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阳泉市城区阳泉市第二中学校2019-2020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西省阳泉市城区阳泉市第二中学校2019-2020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ww.ks5u.com 语文 ‎ ‎ 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语言文字运用。(选择每小题2分,共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漫溯(sù) 火钵(bō) 殒身不恤(xù)‎ B. 袅娜(nuó) 芜杂(wú) 混混沌沌(hùn)‎ C. 踌蹰(chú) 悚然(sǒng) 休戚相关(qī)‎ D. 惩罚(chěng) 专横(hèng) 稍纵即逝(jì)‎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秦伯说,与郑人盟 B.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C.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D. 良乃入,具告沛公 3. 下列划横线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 )‎ A. 为之奈何?‎ B. 敢以烦执事 C.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D. 约为婚姻 4. 下列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深:刻毒 B. 荆轲顾笑武阳 顾:回头看 C. 素善留侯张良 善:友善、交好 D. 何厌之有? 厌:厌烦 ‎5.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A. 大王来何操?‎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若属皆且为所虏 D.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经用鲜血和生命保卫过衡阳的老兵终于在有生之年得以回到魂牵梦绕的衡阳,重温当年的峥嵘岁月。‎ B.对于作文中的病句和错别字,许多同学不以为意,觉得这些问题不必较真,到了考场上自然会解决。‎ C.那恶魔似的铁马,那振聋发聩的机器喧嚣声已经传遍全乡镇了,它已经用肮脏的工业脚步使湖水混浊了。‎ D.尊严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质的东西,就是使他无可非议、受到众人钦佩并高出于众人之上的东西。‎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专家提醒我们,虽然用微波炉加热食品会致癌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但在使用微波炉时一定要按说明书操作,切忌不要盲目乱用。‎ B.要着力补短板,把卫生与健康资源更多引向农村和贫困地区,加大对贫困地区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支持。‎ C.首届“书香之家”颁奖典礼,是设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举行的,当场揭晓了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社区等获奖名单。‎ D.人口学家及经济学家们认为,放宽生育政策后,新生人口的增加在当下对刺激消费、增加就业岗位不无裨益。‎ ‎8.“月送花香浮小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下联中最好的一句( )‎ A.绿叶红花映山前 B.风摇竹影到幽斋 ‎ C.梦随春风到天明 D.风吹萤火到满园 ‎9.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鲁迅先生曾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战国策》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 C.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其中变徵声调悲凉,羽声声调激愤。‎ D.新闻体裁有消息、通讯、特写、专访、评论等。报告文学脱胎于新闻,强调真实,又可以充分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如夏衍的《包身工》。‎ 二、古诗文阅读(2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10-13题。(12分)‎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巳。”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亡:灭亡 B.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赐:恩惠 C.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阙:侵损 D.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救济 ‎1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A.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燕王拜送于庭 B.是寡人之过也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夜缒而出 秦王还柱而走 ‎ D.吾其还也 吾令人望其气 ‎12.下列对文段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晋、秦两个强国进攻郑国,主要是晋国为了报复郑国,与秦国并没有多大的关系,这就为下文说退秦军埋下了伏笔。‎ B.郑伯面对烛之武的满腹牢骚,没有表现出丝毫的不满,而是首先检讨自己,进而再以国家利益去打动烛之武。‎ C.烛之武不仅善于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对秦伯晓之以弊,诱之以利,而且还胁迫秦伯与郑国结盟,助郑防晋。‎ D.秦国成为郑国的盟友后,晋侯此时没有感情冲动,而是有着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毅然决定撤军。‎ ‎13.请把上面文言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3分)‎ 译文: ‎ ‎(2)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3分)‎ 译文: ‎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9分)‎ 和范舍人①书怀 陆游 岁月如奔不可遮,即今杨柳已藏鸦。‎ 客中常欠尊中酒,马上时看檐上花。‎ 末路凄凉老巴蜀,少年豪举动京华。‎ 天魔②久矣先成佛,多病维摩③尚在家。‎ ‎【注】①范舍人:范成大,曾任中书舍人。②天魔:天子魔的简称,即欲界第六天魔王波旬。他有无数眷属,时常障碍佛道。③维摩:维摩诘,早期佛教著名居士、在家菩萨。‎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以岁月如奔马不可阻挡,而今杨柳已枝叶繁茂来写出时光易逝,抒发时不我待的急切心理。‎ B.颔联的“客中”“马上”生动描绘了诗人为了实现抗金理想而到处奔波忙碌鞍马劳顿的形象。‎ C.颈联以巴蜀和京华对举,初入仕途与贬谪远荒,意气风发与失意彷徨,通过地名抒发强烈情感。‎ D.尾联诗人以维摩诘自比,即便多病在家,也不愿如天子魔一般先成佛,卒章显其志,篇末点题旨。‎ ‎15.此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联系全诗作简要分析。(6分)‎ 答:‎ (三) 默写。(8分)‎ ‎16.《沁园春?长沙》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诗句: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再别康桥》中写我与康桥离别时,“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的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 ‎18.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_________,走尽这雨巷。 《雨巷》‎ ‎19.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荆轲刺秦王》‎ ‎20.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记念刘和珍君》‎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10分)‎ 刘东生:阅读黄土高原这部大书 刘世昕 旁人眼里普普通通的黄土却是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刘东生心中的宝贝。这位“面朝黄土背朝天”达半个世纪的87岁老人,获得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的贡献在于通过“阅读”中国的黄土,翻开了百万年前地球古气候、古生态变迁的历史。‎ 地理学界有这样的说法:目前人类了解地球的自然历史有三本书,一本是深海沉积物,一本是极地冰芯,第三本便是中国的黄土。国际上认为,把黄土这本书念得最好的是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东生。‎ 从1804年以来,国际上对于黄土的成因有两种学说——“风成说”和“水成说”。从20世纪50年代起,刘东生对黄土高原进行了大量的野外考察和实验分析,完成了《黄河中游黄土》《中国的黄土堆积》等多部专著,提出了有重要突破的“新风成说”。‎ ‎1909年国外学者提出的第四纪四次冰期理论,主导了20世纪前半叶的古气候学研究。1958年,刘东生根据黄土与古土壤的多旋回特点,发现第四纪气候冷暖交替远不止四次,对经典的四次冰期理论提出挑战,最终建立了环境变化的多旋回理论,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一个重大转折。当时刘东生提出,240万年前开始堆积的黄土高原中保存着非常完整的古土壤系列,它们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可以揭示古气候信息。黄土中那些丰富的生物遗迹,就像一部非常丰富的典籍,记录了200多万年来黄土高原地区,乃至欧亚大陆所发生的重大地质事件,包括生物气候环境变迁、新构造变动、人类文化的发展历史等。‎ 为了探究青藏高原隆起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影响,从1964‎ 年起,刘东生先后参加了希夏邦马峰、珠穆朗玛峰、托木尔峰、南迦巴瓦峰的登山科学考察,多次登上海拔6000米以上的高峰。“在那种境界,人类可以领略‘一览众山小’的韵味,陶醉于对大自然壮丽景观的畅想。只有被自然打动,才能不断地有兴趣去探寻自然的奥秘。”每每回忆起那些贴近自然的日子,刘东生总是很动情。‎ ‎1964年至今,刘东生还致力于青藏高原隆起与东亚环境演化研究,把青藏高原研究同黄土高原研究结合起来,把地球固体岩石圈的演化同地球表层圈的演化结合起来,开辟了地球科学一个新的研究领域。20世纪90年代以来,地球系统各圈层相互作用已成为国际学术界的研究热点。‎ ‎20世纪80年代初期,刘东生带领研究小组运用古地磁年龄测定、同位素分析等多种手段建立了完整的黄土沉积序列,并开始与深海沉积物序列对比,由此拉开了将中国黄土纳入研究全球环境演化框架的序幕,使中国黄土成为古气候变化记录的最重要档案库。‎ ‎1991年,74岁的刘东生随中国科考队远征南极,在南极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科学考察。5年后,快80岁的老人禁不住北极的诱惑,又远征那里的斯瓦巴德岛,并不畏险阻,登上一座冰川。他说,去两极不是想创造什么纪录,只是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什么东西都想亲自看看。刘东生的脚步就是停不下来。2001年这位耄耋老人居然在南海科考船上度过了一个多月。家中客厅里那张他最喜欢的以布达拉宫为背景的照片,是他85岁去西藏考察时拍的,对他来说,青藏高原、中国黄土还有太多的故事。‎ 熟悉刘东生的人都听他讲过这样一则故事:19世纪一位西方地质学家在他的中国之行后说,中国学者喜欢在窗明几净的书斋中吟诗作画,不喜欢跋山涉水到野外观察大自然,若干年后其他科学领域或可发展,惟有地质学不可能有多大进展。刘东生偏要证明,中国学者不仅懂风花雪月,更吃得起野外科研的苦。受刘东生影响最深的是搞古生物研究的老伴,她回忆说:“我们夫妇俩的青春都献给了野外考察。攀高崖、越鸿沟、睡野外、忍饥饿……都是家常便饭。年轻的时候,家里常常连续好几个月都大门紧闭。”‎ ‎2002年,有“环境科学的诺贝尔奖”之称的“泰勒环境成就奖”授予了刘东生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华莱士·布洛克。两人都致力于研究全球环境变化,刘东生研读的是中国黄土,布洛克的“书”是深海沉积物。‎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2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A.20世纪50年代,在对黄土高原进行了大量的野外考察和实验分析后,刘东生提出了“新风成说”理论,它比“水成说”理论更能解释黄土高原的成因。‎ B.1958年,刘东生根据黄土与古土壤的多旋回特点,建立了环境变化的多旋回理论,彻底否定了经典的第四纪四次冰期理论。‎ C ‎.刘东生认为,研究黄土以及其中丰富的生物遗迹,不仅能够揭示古气候信息,而且还能了解200多万年来黄土高原地区乃至欧亚大陆所发生的重大地质事件。‎ D.刘东生结合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研究,把地球固体岩石圈的演化和地球表层圈的演化相结合,使地球系统各圈层相互作用的研究成为国际学术界的研究热点。‎ E.刘东生在黄土研究、第四纪冰期理论、青藏高原隆起与东亚环境深化研究、南北极考察等科研领域中取得了大量成果,有力地推进了全球环境科学研究。‎ ‎22.刘东生院士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23.补写句子,使文本完整,句意连贯。(3分)‎ 命运总是与你一同存在。 ① , 虽然有时它深不可测;不要惧怕它的无常,虽然有时它来去无踪。在你彻底绝望的时候, ② ;在你得意忘形的时候,别忘了上帝手里掌握 一半的命运。你的努力越超常,你手里掌握的那一半就越庞大,你获得的就越丰硕。因此,你一生的意义就在于: ③ 。‎ ‎ ‎ 四、 作文(40分)‎ 24. ‎ 9月28日,中国女排击败塞尔维亚队卫冕世界杯冠军。此次击败塞尔维亚,让中国女排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女排世界杯五冠王。近日,由陈可辛导演的电影《中国女排》首支预告片曝光,宣传海报上不见其人,只有五双伤痕累累、血迹斑斑、缠满绷带的腿。而这张海报却引发了争议:有人认为这张海报形象的体现了中国女排辉煌背后的艰辛付出,这正是女排精神的最佳写照,而电影作为艺术作品只是进行了扩大化的呈现;也有人认为太过夸张了,训练中存在伤病不假,但用伤病作为噱头来加强宣传效果,将伤病故意渲染扩大吸人眼球就有些过分了。‎ 请根据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对以上现象的认识与思考。要求:‎ ‎① 自拟题目,自选文体。‎ ‎② 字数不得少于800字。‎ ‎③ 不得抄袭。‎ 答案 一、 语言文字运用 ‎1.D 2.D 3.A 4.D 5.C ‎6. C(A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B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C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此处应用“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D无可非议:指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 )‎ ‎7. D( A否定失当,去掉“不要”;B成分残缺,“加大……力度”;C句式杂糅,“是设在……举行的”杂糅,保留一种即可)‎ ‎8. B(对联要求对仗工整,意境相同,一般讲究相似或相反。花和竹都是植物,且“送”是动词,故“送”与“摇”相对,而“小院”正好与“幽斋”相对。)‎ ‎9. B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是《国语》‎ 二(一)10.D 11.C 12.C ‎13.(1)因为它(郑国)对晋国无礼,而且对楚国怀有二心。‎ ‎(2)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实力雄厚了,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二)14. D.“卒章显其志,篇末点题旨”错,此诗的情感并非尾联所能涵盖。‎ ‎15. ①时光飞逝、英雄老去的伤感。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③不随波逐流、坚守节操。‎ ‎(三)16.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7.悄悄是别离的笙箫18.到了颓圮的篱墙19.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20.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三、21. C E  解析:A项,原文只是说刘东生提出了“新风成说”理论,并未对两种理论进行比较;且文中说的是黄土的成因,而非黄土高原的成因。B项,刘东生并没有彻底否定第四纪四次冰期理论,只是认为第四纪气候冷暖交替远不止四次。D项,刘东生只是开辟了地球科学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并没有使该研究成为国际学术界的研究热点。‎ ‎22.①求真务实,探索创新。亲临研究实地,提出“新风成说”,研究黄土,建立环境变化的多旋回理论,开辟地球科学研究新领域。②脚踏实地,勤奋实践。进行大量的野外考察和实验分析,足迹遍布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南北极及南海。③不畏艰险,吃苦耐劳。在科学考察的道路上,攀高崖、越鸿沟、睡野外、忍饥饿,多次登上海拔‎6000米以上的高峰。(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满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解答此题,可结合文中对刘东生院士的具体描写进行分析。如从他提出“新风成说”‎ ‎、研究黄土等行为分析,可知他求真务实,探索创新;从他进行了大量的野外考察和实验分析,可知他脚踏实地,勤奋实践;从他为了科学考察,攀高崖、越鸿沟、睡野外、忍饥饿等行为分析,可知他不畏艰险,吃苦耐劳。‎ ‎23. ①不要敬畏它的神秘 ②别忘了自己手里拥有一半的命运 ① 用你手中拥有的去获取上帝掌握的 ‎【解析】 ① 分号前后是并列式,含义、句式要一致,选词是近义词。‎ ‎ ② 分号前后是对比式,含义、选词相对,句式 要一致 。‎ ‎ ③ 是总结句,需要对前文论述进行概括。‎ ‎24.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