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和平区耀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居家学习网上测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天津市和平区耀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居家学习网上测试语文试题

耀华中学高二年级语文学科 居家学习网上测试试卷 ‎(共100分)‎ 一、基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热力学第二定律说,一切孤立系统都朝着熵增的方向 ,这是大前提。但生命的神奇就在于,生命通过同环境交换物质与能量,为自己制造“负熵”,并向环境释放“正熵”,以秩序来对抗无序与混乱。同样,由个人有机组成的共同体,也必须持续制造或有效输入“负熵流”、有力 “正熵流” 的生成,并令“负熵”足以抵消“正熵”而有余,才能健壮强轫、维持向上的活力。这个国度就是你我所依恃的共同体。她需要每一个你付出,需要每一个你贡献无数涓滴“负熵”,才能永保青春的容颜与活力。‎ 目光锁定那更美好的未来,你一直在努力,我们一直在呐喊。唯有每一个普通人的行动与努力带来的每一个涓滴改进,汇入历史的江河,才是最强大的“熵减”力量。“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这就是柔韧的力量。每一个涓滴改进,每一处“熵减”,都不应是 ,而应是义之所在;都不应是高不可攀,而应是踮起脚尖可以触及。小人物从来不是大时代的被动接受者,每一个小人物的参与和行动,汇成大时代的洪流;每一个小人物的祈望与呐喊,汇成大时代的最强音;每一个小人物的涓滴“熵减”,汇成大时代的茁壮成长。‎ ‎1. 文中加点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秩序 混乱 (hǔn) 强轫 B. 依恃(shì) 涓滴(juān) 永保青春 C. 驰骋 高 不 可 攀 踮起 脚 尖 (diǎn)‎ D. 参与(yù) 祈望 (qǐ) 茁壮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演化 控制 强人所难 B. 演变 抑制 勉为其难 C. 演化 抑制 强人所难 D. 演变 控制 勉为其难 ‎【答案】1. C 2.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中常见汉字的读音和字形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结合平时积累的字音、字形知识技巧进行辨析,平时要关注同义词、近义词、形近字、音同音近字的积累。‎ A项,“混乱(hǔn)”错误,应为“混乱(hùn)”;“强轫”应为“强韧”。‎ B项,“永保青春”应为“永葆青春”。‎ D项,“祈望(qǐ)”错误,应为“祈望(qí)”。‎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似、相近词语在意思上的细微差别,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 演变:变化发展。演化:多指自然界的变化。演化强调量变的过程,演变强调质变的结果。此处对应“熵增”是强调量变的过程,选用“演化”。‎ 抑制:约束,压制。控制:掌握住不使任意活动或越出范围。此处结合“抵消‘正’”应是压制“正熵流”的生成,选用“抑制”。‎ 强人所难:勉强人家去做他不能做或不愿做的事情。勉为其难:勉强去做能力所不及或不愿去做的事。此处对应“应是义之所在”,就不是勉强别人,故选用“强人所难”。‎ 故选C。‎ ‎【点睛】辨析近义词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具体方法:从色彩方面辨析,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两方面;从词的意义方面辨析,包括词义的范围大小,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词义的具体与概括等方面;从运用上辨析,包括习惯搭配,词性和句法功能,适用对象等。‎ ‎3.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霄 B.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C.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D. 开琼筵以坐花,飞羽殇而醉月 ‎【答案】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常用汉字正确书写的能力以及名句默写的能力。解答本题,要结合平时积累以及词语的意思逐项进行辨析,注意细节。‎ A“霄”应为“宵”,夜晚; ‎ B“渡”应为“度”,越过; ‎ D“殇”应为“觞”,酒杯。‎ 故选C。‎ ‎4.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钱塘江大潮号称“天下第一潮”,在钱塘江边,滔天巨浪,迎面扑来,瓦釜雷鸣般的巨响,让岸边观潮的游客惊骇不已。‎ B. 这次军事演习,蓝军一度处于劣势,他们在关键时刻反戈一击,才夺回了战场上的主动权。‎ C. 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D. 最近单位组织员工去鲅鱼圈旅游,这个季节正是海鲜收获的时候,大家都期待着,因为这趟旅行不仅有优美壮阔的海景相伴,还可以大快朵颐,岂不美哉。‎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辨识,然后做出判断。‎ A项,瓦釜雷鸣:比喻无德无才的人占据高位,煊赫一时。这里是望文生义。‎ B项,反戈一击:比喻掉转头反对自己原来所属的或拥护的一方。不合语境。‎ C项,无所不为:意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贬义词。‎ D项,“大快朵颐”指大饱口福。使用正确。‎ 故选D。‎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传统文化的发扬,与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息息相关。围绕当地优秀的文化传统进行产业开发的内容展示,成为许多展团的亮点。‎ B. 工信部官网称,随着全球 ‎5G 试验与商用步伐的加快,中国 ‎5G 技术研发试验将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的力度,探索开展 ‎5G 试验的国际合作。‎ C. 在网络社交中,一个笑中带泪的表情符,表意既是清晰的又是暧昧的,因为在不同语境中,它能被解读成苦笑、笑哭了或者是无可奈何等等都可以。‎ D.‎ ‎ 运营商自从宣布实施流量不清零政策以来,不少网友吐槽流量消耗速度太快,中国移动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相关报道不属实,手机流量不会“跑得快”。‎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B项,搭配不当,“加强对外开放的力度”,“加强”改为“加大”;成分残缺,末句改为“探索开展‎5G试验的国际合作方式”。‎ C项,句式杂糅,“它能被解读成苦笑、笑哭了或者是无可奈何等等都可以”杂糅,“能”“都可以”去掉其一。‎ D项,结构混乱,“运营商自从宣布实施流量不清零政策以来,不少网友……”中途易辙,将“自从”移至句首。‎ 故选A。‎ ‎6.对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例句中的“长跪不起”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例:然而,也正是这千百来逐渐趋于完美的绘画准则,让一些画家“长跪不起”,不敢轻易逾越雷池,仍在使用今日的笔墨纸张道说古人程式化的话语。‎ A. 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 B. 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 C. 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D. 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注意熟记分号、冒号、引号、括号、叹号、问号的用法,重点注意句子中分层时逗号、顿号、分号的综合运用,以及引号和冒号的综合应用。‎ 题干中“长跪不起”并非实指,而是虚指,指一些画家对绘画准则的虔诚遵守,这里的引号,有表述特殊含义的作用。‎ A项,“之”的引号,有突出强调火把的形状的作用。‎ B项,“厚障壁”并非实指厚厚的墙壁,而是虚指父子之间存在厚厚的隔阂。引号的作用是表述特定含义。‎ C项,“形神兼备,充满生机”,引号是引用话语的作用。‎ D项,“文明”,引号是表示讽刺或嘲笑的作用。‎ 故选B。‎ ‎【点睛】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从考查范围看,以点号为主,兼顾常用的标号。主要考查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分号、逗号、顿号七种点号的用法,标号只考查了引号、书名号和括号三种。从考查的题型看,主要有选择、改错两种。‎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愿无伐善,无施劳 伐:夸耀,炫耀 B. 法即一种,见有迟疾 见:见性,悟性 C. 名可名,非常名 名:动词,叫出 D.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遽:匆忙,草率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文言实词的含义可以运用代入法、课内迁移法、成语迁移法,利用上下文来推敲词义;文言实词的用法应结合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的词性来判断。‎ C项,“名可名,非常名”中第一个名指的是名词,即指代“道的名字”,第二个名是动词,指代“命名”。‎ 故选C。‎ ‎【点睛】文言中的实词。此类题一定要结合语境理解选项句的含义,将所给的义项代入句子,看是否合乎语境。通常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推断:(1)常识识记法。文言实词的推断还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 “乞骸骨”(告老还乡)、“下车”(官员刚到任)、“春秋”(年龄)、“结发”(男子成年)等。(2)联想迁移。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课内考”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3)通假代入法。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4)利用字形推。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抓住字的形旁推测字义就是一种正确的理解途径。(5)互文对举。 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的关系。(6)语法推断法。用语法分析法分析实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8.下列各项的两个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B.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C.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开琼筵以坐花 D.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解答此类题目要熟练掌握十八个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文言文虚词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 A项,且:并且;尚且。句意:我并不能使树木长寿而且结果实多;我死都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 ‎ B项,如:或者;至于。句意: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家;至于这个国家的礼乐教化,就要等君子来施行了。 ‎ C项,以:原因;连词,“而”。 句意:古人夜间执着蜡烛游玩实在是有原因啊;在花丛中间摆开华贵的筵宴。 ‎ D项,虽:两个都是“虽然”。句意:虽说是爱它,实际上是害它;(张衡)虽然才能比世人高,但却没有骄傲情绪。‎ 故选D。‎ ‎9.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莫春者,春服既成 B. 可谓好学也已 C. 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D.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文言文中通假字的能力。对于课内文言通假现象,主要指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本字的现象。平时复习时要学会整理、积累,多读多背。‎ A项,“莫”通“暮”,晚。句意:暮春三月,穿上春天的衣服。 ‎ B项,“已”通“矣”,了。句意: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C项,“而”通“尔”,你们的。句意:养育好你们的小孩,喂养好你们的鸡和猪。‎ D项,没有通假字。句意: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故选D。‎ ‎10.下列各项的句子中加点词词类活用类型不同的一项是( )‎ A.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 B. 饭疏食,饮水 端章甫,愿为小相 C. 安其居,乐其俗 非能早而蕃之 D. 旦视而暮抚 雨泽下注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活用现象。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活用的类型,掌握判断的方法,再审读选项仔细比对。‎ A项,“小”形容词作名词,小事;“共”形容词作动词,共享。 ‎ B项,“饭”名词作动词,吃饭;“端”,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 ‎ C项,“安”形容词使动,使……安;“早”形容词使动,使……结的早。 ‎ D项,“旦”名词作状语,在早晨;“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故选A。‎ ‎11.下列各句中的词语不存在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 明年,丞相薨 B. 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C.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D.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常见古今异义词的含义。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这就是古今异义词。要了解古今异义词的词义扩大、缩小和词义的转移等知识,平时对课本出现的知识点应多梳理积累。做题时需要逐项加以分析、排查。‎ A项,明年:第二年,古今异义。句意:第二年,丞相去世。‎ B项,没有古今异义词。句意:用指甲划破树皮来检验它活着还是枯死。 ‎ C项,几何:多少,古今异义。句意:生命短促,世事不定,如同一番梦境,得到的欢乐,能有多少呢? ‎ D项,故事:旧事,旧例,古今异义。句意:却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 故选B。‎ ‎【点睛】‎ 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或短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中书写相同的词语之间的意思不同的现象。古今异义常见的有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弱化、词义强化、感情色彩变化等。词义扩大就是某些词原来应用的范围比较窄,原有意义比较狭窄,后来它应用的范围变得宽泛了,意义也有所发展了。词义缩小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词义大,而在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变小了。词义转移就是有的词古今词义差别很大,词义发生了转移,即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了,新词产生后,旧词就不存在了。词义弱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时所表示的语义较强,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则较弱。词义强化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意义较弱,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增强了。感情色彩变化指有些词,古今意义的不同,不仅表现在范围的变化,而且在感情色彩上也有差别。或者是褒贬意义的不同,或者是词义轻重的不同。‎ ‎12.下列各项中的两个句子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 多于在庾之粟粒 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B.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C. 故不我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D. 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惟兄嫂是依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句式的能力。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其中“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句。解答此类题目要熟练掌握四大类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记住标志,能准确快速判断。‎ A项,状语后置句。句意:比粮仓里的粟粒还多;宣子在首山打猎,在翳桑休息(住宿)。 ‎ B项,判断句。句意:庭院中有一株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那年她亲手种植的,如今已经高高挺立着,枝叶繁茂像伞一样了;六国的灭亡,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 ‎ C项,宾语前置句。句意:所以他们不如我;平日里说:“没有人了解我的才能。” ‎ D项,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句意:部下骑马跟从的壮士有八百多人;只有依靠兄嫂抚养。‎ 故选D。‎ ‎【点睛】古代汉语中的特殊的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特殊句式)、固定结构等几类。判断句、被动句要从结构特征上去掌握,省略句则要联系上下文去推求省略的部分,倒装句要掌握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置、状语后置的规律,固定句式要记住它们的习惯用法。‎ ‎13.下列诗句不属于律诗的是( )‎ A.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B.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C.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D.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积累。文学常识,主要考查一些名家作品知识,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本题考查诗歌体裁中的律诗知识。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其常见的类型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C项,“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上下句相同位置的词的词性不一致,不符合律诗对仗的特点,故不是律诗。‎ 故选C。‎ ‎1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古代有“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正月晦日巷死”中,“晦日”,是指正月初一。‎ ‎②“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一句里,“黄昏”是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7 点到19点,“人定”是亥时,相当于现在的 19 点 21 点。‎ ‎③《种树郭橐驼传》《游褒禅山记》《小狗包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作者分别是唐代白居易、北宋王安石、巴金、梁启超。‎ ‎④《巴黎圣母院》《堂吉诃德》《红楼梦》《高老头》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分别是卡西莫多、桑丘、贾雨村、拉斯迪涅。‎ ‎⑤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东汉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⑤ D. ①③⑤‎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①“‘晦日’,指正月初一”错误,“晦日”应该是每月最后一天;‎ ‎②“‘黄昏’是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7点到19点,‘人定’是亥时,相当于现在的19点21‎ 点”错误,黄昏是19—21点,人定是21—23点;‎ ‎③“白居易”“梁启超”错误,作者是柳宗元、梁实秋。‎ 故选A。‎ ‎15.下列各项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小相指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替国君主持赞礼盒司仪的官。相分卿、大夫、士三个等级,小相指最低的士这一级。‎ B. 梨园是中国唐代训练乐工的机构。后来我国人民在习惯上称戏班、剧团为“梨园”,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把几代人从事戏曲艺术的家庭称为“梨园世家”,戏剧界称为“梨园界”等等。‎ C. 古代帝王或诸侯祭祀社稷神明时,所用的牺牲,根据祭祀的规格不同,有太牢和少牢之分。“牢”本指养牲畜的圈,这里指祭祀用的牲畜。太牢指牛、羊、豕三牲全备。少牢只有牛和羊。‎ D. 皇天:古代指天,天帝。后土:古代指土地神。皇天后土是天地或天地神灵的总称。旧时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亦作“后土皇天”。‎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项,“少牢只有牛和羊”错误,少牢:羊、豕,没有牛。‎ 故选C 二、(每题4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节日有其不可替代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它们以各种民俗仪式为基石,承载了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生活的种种美好祝福和期盼。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传统文化的缺位,将会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以此提升民族文化创造的内驱力,就是我们这代人维系中国文化生态健康发展的前行路径。‎ 值得一提的是,与官方七夕庆祝活动努力维护自身地方特色与文化多样性不同,年轻一代多将其简化为单一的爱情主题。这虽然引起一些讨论,但不必过于担忧。传统节日诞生于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相应的社会规范习俗,本身就具有动态发展的特点,如果想要让其活在当下,就需要对其进行创新,赋予其时代特色。就七夕本身而言,它从最初珍惜时令物候到祭祀牛郎织女,从宫中乞巧游宴到市井车马喧阗,既有因时感伤的“旅馆益羁愁”,也有清新缠绵的“轻罗小扇扑流萤”……斗转星移,虽然贯穿千年的共同节日名称不变,但每一代人都为它赋予了“现实性功能”,实现了行为传承。‎ ‎(摘编自《让传统节日活在当下》,《光明日报》2018.8.18)‎ 材料二:‎ 由华为手机冠名的中国围棋甲级联赛(简称“围甲”)上周在深圳落幕,一场传统智慧与未来科技携手贡献的文化盛宴画上了句号,而留给体育文化领域的讨论才刚刚开始。‎ 围棋是中国文化与文明的代表,能够训练思维、开发智慧、修身养性、培养品格和礼仪。华为消费者业务大中华区总裁朱平在3月份的围甲开幕式上表示,未来二三十年,人类将进入智能社会,面向新的时代,华为立志把数字世界带给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市场调研机构IDC发布的数据显示,华为手机全球发货量已跃居第二。牵手围甲,华为手机正赋予自身更多品牌内涵。在闭幕式上华为消费者业务副总裁谢国辉表示,“华为手机与中国围棋甲级联赛两者有灵魂上的契合”,是科技智慧与文化智慧的结合。‎ 一个是传统智慧的代表,一个是AI智能的探索者,传统与创新的碰撞下,科技与文化的交融中,华为手机与中国围棋相互赋能,充分展现中国智慧的风采,推动围棋文化发展走得更高更远。‎ 中国围棋协会主席林建超表示,中国围棋从华为身上学到了很多,华为包容世界,学习对手做好自己的企业战略,对中国围棋完善推进走向世界的发展战略有极大的启发。‎ ‎(摘编自《华为手机牵手围甲背后:科技与文化的交融》,新华网2018.12.17)‎ 材料三:‎ ‎《国际文化市场报告2018》是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委托中国传媒大学课题组的专项课题。《报告》主编、中国传媒大学人文社科学部部长李怀亮分析认为,2015年至2018年国际文化市场除了个别行业有所下滑以外,整体呈增长趋势。通过对《报告》中数据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数字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际文化市场的主流,实时化、移动化、社交化、智能化以及付费趋势明显。‎ 数字化文化产业中,音乐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播放设备的更新迭代,音乐产业关联内容多、渗透力强等特点愈发显现。近年来,中国音乐产业取得了飞速发展:一方面数字音乐产业的版权环境有了极大改善;另一方面,网络视频付费用户已经超过了1.7亿,虽然音乐的付费渗透率还相对较低,但与之前相比,付费订阅数字专辑已成为在线音乐企业的收入来源之一。‎ 不过,虽然中国的音乐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其他音乐产业发展已经较为成熟的国家相比,目前仍然有一定差距。中国唱片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侯钧认为,中国的音乐产业在传播、数字专辑发行等方面皆走在国际前列,但在内容生产方面,在海外市场所占的份额仍十分有限。侯钧说:“主要还是因为缺少优质内容,缺少打动人心的音乐。中国文化走出去需要优质的原创音乐,这需要好的音乐环境和优秀的原创音乐人,还需要有专业技术的支撑。”‎ ‎(摘编自李佳霖《国际文化市场:整体增长强劲,数字文化产业成主流》,《中国文化报》2018.12.10)‎ ‎16.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民俗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替代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不可缺位。‎ B. 七夕多被年轻一代简化为单一爱情主题,这是时代发展赋予传统节日的“现实性功能”,不需过于担忧。‎ C. 中国围棋文化能走得更高更远,在于学习到了华为包容世界、学习对手做好自己的企业战略做法。‎ D. 中国的音乐产业近年来取得了飞速发展,原因之一是数字音乐产业的版权环境有了极大改善。‎ ‎17. 下列对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珍惜时令物候到祭祀牛郎织女,从宫中到市井,既有因时感伤,也有清新缠绵,是七夕在变迁中“活”的表现。‎ B. 华为手机牵手中国围棋甲级联赛,赋予了自身更多品牌内涵,使华为手机全球发货量跃居第二。‎ C. 材料三中,《报告》认为数字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际文化市场的主流,数字文化已不可能免费消费。‎ D.‎ ‎ 侯钧认为影响中国音乐走出去的原因是缺少优质原创音乐,只要解决了这个问题,海外市场份额小的问题就解决了。‎ ‎18. 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对“要想打造文化强国,我们应该怎样做”的推断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应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传承和发展,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以此提升民族文化创造的内驱力。‎ B. 应为所有的传统文化赋予新的时代特色,进行创新性发展,并对其抱有包容心态。‎ C. 我们应认识到科技对文化发展的作用,积极促进科技与文化的交融。‎ D. 重视文化产品质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优质内容促进数字化文化产业发展。‎ ‎【答案】16. C 17. A 18. B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C项,“中国围棋文化能走得更高更远,在于学习到了华为包容世界、学习对手做好自己的企业战略等品质做法”,归因不准确。材料二“传统与创新的碰撞下,科技与文化的交融中,华为手机与中国围棋相互赋能,充分展现中国智慧的风采,推动围棋文化发展走得更高更远”,这才是“中国围棋文化能走得更高更远”的原因。‎ 故选C。‎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B项,“华为手机牵手中国围棋甲级联赛,赋予了自身更多品牌内涵,使华为手机全球发货量跃居第二”。强加因果关系。材料二明确说明“华为手机全球发货量跃居第二并不仅仅因为牵手围甲。原文说的是:华为立志把数字世界带给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市场调研机构 IDC 发布的数据显示,华为手机全球发货量已跃居第二。‎ C项,材料三“数字文化已不可能免费消费”结论不正确,原文只是说“付费趋势明显”。‎ D项,“只要……,海外市场份额小的问题就解决了”说法过于绝对。‎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整合文中信息并进行推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针对题干内容筛选文中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推断,推断要立足文本,不可随意生发。‎ B项,“应为所有的传统文化赋予新的时代特色”说法过于绝对。‎ 故选B。‎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 三、(每题3分,共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山行即事 宋 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 荷雨洒衣湿,蘋①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 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②。‎ 注:①蘋,大的浮萍。②酲(chéng),酒醒后的困惫状态。‎ ‎19.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写诗人在山行过程中的经历、见闻和感受,描绘出一幅夏日风雨晴晦图。‎ B. “荷雨洒衣湿”是在写山行遇雨,虽然雨势很大,但一点也不影响人的兴致。‎ C. “喧”“狎”二字用得精彩,以喜鹊鸥鸟的啼唱嬉戏,传神地写出它们在雨霁风和的山水间自由欢快的情状。‎ D. 全诗不见“行”字,却通过浮云在空、荷雨湿衣、鹊声喧日、鸥鸟狎波等景物的变换,无一不在写“山行”。‎ ‎20. 下列各项中对诗句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天气,以浮云“议阴晴”统摄全局。‎ B. 颔联承接“阴”,写山雨山风令人心旷神怡,颈联承接首联的“晴”,写雨过天晴喜鹊鸥鸟喜悦自在。‎ C. 尾联描绘乍雨还晴,明净秀丽,呼应诗题“山”,总结全诗。‎ D. 尾联中写山“不言语”,使用拟人手法,表现出可爱的山色,使人陶醉其中,好似大醉三日一般,表达了作者对怡人山色的喜爱之情。‎ ‎【答案】19. B 20. D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B项,“雨势很大”错误,听得雨打荷上,才发现下雨,才发现衣服被雨洒湿。“荷雨”,一方面写出沿途有荷花,丽色清香,令人心旷神怡;另一方面雨不很猛,不会给行人带来困难,不影响人的兴致。‎ 故选B。‎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解读诗歌的能力,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 D项,“使人陶醉其中,好似大醉三日一般”错误,山中美景不是“使人陶醉其中,好似大醉三日”而是使人清醒舒畅,酒意困意全消。‎ 故选D。‎ ‎【点睛】‎ 诗歌综合分析的考查,常见的错误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风格不正确、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解答此类题型,需要考生通读全诗。然后要看准要求,看清题干要求选择的是正确的选项还是错误的选项,是选择一项还是两项。再细品选项,要落实选项的内容在诗词中的位置,要注意是从语言、形象、手法还是情感角度设置,诗词中有无相应的关键词或提示点。最后要学会排除。‎ 四、(每题3分,共21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忤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后征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而遭值董卓之难,兴举义兵。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兵多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 后领兖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又袁术僭号于九江,下皆称臣,名门曰建号门,衣被皆为天子之制,两妇预争为皇后。志计已定,人有劝术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后孤计禽其四将,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发病而死。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幸而破绍,枭其二子。又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却,以观世事,据有当州。孤复定之,遂平天下。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 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论语》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夫能以大事小也。昔乐毅走赵,赵王欲与之图燕,乐毅伏而垂泣,对曰:“臣事昭王,犹事大王;臣若获戾,放在他国,没世然后已,不忍谋赵之徒隶,况燕后嗣乎?”胡亥之杀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 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以及子桓兄弟,过于三世矣。‎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 ‎(注)子桓兄弟:指曹丕、曹植等;曹丕字子桓。‎ ‎2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臣若获戾 戾:凶暴 B. 兴举义兵 举:发动 C. 妄相忖度 度:猜测 D. 昔乐毅走赵 走:投奔 ‎2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 胡亥之杀蒙恬也 鹏之徙于南冥也 B. 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C. 夫能以大事小也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D. 而遭值董卓之难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3.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曹操的志向高洁的一组是 ( )‎ ‎①违忤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 ②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 ③所以然者,兵多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 ④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 ⑤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⑥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 A. ①④⑥ B. ③④⑤ C. ②④⑤ D. ②④⑥‎ ‎2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 B. 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 C. 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 D. 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 ‎25. 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曹操叙述自己起初只想做一个好郡守;世道混乱,便想隐居乡下,读书射猎;后兴兵讨伐董卓,并且得到了很多兵马。‎ B. 在文中曹操历数自己的功绩,历陈古人行事,并以周公自况,申明自己功业虽大,但无代汉自立之心。‎ C. 在文中,作者提到每次阅读有关乐毅和蒙恬的书,没有不感动得悲伤流泪的。很真切地表明了自己忠于汉室的决心。‎ D. 文章用质朴、坦率、沉着的语言直剖胸襟,毫不矫情作态,故读来亲切感人。充分显示了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及军事家的过人胆识和非凡气概。‎ ‎26.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 ‎ ‎(2)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 ‎ ‎【答案】21. A 22. C 23. D 24. A 25. A ‎ ‎26. (1)自己当上了宰相,作为一个臣子已经显贵到极点,已经超过我原来的愿望了。‎ ‎(2)我的祖父、父亲直到我,都是担任皇帝的亲信和重臣,可以说是被信任的。‎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识记,再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A 项,戾,罪;“臣若获戾”译为:我如果获罪。‎ 故选 A。‎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并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虚词的用法常常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一在句中的位置,位置不同其用法往往不同,二与前后词的词性有关。‎ A 项,之:均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句意:秦二世胡亥要杀蒙恬的时候;大鹏鸟迁徙到南海的时候。‎ B 项,为:均为介词,被。句意:恐怕被天下人看作是平庸无能之辈;自己被杀,国家败亡,被天下耻笑。‎ C 项,以:介词,用;连词,来。句意:因为他能以强大的诸侯来侍奉弱小的天子啊;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来使百姓愚蠢。‎ D 项,而:均为连词,但是。句意:然而遇上董卓犯上叛乱;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 故选C。‎ ‎【2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认真阅读文本,从文本中找出文中体现“曹操的志向高洁”的语句,然后认真分析翻译语句,分析每个选项,看每个选项是从哪方面来的,最后对照原文根据题目要求选出恰当的选项。‎ ‎①“违忤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是秉公治理的带来的结果,而非“志向”;‎ ‎②“欲为国家讨贼立功”,表达自己志向远大、高洁;‎ ‎③是说自己遇上董卓叛乱时不扩充军队的原因;‎ ‎④“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直接表明曹操志向远大、高洁;‎ ‎⑤是表达自己不称雄的后果;‎ ‎⑥虽然是讲作 者自己读乐毅、蒙恬书后的感受,但是同样也从侧面表现了自己志向高洁的情怀。‎ 故选 D。‎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在断句时特别要注意:①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②句子结构的对称性。③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④句子成分的省略。⑤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句子的翻译是:今天我说这些,好像很自大,实是想消除人们的非议,所以才无所隐讳罢了。“此”是“言”的宾语,动宾短语之间不能断开,排除B、D;“故”是连词,表结果,用在下一句的开头,“故”前断开,排除C。‎ 故选A。‎ ‎【25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 A 项,“得到很多兵马”错误,文中第三自然段作者提到他不想多拥有也没有拥有很多兵马,汴水之战后到扬州再去招募,也仍不过三千人,并非“很多兵马”,如此再三说明自己的志向本不高。‎ 故选A。‎ ‎【2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1)极,到极点;意望,愿望;过,超过。(2)孤,我;可谓,可以说;见,被。‎ ‎【点睛】文言虚词要“三抓”, “三抓”是指:(1)抓重点。《考试说明》要求掌握的文言虚词共18个,一定要个个落实,从常用意义和非常用意义方面比较区别,把握常用意义和用法,照顾特殊意义和用法,可以采用多义比较的方法,同类集中。(2‎ ‎)抓课文。虚词的考查方式,多为选择题,每个选项两个句子,一般必有一句出自课本。根据这一特点,考生应立足课本,结合经典例句,归纳整理,可收事半功倍之效。(3)抓落实。对于典型用例,经常复习,防止遗忘。比如该题中每组中有一句话出自课本,必须将课内的文言文抓实了。‎ 参考译文:‎ 我被举为孝廉时,年纪很轻,自以为不是那种隐居深山而有名望的人士,恐怕被天下人看作是平庸无能之辈,所以想当一个郡的太守,把政治和教化搞好,来建立自己的名誉,让世上的人都清楚地了解我。所以我在济南任国相时,开始革除弊政,公正地选拔、推荐官吏,这就触犯了那些朝廷的权贵。因而被豪强权贵所恨,我恐怕给家族招来灾祸,所以托病还乡了。‎ 辞官之后,年纪还轻,回头看看与我同年被荐举的人当中,有的年纪已五十多岁了,还没有被人称作年老。自己内心盘算,从现在起,往后再过二十年,等到天下安定太平了,我才跟同岁中那些刚被举为孝廉的人相等罢了。所以返回家乡,整年不出,在谯县东面五十里的地方建了一栋精致的书房,打算在秋夏读书,冬春打猎,只希望得到一点瘠薄的土地,想老于荒野、不被人知,断绝和宾客交往的念头。但是这个愿望没有能实现。‎ 后来我被征召做了都尉,又调任典军校尉,心里就又想为国家讨贼立功了。希望得到封侯,当个征西将军,死后在墓碑上题字说:“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这就是我当时的志向。然而遇上董卓犯上叛乱,各地纷纷起兵讨伐。这时我完全可以招集更多的兵马,然而我却常常裁减,不愿扩充;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兵多了意气骄盛,要与强敌抗争,就可能重新引起祸端。所以汴水之战时,我部下只有几千人,后到扬州再去招募,也仍不过三千人,这是因为我本来的志向就很有限。‎ 后来我担任兖州刺吏,击败了黄巾农民军,收编了三十多万人。再有袁术在九江盗用皇帝称号,部下都向他称臣,改称城门为建号门。衣冠服饰都按照皇帝的制度,两个老婆预先抢着当皇后。计划已定,有人劝说袁术立即登基,向天下人公开宣布。袁术回答说:“曹公尚在,还不能这样做。”此后我出兵讨伐,擒拿了他的四员大将,抓获了大量部属,致使袁术势穷力尽,瓦解崩溃,最后得病而死。待到袁绍占据黄河以北,兵势强盛,我估计自己的力量,实在不能和他匹敌;但想到我这是为国献身,为正义而牺牲,这样也足以留名后世。幸而打败了袁绍,还斩了他的两个儿子。还有刘表自以为是皇室的同族,包藏奸心,忽进忽退,观察形势,占据荆州,我又平息了他,才使天下太平。自己当上了宰相,作为一个臣子已经显贵到极点,已经超过我原来的愿望了。‎ 今天我说这些,好像很自大,实是想消除人们的非议,所以才无所隐讳罢了。假使国家没有我,还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称帝,多少人称霸呢!可能有的人看到我的势力强大,又生性不相信天命之事,恐怕会私下议论,说我有夺取帝位的野心,这种胡乱猜测,常使我心中不得安宁。齐桓公、晋文公所以名声被传颂至今日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兵势强大,仍能够尊重周朝天子啊。《论语》说:“周文王虽已取得了三分之二的天下,但仍能尊奉殷王朝,他的道德可说是最崇高的了。”因为他能以强大的诸侯来侍奉弱小的天子啊。从前燕国的乐毅投奔赵国,赵王想与他图谋攻打燕国。乐毅跪伏在地上哭泣,回答说:“我侍奉燕昭王,就象侍奉大王您,我如果获罪,被放逐到别国,直到死了为止,也不会忍心谋害赵国的普通百姓,何况是燕国的后代呢?”秦二世胡亥要杀蒙恬的时候,蒙恬说:“从我的祖父、父亲到我,长期受到秦国的信用,已经三代了。现在我领兵三十多万,按势力足够可以背叛朝庭,但是我自知就是死也要恪守君臣之义,不敢辱没先辈的教诲,而忘记先王的恩德。”‎ 我每次阅读有关这两个人的书,没有不感动得悲伤流泪的。从我的祖父、父亲直到我,都是担任皇帝的亲信和重臣,可以说是被信任的,到了曹丕兄弟,已经超过三代了。‎ 五、(28题4分,29-30每题6分,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朗读与呐喊 莫言 今年二月,在故乡的大街上,我与推着车子卖豆腐的小学同学方快相遇。方快提着我的乳名骂我闯富了,忘了老同学。我说我都六十多岁了,你就别叫乳名了吧!他说,你想让我叫你什么?叫你莫言? 呸!方快是很聪明的,他六十多岁了还在卖豆腐只能说他没碰上展露才华的机会。他喊我的乳名就说明他对我的不服气。我获奖后,面对采访的记者他提着我的乳名说:“他呀,根本不行!朗诵课文,他不是我的对手。”于是我回想起方快与朗读有关的事来。‎ 那时我们的语文老师是学校唯一用普通话讲课的老师。在我们那里,谁要是出去上几天学或当几年兵,回来就说普通话,肯定成为嘲讽的对象。在强大的习惯势力压迫下,还坚持用普通话讲课,现在回想起来,我们老师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我们齐声朗读时,老师提着教鞭在教室里转悠,辨别谁的声音里有着对课文的故意歪曲。方快是挨教鞭最多的——其实也不是真打,略有痛感而已。‎ 有天中午,方快带着我们去田野里捉了几十只青蛙,用瓦罐提到教室里,放在脚下。那天新课是《青蛙》,老师带领我们朗读:‎ ‎“每到黄昏,池塘边有一只老青蛙先发出单音的独唱,接着满塘的蛙跟着唱起来。呱!呱! 呱!……”‎ 我们从来没有像那次朗读那样卖力,那样愉快,那样充满期待。我们一边朗读一边偷眼看方快。他的脸庞红扑扑的,脸上洋溢着喜气。他从来都是朗读的捣乱者,但这次却成了领读者。他的嗓音洪亮,富有韵味,而且,他使用的竟是普通话!连老师也用讶异的目光看着他。这时候,我看到他用脚推倒了瓦罐,几十只青蛙争先恐后地跳出来。伴随着女生们的尖叫和男生们的怪笑,我们看到老师变色的脸——教室里只有方快一个人还在朗读:‎ ‎“……青蛙,真是一种可爱的动物……”‎ 我们原以为老师会跟方快决一死战,没想到在方快响亮的朗读声中,老师蜡黄的脸渐渐红润起来。我们老师是一个有酒涡的男人,他的脸上出现酒涡我们便知道他笑了。方快停止朗读,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地对老师傻笑。老师响亮地拍着巴掌,连声说:“好好好!太好了!”‎ 此后不久,方快便当了学习委员,之后又当了班长,成了好学生,成了老师的骄傲,成了后进变先进的典型,还参加全县朗读比赛获得第三名。如果不是因为历史原因,他很可能成为我们高密东北乡一个杰出人物。当然,现在也不能说他不杰出,他家的豆腐,质量很好,供不应求。‎ 方快引发了朗读的热潮。我们朗读,我们背诵,我们把语文课本一字不漏地从头背到尾。我是其中一个追随者。‎ 后来当了兵,我能慷慨激昂地念报纸的才能被指导员发现,让我在团部欢迎新兵大会上发言。调到军校后,领导错以为我文化水平很高,便让我当政治教员给新学员讲课。讲哲学,政治经济学,我哪里懂这些!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硬着头皮也要冲上去。‎ 那年寒假,我背了一大堆书回家探亲。我在邻居家滴水成冰的空房子里备课,讲稿写好了,就一遍遍地读。当时我以为我讲的是标准普通话,后来才知道我讲的是“高普”(高密普通话)。我先是小声读,读着读着就起了高声,最后是手舞足蹈地呐喊。全不顾墙外有耳,全不顾村里人的说三道四,全不顾家里人的难堪。那时我们家东厢房里还养着一头牛,每当我呐喊时,母亲就会进来劝我:别吆呼了,你把牛都吓得不吃草了。‎ 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在开学后的课堂上,作用明显,反响强烈。我也颇为得意。三十多年后的一次聚会,一位性格豪爽的女学员说:我们当年给您起了一个外号叫“野狼嗥”——我心中一怔,才知道他们受了我多少折磨。‎ 去年秋天,我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叶嘉莹先生,听她吟诵唐诗宋词。叶先生说从来没有人教过她吟 ‎ 唱,从小她就这样唱读,因为她感觉就应该这样读,这样唱。听了叶先生的话,我想,是的,每个人都要用自己的腔调,想怎么唱就怎么唱;用标准普通话读出的诗词,确实很好听,但其实都不是古典诗词应该发出的声音。告别叶先生后,我曾把门窗堵严了吟唱过几首唐诗宋词,感觉无比畅快。但我知道,叶先生的自由吟唱会赢得满堂彩,而如果我敢登台放腔,迎接我的——当然不会是猎枪。‎ ‎(有删改)‎ ‎27.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方快执意叫“我”的乳名,是因为他不服气;而不服气的原因,则是他当年曾凭着朗读而无比辉煌,“我”也曾是他的追随者之一。‎ B. 文中的语文老师很了不起,他不仅有着在乡里人嘲笑中坚持自我的勇气,也有着用宽容、赏识来改变一个捣蛋学生的胸怀与智慧。‎ C. 文章善用加强语势的方法传情达意,如连用三个“成了”表现方快出名后的得意,连用三个“全不顾”表现“我”朗读得十分精彩。‎ D. 方快与“我”,一个因历史原因而寂寂无闻,一个因抓住偶然的机遇而改变了命运,文章借此表达命运难测、造化弄人的感慨。‎ E. 文章末尾写“我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叶嘉莹先生,听她吟诵唐诗宋词”,从而引发了作者“每个人都要用自己的腔调,想怎么唱就怎么唱”的思考。‎ ‎28. 请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 ‎29. 文章题目是“朗读与呐喊”,结尾却写“吟唱”,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答案】27. CD 28. (1)运用拟人修辞和拟声词:老青蛙“独唱”,其他青蛙一起“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呱,呱,呱”是拟声词。(2)描摹池塘黄昏时分青蛙齐鸣的充满生机的景象,画面逼真,饶有趣味,映衬出童心的天真可爱。(3)朗读内容与(朗读)情境构成重合,意韵丰富。老青蛙带满塘的蛙鸣唱,象征语文老师带动学生、方快带动其他人朗读,意蕴丰富。 ‎ ‎29. (1)为了深化文章主旨。“吟唱”表现“我”心态的成熟,“我”更认可用自己腔调来吟唱,也不害怕登台放腔,比以往更加勇敢自信,深化了文章的主旨。(2)为了丰富文章内容。“吟唱”是对前面的“朗诵与呐喊”的有效补充,反映“我”由追随他人到迎难而上、再到勇敢自信的成长历程,丰富文章的内涵。(3)为了让文章笔法灵活,跌宕起伏。“吟唱”宕开一笔,却又与前文意脉贯通;以“朗诵与呐喊”之外的“吟唱”收结全文,看似闲笔,却巧妙回应文章主旨,体现散文形散神聚的妙处。‎ ‎【解析】‎ ‎【2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C项,“连用三个‘成了’表现方快出名后的得意,连用三个‘全不顾’表现‘我’朗读得十分精彩”理解错误,三个“成了”写出了方快的转变、三个“全不顾”写出“我”朗读时的忘我和投入。‎ D项,“文章借此表达了命运难测、造化弄人的感慨”夸大了命运的威力,对主题的理解有误。从文章内容来看,方快因朗读而找到自信与尊严;莫言因朗读、呐喊而改变命运,都反映了在文中命运所起的作用是次要的,主观的努力远比命运更加重要。‎ 故选CD。‎ ‎【2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赏析句子,我们应该从修辞、语言、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看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深刻含义,语言上有怎样的特点。‎ 文章中画线句子是语文课上学习的新课《青蛙》的一段,语文老师带领“我们”朗读的内容。这段“引文”有多重别有意味之处。第一,它的内容与朗读者的身份及情境的巧妙吻合:“老青蛙”——语文教师,“满塘的蛙”——“我们”;“先发出单音的独唱”——老师带领我们朗读,“满塘的蛙跟着唱起来”——我们齐声朗读。第二是引文中的“青蛙”与课堂里的“青蛙”。“有天中午,方快带着我们去田野里捉了几十只青蛙,用瓦罐提到教室里,放在脚下”,教室里有“青蛙”,是“我们”都知道的,它们也会听到这段朗读,也将会被方快踢倒瓦罐跳出来而引发教室大乱,这个“恶作剧”是“我们”又期待又害怕的。第三,借青蛙写方快与语文教师之间的有趣味的关系。等到教室内因青蛙的出现而大乱时,只有方快一人还在朗读:“……青蛙,真是一种可爱的动物……”,这里的“青蛙”比喻的是语文教师。“每到黄昏,池塘边有一只老青蛙先发出单音的独唱,接着满塘的蛙跟着唱起来。呱!呱!呱!……”因此,这段引文与文章内容的贴切,产生了非常强烈的表达效果。同时划线部分的老青蛙,暗含有方快和其他学生对语文老师的嘲弄之意,对一个不和时俗的,古板的乡村教师的嘲弄。老师对此浑不自知自己正被嘲笑,依然带着学生激情的朗诵朗诵,使老师形象更加滑稽。学生们早年不懂事的嘲弄与成熟后对老师的喜爱敬佩形成了对比,使老师形象更加鲜明。这种表达效果可以从情境的象征意味、画面声色情态的生动可感、人物关系的多重写照等多处进行鉴赏。‎ ‎【29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的能力。分析题目或语段的作用,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考虑。结构方面考虑与前后文的关系,是否有照应、铺垫,是否是承上启下。内容方面则需要考虑主旨、感情、形象方面的作用。‎ 文章的题目是《朗读与呐喊》,看题目主要是发生于“我”、“方快”因朗读而发生的事件和回忆,但是,散文的文体特点就在于它可以有“宕开一笔”的写法。“宕开一笔”也称之为“闲笔”,就是主发要内容发展到关键紧要处或已经看似结束之时,故意把笔宕开,腾出几笔或延宕出去写其他事情。在写文章上,其实闲笔不闲,表面上它是节外生枝,实际上它对文章结构的安排、中心的表达、调动读者的兴趣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本文写自己“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叶嘉莹先生”,“听她吟诵唐诗宋词”。如果前文的普通话的朗诵、再到我为了准备讲课的“呐喊”都是无法让读者获得对“读”的“专业”认同的话,那么,叶嘉莹先生的“吟诵”应该能获得这种“专业认同”,但是,作者从叶先生那里获得了对“吟唱”的理解 “从来没有人教过她吟唱,从小她就这样唱读,因为她感觉就应该这样读,这样唱”,而自己引发的感慨就是“每个人都要用自己的腔调,想怎么唱就怎么唱”,这样会“感觉无比畅快”,而且“迎接我的——当然不会是猎枪”,这里就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唱出自己的声音,活出自己的精彩。题目设问为“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而没有用“表达有什么作用”“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等设问方式,也是以此任务事引导学生进行真实的阅读,避开答题套路。这一“延宕”或“闲笔”写法,主要从对揭示深化主旨、丰富文章内容、引发读者兴趣等方面进行鉴赏与评价。‎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答题技巧。一是把握主题。虽说文学作品考查八大能力,但其中把握主题是核心。可以说,阅读题的几个小题都是围绕主题设置的,答每一题都要点到主题,只不过侧重点不同。因此,不管题目怎样问,考生都要往主题上引。把握主题的方法是,找点题的议论句。它一般在篇首或篇尾。二是同样的意思要用文中的句或词来做答。因为答案都是从这个角度给出的。但是一般不去照抄关键句,要压缩精简,去掉修饰,抽取内核。三是以阿拉伯数字分点作答。一般来说,分值4分的题答案有两点或四点,6‎ 分的题答案有三点或六点。分点答题的作用是,阅卷老师能一目了然,防止误判漏判,考生答题能尽可能答出每一点,防止漏答。答题“点”到为止,不必展开细答;某一点答得再深入,也不过是这一点的分,而其他点没有答出老师也不会额外开恩。四是多角度答题。如:解释词义,要从表面义和主题义角度回答;理解句义,要从句本身义、形式(表现方法、结构作用)、内容(主题义)角度回答。‎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