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平罗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年级复学学业成绩检测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我国保存了大量的纸质文献典籍。中国作为四大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同时也是古代文献收藏的大国,一向以人文荟萃、典籍浩紫著称于世。全国各级公共图书馆、博物馆以及教育、宗教、民族、文物等系统均有数量不等的古籍收藏,是名副其实的历史文献大国。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是民族之魂,有超越时空的稳定性与凝聚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认同,正是今天及未来我国文化工作的精神支撑与理论基础之一。互联网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必须面对文化多样性与全球化的挑战,中华典籍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其意义则显得更为重要。‎ 党的十九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文化自信写入党章,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全新拓展和深化,是对文化战略地位的全新认识和升华。我们应该意识到,“当代中国文化虽然有现代文化因素和外来文化因素,却离不开中国文化传统这一根本和根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与来源。‎ 早已有学者发现,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国生根发芽,并非偶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有着许多共通之处。倒如,梁漱溟先生谈到:“无产阶级精神既有高于我们习俗之处,同时又和我们的固有精神初不相远,中国人很容易学得来。”古代中国“理性早启,文化早熟”,中国文化偏重人与人之间的情理,这使得中华文化有别于西方文化的“工具理性”。换言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贯重视人与人的关系,这与资本主义社会重视人与物的关系截然不同,但与马克思主义却有一定的相容性与一致性。今天,我们谈及文化自信,就是希望建立一种“超越民族国家博弈争夺理念的规则与价值”,这是一种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文化发展方向,其中的源泉之一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一个特别重视对本民族文化进行总结与待承的民族。早在汉代,中国的书籍就已经“积如丘山”。历史上大多朝代对全国的书籍都进行过大规模和全面的整理,二十四史中的《经籍志》展示的就是千万学者前赴后继的壮观成果。这些群书目录及书志,使得中国古代的书籍像一支军队般整齐有序又蔚为壮观,对我们今天研究中传统文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留存于海内外的大量古籍,为我们的文化自信打下了扎实的文献基础。‎ 当前,我们对中华典籍的现代保护与整理工作,仍处在起步阶段。我们应通过对中华古籍资源的开发,让留存于中华古籍中的理念、技术、故事通过现代视角、现代技术的梳理与转化,回客当代问题,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工作之中,为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助力。‎ ‎(选自谷敏《中华典籍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础》,《学习时报》‎2018年8月31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在几千年文明史中,保存了大量的纸质文献典籍,成为古代文献收藏大国。‎ B. 我国文化工作的精神支撑和理论基础之一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认同。‎ C. 文化是民族之魂,中华典籍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有超越时空的稳定性与凝聚力。‎ D. 中华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有相容性与一致性,这说明马克思主义不适合资本主义社会。‎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首段指出中国是历史文献大国,中华典籍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其意义重大。‎ B. 文章第三段引用梁漱溟的话意在表明中华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有着许多共通之处。‎ C. 文章运用对比手法,比较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从而突出中华文化的先进性。‎ D. 文章最后一段指出我们应该通过对中华古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使之为时代精神助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全国各级公共图书馆、博物馆以及教育、宗教、民族、文物等系统都有古籍收藏。‎ B. 互联网时代,每个国家都必须面对文化多样性与全球化的挑战,我们要拒绝外来文化。‎ C. 在汉代时期,中国的书籍“积如丘山”,这说明汉代是我国古代典籍收藏最多的时代。‎ D. “超越民族国家博奕争夺理念的规则与价值”是我国的文化发展方向,源泉就是传统文化。‎ ‎【答案】1. D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D项,“这说明马克思主义不适合资本主义社会”表述错误,于文中没有依据,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不见得就不适合资本主义社会。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项,“从而突出中华文化的先进性”表述不当,通过对比意在表明虽然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不同,但与马克思主义却有一定的相容性与一致性。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B项,“我们要拒绝外来文化”说法绝对;C项,“这说明汉代是我国古代典籍收藏最多的时代”于文中无依据,推论有误;D项,“源泉就是传统文化”范围缩小,原文说“‘超越民族国家博弈争夺理念的规则与价值’,这是一种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文化发展方向,其中的源泉之一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选A。‎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老樊的烦恼 袁良才 老樊决定到乡下老友周健家去住上几天,散散心,消消火。‎ 周健是个能人,经营着一家渔家乐,吃住都方便,再说老樊和他是从小玩到大的发小,还沾亲带故,没啥好拘束的。‎ 老樊刚从局长位置上退下来,他立马感受到“人一走,茶就凉”简直是千古以来至理名言,他眼下正被这六个字折磨得心烦意乱,恨得牙根痒痒。‎ 那天老樊在家里实在憋得慌,就出去转转,鬼使神差竟走到他原来供职的单位。‎ 老樊首先看见的是传达室老汪。老汪是老樊的扶贫对象,当时的樊局长就把老汪弄到单位当了保安,一下子就脱了贫,老汪一直对他心存感激,视之为恩人。‎ 今天怎么啦?老樊感觉老汪脸上的笑容没有过去灿烂了,跟自己打招呼没有过去恭敬了。老樊心里很生气,没想到你老汪也是个势利小人!当然老樊是有涵养的,他装作什么事也没有,对老汪干笑两声,道声谢谢,轻车熟路地上到二楼。‎ 办公室主任小魏恰好在,见了老局长,立马让座,敬茶,陪老樊有一句没一句地寒暄。老樊不时点头,微笑,间或应答,实际上老樊心里相当不爽:办公室不可能不准备太平猴魁,可小魏只给自己泡黄山毛峰!老樊越想越气,终于忍不住了,皮笑肉不笑地起身告辞。‎ 老樊出门时与郑局长差点撞个满怀,老樊脱口而出:“大郑啊!”有礼节性解释道:“我路过单位,过来翻翻报纸,老习惯,一时难改。”‎ 郑局长热情地说:“您没事就到局里多转转,我还有不少事要求教您呢!今天不巧,我正要带魏主任他们下乡调研,改天再陪您聊。”‎ 老樊只觉脸上一阵火烧火燎,这不明摆着下“逐客令”吗?这个白眼狼,你接任局长也有我向组织上推荐之功嘛。罢罢罢,老樊昏头昏脑地从单位大楼逃也似地出来,决计永远不再踏这里一步了。‎ 老伴被老樊闹腾得吃不好饭,睡不好觉,人也瘦了一圈。她担心老樊这样下去……她简直不敢想下去。‎ 听说老头子想去乡下老家散散心,老伴自然求之不得,担心他身体,要陪他去。老樊眼一瞪,没好气地说,我够烦了,你也来烦我?我一个人去就行!‎ 但老樊只在发小周健家住了一夜就打算回去了,他感觉发小老两口貌似热情如旧,但实质上也变了。老樊是从一个小细节——一盘菜里琢磨出来的。‎ 老樊最爱吃“香辣酸菜鱼”,菜是老白菜腌菜或雪里蕻腌菜均可,鱼非乌鱼片不可,这叫黄金搭档,绝配,细嫩爽滑,口感最好!以前每次去老周家,周健都给老樊做这道他的最爱。这回做是做了,食材却以次充好,换上了胖头鱼片。老樊顿觉胃口全无,食之无味,象征性地吃了几口菜,喝了二两酒,饭都没吃,就说饱了。‎ 第二天,老樊起得很早,眼圈是黑的,眼袋更明显了。老樊打算吃过早饭就走,这里他也找不到过去的感觉了。‎ 老周两口子还没起床,大门关着。老樊本想开了门出去,到村里随便转转,乡下早晨的空气真好!但他怕遇见熟悉的乡亲,遂断了这念头。只坐在客厅沙发上发呆。‎ 突然,窜出一条小宠物狗,通身雪白像个滚动的小雪球,冲到老樊跟前汪汪直叫。老樊感到奇怪!这是周健家养的宠物狗,听老周说,是什么“博美”,英国名犬,老周两口子叫它“小不点”。按说这狗跟自己也不是不熟啊,原来每次来它都摇头摆尾,打拱作揖,要么翻筋斗,今天怎么也翻脸不认人,对自己又扑又吼的?‎ ‎“让你,这个畜生,也狗眼看人低!” 老樊正想着,那狗竟扑咬起老樊的裤脚来。老樊终于忍无可忍了,一脚踹去,“小不点”退缩回去,呜呜哀鸣。‎ ‎“樊局长,‘小不点’这是叫您给它开门,它好出去方便呢!这狗,贼爱干净。”老周爱人打开大门,一团雪球闪电般滚了出去。‎ ‎“啊?”老樊吃惊地长大了嘴巴。接着,老樊像想起了什么,叹口气道:“嫂子,我已经不当局长了,退休喽!”‎ 老周边穿外衣边走下楼来,朗声说:“退不退休,跟我没关系!冬天乌鱼爱沉到深水里,甚至煨泥巴,难捕。我今天再去试试,争取让老朋友吃上正宗的‘香辣酸菜鱼’!”‎ 老樊的脸一下子红了。‎ 红了脸的老樊心情却好起来,哈哈笑着说:“人好,水也甜哩!我这就打电话,叫你弟妹也下来,我们多住几天!”‎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8年3月期,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讲述了局长老樊退休之后经历一系列自认为“人走茶凉”、“人情冷暖”的故事,于结尾处彰显了普通百姓的真诚良善。‎ B. 老樊从拒绝老伴陪自己下乡到结尾主动提出让老伴到乡下小住几天,既表明他被周健夫妇的热情、真诚所打动,又表明他对退休后生活境遇的变化已经释怀。‎ C. 小说中老樊的心理活动非常丰富,它们既是对老樊退休前生活境遇的有力补充,也是解读老樊这一人物形象的关键。‎ D. 老樊“实在憋得慌”,“鬼使神差竟走到他原来供职的单位”,原因在于不适应突然从领导岗位退下来的变化。‎ ‎5. 巧妙的设置往往能使简单的情节尺水兴波。本文在情节设置上运用了哪些手法?请找出两种,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 关于本文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老樊,也有人认为是周健,你认为本文的主要人物是哪一个?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答案】4. B 5. ①悬念。小说开头写老樊决定去周健家是为了“散散心,消消火",使读者急切想知道老樊心中冒“火"的原因。制造悬念,激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也使得情节更加紧凑。②误会。周健请老樊吃“香辣酸菜鱼”,没有用老梵最爱的乌鱼片,用的是胖头鱼片。老樊认为周健故意轻怠自己,后来才知道误会了好友。这样的设置强化了小说的戏剧效果。③对比。老樊退休后,老汪、小魏等人对老樊的态度和周健对老樊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老樊退休前后老汪等人对老樊的态度也存在对比(从老樊的心理活动可读出)。这些对比突出了老樊巨大的心理落差,有利于塑造老樊、周健的人物形象,突显了小说的主旨。 ‎ ‎6. 答案示例一:老樊。首先,老樊是贯穿全文始终的角色。小说的标题与老樊有关,主要内容也是围绕老樊的烦恼展开的。其次,老樊是作者着墨最多的人物,小说从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多方面刻画了这个人物形象。‎ 答案示例二:周健。首先,作者虽然对周健着墨不是最多的,但小说正是通过对周健待人真诚、重情重义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彰显了本文的主题思想。其次,小说写老汪、小魏和郑局长也是为了衬托周健。‎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B项,结合文本最后一节内容分析可知,“对退休后生活境遇的变化已经释怀”属过度解读。故选B。‎ 点睛:此类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对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态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因为是文学作品的阅读,不同的人可能会读出不同的的内容,因此在命制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结合文本内容“老樊决定到乡下老友周健家去住上几天,散散心,消消火”分析可知,开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结合“这回做是做了,食材却以次充好,换上了胖头鱼片”“冬天乌鱼爱沉到深水里,甚至煨泥巴,难捕。我今天再去试试”分析可知,用了误会设置情节,使情节突转,强化了小说的戏剧效果。结合文本第五、六、七、八、九节内容分析,老樊退休后,老汪、小魏等人对老樊的态度形成对比,老汪、小魏等人的变化和周健的不变形成对比等,有利于塑造老樊、周健的人物形象,突显了小说的主题。‎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本题是探究题。既涉及到文章的内容,又要拓展。探究谁是主人公,要点明塑造人物角色所用到的描写手法(正面、侧面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及其对主人公的作用;要分析情节怎样围绕主人公展开及其对主人公性格展示所起的作用;要分析小说塑造主人公了怎样的性格及通过该主人公表现什么主题。本题需要明确观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即可。如认为主人公是老樊。全文主要围绕老樊退休这件事情展开的,主要内容写老樊的烦恼。小说从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多方面刻画了老樊这个人物形象。如果认为主人公是周健也可以,结合文本结尾内容分析可知,周健待人真诚、重情重义,显示了本文的主题。周健的表现和前面老汪、小魏和郑局长等人形成对比,凸显周健的人物形象等。‎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网络文学是时代的产物。相对而言,在传统文学中,由于社会、道德、人格建设等启蒙任务的遮蔽,消遣娱乐功能长期被主流文坛忽视,没有成为文学的主要功能。可以说,商业性是网络文学的第一属性。而从文学本身来看,这种变化趋势显现的并非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之间的差别或对立,而是彰显了二者之间共同而又重大的同一性———作为文化的功能。‎ 将网络文学放在文学序列里看,它与传统文学有着同质、异型的本质联系和形式上的某些区别,同时又与传统文学有着文化的同源性。作为“新民间文学”的主要代表,网络文学是以读者为中心的。这种“全民参与”式的写作和阅读,以及网络文学开发对影视、游戏、动漫、实体畅销书等通俗文化领域产生的影响,标志着在新的时代生活中,大众文化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特征,也对主流价值观念形成有力的支撑和互补作用。因此,作为文化的产物及其自身的文化属性,网络文学具有强大的社会文化功能,它在资本和科技的推动下逐渐强大到成为信息时代重要的文化语境。‎ 有人认为,网络文学作为大众文学,只为读者提供闲暇时的消遣之用,不具备像传统文学那样深刻的思想和艺术的美感,因而没有多少文化含量。这种观点是偏颇的。网络文学满足着大众的审美趣味,“它的功能在于为生活提供娱乐、信息并美化生活,表达了趣味和审美的价值和标准”(赫伯特·甘斯),但社会秩序正是“通过个体对社会生活中的文化模式的遵从形成的”,而且这种遵从大部分是无意识的。网络文学文化功能的发挥,正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将文本与自己的社会身份、职业和收入、生活理想和自身境遇等关联在一起而产生想象性体验来实现的,网络文学创作中所强调的代入感正在于此。所以,尽管网络文学并不以创造永恒的艺术品为目标,但具有重大的文化意义。‎ 网络文学的文化属性使之为参与者创造着“社会认同”的意义,潜移默化地对读者产生精神影响。虽然表达和传播方式与传统文学有异,但在提供阅读消遣的同时,仍然在人的无意识的状态下参与精神成长和人格建构;它的文化价值的发挥是由其文化属性决定的,因为文化属性的客观存在,资本凭借将网络文学产业化大行其利,并获得了通过影响读者精神世界进而影响社会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大众读者的辨别、反思能力弱于精英读者,网络文学作品传导的观念更容易对大众读者产生影响。因此,对于中国文化建设而言,重视网络文学的文化功能显得愈加重要。‎ ‎(摘编自桫椤《网络文学的文化价值》)‎ 材料二 网络通俗小说是一种“轻小说”,考虑的是如何迎合读者的口味,是以读者为中心的小说,就小说自身的艺术性而言,网络小说不是“探索性”的,而是相对较模式化的,是针对更广大的读者的消费水平的,网络小说受到读者的追捧,与小说故事本身的文化内涵有密切的关系。‎ 鲁迅认为:“俗文之兴,当由二端,一为娱心,一为劝善,而尤以劝善为大宗。”网络小说作为当代的通俗小说,也承续了传统小说的“劝善”功能。网络小说继承了传统小说中的文化价值观,也吸收了民主、自由、平等等现代思想。 ‎ 与中国传统小说相似,网络小说中的文化价值观是明晰的,其内容与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通,网络小说的受众面大,特别是青少年读者多,传播精神正能量,帮助读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网络小说比纯文学承担更多的责任。西方现代派文学中的绝望、孤独、非理性的精神体验是精英化的,属于小众群体的,如同美国学者哈罗德·布鲁姆所说:“阅读西方文学经典不会使人变成一个好公民。”中国优秀的网络小说总是教人向善,给人梦想,鼓励人积极面对人生。‎ 与古典通俗小说不一样的是,当代网络小说所承载的文化内蕴是动态的,是我们当下社会生态和社会焦虑的折射,升级、宫斗、穿越小说体现了当代社会追求成功的社会心态,是市场经济社会环境下当代社会生活关系的反映。那些主角通过勤奋努力获得成功,所传达的价值观是积极向上的,这也是时代的一种精神需求,网络小说不过是以一种大众化的故事叙述放大、突出、强化了读者们的现实焦虑。‎ 网络玄幻武侠小说多以传统文化为依托,在幻想世界的架构中表达价值诉求。萧鼎的《诛仙》以老子《道德经》中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为题眼,探究何为正道,何为天道;小说通过引用《山海经》中的段落,与中国文化相对接,表达作者对民族神话故事的敬意。‎ ‎(摘编自周志雄《网络小说的文化价值》)‎ 材料三 在网络文学发展过程中,有一个现象令人玩味:网络文学受到网友的追捧、文化产业界的宠爱与学界的质疑形成强烈对比。如何解读上述矛盾现象,正确评估网络文学在当代的存在价值,这是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安徽大学周志雄教授深入探讨了上述问题,揭示了网络文学的文化属性,充分肯定了网络文学的价值。周教授认为,中国网絡文学的时代价值,是在于整体上的一种文化贡献,在于依托新媒体促使“文化转向”,民众的创造力被解放出来,他们综合借用各种文化资源,参与时代的文化建构。‎ 从文化视域研究网络文学,符合网络文学的基本属性。网络文学是审美属性、技术属性和文化属性等多种属性并存,决定了网络文学评价是多维度的,不能单纯地进行审美评价,不能因为其审美价值达不到传统文学经典的标准而否定其文化价值,而是要实事求是地评价中国网络文学的时代价值。当然,我们也不能因网络文学的文化价值凸显,而忽略其审美价值的追求。网络文学要提升自身的质量,就必须走与传统文学融合的道路,实现网络文学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有机统一。‎ ‎(摘编自王泽庆《从网络文学的文化属性认识其时代价值》)‎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网络文学只为读者提供闲暇时的消遣之用,不具备像传统文学那样深刻的思想和艺术的美感,因而没有多少文化含量。‎ B. 网络小说要考虑如何迎合读者的口味,还要照顾商业价值,就必须探索新的模式,以针对更广大的读者的消费水平。‎ C. 网络文学在提供阅读消遣的同时,可以在人的有意识的状态下参与精神成长和人格建构,发挥它的文化价值。‎ D. 网络文学依托新媒体,解放出民众的创造力,借用各种文化资源,参与时代的文化建构,这也是一种文化贡献。‎ ‎8.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传统文学中,主流文坛认为文学的的主要功能是完成社会、道德、人格建设等启蒙任务,而忽视了消遣娱乐功能。‎ B. 大众读者的辨别、反思能力弱于精英读者,很难有西方现代派文学中的绝望、孤独、非理性的精神体验。‎ C. 材料二可以从事实上解释材料一中的观点,并指出网络小说与中国古典小说有着很大的不同。‎ D.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将文本与自身境遇等关联在一起而产生想象性体验,因此网络文学也具有重大的文化意义。‎ ‎9. 从上述材料看,网络文学有怎样的时代价值?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7. D 8. C ‎ ‎9. ①满足着大众的审美趣味,为生活提供娱乐、信息并美化生活,表达了趣味和审美的价值和标准(是审美价值,不容忽视);②参与精神成长和人格建构,通过影响读者精神世界进而影响社会;③继承了传统小说中的文化价值观,也吸收了民主、自由、平等等现代思想;(“传播精神正能量,帮助读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亦可)④体现了当代社会追求成功的社会心态,反映了市场经济社会环境下当代社会生活关系;⑤以传统文化为依托,在幻想世界的架构中表达价值诉求。‎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理解分析和筛选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看是否存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偷换概念、因果颠倒等问题,从而判断正误。‎ A项,“网络文学只为读者提供闲暇时的消遣之用,不具备像传统文学那样深刻的思想和艺术的美感,因而没有多少文化含量”错,原文“有人认为,网络文学作为大众文学,只为读者提供闲暇时的消遣之用,不具备像传统文学那样深刻的思想和艺术的美感,因而没有多少文化含量。这种观点是偏颇的”,可知这种观点是有人认为,且作者认为“这种观点是偏颇的”,选项观点偏颇。‎ B项,“就必须探索新的模式”错,原文“网络小说不是‘探索性’的,而是相对较模式化的,是针对更广大的读者的消费水平的”,可知网络小说不是“探索性”的,而是相对较模式化的,并非必须探索新的模式。‎ C项,“有意识”错,原文“虽然表达和传播方式与传统文学有异,但在提供阅读消遣的同时,仍然在人的无意识的状态下参与精神成长和人格建构”,可知是“无意识”,而非“有意识”。‎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不要死抠字眼。‎ C 项,“有着很大的不同”错误,原文“网络小说作为当代的通俗小说,也承续了传统小说的‘劝善’功能。网络小说继承了传统小说中的文化价值观,也吸收了民主、自由、平等等现代思想”,可知网络小说对中国传统小说是有继承的,并非有着很大的不同。‎ 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在文章中往往表现出阐述的多角度、全方位的复杂性,这是阅读的难点所在。因此,在阅读中一定要把握关键,具体辨别,严格筛选,这样才能在众多的材料中略过那些无关的信息,抓住主要信息。辨别哪些信息是同一关系,哪些信息是包容关系,哪些信息是并列关系等等。通过整体阅读,筛选和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态度。这方面的信息一般隐含在文章的材料及作者相关的评说中,做题时一定要准确分析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把握文章的主体内容与思想倾向,并要具备一定的抽象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 原文“网络文学满足着大众的审美趣味,‘它的功能在于为生活提供娱乐、信息并美化生活,表达了趣味和审美的价值和标准’”,可概括出“满足着大众的审美趣味,为生活提供娱乐、信息并美化生活,表达了趣味和审美的价值和标准(是审美价值,不容忽视)”;原文“但在提供阅读消遣的同时,仍然在人的无意识的状态下参与精神成长和人格建构;它的文化价值的发挥是由其文化属性决定的,因为文化属性的客观存在,资本凭借将网络文学产业化大行其利,并获得了通过影响读者精神世界进而影响社会的能力”,可概括出“参与精神成长和人格建构,通过影响读者精神世界进而影响社会”;原文“网络小说作为当代的通俗小说,也承续了传统小说的‘劝善’功能。网络小说继承了传统小说中的文化价值观,也吸收了民主、自由、平等等现代思想”,可概括出“继承了传统小说中的文化价值观,也吸收了民主、自由、平等等现代思想;(“传播精神正能量,帮助读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亦可)”;原文“当代网络小说所承载的文化内蕴是动态的,是我们当下社会生态和社会焦虑的折射,升级、宫斗、穿越小说体现了当代社会追求成功的社会心态,是市场经济社会环境下当代社会生活关系的反映”,可概括出“体现了当代社会追求成功的社会心态,反映了市场经济社会环境下当代社会生活关系”;原文“网络玄幻武侠小说多以传统文化为依托,在幻想世界的架构中表达价值诉求”,可概括出“以传统文化为依托,在幻想世界的架构中表达价值诉求”。‎ ‎【点睛】‎ 此类试题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明史·萧如薰传 萧如薰,字季馨,延安卫人。万历中,由世荫百户。历官宁夏参将,守平虏①城。二十年春哱拜②刘东旸据宁夏镇城反遣其党四出略地拜子承恩徇玉泉营游击傅桓拒守为其下所执贼已徇中卫及广武参将熊国臣等弃城奔列城皆风靡。贼党土文秀徇平虏,独如薰坚守不下。如薰妻杨氏,故尚书兆女也,贤而有智,赞夫死守,日具牛酒犒士。拜养子云最骁勇,引河套著力兔急攻。如薰伏兵南关,佯败,诱贼入,射云死,余众败去。又袭著力兔营,获人畜甚多。著力兔愤,复来攻,为麻贵所却,城获全。初,帝闻如薰孤城抗贼,大喜,厚赉银币,擢官副总兵。六月,遂以都督佥事为宁夏总兵官,尽统延绥、甘肃、固原诸援军。‎ 二十二年八月,卜失兔西犯定边,阑入固原塞,副将姜直不能御,遂由沙梁隤墙入,直抵下马关,纵横内地几一月。如薰免官,直下吏。寻复以总兵官镇守固原。套寇入犯,击却之。青海寇纠番族犯洮、岷,如薰及临洮总兵孙仁御之,擒斩三百四十有奇,抚叛番五千人,获驼马甲仗无算。再镇宁夏。银定、歹成数入犯,辄挫衄(nǜ)去。徙镇蓟州。久之,罢归。再起故官,镇延绥。‎ 天启初,廷议京军不足用,召边将分营训练。如薰典神机营。陛见,帝赐食加奖劳焉。明年出镇徐州。俄召还京,复以总兵官镇守保定。五年夏,魏忠贤党劾其与李三才联姻,遂夺职。崇祯初卒,赐恤如制。‎ 自隆庆后,款市既成,烽燧少警,辇下视镇帅为外府。山人杂流,乞朝士尺牍往者,无不厌所欲。如薰亦能诗,士趋之若鹜,宾座常满。妻杨氏至脱簪珥供客犹不给。军中患苦之,如薰莫能却也。‎ ‎(选自《明史·萧如薰传》,有删改)‎ ‎①平罗,原名“平虏”,古属戎狄,明弘治六年(1493年),在此筑平虏城,取“平定胡虏”之意。‎ ‎②哱拜(?-1592),世居宁夏,明朝蒙古鞑靼部酋长,因叛乱被杀。‎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二十年春/哱拜/刘东旸据宁夏镇城/反遣其党四出略地/拜子承恩徇玉泉营/游击傅桓拒守/为其下所执贼/已徇中卫及广武参将/熊国臣等弃城奔/列城皆风靡 B. 二十年春/哱拜/刘东旸据宁夏镇城反/遣其党四出略地/拜子承恩徇玉泉营/游击傅桓拒守/为其下所执/贼已徇中卫及广武/参将熊国臣等弃城奔/列城皆风靡 C. 二十年春/哱拜/刘东旸据宁夏镇城反/遣其党四出略地/拜子承恩徇玉泉营/游击傅桓拒守/为其下所执贼/已徇中卫及广武/参将熊国臣等弃城奔/列城皆风靡 D. 二十年春/哱拜/刘东旸据宁夏镇城/反遣其党四出略地/拜子承恩徇玉泉营/游击傅桓拒守/为其下所执/贼已徇中卫及广武参将/熊国臣等弃城奔/列城皆风靡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万历”,是明神宗的年号。因为皇帝在登基时就确立了年号,所以就用年号来称呼皇帝。‎ B. “世荫”,指在封建时代子孙后代因为先世官爵而得到官职。‎ C. “陛见”,指臣下谒见皇帝。与之语义相反的词是“陛辞”,指臣子向皇帝告别。‎ D. “烽燧”,即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萧如薰坚守孤城,得到妻子支持。叛贼土文秀攻打平虏,萧如薰坚守不下。他的妻子杨氏每天准备牛和酒犒劳战士,竭力支持他拼死守城。‎ B. 萧如薰足智多谋,用计退敌保城。萧如薰先是在南关设下伏兵,佯败诱敌,射死哱云,后又偷袭著力兔的军营,并击退其进攻,保全了平虏城。‎ C. 萧如薰屡建功劳,得到皇上赏识。保卫平虏时,皇上不仅重赏他财物,还提升他为副总兵。后来,他主管神机营,进见皇上时,皇上赐他食物加以嘉奖犒劳。‎ D. 萧如薰擅长写诗,受到人们追捧。因为萧如薰能写诗,吸引来众多文人学士,宾客常常满座,妻子杨氏只有变卖首饰才足以招待他们。‎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著力兔愤,复来攻,为麻贵所却,城获全。‎ ‎(2)山人杂流,乞朝士尺牍往者,无不厌所欲。‎ ‎(3)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答案】10. B 11. A 12. D ‎ ‎13. (1)著力兔气愤,又来进攻,被麻贵击退,平虏城得以保全。‎ ‎(2)三教九流的人,求得朝廷官员书信前往的,没有私欲得不到满足的。‎ ‎(3)永元年间,被推荐为孝廉,(他)却不去应荐,多次被公府征召,(他)也没有去就任。‎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可根据句意,从整体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再根据句子中的主谓语或动宾关系,名词作主语或宾语以及文言虚词等标志性词语断句。‎ ‎“反”作“刘东旸”的谓语,“刘东旸据宁夏镇城”“反”意义相连,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D;“贼”作“已徇中卫及广武”的主语,二者意义相连,中间不可断开,排除C项。‎ 句意:万历二十年的春天,哱拜、刘东旸占据宁夏镇城反叛,派遣他们的党徒四处出击抢占地盘。哱拜的儿子哱承恩掠取玉泉营,游击傅桓据险坚守,被哱承恩的部下活捉。叛贼已经攻下中卫和广武,参将熊国臣等弃城逃跑,各城都望风而降。‎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项,“皇帝在登基时就确立了年号”错,年号从汉武帝才开始设立,而且一位皇帝在位期间,可多次改用新年号。‎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内容。‎ D项,“妻子杨氏只有变卖首饰才足以招待他们”错,原文为“妻杨氏至脱簪珥供客犹不给”,意思是“妻子杨氏到了卖掉首饰供给宾客还不够的地步”,“犹不给”意为还不够,并非足以招待他们。‎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题中重点词句:(1)复,又;为……所,被,表被动;却,击退;全,保全。(2‎ ‎)乞,求得;尺牍,书信;厌,满足;所欲,所字结构,私欲。(3)举,被推荐;不行,古今异义词,不去应荐;辟,被征召;就,就任。‎ ‎【点睛】翻译文言文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把要翻译的语句切分为词;第二步,把语句中的每个词语都准确翻译出来,这里要关注两点,即一词多义的词语要根据具体语境确定其意思,只能意译的词语翻译时要尽可能简洁、准确;第三步,根据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对一一对应翻译的具体内容进行语序调整或增删部分。‎ 参考译文:‎ 萧如薰,字季馨,延安卫人。万历年间,因先人功绩任百户。历任宁夏参将,守卫平虏城。万历二十年的春天,哱拜、刘东旸占据宁夏镇城反叛,派遣他们的党徒四处出击抢占地盘。哱拜的儿子哱承恩掠取玉泉营,游击傅桓据险坚守,被哱承恩的部下活捉。叛贼已经攻下中卫和广武,参将熊国臣等弃城逃跑,各城都望风而降。叛贼同党土文秀攻打平虏,唯独萧如薰坚决守卫攻打不下。萧如薰的妻子杨氏,是前任尚书杨兆的女儿,贤惠而足智多谋,协助丈夫拼死守城,每天准备牛和酒犒劳将士。哱拜的养子哱云最为骁勇,率领河套著力兔猛烈进攻。萧如薰在南关设下伏兵,假装战败,引诱叛贼进入伏击圈,射死哱云,余下的叛贼都逃跑了。他又偷袭著力兔的军营,俘获的人和牲畜很多。著力兔气愤,又来进攻,被麻贵击退,平虏城得以保全。起初,皇上听说萧如薰坚守孤城抗击叛贼,非常高兴,大量赏赐银两和其他财物,提升他为副总兵。六月,萧如薰就以都督佥事的身份担任宁夏总兵官,统辖延绥、甘肃、固原各路援军。‎ 万历二十二年八月,卜失兔向西进犯定边,擅自闯入固原塞,副将姜直无法抵御,(贼寇)于是从沙梁倒塌的城墙进入,直接抵达下马关,在内地横冲直闯近一个月。萧如薰被免官,姜直被交司法官吏受审。不久萧如薰又以总兵官的身份镇守固原。河套边寇进犯,(萧如薰)击退了他们。青海边寇纠集番族进犯洮、岷,萧如薰和临洮总兵孙仁抵御敌军,俘获斩杀敌人三百四十多人,招抚叛乱的番族五千人,缴获骆驼、马匹、武器无数。他再次镇守宁夏。银定、歹成多次进犯,都失败而去。(萧如薰)被调往镇守蓟州。过了很久,罢官回乡。后又被起用为原来的官职,镇守延绥。‎ 天启初年,朝廷议论京城军队不够使用,召回边境将领分营训练。萧如薰主管神机营。谒见皇上,皇上赐予他食物,嘉奖犒劳。第二年调出镇守徐州。不久,他又被召回京城,又以总兵官的身份镇守保定。天启五年的夏天,魏忠贤的党羽弹劾他与李三才联姻,于是被削去官职。崇祯初年死去,朝廷按制度予以赏赐抚恤。‎ 自隆庆以后,和好通商已经形成,烽燧少有警报,京城的人把军镇看作京外的仓库。三教九流的人,求得朝廷官员书信前往的,没有私欲得不到满足的。萧如薰也能写诗,文人学士趋之若鹜,宾客常常满座。妻子杨氏到了卖掉首饰供给宾客还不够的地步。军中深受其苦,萧如薰不能推却。‎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各题。‎ 秋风(其二)‎ 杜甫 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代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为全诗奠定基调。‎ B. 第二句为诗人远望所见,逝水滚滚东流,残日西堕,光线微弱,让人顿生暮年如是、桑榆晚景的感伤。‎ C. 第三、四两句写秋风起天气清,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山高路窄,小径少人行,四周一片寥落。‎ D. 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景,诗人身上所感到的,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绝。‎ ‎15. 有人说,诗歌的后四句诗人抒发思归之情,“悲中有乐,乐而更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①.最后四句,句句饱含悲情,望月思归而难归为悲,挂帆可还乡却不是今夜为悲,他日归家却已漂泊一生华发满头为悲,牵挂故园池台不知是否残毁为悲。但悲情中却有乐笔,②“不知明月”句用语俏皮,妒忌他人团圆美好,泪中含乐;想象早晚有一天会在月夜乘舟归乡,会倚靠庭园旧树欣然满足,饱含希望之乐。③后四句写尽了漂泊者悲喜交加、笑泪掺杂的复杂心情。悲情是主调,虽有想象中的归家之乐,但对照眼前不得归的现实处境,让人更觉不归的心酸。‎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C项,“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理解有误,“捣练”是捣洗丝绢,意指家中人为远行人备置寒衣,并非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的能力。鉴赏作者思想感情,可借助于“三看三抓法”答题,即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抓诗眼(或词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组织答案时,要用能够准确表现作者情感特点和情感基调的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平时要积累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规范用语。‎ 先看悲情,意象“明月”,寓意思乡怀人,望月思归而不得归,是悲;“孤帆他夜归”,挂帆乘船可归乡却是他夜而非今日,是悲;“白发”,写漂泊一生,白发之时要回家,但有家可回吗?是悲;“故园池台今是非”,故园池台如今是否还在,对故园的忧虑,是悲。‎ 悲中有乐,“不知明月为谁好”,不知道明月照何人团圆,对他人心生妒忌,悲中有乐;“早晚孤帆他夜归”,想象早晚有一天可以挂帆乘舟回到故乡,“会将白发倚庭树”,虽然满头白发却终究回到故乡,倚靠庭园旧树欣然满足,这是对未来憧憬与期盼,饱含希望之乐。‎ 乐而更悲,后四句写作者心中悲乐交织的复杂心情,悲为主体,但有希望他日月夜挂乘舟回归故乡的想象之乐,但现实是漂泊一生,满头白发,有家难归,写想象归家之乐,倍添难归的心酸与痛苦。‎ ‎【点睛】古诗词鉴赏客观题突破技巧:‎ ‎1.认真审读题干,明确具体要求。弄清楚要选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题干上有没有关涉诗歌具体要素的关键词。‎ ‎2.了解设错陷阱,避免落入圈套。古代诗词客观题往往考查的是考生对诗词基本内容、思想情感、修辞手法、写作技巧、艺术风格等的理解能力,考查程度不深,但范围很广。如利用考生知识缺陷,曲解诗词写作意图、思想感情、艺术风格等。‎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过秦论》一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描写了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2)在《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章中,曾皙描绘了自己理想的政治图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咏而归。”(《四子侍坐》)‎ ‎(3)荆轲高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人们描写悲壮离别的千古名句。(《荆轲刺秦》)‎ ‎(4)古者______________,不可胜记,______________。(《报任安书》)‎ ‎【答案】 (1).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2).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3). 浴乎沂 (4). 风乎舞雩 (5). 风萧萧兮易水寒 (6).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7).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8).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弩”“何”“沂”“雩”“萧萧”“摩”“倜傥”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 ‎【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自古以来,英雄都是一个民族共同体最耀眼的旗手和战士。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说的是文化统序中的英雄。唐代诗人王昌龄诗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说的是刀光剑影中的英雄。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年一度的文代会、作代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仍声声在耳。他对“英雄”一词的诠释,既让文艺创作者为之振奋,也让文艺创作者反思:( ‎ ‎ )?我们原本并不缺少英雄,可似乎越来越缺少对于英雄的洞见,和创造可为人所接纳的英雄之匠心与慧心。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这个________的国度就在现实和文艺领域涌现出大量英雄人物:铁人王进喜、好党员雷锋、《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林海雪原》里的杨子荣……________的英雄为国人所熟悉,也搭起了一道通往共和国殿堂的神圣之途。而如今________,有人试图原封不动地重走老路,可应声寥寥;有人尝试旁逸斜出地全盘西化,却________。在当下浮躁的氛围里,当务之急是铸造英雄形象,为当代人立起榜样显得尤其重要。没有一个民族能凭借虚无的幻想撑起自己的脊梁,也没有一个国度会解构英雄主义,鄙视信仰与崇高。‎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当代社会中英雄的身影何以少见了呢 B. 当代文艺中英雄的身影何以落寞了呢 C. 哪些人物才是我们要着力塑造英雄 D. 为什么现代社会英雄越来越少见了呢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朝气蓬勃 数不胜数 时过境迁 贻人笑柄 B. 朝华夕秀 数不胜数 物是人非 拾人牙慧 C. 朝气蓬勃 数见不鲜 物是人非 贻人笑柄 D. 朝华夕秀 数见不鲜 时过境迁 拾人牙慧 ‎19.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在当下浮躁的氛围里,铸造英雄形象,为当代人立起榜样显得尤其重要。‎ B. 在浮躁的氛围里,当务之急是铸造英雄形象,为当代人立起榜样显得尤其重要。‎ C. 在当下浮躁的氛围里,当务之急是铸造英雄形象,为当代人立起榜样。‎ D. 在当下浮躁的氛围里,当务之急是为当代人立起榜样显得尤其重要。‎ ‎【答案】17. B 18. A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衔接能力。做语言连贯题,既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还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辨别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在思想的连贯性。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在这段文字中,这句话具有领起下文的作用。从下文看,主要谈的是当代文艺作品中缺少英雄的现状,A、D两项没有谈到文艺,排除掉;C项没有谈到当代,排除掉。‎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能力。解答技巧:(1)看词义,抓住近义成语中不同的语素或整个成语的含义,分析各自的侧重点、范围的大小、词义的轻重。(2)看对象,近义成语适用对象不同,有的适用于人,有的适用于物。(3)看褒贬近义成语感情色彩有不同,有褒义、贬义、中性之分。(4)看语体,有的成语用于书面,有的用于口语。(5)看功能,近义成语语法功能不同,不可乱用。‎ ‎“朝气蓬勃”,形容充满了生气和活力的样子。‎ ‎“朝华夕秀”,比喻有新意的文章。‎ 根据语境,使用对象为中国,选“朝气蓬勃”。‎ ‎“数不胜数”,形容数量多,不可计算。‎ ‎“数见不鲜”,指常常见到,并不新奇。‎ 语段中列举了一些英雄人物,后有省略号,表明英雄数量多,应用“数不胜数”。‎ ‎“时过境迁”,指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发生了变化。‎ ‎“物是人非”,东西还是原来的东西,可是人已不是原来的人了,多用于表达事过境迁,因而怀念故人。‎ 语段中强调的是随着中国的发展,情况发生变化,应用“时过境迁”。‎ ‎“贻人笑柄”,给人留下取笑的话柄。‎ ‎“拾人牙慧”,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 语段中强调的是“全盘西化”的做法为人取笑,应用“贻人笑柄”。‎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要做好这类题,应该熟记病句六大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不合逻辑、结构混乱、表意不明。文中画线的语句存在重复赘余的问题,针对“当下”“当务之急”“尤其重要”进行修改即可。‎ B项,语段中讲的是“如今”的情况,“浮躁的氛围”指“当下”的情况,需加上“当下”这个限定词;‎ C项,“当务之急”意为当前急需办理的事情,与前面的“当下”语意有重复之处;‎ D项,“当务之急”与“尤其重要”均有强调“重要”之意,语意重复。‎ 故选A。‎ ‎2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毕礼而归之 A. 空以身膏草野 B.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C.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本题考查词类活用,解答此类题目时,应明确要求,考生应结合词语本来的词性以及具体的语境,分析活用并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例句“毕礼而归之”的意思是“大礼完后让他回去了”,“归”是使动用法,译为“让……回去”。‎ A项,“空以身膏草野”的意思是“白白地用身体给草地做肥料”,“膏”是使动用法,译为“使……肥沃”。‎ B项,“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的意思是“为的尊重(你们)大国的威严以表示敬意啊”,“严”是形容词作动词,译为“尊重”。‎ C项,“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意思是“是把国家大事放在第一位,把个人恩怨放在后面”,“先”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译为“以……为先”。‎ D项,“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的意思是“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华美的衣服了”,“衣”是名词作动词,译为“穿”。‎ 故选A ‎【点睛】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用作状语,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 ‎21.借助影视剧与原著进行比较分析是深入理解名著的一种方法。请比较《三国演义》原著“青梅煮酒论英雄之落箸”与影视剧“扔筷子”情节的优劣,并说明理由。‎ 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操遂不疑玄德。‎ ‎——《三国演义》原著 空中雷声阵阵,刘备趁机把自己的筷子扔在地上,称自己不是英雄,打消了曹操对刘备的顾忌。‎ ‎——《三国演义》电视剧 ‎【答案】原著“落箸”情节好,既表现刘备被曹操窥知心事的震惊心理和失态行为,又为下文写恰逢雷鸣,刘备随机应变,巧言掩饰张本。影视剧“扔筷子”情节则显得做作,反衬得曹操缺少智谋,刘备的狡黠也与后面的情节不相符。‎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鉴赏名著、影视剧的情节的能力,同时考查比较阅读和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先亮明观点,结合名著和影视剧中的具体情节,联系上下文,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并比较孰优孰劣,说明具体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先亮明观点,认为原著“青梅煮酒论英雄之落箸”情节好,然后联系上下文,结合人物形象特点,阐释理由。“落箸”中一个“落”字,“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体现刘备听到曹操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内心震惊,不由失态,联系下文“”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落箸”情节为写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刘备随机应变,巧妙地轻轻掩饰过了,令曹操不再怀疑张本,作好伏笔;影视剧“扔筷子”情节,“空中雷声阵阵,刘备趁机把自己的筷子扔在地上”,刘备的动作显得做作刻意,轻松打消了曹操对刘备的顾忌,反衬曹操缺少智谋,也不能表现刘备的狡黠,与后面情节的发展不相符。‎ ‎【点睛】名著的考查越来越深入,名著的学习积累要广泛而细致,要知道名著中的细节,并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解答此类题时,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如文学常识、写作背景、主要的故事情节、精彩片断、人物的性格特点、书中的名言警句等。‎ 四、 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世纪60年代,雷锋成为了人们心中的偶像,艰苦朴素、舍己为人、献身国家是他身上最突出的闪光点;70年代,陈景润怀着科技报国的激情投身科学研究,摘取了“数学皇冠上的明珠”,成为那个时代的偶像;80年代,中国女排以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创下了世界排球史上的“五连冠”,成为了一代偶像;90年代,微软公司的创始者比尔·盖茨成为了一代人的偶像……进入21世纪的今天,各个领域都涌现出了一批偶像。‎ 每个时代的人们都有自己的偶像,这些偶像代表着各个时代的精神气质,闪烁着时代精神的光芒。‎ ‎00后的你,考场上的你,生于非典时期,考于新冠肺炎期间,你觉得21世纪的偶像应具备怎样的时代精神?‎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议论文。‎ ‎【答案】例文 于逐梦中雕琢生命,做时代的偶像 或许是璀璨群星中最亮的一颗,又或许是茫茫黑夜中照亮世界的一盏灯火,每当我们说起“偶像”这个词,心中总怀着一种崇敬之情,对于一个时代的偶像,崇敬之情更是无以复加。‎ ‎20世纪60年代,雷锋以舍己为人成为人们心中的偶像;70年代,陈景润以科技报国成为时代楷模;80年代,中国女排以拼搏精神成为时代榜样;90年代,比尔·盖茨以创新精神成为一代偶像……到了21世纪,我不禁想问:当今的时代偶像是谁?他又何以成为偶像?在我看来,他不是单独的某个人,而是逐梦路上的每一个人。他们因为对梦想的勇敢追逐而使平凡的生命焕发光彩,所以能够成为时代偶像。‎ ‎21世纪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经济、科技发展到新的高度,我们自我实现的可能性很高,个人的价值大小由自己掌控,因而说,21世纪是一个逐梦的时代。‎ 一些曾对21世纪多有诟病的人,认为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偶像被一些人狭隘地定义为身处聚光灯下或有颜值之人,如能唱会跳的明星。但明星真的是我们应该认可的时代偶像吗?明星们固然耀眼,却始终难以让人产生崇敬之情。与其说是我们将他们当作偶像,不如说是对美好皮囊的欣赏和期待出名的心态让我们对他们产生了一点艳羡。因此,我们会觉得默默奉献的大国工匠伟大、崇高,却很难对明星产生崇敬之情。‎ 中国有句古话叫“英雄不问出处”。在当今这个时代,这句话才被真正地完美诠释。当今时代,被人敬仰的不仅有诺奖加身的著名科学家屠呦呦、创办阿里巴巴的商业巨擘马云,也有故宫里默默地跟文物打交道的修复师、勤勤恳恳服务人民的大学生村官,甚至有在某条线路上工作多年的技师、乡村小学里教书育人的老师……他们身上闪烁着逐梦的光彩,他们是英雄,也是21世纪的偶像。‎ 像一首歌里唱的那样:“我终于看到所有梦想都开花,追逐的年轻歌声多嘹亮。”我们生活在一个最好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为自己代言,在逐梦路上留下的每一个脚印最终都会成为人生的勋章。偶像不再是少数人,而是每一个因梦想而不平凡的普通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当我们勇敢地追逐梦想,坚定地实现梦想,彰显出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时,我们就能成为21世纪的偶像。‎ 勇敢逐梦,在逐梦中雕琢生命,这才是21世纪的偶像风采,这才是我们最需要的时代精神。‎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的能力。本题属于材料作文,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对材料的分析、整合,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本题材料首先给考生列举了各个年代的偶像,与偶像身上时代精神。然后指出每个时代的人们都有自己的偶像,这些偶像代表着各个时代的精神气质,闪烁着时代精神的光芒。理解本题作文材料的关键在于看清“偶像”身上的“时代精神”:60年代时代精神是艰苦朴素、舍己为人、献身国家;70年代的时代精神是投身科学、专心科研;80年代的时代精神是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90年代的时代精神是创新创造、敢为人先。进入21世纪的今天,各个领域都涌现出了一批偶像,然后指出“每个时代的人们都有自己的偶像,这些偶像代表着各个时代的精神气质,闪烁着时代精神的光芒。”时代不同,偶像不同,不同时代的偶像代表的时代精神也不同,偶像身上折射出时代精神。而偶像身上折射出的时代精神正是该时代人们的精神追求。反过来说,偶像能起到榜样作用,其精神(或者说言行举止)影响着一个时代,或者说一个时期。既然偶像能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偶像可以给人们带来好的影响,同样也能给人们带来坏的影响,也就说偶像是一把双刃剑,那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就要思考,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偶像,如何用好偶像这把双刃剑。不同时代的偶像体现出的精神特质指向不同时代的偶像标准,意在启发考生思考不同时代不同的偶像标准,进而思考偶像崇拜与自我发展、与时代发展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强化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 ‎【立意】1.偶像是时代精神的体现。‎ ‎2.每个时代都需要偶像,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时代偶像。‎ ‎3.偶像言行举止(精神)影响一代人,或者一个时期,要重视偶像。‎ ‎4.谈偶像的作用,如何利用好偶像这把双刃剑,分析偶像崇拜带来的正面影响及社会意义。‎ ‎5.新时代,我们需要怎样的时代偶像.‎ ‎6.阐述时代变迁和偶像标准变化的关系。‎ ‎【素材】1. 时代不断变化,偶像也不断更新。开放包容的社会,容许人们有不同的偶像。然而到底什么是“21世纪的偶像”?在我看来,“21世纪的偶像”并不是那些拥趸无数、颜值演技俱佳的明星,而是粗粝能甘的科考勇士和纷华不染的科研先驱。这些科学人厚植“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时代底色,既才华满腹,又耐得住寂寞,理应成为我们心目中的“21世纪的偶像”。‎ ‎2. 潘建伟在奥地利留学的时候,在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看过一部纪念“两弹一星”元勋的纪录片,片中科学家郭永怀奋力保护科研数据的事迹让他深受震撼。他当时立下宏愿:一定要在中国建立一个世界一流的实验室。见识过外面世界的繁华,但不留恋,潘建伟学成归国,努力实现自己曾立下的宏愿,最终让“墨子号”飞上太空,让量子物理与量子信息实验室成立。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这些科学人纷华不染,用智慧和力量为人类开启量子世界之窗。‎ ‎3. 正如清代学者王永彬在《围炉夜话》中所说:“粗粝能甘,必是有为之士;纷华不染,方称杰出之人。”这些科学人,凭借“粗粝能甘,纷华不染”的时代精神,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他们都是偶像,都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结构】本文立意精准独到,将21世纪的偶像定位为“逐梦路上的每一个人”,将偶像具备的时代精神归结为“逐梦精神”,切题精准,立意不凡。行文错落有致,从引材入题,到理性析题,再到选例释题,最后到引用点题,文章始终围绕“偶像”与“时代精神”的关系展开,不蔓不枝。结尾开合有度,由勇敢逐梦的偶像风采回落到每个个体的生命雕琢,水到渠成。‎ ‎【点睛】材料作文区别于过去的话题的作文的一个关键就是多角度立意,一般材料作文中都有“明确立意”“选准角度”的说法,言下之意就是可以多角度立意,这样就给考生打开思维的空间。因此材料作文要注意多元立意的原则。但绝不意味着可以任意的立意,还有“不要脱离材料的范围”的限制,因此注意才多元中寻求最佳,如是两个对立的方面注意辩证的谈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要只强调其中的一面。此题注意选准角度进行立意。‎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