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能力)试题
吴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二语文试卷(能力卷) 命题人: 审题人:张志艳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弘扬光大中华文化元素 冯天瑜 ①“元素”一词中的“元”意谓本源、本根,“素”意谓未被分割的基本质素。“中华文化元素”,指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铸造的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韵味的基本质素,如阴阳和谐、五行相生相克、家国天下情怀、民本思想、区别于拼音文字的形义文字等。它们生长发育于中华民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中,蕴藏于中华民族器物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中,为海内外华人所认同和信守。 ②中华文化的不同级次、不同门类包含着各具个性的元素。如水墨画的书画同源、墨分五色;武术的技艺合一、刚柔相济、讲究武德;园林的天然雅趣、可居可游可赏;民间风俗文化的吉祥、灵动、热烈、圆满;建筑中的“中国红”、中轴线、对称与不对称美等。可见,文化元素绝非神秘存在物,从来都与民族、民间的文化实践相共生,始终附着并体现于器物、制度、风俗之中。中华文化元素之于中华文化事象、文化符号,如魂之附体、影之随形,须臾不可分离。从诸多文化事象、文化符号中,可以提取、揭示中华文化元素的精魂。 ③汉字及汉字文化是彰显中华文化元素的典型案例。世界上各种文字都从象形文字进化而来,多数文字从象形走向拼音,而汉字则从象形走向表意与表音相结合的“意音文字”。近有学者将汉字归为“拼义文字” ,即注重语义拼合的文字:首先创造多个视觉符号作为表达万象世界的基本概念,然后将这些符号组合起来,用小的意义单位拼合成大的意义单位,表达新事物、新概念。自成一格的汉字创发于中国,是世界上仅存的生命力盎然的古文字。它主要传播于东亚,成为东亚诸国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互动的语言载体。在古代,中国长期是朝鲜、越南、日本等国的文化供给地;至近代,日本以汉字译介西方文化,成效卓异,日制汉字词中国多有引入。汉字在汉字文化圈诸国所起的作用,相当于拉丁文在欧洲诸国所起的作用。故有学者将汉字称为“东亚的拉丁文”。汉字是中华文化系统中影响最深远广大的文化符号。作为中华文化元素重要内容的汉字,造就了一种具有特殊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的文化系统。它区别于印度文化、伊斯兰文化和欧洲文化。汉字文化圈是一个有着强劲生命活力的文化存在,是世界上颇具原创性和传承力的文化圈之一。 ④内蕴于文化事象、文化符号的中华文化元素并非凝固不变、自我封闭的系统,而具有历史承袭性、稳定性,因而是经典的。它同时具有随时推衍的变异性、革命性,因而又是时代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表演的四大发明、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采用的“中国红”,皆为古老的中华文化元素在现代的展现。中华文化元素也是在世界视野观照下、在与外域元素相比较中得以彰显的,故是民族的也是国际的、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美国好莱坞动画片《功夫熊猫》《花木兰》演绎中华文化元素并获得成功,便是一个例证。 ⑤中华文化元素是构建当代中华文化的基本成分之一,是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民精神的重要资源。开掘并弘扬中华文化元素,有助于加深中华文化对国人的感召力、亲和力,促使人们增强历史敬畏感和时代使命感,提升民族自信心和传承创新中华文化的自觉性。此外,通过发掘蕴含着中华文化元素的文化事象、文化符号,彰显可亲可敬的中国风格,并将其传播给异域受众,可以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选自《人民日报》) 1.关于“中华文化元素”,下列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中华文化元素是在中华民族的长期历史进程中铸造的,它们生长发育于中华民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中,为海内外华人所认同和信守。 B.中华文化元素从来都与民族、民间的文化实践相共生,从诸多文化事象、文化符号中,可以提取、揭示中华文化元素的精魂。 C.中华文化元素既具有历史承袭性、稳定性,又具有随时推衍的变异性、革命性,因而它是经典的,又是时代的。 D.中华文化元素是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民精神的重要资源,开掘并弘扬中华文化元素,有助于增强世界对中国历史的敬畏感,提升综合国力。 2.文中说,“汉字及汉字文化是彰显中华文化元素的典型案例” ,下列与此相关的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字从象形文字进化而来,走向表意与表音相结合的“意音文字”,与从象形走向拼音的多数文字有别。 B.在古代,中国是很多东亚国家的文化供给地;至近代,这些国家新产生的汉字词中国也多有引入。 C.汉字是世界上仅存的生命力盎然的古文字,因此能够造就一种具有特殊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的文化系统。 D.有学者将汉字称为“东亚的拉丁文”,是因为汉字文化圈在发展和传承中受到了拉丁文字的重大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①②两段首先解释了中华文化元素的内涵,然后举例证明中华文化的不同级次、不同门类包含着各具个性的元素。 B.第③段紧承上文,以“汉字及汉字文化”这一典型案例为依托进一步展开论证,彰显了中华文化元素的独特魅力。 C.第④段中用美国好莱坞动画片《功夫熊猫》《花木兰》获得成功的事例,证明了古老的中华文化元素在现代仍然可以精彩展现。 D.第⑤段在论述中华文化元素特点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论证了“弘扬光大中华文化元素”的重要意义,明确了文章的主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菜大爷 刘奇叶 菜大爷是居住在城郊西村的一位退休工人。菜大爷姓蔡,“菜大爷”不是他的真名,而是邻里送给他的一个雅号。 菜大爷的住房是20世纪90年代建造的砖瓦民房,后面有个小菜园子。退休后,他把下地种菜当作一种乐趣。菜园子一年四季都能产菜,除了供给他与老伴儿老两口平常生活吃菜外,总是还剩余不少菜。于是,菜大爷在闲余之际也挑着自己种的菜到菜市场上去卖。 菜市场离菜大爷的家很近,穿过一条街道就到了。买菜的很有眼光,尝过菜大爷的菜后,下一次哪怕菜大爷卖得比其他的摊位贵,也会被一扫而光。 人们知道,菜大爷种的菜用有机肥料施肥,吃起来好吃又健康,属于真正绿色环保的蔬菜。菜大爷除了平常注意累积肥料,还经常去附近的养猪场挑猪粪施肥。渐渐地,前来买菜的人们都知道了菜大爷的菜好,亲切地称他为“菜大爷”。知道大伙儿对他种的菜十分钟爱,每次上市场卖菜归来,菜大爷心里头总是乐滋滋的。 儿子在外地工作,多次提出想接老两口过去一块生活,但菜大爷觉得现在的生活很不错,他喜欢这种自娱自乐卖菜的滋润生活,所以一直没有答应儿子离开这个城市,他也打心里舍不得这个菜园子。 隔壁的邻居老李头也卖菜,但他的菜是从外地贩来的蔬菜,属于无机肥料种植的那一种,味觉营养都没法跟菜大爷的菜比,人们一般不喜欢买他的菜,所以老李头每天卖菜总是早上出去,很晚才归来,有时候还要剩余些许残菜回来。 偶尔,老李头会同菜大爷一块去市场卖菜,两人年龄相仿,又是邻居,还算谈得来。 一天,老李头天没亮就贩回满满一担的蔬菜,在家里照常分拣为几元一把的小份后,刚要挑市场上去卖,突然感到肚子一阵绞痛,顿时瘫倒在地上。这一切正好被菜大爷瞧见了,他赶紧叫车把老李头送进了医院急救,接诊医生说是急性阑尾炎,需要做切除手术。 手术后的第二天,菜大爷去医院看望老李头时,老李头躺在床上动弹不得,老伴儿正在给他喂粥,一见菜大爷来了,老李头两口子一个劲地道谢。见老李头手术很成功,菜大爷也为他高兴。聊天中,一贯热心肠的菜大爷问老李头还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没有,如果有就尽管说,邻里邻居的互相照应嘛。老李头听了,却欲言又止的样子,菜大爷便追问他是什么事情。原来,他是心痛前日贩回的一担蔬菜还放在家里没有卖掉,担心自己住院几天后,那一担蔬菜会白白地烂掉,怪可惜的。菜大爷听了,未加思索地答应帮老李头把菜挑去市场上卖了。 回去后,菜大爷二话没说,到了老李头家便把那担蔬菜挑去了市场。才到菜市场口,买菜的人们就一窝蜂围拢上来,容不得菜大爷说明一下这菜的来源情况,那担菜又被一扫而光了,哪有菜大爷陈情解释的空隙?望着一副空空的担什和一堆零零碎碎的钱币,菜大爷愣在那里好一阵,仿佛做了一件大亏心事似的。 当天下午,菜大爷把卖菜的钱如数交给了老李头,说了一声家里有事就走了。老李头高兴地接过钱一点,居然比平常赚的钱要高出一倍多。他心里对菜大爷钦佩得五体投地! 半个月之后,老李头出院了,特地买了两瓶好酒去敲隔壁菜大爷家的门,结果敲了半天没有人应。老李头问其他邻居,邻居说,菜大爷老两口搬儿子那儿去了。 菜大爷为什么突然搬走了呢?好久好久,老李头仍没有想明白。 (选自《小说月刊》)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写菜大爷的儿子在外地工作,多次提出想接老两口过去一块生活,这是插叙手法,这种写作技巧的运用,避免了平铺直叙。 B.小说中两次写到菜大爷的菜“被一扫而光”,突出了顾客对菜大爷的信任,说明不管是否绿色环保,只要是菜大爷卖的菜,顾客都欢迎。 C.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人物的内心,比如菜大爷替老李头卖完菜后,“望”的动作,“愣”的神情,寥寥数语,就刻画出他的愧疚。 D.小说语言质朴,笔调从容,在淡定的叙述中,展现了当前社会的世态人情,表达了作者对主人公的感慨和敬意,富有浓郁的市井生活气息。 5.小说设置老李头这个人物,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6.小说以菜大爷突然搬走为结尾有什么好处?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信息来源广,考验着大众的分辨能力。自网络信息搜索形式发生变化以来,大众获得信息的方式也出现了变化。更方便的信息获取渠道,让民众能轻松地获取信息,几乎一切问题,通过网络都能得到详细、准确的解答,从而也降低了对知识的权威感与信赖感。但多媒体信息便捷复制、及时传播的特点,让民众信息量急剧增加,同时也超出了信息分析与处理能力,纷繁复杂的信息超出了大众理解与分辨能力。 信息传播迅速,容易造成群众情绪失控。随着自媒体的使用,它改变了传统一对多的传播形式,变成多对多的形式,自媒体的草根性决定了人人都能充当信息发布者。大众利用微博、短信、微信、视频直播等方式随时随地传播信息,同时也打破了传统媒体的话语壁垒。自媒体的隐蔽性让传播者处在隐蔽状态,让整个传播更为随意、大胆,让很多谣言、不实信息开始传播,并且一度影响了群众对信息的正确判断,很容易出现群众情绪失控以及网络舆情事件。 《自媒体时代政府所面临的困境》 材料二: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新科技在媒体和受众之间开辟了一条彼此了解的通道,架起了相互沟通的桥梁。媒体领域的市场细分越来越明显,对用户信息的整理、挖掘和分析显得至关重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处理手段,在增强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每个用户的兴趣爱好、受教育程度、经常浏览的页面、停留时长等数据信息,实现对内容的个性化加工、定制服务,并实施及时有效的精准推送,让“你关注的就是头条”从理想状态变成现实可能。在这里,媒体做到了新闻产品的适销对路,受众实现了各取所需,传播力也就得到了真正的体现。 《新媒体时代传播力的影响要素及其建构路径》 材料三: 媒体是否位居主流,最终要靠传播效果来检验。全媒体时代,虽说“酒香也怕巷子深”,但酿不出“好酒”,也难以留住受众。在我们开疆拓土构建的新媒体渠道上,必须不断增强主流价值的内容供给,不断提供充满正能量的优质产能,通过设置公共议题,把握社会重大问题,进行舆论引导和认同构建,实现与受众的有效连接,推动舆论场形成“以主流引领百舸争流”的局面。 《主流媒体如何巩固主流地位》 材料四: 讲真话产生公信力,报道热点产生影响力。这些最基本、最基础的传播规律,在纸媒时代如此,在新媒体时代同样有效。应该看到,我们的主流媒体在尊重传播规律、宣传规律方面,即使在过去纸媒时代,也做得并不够好。远离热点、回避矛盾,枯燥乏味、千篇一律,是多年来我们始终在检讨、却时好时坏从未根治的一些现象。在渠道垄断的纸媒时代,读者别无他选,这种矛盾长期存在却没有过于显现,但在新媒体环境下,不仅十分突出,而且影响到了纸媒的生死存亡。 因此,主流媒体要增强话语权、提升影响力,一个重要的着力点是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上,不回避、不躲闪,讲真话。受众是从平时的点点滴滴中,感受一家媒体的公信力的。只有在日常的报道中,始终关注社会热点,始终满足读者需求,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关键时刻才能产生真正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乃至凝聚力和鼓动力。如果我们在日常的社会热点问题上、在群众关心的问题上,一直采取回避的态度,采取文过饰非的方式,而又寄希望于在重大事件、关键节点上,发挥关键作用,事实上是难以取得满意效果的。 《以优质内容参与传播竞争》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媒体的草根性决定了人人都能利用微博、短信、微信、视频直播等方式发布信息,自媒体的隐蔽性是信息的传播更为随意、大胆的重要原因。 B. 随着网络信息搜索形式的变化,大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方便,但急剧增加的纷繁复杂的信息也超出了大众理解与分辨能力。 C. 媒体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处理手段,对每个用户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有可能实现“你关注的就是头条”。 D. 主流媒体要想位居主流,必须不断增强主流价值的内容供给,不断提供充满正能量的优质产能,形成“以主流引领百舸争流”的传播效果。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的主流媒体,在渠道垄断的纸媒时代不尊重传播规律、宣传规律,不考虑读者需求,内容远离热点、回避矛盾,枯燥乏味、千篇一律。 B. 主流媒体要增强话语权、提升影响力,就要始终关注社会热点,满足读者需求,坚持实事求是。在热点问题上,不回避、不躲闪,讲真话。 C. 谣言、不实信息传播,影响了群众对信息的正确判断,很容易出现群众情绪失控以及网络舆情事件。这是自媒体时代政府所面临的困境之一。 D. 新科技在媒体和受众之间架起了相互沟通的桥梁,让媒体做到了新闻产品的适销对路,使受众实现了各取所需,传播力就得到了真正的体现。 9. 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应该如何应对才能增强传播力,巩固主流地位?(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衍字夷甫,神情明秀,风姿详雅。总角尝造山涛,涛嗟叹良久,既去,目而送之曰:“何物老妪,生宁馨儿!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衍既有盛才美貌,明悟若神,常自比子贡。兼声名藉甚,倾动当世。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为事。每捉玉柄麈尾,与手同色。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世号“口中雌黄”。朝野翕然,谓之“一世龙门”矣。累居显职,后进之士,莫不景慕放效。选举登朝,皆以为称首。矜高浮诞,遂成风俗焉。 衍妻郭氏,贾后之亲,藉中宫之势,刚愎贪戾,聚敛无厌。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郭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使不得行衍晨起见钱谓婢曰举阿堵物却其措意如此。 时齐王冏有匡复之功,而专权自恣,公卿皆为之拜,衍独长揖焉。衍虽居宰辅之重,不以经国为念,而思自全之计。及越薨,众共推为元帅。衍以贼寇锋起,惧不敢当。辞曰:“吾少无宦情,随牒推移,遂至于此。今日之事,安可以非才处之。”俄而举军为石勒所破,勒呼王公,与之相见,问衍以晋故。衍为陈祸败之由,云计不在己。勒甚悦之,与语移日。衍自说少不豫事,欲求自免,因劝勒称尊号。勒怒曰:“君名盖四海,身居重任,少壮登朝,至于白首,何得言不豫世事邪!破坏天下,正是君罪。”使左右扶出。谓其党孔苌曰:“吾行天下多矣,未尝见如此人,当可活不?”苌曰:“彼晋之三公,必不为我尽力,又何足贵乎!”勒曰:“要不可加以锋刃也。”使人夜排墙填杀之。衍将死,顾而言曰:“呜呼!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时年五十六。 (选自《晋书·王衍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郭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使不得行/衍晨起见钱/谓婢曰/举阿堵物却/其措意如此 B.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郭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使不得行/衍晨起见钱/谓婢曰/举阿堵物/却其措意如此 C.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郭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使不得行/衍晨起见钱/谓婢曰/举阿堵物却/其措意如此 D.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郭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使不得行/衍晨起见钱/谓婢曰/举阿堵物/却其措意如此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总角,古时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后来代指儿童时代。 B.龙门,古代身份高的人的府邸,“一世龙门”是指文人所崇仰的人物,后起的文人登门拜访,可称为“登龙门”。 C.长揖,旧时见面的一种礼节。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向对方表示敬意。 D.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在不同朝代,三公的具体所指不尽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衍神情秀美,仪态风雅。虽然得到了山涛的赞扬,但是山涛认为他也许会贻误天下苍生,事实证明山涛眼光独到。 B.王衍声名显赫,时望所归。朝野上下一致认为他是“一世龙门”,而后辈士子将他视为楷模竞相模仿,甚至使虚浮妄诞成为风俗。 C.王衍身居要职,却推脱责任。司马越死后,众人推举王衍做元帅,但他在国难当头的时候,却借口推脱。 D.王衍被俘后,因远近闻名,身居晋之重任,不肯参与石勒政事为其尽力,加上劝石勒称帝,致使石勒大怒,将他杀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俄而举军为石勒所破,勒呼王公,与之相见,问衍以晋故。(5分) (2)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5题。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 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 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4.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写梦境,下阕写梦醒后的感想,虚实对比,反差巨大,凸现了词人的失落情怀。 B.词人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词尾直抒胸臆,身虽老而雄心仍在,于苍凉悲愤之中更见豪壮之气。 15.本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 , 。”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蔑视权贵的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 , 。” (3)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________的世界杯开幕了!北京时间6月14日23时,莫斯科卢日尼基体育场迎来了第21届世界杯足球赛揭幕战,东道主俄罗斯队5:0战胜了沙特阿拉伯队。比赛结果虽然令人关注,但这球迷狂欢的节日里,一切世界杯有关的元素都值得期待。 球星,为球队增加胜利的砝码。足球比赛是一个整体项目,虽说取胜要靠场上11人团结协作,但有时候,( )。比如,在比赛打不开局面的时候,某球星灵光一现,用一记“世界波”敲开胜利之门。在世界杯的舞台上,球星就应扛起重任,________。 球迷,为球队注入拼搏的力量。在世界杯的绿茵场上角逐,是在为谁而战?你可以说为荣誉,也可以说为尊严,但我认为,________是为球迷。球迷,是一个球队在球场上的“第12人”,是一个球队在球场外的“另一半”,他们总是毫无保留地表达着对球队的热爱,总是________地展示着对球队的支持。就像埃及球迷穆罕默德·努法尔,从埃及开罗骑自行车出发,经过65天骑行,抵达俄罗斯莫斯科,以表达对埃及国家足球队的支持。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虽然比赛结果令人关注,但在球迷狂欢的节日里,一切与世界杯有关的元素都值得期待。 B.比赛结果虽然令人关注,但在球迷狂欢的节日里,一切世界杯有关的元素都值得期待。 C.虽然比赛结果令人关注,但这球迷狂欢的节日里,一切世界杯有关的元素都值得期待。 D.比赛结果虽然令人关注,但这球迷狂欢的节日里,一切与世界杯有关的元素都值得期待。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某个球星的平庸发挥,就会导致比赛的失利 B.某个球星的个人表现,就决定了比赛的走势 C.某个球星的出色发挥,就会加速胜利的步伐 D.比赛失利的局面,离不开球星的平庸发挥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举世瞩目 非我莫属 殊同归途 一往无前 B.举世瞩目 舍我其谁 归根结底 一如既往 C.举世无双 舍我其谁 殊同归途 一如既往 D.举世无双 非我莫属 归根结底 一往无前 20.清明节快到了,家在外地的王伟必须随父母回老家祭祖。下面是王伟写给王老师的请假条,请指出其中不恰当的地方并修改。(5分) 尊敬的王老师: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好日子。为继承传统,祭祀死去的先人,令尊决定带家人回乡下老家扫墓。特向您请假,恳请老师批准。 请假人:王伟 2018年4月2日 ⑴ ⑵ ⑶ ⑷ ⑸ 21.下面是关于我国经济增长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兴趣产生热爱,兴趣产生动力,兴趣产生愉悦,兴趣催人奋进,兴趣创造成功。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请以“兴趣”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吴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2次月考 高二语文试卷(能力卷)参考答案 1、选D 解析:D项,无中生有,“增强世界对中国历史的敬畏感,提升综合国力”原文没有提及。 2、选A 解析:B项,范围扩大,文中第③段只是说“日制汉字词中国多有引入”,并不是所有“新产生的汉字词”。C项,强加因果。D项,曲解文意,根据第③段可知,将汉字称为“东亚的拉丁文”是因为“汉字在汉字文化圈诸国所起的作用,相当于拉丁文在欧洲诸国所起的作用”。 3、选C 解析:C项,“证明了古老的中华文化元素在现代仍然可以精彩展现”错,《功夫熊猫》《花木兰》获得成功证明了“中华文化元素也是在世界视野观照下、在与外域元素相比较中得以彰显的,故是民族的也是国际的、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4、选B [“说明不管是否绿色环保,只要是菜大爷卖的菜,顾客都欢迎”错误,是因为顾客认为菜大爷卖的菜都是绿色环保的。] 5、【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分析小说中人物设置的主要作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侧面烘托、推进情节、渲染氛围、升华主题等。小说中老李头这一形象的设置,首先与菜大爷形成对比:说明菜大爷菜好卖的原因。推进故事情节:因为老李头生病,菜大爷送他上医院,表现了菜大爷乐于助人,同时有了下文菜大爷帮老李头卖菜,使故事情节继续发展。升华主题:结尾处老李头的困惑,含蓄地表达出作者对菜大爷的理解及敬意,深化小说重视清名的主题。 【答案】 ①对比:用老李头的菜与菜大爷的菜作对比,揭示菜大爷受邻里欢迎的原因。②推动情节:老李头生病,引出菜大爷替老李头卖菜的情节,将故事引向高潮。同时,凸显菜大爷乐于助人的品质。③深化主题:文章结尾通过写老李头的疑惑,含蓄表达出作者对菜大爷的理解及敬意,深化小说重视清名的主题。 6、【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以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情感变化、艺术效果上入手进行分析。情节结构上,与上文“儿子在外地工作,多次提出想接老两口过去一块生活”相照应,使情节设置更合理。人物形象上,突出了菜大爷因自感辜负邻里信任而产生的愧疚之情,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情感变化上,通过结尾老李头的疑惑,作者含蓄地表达出对菜大爷的敬佩。艺术效果上,菜大爷因帮助别人而陷入愧疚,最后搬家,具有戏剧性,引人深思。 【答案】 ①情节结构上:与上文“儿子在外地工作,多次提出想接老两口过去一块生活”“仿佛做了一件大亏心事似的”形成照应,使情节衔接更加合理。②人物形象上:突出菜大爷因自感辜负邻里信任而产生的愧疚之情(或突出菜大爷因自感有负诚信做人而产生的愧疚之情),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③ 情感表达上:借老李头的疑惑巧妙地表明作者的态度,表达对菜大爷的敬意。④艺术效果上:菜大爷替人做了好事反而愧疚地搬家,这种情节的陡转产生了戏剧化效果,耐人寻味。(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给6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7、 选C 【解析】 C项,“有可能”分析有错。材料二中“让‘你关注的就是头条’从理想状态变成现实可能。”文章是“已然”不是“未然”。故选C项。 8、选 A 【解析】A项。“我们的主流媒体,在渠道垄断的纸媒时代不尊重传播规律、宣传规律,不考虑读者需求,内容远离热点、回避矛盾,枯燥乏味、千篇一律。”以偏概全,整体否定了主流媒体。材料四中说“我们的主流媒体在尊重传播规律、宣传规律方面,即使在过去纸媒时代,也做得并不够好。”只是表达做得不够好。故选A项。 9、【答案】 ①利用新科技,做到新闻产品的精准推送,让受众实现各取所需,实现“你关注的就是头条”。 ②增强主流价值、正能量内容供给,通过设置公共议题,进行舆论引导和认同构建,实现与受众的有效连接。③讲真话,报道热点。在社会热点、群众关心的问题上,不回避。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始终满足读者需求。 10、选A 解析:辨析断句的正误,可以使用排除法,比如“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从专有名词“衍”“郭”和动词“疾”等分析,宾语应该是“郭之贪鄙”,“鄙”后要停顿,由此可排除B、C两项。再结合句意,“举阿堵物却”中“却”为撤离、拿开之意,结构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D项。综上,选A。 11、选C 解析:长揖,是旧时的一种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行礼。 三公:人臣中最高的三个官位。①周代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②西汉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③东汉至魏晋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12、选D 解析:D项,王衍被杀是因为在与石勒交谈时,仍推脱责任,并劝其称帝,并非因为远近闻名,身居重任,又不肯参与石勒政事,为其尽力。 13、参考答案:(1)不久晋朝全军被石勒部队击败,石勒称呼他王公,并和他见面,向王衍询问西晋旧事。(得分点:“俄而”“举”“被动句式”各1分,大意2分) (2)我辈即使比不上古人,如果从前不效法崇尚浮华虚无,合力来匡救天下,还可以不到今天这个地步。(得分点:“曹”“祖尚”“戮力”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王衍字夷甫,神情明净秀美,风度姿态安详高雅。童年时曾经拜访山涛,山涛(为之)感叹很长时间,(王衍)离开后,(山涛)目送他说:“是哪个老妇人,生出这么个孩子啊!然而贻误天下百姓的,未必不是这个人哪。” 王衍既有高才美貌,(又)聪明颖悟如神,常常自比子贡。加上声威名望很高,令当世之人钦佩敬慕。善于谈玄理,只以谈论《老子》《庄子》为事。经常手持玉柄麈尾,与手同色。如果感到所谈的道理有不稳妥之处,立刻更改,世人送他名号“口中雌黄”。朝野上下意见一致,说他是“一世龙门”。(王衍)连续担任显要官职,后来做官的人,无不仰慕仿效他。选拔任用的贤能之士为官以后,都以王衍为首。骄傲清高、虚浮怪诞,于是成为风俗。 王衍的妻子郭氏,是贾后的亲戚,凭借中宫的权势,固执己见,贪婪暴虐,聚敛钱财不知满足。王衍憎恶郭氏的贪婪卑鄙,因此口中从不提钱。郭氏想试探他,让婢女用钱绕床,让王衍不能走动。王衍早晨起来看见钱,对婢女说:“拿这些东西下去!”他的心意是这样的。 当时齐王司马冏有恢复皇室的功劳,因而专权自任,公卿都对他行拜礼,唯独王衍对他行拱手礼。王衍虽然身居宰辅要位,却不把治理国家放在心上,而考虑保全自身的办法。等到司马越去世,众人共同推举王衍为元帅。王衍因为盗匪四处兴起,害怕而不敢担当此任。推辞说:“我年少时没有做官的欲望,随着选补官吏,到了今天的官位。如今的事,怎么能用不具备才能的人来充任呢。”不久晋朝全军被石勒部队击败,石勒称呼他王公,并和他见面,向王衍询问西晋旧事。王衍向(他)陈说西晋遭受灾祸与失败的缘由,(并)说所有计谋都与自己无关。石勒非常爱慕他(的才华),和(他)谈了很长时间。王衍说自己从年少时就不参与政事,想求得自身免难,于是劝石勒称帝。石勒大怒说:“你闻名四海,身居朝廷要职,年轻时入朝为官,一直做到满头白发,怎能说不参与政事呢!使国家破亡,正是你的罪状。”叫左右的人扶他出去。石勒对他的同党孔苌说:“我走遍天下,从没见过这样的人,该不该留他一命呢?”孔苌说:“他是晋国的三公,必定不会为我们尽力,又有什么可用的呢?”石勒说:“但不能对他使用刀杀。”让人夜里推倒墙埋杀了他。王衍临死时,回头(对人)说:“呜呼!我辈即使比不上古人,如果从前不效法崇尚浮华虚无,合力来匡救天下,还可以不到今天这个地步。”(王衍)死时五十六岁。 14、 选C 解析:C项,“一动一静,以动衬静”表述错误,“动静结合”或“动静互衬”,常用于实景描写,这里作者写的是梦境,属于虚写。 15、解析:解答该题,首先要把握各自诗(词)境,可以先分析两者的相同点,“自许封侯在万里”“塞上长城空自许”两句写出的是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报国之志,但这些志向和理想均落空了。然后分析两者的不同点,本词“鬓虽残,心未死”强调的是“心未死”,也就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意思;“镜中衰鬓已先斑”强调的是“鬓”“先斑”,侧重点在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上。分点作答,意思对即可。 参考答案: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报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不同点:①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②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16、(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3)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7、选A [原句病因有三个:一是关联词位置不当,这句话有两个主语,一个是“ 比赛结果”,另一个是“元素”,关联词,“虽然”应放在“比赛结果”的前面;二是“这球迷狂欢的节日里”搭配不当,将“这”改为“在”;三是介词成分残缺,“世界杯有关的元素”前面加介词“与”。] 18、选C [第二段论述的中心是“球星”的正面作用,排除A、D两项;B项观点不明确(“比赛的走势”有多种可能),只有C项明确写出了“球星”的正面作用。故C项最恰当。] 19、选B [举世瞩目:指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形容影响很大。举世无双:世界上再没有第二个这样的人或物,形容极其罕见稀有。“世界杯”是活动,而非“人或物”,语境强调的是世界杯受到世人关注,而非罕见(“世界杯”四年一届),应选“举世瞩目”。舍我其谁:形容人敢于担当,遇到该做的事,绝不退让。非我莫属:指除自己以外不能属于任何人。语境强调的是承担责任,选“舍我其谁”。归根结底:指归结到根本上。殊同归途:指不一样的人生(方法、目的)走在各自不同的路上。作者认为归结到根本上,是为球迷而战,选“归根结底”。一如既往:指态度或做法没有任何变化,还是像从前一样。一往无前:形容不畏困难,奋勇前进。语境强调球迷总是毫无保留地表达着对球队的热爱,没有变化,选“一如既往”。] 20、【解析】请假条的不恰当之处可以从格式、内容、语言表达等方面分析,其中内容指的是应用文必须包含的要素。据此,逐一排查,找出其中的不恰当之处。 【答案】(1)“尊敬的王老师”应顶格写。(2)“是祭祖和扫墓的好日子”中“好日子”不当,删掉“好”。(3)“死去的先人”“死去的”多余,应删掉。(4)“令尊”用错,应改为“家父”或“我的父亲”。(5)没有说明请假的具体天数,可在“特向您请假”后加上请假的具体天数。 21、【解析】 解答本题需要把框架图的基本构成弄清楚。分析可知,经济增长是最终的目标,而实现经济增长这一目标需要央行和财政部两个部门共同努力。其中,央行的货币政策分为对内和对外的策略。具体作答时要注意内容表述完整,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 【答案】 为了实现经济增长的共同目标,需要央行和财政部共同努力。央行需要采取对内稳定物价、对外稳定汇率的货币政策,而财政部则要采取相应的财政政策。 22、【写作指导】 这是由名人名言引出感悟的类型,一般让考生比较有话说。可是要写出比较有质量的文章,不仅要在平时就注重积累,还要有自己的思想。再次提出几点建议: 避免空谈,纸上谈兵,不落实处。①具体化——阅读的兴趣等;②领域化——艺术、科学等等;③问题化——社会弊端等;④注意联系现实。 【参考例文】 人生若只如初见 点一豆烛火,捧整本墨香,纳兰似在我耳边低语“人生若只如初见”。这人生怎若初见?它开始了我这一生探其诗作的经程,开始了我对生命的热爱。 在一次拜读中,探索中,我似乎穿越古今回到先秦。众人在围坐,高谈阔论,百家争鸣,那温文尔雅的仁之儒家、兼爱非攻的墨家不过是其中的一两支而已。再看那苍凉的关山月,将士们对月欢歌,而又是谁在凤池边鸣唱,引一阵悲凉。矗立两千年的长安依旧繁华,西汉丝路上驼队踏着大漠的红尘。一曲曲悠扬的乐曲吹送至耳边。因这份对诗文的兴趣与探寻,我热爱中国悠久特色的历史文化。我在诗文的海洋中寻找到那颗璀璨的文化明珠。因为有它,让我更是涌现一份保护传统文明的爱。 而这样对诗文的兴趣又将我置于自然之中,川端康成的海棠花传递着发现美的大义和自然美的真谛;华兹华斯的一诗《水仙》让我体会了自然的创造精美,以及带给世人的清新;陶潜弄官归隐,寓情于景,若无这悠悠开阔清明的美景,怕一代文豪也咏不出流传千古的《饮酒》。这一份份对于自然之景美的感叹带给我对自然的重新思考与定位,自然之美乃天下最美,因有这份孕育万物、升华心境的纯净与透彻让我投入了它的怀抱,爱自然看万物。 然这样的兴趣也告诉了我如何做人——拥有世人的大爱和社会的大爱。是太白的豁达不羁,他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心开颜”,告诉我做人的大气与奔放;是龚自珍的“化作春泥更护花”,叫我对世界之爱充满回报与奉献之情;是辛弃疾的“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令我悟得不期而遇的人生至高境界。是对诗文的兴趣让我体会这人间的情,让我拥有一颗去想拥抱社会、感唱人生的心。 兴趣带给我对时间的热爱与真情,是对文化、对自然、对世人的真情,它让我成为一个立体的人,饱含情感与内涵的人。这样的力量将伴我永生。 人生若只如初见,那一年,我初遇诗文。这一年,我怀着更多更饱满的兴趣,爱更多的文章,爱更多的人,爱自然,爱文化。 【点评】 文章自然流露出作者对文学的爱,“人生若只如初见”,作者初遇纳兰诗文,兴趣之花盛开。文章可贵之处有三:浓郁的文化气息弥漫文章;视野开阔,由一人一诗而数人数文;以兴趣为主线,逐层深入,首尾呼应。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