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9届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9届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一点即便不是戏迷的朋友也知道。生旦净末丑,手眼身法步,丝竹管弦鼓,唱念做打舞……中国戏曲与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流派繁多,魅力独特,千百年来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而戏曲进校园,意义重大。“三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千军万马”,戏剧这种艺术形式吸收了诗歌、音乐、舞蹈、美术、武术等各种文化艺术之精华,展现着独特的审美风范。教育家蔡元培说过,美育是人类打开心灵窗户不可缺少的工程。戏曲能帮助学生认识美、发现美,见证传统文化艺术的迷人风采。除了美之外,还有真和善。岳飞戏、关公戏、包公戏、杨家将戏……很多经典曲目讲述是非、善恶、忠奸,弘扬家国情怀、优秀品格、善良人性,传递着中华民族的崇高价值追求。所以,戏曲进校园,可以帮助学生陶冶情操、涵养心灵,从唱念做打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此外,对戏曲本身而言,进校园也是圈粉良机。看过去,从城里到乡间,处处搭台唱戏;从引车卖浆者到王公贵族、商贾文人,多是戏曲“粉丝”。比如鲁迅不爱看戏,也难忘幼时看戏的场景。他在《社戏》里深情追忆:“真的,一直到现在……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但看如今,很多剧种失宠,戏迷锐减——其实很多人只是缺少接触、了解的机会,而戏曲进校园让学生与戏曲文化亲密接触,有望让更多年轻观众“路转粉”,促进传统艺术薪火相传。‎ 不过,戏曲进校园虽易,要达成以上效果却不简单。为什么?因为校门好进,“心门”难开,戏曲进校园的对手主要是学生的“内心戏”。很多同学一听说表演传统戏曲,直接敬而远之。在部分年轻人眼里,戏曲的表演比较“拖沓”,而且唱词晦涩,很多人觉得无法欣赏,所以即便不要钱,也不太愿意去看。‎ 所谓“强扭的瓜不甜”,想让每个学生每年欣赏一场戏曲,这要求戏曲进校园时要“会玩”。比如在曲目选择上,除了针对不同学龄阶段的特点、由浅而深,还可以提供“菜单”式服务,让学生“点菜”。当然,戏曲进校园也不能只是观看表演,‎ 学校可以“定制”戏曲知识普及读本、引导孩子动手制作戏剧道具、试戏服等。此外,艺术表演讲究“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其实艺术熏陶也是如此。它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一年一两次进校园活动即便声势再浩大,其影响力也毕竟有限。所以,比戏曲进校园更可贵的,是戏曲“在”校园。早在2014年,广州就每年开展粤剧专家授课、成立小小剧社、交流演出等多项活动。以荔湾区三元坊小学为例,如今很多学生不仅对粤剧略知一二,有的还学会了吹拉弹唱,能在舞台上体验跌宕的人生。‎ 总之,戏曲进校园是弘扬传统文化、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对学生来说,审美、情操等都是“熏”出来的,它是慢的艺术,不能急,不能“暴饮暴食”。相信假以时日,“生旦净末丑”能觅得更多知音,戏曲进校园也能带给人们更多惊喜。‎ ‎(摘编自《每年一场,全国大中小学生可免费看戏!》)‎ ‎1. 下列关于中国戏曲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戏曲尽管流派繁多,但作为一个艺术门类的整体,有着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B. 中国戏曲有着独特的审美风范,是包含诗歌在内的多种文化艺术精华的集中展现。‎ C. 中国戏曲有着很高的价值追求,弘扬了高贵、美好的精神,是传统文化中的经典。‎ D. 中国戏曲的表演节奏比较慢,唱词不易理解,让部分年轻人无法欣赏,敬而远之。‎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两个角度论证了戏曲进校园的意义,较为深入地阐述了戏曲对受众的影响。‎ B. 文章引用蔡元培的话语,意在说明戏曲在审美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这样更具说服力。‎ C. 文章举出荔枝湾三元小学的事例,意在强调戏曲“在”校园比戏曲进校园更有效果。‎ D. 文章论证层层深入,针对戏曲进校园的不利之处,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改进建议。‎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戏曲进校园既让学生从传统文化中获益,又让传统文化与时俱进,代代传承。‎ B. 如鲁迅这般不爱看戏的人都追忆幼时看戏情景,可见戏曲在当时社会很流行。‎ C. 只有让学生更多接触戏曲文化,而不只是看表演,才会让戏曲艺术薪火相传。‎ D. 审美、情操的培养是慢的艺术,不能“暴饮暴食”,推动戏曲进校园也不能急。‎ ‎【答案】1. A 2. D 3. D ‎【解析】‎ ‎2. ‎ 试题分析:文章没有论述戏曲进校园的不利之处,而是指出戏曲进校园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 试题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强调戏曲进校园不能急于求成,而不是说戏曲不要急于进校园。‎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寒山寺悟禅 王本道 少时读张继的《枫桥夜泊》,还以为这寒山一定是个古木参天、风景佳秀的名山。许久之后,才得知寒山乃唐代一位高僧的名字。平心而论,《全唐诗》中所收张继的40余首诗中,其他诗作称不上是上上佳品,惟独这首《枫桥夜泊》堪称精品。诗使寒山寺更加名重禅林;寺又使张继和他的诗远播重洋。今年暮春的一日,我有幸造访这千年古寺。‎ 大雄宝殿的香火很旺,身着各色服装的善男信女们虔诚地顶礼膜拜着,众位高僧也手持木鱼,双目紧闭。肃穆地为膜拜者口诵经文。据说,寒山寺的古钟只有午夜时分才可敲响,千余年来,那108下钟声不知震撼过多少人的心扉。然而让我奇怪的是,眼下还是正午时分,伴随着大雄宝殿庭院里的袅袅青烟,钟楼里的钟声竟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寺内碑廊陈列的碑刻闻名遐迩,有《枫桥夜泊》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对张继的这首诗,历来的注释一直比较低调,称其是一首抒发羁旅愁情的七绝。对此,我一直不以为然。特别是三四两句,以往普遍认为是凄楚的钟声使旅人的愁情更加浓烈。而我却以为,恰恰是这钟声使作者自省自警,从一腔愁绪中得到了解脱。按佛经的说法:“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当年张继赴京赶考名落孙山归途羁旅枫桥,冷月西斜,栖乌惊噪,难免悲从中来。但作者的情绪并没有止限于此,当寒山寺夜半的钟声传来,他深受启迪,于是诗兴大发,留下了这千古绝唱。或许也正是这钟声才清除了他不第的烦恼,促使他继而刻苦攻读,再次进京应试,终于中了进士。果真如此,我想,那《枫桥夜泊》大概应该归于禅诗一类了。‎ 本人并不信佛,也不谙禅事,但进得庙来也想体会一下各种的滋味。要学禅事进入禅的境界还真是件难事,只有靠自己的灵性去认识或领悟。古人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范例。唐代诗人王维曾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名句,意思是到了水穷之处不但不烦不恼且产生了观云的兴趣。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表现了作者被罢官后贬到边 陲的心境,尽管孤独寂寞,却仍有“寒江独钓”的兴味。而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更是一种大境界、大超脱。正由于这样,我国历史上众多的知识分子尽管一生之中在宦海几经沉浮,但大多都能虚怀若谷,安之若素。‎ 走出寒山古寺,朗日已经西斜,毗邻寺庙的古道之上,长街人流,裙带飘香,“人面桃花相映红”。许多人周身洋溢着朝拜之后的虔诚与满足。其实,这光怪陆离的人世间,正设置着种种诱人的机遇和恼人的坎坷在等待着他们。是春风得意抑或是厄运当途,任何人都无法预料。既然进庙烧香,就要有个禅的心态,否则,欲无止境,当了皇帝还想成仙,天生的幸运儿总想锦上添花,过高的期望值往往导致物极必反,喜极生悲。只是哪得诸般都占尽呢?凡人还是应该调整心态,安心静虑,平和地待人、待己、处事。即使是华盖当头又回天无力,那就学学庄子“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还能落得个“知足者常乐”的结局呢!‎ ‎(有删改)‎ ‎4.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详细叙写了作者游览寒山寺的经过,以时间为线索,把游览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结合起来,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B. 作者在文章中引到关于寒山寺的传说,叙到目睹的景象,联想到禅意诗句 ,发抒了自己对人生世态的感悟,行文看似平淡,实则厚重可感,意味浓烈。‎ C. 作者对张继创作《枫桥夜泊》的理解与一般注解的不同,他认为"夜半钟声"使诗人自省自警,进而从一腔愁绪中得以解脱出来。‎ D. 尽管作者在文中自称不信佛,不懂禅事,但可以看出,他对光怪陆离的尘世和人处其中的境界的认识是颇通禅意的。‎ ‎5. “走出寒山古寺,朗日已经西斜,毗邻寺庙的古道之上,长街人流,裙带飘香,‘人面桃花相映红’”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6. 结合张继的事例,按照作者的感悟,你对为人处世有何感想?‎ ‎【答案】4. A 5. ①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②上文游览途中联想感悟,通过这一句,行文又回到游览的结构上来,收到言归正传的作用。③这篇文章又不是简单的游记文,重点还是“悟”,这一句又顺利成长地将文字由张继个人和那些诗文里的古人引向了现实生活世界里的形形色色的人们身上。 ‎ ‎6. ①张继科举不第,垂头丧气,满怀愁绪中,受钟声的刺激,能超脱一时得失,转悲为喜,积极乐观求学生存,终而及第。②人生世间,不能因一时得失而丧失信心,不能过度满足欲望,要能辩证看待人事物,“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福相依,要有知足、安常、感恩的胸怀。‎ ‎【解析】‎ ‎4.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赏析能力。A并非游记,不以时间而以张诗为线索,侧重点在感悟不在见闻。‎ 点睛:考查段落(语句)的作用 解答时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层面思考(有些时候也要注意语言表达)。‎ 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 ‎ 其中结构上的作用有: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作用作答。‎ 开头段:开门见山,开篇点题;总领下文,统摄全篇;为下文作铺垫;揭示主题;上下文形成对照、呼应;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写景);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小说);‎ 中间段: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埋下伏笔;铺垫蓄势; ‎ 结尾段:照应开头;呼应前文;使结构首尾圆合;卒章显志;点明主旨;画龙点晴,升华感情;含蓄蕴藉,言已尽而意无穷。‎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可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来回答。“走出寒山古寺,朗日已经西斜,毗邻寺庙的古道之上,长街人流,裙带飘香,‘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话虽在文章的结尾一段,但结合前文看,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句地将文字由张继个人和那些诗文里的古人引向了现实生活世界里的形形色色的人们身上。也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 点睛:解答时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层面思考(有些时候也要注意语言表达)。‎ 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 ‎ 其中结构上的作用有: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作用作答。‎ 开头段:开门见山,开篇点题;总领下文,统摄全篇;为下文作铺垫;揭示主题;上下文形成对照、呼应;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写景);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小说);‎ 中间段: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埋下伏笔;铺垫蓄势; ‎ 结尾段:照应开头;呼应前文;使结构首尾圆合;卒章显志;点明主旨;画龙点晴,升华感情;含蓄蕴藉,言已尽而意无穷。‎ ‎6.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探究性试题,答案比较开放,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回答本题时,首先要概括张继的人生经历,以及作者对他事例的感悟,然后在由此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感悟。本文张继的经历是:科举不第,垂头丧气,满怀愁绪中,受钟声的刺激,能超脱一时得失,转悲为喜,积极乐观求学生存,终而及第。‎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一 我认为一个健康的中国,需要一个健康的文艺市场,中国的崛起,更离不开科学家。‎ 明星片酬越来越高,高得离谱。2014年,李连杰被问到其片酬高达6000万一事,不屑地称:“太低了,2000年我就拿到1000万美金,按当时汇率相当于8000万。”这个世界真是太疯狂了!‎ 那些终生投身科研的科学家,大多都是身居陋室,连钱学森都是住百八十平方米的旧房子。而大明星们,住豪宅开豪车,广告收入动辄七八位数,像天上掉馅饼一样容易。这种现象的存在,让成长过程中的孩子难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孩子们都已经变得很现实,觉得搞科研是没有出息的。他们的人生目标不是升官就是发财,而当明星更是名利双收。这就是我们当今的社会,价值观严重的扭曲。科学家地位远不如演艺明星,是时代的悲哀。‎ 一个浮躁的社会,人们追逐的都是表面的光鲜亮丽。于是各种包装炒作,让人们失去了自然和本真,浮躁的气息扩散到每一个角度,使得现代人已经不再关注社会的本源,而是追求虚无的奢侈浮华。‎ 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互联网变革的洪流又让人们惴惴不安,人们都在寻找精神依托。我们需要能够给国人做正确价值导向的“名人”,而恰恰社会上有非常缺少这种角色的存在,有文化、有担当、有历史责任感的名人太少了。正是因为没有真正的思想舵手,才使很多明星、网红爬到了时代之巅,负面影响将非常深远。人们不得不思考:中国精神在哪里?中国复兴从何谈起?‎ ‎(选自陈中华博客)‎ 材料二 经济合作于发展组织(OECD)公布了2015年的国际学生能力测试(PISA),结果显示,美国“将来期望进入科学相关行业从业的学生比例”为38%,中国只有16.8%,还不及OECD国家的平均值。‎ 去年,物理学家霍金开通了个人微博,短短半个月粉丝数量突破了350万。事实上,霍金之所以在全世界拥有数量巨大的粉丝,不光因为他对广义相对论的贡献,还来自于以下趣事:他在美国热门电视剧《生活大爆炸》中扮演他自己,利用电子发声器与美国的摇滚乐团录制歌曲。写得了论文,做得了网红,酷劲十足,这就是霍金的魅力,也是科学家的魅力。‎ 整日埋头于实验室,甚至抱病工作,英年早逝,在我们的宣传中,仿佛科学家不历经坎坷,他们的道德形象就不高大。而事实上,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科学家想象更能凸显人生的高度和厚度。科学家对于孩子们的吸引力,除了科学本身的魅力,很大一部分是要靠科学家来具体化和人格化的。‎ 对青年人来说,收入和地位等实现因素也极大地影响了职业理想的选择。科学家的经济回报和社会地位似乎不如明星、企业家也是当下的现实。现在,我国的国家最高科技奖奖金每人500万元人民币,由国家主席亲自颁发,正在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我们应以此反拨社会潮流,让科技人员真正感到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让科学家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明星,成为孩子们争相崇拜的偶像,唯有如此,当科学家才能重新成为孩子们的职业理想。‎ ‎(摘自2017年1月19日《光明日报》第6版)‎ 材料三 社会发展到今天,必须承认和接受其多元性和复杂性。各行各业都出精英,只不过用的评价标准不同罢了。把屠呦呦和黄晓明放在一起比较,是一种危险的逻辑。正如一提援外、减免他国债务,就有人提我国的贫困人口一样,如此对比似乎已成为一种万能诡辩术。如果用北京的房价来衡量青蒿素的学术价值,会得出什么结论呢?如果用一些方法降低“黄晓明们”的收入,限制“黄晓明们”婚宴和礼金规模,这又会是怎样的情形?‎ 市场与行政力量当各归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屠呦呦的反面教材,不是连结婚都会躺枪的黄晓明,也不是娱乐圈这个花花世界。演艺明星即使再奢华,也不会让科学家们眼红。反而是学术界内的各种失范现象,如学术造假、学术浮躁、科研体制僵化、收入分配不合理、科研机构衙门化、人才培养机制受阻等,才是阻碍科学家发挥更大作用的环境因素,从长远说,也损害了科学家在国人心目中的形象。‎ ‎(摘自2015年10月13日《新华每日电讯》)‎ ‎7.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者都关注当下中国科学家的社会地位相对不高的问题,从材料对此的分析来看,原因不仅在社会对名利的追逐,科学界自身也有很多地方值得反思。‎ B. 材料三论及学术界内的各种失范现象阻碍了科学家发挥更大作用,因此材料一、二讨论的“科学家地位远不如演艺明星”现象,并不严重。‎ C. 材料一对我国科学家地位不如娱乐明星的现象,分析较为详尽,具有较高的思考价值,而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了产生这种社会现象的原因。‎ D.‎ ‎ 三则材料都试图引导读者思考中国科学家地位不如明星的问题,体现了论者对中国科学发展的认真反思和良好期待。‎ ‎8.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 A. 与材料一比较而言,材料二把科学家与大众的疏离归因于科学家的角色定位,有失偏颇;材料三甚至认为只是科学界的内部问题,说法过于绝对。‎ B. 三则材料所持观点相同,依据不同,这是论者基于自己的眼光和立场表达的见解,均能激发读者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社会事件。‎ C. 对于同一社会现象,三者关注点各有侧重,材料一重在原因分析,材料二重在如何改善,材料三重在谈各行各业评价标准不同。‎ D. 三者对科学家和明星地位的论说,有些地方针锋相对,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百家争鸣”,由此可看出当下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 E. 从三则材料来看,对社会现象的评论,不能止于现象,应该探出背后深刻的社会原因,如果没有提出解决办法,这样的评论就没有价值。‎ ‎9. 根据材料简要分析如何才能让“当科学家”重新成为年青一代的职业理想?‎ ‎【答案】7. B 8. AC ‎ ‎9. ①提高科学家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正确引导年轻一代的价值观 人生观;②营造求真务实的社会氛围;③让科学家成为时代的明星,成为年轻一代崇拜的偶像;④整治学术界内的各种失范行为,让科学家发挥更大作用,对青年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解析】‎ ‎7. 试题分析:对于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二是选择“一项”还是“两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比对。比如本题中,“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B项强加因果,从材料三得不出材料一、二讨论的“科学家地位远不如演艺明星’现象并不严重的结论。‎ ‎8. 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这是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A项,三者材料的观点各有价值,材料二、三“有失偏颇”理解有误,“材料三甚至认为只是科学界的内部问题”过于绝对;C项,“材料三重在为明星高收入作辩解”理解有误,材料三重在谈各行各业评价标准不同,应该各司其职;E项,“如果没有提出解决办法,评论就没有价值”过于绝对。‎ 点睛:像这种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并认真阅读各个选项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内容;然后认真辨析所给的选项,把文本的信息和选项进行比较,看选项有无改变文章的表述,最后根据材料内容进行比照判断即可。‎ ‎9.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三则材料都是针对怎样提高科学家的影响来说的,本题就是要求考生分别概括出中心意思,从三段材料中分别概括出主要观点即可。本题强调对同类信息的归类整合,比如“提高科学家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正确引导年轻一代的价值观人生观”是从职业选择心态归类营造求真务实的社会氛围,“让科学家成为时代明星”是从社会氛围方面归类。‎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罗士信,齐州历城人。隋大业时,长白山贼王薄、左才相、孟让攻齐郡,通守张须陀率兵击贼。士信以执衣,年十四,短而悍,请自效。须陀疑其不胜甲,少之。士信怒,被重甲,左右鞬,上马顾眄。须陀许之。击贼潍水上,阵才列,执长矛驰入贼营,刺杀数人,取一级掷之,承以矛,戴而行,贼皆眙惧无敢亢。须陀乘之,大破贼。士信逐北,每杀一贼,辄劓鼻纳诸怀,暨还,验以代级。须陀叹伏,遗以所乘马。凡战,须陀先登,士信副,以为常。炀帝遣使图须陀、士信阵法上内史。‎ 后须陀为李密所杀,士信与裴仁基归密,署总管,俾统所部讨王世充。身被重创,见获于世充。世充爱其才,厚遇之,与同寝食。后得密将邴元真等,故士信稍稍疏斥。士信耻与伍,率所部千余人来降高祖,拜陕州道行军总管,因谋世充。‎ 士信行则先锋,反则殿,有所获,悉散戏下有功者,或脱衣解马赐之,士以故用命。然持法严,至亲旧无少贷,其下亦不甚附。师次洛阳,攻千金堡,堡有恶言诟军,士信怒,夜遣百人载婴儿啼噪堡下,若自东都出奔者,既而阳悟曰:“非也,此千金堡耳。”因散去。堡兵开门追掠,士信伏入,屠之无类。贼平,授绛州总管,封郯国公。‎ 从秦王击刘黑闼洛水上,得一城,王君廓戍之,贼急攻,溃而出。王语诸将:“孰能守此?”士信曰:“愿以守。”乃命之。士信已入,贼悉众攻,方雨雪,救军不得进。城陷,黑闼欲用之,不屈而死,年二十八。王隐悼,购其尸以葬,谥曰勇。初士信为仁基所礼及东都平出家财敛葬北邙以报德且曰我死当墓其侧至是如所志。‎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十一》)‎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所做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初/士信为仁/基所礼及/东都平/出家财敛葬北邙以报德/且曰我死/当墓其侧/至是/如所志 B. 初/士信为仁基所礼/及东都平/出家财敛葬北邙以报德/且曰/我死当墓其侧/至是/如所志 C. 初士信/为仁基所礼及/东都平出家财/敛葬北邙/以报德且曰/我死当墓其侧/至是如所志 D. 初士信为仁基/所礼及东都/平出家财敛葬/北邙以报德/且曰我死/当墓其侧至是/如所志 ‎11.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劓:此处为“割掉”的意思,原指中国古代割掉鼻子的一种刑罚。‎ B. 拜:授予官职。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迁”“谪”“转”“徙”“改”“移”等。‎ C. 郯国公:是指罗士信的封爵。春秋时期有公、侯、王、子、男五等爵位。‎ D. 谥号:在我国古代,统治者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的称号。谥号有褒有贬。‎ ‎12. 下列对原文信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罗士信年轻气盛。他年仅十四岁就在执衣职务上主动请缨,要反击正在攻打齐郡的长白山贼寇,为了向张须陀证实自己的实力,身披双层的铠甲骑上战马。‎ B. 罗士信作战不退缩。只要是与张须陀一同作战,罗士信便经常做张须陀的副将,冲锋陷阵。皇帝还派画师将他们作战的场面描画出来并上报给内史省。‎ C. 罗士信赏罚分明。他能够将战利品和朝廷的封赏赏赐给手下有功劳的人,也不吝惜自己的战衣和战马,但是处罚起来也绝不会宽容最亲近的部下。‎ D. 罗士信为人心胸狭窄。他在被王世充收降后曾被其重用,但是王世充后来收降了邴元真后便疏远了罗士信,因此罗士信一心想与唐高祖密谋杀死王世充。‎ ‎13.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身被重创,见获于世充。世充爱其才,厚遇之,与同寝食。‎ ‎(2)王语诸将:“孰能守此?”士信曰:“愿以守。”乃命之。‎ ‎【答案】10. B 11. C 12. D ‎ ‎13. (1)身上遭受多处创伤,被王世充抓获。王世充爱惜(敬重)他的才能,给他优厚的待遇,跟他一同吃饭睡觉。(“被”“见…于”“厚遇”“与(之)”)‎ ‎(2)(5分)王君廓对诸位将领说道:“谁能守住此城?”罗士信答道:“我愿意来守城。”王君廓于是命令罗士信守城。(“语”“诸”“孰”“乃”)‎ ‎【解析】‎ ‎10. 试题分析:“曰”断开,“及东都平”是一个表时间的词语,不要断开,表时间就是另起一个事件,前面断开。‎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曰”断开,“及东都平”是一个表时间的词语,不要断开,表时间就是另起一个事件,前面断开。‎ ‎11. 试题分析: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12. 试题分析:说其心胸狭隘过于武断,且“一心想与唐高祖密谋”也不当。‎ ‎13. 试题分析:注意(1)句中被动句的翻译。重点词语“被”译为“遭受”,“厚遇”译为“厚待”,“语”译为“对某人说”,“孰”译为“谁”,“乃”译为“于是”。‎ 参考译文:‎ 罗士信,是齐州历城人。隋朝大业年间,长白山贼寇王薄、左才相、孟让攻打齐州,通守张须陀率领士兵反击贼寇。罗士信做着执衣(衙门里的差役)一职,年仅十四岁,短小精悍,自己就请 求效力杀贼。张须陀怀疑他不能穿住铠甲,轻视他。罗士信很生气,穿上双层铠甲,带上左右两个 箭囊,上马后环视一圈。张须陀允许他一同打击贼寇。在潍水岸边迎击贼寇,阵容刚排列,罗士信 手持长矛骑马冲入贼寇军营,刺杀数人,取下一个首级抛出去,用长矛接住,用长矛挑着行进,贼 寇们都惊恐地看着不敢反抗。张须陀乘机大破贼兵。罗士信追赶逃亡的贼寇,每杀掉一个贼寇,就 砍下鼻子放在怀里,等到回来后,查验鼻子来代替首级。张须陀很是叹服,把自己乘坐的战马赠给 罗士信。但凡是作战,张须陀先行,罗士信为副将,经常如此。隋炀帝派遣使者画出张须陀、罗士 信作战的形象并上交给内史省。‎ 后来张须陀被李密杀死,罗士信与裴仁基归降了李密,委任总管一职,让他统领本部人马讨伐 王世充。身上遭受多处创伤,被王世充抓获。王世充爱惜(敬重)他的才能,给他优厚的待遇,跟 他一同吃饭睡觉。后来王世充得到李密将领邴元真等人,于是罗士信逐渐地被疏远排斥了。罗士信 以与他们为伍为耻辱,率领统领的一千多名部下前来投靠唐高祖李渊,被授予陕州道行军总管一职, 趁机图谋王世充。‎ 罗士信出行就当先锋,返回时就为殿后,有所收获,全都分给部下有功劳的人,有时候脱下战 服解下战马赏赐给他们,军士们因此愿意为他效命。然而罗士信执法严格,就连最亲近的原来的部 下都很少宽恕,他的手下也都不敢亲近了。军队驻扎洛阳,攻打千金堡,堡中传有恶言诋毁军队, 罗士信大怒,在夜里派遣一百人带着婴儿到堡下啼哭叫嚷,好像从东都逃出来的,过一会又假装明 白过来,说:“不对啊,这里是千金堡了。”于是走开了。堡中兵士打开城门追赶抢掠,罗士信埋 伏攻进堡中,屠杀全城。贼众被平定后,罗士信被授予绛州总管,封为郯国公。 后来跟秦王李世民在洛水攻打刘黑闼,攻下一城,由王君廓戍守,贼兵快攻,王君廓溃败而出城。 ‎ 王君廓对诸位将领说道:“谁能守住此城?”罗士信答道:“我愿意来守城。”于是命令罗士信守 城。罗士信已经进入城中,贼兵全都围攻他(攻城),正在下着雪,救援的军队不能前进。城池失 陷了,刘黑闼想要重用罗士信,罗士信不愿屈服而被处死,年仅二十八岁。秦王沉痛悼念他,重金 求得他的尸体埋葬了他,封给他勇的谥号。当初罗士信被裴仁基礼遇,等到东都平定,拿出家中资 财把裴仁基埋葬在北邙来回报裴仁基的恩德,并说:“如果我死去,就要把我埋葬在他的旁边。” 到他死去,像他所希望的那样(埋在裴仁基墓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两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酌酒与裴迪①‎ 王维 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 白首相知犹按剑②,朱门先达笑弹冠③。‎ 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 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注】①裴迪:唐代诗人,是王维的好友。②按剑:发怒时准备把剑的动作。③弹冠:弹去帽子的灰尘,准备做官。‎ ‎14.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酌酒与君君自宽”一句照应了诗歌的题目,“宽”一字,既是宽人也是宽己。‎ B. “朱门”一词用了借代手法,借指富贵。这句是说仕途得意的人们在相互庆祝。‎ C. 颈联的景物描写,是为了衬托作者的心情,对情感表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D. 作者在这首诗中,处处体现出一种潇洒淡泊、怡然自适的乐观心态和隐居思想。‎ E. 此诗是王维为劝慰裴迪而作的七言律诗,文中多处使用典故,意蕴丰富。‎ ‎15. 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BD 15. ①作者为友人倒酒,进行劝慰,其实是和友人一起借酒消愁。 ②对人情无常、世态炎凉的感慨和激愤。③不问世事的旷达超凡之情 ‎【解析】‎ ‎14.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本诗的赏析。B项原诗是说先作官的人去嘲笑那些后做官的人,表现官场的相互排挤。D项作者在诗中并非处处洒脱。而是体现出矛盾的心情。‎ ‎1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酌酒与君君自宽”,作者为友人倒酒,进行劝慰,其实是和友人一起借酒消愁。“世事浮云”,对人情无常、世态炎凉的感慨和激愤。“何足问”,不问世事的旷达超凡之情。‎ 点睛:思考的思路: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要关注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自然现象;某一诗句的大意和内涵;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一诗写琵琶女的初次演奏,在音乐高潮戛然而止,深深震撼了听众,以至 “_____________,”琵琶女的再次演奏,虽然“______________,”换了风格,但依然深深打动了听众,以至 “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拿“思”与“学”进行对比、强调“学”重于“思”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东船西舫悄无言 (2). 凄凄不似向前声 (3). 满座重闻皆掩泣 (4). 吾尝终日而思矣 (5).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悄”“凄”“重”“终”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近期,我校举办了演讲比赛。在比赛中,各位选手感情饱满,巧舌如簧,给师生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②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用户对于WiFi的需求与日俱增,甚至超过了对电视等的需求,已经高居第二位。‎ ‎③杭州G20峰会的成功举办,让世界再次想起了八年前在国际金融危机紧要关头,二十国集团临危授命 ,同舟共济,把世界经济拉回到稳定发展的轨道上。‎ ‎④现在,人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所以很多人想要逃离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到乡下去过 瓜田李下的慢生活。‎ ‎⑤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期,需要解决的问题格外艰巨,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个时候瞻前顾后、畏葸不前 ,不仅不能前进,而且还可能前功尽弃。‎ ‎⑥一位老农看似无心的回答,让我对困忧自己多年的问题,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看来我对生活的理解还是肤浅的。‎ A. ①②⑤‎ B. ③⑤⑥‎ C. ②④⑥‎ D. ①③④‎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 巧舌如簧:舌头灵巧,能言善辩,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含贬义。用于此处不当。‎ 与日俱增:用于人的思想感情,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临危授命:是指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生命。不合语境。应该为“临危受命”。‎ 瓜田李下:意指正人君子要主动远离一些有争议的人和事,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嫌疑。也指易引起嫌疑的地方。不是表示乡村生活的。望文生义。‎ 畏葸不前:解释为畏惧退缩不敢前进的意思。‎ 醍醐灌顶: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中国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并为全球金融稳定与改革注入新活力,以约7%左右的经济增速走在世界前列,贡献全球经济增量的三分之一。‎ B. 立秋以来,太原的气温是早上凉中午热,呈现出特别明显的两个温差,穿多穿少都不舒服,倒是应了七八月乱穿衣的俗语。‎ C. 一些逆全球化现象的出现,尽管在形式上为这一理论“喝着倒彩”,但虚拟技术的发展却正在为“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开辟着真切的崭新空间。‎ D.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出发点是希望实现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秉持的是构建命运共同体的精神理念。‎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A项,“约”和“左右”应保留一个;B项,“两个温差”应为“两个温度”;C项,“尽管”应放在“一些”之前。‎ 点睛:语序不当是病句常见的类型,主要有定语语序不当、状语语序不当、修饰语语序不当、关联词语语序不当、逻辑语序不当等。多层定语语序注意和下列例句对照。她是国家队的(a.表领属性的――表“谁的”)一位(b表数量的――表“多少”)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c动词性短语――表“怎样的”)优秀的(d形容词性短语)蓝球(e名词)女(f名词)教练。多层定语语序注意和下列例句对照。许多老师昨天(何时)在休息室里(何地)都(范围)热情地(何种情态)同他(何对象,“谁”)交谈。多层修饰语,看谁离谁最近,离得最近就应该紧挨着。关联词语,看前后主语是否一致,一致主语在前,不一致关联词语在前。“和”“或”顿号等注意查找逻辑对应和逻辑上的先后顺序。被字句,把字句前面加否定词或能愿动词要放在“把”和“被”的前面。此题C项关联词语语序不当。‎ ‎19.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听说家父得病,近日工作一直很忙,没能及时到府上探望,敬请原谅。‎ B. 令尊对我有恩,这次他来太原,我一定从百忙中抽出时间亲自接他。‎ C. 这节公开课效果很好,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解惑答疑,不耻下问,形成了良性互动。‎ D. 书稿终于完成,但还不知能否通过,在附言中我忐忑写道:“张编辑,请您斧正。”‎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项,“家父”应指自己的父亲;B项,“百忙”只能用于对方;C项,生生之间不用“不耻下问”。‎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目前“人脸识别”考勤机的价位从数百元到上万元不等,价格越高, ____ 就拿这款价位在千元左右的产品来说,只要从脸部采集到的数据能吻合到六成以上,______。不过相对而言,由于采集时拍摄下来的一些特征相对单一,_______。‎ ‎【答案】 (1). ①识别的精确度就越高 (2). ②便能认定是同一个人 (3). ③所以精确度也会受到影响 ‎ ‎ ‎21.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现在像小野这样的年轻人有不少,他们“脑洞大开”,他们我行我素,有着属于自己的一套价值观,尤其在自娱自乐方面,只要自己感到欢乐,不就没有他们不敢做的;只要他们想去做,就没有他们做不成的事。对于无数的小野们,没必要发出“这一代的年轻人怎么了”这样的疑问,时代属于他们,如果他们通过有创意的想象和言行,一定能为别人找到反抗平庸、点燃内在的方法,一定能实现他们作为新生代的人生价值。‎ ‎(1)即使他们想做,也有他们做不成的事。‎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②他们通过有创意的想象和言行,不一定能为别人找到反抗平庸、点燃内在的方法。 (2). ③不一定能实现他们作为新生代的人生价值。‎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仿写的能力。,要求修改后的句意与原句意要相符.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词性对仗工整!忌话题脱离,结构不一。‎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似乎是一夜之间,一辆辆颜色鲜艳的“共享单车”出现在了城市各地。只需扫二维码,交上押金,就可以骑上单车,解决公交站与目的地之间的“最后一公里”,多么方便。城市人很快都爱上了这价廉物美的“共享单车”。‎ 随之而来的负面消息也不少。北京频发单车被损毁事件:有的单车零件缺失,有的被人额外加了锁,有的车身被贴上“刻章办证”,等等。南京仅某个街口就有近600辆单车因违章乱放被管理部门拖走。山东一男子因十几辆单车影响自己路边摆摊,而将车杂乱叠放成“一座小山”。‎ 有人说共享单车让我们看到了民间蕴藏的巨大创造力;有人说共享单车是面照妖镜,照出了中国人“丑陋”的一面;有人说共享单车会被随意停放、破坏,反映了企业运营的不成熟、政府监管的不利。‎ 对以上事件,你怎么看?请从上述观点中选择角度,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要求自拟标题,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骑稳共享单车,何止要点共享精神 这些天,有关共享单车的新闻很火。比如有的市民给单车加上自己的锁,共享秒变私享了;有的干脆重新喷漆装上儿童座,巧取豪夺地侵占了;再有的到地方顺手一扔,管它占不占道,方便潇洒了……还有推测为同行相煎的:比如共享单车一出来,开黑摩的的饭碗没了,那我也砸了你吧!‎ 一句话,可怜的共享单车,纵使三头六臂,似乎也难逃多舛的厄运。‎ 事实上,共享单车的好处,自然无需赘言。一则,方便了市民出行,解决了短途交通的不便问题。二则,绿色环保,健康低碳。颜色醒目的共享单车,在路权均衡的城市,简直是现代文明的一道风景。三则,朝阳产业,创新引领。APP加持的共享单车,在互联网+新技术的引领下,开启了产业竞发的另一片蓝海。有数据显示,到去年底,我国共享单车企业已超过20家,车辆达数百万辆,用户总数接近1900万人。眼下,来自中国的“小黄车”甚至已经漂洋过海,出现在了美国硅谷等街头。这引得英国《金融时报》等国际媒体撰文称,中国的共享单车是全球创新的典范,也是最新向外输出的成功案例。‎ 顶层设计叫好、市场也很叫座,但就是这样的共享单车,在一些城市却成了谁都要咬一口的唐僧肉。‎ 这样的尴尬,当然要话分两头来说:一方面,单车运营方的防范技术亟待升级,指望市民自觉来扞卫共享单车的完好无虞,这显然有点过于单纯。GPS定位等技术,也许比抽象的人性考验更值得信任。另一方面,它也确实反映了城市文明在局部“微循环”中的沉疴与积弊。共享经济模式翻新,与技术文明和人文精神难舍彼此。如果各自为私,有缺乏公益与公共的边界,共享经济再好,恐怕都会被找到“薅羊毛”的漏洞。‎ 对于共享单车运营方来说,面对居高不下的被盗率、损毁率,是该想想技术性的办法:既让单车更强大、更结实,也让单车时刻处于轨迹监控之下。不能因为运营成本和硬件成本的掣肘,而放任共享单车处于粗放发展的阶段。于此而言,花钱打补贴战、广告战,不如真金白银“武装”好每一辆共享单车。‎ 当然,就像旅游中的不文明现象一样,泛道德的指责,有时可能不如黑名单更速效。‎ 私自改装或侵占共享单车,这哪里是什么道德文明问题呢?这是赤裸裸的违法犯罪。不爱护共享单车的,可以道德教化;将单车据为己有的,警察叔叔就该及时出手了。共享单车“风吹雨打”的命运,更多的,还是指向制度呵护与管理的缺位。如果没人问没人管,养眼的单车就成了福利洼地--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朴素道理。‎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既希望地方部门为创新的共享单车营造良好运营环境--比如深圳市交通、城管、交警等部门选取了一批轨道站点及常规公交站点,按照标准规范设置自行车停放区;上海市也将出台相关意见,试图及早解决车辆标准、区域分布、违停处理等问题;更希望运营方与地方执法部门能严肃偷盗损毁共享单车行为的惩戒与责罚--起码《治安管理处罚法》等要及时为共享单车的平安畅行兜底撑腰。‎ 治霾又治堵的共享单车,要骑稳骑好,看来还要各方真下功夫、多下功夫。‎ 共享单车“停好”才算挺好。‎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明确,往往限定了写作范围和对象,暗示了文体——议论文。但任务驱动型作文也有一定的开放性,具体到每位考生又必须明确,应该选择自己赞成或社会主流价值观认同有观点,选择自己有素材积累、和感触的观点来写。‎ 立意参考:‎ ‎①从赞美民间创造力的角度:共享单车是用共享经济的理念在解决生活难题,它带来的是出行方式的变革,促进了创新创业的氛围,最终也能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 ‎②从批判国民素质的角度:共享单车的出现满足了公众的需求,同时也是对公德的检验。随意损毁单车,实则是从“共享”中谋“私利”,要实现真正的“社会资源大共享”,国民狭隘短视的利己观念必须要改变。‎ ‎③从企业运营的角度:企业有管理责任,共享单车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确定乱停乱放多发的路段地区,派出专人归置车辆,使其有序停放。企业产品设计应尽可能规避被轻易破坏的可能。‎ ‎④从政府监管的角度:公共管理与执法要跟上,对盗窃、故意损毁、强行占用公私财物早有相关的处罚条例,要执行到位。用好行政处罚之外,更要加强宣传教育,开展教育群众的工作,做到教管结合。‎ ‎⑤也可综合其中两至三个角度立意行文。‎ 点睛:什么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高考作文经历了命题、话题、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的嬗变。自2006年开始,新材料作文在高考试卷中出现至2012年其相对咸熟,并在全国推广。新材料作文给定材料不给定话题或题目,也不限文体。相较于话题作文那样放得过宽,命题作文、材料作文限制过多、文体单一等有很大优势,但其作文不确定的角度也为套作和宿构提供了空间。因此在新材料型作文中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这类作文在英美等国的作文考试中比较常见。试题往往是给学生创作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近年在继承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自然、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又在避免套作、宿构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通过增加如2015课标卷作文中“写信”“权衡与选择”等任务型指令来考查学生真正的作文能力。这种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 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 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1卷要求考生给“女儿举报”事件相关方写信来入情入理地谈问题、讲道理;全国新课标2卷要求考生在深入思考“当代风采人物”推选标准的基础上优中选优展示自己的价值判断。面对任务驱动型作文,考生要转变观念,再不是那种抓住一个词就立意,准备几个例子就作文的时候了,必须按照指定的任务去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写法往往具有暗示性,比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2卷作文“你认为谁更有风采”中的“更”写法必须是比较、对比,从而确立自己的观点。‎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