检测 语文学科试题(2020.7.12) 第 7 页共 15 页 虽处在极端艰苦贫穷的环境中,但依然保持着乐观。 8.赏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 31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1 题。 张居正,字叔大,江陵人。少颖敏绝伦。十五为诸生。巡抚顾璘奇其文,曰:“国 器也。”嘉靖..二十六年,居正成进士,改庶吉士...。相徐阶辈皆器重之。迁右中允,领国 子司业事。与祭酒高拱善,相期以相业。阶代严嵩首辅,倾心委居正。居正与中人冯保 善。居正劝帝当尊崇两宫。故事,皇后与天子生母并称皇太后,而徽号有别。保欲媚帝 生母李贵妃,讽居正以并尊。居正不敢违,议尊皇后曰仁圣皇太后,皇贵妃曰慈圣皇太 后,两宫遂无别。慈圣徙乾清宫,抚视帝,内任保,而大柄悉以委居正。时承平久,群 盗猬起,至入城市劫府库,有司恒讳之,居正严其禁。匿弗举者,虽循吏必黜。得盗即 斩决,有司莫敢饰情。盗边海钱米盈数,例皆斩,然往往长系或瘐死。居正独亟斩之, 而追捕其家属。盗贼为衰止。时帝渐备六宫,太仓银钱多所宣进。居正乃因户部..进御览 数目陈之,谓每岁入额不敌所出,请帝置坐隅时省览,量入为出,罢节浮费。疏上,留 中。帝复令工部铸钱给用,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言官请停苏、松织造..,不听。居正为 面请,得损大半。帝御文华殿,居正侍讲读毕,以给事中所上灾伤疏闻,因请振。复言: “上爱民如子,而在外诸司营私背公,剥民罔上,宜痛钳以法。而皇上加意撙节,于宫 中一切用度、服御、赏赉、布施,裁省禁止。”帝首肯之,有所蠲贷。居正以江南贵豪 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 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及卒,帝为辍朝,谕祭九坛,视国公兼师傅 者。 (节选自《明史•张居正传》,有删改) 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 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高一年级第三次检测 语文学科试题(2020.7.12) 第 8 页共 15 页 B. 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 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C. 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 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D. 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 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3 分) A. 嘉靖,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王 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和干支兼用等。 B. 庶吉士,由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 帝讲解经籍等责。 C. 户部,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六部之一。掌全国疆土、户籍、屯田、赋税、俸饷 等事宜。长官为户部尚书。 D. 织造,明清设专局供应宫中织品的皇商,江宁织造、苏州织造、杭州织造是明清两朝 为宫廷供应织品的皇商。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居正富有才华,深受重用。居正年少才华过人,巡抚顾璘赏识他;宰相徐阶等人器重 他;居正劝皇帝尊崇两宫太后,皇帝把朝廷的大权全交给他。 B. 居正劝谏皇帝节用,救济受灾地。皇帝修缮六宫,动用国库银两,居正劝谏皇帝量入 为出,节俭无谓开支,皇帝没答复;他建议宫中应节用,以此救济受灾各地,皇帝没有 采纳。 C. 居正为政严苛,重惩盗贼。各地群盗起事抢劫府库,居正下令捕获盗贼当即处死;盗 贼偷盗沿海边境钱米超过一定数量的,居正规定马上斩首,并追捕犯人家属。 D. 居正公忠体国,皇帝厚待他。居正生病期间,皇帝频发敕令询问其病情并拿出大量金 钱做药费;他去世后皇帝不上朝,下令设九坛祭奠,视他为国公兼师傅。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3 分) 高一年级第三次检测 语文学科试题(2020.7.12) 第 9 页共 15 页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2——15 题。 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性重厚方正,动遵礼法。父岳,后唐太常卿。温叟 七岁能属文,善楷隶。清泰中,为左拾遗。以母老乞归..就养,改监察御史。晋初,入为 主客员外郎。少帝领.开封尹,奏为巡官,命典文翰。少帝即位,拜刑部郎中,赐金紫。 初,岳仕后唐,尝居内署,至是温叟复居斯任,时人荣之。 周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 太子詹事。温叟实无私,后数年,其被黜者相继登第。建隆元年,拜御史中丞。丁内艰..., 退居西洛,旋复本官。三年,兼判吏部铨。一日晩归,由阙前,太祖方与中黄门数人偶 登明德门西阙。前驺者潜知之,以白温叟,温叟令传呼如常过阙。翌日请对,具言:“人 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 非时不登楼也。”太祖善之。 宪府旧例,月赏公用茶,中丞受钱一万,公用不足则以赃罚物充,温叟恶其名不取。 开宝四年被疾,太祖知其贫,就赐器币,数月卒,年六十三。太宗在晋邸,闻其清介, 遣吏遗钱五百千,温叟受之,贮厅西舍中,令府吏封署而去。明年重午,又送角黍、执 扇,所遣吏即送钱者,视西舍封识宛然,还以白太宗。太宗曰我钱尚不用况他人乎昔日 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命吏辇归邸。是秋,太宗侍宴后苑,因论 当世名节士,具道温叟前事,太祖再三赏叹。 雍熙初,子炤罢徐州观察推官待选,以贫诣登闻求注官。及引对,太宗问谁氏子, 炤以温叟对。太宗愀然,召宰相语其事,且言当今大臣罕有其比。因问:“炤当得何官?” 宰相言:“免选以为厚恩。”帝曰:“其父有清操,录其子登朝,庶足示劝。”擢炤太 子右赞善大夫。温叟子炳、烨并进士及第。..... (选自《宋史·刘温叟传》 有删改) 1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太宗曰我钱尚不用况他人乎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 B.太宗曰我钱尚不用况他人乎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 高一年级第三次检测 语文学科试题(2020.7.12) 第 10 页共 15 页 C.太宗曰我钱尚不用况他人乎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 D.太宗曰我钱尚不用况他人乎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乞归,请求辞职回乡,请求交给。表示此类意义的词还有“乞归养”“乞骸骨”“致 仕”“致政”、“休政”等。 B.领,有兼任之意。古代表示兼职、代理官职的同词语有“权”“兼”“摄”“判”“署” 等。 C.丁内艰,丧制名,凡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按照中国古代的制度,朝廷官员的 父母亲如若死去都需要回家居丧。 D.进士及第,科举殿试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叫状 元,第二名叫探花,第三名叫榜眼。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刘温叟为人厚重方正,遵循礼法。他在任御史中丞时,因为母亲去世,退居西洛,守 丧完毕后恢复本官。他先后担任过左拾遗、刑部郎中、御史中丞等官职。 B.刘温叟正直无私,唯才是举。他负责科举时,被人诬陷,皇帝怒将其录取进士中的十 二人废黜,他也因此被贬为太子詹事,从此以后被罢黜的人再不得录用。 C.刘温叟清正廉洁,抵制腐败。御史府的规矩,每月赏给公用茶,御史中丞得钱一万, 公用不足可以用追赃处罚的财物补充,刘温叟厌恶脏罚之名,因而不取用。 D.刘温叟清廉传家,受到嘉奖。他的儿子被罢官待选,因家贫到朝廷请求审查劳绩,皇 帝因其父亲的名誉而重新任用他。最终,其子炤被提拔为太子右赞善大夫。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完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6——17 小题。 高一年级第三次检测 语文学科试题(2020.7.12) 第 11 页共 15 页 满江红•贺王帅宣子平湖南寇 辛弃疾 笳鼓归来,举鞭问、何如诸葛?人道是、匆匆五月,渡泸深入。白羽风生貔虎噪, 青溪路断猩鼯泣。早红尘,一骑落平冈,捷书急。 三万卷,龙头客。浑未得,文章力。把诗书马上,笑驱锋镝。金印明年如斗大,貂 蝉却自兜鍪出。待刻公、勋业到云霄,浯溪石。 【注】王帅宣子:指王佐,王佐字宣子,1179 年以潭州知州身份平定陈峒叛乱。白羽: 裴启《语林》云“诸葛武侯乘素舆,葛巾白羽扇,指麾三军”。龙头客:指科举时代中 状元的人,王佐为宋高宗绍兴十八年进士状元。貂蝉:指侍从贵臣所着冠上之饰;兜鍪: 古时战士的头盔。 16.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笳鼓归来” 既描绘了王佐得胜归来时军乐演奏的景况,也照应了本词题目中的“贺”。 B.“貔虎噪”“胜鼯泣”,巧用比喻和对比,着力表现了我军勇武强大和敌军的不堪一 击。 C.“浑未得,文章力”写王佐建功却非凭文章,词人敬佩中也暗含对朝廷不识才的遗憾。 D.“笑驱锋镝”写王佐指挥情状,同“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写周瑜有异曲同工之妙。. 17.本词上片“何如诸葛”“渡泸深入”“白羽风生”三处皆涉及诸葛亮,这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6 分) 第Ⅱ卷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6 题,21 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8-20 题。 当下,博物馆成了当之无愧的旅游“热点”,可博物馆里展出的“高仿品”却让不 少旅客“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博物馆不展出真品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是因为真品 被外借,不得不拿仿品暂时________;有的是因为真品品相不好,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 楚,便将品相更好的仿品拿出来展览;但更多情况下,( ),毕竟真品保护起来工 序复杂,用仿品替代则方便许多。不少游客带着“朝圣”的心情来到文物面前,忽然得 知文物竟是仿造的,不免一时间 ________。 高一年级第三次检测 语文学科试题(2020.7.12) 第 12 页共 15 页 随着公众对博物馆的需求越来越大,几乎让博物馆就是大众的“第二课堂”,学校 不仅会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学习,不少历史爱好者也已然是博物馆的常客。一些博物 馆更是晋升成了“网红”打卡地,游客 。大家 ________ 赶来,却只能看到一 件仿品,自然心有不甘。当下,博物馆需要重新“定位”,把真品藏着掖着已经明显挫 伤了公众学习参观的兴趣,博物馆的文化教育功能也会跟着大打折扣。博物馆要收起“高 冷范”,变得生活化些、接地气些,让文化历史因为“活”而变得“火”,更好地发挥 文化教育的作用。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 填补 心灰意冷 陆陆续续 不约而同 B. 补充 心灰意冷 络绎不绝 不远万里 C. 填补 兴味索然 络绎不绝 不远万里 D. 补充 兴味索然 陆陆续续 不约而同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 不展出真品的博物馆还是出于成本考虑 B. 由于商业原因,博物馆才不展出真品 C. 出于保密考虑,博物馆才不展出真品 D. 博物馆不展出真品还是出于成本考虑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 随着公众对博物馆的需求越来越大,博物馆几乎就是大众的“第二课堂”,不仅学校 会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学习,不少历史爱好者也已然是博物馆的常客。 B. 随着公众对博物馆的需求越来越大,几乎让博物馆变成大众的“第二课堂”,不仅学 校会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学习,不少历史爱好者也已然是博物馆的常客。 C. 随着公众对博物馆的需求越来越大,博物馆几乎就是大众的“第二课堂”,学校不仅 会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学习,不少历史爱好者也已然是博物馆的常客。 D. 随着公众对博物馆的需求越来越大,让博物馆几乎变成大众的“第二课堂”,学校不 仅会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学习,博物馆的常客还有不少历史爱好者。 21.选出标点正确的一句 ( )(3 分) A.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B.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C.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高一年级第三次检测 语文学科试题(2020.7.12) 第 13 页共 15 页 D.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2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中画线处的标点,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画人画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①这是郭沫若为蒲松龄纪念馆聊斋堂写 的对联。“画人画鬼”,指《聊斋志异》的题材内容②它借狐鬼故事来达到“刺贪刺虐” 的目的;“高人一等”,是评价蒲松龄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入骨三分”,则概括了他 在创作上的成就。今天这节课要学习他的名篇③促织③,让我们来看看这个评价是否恰 当④ ① ② ③ ④ A. , , 《 》 。 B. 。 ; “ ” 。 C. , ; 《 》 ? D. 。 , “ ” ? 23.根据下文内容,用一长句表示“古典主义”的定义,内容不能缺失,不得改变愿意。 (6 分) ①古典主义是 17 世纪欧洲出现的一种文艺思潮。 ②主张以古希腊、罗马为典范,所以叫 “古典主义”。 ③主要代表人物有拉辛、莫里哀、高乃依等。 ④他们尊重主权,崇尚理性,在艺术上追求高雅、和谐、均衡的统一。 五.课内基础巩固(本题共 3 题,9 分) 2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 )(3 分) A.行李..之往来 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彼童子..之师 2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3 分) A.越国以鄙.远 B.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C.而耻.学于师 D .相如度.秦王虽斋 26.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高一年级第三次检测 语文学科试题(2020.7.12) 第 14 页共 15 页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B. 为降虏于蛮夷 C.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D.信义安所见乎 六.写作(60 分) 27.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比疾病更可怕的,是疾病引起的想象。 ——苏珊·桑塔格 灾难就像一个试剂盒,会让一切更鲜艳耀眼。其实这些平时也在那里。 ——微博网友 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电影《流浪地球》台词 疫情、地震、台风……中国经历过各种灾害。作为这个国家的年轻公民,面对灾难, 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少于 800 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高一年级第三次检测 语文学科试题(2020.7.12) 第 15 页共 15 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