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

www.ks5u.com ‎2018年秋高一期末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一、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跟帖文化”的长与短 ‎ 张颐武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跟帖文化”开始流行。它已经不仅仅存在于网上,而且逐渐扩展到纸媒,形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力。所谓“跟帖文化”,其实就是在网上的正文之后跟进点评的一种文化现象。“跟帖”跟在新闻、评论和博客文章等之后,每个人看完正文之后都有机插一句话,讲一点看法。这种跟帖最好地体现了众生平等的参与诉求。 现在网络讨论问题,往往是由纸媒先“爆料”,抛出一个话题,然后网上的“跟帖”再反应。“跟帖文化”类似于“评点文化”,“跟帖”有点像传统的“评点”,往往只是一两句话,点明自己对于上面正文的看法,或赞同,或反对,或激起互相讨论。这些跟帖往往是口无遮拦,臧否人物和事件态度鲜明,观点清楚。“跟帖”无需署名,几乎不必为言论负责,基本上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现在许多文化和社会热点的形成,并不是在新闻报道发表或者文章发表之后,而是在大量的跟帖形成了一种让任何人忽视不得的网络“公意”之后, 一个“事件”就突然被凸现了出来。“跟帖文化”最好地反映了互联网文化的特色,也给了原来在现实社会中没有太多向社会发言的机会的人一个最好的机会。现在的“草根”很大程度上就是靠着“跟帖”浮现出来的“群体意识”,显示了任何人不可小觑的力量。‎ ‎“跟帖文化”的特色有三个方面:首先是瞬间性,也就是在新闻或者文章发表后的一瞬间就会有反应:好恶是非的判断,道德高下的评判。由于是在互联网上,原来仅仅靠电视和纸媒难以传播的事情,今天完全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会迅速变成人难以控制的影响。其次是直觉性,网民的判断并不是依赖全面资讯的理性分析,而是从感觉和经验出发的推断。第三是群体性,如果仅仅是一个人的匿名跟帖谁也不会注意,但一旦形成来势汹汹的“公意”潮流,而且被视为“民意”,就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 这种“跟帖文化”当然是一种文化民主的展现,也是公众发表意见的一个渠道。它当然也就是一种另类的舆论监督,让社会的一些问题和毛病在这种看起来虚拟却又有许多现实性的“公意”之下无所遁形。对于是非对错一眼就能看明白的事情,“跟帖文化”的力量能够有效地促进问题的解决。“跟帖文化”也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特点,这就使得事实相当容易被扭曲,观点容易被误导,往往大家慷慨激昂了半天,原始的事实却没有根据,不仅浪费了大家的义愤,而且给当事人造成伤害。这其实也给某些人刻意地误导公众的情绪带来了可能性。更重要的是,这种非理性反而使得公众理性讨论问题的空间缩小,往往两种或多种意见不可能得到坦诚平等的交流。世界上许多事情是非并不那么分明,价值有正负两面,牵扯面广,而且很复杂和很难处理。 ‎ ‎“跟帖文化”在这时候就往往具有负面的作用,它经常会压抑不同意见,让心里有自己另外想法的人看到势头不对就噤声不言。有些观点和问题其实是值得更加理性地认知和讨论的。但不同意见一旦变成了“跟帖”抨击的对象,往往就遭到道德的讨伐,最后消失。结果问题仍然存在,并不可能因为“跟帖”的痛斥而消失。同时由于“跟帖文化”的草根性格,草根网民对于问题的理解往往并不全面,就依靠拉高道德上的尺度来显示自己发言的合法性和力度,使得发言立于不败之地。而一些纸媒也难免由于这样的声势而跟进,使得理性探讨的空间被压缩,使得更多可能有专业意见或其他看法的人被“震慑”而选择沉默。最近许多人批评 “跟帖文化”是“网络暴力”,此说过于偏激,但也确实反映出 “跟帖文化”明显的弱点。(有删改) 1.下列关于“跟帖文化”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跟帖文化”是网民在新闻、评论和博客文章等之后, 用简短的语句跟帖发表自己的看法而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 B.“跟帖文化”是一种文化民主的展现,它给人们提供了发表自己观点的一个互动平台,体现了众生平等的参与诉求。 C.“跟帖文化”类似于“评点文化”,虽然可以激浊扬清, 可以臧否人物和事件,但纸媒的观点往往起决定作用。 D.“跟帖文化”是网络文化的一部分,它既有瞬间性、直觉性特点,又有群体性、草根性特点。 2.下列表述,不属于“跟帖文化”的局限性的一项是(3分) A.跟帖往往在新闻或文章发表后的一瞬间就出现,而且在互联网上不受时空的限制,人难以控制,很容易形成巨大的影响力。 B.网民往往难以对事情的真相进行全面了解和理性分析,而是仅凭感觉和经验推断就轻易跟帖进行道德评判,容易被人误导。 C.网民非理性跟帖压缩了公众理性讨论的空间,使得不同意见在网络上很难得到坦诚平等的交流,有的问题难以得到真正解决。 D.草根性出身决定很多网民对问题的理解往往不全面不深刻,网民经常将言语上升到道德的高度来党同伐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由于跟帖无需署名,所以网民不必为言论负责,在讨论时臧否人物和事件态度鲜明,观点清楚,容易激起互相讨论。 B.在“跟帖文化”流行的时代,文化和社会热点的形成需借助大量网络跟帖形成网络“公意”,而依靠传统的新闻报道或发表文章很难达到这一效果。 C.“跟帖文化”能够针砭时弊,起到很好的舆论监督作用,让丑恶现象无所遁形,并能促进根深蒂固的社会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D.网络“跟帖”形成的群体性力量有时会造成很大的声势,会迫使一些持不同看法甚至有专业意见的人选择沉默,也会吸引一些纸媒关注和跟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青衫 海津 我来到这个世界之后,见到的男子,早已失去了书香熏染出的儒雅与温和。在我的生活中,再也没有了那飘逸的青衫,我们身边的人,再也不见了那种诗情的洋溢。不见了青衫的时代,仿佛空气中缺少了一种成分,总是让人觉得有一些枯燥,有一些乏味,有一些沉闷。‎ 我对于青衫的怀想,其实并不仅仅是因为那种服装的款式。我一直执著地认为,那简洁流畅的青衫,就是莘莘学子的文化符号。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书舍学馆之中,那些翩翩的身影,总是在岁月中浓来淡去。青衫的背后,深藏的是浩繁的书卷,是满腹的经纶。‎ 中国的传统文化,总是以简洁豁达的方式表达出来,总是以优美浪漫的形式呈现出来。青衫,既是简洁的,又是优美的。青色是一种不好确定的颜色,在可见光谱中介于绿色与蓝色之间。也有人说如果有一种颜色让你分不清是蓝色还是绿色,那就是青色了。我想青衫的青色还包括了黑色和介于黑白之间的灰色。这样复杂地呈现出来的带有文化意义的青色,拥有中庸的品性,泰然,淡定,不事张扬,却透着一种执著与稳健。一袭青衫,自然流畅的线条,自上而下,一以贯之,不枝不蔓,没有任何修饰,不繁复也不简陋。它洋溢着中国文人不卑不亢、入世淡定与出世超脱的精神内质。‎ 青衫是文化的,它昭示的一切,来自十年寒窗、秉烛夜读之苦。苦虽苦矣,但是,苦中之乐,自有个中真味。且不说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化理想,只是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价值判断,也美若虚幻。夜深人寂,有红颜相伴,素手秉烛,红袖添香,即使读遍经史子集,又何苦之有呢?更何况还有心中那座黄金屋,在远方熠熠生辉,耀人眼目。‎ 款款青衫妆扮出来的,必定是一副周正坦荡的君子之相,君子必定有德才兼备之品。德与才的统一,是传统文人的完美追求,它氤氲成一种浩然正气,在中国历史的深处,撑起一座精神大厦。尽管有些沉重,但岁月,总会留住那些风景。‎ 我记起韦尔乔的一幅画,画中一个穿长衫的人,将绞索从容地套在自己的脖子上,另一个穿长衫的人,则平静地为他扶着脚下的凳子,整个画面气氛宁静而安逸。这一切仿佛都很自然,穿长衫的人生死竟如此从容。是谁垂下的绞索?在绞索上结束的是什么?我想,那两个人身上穿着的长衫,一定是青色。‎ 那些穿青衫的人都已经逝去了,青衫也在岁月中沧桑老去,如一缕袅娜的青烟,在我的心里,如梦似幻,散而不去,淡而不绝。‎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青衫是古代文人所穿的一种服装的款式,它在作者眼中成为一个文化符号,含有中国文人淡定超脱的精神内质。‎ B.青色之所以有文化意义,是因为它拥有中庸的品性,泰然,淡定,不事张扬,却透着一种执着与稳健。‎ C.“款款青衫妆扮出来的,必定是一副周正坦荡的君子之相”,这个“相”指的是留住的那些“风景”。‎ D.这篇散文对青衫的内涵作了多方面的解读,表达了对青衫的留念和深刻的理解。‎ ‎5.作者说:“青衫,既是简洁的,又是优美的”,为什么说青衫是“简洁”与“优美”的?请用原文的句子回答。(6分)‎ ‎6.文中插入写韦尔乔的一幅画有什么作用?(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 余光中:中国文字的炼丹人 ‎1928年重阳节那天,余光中出生于南京。余光中从十二岁开始跟从父亲和舅舅学习古文。《谏太宗十思疏》《留侯论》《赤壁赋》《阿房宫赋》这些经典文章,他都特别喜欢。他觉得文字有一种力量,“我愿意跟着它走”,“我将来一定要当作家”。整个青年时代,余光中都在寻找着“精神上的家人”,屈原、李白、杜甫、苏东坡、济慈、雪莱、王尔德等都是他的“家人”。1954年,他的“精神家人”又增添了一大批。余光中与钟鼎文、邓禹平等人共创了“蓝星”诗社。他们经常聚会,讨论诗歌,勤奋创作,不是一首一首地写,而是一辑一辑地写。 ‎ 毕业没几年,余光中被派去美国爱荷华大学留学。那时,台湾和美国的现代化程度差别很大。余光中虽然热爱西方诗歌,但一想到美国人瞧不上台湾,心里就觉得委屈。加上那年家里也发生一些大事——母亲去世,自己同妻子新婚才两年,大女儿刚出生,还没看清孩子的脸,他就匆匆地出发了。每一个孤寂的长夜里,他都想回到台湾,回到“蓝星”诗社,和朋友们一起为中国的现代诗奋斗。 ‎ ‎1964年,三十六岁的余光中回到台湾,他质问自己,怎么都已经三十六岁了?拜伦、徐志摩,都在这一年结束生命;王勃、济慈,不到这年纪,便合上了诗集,竖起了石碑。那一年余光中唯一的儿子出生仅三天就夭折了。丧子之痛加上诗人对于“我是谁”的质问,使他心力交瘁。好在美国的音乐,在一定程度上使他获得救赎。 ‎ 余光中非常喜欢美国西部的民歌、南部的蓝调以及新生事物摇滚乐。特别是摇滚乐,甚至影响了他一个时期的创作风格。他在散文集中大量介绍了摇滚乐,并将西方音乐的节奏融入诗中,借此抒发心中的很多不平。连余光中自己也没想到,他的这些诗歌被杨弦拿去谱了曲,继而引发了台湾的第一波校园民谣风潮。“给我一把吉他和一肩风里飘飘的长发……”当时杨弦被余光中这些极富旋律感和节奏感的文字打动,将《江湖上》等诗改编成歌曲,如今最为海内外读者所熟知的《乡愁》也是其中之一。 ‎ ‎1971年至1972年间,余光中在台湾写下了《乡愁》。他回忆说,当时二十分钟一气呵成的原因,“不是因为我才思敏捷,而是因为离开大陆二十多年,这种感觉在心里也就酝酿了二十多年”。后《乡愁》在大陆被选入教科书,电视台也用,很多人都会背。 ‎ ‎1988年,耳顺之年的余光中出版了第二卷诗集。回顾自己的创作历程,余光中说:“以前所想到的能入诗文的题材比较少,以前我主要写自己——你不知道你是谁,你忧郁;你知道你不是谁,你幻灭;你知道你是谁,你放心。”现在,余光中已经脱离这三个情况了,写作的题材全凭缘分。 ‎ ‎2009年,导演陈怀恩接拍余光中传记纪录片《逍遥游》。片中除了日常工作生活状态外,导演还安排余光中带着夫人到垦丁——余光中在台湾唯一写过游记的地方——故地重游。余光中一路为夫人解释景物,还在海边童心大发,打起了水漂,并传授诀窍——石头要扁,形状要圆,出手要快,脱手要平稳而飞旋——出水为鸟,入水为鱼。 ‎ 台南小学教科书收录了《雨,落在高雄港上》一诗,导演安排余光中去高雄三民小学听小学生读书。不料那天余光中的女儿遭遇了车祸。行程既定,余光中无法随夫人赶往医院,心情郁闷。怎料一听小学生读诗,余光中竟然又开心起来,还教他们该怎么念这首诗,拍摄完后还乐呵呵地给他们签名。最后陈怀恩就片子定名为《逍遥游》一事征询余光中的意见,他幽默地说:“我哪敢说同不同意?庄子同意就行了。”‎ 说到幽默,余光中自有一番论调。他认为,所谓幽默,就是不正面迎敌,绕一个弯子去排解误会与痛苦。比如看牙医这样痛苦的事情,也能被他写成诗。再比如,从“马屁诗人”到“文白之争”,李敖似乎一直在逗余光中和他对骂,但余光中就是不理他,还幽默地说:“李敖天天骂我,说明他的生活不能没有我。”在余光中的经验中,幽默其实要比愤怒有用。‎ 当生命走到暮年,对于“我是谁”的问题,诗人早已不再质问,而是报以淡淡的微笑。如今,已经85岁的余光中依旧笔耕不辍。余光中目前正在翻译济慈的诗,此时的感觉定与年轻时的不同吧。‎ ‎(摘自《名人传记》2014年第3期,有删改)‎ ‎(余光中先生已于‎2017年12月14日在台湾高雄去世,哲人已逝,终于“睡整张大陆”,谁在了“最纵容最宽阔的床”,“让一颗心满足的睡去,满足地想”不再有“乡愁”)‎ ‎7. 余光中少年立志“将来一定要当作家”,最终成为中国文字的炼丹人。下列选项中对于余光中成功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余光中从小跟随父亲和舅舅学古文,李白、杜甫等人都给他一定的影响。‎ B. 西方现代文化的影响。比如济慈、雪莱等人对他影响很大,他也曾在美国留学,特别是美国的音乐在他低潮时救赎了他,她如果没有美国的音乐,就没有后来余光中的成就。‎ C. 勤奋的诗歌创作。青年时代和朋友创立“蓝星诗社”,不断进行诗歌创作,到晚年依然笔耕不辍。‎ D. 性格开朗而意志坚强。面对误会与痛苦,他幽默对待,面对失去亲人的巨大痛苦,他依然坚强前行。‎ ‎8. 下面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 从美国回到台湾,余光中已经36岁,相比大器早成者,他感叹自己“老而无成”,丧子之痛加上他对于“我是谁”的质问,使他心力交瘁,对前途、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B. 余光中到美国留学,内心非常不愿意。异地他乡的孤寂,母亲的去世,他自己新婚不久,孩子刚出世,匆匆而别让他很不舍,每晚他都盼望着能够回到台湾。‎ C. 余光中整个青年时期都在寻找自己的“精神家人”,屈原、李白、济慈、雪莱、钟鼎文、邓禹平等人都曾是他的“精神家人”,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D. 余光中重游垦丁时,一路为夫人解释景物,还像小孩子一样打起了水漂,而且还传授诀窍,这是童心未泯的表现,也是对女儿的深切怀念。‎ E. 余光中在回忆《乡愁》创作时说,“不是因为我才思敏捷,而是因为离开大陆20多年,这种感觉在心里也就酝酿了二十多年”,表达出一种对祖国的深情。‎ ‎9. 余光中的许多诗歌,包括为海内外读者所熟知的《乡愁》,被杨弦拿去谱曲并引发了台湾校园民谣风潮。请结合文本,请简要概括余光中诗歌能够引发民谣风潮的原因。(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樊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不可奈何,乃遂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 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节选自《荆轲刺秦王》)‎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 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B.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 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C.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 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D.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 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足下,对对方的尊称,译为“您”。属于历史词,现已不再使用。‎ B.金,先秦甚至秦汉时期,白银还没有成为货币,“金”就是铜。‎ C.祖,临行时祭祖先,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D.变徵,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 调,声调悲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樊於期因为家境贫困受到太子丹的接济,所以当太子丹希望得到樊将军的首级 来献给秦国,以便完成刺秦计划时,樊於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B.荆轲对樊於期说,刺秦王的目的是“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除“燕 国见陵之耻”,表现了荆轲为国分忧的思想品质。‎ C.过了一阵还没动身,太子嫌荆轲走晚了,怀疑他有改变初衷和后悔的念头,就 又请求他早点动身,这一情节表现了太子丹生性多疑的性格特点。‎ D.易水诀别的场面,作者通过“士皆垂泪涕泣”“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等细 节描写,渲染了凄凉悲怆的氛围和同仇敌忾的气势。‎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译文: ‎ ‎(2)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译文: ‎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14-15小题。‎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4.诗歌中描写了哪些农村生活景象?这些景象有什么共性特征?请加以概括。(5分)‎ ‎15.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各有什么妙处?请简要说明。(5分)‎ ‎①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②有风自南,翼彼新苗。(《时运(其一)》‎ ‎③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荫。(《和郭主簿(其一)》)‎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①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沁园春·长沙》)‎ ‎ ② ,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氓》)‎ ‎ ③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忧思难忘。(《短歌行》)‎ ‎ ④羁鸟恋旧林,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归园田居》)‎ ‎ ⑤仰观宇宙之大, 。(《兰亭集序》)‎ 第II卷(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① 这种草药能治疗高血压病,对人体没有任何副作用,我们屡试不爽,你还有什么可怀疑的?‎ ‎② 我和他性格不同,观点各异,方枘圆凿,很难合作。‎ ‎③ 哪知都督传见他后,东问西问绕了好大的一个圈儿,后来图穷匕见,道出本意。‎ ‎④ 大家赞扬这个方案犹如抱薪救火,一定会把这次改革的“三把火”烧得更加旺盛。‎ ‎⑤ 《战狼2》在我市上映时,电影票极其难买,电影院内中途退场的观众也是凤毛麟角。‎ A. ①② B.②④ C. ③④ D.①⑤‎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济南文化西路的慢行一体路使用彩色沥青打造,不但可以提升城市的景观效果,增加现代化都市气息,而且也可以避免普通沥青路面黑色的单调性,提高司机和行人的注意力。‎ B. 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的多处目标‎3月21日晚遭到西方国家战机的空中打击。这是自19日以来西方国家第三次空袭的黎波里目标。‎ C. 六部委联合举办的“中华赞”诗词征集活动,将围绕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个传统节日为主题征集原创性诗词。‎ D. 老教授终于被他的言行所打动,答应为他修改毕业论文。‎ ‎19.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他年近古稀,但高堂与家母依然健在。‎ B. 你的事情,我当然会海涵,不会计较的。‎ C. 不必这么客气,做这点小事只是举手之劳,何足挂齿。‎ D. 你的设计方案我看过了,其中的不妥之处,我已经斧正了。‎ ‎20.请从你学过的诗词中写出含有“楼”“云”“月”“柳”“酒”的诗句。要求:从以上意象中任选其一,写出6个带有此意象的诗句。(6分)‎ ‎21.观察下面一幅漫画,说出其构图要素,并对其寓意进行简单评述。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 ‎22.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 鲛绡上的泪痕,纪念着往日的相恋;墙壁上的斑驳,记录着渐行渐远的时光;墓碑后歪扭的字迹,寻觅、呼唤着母爱…… ‎ 痕迹是事物存在过的证明。有的还很清晰,甚至永久地镌刻在历史的记忆里,有的却日渐模糊,直至消失不见。‎ 关于“痕迹”你有怎样的观察与感悟?请以“痕迹”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2018年秋高一期末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 ‎1.C 2.A 3.D 4.C ‎ 5.青衫的“简洁”因为其“自然流畅的线条,自上而下,一以贯之,不枝不蔓,没有任何修饰,不繁复也不简陋。”;(3分)青衫的“优美”因为其“它洋溢着中国文人不卑不亢、入世淡定与出世超脱的精神内质。”(3分)‎ ‎6.作者借韦尔乔的画来表达他对中国传统文人的认识,使文章内容更为充实。穿着长衫将绞索从容地套在自己脖子上的人,敢于为正义慷慨赴死,另一个为他扶着脚下凳子的穿长衫的人,一定认为这种死是必须的,所以很平静地帮助他。这就是中国传统文人的浩然之气的体现。(6分)‎ ‎7. B 8. CE ‎ ‎9. ①从形式方面,他的诗歌极具节奏感和旋律感。他的诗歌深受中国古典诗歌韵律的影响,同时融入了美国摇滚音乐。②从内容方面,他的诗歌情感真切,内容丰富,国家落后的屈辱,对大陆的深情,家事发生的愧疚,自我质疑的矛盾,客居他乡的孤独等。诗歌中充满了别离伤感的色彩,以及作者的思国怀乡之情,特别能打动人。‎ ‎10.C ‎11.C(祖:临行祭路神)‎ ‎12.A(“穷困”,不是家境贫困,而是“不得志,走投无路”的意思)‎ ‎13.(1)如果真能够得到樊将军的首级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一定高兴 地召见我,我就有办法来报答太子了。(“诚”“说”“乃”“有以”各1分,‎ 句意1分)‎ ‎(2)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刺他的胸膛。这样,将军的仇报了,燕 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把”“揕”“然则”“见陵”被动句式各1分,句意1分)‎ ‎14.诗中描绘了南山原野、茅舍草屋、榆柳桃李、乡村炊烟、犬吠鸡鸣、庭院静室等农村生活景象。这些景象是常见的普通的农村景象,其质朴、和谐、充满自然本色。 ‎ ‎15.①“荫”,荫蔽之意;“罗”,罗列之意。这两个动词的使用写出了榆树柳树枝繁叶茂、桃花李花生机盎然的情态。‎ ‎②“翼”,名词用作动词,吹拂之意。写出了微微的南风温存地抚爱着幼嫩禾苗的景象。‎ ‎③“贮”,动词,贮存之意。写出了林荫似可以贮存、可以拘取的一泓清泉般的清幽凉爽之感。‎ ‎16. ①万类霜天竞自由 ②信誓旦旦 ‎ ‎ ③慨当以慷 ④池鱼思故渊 ⑤俯察品类之盛 ‎ ‎17.A 18.B 19.C 20.略。‎ ‎21.①漫画由字母“w”“i”“f”和一个被吊死在“f”上的人一起,构成无线网络“wifi”字样。警示人们,要理智看待和使用无线网络,否则会给人带来恶果。 (说出其构图要素得2分,说出其寓意得3分。)‎ ‎22.省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