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北京市第五十六中学语文卷高二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www.ks5u.com 北京市第五十六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过程性学业检测 高二年级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Ⅰ卷 阅读《孔孟》选段,完成小题。 孔子没有直接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论语》中,“仁”字出现了66次,没有两个地方的解释完全相同。但是他既说出虽为圣贤,仍要经常警惕才能防 (fàn) 不仁的话, 甲 。他又说“观过,斯知仁矣”,好像这纠正错误,促使自己为善的能力,虽系主动的,但仍要由内外观察而产生。 乙 。他曾斩钉截铁地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孔子自己承认,他一生学习,到70岁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孟子的自信,则可以由他自己所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一句话里看出。这种道德力量,经他解释,纯系内在的由自我产生。所以他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也就是 ① (宣示/宣誓)人人都能做圣贤。 孔子对“礼”非常重视。孔子虽然称赞管仲对国事有贡献,但仍毫不 ② (迟疑/迟缓)地攻击他器用排场超过人臣的 ③ (限额/限度)。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徒,他死时孔子痛哭流涕,然而孔子却根据“礼”的原则反对厚葬颜渊;又因为“礼”的需要,孔子见南子,使子路感到很不高兴。孔子虽不喜欢阳货的为人,但为了礼(shàng) 往来,他仍想趁着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回拜他。 丙 。齐宣王称病,他也称病。他见了梁襄王,出来就说:“望之不似人君。”鲁平公没有来拜访他,他也不去见鲁平公。他对各国国君的赠仪,或受或不受,全出己意。他做了齐国的吊丧正使,出使滕国,却始终不对副使谈及出使一事。 1. 下列填写在横线上的汉字的字形及给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防(fàn) ②逾矩 ③礼(shàng) 往来 ④吊丧 A. ①范 ②jù ③尚 ④sàng B. ①范 ②jǔ ③尚 ④sāng C. ①犯 ②jǔ ③上 ④sāng D. ①犯 ②jù ③上 ④sāng 2. 在文中①②③处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 宣誓 迟疑 限额 B. 宣示 迟缓 限额 C. 宣誓 迟缓 限度 D. 宣示 迟疑 限度 3. 将下列三个句子依次填入文中的甲、乙、丙处,前后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孟子就没有这样的耐性 ②可见他认为性恶来自先天 ③孟子则没有这样犹疑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②③① D. ③②① 4. 以下各项都出自《论语》,其中不能体现“孔子对‘礼’非常重视”的一项是 A.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B.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 C.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D.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答案】1. B 2. D 3. C 4. A...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下列填写在横线上的汉字的字形及给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正确的应该是①范 ②jǔ ③尚 ④sāng,答案为B项。 点睛:汉字的字形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正确把握字形、不写错别字和工整书写两个方面。高考的考查重点多为音近字、形近字和音、形相近字。首先,我们必须做到:1.书写时,不写不规范的汉字——“繁体字”“异体字”已经淘汰的“简化字”。2.要注意音、形、义三者相结合,特别是意义。3.对形似字进行整理,形成表格,集中突破。其次,要注意以下方法:1.语义辩识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义来辨析书写是否正确。2.字形辩识法汉字中有80%的字是形声字。形声字的形旁表示汉字的意义类别。因而,推断形旁,明了字的意义所属,就能大致判断该字在词境或语境之中的运用正确与否,从而辨别书写的正误。3.结构分析法 有些成语的构词方式上有个特点,前两个字和后连个字的结构相同,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或者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的意义相同或相反,据此规律,可以有效的防止错别字。5.语音辨识法 通过朗读该词,发现词中字的书写错误,有些字是由于读错了字音而随着就把字写成了别字。6. 来源结合法 一些成语有一定出处,要么从神话传说中来,或从寓言故事中来,或从名言名句中来,联系其本源出处,易判断字形。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题干问的是“恰当的”题中“宣誓 宣示”宣誓:参加某一组织或任职时在一定的仪式中说出表示忠诚和决心的话。宣示 :1.显示;展示。2.宣布;公布 ;“迟疑 迟缓”迟缓;脑子不灵敏。形容人(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敏和动物行动缓慢。 迟疑——犹豫;拿不定主意;“限额 ”一般用在金钱上。“限度”重在范围和程度。一句文段中语境,答案应该为D。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比如题中的词语,含义相近但不同,要注意区分使用。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补写题,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题中选C“散发出”和“绽放出”对应。 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合起来,我们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补句的命题规律:(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题干“以下各项都出自《论语》,其中不能体现‘孔子对‘礼’非常重视‘的一项是”,选项中A项是孔子称赞管仲的成就,与“礼”无关。答案为A项。 二、根据要求整合相关知识,完成小题。 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著名诗人。著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等优美诗文。 B. 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他发表了大量影响后人的文学作品,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C.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法国作家契诃夫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小说成功塑造了一个极端保守、害怕一切新事物、极力维护现存制度的卫道士的典型形象。 D. 《荀子》是战国末期继孔孟之后的儒家大师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劝学》是其中的一篇。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于文学常识的理解。这类题需要平时的识记与积累。C项“法国作家契诃夫”表述错误,契诃夫为俄国人。 6.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小知不及大知 B. 君子生非异也 C. 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 D. 审容膝之易安 【答案】D 7.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与用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④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A.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①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并且,表并列)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表修饰的连词)③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耶?(是……还是……)④其国家可几而理欤(指示代词,那),答案为B项。... 点睛:掌握常见的文言虚词是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基础。推断文言虚词用法在各种考试中经常出现,这也说明:推断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和意义,是中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学习能力。由于在具体的使用中,虚词的用法非常灵活而多变,因此理解起来困难较大,它不仅需要我们朗读并背诵一定的文言文来形成语感,识记其基本用法来形成知识系统,还需要我们具备在具体情况下推断其用法和意义的能力。下面介绍八种常用的推断方法,供同学们学习和考试时参考。1.句意分析法。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在学习和应试中常用。2.上下文推断法。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推断,也是在总体把握文句意义的基础上来确定某个词的用法和意义。3.代入筛选法。如果我们知道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的答案。例如C项4.交换理解法。如果给出两个句子,让我们判断句中某个虚词的用法是否相同,我们可以将其中能确定的一句中的虚词用法和意义代入另一句来理解,看句子是否讲得通,如果讲得通,那用法和意义就是一样的,如果讲不通,意义和用法就不一样。5.结构推断法。一是可以根据句子的对称关系来推断。6.成语联想法。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词组或短句,成语绝大多数都来源于古诗文,故此,其中许多虚词语的含义与用法和文言文中的完全相同。根据这一特点,利用自己熟悉的成语来推断文言虚词的含义,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7.标志确认法。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词,抓住这些标志,我们就能迅速地确定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如判断句的标志“者”“也”“乃”等,被动句的标志“见”“于”“为所”等,宾语前置的标志“是”“之”等,其词性和意义是确定的,只要判断出是那种标志,就找到了它的用法和意义了。8.句例推断法。作为“常见虚词”,它们在课文中必定多次出现过。如果平时熟读课文,能够记住大量包含“常见虚词”的例句,阅读和考试时就可用课文中结构相同的句子来推断有关虚词的含义了。以上介绍的八种推断方法最好能综合运用,这样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准确性更大,正确率更高。 8. 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而莫之夭阏者 A.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B. 强者必悦于言,懦者必悦于色矣 C. 南冥者,天池也。 D.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例句与A是宾语前置;B状语后置;C 判断句;定语后置。 点睛:宾语前置 (可以这样理前面的词受后面的词支配)具体如下: 1、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例如: 《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否)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 《师说》 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苏轼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只要)余情其信芳(美好). 《离骚》屈原 东望愁泣,若不自胜. 《柳毅传》李朝威 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所(代词,“之人”)不忍视. 《柳毅传》李朝威 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而良人未之知也. 《齐人有一妻一妾》〈孟子〉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如:《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 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彼且奚适也? 《逍遥游》〈庄子〉 彼且恶(何)乎待哉? 《逍遥游》〈庄子〉 沛公安在? 《鸿门宴》〈史记〉 夫晋,何厌之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 吾实为之,其又何尤(怨)? 《祭十二郎文》韩愈 洞庭君安在哉? 《柳毅传》李朝威 无情郎安在? 《柳毅传》李朝威 3、介词宾语提前: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例如: 《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情形),何以异?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何以能田(畋)猎也? 《庄暴见孟子》〈孟子〉 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史记〉 余是以记之. 《石钟山记》苏轼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卫风8226;氓》〈诗经〉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陈情表》李密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奚以知其然也? 《逍遥游》〈庄子〉 4、特殊结构:用"之"、"是"将宾语提前.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效法哪一个古代) 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过?) 惟命是听 (成语) 惟利是图 (成语) 惟马首是瞻 《冯婉贞》 惟兄嫂是依 《祭十二郎文》韩愈 惟你是问. 5、普通宾语前置 在一般性的宾语前置中,大家要注意语感. 宾语前置总结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 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 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如:“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 第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业文面向南坐.”... 三、 9. 在横线处写出作品的原句(限选其中6道题) 我们在读《庄子》的时候,会为那些隽美的文字和空灵的幻象而惊叹。如《逍遥游》中的“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①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② , ③ ”。然而庄子一定不会想到,数百年后一个叫陶渊明的人,用诗歌辞赋的形式记录下庄子的人生追求与所达到的境界,在他笔下,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文字功力所描绘的自然完美意境,如在《归去来兮辞》中写道“④ ,⑤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⑥ ,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成为庄子哲学思想及道家文化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得以传承的明证。 高尔基曾说过:“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幸福和有意义。”培根也曾说过:“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聪慧,数学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学使人善变……。”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我们一生都应该与书为伍,多读书,读好书,读经典,看精品。在读完了《劝学》这篇文章后感触挺深的,学习,最重要的是端正学习态度。正如荀子如言:“⑦ ,朽木不折;锲而不舍,⑧ 。”学习的确需要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可并不是所有的学子都意识到这一点,即使心知肚明,也未必然落到实处,有的人浅尝辄止,远未领略到真谛,就半途而废,岂不惜哉!有的人一曝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结果光阴搭上去,知识未获得,岂不冤哉!也有的人虎头蛇尾,过分沉湎于“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忽视了另一半的孜孜不倦,到头来种的是西瓜,得的是芝麻,岂不悲哉!“⑨ ,不能十步,⑩ ,功在不舍。”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要想达到胜利的彼岸,贵在持之以恒。阅读吧,让我们用圣人的智慧去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用圣人内心的温暖照亮整个人生。 【答案】①不知其几千里也 ②怒而飞 ③其翼若垂天之云 ④云无心以出岫 ⑤鸟倦飞而知还 ⑥木欣欣以向荣 ⑦锲而舍之 ⑧金石可镂 ⑨骐骥一跃 ⑩驽马十驾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阅读《想北平》选段,完成小题。 设若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但要让我把北平一一道来,我没办法。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是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一直到廿七岁才离开。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作一件讨她老人家喜欢的事情的时候,我独自微微的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语言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 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啊!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这不但辜负了北平,也对不住我自己,因为我的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可是我说不出来! 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虽然“近似”两字要拉扯得很远——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自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的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10. 下列理解或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强调北平地方大,事情多,而自己知道得太少,是为了表明本文是写“我的北平”。 B. 作者用对自己母亲的爱来类比对北平的爱,突出了爱的真挚深厚。 C. 作者反复说自己“爱北平”“要说而说不出”,是指“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 D. 第三段,作者用杜鹃作比喻,是取杜鹃啼声悲切的特点。 11. 作者说“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其中的“这个”可以如何理解? 12. 作者说“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意?用文中的话回答。 13. 请分析“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答案】10. D 11. 指作者对北平的爱是要说而说不出来的。 12. (北平)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 13. 表明北平“有个边际”;表现北平特有的历史文化内涵;表达“我”对北平的亲切感和依恋之情。 【解析】 10. 试题分析:这是对文本内容、手法的综合考查。这题为客观选择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选项D中“是取杜鹃啼声悲切的特点”理解错误。主要表达的是“我对北平的爱。”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④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⑤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于文段中主要指示代词的理解,题干“作者说‘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其中的‘这个’可以如何理解”,回到原文中,找到相关语句“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作一件讨她老人家喜欢的事情的时候,我独自微微的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语言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可以推测答案。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题干“作者说‘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意?用文中的话回答。”答题关键词“含意”“ 文中的话回答”, 回到原文中,找到相关语句“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形成答案。...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含义方面可以着重分析关键词语:“摸着””长着红酸枣”“老城墙”联系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点睛:解题方法:一、抓关键词语来答题。对句子的理解更多的时候,要善于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结合上下文段,挖掘出它们的语境意义。比如本题中的本题中“现在”“过去”“对立”“一脉相连的源流”。句子里的关键词有以下几个特点:1.句中的特定称谓2.句中的指示代词3.句中的动词和修饰语,多为形容词和条件、原因状语4.运用了修辞的词语,多指比喻、比拟、借代、反语、反复. 5.注意句子中有特色的也往往是某一点,题中考查的往往集中在某一个方面。二、结合位置特点来答题。根据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和作用来看,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首句,一般具有点明主旨,总领全文的作用;还可为后文提出观点或引出主要人物、事件作铺垫;还可点题以及交代起因或缘由.2.过渡句,多出现在文章的中间部分,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起转换或逐层深入的作用.3.段首段尾句,多能对本段内容进行总领和总结。三、由浅入深,全面完整地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要考查的句子大都是具有内涵丰富和表达特色的,要分析清楚,力求不遗漏要点.。1.含蓄委婉的句子要用直接明确的语言转述出来,恢复它的本来面目.2.概括简练的句子要根据句子中的内容分点解说出来.3.内涵丰富的句子要说出它的浅层意思和深层意思.4.总体来讲,要分析句子的深刻含义,要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原则.至少要写出它在文章里的字面意思和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或深刻道理.四、抓住句子的陈述主体来答题。1.分清句子的陈述主体可以明确回答的方向,不至于抓不住重点.2.如果句子的陈述主体在句中省略必须通过上下文来推断,把它补充出来。五、抓住题目中的提示语或引导语来答题。提示语有明确的也是暗示的,但要记住,题干中一定会有这样的信息,一定要加强审读,不能大略看一下问什么和有几问,就草草答题。 五、微写作。 14. 阅读下面文字,从后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请将你选择的小题号填在答题纸上的相应位置。 ①高中语文学习中背诵默写的任务很重,请你向即将进入高中学习的同学谈谈你的体会和建议。要求条理清楚,言之有物。 ②请从“中国结、微信、灯笼、饺子、高铁”中任选三个词语,展开合理想象,描绘一个欢乐的场景。要求:描写生动,注意特定的氛围。150字左右。 ③请以“笔”为题,写成一段抒情文字。 【答案】略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题干要求“从后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答题时注意将选择的小题号填在答题纸上的相应位置,注意字数不超过150字。具体描述内容要切合小题的要求,比如①“背诵默写的任务很重”向即将进入高中学习的同学谈谈你的体会和建议”②从“中国结、微信、灯笼、饺子、高铁”中任选三个词语”描绘一个欢乐的场景“③以“笔”为题”抒情文字“。选择自己擅长的,要注意文采。 第 Ⅱ 卷 阅读下面两组文言文材料,完成小题。 (一) 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尝食,藜羹不糁①。宰予②备矣,孔子弦歌于室,颜回择菜于外。子路与子贡相与而言曰:“夫子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穷于陈、蔡③。杀夫子者无罪,藉夫子者不禁,夫子弦歌鼓舞,未尝绝音。盖君子之无所丑也若此乎?” 颜回无以对,入以告孔子。孔子憱然推琴,喟然而叹曰:“由与赐④小人也!召,吾语之。”子路与子贡入,子贡曰:“如此者,可谓穷矣!”孔子曰:“是何言也?君子达于道之谓达,穷于道之谓穷。今丘也拘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所也,何穷之谓?故内省而不疚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昔桓公得之莒,文公得之曹,越王得之会稽。陈、蔡之厄,于丘其幸乎!”孔子烈然返瑟而弦,子路抗然执干而舞。子贡曰:“吾不知天之高也,不知地之下也。”古之得道者,穷亦乐,达亦乐,所乐非穷达也。道得于此,则穷达一也,为寒暑风雨之序矣。 (取材于《吕氏春秋·慎人》) 【注释】①糁:野菜羹里掺的米粒。②宰予:孔子的弟子,字子我。③逐于鲁……穷于陈、蔡:这几句概述孔子周游列国时遭遇到的各种困辱,其中包括在宋国被追杀。④由与赐:子路名仲由,子贡名端木赐。 (二) 子路问于孔子曰:“由闻丈夫居世,富贵不能有益于物;处贫贱之地而不能屈节以求伸。则不足以论乎人之域①矣。” 孔子曰:“君子之行己,期于必达于己。可以屈则屈,可以伸则伸。故屈节者,所以有待;求伸者,所以及时②。是以虽受屈而不毁其节,志达而不犯于义。” (取材于《孔子家语》) 【注释】①域:境界。 ②时:良时,好时机。 15.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宰予备矣 备:通“惫”,这里是“饥饿”的意思 B. 盖君子之无所丑也若此乎 丑:羞耻 C. 孔子憱然推琴 憱:高兴 D. 今丘也拘仁义之道 拘:这里是“固守”的意思 16. 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子路与子贡相与而言曰 喟然而叹曰 B. 盖君子之无所丑也若此乎 处贫贱之地而不能屈节以求伸... C. 由与赐小人也 今丘也拘仁义之道 D. 临难而不失其德 于丘其幸乎 17.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其所也,何穷之谓——这正是我应该得到的处境,怎么能叫困穷呢 B. 子路抗然执干而舞——子路威武地拿着盾牌跳起舞来 C. 君子之行己,期于必达于己——君子立身行事,希望一定要使自身通达 D. 志达而不犯于义—— 只有实现自己的志向,才能不被正义的人讨伐 18. 下列对文段(一)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子贡和子路认为,迫害夫子的人还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夫子不应成天歌舞不绝。 B. 颜回觉得子贡和子路私下里对夫子的评价很不礼貌,因此到屋里向夫子汇报情况。 C. 孔子用霜雪之后松柏依旧茂盛来打比方,意在说明面对挫折也应保持高尚的品德。 D. 孔子提及桓公、文公、越王都有过逆境,说明“陈、蔡之厄”也未必是不幸之事。 19. 材料一中的“穷”与材料二中的“贫贱”含义有不同,但都属于“困境”。这两则材料所体现的孔子有关“困境”的看法,有怎样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案】15. C 16. A 17. D 18. B 19. 相同之处:两则材料孔子都强调身处困境时要固守自己的道德和节操。 不同之处:材料一强调只要心中有道义,无论身处困境还是顺境都是快乐的。材料二强调在困境中要委屈自己等待良机的到来以实现自身通达。 【解析】节选自:《孔子家语》 作者:王肃 朝代:魏 节选自:《吕氏春秋》 作者:吕不韦 朝代:秦 1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C项中,“憱”的意思是“不高兴”。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例如本题就是采用了代入原文法,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题中就是练习语境,推测实词含义。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 1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A都是连接状语和中心词,B 取消句子独立性/相当于“的” C句末语气词,表判断/表停顿 D代词/副词,表揣测。 睛:掌握常见的文言虚词是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基础。推断文言虚词用法在各种考试中经常出现,这也说明:推断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和意义,是中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学习能力。由于在具体的使用中,虚词的用法非常灵活而多变,因此理解起来困难较大,它不仅需要我们朗读并背诵一定的文言文来形成语感,识记其基本用法来形成知识系统,还需要我们具备在具体情况下推断其用法和意义的能力。下面介绍八种常用的推断方法,供同学们学习和考试时参考。1.句意分析法。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在学习和应试中常用。2.上下文推断法。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推断,也是在总体把握文句意义的基础上来确定某个词的用法和意义。3.代入筛选法。如果我们知道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的答案。例如C项4.交换理解法。如果给出两个句子,让我们判断句中某个虚词的用法是否相同,我们可以将其中能确定的一句中的虚词用法和意义代入另一句来理解,看句子是否讲得通,如果讲得通,那用法和意义就是一样的,如果讲不通,意义和用法就不一样。5.结构推断法。一是可以根据句子的对称关系来推断。6.成语联想法。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词组或短句,成语绝大多数都来源于古诗文,故此,其中许多虚词语的含义与用法和文言文中的完全相同。根据这一特点,利用自己熟悉的成语来推断文言虚词的含义,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7.标志确认法。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词,抓住这些标志,我们就能迅速地确定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如判断句的标志“者”“也”“乃”等,被动句的标志“见”“于”“为所”等,宾语前置的标志“是”“之”等,其词性和意义是确定的,只要判断出是那种标志,就找到了它的用法和意义了。8.句例推断法。作为“常见虚词”,它们在课文中必定多次出现过。如果平时熟读课文,能够记住大量包含“常见虚词”的例句,阅读和考试时就可用课文中结构相同的句子来推断有关虚词的含义了。以上介绍的八种推断方法最好能综合运用,这样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准确性更大,正确率更高。 17.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翻译,D项正确的含义是: 志向通达了也不能违背道义。言文翻译最主要是抓得分点,考生把两句放到原文中,根据上下文意思,再结合句中得分点来翻译句子。 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文言文阅读翻译四字诀:首览全文,掌握大意。词不离句,句不离词。词句难解,前后联系。跳跃句子,补出本意。人名地名,不必翻译。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领会语意。翻译整句,句子流利。对照原文,务求直译。字词句篇,连成一气。翻译完毕,检查仔细。 1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B应是颜回不能回答子路和子贡的质疑。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只要到文中找到原句,然后进行比较选项,即可发现是犯曲解文意的错误。 1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题干“材料一中的‘穷’与材料二中的‘贫贱’含义有不同,但都属于‘困境’。这两则材料所体现的孔子有关‘困境’的看法,有怎样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答题关键词“孔子有关‘困境’的看法”“ 相同点和不同点”“ 用自己的话概括”先找出相关语句,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两则材料孔子都强调身处困境时要固守自己的道德和节操。但料一强调只要心中有道义,无论身处困境还是顺境都是快乐的。材料二强调在困境中要委屈自己等待良机的到来以实现自身通达。 参考译文: (一) 孔子在陈、蔡两国之间处于困境,七天没有吃粮食,煮的野菜汤里没有米粒。宰我饿坏了,孔子还在屋里弹瑟唱歌,颜回在室外择菜。子路和子贡在一起说道:“先生在鲁国被逐,在卫国隐居,在宋国习礼时受到砍掉大树的羞辱,在陈、蔡两国陷入困境。图谋杀害先生的没有(被)治罪,凌辱先生的不受禁阻,可是先生的歌声从未终止过。君子竟是这样没有感到羞耻的事吗?”颜回没有办法回答,进入室内把(子路和子贡的对话)告诉孔子。孔子不高兴地推开瑟,长叹一声说:“子路和子贡真是见识浅薄的人。叫他们进来,我有话对他们说。”子路和子贡进到屋里。子路说:“像现在这样的处境可以说是困窘了!”孔子说:“这是什么话呢!君子在道义上通达叫做通达,在道义上困穷叫做困穷。如今我固守仁义的原则,因而遭逢乱世(带来)的祸患,这正是我应得的处境,怎么能说是困穷呢!因此,反省自己,在原则上不感到愧疚;面临危难,没有丧失自己的品德。严寒到来,霜雪降临后,松柏不凋落,我因此知道松柏生命力旺盛。从前齐桓公小白因出奔莒国而萌生复国称霸之心,晋文公重耳因出亡曹国而萌生复国称霸之心,越王勾践因会稽之耻而萌生复国称霸之心。在陈、蔡之间遇到的困境,对于我来说恐怕还是一件幸事啊!”孔子说完后威严地重新拿起瑟来弹奏音乐,子路威武地拿着盾牌跳起舞来。子贡说:“我真是不知道天的高远,地的广大啊!”古时候得道的人,困窘时也能高兴,显达时也能高兴,高兴的原因不在于困窘与显达。如果自身得到了道,那么困窘与显达是一样的,就像是寒暑风雨交替出现那样有序。... (二) 子路向孔子请教说:“我听说大丈夫生活在世间,富贵时不能对世间的事物有利;处在贫贱的境地,又不能屈抑志节来求得伸展,那就不应该算做人了。” 孔子说:“君子立身行事,希望一定要使自身通达。需要屈抑的时候就屈抑,需要伸直的时候就伸直。所以委屈身份是因为有所期待,寻求伸展是等待良好的时机。因此即使受了压抑也不能改变气节,志向通达了也不能违背道义。”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重九夜偶成 黄仲则① 悲秋容易到重阳,节物②相催黯自伤。 有酒有花翻寂寞,不风不雨倍凄凉。 依依水郭人如雁③,恋恋寒衣月似霜。 差喜④衰亲⑤话真切,一灯滋味异他乡。 【注释】①黄仲则:清代诗人。一生漂泊求仕,作此诗时短驻家中。②节物:随时节改换的事物,此指重阳节的菊花。③人如雁:谓人似旅雁,终年南北翔游,栖无定所。④差喜:幸好。⑤衰亲:老母。 20.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以“重阳”“节物”紧扣诗题的“重九”,而“节物”又关联下一句中的“花”。 B. 颔联写重阳节饮酒赏菊,且无风无雨,这些雅事乐景与诗人内心寂寞凄凉形成对比。 C. 颈联写极目所见:水郭边还有那些身着寒衣的旅人们奔波在外,增添了诗人的忧伤。 D. 尾联的内容情感与前三联明显不同,语意与情感的突转,使得诗歌的内涵更为丰富。 21. “恋恋寒衣月似霜”一句中的“霜”,写出了幽冷、凄清、惆怅的主观感受;下列诗句中的“霜”也写出了这种感受的两项是 A.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B. 雪色随高岳,冰声陷古塘。草根微吐翠,梅朵半含霜。(韦庄《和李秀才郊墅早春吟兴十韵》) C.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曾巩《咏柳》) D. 别叶萧萧下,含霜处处流。如何共清景,异县不同游。(皎然《山中月夜寄无锡长官》) E. 十年磨一剑, 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 谁有不平事?(贾岛《剑客》) 22. “差喜衰亲话真切,一灯滋味异他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20. C 21. AD 22. 答案示例:这两句诗中有“喜”;诗人能在家里陪老母亲过重阳节,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这两句诗中也有“悲”;诗人长期漂泊于外,常有寂寞凄凉之感,虽有短暂回家之喜,但可能很快又要踏上漂泊之旅,这“喜”是以“悲”为底色的,喜中有悲。 【解析】 2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的能力。选项中C项“水郭边还有那些身着寒衣的旅人们奔波在外,增添了诗人的忧伤”表述错误,应该是想象或回忆的内容,不是极目所见。 2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解读能力,题干中关键点“写出了幽冷、凄清、惆怅的主观感受;下列诗句中的‘霜’也写出了这种感受的两项是”,选项中A“人迹板桥霜”D项中“别叶萧萧下,含霜处处流”都有幽冷、凄清、惆怅的主观感受;B项中“梅朵半含霜” ,表达的是对与初春美景的喜爱。 22.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分析情感,答题关键词“思想感情” 分析诗歌的情感,要从重点意象和情感关键词入手。 点睛: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就是隐晦的。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首先,熟悉形象的符号意义。众所周知,古典诗歌乃至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借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诗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叙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这些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称作“意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然后,把握诗中的显性信息,古典诗歌中,除了含蓄隐晦的隐性信息,也有一些显性信息,鉴赏时要注意把握。 这些显性信息,一般出现在诗歌的标题或由命题者提供的注释中。第三,了解典故的关联比照。典故辞约意丰,常为古人在诗词中使用,以与所反映的时、事、人形成关联比照。典故的含义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有时可以从所用典故的联想比照意义着手。第四,分析运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的运用,是为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服务的。不仅是在解答“表达技巧”类题目时,而且在解答“思想情感”类题目时,也需要对诗歌中所采用的表达技巧进行分析,通过对表达技巧的分析来把握诗意诗情。第五,捕捉蕴含的情感理趣 古诗词大都采用两种表达方式,一为描写,一为抒情。结构上,往往描写在前,抒情在后;描写是为抒情作铺垫,抒情是描写的升华。诗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实饱满,意蕴很深。分析诗人的心境与情感,自然要捕捉、分析这些诗句。...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明天(节选) 宝儿吃下药,已经是午后了。单四嫂子留心看他神情,似乎仿佛平稳了不少;到得下午,忽然睁开眼叫一声“妈!”又仍然合上眼,像是睡去了。他睡了一刻,额上鼻尖都沁出一粒一粒的汗珠,单四嫂子轻轻一摸,胶水般粘着手;慌忙去摸胸口,便禁不住呜咽起来。 宝儿的呼吸从平稳到没有,单四嫂子的声音也就从呜咽变成号啕。这时聚集了几堆人:门内是王九妈蓝皮阿五之类,门外是咸亨的掌柜和红鼻老拱之类。王九妈便发命令,烧了一串纸钱;又将两条板凳和五件衣服作抵,替单四嫂子借了两块洋钱,给帮忙的人备饭。 第一个问题是棺木。单四嫂子还有一副银耳环和一支裹金的银簪,都交给了咸亨的掌柜,托他作一个保,半现半赊的买一具棺木。蓝皮阿五也伸出手来,很愿意自告奋勇;王九妈却不许他,只准他明天抬棺材的差使,阿五骂了一声“老畜生”,怏怏的努了嘴站着。掌柜便自去了;晚上回来,说棺木须得现做,后半夜才成功。 掌柜回来的时候,帮忙的人早吃过饭;因为鲁镇还有些古风,所以不上一更,便都回家睡觉了。只有阿五还靠着咸亨的柜台喝酒,老拱也呜呜的唱。 这时候,单四嫂子坐在床沿上哭着,宝儿在床上躺着,纺车静静的在地上立着。许多工夫,单四嫂子的眼泪宣告完结了,眼睛张得很大,看看四面的情形,觉得奇怪:所有的都是不会有的事。他心里计算:不过是梦罢了,这些事都是梦。明天醒过来,自己好好的睡在床上,宝儿也好好的睡在自己身边。他也醒过来,叫一声“妈”,生龙活虎似的跳去玩了。 老拱的歌声早经寂静,咸亨也熄了灯。单四嫂子张着眼,总不信所有的事。——鸡也叫了;东方渐渐发白,窗缝里透进了银白色的曙光。 银白的曙光又渐渐显出绯红,太阳光接着照到屋脊。单四嫂子张着眼,呆呆坐着;听得打门声音,才吃了一吓,跑出去开门。门外一个不认识的人,背了一件东西;后面站着王九妈。 哦,他们背了棺材来了。 下半天,棺木才合上盖:因为单四嫂子哭一回,看一回,总不肯死心塌地的盖上;幸亏王九妈等得不耐烦,气愤愤的跑上前,一把拖开他,才七手八脚的盖上了。 但单四嫂子待他的宝儿,实在已经尽了心,再没有什么缺陷。昨天烧过一串纸钱,上午又烧了四十九卷《大悲咒》;收敛的时候,给他穿上顶新的衣裳,平日喜欢的玩意儿,——一个泥人,两个小木碗,两个玻璃瓶,——都放在枕头旁边。后来王九妈掐着指头子细推敲,也终于想不出一些什么缺陷。 这一日里,蓝皮阿五简直整天没有到;咸亨掌柜便替单四嫂子雇了两名脚夫,每名二百另十个大钱,抬棺木到义冢地上安放。王九妈又帮他煮了饭,凡是动过手开过口的人都吃了饭。太阳渐渐显出要落山的颜色;吃过饭的人也不觉都显出要回家的颜色,——于是他们终于都回了家。 单四嫂子很觉得头眩,歇息了一会,倒居然有点平稳了。但他接连着便觉得很异样:遇到了平生没有遇到过的事,不像会有的事,然而的确出现了。他越想越奇,又感到一件异样的事——这屋子忽然太静了。 他站起身,点上灯火,屋子越显得静。他昏昏的走去关上门,回来坐在床沿上,纺车静静的立在地上。他定一定神,四面一看,更觉得坐立不得,屋子不但太静,而且也太大了,东西也太空了。太大的屋子四面包围着他,太空的东西四面压着他,叫他喘气不得。 他现在知道他的宝儿确乎死了;不愿意见这屋子,吹熄了灯,躺着。他一面哭,一面想:想那时候,自己纺着棉纱,宝儿坐在身边吃茴香豆,瞪着一双小黑眼睛想了一刻,便说,“妈!爹卖馄饨,我大了也卖馄饨,卖许多许多钱,——我都给你。”那时候,真是连纺出的棉纱,也仿佛寸寸都有意思,寸寸都活着。但现在怎么了?现在的事,单四嫂子却实在没有想到什么。——我早经说过:他是粗笨女人。他能想出什么呢?他单觉得这屋子太静,太大,太空罢了。 但单四嫂子虽然粗笨,却知道还魂是不能有的事,他的宝儿也的确不能再见了。叹一口气,自言自语的说,“宝儿,你该还在这里,你给我梦里见见罢。”于是合上眼,想赶快睡去,会他的宝儿,苦苦的呼吸通过了静和大和空虚,自己听得明白。 单四嫂子终于朦朦胧胧的走入睡乡,全屋子都很静。这时红鼻子老拱的小曲,也早经唱完;跄跄踉踉出了咸亨,却又提尖了喉咙,唱道: “我的冤家呀!——可怜你,——孤另另的……” 蓝皮阿五便伸手揪住了老拱的肩头,两个人七歪八斜的笑着挤着走去。 单四嫂子早睡着了,老拱们也走了,咸亨也关上门了。这时的鲁镇,便完全落在寂静里。只有那暗夜为想变成明天,却仍在这寂静里奔波;另有几条狗,也躲在暗地里呜呜的叫。 23. 下列有关文中人物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王九妈富有同情心、待人耐心,不忍心看到孤苦伶仃的单四嫂子一个人打理孩子的丧事,处处替她想得周全。 B. 单四嫂子丧子之后,基本没有主见,听凭王九妈等人的安排;这一则因为她沉浸在悲痛中,二则因为她孤苦无依。 C. 蓝皮阿五在需要他出力的时候却不出现了,可见他并不是真的同情单四嫂子,更多是想在这过程中占点便宜。 D. 宝儿乖巧懂事,他所说的卖馄饨挣钱给妈妈的话,曾给艰苦劳作的单四嫂子带来安慰,让她觉得生活有了奔头。 E. 爱唱曲的红鼻子老拱虽然没有给单四嫂子任何帮助,但有生活情趣,还唱小曲来有意无意地安慰单四嫂子。 24. “哦,他们背了棺材来了”一句中的“哦”字意味深长,有人对这个字批注道:“梦醒”。请根据作品内容分析如此批注的理由。 25. 在情 节发展的不同阶段,单四嫂子的心理也有不同,这在文中描写单四嫂子的相关语句中也有所体现。请根据作品内容在下面表格的①②③④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阶段 宝儿去世时 宝儿去世当晚 宝儿入殓时 宝儿入殓当晚 文中描写单四嫂子的相关语句 ① 坐在床沿上哭 着,……觉奇 怪:所有的是 不会有的事 ③ 知道他的宝儿 确乎死了…… 苦苦的呼吸通 过了静和大和 空虚,自己听 得明白 单四嫂子的心理 明白治愈宝儿 的希望破灭, 极其悲痛 ② 因再也见不到 儿子而悲伤, 极度的不舍 ④ 26. 有人说本文的结尾“留了一个光明的尾巴”,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请结合作品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23. AE 24. 答案示例:“哦”的意思是明白过来,之前单四嫂子沉浸在明天宝儿会活过来的美梦里,如今见着棺材,这幻想破灭了。 ... 25. ①从呜咽变成嚎啕 ②悲伤,不相信宝儿真的去世 ③哭一回,看一回,总不肯死心塌地的盖上 ④无奈地接受了残酷的事实;希望尽快睡着,企图以在梦里相会来安慰自己 26. 示例一:我认可这一说法。结尾写单四嫂子睡着了,没有交代她是否梦到宝儿,这意味着她还有梦见儿子的希望,有一点点的“光明”。还写到鲁镇此时“完全落在寂静里”,似乎陷入绝望,但那暗夜“却仍在这寂静里奔波”,或许就会迎来明天的“天亮”,也保留了希望的可能。正像《<呐喊>自序》里所说,《明天》的结尾不恤用了曲笔。所以可以理解为在文章结尾“留了一个光明的尾巴”。 示例二:我不认可这一说法。单四嫂子希望在梦中见到宝儿,但未必能梦到;即使梦到了,也会醒来,还需面对宝儿已死的现实。而她所处的鲁镇,“完全落在寂静里”,人们对她的伤痛并不怎么关心,不怀善意的阿五们还在。最后一句“躲在暗地里”的狗的呜咽,也给文章增加了一丝阴森的气氛。所以并没有在结尾留下光明的尾巴。 【解析】 23. 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文章的艺术特色。A项,“富有同情心、待人耐心”与文中“等得不耐烦,气愤愤的跑上前”等处矛盾;E项“有生活情趣”“安慰单四嫂子”错误,唱曲表现了这群人的无聊,其唱词是在调戏单四嫂子。 点睛:本题属于综合题。考查的范围包括:小说的主旨、情节构思、人物形象以及形象塑造的方法。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①读全文;②抓标题;③辨文体;④找线索;⑤理层次。题中错误的选项主要是对小说情节、主题的考查。 24.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哦,他们背了棺材来了’一句中的‘哦’字意味深长,有人对这个字批注道:‘梦醒’。请根据作品内容分析如此批注的理由。”,答题关键词“‘哦’字意味深长”“ 梦醒”,答题时围绕“ 梦醒”,结合小说相关情节,分析‘哦’字意味深长。 25. 试题分析:这是考查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答题首先到文中找到人物的言行举止,从中分析人物的特点。 26.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结尾的作用,答题关键词“光明”首先要审题,一审题干出题的方向,二审我们需要答什么。答题时从人物、情节、主旨角度入手。 点睛:情节作用题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情节作用的概括、分析、鉴赏能力,提问形式主要有:1、文章开头/中间/结尾写某某情节,有什么作用?2 、某情节对全文情节的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本题就属于第二类。这类题可以从两个大的角度考虑:一是内容上,二是结构上。内容上是指情节与环境、人物、主题、读者之间的作用;结构上是指情节本身的作用,与其他情节之间的作用。另外,要注意根据提问形式来确定答题角度。这类题型的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作用点+体现点。所谓“作用点”是指作用是什么,一般要用术语来答;所谓“体现点”是指这个作用在文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必须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分析。 第 Ⅲ 卷 九、作文。 27.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请将你选择的小题号填在作文纸上的相应位置。 ①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塑造了很多精彩的人物形象。理解这些人物是理解作品、社会、人生的重要途径。如果你能和文学作品中的某个人物相遇,会有怎样的故事呢? 我和 的故事 要求:请从《边城》《阿Q正传》《红楼梦》《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变形记》《装在套子里的人》这几部作品中选一个人物,填在横线上,将补充完整的作文题抄写在作文纸上,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想象要合理。 ②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意思是友谊经不起考验,说变就变。这形象的话语再配上搞笑的漫画,不久前刷遍了朋友圈。 对此,几位网友展开了讨论。 甲:确实!现在的友谊就是这样脆弱,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乙:“说翻就翻”的还能算是友谊吗?恐怕我们先得想想什么是“友谊” 丙:干嘛那么严肃啊?简直吓死宝宝了!这不就是调侃一下,解解压吗?有必要对什么都当真,都要挖掘深刻内涵吗? 丁:就是。现在流行的基本上都是轻松、搞笑的,那些“一本正经”的东西怎么能流行呢?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答案】别让我们的社会成为美丽新世界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这本来是很可悲的事。我们应该好好思考现在人之间的友谊为什么如此脆弱——因为我们确乎会在生活中发现这一点——而不是对着手机傻乐,然后去翻下一条。 君不见,我们的社会正以难以置信的速度向娱乐化、庸俗化迈进;文化与艺术,成了商业的附庸。拿读书为例,《红楼梦》,这么一部深刻而美丽的巨作,在清代风靡了这个 “愚昧落后”的封建农业文明,现在竟高居“死活看不下去的书排行榜”榜首!再说《海鸥乔纳森》,深刻的意识流小说,竟被很多网站书店归类为“儿童文学”!现代文明的荒谬,在于人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从人进化为禽兽。 这让我想到《美丽新世界》中描述的乌托邦:人人都快乐,因为他们不会思考;集权政府把文化、历史、艺术封禁,用眼花缭乱的物质享受去填充他们的子民——他们很满足,尽心尽力为社会工作,不知“起义”“革命”为何物——社会很安定。 可怕的是,美丽新世界,从现代人的科技水平来看,是完全可行、甚至可持续的——只需在人的幼儿期施以简单的生物、化学、心理学方法!... 我们已经来到了人类进化的转折点——是进化思想,成为更加智慧的哲人;还是进化欲望,变成科技发达、衣冠楚楚的禽兽? 面对我这篇文章,你当然说选择前者;可面对你的手机、电视,谁又保证能克制住不选择后者呢? 从自己做起,别让我们的社会成为美丽新世界!政府的事咱管不了,但每天少看一点庸俗搞笑的,多看一点深刻高雅的,你做得到! 现代人看庸俗搞笑的,往往是为了麻醉生活的痛苦,抑制深刻的思考所带来的孤独感,去填补内心的空虚。君不知,真正的充实唯有从苦难中获得。美丽新世界的人是脆弱的,因为他们未曾经历苦难。你比他们坚强太多,为什么不感激你的苦难,反而用低级的娱乐逃避它呢?年轻时有把痛苦的灵魂燃烧成为艺术的火光的经历,老来才有如水的心境,澄明,醇香。 从自己做起,别让我们的社会成为美丽新世界! 【解析】试题分析:考生作文,手心选择号自己擅长的一题,然后认真分析,确定立意,注意文题要求。 (一)角度一:甲、乙角度 从材料给出的文字来看,“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谈的是友谊破裂和如何避免破裂,以及什么样的友谊不容易破裂的问题。因此,以下立意是切题的: 1、分析现在的友谊脆弱的原因(隐含的意思是,我们有过传统牢固的友谊) 2、谈你对什么是真正友谊的认识(我们曾经有过很多真正友谊) 3、谈如何去维持长久、坚固的友谊 (二)角度二:丙、丁角度 丙丁从“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这一网络流行文化现象说开去,谈人们对娱乐、轻松文化的认识及文化流行问题。 1、丙:娱乐无罪,娱乐很有必要;莫把娱乐心态严肃化、政治化。 2、丁:只有娱乐轻松方可流行;如何让文化流行开去?严肃文化可以通俗轻松化(百家讲坛;青春版牡丹亭;严肃文化走下神坛……) 3、不同意丙和丁:娱乐至死,娱乐造成危害;我们需要“一本正经”的东西;莫让我们这个社会被轻松娱乐化所吞噬。 点睛:什么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高考作文经历了命题、话题、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的嬗变。自2006年开始,新材料作文在高考试卷中出现至2012年其相对咸熟,并在全国推广。新材料作文给定材料不给定话题或题目,也不限文体。相较于话题作文那样放得过宽,命题作文、材料作文限制过多、文体单一等有很大优势,但其作文不确定的角度也为套作和宿构提供了空间。因此在新材料型作文中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这类作文在英美等国的作文考试中比较常见。试题往往是给学生创作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近年在继承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自然、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又在避免套作、宿构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通过增加如2015课标卷作文中“写信”“权衡与选择”等任务型指令来考查学生真正的作文能力。这种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 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 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1卷要求考生给“女儿举报”事件相关方写信来入情入理地谈问题、讲道理;全国新课标2卷要求考生在深入思考“当代风采人物”推选标准的基础上优中选优展示自己的价值判断。面对任务驱动型作文,考生要转变观念,再不是那种抓住一个词就立意,准备几个例子就作文的时候了,必须按照指定的任务去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写法往往具有暗示性,比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2卷作文“你认为谁更有风采”中的“更”写法必须是比较、对比,从而确立自己的观点。本篇材料作文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 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