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六盘山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六盘山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 2019—2020 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 试语文测试卷 测试时间:120 分钟 满分:150 分 一、基础知识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27 分)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跋扈(hù) 赍(jī)恨 芜词(wǔ) B. 惶遽(jǜ) 鞍辔(pèi) 绾(wǎn)发 C. 鲠议(gěng) 嗔责(chēng) 朴刀(pō ) D. 愆过(qiān) 剖判(pōu ) 尫羸(léi)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汉语拼音的能力。解答时要把握汉语拼音的各种拼写法则,并熟 记之。尤其要关注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及一些难字的拼音。 A 项,芜词(wú)。 B 项,惶遽(jù)。 C 项,嗔责(chēn)。 故选 D。 【点睛】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 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且在积 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 2.下列各组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矫诏 酒樽 振耳欲聋 B. 思忖 骁骑 变本加励 C. 消耗 哽咽 木呐寡言 D. 皈依 半晌 悒悒不乐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和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 能力,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 七类,形似字要按照意义的不同,读音也不一样。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 记忆相结合。音同、音近和形近易混淆字是考查的重点。解答时要把握汉语拼音的各种拼写 法则,并熟记之。尤其要关注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及一些难字的字形。 A 项,“振耳欲聋”的“振”应为“震”; B 项,“变本加励”的“励”应为“厉”; C 项,“木呐寡言”的“呐”应为“讷”。 故选 D。 【点睛】该题每一个选项中加点的字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 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本题考查形声字的读 音,与所学的教材贴近。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此便是无克己工夫 B. 当时谏者十有余人 C. 摭我华而不实我实 D. 然小路面前有个物引著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理解文言词中的通假字的意义的能力。通假字是中国古代汉语中特有 的现象。 “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或字形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通假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现在写的字叫通假字。解答此类题目要通读整个句 子,把握其中的内容,然后根据上下文来判断哪个是通假字。语文学习在于积累,深厚的文 化积淀就体现在这点点滴滴的积累上。 A 项,“工”通“功”; B 项,“有”通“又”; C 项,没有通假字; D 项“著”通“着”。 故选 C。 4.下列对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此便是天理人欲交战之机. 机:关键 B. 向外便是趋愚不肖..之途 不肖:不才,不正派 C. 而其中小有舛漏.,尚亦不免 舛漏:不顺遂 D. 走了一两日,绝不见些消耗.. 消耗: 消息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古代职官常识等。解答此类题目时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首先应审题,看是选择正确的选项还是错误的,别出现因为审题不清导致正误错位,留下遗 憾。最好的方法是凭借知识迁移能力兼用排除法。C 项,“舛漏”,错漏。 故选 C。 5.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惟君臣相遇 B. 行身陷不义,况望多名誉 C. 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D. 其视成书太易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古今异义词的能力。对古今异义词的词义的判定,主要采用如下方法: ①因文定义。也就是依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根据其前后词语的含义,通过相关或相似联想拟 用某一具体意义,最终通过比较其是否符合事理来确定其准确含义。②代入分析。在判断古 今异义词时,还可以按照古汉语中以单音词为主的特点,对单个词语进行解释,然后放入语 境进行分析。③课文迁移。一般情况下,在中学阶段要学近百篇传世佳作,从中也积累了一 定的词汇量,这是阅读浅易文言文的一笔重要财富。如果能将从课本中学到的词语含义进行 灵活迁移,就能够快速地推断出阅读材料中词语的含义。 A 项,“相遇”古义指相处共事,今义指遇见。 B 项,古义今义相同; C 项,“树立”古义是完成,今义是建立。 D 项,“成书”古义指写书,今义指完整的书。 故选 B。 6.下列句中划线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臣下钳口 B. 仁以为己任 C. 白鸟悠悠下 D. 谓文章止于润身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掌握能力。词类活用指临时改变词语基本语法功能,去 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 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解答时要根据语法特点及语境,具 体判断。 A 项,“钳”,名词活用做动词,闭,封闭; B 项,“仁”名词活用做动词,实现仁德; C 项,“下”名词活用做动词,落下。 故选 D。 7.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乃为人欲引去 A. 有损于己,无益于人 B. 必合乎自然 C. 也知此为天理,彼为人欲 D. 虞世基等,寻亦诛死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句式的能力。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 装句、省略句。其中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现代汉语习惯的常规语序,一般为“主-谓- 宾”“定(状)-中心词”,即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修饰语在中心语前;但有时 因修辞、强调等的需要语序会发生变化。我们把那些谓语放在主语前的现象叫做“谓语前 置”或“主谓倒装”,那些宾语放在谓语动词或介词前面的现象叫做“宾语前置”,把那些 定语放在中心语后的现象叫做“定语后置”,把那些介词短语即状语放在中心语后的现象叫 做“介词短语后置”或“状语后置”。 本题例句为被动句,翻译为“于是被人将要带走”。 A 项,状语后置句,“于己”“于人”为状语,译文:对自己有损失,对别人没有好处。 B 项,状语后置句,译文:一定与自然相吻合。 C 项,判断句,译文:也知道这是天理,那是人欲。 D 项,被动句,译文:虞世基等人不久也被杀死。 故选 D。 8.“‘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请从下列句子中找出类似“闹”的 精彩的字,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②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③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孔尚任《桃花扇》) ④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A. 裁 带 弯 入 B. 剪 横 弯 孤 C. 裁 横 剩 孤 D. 剪 带 剩 入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诗歌语言的鉴赏包括鉴赏字词、赏析句子和作家的 语言风格的三方面。本题属于鉴赏字词,即鉴赏诗歌中富有表现力的词的作用。答题时可以 从字义、修辞手法、音韵、语义等方面入手,找出精彩的字词,体悟语言的妙处。 本题例句用的最妙的是动词“闹”,用拟人手法,写出来花开的繁盛,渲染力春意盎然的景 象。 第①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中“裁”字,拟人手法写出了春天刚刚长出 的新芽精致、可爱。 第②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中“横”字写出了舟的状态,无人理会,蕴 含诗人的无奈和春愁。 第③句“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中“剩”字,生动地写出了柳树的孤单,在冷清清 的落照里,愈加烘托出诗人孤单和忧伤。 第④句,“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中“孤”字,用拟人手法,以山之孤,写出 诗人因送别而生的孤独之感。 故选 C。 【点睛】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炼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一般都有炼意的 内容,如是写景的诗句往往有炼意的成分,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 的作用,如转折、过渡等,炼手法主要是修辞和表现手法。答题时先答出字的含义,然后从 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效果。 9.下列对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清代学者毛宗岗认为《三国演义》在刻画人物上有三奇,亦称三绝,即曹操奸绝、关羽 义绝、孔明智绝。前人用来形容这部小说的语言特点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B. 《水浒传》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独立创作的。在结构上,以人物为中心,以事件为线索, 展开全书的发展脉络。在语言上,以当时的口语为基础,简洁明快,准确生动,有浓厚的生 活气息。 C.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浪漫主义的长篇神魔小说。通过唐僧取经的故事,刻画了 孙悟空的形象,表现了他蔑视权贵、不畏强暴、除恶务尽的战斗精神。 D. 《聊斋志异》是一部短篇小说集,没有统一的故事情节,但书中的优秀作品反映了广阔 的现实生活,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社会问题,表明了鲜明的态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现古今中外 当代作家作品,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 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设计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 累。 B 项,《水浒传》不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独立创作的。《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作者据传 为施耐庵,并由罗贯中加以润色及编排,实际参与创作者跨越了从宋元到明末的数百年,包 括了民间说书人、文人、书商等,是一部世代累积型的长篇文学作品。B 项错误。 故选 B。 二、古代诗文阅读(38 分) (一)名篇名句默写(共 10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博学之,_______,慎思之,_________,笃行之。(《中庸》节选) (2)物格而后知至,_______,意诚而后心正,_________,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大学》节选) (3)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________,乱红飞过秋千去。”“__________,________。” 有我之境也。 (4)众里寻他千百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国维《人间词话》) 【答案】 (1). ①审问之 (2). 明辨之 (3). ②知至而后意诚 (4). 心正而后身修 (5). ③泪眼问花花不语 (6). 可堪孤馆闭春寒 (7). 杜鹃声里斜阳暮 (8). ④蓦然回 首, (9). 那人却在, (10). 灯火阑珊处。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背诵默写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熟记熟背原文的基础上,根 据上下文的含义选择恰当的语句。不可加字、漏字、错字。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 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 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本题的一小题书写上难度不高,没有易混字,但强调了对诗句的理解。要注意重点字,如同 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 “辨”“鹃”“阑珊”等。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许褚,字仲康,谯人也。长八尺余,腰大十围,勇力绝人。汉末,聚少年及宗族数千家, 共坚壁以御寇。时汝南葛陂贼万余人攻褚壁,褚众少不敌,力战疲极。兵矢尽,乃令壁中男 女,聚石置四隅。褚飞石掷之,所值皆摧碎。贼不敢进。粮乏,伪与贼和,以牛与贼易食, 贼来取牛, 牛辄奔还。褚乃出阵前,一手逆曳牛尾,行百余步。贼众惊,遂不敢取牛而走。 由是淮、汝、陈、梁间,闻皆畏惮之。 太祖徇淮、汝,褚以众归太祖。太祖见而壮之曰:“此吾樊哙也。”即日拜都尉,引入 宿卫。从征张绣,先登,斩首万计,迁校尉。从讨袁绍于官渡。时常从士徐他等谋为逆,以 褚常侍左右,惮之不敢发。伺褚休下日,他等怀刀入。褚至下舍心动,即还侍。他等不知, 入帐见褚,大惊愕。他色变,褚觉之,即击杀他等。太祖益亲信之,出入同行,不离左右。 从围邺,力战有功,赐爵关内侯。从讨韩遂、马超于潼关。太祖将北渡临济河先渡兵独与褚 及虎士百余人留南岸断后超将步骑万余人来奔太祖军矢下如雨褚乃扶太祖上船。贼战急,军 争济,船重欲没。褚斩攀船者,左手举马鞍蔽太祖。船工为流矢所中死,褚右手并溯船,仅 乃得渡。是日,微褚几危。其后太祖与遂、超等单马会语,左右皆不得从,唯将褚。超负其 力,阴欲前突太祖,素闻褚勇,疑从骑是褚。乃问太祖曰:“公有虎侯者安在?”太祖顾指褚, 超不敢动,乃各罢。后数日会战,大破超等。军中以褚力如虎而痴,故号曰虎痴。褚性谨慎 奉法,质重少言。太祖崩,褚号泣欧血。文帝践阼,进封万岁亭侯,甚亲近焉。 明帝即位, 进封牟乡侯。褚薨,谥曰壮侯。 (选自《三国志·许褚传》有删改) 11. 下列对文中加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祖将北渡/临济河/先渡兵/独与褚及虎士百余人留南岸断后/超将步骑万余人/来奔太 祖军/矢下如雨 B. 太祖将北渡临济河/先渡兵/独与褚及虎士百余人留南岸断后/超将步骑万余人/来奔太祖 军/矢下如雨 C. 太祖将北渡临济河/先渡兵/独与褚及虎士百余人留南岸断后/超将步骑万余人来奔/太祖 军矢下如雨 D. 太祖将北渡/临济河/先渡兵/独与褚及虎士百余人留南岸断后/超将步骑万余人来奔/太 祖军矢下如雨 1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十围,两臂合抱或两手拇指、食指相合为一围,一般形容树木或人腰身的粗大,在文中 指许褚腰身粗壮。 B. 太祖,古人对开国皇帝的通称,例如司马昭是晋太祖,后有宋太祖、明太祖、淸太祖等, 文中指的是曹操。 C. 侯,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二等;爵位制度是古代的一种封赏制度,常用来赏赐皇亲功臣。 D. 谥,就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 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许褚智勇双全。汝南葛陂率领万余贼人攻打他所在的壁垒,许褚掷石杀敌,敌人不敢前 进,他还假装与敌人议和,获取食物。 B. 许褚为人心细。常从士徐他等人想要刺杀太祖,许褚提前察觉而守在太祖帐中,击杀了 徐他等人,太祖更加亲近和信任许褚。 C. 许褚官运亨通。许褚投靠太祖后,受到太祖赏识,当天就被任命为都尉,做了近身侍卫, 后来因征讨张绣,以军功升任校尉。 D. 许褚谨慎重义。许褚生性谨慎,奉守法度,持重话少,但在太祖去世时,许褚哭泣得吐 血,以报答太祖的知遇之恩。 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船工为流矢所中死,褚右手并溯船,仅乃得渡。是日,微褚几危。 (2)超负其力,阴欲前突太祖,素闻褚勇,疑从骑是褚。 【答案】11. A 12. B 13. B 14. (1)船夫被飞箭射中而死,许褚用右手划船才过了河。当天,假如没有许褚太祖就可能会 丧命。 (2)马超对自己的力气很自负,暗中打算上前突袭太祖,一向听说许褚勇猛,怀疑骑马跟从 太祖的就是许褚。 【解析】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 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本句翻译为:曹操打算向北渡河,到了济河,先让军队渡过,只和许褚以及一百多勇士留在 南岸断后。马超率领步兵骑兵一万多人,来攻打曹操的军队,箭如雨下。 从词性来看,“渡”和"临"为两个动词,主语都是“太祖”,中间应断开,故排除 B、C 两项。从句子结构看“来奔”应有宾语,就是“太祖军”,“来奔太祖军”中间不应断开, 据此排除 D 项。 故选 A.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 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 设计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B 项,“古人对开国皇帝的通称”错误,一般指开国之主或者国家奠基者。曹操并没有做过 皇帝,死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登基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为“太祖”。晋太祖、 清太祖也没有称帝。B 项错误。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 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 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B 项,“许褚提前察觉而守在太祖帐中”错误。从原文来看,许褚到了住处心绪不宁,立即 回来守卫太祖。徐他等人不知道,进到帐中看到许褚,非常惊恐,脸色大变,许褚发现,当 即击杀了徐他等人。B 项错误。 故选 B。 【14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察文言语句翻译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 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 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本题(1)关键词:“溯船”(划船)、“乃”(才)、“微”(假如没有); 翻译:船夫被飞箭射中而死,许褚用右手划船才过了河。当天,假如没有许褚太祖就可能会 丧命。 (2)关键词“负”(自负或依靠)、“阴”(暗中、偷偷的)、“突”(突袭、偷袭)) 翻译:马超对自己的力气很自负,暗中打算上前突袭太祖,一向听说许褚勇猛,怀疑骑马跟 从太祖的就是许褚。 【点睛】文言文阅读的解答核心是读懂文意。要理清人物的主要事件及性格特点。而读懂的 基础又是积累文言知识,所以课内文言文的学习很重要。翻译文言句子,首先拿到句子之后, 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固定短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再 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补,最后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做好翻译题,一要 结合语境即语句的上下文理解其意思,二要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做到字字 落实。 译文: 许褚字仲康,谯国谯(今安徽亳州)人。身高八尺多,腰粗十围,胆力过人。汉朝末年, 他聚集少年以及宗族好几千家,共同筑起坚实的壁垒来抵御贼寇。当时汝南(今河南汝南县) 以葛陂为首的贼寇一万多人攻打许褚的防御,许褚人少抵挡不过,奋力作战极度疲劳。士兵 的箭用光了,于是让壁垒中的男女,收集石头放置在四个城角。许褚用石头投掷敌人,所打 中的骨头都被击碎。敌人不敢逼近。粮食缺乏,许褚就假装和敌人讲和,用牛和敌人换粮食, 敌人来取牛,牛就跑了回来。许褚于是走到阵前,用一只手倒拽住牛尾巴,走了一百多步。 敌人都很惊恐,于是不敢来取牛而撤走了。因此淮、汝、陈、梁一带,都畏惧忌惮许褚。 魏太祖(曹操)出征淮、汝,许褚带领众人投靠曹操。曹操见到他认为他很豪壮, “这 是我的樊哙啊。”当天就任命他为都尉,做自己的近身侍卫。许褚跟随曹操征讨张绣,率先 登上城墙,斩首的敌人数以万计,升任为校尉。又跟从曹操在官渡征讨袁绍。当时曹操的常 侍卫徐他等人密谋造反,因为许褚经常侍卫在他左右,忌惮他而不敢发动叛乱。等到许褚歇 班的时候,徐他等人怀藏着刀进到曹操帐中打算行刺。许褚到了住处心绪不定,立即回来守 卫曹操。徐他等人不知道,进到帐见看到了许褚,非常惊恐。徐他脸色大变,许褚发觉了, 当即击杀了徐他等人。曹操更加亲近信任他,一同出入营帐,不离自己左右。跟随曹操围攻 邺县,奋力作战有功,封爵位为关内侯。又跟从曹操在潼关征讨韩遂、马超。曹操打算向北 渡河,到了济河,先让军队渡过,只和许褚以及一百多勇士留在南岸断后。马超率领步兵骑 兵一万多人,来攻打曹操的军队,箭如雨下。敌人攻得很急,士兵们都争着过河,船太重将 要沉没。许褚砍死了争着登船的人,左手举着马鞍保护着曹操。船夫被飞箭射中而死,许褚 用右手划船,才过了河。当天,要没有许褚曹操差点丧命。此后曹操和韩遂、马超等人单马 谈话,身边的人都让跟随,只带着许褚。马超对自己的力气很自负,暗中打算上前突袭曹操, 一向听说许褚的勇猛,怀疑跟从曹操的就是他。就问曹操说:“您有个叫虎侯的将军在哪 里?”曹操回头指着许褚。马超不敢动手,于是各自回营。后来过了几天会战,大败马超。 军中因为许褚的力气像老虎一样而且痴傻,所以给他起个绰号叫作虎痴。许褚生性谨慎,奉 守法度,质朴憨厚,言语不多。太祖死时,许褚哭得吐血。魏文帝即位,加封许褚为万岁亭 侯,对他非常亲近。明帝即位,加封许褚为牟乡侯。许褚去世,谥号壮侯。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人日①两首(其二) 杜甫 此日此时人共得,一谈一笑俗相看。 樽前柏叶②休随酒,胜里金花③巧耐寒。 佩剑冲星聊暂拔,匣琴流水自须弹。 早春重引江湖兴,直道无忧行路难。 【注】①人日:旧时节日,即农历正月初七。杜甫当时正要离开夔州,赴江陵。②柏叶:古 时习俗,将柏叶浸酒,元旦饮用。③胜里金花:指当时妇女头上的花形金饰。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举世同庆人日,诗人随习俗和大家谈笑度过初七,开篇“一谈一笑”奠定全诗的感情基 调。 B. “无忧”是这首诗的主旋律,诗人因早春到来尽情欢娱,但其间也流露出人生艰难的感 慨。 C. 颈联运用夸张手法,写诗人剑气冲天,琴声如流水一般动听,以此表现自己的抱负和才 能。 D. 诗中“看”寒”“弹”“难”押韵,朗朗上口,使诗句富有音乐美,也增添了作品的抒 情色彩。 16. 请结合诗句,谈谈本诗的最后两句与李白的《行路难》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 济沧海”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答案】15. C 16. 相同之处: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理想抱负的执着追求和对前途的乐 观精神。 不同之处:李诗更强调自己坚信总有一天能到达理想的彼岸;杜诗更强调坚持自己的正直理 念,走人生正道。 【解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 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 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 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C 项,“写诗人剑气冲天”错误,颈联“佩剑冲星聊暂拔,匣琴流水自须弹”的意思是:腰 间的佩剑暂且不用拔出来,来欣赏如流水一般动听的琴声吧。所以此处没有“剑气冲天”。 C 项解说错误。 故选 C。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诗词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分清楚词句中哪些是写景、哪些 是写情;其次要结合整首词弄明白作者的感情是什么,进而分析归纳诗人的思想情感。 文章尾联提及“早春重引江湖兴,直道无忧行路难”,对于作者来说,他的“江湖兴”就是 他对理想的追求,他的抱负;“无忧行路难”,可见他对前途的乐观精神。其次,作者又强 调“直道”,指正道。所以杜诗更在意坚持自己的正直理念。而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 挂云帆济沧海”更有一种自信。 所以两首诗的相同之处:都表现了诗人对理想抱负的执着追求和对前途的乐观精神。 不同之处:李诗更强调自己坚信总有一天能到达理想的彼岸;杜诗更强调坚持自己的正直理 念,走人生正道。 【点睛】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1.忧国伤时。有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的,有反映 离乱的痛苦的,有同情人民的疾苦的,有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的。2.建功报国。有 表现建功立业的渴望的,有表示保家卫国的决心的,有体现报国无门的悲伤的,有反映山河 沦丧的痛苦的,有抒发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的,也有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的,也有畅 谈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的。3.思乡怀人。有羁旅愁思的,有思亲念友的,有边关思乡 的,有闺中怀人的。4.生活杂感。有写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的,有发昔胜今衰的感慨的, 有抒借古讽今的情怀的,有悲青春易逝的伤感的,有愁仕途失意的苦闷的,有告慰平生的喜 悦的。5.长亭送别。有写依依不舍的留念的,有发情深意长的勉励的。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关羽温酒斩华雄 程普、黄盖、韩当都来寻见孙坚,再收拾军马屯扎。坚为折了祖茂,伤感不已,星夜遣 人报知袁绍。 绍大惊曰:“不想孙文台败于华雄之手!”便聚众诸侯商议。众人都到,只有公孙瓒后至。 绍请入帐列坐。绍曰:“前日鲍将军之弟不遵调遣,擅自进兵,杀身丧命,折了许多军士; 今者孙文台又败于华雄。挫动锐气,为之奈何?”诸侯并皆不语。绍举目遍视,见公孙瓒背 后立着三人,容貌异常,都在那里冷笑。绍问曰:“公孙太守背后何人?”瓒呼玄德出曰:“此 吾自幼同舍兄弟,平原令刘备是也。”曹操曰:“莫非破黄巾刘玄德乎?”瓒曰:“然。”即 令刘玄德拜见。瓒将玄德功劳,并其出身,细说一遍。绍曰:“既是汉室宗派,取坐来命坐。” 备逊谢。绍曰:“吾非敬汝名爵,吾敬汝是帝室之胄耳。”玄德乃坐于末位,关、张叉手侍 立于后。 忽探子来报:“华雄引铁骑下关,用长竿挑着孙太守赤帻,来寨前大骂搦战。”绍曰:“谁 敢去战?”袁术背后转出骁将俞涉曰:“小将愿往。”绍喜,便着俞涉出马。即时报来:“俞 涉与华雄战不三合,被华雄斩了。”众大惊。太守韩馥曰:“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 绍急令出战。潘凤手提大斧上马。去不多时,飞马来报:“潘凤又被华雄斩了。”众皆失色。 绍曰:“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言未毕,阶下一人大呼 出曰:“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众视之,见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 卧蚕眉,面如重枣,声如巨钟,立于帐前。绍问何人。公孙瓒曰:“此刘玄德之弟关羽也。” 绍问现居何职。瓒曰:“跟随刘玄德充马弓手。”帐上袁术大喝曰:“汝欺吾众诸侯无大将耶? 量一弓手,安敢乱言,与我打出!”曹操急止之曰:“公路息怒。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 试教出马,如其不胜,责之未迟。”袁绍曰:“使一弓手出战,必被华雄所笑。”操曰:“此 人仪表不俗,华雄安知他是弓手?”关公曰:“如不胜,请斩某头。”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 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 声大震,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 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后人有诗赞之曰:“威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 冬冬。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 曹操大喜。只见玄德背后转出张飞,高声大叫:“俺哥哥斩了华雄,不就这时杀入关去, 活拿董卓,更待何时!”袁术大怒,喝曰:“俺大臣尚自谦让,量一县令手下小卒,安敢在此 耀武扬威?都与赶出帐去。”曹操曰:“得功者赏,何计贵贱乎!”袁术曰:“既然公等只重 一县令,我当告退。”操曰:“岂可因一言而误大事耶?”命公孙瓒且带玄德、关、张回寨, 众官皆散。 ——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五回 17.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关羽出场前,小说写了骁将俞涉和上将潘凤被华雄所斩的情节,为关羽出场做铺垫。 B. “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但关公却说待战后再饮,关羽取回华雄头颅后, 作者写道:“其酒尚温。”通过写“酒”这一道具,反映出关羽取胜的神勇。 C. “只见玄德背后转出张飞,高声大叫:‘俺哥哥斩了华雄,不就这里杀入关去,活拿董卓, 更待何时!’”张飞的一句话已把他那勇敢的性格刻画出来了。 D.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是忠、义、勇的化身,本文围绕“华雄”展开,重在表现关羽 的“忠”。 18. 文中袁术与曹操的性格有什么不同?请联系文章内容加以说明。 19. 小说为了突出关羽的形象,主要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答案】17. A 18. ①袁术心胸狭小,曹操胸怀开阔②袁术看重人的身份地位,曹操看重 人的才能。例如: 帐上袁术大喝曰:“汝欺吾众诸侯无大将耶?量一弓手,安敢乱言!与我 打出!”;操曰:“岂可因一言而误大事耶?”命公孙瓒且带玄德、关、张回寨。众官皆散。 曹操暗使人赍牛酒,抚慰三人。 19. ①虚实结合。对帐内是实写,对战场是虚写,使读者既看到帐内的紧急情状,又能想见 战场上的声势与气氛。②衬托(或对比)。以华雄搦战时众诸侯惊恐失色,反衬关羽的英雄胆 略。以杯酒未寒而掷华雄之头于帐前,衬托他取胜之神速。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重要语句含义的理解,小说的艺术手法运用、作品 整体的概括和主旨的理解能力。做题时应注意首先通读全篇,把握小说的主题,然后对照四 个选项,在文中内容逐一分析比照,最终确定答案。 B 项,通过写“酒”这一道具,反映出关羽取胜的迅速,而不是神勇。 C 项,张飞的一句话,写出了他性格的鲁莽,而不是勇敢。 D 项,本文围绕“斩华雄”写出了关羽的“勇”,而不是“忠”。 故选 A。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时第一步审题,题目考察形象,要有比较,明确两 个采分区。第二步从两个形象入手作答。(1)形象:首先需要明确形象,形象包括两个点, 一个是外在,一个内在。然后结合作品,寻找人物身上这两个点的体现。外在可从外表、地 位等角度描述,内在可以概括心理甚至与主题相连。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 神态的描写,塑造了一个个生动的形象(2)对比:明确两个人物的对应点。 本题要求分析曹操和袁术两个人的性格有什么不同。可以抓住两人对刘备、关羽、张飞的态 度、语言分析。 如对待关羽,袁术大喝曰:“汝欺吾众诸侯无大将耶?量一弓手,安敢乱言,与我打出!” 曹操急止之曰:“公路息怒。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试教出马,如其不胜,责之未迟。” 袁绍曰:“使一弓手出战,必被华雄所笑。”操曰:“此人仪表不俗,华雄安知他是弓手?” 可见袁术看重人的身份地位,曹操看重人的才能。 在对待张飞的话“俺哥哥斩了华雄,不就这时杀入关去,活拿董卓,更待何时!”时,袁术 大怒,喝曰:“俺大臣尚自谦让,量一县令手下小卒,安敢在此耀武扬威?都与赶出帐去。” 曹操曰:“得功者赏,何计贵贱乎!”袁术曰:“既然公等只重一县令,我当告退。”操曰:“岂 可因一言而误大事耶?”可见袁术心胸狭小,曹操胸怀开阔。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塑造人物形象手法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明确常见的刻画人物 的手法,主要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 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白描和工笔等。对小说塑造形象手法类的题目,一般组织答 案的步骤:第一步,指明小说运用了哪一种描写手法。第二步,结合具体情节分析这种描写 手法在文句中是如何体现的。第三步,明确有何效果或作用。要点明此手法突出了人物的什 么形象特点。 本题考查如何突出、塑造关羽这一形象。需要整体把握写人的手法。小说在塑造突出关羽这 一形象时,主要是侧面描写,正面描写较少。侧面描写中,对帐内的斗争、人物对华雄的恐 惧写的多,正好可以衬托关羽的形象。对帐内是实写,对战场是虚写,使读者既看到帐内的 紧急情状,又能想见战场上的声势与气氛。这是虚实结合的手法。以华雄搦战时众诸侯惊恐 失色,反衬关羽的英雄胆略。以杯酒未寒而掷华雄之头于帐前,衬托他取胜之神速。这是用 了衬托(或对比)手法。 【点睛】小说阅读,要整体把握主题,抓住三要素去突破。尤其要品味语言,透过具体把握 抽象,透过含蓄去把握内涵。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 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 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 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 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四、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年来,外卖已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 的行业,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 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无数事实证明,在一个没有规则、监督又缺位的市场环境 里,商家的“良心”往往是靠不住的。( )。谁来担此重任? 诚然,政府及主管部门 。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与裁判,及时制定外卖业的运行规 则、行业标准、质量要求等 。近年来,外卖业的快速崛起,导致监管法规及游戏规则建设 滞后,《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管理办法》直到今年 1 月 1 日起才实施,外卖提供者须 有实体店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规定也才得以明确。此后,相关的法规与监管也还须进一步完 善。 相较于政府及主管部门的监管,外卖平台无疑更为接近“守门员”的角色。外卖平台虽 也是“利益攸关方”,但它并非食品的直接生产制作者,而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或牵 线人,其麾下成千上万的外卖送餐员更是直接接触食品的运送者,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 条件等 ,因此,作为外卖平台,在整个产业链上,其天生具备监督员的角色定位。 20.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显然,人们需要给外卖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 B. 显然,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与外卖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C. 显然,外卖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D. 显然,不仅任何餐饮食品领域需要监管,而且外卖也需要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2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司空见惯 责无旁贷 迫不及待 一目了然 B. 不可或缺 义不容辞 迫在眉睫 一览无余 C. 司空见惯 义不容辞 迫不及待 一览无余 D. 不可或缺 责无旁贷 迫在眉睫 一目了然 22. 文中加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 B. 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 “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 C. 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D. 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答案】20. C 21. D 22. B 【解析】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运用中的衔接能力,即句子补写题,句子补写题属于语用专题中的连贯考点。 由于它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推断、逻辑思维、规范答题等语言综合能力。鉴 于此,作为考生一定要认真作答,解答这种题决不能浮光掠影,走马观花。一定要注意下面 几点:一、明确题目要求,二、辨别文体类别,三、分析语段特点,四、关注标点符号,五、 看清句子的位置,六、把握关联词语。 承接上文,主语应为“外卖”,强调“外卖”需要食安“守门员”;“谁来担此重 任?”“谁”恰好照应所填句的“一位”“守门员”。据以上分析排除 AB。D 项“不仅…… 而且……”关联的内容顺序颠倒,不合由浅到深的认知逻辑,且“任何餐饮食品领域需要监 管”表达繁复。 故选 C。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的能力。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 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 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 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通常形容必不可少的因素或是部分。司空 见惯:司空:古代官名。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含贬义。语境中应该是不可缺少的意思, 所以选择“不可或缺”。 责无旁贷:贷:推卸。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义不容辞:容:允许;辞:推托。 道义上不允许推辞。根据上文“谁来担此重任”,第二空应该照应“担此重任”,恰好与责 任相关,所以填“责无旁贷”。 迫在眉睫: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强调客观。迫不及待:迫:紧急。急迫得不能 等待。形容心情急切,强调主观。根据前语境“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与裁判”,此处强调 客观迫切性,应该填“迫在眉睫”。 一目了然:一眼就看得很清楚。一览无余: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 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 , 因此,作为外卖平台,在整个产业链上,其天生具备监督员的角色定位”,语境中强调清楚, 应该填“一目了然”。 故选 D。 【2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首先要了解病句的六大类型错误:语序不当、搭配不当、 成分残缺、成分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然后逐一分析四个选项,看有无以 上问题。 文中划线句子“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语病 有二:其一,“伴随”与“使得”的前后使用,导致主语残缺;其二,“问题”与“关注” 搭配不当。 A 项,“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缺主语。 B 项,无语病。 C 项,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问题”和“关注” 不搭配 D 项,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问题”和“关注” 不搭配 故选 B。 2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8 个字。 ①______,早在南宋时期,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就曾赞美元宵节时民间艺人通宵达旦舞 鱼龙灯的盛况。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古人迷信鲤有“神性”,因而膜拜崇敬。鱼龙舞之所 以能够成为古代节日的重要表演风俗,②_______,这一观念可以追溯至六千年前西安半坡 遗址出土的彩陶上生动的鱼纹,据推测,③________,后来又发展成为以鱼为图腾的原始巫 术舞蹈。 【答案】 (1). 元宵节舞鱼龙灯的习俗在我国历史悠久 (2). 源于古人崇鲤(对鱼的崇 拜)观念的形成 (3). 这些鱼纹很可能是“图腾标志” 【解析】 试题分析:①在文段的开头部分,有领起下文的作用,①处下文先举南宋时期的例子,又说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由此可推知,此处应填“宵节舞鱼龙灯的习俗在我国历史悠 久”之类的内容。②处由“鱼龙舞之所以能够成为古代节日的重要表演风俗”,可知此处要 填表原因的内容,上文说“古人迷信鲤有‘神性’,因而膜拜崇敬”,下文又说“这一观 念……”据此可推知,此处应填“源于古人崇鲤观念的形成”一类的内容。③处上文有“据 推测”,下文有“又发展成为以鱼为图腾……”可推断出,此处应填“这些鱼纹很可能是‘图 腾标志’”一类的内容。 24.将下面 4 个句子整合成一个单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删词语,不能改变句意) ①社会反对作品所欲传达的理念、不了解其意义、不喜欢作品所叙述的事实等原因都会造成 冷遇。 ②冷遇是社会对伟大作家的报偿。 ③曹雪芹、施耐庵等伟大作家都曾受到过冷遇。 ④冷遇小则禁书焚书,大则作者遭殃。 【答案】冷遇是曹雪芹、施耐庵等伟大作家都曾受到过的因社会反对作品所欲传达的理念、 不了解意义、不喜欢作品所叙述的事实等原因造成的小则禁书大则作者遭殃的社会对伟大作 家的报偿。 【解析】 【详解】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 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 非单句为零分;以②为主干的 2 分,又按照例子、原因、结果限定次序且句子通顺的 4 分; 以②为主干但次序混乱的 3 分。 五、作文(60 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 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以上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则文字,论述了诗人观察和表现宇宙人生的态度和方 法。其实,这则文字所含的思想,对我们为文、处事、做人以及观赏自然、认识社会,都有 启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 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外表与内在 茫茫宇宙,在一片黑色背景上,繁星点点,很美。可是当你称赞繁星的美丽、月亮的皎 洁时,你能了解它们的真实情况吗?眼前的繁星如此之小,你会想到小星星的体积大于月亮 甚至大于地球吗?当你了解到这些后,当你再次观看星空时,你一定会为宇宙的玄妙而赞不 绝口,那时你的评价也许就不会再局限于某种外表了! 当然,我们认识事物总是从外表入手的,但外表并不代表本质。有人外表美丽,内心却 很污浊;有人肢体残缺,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心。高位瘫痪的张海迪,凭借着与病魔顽强抗争 的毅力,在病床和轮椅上依然抒写着自己璀璨的人生,成为世人景仰的楷模。我想,任何事 物的内涵都需要去分析,像茶一样去品味,才能品出其中的志趣、风格和精神,品出其内在 的生机、兴旺和顽强。 品味人生,认识世界,要善于透过表面看内在。一朵美丽的花,必定有健康的内部结构; 一个人的思想、意志,可以通过一个眼神、一次行动表现出来。所以当一个人站在你面前, 无须过分在意他精致的五官,或高挑的身材,请你去观察他的行为动作吧!这有利于你认清 眼前到底是值得欣赏的真美,还是败絮其中的空壳。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是我们认识事物、认识世界的最好方法。“入乎其内,故有生 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我们认识事物,必先入其内,这样才能接触到活生生的事物, 才能获得第一手素材。试想,没有见过马的人,怎知骏马奔驰如风?没有吃过葡萄的人,又 怎知葡萄的酸味?只有深入鲜活的大千世界之中,才有对万事万物的感性认识。当我们有了 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后,还应“出乎其外”。置身于万物之外,才能对事物进行比较,才能看 到事物之间的差别,才能真正了解生活的真谛。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用心去品味属于我们的世界吧!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篇新材料作文。一、分析材料:所给的材料是王国维《人间词话》 中的一则文字。作文要想准确立意,认真分析材料是关键。首先要读懂这段话的意思:诗人 对于宇宙人生,一定要深入到它们的内部去体验,又一定要跳出它们之外来思考分析。深入 内部,才能摹写创作。跳出其外,才能观察到本质。深入内部,所以作品具有生命力。跳出 其外,所以能有高妙的情致。周美成能入却不能出。从姜白石以来,对这两件事都梦想不到 了。二、写作指导:王国维的这段话论述了诗人观察和表现宇宙人生的态度和方法。由三层 意思组成:第一层意思是“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第二层意思是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第三层意思是“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 乎其外,故有高致”。三、审题立意:可以分别就这三层意思来谈自己的体会与感悟,也可 以阐明为人处世、读书治学既要“入乎其内”,又要“出乎其外”的辩证关系;或描绘某处 名山胜水,揭示只有“入乎其内”,才能“出乎其外”的道理;或是记叙世事,刻画人物, 反映他们“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品质……一句话,无论是写人叙事, 还是议论抒情,都必须把揭示与阐明“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两者的辩证关系作为写作 的重点。同时,一定要讲究写作技巧,开口要小,挖掘要深,议论要精,结构要新,眼光要 与众不同。 【点睛】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多样: 一、提炼中心法。这是最常见且最稳妥的审题立 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 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二、抓关键句法关键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句可以作 为立意的突破口。它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 三、由果溯因法。事物有时是以因果关系互相联系的。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 结果推究出它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四、由物及人法写。有寓意的材料或叙 述“物”的材料,需要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 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五、分析关系法。六、明确褒贬法。材料中的语句常 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确立最佳的立意。 七、多向辐射法。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 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可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着眼于甲事 物或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联系事物的正面立意,还可以 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八、舍次求主法。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要明 确材料的主要人物(事件)或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次立主。九、求异同法。十、寻互 补法。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有很多,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方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