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决胜疆场的艺术 8 井陉之战学案 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决胜疆场的艺术 8 井陉之战学案 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

‎8 井陉之战 拨开云雾见真谛 井陉之战作为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被后世研究者无限地拔高,使之神化!而关键的制胜之道却往往被忽视。后人往往纠缠于“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或者是探讨背水之战的神奇!‎ 战后,诸将迷惑不解,问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 韩信的解释无疑说出了此战的一个关键,但是远远不是全部,以至后人研究的时候走了不少弯路,此战关键之处就是孙子兵法所说:知己知彼。作为掌握孙子兵法精髓的韩信无疑很好的继承了这种用兵权谋,把它和巧妙的战术配合在一起构成完美战役。‎ 军事的布局不在于你有多么完美的战术设计,有多么精妙的奇思异想。关键在于你如何把握战术的节奏,把每个环节都丝丝入扣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去完善它,而不至于一步错,满盘输!而韩信运用高级间谍巧妙背水破敌殊成绝响,井陉之战制胜之道不在于背水之阵有多奥妙,而在于韩信知道敌军实际的情况,对症下药!井陉之战制胜之道不在于韩信的奇兵正兵配合的如何神奇如何“哲学”,而在于韩信有把握取得敌军大营,故做疑云!‎ 后世无数风流志士不解井陉之战之真谛,而竞相模仿欲以一举成名,结果战败身死,声名倒地!徒为后世者笑,戒之戒之!‎ 汉初军事家——韩信 29‎ 韩信(约公元前231-公元前196),西汉开国功臣。淮阴人。初属项羽,继投刘邦,因萧何荐为大将。楚汉战争中,刘邦用其策定关中。刘邦项羽相持于荥阳、成皋时,他领军袭魏攻赵,以数千人背水列阵,用“陷之死地而后生”之策,破赵军20万。遂后率军东进,攻打齐国,大败齐楚联军,自立为齐王。汉高祖元年,与刘邦合围项羽,设下十面埋伏,高唱楚歌,迫使项羽自杀于垓下。汉兴,改封楚王。人告其谋反,贬为淮阴侯。后又被告谋反,为吕后所杀。善将兵,著有《兵法》三篇。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刘邦评价其曰:“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公元前205年,项羽在彭城大破刘邦,这使得许多诸侯纷纷背汉归楚,刘邦的处境十分困难。为了摆脱这一不利局面,刘邦采纳了张良等人的建议,制定了正面坚守、侧翼发展、敌后袭扰的战略方针。其中命令大将韩信率军开辟北方战场,逐次歼灭黄河以北的割据势力,向楚军侧背发展,就是这一战略计划的重要环节之一。井陉口是太行山有名的八大隘口之一,就是现在河北获鹿西10里的土木关。在它以西,有一条长约几十公里的狭窄驿道,易守难攻,不利于大部队的行动。当时赵军先期扼守住井陉口,居高临下,以逸待劳,且兵力雄厚,处于优势和主动地位。反观韩信,麾下只有数万之众,且系新募之卒,千里行军,士气虽高涨,但身体却疲乏,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井陉之战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一场著名战役。‎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荥阳(xíng)  井陉(xíng)  阏与(è)‎ 喋血(dié) 馈粮(kuì) 后爨(cuàn)‎ 萆山(bì) 裨将(pí) 传飧(sūn)‎ 泜水(chí)‎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1)禽夏说阏与(“禽”同“擒”)‎ ‎(2)而两将之头可致于戏下(“戏”同“麾”,军队中的帅旗)‎ ‎(3)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萆”同“蔽”)‎ ‎(4)背水陈(“陈”通“阵”)‎ ‎(5)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详”同“佯”,假装)‎ ‎(6)兵法右倍山陵(“倍”通“背”)‎ 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1)以 29‎ ‎(2)与 ‎(3)下 ‎(4)而 ‎(5)其 ‎(6)且 ‎(7)疾 ‎(8)绝 ‎(9)乃 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 ‎(1)引兵东(名词活用作动词)向东进军 ‎(2)信之下魏破代(名词活用作动词)攻占 ‎(3)北击赵、代(名词作状语)向北 ‎(4)欲东下井陉击赵(名词作状语)向东 ‎(5)鼓行出井陉口(名词作状语)击着鼓 ‎(6)师事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老师那样 ‎(7)深沟高垒(形容词作动词)深挖,高筑 ‎(8)坚营勿与战(形容词作动词)坚守 ‎(9)必空壁逐我(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空 ‎(10)陷之死地而后生(动词使动用法)使……陷于 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其实不过数千 古义:它的实际情况。‎ 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1)成安君,儒者也(判断句)‎ 译文:成安君,是信奉儒家学说的刻板书生。‎ ‎(2)非臣所及也(判断句)‎ 译文:将军的谋略不是我们所能赶得上的呀。‎ ‎(3)何以加之(状语后置句)‎ 译文:又怎么对付呢!‎ ‎(4)必为二子所禽矣(被动句)‎ 译文:一定会被他二人俘虏。‎ ‎(5)广武君策不用(被动句)‎ 译文:广武君的计谋不被采纳。‎ 29‎ ‎(6)汉之败却彭城(省略句)‎ 译文:汉军在彭城败退。‎ ‎(7)坚营勿与战(省略句)‎ 译文:坚守军营,不与他交战。‎ ‎[文脉·梳理]‎ 井陉之战背水列阵迂回战术 ‎[文本·精析]‎ ‎1.井陉之战前韩信所面临的危机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军队战斗力严重不足;孤军深入敌境,面临险恶地势;侧翼的威胁。‎ ‎2.“背水一战”战术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小心谨慎,以军事侦察为先;②天才的战略部署;③以己之强,攻彼之弱,奇袭井陉大营;④真正的利用、重视了骑兵的能力;⑤背水列阵;⑥先灭侧翼势力、主次分明;⑦用军以奇,不拘泥。‎ ‎3.井陉之战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作为主帅,要心有奇计,腹有良谋,胸中自有百万兵;②要善于采用贤士的谋略;③要谋定而后动;④要严肃军纪。‎ ‎4.韩信东下井陉时的兵力如何?广武君是怎样分析这场战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汉王派人调走韩信的精锐部队,开往荥阳去抵御楚军。韩信与张耳率兵数万人攻打井陉。‎ 广武君分析认为,汉将韩信渡过黄河,俘虏魏豹,生擒夏说,血洗阏与,又以张耳辅助,计议要夺取赵国。他的锋芒不可阻挡。韩信的军队千里运送粮饷,士兵们就会面带饥色。临时砍柴割草烧火做饭,军队就不能经常吃饱。井陉的道路,两辆战车不能并行,骑兵不能排成行列。因此,运粮食的队伍势必远远地落到后边。所以广武君希望成安君临时拨给他奇兵三万人,从隐蔽小路拦截韩信军队的粮草。成安君不与韩信交战,而广武君出奇兵截断韩信的后路,让他们在荒野什么东西也抢掠不到,用不了十天,即可取胜。‎ ‎5.作者在描写井陉之战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对比。成安君和广武君进行对比,广武君较机智,但计策没被采用;成安君和韩信进行对比,成安君刻板教条,韩信机智灵活。‎ ‎(2)衬托。用“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与其后的取胜对比,反衬韩信料事如神;以赵军望见韩信背水列阵大笑,反衬出他的智慧;活捉广武君以后,对广武君的态度,衬托其胸襟气度;打完仗后对诸将的解释,反衬他高人一等的用兵智慧。‎ 汉军在彭城败退,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叛汉降楚,齐国和赵国也背叛汉王跟楚国和解。六月,魏王豹求见,以探望老母疾病为由请假回乡,一到封国,立即切断黄河蒲津关,反叛汉王,与楚军订约讲和。汉王派郦生游说魏王豹,没有成功。这年八月,汉王任命韩信为左丞相,攻打魏王豹。魏王把主力部队驻扎在蒲坂,堵塞了黄河渡口临晋关(即蒲津关)。韩信就增设疑兵,故意排列开战船,假装要在临晋渡河,而隐蔽的部队却从夏阳用木制的盛器浮水渡河,偷袭安邑。魏王豹惊慌失措,带领军队迎击韩信,韩信就俘虏了魏豹,平定了魏地,改制为河东郡。汉王派张耳和韩信一起,领兵向东进发,向北攻击赵国和代国。这年闰九月,打垮了代国军队,在阏与活捉了夏说。韩信攻克魏国,摧毁代国后,汉王就立刻派人调走韩信的精锐部队,到荥阳抗击楚军。‎ 韩信和张耳率领几万人马,想要突破井陉口,攻击赵国。赵王、成安君陈馀听说汉军将要来袭击赵国,在井陉口聚集兵力,号称二十万大军。广武君李左车向成安 29‎ 君献计说:“听说汉将韩信渡过西河,俘虏魏王豹,生擒夏说,新近血洗阏与。如今又以张耳辅助,计议要夺取赵国。这是乘胜利的锐气离开本国远征,其锋芒不可阻挡。可是,我听说千里运送粮饷,士兵们就会面带饥色。临时砍柴割草烧火做饭,军队就不能经常吃饱。眼下井陉这条道路,两辆战车不能并行,骑兵不能排成行列,行进的军队迤逦数百里,运粮食的队伍势必远远地落到后边。希望您临时拨给我奇兵三万人,从隐蔽小路拦截他们的粮草。您就深挖战壕,高筑营垒,坚守军营,不与他交战。‎ 他们向前不得战斗,向后无法退却,我出奇兵截断他们的后路,让他们在荒野什么东西也抢掠不到,用不了十天,两将的人头就可送到将军帐下。希望您仔细考虑我的计策。否则,一定会被他二人俘虏。”成安君,是信奉儒家学说的刻板书生,经常宣称正义的军队不用欺骗诡计,说:“我听说兵书上讲:兵力十倍于敌人,就可以包围它,超过敌人一倍就可以交战。现在韩信的军队号称数万,实际上不过数千。竟然跋涉千里来袭击我们,已经极其疲惫。如今像这样回避不出击,强大的后续部队到来,又怎么对付呢!诸侯们会认为我胆小,就会轻易地来攻打我们。”不听取广武君的计谋,广武君的计谋不被采纳。‎ 韩信派人暗中打探,了解到没有采纳广武君的计谋,回来报告,韩信大喜,才敢领兵进入井陉狭道。离井陉口还有三十里,停下来宿营。半夜传令出发,挑选了两千名轻装骑兵,每人拿一面红旗,从隐蔽小道上山,在山上隐蔽着观察赵国的军队。韩信告诫说:“(交战时,)赵军见我军败逃,一定会倾巢出动追赶我军,你们火速冲进赵军的营垒,拔掉赵军的旗帜,竖起汉军的红旗。”又让副将传达开饭的命令,说:“今天打垮了赵军正式会餐”。将领们都不相信,假意回答道:“好。”韩信对手下军官说:“赵军已先占据了有利地形筑造了营垒,他们看不到我们大将旗帜、仪仗,就不肯攻击我军的先头部队,只怕我们到了险要的地方就会退回去。”韩信就派出万人为先头部队,出了井陉口,背靠河水摆开战斗队列。赵军远远望见,大笑不止。‎ 天刚亮,韩信设置起大将的旗帜和仪仗,大吹大擂地开出井陉口。赵军打开营垒攻击汉军,激战了很长时间。这时,韩信、张耳假装抛旗弃鼓,逃回河边的阵地。河边阵地的部队打开营门放他们进去。然后再和赵军激战。赵军果然倾巢出动,争夺汉军的旗鼓,追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进入河边阵地。全军殊死奋战,赵军无法把他们打败。韩信预先派出去的两千轻骑兵,等到赵军倾巢出动去追逐战利品的时候,就火速冲进赵军空虚的营垒,把赵军的旗帜全部拔掉,竖立起汉军的两千面红旗。这时,赵军已不能取胜,又不能俘获韩信等人,想要退回营垒,营垒插满了汉军的红旗,大为震惊,以为汉军已经全部俘获了赵王的将领,于是军队大乱,纷纷落荒潜逃,赵将即使诛杀逃兵,也不能禁止。于是汉兵前后夹击,彻底摧垮了赵军,俘虏了大批人马,在泜水岸边斩杀了成安君,生擒了赵王歇。‎ 韩信就传令全军“不要杀害广武君,有能活捉他的,赏给千金”。于是就有人捆着广武君送到军营,韩信亲自给他解开绳索,请他面向东坐,自己面向西对坐着,用对待老师的礼节对待他。‎ 29‎ 众将献上首级和俘虏,向韩信祝贺,趁机向韩信说:“兵法上说行军布阵应该右边和背后靠山,前边和左边临水。这次将军反而令我们背水列阵,说‘打垮了赵军正式会餐’,我等并不信服,然而竟真取得了胜利,这是什么战术啊?”韩信回答说:“这也在兵法上,只是诸位没留心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况且我韩信没能平日里抚慰各位将士,这就是所说的‘赶着集市上的百姓去打仗’,在这种形势下不得不把将士们置之死地,使人人为保全自己而战;如果给他们留有生路,就都跑了,哪里还能够得以用他们取胜呢?”将领们都佩服地说:“好!将军的谋略不是我们所能赶得上的呀。”‎ ‎[课内·素材]‎ 韩信:胯下之辱 胯下之辱——韩信年少时父母双亡,家道贫寒,却刻苦读书,熟演兵法,怀安邦定国之抱负。他苦于生计无着,于不得已时,便在熟人家里吃口闲饭,有时也到淮水边上钓鱼换钱,屡屡遭到周围人的歧视和冷遇。一次,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有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你的配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自知形单影只,硬拼肯定吃亏。于是,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史书上称“胯下之辱”。‎ ‎【应用角度】 “忍”“忍辱负重”“大丈夫能屈能伸”。‎ ‎[热点·素材]‎ 官东:天下英雄气 ‎2015年6月1日‎,“东方之星”号客轮在长江中游湖北监利水域翻沉。官东主动请缨加入海军工程大学抢险救援分队。‎6月2日抵达救援现场后,他第一个跳入水中,面对水流湍急、能见度极低的双重考验,官东首先在船舱内发现朱红美老人,他一边耐心安抚老人的情绪,一边帮她穿戴好装具,最终成功将其救出,这是第一位被成功救出的生还者。14时15分,官东再次下水,在机舱部位找到了船员陈书涵。面对体力严重透支,陷入绝望的陈书涵,官东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装备给了陈书涵,自己冒着生命危险仅靠轻潜装具支撑。撤退时,他身上的信号绳被缠住,危急之下,官东割断信号绳,与水面彻底失联。‎ 29‎ 官东在黑漆漆的舱内摸索近20分钟,终于找到出舱口,怎料,一个暗流瞬间将他卷入深水区,而此时,装具里的氧气即将耗尽,官东果断丢掉所有装具,憋着一口气猛地往上游。由于上升速度过快,刚出水的官东双眼通红、鼻孔流血。面对大家的赞许,这个帅气的90后小伙儿,没有多言。因为在他看来,这是军人应有的担当。‎ 官东的感人事迹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受到了国家领导人接见并给予高度评价。随后又入选“中国好人榜”“中国网事·感动‎2015”‎第二季度网络人物、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称号。‎ ‎【媒评文摘】 来不及思量,就一跃而入。冰冷,漆黑,缺氧,那是长江之下,最牵动人心的地方。“别紧张,有我在”,轻声地安抚,稳住倾覆的船舱。摘下生命软管,那肩膀上剩下的只有担当。人们夸你帅,不仅仅指的是面庞。‎ ‎——“感动中国”评选委员会 ‎[佳作·领悟]‎ 生命的价值:韩信与洪战辉 ‎        ——关于成功 龙 儿 不要让昨日的沮丧令明天的梦想黯然失色!‎ 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 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个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他又说:“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并且用脚碾它。尔后他拾起钞票,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手来。“朋友们,你们已经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无论我如何对待那张钞票,你们还是想要它,因为它并没贬值,它依旧值20美元。”‎ 是啊,那20块钱没有因为遭到践踏而贬值,只要它没有被毁灭,被撕碎,它的价值依然是20块!‎ 每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中,不可避免的遭受打击,未曾得志时,都可能被比自己强大的人“践踏”,让我想起了“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先生,郁郁不得志时,贫困潦倒,吃了上顿不知道在哪里吃下顿饭,被一个小小的地痞欺负过,受过胯下之辱.对于男人,谁不知道,男儿膝下有黄金呢?可是韩信他忍了,可以想象他当时的内心一定会很痛苦。即使是贤达之人,受这样的侮辱,我想也不能免俗的会痛苦的!‎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识时务者为俊杰,当他处于劣势面对强势的时候,也许只有被欺负的份了,不管他是否愿意被欺负!这个世界永远都会是恃强凌弱,弱肉强食,那处于弱势的人,必须适应这样的游戏规则,为了保全自己的生命,放弃一次尊严又如何呢?等哪天你强大了,就可“我为刀俎,人为鱼肉”了。韩信他是英明的,并没有因此而失去大丈夫的尊严,他相信,是金子终究是要闪光的,历经岁月的历练,风雨的洗礼,终于成就了人生等的辉煌,可谓是青史留名了。‎ 29‎ 当代的洪战辉先生,他人如其名,像男人一样战斗着,在战斗中成就辉煌。他经历磨难,在湖南电视上看到一次有关他的专访,提及这样一件事情:在读高中的时候,他以卖参考书籍给附近几所学校的学生谋生,因为深谙经营之道,小生意做得还有生有色,为此他遭人眼红,遭人恨。有一次回家的路上,一个学校门口的小书贩,堵在他必经的路口,揍了他一顿!一个成年男人,恃强凌弱,欺负一个还在读书的学生,洪战辉的一只眼睛几近失明。当时洪先生也是郁闷了几天,但是苦难没有击倒他,他凭着永远乐观积极的精神,实实在在的行动,走出了人生的沼泽之地,历经阴霾,终于赢来了人生中阳光灿烂的春天!现在还有谁再敢欺负他?此时,他已然成为一位强者!‎ ‎【佳作赏析】 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自己的决定或碰到的逆境击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们觉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无论发生什么,或将要发生什么,在上帝的眼中,你们永远不会丧失价值。在他看来,肮脏或洁净,衣着齐整或不齐整,你们依然是无价之宝。‎ 生命的价值不依赖我们的所作所为,也不仰仗我们结交的人物,而是取决于我们本身!我们是独特的——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 ‎[基础巩固层]‎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归视亲疾  疾:疾病 B.信乃益为疑兵 益:更加 C.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 假:给予 D.吾奇兵绝其后 绝:断绝 ‎【解析】 益,增设。‎ ‎【答案】 B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乃敢引兵遂下  ②是乃仁术也 B.①陷之死地而后生 ②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C.①毕贺,因问信 ②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D.①汉之败却彭城 ②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解析】 D项,“之”均为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副词,才;副词,是。B项,连词,表转折,然而;连词,表修饰。C项,副词,趁机;连词,因而。‎ 29‎ ‎【答案】 D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跟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夜半传发 B.军皆殊死战,不可败 C.其实不过数千 D.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 ‎【解析】 其实:古义,它的实际情况;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答案】 C ‎4.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活用现象有误的一项是(  )‎ A.信之下魏破代  下:名词活用作动词,攻占 B.欲东下井陉击赵 东:名词作状语,何东 C.坚营勿与战 坚:形容词作动词,坚守 D.师事之 师:名词作动词,学习 ‎【解析】 D项,“师”应为名词作状语,像对待老师那样。‎ ‎【答案】 D ‎5.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广武君策不用 A.必为二子所禽矣     B.非臣所及也 C.成安君,儒者也 D.何以加之 ‎【解析】 A项与例句均为被动句。B项与C项均为判断句,D项为宾语前置句。‎ ‎【答案】 A ‎[阅读提升层]‎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令其裨将传飧曰:“今日破赵会食。”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谓军吏曰:“赵已先据便地为壁,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未肯击前行,恐吾至阻险而还。”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 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于是有缚广武 29‎ 君而致戏下者,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 诸将效首虏,毕贺,因问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诸将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   舍:宿营 B.赵已先据便地为壁 壁:军营 C.有能生得者,购千金 购:购买 D.诸将效首虏 效:进献 ‎【解析】 C项,购:重金收买。‎ ‎【答案】 C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 B项,助词,用在时间词后面,不译。A项,①连词,表因果关系,就;②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就是。C项,①代词,你们;②如同。D项,①指示代词,这,这种;②第三人称代词,他的。‎ ‎【答案】 B ‎8.下面六句话分为四组,全都表现韩信作战艺术的一组是(  )‎ ‎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 ②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 ③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 ④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 ⑤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⑤‎ ‎【解析】 ②④均为赵所为,不能表现韩信作战艺术。‎ ‎【答案】 A ‎9.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井陉之战中韩信挑选了两千名轻骑兵,让每人持一面红旗,说:“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并传令今日破赵会餐,仗还没打就预料必胜,正面表现了他卓绝而奇特的军事才能。‎ 29‎ B.韩信不仅具体布置骑兵的行动计划,连敌军“空壁逐我”也肯定无疑,难怪将士们都不相信。接着他又派出万人的先锋队,“出,背水陈”,显然万人的先锋队伍,背水布阵都是不合常规的,是违反兵书战策的,所以连敌军也“望见而大笑”。‎ C.韩信派出士兵竖起大将的旗帜和仪仗,大张旗鼓地开出井陉口。两军相接,赵军倾巢出动攻击韩信的军队,韩信诈败,抛旗弃鼓,等到他的骑兵乘虚冲入赵军营垒,换上汉军赤帜后,韩信率众拼死反扑,迫使赵军想退回营垒。‎ D.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汦水上,禽赵王歇,诚如韩信所说:“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这其中有运气侥幸的成分,也是韩信知己知彼、据实灵活地运用战策的结果。‎ ‎【解析】 D项,“这其中有运气侥幸的成分”错。‎ ‎【答案】 D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清晨,韩信组织好显示大将的旗帜和仪仗,大吹大擂地开出井陉口。‎ ‎(2)于是就有人捆着广武君送到军营,韩信亲自给他解开绳索,请他面向东坐,自己面向西对坐着,像对待老师那样对待他。‎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11~15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戏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 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轻,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 29‎ 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始为布衣时,贫,无行   无行:没有好品行 B.滕公奇其言 奇:奇怪 C.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 王:称王 D.一军皆惊 皆:全 ‎【解析】 B项,奇:感到奇怪,意动用法。‎ ‎【答案】 B ‎12.下列加点虚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 A项,两个“顾”都是“只是”的意思。B项,①就是,②才;C项,①助词,取消独立性,②代词,指汉军;D项,①用,②因为。‎ ‎【答案】 A ‎13.下列句子编成四组,全都能说明萧何推荐韩信理由的一组是(  )‎ ‎①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②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 ③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④吾为公以为将 ⑤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⑥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解析】 ②是说韩信不受项羽重用,④是刘邦看在萧何面上勉强答应用韩信为将,⑥是说全军没有人看得起韩信,都不是萧何推荐韩信的理由。‎ ‎【答案】 C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信受胯下之辱的描写,不仅画活了屠中少年的个性特征,而且也很好地表现了韩信的心理。大量的心理活动都在他“孰视”“蒲伏”中表现了出来。‎ B.萧何力荐韩信,刘邦了解了韩信的才能,毫不犹豫地答应拜他做大将军。‎ C.“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可见不仅刘邦瞧不起、不信任韩信,全军没有一个人瞧得起、想得到是他。‎ 29‎ D.从萧何推荐韩信时与高祖的一段对话可见,萧何认定韩信是运筹帷幄、决胜庙堂的大将之才,不仅有军事家的才能,还有政治家的风度。‎ ‎【解析】 B项,“毫不犹豫”错,刘邦答应拜韩信做大将军是因为萧何连恐吓带恳请,是看在萧何面子上的,心里仍是充满忧心和怀疑。‎ ‎【答案】 B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当初为平民百姓时,贫穷,没有好品行,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官。‎ ‎(2)汉王不想成就统一天下的功业吗?为什么要斩壮士呢?‎ ‎(3)大王一向傲慢无礼,今天任命一位大将就像是呼唤一个小孩子一样,这就是难怪韩信要走了。‎ ‎【参考译文】 ‎ 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当初为平民百姓时,贫穷,没有好品行,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官。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人们大多厌恶他。曾经多次前往下乡南昌亭亭长处吃闲饭,接连数月,亭长的妻子嫌恶他,就提前做好早饭,端到内室床上去吃。开饭的时候,韩信去了,却不给他准备饭食。韩信也明白他们的用意,一怒之下,居然离去不再回来。‎ 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得高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是个胆小鬼罢了。”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于是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 等到项梁率军渡过了淮河,韩信持剑追随他,在项梁部下,却没有名声。项梁战败,又隶属项羽,项羽让他做了郎中。他屡次向项羽献策,以求重用,但项羽没有采纳。汉王刘邦入蜀,韩信脱离楚军归顺了汉王,因为没有什么名声,只做了接待宾客的小官。后来犯法判处斩刑,同伙十三人都被杀了,轮到韩信,他抬头仰视,正好看见滕公。说:“汉王不想成就统一天下的功业吗?为什么要斩壮士呢?”滕公感到他的话不同凡响,见他相貌堂堂,就放了他不杀他。和韩信交谈,很欣赏他。把这事报告汉王,汉王任命韩信为治粟都尉,汉王并没有察觉他有什么出奇超众的才能。‎ 29‎ 韩信多次跟萧何谈话,萧何认为他是位奇才。队伍到达南郑时,半路上跑掉的将领就多到了几十个人。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保荐过他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径自去追赶。有个不明底细的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极为生气,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见汉王。汉王又是生气又是喜欢,骂道:“你逃跑,是为什么?”萧何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汉王说:“你去追回来的是谁?”萧何说:“韩信啊。”汉王又骂道:“将领跑掉的有好几十,你都没有追;倒去追韩信,这是撒谎。”萧何说:“那些将领是容易得到的。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大王假如只想老做汉中王,当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也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罢了。”汉王说:“我也打算回东方去呀,哪里能够老闷在这个鬼地方呢?”萧何说:“大王如果决计打回东方去,能够重用韩信,他就会留下来;假如不能重用他,那么,韩信终究还是要跑掉的。”汉王说:“我看你的面子,派他做个将军吧。”萧何说,“即使让他做将军,韩信也一定不肯留下来的。”汉王说:“那么,让他做大将。”萧何说:“太好了。”当下汉王就想叫韩信来拜将。萧何说:“大王一向傲慢无礼,今天任命一位大将,就像是呼唤一个小孩子一样,这就难怪韩信要走了。大王如果诚心拜他做大将,就该拣个好日子。自己事先斋戒,搭起一座高坛,按照任命大将的仪式办理,那才行啊。”汉王答应了。那些将领听说了,个个暗自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会被任命为大将。等到举行仪式的时候,才知道是韩信,全军上下都大吃一惊。‎ ‎[语言运用层]‎ ‎16.下面一段文字是关于抗战胜利纪念日阅兵空中梯队呈现的亮点的解说,请概括其中的三个亮点,每点不超过15个字。‎ ‎9月3日抗战胜利纪念日大阅兵中,陆、海、空三军航空兵以前所未有的磅礴阵容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有五大亮点值得关注:‎ 一是____①____。历次大阅兵见证了共和国航空力量成长壮大的足迹: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式上,空军只有17架飞机;1999年国庆阅兵,三军航空兵首次联合受阅;2009年,14型151架飞机受阅,规模超过了以往。这次阅兵,空中梯队规模更大,陆军航空兵、海军航空兵、空军航空兵机型和数量都超过了历次阅兵,创下历史之最。‎ 二是____②____。这次阅兵,一些老旧机型没有了,增加了不少引人瞩目的新装备,新一代预警机、轰炸机、歼击机、舰载机、直升机等多型飞机均为列装后首次参阅。‎ 三是富有时代特色的编队队形新颖震撼。……‎ 四是拉烟、空中护旗等呈现方式增强美感。……‎ 五是____③____。“领导带头参训、第一架次受阅”是空军历次阅兵的优良传统之一,在本次阅兵中体现得尤为突出。有的将军担任梯队机长,有的担任梯队空中指挥员,有的既担任指挥部领导,又驾机直接受阅。还有多名师长、团长直接上阵带飞。‎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此题时,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根据语段的内容进行概括。①处要注意后文中的时间和飞机数量及规模的变化,②处注意“装备”中的“新”和“多”, ③处要注意首句中的关键词“领导带头参训、第一架次受阅”。在此基础上进行组织答案即可,注意字数的限制。‎ ‎【答案】 ①参阅规模和机型数量创历史之最 ②多种新式装备亮相 ③领导干部当先锋打头阵。‎ ‎17.仿照示例,从下列构字部件中任选两个不同的部件,另组一个汉字,并用该字组成一个双音词,再以该词立意,写两句感想。要求:①立意积极;②语句整齐;③不超过20字;④构字、组词不在答题卡上单独列出,包含于感想之中即可。‎ 构字部件:禾 亻 口 日 又 月 言 ‎ 构字词示例:+又→友→友善 感想示例:行友善营造温馨社会 讲真诚建设美好家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仿用句式以及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看清构字部件,选取恰当部件,构成汉字并组词,这一步非常简单;其次,根据所给例句,进行思维发散,写出立意积极的句子;最后,要注意所写语句要简洁,不能超过20字。‎ ‎【答案】 示例一:(日+月→明→文明)创文明社会 建和谐中国 示例二:(禾+日→香→书香)博览群书通晓天下事理 沐浴书香养成高尚人格 自读文本 张良 ‎[助读·参考译文]‎ 汉元年(前206)正月,沛公做了汉王,统治巴蜀地区。汉王赏赐张良黄金百镒,珍珠二斗,张良把它们都赠送给了项伯。汉王也因此让张良厚赠项伯,使项伯代他请求汉中地区。项王应允了汉王的请求,汉王于是得到了汉中地区。汉王到封国去,张良送到褒中,汉王让张良返回韩国。张良便劝告汉王说:“大王为何不烧断所经过的栈道,向天下表示不再回来的决心,以此稳住项王的心。”汉王便让张良返回韩国,汉王行进中,烧断了所经过的栈道。‎ 张良到了韩国,韩王成因为张良跟随汉王的缘故,项王不派韩王成到封国去,让他跟随自己一起东去。张良向项王游说道:“汉王烧断了栈道,已经没有返回的意思了。”张良便把齐王田荣反叛之事上书报告项王。项王由此不再担忧西边的汉王,因而起兵北上攻打齐国。‎ 29‎ 项王终于不肯派韩王回韩国,于是把他贬为侯,又在彭城杀了他。张良逃跑,抄小路隐秘地回到汉王那里,汉王这时也已回军平定三秦了。汉王又封张良为成信侯,跟着东征楚国。到了彭城,汉军战败而归。行至下邑,汉王下马倚着马鞍问道:“我打算放弃函谷关以东等一些地方(作为封赏),谁能够同我一起建功立业呢?”张良进言说:“九江王黥布是楚国的猛将,同项王有隔阂;彭越与齐王田荣在梁地反楚。这两个人可立即利用。汉王的将领中唯有韩信可以托付大事,独当一面。如果要舍弃这些地方,就把它们送给这三个人,那么楚国就可以打败了。”汉王于是派萧何去游说九江王黥布,又派人去联络彭越。等到魏王豹反汉,汉王派韩信率兵攻打他,乘势攻占了燕、代、齐、赵等国的领地。而最终击溃楚国的,正是这三个人的力量。‎ 张良多病,不曾独立带兵作战,一直作为出谋划策的臣子,时时跟从汉王。‎ 汉三年(前204),项羽迅疾地把汉王围困在荥阳,汉王惊恐忧愁,与郦食其商议削弱楚国的势力。郦食其说:“昔日商汤讨伐夏桀,封夏朝后人到杞国。周武王讨伐商纣,封商朝后人于宋国。如今秦朝丧失德政、抛弃道义,侵伐诸侯各国,消灭了六国的后代,使他们没有一点立足的地方。陛下果真能够重新封立六国的后裔,使他们都接受陛下的印信,这样六国的君臣百姓一定都感戴陛下的恩德,无不归顺服从,仰慕陛下的道义,甘愿做陛下的臣民。随着恩德道义的施行,陛下就可以南面称霸,楚王一定整好衣冠恭恭敬敬地前来朝拜了。”汉王说:“好。赶快刻制印信,先生就可以带着这些印信出发了。”‎ 郦食其还没有动身,张良从外面回来谒见汉王。汉王正在吃饭,说:“子房过来!有一个客人为我设计削弱楚国的势力。”接着把郦食其的话都告诉了张良,然后问道:“在你看来这事怎样?”张良说:“是谁替陛下出的这个主意?陛下的大事要完了。”汉王说:“为什么呢?”张良回答说:“我请求您允许我借用您面前的筷子为大王筹划一下形势。”接着说:“昔日商汤讨伐夏桀而封夏朝的后代于杞国,那是估计到能制桀于死命。当前陛下能制项籍于死命吗?”汉王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不能那样做的第一个原因。周武王讨伐商纣而封商朝的后代于宋国,那是估计到能得到纣王的脑袋。‎ 现在陛下能得到项籍的脑袋吗?”汉王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不能那样做的第二个原因。武王攻入殷商的都城后,在商容所居里巷的大门上表彰他,释放被囚禁的箕子,重新修筑比干的坟墓。如今陛下能重新修筑圣人的坟墓,在贤人里巷的大门表彰他,在有才智的人们面前向他致敬吗?”汉王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不能那样做的第三个原因。周武王曾发放钜桥粮仓的存粮,散发鹿台府库的钱财,以此赏赐贫苦的民众。目前陛下能散发仓库的财物来赏赐穷人吗?”汉王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不能那样做的第四个原因。周武王灭亡商朝以后,废止兵车,改为乘车,把兵器倒置存放,用虎皮盖上,用以向天下表明不再动用武力。‎ 29‎ 现在陛下能停止战事,推行文治,不再打仗了吗?”汉王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不能那样做的第五个原因。周武王在华山的南面放牧战马,以此表明没有用它们的地方了。眼下陛下能让战马休息不再使用它们吗?”汉王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不能那样做的第六个原因。周武王在桃林的北面放牧牛,以此表明不再运输和积聚作战用的粮草。而今陛下能放牧牛群不再运输、积聚粮草了吗?”汉王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不能那样做的第七个原因。再说天下从事游说活动的人离开他们的亲人,舍弃了祖坟,告别了老友,跟随陛下各处奔走,只是日夜盼望着想得到一块小小的封地。‎ 假如恢复六国,拥立韩、魏、燕、赵、齐、楚的后代,天下从事游说活动的人各自回去侍奉他们的主上,伴随他们的亲人,返回他们的旧友和祖坟所在之地,陛下同谁一起夺取天下呢?这是不能那样做的第八个原因。当前只有使楚国不再强大,否则六国被封立的后代重新屈服并跟随楚国,陛下怎么能够使他们臣服?如果真的要采用这位客人的计策,陛下的大事就完了。”汉王饭也不吃了,吐出口中的食物,骂道:“这个臭儒生,差一点败坏了你老子的大事!”于是下令赶快销毁那些印信。‎ 自读文本 田单 ‎[助读·参考译文]‎ 田单是齐国田氏家族的远支。在齐湣王时,田单担任首都临淄佐理市政的小官,并不被齐王重用。后来,到燕国派遣大将乐毅攻破齐国,齐湣王被迫从都城逃跑,不久又退守莒城。在燕国军队长驱直入征讨齐国之时,田单也离开都城,逃到安平,让他的同族人把车轴两端的突出部位全部锯下,安上铁箍。不久,燕军攻打安平,城池被攻破,齐国人争路逃亡,都因被撞得轴断车坏,被燕军俘虏,只有田单和同族人因用铁箍包住了车轴的缘故,得以逃脱,向东退守即墨。‎ 这时,燕国军队已经全部降服了齐国大小城市,只有莒和即墨两城未被攻下。燕军听说齐湣王在莒城,就调集军队,全力攻打。大臣淖齿在莒地杀死了齐湣王,坚守城池,抗击燕军,燕军几年都不能攻破该城。(迫不得已,)燕将带兵东行,围攻即墨,即墨的守城官员出城与燕军交战,战败被杀。即墨城中军民都推举田单当首领,说:“安平那一仗,田单和同族人因用铁箍保全了性命,他懂得军事。”大家拥立田单做将军,凭借即墨城抵抗燕军。‎ 过了不久,燕昭王去世,燕惠王登位,他和乐毅有些不和。田单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就派人到燕国去行使反间计,扬言说:“齐湣王已被杀死,没被攻克的齐国城池只不过两座而已。乐毅是害怕被杀掉而不敢回国,他以讨伐齐国为名,实际上是想和齐国兵力联合起来,在齐国称王。齐国人心还未归附,因此暂且拖延时间,慢慢攻打即墨,以便等待时机成熟再称王。齐国人担心的是,唯恐其他将领来带兵,即墨城就必破无疑了。”燕惠王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就派大将骑劫去代替乐毅。‎ 29‎ 乐毅因此(被免职之后)逃到赵国去了,燕军官兵都为此忿忿不平。田单又命城中军民在吃饭之前要在庭院中祭祀祖先,使得众多的飞鸟因争食祭祀的食物,在城上盘旋飞舞。城外的燕军看了,都感到很奇怪。田单又扬言说:“这是神仙要下界指导我们克敌制胜。”又对城里人说:“一定会有神人来做我的老师。”有一个士兵说:“我可以当您的老师吗?”接着就扬长而去。田单连忙站起来,把他拉过来,请他坐在面向东的上座,用侍奉老师的礼节来侍奉他。那个士兵说:“我欺骗了您,我真是一点本事也没有。”田单说:“请您不要再说了。”接着就奉他为师。每次发号施令,一定要称是神师的主意。‎ 他又扬言说:“我最怕的是燕军把俘虏的齐国士兵割去鼻子,放在队伍的前列,再和我们交战,那即墨就必然被攻克。”燕军听到这话,就照此施行。城里的人看到齐国众多的降兵都被割去了鼻子,人人义愤填膺,全力坚守城池,只怕被敌人捉住。田单又派人施反间计说:“我很害怕燕国人挖了我们城外的祖坟,侮辱了我们的祖先,这可真是让人寒心的事。”燕军听说之后,又把齐国人的坟墓全部挖出,并把死尸焚烧殆尽。即墨人从城上看到此情此景,人人痛哭流涕,都请求出城拼杀,愤怒的情绪增加十倍。‎ 田单知道现在是出战的最好时机,于是就亲自拿着夹板铲锨,和士兵们一起修筑工事,并把自己的妻子姬妾都编在队伍之中,还把全部的食物拿出来犒劳士卒。命令装备整齐的精锐部队都埋伏起来,让老弱妇女上城防守,又派使者去和燕军约定投降事宜,燕军官兵都高呼万岁。田单又把民间的黄金收集起来,共得一千镒,让即墨城里有钱有势的人送给燕军,请求说:“即墨就要投降了,希望你们进城之后,不要掳掠我们的妻子姬妾,让我们能平安地生活。”燕军将领非常高兴,满口答应。燕军因此更加松懈。‎ 田单于是从城里收集了一千多头牛,给它们披上大红绸绢制成的被服,在上面画着五颜六色的蛟龙图案,在它们的角上绑好锋利的刀子,把渍满油脂的芦苇绑在牛尾上,点燃其末端。又把城墙凿开几十个洞穴,趁夜间把牛从洞穴中赶出,派精壮士兵五千人跟在火牛的后面。因尾巴被烧得发热,火牛都狂怒地直奔燕军,这一切都在夜间突然发生,使燕军惊慌失措。牛尾上的火把将黑夜照得通明如昼,燕军看到它们都是龙纹,所触及到的人非死即伤。五千壮士又随后悄然无声地杀来,而城里的人乘机擂鼓呐喊,紧紧跟随在后面,甚至连老弱妇孺都手持铜器,敲得震天响,和城外的呐喊声汇合成惊天动地的声浪。燕军非常害怕,大败而逃。齐国人在乱军之中杀死了燕国的主将骑劫。‎ 燕军纷乱,溃散逃命,齐军紧紧追击溃逃的敌军,所经过的城镇都背叛燕军,归顺田单,田单的兵力也日益增多,乘着战胜的军威,一路追击,燕兵仓皇而逃,战斗力一天天减弱,一直退到了黄河边上,原来齐国的七十多座城池又都被收复。于是田单到莒城迎接齐襄王,襄王也就回到都城临淄来处理政务。‎ 齐襄王封赏田单,赐爵号为安平君。‎ 太史公说:用兵作战要一面和敌人正面交锋,一面用奇兵突袭制胜。善于用兵的人,总是能够奇兵迭出而变化无穷。正面的交锋和背侧的奇袭都要发生作用,这两种战术的相互转化,就如同圆环没有起止一般使人捉摸不定。用兵之初要像处女那样沉静、柔弱,诱使敌人敞开门户,毫不戒备;然后在时机到来之时,就像逃脱的兔子一般快速、敏捷,使敌人来不及防御。这大概说的就是田单吧!‎ 29‎ 综合测评(四)‎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积累(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习兵   习:懂得,熟悉 B.东乡坐,师事之 师:拜师学习 C.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先人 僇:通“戮”,羞辱 D.乃身操版插,与士卒分功 功:工作,事情 ‎【解析】 师,用侍奉老师的礼节,名词作状语。‎ ‎【答案】 B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以车彗折车败为燕所虏 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 B.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 而田单乃令城中人食必祭其先祖于庭 C.乐毅因归赵,燕人士卒忿 不如因而厚遇之 D.顷之,燕昭王卒 燕人闻之,如其言 ‎【解析】 B项为于是,就,副词;A项分别为“因为,介词”和“拿,把,介词”;C项分别为“于是,就,副词”和“趁机,介词”;D项分别为“音节助词,不译”和“这件事,指代词”。‎ ‎【答案】 B ‎3.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 B.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 C.牛尾炬火光明炫耀 D.燕军扰乱奔走 ‎【解析】 B项,古义:扬言/今义:宣告。C项,古义:光彩明亮/今义:夸耀。D项,古义:纷乱/今义:搅扰,使混乱或不安。‎ ‎【答案】 A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东乡坐,师事之 A.燕既尽降齐城 29‎ B.因师之 C.飞鸟悉翔舞城中下食 D.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 ‎【解析】 C项和例句都为名词用作状语,A项为使动用法,B项为意动用法,D项为名作动。‎ ‎【答案】 C ‎5.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立以为将军,以即墨距燕 A.淖齿既杀湣王于莒 B.其田单之谓邪 C.即墨大夫出与战 D.唯恐见得 ‎【解析】 C项与例句都为省略句,A项为状语后置句,B项为宾语前置句,D项为被动句。‎ ‎【答案】 C 二、阅读鉴赏(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6~10题。(20分)‎ 食其未行,张良从外来谒。汉王方食,曰:“子房前!客有为我计桡楚权者。”具以郦生语告,曰:“于子房何如?”良曰:“谁为陛下画此计者?陛下事去矣!”汉王曰:“何哉?”张良对曰:“臣请藉前箸为大王筹之。”曰:“昔者汤伐桀而封其后于杞者,度能制桀之死命也。今陛下能制项籍之死命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一也。武王伐纣封其后于宋者,度能得纣之头也。今陛下能得项籍之头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二也。武王入殷,表商容之闾,释箕子之拘,封比干之墓。今陛下能封圣人之墓,表贤者之闾,式智者之门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三也。发钜桥之粟,散鹿台之钱,以赐贫穷。今陛下能散府库以赐贫穷乎?”曰:“未能也。”“其不可四矣。殷事已毕,偃革为轩,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复用兵。今陛下能偃武行文,不复用兵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五矣。休马华山之阳,示以无所为。今陛下能休马无所用乎?”曰:“未能也。”“其不可六矣。放牛桃林之阴,以示不复输积。今陛下能放牛不复输积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七矣。且天下游士离其亲戚,弃坟墓,去故旧,从陛下游者,徒欲日夜望咫尺之地。今复六国,立韩、魏、燕、赵、齐、楚之后,天下游士各归事其主,从其亲戚,反其故旧坟墓,陛下与谁取天下乎?其不可八矣。且夫楚唯无强,六国立者复桡而从之,陛下焉得而臣之?诚用客之谋,陛下事去矣。”汉王辍食吐哺,骂曰:“竖儒,几败而公事!”令趣销印。‎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29‎ A.张良从外来谒     谒:拜见 B.臣请藉前箸为大王筹之 藉:凭借,利用 C.今陛下能偃武行文 偃:停止 D.竖儒,几败而公事 几:几个 ‎【解析】 D项,几:几乎、差点。‎ ‎【答案】 D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 B. C. D. ‎【解析】 B项,都为句末语气词。A项,介词,把;连词,来。C项,代词,他的;代词,那。D项,代词,你的;连词,表并列。‎ ‎【答案】 B ‎8.下面六句话分为四组,全都表现张良“运筹帷幄”的一组是(3分)(  )‎ ‎①谁为陛下画此计者 ‎②今陛下能制项籍之死命乎 ‎③臣请藉前箸为大王筹之 ‎④从陛下游者,徒欲日夜望咫尺之地 ‎⑤汉王辍食吐哺 ‎⑥诚用客之谋,陛下事去矣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解析】 ①这只是张良的问话。③这是张良筹划之前所说的话。⑤是刘邦的动作。‎ ‎【答案】 D ‎9.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张良谒见汉王,汉王把一个客人为自己设计削弱楚国的势力的事告诉了他。然后征求张良的看法,张良问谁出的这个主意,然后断言,如果真这样做的话,汉王的大事要完了。‎ B.张良为刘邦谋划,其中列举周武王曾发放钜桥粮仓的存粮、散发鹿台府库的钱财,以此赏赐贫苦的民众的事,说明目前汉王有散发仓库的财物来赏赐穷人之心,只是时候未到。‎ C.张良认为汉王不能做到置项羽于死地,也不能表彰贤者、赈济贫穷百姓、停用武力,更不能无为而治。在这样的情况下立六国之后,只会败坏汉王的事业。‎ D.张良分析了立六国之后的后果:当前没有比楚国更强大的,如果六国被封立的后代重新屈服并跟随楚国,汉王很难能够使他们臣服。汉王于是下令赶快销毁那些印信。‎ 29‎ ‎【解析】 B项,“说明目前汉王有散发仓库的财物来赏赐穷人之心,只是时候未到”说法错误,目前并没有这个心意。‎ ‎【答案】 B ‎10.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子房前!客有为我计桡楚权者。(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谁为陛下画此计者?陛下事去矣!(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且夫楚唯无强,六国立者复桡而从之,陛下焉得而臣之?(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子房到我跟前来!有个为我谋划削弱楚军计策的食客。‎ ‎(2)谁给陛下谋划这个计策?(如果这样做)陛下的大事就全完了!‎ ‎(3)况且楚国当今强大无比,重新封立的六国后代就会再被削弱而屈从楚国,陛下怎么能够得到他们并使他们臣服呢?‎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武王问太公曰:“立将之道奈何?”‎ 太公曰:“凡国有难,君避正殿。召将而诏之曰:‘社稷安危,一在将军。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也。’‎ ‎“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君入庙门,西面而立;将入庙门,北面而立。君亲操钺持首,授将其柄,曰:‘从此上至天者,将军制之。’复操斧持柄,授将其刃,曰:‘从此下至渊者,将军制之。见其虚则进,见其实则止。勿以三军为众而轻敌,勿以受命为重而必死,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以辩说为必然。’‎ ‎“将已受命,拜而报君曰:‘臣闻国不可从外治,军不可从中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臣既受命专斧钺之威,臣不敢生还,愿君亦垂一言之命于臣。君不许臣,臣不敢将。’君许之,乃辞而行。军中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出,临敌决战,无有二心。是故智者为之谋,勇者为之斗,气厉青云,疾若驰骛,兵不接刃而敌降服。战胜于外,功立于内,吏迁士赏,百姓欢说,将无咎殃。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熟,社稷安宁。”‎ 武王曰:“善哉!”‎ 武王问太公曰:“吾欲令三军之众,攻城争先登,野战争先赴,为之奈何?”太公曰:“将有三礼。”武王曰:“敢问其目?”‎ 太公曰:“将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名曰礼将。将不身服礼,无以知士卒之寒暑。出隘塞,犯泥涂,将必先下步,名曰力将。将不身服力,无以知士卒之劳苦。军皆定次,将乃就舍;炊者皆熟,将乃 29‎ 就食;军不举火,将亦不举,名曰止欲将。将不身服止欲,无以知士卒之饥饱。将与士卒共寒暑、劳苦、饥饱,故三军之众,闻鼓声则喜,闻金声则怒。高城深池,矢石繁下,士争先登;白刃始合,士争先赴。士非好死而乐伤也,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审,而见劳苦之明也。”‎ ‎(节选自汉墓竹简校本《六韬》,天津古籍出版社。有删改)‎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臣既受命专斧钺之威  专:独掌 B.敢问其目 目:条目 C.军皆定次,将乃就舍 次:次序 D.白刃始合 合:交锋 ‎【解析】 本题通过一词多义设误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A项,“斧钺之威”代指军事大权,据此推断“专”为“独掌”,正确。B项,上文说“将有三礼”,是说将领有三种法度,显然“目”是“条目”之意。C项,“次”结合下一句“将乃就舍”,联想初中课文《陈涉世家》中“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一句中的“次”,推断出“次”是“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即临时驻扎”之意。D项,“合”是动词,主语是“白刃”,即兵器,指代军队,解释为“交锋”,正确。‎ ‎【答案】 C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查则、为、之、乃四个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A项,“则”,均为连词,就。B项,“为”,第一个为介词,相当于“给”“替”;第二个为动词,给予。C项,“之”,第一个为结构助词,的;第二个为定语后置的标志。D项,“乃”,均为副词,第一个意为“才”;第二个意为“于是,就”。‎ ‎【答案】 A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 B.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 C.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 D.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文言文断句的关键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首先,通读这句话,了解大意。然后,抓住标志词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如文中的虚词“乃”“以”前面要断开。这样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本句是说将领接受任命后,‎国 29‎ 君命令太史占卜,举行斋戒、颁授斧钺等活动,需要弄清楚一共是几件事,然后将不同的事之间断开即可。‎ ‎【答案】 C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君王任命将军时,应该在太庙亲执象征兵权的钺和斧,郑重地授给将军,赋予他处理一切军务的权力。‎ B.将军接受任命后,将再次请求君王给予充分信任,并表明战胜敌人还需要智者出谋划策、勇士英勇战斗。‎ C.如果将军能做到“三礼”,那么无论攻城时还是野战时,士兵们都会奋勇争先,只想冲锋,不愿后退。‎ D.本文通过武王与太公问答,阐明了君王的立将之道和将军的领军之策,充分体现了太公高超的军事智慧。 ‎ ‎【解析】 本题从因果关系的角度设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B项,表述不当。原文中将军接受任命后,将再次请求君王给予充分信任,这样才能临敌作战,专心一意。因此,智谋之士都愿意为他出谋划策,勇武之人都愿意为他殊死战斗。原文是因果关系,B项变成了并列关系。‎ ‎【答案】 B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社稷安危,一在将军。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也。(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士非好死而乐伤也,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审,而见劳苦之明也。(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查点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判断句。(1)“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代表国家。“一”,全,都,一概。“不臣”,不肯臣服。“愿”,动词,希望。“应”,动词,应对,引申为征讨、讨伐。(2)“……也”表判断。“审”,清楚。‎ ‎【答案】 (1)国家安危,全在于将军。现在某国不肯臣服,希望将军率领军队去讨伐它。‎ ‎(2)士兵们并不是愿意死亡和乐意受伤啊,只是因为将军清楚地知道他们的冷暖饥饱,并且明确地了解他们的辛劳艰苦啊。‎ ‎【参考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任命将帅的方法(仪式)是怎样的?”‎ 太公回答道:“凡是国家遭遇危难,国君就避开正殿。在偏殿上召见主将,向他下达诏令说:‘国家安危,全在于将军。现在某国不肯臣服,希望将军率领军队去讨伐它。’‎ 29‎ ‎“主将已经接受命令,国君就命令太史占卜,斋戒三天,前往太庙,钻炙龟甲,占卜吉日,向将帅颁授斧钺。(到了吉日)国君进入太庙门,面向西站立;主将随之进入太庙门,面向北站立。国君亲自拿着钺的上部,把钺柄交给主将,宣告:‘从此军中上至于天的一切事物,全由将军裁决。’又拿着斧柄,授予主将斧刃,宣告:‘自此军中下至于深渊的一切事务,全由将军裁决。见到敌人虚弱就前进,见到敌人强大就停止。不要认为我军众多就轻敌,不要认为任务重大就以死相拼,不要因为身份尊贵就轻视他人,不要凭着一己之见就违背众人意愿,不要认为能言善辩就是正确的。’‎ ‎“主将已经接受任命,参拜并向国君报告说:‘我听说国事不可受外部的干预,军队作战不能由君主在朝廷遥控指挥;臣子有异心就不能忠心侍奉君主,疑虑重重,意志不坚定就不能迎敌应战。我既已奉命执掌军事大权,不获胜不敢活着回来,希望您也垂示一句赐予我行使权力的话。国君如果不答应我的要求,我不敢接受担任主将的任命。’国君应允之后,主将就辞别国君率军出征。从此军中一切事务,不听命于国君而全部听命于主将,临敌作战,专心一意。这样,就能使智谋之士都愿出谋划策,勇武之人都愿殊死战斗,士气昂扬直冲霄汉,行动迅速如快马奔驰,兵未交锋而敌人就已降服。取胜于国外,建功于朝廷,将吏得到晋升,士卒获得奖赏,百姓欢欣鼓舞,主将没有祸殃。于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家安宁。”‎ 武王说:“说得好啊!”‎ 武王对太公说:“我想要使三军将士,攻城的时候争先恐后地攀登,野外作战时争先恐后地冲锋,该怎样做呢?”太公说,“将领有三种法度。”武王说:“请说说它的具体条目好吗?”‎ 太公说:“作为将领,冬天不穿皮衣,夏天不用扇子,下雨不张伞篷,这叫作礼将。将领不以身作则,就无法了解士兵的冷暖。在通过险阻要塞,遇到泥泞道路时,将领必须要先下来步行,这叫作力将。将领不身体力行,就无法了解士兵的劳苦。士兵都驻扎安定了,将领才就寝;饭菜都做熟了,将领才吃饭;士兵不举火照明,将领也不举火照明,这叫作止欲将。将领不亲自抑制欲望,就无法了解士兵的饥饱。将领和士兵共担冷暖、劳苦、饥饱,因此三军士兵,听到擂鼓声就兴奋,听到鸣金声就恼怒。城墙高大,护城河很深,乱箭和垒石纷纷落下,士兵依然争先恐后地攀登;进行野战时,两军刚一接触,士兵就争先恐后地冲锋。士兵们并不是愿意死亡和乐意受伤啊,只是因为将军清楚地知道他们的冷暖饥饱,并且明确地了解他们的辛劳艰苦啊。”‎ 三、语言运用(15分)‎ ‎16.请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要求:另举一例;句式与画线部分相同。(5分)‎ 忍耐,是在等待中对机会的窥伺;忍耐,是在冲锋前对自己爆发力的凝聚。韩信的胯下之辱是忍耐,这忍耐不是得过且过,而是一种智者的韬略和计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 ‎【答案】 司马迁受宫后刑发愤著书是忍耐,这忍耐不是苟且偷生,而是强者的一种坚韧和顽强。‎ ‎17.下面的文字有一处语病,请写出序号并加以修改。(5分)‎ ‎①某科学研究所后院有座坟,②坟前竖着一块纪念碑,③碑上用中英文镌刻着“谨纪念为生命科学研究而献身的实验动物”的铭文。④善待实验动物的尊严,是科学工作者的责任。‎ ‎(1)有语病的一处的序号:________(2分)‎ ‎(2)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解析】 本题从搭配不当的角度考查对病句的辨析与修改。④搭配不当,“善待”与“动物的尊严”不搭配,应将“善待”改为“维护”,或删除“的尊严”。‎ ‎【答案】 (1)④;(2)把“善待”改为“维护”(或删去“的尊严”)。‎ ‎18.下面是联合国发行的“联合我们的力量”邮票中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5个字。(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看图识图和分析概括图形寓意的能力,要求考生读懂图中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本图关键的地方是“鸽子”“旗帜”“橄榄枝”,要明确这些与“联合我们的力量”之间的关系。‎ ‎【答案】 (示例)图形由橄榄枝和多面旗帜组成,这些旗帜又巧妙地构成一只飞翔的鸽子。旗帜代表不同国家,鸽子代表和平,飞鸽衔着橄榄枝,强化了和平寓意,整个图形表示各国应齐心协力,维护和平。‎ 四、写作训练(5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疏,是一个含义丰富、适用范围极广的词。疏,既能诠释事物关系,又能演绎人生志趣;疏,既能观照现实生活,又能展现审美追求。疏,在诸多层面上引发我们不同的思考与感悟。‎ 请以“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29‎ ‎【写作提示】 “疏”的常见义项有:①清除阻塞使通畅;疏通:~导|~浚。②事物之间距离远;事物的部分之间空隙大(跟“密”相对):~林|~星。③关系远;不亲近:~远|亲~。④不熟悉;不熟练:生~|荒~。⑤疏忽:~于防范。⑥空虚:志大才~。等等。‎ 根据命题,常见立意角度有:‎ ‎(1)从人际关系的角度立意,将“疏”相对“亲”,针砭人际关系的疏远,或者倡导亲疏有度的人际关系。‎ ‎(2)从人生志趣、审美追求的角度立意,体现张弛有度、豁达开阔的人生情怀,或倡导艺术上的疏密有致。‎ ‎(3)从管理或教育方式角度立意,将“疏”相对“堵”,提倡对一些不良现象、不良情绪、不同思想采取积极的疏导方式,而不是一味地压制、堵塞。‎ ‎(4)从处事作风角度立意,将“疏”相对“严谨”,反对疏忽大意,马虎了事,提倡严谨周密的作风。‎ 其他立意只要紧扣“疏”字,与其基本含义相关,即视为合乎题意。‎ 立意应该积极健康,不能消极悲观;可以反映人际关系疏远的不良现状,但基本倾向必须积极向上。立意要集中明晰,前后“疏”的含义要基本一致,不能前后意义混乱,搞成各种“疏”的杂烩。‎ ‎【参考例文】‎ 疏 在拥挤而繁忙的都市中,我们一直在寻找一个疏松舒适的地方,让自己喘一喘气,舒一舒心。‎ 蓦然发现,林立的高楼挤满了整座城市,连楼与楼之间的空隙都摆满了小摊,堆满了小物件,我们不禁要问如何找到所谓“疏”之地呢?‎ 现实的“疏”地可能找寻不到,灵魂的“疏”地可是待我寻找!‎ 静谧的午后,不妨闭上双眼,我在这节律的停顿间找到“疏”的意韵,感受到不紧不慢的“疏”,感受到言有尽而意无穷,音有尽而意无远古的清音。一曲高山流水倾泻而下,我知道,我的满腔烦恼,会被清音带走,让我无所牵绊地上路。想象那泉水叮咚的山涧,怀想那水流潺潺的小溪,想象那嶙峋奇异的山石,在这舒缓的节律中流连,在优美的音韵中徜徉,在不知不限的“疏”。也许就在你闲暇时的想象中,留下了“疏”的痕迹。‎ 29‎ 半个月亮爬上了窗棂,轻启久闭的窗扉,让夜的寂静游走在小屋的角角落落。告别了一日的喧嚣,轻轻舒一口气,吐出连日来的压抑,不禁开始羡慕隐士的生活,不禁开始渴望那疏而不散,疏而不悲的闲适。深秋的夜风吹来淡淡的菊香,跟前浮现出“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悠闲场景。且看远处一提壶老叟跌跌撞撞地走来,吟着诗,哼着曲,赏着花,不经意间的拂袖,带走了一缕缕花香。这种不为名利所累,不为世俗所羁绊的生活恰恰诠释了何为疏而不散,何为疏而不悲。以自己找寻的生活乐趣填补心灵的空白,就那么不牵不挂、不紧不慢地生活,找到自己的一块“疏”地,情意缱绻,乐趣无限。也许就在你闲暇时的感悟中留下了“疏”的痕迹。‎ 又若那轻吟“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陆游,又像那无惧风雨的李白,还有那浅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的诗人,无不是活在心灵的“疏”地,以心灵的坦然面对世俗的拥挤,以心态的淡定直面有几分悲苦的人生。‎ 现实的拥挤算不了什么,现实的残酷算不了什么,找寻自己的一块心灵疏地,任由自己放声欢笑,任凭自己深深呼吸,也许这块心灵疏地是一个“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唯美地带,也许在这片疏地,我们找到心灵的慰藉,汲取着无限的生命能量。‎ ‎【点评】 本文从追寻心灵的疏阔之地的角度立意,表达一种高远的人生志趣,立意有高度、有浓度。文章联想丰富,题材广泛,意蕴丰富,语言优美,颇为耐读。不足之处是个别语句表达欠妥。‎ 29‎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