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8届贵州省贵阳市清华中学高三1月月考(2018-0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贵州省贵阳市清华中学高三1月月考(2018-01)

贵阳市清华中学2018届高三1月月考 语文试卷 ‎2018.0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 阅读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先秦儒家已形成比较立体、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 这种思想首先体现为“乐”。孔子非常擅长在观察自然现象时对自身社会经验进行审视和升华,自然之道和其处世之道在某个合适的时间节点产生共鸣,从而引发孔子深层的思考,其生态情怀也在类似的体悟中逐渐浓厚。认知自然、体验自然、进而体悟人生哲理,让孔子得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样的结论。‎ 由“乐”而生“畏”。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在孔子看来,四季的轮回、万物的生长都有其运行轨迹和规律,这种力量非人力所能干涉,孔子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在这种感慨中毕现。荀子则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既然这种“常”的力量如此强大,非人力所能改变,聪明的做法就是顺应这种力量并对之合理利用,即荀子所讲的“制天命而用之”。那么,该如何“制”呢?荀子较为强调见微知著、因循借力、顺时守天、因地制宜。这种总结比起孔子体验式思维多了些理性,已试图对联系自然与人类社会的“道”进行理性阐释和总结。‎ 在此基础上,“推人及物”的思想就产生了。“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孟子生态道德的基础,“不忍心”推广于自然万物就成了推人及物的生态道德。如果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是简单适用于人类社会的推恩思维,是简单的换位思考、推己及人,那么,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则已拓展为推人及物了。荀子也说:“物也者,大共名也……推而别之,别则有别,至于无别然后至。”他认为自然万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共性,有同质性;同时,根据某种特质,又可在共性的基础上区分差异,剥离出异质性。这种异质性基础上的同质性是推人及物的逻辑基石。‎ 在生态实践中,先秦儒者非常强调“时禁”与适度消费。孟子和荀子都注意到“时禁”‎ 的良好效益,可保证后续消费的“不可胜食”“不可胜用”。除了“时禁”,先秦儒者也意识到适度消费的重要生态价值。孔子主张“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在以传统工具和方法捕获猎物、适度消费和以“先进”工具和方法大量获取猎物、过度消费两者之间,孔子选择了了前者,这和孔子“乐山乐水”的生态情怀是契合的。孟子也注意到,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费和连续性破坏已经严重超出自然的可承受范围,破坏了自然界生息繁衍的内在规律,使其自我修复能力失效,这样的过度消费当然会“无物不消”。‎ ‎(摘编自赵麦茹《先秦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认知自然、体验自然、进而体悟人生哲理的直觉式体悟式思维方式缺少理性。‎ B.荀子对自然界“常”的力量认识深刻,他提出顺应自然并对自然合理利用的观点。‎ C.孔子与荀子都表达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都认为应该顺应自然并合理利用。‎ D.孔子以传统工具和方法捕获猎物适度消费的主张虽消极却契合他“乐山乐水”情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对几位先秦大儒的言论进行综合,勾勒出比较立体、丰富的儒家生态伦理体系。‎ B.本文深入剖析了孔子、孟子、荀子的言论,从中可以梳理各自完备的生态伦理体系。‎ C.在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上,孟子和荀子更倾向于理性思维,孔子则体现为体验式思维。‎ D.文章2.3.4段以递进结构论述先秦生态伦理思想,自然引出第5段的“生态伦理实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秦儒家生态伦理是先秦儒者对自然长期感性实践、认真观察和理性思维的智慧结晶。‎ B.孟子以“不忍心”为基础,形成自己从“推恩思维”拓展到“推人及物”的生态道德。‎ C.荀子认为自然万物千丝万缕地联系着,异质性基础上的同质性是推人及物的逻辑基石。‎ D.孟子赞成“时禁”并减少对自然的连续消费,以避免出现“无物不消”的生态灾难。‎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大地 毕飞宇 ‎①‎ 在村庄的四周,是大地。某种程度上说,村庄只是海上的一座孤岛。我把大地比喻成海的平面是有依据的,在我的老家,唯一的地貌就是平原,那种广阔的、无垠的、平整的平原。这是横平竖直的平原,每一块土地都一样高,没有洼陷,没有隆起的地方,没有石头。你的视线永远也没有阻隔,如果你看不到更远的地方了,那只能说,你的肉眼到了极限。这句话也可以这样说,你的每一次放眼都可以抵达极限。极限在哪里?在天上。天高,地迥;天圆,地方。‎ ‎②我想我很小就了解了什么是大。大是迷人的,却折磨人。这个大不是沙漠的大,也不是瀚海的大,沙漠和瀚海的大只不过是你需要跨过的距离。平原的大却不一样了,它是你劳作的对象。每一尺、每一寸都要经过你的手。“在苍茫的大地上”--每一棵麦苗都是手播的--每一棵麦苗都是手割的--每一棵水稻都是手插的--每一棵水稻都是手割的。这是何等的艰辛,何等的艰辛。有些事情你可以干一辈子,但不能想,一想就会胆怯,甚至于不寒而栗。‎ ‎③有一年的大年初一,下午,家里就剩下了我和我的父亲。我们在喝茶、吸烟、闲聊,其乐融融。我的父亲突然问我,如果把“现在的你”送回到“那个时代”,让你在村子里做农民,你会怎么办?我想了很长时间,最后说:“我想我会死在我的壮年。”父亲不再说话,整整一个下午,他不再说话。我说的是我的真实感受,但是,我冒失了,我忘记了说话的对象是父亲。我经常犯这样的错。父亲是“那个时代”活下来的人,我的回答无疑戳到了他的疼处。我还是要说,父亲“活下来”了,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壮举。他老人家经常做噩梦,他在梦里大声地呼叫。我能做的事情就是把他老人家叫醒,赶紧的。我相信,每一次醒来他都如释重负。他老人家一定很享受大梦初醒的轻松和快慰。‎ ‎④庄稼人在艰辛地劳作,他们的劳作不停地改变大地上的色彩。最为壮观的一种颜色是鹅黄--那是新秧苗的颜色。我为什么要说新秧苗的鹅黄是“最壮观”的呢?这是由秧苗的“性质”决定的。秧苗和任何一种庄稼都不一样,它要经过你的手,“一棵一棵”地、“一棵一棵”地、“一棵一棵”地插下去。在天空与大地之间,无边无垠的鹅黄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地上密密麻麻的,全是庄稼人的指纹。鹅黄其实是明媚的,甚至是娇嫩的。因为辽阔,因为来自“手工”,它壮观了。我想告诉所有的画家,在我的老家,鹅黄实在是悲壮的。‎ ‎⑤我估计庄稼人是不会像画家那样注重色彩的,但是,也未必。“青黄不接”这个词一定是农民创造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世界上最注重色彩的依然是庄稼人。一青一黄,一枯一荣,大地在缓慢地、急遽地做色彩的演变。庄稼人的悲欢骨子里就是两种颜色的疯狂轮转:青和黄。青黄是庄稼的颜色、庄稼的逻辑,说到底也是大地的颜色、大地的逻辑。是逻辑就不能出错,是逻辑就难免出错。在我伫立在田埂上的时候,我哪里能懂这些?我的瞳孔里头永远都是汪洋:鹅黄的汪洋--淡绿的汪洋--翠绿的汪洋--乌青的汪洋--青紫的汪洋--斑驳的汪洋--淡黄的汪洋--金光灿灿的汪洋。它们浩瀚,壮烈,同时也死气沉沉。我性格当中的孤独倾向也许就是在一片汪洋的岸边留下的,对一个孩子来说,对一个永无休止的旁观者来说,外部的浓烈必将变成内心的寂寥。‎ ‎⑥大地是色彩,也是声音。这声音很奇怪--你不能听,你一听它就没了,你不听它又来了。‎ 泥土在开裂,庄稼在抽穗,流水在浇灌,这些都是声音,像呢喃,像交头接耳,鬼鬼祟祟又坦坦荡荡,它们是枕边的耳语。麦浪和水稻的汹涌则是另一种音调,无数的、细碎的摩擦,叶对叶,芒对芒,秆对秆。无数的、细碎的摩擦汇聚起来了,波谷在流淌,从天的这一头一直滚到天的那一头,是啸聚。声音真的不算大,但是,架不住它的厚实与不绝,它成巨响的尾音,不绝如缕。尾音是尾音之后的尾音,恢宏是恢宏中间的恢宏。‎ ‎⑦ 还有气味。作为乡下人,我喜欢乡下人莫言。他的鼻子是一个天才。我喜欢莫言所有的关于气味的描述,每一次看到莫言的气味描写,我就知道了,我的鼻子是空的,有两个洞,从我的书房一直闻到莫言的书房,从我的故乡一直闻到莫言的故乡。‎ ‎⑧福楼拜在《包法利夫人》里说过:“大自然充满诗意的感染,往往靠作家给我们。”这句话说得好。不管是大自然还是大地,它的诗意和感染力是作家提供出来的。无论是作为一个读者还是作为一个作者,我都要感谢福楼拜的谦卑和骄傲。‎ ‎⑨大地在那儿,还在那儿,一直在那儿,永远在那儿。这是泪流满面的事实。‎ ‎4.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 A.全文始终以乡下少年为视角,展现了作者对大地的敬畏、感激、热爱与怀念等复杂感情。‎ B.第①段以村庄的渺小反衬出平原大地的广阔、无垠,为下文写大地上的劳动生活作铺垫。‎ C.第④段连用三个“一棵一棵”,反复强化出庄稼人插秧劳作是一种缓慢、持久而艰辛过程。‎ D.第⑧段引用福楼拜作品中的言论,意在强调作家肩负着表现大自然诗意和感染力的使命。‎ ‎5.理解第⑥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5分)‎ ‎ ‎ ‎ ‎ ‎ ‎ ‎ ‎ ‎6.试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探究本文结尾段的抒情特色。(6分)‎ ‎ ‎ ‎ ‎ ‎ ‎ ‎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中国互联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第39次全国互联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44亿,占民总量的47.1%。其中,演唱会直播、真人秀场直播、游戏直播、体育直播等四大直播类型的用户使用率为15.1%-20.7%不等。2016年络直播市场中,月活跃直播用户高达1亿户,用户总数较2016年6月增长1932万,增长势头强劲。‎ ‎ (摘编自新华社赵若殊:《络直播大行其道:狂欢还是泡沫?》)‎ 材料二:‎ ‎(摘编自《重庆邮电大学学报》:《我国络直播的内涵特征、类型模式与规范发展》)‎ 材料三: ‎ 中国互联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0份《中国互联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截至2017年6月,络直播用户共3.43亿,占民总体的45.6%;而截至2016年12月,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44亿,占民总体的47.1%。与半年前相比,络直播的用户规模和在民中的整体占比皆出现下降。直播平台的日子也并没有那么好过,某直播平台活跃用户数量的峰值是在今年1月,达到2516万人,而8月已经下降至万人,严重缩水;更有上百家直播平台关闭。断崖式的数据滑坡警示,直播行业已经不再是那个站在风口就能飞的宠儿,行业发展面临转型。“高速路”上危机已经显现了出来。‎ ‎  与下降的用户数据相比,不断见诸报道的直播行业乱象则更让人担忧。涉黄涉暴的内容充斥在某些直播平台当中,靠“打擦边球”来吸引用户关注、获取收益被部分平台和主播奉为准则;一边是失去理智地巨额打赏主播让人不解,一边则是主播靠打赏一夜暴富的故事不断冲击着社会承受力的底线……‎ 直播平台的门槛相对较低,蜂拥而上的主播,水平参差不齐,收入差距明显,两极分化现象十分严重;良莠不齐的内容、急功近利的心态,则让直播行业出现在大家面前的面孔真假难辨,同质化的内容在用户眼中正在慢慢失去吸引力;单一僵化的盈利模式,主要依靠打赏来变现的方式,让直播行业少了些许稳步前行的动力。‎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张发为:《络直播行业进入冷静期平台用户量大幅缩水》) ‎ 材料四:‎ 传递文化和价值,络直播大有可为。不久前,一些络直播团队前往非遗文化发源地,走访非遗技艺传承人,向友展示了南京云锦、龙泉青瓷、古琴艺术等多项世界级非遗项目,直播覆盖观看人数近3000万。其中,在对中国陶瓷工艺大师陈坛根的直播中还赶上了瓷器开窑,清脆的瓷片开裂声宛如穿越千年的文化之音,与现代人隔空对话。让“高大上”的文化火起来,活在社会公众身边,络直播让人感受到了另一种正向力量。‎ 规范方能更红火。让价值内容成为络直播的风向标,还需要规范和监管发力。江苏等地的地方立法提示我们,当络直播站在风口转向的节点,如何通过科学立法予以引导,仍然考验着规则制定者。各方立足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确立规则体系和监管制度,才能在抓住互联创新契机的同时,做到规范引导,使络直播成为主流价值和时代精神的出口。‎ ‎(摘编自《人民日报》魏哲哲:《络直播正从颜值转向价值,眼球经济终将淘汰》)‎ ‎7.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以上材料均表达对直播产业的关注,侧重点有所不同,材料一侧重于其发展的强劲势头,材料三侧重其面临的转型和出现的乱象,材料是侧重指出如何使其健康发展。‎ B.近年来,络直播产业用户规模不断上涨致使直播行业出现了内容低俗化、盈利模式僵化的倾向。‎ C.材料四中,“直播+文化”的成功模式是络直播弘扬传统文化价值的典范,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观众文化品位的提升,能间接推动络直播的健康发展。‎ D.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四出自主流媒体,这些媒体具有较高权威性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对络直播的报道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 ‎8.针对以上材料的分析,不准确的两项是(5分)()‎ A.根据材料四可推断,与直播产业加以规范、引导,确立规则体系和完善相关监管制度,可使络直播,更好地传递文化价值和传播络正能量。‎ B.络直播停止其野蛮增长模式而进入冷静期的表现,不在于用户数据的下降,而在于其层出不穷的乱象。‎ C.由材料二的盈利模式图可知,络直播的主播背后往往有团队的包装和运营,而直播盈利模式僵化单一,只能靠民的打赏来变现。‎ D.通过材料二可看出,络直播平台运营成本包括版权购买、主播签约、明星出场费、视频存储等,成本压力较大。‎ E.络直播如能解决主播素质、内容质量、监督管理等问题,在法治的框架下规范运营,以后将在电商平台、游戏运营等领域大放异彩。‎ ‎9.结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如何才能使络直播产业健康蓬勃发展。(4分)‎ ‎ ‎ ‎ ‎ ‎ ‎ ‎ ‎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丁宝桢,字稚璜,贵州平远人。咸丰三年进士,选庶吉士。母丧里居,遵义杨隆喜反,斥家财募壮士八百捍乡里。服阕 ‎,会苗、教蜂起,巡抚蒋霨远奏留军,特旨授编修,增募至四千人,复平越、独山诸城。‎ 同治二年,擢山东按察使。会僧格林沁治兵鲁、豫间,令击河北宋景诗。旋劾其擅议招抚,部议降三级。又明年,迁布政使。僧格林沁战殁曹州,坐法干议,皆得恩旨留任,于是言者复摭他款弹之,事下曾国藩,国藩白其无罪。巡抚阎敬铭夙高其能,至是乞休,举以自代,遂拜巡抚。时捻趋海澨,李鸿章建议筑墙胶莱河,宝桢会军蹙之。六年,东捻走濰河,东军王心安筑垒方成,而堤墙未竣,捻长驱渡河,宝桢以闻。上怒,鸿章交部议,宝桢亦褫职留任。先是东军守濰河,本皖将潘鼎新汛地。皖军甫南移,而北路遽失。诏斩心安,宝桢抗辩,乃宥心安而责鸿章。明年,西捻趋定州,近畿震动。宝桢闻警,即驰至东昌,率骑旅千、精卒三千,赍五日粮,倍道北援,捻遂南溃。是役也,朝廷遣宿卫之旅出国门备寇,统兵诸将帅皆获谴让,而上独以宝桢一军猝出寇前,转战雄、任、深、祁、高、肃间,复饶阳,功最盛,数降敕褒嘉,加太子少保。‎ 其诛安得海事尤著人口。安得海者,以奄人侍慈禧太后,颇用事。八年秋,乘楼船缘运河南下,旗缯殊异,称有密遣。所过招纳权贿,无敢发者。至泰安,宝桢先已入告,使骑捕而守之。安得海犹大言,谓:“汝辈自速辜耳!”传送济南,宝桢曰:‘宦竖私出,非制。且大臣未闻有命,必诈无疑。’奏上,遂正法”。‎ 光绪二年,代吴棠署四川总督。 成都将军恒训覈覆堤工,亦摭及盐运病商民、流弊大,宝桢抗辩。上虑宝桢惑浮言,敕勿易初念。寻予实授。宝桢弥自警勖,益兴积谷,严督捕。治蜀凡十年,初莅事时,郭内月有盗劫,至是诛匪几尽,声为道不拾遗。十一年,卒官,赠太子太保,谥文诚,予山东、四川、贵州建祠。‎ 宝桢严刚有威。其初至山东也,僧格林沁方蹙捻淄川颇贵倨见司道官不设坐宝桢投谒告材官启王坐则见否则罢左右皆大惊王服其强为改容加礼。敬铭闻之,大称异。‎ ‎(选自《清史稿·丁宝桢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僧格林沁方蹙捻/淄川颇贵倨/见司道官不设坐/宝桢投谒/告材官启王/坐则见/否则罢/左右皆大惊/王服/其强为改容加礼/‎ B.僧格林沁方蹙捻/淄川颇贵倨/见司道官不设坐/宝桢投谒/告材官启王/坐则见/否则罢/左右皆大惊/王服其强/为改容加礼/‎ C.僧格林沁方蹙捻淄川/颇贵倨/见司道官不设坐/宝桢投谒/告材官启王/坐则见/否则罢/左右皆大惊/王服其强/为改容加礼/‎ D.僧格林沁方蹙捻淄川/颇贵倨/见司道官不设坐/宝桢投谒/告材官启王/坐则见/否则罢/左右皆大惊/王服/其强为改容加礼/‎ ‎1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服阕,古代官员遗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服阕意为守丧期满除服,也叫服除。‎ B.署,代理、暂任或试充官职。权、摄、守、假、行等词也有相近的用法。‎ C.畿,古代王都所领辖的地面,后指京城所管辖或靠近国都的地区,也称京畿、畿辅、畿辇。‎ D.赠,和“加”都表示在官员立功后在原有官职外加领官衔,以示尊崇称,通常为虚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丁宝桢能文能武。先是考中进士,在家为母守孝时又拿出家财,招募壮士,参与平定地方叛乱,曾攻下平越、独山等城。‎ B.同治七年,捻军攻到定州,丁宝桢率军救援,捻军向南溃逃。这场战役,丁宝桢的表现得到了皇帝的多次褒扬嘉奖,并被加太子少保一职。‎ C.丁宝桢仕途颇受信任。任山东布政使时,得到皇帝的恩典而被赦免留任。署理四川总督时,皇帝劝勉他不忘初心。‎ D.丁宝桢曾受弹劾,谏官们搜集了多款罪名来弹劾他。后来此事投送到曾国藩,曾国藩谎称其无罪。‎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诛安得海事尤著人口。得海以奄人侍慈禧太后,颇用事。(5分)‎ ‎ ‎ ‎(2)上虑宝桢惑浮言,敕勿易初念。寻予实授。(5分)‎ ‎ ‎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小题。(共11分)‎ 九日寄秦觏 陈师道①(宋)‎ 疾风回雨水明霞,沙步②丛祠欲暮鸦。‎ 九日清尊欺白发,十年为客负黄花。‎ 登高怀远心如在,向老逢辰意有加。‎ 淮海少年天下士,可能无地落乌纱③?‎ ‎ 注:①陈师道(1053—1102),此诗为宋哲宗元祜二年(1087)赴任途中所作。秦觏,字少章,秦观的弟弟,即文中的淮海少年,作者的好友。②沙步:水边可以系船供人上下的地方。③“落乌纱”:孟嘉是大将军桓温的参军,重九节与桓温同游龙山,风吹落帽,桓温命孙盛写文章嘲弄孟嘉,孟嘉立刻写了一文回敬,两篇文章都写得很好。‎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诗人从见到的当前景物下笔,描绘了舟行一天,泊船投宿时的景色。见到祠庙,不禁使诗人想起今天是九月九日重阳节。‎ B.颔联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诗人的情感变化,前后两句先“虚”后“实”,一喜一怨,感情复杂,往复百折,极其沉郁。‎ C.第三句“九日清尊欺白发”写了诗人此时心情极佳,又逢佳节,自然少不了吟诗喝酒赏菊花,但年岁垂暮,尚未尽兴却已不堪酒力。‎ D.诗人逢此佳节多有感慨,更加怀念远方的朋友,自己的心仿佛仿然留在了朋友身边,以此突出自己对朋友秦觏的思念之情.‎ E.诗人以诗寄友,既巧妙地将“吟诗、饮酒、赏花、登高”揉合在诗中,照应题中的“九日”,又抒发了自己的万千感慨,使得诗歌颇具特色。‎ ‎15.本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分)‎ ‎ ‎ ‎ ‎ ‎ ‎ ‎ ‎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5分)‎ ‎(1)《琵琶行》中,在琵琶女的演奏声经过短暂的停歇,无声胜过有声之后,作者紧接着用比喻的修辞描写了热烈紧张的场面“ , 。”‎ ‎(2)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采纳邹忌的谏言后下令臣民能接受上赏的情况是“ , 。”‎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加点成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央视综艺节目《国家宝藏》以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创造一种全新的表达,可谓不落窠臼,广受好评。‎ ‎②文章生动细致的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型、动作和神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倾注着强烈的感情,读来楚楚动人,有很强的感染力。‎ ‎③秦兵马俑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是秦始皇为来生准备的军队,号称百世之师。‎ ‎④渝贵铁路预计于2018年元月开通运营,届时贵阳到重庆的运行时间将由原来的10小时缩短至2小时,我们衷心感谢那些奋战了几千个日日夜夜的心劳日拙的劳动者。‎ ‎⑤他大学毕业后本想到一线城市开创事业,但又考虑到双亲春秋已高,不忍远别,便在桃溪筑“善养堂”以侍养,晨夕供奉,菽水承欢。‎ ‎⑥特朗普发表申明,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并将美国驻以大使馆从特拉维夫迁往耶路撒冷。此举遭到众多国家的反对,他们认为美国用引起危机的方式来处理危机,无异于饮鸩止渴。‎ A.①⑤⑥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⑤⑥‎ ‎18.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G20峰会达成的《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将使我们在机制上有保障,行动上有计划,理念上有共识。‎ B.2018年是贵阳市清华中学校庆80周年纪念日,来自地北天南的校友相约重回母校参加相关纪念活动。‎ C.在被誉为互联领域“达沃斯论坛”的“乌镇峰会”上,全球络界的许多领军人物相继登场,这些互联大腕的精彩演讲,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与会者。‎ D.“乡愁诗人”余光中的仙逝引发众多读者的緬怀,其实余光中并不喜欢在公众场合吟诵《乡愁》,这可能是由于这首诗过于出名而遮蔽了他在诗歌上的真正成就的结果。‎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一如胡应麟所说“独约寒江雪,五字极闹”,这个“闹”字很刁,一下子点化了柳宗元《江雪》一诗中的昂扬活力。所谓的枯寂,不过是一种表象。 , , 。或许, , ; , 。那片苍茫的空阔,并非一无所有,而是如国画中留出的空白,意味深远。‎ ‎①诱人的芭蕉正在雪天里挺立 ②只有雪野的空旷 ‎③君不见,恍若轻绸的溪泉正在冰雪下面漾动 ④才能凸显生命的充实 ‎⑤方能反衬人心的温热 ⑥只有雪天的凄冷 ‎⑦江上小舟,亦正在无声中悠然地划行 A.①⑦③②④⑥⑤B.③①⑦②④⑥⑤C.①⑦③⑥⑤②④D.③①⑦⑥⑤②④‎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3个字。(6分)‎ 教育的宗旨是以人为本,可是目前的教育却过分功利化,没有把受教育者当“人”, ① 。这意味着教育被看成“制器”,是单纯的“投资”,对受教育者的家长们来说, ② ;而从主办教育的政府或单位来说,希望教育出成果,强实力、振国威。 ③ ,但没有人的全面发展,这些希望都将落空;即使有的实现了,人也难以感到幸福。‎ ‎① ‎ ‎② ‎ ‎③ ‎ ‎21.央视《明读者》第一期的主题词是“遇见”,请仿照下面主持人的开场白,以“选择”‎ 为主题词,仿写一段开场白。要求:结构相似,不超过180字,有三处引用。(5分)‎ 古往今来,有太多太多的文字,在描写着各种各样的遇见。“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撩动心弦的遇见;“这位妹妹我曾经见过的。”这是宝玉与黛玉之间,初见面时欢喜的遇见;“遇到你之前,我没有想过结婚。遇到你之后,我结婚没有想过和别的人。”这是钱钟书和杨绛之间,决定一生的遇见。‎ ‎ ‎ ‎ ‎ ‎ ‎ ‎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17年,上海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的大会报告指出,上海未来五年要成为人文之城:建筑是可以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公园是最宜休憩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有温度”这个有着细腻感觉的词语,此后逐渐流行开来,它的意思是让人感受到热度、暖意,含义由物理层面扩展到了人文层面。‎ 材料中的“有温度”一词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贵阳市清华中学2018届高三1月月考语文试卷答案(2018.01)‎ ‎1.B(A错,“缺少理性”的表述原文没有。C错,“都认为……加以合理利用”错。原文是“聪明的做法就是顺应这种力量并对之合理利用,此即荀子所讲的‘制天命而用之’”,这只是荀子的观点。D.错,“消极”原文无此意。)‎ ‎2.B(并不是各自完备。)‎ ‎3.D(孟子是赞成“适度消费”的。根据后文对“过度消费”的阐释逆向推理,“适度消费”是指消费不得超出“自然的可承受范围”,也不可“破坏了自然界生息繁衍的内在规律”。所以,选项中的“连续消费”有可能是适度的,也有可能是过度的,不能全部用 ‎“减少”来表述。)‎ ‎4.A(A“全文始终以乡下少年为视角”错)‎ ‎5.①手法:综合运用排比、比拟、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出大地上各种奇妙的声音;②句式:行文整散结合,富有节奏感;③情感:字里行间充满对大地的亲切、欢悦的之情。(一点2分,三点5分)‎ ‎6.答题要点:①整段行文简洁鲜明,具有寓冷静于热烈中|抒情效果(2分)。②前一句,运用反复手法,层层 强化大地的博大与永恒归结全文对大地的描写,感情热烈(2分);③后一句用“泪流满面”的独特表达,饱 含对大地的深情,冷静而浓烈地抒发对大地的由衷的崇敬与热爱,将贯穿全文的思想感情推向高潮,深化主旨(2分)‎ ‎7.B(用户规模上涨不会必然导致内容的低俗化和盈利模式的僵化)‎ ‎8.BC(B项,“不在于用户数据的下降,而在于其层出不穷的乱象”不准确,应为“不仅在……而且在……”;‎ C项,“只能靠民的打赏米变现”错误,还有广告收入等。)‎ ‎9.①政府层面:严格监管,积极引导,鼓励创新;②直播平台层面:严格审查,约束主播,加大违法处罚,推行账号实名制;③民层面:不只迎捧颜值,更追求价值。提高自身审美品位,积极举报违禁的相关直播。(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给四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10.C(“淄川"是地名,前省略“于”字,“颇贵倨”的主语是僧格林沁。所以在“颇贵倨”之前断句;“王服”的宾语是“其强”,所以在“其强”之后断句。)‎ ‎11.D(“赠”指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宫职)‎ ‎12.D(“白”意为告诉皇帝,非“谎称”)‎ ‎13.(1)而他杀掉安德海的事件尤其被民众称道,安德海,以太监身份侍奉慈禧太后,颇为擅权。‎ ‎(“人口”1分,“奄人”1分,“用事”1分,句意2分)‎ ‎(2)皇帝担心丁宝桢被流言困惑,亲自下令告诉丁宝桢不要改变当初的想法,不久就正式授予他实职。‎ ‎(“惑浮言”译为被动句1分,“敕”1分,“寻”1分,句意2分)‎ ‎14.BC(B前后两句应是先“实”后“虛”,“九日”写眼前,“十年”忆往事;C项:项年“年岁垂暮”理解不准确,这年诗人才三十五岁,“白发”,是指以往颠沛流离的生活让诗人愁白了头发。‎ ‎(选对一个2分;全对5分)‎ ‎15.①对朋友的赞美之情。秦觏是天下闻名的少年豪俊(淮海少年)。‎ ‎②对朋友的慰勉之意。巧用典故,寓指友人才高,终会择得良木而栖。‎ ‎③自己得用赴任的意气风发和振奋之情,进取之心。“十年”句忆往事。诗人当前略有兴致,开怀畅饮。‎ 愁中带喜。(每点2分,概、述各1分。)‎ ‎16.(1)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鸣 (2)余嘉其能行古道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17.A 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楚楚动人:指纤弱的样子,今多用以形容女子姿容神态柔弱动人。‎ 百世之师:指才德高而永远可为人师表的人。‎ 心劳日拙:多指做坏事的人,虽然使尽坏心眼,到头来不但捞不到好处,处境反而一天比一天糟。多用作贬义词。‎ 菽水承欢:指身虽贫寒而尽心孝养父母。‎ 饮鸩止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18.C(A项,语序不当,先是“共识”,后是“计划”。B项,搭配不当,“2018年”不是“纪念日”。D项,句式杂糅,“是由于……的结果”错误。)‎ ‎19.D ‎20.①而是当成材料(工具、“器”) ②要求儿女成大器、出大名、赚大钱 ③愿望无可厚非 ‎21.略 ‎22.参照2017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文言文译文:‎ 丁宝桢,字稚璜,是贵州平远人。咸丰三年考中进士,被选作庶吉士。因母亲去世在乡间居住,恰逢遵义的杨隆喜造反,丁宝桢倾尽家财招募了八百壮士捍保卫家乡。服丧终了,恰逢苗民教匪叛乱蜂拥而起,巡抚蒋霨远上奏朝廷,申请让丁宝桢部留在平乱军中,皇帝特别下令授予他编修一职。丁宝桢又增加招募,士兵总数到了四千人,收复了平越、独山等诸多城池。‎ 同治二年,擢升山东按察使,恰逢僧格林沁在鲁、豫两地统帅军队,命令丁宝桢攻击河北宋景诗,不久丁宝桢被弹劾擅自倡议招抚,兵部审议决定将其降职三级,又到了第二年升迁做布政使。僧格林沁在曹州战死,因犯了干预朝议而犯法,都得到皇上的恩典赦免留任原职,于是谏官们又搜集罗织了其他的罪名来弹劾他,此事投送到曾国藩处,曾国藩向皇帝禀告说他无罪。巡抚阎敬铭向来推崇丁宝桢的才能,到这时就请求退休,举荐丁宝桢来代替自己,于是朝廷就任命他做巡抚。当时捻军逼近了海澨,李鸿章建议在胶莱河修筑长墙防御,丁宝桢会合军队迫近警戒,同治六年,东路捻军逃到濰河,东路军王心安刚刚筑成营垒,但是堤墙尚未完成,捻军长驱直入渡过了濰河,丁宝桢把这件事禀告给皇帝,皇帝大怒,将李鸿章交付兵部审议,丁宝桢也革去职务暂时留任,这之前东路军镇守濰河,本是安徽将领潘鼎新驻防地段,安徽军刚刚南移,而北路就立即失利。皇帝下令将王心安斩首,丁宝桢上书直言辩驳,皇帝就宽宥了王心安而斥责李鸿章。第二年,西路捻军奔赴定州,京畿附近大为震动,丁宝桢听到军情示警,立即快马奔驰到东昌,率领一千骑兵,三千精锐步兵,带着五天粮食,日夜兼程,援助北方,捻军于是向南溃逃,这场战役,朝廷派遣禁军到京城外防备捻军,统领士兵的各位将领都受到责备,而皇上只因为丁宝桢这一支军队突然出现在敌人之前,转战雄雄、任、深、祁、高、肃各州间,收复饶阳,功劳最大,多次降下圣旨褒扬嘉奖,加太子太保一职。‎ 而他杀掉安德海的事件尤其被民众称道,安德海,以太监身份侍奉慈禧太后多年,颇为擅权,同治八年秋天,安德海乘坐楼船沿着运河南下,旗帜与众不同,自称有秘密的派遣,所过之处,结交权贵,收取贿赂,没有人敢告发,到了泰安,宝桢已经先入朝告发,派遣骑兵逮捕安德海并看押起。安德海还说大话,说道:“你们这些人是自己招祸端罢了!”传递解送到济南,丁宝桢说:“太监私自出京,是不符合祖制的。况且大臣们没有听说有这样的(秘密派遣的)命令,一定有诈没确定无疑。”禀明皇帝,于是将安德海就地正法。‎ 光绪二年,代替吴棠担任四川总督。成都将军恒训再次核查堤防工程,又挑剔指摘到盐运祸害商贾民众,流弊很大,拒绝责难,进行争辩。皇帝担心丁宝桢被流言困扰,亲自下令告诉丁宝桢不要改变当初的想法。丁宝桢也更加自我警惕勉励,更加注重储存粮食,从严进行督责搜捕工作。丁宝桢治理四川共十年,刚刚到任履职时,城内每月都有盗窃抢劫的案件,到这时几乎把匪徒诛杀干净,宣称为路不拾遗,光绪十一年,在任上去世,追赠太子太保,谥号文诚,给予山东四川贵州三地建立祠堂的殊荣。‎ 丁宝桢性情刚正严明有威严,他刚到山东时,僧格林沁正在淄川围剿捻军,自觉地位高贵,十分倨傲,见省级以下官员不设座位,丁宝桢投递名帖求见,说低级武官丁某投书王爷,给予座位就觐见,不给座位就不见,身边的侍从人员都大惊失色,僧格林沁佩服他的强硬不屈,为丁宝桢改变仪容礼敬有加。敬铭听说这件事后,大为称奇。‎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