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7届安徽省淮南二中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2016-12)
淮南二中2017届高三第四次月考 语 文 试 题 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金瓶梅》的最伟大之处,在于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从极为普通和灰色的商人生活中,发现了用长篇小说形式加以表现的价值。这不仅是对前代的以历史和传奇为主的长篇小说主流的一种革命性的反叛和超越,也是对同时的轰轰烈烈的复古主义或反复古主义文学潮流的一种反叛和超越;同时对于当时的短篇白话小说对商人的表现,又可以说是一种扩而充之的继承和发展。 《金瓶梅》所描写的商人生活和商人世界之丰富,几乎达到了一种百科全书式的程度。其中描写了几百个人物形象,他们都或多或少与商人有关;其中描写了一个商人短暂然而热闹的一生,他从发迹到巅峰到消亡的历史;其中描写了商人生活的几乎一切方面,从经营活动到日常起居。主人公西门庆的形象,也可以说是明代文学中,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中,最丰满的商人形象。这样一个商人形象,可以说已经超越了一般的善恶教条,而达到了一个“圆形人物”的水准。一个商人所可能有的所有方面,几乎都在他身上体现了出来。 很多人往往把《水浒传》和《金瓶梅》里的西门庆视为一体,混为一谈,但二者其实是相当不同的:前者更像是一个恶棍,而后者更像是一个商人。当然西门庆不只是一个普通的商人,而且也是一个与官府相勾结的商人;不过正是这种与官府相勾结的商人形象,正反映了封建社会里商业畸形发展的真相,因而和一般的普通商人形象一样,同样具有表现社会和时代的典型性。 通过从经营活动或其他方面合法或非法赚来的大量金钱,西门庆能够维持其寻欢作乐的享乐生活。对于西门庆的生活方式,作者尽管表面上常常加以批评,但在实际上却是持欣赏肯定态度的,这与当时肯定人的欲望的时代潮流相呼应。因此,如果说《水浒传》中关于西门庆的描写,尚是持好汉的观点,而非商人的观点的话,那么《金瓶梅》中关于西门庆的描写,则可以说完全是持商人的观点的。在《金瓶梅》那“毫无英雄主义和崇高气息的中产阶级的环境里”,慷慨大方的西门庆不失为一个相对来说最讨人喜欢的角色,并没有像在《水浒传》中那样受到一味的否定。因此,除了作者经常横加于西门庆的那些勉强的批评之辞外,就小说所塑造的西门庆形象本身而言,实不失为市民阶层中的一个“时代英雄”。因为作者一面描写其利用一切可能性实现各种欲望的精明能干,一面又认为这是市民社会的实态而不加否定。 正由于以上这些原因,所以随着《金瓶梅》的出现,中国文学中有关商人题材的作品,已被提升到了一个最高的层次,可以和任何其他题材的作品相媲美。中国文学中的商人世界,遂不亚于好汉世界、英雄世界、儒林世界或才子佳人世界;中国文学中的商人形象,也遂不亚于好汉形象、英雄形象、儒生形象或才子佳人形象。这自然是值得大书特书的。 (选自邵毅平《中国文学中的商人世界》,有删节。) 1.下列关于《金瓶梅》的表述,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3分) A.在中国文学史上,使用长篇小说的形式来表现商人那普通和灰色的生活,《金瓶梅》当属首次,而这也正是它的最伟大之处。 B.《金瓶梅》继承和发展了当时的短篇白话小说对商人的表现,因而实现了对前代以历史和传奇为主的长篇小说主流的超越。 C.《金瓶梅》中描写的几百个人物形象都不同程度地与商人有关,描写的商人生活和商人世界近乎达到百科全书式的丰富程度。 D.《金瓶梅》里的主角西门庆《水浒传》里也出现了,但是这两个形象却大不相同:前者更像是商人,而后者更像是恶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金瓶梅》中的西门庆形象可谓超越了一般的善恶教条,达到了“圆形人物”水准,几乎体现了一个商人所可能有的所有方面。 B.像西门庆这样的与官府勾结的商人形象,由于其反映了封建社会里商业畸形发展的真相,所以和普通商人形象一样具有典型性。 C.西门庆通过合法或非法赚来的大量金钱维持其寻欢作乐的生活,对于这种生活方式,小说作者表面上加以批评,实际上欣赏肯定。 D.相对来说,《金瓶梅》中的西门庆慷慨大方,不失为一个最讨人喜欢的角色,并没有像在《水浒传》中那样受到一味的否定。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明代文学中也有一些短篇白话小说对商人有所表现,不过较之它们,《金瓶梅》用长篇小说形式表现商人可谓是一种扩而充之的继承和发展。 B.作者一方面描写西门庆的精明能干,一方面又认为这是市民社会的实态而不加否定,因此就小说的形象本身而言,他可说是市民中的“时代英雄”。 C.表现商人题材的长篇小说《金瓶梅》的横空出世,标志着中国文学中此类题材的作品被提升到了最高的层次,可以与任何其他题材的作品相媲美。 D.让我们自豪的是,随着《金瓶梅》的出现,中国文学中的商人世界和商人形象,更胜于好汉世界、英雄世界、儒林世界或才子佳人世界与同类形象。 二、现代文阅读(二)(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车祸 (日本)东野圭吾 事情发生前,没有任何预感。 那天早上8点半,平介下了夜班,回到家中,他马上打开了电视。其实也没什么特别想看的,只是想知道昨天相扑比赛的结果。今年已经步入40岁的平介相信,今天也一定和之前的39年一样,是个平淡无奇的日子。 有一个频道是他每次下夜班后必看的。那是个对文艺界丑闻、体育比赛结果等集中播报的频道,内容很浅,但是涉及面很广。但是,今天画面上出现的,并不是平日里播音员的笑脸,而是一个积雪的山地。 出什么事了?平介心里闪过一个念头,不过他并不想详细了解事由。此刻他最想知道的是他所关注的力士赢了没有。 平介在一家汽车零件加工厂的生产车间工作。一年前,他被提升为组长。这周轮到他们组上夜班了。 这一年,平介的工厂经营状况出奇地好,像平介这样身在第一线的人变得忙碌不堪,加班一两个小时是家常便饭,有时甚至会加班3个小时,有时加班费比基本工资还多。 但是,在工厂里待的时间长,就意味着在家待的时间短,平介很难和妻子直子、女儿藻奈美一起吃晚饭。 如果是夜班的话,早上8点钟就能到家,正好赶上藻奈美吃早餐的时间。边和马上要升入小学6年级的独生爱女聊着天真的话题,边享受着妻子亲手做的饭菜,这对平介来说是一种无法取代的快乐。下夜班后的疲惫,在看到女儿的笑容后马上就烟消云散了。 正因如 此,下夜班后一个人吃早餐让他觉得没有味道。这样无聊的早餐从今天起要持续3天,因为直子带着藻奈美回长野的娘家去了。她堂兄病故了,她要赶去参加堂兄的葬礼。 本来说好是她一个人去长野的,但就在快出发时,藻奈美忽然嚷着也要去。她说她想在那边滑雪。女儿好不容易有了个春假,可自己工作太忙,一直没能陪家人游玩。因此,对平介来说,这未尝不是个补偿的机会。于是他决定一个人忍受寂寞,让藻奈美和妻子一起去。 他一边享受着熟悉的味道,一边调高了电视的音量。画面中那个主持人在说着什么,但是,他脸上却不见了平日的笑容。平介对此还是没太在意,只是心不在焉地想着,有关昨天体育赛事的报道还没开始吧。 画面被切换了,好像是刚才看到的积雪山区。一个穿着滑雪服的年轻男记者,身后有许多身着黑色防寒服的男子正来来回回地忙碌着。 “这里是事故现场。今早6点左右,一辆由东京开往志贺高原的滑雪游大巴发生了坠崖事故。这辆大巴属于总部设在东京的大黑交通公司的。” 听到这里,平介的脑海里产生了轻微的混乱。因为几个关键词陆续飞进耳朵里——志贺高原、滑雪游大巴、大黑交通…… 这次回娘家,直子一直犹豫着一件事,那就是乘坐什么交通工具。 碰巧直子有个朋友在旅行社工作,于是便去拜托她。结果真就碰到一辆滑雪游大巴上还有座位。听到还有空座,直子高兴得直拍手。 没错,她说了,是大黑交通,是11点从东京站出发开往志贺高原的滑雪游大巴。 想到这里,他全身倏地一下热了起来,随后浑身冒汗。他感到心跳在加快,能清晰地感觉到耳根后面的脉搏在跳动。 平介将跪在地上的双膝滑到电视机前,他不想漏过报道的任何细节。 平介已经完全没有了食欲。虽然口渴得不行,但也顾不上喝水了。他现在深深陷入了一种切实的感觉之中——这场悲剧可能和自己有关。他一面害怕着杉田直子和杉田藻奈美的名字被读到,一面用四分之三的心在想:怎么可能呢,这种悲剧应该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平介伸手拿起了电话台上的电话,想打给直子的娘家。说不定她们已经到那边了,自己的担心都是多余的。不,应该说他心里祈祷着事实就是如此。 抓起话筒,刚要按号码键,他又停住了。他无论如何都想不起直子娘家的电话号码了。只记得,那是个编成顺口溜之后非常容易记的号码,尽管他也曾经记住过,可是现在,他把那个顺口溜给忘掉了。 没办法,平介只好从旁边的彩色整理箱中翻出了电话簿,他终于找到了想找的号码。先是区号,最后四位数是7053。看了之后平介还是没能想起那句顺口溜。 平介再次拿起话筒,正要拨号,电视中的播音员又说话了。 “据刚刚得到的消息,之前被送往长野中央医院的一对被疑似母女的二人名字应该是杉田——” 平介放下电话,坐直了身体。 女播音员再说什么,他已经完全听不见了,耳边一直有个声音在响,过了良久,他才注意到那是自己喃喃自语的声音。 啊,想起来了。7053是直子名字的谐音。 又过了两秒钟,他猛地站起身来。 (选自东野圭吾《秘密》,有删节) 4.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小说开头“事情发生前,没有任何预感”一句独立成段,破空而来,惊心动魄,不但为后文的车祸情节做了铺垫,而且留下了巨大的悬念和想象的空间。 B.平介相信今天和“之前的39年一样,是个平淡无奇的日子”,这儿的“平淡无奇”四字一语双关,起到了强调的作用,强调今天和往日并没有什么不同。 C.本来说好是妻子一个人回娘家的,但就在快出发时,女儿“忽然嚷着也要去”。作者这么处理,表现了女儿的任性和不懂事,也同时点明悲剧发生的原因。 D.作者多次写到平介“想不起直子娘家的电话号码”,也想不起电话号码编成的顺口溜,直到最后才想起来,这样写意在说明平介的粗枝大叶和不拘小节。 E.小说笔锋老辣,文字鲜加雕琢,叙述简练凶狠,蕴含着巨大的冲击力。平平常常的生活中,灾难毫无征兆地骤然而至,写出人世的无常,让人印象深刻。 5.小说前半部分却用不小的篇幅写平介看电视的情节,为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6.小说中的平介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三、现代文阅读(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中国大百科全书奠基人姜椿芳 杜明明 姜椿芳被一些同志称为中国大百科全书之父,在中国出版界被称为“中国的狄德罗”。 姜椿芳1931年参加革命,1932年入党,1936年创办《大北新报画刊》被日本人逮捕,在狱中坚贞不屈。解放后他创办了上海俄文专科学校(上海外国语大学前身),培养了一大批急需的俄语人才。1952年他调任中宣部主持《马恩全集》的翻译和出版工作,为马列主义的编译事业日夜操劳,被师哲誉为“沙漠中的骆驼”。 可是在文革中,姜椿芳却被关进牛棚,每天都要站在领袖像低头认罪,接受各种各样的大小会批斗,其余时间,便是写那些永远也写不完的交代材料以及进行强制性提审和惩罚。有时被罚“喷气式”,有时罚站、挨打,一站就是一天。 在狱中,他想起18世纪在欧洲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不可否认,当时唯物主义思想的传播是这次革命的准备和先行。在这次启蒙运动中,哲学家狄德罗和孟德斯鸠、伏尔泰等杰出的科学家、哲学家一起,结成了“百科全书派”,和达兰贝尔一起着手编辑出版《法国百科全书》。他们用百科全书的形式,对所有历史、文艺、科学等各个领域里的迷信、愚昧无知的观点进行批判,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各个领域里的知识做了新的阐述和论证。 这样,百科全书便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号角和武器,而带头做这件事的的狄德罗也深深影响着姜椿芳。狄德罗一生生活贫困,只读到中学就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后来当过私人秘书和家庭教师等,仍入不敷出。狄德罗精通英语,经常从事些翻译……这和贫困的青少年时代读不起书,为谋生记过账做过家庭教师、靠翻译维持生活的姜椿芳何其相似!所以他想起狄德罗,理解挣扎在生存线上依然勤奋好学的这位哲学家。 更为相似的是,1749年狄德罗因他所著《给有眼人读的论盲人的书简》一书被认为是反宗教的,从而被投入监狱。他在狱中也反复思考怎样宗教迷信、保守等旧思想,最后想到了用百科全书的形式宣传唯物主义的思想。 到了1972年,身陷囹圄的姜椿芳身体已衰弱到极点,此时他在单人牢房里已经熬过了四个年头。为了防止丧失语言能力,他在牢房中常常自言自语;为了使头脑不至于迟钝,他时常数数,顺着数倒着数;为了保持记忆力,他不断回忆所结识的人,一个一个地想,使自己的头脑总是处于活动状态之中。 这时,他的健康已被摧毁,入狱时血压正常,现在变成了高血压;入狱时有轻微青光眼,此时几乎双目失明。此时,他心里却一直思考着一个问题:中国怎么会发生“文化大革命”这样的惨剧?他得出的结论:主要是由于全民文化水平低,容易受不健康思想影响,因此抵制不了这样一场浩劫。他认为必须提高全民文化水平,了解世界,认清历史发展趋向。他认为,像狄德罗那样编辑、出版一部中国大百科全书是当务之急;像中国这样一个大国,不能没有一部大百科全书。在狱中他独自一人默默构思着创办中国大百科全书的计划。 1975年春,姜椿芳无罪出狱。他拖着极度虚弱的身体,立即着手进一步研究编纂大百科全书。在有关各方面人士的参与下,他直接向中央写报告,得到同意,于1982年由国务院总理颁发聘书,成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姜老和他的“百科迷” 们就这样正式启动了这一工程。一切白手起家,没有房子,他们借国家出版局收发室做联络点;没有资金,他们向国家出版局借了40元人民币,作为临时花销之用。 最先出版的《天文学》卷于1980年底问世,接下来是1982年出版的《外国文学》卷。每一卷的策划,编写过程中的各种会议,姜老都亲自参加。各卷所有的重要稿件,姜老都是晚上在台灯下手拿放大镜,用他那双严重的青光眼,逐字逐句审阅的。季羡林回忆说:“大百科出版社成立时,姜老每会必到,每到必发言,每发言必很长。他总是讲大百科,反复论证,不厌其详。他眼睛不好,没法看发言提纲,可讲话的内容似乎已经照相制版,刻印在他的脑海中。姜老就靠这惊人的头脑,把大百科讲得有条有理,头头是道,古今中外,人名书名,一一说得清清楚楚。” 1987年12月17日,姜椿芳在极度痛苦中离开了他所热爱的社会和人民。他在牢狱中咬牙面对人格侮辱和多种刑罚时,心里决定编出一本中国的大百科全书。这是向封建主义愚昧宣战的号角和檄书。正因如此,历尽千难万险,这部中国大百科全书终于和人们见面了。 当我们翻开这厚厚几十本的人类智慧结晶,我们就不会忘记姜椿芳这位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呕心沥血的伟人。 (摘编自《炎黄春秋》2007年第7期)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姜椿芳作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奠基人,为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编纂和出版呕心沥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公认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之父、“中国的狄德罗”。 B.由于解放后姜椿芳创办了上海俄文专科学校,为党和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急需的俄语人才,而且翻译和出版了《马恩全集》,所以师哲赞誉他为“沙漠中的骆驼”。 C.文革中,姜椿芳被关进监狱,受到许多非人的虐待,以致健康被摧毁,不过他更多的却不是为自己着想,而是趁看守人员不注意,动手编纂中国大百科全书。 D.深受狄德罗影响的姜椿芳和一些“百科迷”们一起白手起家,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1980年底出版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两年后又出了《外国文学》卷。 8.姜椿芳为什么被人称为“中国的狄德罗”?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4分) 9.姜椿芳先生身上,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5分) 四、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洪天锡,字君畴,宝庆二年进士。授广州司法。丁内艰,免丧,调潮州司理。 帅方大琮辟真州判官,留置幕府。改秩知古田县,行乡饮酒礼。邑剧,牒诉猥多,天锡剖决无留难。有倚王邸势杀人者,诛之不少贷。擢诸司粮料院,拜监察御史。累疏言:“天下之患三:宦官也,外戚也,小人也。”劾董宋臣、谢堂、厉文翁,理宗力护文翁,天锡又言:“不斥文翁,必为王府累。”上令吴燧宣谕再三,天锡力争,上又出御札,俾天锡易疏,欲自戒饬之。天锡又言:“自古奸人虽凭怙,其心未尝不畏人主之知,苟知之而止于戒饬,则凭怙愈张,反不若未知之为愈也。”章五上,出关待罪。诏二人已改命,宋臣续处之。 会吴民仲大论等列诉宋臣夺其田,天锡下其事有司,而御前提举所移文谓田属御庄,不当白台,仪鸾司亦牒常平。天锡谓:“御史所以雪冤,常平所以均役,若中贵人得以控之,则内外台可废,犹为国有纪纲乎?”乃申劾宋臣并卢允升而枚数其恶。疏上至六七,最后请还御史印,谓:“明君当为后人除害,不当留患以遗后人。今朝廷轻给舍台谏,轻百司庶府,而北司独重,仓卒之际,臣实惧焉。”言虽不果行,然终宋世阉人不能窃弄主威者,皆天锡之力,而天锡亦自是去朝廷矣。 改广东提点刑狱五辞明年起知潭州久之始至官戢盗贼尊先贤逾年大治直宝谟阁迁广东转运判官决疑狱劾贪吏治财赋皆有法升秘阁修撰、福建转运副使,又辞。度宗即位,以侍御史兼侍读召,累辞,不许。 改福建安抚使,力辞,不许。亭户买盐至破家陨身者,天锡首罢之,民作佛事以报。罢荔枝贡,召为刑部尚书,诏宪守之臣趣行无虚日,不起。久之,进显文阁直学士,三降御札趣之,又力辞。逾年,进华文阁直学士,寻致仕。疾革,草遗表以规君相。上震悼,特赠正议大夫,谥文毅。 (节选自《宋史·洪天锡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改广东提点刑狱/五辞/明年起/知潭州/久之/始至官/戢盗贼/尊先贤/逾年大治/直宝谟阁/迁广东转运判官/决疑狱劾/贪吏治财/赋皆有法/ B.改广东提点刑狱/五辞/明年/起知潭州/久之/始至官/戢盗贼/尊先贤/逾年大治/直宝谟阁/迁广东转运判官/决疑狱/劾贪吏/治财赋/皆有法/ C.改广东提点刑狱/五辞/明年/起知潭州/久之/始至官/戢盗贼/尊先贤/逾年大治/直宝谟阁/迁广东转运判官/决疑狱劾/贪吏治财/赋皆有法/ D.改广东提点刑狱/五辞/明年起/知潭州/久之始至/官戢盗贼/尊先贤/逾年大治/直宝谟阁/迁广东转运判官/决疑狱/劾贪吏/治财赋/皆有法/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丁艰,即丁忧,亦称“守孝“。“丁内艰”,丧制名,指儿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丁外艰”指儿子遭父丧或承重孙遭祖父丧。 B.征辟制,是始于汉代的一种选拔官吏的制度。辟,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 任要职。而征,则指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C.刑部尚书,是中国古代官署刑部的主官,掌管全国司法和刑狱等事务。刑部尚书的官职最早出现于隋,明、清两代沿袭此制。 D.致仕,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宋代是致仕制度完善定型阶段。宋初太宗时规定:“朝廷之制,七十致仕。”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洪天锡居官正直,秉公执法。担任古田县令时,面对诸多诉讼,他剖析决断没有留下疑难积案。而对依靠王府势力杀人者,他依法严惩不贷。 B.洪天锡忠心为国,不畏权贵。他多次弹劾董宋臣、厉文翁等宦官贵戚,虽然他坚持己见,据理抗争,但因理宗极力庇护,最终未能成功弹劾董宋臣。 C.洪天锡多次上疏,请求交还御史印,并劝谏皇帝除害兴利,虽然他的言论终被采纳执行,但为了限制阉党,维护国君权威,他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 D.洪天锡淡泊名利,屡召不就。理宗和度宗都曾多次征召他为官,他极力推辞,但没有获得允许。晋升为华文阁直学士后,不久他就告老退休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苟知之而止于戒饬,则凭怙愈张,反不若未知之为愈也。 (2)御史所以雪冤,常平所以均役,若中贵人得以控之,则内外台可废,犹为国有纪纲乎?(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5题。 被檄夜赴邓州幕府 金•元好问 幕府文书鸟羽轻,敝裘羸马月三更。未能免俗私自笑,岂不怀归①官有程。 十里陂塘春鸭闹,一川桑柘晚烟平。此生只合田间老,谁遣春官②识姓名? 【注】①“岂不怀归”出自《诗经•小雅•出车》②春官:指礼部,礼部执掌人才推荐、选拔、考试诸事。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句中“鸟羽轻”意义双关:征召文书上插有鸟羽,表示紧急;文书传送快,如同飞鸟一般的迅疾。 B.“敝裘羸马月三更”,紧承首句,“月三更”更是扣紧题目中的“夜赴”,写出了诗人连夜赶路的情景。 C.“未能免俗私自笑”,通过细节描写,传神地写出诗人被官府征召后不可抑制的满足与喜悦之态。 D.第二联中“官有程”三字,直接点明官府征召有期限要求,诗人接到文书后,不得不日夜兼程,向邓州进发。 E.本诗采用了比兴、虚实相生、用典等表现手法,收到了疏密有致、言简意丰、含蕴深厚、耐人寻思的艺术效果。 15.本诗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下列名篇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十五从军征》中,暗示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 “____ ,_ _”。 (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_”,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只能“赢得仓皇北顾”。 第Ⅱ卷 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小时候的张衡半夜数星星,说自己长大后要成为一名科学家,没想到一语成谶,后来的他成了汉代著名的天文历法大家。 ②从中国书法史看,“书以人名”似乎成为了一条重要规律。但不容置喙的是,真正的艺术作品的生命精神才是它的根本所在。 ③我有个不情之请,如果您能设法找到我的父亲,我不胜感激,但请您也不要打扰他,只代我远远地看他一眼,告诉我他的情况就可以了。 ④他爱好广泛,喜欢安静的棋类活动,对热闹的纸牌游戏也来者不拒;欣赏通俗感性的流行歌曲,对庄重恢宏的交响乐也甘之如饴。 ⑤韩国在其境内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其实是火中取栗 ,非但无助于维护自身安全,反而使韩国沦为美国的“棋子”,并且承受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安全风险 ⑥庄子和陶渊明就是这么一类人物,他们独与天地精神之往来的简朴纯正,让多少渺小的人难以望其项背。 A.②③⑤ B.①④⑥ C.③⑤⑥ D.①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日前,我市提出“延续历史文化血脉,引领未来发展方向”为目标,号召全市人民为 创建一个传统与现代共融的城市而努力。 B.有关部门应坚决取缔达不到最低标准的幼儿园,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幼儿园要求停业整顿,如此,才能避免伤害孩子的事件不再发生。 C.市场的发展带来了种种问题,最为突出的是部分超大城市房价过高、一些地区商品房库存过多,这是目前各地各项相关政策的背景。 D.美国日前批准在佛罗里达州开展转基因蚊子野外试验,这种转基因蚊子可帮助控制寨卡病毒、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的传播。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寒门多出贤,并非说只要是出身“寒门”,就可自然而然地为“贤”了。贤, ① 要有“德”,能替别人着想,勇为天下谋利, ② 要有“才”;有本事,能成事。这就离不开学习。有言道:人不吃饭,饥;人不学习,愚。生活就是这样,唯有好学,才近智,唯有知学,才给力。 ③ 努力用知识武装自己,不断增进自己的道德修为, ④ 离“贤”更近一步。 ⑤ 有了比常人更多的付出、更强的求知欲,更开阔的思维、更远大的志向,无论出身多么艰苦, ⑥ 将成就一番不凡的事业。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不仅 也 只要 就 无论 / B 不但 还 只要 / 如果 也 C 不仅 而且 只有 才能 / 都 D / 也 如果 就能 如果 就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内容,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在北方,随着人口的增加, ① ,蔬菜种植面积正在日益扩大,而蔬菜种植面积需要的肥沃土地却比较少。加上近年来大兴水利, ② ,这在一方面固然使耕地面积相对减少了, ③ ,利用这许多新修的水库,不但可以充分灌溉原先干旱的土地,使旱地成为水田,而且在水库中还可以繁殖鱼类及其他水产。 21.下面是反映各国城市化共同规律的图表,根据图表信息,将城市化共同规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6分) 六、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错觉 (印度)泰戈尔 河的此岸暗自叹息:“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 河的彼岸一声长叹:“哎,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品读这首小诗,你产生了哪些联想或感悟呢?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淮南二中2017届高三第四次月考 语文参考答案 1.B(强加因果,原文中“继承和发展当时的短篇白话小说对商人的表现”和“实现对前代以历史和传奇为主的长篇小说主流的超越”,二者只是并列,没有因果关系。) 2.D(选项虽然表述和原文一致,但少掉原文中一个条件——在《金瓶梅》那“毫无英雄主 义和崇高气息的中产阶级的环境里”。少了这个范围之后,选项的“相对来说”所表示的比较范围和比较对象就和原文不一致了:原文是《金瓶梅》中的西门庆和书中的其他形象相比,而选项变为《金瓶梅》和《水浒传》里的西门庆相比了。) 3.D(“更胜于”表述与原文不符合,原文是“不亚于”。) 4.AE(B“强调今天和往日并没有什么不同”理解错误。“平淡无奇”暗示对平介来说看起来今天和往日并没有什么不同,其实大为不同。C“表现了女儿的任性和不懂事”理解错误D“意在说明平介的粗枝大叶和不拘小节”不正确。)(选对一个得2分,两个得4分,多选不给分。) 5.①对情节的发展起作用,使下文平介发现“车祸”发生的情节非常自然;也为后文情节突转作铺垫,增强了小说的戏剧性。②对刻画人物形象起作用,刻画了平介这个生活平庸、爱好单一的中年男子的形象,使这个形象显得真实感人。(答出一点给2分,两点给4分。) 6.①工作勤奋,不辞辛劳。常常深夜加班,补贴家用,被提升为组长。②关爱家人,有责任心。对妻子女儿关爱有加,虽工作繁忙仍抽时间陪伴家人。③爱好单一,生活面狭窄。工作之余只喜欢看看电视上的体育赛事。(每答出一点给2分,共6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 7.D(A曲解原文。“公认的”表述不当,原文有限制语“被一些同志称为”,“在中国出版界被称为”。B归因不当。师哲赞誉他为“沙漠中的骆驼”的原因并不包括姜椿芳创办了上海俄文专科学校,为党和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急需的俄语人才。C事件先后倒置。姜椿芳动手编纂中国大百科全书是在出狱后,并不在文革中被关进监狱时。) 8.二人有诸多相似点,分别为:①思想观念相似:都是所谓的“百科全书派”,都想用百科全书的形式传播知识,批判迷信、愚昧无知。②人生经历相似:早年生活贫困,读不起书,为谋生做过许多工作;后都曾因书籍被关进监狱,都在狱中思考编纂百科全书。③ 行为和成就相似,都为百科全书的编纂与出版做了大量工作,为人类的文化传承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三点答出两点即可。答出一点给2分,两点给4分。) 9.①坚贞不屈:无论是早年被日本人逮捕,还是后来文革中身陷囹圄,都不屈不挠。②顽强拼搏,不放弃:在狱中受尽折磨,健康被摧毁,也从不放弃自己的目标。③心怀国家,无私奉献:创办上海俄文专科学校,为党和国家培养人才,翻译和出版《马恩全集》,即便在狱中,也想着为提高全民文化水平而努力。④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看稿件都是逐字逐句审阅;关于百科全书的会每会必到,每到必发言,每发言必很长。(答出三点即可。答出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 10.B(改广东提点刑狱,五辞。明年,起知潭州,久之,始至官,戢盗贼,尊先贤,逾年大治。直宝谟阁,迁广东转运判官,决疑狱,劾贪吏,治财赋,皆有法。) 11.B(征、辟解释颠倒) 12.C(他的言论未被采纳) 13. (1)译文:自假如皇上知道而只是告诫一番,那么奸人就会凭借势力作恶越猖狂,反而不如不知道为好。 (2)译文:御史是用来昭雪冤狱的,常平仓是用来平均徭役的,如果宦官能够控制它们,那么,内、外台官可以废除,这还能说国家有法纪、纲常吗? 附参考译文: 洪天锡,字君畴,是宝庆二年的进士。被授官担任广州司法,因母亲去世而辞职服丧,守孝期满后(免丧),调任潮州司理。 将帅方大琮征召(辟)洪天锡担任真州判官,留他安置在幕府。改任官职,担任古田县知县,兼摄乡饮酒礼。县邑动乱厉害,诉讼很多,洪天锡剖析决断没有留下疑难积案。有依靠王府势力而杀人的,洪天锡惩治他们毫不宽恕。擢升诸司粮料院,授官为监察御史。洪天锡多次上奏疏说:“天下的祸患有三种:就是宦官、外戚、小人。”弹劾董宋臣、谢堂、厉文翁,理宗极力庇护厉文翁,洪天锡又说:“不斥逐厉文翁,一定会牵连到王府受累。”理宗命令吴燧宣旨告谕多次,洪天锡极力争辩。皇上又传出御笔手诏,让洪天锡改动奏疏,想要亲自告诫他。洪天锡又说:“自古奸人虽然凭借势力作恶,他们心里未曾不害怕皇上知道这些事,假如皇上知道而只是告诫一番,那么奸人就会凭借势力作恶越猖狂,反而不如不知道为好。”五次上奏章,结果洪天锡被逐出城门待罪。诏令对谢厉二人改变成命而处罚,董宋臣继续留用。 正逢吴地百姓仲大论等多人上诉董宋臣强夺他们的田产,洪天锡让有关部门官员调查处理这件事,但御前提举所移送来的文书称这些田属于皇帝田庄,不当告知台官处理,仪鸾司也拿出文牒证明是常平田。洪天锡说:“御史是用来昭雪冤狱的,常平仓是用来平均徭役的,如果宦官能够控制它们,那么,内、外台官可以废除,这还能说国家有法纪、纲常吗?”于是重新弹劾董宋臣与卢永升而历数他们的罪恶行径。他上奏疏六七次,最后请求交还御史印,说:“贤明的皇上应当为后人除害,不应当遗留祸患给后人。现在朝廷轻视给舍(给事中及中书舍人的并称)台谏(唐宋以掌纠弹之御史为台官,与掌建言之给事中、谏议大夫等为谏官。清代统归于都察院,职权不再分别,虽亦统称台谏,与宋之台谏性质有所不同)等监察官,轻视百官和朝廷各部门,但北司宦官独受重用,这是国家遭遇危机的时刻,我实在恐惧。”洪天锡的言论虽然终究没有被施行,然而直到宋朝终结,宦官都不能玩弄君主的威权,这都是洪天锡努力所致,但洪天锡也从此离开了朝廷。 改命洪天锡担任广东提点刑狱,五次推辞不就任。第二年,起用他任潭州知州,好久以后他才到任。到任后,他缉拿盗贼,尊敬先贤,过一年多,潭州政治修明,局势安定。当值宝谟阁,后又升任广东转运判官,他断决疑难案件,弹劾贪官污吏,治理财政赋税,都有法则。升任秘阁修撰、福建转运副使,他又推辞。度宗即位,以侍御史兼侍读的职务诏令他回朝,他多次推辞,没有获准。 后年,洪天锡改任福建安抚使,他又极力推辞,未获批准。亭户(古代盐户之一种。唐定盐法,将制盐民户编为特殊户籍,免其杂役,专制官盐。因煮盐地方称亭场,故名。宋代专指向政府领取本金产制正盐归公的盐户,亦称“灶户”,和制浮盐卖给商户的“锅户“有别。元明两代仍称亭户。清代一般通称“灶户”。)买盐以致有的家破人亡,洪天锡首先罢除了此事,民众做佛事来报答他。洪天赐又罢免了上贡荔枝事。朝廷召任他做刑部尚书,诏令宪守之臣催促他赶紧到京任职,但他没有赴任。好久以后,他进升为显文阁直学士,皇帝多次下手诏催促他,他又极力推辞。过了一年多,进升华文阁直学士,不久告老退职。病情危急时,他还草拟遗表以规谏皇上、丞相。(洪天锡去世后,)度宗惊愕悲悼,特地给他赠官正议大夫,谥号“文毅”。 14.C E(对一个2分,全对5分)C“不可抑制的满足与喜悦之情”,错,最后一联中“此生只合田间老,谁遣春官识姓名”已经表明作者的态度了,他不愿为官,只愿过乡间农家生活。E“比兴”,错。 15.情感:①希望终老田园。颈联写十里池塘,群鸭戏水的欢畅热闹以及川原桑柘在晚烟中平展的美景,表现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田园生活的留恋。② 心念国事。首联写作者应檄赴邓,着敝跨羸,星夜赶路,隐含国家时局的艰难和个人心境的伤感;颔联写虽不情愿,但征召有期,国家又有急难,不得不立即动身,表现了他以国事为重的可贵精神。③矛盾、无奈之情。尾联写虽志在终老田园,但春官识名,不得不应召为国效力的矛盾。 16.(1)羹饭一时熟 不知贻阿谁 (2)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 (3)封狼居胥 17. C(①一语成谶:一句不好的话说中了。感 情色彩不当。②不容置喙:指不容许别人插嘴说话。用在此处不妥,可改为“毋庸置疑”。③不情之请:不符合情理的请求。多作谦辞。使用正确。④甘之如饴:感到像糖一样甜,表示甘愿承受艰难、痛苦。适用对象不当,不同风格的音乐,不属于艰难、困苦。⑤火中取栗:比喻冒着风险替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当、没得到一点好处。⑥望其项背:指能够望见别人的颈的后部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 ) 18.D(A句式杂糅,应为“提出……目标”或“以…为目标”;B项,不合逻辑,删除“不再发生”之中的“不”;C项,成分残缺,应在“各项相关政策”前加上“出台”。) 19.C(根据全段文意,是在肯定“德”的同时,要突出“才”,因此①与②应是递进关系;并且“不仅……也……”不能搭配;另外③④是必要条件关系,而不是充分条件关系,可排除A、B两项。“无论……都……”可搭配,“无论……就……”不能搭配,故排除D) 20.答案:①需要大量的蔬菜供应 ②不少原先的耕地变成了水库 ③而在另一方面带来了很大的利益(一处1分,两处3分,三处5分) 21.城市化初期阶段,进程缓慢;(1分)城市化中期阶段,进程逐渐加快,当城市化水平到50%左右出现转折,城市化的速度开始放缓,但城市化率还是上升的;(3分)城市化末期阶段,进程停滞或呈下降趋势。(2分) 22.这首小诗中河的两岸都认为自己所在的一方没有欢乐、幸福,而美好、幸福尽在对岸。诗题点出了问题,这是一种错觉,一种错误的认知。其实,两岸各有各的欢乐和幸福,只是它们没有注意到罢了。也许此岸只看到彼岸的绿草如茵,而忽视了自己这边的翠柳,可能彼岸只看到此岸的高楼林立,而忘却了自己的鸟语花香……生活中亦有这种现象,人们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身在福中不知福。其实这是我们的错觉,所以我们不必盲目地羡慕别人,而应该珍惜自己拥有的幸福、快乐。由此可有如下立意:(1)不要只是羡慕别人幸福,快乐就在自己身边;(2)要把握眼前;(3)盲目羡慕不如展现自己;(4)肯定自己;等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