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9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2018年高三招生考试资源练习语文试题95页
www.ks5u.com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和古诗词鉴赏 练习(一) 一、 语言文字运用 1. (2016 ·天津卷)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何必执意认出每一个字? 墨迹浓淡枯腴,运笔________,或者________如山,或者细若游丝,抚摸得到搏动于撇捺点画之间的内心________,跌宕错落,奔走踊跃,蓬勃之势潮水般地________过纸面,这就是懂得草书了。 抑扬顿挫 凝重 波动 淌 B. 顿挫缓急 凝重 波澜 涌 C. 抑扬顿挫 厚重 波澜 淌 D. 顿挫缓急 厚重 波动 涌 2. (2016·全国Ⅰ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近日刚刚建成的西红门创业大街和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同步启动,绿色设计和“互联网+农业”设计是本次赛事的两大主题。 B. 最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节能环保、经济实惠的新能源汽车逐渐进入老百姓的生活。 C. 实时性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的重要特点,是通过图片、声音、文字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传播的。 D. 广西传统文化既具有典型的本土特色,又兼有受中原文化、客家文化、湘楚文化共同影响下形成的其他特点。 3. (2016·浙江卷)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贾母因要带着刘姥姥散闷,遂携了刘姥姥至山前树下盘桓了半晌,又说与他这是什么树,这是什么石,这是什么花。刘姥姥一一的领会,又向贾母道:“谁知城里不但人尊贵,连雀儿也是尊贵的。________。”众人不解……刘姥姥道:“那廊上金架子上站的绿毛红嘴是鹦哥儿,我是认得的。 那笼子里黑老鸹子,怎么又长出凤头来,也会说话呢。”众人听了,又都笑将起来。 A. 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变得既俊又会说话了 B. 偏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他会说话了,也变俊了 C. 偏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他也变俊了,也会说话了 D. 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变得既会说话又俊了 4. (2017·四川五校高三联考)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______________,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A. 而是,你能够收获丰富的知识选择一份工作 B. 而是,你能够在未来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C. 而是,我希望你在未来生活中感到快乐 D. 而是,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力 二、 古诗词鉴赏 5. (2016·浙江卷)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北来人二首 刘克庄 试说东都① 事,添人白发多。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 饥锄荒寺菜,贫着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 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 ① 东都:指北宋都城汴梁。② 宣和:宋徽宗年号。 (1) 赏析第一首中的画线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 试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名句名篇默写 6. (改编题)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皇览揆余初度兮,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2) ________________,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3) 君子不以言举人,________________。(《诗经》) (4) ________________,风景这边独好。(毛泽东《清平乐》) 练习(二) 一、 语言文字运用 1. (改编题)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 在媒体属性强烈的微博之上,用户更多以获取信息为主;而在朋友属性强烈的微信之上,用户则是在朋友圈里分享体验。微博与微信虽各有千秋,但终将________,共建以兴趣为导向的移动社交平台。 (2) 棋盘上一番惊心动魄的缠斗之后,胜利者________连连说着“幸运”和“没想到”,而失利的一方则将遗憾写在脸上,苦笑不已。 (3) 择一段闲情在缤纷繁华的世界里为自己演绎一份清欢,即便春尽花谢、冬来梅开也是属于一个人的山河静世,一个人的________。 殊途同归 额手称庆 物换星移 B. 异曲同工 额手称庆 物换星移 C. 殊途同归 弹冠相庆 鸟飞兔走 D. 异曲同工 弹冠相庆 鸟飞兔走 2. (2016· 全国Ⅱ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自从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把卫星送上天的国家以来,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B. 国务院近日发布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提出不再核准新增食盐定点生产批发企业,取消食盐批发企业只能在指定范围内销售,允许它们开展跨区域经营。 C. 职业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技能,更在于育人, 因此有意识地把工匠精神渗透进日常的技能教学中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D. 面对突然发生的灾难,一个地方抗灾能力的强弱既取决于当地经济实力的雄厚,更取决于政府的应急机制和领导人的智慧。 3. (改编题) 下列诗句中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男儿何不带吴钩 B. 千树万树梨花开 C.长江万里白如练 D. 疑是银河落九天 4. (改编题)下面的图表是交通运输部2016年发布的乘客使用专车上班或出行与距离远近关系的比例图,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10公里的路程内,乘客使用专车的订单占比明显较高。 B. 10公里的路程内,出行使用专车的订单占比高于上班选择专车的。 C. 随着上班和出行距离的增加,乘客使用专车的订单占比在不断地减少。 D. 就出行而言,距离的远近是决定乘客是否使用专车的重要因素。 二、 古诗词鉴赏 5. (2016·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裴秀才迪小台 王 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1) “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 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名句名篇默写 6. (改编题)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 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______________,此亦飞之至也。(庄子《逍遥游》) (3) 自非亭午夜分,_____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4)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________________,为万世开太平。(张载《张子语录》) (5) 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 练习(三) 一、 语言文字运用 1. (改编题)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知识是人类在认识自然、适应自然以及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获得的一切经验的积累。人类由________的懵懂________时代进而步入高度发达的智慧文明时代,人类自身从自然性的人成长为社会性的人乃至有________的人,靠的就是不断地学习。正是一代代人的孜孜探求,才托举起今天的人类社会。 茹毛饮血 愚昧 素养 B. 茹毛饮血 蒙昧 教养 C. 刀耕火种 愚昧 教养 D. 刀耕火种 蒙昧 素养 2. (2016· 天津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日前,来自京津冀的近千名鸟类摄影爱好者相聚在北大港湿地,在与可爱的飞翔精灵亲密接触并拍摄了大量照片的同时,还无形中上了一堂爱鸟护鸟知识课。 B. “双创特区”以围绕聚集青年大学生、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人才、海外人才、企事业人员四类人才为重点,创新创业。 C. 这场专项整治行动是为规范互联网金融在迅速发展过程中的各种乱象,经过广泛征集意见,酝酿一年之久,形成最终方案。 D. 京剧是中国独有的表演艺术,它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是中国文化的形象代言之一,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 3. (改编题)下列各句中,谦敬辞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成人了就要学会独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处理好,不要事事都劳烦我。 B. 先生虽然未能亲自玉成此事,但也付出很多心血,我甚是感激。 C. 我很纳闷,斗胆问一句,不知您是在哪儿听说这件荒唐事情的? D. 小弟愚钝,百思不得其解,不知兄台对此事有何见教? 4. (改编题)下面是四个日常生活交际情景,其中语言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 A. 这次校庆承蒙贵集团慷慨解囊,热情鼎力相助,取得圆满成功。他日有托, 本人定当投桃报李,全力相助。 B. 这本古籍是我的恩师惠赠给我的,我现在把它敬赠给你,希望你能有所得。 C. 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是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 D. 我们家家教很严,家父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二、 古诗词鉴赏 5. (2016· 全国 Ⅲ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内宴奉诏作 曹 翰① 三十年前学六韬② ,英名尝得预时髦③ 。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④ 高。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① 曹翰(923—992),宋初名将。② 六韬:古代兵书。③ 时髦:指当代俊杰。 ④ 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 (1) 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 为什么? 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两者的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名句名篇默写 6. (改编题)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2) 则风斯在下矣,____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 (3) 目不能两视而明,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4) 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______________。(司马迁《太史公自序》) 练习(四) 一、 语言文字运用 1. (改编题)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书的好处,是________的。如果读者真正获得了书中的“味”,他便会在写作中把这种“味”表现出来,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文风。一个酷爱读书、________广泛、博采众长的人,当然不屑于整天________,拾人牙慧;而一个胸无点墨的庸碌之才,恐怕想说新话也说不出来吧。 路人皆知 涉猎 邯郸学步 B. 路人皆知 涉足 鹦鹉学舌 C. 尽人皆知 涉足 邯郸学步 D. 尽人皆知 涉猎 鹦鹉学舌 2. (2016·全国Ⅲ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再加上政策的扶持,使得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各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 B. 如果有一天科技发展到人们乘宇宙飞船就像今天乘飞机一样方便的时候,银河就不再遥远,宇宙也就不再那么神秘了。 C. 首届跨境电商论坛近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各知名电商的数十名代表齐聚一堂,分析了电商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D. 在第 40 个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本市历时三年开展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昨日交出了首份答卷。 3. (改编题)下列谦敬辞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老师送给小张一支钢笔,小张收下了钢笔,并感谢李老师的惠赠。 B. 有幸跟随先生您学习书画近十年,但尚无成就,我真是忝列门墙了。 C. 我们全家这次来扬州旅游,叨扰了你们这么多天,真是不好意思了! D. 分别这么多年了,你还好吗?还是原来的模样吗?我真的很垂念你! 成功者的足迹 4. (改编题)阅读下边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人把它作前进的路标,结合自身实际,灵活运用。 B. 有人亦步亦趋,只知道生搬硬套,不顾自身的实际。 C. 生活中不同的人对待成功者的经验态度也不尽相同。 D. 将成功者足迹视为路标实际上是犯了经验主义错误。 二、 古诗词鉴赏 5. (2017· 湖北卷改编)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种柳戏题① 柳宗元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 好作思人树②,惭无惠化传。 ① 这首诗是诗人出任柳州刺史时所作。② 思人树:出自《史记·燕召公世家》,古代召公有惠化(德政与教化)于民,他死后,人们自觉地爱护他亲手种的甘棠树,还作了诗篇歌咏他,以表示对他的怀念。 (1) 从语言风格的角度,对诗的首联进行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后两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名句名篇默写 6. (改编题)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2) 知不可乎骤得,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4) ________________,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春日》) 练习(五) 一、 语言文字运用 1. (改编题)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 当地蓝印布创作受张謇文化的________,源远流长,底蕴丰厚。当今人们既尊崇传统,又勇于创新,风格________,为中国印布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2) 在游子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熟悉并且________,它犹如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________了千里之外的异地。 滋润 绚丽多彩 顽固 框定 B. 滋养 绚丽多彩 稳固 锁定 C. 滋润 多姿多彩 稳固 框定 D. 滋养 多姿多彩 顽固 锁定 2. (2016· 山东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从意外致残、生活无望到残奥会夺冠,并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他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人生道路。 B. 该型飞机在运营成本上是其他同级别机型的1.3至2倍,优势明显;在商载、航程、航速等方面也极具竞争力。 C. 学校宿舍、教学楼等人群密集区,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学生掌握火灾中自救互救相当重要。 D. 央视《大国工匠》系列节目反响巨大,工匠们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发了人们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和思考。 3. (改编题)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 这部作品的可贵在于底蕴的深厚,在于思想的争鸣,在于审美的价值,“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读者不妨通过阅读来一起欣赏、探寻。 B.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个人只有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心澄如镜,视野开阔,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与谦逊的心态。 C. 近年来,常有一些所谓的公共知识分子,采用断章取义的伎俩,写文章奚落、诋毁鲁迅先生,真是“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D. 老一辈虽然离开了岗位,但“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他们依然关心着年轻一代,关注着自己奉献毕生的事业。 4. (改编题)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先秦哲学家荀子《乐论》中有一句话说得极好:“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这话运用到艺术美上就是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只讲“粹”而不能反映“全”,又容易走上抽象的形式主义的道路 ② 又要去粗存精,提高、集中 ③ 既粹且全,才能在艺术表现里做到真正的“典型化” ④ 更典型,更具普遍性地表现生活和自然 ⑤ 艺术既要极丰富地全面地表现生活和自然 ⑥ 只讲“全”而不顾“粹”,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自然主义 A. ③①⑥⑤②④ B. ⑤②①③④⑥ C. ③①④②⑥⑤ D. ⑤②④⑥①③ 二、 古诗词鉴赏 5. (2016·全国Ⅱ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 (节选) 杜 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② ,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③ ,迥立阊阖生长风④ 。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 ,一洗万古凡马空。 ① 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② 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③ 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④ 阊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 ⑤ 斯须:一会儿。 (1) 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 曹霸是怎样做到的? 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做了哪些铺垫? 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名句名篇默写 6. (改编题)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________________,如听仙乐耳暂明。(白居易《琵琶行》) (2) 既见复关,____________。(《诗经·卫风·氓》) (3) 可堪回首,____________,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 (4) 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5) 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6) ______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练习(六) 一、 语言文字运用 1. (改编题)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 从9月30日至10月3日,一股让人始料未及的楼市限购风潮,在全国各大城市间________,9个城市先后发布楼市调控新政策,多地重启限购限贷。 (2) 他因为家里开着棋社,从小就________,对下棋颇有心得。 (3) 家具市场产品________的现象早已屡见不鲜,网购平台上售卖仿冒名品家具的卖家也越来越多,有关部门有必要展开一轮彻查严打的行动了。 曼延 耳熟能详 良莠不齐 B. 蔓延 耳濡目染 鱼目混珠 C. 曼延 耳濡目染 鱼目混珠 D. 蔓延 耳熟能详 良莠不齐 2. (2016· 浙江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面对电商领域投诉激增的现状,政府管理部门和电商平台应及时联手,打击侵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B. 自开展禁毒斗争以来,我国每年新发现的吸食海洛因人员增幅从2008年的13.7%降至2013年的6.6%,近五年来戒断毒瘾三年以上人员已逾120 万。 C. 在线教师时薪过万的消息自从引发社会关注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当意识到,如何与力量巨大的互联网相处正成为教育不得不直面的问题。 D. 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艺术总监对昆曲《牡丹亭》华美的唱腔和演员娴熟的技巧惊叹不已,赞美昆曲精美绝伦的服装与简洁的舞台设计形成了奇妙的平衡。 3. (改编题)下列对联与相关场所对应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 春露秋霜本枝衍百世 蓣繁藻洁俎豆祝千秋 ② 竹韵松涛清自远 风台月榭悄无言 ③ 殿宇辉煌人杰地灵千古迹 神功浩荡民安物阜万家春 ④ 近贤门之居容光必照 遵海滨而处明德惟馨 ① 祠堂 ② 庙宇 ③ 宅第 ④ 园林 B. ① 宅第 ② 庙宇 ③ 园林 ④ 祠堂 C. ① 祠堂 ② 园林 ③ 庙宇 ④ 宅第 D. ① 宅第 ② 园林 ③ 庙宇 ④ 祠堂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尴尬是一种可贵的能力,________。要是你忽然发现你处在了尴尬的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差不多能算规律。 ① 这不值得惊慌 ② 也最好不要逃避 ③ 质问你的信仰 ④ 莫如由着它日日夜夜惊扰你的良知 ⑤ 因为反躬自问是一切爱愿和思想的萌芽 ⑥ 进退维谷之日正可能是别有洞天之时 A. ⑥①②④③⑤ B. ⑤①②④③⑥ C. ⑥④③②①⑤ D. ⑤④③①②⑥ 二、 古诗词鉴赏 5. (2016· 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1) 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词人的情感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名句名篇默写 6. (改编题)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__________。(《诗经·秦风·蒹葭》) (2) 戍卒叫,函谷举,____________,可怜焦土!(杜牧《阿房宫赋》) (3) 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4) 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5)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____________。(《左传》) 练习(七) 一、 语言文字运用 1. (改编题)依次填入下列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孙犁在给贾平凹的散文集《月痕》作的序中,更是________地指出:文艺之途正如人生之途,过早的金榜、骏马、高官、高楼,过多的花红热闹,鼓噪喧腾,并不一定是好事。人之一生,或是作家一生,要能经受得__________和寂寞,忍受得污蔑和凌辱。要之,在这条道路上,冷也能安得,热也能处得,风里也来得,雨里也去得。在历史上,到头来退却的,或者说是________的,常常不是坚定的战士,而是那些跳梁的小丑。这样的文字,不啻为人为文的至理名言。 一语破的 清贫 偃旗息鼓 B. 一针见血 清苦 销声匿迹 C. 一语破的 清苦 偃旗息鼓 D. 一针见血 清贫 销声匿迹 2. (2017·湖北省高三联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北京市儿科综合服务平台践行“北京儿科是一家”理念,形成院际医疗服务共同体,为全市急重患儿提疑难病症预约、会诊、转诊等。 B. 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18处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单,婺源森林鸟类自然保护区榜上有名,这是江西省入选的唯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C. 气象部门基本把握了厄尔尼诺事件对今年汛期气候的影响情况以及汛期气候的总体趋势,对区域性强降雨过程也做出了较准确的短期预报。 D. “十三五”树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低迷形势提出的治本之策。 3. (改编题)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 A. 您借走《古文观止》已有数月,望能璧还于我。 B. 拙作奉上,深感不安,请不吝赐教。 C. 获悉贵店开张,家父特备薄礼一份,敬请笑纳。 D. 母校将迎来百年庆典,期待您拨冗光临。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到过的江南小镇很多,闭眼就能想见,____________,几位老人满脸宁静地坐在那里看着过往船只比之于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河边由吊脚楼组成的小镇,江南小镇少了那种浑朴奇险,多了一点畅达平稳。 ① 傍河而筑的民居,民居楼板底下就是水 ② 而离他们只有几尺远的乌蓬船上正升起一缕白白的炊烟 ③ 石阶的埠头从楼板下一级级伸出来,女人正在埠头上浣洗 ④ 穿镇而过的狭窄河道,一座座雕刻精致的石桥 ⑤ 炊烟穿过桥洞飘到对岸,对岸河边有又低又宽的石栏,可坐可躺 A. ①③②④⑤ B. ①④⑤②③ C. ④①③②⑤ D. ④⑤②①③ 二、 古诗词鉴赏 5. (2016·全国Ⅰ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望汉江 李 白 汉江回万里,派① 作九龙盘。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②沦亡后 ,三吴③ 不足观。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 ① 派:河的支流。 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 六帝:代指六朝。③ 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 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 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1)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 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名句名篇默写 6. (改编题)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2) 故国神游,____________,早生华发。人间如梦,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 (3)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________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 (4) 大方无隅,____________,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 (5) 度尽劫波兄弟在,________________。(鲁迅《题三义塔》) 第二部分 文言文阅读 练习(一) (2016·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景公问晏子曰:“吾欲服圣王之服,居圣王之室,如此,则诸侯其至乎?” 晏子对曰:“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 三王 ①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诸侯也。 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古者常有处橧巢②窟穴而不恶,予而不取,天下不朝其室,而共归其仁。 及三代作服,为益敬也。 服之轻重便于身,用财之费顺于民。 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 是故明堂之制,下之湿润,不能及也;上之寒暑,不能入也。 土事不文,木事不镂,示民知节也。 及其衰也,衣服之侈过足以敬,宫室之美过避润湿,用力甚多,用财甚费,与民为仇。 今君欲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若法其节俭也,则虽未成治,庶其有益也。 今君穷台榭之高,极污池之深而不止,务于刻镂之巧、文章之观而不厌,则亦与民而仇矣。 若臣之虑,恐国之危,而公不平也。_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_公之言过矣。” 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藁邑。 晏子辞曰:“吾君好治宫室,民之力敝矣;又好盘游玩好,以饬女子,民之财竭矣;又好兴师,民之死近矣。 敝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疾其上甚矣! 此婴之所以不敢受也。” 公曰:“是则可矣。_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 晏子曰:“婴闻为人臣者,先君后身,安国而度家,宗君而处身,曷为独不欲富与贵也!” 公曰:“然则曷以禄夫子?” 晏子对曰:“君商渔盐,关市③讥④而不征;耕者十取一焉;弛刑罚,若死者刑,若刑者罚,若罚者免。 若此三言者,婴之禄,君之利也。” 公曰:“此三言者,寡人无事焉,请以从夫子。” 公既行若三言,使人问大国,大国之君曰:“齐安矣。”使人问小国,小国之君曰:“齐不加我矣。” (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 ① 三王:夏商周三代之明君,多指夏禹、商汤、周文王(或周武王)。② 橧(zēng)巢:用柴薪搭建的巢形住所。 ③ 关市:指集市。④ 讥:稽查,盘问。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 说:同“悦”,高兴 B. 土事不文,木事不镂 文:花纹 C. 下之疾其上甚矣 疾:痛恨 D. 宗君而处身 宗:尊崇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如此,则诸侯其至乎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 服之轻重便于身 青,取之于蓝 C. 然则曷以禄夫子 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D. 关市讥而不征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晏子认为,古代圣王诚心诚意地爱护百姓,实实在在地对百姓行善,因此天下的人都感念其德义而归附他们。 B. 晏子认为要想治理好国家,使天下归附,最重要的不是取法已过时的古圣王制度,而是效法他们的节俭风尚。 C. 面对景公的封赏,晏子并不领情,他毅然决然地予以拒绝,并且指出了景公穷奢极欲与穷兵黩武的危害性。 D. 本文采用对话的方式,批评了景公治理国家的错误观点和做法,表达了晏子减少赋税、减轻刑罚等政治主张。 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 公之言过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是则可矣。 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二) (2016· 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李台州传 杨万里 李台州名宗质,字某,北人,不知何郡邑。 母展,妾也,生宗质而罹靖康之乱,母子相失。 宗质以父荫,既长,仕所至必求母,不得。 姻家司马季思官蜀,宗质曰:“吾求母,东南无之,必也蜀____________?”从之西。 舟所经过州,若县若村市,必登岸,遍其地大声号呼,曰展婆,展婆。 至暮,哭而归,不食。 司马家人哀之,必宽譬之,______饮泣强食。 季思秩满东下,所经复然,竟不得。 至荆州,复然。 日旦夕号呼,嗌痛气惫,小憩于茗肆,垂涕。 坐顷之,一乞媪至前,揖曰:“官人与我一文两文。”宗质起揖之坐,礼以客主。既饮茗,问其里若姓。 媪勃然怒曰:“官人能与我几钱,何遽问我姓名? 我非乞人也。”宗质起敬,谢曰:“某皇恐,上忤阿婆。 愿霁怒,试言之,何害? 恐或乡邻或亲族也,某倒囊钱为阿婆寿。”媪喜曰:“老婆姓异甚,不可言。”宗质力恳请,忽曰:“我姓展。”宗质瞿然起,抱之,大哭曰:“夫人,吾母也。” 媪曰:“官人勿误,吾儿有验,右腋有紫痣,其大如杯。”宗质拜曰:“然。”右袒示之,于是母子相持而哭。 观者数十百人,皆叹息泣下。 宗质负其母______归,季思与家人子亦泣。 自是奉板舆孝养者十余年,母以高年终,宗质亦白首矣。 宗质乾道庚寅为洪倅,时予为奉新县令,屡谒之,不知其母子间也。 明年,予官中都,宗质造朝,除知台州。 朝士云:“李台州,曾觌姻家也。 觌无子,子台州之子。”予一见不敢再________,亦未知其孝。 后十七年,台州既没,予与丞相京公同为宰掾。 谈间,公为予言李台州母子事。 予生八年,丧先太夫人,终身饮恨。 闻之,泣不能止,感而为之传。 赞曰:孔子曰,“孝悌之至通于神明。”若李台州,生而不知失母,壮而知求母,求母而不得,不得而不懈,遍天下之半,老而乃得之。 昔东坡先生颂朱寿昌,至今咏歌以为美谈。 若李台州,其事与寿昌岂异也,兹不谓之至孝通于神明乎?非至孝奚而通神明,非通神明奚而得母? 予每为士大夫言之,闻者必泣。 人谁无母?有母谁无是心哉?彼有未尝失母, 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选自《杨万里集笺校》) 1.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生宗质而罹靖康之乱 罹:遭遇 B. 愿霁怒 霁:停止 C. 除知台州 除:罢免 D. 终身饮恨 饮:含着 2. 依次填入文中空白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 东南无之,必也蜀________? ② 必宽譬之,________饮泣强食。 ③ 宗质负其母________归。 ④ 予一见不敢再______。 A. 焉 乃 于 者 B. 乎 其 以 者 C. 乎 乃 以 也 D. 焉 其 于 也 3. 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李台州“至孝”的一组是( ) ① 既长,仕所至必求母 ② 舟所经过州,若县若村市,必登岸,遍其地大声号呼 ③ 某倒囊钱为阿婆寿 ④ 右袒示之,于是母子相持而哭 ⑤ 自是奉板舆孝养者十余年 ⑥ 觌无子,子台州之子 A. 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①⑤⑥ D. ②④⑥ 4. 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宗质出生后因战乱母子失散,长大后曾四处寻访母亲下落而不得,以至茶饭不思,黯然神伤。 B. 作者杨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但直到李台州去世之后,才写作此文,并在士大夫中传颂其事迹。 C. 为一位官员作传,不注重其政治事功,却记叙其寻母尽孝之事,杨万里有褒扬孝道、规劝世风之意。 D. 文章记李台州事迹,以寻母、认母、侍母为线索,集中笔墨描写认母场景,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5.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季思秩满东下,所经复然,竟不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宗质起揖之坐,礼以客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若李台州,其事与寿昌岂异也,兹不谓之至孝通于神明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三) (2016·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琅嬛福地记 张岱 晋太康中,张茂先*为建安从事,游于洞山。 缘溪深入,有老人枕书石上卧,茂先坐与论说。 视其所枕书,皆蝌蚪文,莫能辨,茂先异之。 老人问茂先曰:“君读书几何?”茂先曰:“华之未读者,二十年内书;若二十年外书,则华固已读尽之矣。”老人微笑,把茂先臂走石壁下,忽有门入,途径甚宽,至一精舍,藏书万卷。问老人曰:“何书?”曰:“世史也。”又至一室,藏书愈富。 又问:“何书?”老人曰:“万国志也。”后至一密室,扃钥甚固,有二黑犬守之,上有署篆,曰“琅嬛福地”。 问老人曰:“何地?”曰:“此玉京、紫微、金真、七瑛、丹书、秘籍。”指二犬曰:“此痴龙也,守此二千年矣。”开门肃茂先入,见所藏书,皆秦汉以前及海外诸国事,多所未闻,如《三坟》《九丘》《连山》《归藏》《梼杌》《春秋》诸书,亦皆在焉。 茂先爽然自失。_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 茂先为停信宿而出,谓老人曰:“异日裹粮再访,纵观群书。”老人笑不答,送茂先出。 甫出,门石忽然自闭。 茂先回视之,但见杂草藤萝,绕石而生,石上苔藓亦合,初无缝隙。 茂先痴伫视,望石再拜而去。 嬴氏焚书史,咸阳火正炽。 此中有全书,并不遗只字。 上溯书契前,结绳亦有记。 繇前视伏羲,已是其叔季。 海外多名邦,九州一黑痣。 读书三十乘,千万中一二。 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石彭与凫毛,所见同儿稚。 欲入问老人,路迷不得至。 回首绝壁间,荒蔓惟薜荔。 懊恨一出门,可望不可企。 坐卧十年许,此中或开示。 * 张茂先:名华,字茂先。 西晋文学家。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门肃茂先入 肃:恭敬的样子 B. 茂先为停信宿而出 信宿:两三天 C. 异日裹粮再访 裹粮:携带粮食 D. 读书三十乘 乘:车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茂先坐与论说 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 B. 若二十年外书 若望仆不相师 C. 多所未闻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D. 望石再拜而去 毕礼而归之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张茂先的自矜面前,老人“微笑”;当张茂先提出“裹粮再访”的请求时,老人又笑而不答。 两“笑”之下,老人宽容、神秘的形象呼之欲出。 B. 本文借一个充满神异色彩的故事,揭示了山外有山、不可妄自尊大的道理;《桃花源记》则借虚构桃源仙境寄托社会理想:两文有异曲同工之妙。 C. 本文叙事简练,描写细腻,结尾议及“嬴氏焚书史”,旨在批评秦王嬴政焚书坑儒,导致典籍损毁的行为,体现了“记”叙议结合的特征。 D. 张岱行文善于渲染,笔墨传神:说老人,则有“枕书石上卧”;写福地,则有痴龙“守此二千年矣”。 结尾用韵文的形式点明主旨,发人深思。 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茂先爽然自失。 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四) (2017·山东莱芜高三期中模拟测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陈夷行,字周道,其先江左诸陈也,世客颍川。由进士第,擢累起居郎、史馆修撰。以劳迁司封员外郎,凡再岁,以吏部郎中为翰林学士。太子在东宫,夷行兼侍读,五日一谒,为太子讲说。数迁至工部侍郎。 开成二年,夷行进平章事。杨嗣复、李珏相次辅政,夷行介特,雅不与合,每议论天子前,往往语相侵短。夷行不能堪,辄引疾求去,文宗遣使者慰劳起之。会以王彦成为忠武节度使,史孝章为邠宁节度使,议皆出嗣复。及夷行对延英殿,帝问:“除二镇当否?”对曰:“苟自圣择。无不当者。”嗣复曰:“若用人尽出上意而当,固善。如小不称,下安得嘿然①?”夷行曰:“比奸臣数干权,愿陛下无倒持太阿②,以柄授人。”嗣复曰:“古者任则不疑,齐桓公器管仲于仇虏,岂有倒持虑邪?”帝以其面相触,颇不悦。乐工尉迟璋授王府率,右拾遗窦洵直当衙论奏,杨嗣复嫌以细故,谓洵直近名。夷行曰:“谏官当衙,正须论宰相得失,彼乐工安足言□?然亦不可置不用。”帝即徙璋光州长史,以百缣赐洵直。 帝常怪天宝政事不善,问:“姚崇、宋璟二贤□时在否?”李珏曰:“姚亡而宋罢。”珏因推言:“玄宗自谓未尝杀一无辜,而任李林甫,种夷数十族,不亦惑乎?”夷行曰:“陛下今亦宜戒以权属人。”嗣复曰:“夷行失言,太宗易暴乱为仁义,用房玄龄十有六年,任魏征十有五年,未尝失道。人主用忠良久益治,用邪佞一日多矣。”时用郭荣为坊州刺史,右拾遗宋邧论不可,荣果坐赃败。帝欲赏邧,夷行曰:“谏官论事是其职,若一事善辄进官,恐后不免有私:”夷行盖专诋嗣复。又素善郑覃,阴助其力,以排折朋党。……后□足疾乞身,罢为太子太保。卒,赠为司徒。 (《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六》,有删改) ① 嘿然:沉默无言的样子。② 太阿:古宝剑名。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先江左诸陈也,世客颍川 客:寄居,客居 B. 夷行介特,雅不与合 雅:文雅 C. 比奸臣数干权 干:干预,十涉 D. 又素善郑覃,阴助其力 阴:暗地里 2. 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 彼乐工安足言□ ② 姚崇、宋璟二贤□时在否 ③ 后□足疾乞身 A. ① 者 ② 于 ③ 以 B. ① 矣 ② 于 ③ 则 C. ① 者 ② 也 ③ 则 D. ① 矣 ② 也 ③ 以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夷行中进士后,经过多次提拔,后来兼任了太子的侍读,每五天去拜见太子一次,为其授书讲学。 B. 陈夷行性情孤高,与杨嗣复、李珏两人不合,议政时常常相互揭短,陈夷行受不了。 就称病请求离职。 C. 对于提拔任用的尉迟璋和窦洵直,陈夷行力主进一步提拔尉迟璋,最终皇帝提拔尉迟璋为光州长史。 D. 皇上任用郭荣为坊州刺史,有拾遗宋邧上奏认为不合适,后来郭荣获罪,皇帝打算赏赐宋邧,陈夷行不赞成。 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古者任则不疑,齐桓公器管仲于仇虏,岂有倒持虑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玄宗自谓未尝杀一无辜,而任李林甫,种夷数十族,不亦惑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五) (2017·浙江省名校协作体高三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议介子推不言禄 居争夺奔竞之中,而见旷逸高世之举。嚣尘滞虑一扫而空,心开目明,顿还旧观。暑风旱雨不足以喻其快也,渴浆饥炙不足以喻其美也,沂浴雩游不足以喻其清也。 晋文公反国之初,从行诸臣骈首争功,有市人之所不忍为者。而介子推独超然处众纷之外,孰谓此时而有此人乎?是宜百世之后,闻其风者犹咨嗟叹颂而不能已也。 虽然盗跖之风不足以误后世,而伯夷之风反可以误世。凡人之情,既恶之则必戒之,其所以陷溺而不知非者,皆移于所慕也。推尤诸臣之贪功,其言未必非也;其言之所自发,则非也。使晋文赋之以禄,推以此为辞禄之言,虽不尽中理,犹不失为狷介也。而推之言不在于禄方赋之初,而在于禄不及之后。吾固疑推之不主于理,而主于怨也。 推,高士也。未易以凡心窥、利心量也。事固有外似而中实相远者,安知推之果出于怨也?以怨断推之罪,非吾之言也,乃推之言也,非推之言也,推母之言也。推自谓:“既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亦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母子之间,真实底蕴,举皆披露,推安所逃情乎? 推若果以从亡之臣为不当赏,则狐、赵从亡之臣也,己亦从亡之臣也,其不赏,均也。文公之赏狐、赵,固滥而可责也。赏者为滥,则不赏者乃理之常也。是文公失之于狐、赵,而得之于我。君待我以常,我自安其常,怨何为而生?身何为而隐乎?是非无两立之理。赏者是,则不赏者非;赏者非,则不赏者是。今推既咎文公之滥赏,又怨文公之不赏,此近于人情乎?吾是以知推之言,特借理而逞怨也。 天下固有迹高而心卑,形清而神浊者矣,如推之徒是也。聚争名者于朝,聚争利者于市。山之巅、水之涯,忽遇如推者,焉非不萧然可喜也?怨心内积,则林麓未必非幽絷之网,涧溪未必非忿激之声也,吾未见此之果胜彼也。 (选自吕祖谦《东莱博议》,有删节)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心开目明,顿还旧观 旧观:本来的样子 B. 推尤诸臣之贪功 尤:责备 C. 真实底蕴,举皆披露 底蕴:内情 D. 天下固有迹高而心卑 卑:谦卑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孰谓此时而有此人乎 去今之墓而葬焉 B. 推若果以从亡之臣为不当赏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C. 今推既咎文公之滥赏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D. 焉非不萧然可喜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介子推隐居“不言禄”的行为,受到历代人的赞赏。但在此文中,作者深刻地剖析了介子推的内心,揭露了介子推的虚伪。 B. 作者从“人情”角度出发,认为介子推的话未必是错的,但他的话的出发点是错误的,流露个人对封赏不及于己的怨忿之情。 C. 作者对介子推之为人虽有批判,但还是肯定其“狷介”的一面,毕竟介子推不与人争名利而退隐山林,这一点还是超越世人的。 D. 此文文笔生动,分析透彻。尤其是作者不囿于以往对历史人物的定论,发前人之所未发,体现了作者独立思考的精神,对读者极具启发意义。 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凡人之情,既恶之则必戒之,其所以陷溺而不知非者,皆移于所慕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吾是以知推之言,特借理而逞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六) (2016· 全国Ⅰ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 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 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 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 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 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 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 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 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_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 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 明年,起判永兴军。 居一岁,还京师。 旋以太傅致仕。 元丰元年卒,年八十。 帝临哭,辍朝三日。 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 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 尝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 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 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 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 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 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曾公亮初入仕途,为民兴利除弊。 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当时湖水常常外溢,民田受害,他兴修水利工程,将水引入曹娥江,民众因此得益。 B. 曾公亮久经历练,通晓典章制度。 他熟知朝廷政务, 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密州有人偷盗民田产银,他认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力争,最终改判。 C. 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 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D. 曾公亮老谋深算,暗中为子孙计。 他为人深沉,思虑周密,曾举荐王安石,安石受到宠信,他考虑子孙前程,不露痕迹地处处随顺安石,终于得到回报。 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 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七) (2017·湖北省百所重点校高三联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孙觉,字莘老,高邮人。甫冠,从胡瑗受学。瑗之弟子千数,别其老成者为经社,觉年最少,俨然居其间,众皆推服。登进士第,调合肥主簿。岁旱,州课民捕蝗输之官,觉言:“民方艰食,难督以威。若以米易之,必尽力,是为除害而享利也。”守悦,推其说下之他县。 王安石早与觉善,引用之。时吕惠卿用事,神宗询于觉,对曰:“惠卿即辩而有才,过于人数等,特以为利之故,屈身于安石,安石不悟,臣窃以为忧。”神宗曰:“朕亦疑之。”其后王、吕果交恶。 青苗法行,觉奏条其妄。安石览之,怒,觉适以事诣中书,安石以语动之,曰:“不意学士亦如此!”始有逐觉意。会曾公亮言畿县散常平钱*,有追呼抑配之扰,安石因请遣觉行视虚实。觉既受命,复奏疏辞行。遂以觉为反覆,出知广德军,徙湖州。松江堤没,水为民患。觉易以石,高丈余,长百里,堤下化为良田。 徙福州。闽俗厚于婚丧,其费无艺。觉裁为中法,使资装无得过百千。令下,嫁娶以百数,葬埋之费亦率减什伍。连徙亳、扬、徐州。徐多盗,捕得杀人者五,其一仅胜衣,疑而讯之,曰:“我耕于野,与甲遇,强以梃与我,半夜挟我东,使候诸门,不知其他也。”问吏:“法何如?”曰:“死。”觉止诛其首,后遂为例。进吏部侍郎。擢御史中丞,数月,以疾请罢。哲宗遣使存劳,赐白金五百两。卒,年六十三。 觉有德量,为王安石所逐。安石退居钟山,觉枉驾道旧,为从容累夕;迨其死,又作文以诔,谈者称之。有《文集》《奏议》六十卷,《春秋传》十五卷。 (节选自《宋史·孙觉传》,略有删改) *散常平钱:青苗钱。 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冠,文中指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人。 B. 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C. 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神宗、哲宗。 D. 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武官员任免、考核、升降等事务,长官为吏部尚书。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孙觉关心百姓。他在合肥任职时,反对官府不利民之政;他在湖州改造堤坝,为民谋利;他纠正福建婚丧的不良风俗,有利百姓。 B. 孙觉有见识。孙觉认为,吕惠卿能言善辩,有才华,因利益而屈身于王安石,王安石却不明白。后来事实证实了孙觉的看法。 C. 孙觉得罪王安石,遭到排挤。他对青苗法有看法,王安石得知后对他很不满,就指使曾公亮说下面青苗钱管理混乱,趁机把孙觉逐出京城。 D. 孙觉有德行、度量。他早年与王安石交好,后被王安石贬斥,王安石退职后,他主动和王安石来往,王安石死后,他写文章悼念,被人称赞。 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民方艰食,难督以威。若以米易之,必尽力,是为除害而享利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安石览之,怒,觉适以事诣中书,安石以语动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一) 文学类文本 练习(一) (2016· 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天气晴朗,蓝天白云的,一眼望去很惬意。 你眼中的世界实际是你心理的投射,吴秋明如果在旁边肯定会这样说的。 马骁驭不禁微微一笑。 到达小区,门口的保安照例拦住了马骁驭的车,他报了门牌号码和户主姓名,栏杆抬了起来。_①_他忽然感觉自己心里的那根栏杆,也是这样抬起来的,只是从栏杆下通过的,应该是吴秋明。 马骁驭从后视镜里看了眼自己,感觉自己依然算得上英俊,就算减去百分之三十的夸大,也还不错。 吴秋明快速走来,难得地穿了件蓝色小碎花的薄棉衣,看上去是旧的。 马骁驭心里打了一个闪,想起了母亲。 也许是注意到了马骁驭的眼光,吴秋明上车后主动解释说,这件衣服会让孩子们感到亲切。 马骁驭说,你真有心。 吴秋明说,你知道那个著名的“绒布妈妈”实验吧? 马骁驭说,不知道。 吴秋明说,是上个世纪一个叫哈利·哈洛的心理学家做的实验,他把刚刚出生的小猴子和妈妈分开,关在笼子里用奶瓶喂养。 他发现这样喂养的小猴子虽然更强壮一些,但却总是吮手指头,发呆,神情漠然。 他分析是缺少母爱的缘故,于是给小猴子做了两个假妈妈,一个是有奶的“铁皮妈妈”,一个是没有奶的“绒布妈妈”。 结果哈洛惊奇地发现,小猴子只会在饿了时才去“铁皮妈妈”那里吃奶,绝大多数时间,它们都依偎在“绒布妈妈”的怀里。 这个实验说明,母亲并不仅仅意味着有食物,还要有温暖的怀抱。 温暖的怀抱对小猴子来说非常重要。 马骁驭说,不愧是心理学博士,太有意思了。 吴秋明笑道,所以我每次去儿童村,都要一个个挨着去拥抱那些孩子。 尤其是两三岁的孩子,我会多抱他们一会儿。 我给不了他们一个完整的家,但至少给他们一个温暖的怀抱。 我知道那对他们来说有多重要,也许他们自己都意识不到。 何况我不仅仅是“绒布妈妈”,我还有温暖,有心跳,有笑容。 我真心爱他们。 马骁驭忽然有了一种拥抱吴秋明的冲动。他暗想,也许吴秋明没有意识到,这拥抱其实是彼此需要的。 她作为一个女人,肯定有做母亲的天性,每周和孩子们一起待一天,彼此都有益处。 何况,一个长期单身的女人,也是需要拥抱的。到了西郊,停好车,他们一起走入一条小巷。 吴秋明虽然个子矮小,步子却很大。 马骁驭感觉和她走在一起速度蛮接近。 进入一条小巷,眼前出现了一个旧木门。 马骁驭一眼看到了门旁边挂的牌子———某某市第一儿童村。 吴秋明熟门熟路地进入,正在院子里玩耍的孩子们围上来叫吴妈妈。 吴秋明左揽右抱,踉跄地往里走,和迎上来的老师们一一握手,并把身后的马骁驭介绍给他们。 后院停着一辆卡车,几个老师在搬运卸下来的纸箱,大一点儿的孩子也在帮忙搬。 马骁驭也连忙过去帮忙,但被老师们阻止了,她们热情地把他拉进办公室,要他喝茶。 马骁驭咨询了老师们很多关于孩子的问题。 这些孩子大多是被遗弃的,和正常家庭长大的孩子相比,在心理上有许多不同。 马骁驭边听边产生了做课题研究的冲动。 马骁驭从办公室出来,一眼看到院子里一个场景——吴秋明挽着袖子在给几个女孩子洗头。 初秋的阳光洒在院子里,让这普通的场景呈现出非同一般的美丽。 一个已经洗好头的女孩儿,披着湿漉漉的头发在一旁递毛巾,吴秋明舀起一瓢水,缓慢地淋到水池边另一个女孩子的头上。 阳光穿透水柱,发出宝石的光芒。 马骁驭定定地站在那里。 这样的场景他在哪里见过? 他仿佛见到了自己的灵魂,随时都在,却无法捕捉。 他一动不敢动,害怕惊动它,打碎它。 那一刻,他动心了,再次动心了。 一个人对一个人的动心,肯定是一次又一次。 尤其是在他们这个年龄,需要无数次的小动心,才能汇合成冲破樊篱的勇气。 他看到吴秋明拧干毛巾,给孩子擦头发,很认真,很仔细,脸上洋溢着一种光芒,这光芒让马骁驭忽然有了一种把吴秋明拥入怀中的冲动。 他走过去,帮吴秋明把用过的毛巾搓干净,一一晾在铁丝上;转过身时,②看见一个头发湿漉漉的女孩子正趴在吴秋明的怀里,左右摇晃,半个脸埋在她怀里,半个脸沐浴在阳光下。_另一个小男孩儿跑过来说,还有我,还有我,吴妈妈! 吴秋明伸出另一只胳膊搂住了他。 马骁驭拿出手机,拍下了这个画面。 而后他走到她身边,以从未有过的语调说,以后我每次都和你一起来! (节选自裘山山《琴声何来》,有删改) 1. 小说写吴秋明讲述“绒布妈妈”实验,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文中画线部分,完成下面题目。 (1) 解释画线①处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析画线②处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中的吴秋明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请作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中为什么要写到马骁驭的三次心理冲动? 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二) (改编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母 亲 何家槐 看见一阵人穿得清清楚楚的打她身边走过,母亲亮着眼睛问: “你们可是看火车去的?” “是的,阿南婶!” “我也想去。” “要去就去,又没有谁阻止你。” 可是母亲摇摇头,她不能去,虽则没有谁阻止。 她成年忙碌,尤其是在收豆的时候。这几天一放光她就起身,把家事料理妥当以后,她又忙着跑到天井里,扫干净了地,然后取下挂在泥墙上,屋檐下,或者枯树枝中间的豌豆,用一个笨重的木槌打豆。 这几天天气很好,虽则已是十一月了,却还是暖和和的,像春天。 母亲只穿着一身单衣,戴一顶凉帽,一天到晚地捶着豌豆,一束又一束的。 豆非常干燥,所以打豆一点不费力,有许多直像灯花的爆裂,自然而然地会裂开,像珍珠似的散满一地。 可是打完豆以后,她还得理清枯叶泥沙,装进大竹篓,而且亲自挑上楼去。这些本来需要男子做的事,真苦够她了。 催,催,催,催;催,催…… 她一天打豆,很少休息,连头也难得一抬。 可是当她听到火车吹响汽笛的时候,她就放下了工作,忘神地抬起头来,倾听,闭着眼思索,有时还自言自语: “唉,要是我能看一看火车!” 车站离我们家里并不很远,火车经过的时候,不但可以听到汽笛的声音,如果站在山坡上,还能够看见打回旋的白烟。 因为附近有铁路还是最近的事,所以四方八面赶去看火车的人很多。 母亲打豆的天井,就在大路旁,村里人都得经过她的身边,如果要去火车站。 一有人过去,她总要探问几句,尤其当他们回来的时候: “看见了没有?” “自然看见了,阿南婶!” “像蛇一样的长吗?” “有点儿像。” “只有一个喷火的龙头,却能带着几十节几百节的车子跑,不很奇怪吗?” “真的很奇怪。” 因为她像小孩子似的,不断地问长问短,有许多人简直让她盘问得不能忍受: “我们回答不了许多的,阿南婶,最好你自己去看!” “我自己?” 她仿佛吃了一惊,看火车,在她看来像是永远做不到的事。 “是的,你要去就去,谁也不会阻止你!” 可是母亲摇摇头,她不能去,虽则没有谁阻止。 她一生很少出门,成年累月地给钉在家里,像钉子一样。 在这呆滞古板,很少变化的生活中,她对火车发生了很大的兴趣。 那悠长的,古怪的汽笛,尤其使她起了辽远的,不可思议的幻想,飘飘然,仿佛她已坐了那蛇一样长的怪物飞往另一世界。 不论什么时候一听到那种声音,她就闭上眼睛,似乎她在听着天外传来的呼唤。 完全失神一样的,喂猪她会马上放下麦粥桶,洗衣服她会马上放下板刷,在煮饭的时候,她也会立刻抛开火钳,有时忘了添柴,有时却尽管把柴往灶门送,以致不是把饭煮得半生半熟,就是烧焦了半锅。 “你也是坐着火车回来的吗?” 她时常问从省城回来的人。 “是的,阿南婶!” “火车跑得很快吗?” “一天可以跑一千多里路,我早上还在杭州,现在却在这儿跟你讲话了。” “那么比航船还快?” “自然自然。” “它是怎样跑的呢?” “那可说不上来。” “哦,真奇怪——”她感叹着说:“一天跑一千多里路,如果用脚走,脚底也要走断了。 这究竟是怎样的东西,跑得这样快,又叫得这样响!” “……” 跟她讲话的人唯恐她啰唆,急急想走开,可是母亲又拉住问: “你想我能坐着火车去拜省城隍吗?” “自然可以的,阿南婶,谁也不会阻止你!” 可是母亲摇摇头,她不能去,虽则没有谁阻止。 她举起木槌,紧紧地捏住一束豌豆,很想一槌打下去,可是一转念她却深深地叹息了。 (原载1934年第二卷《文学》) 1. 根据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用两个词概括母亲劳作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简析“催,催,催,催;催,催……”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母亲和行人的对话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这样安排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线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三) (2016· 天津卷改编)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在母语的屋檐下 彭 程 少年时代的伙伴自大洋彼岸归来探亲,多年未见,把盏竟夜长谈。 我们聊到故乡种种情形,特别谈到了家乡方言,兴之所至,后来两人干脆用家乡话谈起来。 本来以为这么多年不使用,很多方言都已忘记,不料却在此时鲜明地复活了。 恍惚中,甚至忆起了听到这些话时的具体情境,眼前浮现出了说话人的模样。 友人感慨:真过瘾。 在一种语言中浸润得深入长久,才有资格进入它的内部,感知它的种种微妙和玄奥,那些羽毛上的光色一样的波动,青瓷上的釉彩一般的韵味。 几乎只有母语,我们从牙牙学语时就亲吻的语言,才应允我们做到这一点。 关于母语,英文里的一个说法,最有情感温度,也最能准确地贴近本质:mother tongue。 直译就是“妈妈的舌头”。 从妈妈舌头上发出的声音,是生命降临时听到的最初的声音,浸润着爱的声音。 多么深邃动人的诗意! 在母语的呼唤、吟唱和诵读中,我们张开眼睛,看到万物,理解生活,认识生命。 诗作为浓缩提炼过的语言,是语言的极致。 它可以作为标尺,衡量一个人对一种语言熟悉和理解的程度。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坍了”,说的是世事沧桑,人生无常。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说的是心绪流转,昨日迢遥。 没有历史文化为之打底,没有人生经历作为铺垫,就难以深入地感受和理解其间的沉痛和哀伤,无奈和迷茫。 它们宜于意会,难以言传。 每一种语言都连接着一种文化,通向一种共同的记忆。 文化有着自己的基因,被封存在作为载体和符号的特有的语言中。仿佛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中,阿里巴巴的山洞里,藏着稀世的珍宝。 “芝麻开门吧!”咒语念起,山洞石门訇然敞开,堆积的珠宝浮光跃彩。 但洞察和把握一种语言的奥秘,不需要咒语。 时间是最重要的条件。 在一种语言中沉浸得足够久了,自然就会了解其精妙。 有如窖藏老酒,被时光层层堆叠,然后醇香。 瓜熟蒂落, 风生水起,到了一定的时候,语言中的神秘和魅惑,次第显影。 音调的升降平仄中,笔画的横竖撇捺里,有花朵摇曳的姿态,水波被风吹拂出的纹路,阳光下明媚的笑容,暗夜里隐忍的啜泣。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只有母语,才有这样的魅力和魄力,承担和覆盖。 日升月落,春秋代序;昼夜不舍的流水,亘古沉默的荒野;鹰隼呼啸着射向天空,羊群蠕动成地上的云团;一颗从眼角滑落的泪珠有怎样的哀怨,一声自喉咙迸发的呐喊有怎样的愤懑。 一切,都被母语捕捉和绾结,表达和诉说。 我骄傲于自己母语的强大的生命力。 五千年的漫长历史,灾祸连绵,兵燹不绝,而一个个方块汉字,就是一块块砖石,当它们排列衔接时,便仿佛垒砌了一个广阔而坚固的壁垒,牢牢守卫了一种古老的文化,庇护了一代代呼吸沐浴着它的气息的亿兆的灵魂。 童年在农村度过。 记事不久的年龄,有一年夏天,大人在睡午觉,我独自走出屋门到外面玩,追着一只蹦蹦跳跳的兔子,不小心走远了,一直走进村外一片茂密的树林中,迷路了,害怕得大哭。 但四周没有人听到,只好在林子里乱走。 过了好久,终于从树干的缝隙间,望见了村头一户人家的屋檐。 一颗悬空的心倏地落地了。 对于长期漂泊在外的人,母语熟悉的音调,带给他的正应该是这样的一种返归家园之感。 一个汉语的子民,寄居他乡,母语便是故乡的方言土语;置身异国,母语便是方块的中文汉字。 “官秩加身应谬得,乡音到耳是真归”,故乡的语言,母语的最为具体直观的形式,甚至关联到了存在的确凿感。 因为时时相与,反而熟视无睹。就像对于一尾悠然游弋的鱼儿,水的环抱和裹挟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去意识和诘问的。但一当因某种缘故离开了那个环境,就会感受到置身盛夏沙漠中般的窒息。_被拘禁于全然陌生的语言中,一个人也仿佛涸辙之鲋,最渴望母语的濡沫。_那亲切的音节声调,是一股直透心底的清凉水流。 每一种语言的子民们,在自己母语的河流中,涸渡,游憩,俯仰,沉醉,吟咏,创造出灿烂的文化,并经由翻译传播,成为说着不同语言的人们共同的精神财富。 以诗歌为证,《鲁拜集》中波斯大诗人伽亚谟及时行乐的咏叹,和《古诗十九首》里汉代中国人生命短暂的感喟,贯穿了相通的哲学追问;中世纪的意大利,彼特拉克对心上人劳拉的十四行诗倾诉,和晚唐洛阳城里,李商隐写给不知名恋人的无题七律,或者隽永清新,或者婉转迷离,各有一种入骨的缠绵。 让不同的语言彼此尊重,在交流中使各自的美质得到彰显和分享。 热爱来自母亲的舌尖上的声音,应该被视为是一个人的职责,他的伦理的基点。 他可以走向天高地阔,但母语是他的出发地,是他不断向前伸延的生命坐标轴线上,那一处不变的原点。 (原载《光明日报》,有删节) 1. 作者回忆童年迷路的经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赏析文中画线的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作者深情地诠释了母语的多重意义,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四) (2016· 北京卷改编)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 ① 我第一次看老腔演出,是前两三年的事。 朋友跟我说老腔如何如何,我却很难产生惊诧之类的反应。 因为尽管我在关中地区生活了几十年,却从来没听说过老腔这个剧种,可见其影响的宽窄了。 开幕演出前的等待中,作曲家赵季平也来了,打过招呼握过手,他在我旁边落座。 屁股刚挨着椅子,他忽然站起,匆匆离席赶到舞台左侧的台下,和蹲在那儿的一位白头发白眉毛的老汉握手拍肩,异常热乎,又与白发白眉老汉周围的一群人逐个握手问好,想必是打过交道的熟人了。 我在入座时也看见了白发白眉老汉和他跟前的十多个人,一眼就能看出他们都是地道的关中乡村人,也就能想到他们是某个剧种的民间演出班社,也未太注意。 赵季平重新归位坐定,便很郑重地对我介绍说,这是华阴县的老腔演出班社,老腔是很了不得的一种唱法,尤其是那个白眉老汉……老腔能得到赵季平的赏识,我对老腔便刮目相看了。 再看白发白眉老汉,安静地在台角下坐着,我突然生出神秘感来。 ② 轮到老腔登台了。 大约八九个演员刚一从舞台左边走出来,台下观众便响起一阵哄笑声。 我也忍不住笑了。 笑声是由他们上台的举动引发的。 他们一只手抱着各自的乐器,另一只手提着一只小木凳,木凳有方形有条形的,还有一位肩头架着一条可以坐两三个人的长条板凳。 这些家什在关中乡村每一家农户的院子里、锅灶间都是常见的必备之物,却被他们提着扛着登上了西安的大戏台。 他们没有任何舞台动作,用如同在村巷或自家院子里随意走动的脚步,走到戏台中心,各自选一个位置,放下条凳或方凳坐下来,开始调试各自的琴弦。 ③ 锣鼓敲响,间以两声喇叭嘶鸣,板胡、二胡和月琴便合奏起来,似无太多特点。 而当另一位抱着月琴的中年汉子开口刚唱了两句,台下观众便爆出掌声;白毛老汉也是刚刚接唱了两声,那掌声又骤然爆响。 有人接连用关中土语高声喝彩,“美得很!”“太斩劲了!”我也是这种感受,也拍着手,只是没喊出来。 他们遵照事先的演出安排,唱了两段折子戏,几乎掌声连着掌声,喝彩连着喝彩,无疑成为演出的一个高潮。 然而,令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站在最后的一位穿着粗布对门襟的半大老汉扛着长条板凳走到台前,左手拎起长凳一头,另一头支在舞台上,用右手握着的一块木砖,随着乐器的节奏和演员的合唱连续敲击长条板凳。 任谁也意料不及的这种举动,竟然把台下的掌声和叫好声震哑了,出现了鸦雀无声的静场。 短暂的静默之后,掌声和欢呼声骤然爆响,经久不息…… ④ 我在这腔调里沉迷且陷入遐想,这是发自雄浑的关中大地深处的声响,抑或是渭水波浪的涛声,也像是骤雨拍击无边秋禾的啸响,亦不无知时节的好雨润泽秦川初春返青麦苗的细近于无的柔声,甚至让我想到柴烟弥漫的村巷里牛哞马叫的声音…… ⑤ 我能想到的这些语言,似乎还是难以表述老腔撼人胸腑的神韵;听来酣畅淋漓,久久难以平复,我却生出相见恨晚的不无懊丧自责的心绪。 这样富于艺术魅力的老腔,此前却从未听说过,也就缺失了老腔旋律的熏陶,设想心底如若有老腔的旋律不时响动,肯定会影响到我对关中乡村生活的感受和体味,也会影响到笔下文字的色调和质地。 后来,有作家朋友看过老腔的演出,不无遗憾地对我说过这样的话,你的小说《白鹿原》是写关中大地的,要是有一笔老腔的画面就好了。 我却想到,不单是一笔或几笔画面,而是在整个叙述的文字里如果有老腔的气韵弥漫…… ⑥ 直到后来小说《白鹿原》改编成话剧,导演林兆华在其中加入了老腔的演唱,让我有了一种释然的感觉。 从此老腔借助话剧《白鹿原》登上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舞台。后来还想再听老腔,却难得如愿。 不过两年之后,我竟然在中山音乐堂再次过足了老腔的瘾。 那天,无论白毛老汉,还是其他演员,都是尽兴尽情完全投入地演唱,把老腔的独特魅力发挥到最好的程度,台下观众一阵强过一阵的掌声,当属一种心灵的应和。 纯正的关中东府地方的发音,观众能听懂多少内容可想而知,何以会有如此强烈的呼应和感染力? 我想到的是旋律,一种发自久远时空的绝响,又饱含着关中大地深厚的神韵,把当代人潜存在心灵底层的那一根尚未被各种或高雅或通俗的音律所淹没的神经撞响了,这几乎是本能地呼应着这种堪为大美的民间原生形态的心灵旋律。 ⑦ 我在那一刻颇为感慨,他们——无论秦腔或老腔——原本就这么唱着,也许从宋代就唱着,无论元、明、清,以至民国到解放,直到现在,一直在乡野在村舍在庙会就这样唱着,直到今晚,在中山音乐堂演唱。 我想和台上的乡党拉开更大的距离,便从前排座位离开,在剧场最后找到一个空位,远距离欣赏这些乡党的演唱,企图排除因乡党乡情而生出的难以避免的偏爱。 这似乎还有一定的效应,确凿是那腔儿自身所产生的震撼人的心灵的艺术魅力……在我陷入那种拉开间距的纯粹品赏的意境时,节目主持人濮存昕却做出了一个令全场哗然的非常举动,他由台角的主持人位置快步走到台前,从正在吼唱的演员手中夺下长条板凳,又从他高举着的右手中夺取木砖,自己在长条板凳上猛砸起来,接着扬起木砖,高声吼唱。 观众席顿时沸腾起来。 这位声名显赫的濮存昕已经和老腔融合了,我顿然意识到自己拉开间距,寻求客观欣赏的举措是多余的。 (取材于陈忠实的同名散文) 1. 作者对老腔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请结合全文作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中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表现老腔的艺术魅力。 请举两例并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作者在小说《白鹿原》中并没有写到老腔,为什么本文题目却是“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章第④段运用了多种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老腔的感受。 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五) (2016·全国Ⅱ卷改编)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战 争 迈尔尼 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 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 我对自己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 一天深夜,我想给一位朋友打电话。 接线生把我的电话接到了一位妇女的电话线上,她当时也正准备跟别人通话。 “我是格罗斯文诺 8829,”我听见她对接线生说,“我要的是汉姆普斯特的号码,你接错了,那个倒霉蛋并不想跟我通话。” “哦,我想是。”我忙插嘴。 她的声音很柔和,也很清晰,我立刻喜欢上了它。 我们相互致歉后,挂上了话筒。 可是两分钟后,我又拨通了她的号码,也许是命中注定我们要通话,我们在电话中交谈了 20 多分钟。 “你干吗三更半夜找人说话呢?”她问。 我跟她说了原因,然后反问:“那么你呢?” 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之后我们又谈了谈彼此正在读的几本书,还有这场战争。 最后我说:“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 “是吗? 好了,就到这里吧,晚安。 祝你做个好梦。”她说。 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 当然还有那悦耳的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 到了晚上,我简直什么也看不进。 午夜时,格罗斯文诺 8829 老在我脑海里闪现。 我实在难以忍受,颤抖着拨了那个号码。 电话线彼端的铃声刚响,就马上被人接起来。 “哈罗?” “是我,”我说,“真对不起,打扰你了,我们继续谈昨晚的话题,行吗?” 没说行还是不行,她立即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 不到两分钟,我们就相互开起玩笑,好像是多年的至交。 这次我们谈了 45 分钟。 午夜时光和相互的不认识,打破了两人初交时的拘谨。 我提议彼此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可是她婉言谢绝了。 她说这会把事情全弄糟,不过她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 我一再许诺为她保密,直到战争结束。 于是她说了一些她的情况,17 岁时她嫁给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男人,以后一直分居。 她今年 36岁,唯一的儿子在前不久的一次空袭中被炸死了,年仅 18 岁。他是她的一切。 她常常跟他说话,好像他还活着。 她形容他像朝霞一样美,就跟她自己一样。 于是她给我留下了一幅美丽的肖像。 我说她一定很美,她笑了,问道:“你怎么知道的?” 我们越来越相互依赖,什么都谈。 我们在大部分话题上看法相似,包括对战争的看法。 我们开始读同样的书,以增加谈话的情趣。 每天夜晚,不管多晚,我们都要通一次话。 如果哪天我因事出城,没能通话,她就会埋怨说她那天晚上寂寞得辗转难眠。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愈来愈渴望见到她。 我有时吓唬她说我要找辆出租车立刻奔到她跟前。 可是她不允许。 她说如果我们相见后发现彼此并不相爱,她会死掉的。 整整 12 个月,我是在期待中度过的。 我们的爱情虽然近在咫尺,却绕过了狂暴的感情波澜,正平稳地驶向永恒的彼岸。 通话的魅力胜过了秋波和拥抱。 一天晚上,我刚从乡间赶回伦敦,就连忙拿起话筒拨她的号码。 一阵嘶哑的尖叫声代替了往日那清脆悦耳的银铃声,我顿时感到一阵晕眩。 这意味着那条电话线出了故障或者被拆除了。 第二天仍旧是嘶哑的尖叫。 我找到接线生,请求他们帮我查查格罗斯文诺 8829 的地址,起先他们不理睬我,因为我说不出她的名字。 后来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接线小姐答应帮我查查。 “当然可以。”她说,“你好像很焦急。 是吗? 嗯,这个号码所属的那片区域前天夜里挨了炸弹,号码主人叫……” “谢谢,”我说,“别说了,请你别说了。” 我放下了话筒。 (沈东子译,有删改) 1.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六) (2017·浙江省名校协作体高三联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树不会被夏天淹没 李 玫 ① 看见过两棵树。那两棵树直到清明过去一周才隐隐地露出些绿意来,清瘦的树干,稀疏的小枝,隐隐透着寒意,像留在春天深处的最后一抹雪,有倪瓒画里的简净和淡泊。 ② 在春天的深处这样寒素的树,身上有一种临大事而有静气的从容。 ③ 跟人类的呼朋引伴相比,树的世界多少是有些疏离的。它们在季节里的变绿变红还是变黄,都有些各自为政的感觉。枫杨绿得早,水杉绿得晚,栾树不知道是在什么时候醒来,我们是直到初秋见到它满树都是成簇的黄色小碎花,才想起它在那里。 ④ 但大多数的树到了夏天就不大会被人看见了。到处都是绿,人在很多时候不会注意绿也有浓淡疏密,反正都是绿,连那些对节气物候异常敏感的人,也会在春天一次次新芽的惊喜之后渐渐习以为常。 ⑤ 在人的眼里,一棵树和另一棵树差不多,不动声色,开花结果,叶子颜色和果子的形状也可以忽略不计。人会眉开眼笑怒气冲冲,树却没什么表情,它们通常跟同一家族的其他树共用一个名字:马褂木、橙果海棠或者紫叶李。但一个细心的人会知道,树也是有属于自己的心情的。初夏时节,有人问起:那些在同一片土地上按相同节气生长的同一品种的树,结出来的果实味道为什么会差那么多呢?某博物人士回答说:这取决于树的心情。所以紫叶李的果实成熟的季节,我在校园里遇到每一棵果树时都会在树下满地野花的草丛中捡一粒来尝尝:这一棵是略显酸涩,下一棵树的是清甜。情节无从知晓,但一棵树的心情是这样深埋在果子的味道里。鸟在满地的果子中跳来跳去,东啄一口,西啄一口,早就读懂了树的心事,只有人还不知道一棵树的心情,除非他们愿意弯下腰来在树下的草丛中捡一棵熟落的果子,轻轻地咬一口。 ⑥ 比心情更让人深感震动的,是它们还会有深深埋藏着的故事。一棵树要是在夏天里有自己的故事,它说出它们的方式才是真正的委婉和沉静。 ⑦ 最早意识到这点,是在清理一只陶的花盆时。那只花盆在前一年的春天曾经长出过一棵小小的构树。这原本是应该惊喜的,但从第一天辨认出它是一棵树而不是普通的野草花时, 我就开始时时生出些无力感来:除了像养花那样定期浇水施肥,我不知道该怎么在花盆里养活一棵树。 ⑧ 这并不影响它在整个夏天的疯长。有一段时间,我曾经无端地想着它可以一直这样长下去了,盆景不也是一棵树长在盆里吗,或者树都是可以随遇而安的也说不定呢,植物总是默默地呈现它的各种品质给我们惊喜不是吗,我于是在无所适从中退到一边盼望奇迹的出现。但冬天之后,它没有再发芽。 ⑨ 倒出盆土时发现,它居然长出过这么多的根,一圈一圈的卷绕在花盆里,长成花盆的形状。一棵树曾经这样努力地寻找出路,用它自己的方式,但终于没有找到——它怎么可能找到。所有的这些努力都是在泥土之下的黑暗中默默完成的,但那些根的形状说出了它的秘密,它曾经独自在黑暗中的惊心动魄,因为感知到困境而寻找出路但终于没能找到——它沉默不语的一生里原来有过这样的努力和放弃。 ⑩ 人类的秘密有时会如蚌腹之砂,层层磨砺之后化为一粒珍珠,打开时仅有温润可人,时光里的辗转隐痛都不复可见。而那些没能在时间的打磨中化蛹为蝶的部分,却是另一种形态。我生活的小区里,有个中风之后神志和手脚一并变得失控的老人,经常步履蹒跚着在阳光下大声斥骂着谁,口齿狞厉地宣泄着大约压抑很久了的秘密,情节具体,指名道姓。 ⑪ 人类靠自己守口如瓶来守住一生的秘密原来并不可靠,那些秘不示人的爱恋和长久压抑的怨恨或者在某一天就这样在明亮的阳光下奔涌而出,那样的场景总是让人觉得异常惨烈。 ⑫ 跟人相比,树的无声无息里有着不易察觉的智慧,它们像是用一种只有少数人才能读懂的文字写下的记录——那些能读懂的人是真的懂了,会因此生出些读懂之后的相惜和静默;读不懂的人即便是路过,也什么都看不见。 ⑬ 那些从未被倾听的故事,会耐心地等在泥土里,然后一圈一圈地长成年轮,从树根到枝梢,每一圈都是记忆。很多年之后,一个专注的工匠会在锯末纷飞中看见深藏已久的它们,那些在时间里沉淀出来的好看的纹。他会在反复比划之后挑一个最好的角度让那些木纹成为隐藏在木器中的画,然后,在某一天的晨光里,另一个晨起伏案读书的清净之人,会看见它们。 ⑭ 在盛夏的喧嚣之外,一棵树的沉默里可以有着无数这样古典而丰盈的品质,它们在时间里慢慢沉淀。 ⑮ 跟它们的静默相比,人类转瞬即逝的雄辩滔滔很多时候真的是不值得一提。 1. 为什么作者说“大多数的树到了夏天就不大会被人看见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 在春天的深处这样寒素的树,身上有一种临大事而有静气的从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鸟在满地的果子中跳来跳去,东啄一口,西啄一口,早就读懂了树的心事,只有人还不知道一棵树的心情,除非他们愿意弯下腰来在树下的草丛中捡一颗熟落的果子,轻轻地咬一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作者为何用较多笔墨写“清理一只陶的花盆”的经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请从树的“无数这样古典而丰盈的品质”中概括出两点,并结合文意谈谈你的感悟和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七) (改编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银翎的使命 许地山 黄先生约我到狮子山麓阴湿的地方去找捕蝇草。 那时刚过梅雨之期,远处的青山还被烟霞蒸着,唯有几朵山花在我们眼前淡定地看那在溪涧里逆行的鱼儿,鱼儿衔着它们的残瓣。 我们沿着溪涧走。正在寻找的时候,就看见一朵大白花从上游顺流而下。 我说:“这时候,哪有偌大的白荷花流着呢?” 我的朋友说:“你这近视鬼!你准看出那是白荷花么?我看那是……” 说时迟,来时快,那白的东西已经流到我们跟前了。 黄先生急忙把采集网拦住水面,那时,我才看出是一只鸽子。他从网里把那死的飞禽取出来,诧异说:“是谁那么不仔细,把人家的传书鸽打死了!” 他说时,从鸽翼下取出一封长的小信来。 那信已被水浸透了,我们慢慢把它展开,披在一块石上。 “我们先看看这是从哪里来的,要寄到哪里去的,然后给它寄去,如何?”我一面说,一面看着,但那上头不但地址没有,甚至上下的款识也没有。 黄先生说:“我们先看看里头写的是什么,不必讲私德了。” 我笑着说:“是,没有名字的信就是公的,所以我们也可以披阅一遍。” 于是我们一同念着: 你教昆儿带银翎、翠翼来,吩咐我,若是它们空着回去,就是我还平安的意思。我恐怕他知道,把这两只小宝贝寄在霞妹那里,谁知道前天她开笼搁饲料的时候,不提防把翠翼放走了! 嗳,爱者,你看翠翼没有带信回去,定然很安心,以为还平安无事。我也很盼望你常想着我的精神和去年一样。 不过,现在不能不对你说的,就是过几天人就要把我接去了!我不得不叫你速速来和他计较。 你一来,什么事都好办了。因为他怕的是你和他讲理。 嗳,爱者,你见信以后,必得前来,不然,就见我不着,以后只能在累累荒冢中读我的名字了,这不是我不等你,时间不让我等你哟! 我盼望银翎平平安安地带着它的使命回去。 我们念完,黄先生说:“这是怎么一回事?” “谁能猜呢?反正是不幸的事罢了。现在要紧的,就是怎样处置这封信。我想把它贴在树上,也许有知道这事的人经过这里,可以把它带去。”我摇着头,且轻轻地把信揭起。 黄先生说:“不如拿到村里去打听一下,或者容易找到一点线索。” 我们商量之下,就另抄一张起来,仍把原信系在鸽翼底下。黄先生用采掘锹子在溪边挖了一个小坑,把鸽子葬在里头,回头为它立了一座小碑,且从水中淘出几块美丽的小石压在墓上。那墓就在山花盛开的地方,我一翻身,就把些花瓣摇下来,也落在这使者的墓上。 1. 请简要分析首段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章是怎样叙述女主人公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有评论说,许地山的作品体现了“悲而不伤”的人文情怀。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实用类类阅读 练习(一) (2016·全 国 Ⅰ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1942年夏,陈忠实出生在陕西农村。 上中学时,陈忠实读赵树理的《三里湾》和柳青的《创业史》,得到滋养,萌发了文学梦。也许是好事多磨,1962年高中毕业后,他未能如愿上大学读中文系。 这个20岁的青年,常常一个人坐在家乡的灞河边,想着文学,想着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三年之后,陈忠实的散文《夜过流沙沟》在1965年 3月8日的《西安晚报》文艺副刊上发表,他的文学生涯由此正式开始。但直到 1979年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才确立了文学上的自信。 他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和业余作者了。是年 9月25日,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又一个三年之后,陈忠实40岁,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乡村》出版,赢得“小柳青”的名声,工作单位也换成陕西省作家协会。 他终于是一名专业作家了。 随着年岁的增长和时代的变化,陈忠实越来越觉得要从赵树理、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出来。 他将这个愿望写进了小说《蓝袍先生》中。 小说写于1985年,一个认知作者的标志性年份。 这年的最后10天,他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泰国。 第一次走出国门的陈忠实特意置办了一套质地不错的西装。 当他第一次穿上西装打上领带站在穿衣镜前的时候,脑海里浮现出刚完成的小说的主人公蓝袍先生。 蓝袍先生多年以来一直穿着蓝色长袍,受到同学讥笑以后才脱下蓝袍,换上“列宁装”。 陈忠实认为那是摆脱封建残余桎梏、获得精神解放的象征。 脱下穿了几十年的中山装、换上西装的那一刻,他切实意识到自己就是蓝袍先生。 1985年的泰国之行让陈忠实深受刺激,他联想起家乡人自嘲的称呼。 相比那些见多识广的城市人,他们把自己称作“乡棒”。 游逛在曼谷的超市大楼,看着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服装,作家觉得眼花缭乱。 那一刻,他觉得不仅自己是“乡棒”,教他观察服装的北京作家郑万隆也是“乡棒”。面对世界,1985年的中国人大都是“乡棒”。 他痛感自己需要从什么地方剥离出来,将自己彻底打开,不仅要在生活上打开自己,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上打开自己。 在剥离的愿望中,陈忠实认识到必须写一部史诗般的长篇小说,才能在文学上确立自己。 这时,各种新近阅读过的长篇小说萦绕心头,作家备感困惑,又备受启发。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结构像网一样迷幻,王蒙《活动变人形》的结构自然随意,却俨然大手笔,张炜《古船》的结构完全不同,有一种精心设计的刻意……而结构背后似乎还有更深的东西。 陈忠实最终发现,不是作家先别出心裁弄出一个新颖骇俗的结构来,而是先要有对人物的深刻体验。 寻找到能够充分描写人物独特的生活和生命体验的恰当途径,结构方式自然就出现了。 恰巧此时兴起的“文化心理结构”学说给了他决定性的影响。 他相信,人的心理结构主要是由理念支撑的,而结构一旦形成,就会决定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和行为,决定一个人性格的内核。 如果心理结构受到社会冲击,人就将遭遇深层的痛苦,乃至毁灭。 陈忠实感到自己终于从信奉多年的“典型性格”说中剥离出来,仿佛悟得天机,茅塞顿开。 多年以后,作家回忆往事,认为自己就是在1985年开始重建自我,争取实现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和独立表述的。 陈忠实后来寻找到了什么是人所共知的,1992年开始在《当代》杂志连载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已经成为我们的文学经典,他在中国当代文坛的位置也随之奠定。 此后,功成名就的作家继续在文学的园地里辛勤耕耘,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2016年春天,陈忠实走了,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 (摘编自陈忠实《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李清霞《陈忠实年表》等) 相关链接 ① 陈忠实的《白鹿原》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能够反映那一时期小说艺术所达到的最高水平。 把这部作品放在整个 20 世纪中国文学的大格局里考量,无论就其思想容量还是就其审美境界而言,都有其独特的、无可取代的地位。 即使与当代世界小说创作中的那些著名作品比,《白鹿原》也应该说是独树一帜的。(何西来《关于〈白鹿原〉及其评论》) ② 陈忠实常讲,创作到了一定阶段,不一定是拼生活,拼艺术,而是拼人格。 好一个拼人格! 这正是作家自身博大的人格魅力的反映。 这就不难理解他最终被公认为描摹巨大民族悲剧的圣手,成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大家之一。(李满星《陈忠实:回首六十五载风雨人生》) 1. 为什么说1985年是认知陈忠实的标志性年份? 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中认为“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为什么? 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陈忠实的“剥离”和“寻找”是什么关系? 有哪些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二) (2017·河北唐山、保定高三联合调研测试)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喷发英武正气 很小的时候,宗璞就开始背诵诗词。父亲冯友兰会给她选一些诗,每天早晨背上书包在母亲床前背了再去上学。宗璞还读了很多儿童读物,她读过《格林童话》《爱丽斯漫游仙境》,而在小孩子中流行的《七侠五义》《隋唐》《小五义》《水浒》《荡寇志》,她也都读了。宗璞甚至还看了不少成人读物,八九岁时就读了《红楼梦》,看到林黛玉死,哭得泣不成声。 童年的阅读,尤其是诗词对宗璞的影响是巨大的。1944年,15岁的宗璞就写了一篇关于滇池月光的散文并在刊物上发表。此后,她开始尝试创作小说。1948年,宗璞的短篇小说《A.K.C.》发表在《大公报》上,她从此走上文学创作道路。 1957年,发表在《人民文学》上的《红豆》。小说描写女大学生江玫和银行间少爷齐虹之间的爱情悲剧,突现出宗璞在特殊年代对青年爱情观的人文关怀。这为宗璞赢得了声誉,也带来了麻烦。《红豆》被打上“毒草”的标签,她无奈搁笔,直到“文革”结束后,才陆续写了《弦上的梦》《三生石》《我是谁?》等作品。 宗璞的许多中短篇小说和散文都写到了“文革”。在《1966年春夏之交的某一天》中写到很多知识分子被批斗、被迫自杀,对这些人的遭遇,宗璞无疑是同情的,但她自己是坚强的,——她不仅在被批斗和羞辱的巨大痛苦里,选择了坚强地“活下去”,而且还对那个时代发出了尖锐的质疑:“而这一切,是在革命的口号下进行的。这世界,以后还不知怎样地荒谬,怎样地灭绝人性!”这就启发和促使我们要在更深的层面去反思那一段历史。 有一部作品,对于宗璞来说,这就是她的长篇小说《野葫芦引》。“七七事变”后,一大批教授、学者在战火硝烟中跋山涉水,把西南边陲造就成为保存中华民族文化命脉的“圣地”。宗璞随父亲冯友兰南迁,就读西南联大附属中学。当时西南联大毕业学生从军者有800余人,宗璞目睹了青年学生的爱国行动,认为“如果不写上这一笔,就是不完整的”。滇西战役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一次重要战役,十分辉煌,长时间被埋没,被歪曲。抗日老兵被审查,流离失所,翻译官被怀疑是特务,他们徽章上的号码被说成是特务编号。“把这段历史从尘封中磨洗出来”被宗璞视作自己的责任。小说包括《南渡记》《东藏记》《西征记》《北归记》四卷。从20世纪50年代起,宗璞开始动笔,如今60多年过去,前三卷已陆续出版。其中, 《东藏记》获得了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一方面,宗璞通过规模恢宏的小说叙事来写抗日战争,写我们民族的深哀巨痛;一方面宗璞热情讴歌中国知识分子毁家纾难,先公后私的爱国情怀。这样一部作品,没有出现在充满豪情的男儿笔下,倒是宗璞写出来了,令人惊叹。作家王蒙曾评价《野葫芦引》:“喷发着一种英武,一种凛然正气,一种与病弱之躯成为对比的强大与开阔。” 在文坛上,宗璞是一面以自我生命守护中国文学真火的旗帜。近30年,她在病中笔耕不辍,以至真至纯的文学结晶为时代立言。从写《东藏记》开始,宗璞的视网膜脱落,头晕频频发作,半边身子麻痹,只能在助手的帮助下口述成文,7年才写完。《南渡记》写完,父亲去世了;《东藏记》写完,先生去世了。经历了更多死别,又经历了一些大事件,对人生的看法更沉重了一些,对小说结局的设计也更现实,更富于悲剧色彩。宗璞写得很苦,实在很不潇洒。但她“即使写得泪流满面,内心总有一种创造的快乐。” 宗璞最大的困难是写战争。她经历过战争的灾难,却没有亲身打过仗。她害怕凭借材料只会写成一般的报道。困惑之余,书中澹台玮、孟灵己年轻的身影给予宗璞极大的启发。用人物统领材料,将材料化解,再抟、再炼、再调和,就会产生新东西。宗璞诚心诚意地烘托书中人物,用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烛照全书,一切就会活起来了。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6年4月28日) 【相关链接】 ① 宗璞十岁时,随父亲冯友兰与清华大学一起南迁到昆明,在西南联大度过了8年时光。宗璞的哥哥冯钟辽于1943年志愿参加中国远征军,任翻译官,那年他19岁。随着战事的推移,他用双脚从宝山走到畹町。宗璞对这段历史有一种亲切感。(肖鹰《宗璞与长篇小说〈野葫芦引〉》) ② 在宗璞的作品里,体现出冯友兰先生屡屡讲到的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替往圣继绝学,替万世开太平”的担当精神,还表现出对大地、对自然、对人、对物甚至一只鸟、一只猫的那种大爱。(李建军《一位尽力发光的作家》) 1. 为什么说《野葫芦引》对于宗璞来说,是“不得不写”的作品?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宗璞的特殊人生经历,对她的创作有着重要影响,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宗璞的作品体现着“大爱”和“担当”,两者有何关系?有哪些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三) (2017·黑龙江大庆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当我叫你英雄的时候,我已泪流满面。”这首赞颂罗阳的歌曲《我的英雄》,如今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 罗阳既是一名英雄,又是千千万万为建设强大国防默默奉献的航空人中的普通一员。一颗星星陨落了,但天穹依然群星灿烂——罗阳,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大家为歼-15舰载机完美着舰欢欣鼓舞时,作为战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的罗阳,却倒在了凯旋路上。 功成身死,为国捐躯之悲壮莫过于此。这种时间上的偶然重叠,构成一种近乎残忍的巧合。有人说:如果罗阳不是倒在成功那一刻,他的事迹也许不会这样感动亿万国人。然而,当记者走近航空人,回眸中国航空发展的历史,类似罗阳这般令人唏嘘的事情,已多次发生。 正如歼-15舰载机总设计师孙聪所说:“飞机不是一个人的作品,是集体作品。”更多的航空人,是以默默无闻的平淡方式,为祖国航空事业奉献着自己的人生。然而,他们的精神同样动人心魄。 如果有人问记者:罗阳什么地方最打动你?记者会回答:平凡。 罗阳不讲究吃穿,浑身上下找不到一件名牌。他平时穿得最多的衣服,就是沈飞集团公司的蓝色工作服。罗阳住的房子,还是20世纪90年代在中航工业沈阳所工作时的老房子,室内家具很简单。更让记者没想到的是,作为一家年产值上百亿元的大型企业“掌门人”,罗阳出差还经常住旅店的标准间。在很多沈飞集团公司职工的眼中,罗总太普通了,“扎在人堆里,很难把他给找出来。”职工李长久说:“我怀念他,不是怀念他这个总经理,而是怀念他这个人啊!” 采访中,记者还听到这样一件事—— 早些年,罗阳在中航工业沈阳所任党委书记,经常骑自行车上下班。一天傍晚,罗阳骑车回家,一边慢慢骑一边想事情。单位一名干部开车着急回家,看到前面有人骑车挡道,就不断按喇叭。结果,他仔细一看,骑车人居然是罗书记。他连忙下车道歉,罗阳毫不介意,笑了笑说:“没事,你先走。”罗阳的平凡,让前来采访的记者们都很“头痛”,经常是缠着他生前的同事们问了半天,也没有什么收获。沈飞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谢根华这样评价:“ 罗阳和大多数人一样,没有传奇故事,只有踏实工作。”或许,罗阳的这种平凡,正是航空人可贵品质的共性。中航工业沈阳所党委书记褚晓文说:“在航空事业中,每个人都是一滴水,汇聚成海洋,人们看着就震撼了!” 罗阳的办公室,一切都如他生前时一模一样——书柜里,各类书籍装得满满的;陈列架上,各种飞机模型摆得满满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叠厚厚的文件,旁边是一份“12月份工作计划”,水杯也放在原来的位置…… “直到现在我还觉得,罗总没走,就像出差了,过几天还能回来。”他的秘书任仲恺对记者说。 “不单是小任,在很多员工心里,罗阳都没走,也永远不会走。”沈飞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谢根华说。 长期以来,国防工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航空人的生活状态:必须面对超常的工作强度,面对质量安全的沉重压力,因为他们“一手托着国家财产,一手托着战友生命”。 秘书任仲恺说,罗阳每次从外地出差回来,无论多晚,都要先到飞机生产组装车间看看,然后才回家。 在沈飞集团公司,不仅罗阳在忙,所有人都在忙。大多数时候,他们的家人并不知道他们究竟在忙什么。程梅,中航工业沈阳所综合航电部书记。她80岁的老父亲住在长春,可她一年也难得回去看一次。父亲不理解,打电话问她:一年到头老加班,到底在忙啥?那一天,歼-15舰载机成功着舰。老父亲打来电话说:“梅啊,这回爸可知道我女儿在忙啥了!”说起这事时,程梅在记者面前泪流满面…… 一次,为了加快某新型飞机研制进程,一位年轻的妈妈昼夜坚守科研攻关一线,4岁的孩子生病住院,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电话里对孩子说:“坚强点,不哭啊……” 如今,罗阳走了,更多的“罗阳”依旧在岗位上战斗。看,车间里焊花飞溅;听,试飞场上战机轰鸣…… 1. 罗阳既是一个英雄,也是一个平凡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篇文章在写法上很有特点,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罗阳、程梅、年轻妈妈身上体现了中国航空人的时代精神,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时代精神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四) (改编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文史学家胡小石 胡小石原籍嘉兴,生于南京。其父季石先生为晚清举人,曾在南京候补,故举家迁居南京。季石先生曾师从兴化刘熙载,受刘氏影响,很早就引导胡小石走上博学多能的道路。 1906 年小石先生考取了两江优级师范预科,因做了一篇很好的文章,受到学堂监督李瑞清(梅庵)先生激赏,成了梅庵先生悉心指导的入室弟子。梅庵先生又介绍他拜于散原老人陈三立门下学习诗学,由专习唐人七绝入手,而后兼习各体,他所作绝句,旨趣神妙,风调隽美,直追中晚唐。陈三立先生赞其诗:“仰追刘宾客(禹锡),为七百年来罕见。”今人钱仲联主编的《近代诗钞》录入小石诗作达八十多首,称其风格独特。先生寓沪时,沪上寓居不少遗老,其中不乏宿学之士,有幸向他们请教,获益很多。 20 年代初,先生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任教。曾给学生讲授过修辞学、诗歌选作、中国文学史等课,许多课程尚属“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阶段。先生讲课,于每一时代取其代表性作品加以剖析,于每时代文学,分别其主流与支流,探究其来龙去脉,使之真正具有“史”的规模。这在当时是很有独创性的。 小石先生治学作文就是这样追求独出手眼,有自己的真知灼见,决不俯仰随人,亦步亦趋。他讲《招魂》,不仅根据《史记》屈原传赞来纠正王逸以来认为是宋玉所作的错误看法,断定为屈原所作,而且从考古学角度列举楚墓的大墓群新出土的精美文物加以印证,由此推知诗中所写楚国贵族生活确有现实依据,并非虚饰夸张,不是过之而是不及;他认为《招魂》主旨是屈原招楚怀王之魂,非楚国之魂,亦非自招。 除屈原以外,小石先生最喜爱与崇敬的诗人就是杜甫。小石先生称赞杜甫是一位“诗国革命家” ,作诗总是以求新为贵。老杜以诗描写时事,为诗之历史化;以诗发抒议论,为诗之散文化。至于老杜冲决旧藩篱,化赋为诗,在诗史上独辟一途,更是前所未有的。他对杜诗含英咀华,深得其中三昧,多发前人所未发。小石先生对杜甫的挚爱是深厚而绵长的。在他离开人世的前一年,在南京大学纪念校庆举办的讲座中,七十三岁高龄的他以抱病之身,走上讲台,满怀激情地把自己最喜爱的诗人杜甫及其诗作精华《北征》与《羌村三首》介绍给广大师生。听众很多,除了中文系的师生,还有外系师生,整个大教室内座无虚席。无论是在当年的中央大学,还是在以后的南京大学,胡小石都是最有学术威望、最受学生欢迎的教授之一。 授课之余,先生常邀学生数人,或是去城南城北几个老字号菜馆品尝佳肴,或是去清凉山扫叶楼饮茶品茗。先生好昆曲。抗战前,苏州昆曲到南京演出,已没多少人听,而胡小石每场必到,他与黄侃教授总是合买几十张票,邀请弟子们观看。每到精绝处,他一鼓掌,学生就在后排响应,齐声叫好,向演员表示鼓励。弟子们时常到家中拜访,师生谈笑风生,乐此不疲。每到就餐时分,弟子起而告辞,他总是热情留客吃饭。当时市面上柴草紧张,保姆见胡小石又留客吃饭,面带难色:“先生,家中没柴烧了。”胡小石慨然应答:“不要紧,把我书房里的报纸拿去烧就行了。” 读到这般雅事,今人笑则笑矣,但先生在举手投足间蕴藏的匠心,却是让人深味。 胡门弟子、著名教授程千帆曾忆:一日,先生读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读着读着,便情不自禁地拿着书唱了起来,唱了一遍又一遍。五六遍之后,先生把书一掷,对诸生说:“你们走吧,我什么都告诉你们了。”胡小石的唱念和掷书,完成的是一次次漂亮的以心传心:我把什么都告诉你们了,夫复何言? (选自《学苑奇峰——文史学家胡小石》,有删改) 资料链接: 小石师给我们传授知识,是没有“课堂”界限的,一遇有机会,他就兴致勃勃地带我们去接触外面的精彩世界。或是看戏曲演出,或是去踏访古迹,或是一边品尝传统佳肴,一边谈今论古,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术素养……这令其他专业的研究生羡慕不已。 (摘自《独向深山深处行——忆胡小石师》) 1. 胡小石为什么能成为文史领域的一代宗师?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胡小石在治学作文上的“独出手眼”有哪些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胡小石与学生交往的雅事中蕴藏着怎样的“匠心”?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论述类阅读 练习(一) (改编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以人文教育涵养工匠精神 黄 金 ① 培养大国工匠,源头在一流的工程教育。如今,工科人才的培养,不止一次听到“局中人”直呼“两难”:一头是工科学生的“难”,难在专业“窄化”、生活“宅化”。学生抱怨课程多、实验多,疲于应付眼前连绵不绝的苟且,无暇诗和远方,更难涵养精益求精、沉潜专注的匠心。另一头是工程单位的“难”,慨叹工程领军后备人才短缺,特别是素养好、领悟力强、科学与基础理论修养扎实、系统视野开阔、能驾驭宏大复杂工程的“将才”,更是难求。 ② 为何会出现这供需的“两难”?窃以为是因为工科人才培养的人文土壤、人文养分还不够,重视了学生掌握技术和工具的“硬知识”,少了些关注学生人格精神全面成长的“软学养”。 ③ 人文教育,以塑造完整健全的“人”而非单向度、工具化的“匠”为出发点,涵育的是人对价值道德的终极关怀,对做事的完美追求,是心灵的沉潜宁静,这和工匠精神是无比契合的。因此,工科人才的培养,切不可少了人文教育这一环,还需以人文教育铸匠魂、育匠心、造匠韵。 ④ 一流的大国工匠,需要把科技创造同人类社会重大问题紧紧联系在一起,甚至应当立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具备关切环境、关怀生命的责任心。人文教育中,历史文化、哲学伦理、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等学科知识的交汇融通,造就其博约相济、以文化人的特点,让学生涵育健全人格,谙悉工程伦理,明了历史环境,树立高远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早年间,钱三强先生立志立德,正是得益于人文教育。他中学时代即就读于蔡元培先生创办的孔德学校,接受德智体美的全人教育,名字也由“钱秉穹”改为“钱三强”,意为德智体都强。后来在孙中山先生的影响下,在未来中国蓝图的吸引下,钱三强决心学工科,以实际行动报国,自此一生未改初心。 ⑤ 一流的大国工匠,不仅要培育专注技艺、追求卓越之心,更重要的是涵养赋予产品生命和内涵、在技术中融入巧思和灵魂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 想象力、审美品位也是不可小视的创造力,不少蜚声世界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都曾得益于文学和艺术的滋养,对生命有了更高层次的体认,也让工程技术有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久远价值。目前,不少国货正从粗憨、实用阶段转向追求精细、美感的阶段,对工程人才的工艺审美素质要求更高。人文教育恰恰可以打破专业壁垒,将人的思考和生命力融入工程技术,赋予中国制造更大的价值。 ⑥ 当前,我国正处在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质造”乃至“中国智造”的转折点。将人文教育的土壤培得更厚、渠道拓得更宽、内涵挖得更深,才能以世界一流的工程教育为国家的转型发展输送更多一流的“大国工匠”。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12月7日) 1. 请简要概述本文的论述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作者为什么说“工科人才的培养,切不可少了人文教育这一环”?文中举钱三强的例子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作者认为,成为一流的大国工匠,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二) (改编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观 园 陈四益 ① 中国人对景物的观赏,先秦时期多任其自然。造园之兴,可上溯秦代,但那时帝业初兴,开疆拓土,君临天下,所以想的不过是壮其宫室,广其园囿。 ② 私家造园起源甚早,蔚为风气,则在宋以后。尤其是山水画兴,咫尺之图,写千里之景;昆阆之形,围方寺之内,激发起造园家无限奇思妙想,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精美林园。由于园主的衰败,时局的动荡,战乱的破坏,愚昧的毁弃,到今天,经典园林,所余无多。因其无多,更需珍惜。人海人山的践踏是对名园的破坏,闭门谢客的封闭也会断送了名园的生命。 ③ 懂得园林之美妙,要有一双审美的慧眼,否则,美景当前,只留得几张时装照和一句:“啊呀,好看来西呀!”——岂不可惜。苏州久被上海人称为“后花园”。春日晴好,各家园林人满为患。不过,多数游客只是轮番在各处摆姿拍照;然后又急忙奔向其他园林,略无驻足流连、细细品味的余闲。每见此景,总不免为之扼腕叹息。 ④ 美,要有懂得欣赏的人,才能展现它的奥秘。园林之美,要有懂得园林的观赏者,才能展其妙趣。我认识一位苏州资深导游,她能把造园的奇思、观园的妙谛讲解得细致入微、俱在眼前。她告诉我,导游要能引人入胜,先得长期积累,深入研习,自己成为行家;当然,单有知味的导游还不够,还必须有求知的游客。有修养的游者遇到无修养的导游,或有修养的导游遇到无修养的游者——不是游客无味,便是导游无趣。赶路式的旅游,难免只能观其大焉者也。精细的园林,如不能深入领会,就必将“如入宝山空手回”了。 ⑤ 游览园林,也如学习。要把事前预习的功夫做够,游览时,好景当前,一经点拨,便豁然贯通。自从《带一本书到巴黎》一类书籍出版,不少欧游客真是带了这类书去,大约一是因为花费浩繁,一生或只这一回,不甘空跑一趟;二是语言文字的障碍,不得不做些功课。 ⑥ 多年前,应邀到过如皋水绘园。水绘园是如皋冒家建于明代晚期的林园,在当时颇负盛名,但到明清易代之际已渐趋零落衰败。清初,经冒辟疆再度经营,才重新显现出活跃的生命。“冒董因缘”是水绘园传说的魂。水绘园得此一魂, 平添了无数思绪与谈助。可惜那回行程仓促,事前又没找到足够的资料做番“功课”,闲逛一晌,不曾留下多少印象。近来得到一册关于水绘园的资料,在补上了有关水绘园艺术、历史、人物故事的一课之后,才惋惜那次竟是虚行,内心很是懊恼。遗憾的是,近几年我未能有机会再临水绘园。 ⑦ 今日的水绘园,已非当日风貌,而是今人追摹、想象中的水绘园。 (有删改) 1. 请简要概述文章第④段的论述层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作者看来,一座名园怎样才有“生命”?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⑦段说今日的水绘园“是今人追慕、想象中的水绘园”,你怎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三) (改编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谈谈数字化书写 刘皓明 ① 书写方式在文明形成中的作用,至今没有得到充分认识。在书写方式已进化到数字化的今天,用中文写作的人大多数是直接敲击键盘输入汉字。与中文计算机化的初期相比,现在的输入法使用已方便了很多。但这种方便主要来自计算机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处理器的速度、内存的扩大等——而非输入法有了多大改进。甚至可以说,这几年中文输入法在语言水平上不进反退,以至于如今数字化书写像是从坍塌的房子里搜寻财物,费力地拨开瓦砾和污秽,把埋在里面的东西刨出来,然而无论怎样擦洗,遭此劫难的幸存物上还是有污渍。 ② 我们在用当前通用的汉字拼音输入法撰写业务文件时,都很费劲。因为按照拼音打出的字词,排在前面的是网络语、脏字、表情图。显然,这些输入法更多是为娱乐设计的,它们不是服务于业务或是学习的。 ③ 这种状况跟英语德语计算机输入状况形成鲜明对比。诚然,英德等西方语言,计算机输入的确都是一个个字母的输入,不像中文需要拼音输入然后在同音字词中选择正确的。但是英德文字输入软件带有拼写检查、语法检查、同义词近义词词库等功能,这些功能类似于中文输入法的联想功能,两者都体现了产品设计者各自的语用立场。只是西文软件不像中文输入软件那样,努力迎合新的口语和网络语的流行而无视传统或是语言学家们制定的语言规范,更不会推广脏话。 ④ 如果说将网络语乃至脏话列在同音词的前列是在迎合低端用户的话,那么即使旨在服务于业务性应用的功能也同样问题重重。比如,词库中的词组常常包含错字、非词语组合等情况。繁体字库中也是时见不规范字形,像“爲”字,无论拼音输入后的首选字还是含爲字的多音节词,都被设计成“為”,甚至“僞”、“潙”等也都用“為”这个字形。这种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在设计上依从了台湾流行的字体,而不是依从了语言文字的传统和有关机构明确的字形。 ⑤ 众所周知,语言是随着时间变化发展的。在成熟的现代社会里,语言就像任何流通物品一样,是被规范被立法的。这些规范和立法会承认和接受新名词 ,但是不会承认、鼓励、散布网络俗语、脏话等语言污染物。的确,没有任何机构可以也没有必要阻止人们在口语中使用新俚语新俗语等规范之外的语言,但一旦进入写作,情况就不一样了。用于这样输入文字的软件是应该首先甚至是排他地方便合理合法地使用规范语言呢,还是要增加规范语言使用的难度而给不规范使用大开方便之门呢?是服务于业务使用呢,还是服务于娱乐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⑥ 造成汉语输入这种混乱现状的,除了马虎的工作态度和习惯外,更深层的原因是长期存在于中国社会中的对成规的轻视甚至无视。近年来风行的网络语有不少就是无知者狂欢的产物,比如“囧”字。并不是任何事物都可以通过当下流行度来决定,不尊重规范、纵容无知对规范的冲击就如同纵容医闹一样,最终损害的是全社会的利益,败坏的是我们整体的文明水平。 1. 请简要概述本文的论述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联系全文,解说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本文认为造成汉语输入混乱现状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四) (改编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明星畸高片酬谁之过 詹庆生 ① 近段时间,影视明星高片酬的话题引发了舆论热议。其实,明星超高片酬对影视行业健康发展的危害早已被广泛论及:占投资成本过半甚至更高比例的演员片酬,挤占了制作其他环节的成本投入,严重影响了影视作品的艺术质量;对明星片酬的无节制哄抬,对影视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威胁;随之而来的影视演员一夜暴富、拜金炫富等现象所传达的价值观偏差,也给社会精神文化建设带来很大冲击。 ② 在影视产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制片、发行、放映的全产业链都进入了急剧扩张期。仅就制片领域来说,各种热钱汹涌而至。而在放映播映平台方面,也猛增许多。这些新出现的影视投资、制片、发行、放映主体为中国影视业创造的“世界奇迹”贡献巨大。然而,当其他环节都在急剧扩张的时候,有市场号召力的明星却难在短时间内出现数量的快速增长。价格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当市场需求急剧扩张而供给相对不足时,作为“稀缺资源”的明星价格上涨似乎就成了必然。 ③ 近两年来,各影视公司不仅给明星开出超高片酬,还纷纷高价收购明星们的公司以期绑定与明星之间的合作关系。更为雪上加霜的是,许多刚刚进入影视制片领域的新军,为了在激烈的明星资源争夺战中占得先机,往往打破既有的行业规则,为明星开出难以拒绝的超高片酬。 ④ 事实上,成熟的影视工业体系对于明星的依赖并没有那么强,创意和制作才是最为重要的。以好莱坞为例,一些风靡全球的影视作品,启用的大多是小演员甚至是名不见经传的新演员。这些作品的成功并不依赖明星的光环,而是富有想象力的故事创意、生动精湛的演技,以及令人瞠目结舌的制作水平。反倒是这些作品成就和培养了一批演员,让他们走上明星之路。而在稳定的影视工业体系当中,影视公司、演员、经纪公司之间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谈判议价的行业规则,明星片酬固然会因走红程度而起伏,但并没有出现类似中国这样片酬大面积坐地飙升的反常情况。所以,当前中国影视业中明星片酬反常飙升、过度依赖明星的畸形现象 ,恰恰折射出了当前中国影视产业在创意能力、制作水准、工业化水平等方面均未发展成熟的现实。“唯票房论”使中国影视产业处于前所未有的浮躁时期,那些蜂拥而入的热钱更是以赚快钱为目标,导致急功近利的思维方式弥漫整个影视业,IP热追IP,“鲜肉”热追“鲜肉”,明星似乎成了赢利的保证,而故事创意、表演艺术、精良制作这些对于影视生产至关重要的环节,反倒成了可以忽略不计的东西。在经历了前几年的疯狂之后,电影市场今年第二季度以来包括暑期档的低迷现象,已经给那些故事拙劣、面瘫表演、制作粗糙、批量出炉的影片以冷酷的回应。虚火上升的市场终将面临现实的惩罚。 ⑤ 可以说,反常的规模化高片酬现象,固然有基于供需关系失衡的市场原因,但归根结底,还是处于粗放式增长模式中的中国影视产业结出的病态畸形的恶果,是狂飙突进背景下的产业“热症”,与远不成熟的产业“幼稚病”双症并发的典型症候。找到病根才能对症下药。对于反常高片酬、追捧明星的现象,我们应该以倡导行业自律,加强行业规范,对于节目形态和导向进行宏观引导,在产品购播与营销环节加强政策指导和舆论管控来治标,再以加快中国影视产业的整体升级,建立成熟规范的现代影视工业体系来治本。 (选自《光明日报》2016年10月) 1.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④段举好莱坞影视作品的例子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结合全文,请具体说说成熟规范的中国现代影视工业体系应该包含哪些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五) (改编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是时候关闭你的上帝视角了 王梦影 ① 和颐酒店遇袭女性,衣着得体,遇事冷静,还是遭遇了质疑:怎么这么晚回房间?上个月,一位母亲在电梯里阻止男子吸烟,被拳脚相加,却遭微博红人怒斥:怎么做母亲的?不能忍气吞声么?本月初,一位中国旅日女留学生在家中遇害,嫌疑犯是她友人的同居男友。据被害者母亲陈述,凶手有家暴倾向,友人不得不向遇害女生寻求庇护,借住家中。这位姑娘仿佛已经无可指摘了。可她似乎仍有“不足”之处:怎能如此善良?警惕心呢? ② 在每一起事件中,不幸已经发生,公众讨论无法弭平伤害或挽救生命。它的意义在于警示:未来避免悲剧重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③ 可是焦点往往偏移了。“键盘侠”常常分成几派,争论受害者是不是还有改进的地方。更糟的是,对受害者的审视会变成某种暗示,从键盘上蔓延到人心里,内化成为整个社会心理的一部分——成为受害者是羞耻的。受害者有罪论并不新鲜。自1965年威廉·莱恩提出这个名词开始,不公正的社会文化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围观者的头脑,让他们下意识地认为受害者有罪。 ④ 我更愿意相信,如今很多评论者并不想给谁冠上罪名。他们只是迫切地想知道一个问题的答案:为什么不幸找上这个人?肯定有哪些值得警惕的地方——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⑤ 当事件已经发生,过程已经了解,这种找寻似乎非常容易得到答案。身在其中的人总是显得漏洞百出。就像我躺在柔软的沙发里抱着爆米花,对着恐怖片里的傻白甜不断痛心疾首:门口就是怪兽啊,半夜三更听到响动,出去看个啥!我看到那个人进地下室了,你就别跟着下去了!如果是我的话,一定能活到片尾。这个逻辑似乎是通顺的,因为我们开着上帝的视角。 ⑥ 当我们俯视受害者,他们似乎总有可以提高的地方:犯傻、心软、莽撞……但当自己置身真实世界,没有上帝视角,无法看到事态发展的进度条,不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再也不能够辨认每一个路人的忠奸,我们发现,这个世界太复杂了。简单的逻辑尽管方便,却通常并不可靠。我们站在当事人的位置,不一定能做得更好。 ⑦ 其实,我们的安全感或许根本就找错了方向——约束受害者再严厉也是没用的。 ⑧ 用来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能量,完全可以用来追问和督促——被诈骗者利用的个人信息是如何泄漏的?公共场所的监控和警察的及时反应如何到位?遭遇家暴的妇女有没有更安全的求助机构? ⑨ 今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数十名高矮胖瘦的性侵受害者和歌星Lady Gaga一起走上舞台,共同演唱“直到它发生在你身上,否则你不知道我的感受如何”。当时的副总统拜登介绍他们时这样说:“他们不断问自己,我做错了什么?事实上,他们什么都没做错。” ⑩ 不幸永远在发生,之所以没发生在我们身上,或许绝不是某种优越,只是幸运而已。下一次,关闭上帝视角,像凡人那样去参与公共事务,会是更积极的态度。 (选自2016年11月16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 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简要概括具有“上帝视角”的人有哪些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结合文章内容,列举“关闭上帝视角,像凡人那样去参与公共事务”的正确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 源 篇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和古诗词鉴赏 练习(一) 1. B (抑扬顿挫:指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顿挫缓急:顿挫指诗文、绘画、书法、舞蹈的跌宕起伏、回旋转折;缓急比喻事情有主要、次要、紧急、缓慢的区别。凝重:端庄,庄重;浑厚;浓重。厚重:又厚又重;丰厚;敦厚持重。波澜:比喻事情的起伏变化。波动:像波浪那样起伏不定;不稳定。涌水由下向上冒出来。淌:流下) 2. B (A项搭配不当,“大街”与“启动”不搭配。C项成分残缺,在“文字” 后添加“等方式”。D项句式杂糅,将“受” 改为“在”,或删除“下”) 3. C (根据下文中“怎么也会长出凤头来,也会说话呢”可知,是先“变俊”后“会说话”,故排除 B、D两项;再根据刘姥姥的身份特点,“既……又……”这样较为书面的语言风格与刘姥姥作为下层劳动人民的身份不符;同时“偏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这一句,言外之意,雀儿到其他地方不会这样? 这更能衬托、突出贾府家的富贵、繁华,同时也显示刘姥姥高超的说话艺术,故排除 A项) 4. D (横线前面的句子是说“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从语句的连贯来看,后面也表达的是“我”的意愿,故排除A、B两项;而根据后文“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可知横线处填写的句子应是与“选择”有关。D项最符合要求) 5. (1) 运用对仗(对偶)、拟人的手法,借陵园、宫殿的荒凉残破之景,抒亡国之痛,情景交融。 (2) ① 以对比加强叙事的抒情效果。 用权贵歌舞宴饮,不问军情与百姓心系故国作对比,表达忧国忧民之情;以主人公一家亡国前后境况的对比,表现百姓流离之苦。② 以“北来人”的口吻叙事,表达情感显得更真实、自然。③ 叙事中流露出个人的情感。 如“今成独雁飞”流露了主人公家破人散的凄凉与孤独。 6. (1) 肇锡余以嘉名 (2)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3) 不以人废言 (4) 踏遍青山人未老 练习(二) 1. A (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异曲同工: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①句主要讲“微博和微信”的共同目的,故用“殊途同归”。额手称庆:以手加额。把手放在额上,表示庆幸。弹冠相庆: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②句修饰下棋得胜者,可用“额手称庆” 。物换星移:景物改变了,星辰的位置也移动了。比喻时间的变化。鸟飞兔走:形容光阴迅速流逝。③句根据语境可知,主要讲一个人的时间的变化,没有强调飞逝,故用“物换星移”) 2. C (A项主宾搭配不当,“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把卫星送上天的国家”,搭配不当;“事业取得了巨大的突破”搭配不当。 B项成分残缺,“取消”后面缺少相应的宾语中心语。D项两面对一面,前面说的是“一个地方抗灾能力的强弱”,后面说的是“当地经济实力的雄厚”,搭配不当) 3. A (A项是借代,B、C、D三项是比喻) 4. C (从5公里内到5-10公里的路程内,上班乘客使用专车的订单占比在增加) 5. (1) “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或“空”:① 营造空旷的意境;② 流露出超然心态。 (2) ① 动静结合。 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② 寓情于景。 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 (3) 一个“闲”字,点出闲景、闲人、闲心,写出了闲境之美、闲适之情。 6. (1) 强虏灰飞烟灭 (2) 翱翔蓬蒿之间 (3) 不见曦月 (4) 为往圣继绝学 (5) 弓如霹雳弦惊 练习(三) 1. B (茹毛饮血: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刀耕火种:形容耕种方法的落后。蒙昧:突出未开化。愚昧:缺乏知识,愚蠢。教养: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素养:平日的修养,如艺术素养) 2. A (B项 “以围绕 …… 为 ……” 句式杂糅,可改为“以……为……”或“围绕……”。 C项“规范”与“各种乱象”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是”的宾语残缺。D项中途易辙,可删去“它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 3. A (A项“劳烦”是敬辞,用于拜托或答谢别人代自己做事。B项“玉成”是敬辞,成全、促成。C项“斗胆”是谦辞,形容大胆。D项“见教”是谦辞) 4. C (“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常用作谦辞,只能对己,句中却把它用在“陈教授”身上,犯了“谦辞敬用”的错误) 5. (1) 观点一:作“弱”“昏”好。 ① “臂弱”“眼昏”表明作者承认自己年老体衰的客观事实,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去冲锋陷阵。② 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 观点二:作“健”“明”好。 ① “臂健”“眼明”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②表现出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 (2) ① 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重在表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② 辛词通过追怀金戈铁马的往事,表达英雄白首、功业未成的悲慨。 6. (1) 在乎山水之间也 (2) 而后乃今培风 (3) 耳不能两听而聪 (4) 终于立身 练习(四) 1. D (尽人皆知:人人都知道。路人皆知:指野心非常明显,人所共知。涉猎:粗略地阅读,接触、涉及。涉足:指人进入某种环境或范围。鹦鹉学舌:比喻别人怎样说,他也跟着怎样说,含贬义。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丧失了原有的技能) 2. C (A项成分残缺,滥用介词“随着”而造成主语缺失,可以删去“随着”。B项句式杂糅,“如果……”与“当……的时候”杂糅,可将“如果”改为“当”或删去“的时候”。 D项语序不当,应把“历时三年”移至“普查工作”之后) 3. D (垂念:敬辞,指别人对自己挂念) 4. D (漫画中两个人,一个是沿着足迹的方向在边上快跑,一个是弯腰低头循着足迹,亦步亦趋,据此漫画的理解A、B、C三项是合理的,D项中“犯了经验主义错误”不对) 5. (1) ① 诗的首联语言幽默、轻松活泼。② 连用四个“柳”字,以姓柳的柳州刺史在柳江边种柳树的绝妙巧合,来自嘲自勉,诙谐而开朗。 (2) ① 表达了诗人努力造福于民的强烈愿望。② 颈联,诗人想象硕大的树冠应当能遮蔽住骄阳覆盖着大地,高耸的树干一定能长大成材高入云天,坚信自己今天种树能使百姓得利,能惠及后人。③ 尾联用思人树这一典故,表达后人怀念时,自己只感到惭愧没有什么良好政绩可以流传。 6. (1) 艰难苦恨繁霜鬓 (2) 托遗响于悲风 (3) 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 (4) 有情芍药含春泪 练习(五) 1. D (滋养:养育、培养,如滋养身体;养分、养料,如丰富的滋养。滋润:湿润、不干燥,如滋润的土地;浸润、使湿润,如雨露滋润禾苗壮。滋养,一般做拟人的修辞,荆楚文化对国画的作用,用“滋养”比较好。多姿多彩:一般多用于形式多样。绚丽多彩:多用于色彩繁多。故第二空选“多姿多彩”。稳固:安稳而巩固;使稳固。顽固:思想保守,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在思想上或政治立场上坚持错误,不肯改变;不易制服或改变。“顽固” 程度重,更能体现故乡的味道在人脑海中根深蒂固。框定:多指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锁定:使固定不动,紧跟定。此处用锁定,强调难以摆脱) 2. A (B项不符合逻辑,运营成本高不是优势。C项成分残缺,在“学生掌握火灾中自救互救”后加“的方法”。D项搭配不当,“热烈的”与“思考”不搭配) 3. D (可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 D (⑤②④从总的正面说起,⑥①③系分说,从反面强化。⑤中“既要”,②中“又要”,②在⑤之后;⑥中“这就是……自然主义”,④中“自然”,⑥在④之后;①中“‘粹’而不能反映‘全’”与③中“既粹且全”相对应,可知③在①之后) 5. (1) ① 曹霸所画玉花骢神奇雄俊,如飞龙跃出,其他人画的“凡马”在此马面前都不免相形失色。② 曹霸先凝神构思,苦心布局,然后落笔挥洒,顷刻之间一气呵成。 (2) ① 画工如山貌不同:写曹霸要画的马已有众多画工画过,但画得都不成功。 强调此马的雄俊非凡手可得,造成此马难画的印象。② 迥立阊阖生长风:写真马昂头站立,给人万里生风之感,进一步点出画家要捕捉住此马飞动的神采尤其不易。 6. (1) 今夜闻君琵琶语 (2) 载笑载言 (3) 佛狸祠下 (4)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5) 苔痕上阶绿 (6)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练习(六) 1. B (蔓延:指像蔓草一样地延伸,引申为传播散布。曼延:连绵不断。“曼”是“长,延长”的意思,多指山脉、河流、道路等接连不断。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了,见得多了,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够详尽地记下来。良莠不齐:喻指好人坏人混在一起。鱼目混珠:喻指以假乱真,以次充好) 2. B (A项成分残缺,“打击”缺宾语中心词,可在“伪劣商品”后加“行为”。C项结构混乱之中途易辙,可把“自从”提到句首。 D项结构混乱之藕断丝连,可把“形成了”改为“形成的”,或删去“形成了奇妙的平衡”) 3. C (① 句中“本枝”喻子孙,“衍”同“延”,指绵延不绝。“俎豆”指宴客用的器具,引申为祭祀意。② “竹韵松涛”“风台月榭”为园林之景。③ “殿宇”写庙宇。④ “贤门之居”说宅第,“明德惟馨”说主人美德) 4. B (第⑥句内容能算“规律”据此排除A、C两项,①句的“这”指代“你忽然发现你处在了尴尬的地位”,所以选B) 5. (1) 比拟、排比。 “诗豪与风雪争先” “雪片与风鏖战”,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 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2) 孤舟夜泊、青荧客船、朔风等,表现了作者的孤独之感、羁旅之思;漫天飞雪激发了作者的创作豪情,风雪鏖战,“诗豪”与风雪争先,“诗”又与雪缴缠,表现了作者啸傲孤独与风雪的豪迈气概;“一笑琅然”,抒发了作者战胜困境的快意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6. (1) 宛在水中央 (2) 楚人一炬 (3) 渺沧海之一粟 (4) 千磨万击还坚劲 (5) 有备无患 练习(七) 1. B (一针见血:比喻说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 一语破的:一句话就说中要害。一般不带宾语。清苦:贫苦;贫苦。清贫:贫穷。清苦的范围比清贫广,更符合语境。偃旗息鼓: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意思与前面的“退却”重复。销声匿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这与“退却”构成递进关系,符合语境) 2. C (A项成分残缺,在句末加“医疗服务”。B项语序不当,最后一句改为“这是江西省唯一入选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D项搭配不当,暗换主语,在“是针对”前加上“新理念”) 3. A (璧还:敬辞,原璧退还。用于归还原物或推辞谢绝赠品) 4. C (整个语段是以穿镇而过的河作为参照系来描写的,所以第④句放在开头较好,故在C、D两项中选择,②和⑤,很明显应该是先有炊烟,接着再写炊烟穿过桥洞飘到对岸,因此选C项) 5. (1) 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 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 (2) ① 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② 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6. (1) 砯崖转石万壑雷 (2) 多情应笑我 一尊还酹江月 (3) 山河表里潼关路 (4) 大器晚成 (5) 相逢一笑泯恩仇第二部分 文言文阅读 练习(一) 1. B (文:动词,装饰) 2. D (A项表示揣测,也许,大概/代词,他们。 B项介词,对/介词,从。 C项介词,拿/连词,表示目的。 D项连词,都表示转折关系,却,但) 3. B (“最重要的不是取法已过时的古圣王制度”错。原文“今君欲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一句显示出晏子批评齐景公只做表面文章,却不效法古圣王的制度。 由此可见,晏子是建议齐景公取法古圣王制度的) 5. (1) 他们不再造柴薪搭成的巢居住,是为了避风寒;不再造土穴居住,是为了避潮湿。 (2) 您却还想让诸侯来归附,不是很难吗? 您的话错了。 (3) 这样做是可以的。 虽然这样,难道您就不想要富有和尊贵吗? 【参考译文】 景公问晏子说:“我想穿上上古圣王那样的服饰,居住在上古圣王那样的宫室中,这样,诸侯大概会来朝拜我吧?” 晏子回答说:“效法上古圣王的节俭就可以了;效法他们的服饰,居住他们那样的房子,没有益处。 夏禹、商汤、周文王(或周武王)穿不同的服饰却都能统一天下,不是靠服饰使诸侯归附的。 诚心诚意地爱护百姓,实实在在地施行善政,天下人感念他们的德而归附他们的道义,就好像是君主衣着节俭而百姓高兴似的。 帽子足够用来表示庄重就可以了,不必追求它的装饰性;衣服足够用来蔽体御寒就可以了,不必追求它的华美。 身上穿的衣服不色彩斑斓,头戴的帽子不镂刻花纹。 古代曾有居住在用柴薪搭成的巢穴和洞窟中而不怨、给予他宫室而不住的人,天下人不朝拜他的居室而归附他的仁德。 到了三代圣王时,制作衣服,是为了增加敬肃之意。 衣服的厚薄轻重适合身体,使用钱财的多少顺从民意。 他们不再造柴薪搭成的巢居住,是为了避风寒;不再造土穴居住,是为了避潮湿。 所以修建宫殿的原则是,底下的潮湿,不能浸上;天降的寒暑,不能侵入。 土制建筑物不饰纹彩,木制建筑物不镂刻花纹,向百姓示范要知道节俭。 等这种风气衰败的时候,衣服的奢侈已大大超过能表示敬意的原则,宫室的华美已大大超过能躲避潮湿的标准了。 使用的人力很多,钱财浪费十分严重,这是与百姓为敌啊! 现在君王想效法圣王的服饰,不效法他们的制度,如果效法他们的节俭,那么即便达不到圣王之治,差不多还是有益的。 现在君王尽力追求楼台亭榭的高、池塘的深而没有止境,追求刻镂的精巧、装饰的华丽而不满足,那也是与百姓为敌啊! 如果像我忧虑的这样,恐怕国家就危险了,而您也得不到安宁啊。 您却还想让诸侯来归附,不是很难吗? 您的话错了。” 景公赐给晏子平阴和藁邑。 晏子辞谢说:“您喜欢修建宫室,百姓的精力疲敝了;又喜欢游乐,爱好珍宝,用来打扮宫内的女子,百姓的财力枯竭了;又喜欢兴兵攻伐,百姓的死亡临近了。使其精力疲敝、财力枯竭、死亡临近,下面的百姓很痛恨君王!这就是我之所以不敢接受的原因了。” 景公说:“这样做是可以的。 虽然这样,难道您就不想要富有和尊贵吗?” 晏子说:“我听说作为臣子的,要先想到国君然后才考虑自己,安定国家后才考虑自己的家,尊崇国君后才安顿自己,怎么能说唯独我不想富有和尊贵呢?” 景公说:“那我拿什么给先生当食禄呢?” 晏子回答说:“君王放宽对渔、盐的税收,对集市只盘查而不收税;对耕地的百姓只征收十成收获中的一成;放宽刑罚,如当判死刑的改判徒刑,如当判徒刑的改判罚款,如该罚款的就赦免。 如果您同意这三句话,就是对我的赏赐,就是君王的收益了。” 景公说:“(对于)这三句话,我没有什么意见,就依从先生的话去办吧。” 景公按这三句话行事后,派人去询问大国,大国的国君说:“齐国安定了。”派人去询问小国,小国的国君说:“齐国不会侵凌我们了。” 练习(二) 1. C 2. C (① “必……乎” 为固定句式,表揣度语气。② “乃”是承接连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 从语意上看前后有顺承关系,故选“乃”。 ③ “以”表示修饰关系,相当于“而”,作连词,连接动词“归”,而介词“于” 后只能跟名词,故选“以”。 ④ “也”用在句末,表示感叹;“者”一般用在句中表停顿。 此为句末语气词,故选“也”) 3. A (③是两人未真正认识之前李台州说的话,不能表现“至孝”;④写知道彼此为母子后两人痛哭,不能表现“至孝”;⑥是写曾觌,不能表现李台州“至孝”) 4. B (“素来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错,原文是“亦未知其孝”“后十七年,台州既没……闻之,泣不能止,感而为之传”) 5. (1) 季思任期已满,向东而下,所经过的地方李台州仍然这样,始终没有找到。 (2) 宗质站起来向她作揖请她坐下,用主客之礼礼待她。 (3) 像李台州,他的事迹难道和朱寿昌有什么不同吗? 这不就是所说的至孝和神明相通吗? 【参考译文】 李台州名宗质,字某,是北地人,但不知属于哪个郡。 母亲姓展,是父亲的妾,生下宗质后,遭遇靖康之乱,母子失散。 宗质因为父亲功勋取得入仕权利,长大后,做官所到之处必定寻找母亲,但终无所获。 他的姻亲司马季思到蜀地做官,宗质说:“我寻找母亲,找遍东南一带都没有,会不会在蜀地呀?”(于是)跟随司马季思到西面去。 船只经过的各州, 若是郡县、村市,他一定登岸,遍地大声呼号,喊“展婆婆,展婆婆”。 到天黑,宗质哭泣着回来,也不肯吃饭。 司马家人也为他哀痛,必设法宽慰劝解他,他才一边抽泣一边勉强吃点东西。 季思任期已满,向东而下,所经过的地方李台州仍然这样,始终没有找到。到达荆州,又是这样。 每天早晚哭号,直至咽喉疼痛,气息虚弱,才在茶楼休息一下,哭泣流泪。 坐了一会儿,一个老年女乞讨者走到他跟前,躬身作揖说:“大人给我一两文钱吧。”宗质站起来向她作揖请她坐下,用主客之礼礼待她。 喝过茶后,问她的居处、姓氏。 老人却勃然大怒说:“大人能给我多少钱,何必急忙问我姓名? 我并非乞丐。”宗质更加恭敬,道歉说:“我十分惶恐,忤逆了阿婆,希望你能停止生气,不妨说说,有什么害处呢? 恐怕是邻里或者亲戚,我愿为您倾其所有。”老人面露喜色说:“我姓氏特别,不可对他人说。”宗质极力恳求,她忽然说:“我姓展。”宗质惊讶地站起来,抱着她大哭,说:“您是我的母亲啊。”老人说:“大人不要误会,我的儿子有胎记,右边腋下有颗紫痣,大小若杯口。”宗质起身拜了拜说:“对。”袒露右臂让她看,于是母子两人拉着手哭了。 观看的有上百人,无不感叹哭泣。 宗质背着他的母亲回来,季思与家人也哭了。 从此(宗质)边做官边奉养母亲十多年,母亲以高龄寿终,宗质也老了。 宗质在乾道庚寅时在洪州任副职,当时我做奉新县令,多次拜访他,不知道他们母子分离的事。 第二年,我在中都做官,宗质到达朝廷,被授予台州知州。 朝中大臣说:“李台州,是曾觌的亲家。 曾觌没有孩子,就把李台州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自此我们)没有再见面,我也不知道他的孝迹。 十七年后,李台州已经去世,我与丞相京公同朝辅政。 谈话间,京公为我说起李台州母子的事。 我八岁时,母亲去世,终身饱含遗憾。 听到他的事,我哭泣不止,内心触动,为他作传。 称赞说:孔子说,“对父母至孝、对兄弟至爱可以与神明相通。”就像李台州,生下来不知有失散的母亲,长大后懂得寻找母亲,寻找而不得,找不到又不停止,走遍大半天下,到老才找到母亲。 当年苏东坡颂赞朱寿昌,至今咏叹,传为美谈。 像李台州,他的事迹难道和朱寿昌有什么不同吗? 这不就是所说的至孝和神明相通吗? 若不是至孝怎能与神明相通,若非与神明相通怎能找到母亲? 我每次对士大夫说起这件事,听到的人必定哭泣。谁没有母亲? 有母亲谁没有这个心呢? 那不曾失去母亲,有母亲在不必寻找母亲,对母亲的存在疏忽或不孝敬母亲,或是悖逆不关爱的人,又居心何在? 练习(三) 1. A (肃:形容词作动词,意为“恭敬地请别入”) 2. B (A项两个“与”都是介词,“和,跟,同”的意思。B项连词,假如,如果/动词,好像。C项两个“所”都是“所”字结构,“所”+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D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承接) 3. C (文中议及“嬴氏焚书史”,只是为了说明世间已无大量六国书籍,同洞山“此中有全书,并不遗只字”形成对比,强调洞山密室藏书之丰富,而非选项中“旨在批评秦王嬴政焚书坑儒,导致典籍损毁的行为”) 4. (1) 张茂先感到茫然、失落。 老人于是拿出酒菜果品给他吃,食物的鲜美洁净不是人间能拥有的。 (2)(经过此事)才知道我见识浅陋,就像夏生秋死(或“春生夏死”)的蝉不知道四季的转换。 【参考译文】 晋代太康年间,张茂先担任建安从事,到洞山游玩。 沿着溪流进入洞山深处(中心),见到一位老人枕着书睡在岩石上,茂先坐下和老人谈论交流。 看老人所枕的书,都是周代的古文字,没有一个字能辨认,茂先觉得很奇怪。 老人问茂先:“你读了多少书?”茂先回答:“我没有读的,是近二十年内的新书,假如是二十年以前的书,我当然已经读完了。” 老人微笑着,拉着茂先的手臂跑到石壁下面,忽然有一扇门可以进入,路非常宽,到了一间精美的屋舍,里面藏有很多书。茂先问老人:“这些是什么书?”(老人)回答:“是世上的历史书。”又到了一间房屋,藏书更加丰富。 (茂先)又问:“什么书?”老人回答:“是万国志。”最后到了一间密室,门闩钥匙非常牢固,有两条黑狗守着,上面有题写的篆文“琅嬛福地”。 茂先问老人:“这是什么地方?”老人回答:“这是玉京、紫薇、金真、七瑛、丹书、秘籍。”指着两条黑狗说:“这是痴龙,守在这儿两千年了。”(老人)打开门恭敬地请茂先先进去。(茂先)看见的所收藏的书,(记载的)都是秦汉之前以及海外众多国家的事情,大多是他所没有听过的,像《三坟》《九丘》《连山》《归藏》《梼杌》《春秋》之类的书,也全在这里。 茂先感到茫然、失落。 老人于是拿出酒菜果品给他吃,食物鲜美洁净不是人间能拥有的。 茂先因此停留了两三天才离开,对老人说:“他日携带干粮再次拜访,纵览群书。”老人笑笑没有说话,送茂先出来。 刚一出来,山洞石门忽然自行关闭。 茂先回头看这个地方,只看见杂草和藤萝围绕岩石生长,石上也被苔藓覆盖,像原来一样没有一点缝隙。 茂先痴傻般长久站立看着,对着岩石拜了两拜后离开。 秦始皇嬴政焚烧书籍,咸阳的火正旺盛。 这里有全部的书,并没有遗漏一个字。 往前推究文字出现之前,结绳记事的内容这里也有记载。 从结绳时代看伏羲时代,已经是前者的末期了。海外有很多有名的城郭,它们多如牛毛就像九州里的一颗黑点。 读书三十车,只是这儿藏书的千万分之一二。 (经过此事)才知道我见识浅陋,就像夏生秋死的蝉不知道四季的转换。 我看待长寿和短命,就和儿童一样幼稚。 想进入密室询问老人,但是迷了路不能进去。回头看绝壁之间,只有荒草和薜荔。 懊悔一出石门,可以看到而不可企及。 经过十多年,这其中或许已经显示。 练习(四) 1. B (雅:素来) 2. A (① 彼乐工安足言者;② 姚崇、宋璟二贤于时在否;③ 后以足疾乞身) 3. C (只提拔尉迟璋做王府率,窦洵直是右拾遗,不是提拔。陈夷行未主张提拔尉迟璋。尉迟璋是徙官,不是提拔) 4. (1) 古时任用了就不怀疑,齐桓公从仇虏中起用管仲,难道有倒持太阿授人以柄的忧虑吗? (2) 玄宗曾说从未错杀一个无罪的人,可是任用的李林甫,毁灭诛杀几十族,不也是昏惑糊涂吗? 【参考译文】 陈夷行,字周道,他的祖先为江左诸陈姓中的一支,世代客居颍川。陈夷行考中进士后,多次被提拔担任了起居郎、史馆修撰。因其功劳升迁为司封员外郎,总共两年,凭吏部郎中做了翰林学士。庄恪太子在东宫,陈夷行兼任了皇太子侍读,每五天去拜见太子一次,为太子太子授书讲学。多次升官担任了工部侍郎。 开成二年(837),陈夷行以本官职位任同平章事。杨嗣复、李珏相继入朝辅政。陈夷行性情孤高,素来不与他们合流,每次在皇帝面前议政,往往在言语上互相冒犯非难。陈夷行不能忍受,就称说有病,请求离职,文宗派遣使者前去他家慰劳,继续任用。恰巧朝廷委任王彦威为忠武节度使,史孝章为邠宁节度使,都是由杨嗣复一手筹划的。等到陈夷行在延英殿应答策问时,文宗皇帝问陈夷行说:“日前委任的两个藩镇节度使,恰当吗?” 陈夷行说:“如果是圣上的选择,没有不恰当的。”杨嗣复说:“如果用人都是皇上的心意就恰当,当然人心都满意。如果说这件事有办得失当的地方,臣下们怎么会没有意见?”陈夷行说:“近来奸臣多次干预朝政,希望陛下不可倒持太阿宝剑,授人以柄。”杨嗣复说:“古时任用了就不怀疑,齐桓公从仇虏中起用管仲,难道有倒持太阿授人以柄的忧虑吗?”文宗对陈夷行的话感到不高兴。乐官尉迟璋被授予王府率的职务,右拾遗窦洵直在官署内评论 ,杨嗣复嫌怨拿细小的事情来谈论,说窦洵直追求名誉。陈夷行说:“谏官在衙署,正应该评论宰相得失,不该论乐官。但是已经评论,须给予处置。”皇帝就委派尉迟璋任光州长史,赐给窦洵直绢一百匹。 文宗皇帝曾经责怪天宝时期施政状况不好,问:“在天宝年间,姚崇、宋璟两位贤臣还在吗?”李珏说:“姚崇已经去世而宋璟被免了职。”接着,李珏又说:“人君英明圣哲,始终如一极难。玄宗曾说从未错杀一个无罪的人,可是任用的李林甫,毁灭诛杀几十族,不也是昏惑糊涂吗?”陈夷行说:“陛下不可以将自己的权柄移交他人。”杨嗣复说:“陈夷行的话说错了,太宗改变暴乱,实行仁政,重用房玄龄十六年、魏征十五年,又何曾违背道义呢?君主任用忠良时间长了对治国有利,滥用邪辟奸佞之人一天也是多了。” 当时任用郭荣为坊州刺史,右拾遗宋邧上奏论评不合适。后来郭荣因贪赃获罪,文宗皇帝想赏赐宋邧,陈夷行说:“谏官奏论政事,是他本身的职责。如若每奏论一件事就加授一个官职,恐怕以后不免有私情。” 陈夷行所说的话,全都是说杨嗣复擅自专断独揽大权。又平时结交郑覃,暗地里给他助力,来排挤朋党……后来因为足疾去世后,罢为太子太保,死后,封为司徒。 练习(五) 1. D (卑:卑劣) 2. A (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 3. C (作者并不认为介子推是狷介之士) 4. (1) 一般人的感情是,如果讨厌它必定会戒除它,那些沉溺其中而不知错误的人,是因为都被自己所仰慕的人改变。 (2) 我因此知道介之推的话,只不过是假借道理来发泄怨恨。 【参考译文】 处在人人竞相奔走抢夺的境地,才显现旷达闲逸,超脱凡俗的行为。喧嚣的尘世和凝滞的欲念一下子扫除干净,那么心态就开朗,眼睛就明亮,顿时恢复了自己本来的样子。酷暑时的凉风,干旱时的雨水,都不足以比喻这种愉快;口渴时的琼浆,饥饿时的烤肉,都不能够比喻这种美味;在沂河洗浴,在雩台游玩,都不足以比喻这种清新。 当初晋文公回到晋国,跟从他的人竞相争夺功劳,有些事商人都不忍心做得出来。然而介子推一个人超脱在众人纷争之外,谁会想到这个时候还有这样的人呢?难怪百世之后的人,听到他的道德风尚之后都会不停地感叹赞颂。 虽然如此,盗跖的风范不能使后人迷误,而伯夷的风范反而可以使后人迷误。一般人的感情是,如果讨厌它必定会戒除它,那些沉溺其中而不知错误的人,是因为都被自己所仰慕的人改变。介子推责备各位大臣贪恋功劳,他的话未必是错的,他的话的出发点却是错误的。假使晋文公给他厚禄,介子推把这话作为推辞俸禄的话,虽然不是很合理,他还不失为正直的人。介子推的话不是在俸禄颁发之前,而是等到自己没有得到俸禄的时候才说的。所以我就怀疑介子推不是立足于道理,而是立足于怨恨。 当然,介子推是个高士,不容易用凡心来窥视,不容易用利害之心来测量。事情本来就有外表貌似而内心实际相差很远的,怎么知道介子推果真是出于怨恨呢?用怨恨来断定介子推的罪名,不是我的话,是介子推自己的话,也不是介子推的话,是他母亲的话。介子推自己说:“既然说出了怨恨的话,就不吃他的俸禄了。”他母亲也说:“为什么不也去求俸禄呢?以死亡来怨恨谁呢?”母亲与儿子之间,说出了真话和本来想法,都是自我披露,介子推又怎么逃得掉真情呢? 介子推果真认为跟从晋文公流亡的功臣不应当奖赏,那么狐毛、狐偃、赵衰作为跟从流亡的臣子,自己也是跟从流亡的臣子,如不奖赏,就都不奖赏了。晋文公奖赏狐、赵固然很泛滥了,可以责备。行赏是道理穷尽了,那么不行赏是常理。这是晋文公对待狐、赵等人有过失,而对我是有理的。国君以常理对待我,我安于常理,怨恨从哪里产生呢?自己为何要隐居呢?对错没有并行的道理。奖赏对,那么不奖赏就错;奖赏错,那么不奖赏就对。现在介子推既然责备晋文公滥行赏赐,又责怪晋文公不赏赐,这还是近人情的吗?我因此知道介子推的话,只不过是假借道理来发泄怨恨。 天下固然有行迹高远而内心卑劣,形态清绝而神情污浊的人,像介子推这样的人就是。在朝廷有聚在一起争夺名誉的人,在市场有聚在一起争夺利益的人。在山的顶端、水的岸边,突然碰见像介子推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不突然感到高兴呢?怨恨的心在里面积聚,那么森林与山脚未必不是幽禁拘留的渔网,山涧小溪的水流声未必不是愤恨激烈的声音,我没有发现这些地方要胜过其他地方。 练习(六) 1. C (“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错,“有司”应该指朝廷中的有关部门) 2. C (“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曲解原文,原文“使(之)谕以指意”的意思是:派他前去告谕旨意) 3. (1) 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 君主有病,却一定要他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 (2) 苏轼曾严肃地责备公亮不能纠正弊病,世人讥讽他用这种方法保持禄位加固宠幸。 【参考译文】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考中进士甲科,任会稽县知县。 百姓在镜湖旁边耕种农田,常常担心湖水泛滥。 曾公亮建立闸门,将水排到曹娥江,百姓在这件事情上得到益处。 (曾公亮)以端明殿学士的身份任郑州知州,为政有能干的名声,盗贼都流窜到外地,以至于夜不闭户。 曾经有使者丢失了口袋中的东西,下公文追究盗贼,曾公亮上报:“我们境内没有窝藏盗贼,大概随从之人偷藏而已。”搜查使者的随从,果然如此。 曾公亮明达详熟公文法令,任职时间长,熟悉懂得朝廷台阁的规章,宰相韩琦经常咨询访问他。 仁宗末年,韩琦请求立储,与曾公亮等共同商定大计。 密州民田产银,有人盗取民田产银,大理寺把他们当作强盗论处。 曾公亮说:“这是禁物,盗取民田产银虽然是强盗行为,与从百姓家中盗取财物有区别。”坚持争论,于是朝廷就下达给有关部门讨论,比照抢劫盗窃禁物的法律,盗取民田产银不判死刑。 契丹纵容族人在界河捕鱼,又多次通行盐船,官吏不敢禁止,都说:和他们计较,将要生出事端。 曾公亮说:“刚开始时不禁止,以后将怎么办呢? 雄州赵滋勇敢有计谋,能够胜任。”派他前去告谕旨意,边境的祸害终于平息了。 英宗即位,加封曾公亮为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不久加户部尚书。 皇帝身体不适,辽国使者到来不能接见,让曾公亮在馆中设宴,使者不赴宴。 曾公亮质问使者道:“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要他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使者于是赴宴。 熙宁三年,被任命为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 第二年,起用他判永兴军。 过了一年,(曾公亮)返回京城。 不久(曾公亮)以太傅的身份退休。 元丰元年(曾公亮)去世,享年八十岁。 皇帝亲临哭悼,停止上朝三天。 曾公亮端方庄重,深沉周密,平时谨守法律,循规蹈矩;但天性吝啬,家产增加到巨万。 当初推荐王安石,等到和他一起辅政,知道皇上正偏向他,暗中为子孙考虑,凡是改革各事,一概听从,而表面上装作不同意。 曾经派儿子曾孝宽参与他的谋划,在皇上面前几乎没有异议,于是皇帝更信任王安石。 王安石感谢他帮助自己,因而引见提拔曾孝宽到枢密院来报答他。 苏轼曾严肃地责备曾公亮不能纠正弊病,世人讥讽他用这种方法保持禄位加固宠幸。 练习(七) 1. D (“掌管文武官员任免”错,武官任免不是由吏部掌管) 2. C (“指使曾公亮说下面青苗钱管理混乱”与原文不符,应是恰好曾公亮说下面青苗钱管理混乱) 3. (1) 百姓正难以吃上饭,难以用威势来督促他们。如果用米来交换,(他们)一定尽力,这是除去祸害而得到利益。 (2) 王安石看了,生气,孙觉正好因为有事到中书省,王安石用言语打击孙觉。 【参考译文】 孙觉,字莘老,高邮人。刚二十岁时,跟从胡瑗学习。胡瑗的弟子有千人,挑选那些老成的人成立了经社,孙觉年纪最小,庄重地处于他们中间,大家都推崇佩服他。(孙觉)考中进士后,调任合肥主簿。年成干旱,州府督促百姓捕捉蝗虫交给官府,孙觉说:“百姓正难以吃上饭,难以用威势来督促他们。如果用米来交换,(他们)一定尽力,这是除去祸害而得到利益。”知州高兴,推广他的办法下达到其他县。 王安石很早就和孙觉交好,推荐任用他。当时吕惠卿掌权,神宗向孙觉咨询,孙觉回答说:“吕惠卿善辩而有才能,超过常人几等,但为了利益的缘故,委屈自身于王安石,王安石不明白,我私下为他担忧。”神宗说:“我也怀疑这件事。”后来王安石、吕惠卿果然交恶。 青苗法推行,孙觉上奏分条陈述青苗法荒诞。王安石看了,生气,孙觉正好因为有事到中书省,王安石用言语打击孙觉,说:“没想到学士你也这样!”开始有了驱逐孙觉的想法。恰逢曾公亮说京都近旁县的青苗钱,有追叫摊派的现象,王安石趁机请求派孙觉去察看虚实。孙觉接受命令后,又上奏说不愿意去。于是认为孙觉出尔反尔,外调担任广德军知军,改到湖州。松江大堤被淹没,大水给百姓带来灾难。孙觉把大堤换用石头来砌,高一丈多,长一百里,堤下化作良田。 (孙觉被)调任福州。福建的风俗很看重婚丧,费用没有限度。孙觉(把费用)定为中等程度,使得服装费用不得超过一百贯。命令下达,嫁娶的费用以百位数来计算,葬埋的费用也都减少了十分之五。(孙觉)接连调任亳州、扬州、徐州。徐州盗贼很多,抓到五个杀人者,其中一人还是少年,(孙觉)怀疑并审问他,他说:“我在田野耕地,和甲相遇,他强行把棍子给我,半夜挟持我东去,让我在门口等着,不知道其他情况。”孙觉问吏人:“依照法律该怎么办?”吏人说:“死罪。”孙觉只杀了他们的首领,后来便成为惯例。(孙觉被)升任吏部侍郎。(孙觉被)提拔为御史中丞几个月后,因病请求罢官。哲宗派使臣慰劳他,赏赐白金五百两。去世,享年六十三岁。 孙觉有德行度量,被王安石所排挤。王安石退居钟山,孙觉屈驾去叙旧,和他几个晚上从容交谈;等到王安石死去,又作文章来哀悼他,议论的人称赞孙觉。著有《文集》《奏议》六十卷,《春秋传》十五卷。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一) 文学类文本 练习(一) 1. ① 突出了吴秋明心理学博士的身份,说明她懂得“温暖的怀抱”对孩子的重要性。② 交代吴秋明穿碎花薄棉衣去儿童村的原因。③ 引出下文,马骁驭对吴秋明产生了新认识。④ 为下文吴秋明在儿童村与孩子们的亲密互动做铺垫。 2. (1) 马骁驭对吴秋明敞开了心扉,把吴秋明放进了自己的心里。 (2) 细节描写。 用“趴”“摇晃”“埋”等动词,描写出一个充满母爱光辉的温馨而圣洁的画面,体现女孩子对吴秋明深深的依恋和吴秋明对孩子浓浓的爱意。 3. 吴秋明是一个细心、耐心,有爱心,充满吸引力的单身心理学女博士的形象。 4. ① 三次心理冲动将马骁驭对吴秋明的了解认识逐层展开,使小说脉络更加清晰。② 三次心理冲动写出了马骁驭不同的思想感情,从侧面塑造了吴秋明形象。③ 三次心理冲动都源于吴秋明对孤儿的独特关爱所呈现的善心与爱意,吴秋明付出爱的同时也获得了爱,深化了主题。 练习(二) 1. ① 忙碌 ② 辛苦 2. ① 透露了母亲内心的急迫。② 表现了母亲劳作的忙碌。③ 反映了母亲对家庭的责任感。 3. ① 同样写看火车,内容有变化,在结构上起贯穿全文的作用。② 反映了母亲向往又犹疑的复杂心理。③ 询问的不厌其烦与回答的不胜其烦形成对照,丰富了母亲的形象。 4. ① 通过比喻、排比,渲染了火车的神奇与母亲对火车的痴迷。② 通过神态、动作等细节,细腻描写了母亲好奇、陶醉和渴望的心理。③ 叙事上有过渡、舒缓节奏等作用。 练习(三) 1. ① 内容上,用孩子迷路比喻游子离开母语,强调母语给人带来的庇护感和安全感。② 结构上,呼应题目“屋檐”,引出下面的议论。 2. 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揭示出人和母语之间生死难离的关系使事理具象化,生动形象。 3. ① 母语可以拉近彼此关系。② 母语最早打通人与世界的联系。③ 母语可以自由地抒情状物。④ 母语包蕴文化基因,守卫民族文化。⑤ 母语给人以家的归宿感。⑥ 各民族用自己的母语创造了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练习(四) 1. ① 开始不知道,不了解,后产生神秘感。② 第一次看过老腔表演之后,感到震撼。③ 再看老腔表演时,怀疑其中是否掺杂了乡情带来的偏爱。④ 最后认识到自己被老腔征服完全是因为老腔自身强大的艺术魅力。 2. (示例)赵季平:著名作曲家与老腔演员很熟悉,并给予老腔高度的评价,写出了老腔的艺术价值。 濮存昕:节目主持人出人意外地走到台前击凳高吼,融入表演,突出了老腔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观众:观众在看老腔表演过程中经久不息的掌声与喝彩声,表现了老腔演出带给观众的精神享受。 3. ① 文章题目中的“白鹿原”,巧妙借用小说《白鹿原》的书名,暗指关中大地,点明了老腔生长的土壤。 ② 作者为小说《白鹿原》中没有写到老腔而感到遗憾,以“白鹿原”为题有弥补之意,也暗含了对老腔的敬意。 4. ① 联想。 从老腔的腔调联想到关中大地特有的生活,点出了老腔源于关中大地、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特点。② 比喻。 将老腔的腔调比喻为骤雨拍击秋禾的啸响、雨润麦苗的柔声等,既写出了老腔的雄浑奔放,又写出了婉约平和,将抽象的感觉化为形象的画面,生动地写出了老腔给作者带来的感受。③ 排比。 几个句子构成排比,强化了作者自己聆听老腔时的内心感受。④ 化用古诗句。 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等,丰富了作品的文学意蕴。 练习(五) 1. ① 大方热情、机智幽默,懂得及时化解生活矛盾。② 乐观向上、热爱生活,战争和不幸都不能阻止她对美好生活和爱情的追求。③ 善良真诚、理性克制,有责任感,关心母亲,思念儿子,真诚待“我”。 2. ① 一个电话将两人命运连在一起,偶然与必然交错,凸显了战争背景,强化了戏剧性情节。② 主人公言行主要通过电话聊天呈现出来,便于透露人物心声,使人物形象更真实。③ 电话交流的限制性给小说留下较多空白,丰富了人物与主题的想象空间。 3. 观点一:合适。① 小故事冠以大题目,对比鲜明,强化了艺术张力;② 战争是故事发生的契机与悲剧的根源,是小说构思的基础;③ 小说写的虽是爱情故事,但主题却是对战争的“失望”与反思。 观点二:不合适。① 小故事冠以大题目,故作高深,不符合写作的一般原则;② 小说的艺术感染力源自战争中的爱情,而不是战争;③ 小说情节设置以小人物的坚强与不幸为主干,战争只是引起情节变化的背景。 练习(六) 1. ① 夏天到处浓绿,人们很少区分其浓淡疏密的区别,树也便被淹没不见了。② 经历了对春天新芽的惊喜后,人们对满眼的绿习以为常。③ 在人们的眼里, 一棵树和另一棵树差不多,不动声色地开花结果。 2. (1) 拟人。将在绿意浓浓的春天迟迟现绿的树人格化了,为下文写树的心情和深藏的故事做了铺垫。 (2) 拟人和对比。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树的心情深埋在果子里,唯有细心的人才会像鸟儿一样知道,而多数情况下人们对此却是忽略不见的。 3. ① 展示了树的故事——在困境和黑暗中的努力。② 突出了树说出自己的故事的方式委婉和沉静。③ 点题,“树不会被夏天淹没”。(答出两点即可) 4. ① 简净、淡泊、从容地生活。② 静默,黑暗中默默努力,有韧性。③ 耐心,让时间见证自己的价值。(答出两个方面即可,要结合文本分析) 练习(七) 1. 交代了事情发生的缘由,为下面的故事发展做铺垫,同时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 2. ① 敢于追求婚姻自由。从信中可知,女主人公反对父母包办的婚姻,对爱情忠贞不渝。② 性情刚烈。女主人公渴望心爱的人来救助她,如果心爱的人不来,她就以死来抗争。 3. 文章主要通过飞鸽所传的书信间接叙述女主人公的故事。以飞鸽所传的书信间接叙述故事,情节设置巧妙、新颖;文中的女主人公没有正面出场,给读者留下了更大的想象空间,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4. 本文主要叙述了一个包办婚姻的爱情悲剧。作者却通过飞鸽传书、游鱼戏水、在山花盛开的地方为信鸽银翎修建坟茔等具有诗情画意的情节来叙述。将悲剧放在美好的事物中叙述,悲而不伤,激发了读者的悲悯与同情心。 (二) 实用类类阅读 练习(一) 1. ① 他意识到要像自己笔下的蓝袍先生一样接受时代的变化,在生活和思想上打开自己。② 他认识到必须写出史诗般的长篇小说,才能在文学上确立自己的位置。③ 他认为自己是在 1985 年开始重建自我,产生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表述。 2. ① 他的小说艺术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② 他的文学作品的思想容量和审美境界在 20 世纪中国是无可取代的。③ 他的作品是当代世界文学中独树一帜的文学经典。 3. “剥离”和“寻找”是辩证关系。 剥离的结果带来寻找的可能,而寻找的冲动激发剥离的愿望。 练习(二) 1. ① 书写读书人的爱国行动,完善抗战文学。② 还原滇西战役真实状况, 为抗战老兵正名。③ 亲人参加远征军的历程,让她对那段历史感到亲切。 2. ① 童年的阅读为她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② 抗战的特殊经历使她认识到作家的责任。③ 经历“文革”,促使她反思历史。④ 晚年的病痛和亲人的离去,使她的小说更现实,更富悲剧色彩。 3. ① 大爱是担当的基础,为担当提供动力;担当用以表现、实现大爱。② 在宗璞的作品里,体现出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替往圣继绝学,替万世开太平”的担当精神,以及与人对物的大爱。③ 关心青年人的成长,创作《红豆》,在特殊年代对青年爱情观加以引导。④ “文革”中对知识分子遭受迫害给予同情,创作作品表达对“文革”的忧思。⑤ 感动于师生的爱国行动和滇西战役的辉煌,创作《野葫芦引》,谱写中国学人抗战史诗。 练习(三) 1. ① 说罗阳是一个英雄,是因为他长年累月为建设强大国防默默奉献,超常的工作强度,面对质量安全的沉重压力,使他倒在了凯旋的路上。② 说他平凡,是因为他生活俭朴,平易近人,不摆架子;没有传奇故事,只有踏实的工作。(结合原文内容分析,英雄、平凡两方面作答) 2. ① 以小见大。善于选取生活中的小事来刻画人物,感人至深。如,写罗阳对同事鸣喇叭的毫不介意,写他每次出差回来都要先去车间看看再回家,写程梅一年也难得回家看一次。② 善于烘托。通过人物语言从侧面来烘托传主形象,突显人物品格。如,“我怀念他,不是怀念他这个总经理,而是怀念他这个人啊”“罗阳和大多数人一样,没有传奇故事,只有踏实工作”等。③ 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如“在航空事业中,每个人都是一滴水,汇聚成海洋,人们看着就震撼了”“他们一手托着国家财产,一手托着战友生命,一手托着国防未来”(可以从选材上,表达方式上,线索方面,语言特色,手法方面任选三方面结合文章内容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3. ① 以默默无闻的平淡方式,为祖国航空事业奉献着自己的人生。② 面对超常的工作强度,面对质量安全的沉重压力,踏实工作,认真负责。③ 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舍小家、为大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选取任意三点,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即可) 练习(四) 1. 深厚的家学渊源,转益多师的学习,执着的创新品格,闲雅的生活情趣。(答对三点即可) 2. 20年代初开创了文史教学课程;七绝创作风格独特;《招魂》研究纠正了历史上的错误;杜甫诗研究发前人之所未发。(答对三点即可) 3. 做学问要有宽广的知识面(学习不仅在课堂);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术素养;专心治学,用心读书,培养情趣。(意思对即可) (三) 论述类阅读 练习(一) 1. 首先列出培养大国工匠过程中出现的“两难”现象,分析根源,揭示人文教育的本质;其次指出大国工匠培养需要人文教育的解决办法;最后得出结论:培养大国工匠需要加强人文教育。 2. 原因:人文教育以塑造完美健全的人格为出发点,涵育的是人对价值道德的终极关怀,对做事的完美追求,是心灵的沉潜宁静。作用:说明人文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 3. ① 培养专注技艺、追求卓越之心。② 把科技创造同人类重大问题紧密联系,具备关切环境、关怀生命的责任心。③ 在工程技术中融入思考和生命力。 练习(二) 1. 首先指出园林的妙趣需要懂得园林的欣赏者去发现,接着论述导游和游客都要有文化的修养,最后从反面阐明只有懂得欣赏才能有所收获(或最后阐述若不品味、领悟就会无所收获)。 2. ① 从园林的角度看,要有精彩的造园艺术,要有深厚的历史积淀,要有引人入胜的人物与故事。② 从欣赏者的角度看,要学会珍惜,要拥有慧眼(或驻足欣赏),要懂得观赏。 3. ① 今日的水绘园已失去昔日风貌。② 作者因未能再临水绘园而只能追忆当年的模糊印象。③ 观赏者可以通过了解水绘园的艺术、历史、人物故事来描摹、想象水绘园当年的盛景和风情。④ 流露出作者的遗憾和惋惜之情。 练习(三) 1. 首先,指出中文输入法的语言水平没有得到相应进步;其次,从迎合低端用户和服务业务使用两个方面阐述了中文输入法在语言水平上没有进步的具体表现(存在的问题);接着,阐明输入法要立足于规范语言和优先服务业务使用而非娱乐业的观点;最后,分析汉语输入混乱的原因及其危害。 2. 当前为娱乐设计、迎合低端用户的中文输入法,给业务性输入带来很大的麻烦,这种现象影响了汉语言的规范,败坏了文明水平。 3. 对书写方式在文明形成中所起的作用认识不足;设计者的语用立场是迎合低端用户;与英德文字输入比较,中文拼音输入法有同音字选择的先天不足;设计者工作态度和习惯马虎;对成规的轻视和无视,不遵守规范。 练习(四) 1. 首先指出明星片酬畸高对影视行业健康发展的危害;接着分析了明星片酬畸高的原因;最后提出对症下药建立成熟规范的现代影视工业体系来解决问题。 2. 对比论证。将好莱坞作品的成功并不依赖明星的光环,而是富有想象力的故事创意、生动精湛的演技,以及令人瞠目结舌的制作水平与当前中国影视业中明星片酬反常飙升、过度依赖明星的畸形现象作对比,指出中国影视产业在创意能力、制作水准、工业化水平等方面均未发展成熟的现实,必然导致电影市场今年第二季度以来包括暑期档的低迷,虚火上升的市场终将面临现实的惩罚。 3. ① 在影视产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要合理控制急剧扩张期的制片、发行、放映的全产业链和稀缺的有市场号召力的明星之间的关系。② 规范既定的行业规则,禁止“哄抬物价”的行为。③ 作品的成功依赖富有想象力的故事创意、生动精湛的演技,以及令人瞠目结舌的制作水平,而不是依赖明星的光环。④ 影视公司、演员、经纪公司之间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谈判议价的行业规则。 练习(五) 1. 首先,由三件侵害事件的受害者遭到质疑、怒斥、指摘,提出公众讨论的意义应在于警示;接着,指出一直以来人们有着“受害者有罪”的逻辑是因为我们开着上帝的视角;最后,提醒大家应站在受害者的位置关闭上帝的视角,要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公共事务。 2. 俯视受害者,指出他们的不足;能事先看到事态的发展进度,知道将要发生什么;能清楚辨认人的忠奸善恶,认为自己不会受骗受害。 3. 不再严厉批评受害者,应该合力制约加害者,防范犯罪;督促政府职能部门严格、高效执法并建立健全求助机构;站在当事人的位置理解他们的心理感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