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9届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第一中学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9届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第一中学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成安一中2017-2018学年度高二上学期9月份月考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逍遥游》是《庄子》内7篇之首,又是整部《庄子》的开卷第一篇。不管《内篇》是否庄子手订,把《逍遥游》放在首篇,客观上也的确显示了它在整个《庄子》中的突出地位。这足以证明编书者是一位对庄子思想理解极深又有高明见解的人。‎ 庄子是中国文化史上一种独特的思想学说——逍遥哲学——的开创者。“逍遥”一词在《诗经》中就已经出现,但作为哲学概念和对人生心理状态的抽象哲学概括来使用,却始于《庄子》。它的内涵虽然继承了《诗经》中的基本义项,但总体而言又不同于《诗经》中的“逍遥”,而是更丰富了。从《逍遥游》的内容来看,“逍遥”在这里是指一种超凡脱俗,不为身外之物所累的一种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近乎我们今天所说的“绝对自由”。追求“逍遥”是庄子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也是整个庄子思想的核心。庄子思想的庞大体系,就是围绕着这个核心构建起来的,其他一切思想观念和理论元素无不与这一核心存在着紧密联系。正是在这个基本点上,显示了庄子思想区别于其他任何一种思想体系的主要特质。因此我们可以说,庄子的整个思想体系就是一整套关于追求“逍遥”的“逍遥哲学”。若从“逍遥哲学”这个角度来观察庄子思想的各个部分,我们就会发现,庄子的自然哲学是它的理论基础,庄子的相对主义是它的认识论根源和走向逍遥境界的思想方法,庄子的社会思想是它产生及形成的心理土壤,庄子的文学思想和创作风格是它的具体表现和外化形式。‎ 庄子认为,宇宙中包括人类在内的万事万物都是不逍遥的,因为它的存在和生活方式都是“有所待”的,即有条件的、受限制的,因而都是不自由的,即使那些自以为逍遥,表面上看去也貌似逍遥的人与物,也是如此。比如,在《逍遥游》中描写的貌似逍遥的大鹏,是很不自由的,因为体型太大,飞翔时不仅需凭飓风之力来托负,而且还必须有大的空间才能展翅。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它才受到小鸟斥鴳的嘲笑。斥鴳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大鹏优越,是最自由的。其实这正反映了它由于生活环境的狭小所带来的局限,因为它无能力到广阔天地中去遨游,形成了目光短浅的习性。这讲的是万物在空间上的局限。‎ 在时间上也是如此。朝菌不可能了解一天之外发生的事情,寒蝉不可能知道一年四季的变化,而生命长的灵龟和大椿也不能知道其生前死后的事。这讲的就是万物在时间上的局限。至于人类,看上去似乎比动、植物自由得多,实际上他们所受的限制也更多,除了名、利、富、贵之外,还有伦理道德、感情欲望等多种牵累,而且对死亡的恐惧和担忧的精神负担,远远超过其他生物。从受限制这个角度来审视人生,人是世界上所有事物之中最不自由的。所以庄子认为只有“无己”的“至人”、“无功”的“神人”、“无名”的“圣人”才是进入绝对自由境界的人,这就是庄子的理想人格,而“逍遥游”也就成了庄子理想的人生境界。‎ ‎(节选于《智通庄子——游心于物之初》)‎ ‎1. 下面关于庄子及其《逍遥游》的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庄子把《逍遥游》放在《庄子》开卷第一篇,客观上显示了《逍遥游》在整部《庄子》中的突出地位。‎ B. 《庄子》将“逍遥”作为哲学概念和对人生心理状态的抽象哲学概括来使用,但这个词语在《诗经》中早已出现。‎ C. “逍遥”一词在《诗经》中与在《庄子》中的内涵有相同之处,但在《庄子》中的内涵更为丰富。‎ D. “逍遥”指的是一种超凡脱俗,不为身外之物所累的一种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与今天的“绝对自由”相近。‎ ‎2. 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斥鴳嘲笑大鹏,是因为斥鴳认为大鹏体型太大,飞翔时不仅需凭飓风之力来托负,而且还必须有大的空间才能展翅。‎ B. 由于生活环境的局限,因为无能力到广阔天地中去遨游,形成了斥鴳目光短浅的习性。所以它认为自己是最自由的。‎ C. 人虽然被称为万物之灵,但他和其他动植物一样都是深受外界条件限制的,都是不自由的,因此也就谈不上真正的逍遥。‎ D. 由于万物在时间上的局限,朝菌不了解一天之外的事情,寒蝉不知道一年四季的变化,但灵龟和大椿却能知道其生前死后的事。‎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追求“逍遥”是庄子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庄子思想的核心。其思想的庞大体系,是围绕这个核心构建起来的。‎ B. 庄子的自然哲学是庄子哲学的理论基础,庄子的相对主义是他的哲学的认识论根源和走向逍遥境界的思想方法。‎ C. 庄子认为“至人”“神人”“圣人”才是进入绝对自由境界的人,这是他的理想人格,“逍遥游”成为他理想的人生境界。‎ D. 因为庄子真正理解了“逍遥”对于人生的意义,所以他才在妻子死后放声高歌,才在高官厚禄面前自愿躬耕于田间。‎ ‎【答案】1. A 2. D 3. B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下面关于庄子及其《逍遥游》的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是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速读全文,在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对应的部分仔细阅读,辨别选项与原文内容上的细微差别,判断正误。本题A项,张冠李戴,不是庄子把《逍遥游》放在第一篇,原文第一段可找到答案,是编者这样安排的。‎ ‎2. 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是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本题D项,“但灵龟和大椿却能知道其生前死后的事。”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最后一段,原文是“而生命长的灵龟和大椿也不能知道其生前死后的事”,也就是说:由于由于万物在时间上的局限,灵龟和大椿也不能知道其生前死后的事。‎ 点睛:解答这类题型时,首先要整体阅读选文,略知大意,其次细读题干,明确问题,回归原文,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语段,抓住关键语句、字词,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原文合理地推断出来。再看题目中各个选项。‎ ‎3. ‎ 试题分析:本题题干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是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这类题型时,首先要整体阅读选文,略知大意,其次细读题干,明确问题,回归原文,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语段,抓住关键语句、字词,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原文合理地推断出来。再看题目中各个选项。本题B项,偷换概念,“庄子的自然哲学是庄子哲学的理论基础”中偷换概念,文章第二段说庄子的自然哲学是其“逍遥哲学”的基础。‎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 河南漫池县段村乡位于漫池县北部深山区,是牛心柿的主产地。这里的牛心柿个大且含糖量极高,已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由牛心柿加工而成的牛心柿饼又称仰韶柿饼,属“仰韶三宝”之一。‎ 据了解,段村乡是河南省级扶贫开发重点乡,今年确定以发展特色产业精准扶贫,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目前,段村乡种植的牛心柿已经超过3万亩,亩均纯收入近6000元。下一步,段村乡还将积极引进牛心柿深加工项目,使柿子产业链条日趋完善、规模不断壮大。 ‎ 材料二:‎ 把脉河南商丘市虞城,穷根在哪儿?120万人口,年产26亿斤粮食。基础设施差,群众等靠要,政府兜底弱。因病因残致贫就占三成,然后依次是因智、因老、因婚、因求学等。 ‎ 开发虞城,优势在哪儿?毗邻5条高速、3条铁路,有31家上市公司,在全国钢卷尺市场占80%的份额。尤其是开放的虞城人,有看天下的眼光、走四方的精神、闯世界的勇气 牢牢抓住“人”这一关键因素,“日清周评马上办制度”,紧紧抓住“三个人”——部门负责人党委书记、村支书,紧紧围绕全县带头的3.2万名党员。 ‎ 每周末的“周评”会是一个增知识、长本领的培训场、练兵场。专家授课,讲规划、讲金融、讲法治、讲扶贫,既讲题也答问,解疑释惑、精准指导。扶贫者脑袋富了,扶贫行动就准了、快了、新了、实了。‎ 材料三:‎ 扶贫干部在工作中感受到,不怕“难”字当道,就怕“懒”字沾身。如果没有“靠人不如靠己”的斗志,只寄希望于更好的政策、更多的援助,显然很难根本脱贫。这更证明了“扶志”的重要性。‎ 帮助群众脱贫,推动当地发展,其实正如人的身体,不能只是简单输血。输血只能救急,让人体自身可以“造血”,这才是保持人体健康的正确方式。“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 精准扶贫需要用心扶志。扶贫干部不能急躁,不要埋怨,要多些耐心,善加引导,努力让制定的帮扶措施更加扎实细致,更加符合贫困家庭的实际。要“多开院子会”“多交政策底”,让贫困群众看到改善境遇的希望,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从而调动起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激情与斗志。‎ 材料四:‎ 脱贫攻坚首战之年,进展喜人。然而,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落实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一些地方形式主义比较严重。驻村干部“走读式”“挂名式”帮扶,聪明才智没放在踏实帮贫困群众勤劳致富上,却花在怎么通过“巧算”收入账把贫困群众“算脱贫”上。作为精准扶贫的责任主体,地方政府不认真想办法、出实招帮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却为完成任务搞“数字脱贫”。一些扶贫主体功利主义严重。比如,在贫困地区投资兴业的一些企业,以扶贫为名要优惠、要政策扶持,实际上却“扶富不扶贫”,还往脸上贴“扶贫济困模范”“社会责任楷模”的标签。抢摘贫困帽凸显政绩的冲动在一些地方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西部某深度贫困县,目前贫困发生率依然高达30%,却提出今年要“摘帽”。‎ 这些扶贫领域存在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笔者以为,一些人对扶贫事业缺少应有的敬畏之心,依然抱有功利主义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帮扶连接着一家人的柴米油盐、看病上学,即使脱钩后,看着曾经的帮扶对象因为发展能力没有培育起来而再度返贫,那些光授人以鱼不授人以渔的帮扶干部如何心安?打着扶贫的幌子却不干帮扶实事,这样的企业如何承受扶贫济困的道义之重?‎ ‎4.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介绍了河南漫池县段村乡有关精准扶贫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发展特色产品牛心柿的己有成就和具体规划,以此论释了精准扶贫的内涵。‎ B. 材料二主要介绍了河南虞城与精准扶贫相关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河南虞城穷困的根源、脱贫的优势以及精准扶贫的具体做法等。‎ C. 材料三是从扶贫干部的角度讨论精准扶贫问题,作者认为这些扶贫干部不怕困境,但会因时间长以及扶贫对象的问题而产生偷懒现象。‎ D. 材料四是一篇时评类文章,主要分析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在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目的是告诫人们要正确看待精准扶贫问题。‎ ‎5. 阅读材料一、二,简要概述目前我国进行的“精准扶贫”中的哪些做法是行之有效的。‎ ‎6. 阅读材料三、四,你认为我国目前“精准扶贫”还需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 ‎【答案】4. C 5. ‎ ‎①发展特色产业。牛心柿是段村乡的特产,因其产量大,收益高,所以扶贫工作就围绕牛心柿进行,扩大种植面积,积极引进牛心柿深加工项目,完善柿子产业链条。②发现优势。虞城县是农业大县、地理位置好、钢卷尺规模大;虞城人有闯世界的勇气等。③抓住扶贫关键人,提高扶贫者的知识素养。虞城县抓住"人"这个关键因素,用"周评"会的形式,提高扶贫者的知识水平,以此推动精准扶贫。 ‎ ‎6. ①精准扶贫要用心扶志,教给贫困户致富的方法要增强贫困户的信心,培养他们树立"靠人不如靠己"的斗志②不能搞形式主义,要把精准扶贫落到实处。精准扶贫不能走过场,要对精准扶贫有敬畏之心。③不能为了凸显政绩,抢摘贫困帽子。要让贫困户真正富足起来,要授人以渔,培育贫困户脱贫致富的能力。‎ ‎【解析】‎ ‎4. 试题分析:C项,材料三中的"懒"指的是扶贫对象,即他们只想得到好政策和更多的援助而没有自己努力奋斗的斗志与行动。选项张冠李戴。‎ ‎5. 试题分析:回答问题,可以通过概括段意的形式思考问题,然后对相关信息加以筛选和整合。比如材料一,第一段主要介绍段村乡的特产牛心柿的优点,第二段主要介绍精准扶贫是如何通过发展特色产业牛心柿来实现的,由此可以概括出"精准扶贫"的有效方法,即发展当地的特色产业。同样,材料二,主要表述了虞城县精准扶贫的具体方法,即发现优势、抓住扶贫关键人等。‎ ‎6. 试题分析:回答这个问题,要注重分析材料三、四强调的重点问题。比如材料三,是从扶贫干部的角度讨论"精准扶贫"的,由扶贫干部的感受,指出应用心"扶志";材料四讨论了扶贫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即一些地方扶贫过程中的形式主义现象、一些贫困地区为凸显政绩抢摘帽等。由此可以看出,在精准扶贫过程中还要下功夫的地方就是要解决以上问题。‎ 点睛:新闻调查提建议的题目一般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概括,不是针对此现象提出和文章内容不相关的观点,是对文中相关的专家的观点的概括和总结。‎ ‎(三)文学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列小题。‎ 品酒 ‎【英】罗尔德·达尔 那天晚上,我们一共有六个人在迈克家里举行宴会:迈克、他的太太和女儿、我的太太和我,还有一个叫理查德的著名的讲究吃喝的人。‎ 就座后,我想起以前理查德两次驾临的时候,迈克都跟他用红葡萄酒打过小小的赌,要他指出酒的品种和酿造年份,理查德两次都赢了。今天晚上,我相信这样的小赌博还要再来一次。因为赌输是迈克心甘情愿的事,这样可以证明他的酒好得足可以辨认出来。‎ 迈克是个经纪人,说得确切些,他是一个以赌博为事业的人——一个外表体面而暗中不讲道德的赌徒,所以他现在竭力设法使自己变成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 第一道菜是鱼,伴着一杯白葡萄酒。倒酒时,我见迈克瞟了理查德一眼,但理查德并没有去尝他那杯酒,而是全神贯注地和迈克的18岁女儿露易丝交谈。直到女仆端上烤牛肉,理查德才迅速喝下那杯酒。‎ 分好牛肉后,迈克对大家说:“要换红葡萄酒啦,我得去拿红葡萄酒去。”但眼睛却望着理查德。‎ ‎“你去拿红葡萄酒?”我说,“酒放在哪儿?”‎ ‎“在我的书房里,上次是理查德帮我挑选的地方,书房里绿色公文柜的顶上。”迈克说。‎ 他匆忙出门,回来时双手抓着一只深色酒瓶。瓶上的标签向下,叫人看不出来。“喂!”他一面朝餐桌走来,一面叫道,“这一瓶是什么酒,理查德?”‎ 只见理查德慢慢地转过身,两眼移到那酒瓶上,扬起眉毛,微微皱着。“红葡萄酒吗?”理查德问。‎ ‎“当然。”‎ ‎“我猜想这是从一个小葡萄园那里弄来的。”‎ ‎“也许是,也许不是,这种酒很难猜到,”迈克说,“我不会强迫你跟我拿这种酒打赌。”‎ ‎“为什么?干吗不干呢?”他的眉毛又慢慢地拱起来。‎ ‎“那么,好,赌注还是老规矩。”‎ ‎“你以为我不能把这种酒的名称说出来?”‎ ‎“我认为你不能。”迈克说。他竭力保持有礼貌,但理查德并不掩饰自己的鄙视。‎ ‎“你愿意增加赌注吗?”‎ ‎“不,理查德。一箱子酒已经够多啦。”‎ ‎“你真不愿增加赌注?”‎ ‎“老兄,我一点也不在乎,”迈克说,“你要赌什么都行。”‎ 迈克太太有些生气了。“迈克,菜快要凉啦。”‎ 理查德停顿了一会儿,慢慢地望了一遍餐桌边的每一个人。嘴角浮上一丝微笑说:“我要你以同意你的女儿和我结婚做赌注。”‎ 露易丝吓了一跳。“嘿!”她叫道,“不!那不是好玩的!”‎ ‎“这真是荒谬!”迈克说。‎ ‎“凡是你喜欢的我都愿意拿出来,”理查德高声说,“连我的两处房子。”‎ 迈克踌躇了一下,然后,他朝他的女儿看了看,眼睛突然闪过一丝微感得意的神色。‎ ‎“得啦,爸爸,这是一件荒唐的事!”‎ ‎“露易丝!请听我说。是他要下这个赌注的,我正在替你挣一笔财产!”‎ ‎“迈克,”他妻子严厉地说,“别再往下说了!”迈克并不理会妻子。‎ 露易丝最后耸耸肩说:“哦,好吧。”‎ ‎“好极啦!”迈克喊道,“那咱们这个赌就算打定了。”‎ ‎“是啊,”理查德说,“打定了!”‎ 迈克马上拿起那瓶酒兴奋地把每个人的酒杯都斟满。接着,每个人都注视着理查德的脸,理查德五十岁上下,却长着讨人嫌的面孔。他慢慢地伸出右手去拿酒杯,举到鼻子前面,把鼻尖伸进酒杯里,在酒面上移动,灵敏地嗅着。‎ 迈克懒洋洋地靠在椅背上,注意着他的每一个举动,迈克太太的脸绷得紧紧的,露易丝也密切注视着。‎ 那个闻酒味的过程至少持续了一分钟。接着,理查德把酒倒了一半在嘴里。他歇了口气,让一部分酒慢慢地流进咽喉里去,然后把气憋住,让酒气从鼻子里喷出来。最后,他把嘴里剩下的酒含在舌头下面滚来滚去,我感觉他的嘴巴像一个大大的湿漉漉的钥匙,令人恶心。‎ 我想,这是一本正经的动人表演!‎ 他放下酒杯,得意洋洋地说:“啊,温柔而优雅!这是迪克吕城堡的小葡萄园产的,年份是1934年。”‎ 这时,我看见迈克一动也不动地坐在那儿。大家也都在望着迈克,等待他把酒瓶翻过来,露出标签。‎ ‎“快些,爸爸,”他女儿说,“我要我的两所房子哪!”‎ ‎“等一会儿,”迈克说,“稍等一会儿。”他一动不动地坐着,脸鼓起来,面色苍白。‎ ‎“迈克!”他太太用尖锐的声音喊道,“怎么啦?”‎ 理查德望着迈克,咧开嘴笑着,两只细小的眼睛发出亮光来。迈克转过身子对理查德说:“理查德,咱们两个上隔壁屋子去聊聊。”‎ ‎“我不想聊,”理查德说,“我只想看酒瓶上的标签。”他那种从容自在的傲慢神气,表明了他是胜利者。‎ 突然,一旁的女仆,伸出来的手里拿着一件东西说:“先生,我想这是您的吧?”‎ 理查德掉过头瞟了一眼,看见一副眼镜,他踌躇了一会说:“是吗?也许是的。”并若无其事地收起来。‎ ‎“您把眼镜丢在迈克先生书房绿色公文柜的柜顶上,先生,您进餐之前独自进去了一下。”女仆接着说。‎ 迈克慢慢从椅子上坐直身子,脸上的血色恢复过来了,眼睛睁得大大的。‎ ‎(原文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小说围绕“品酒”这一中心事件展开,情节起伏多变,扣人心弦,特别是当理查德说出答案的瞬间,一种紧张的氛围渗透在字里行间。‎ B. 作者笔法细腻,在打赌的言谈之中把理查德和迈克这两个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一个因胜券在握而坦然处之,一个因急于发财而焦躁不安。‎ C. 尽管迈克的女儿露易丝起初反对父亲拿自己当赌注,但在父亲的一番劝诱之下,她权衡利弊,终于还是屈服了父亲的意志。‎ D. 小说多处采用“点睛”之笔来表现人物,如“瞟”“闪过一丝微感得意的神色”“睁得大大的”,这些细节描写都表现出迈克求胜的急切心理。‎ E. 小说的结尾,机智的女仆把理查德精心布置的骗局揭开,其实作者在叙述过程中曾多次设下伏笔,使突兀的结局显得并非偶然。‎ ‎8. 小说中的迈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具体分析。‎ ‎9. 有人说小说的标题改为“赌酒”更合适,你认为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7. CD 8. ①虚伪庸俗。本是一个不讲道德的赌徒,却想通过品酒以追求高雅。②喜欢炫耀(虚荣)。通过品酒来炫耀自己的好酒与品位。③贪婪。为了两处房子,不惜用女儿做赌注。 ‎ ‎9. 示例一:标题用“赌酒”更好。①从小说的情节来看,“赌酒”是全文的线索,小说情节围绕其展开。②从人物形象塑造来看,“赌酒”更有利于表现迈克这个赌徒的贪婪心理和理查德利用“赌酒”这种不当手段获取利益的狡诈。③从主旨来看,结局真相大白,有力地讽刺了“赌酒”行为的荒唐可笑和对赌徒们的批判。‎ 示例二:标题用“品酒”更好。①从小说的情节来看,尽管小说主要写“赌酒”,但真正精彩部分是“品酒”环节,也为下文情节的突转做铺垫。②从人物形象塑造来看,“品酒”符合理查德“著名的讲究吃喝”的人物身份,也符合迈克希望通过“品酒”来炫耀自己,表现其附庸风雅的心理。③从主旨来看,结局真相大白,批判了理查德借“品酒”之名,干行骗之实的丑陋行径;也讽刺了迈克的自大与愚蠢。‎ ‎【解析】‎ ‎7. ‎ 试题分析:该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主旨,小说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细心和耐心,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C项,“权衡利弊,终于还是屈服了父亲的意志”错,是在父亲的利诱下,加上她自己的贪婪才答应做赌注。D项,“都表现出迈克求胜的急切心理”错,每一处细节描写所表现的心理并不相同,特别是最后一处“睁得大大的”是一种被骗后的懊恼。‎ ‎8. 试题分析: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①从小说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职业、技能、经历、教养、气质、品质等方面。②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即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方法。③从情节的发展来透视人物思想性格。④从分析环境来探究人物的命运及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⑤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作品中其他人物的的评价入手。从本文中迈克是一个不讲道德的赌徒,却想通过品酒以追求高雅。说明其虚伪庸俗;迈克通过品酒来炫耀自己的好酒与品位。说明其喜欢炫耀(虚荣)。为了两处房子,不惜用女儿做赌注,说明其贪婪。‎ 点睛:分析小说中人物性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分析人物的典型性格,需要注意人物的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是指典型人物所代表的那一类人的共同性格。‎ 其次,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我们需要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 第三,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优秀的小说,总是充分地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矛盾和斗争,在典型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说来,矛盾冲突展开得越充分,人物性格也就越鲜明。‎ 第四,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第五,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 第六,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第七,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或联系小说主题分析)。比如本题,可以抓住主要故事情节进行理解,然后注意多角度分析。‎ ‎9. 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有人说小说的标题改为“赌酒”更合适,你认为呢?请谈谈你的看法。”是借助小说标题作用考查学生探究能力。解答此类题,可以从小说标题与小说内容主题、情节结构、人物形象等方面进行探究,说明自己的理由。比如本题属于问“品酒”和“赌酒”哪一个作小说标题更合适,说明自己选择的理由。回答时,两个标题中任选一个,然后从小说主旨、情节、人物形象等方面阐述自己选择的理由。比如答题时,认为标题用“赌酒”更好。因为从小说的情节来看,“赌酒”是全文的线索,小说情节围绕其展开。从人物形象塑造来看,“赌酒”更有利于表现迈克这个赌徒的贪婪心理和理查德利用“赌酒”这种不当手段获取利益的狡诈。从主旨来看,结局真相大白,有力地讽刺了“赌酒”行为的荒唐可笑和对赌徒们的批判。当然答题时也可以认为“品酒”这个标题更好,回答理由也从小说内容主旨、情节线索、人物形象塑造几个方面回答。‎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馀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①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适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馀,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②,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馀,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注释:①未遑(huáng):没有闲暇。②釐(xī):胙肉,祭过神的福食;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10.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B.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C.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D.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11.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秀才:汉代以来举荐人才的科目之一。唐初设秀才科,后渐渐废去,仅作为对一般儒生的称呼。明清两代专门用来称府、州、县学的生员为“秀才”。文中是指优异的才能。‎ B. 博士:学官名。始于战国,秦汉相承,西汉时为太常属官,汉文帝置一经博士,汉武帝置五经博士,晋置国子博士,唐设太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医博士等,后世沿置。‎ C. 公卿:“三公九卿”的省称,泛指高官。夏朝始设,周代沿袭,“公”是周代封爵之首,“卿”是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 D. 太傅:官名。古代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之一,位次于太师。贾谊所担任的长沙王太傅是掌握长沙军政大权的职位。‎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贾谊十八岁就因能“诵诗属书”而闻名乡里。后得到河南郡守吴廷尉的器重,被他破格提拔,任太中大夫。‎ B. 贾谊受皇帝重用,提议修订各项法令,皇帝和大臣商议,准备提拔贾谊时,却遭到朝中绛、灌等人阻止。‎ C. 贾谊到长沙赴任,自认为寿命不会很长,加之被贬谪而离开,心里很不自在,在渡湘江时写下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 D. 贾谊多次上书皇帝,陈述有的诸侯封地太多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可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之事,但孝文帝不肯听从。‎ ‎1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廷尉乃言贾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2)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答案】10. B 11. D 12. A ‎ ‎13. (1)昊廷尉便(向孝文皇帝推荐贾谊,)说他虽然年轻,但很精通诸子百家的学说。(2)于是详细地草拟了各项法度礼仪,建议崇尚黄色,重新确定官名,完全改变秦朝的旧法。‎ ‎【解析】‎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断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句的理解,同时也要注意文句中的标志性的词语,本题中标志性的词语有“每”“诸”“贾生”“诸生”。‎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1. 试题分析:“贾谊所担任的长沙王太傅是掌握长沙军政大权的职位”错误,从文中的“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即可看出,此时贾谊不可能担任掌握军政大权的职务。‎ ‎12. 试题分析:“被他破格提拔,任太中大夫”错,贾谊是被孝文帝破格提拔任太中大夫的,而非河南郡守吴廷尉。‎ ‎13. ‎ 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乃、颇、之。(2) 乃、具、色、更。‎ ‎(二)古代诗歌阅读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上 李 邕①‎ 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时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②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注】①李邕,唐代书法家,曾任渝州刺史。李白游渝州时谒见李邕,因不拘俗礼,放言高论,使李邕不悦,对李白颇为怠慢。李白临别寄赠《上李邕》,以抒心志。②宣父,唐朝统治者给孔子的封号。‎ ‎14. 前四句描绘“大鹏”运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它什么样的形象?‎ ‎15. 最后两句,李白用孔子“后生可畏”的典故有何用意?体现了李白什么样的个性?‎ ‎【答案】14. 运用夸张(或“想象”)的手法,写出一个风起而飞,直上九天,风歇而落,震荡沧海的大鹏。 ‎ ‎15. 最后两句意为孔老夫子尚且觉得后生可畏,你李邕难道比圣人还要高明?所以你李邕千万不可轻视年轻人呀!这两句既是对李邕的揄揶讽刺,也是对李邕轻慢态度的回敬,体现了李白高度自信、傲视权贵(或“桀骜不驯”)的个性。‎ ‎【解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修辞手法种类很多,例如,比喻、夸张等。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恰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比喻的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夸张: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夸张的作用: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15.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诗歌运用的历史典故及写作意图的鉴赏能力。答题时,可根据典故的大意结合着诗歌注释分析作答。“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这两句意为孔老夫子尚且觉得后生可畏,你李邕难道比圣人还要高明?男子汉大丈夫千万不可轻视年轻人呀!后两句对李邕既是揄揶,又是讽刺,也是对李邕轻慢态度的回敬,态度相当桀骜,显示出少年锐气。此诗通过对大鹏形象的刻划与颂扬,表达了李白的凌云壮志和强烈的用世之心,对李邕瞧不起年轻人的态度非常不满,表现了李白勇于追求而且自信、自负、不畏流俗的精神。年轻的李白敢于向大人物挑战,充满了初出犊儿不怕虎的锐气。‎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用典”是诗词中经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古典诗词中的“用典”,是古典诗词固有的一种特色,诗词贵在含蓄,立意要精深而不浅露,用语要简洁而又意味深长,经得起反复吟咏。诗人常常借助于用典来塑造形象、烘托气氛、创设意境,用最为简短的字词,最大限度地融汇深邃曲折的内涵。从典故的性质上看,引用既往的故事,借此类比现实,引发联想,使语意更丰盈、更深远;引用现成的语辞,借此明证事理或概括形象,使用语更蕴藉、更委婉。例如本题作者借用典故就是为了衬托苏轼的才学与书法成就的。‎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1)据传衡阳有回雁峰,雁至此就不再南飞,待春而回。《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借用了这个典故。‎ ‎(2)《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很多同学一直自责于过去没有好好努力,认为现在就是追赶,未来也不一定有好的回报。其实,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陶渊明曾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告诉我们,过去就过去了,但未来是可以积极有为的。‎ ‎(4)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并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中表现了自己安天乐命的处世态度和人生哲学。‎ ‎【答案】 (1). 雁阵惊寒 (2). 声断衡阳之浦 (3).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4).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5). 悟已往之不谏 (6). 知来者之可追 (7). 聊乘化以归尽 (8). 乐夫天命复奚疑 ‎【解析】试题分析: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雁至此就不再南飞”“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过去就过去了”“安天乐命的处世态度”,这样就能准确的答出题目,注意“谏”“聊”的写法。‎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 ‎17.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罗尔的文章发到朋友圈后,大家纷纷慷慨解囊,公众的关注者也逐渐上升。文章赞赏金也获颇丰,到9月21日,关于笑笑的几篇文章赞赏金已达32800元。‎ ‎②扬州市博物馆展出的“定窑人首摩羯形壶”,造型优美,做工精良,这千年前的工艺品竟有如此脱俗的审美情趣和精湛技艺,叹为观止。‎ ‎③对于社会关注的开放式小区建设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表示,实施街区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 ‎④有的同学过去对语文学习不重视,到了高中才发现既要补欠账,又要学新知识,被弄得 左支右绌,狼狈得很。‎ ‎⑤“现在让这小人占了便宜,他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到头来逼得大家无路可退。”孙二乔愤愤不平的说。‎ ‎⑥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A. 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②④⑥ D. ③⑤⑥‎ ‎【答案】B ‎........................‎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截至8月15日12时,根据“8.8”九寨沟地震通信应急抢险救援最新情况显示,地震共造成灾区259个通信基站退服,已累计抢通恢复242个基站,目前仅剩诺日朗至原始森林沿途17个基站未恢复。‎ B. 自吴京导演的电影《战狼2》上映之后,票房一路高歌连连打破国内多项票房纪录,打破《美人鱼》,已经突破45亿,荣登全球票房排行榜前100。‎ C. 面对突然发生的灾难,一个地方抗灾能力的强弱既取决于当地经济实力的雄厚,更取决于政府的应急机制和领导人的智慧。‎ D. 职业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技能,更在于育人,因此有意识地把工匠精神渗透进日常的技能教学中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杂糅,删去“根据”;B. 搭配不当,“打破《美人鱼》”应改为“超过《美人鱼》”;C.不合逻辑,“强弱”是两面,“取决于……”是一面。故选D。‎ ‎19. ‎ 文化宫为评书、古琴、昆曲、木偶戏四个文艺演出专场各准备了一副对联,对联与演出专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①假笑啼中真面目  新笙歌里古衣冠 ‎②疑雨疑云颇多关节  绘声绘影巧合连环 ‎③白雪阳春传雅曲  高山流水觅知音 ‎④开幕几疑非傀儡  舞台虽小有机关 A. ①古琴②评书③昆曲④木偶戏 B. ①昆曲②评书③古琴④木偶戏 C. ①古琴②木偶戏③昆曲④评书 D. ①昆曲②木偶戏③古琴④评书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联。题干要求选出“对联与演出专场对应”的选项,考生应该抓住“评书、古琴、尾曲、木偶戏”特点选择,依据①“笙歌”“古衣冠”②“多关节”“绘声绘影”③“雅曲”“高山流水”④“开幕”“舞台”可以确定答案为B。对联的考查,多数在于上下联的对应。对联的基本规则,基本要求,概括地说,是八个字:“对仗工整,平仄协调。”(1)对仗工整。对仗工整的要求是四点:一是上下联的字数相等。一幅对联出句字数的多少没有统一的规定,可以是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六字、七字,甚至几十个字都可以,但两边的字数必须相等,决不能一多一少,否则就不叫对联。二是两边的词性相对。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量词对量词、介词对介词、„„。三是两边的句式结构相同。如主谓桔构式、动宾结构式、复句结构式等,上下联的句式结构必须相同,不能更改(2)平仄协调。平仄协调是对联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即平声对仄音,仄声对平音;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对联有平起式和仄起式两种情形。对联的平仄协调还有一条重要规则,那就是:不论是平起式还是仄起式,上联的句脚必须为仄音,下联的句脚务必为平音。‎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0. 小明跑步健身,坚持一段时间后想放弃,以下句子最适合用来激励他的一项是(  )‎ A. 行百里者半九十 B.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C.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D.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行百里者半九十”意思是“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走了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难,愈要认真对待”这句话强调坚持,可用来激励小明; ‎ B.“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意思是:志在高远,意志坚定,积极乐观;强调乐观心态。‎ C.“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意思是“不积累每一小步,就不能到达千里”该句话常用来指“做事情要注重积累”和语境不符,不能用来劝小明; ‎ D.“东隅已逝,桑榆非晚”意思是:早年的时光虽然已经逝去,珍惜将来的岁月,还为时不晚。强调对未来的信心; 故选A.‎ ‎2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深沉、更持久的自信,是理论自信之根.传统文人常用"腹有诗书气自华"显示自信.从文化自信与理论自信的关系看,_________,"气自华"是自信的结果和表现。文化范围像大海那样宽广,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等等。中国人爱喝茶,俄国人喜饮酒,美国人放不下枪,诸如此类,统属文化。按文化大逻辑,理论属于文化,是文化的一个种类;__________,再有理论,如同先有根,再有树;文化体量大;资源足,理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文化之根伸得广、扎得深,③____________。‎ ‎【答案】 (1). ①“腹有诗书”是基础 (2). ②先有文化 (3). ③理论之树就会枝繁叶茂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语言文字的运用的一道题目,要对文段进行总体的分析,答题时注意分析前后句的关系。本题第一空根据前面的“从文化自信与理论自信的关系看”和“"气自华"是自信的结果和表现。”得出“‘腹有诗书’是基础”;第二空由后面的“再有理论”得出“先有文化”;第三空根据“文化之根伸得广、扎得深”得出“理论之树就会枝繁叶茂”。‎ 四、写作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我走过许多地方,有崎岖的,有平坦的;我阅读过不少故事,有寒冷的,有温暖的,……但没有哪一片土地、哪一个故事不值得我关注。”请写一篇文章,谈谈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思考。 ‎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3)不得抄袭;(4)书写规范。‎ ‎【答案】爱在左,同情在右 人生是一场未知的旅行.也许我们会遇见孤立无援,只能独自忍受萧瑟的境遇;也许我们会受到萍水相逢,慷慨相助的感动;也许我们会陷入前路曲折,迷茫失措的悲伤;也许我们会庆幸柳暗花明处,又见阳光的喜悦.这每一丝、每一缕情感都具有别样的意义。 ‎ 是的,这些情感,或喜或悲,却无一不是构成个人独特人生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没有这些情感与经历,我们的生命将会变得平淡无奇,寡淡无味。‎ 正如有人说:我们一生走过很多路,有寒冷,有温暖,有崎岖,有平坦,但没有哪一片土地不值得我关注.诚然,每一片独特的情感经历都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中起到至关重要的重要,让我们能够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感知生活的一点一滴.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这些情感,重视心灵的体验,让这些细微的美好汇聚起来,绘出一幅美丽的人生画卷。‎ 当然,令每个人都愿去品味并珍视生活经历,感知情感的力量是具有一定理想主义的.毕竟,人生来便是爱追逐远方的,停留下来去看去感受生活,反省自我或许是一种时间的浪费,或许是一种对自我的质疑,而这也恰恰成为了一些好高骛远者的借口,成为了他们失败的导火索.就拿一代豪杰项羽来说,他原本可以一统天下,千古留名,可他在一路征战中从未反思过自我,刚愎自用.最终,在乌江前,一个无法面对失败的英雄用生命的代价向命运妥协了。 ‎ 然而,同样有一些关注生命、关注心灵、感知生活的人们,他们却收获了更加美好饱满的人生,也从而达到了较高的人生境界.一代名臣范仲淹,他儿时为孤,生活艰苦,而他却从未放弃,笔耕不缀,最终写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千古名句.他的生命中,有年少时命运悲苦的不幸,也有年长时为政清廉却屡遭诬陷的无奈,但他却用着这些百感交集的时刻逐渐筑起自己心灵的城堡,在心中修犁筑园,缔造了美好. ‎ 因此,我更愿相信每一份情感,每一份经历都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礼物,是这些时刻,让我们的生命,让我们的生活,被点缀了别样的星辰.我还记得周国平就“人是被废黜的国王”有所议论,从中,我想,我们不断体验生活,收集一份份情感,塑造更美好的自己,是不是就是找回王冠的过程 呢? ‎ 反观当今社会,在浮躁意气的环境之下,人们越发忽略了对自我心灵的建设,忽略了生活、情感存在的意义.对于青少年来说,这些重要人生零件的缺失,让本该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价值观有崩塌的危险,这是极其严重的,当社会上越来越多因压力而失控,因成功而迷失的现象层出不穷时,我们应该重塑那份关注生活、关注情感的初心,达到心灵平衡的至高境界。 ‎ 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讲这一径长途点缀的花香弥漫,使得穿枝拂叶的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落,也不觉悲凉.冰心的话在我的心中时时激起层层涟漪,愿我们能够关注生命的点滴,无论悲或喜,无论哀与愁,即便落泪,我们的人生终将会是美好的篇章。‎ ‎【解析】‎ 试题分析:如果从“寒冷”对“温暖”、“崎岖”对“平坦”的角度分析,个人认为可以从分析人生的两面性入手,“寒冷”和“崎岖”代表人生中不好的一面,“温暖”和“平坦”反之.人生“不好的一面”还有哪些呢?比如人性的丑恶、愿望的无法满足、种种让人痛苦的经历.对此,你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呢?至于好的一方面有什么具体表现呢?又该如何对待呢? ‎ 参考立意: ‎ ‎1、人间冷暖处,自有花开落; ‎ ‎2、脚下所行,心之所及. ‎ 这个题目具有思辨性,写作时要积极思辨.既要看到你所关注的问题中的正面因素,又要看到其负面.行文中要突出重点,着重写其一面,兼写另一面.思考应该是积极的,即使是写负面材料为重点,也要持乐观态度,看到社会发展的光明前景.此题写成记叙文、议论文皆可.写记叙文,把你关注对象的材料具体翔实、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夹叙夹议,表达你的思考;写议论文,把你关注对象的材料概括、简明地叙述出来,着重分析、评论。‎ 点睛:新材料作文,审题是关键,而阅读材料又是审题的前提。在阅读过程中,要通过概括材料大意,找出关键语句,确定立意角度,进而提炼出中心论点。‎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