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集宁一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三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 冯友兰 人们开始读中国哲学著作时,第一个印象也许是,这些言论和文章都很简短,没有联系。打开《论语》,你会看到每章只有寥寥数语,而且上下章几乎没有任何联系。打开《老子》,你会看到全书只约有五千宇,不长于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可是从中却能见到老子哲学的全体。习惯于精密推理和详细论证的学生,要了解这些中国哲学到底在说什么,简直感到茫然。他会倾向于认为,这些思想本身就是没有内部联系吧。如果当真如此,那还有什么中国哲学。因为没有联系的思想是不值得名为哲学的。 可以这么说: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没有表面上的联系,是由于这些言论、文章都不是正式的哲学著作。照中国的传统,研究哲学不是一种职业。每个人都要学哲学,正像西方人都要进教堂。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其他的学习(不是学哲学)是使人能够成为某种人,即有一定职业的人。所以过去没有职业哲学家,非职业哲学家也就不必有正式的哲学著作。在中国,没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比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多得多。若想研究这些人的哲学,只有看他们的语录或写给学生、朋友的信。这些信写于他一生的各个时期,语录也不只是一人所记。所以它们不相联系,甚至互相矛盾,这是可以预料的。 以上所说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没有联系:还不能解释它们为什么简短。有些哲学著作,像孟子的和荀子的,还是有系统的推理和论证。但是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它们还是不够明晰。这是由于中国哲学家惯于用名言隽语、比喻例证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老子》全书都是名言隽语,《庄子》各篇大都充满比喻例证。甚至在上面提到的孟子、荀子著作,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还是有过多的名言隽语、比喻例证。名言隽语一定很简短,比喻例证一定无联系。 因而名言隽语、比喻例证就不够明晰。它们明晰不足而暗示有余,前者从后者得到补偿。当然,明晰与暗示是不可得兼的。一种表达,越是明晰,就越少暗示;正如一种表达,越是散文化,就越少诗意。正因为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不很明晰,所以它们所暗示的几乎是无穷的。 富于暗示,而不是明晰得一览无遗,是一切中国艺术的理想,诗歌、绘画以及其他无不如此。拿诗来说,诗人想要传达的往往不是诗中直接说了的,而是诗中没有说的。照中国的传统,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 。所以聪明的读者能读出诗的言外之意,能读出书的行间之意。中国艺术这样的理想,也反映在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里。 中国艺术的理想,不是没有它的哲学背景的。《庄子》说:“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道家认为,道不可道,只可暗示。言透露道,是靠言的暗示,不是靠言的固定的外延和内涵。言一旦达到了目的,就该忘掉。诗的文字和音韵是如此,画的线条和颜色也是如此。 《论语》《老子》中简短的言论,都不单纯是一些结论,而推出这些结论的前提都给丢掉了。它们都是富于暗示的名言隽语。暗示才耐人寻味。你可以把你从《老子》中发现的思想全部收集起来,写成一部新书。不管写得多么好,它也不过是一部新书。它可以与《老子》原书对照着读,也可以对人们理解原书大有帮助,但是它永远不能取代原书。 1. 下列关于原文前三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论语》每章只有寥寥数语,上下章在思想上也几乎没有任何联系,因为它不只是一人所记,所以彼此不相联系也是可以预料的。 B. 照中国的传统,研究哲学不是一种职业,表达哲学思想也就不必非有正式的哲学著作,而是可以散见于日常的交谈和书信之中。 C. 西方哲学著作采用系统的推理和论证表达思想,而中国哲学家习惯于用名言隽语,比喻例证表达思想,所以思想的表达不够明晰。 D. 《庄子》各篇大都充满比喻例证,这些比喻例证之间可以没有相互联系,不像西方哲学著作中的推理论证那样有密切联系。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诗意往往不直接表达,而是通过暗示让人领会。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比如名言隽语和比喻论证,正是一种诗意的表达方式。 B. 明晰的表达固然值得肯定,但富于暗示的表达则更耐人寻味,只有聪明的读者才能发掘出诗的言外之意和书的行间之意。 C. 照中国的传统,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因为其意可由读者读出。同理,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正因为语言简短,才能读出更多新意。 D. 中国艺术的理想,当然不是只为中国艺术所独有,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就体现了这种理想,《老子》堪称范例。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固然反映了中国艺术的理想,但从根本上说还是由中国哲学自身的认知特点决定的。 B. 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体现了中国哲学对言意关系的独特认识,那就是认为语言难以直接、完全地呈现思想。 C. 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决定了它所表达的思想是难以还原的,因为读者所发现的思想包含他自己的体会。 D. 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强调暗示,体现出对语言作用的排斥,因为思想无法靠语言的固定外延和内涵来表达。 【答案】1. A 2. C 3. D 【解析】试题分析: 1. 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前三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辨析能力。A项从第一段可以概括出“上下章似乎没有任何联系,但思想上是有联系的”,作者正是否定了认为思想上没有内部联系的观点。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答题时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比如本题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前三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考生可以直奔前三段,其中A项曲解了作者的观点。从文章来看,应是“有联系的”。 2. 题干问的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C项“正因为语言简短,才能读出更多新意”不合文意,根据文意能读出新意的应该是富于暗示性的名言隽语。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理解C。 【名师点睛】此类题目的题干一般是“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或者“错误的一项……”,答题时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比如本题的C项,从文中来看,“能读出新意的”应是“富于暗示性的名言隽语”,选项张冠李戴。 3. 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相关内容在原文中“言透露道,是靠言的暗示,不是靠言的固定的外延和内涵”不能推出“体现对语言作用的排斥”,相反是强调语言的暗示性作用。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像这种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要从题干中审明答题的方向,比如本题中,“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就要到文中找到与选项有关联的文字,然后看一看文中的信息与选项是否一致,或者选项的内容与文章的信息是否一致,或者由文中的信息能否得出选项中的结论。比如选项D源自文章倒数第二节,找到句子进行对比即可。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胡安发现了一条绳索 [秘鲁]弗朗西斯科•埃斯卡特 胡安发现了一条从天上垂下来的绳索。 那条长得令人难以置信的绳索一直往上延伸,延伸,直至消失在冬日的云层里,胡安一边看着它一边想身边没有人会相信他看到的这一幕。 “这孩子太孤独,出现幻觉了。”听到胡安的故事,他姑姑会这么说。“应该带他去看心理医生!”最后她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于是胡安一直跑回了家,看见他爸爸正坐在门口的那段老树干上。“有一条绳子从天上垂下来!”胡安喊道。 父亲沉默地看了他一眼,好像胡安说的是一种奇怪的无法理解的方言。 胡安痛恨没有人认真地对待这件事,然而他已经习惯了,人们总是把他当成一个小孩子,尽管他都快十岁了,在大草原上可以骑着自行车到处来去。 “爸爸,你得看看,我发现的那条绳子非常粗大,我一个人没法把它运回家。”胡安试着用父亲的语言表达,想让他别再像平时那样用轻蔑的表情看着自己。“你还得洗洗脸,奶奶讨厌看见你这样浑身上下脏兮兮的。”父亲回答说。 “请您跟我来一下吧,爸爸,就一会儿。”胡安哀求道。 但这仍是徒劳,父亲不喜欢胡安求他玩耍,就像不喜欢玩耍本身,于是那孩子决定再次消失,重新向发现那条绳索的地方跑去。 他很快又看到了它,在大草原中央,纹丝不动,风吹拂着,但那条绳索仍定定地悬在那里,并 不是绷紧了,只是静静的。胡安看了它一会儿,又向天上望去,寻找一种解释,但是同样一无所获,这时他想到直至现在他还没有碰过那条绳索,就决定碰碰看,好证明那是真实的,而不仅仅是一种幻觉,或是海市蜃楼,就像那些在沙漠里迷路的旅行者所看到的。 胡安重新看了一下绳索,决定走过去。但因为某种原因,那种关于搂着绳索渴死的旅行者的想法让他产生了一丝恐惧,不敢向前走一步;考虑了几秒钟后,他吸了一口气,向前迈出了第一步,然后,又一步,又一步,直到剩下不到一米的距离,他伸出胳膊,用指尖轻轻地碰了一下绳索。“很软。”他想。 很快胡安忘掉了最初的恐惧,决定拉一下那条绳索。他用双手抓住绳索,使劲向下一拉,但是什么也没发生,绳索顶住了他的全部力量,于是他决定全身吊上去,他助跑,牢牢地搂着绳索纵身一跳,就像一个九岁的人猿泰山一样吊在了绳索上。 胡安想起了一个小孩和三颗菜豆的故事,那个小孩在他家院子里种下了三颗菜豆,最后菜豆长成了一棵巨大的爬蔓植物,一直长到了天上,那孩子顺着它爬上去,在顶端发现了一座城堡,里面满是财宝。但是真的是菜豆吗?菜豆不会长成爬蔓植物呀,真是个奇怪的故事…… 胡安学校的作业本上总是写满了老师的评语,说他是个非常不专心的孩子,喜欢在课堂上想入非非。现在胡安可给了所有那些老师一个理由了,在他眼前出现了一条悬空的神奇的绳索,而他又由此联想到了菜豆的故事和干渴的旅行者!“我应该爬上去,我得看看这是什么。”他这样想着,开始攀着绳索向上爬。 胡安爬到十米高的时候,就害怕得不敢继续了,但是也没有勇气松开手,于是就停在了那里,不知道该怎么办,他的小手很疼,胳膊开始颤抖,他决定慢慢地滑到地面上去,然后从家里随便找个人来,让他看看这条绳索。但是他刚准备动一下,就感到绳索开始下降。 他又停下来,想等绳索稳住以后再从容地滑下来,但是突然,砰!绳索猛地往下一顿,胡安大叫一声,手抓得死死地,等他睁开眼睛,发现自己还吊在绳索上,但是好像下降了一米;又是砰的一声,绳索又一次下滑,但是他还不想松开手,他已经吓得不会动了,突然,从很高的地方传来一声:砰……胡安一下子掉在了地面上,绳索开始往他身上落,好像终于从固定它的地方松开了。 绳索不停地往胡安身上落,他弓起身子,但是他无法站起来,这样过了一个多小时,绳索还在不停地下落,把胡安埋在里面形成了一座小山;胡安绝望地挪动着胳膊,这时他感到绳索湿透了……他终于从里面钻了出来,一溜烟跑回了家,那时下午茶的时间早过去了。 父母不想听胡安解释,他到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开始下着细雨;一顿惩罚后,他上楼回到自己的房间,透过窗户看着雨,无法讲述自己的奇遇。第二天他起得很早,想回到那个地方,但是雨下了一整夜,整个大草原都淹了,家人不让他出门,父母还在为他生气,他那关于悬空的绳索的谎言让他们更加恼火。 雨不停地下了三天三夜,胡安的父母决定停止度假回城去;胡安无法回到发现绳索的地方了,全家人都监视着他,同时全家人都受够了那场绵绵不绝的雨。似乎所有人都认为他是那场雨的罪魁祸首…… 在绳索落地的地方,大雨形成了一个湖;随着时间的流逝,湖带来了植物,植物引来了动物,大草原变成了一个山谷;七十年后,那个被称为“拉坎提亚”的山谷里的湖成了当地河鳟最多的地方;最近一次我去那里,一边和孩子们在湖里游玩,一边与好几个钓鱼爱好者和渔夫一起钓着河鳟。但是一些东西引起了我的注意,湖里的所有小艇上只有一个人没有在垂钓,那是一个老人,他看着沁凉的湖水,似乎在思念着什么。看了他好一会儿,我禁不住好奇心的驱使,上前问他在找什么。 “我的绳索。”他回答道。 (选自《译林》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通过少年胡安随父母在乡下度假时偶然发现天空悬绳的故事,呈现了童年的奇遇对人生的影响。 B. 小说非常善于刻画人物,作者灵活地运用了语言、心理、动作等多种描写手法来塑造主人公胡安的形象。 C. 一个小孩和三颗菜豆的故事为胡安决定爬上绳索的行为提供了动因,使情节摇曳多姿,也展现了胡安的性格。 D. 小说末两段用全知视角来叙述,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使故事更具有真切感,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 5. 小说主人公胡安这一形象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6. 小说中的绳索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可作多元解读。你认为文中的绳索有哪些象征意义?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 【答案】4. D 5. (1)天真好奇,喜爱幻想:胡安“发现”了大人所看不见的绳索,幻想通天的绳索背后的未知世界。(2)勇于探索,执着坚定:胡安不顾大人的阻扰,努力探索绳索尽头的世界,穷其一生,他依然在寻找。(3)做事谨慎,有点胆小。考虑了几秒钟后他才慢慢走近绳索,用指尖轻轻触碰绳索。 6. 象征意义示例:①象征与现实世界不同的梦想世界;②象征与成人世界相对的儿童世界;③象征人们向往的某种奇迹或奥秘;④象征儿童对世界的探索。 【解析】 4. 试题分析:小说末两段采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由前文的全知视角转向了有限视角。 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胡安不顾大人的阻扰,努力探索绳索尽头的世界,穷其一生,他依然在寻找”等情节中概括出其“勇于探索,执着坚定”的性格特征。 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此题从“天真好奇,喜爱幻想”“勇于探索,执着坚定”“做事谨慎,有点胆小”的角度概括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 6. 试题分析:小说和散文中经常见到分析某个细节或某种物象在文中多次出现的作用的题目。回答这类题目首先在文中找到这些语句,然后结合文章的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分析时小说主要从反应人物的心理、推动情节的发展和主旨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是文章的线索。散文主要分析结构上的照应、线索,内容上的强调情感和文章的主旨。此题注意结合主旨和人物的性格分析象征意义。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晚年沈从文:越来越容易落泪 到了晚年,沈从文越来越容易落泪。孙女在学校被顽童欺负,他哭了;老友穆旦逝世,他泣不成声;回乡听傩堂戏,他泪湿衣襟。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往事,老人说:“在‘文革’时期,我最大的功劳是扫厕所,特别是女厕所,我打扫得可干净了。” 一位女孩听之动容,上前拥住老人的肩膀:“沈老,您真是受苦受委屈了!”没想到,沈从文抱着女孩的胳膊,号啕大哭,不停地哭,满脸鼻涕眼泪,老伴张兆和像哄小孩一样,又是摩挲又是安慰,才让他安静下来。 究竟是多大的苦难,让沈从文忆及以往,常常不能自已? 从湘西大山里出来的他,不是没有见识过苦难。年轻的时候,曾经当过兵,见过人世间的各种残酷,杀人如麻,血流成河……他说:“因这印象而发展,影响到我一生用笔,对人生的悲悯,对强者欺负弱者的悲悯,因之笔下充满了对人的爱和对自然的爱。” 这苦难,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竟然降临到自己身上。年轻的沈从文,因为自己“乡下人”的耿直,得罪了不少人,也因此埋下了之后的祸根。 北平解放前夕,北大教授云集一堂,讨论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沈从文将政治比喻为“红绿灯”,文学是否需要“红绿灯”指挥呢?他与冯至有一场争论: 冯:红绿灯是好东西,不顾红绿灯是不对的。 沈:如有人要操纵红绿灯,又如何? 冯:既然要在路上走,就得看红绿灯。 沈:也许有人以为不要红绿灯,走得更好呢? 他始终相信,文学要保留一点对政治批评和修正的权利,而不是单方面的守规矩。这种坚守,让他付出了难以承受的代价。北平解放以后,当各种政治浪潮铺天盖地而来,朋友们纷纷识时务为俊杰,听从“红绿灯”指挥的时候,沈从文还在那里倔头倔脑地守着自己。 郭沫若一篇《斥反动文艺》的战斗檄文宣判了他政治上的死刑。沈从文被踢出了北大,赫赫有名的大作家、大教授被发配到历史博物馆当讲解员。 祸从天降,猝不及防。当朋友们都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意气风发、红光满面的时候,沈从文却被时代抛弃了——对他而言,不是“时间开始了”(胡风之语),而是“时间终结了”。沈从文悲哀地写道:“这个新社会人都绝顶聪明,又还十分懂幽默感。我却总是像个半白痴,满脑子童心幻念,直到弄个焦头烂额。” 一个不是“思”而是“信”的时代的降临,让习惯独立思考的沈从文感到无所适从。 第一次文代会,南北作家会聚北京,沈从文连代表都不是,他想与时代和解,但时代容不下他,他也不理解这个时代,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立,他的命运得由他一个人来承担,而并不是他原来预感的一代人来共同承担共同的命运。 他没有同代人的陪伴。这种“完全在孤立中”的强烈感受对他打击太大了,他几次有自毁的冲动,都被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 一个作家,失去了写作能力,就像美食家失去了味觉一般,令人崩溃。倘若这是一代人的悲剧,尚能同病相怜,命运偏偏让沈从文一个人来承受一代知识分子的苦难。在众人狂欢之夜,独饮孤独的苦酒,这是何等悲凉! 在苦难之中,对心灵最大的摧残,不是来自黑暗,而是黑暗的同道、自己曾经的朋友。敌人毁灭不了你,陌生人也伤害不了你,唯有来自朋友的切割、误解与反目,才会真正戳到你的痛处。 沈从文与丁玲,再加上胡也频,曾经是一段民国文坛“三人行”的佳话,经历过共同的恐怖岁月,互拥取暖。之后,丁玲变了,变得那样冷冰冰,与他形同陌路,而且还公开与他划清界限,痛斥他是“贪生怕死的胆小鬼,斤斤计较于个人得失的市侩”。 还有来自学生的变脸。范某曾经当过沈从文的助手,为《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绘制插图。为了他的调动工作,沈老尽其所力,四处奔走。范某为此感激不尽,不时写信来问寒问暖。 有一次,天不亮,范某就来敲老师的门:“昨晚梦见沈先生生病,我不放心,连夜赶来。”“文革”开始了,范某反戈一击,写大字报揭发老师,而且对老人说:“你过了时,早就没有发言权了,这事我负责!”沈从文气得冒着鹅毛大雪赶到友人家里,进门便说:“一辈子没讲过别人的坏话,我今天不讲,会憋死的!” 他心中的女神、太太张兆和,喜欢他的文字,却不理解他的内心,在最需要她陪伴的时候,她常常远离他而去,留下他一颗敏感而孤独的心,在黑夜中痛苦地自噬。直到沈从文逝世,张兆和整理两人的书信,才似乎明白了丈夫的内心。 沈从文逝世之后,他的全集终于出版了。一千多万字的篇幅里面,有四百多万字是生前未发表的物质文化史研究和不计其数的书信。 那是另一个我们所不熟悉的沈从文。这位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的无冕之王,在他的后半生,以其心灵的苦难和不屈的挣扎,丈量出那代知识分子的痛与爱。 (选自许纪霖《沈从文晚年的眼泪》,有删改) 7.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文章三、四段写沈从文回忆往事不能自已,年少的经历给后来的生活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致使晚年的沈从文越来越容易落泪。 B. 沈从文关于“红绿灯”的争论,实则为文学是否听从政治的指挥的争论,沈从文认为,文学应该独立于政治而存在。 C. “一个不是‘思’而是‘信’的时代的降临”一句中,“思”指独立思考,“信”指的是信守政治的指挥,写作必须受到限制。 D. 张兆和是沈从文心中的女神,但沈从文生前却没能够得到张兆和的理解,直到沈从文死后,张兆和才在整理沈从文的信件中理解了沈从文。 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沈从文说“在‘文革’时期,我最大的功劳是扫厕所”,这看似幽默的话语实则表露出这段经历是沈老内心最不愿接受的屈辱过往。 B. 沈从文没能够成为第一次文代会的代表,根本原因是郭沫若发表文章否定了沈从文的文学立场,把他赶出了文学界。 C. 沈从文、丁玲、胡也频都是经历苦难的文坛友人,可以共患难,却因沈从文胆小,最终划清界限,形同陌路,沈从文失去了亲密的朋友。 D. 文章写沈从文在政治生活、文学生活、日常生活中的表现都有些“不顺意”,而这些“不顺意”层层叠加,让沈从文无所适从,无法应对。 E. 沈从文一生著作等身,我们熟悉的只是他的一部分文学作品,而他的全集大部分主要是学术著作和书信,所有著作全集多达一千多万字。 9. 文章说“丈量出那代知识分子的痛与爱”,试探究“痛与爱”指的是什么。 【答案】7. A 8. AD 9. “痛”指的是知识分子一贯的学术主张和社会发展发生了矛盾,总觉得自己对政治应该保留一点批评的权利,结果直接导致受到冷落、批判、放流,写作、科研停滞。“爱”指的是知识分子即使处境艰难,也对自己的学术、事业、追求矢志不渝。 【解析】 7. 试题分析:对于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一项,二是选择“一项”或是“两项”。比如本题中,“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A项,“年少的经历给后来的生活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致使晚年的沈从文越来越容易落泪”有误,致使晚年的沈从文越来越容易落泪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归结为“年少的经历”不当。 8. 试题分析: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要求选出的是“最恰当的”“两项”。B项,对原因的分析有误,从文中来看,沈从文没能够成为第一次文代会的代表,根本原因是他倔强地坚守自己,不听从“红绿灯”指挥。C项,沈从文胆小这一原因归纳有误。E项,“而他的全集大部分……”中“大部分”的表述不当,应该是不足一半的文字。 9.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文章说‘丈量出那代知识分子的痛与爱’,试探究‘痛与爱’ 指的是什么”。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传主形象的把握以及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痛”应是指人在生活中的遭遇,考生可以到文中找出沈从文的遭遇,如“他始终相信,文学要保留一点对政治批评和修正的权利,而不是单方面的守规矩。这种坚守,让他付出了难以承受的代价。北平解放以后,当各种政治浪潮铺天盖地而来,朋友们纷纷识时务为俊杰,听从“红绿灯”指挥的时候,沈从文还在那里倔头倔脑地守着自己”,随之而来的就是一系列的磨难,“沈从文被踢出了北大,赫赫有名的大作家、大教授被发配到历史博物馆当讲解员”“沈从文却被时代抛弃了”“第一次文代会,南北作家会聚北京,沈从文连代表都不是,他想与时代和解,但时代容不下他”“还有来自学生的变脸”“丁玲变了,变得那样冷冰冰,与他形同陌路,而且还公开与他划清界限”;“爱”应是对自己所珍爱的事业的态度,如“沈从文还在那里倔头倔脑地守着自己……一个作家,失去了写作能力,就像美食家失去了味觉一般……他的全集终于出版了。一千多万字的篇幅里面,有四百多万字是生前未发表的物质文化史研究和不计其数的书信……在他的后半生,以其心灵的苦难和不屈的挣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即可。 点睛:对于此类题目,考生应先到文中找出题干中的引文,“丈量出那代知识分子的痛与爱”,这句话在文本的末尾;然后分析引文的内容,抓住关键词,比如“那代知识分子”“痛”“爱”,分析这些内容的内涵,“痛”,指生活中的不顺,挫折;“爱”,指对待自己钟爱事业、理想的态度,理解这些内容后,考生需要到上文找出“痛”和“爱”在沈从文身上的表现,由沈从文一个人概括出那代知识分子的特点。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赵晁,真定人。初事杜重威为列校。重威诛,属周祖镇邺中,晁因委质麾下。周祖开国,擢为作坊副使。慕容彦超据兖州叛,以晁为行营步军都监。兖州平,转作坊使。晁自以逮事霸府,复有军功,而迁拜不满所望,居常怏怏。时枢密使王峻秉政,晁疑其轧己。一日使酒诣其第,毁峻,峻不之责。 世宗嗣位,改控鹤左厢都指挥使、领贺州刺史。 从征刘崇,转虎捷右厢都指挥使、领本州团练使兼行营步军都指挥使。军至河内,世宗意在速战,令晁倍道兼行。晁私语通事舍人郑好谦曰:“贼势方盛,未易敌也,宜持重以挫其锐。”好谦以所言入白,世宗怒曰:“汝安得此言,必他人所教。言其人,则舍尔;不言,当死!”好谦惧,遂以实对。世宗即命并晁械于州狱,军回始赦之。 及征淮南,改虎捷左厢、领阆州防御使,充前军行营步军都指挥使又为缘江步军都指挥使时李重进败吴人于正阳以降卒三千人付晁晁一夕尽杀之世宗不之罪。寿春平,拜检校太保、河阳三城节度、孟怀等州观察处置等使。恭帝即位,加检校太傅。 宋初,加检校太尉。未几,以疾归京师,卒,年五十二。太祖甚悼之,赠太子太师,再赠侍中。 晁身长七尺,仪貌雄伟,好聚敛,处方镇以贿闻。以周初与宣祖分掌禁军,有宗盟之分,故太祖常优礼之,再加赠典焉。子延溥。 延溥,周显德中,以父任补左班殿直。宋初,为铁骑指挥使。开宝初,太祖亲征晋阳,太宗守京邑,延溥以所部为帐下牙军,转殿前散员指挥使。九年,改铁骑都虞候。 (选自《宋史•赵晁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充前军行营步军都指挥使/又为缘江步军都指挥使/时李重进/败吴人于正阳/以降卒三千人付晁/晁一夕尽杀之/世宗不之罪 B. 充前军行营步军都指挥使/又为缘江步军都指挥使/时李重进败吴人于正阳/以降卒三千人付晁/晁一夕尽杀之/世宗不之罪 C. 充前军行营步军都指挥使/又为缘江步军都指挥使/时李重进/败吴人于正阳/以降卒三千/人付晁/晁一夕尽杀之/世宗不之罪 D. 充前军 行营步军都指挥使/又为缘江步军都指挥使/时李重进败吴人于正阳/以降卒三千/人付晁/晁一夕尽杀之/世宗不之罪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嗣位”指继承君位。“嗣”的本义是(经皇上恩准)父亲传位或传业给长子,“位”即君位。 B. “舍人”指古代豪门贵族家里的门客。通事舍人是官职名。宋、元以来也俗称权贵子弟为“舍人”,犹称公子。 C. “禁军”是封建时代受帝王管辖,担任护卫帝王或皇宫、都城警备任务的军队。 D. “牙军”,即亲兵或卫兵,是中唐以后节度使的私兵,是节度使专兵的产物。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赵晁当官心切,意气用事。赵晁 自认为追随太祖多年且有军功,却不能如愿升迁,因而经常怏怏不乐,怀疑王峻排挤他,趁着酒劲到王峻府邸闹事。 B. 赵晁说话随意,惹怒世宗。他在跟随世宗征伐刘崇时,对郑好谦说的话让世宗很生气,世宗把赵晁和郑好谦一起拘禁在州狱里。 C. 赵晁做事果断,深受世宗器重。征伐淮南时,赵晁把李重进交给他的三千名投降士兵在一夜之间全部杀死,世宗也没有怪罪他。 D. 赵晁相貌堂堂,喜欢搜刮钱财。赵晁在方镇任职时就以纳贿而出名。太祖因为他与宣祖有同宗情分而经常优待礼遇他,两次加以追封。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日使酒诣其第,毁峻,峻不之责。 (2)贼势方盛,未易敌也,宜持重以挫其锐。 【答案】10. B 11. A 12. C 13. (1)一天,(赵晁)趁着酒劲到他府邸去,诽谤王峻,王峻没有责怪他。 (2)敌人气势正盛,是不容易战胜的,应当谨慎用兵以挫伤他们的锐气。 【解析】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充前军行营步军都指挥使/又为缘江步军都指挥使/时李重进败吴人于正阳/以降卒三千人付晁/晁一夕尽杀之/世宗不之罪”,这句话的含义是“任前军行营步军都指挥使,又任缘江步军都指挥使。当时李重进在正阳打败吴军,把三千名投降士兵交给赵晁,赵晁一夜之间全部杀死了他们。世宗没有怪罪赵晁”,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如“前军行营步军都指挥使”“缘江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进”“正阳”“赵晁”“世宗”等。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A项,应为“‘嗣’的本义是(经皇上恩准)父亲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C项,错误在于“赵晁做事果断”的说法。根据文本“时李重进败吴人于正阳,以降卒三千人付晁,晁一夕尽杀之”,可知应当是“赵晁为人残忍”。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C项对于人物形象分析有误,根据后面提供的事件“征伐淮南时,赵晁把李重进交给他的三千名投降士兵在一夜之间全部杀死,世宗也没有怪罪他”,得出人物的特点应是“残忍”,而非“果断”。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诣”即“到”;“第”即“府邸”;“毁”即“诽谤,诋毁”;“峻不之责”为宾语前置句,解释为“王峻没有责怪他”。第二句中,“方”此处应是“正”之意,“易敌”即“容易战胜”,“宜”即“应该”,“持重”是“谨慎”的意思。 参考译文: 赵晁,是真定人。最初在杜重威手下做列校。杜重威被杀,正逢后周太祖镇守邺城,赵晁因而归附为部下。后周太祖开国,提拔(赵晁)为作坊副使。慕容彦超在兖州发动叛乱,(后周太祖)任命赵晁为行营步军都监。兖州平定,(赵晁)升任作坊使。赵晁自认为追随太祖多年,又有军功,却不能如愿升迁,平时经常怏怏不乐。当时枢密使王峻执掌朝政,赵晁怀疑他排挤自己。一天,(赵晁)趁着酒劲到他府邸去,诽谤王峻,王峻没有责怪他。世宗继承皇位,(赵晁)改任控鹤左厢都指挥使,兼任贺州刺史。 跟随世宗征伐刘崇,转任虎捷右厢都指挥使,兼任本州团练使兼行营步军都指挥使。军队到河内,世宗想尽快作战,命令赵晁兼程前进。赵晁私下对通事舍人郑好谦说:“敌人气势正盛,是不容易战胜的,应当谨慎用兵以挫伤他们的锐气。”郑好谦把这话告诉了世宗,世宗生气地说:“你怎么会说这样的话,一定是别人教你的。说出这个人,就放过你;不说,应该处死!”郑好谦害怕,就把实情说了出来。世宗立即命令将赵晁和郑好谦一起拘禁在州狱里,军队返回后才赦免了他们。 等到征伐淮南时,(赵晁)改任虎捷左厢,兼任阆州防御使,任前军行营步军都指挥使,又任缘江步军都指挥使。当时李重进在正阳打败吴军,把三千名投降士兵交给赵晁,赵晁一夜之间全部杀死了他们。世宗没有怪罪赵晁。寿春平定,(赵晁)被授以检校太保、河阳三城节度使、孟怀等州观察处置使等官职。恭帝即位,赵 晁担任检校太傅。 宋初年,(赵晁)任检校太尉。不久,因病返回京城,去世,年仅五十二岁。太祖非常悲伤,追封他为太子太师,又追封他为侍中。 赵晁身高七尺,相貌堂堂,喜欢搜刮钱财,在方镇任职时以纳贿出名。因为后周初他与宣祖共同掌管禁军,有同宗情分,因此太祖经常优待礼遇他,两次加以追封。(赵晁的)儿子名叫赵延溥。 赵延溥,后周显德年间,因父恩荫补职为左班殿直。宋初年,赵延溥任铁骑指挥使。开宝初年,太祖亲征晋阳,太宗镇守京邑,赵延溥因所辖军队为帐下牙军,转任殿前散员指挥使。开宝九年,赵延溥改任铁骑都虞候。 (二)古代诗歌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睡燕(元)谢宗可 补巢衔罢落花泥,困顿东风倦翼低。金屋昼长随蝶化,雕梁春尽怕莺啼。 魂飞汉殿人应老,梦入乌衣路转迷。却怪卷帘人唤醒,小桥深巷夕阳西。 14.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首联中“东风”指春风,写燕子因衔泥补巢疲累而低垂下翅膀入睡,生动形象地表现燕子在春光中衔泥筑巢的忙碌与辛劳。 B. 颔联写燕子梦境的迷离,运用了比喻和用典的手法,化用了金屋、梦蝶等典故,生动的展现燕子梦境的传奇。 C. 颈联中“梦入乌衣路转迷”化用汉殿、乌衣巷等典故,托物言志,凸显了睡燕的熟睡的神态,寄托了兴亡之叹。 D. 尾联为我们展现了一幅静美的画面:夕阳西下,小巷深深,卷帘人惊醒了燕子的美梦,场景亦真亦幻,耐人寻味。 E. 本诗为七言律诗,第二、四、六、八句押相同韵,颔联和颈联均对仗工整,细致入微地刻画睡燕梦境的整个过程。 15. 全诗从哪些方面体现“睡燕”的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14. BC 15. ①首联写睡因和睡态:燕子因衔泥补巢疲累,因此低垂下翅膀入睡。②颔联、颈联写睡梦:燕子学庄周梦蝶,梦魂轻飚,来到汉宫探访与它同名的赵飞燕,又飞进了历经沧桑的乌衣巷,却迷失了当年熟识的来回路。③尾联写睡醒:燕子被惊醒后嗔怪于卷帘人,而此时夕阳西下、小桥深巷的场景却还在似梦非梦中。 【解析】 15.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全诗从哪些方面体现‘睡燕’的特点?请作简要分析”,这是针对诗歌中物象来设题。“哪些”说明是不同方面,“全诗”要求学生结合每一联来答题。考生可以抓住诗句概括内容,如首联可以抓住“困顿”“倦翼低”从燕子入睡的原因及姿势等角度概括分析;颔联和颈联可以通过用典这一技巧来分析睡燕的梦境,如“金屋”“蝶化”“汉殿”“乌衣”等;尾联可以抓“人唤醒”可以知道应是写睡燕睡醒后的情态。 点睛:解答本题,考生应物象的特点来分析,如本诗中“睡燕”中的“睡”这一特点,这应是诗歌的诗眼。诗歌中往往会有一条主线贯穿其中,或者是人或者是物,或者是事,或者是景,或者是时间或方位,抓住线索,概括诗歌的行文思路就很容易了,而这些内容往往体现在诗词的一些关键性词语或诗句中,概括时,要先概括出每一句的内容,再分析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合并归类,切分出层次,尤其要注意情感的变化,说清逻辑顺序。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阐明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形容山泉奔瀑、冲击崖石的猛势,如万壑雷声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 (3)《鱼,我所欲也》中,在作者看来,面对高官厚禄而不辨礼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_________。 【答案】 (1).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2).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3). 失其本心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 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据俄罗斯媒体报道,西方某些国家总是对叙利亚问题指手画脚,颐指气使,而对阿勒颇地区大量的伤亡平民漠不关心。 ②相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纯学术著作,余华的小说《活着》就明显平易近人 了,读起来没有什么文字障碍。 ③长篇科幻小说《三体》获世界科幻协会颁发的“雨果奖”以后,刘慈欣常常要接受各式各样的访谈,参加各式各样的沙龙、派对,一时间炙手可热。 ④《信访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对应当解决的群众合理合法诉求消极应付、让枣推梨,造成严重后果的都应追究责任。 ⑤在里约奥运会女排小组赛中,中国队对阵荷兰队,在大比分2∶1领先的情况下,被荷兰队反戈一击,连失三局,最终遗憾地以总分2∶3告负。 ⑥抗战时期,日本人在中国罪行累累,十恶不赦,罪不容诛。然而,安倍晋三丝毫没有悔改和认错之意,参拜靖国神社、否认南京大屠杀等事实让人气愤。 A. ①②③ B. ①②⑥ C. ④⑤⑥ D. ③④⑤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指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合乎语境; 平易近人:①态度谦逊和蔼,使人容易接近;②文字浅显,容易理解。此处用的是义项②;炙手可热:手一挨近就感觉热,形容气焰很盛,权势很大。望文生义; 让枣推梨:比喻兄弟友爱。用错对象; 反戈一击:比喻掉转头来反对自己原来所属的或拥护的一方。不合语境; 罪不容诛: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用在此处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其测试重点是:一感情色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注意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中国出动轰-6k飞机赴黄岩岛等岛礁附近空域进行了巡航,这表明了中国空军坚定不移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海洋权益,直至不再被侵犯。 B. 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卢铀团队成功将以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修饰的细胞植入人体中,中国成为首个世界上拥有该技术的国家。 C. 有人批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听写的字词古怪生僻,有刁难人之嫌,但更多的人则赞扬这类比赛有助于拯救汉字于危机之中,弘扬了中华文化。 D. 2017年4月1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定设立的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项,结构混乱,偷换主语,“表明……的决心”,“不再被侵犯”的主语是黄岩岛而不是中国空军。B项,语序不当,应把“世界上”放在“首个”之前。D项,搭配不当,“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主宾搭配不当。 点睛: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暗换主语表现为句子前面没有主语,而前句的主语不能作该句的主语。此题选项A暗换主语造成结构混乱。 19.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真正的好诗, ① 是诗性充沛的,这个充沛指的② 诗的意境丰盈。 ③是感性的表达④智性的推动与神性的天助, 最终都是为了创造一首浑然一体的诗歌。这首诗表面看是句子与句子的排列组合, ⑤ 更关键的是句子与句子相互激发着、推动着创造出来的诗境。这个诗境,是全诗的每一个音节、每一个笔画共同完成的。当我们蓦然回首再看这首诗时,就会发现,语言消失了,⑥诗的丰沛意境诞生了,令人深受感染。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或许 就是 无论 还是 而是 而 B. 一定 / 还要 还是 不正是 不正是 C. / 甚至 才是 因此 而且 而且 D. 一定 就是 无论 还是 其实 而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从区别最大处着眼,如③④处,表并列关系,表示都可或者都不可,有假设寓意,所以倾向于AD两项。再如第⑤处,加强语气,与上句之间不存在并列关系,故排除A项,选D项。将该项所有关联词语代入文本,顺读下去,感觉没有不妥之处,故确定答案为D项。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字的结构,又称布白,因字由点画连贯穿插而成, ___,虚实相生,才完成一个艺术品。空白处应当计算在一个字的造型之内,空白要分布适当,和笔画具同等的艺术价值。所以大书家邓石如曾说书法要“计白当黑”,无笔墨处也是妙境呀!这也像一座建筑的设计, ___,虚处和实处同样重要。中国书法艺术里这种空间美,在篆、隶、真、草、飞白里有不同的表现,尚待我们钻研;就像西方美学研究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建筑里那些不同的空间感一样。___,表现着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一个阶级,在不同的经济基础上,社会条件里不同的世界观和对生活最深的体会。 【答案】 (1). 点画的空白处也是字的组成部分 (2). 首先要考虑空间的分布 (3). 不同的空间感 【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感知文段内容,然后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第一空可根据上文“布白”“由点画连贯穿插而成”可得出“点画的空白处也是字的组成部分”;第二空可结合着前文“无笔墨处也是妙境呀!这也象一座建筑的设计”和下文“这种空间美”从空间分布角度组织答案;第三空,可联系前文的“不同的空间感”和下文的“不同的世界观”得出“空间感的不同”。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1. 观看下面的漫画《买卖双方》,用简要的语言介绍漫画内容及寓意。 【答案】内容:在特价品的柜台旁背对背站着经营者和消费者,经营者拿着钞票在想“是真的吗”,消费者拿着放大镜辨别商品也在想“是真 的吗”。寓意:这则漫画折射了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危机,呼吁社会加强诚信建设。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题目,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分析漫画,分析漫画的题目主要有概括画面的内容,分析漫画的寓意,给漫画添加标题和解说词等题目,答题时首先立足于漫画的内容,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概括,然后注意漫画的劝诫意义,劝诫意义要从漫画夸张的手法中获取。此题注意画面中的“文字”,体现的“怀疑”,然后分析“诚信危机”。 四、作文。(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环卫工人陈阿姨在打扫卫生时,遭到正在旁边健身器材上做仰卧起坐的一位大妈的辱骂,她骂陈阿姨影响她锻炼身体。其他市民赶紧劝阻,陈阿姨也没还嘴,还用扫帚将健身器材下面的最后一点树叶扫起来。这一下彻底激怒了大妈,她夺过陈阿姨手中的扫帚,用脚踩断,并用力向陈阿姨的手上和脚上敲去。陈阿姨见状跑开,大妈追赶时被其他市民拦下,但她竟拨110称“农民工打人 ”,彻底看不下去的市民直接把她团团围住,等待给警方作证。在警方和目击市民的劝说下,大妈承认了错误,并给了陈阿姨3000元的赔偿金。这件事经媒体曝光后引发了社会的关注,有人为陈阿姨点赞,有人为目击市民点赞,也有人为大妈点赞。 对于以上三类人,你更倾向为谁点赞?请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义,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市民不该沉默 鲁迅曾有言:“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对于务实工作的陈阿姨和勇于承认自身错误的大妈,我更倾向为不“沉默”的好心市民点赞 。市民的不沉默恰恰表现了如今社会最为缺乏的社会责任意识。我们都是有机社会中的重要一员,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维护社会正义。面对无理取闹、蛮横无理大妈的“乘胜追击”,好心市民很主动地承担了自己所负有的社会责任,帮助陈阿姨跑开,团团围住大妈并留下给警方作证并对大妈进行必要的劝导。正是市民的主动帮助才成功化解了这一场闹剧,避开了好心被人欺这一悲剧的再次发生。显然,这是现在市民责任意识提高的有力体现,这非常值得我们为此点赞。而陈阿姨的境遇虽然令人同情,但于我们更多的是心酸,陈阿姨务实工作却遭到大妈一系列的追打。于理、于法来说陈阿姨是占有绝对优势的,但她选择了避而远之,并不为自己所应有的权利作斗争。无疑一时的妥协就是对不平等行为的推波助澜,反而使其气焰更甚,百害而无一利。另外,我认为大妈事后的勇于认错在市民显得黯然失色。用于改错是我们做人的必需品质,这只能说是理所当然的,其中并未让人体会到大妈的灵魂有哪些高尚之处值得我们去为大妈点赞。 再者,我更想为市民理智的处理方法点赞。一边是处于弱势的环卫工人陈阿姨,一边是故意找事并大打出手的大妈,相信无论谁都会愤愤不平。而在“制止”大妈的过程中,他们却都能将自己内心的怒气压在心底,以最冷静。理智的态度以团团围住这巧妙的方式成功化解矛盾,而这无疑是值得我们为之点赞并向之学习的可贵之处。反观现实生活中令人生畏的暴力城管,市民的“不动手”就显得难能可贵了。 在如今物质纵横,充溢着浮躁之气的世纪,责任意识以及理智都是我们所应大力提倡的。倘若人人心怀责任意识,又怎么有小悦悦相继被多辆卡车碾过而无人伸出援手的悲剧。倘若每个人都有“最美司机”吴滨临危不乱,完成一系列停车操作时的理智社会上又怎么每日有那么多无辜者惨死于车轮之下。心怀责任和理智,洗去心里“高高挂起”以及凡事以拳相向的戾气,方能拨开生活中的层层浓雾,让社会在阳光下快速发展。 为市民点赞,为沉默中的爆发点赞,绝不在沉默中死亡。 【解析】试题分析:试题中的任务型指令非常具体明确,要求考生选出要点赞的一方来组织成文。以下为参考理由:①为陈阿姨点赞:可以从她对工作尽职尽责、隐忍的性格等方面来写。②为目击市民点赞:可以从他们敢于维护正义,给社会正能量等方面来写。③为大妈点赞:可以从其知错就改方面来写。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这种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 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这则材料,可以根据其中的三类人进行立意,如:从陈阿姨的角度:应为其点赞,可以从她对工作尽职尽责、隐忍的性格等方面来写。从目击市民角度:可以从他们敢于维护正义,给社会正能量等方面来写。从大妈角度:可以从其知错就改方面来写。写作时,要求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语言流畅、表达得体,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