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8届河北省馆陶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河北省馆陶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全*品*高*考*网, 用后离不了!2017-2018年学年第一学期9月月考 高三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文学是人类感恩自然的最佳途径人类在征服世界的征途中,渐渐地失去了自己的灵魂。尤其现代社会,红尘滚滚,人心浮躁,我们若想与喧嚣都市抗衡,也许最佳选择就是投入到自然中去,享受星辰、山河、森林、海洋,让生命从中获得身心滋养,获得真正的愉悦与幸福;而我们从自然中领受到的身心感悟,一旦化为文字,就成为了自然文学。‎ 中国人讲求顺应自然、强调天人合一,将美好的品质赋予自然,比如山水、树木、花草、虫鸟;古人写文章,大多写山水、游记,即使当今的散文写作领域,游记文章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事实上,中国文化历来注重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欧美几十年前也兴起了写山水、荒原、旷野即写大自然的热潮,名之为“自然主义写作”,也就是自然文学。‎ 所谓自然文学,从内容上看,主要思索的是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从形式上说,当代的自然文学,主要包括环境文学和生态文学。‎ 河山信美,但要以文学手法来表现好她,无论散文、诗歌、小说,都需要真诚深切的心灵,要具有大情怀。“非有大情怀,即无大艺术”,人应该有所敬畏,首先要敬畏大自然。以前,山青水绿海晏河清,正是大自然对敬畏天地的人类的回报,现在人们乱砍滥伐破坏生态,自然灾害到处频发,也正是大自然对胡作非为的人类的惩罚。‎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太渺小。中国古代文人大多纵身、纵情山水,因为其精神家园是山水。对他们来说,在大自然中超脱现实、圆融身心,能使生命更快乐,人生也更有意义和价值。的确,当人回归自然,灵魂就会与宇宙相通。‎ 人要与自然和谐共处,就要善待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无论在哪个民族的心目中,土地都至尊至荣。“土能生万物,地可载山川”,人类的一切,都由土地养育和承载。在古代中国,土地就代表社稷,皇城里必建有社稷坛,用五色土拼成,皇帝每年都要祭坛拜土。从世界范围来说,只有维护好所有的土地山河,才能保持全人类的健康。‎ 然而,人们往往难以实现这样的梦想,于是产生了园林。园林是传统中国文化中的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地形、山水、建筑群、花木等载体,衬托出人类的心灵寄托和精神文化。‎ 正是大自然的千姿百态,成就了自然文学。乡村、田园,草原、丛林,江河、海洋,旷野、荒原……游记作者笔迹所在,往往就是其足迹所至。我想,在自然文学作者看来,从自然中得到的精神享受,一定远比物质享受更为愉悦和幸福。我们的亲身体验,能唤起人们更加热爱壮丽山河;我们的美好感受,能激励人们更加追求精神享受;我们的妙笔生花,能吸引人们更多地热爱文学尤其自然文学。‎ 文章,人心之山水;山水,天地之文章。“山水无文难成景,风光着墨方有情”,一语道尽自然与文学的关系。‎ ‎(选自《中国文学报》,有删节)‎ ‎1. 下列各项中,对“自然文学”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然文学”的内容是人们从自然中领受到的身心感悟,这些感悟包括人们在享受自然中获得的身心滋养、愉悦与幸福。‎ B. “自然文学”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当今,其主要内容都是山水、游记,因为中国文化历来注重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C. “自然文学”在欧美也叫“自然主义写作”,其写作对象是山水、荒原、旷野,这和中国的山水、游记的写作对象是一致的。‎ D. “自然文学”的内容主要是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思索,在当代其主要表现形式是环境文学和生态文学。‎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现代社会,人心浮躁,我们若想与喧嚣都市抗衡,就要投入到自然中去,因为从自然中得到的精神享受,才是真正的愉悦与享受。‎ B. 大自然对人是公正的,你对它敬畏,就会山青水绿河清海晏,你对它胡作非为,就会灾害频发,让人类受到惩罚。‎ C. 古代皇城里必建有社稷坛,皇帝每年都要祭坛拜土,这体现了对土地的善待,实际上只有维护好所有的土地山河,才能保持全人类的健康。‎ D. 园林是传统中国文化中以地形、山水、建筑群、花木等为载体,衬托出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心灵寄托和精神文化艺术形式。‎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无论散文、诗歌、小说,更想表现好信美河山都需要真诚深切的心灵,要具有大情怀,都要以敬畏大自然为前提。‎ B.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渺小的,当人回归自然,灵魂与宇宙相通,从中寻找到生命的快乐,人也就变得伟大了。‎ C. “自然文学”写作者的亲身体验、美好的感受,这能唤起人们更加热爱壮丽山河,能激励人们更加追求精神享受。‎ D. 正是大自然的千姿百态,成就了自然文学,游记作者笔迹所在,往往就是其足迹所至,正是“山水无文难成景,风光着墨方有情”。‎ ‎【答案】1. B 2. A 3. B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各项中,对‘自然文学’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B项,“其主要内容都是山水、游记,因为中国文化历来注重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有误;原文的意思是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当今,其主要内容都是山水、游记,而“中国文化历来注重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选项强加因果。‎ ‎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A项,“我们若想与喧嚣都市抗衡,就要投入到自然中去”有误;对应的文字在原文第一段,文中说的是“也许最佳选择就是投入到自然中去”,选项“就要投入到自然中去”,绝对化错误。‎ ‎ ‎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收条 李立泰 在抗战艰苦的岁月里,奶奶为缴党费犯愁。缴啥啊?别说钱,连一点值钱的东西也找不到了。虽然半年党费仅六分钱!区委同志讲,缴党费没钱,实物也行,有的东西可直接上缴区里。‎ 奶奶入党是拼出来的。爷爷的抗日武装被围,爷爷被鬼子杀害。奶奶擦干眼泪,忘我地工作来排遣痛苦。她救治过多名伤员,特别是救活了重伤员桑谷华。奶奶把情报藏到纂儿里,背着草篮子,顺马颊河大堤树丛走,累得浑身大汗,把褂子都湿透了,及时把情报送到县大队。天黑前她还要背着一篮子草回家。奶奶小脚疼得进家就累瘫了。她积极组织妇救会员做军鞋,带头交军粮……区委批准奶奶为党员。‎ 晚上奶奶去村支书家开会。晚饭奶奶吃得潦草,刷完锅,洗脸梳头。镜子里的奶奶是漂亮人儿。奶奶身材适中,秀发高耸,大香蕉簪儿梳在脑后。中式裤子,大襟褂子,可身。奶奶眼不大,可亮,眼珠黢黑,放光。她的妯娌、姐妹们夸奶奶好看,好看到眼上了!‎ 奶奶走黑影拐俩胡同,到支书家。一进屋,奶奶感觉今晚开会不同往常,气氛严肃,且有区委的同志在场,还跟奶奶握手。一贯好抽烟的支书,这次没叼烟袋。‎ 村支书对奶奶说:“你的入党申请,批准了。”奶奶心里一阵激动,脸立马红了,说: “我合格吗?”“合格。但是,还要严格要求自己,工作继续努力,起先锋模范作用。”奶奶点头,记到心里。区组委说: “欢迎你,李王氏同志。”‎ 支书把党旗挂墙上,奶奶看着鲜红的党旗,举起右手宣誓。奶奶站在组委一侧,面对党旗,重复的句句誓词铿锵有力:“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遵守党的纪律,严守党的秘密,按时缴纳党费,积极为党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随时准备为党献出一切,永不叛党!”小小棉油灯,如豆的灯火,照得几人影影绰绰。但鲜艳的党旗映红了脸,照亮了心。会场虽小,意义重大。党给了她第二次生命,起点就在那间小屋。‎ 奶奶说:“解放后参加那么多次市县的党代会、妇代会、积代会,都没我入党的会刻骨铭心。我是党的人!俺听党的话!不折不扣按党说的做!绝不讨价还价。”‎ 每月一分钱党费,一年一毛二。若放到今天一毛二还叫钱吗?地上丢一毛钱甚至一元钱,年轻人懒得下腰去捡。可当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 一年未雨,旱得冒烟,赤地千里。人们成群结队地逃荒要饭,拆房卖屋,卖儿卖女。村庄荒芜,兔狐出没,饿殍遍野,荒凉凄惨。兵荒马乱,日伪顽杂抢粮,已没可抢之粮。看见烟囱冒烟,闯进家去就掀锅,菜窝窝抓起来就吃。‎ 县委指示,精兵简政,开展大生产运动,共度灾荒。‎ 奶奶思忖,区队战士吃饭也成难题,吃了上顿愁下顿,甚至饿着肚子打鬼子,那怎么行啊?奶奶抬头看院里的大榆树。春天吃了它一串串榆钱儿,分期分批地撸榆钱儿,吃了将近月余。现在榆叶碧绿,奶奶还没舍得吃它。当时就想着榆叶派上用场。‎ 奶奶叫父亲爬树,捋榆树叶。父亲捋一篮子榆叶,放下来。叔叔抓榆叶就往嘴里塞,奶奶叫他别吃。叔叔“哇”地哭起来:“我饿,我饿。”奶奶眼里含泪,说:“小儿不哭,我蒸菜给你吃。”‎ 父亲多想吃把榆叶啊,鲜嫩的榆叶在手里过了一遍,也没敢尝尝。奶奶蒸了一锅榆叶窝窝,那点儿可怜的高粱面,几乎蒸不成个儿。给父亲、叔叔蒸了几个野菜杏叶团子,奶奶实在蒸不成窝窝了,就团揉团揉放到锅里。‎ 榆叶窝窝熟了,锅上冒出香甜的热气。叔叔瞪着大眼看锅,他们瘦得皮包骨头,三根筋挑着头。出锅了,绿绿的榆叶窝窝,香啊,热气扑脸。‎ 村支书批准奶奶把一锅榆叶窝窝作为党费上缴。奶奶提起榆叶窝窝走时,叔叔又哭了。奶奶想放下一个给父亲和叔叔吃,可是战士也在饿肚子,吃一个也凑不够整数了!她心一横,坚决地走出家门。‎ 一直到解放,奶奶还保存着当年李区长写的收条。在全市“纪念建党90周年图片巡回展”中的“难忘的岁月”展室,我看到了皱巴巴烂乎乎的(放大若干倍)奶奶的党费收条。‎ 收 条 今收到豆腐梁村李王氏今年全年党费,一锅高粱榆叶窝窝。‎ 区长:李善亭 ‎ 一九四三年农历五月十七日 ‎ 选自《小小说》2017年5月版,略有改动)‎ ‎4.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很讲究前后情节的铺垫和照应,开篇写“缴党费没钱,实物也行”,为后文奶奶用高粱榆叶窝窝作为党费埋下了伏笔。‎ B. 小说中,作者详细描写了干旱、逃荒、村庄荒芜、兵荒马乱等艰苦的生活环境,主要是为了衬托“我”的奶奶的形象的伟大。‎ C. 小说善用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比如“奶奶提起榆钱窝窝走时”“想放下一个”“她心一横”,表现奶奶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 D. 小说以奶奶缴党费为主要线索,这样安排有利于组织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使故事情节更集中、紧凑,并能凸显奶奶形象。‎ ‎5. 小说是如何叙述奶奶入党的情节的?这样的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5分 ‎6. 有人说李区长写的收条应该放在开头。你认为放在开头好,还是结尾好?请结合小说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案】4. C 5. 奶奶入党的情节运用了插叙的方式。①补充小说情节,为奶奶缴党费做铺垫;②突出了奶奶对党忠诚和无私精神,从而丰富了奶奶形象;③使小说的结构富有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 ‎6. 示例一:放在开头好。①把收条放在开头,运用倒叙的叙述方式,先把故事的结局写出来。②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什么奶奶的党费是“一锅高粱榆叶窝窝”呢?造成悬念,使读者迫切想知道故事的来龙去脉。③更能突出奶奶作为共产党员忠于自己的信仰的崇高品质。示例二:放在结尾好。①结构更谨严:收条放在最后出现,与前面的故事情节相互照应,与开篇“缴党费没钱,实物也行”首尾呼应,结构圆合。②人物更鲜明:更能突出奶奶作为共产党员忠于自己的信仰的崇高品质。 ③主题更突出:收条最后出现是对奶奶缴党费行为的一种证明和肯定,体现了艰难时期这份党费的珍贵和不易,深化了小说的主旨。达到感人肺腑的效果,能够使读者产生心灵上的震撼。‎ ‎【解析】‎ ‎4. 试题分析:“想放下一个”“她心一横”属于心理描写。‎ ‎5. 试题分析:注意答出“插叙”的方式,然后分析作用,“补充小说情节”“丰富了奶奶形象”“避免平铺直叙”。‎ 点睛:分析小说的叙事方式注意结合小说的文本特征进行分析,首先是事件的叙述方式,主要有倒叙、插叙等,然后注意叙事的视角,以第几人称或谁的视角叙诉,然后是叙事的重点,叙事离不开人物,叙事选择的是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的哪一方面,答题时注意和结合文本分析作用。此题主要是插叙的手法。‎ ‎6. 试题分析: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从小说的几个要素的角度分析原因,此题主要从“结构更谨严”“人物更鲜明”“主题更突出”的角度分析作用。‎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日下发的《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指出,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求中小学校通过有关课程和活动开展书法教育。书法在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乃至世俗生活中都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但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有所削弱,书法教育的状况堪忧。首先,中小学学生书写不规范、不工整、不美观,字迹潦草;其次,“双姿”不规范的比例很大,坐姿和握笔姿势不正确;再次,学生普遍缺乏写好字的心态和习惯,多数不在意字写得不好;最后,“提笔忘字”现象日益严重。全国中小学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郭振有提出,1988年成立的中国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在过去的20多年里,积累了丰富的书法教育的经验,各地应借着“书法进课堂”的东风,扩大书法特色教育实验区和实验校。‎ ‎( 《中国教育报》2011年10月25日12版,有删改)‎ 材料二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明确提出加强书法教师队伍建设。要逐步形成以语文教师为主体、专兼职相结合的书法教师队伍。”目前,广东省中小学书法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如何呢?现有的教师是否能够胜任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需要?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组织了一次面向广东省中小学语文教师和美术教师的问卷调查。接受问卷调查教师所在的学校中,配备有专职书法教师的占18.77%,由语文老师兼任书法教师的的占27.18%,由美术老师兼任书法教师的占25.6%,没有配备书法教师的占28.45%。缺乏能胜任书法课教学的教师这一现实也在另一项统计结果中反映出来,高达48.35%的教师认为目前学校开展书法教育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可胜任的书法教师”。要解决书法教育师资队伍不足的问题,建议加强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还要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学校聘请有书法专长的校外人员(尤其是当地少年宫和文化站的书法教师),经过适当的教学培训后担任学校书法教师。‎ ‎(冯善亮,周凤甫《广东省中小学书法教育状况调查报告(节选)》,2015年1月)‎ 材料三 当前教育部稳步推进书法教育进课堂工作成绩显著。近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对“识文断字”基本功提出新的要求,总体目标是打造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的示范标杆,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两种意识”。但在继续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工作的落实中依然不同程度存在着一些问题。据江西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对全省35所中小学抽样调查显示,86%的学校因没有书法师资、教材等问题,开设的书法课走过场,形同虚设。如何把书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日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协理事卢中南接受了我们的专访。他建议教育部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对开设书法课的情况全面调查,建立相应的督导机制,提高书法的地位,将书法作为推进中小学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建立书法评价机制,并明确列入教育督导和评价中;重视并定期检查书法教学实施情况。成立专业的书法教育监管小组,每学期、学年到校巡管,检查开课的真实情况,重在监督落实。对书法获得成果的奖励制度要等同于其他考试科目。要设立书法教师资格证,有明确的书法专职教师的“入职名额编制”,使书法教师专职化。除提高书法教师地位、保证书法教师专职教书法外,必须对全体教师进行汉字书写培训,尤其是语文教师。尽快制订师范生的书写技能训练目标,尤其是师范院校文科学生必须有相对严格的书法课程。卢中南说,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再到家庭,合力形成严密的书法教育管理机制,才能把书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中国艺术报》2017年03月06日7版,有删改)‎ ‎7.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和概括,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 三则材料都发表在教育部发布重要文件之后,三者都密切关注我国教育方针和政策,并及时献言献策。‎ B. 材料二和材料三显示,专职教师在书法教师中所占比例偏低,是目前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最突出的问题。‎ C. “如何加强书法教育”,材料一和材料二重视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作用,材料三更强调教育主管部门管理监督。‎ D. 三则材料都试图积极引导读者思考当下书法教育面临的问题,并且暗示读者,中国人的书法能力会越来越强。‎ ‎8. 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合理的两项是( )‎ A. 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当下中国书法教育进课堂的问题,而且都认为开展书法教育迫在眉睫,亟需获得社会高度重视。‎ B. 三则材料各有侧重,材料二和材料三运用了抽样调查数据,材料一虽能分析书法教育现状,但客观性略为欠缺。‎ C. 材料一对书法教育现状进行考察,内容具体;材料二是调查报告,数据分析详尽客观;材料三专访专家,突出受访者个人观点。‎ D. 三则材料的背后,是国家对于书法教育的要求,也是中小学对书法教育的强烈诉求,材料具有时效性和广泛的现实意义。‎ E. 材料的语言风格因读者群体而有所不同。材料二主要面向教育界,简洁严谨;材料一和材料三主要面向普通读者,通俗易懂。‎ ‎9. 根据上述材料,谈谈解决书法教育师资不足问题的主要举措。‎ ‎【答案】7. A 8. CE ‎ ‎9.‎ ‎ ①加强师资培训。加强师范生书写技能训练,对全体教师进行汉字书写培训。②提高书法教师地位。设立书法教师资格证,有书法专职教师“入职名额编制”。③提高地位。建立书法评价机制,加大奖励力度。④寻求社会支持。与书法团体合作,聘请并培训有专长的人员担任学校书法教师。‎ ‎【解析】‎ ‎7.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和概括。B项材料二显示目前学校幵展书法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可胜任的书法教师”,无论是专职还是兼职都缺乏;C项材料二未提到“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材料三不仅“强调教育主管部门管理监督”,也提出学校、社会等方面的作用;D项“中国人的书法能力会越来越强”无中生有。‎ ‎8.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上述材料的理解。A项“迫在眉睫”于文无据;B项没有调查数据,不能证明“客观性略为欠缺”;D项没有显示“中小学对书法教育的强烈诉求”。‎ ‎9.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既涉及到文章的内容,又要拓展。首先立足文本,解决书法教育师资不足问题的主要举措,到文中找主要的事件,通过事件分析体现传主的什么思想,然后分条作答。加强师资培训,提高书法教师地位,提高学科地位,寻求社会支持。‎ 点睛: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如本题提高书法教师地位。设立书法教师资格证,有书法专职教师“入职名额编制”。提高学科地位。建立书法学科评价机制,加大奖励力度。‎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沈有容,字士弘,宣城人。幼走马击剑,好兵略。举万历七年武乡试。蓟辽总督梁梦龙见而异之,用为昌平千总。复受知总督张佳胤,调蓟镇东路,辖南兵后营。‎ 十二年秋,朵颜长昂以三千骑犯刘家口。有容夜半率健卒二十九人迎击,身中二矢,斩首六级,寇退乃还,由是知名。十四年从李成梁出塞,抵可可毋林,斩馘多。明年再出,亦有功。成梁攻北关,有容陷阵,马再易再毙,卒拔其城。‎ 从宋应昌援朝鲜,乞归。日本封事坏,福建巡抚金学曾欲用奇捣其穴,起有容守浯屿、铜山。二十九年,倭掠诸寨,有容击败之。倭据东番。有容守石湖,谋尽歼之,以二十一舟出海,遇风,存十四舟。过彭湖,与倭遇,格杀数人,纵火沈其六舟,斩首十五级,夺还男妇三百七十余人。倭遂去东番,海上息肩者十年。捷闻,文武将吏悉叙功,有容赉白金而已。‎ 三十二年七月,西洋红毛番长韦麻郎驾三大艘至彭湖,求互市,税使高寀召之也。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由浙江游击调天津,迁温处参将,罢归。四十四年,倭犯福建。巡抚黄承元请特设水师,起有容统之,擒倭东沙。‎ 泰昌元年,辽事棘,始设山东副总兵,驻登州,以命有容。八月,毛文龙有镇江之捷。诏有容统水师万,偕天津水师直抵镇江策应。有容叹曰“率一旅之师,当方张之敌,吾知其不克济也”无何,镇江果失,水师遂不进。明年,广宁覆,辽民走避诸岛,日望登师救援。朗先下令,敢渡一人者斩。有容争之,立命数十艘往,获济者数万人。时金、复、盖三卫俱空无人,有欲据守金州者。有容言金州孤悬海外,登州、皮岛俱远隔大洋,声援不及,不可守。迨文龙取金州,未几复失。四年,有容以年老乞骸骨,归,卒。‎ ‎(选自《明史•沈有容传》,有删改)‎ ‎10.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B. 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C. 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D. 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乡试”是古代科举的地方考试,又称“大比”。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 B. “倭”指倭寇。是指元末到明中叶在朝鲜和我国沿海抢劫骚扰的日本海盗。‎ C. “海外”与古代的“海内”相对,“海内”指国内,“海外”则古今同义,指国外。‎ D. “乞骸骨”意思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家。‎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沈有容热爱军事。他从小就会骑马击剑,后考中武生乡试,梁梦龙、张佳胤都赏器重他,让他担任要职。‎ B. 沈有容作战勇猛指挥夺取刘家口的战斗中,他身先士卒,虽身中两箭,但仍斩首六级,等敌人退走了才回来。‎ C. 沈有容有计谋。他曾想用奇兵攻打倭寇的巢穴,可惜福建巡抚金学曾不按他的计划行事,导致部队攻打失败。‎ D. 沈有容爱护百姓。郎先发布禁令不让人去救百姓时,他表示反对并下令让几十艘船开往各岛,从而使数万人获救。‎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倭遂去东番,海上息肩者十年。捷闻,文武将吏悉叙功,有容赉白金而已。‎ ‎②无何,镇江果失,水师遂不进。明年,广宁覆,辽民走避诸岛,日望登师救援。‎ ‎【答案】10. A 11. C 12. C ‎ ‎13. (1)“去”:离开;“息肩”:平息;“赉”:赏赐.译文为:倭寇于是离开东番,海上平息了十年.捷报上达,文官武将们都论功受赏,有容只是受赏白银而已。(2)“无何”:没有多久;“明年”:第二年;“走避”:逃走躲避;“日”:名词用作状语,每天.译文为:没有多久,镇江果然丢失了,水师就不再前进.第二年,广宁失守,辽民逃往各岛避难,每日盼望登州的部队救援。‎ ‎【解析】《明史·沈有容传》,作者:张廷玉,朝代:清 ‎10.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根据句子结构,“有容白当事”一句中,“当事”做“白”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可排除B项;“悟”与“呼”表示两种行为,前者是“麻郎醒悟”,语意已经完整,后者则是“叫来高寀的使者”,语意完整,故中间要断开,可排除C项;“索还”指“讨要”,中间不能断开,“所赂寀金”意为“贿赂高寀的金钱”,语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可排除D项。‎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文中的“海外”指远离内陆的地方,不是指国外。‎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由原文“日本封事坏,福建巡抚金学曾欲用奇捣其穴,起有容守浯屿、铜山”可知,“想用奇兵”的是福建巡抚金学曾,这里对象有误;且“福建巡抚金学曾不按他的计划行事”于文无据。‎ ‎13.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1)“去”:离开;“息肩”:平息;“赉”:赏赐。(2)“无何”:没有多久;“明年”:第二年;“走避”:逃走躲避;“日”:名词用作状语,每天。‎ 参考译文:‎ 沈有容,字士弘,宣城人。幼时就会骑马击剑,爱好用兵的谋略。万历七年考中武生乡试。蓟辽总督梁梦龙看见他认为他不是平凡之人,任用他为昌平的千总。又受到总督张佳胤的赏识,调到蓟镇的东路军,管辖南方士兵的后营。‎ 十二年秋天,朵颜长昂带领三千骑兵侵犯刘家口。有容半夜率领二十九名勇猛的士兵迎击,身中两箭,斩首六级,贼寇退走了才回来,由此知名。十四年跟随李成梁出塞,抵达可可毋林,斩杀敌人无数。次年再次出塞,也有功劳。成梁攻打北关,有容冲入敌阵,坐骑一再更换一再死去,最后攻下了那座城。‎ 随从宋应昌支援朝鲜,要求回来。分封日本的事情失败,福建巡抚金学曾想用奇兵攻打他们的巢穴,启用有容防守浯屿、铜山。二十九年,倭寇劫掠各村寨,有容打败了他们。倭寇占据东番。有容防守石湖,计划全部歼灭他们,带了二十一条船出海,遇到风,存下十四条船。经过澎湖,与倭寇相遇,打死数人,放火烧沉他们六条船,斩首十五级,夺回男女三百七十多人。倭寇于是离开东番,海上平息了十年。捷报上达,文官武将们都论功受赏,有容只是受赏白银而已。‎ 三十二年七月,西洋的红毛番酋长韦麻郎驾驶三艘大船到澎湖,要求互通贸易,他们是征收商税的使臣高寀召来的文言文阅读答案沈有容,字士弘,宣城人。幼走马击剑,好兵略。举万历七年武乡试阅读答案。有容告诉当权的人,自己请求前往劝说他们 见到麻郎,指明陈述利害关系。麻郎醒悟,叫来高寀的使者,讨回贿赂高寀的金钱,扬帆而去。从浙江游击将军任上调到天津,又调任温、处参军,被罢免回家。四十四年,倭寇侵犯福建。巡抚黄承元请求特别设立水师,起用有容统领,在东沙擒获倭寇。‎ 泰昌元年,辽东事务棘手,朝廷开始设立山东副总兵,驻守登州,就任命有容担任这个职务。八月,毛文龙在镇江打了胜仗。诏令有容统帅水师万人,偕同天津的水师直达镇江策应。有容叹息说:“率领一支部队,去抵抗正嚣张的敌人,我知道那是不可能成功的。”没有多久,镇江果然丢失了,水师就不再前进。次年,广宁失守,辽民逃往各岛避难,每日盼望登州的部队救援。朗先下令,敢摆渡一个人过来的斩首。有容反对,立即命令几十艘船开往各岛,几万人获得了救援。当时金、复、盖三卫都空虚没有人,有人要据守金州。容说金州孤立地远处海外,登州、皮岛都与它远隔大海,声援不到,不可据守。等到文龙取得金州,没有多久又丢失了。四年,有容因为年老请求退休,回到家中,去世。‎ ‎(二)古代诗词阅读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下列问题。‎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注】林景熙,南宋末年爱国诗人,宋亡后不仕,隐居平阳。‎ ‎14.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首联运用了比兴手法,写日暮时分,诗人徘徊溪亭,观览景色,思绪纷披。‎ B. 颔联写明月上高树,诗人半醉半醒,心绪不宁,难以去怀,说明诗人感慨至深。‎ C. 尾联悠长的渔歌、若明若暗的灯火,让人倍感凄凉孤寂,蕴含着国破家亡、漂泊无依之感。‎ D. 诗中用“日暮”“月初白”“孤灯个词语,表现白天到夜晚的时间变化,表达作者孤寂情感。‎ E. 诗人在真实描摹客观景物的同时,又把某种独特感受倾注在景物描写之中,使读者也受到感染。‎ ‎15. 赏析嫌中“穿”“数”二字的妙处。‎ ‎【答案】14. AD 15. “穿”即穿行,写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形象地表达出诗人的孤 独和忧郁。 “数”即数数,指诗人独坐无聊,只得藉数流萤以遣闷,诗人苦闷无聊的心情跃然纸上。‎ ‎【解析】‎ ‎14. 试题分析:A项,没有比兴手法;D项,“白天”不恰当。‎ ‎15. 试题分析:注意从情感的角度分析“形象地表达出诗人的孤独和忧郁、苦闷无聊的心情”。‎ 点睛: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链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一般都有炼意的内容,如是写景的诗句往往有炼意的成分,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的作用,如转折、过渡等,炼手法主要是修辞和表现手法。答题时先答出字的含义,然后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效果。此题主要从炼意方面考虑。‎ ‎(三)名句名篇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作者运用对仗的手法描写箫声强烈的感染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 ‎(2)《登高》一诗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 ‎(3)《卫风•氓》中“_________”短短数字,便刻画出氓看起来忠厚老实的形象。‎ ‎【答案】 (1). 舞幽壑之潜蛟 (2). 泣孤舟之嫠妇 (3). 风急天高猿啸哀 (4). 渚清沙白鸟飞回 (5). 氓之蚩蚩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本题中易错字“壑”“ 嫠”。‎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的梁漱溟先生是当代中国屈指可数的学问大家,在他的 耳濡目染 之下,梁培宽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②战功赫赫的老将军逝世了无人问津,一个二线的女歌手死了,网络上的消息却铺天盖地,这个社会已经畸形到这种地步!‎ ‎③在国家全面实施二孩政策的背景下,女教师过度集中会让教育管理部门在人事安排上捉禁见肘 ,这恐怕是女师范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④坚持走职业化、市场化的道路,通过引进高水平的教练和球员来带火球市,长此以往中国足球一定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⑤他心中恶念越积越重,终有一日堤防溃决,一发而不可收,只有盼他善念滋长,恶念渐消,方能逐步归于正道。‎ ‎⑥只有与国家和人民休戚与共 、把个人荣辱置之度外的人才会得到人民的口碑,得到人民的拥戴。‎ A. 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④⑤⑥ D. ②③⑥‎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①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使用对象错误。②无人问津:没有人过问或尝试。使用正确。③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应付不过来。使用正确。④长此以往:老是这样下去(多就不好的情况而言)。不合语境。⑤一发而不可收:事情一经发生,就发展得十分顺利和迅速,继而保持不断发展的状态。含褒义。不合语境,此处应为“一发而不可收拾”。⑥休戚与共:彼此共同承受幸福与灾祸。使用正确。‎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周有光不断反思个人思想发展历程,总结中国现代化的经验教训,提出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规律”“五大自由”等思想,为当代研究者予以深刻的启发。‎ B. 周梅森创作的《人间正道》《至高利益》《我主沉浮》和《绝对权力》等政治小说闻名全国,被誉为“中国政治小说第一人”,最近热播的《人民的名义》是他的又一部反腐力作。‎ C. 保定市徐水区发布政策规定,暂停向拥有本区3套及以上住宅的本区户籍居民家庭出售新建商品住房及二手住房;取得本区居住证的非本区户籍居民家庭,方可允许在本区购买一套住房。‎ D. 伊罗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新闻实践以及他对“宣传”与“真实性”的挑战和质询确立了他在中共新闻史上的独特地位,他倡导的“宣传也要讲求事实”的观点在今天得到了充分认可。‎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 项,句式杂糅,“为当代研究者予以深刻的启发”错;B 项,搭配不当,“政治小说”不能被誉为“中国政治小说第一人”;D 项,语序不当,“挑战和质询”应为“质询和挑战”。‎ 点睛: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暗换主语表现为句子前面没有主语,而前句的主语不能作该句的主语。此题选项A““为当代研究者予以深刻的启发””句式杂糅造成结构混乱。‎ ‎19.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公厕中设置“人脸识别厕纸机”, ① 从经济的层面看,这一做法也未必可持续,未必具有可推广价值。添置一台“人脸识别厕纸机”的投入不小, ② 它能节省多少厕纸, ③ 是个大疑问,若算经济账,这做可能很不划算。更重要的是, ④ 游客的道德水平依旧,以前 ⑤ 糟蹋厕纸,将来 ⑥ 连机器也会破坏。‎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即使 虽然 还 只要 只是 /‎ B. 就算 虽然 还 如果 / 恐怕 C. 如果 但 则 如果 / 可能 D. 即使 但 则 只要 只是 可能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①是让步关系,排除C,⑤⑥前后是递进关系,排除AB。‎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字。‎ 天下只有两种人,比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好的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①___ ,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 ②____。不过事实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 ③____。‎ ‎【答案】 (1). 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 (2). 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 (3). 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①空注意后文“第二种人应该悲观”,第②空注意前面的“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③空注意前文“缘故是第二种人”。‎ ‎21. “学习金字塔”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的一位教育学家埃德加·戴尔于1946年提出的。下图是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据此绘出的学习金字塔(LearningPyramid)。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学习方法不同,学习效果大不一样习金字塔看了上面的示意图,作为学生,你认为应该怎样转变学习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请给出三条建议,每条不超过20字。‎ ‎【答案】①要由被动的接受转到主动参与式学习;②要由个人学习转到团队合作学习;③要由单纯的吸纳知识转到注重实践应用。‎ ‎【解析】试题分析:图中显示,学习效果在30%‎ 以下的(较差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较好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四、写作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马里奥•普佐是一位追求纯粹文学艺术的作家,假以时日他会成为一位比较有影响的纯文学作家。但是,1965年的普佐债务缠身,连最基本的生活费用都发生困难。于是,他放弃自己的初衷,改写通俗小说。三年后,《教父》问世,创造当时的销售记录。1970年,因为导演艺术类影片而欠下巨额债务的导演弗朗西斯•科波拉已经走投无路,派拉蒙公司派人与他商谈改编拍摄《教父》的问题,他看了几页小说就大倒胃口,但为了生存,他最终答应拍摄《教父》.1973年,《教父》获得第45届奥斯卡奖最佳电影、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编剧本三项奖项;2007年美国电影协会评选“百年百佳影片”,《教父》排名第二。‎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退一步海阔天空 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 维克多·雨果 ‎——题记 ‎ “退一步海阔天空。”人们常用这句话劝慰别人或告慰自己——做人要宽容。“宽容就会海阔天空?”儿时的我很纳闷,翻阅现代汉语字典,得到的是宽容一词的解释:“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追究。”空洞!自此幼小的心灵中又多了一份疑惑。‎ 后来,我到了江西武宁佛香山弥陀寺,看到了那尊笑嘻嘻、胖乎乎、袒露大肚皮的弥勒大佛,看到在他两旁那幅意味深长的楹联:“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此时我才恍然大悟:宽容是一种开朗的豁达;宽容,是一种深厚的涵养;宽容,是一种高尚的品德。宽容就是胸怀的宽阔,这份宽阔超越世纪,这份宽阔超越宇宙,这份宽阔更超越人的想象。‎ ‎ “君子贤而能容黑,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这是荀子精辟概论。我想,君子之所以为君子,皆出于宽容乎!正是因为有这大肚能容天下事的气度,曹操才会一把火烧了那些将士的忠信表,饶恕过错;李世民才会重用太子旧臣魏征,不计前嫌;闵子骞才会下跪为后母求情,不究恩怨。古来成大事之人大都具备了这“记人之长,忘人之短”的宽容,才在人们心中留下美名。‎ 宽容,说来真的很简单,可现实中又有几人能付诸于行动?在别人犯了无心之失时,说一句“没关系”;在别人触犯到利益时,说一句“我不介意”;在别人观点发生分歧时,说一句:“这没什么。”这了了数语虽然人人会说,可又有多少人能将它深植在心中?世间有多少人为公车上的磕磕碰碰争得面红耳赤?多少人为生意场上的蝇头小利争得你死我活?多少人为了学术上的不同观点弃斯文于不顾?在那一刻这些人有没有想到宽容?‎ 我们的世界五彩缤纷,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任何人都不能将自己的思想、行为强加于人,而我们又必须在同一片天际下生活,人类要和谐共处就必须要学会宽容,如那尊弥陀寺的大佛,展开胸襟,绽开笑脸,接纳天下事,这时,心灵便比大地更厚重,比天空更广阔。哦,原来宽容他人就是解放自己。“退一步海阔天空”儿时的迷惑变得清晰明朗。‎ 宽容,如一泓清泉浇灭怨艾之火;如一阵轻风拂平嫉妒之稚;如一团篝火温暖冷漠之心。当你退一步时,会看到天的无边,海的无限。让我们去享受那退一步的神清气爽。‎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明确,往往限定了写作范围和对象,暗示了文体——议论文。但任务驱动型作文也有一定的开放性,具体到每位考生又必须明确,应该选择自己赞成或社会主流价值观认同有观点,选择自己有素材积累、和感触的观点来写。‎ 材料中,普佐和科波拉都遭遇了贫困生活的折磨,出路有两个,一个是坚持自己的追求,不管生活的艰难万苦,说不定最终总会有一些收获;二是转个方向,先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自己原先的追求先放一放,等到能够吃得饱、穿得暖之后再去为自己的初心打拼,这末必不是一个好的办法.‎ 由此可以看出,材料的立意可以有:‎ ‎①坚持理想,也要明白处境.‎ ‎②退一步,可能就是海阔天空.‎ ‎③妥协不是投降.‎ ‎④雅俗共赏.(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不矛盾)‎ ‎⑤转个弯,也许能够看到更美的风景.‎ 点睛:什么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高考作文经历了命题、话题、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的嬗变。自2006年开始,新材料作文在高考试卷中出现至2012‎ 年其相对咸熟,并在全国推广。新材料作文给定材料不给定话题或题目,也不限文体。相较于话题作文那样放得过宽,命题作文、材料作文限制过多、文体单一等有很大优势,但其作文不确定的角度也为套作和宿构提供了空间。因此在新材料型作文中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这类作文在英美等国的作文考试中比较常见。试题往往是给学生创作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近年在继承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自然、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又在避免套作、宿构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通过增加如2015课标卷作文中“写信”“权衡与选择”等任务型指令来考查学生真正的作文能力。这种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 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 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1卷要求考生给“女儿举报”事件相关方写信来入情入理地谈问题、讲道理;全国新课标2卷要求考生在深入思考“当代风采人物”推选标准的基础上优中选优展示自己的价值判断。面对任务驱动型作文,考生要转变观念,再不是那种抓住一个词就立意,准备几个例子就作文的时候了,必须按照指定的任务去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写法往往具有暗示性,比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2卷作文“你认为谁更有风采”中的“更”写法必须是比较、对比,从而确立自己的观点。‎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