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7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上学期周考(12-11)(2016-1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7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上学期周考(12-11)(2016-12)

课题:文学常识和语言文字表达 ‎16-17高三一轮复习 命题人:宋庆民 校对人:颉国舜 ‎12.11周考题 姓名 班级 学号 ‎ 一、课本中的古代文化常识训练题 ‎1.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的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B.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晋侯、秦伯围郑”中的“侯”“伯”均是爵位。‎ C.“是寡人之过也”中的“寡人”即“寡德之人”,是君主的谦称;“敢以烦执事”中的“执事”是指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中的“舍人”是指宦官。‎ D.“乃请荆卿曰”中的“卿”是古代对人的敬称,而“我自不驱卿”中的“卿”是妻子对丈夫的爱称。‎ ‎2.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其中变徵之声声调悲凉,羽声声调激愤。‎ B.在我国古代,“关中”多指函谷关以西,“山东”多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而“河北、河南”多指黄河以北、黄河以南,“江表”是指长江以北地区,“江左”是指江东,“淮左”是指宋 时的淮南东路。‎ C.“尊”“卮”均是酒器,“斗卮”是大酒杯,“觚”也是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爵”是古代饮酒器的总称,“觥筹交错”的“觥”则是一种盛酒、饮酒兼用的器具,而“不胜杯杓”的“杓”则是一种饮水的器具。‎ D.“玦”是环形、有缺口的佩玉;“鼎”“镬”均是古代的刑具;“甑”是蒸饭的用具,“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中的“俎”是砧板;“槌床便大怒”中的“床”是古代的坐具。‎ ‎3.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汉代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其中“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是宗庙祭祀乐歌,“颂”是宫廷乐歌。‎ B.“总角之宴”中的“总角”是指少年时代,“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垂髫”是指老人和儿童,“纵豆蔻词工”中“豆蔻”亦指“豆蔻年华”,是指女孩子十三四岁;“等终军之弱冠”中的“弱冠”表示男子20岁成年;“及笄”是指女孩子15岁成年;“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中的“束发”是指男孩子15岁左右。‎ C.《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西汉刘向辑。这些作品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离骚》是《楚辞》的体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 D.“朕”本是第一人称代词,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先大母婢也”中的“先”‎ 是对死去的人的尊称;“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的“从弟”是指一直跟随他的弟弟;“籍独不愧于心乎”中的“籍”是项羽自称;“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中的“令”是对人的美称,如“令尊”“令堂”等;“尽西风,季鹰归未”中的“季鹰”是晋人张瀚的字,古人称字是尊称。‎ ‎4.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中的“结发”是指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黄泉”是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迷信中指阴间,“上穷碧落下黄泉”中的“碧落”是指道家所说的天界。‎ B.“伏惟”是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中的“趋庭”是指快步走过庭院,表示对长辈的恭敬。‎ C.“初七及下九”中的“初七”是指农历七月七日,即七夕,也称乞巧节,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乞巧;“下九”是指农历每月十九,在汉代,这一天是妇女欢聚的日子;“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中的“淳熙”“丙申”都是年号,“至日”是指冬至日。‎ D.“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中的“黄昏”是指十二时辰中的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人定”是指十二时辰的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鸡鸣外欲曙”中的“鸡鸣”是指十二时辰的丑时,相当于现在的1时至3时。‎ ‎5.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青子矜”中的“子”是对对方的尊称,“矜”是古代的衣领,“青矜”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B.“祭酒”是古代的官职,指首席、主管,陶渊明就曾做过江州祭酒;王右军是指王羲之,因为他曾做过右军将军;“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中的“丞”是古代的佐官名,一般为主官的副职,“主簿”是古代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司马”是州刺史的副职,唐时实为有职无权的闲职了,白居易就曾被贬为江州司马。‎ C.“山阴”是现在的浙江绍兴,“夏口”是现在的湖北武昌,“锦城”即锦官城,是指现在四川的成都,“夔州”是现在的重庆奉节,“钱塘”“临安”都是现在的浙江杭州,“建康”“金陵”“石头城”都是现在江苏的南京。‎ D.“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中,“禊”是古代的一种祭礼,古时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禊事”是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山上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 ‎6.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浮图(或浮屠)”是指和尚,“单于”是匈奴的最高首领,“阏氏”是匈奴单于配偶的称号,如同王后,“独有女弟二人”中的“女弟”是指妻子的弟弟;“行李之往来”中的“行李”是指出使的人;“府君得闻之”中的“府君”是汉代对太守的称呼;“周郎赤壁”“刘郎才气”中的“郎”都是古代对年轻男子的美称。‎ B.“华山之阳”是指华山的南面,“汉阳”是指汉水之北,“衡阳”是指衡山之南,“江阴”是指长江之南,“洛阳”是指洛水之北。‎ C.“庐陵萧君圭君玉”中的“庐陵”是籍贯,“萧”是姓,“君圭”是名,“君玉”是字;“余弟安国平父”中的“安国”是名,“平父”是字。‎ D.“临川王某记”中的“王某”是指作者王安石,古人作文起稿,写到自己的名字,往往只作“某”,或在“某”上冠姓,以后誊写时才把姓名写出。‎ ‎7.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敕造”意为奉皇帝之命建造。“敕”本来是通用于长官对下属、长辈对晚辈的用语,南北朝以后作为皇帝发布命令的专称。‎ B.“万几宸翰之宝”中的“宸翰”是指皇帝的笔迹。“宸”即北宸,就是北极星,代指皇帝;“翰”是指墨迹、书法。‎ C.“堂前黼黻焕烟霞”中的“黼黻”是古代官僚贵族礼服上绣的花纹;“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中的“漏”是古代计时器;“瑞脑销金兽”中的“瑞脑”是一种香料,“金兽”是一种兽形的铜香炉。‎ D.“四书”,宋代理学家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等六部儒家经典;“前四史”是指《史记》《汉书》《后汉书》《晋书》;《康熙字典》是清代康熙年间由张玉书、陈廷敬等奉皇帝命令编纂的一部大型工具书。‎ ‎8.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闻子规啼夜月”中的“子规”即杜鹃,又名杜宇,相传为蜀国古望帝魂魄所化,啼声哀怨动人。“双双金鹧鸪”“只今唯有鹧鸪飞”中的“鹧鸪”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意象,因其叫声嘶哑,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所以鹧鸪就成了哀怨的象征。‎ B.“徘徊于斗牛之间”“扪参历井仰胁息”“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中的“斗”“牛”“参”“井”“翼轸”均是二十八星宿中的星宿名。此外,我国古代占星家还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相对应,称作分野,如参星对应蜀,井星对应秦。‎ C.“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中的“宵柝”是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筹”是更筹,是敲击报时用的竹签,另外,“筹”也是古代计数和占卜用的工具。‎ D.“谨庠序之教”中的“庠序”都是学校,其中,商代叫庠,周代叫序;“观太学”中的“太学”是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 ‎9.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战国四公子”,是指齐国的孟尝君赵胜,赵国的平原君田文,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皆以招揽宾客著称。‎ B.“黎民不饥不寒”“穷年忧黎元”“氓之蚩蚩”“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中的“黎民”“黎元”“氓”“氓隶”“布衣”都是指平民百姓。‎ C.成语“端木遗风”中的端木是指孔子的学生端木赐,字子贡,善经商,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之风;同样善经商的还有春秋时越国的范蠡,他自称陶朱公,因善经商而成巨富,所以后人常以“陶朱”作为富人的代称。‎ D.“授之书而习其句读”中的“句读”是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读;“文房四宝”是指笔、墨、纸、砚;“花中四君子”一般指梅、兰、竹、菊。‎ ‎10.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此外,它还可以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 B.“当垆卖酒”说的是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哭倒长城”是指孟姜女,“莼鲈之思”是指西晋张瀚(字季鹰),“塞上长城”说的是李广,“隔江犹唱后庭花”指的是陈后主。‎ C.“鳏寡孤独”分别是指老而无妻、老而无夫、幼而无父、老而无子。‎ D.“上卿”是战国时最高的官阶,周朝除天子外,官制大体上分为卿士、诸侯、卿大夫;“稍迁至栘中厩监”中是“监”是指管事的官员。‎ ‎11.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拜”是授予名位或官职,“辟”是帝王征召并授予官职,“再迁”是两次升迁,“再转”是两次调动官职;而“权”“署”“摄”“行”“领”都有代理官职的意思;“下车”是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是官员请求退休回家,“丁忧”是指官员居丧守制。‎ B.“秦王坐章台见相如”中的“章台”是秦宫名;而“楼高不见章台路”中的“章台”则是指西汉长安街名,因是当时妓院集中之处,后人常以章台代指娱乐场所;“奉宣室以何年”‎ 中的“宣室”是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汉文帝曾在此召见贾谊。‎ C.“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中的“寿”是指奉酒祝人长寿;“设九宾于廷”中的“九宾”是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指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会盟而谋弱秦”中的“会盟”是古代诸侯间会面和结盟的仪式。‎ D.“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臣请就汤镬”“其极刑”“其绞缢”“惟大辟无可要”中的“炮烙”“汤镬”“极刑(凌迟)”“绞缢”“大辟”均是古代的刑罚;“刺配到这里”中的“刺配”是在脸上刺字、发往远地充军的一种刑罚。‎ ‎12.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战国策》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B.“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中的“节”是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 C.“公车特征拜郎中”中的“公车”是汉代官署名;“大理寺”是古代掌刑狱案件审理官署;“礼部”是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的官署。‎ D.《滕王阁序》是一篇用骈体文写成的宴集序。骈体文也称骈骊文,多以四六句为主,兼用杂言,唐宋以后亦称“四六文”,全篇以对偶句为主,注重辞采,句法整齐,多用典故。‎ ‎13.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台隍枕夷夏之交”中的“夷”是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的称谓,而“夏”则是对古代汉民族的称为;“匈奴”“鲜卑”“契丹”“突厥”“女真”“党项”“吐蕃”“大食”“波斯”等均是我国周边少数民数名。‎ B.“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中的“棨戟”是古时皇帝出行时用做前导的一种仪仗。‎ C.“序属三秋”“有三秋桂子”中的“三秋”均泛指秋天;“况阳春召我以烟景”中的“阳春”是指春天;“十旬休假”意谓恰好赶上十日休假的日子。当时官员十天休息一天,叫做旬休。‎ D.“扶辇下除”中的“辇”是古代帝、后所乘的车,“除”是指宫殿的台阶;“金城千里”的“城”是指城墙;“多于九土之城郭”中的“城郭”是指内城和外城。‎ ‎14.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中的“钟鸣鼎食之家”是指大家世族,因古代贵州吃饭时要鸣钟列鼎,鼎中盛食物;“闾里之家皆宗之”中的“闾里”是指京城。‎ B.“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中的“彭泽”“邺水”“临川”分别是指陶渊明、曹植、谢灵运。‎ C.“四美具,二难并”中的“四美”分别是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D.“舍簪笏于百龄”中的“簪笏”是指代官职,其中“簪”是束发戴冠用来固定帽子的簪,“笏”是朝见皇帝时用来记事的手板。‎ ‎15.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无路请缨”“有怀投笔”“叨陪鲤对”“抚凌云而自惜”“奏流水以何惭”“梓泽丘墟”等典故分别与终军、班固、孔子、司马相如、俞伯牙、石崇有关。‎ B.“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中的“扶摇”“羊角”都是指旋风,“九”是虚数,不是实指。‎ C.古代以亲属送我远近制定丧服的轻重,如“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中的“期”就是指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分别指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 D.察举制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中的“察”就是“察举”,“孝廉”、“秀才”等就是察举的科目。‎ ‎16.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宫是古代汉族宫殿建筑之一,因位于皇宫东部,又称东宫,后多为太子住处。“猥以微贱,当侍东宫”中的“东宫”就是太子,而“除臣冼马”中的“冼马”则是指太子冼马,是太子的侍从官。‎ B.“拜臣郎中”“除臣冼马”“过蒙拔擢”“陟罚臧否,不宜异同”“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永和初,出为河间相”中的“拜”“除”“擢”“陟”“徙”“出”都是指授予官职。‎ C.白居易的《长恨歌》与陈鸿的《长恨歌传》都是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因为都是以悲剧结局,故以“长恨”名篇,题目中的“歌”“传”都显示了作品的体裁特点:古体诗、小说。‎ D.“汉皇重色思倾国”中的“汉皇”非指汉代皇帝,而是指唐玄宗,这是唐诗中的“以汉代唐”现象。如杜甫《兵车行》中“武皇开边意未已”。‎ ‎17.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伯仲叔季”是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如”孔仲尼”的“仲”,“群季俊秀”“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中的“季”。“伯仲”又可比喻事物不相上下,如“千载谁堪伯仲间”,还有成语“不相伯仲”亦是此意。‎ B.“势拔五岳掩赤城”中的“五岳”是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序八州而朝同列”的“八州”是指除“秦”之外的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等八州。‎ C. “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然后以六合为家”“ 囊括四海之意”中的“八荒”“六合”“四海”均指天下;“朔气传金柝”中的“朔气”是指北方的风;“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中的“京畿”是指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中的“中国”是指汉民族统治的地区。‎ D.我国古代民间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叫“五更”,如“五更鼓角声悲壮”“夜夜达五更”中的“五更”也叫“五鼓”,即十二时辰的“平旦”,是指凌晨3点至5点的时候。‎ ‎18.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河东、柳柳州分别是以籍贯、任所称柳宗元;“独惭康乐”中的“康乐”是以爵位称谢灵运;“靖节先生”是以私谥称陶渊明。‎ B.“小山重叠金明灭”中的“小山”是指唐代女子所画的小山眉,“懒起画蛾眉”中的“蛾眉”是指女子又细又弯的眉毛,“花面交相映”中的“花面”是指花和女子的容颜。‎ C.“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中的“烽燧”即“烽火”,是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彼路斯何”中的“路”是指高大的战车,将帅作战时作的车;“流血漂橹”中的“橹”是指船桨;“北筑长城而守藩篱”中的“藩篱”是比喻边疆上的屏障;“渔阳鼙鼓动起来”中的“鼙鼓”是我国古代军队中用的小鼓,也指代军队或者战争;“樯橹灰飞烟灭”也指代水军。‎ D.“庖丁解牛”中的“庖丁”是人名,其中“庖”是职业,“丁”是名字,这种取名的方法在先秦颇为普遍,如“弈秋”“轮扁”“盗跖”等。‎ ‎19.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幸”,妃嫔受皇帝宠爱叫“得幸”,如“缦立远视,而望幸焉”中的“幸”即是此意;“御”是对帝王所作所为及所用物的敬称,如御膳、御笔、御酒、御弟、御状。‎ B.“锱铢”都是古代的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如“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忽微”也是古代的度量单位,“忽”是一寸的十万分之一,“微”是一寸的百万分之一,“忽微”连用形容极微小的事,如“祸患常积于忽微”;寻,是古代的长度单位,八尺长叫寻,如“以至于剑拔十寻者”。‎ C.欧阳修的《伶官传序》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新五代史》是二十四史之一,“五代”‎ 是唐亡后中原地区依次更替的后梁、后唐、后汉、后晋、后周五个政权。‎ D.“牺牲”是古代祭祀或祭拜用的牲畜,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只有羊、牛为“少牢”,如“则遣一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20.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不积跬步”中的“跬”相当于现在的一步,即跨出一脚,“步”相当于现在的两步,即跨出两脚;舍,古时行军以五十里为一舍,如退避三舍。‎ B.《诗经·小雅》中有“无父何怙?无母何恃?”之句,后即用“所怙”指父亲,“所恃”指母亲,如“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 C.隋创三省六部制,后一直沿用至清代,三省是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是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其中刑部掌全国刑法、狱讼之事,是最高司法机关,如《狱中杂记》“余在刑部狱”。‎ D.封建时代,对判死刑的人,在每年秋季行刑,叫大决,又叫秋决。‎ ‎21.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羁晷刻”中的“晷”是日影,依日影测日高度以定时刻的仪器叫日晷,“晷刻”即时刻。‎ B.“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的四个学生的名字分别是仲由、曾点、冉求、公西赤。‎ C.“千乘之国”中的“乘”是指车辆。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为一乘。‎ D.“之子于归”“吾妻来归”“始适还家门”“吾妻归宁”中的“于归”“来归”“适”“归宁”均是指女子出嫁。‎ ‎22.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参乘”亦作“骖乘”,是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中的“斥侯”是古代军队中的侦察兵。‎ B.“误入罗网中”中的“罗”本指捕鸟的网,“数罟不入洿池”“罾何为兮木上”的“罟”“罾”均是指捕鱼的网。‎ ‎ C.“正襟危坐”是整理好衣襟,严肃、恭敬或拘谨地、端正地坐着,而“坐”则是席地而坐,双膝着地,以臀部着足跟;“因跪请秦王”“府吏长跪告”中的“跪”是古代的一种坐礼,需伸直腰股,以示庄敬;“项王按剑而跽曰”中的“跽”亦是“长跪”;“倚柱而笑,箕踞以骂”中的“箕踞”是一种极其愤怒的姿态,坐在地上,两脚张开,形状像箕;“稽首”是古代的一种跪拜礼,为九拜之一;“燕王拜送于庭”中的“拜”是一种表示敬意的礼节;“再拜献大王足下”中的“再拜”是拜二次,一种隆重的礼节。‎ ‎ D.“高渐离击筑”“ 十五弹箜篌”“ 请奉盆缶秦王”“今以钟磬置水中”“鼓瑟吹笙”“ 千载琵琶作胡语”“ 客有吹洞箫者”“客驰下,吹筚篥数声”“羌笛何须怨杨柳”中的“筑”“箜篌”“盆缶”“钟磬”“瑟”“笙”“琵琶”“箫”“筚篥”均是古代乐器。‎ 二、语言文字表达题 ‎1、下列对修辞方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打印社广告:“不打不相识。” ②皮鞋油广告:“某某牌皮鞋油,为足下添光。” ③儿童牙刷广告:“我叫小白兔,小朋友如果喜欢我,就请到百货商店来找我。” ‎ A.反复 拟人 夸张 ‎ B.双关双关拟人 ‎ C.双关比喻比喻 ‎ D.反复拟人比喻 ‎ ‎2、平仄协调,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是对仗的基本要求。下列各组成语中,构不成对仗的一项是 (    )‎ A.雪中送炭——锦上添花 引狼入室——放虎归山 ‎ B.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 C.守株待兔——缘木求鱼 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 D.言简意赅——要言不烦 有备无患——未雨绸缪 ‎ ‎3、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拟人)‎ B.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比喻)‎ C.繁盛的花木掩映着古墓荒冢,绿色的苍苔披覆着残砖废瓦。(对偶)‎ D.即使能活得好,我就那么在乎法国的面包和雷诺牌汽车?(借代)‎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联的一项是(    ) ‎ A.洞中才数月 世上已千年 B.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 C.无锡锡山山无锡 平湖湖水水平湖  ‎ D.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 ‎5、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 A.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B.电视广播以及行人的谈话全是法语,使我身处于一座法语的监狱无处逃遁。‎ C.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D.湖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自己天性的深浅。‎ ‎6.对下列各句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述作用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些花朵,一簇簇迎风摇曳使人好像听到了大地回春的铃铃铃的钟声似的。‎ ‎——把视觉上的“花朵”与听觉上的钟声沟通起来,把事物的无声的姿态描摹有声音的,用这种通感手法来唤起读者丰富的联想。 ‎ B.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紧扣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特点,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方法凸现诗仙的逼人的才气和对盛唐诗歌的巨大影响。 ‎ C.以抒情而言,有的春风得意、壮怀激烈,有的情爱幽怨、离愁别绪,有的愤世嫉俗、忧国忧民,有的悲秋伤逝、嗟老叹卑……‎ ‎——用排比句的方式,将抒情的种种内容列举出来,读起来酣畅淋漓。 ‎ D.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仿佛处处在告白他对现实社会的不调和。 ‎ ‎——运用了比喻手法,表现鲁迅先生倔强的性格,不屈的斗争精神。‎ ‎7、对下面句子的修辞判断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狼嗥)对鹿来说,它是死亡的警告;对松林来说,它是半夜里在雪地上混战和流血的预言;对郊狼来说,是即将分得一份残羹剩饭的允诺;对牧牛人来说,是银行账户透支的威胁;对猎人来说,是狼牙抵制弹丸的挑战。(《像山那样思考》)‎ ‎——运用排比手法,极大地增强了文章气势,多方面列举狼嚎对多种生物可能产生的影响,突出狼在生物链中的重要作用,引发对深刻的生态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 B.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致橡树》‎ ‎——作者采用两组博喻,分别写出了以“橡树”为象征的男子,他阳刚、坚定、顽强、傲然不屈;以“木棉”为象征的女子,她集美丽、柔弱、英气于一体。 ‎ C.‎ 通过原始密林的路有成千上万条,要达到的目的也有成千上万个,可没有一个是最后的终点,在眼前的终点后面,又将展现出一片片新的广阔的原野…… 《获得教养的途径》‎ ‎——采用形象的比喻,又照应前文“真正的教养……永远都在半道上”,生动地说明为获得教养的阅读能使人不断进入新境界。 ‎ D.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支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相信未来》 ‎ ‎——运用比喻的修辞,把“手指”比作“排浪”,把“手掌”比作“太阳”,把“曙光”比作“笔杆”,形象地抒发诗人的豪迈情怀,强调心中永不泯灭的理想。‎ ‎8.下列对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电脑处理器广告:给电脑一颗奔腾的心。‎ ‎②保健品广告:一天一片好营养,年龄不随时间长。‎ ‎③皮鞋油广告:××牌皮鞋油,为足下添光。‎ ‎④儿童牙膏广告:我叫小白兔,小朋友喜欢我,请到百货商店来找我。 ‎ A.比喻反语拟人夸张 B.比喻夸张双关拟人 ‎ C.双关反语双关拟人 D.反复夸张拟人比喻 ‎ ‎9、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 ‎ A.水面风回聚落花 B.数峰无语立斜阳 ‎ C.楼上春容带雨来 D.蝉曳残声过别枝 ‎ ‎10、下列句子中对修辞手法的判断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反复。鲁侍萍要强调自己不是来找周朴园的,以维护自己的尊严,同时也含有怨恨、后悔之意。) ‎ B.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对偶、夸张。言泪比河多,恨比山高,以此表达女主人公想象与张生别后强烈的相思之苦。)  ‎ C.“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对偶,比喻。这里是说张生为去考取功名使夫妻分隔两地,表现了崔莺莺轻视功名、执着爱情的人生追求。) ‎ D.乌鸟私情,愿乞终养。(对偶、比喻,李密借乌鸦反哺表达自己要为祖母养老送终的愿望,既要尽忠,更要尽孝。) ‎ ‎11.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纵观今年以来的五次准备金率上调,以及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的频繁使用,其用意也均在于合理调控市场流动性、逐步消除物价上涨的货币因素。‎ B.奈保尔后来许多虚构和写实的作品更直接地表达了他对世事的尖锐批评和对人生的深入思考,其中有些流露了对现代社会和人类本性的怀疑。‎ C.崔天凯指出,中美两国历史文化传统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两国国情有很大差别,所以在人权问题上有不同的看法,这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D.强台风袭击这座日本海滨城市时,呼啸的狂风夹着密集的雨点哗哗地下了起来。一小时后,部分地段积水便深达60厘米,交通一度陷入瘫痪。‎ ‎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著名作家马尔克斯逝世后,世界各地人们广泛开展哀悼纪念活动。马尔克斯的代表作《百年孤独》深受各国读者喜爱,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B.马航MH370失联后,马政府拖延公布真实信息的做法遭到乘客家属的离席抗议,马政府对失联飞机的搜救态度一开始就特别地引起了中国民众的关注。‎ C.为了解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的影响,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进行了电话调查,结果显示:76%的市民认为党风政风的整顿带来了民间风气的改善。‎ D.在学校成立的各种社团中,同学们尤其更喜爱“模拟联合国”“辩论社”等能够锻炼思维和口才的社团。一到招新时节,大家都踊跃报名参加。‎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受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新机制运行一年多来,我国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经历了11涨13跌12次搁浅共计36轮。‎ B.统计数据显示,在国务院公布的三批1 219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少数民族项目占总数的34.9%。‎ C.目前京津冀海关一体化、税收一体化等,都在加速推进,作为基础设施、公路和轨道交通的一体化,也在加速推进。‎ D.中国文化如果要走出去,那么我们就必须充分考虑国际文化市场需求和国内文化资源优势、人才优势、技术优势等问题。‎ ‎1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徐志摩的诗可谓独树一帜,他的诗富于想象,意境清新,风格柔美飘逸。‎ ‎②看过反映徐志摩爱情生活的电视剧《人间四月天》后,我对才子徐志摩有了捉襟见肘的感觉。‎ ‎③从高铁、核电到“一带一路”,中国的国家战略已从韬光养晦转变为“走出去”的负责任大国战略,中国正在为疲弱的世界经济贡献力量。‎ ‎④西晋时期,诗歌和现实的关系渐渐疏远,文人诗创作走入低谷。只有左思能自出机杼,独立不群。‎ ‎⑤往年,国庆节的“挪假”“补班”就能把人绕晕,节后连上9天班的极端情形也曾被疯狂吐槽。2015年中秋假之所以不补休,就是为了避免前车之鉴。‎ ‎⑥随着出版业的市场化和多元化,类型多样、题材丰富的作品大量涌现,其中也有一些作品粗制滥造,令人不忍卒读。‎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②⑤⑥    D.①③⑥‎ ‎1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被国民党吹嘘为“固若金汤”的长江防线,在我人民解放军万炮齐轰、千帆竞渡的强大攻势下,不到三天就分崩离析了。‎ ‎②由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抑制房价的措施,素有“金九银十”‎之称的楼市,不瘟不火,价格继续僵持。‎ ‎③如果要雕刻,就需要专业的技术,就有难度,要见功夫,难度到了极致,价值才会扶摇直上。‎ ‎④现在少数媒体放着有重要新闻价值的素材不去挖掘,反倒抓住某些明星的一点逸闻就笔走龙蛇,这种做法真是令人费解。‎ ‎⑤季老一生光明磊落,胸无城府,始终都保持着天真纯朴的本性,不求名,不为利,不媚上,不畏权。‎ ‎⑥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观念,他们能从现实生活的感受出发,汲取西方艺术的精华,积极探索新的艺术语言。‎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③⑤⑥‎ ‎1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弹棉花、补锅钉碗等许多曾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老行业正逐渐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 ‎②‎6月8日,波兰和希腊将上演揭幕战,拉开欧洲杯的大幕,为了看球赛的实况转播,小赵早早就打开电视,目不交睫地盯着荧屏。‎ ‎③为了推销产品,商家打起了“绿色生活”“环保电视”的主意。专家提醒,环保电视市场 鱼目混珠,购买时须认清“中国环境标志”。‎ ‎④那孔林也算是满腹经纶,博闻强识,两人相谈甚欢,大有相见恨晚之意,促膝而谈,直至深夜,方才歇息。‎ ‎⑤我们是几十年患难与共的朋友,他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不管什么事我都要鼎力相助,绝不会袖手旁观。‎ ‎⑥生活对于祥林嫂来说,实在是祸不单行,多少不幸向她袭来,让他如何承受?‎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④⑥    D.②③④‎ ‎17.(2016•湖北孝感市高三第一次统考)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民德,在亲民,在止于人民之幸福”。陶先生继承经典文化之精髓而更新两点,将大学对人民的关怀视为现代大学理念的根本。21世纪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新使命是什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世界各国大学的领导者不约而同提出了大学的新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大学不但要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这些基本职能,而且应实现人类文明的交融和传承,积极发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作用。 ‎ B.大学除了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这些基本职能之外,还应积极发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作用,实现人类文明的交融和传承。 ‎ C.大学应在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这些基本职能和积极发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作用、实现人类文明的交融和传承这两方面并重。 ‎ D.大学除了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这些基本职能之外,还应实现人类文明的交融和传承,积极发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作用。 ‎ ‎18.(2016•安徽合肥八中高三第一次阶段考试)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我们的时代,是百花齐放的时代,我们不但要盈亩满畦的牡丹和菊花,我们也要树下的紫罗兰,草地边的蒲公英。________。我们的责任是不但让读者能兼收并蓄,而且还可以各取所需。 ‎ A.世界上没有不爱花卉的人,但是每人的爱好又是多种多样的 ‎ B.世界上没有不爱花卉的人,但是每人的爱好不尽相同 ‎ C.因为每种花都有生存的权利,人们既爱牡丹、菊花,又爱紫罗兰、蒲公英 ‎ D.因为每种花都有生存的权利,那么每位读者也有选择的权利 ‎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们每个人都被镶嵌于传统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使传统保持生命力,就要拉近它与当代人的感情距离;要使传统深入当代社会生活之中,就要将它和时代、现实、时尚结合起来。‎ ‎①它需要解释 ‎②不可能支配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③传统也不是僵化的 ‎④传统不是绝对清晰明了的 ‎⑤它需要注入新的活力 ‎⑥但传统存在着裂缝 A.③⑤④①⑥②   B.⑥②③⑤④①   C.③②④①⑥⑤   D.⑥②④①③⑤‎ ‎2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大地上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民族传统艺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粹的体现和辉煌标本。‎ ‎①它至今仍是从头到尾、从里到外 ‎②始终保持着地道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 ‎③在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它与中国传统文化始终难解难分 ‎④唯独书法艺术的情况不一样 ‎⑤当然,中国传统文化对古往今来中国的人文、历史乃至一切事物都有深刻的渗透和影响 ‎⑥但那影响毕竟在逐渐淡化 A.⑤⑥③④①② B.⑤⑥③④②①   C.③⑤⑥④①②    D.③⑤⑥②①④‎ 二、语言文字运用(40分)‎ ‎21.假如你是一位去采访叶开老师的记者,根据下面的材料,你准备分别提出怎样的问题?注意语言表达简明、得体。(6分)‎ 材料一:继出版《对抗语文》之后,《收获》杂志副编审、作家叶开(原名廖增湖,笔名叶开)最近出了“新版课本”——《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前两册。该书首印两万套,在网上销售三天就断了货,现在已加印5次,总印量达到6万套之多。‎ 问题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 ‎ 材料二:这套书第一册(综合分册)分为“幻想”“文学变形记”“动物”“人与事”四个部分,选入胡适、巴金、丰子恺、宫泽贤治等大师的名篇,叶开在每篇文章后面写了一段赏析解读的小文。第二册(当代小说分册)分为“学校”“时代”“人物”“历史”“少年”“科幻”六个部分,选入王安忆、莫言、苏童等作家的优秀作品,叶开在每篇文章中选择性地写出精练的点评。‎ 问题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 ‎ 材料三:叶开曾说:“现行语文课本是有问题的,我们希望通过这套书,让孩子学会怜悯、同情,做一个善良的人、丰富的人,而不是一个单调的人。”‎ 问题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2.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第①处补写恰当的句子,第②处补写总结句。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4分)‎ 材料:‎ 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同时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韩愈、柳宗元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 一切的经典,都是曾经的时尚。“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柳永在当时的风靡可见一斑,他站在了时代的最前列,引领了时代的潮流,成为一种时尚,也成就了现在的经典。①___________________。明朝民间流行的评书和话本文学,如今成为我国文化的瑰宝,成为文学中的经典……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① ‎ ‎② ‎ ‎23.请揭示下面一幅宣传画的寓意。(3分)‎ ‎.答: ‎ ‎24.将下面一段文字中的画线部分改写成整句。(3分)‎ 张祚琼是湖北省巴东县一名道路养护工,今年45岁。在28年的养护生涯中,她清扫过的路面面积达50余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把整个湖北省清扫了近三遍。在过往的司机眼里,她是热心助人的“张大姐”;“她是一个‘非常靠谱’的工作搭档”,她的工友都这样评价她;在领导眼里,她是工作“交给她我放心”的劳动模范;她的丈夫称她是“干工作不要命”的“拼命三娘”。而在张祚琼自己眼里,既然做了一名养路工,她就要把这份工作做“出彩”——把路养好,让行人车辆都能平安通过。‎ ‎24.‎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5.适当添加语句,采用总分(或分总)结构改写下面这段话。要求:①不得改变原意;②语句要连贯。(4分)‎ 作家创造小说的形象要通过想象,读者通过想象才能正确地把握住作家的艺术构思,并且丰富地再现作家创造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6.用一句话(或动宾短语)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中心。(3分)‎ 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绝不意味着排斥外来文化。尤其是在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排斥外来文化,在文化上把自己封闭起来,只会延缓我们民族文化的发展进程。积极地借鉴、吸收外来文化中一切对我们有用的东西,是促进民族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在我国历史上,汉、唐时代既是吸收外来文化最为积极最有气魄的时代,同时也是民族主体意识高扬、民族文化蓬勃发展的时代。“五四”以来,以鲁迅、郭沫若、茅盾、老舍为代表的革命家和进步作家,都最善于借鉴、吸收外来文化,同时又都对民族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吸收外来文化的气魄应该更大一点,更要有世界眼光。不管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还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不管是第三世界的还是发达国家的,不管是古代的还是近代的,凡是人类创造的积极的精神财富,凡属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成果,凡属世界各民族创造的优秀艺术表现形式,我们都要积极地了解、介绍、学习、借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 ‎2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5分)‎ 今天为什么还要读中国古代的经典?主要是文化传承的需要。如果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①____________。其意义又不止于此。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受传统文化熏陶比较多的人和受熏陶比较少的人,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改变气质;对社会而言,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① ‎ ‎② ‎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8.请根据示例给《人性光辉》栏目写一则导语,要求语言生动形象,句式不要求相同。(4分)‎ 示例:栏目:《历史天空》‎ 导语:在历史的长河里,伟人以其思想的光芒成为照耀世界的一支明亮的火炬。他们伴着一盏清灯,坚守着精神家园,不为物役,不做钱奴。追随伟人吧,追随意味着发现,追随意味着提升,我们的人生积淀将一天比一天厚重,读懂平凡世界中属于自己生活的那本大书,成为最好的自己。‎ 栏目:《人性光辉》‎ 导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9.请仿照文中画线部分的语句,续写后面的文字。要求内容前后一致,句式大体相近。(4分)‎ 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譬如暴雨骤临,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9.‎ 答: ‎ ‎30.下面是某中学校报上的一段文字。请参考上下文,在横线上写出恰当的句子。(4分)‎ 人生不能过于平淡,索然无味的人生必然会错失生命的乐趣。若人生是一片大海,那就期待惊涛骇浪,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若人生是一片草原,那就期待狂风暴雨,荒原边的游牧永远不能造就壮丽的搏击。‎ 答:① ‎ ‎② ‎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1.为拯救危难的国家,一个年已七十的老人,夜间行动,深入敌营,慷慨陈词,顷刻之间,郑国转危为安。《左传》中“烛之武退秦师”这个故事,令人印象深刻。请结合对烛之武这一形象的理解,拟出下联。要求:字数相同,对仗工整,尾字声调为第一声或第二声。(3分)‎ ‎    上联:捐弃嫌怨,临危受命,几多热肠纾国难;‎ ‎    ‎ 下联:                                   。‎ ‎32.下面这副对联的下联结构已经被打乱,请调整其短语或短语内部的顺序,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2分)‎ ‎    下联内容: 红雨 树边 小苑西回 一庭佳丽 莺唤起 看池边绿树 此间有舜日尧天 ‎    ‎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 ‎ ‎33.作文 某小区物业管理存在一些问题,物业费收缴率只有45%。下面是物业公司与居民代表见面会上的对话片段:‎ 物业公司:物业费收不上来,很多事儿做不好甚至没法做。我们承认管理存在问题,但有些居民不太注意小区环境的维护,我们也很无奈。‎ 居民一:你们应该严格按照服务标准去做,不要强调客观原因。‎ 居民二:服务常常不到位,我不交物业费是有理由的。‎ 居民三:不交物业费其实也在享受着物业服务,这对那些交费的居民来说是不公平的。……‎ 生活中类似的场景并不鲜见。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就此写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2.11周考题答案 课内文学常识答案 ‎ 1.B 2.A 3.B 4.C 5.D 6.A 7.D 8.D 9.A 10.B 11.A 12.A 13.C ‎ ‎ 14.A 15.A 16.B 17.C 18.C 19.D 20.A 21.D 22.C 语言文字运用 ‎1. B ①“打”兼有“打交道”与“打印”双重含义,语意双关。②“足下”既指脚下的鞋,又是第二人称的敬称;“添光”既指鞋油质量好、光彩足,又指给人“增添了面子”。③运用了拟人手法。‎ ‎ 2. D 两组成语的结构都不同,故构不成对仗。‎ ‎ 3.B B项,“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是拟人的手法。‎ ‎4. D 对仗不工整,不是对联。‎ ‎5.A A“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中的“叹息”是拟人,其余为比喻。‎ ‎6.D “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不是比喻,而是拟人,“告白”一词就赋予了头发人的情态,因此是拟人而非比喻。‎ ‎ 7. D D项,理解不正确,应为以“排浪”比作“手指”,以“太阳”比作“手掌”。所以选D。‎ ‎8. B 奔腾的心比喻处理器。年龄变小,夸张手法。足下和添光是双关。“小朋友喜欢我,请到百货商店来找我”是拟人。‎ ‎9.A B项,“数峰”与“墙头”对仗不工整;C项,“带雨来”与“垂纤草”对仗不工整;D项,“蝉曳”与“墙头”对仗不工整。所以选A。‎ ‎10.D  D项没有对偶。‎ ‎11.解析:选D。“狂风”和“下了起来”搭配不当,可改为“密集的雨点夹着呼啸的狂风哗哗地下了起来”。‎ ‎12.解析:选C。A项,成分残缺,中途更换主语,造成“给予”的主语残缺;B项,语序不当,应改为“就引起了中国民众的特别关注”;D项,语意重复,“尤其”与“更”,删去其一。‎ ‎13.解析:选B。A项,宾语残缺。“36轮”后缺少宾语“调价周期”。C项,“基础设施、公路和轨道交通”并列失当,不合逻辑,前者包括后两者。D项,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前后分句主语不一致,关联词语应放在主语前面,应该为“如果中国文化要走出去,那么我们就必须充分考虑国际文化市场需求和国内文化资源优势、人才优势、技术优势等问题”。‎ ‎14. 解析:选A。①独树一帜:指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②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不合语境。③韬光养晦:比喻隐藏才能,不使外露。用在此处合适。④独立不群:指人的仪表或思想出众。⑤前车之鉴:比喻把前人或以前的失败作为借鉴。用在此处不合语境。⑥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15. 解析:选D。①分崩离析: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形容国民党的长江防线被攻破。此处使用主体不对。②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③扶摇直上:比喻事物迅速地直线上升。有时也比喻官职提升得很快。可用来形容职务、地位、事物或数字、数量迅速直线上升。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④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⑤胸无城府: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⑥光怪陆离:形容形状奇怪,色彩繁杂,中性词(不能用来形容人),也形容事物离奇多变。‎ ‎16. 解析:选C。①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符合语境。②目不交睫:谓不能合眼入睡。多形容因心情不安而长夜不眠。③鱼目混珠: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④博闻强识: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⑤‎ 鼎力相助:大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⑥祸不单行:指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 ‎17.B 根据语境,侧重点应该落在“新”字上,不应该“新、旧(基本职能)”并行,所以C项应该排除;然后再看“实现人类文明的交融和传承,积极发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作用”这两句话的逻辑顺序,“发挥……作用”是手段,“实现……传承”是结果,而A、D都把这种逻辑关系颠倒了,排除A、D。所以答案为B。 ‎ ‎18.B 语段开始有“我们不但要”“我们也要”,表明是从人们的需要出发;横线后的一句是对整体内容的概括与提升,其中有“不但让读者能兼收并蓄,而且还可以各取所需”,看来,“各取所需”是此段内容的核心。选项中C、D两项的着重点在“花”(因为每种花都有生存的权利),而非“人”,因此可首先排除。A项中“每人的爱好又是多种多样的”强调的是个人的爱好不止一个;而B项则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爱好的不同,与语段“各取所需”之意一致。所以答案为B。 ‎ ‎19.解析:选D。注意标点符号和句间关系,特别是横线前面和后面的句子的提示作用。‎ ‎20.解析:选C。③的陈述对象为“中国书法艺术”,与文段开头句的主语保持了一致,并且是一个总括句,领起了下面各句。故③应该排在最前面,据此可以排除A、B两项。②的主语应为①中的“它”,因此①应在②的前面,据此排除D项。‎ ‎21.解析:材料一可针对书名或者销量提问,材料二可针对选文的标准或教材的特点提问,材料三可针对编书的目的提问。称呼上:应用“您”“叶开老师”“廖老师”等。‎ 答案:问题一:叶开老师,您觉得书名用“最好”一词合适吗?会不会有炒作之嫌?(叶开老师,这套书销售如此火爆,您觉得如此畅销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二:叶开老师,您选文的标准是什么?(您认为您的“教材”与当今教材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问题三:您觉得当今语文教育的弊端是什么?(您觉得什么样的人才是“丰富的人”?)‎ ‎22.解析:首先要准确理解所给材料的基本意思,再研读文段的内容,这是一段表述严谨的论述类文字,是材料内容的扩展和总结。据此,根据要求可以补写出相关语句。‎ 答案:①韩柳倡导古文运动,抨击了当时的靡丽文风,为文学史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他们的观点在当时是一种时尚,成了文学史上的经典 ②这一个个从时尚走到经典的事物,总是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 ‎23.解析:这幅宣传画主要强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只有两者形成合力,才能将改革顺利推进。‎ 答案:要正确协调好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形成合力,助推改革。‎ ‎24.解析:画线部分句式不够整齐,先从中找出一个主句,比如第一句,然后将其他句式都改成这种格式,最终形成排比句即可。‎ 答案:(示例)在过往司机眼里,她是热心助人的“张大姐”;在工友眼里,她是“非常靠谱”的工作搭档;在领导眼里,她是工作“交给她我放心”的劳动模范;在丈夫眼里,她是“干工作不要命”的“拼命三娘”。‎ ‎25.解析:分析所给文段的结构层次,找出合理的逻辑关系,然后按照“总分(或分总)”的结构来重组即可。‎ 答案:(示例1)小说的创作与欣赏都离不开想象,作家创造小说的形象要靠想象,读者正确地把握作家的艺术构思并且丰富地再现作家创造的形象也要靠想象。(总分)‎ ‎(示例2)作家创造小说的形象要靠想象,读者正确地把握作家的艺术构思并且丰富地再现作家创造的形象也要靠想象,因此,小说的创作与欣赏都离不开想象。(分总)‎ ‎26.解析:整段文字的中心议题是谈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问题,答题时,要在梳理文段的基础上归纳出要点。‎ 答案:既要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又要积极借鉴一切对我们有用的外来文化。‎ ‎27.解析:作答时,要先梳理整段文字,然后找出画线处前后的语境,进行必要的分析,最后得出答案。‎ 答案:①是继承传统的一种必要方式 ②其气质风度是截然不同的 ③可以转变风气 ‎28.解析:所给示例紧紧围绕着“历史天空”来阐述,这篇导语语言生动形象,句式也很有特点。作答时,要抓住“人性光辉”来做文章,分析其深层含意。‎ 答案:(示例)雨果说:“天生的万物中,放出最大光明的是人心;不幸的是,制造最深黑暗的也是人心。”只有当所有的人都心存善良、心存敬畏、心存感激、心存爱意时,我们的世界才能真正充满爱。让我们心灵的天空,永远沐浴着人性的光辉,绽放出异样的色彩吧!‎ ‎29.解析:所给例句的句式特点是“譬如……,……,让人想起……”,作答时,要把握住整段文字的格调。‎ 答案:(示例1)譬如秋风忽至,播撒着一丝丝熨帖而微苦的落叶的气息,让人想起多少回秋日的思念 ‎(示例2)譬如寒流突来,飞扬着一缕缕冷冽而忧郁的雪花的味道,让人想起一次次冬日的告别 ‎30.解析:嵌入式仿句,要研究例句的特征,关键是对最后一句的分析,再注意到标点符号,可知①是对前句的补充式仿写。②③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答案:(示例)①浅湾上的航程永远不能抵达美丽的彼岸 ②若人生是一片高山 那就期待峻岭绝顶 ③山脚下的登攀永远不能领略秀丽的风景 ‎ 31.  答案申明利害,慷慨陈词,一番宏论退雄狮。‎ ‎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最基本的要求是“仄(即声调三、四声)起平(即声调一、二声)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本题可根据烛之武的事迹加以分析,回答即可。‎ ‎ 32. 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联的知识,解答此题,要了解对联的知识,对联讲究字数相等并押韵,所以在做对联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字数相等、句式一致、结构相应、内容相关等特点,其次还要适当进行拆合。所谓拆合法也即是把一句拆成若干个词组,分别作对,最后又把分别对出的组合成一句。要注意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如上下联词句结构、意义相关,数量短语对数量短语,仄起平落等等。由“东”可得出“西”,由主谓宾句式可选出“莺唤起一庭佳丽”,以此类推即可。‎ 明确职责,拒绝借口 小区的服务不到位,物业管理费只收了45%。居民代表提出“服务常常不到位,物业管理费不交也合情合理”,而物业公司则指明“没有物业管理费,想管理也力不从心”。双方各执一词,相互推脱责任给对方。将原本简简单单的缴费与服务,变成了缴费不齐服务不全。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 物业公司的服务落实不到位。虽然说居民在自觉缴费意识上有所欠缺,业务费缴不齐,但也并非一分钱都没有。尽管45%的物业管理费未达到100%,但完全是可以用来处理好一些首要的管理问题。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物业公司还为没有缴费的居民提供与缴费了的居民相同的服务,这对已缴费的居民造成了不公平对待。没有付出缴费就不能享受服务,这是物业公司在服务精准服务范围上的疏忽,也证明了业务公司的服务落实没有到位。‎ 居民的义务不明确。要享受到服务,义务就是要提供报酬;生活在小区中,义务就是要维护小区的环境。居民没有缴纳物业管理费而要求物业公司严格按照服务标准,没有意识到管理出现问题有一部分原因是出在自己身上而一味抱怨业务管理公司的服务不到位。这是居民义务的落空。要想马儿跑,就得先吃草。不缴管理费,物业公司哪怕有再多的剩余资金,也有借口来推脱自己的职责疏忽与服务不到位。‎ 物业公司和居民都缺乏一定的妥协意识。这一点,从他们在事后互相指责对方的不是,却不由自身寻找原因就可以看出。物业公司与居民僵持不下,没有一方后退妥协,最后的结果只怕是两败俱伤。如若居民妥协,自觉缴齐物业管理费,抑或是物业管理公司妥协,先垫付资金,先解决小区管理存在的问题,无论哪一方妥协都会让另一方没有借口推脱责任或义务,解决矛盾,岂不皆大欢喜?‎ 小区物业公司与居民的争端只是一个缩影,社会上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究其根本,是服务者“认钱不认职”与被服务者“职至方付钱”的固有观念产生冲突。被服务者“没享受到服务就不给钱”导致了服务者对职责的不履行;而服务者的职责不履行也为被服务者不缴费提供了强有力地借口。两者间恶性循环愈演愈烈。如果服务者做到了“明确职责”被服务者“拒找借口”,那么何愁服务者不缴费,被服务者不履职呢?‎ 明确职责,拒找借口。小区物业公司“明确职责”,居民“拒找借口”,各退一步。不仅可以体现对对方的尊重,缴费不齐,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也可以迎刃而解。‎ 点评:49分。本文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角度深层说理,并从居民和物业公司双方出发找寻各自的不足,接着适当联想延伸,从而提出“明确职责,拒找借口”的解决办法。‎ 义务在先,权利在后 不论小区抑或社会,运行皆是以成员间履行的义务为基础。不交物业费而享受服务,于情于理都是不可取的。‎ 密尔在《论自由》一书中写道:"个人对其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应负责交代。"就小区物业费收缴率低来看,部分居民的行为影响物业的正常运行,他们应对此负责。依我之见,部分居民以物业服务差为由拒付物管费的行为欠妥。将此事映入现实中比较,一如在餐厅宴饮欢愉后以饭菜不可口为由,拒付餐费。无疑,此事并不合理。诉求应以更合理方式表达。物业作为一种有偿服务是以居民缴纳物业费为基础运行。居民享受服务就应履行缴纳物业费的义务,万不可以服务不到位为由拒缴费用。义务在先,只有履行缴费的义务才能享受被服务的权利。‎ 将此事些许放大来看,义务的履行甚至决定了国家的存亡。众所周知,政府得以运行依靠的便是税收,而纳税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人们只有履行纳税的义务才能享受在国家庇护下的各种权利。反观小区物业费缴纳比低这件事,不论是否缴费都享受同样的物业服务,对缴费的居民来说是不公平的。可以预料,如这种行为不加以制止,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居民拒交物业费。在本我驱动下,这种行为极易固化为常态。一旦此事成为常态,那么物业将难以为继,权利更加难以得到保障。是故,享受权利以履行义务为先。‎ 在多数居民都不交物业费的小区,对义务的漠视已经衍生出自己的一套理论,而且这套理论正不断扩大其影响力。作为一个集体对义务的集体忽视,一定程度会影响其他成员对义务的履行。"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染苍则苍,不断减少的缴费率将严重影响物业水平。居民通过不缴费来胁迫物业提高服务水平只能是适得其反。居民若不满现在的物业服务应通过合法渠道表达诉求。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绝不能只享受权利带来的好处,而忽略义务的履行。‎ 义务是权利的基础,正如物业费是物管服务的基础。无义务的的权利只能导致更多的懒汉。设想一下若是孜孜矻矻的工人与无所事事的懒汉享受相同的收入和社会福祉,那么好吃懒做将成为世界的主流,世界也会陷入停滞状态。同理,物业水平的提高绝不是一朝而蹴的。居民应通过合法渠道表达自己的不满,促使物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不缴费换来的不会是物业水平的飞跃,反倒是物业的停摆。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一如没有免费的物业。权利的享受须以义务履行为基础。‎ 物业需要物业费才能提高自身水平。义务在先,权利在后。‎ ‎【点评】50分。本文从深层说理,从居民入手,重点从“合理、公平、权利”等角度说理,每段都适当联想延伸,最终提出“义务在先,权利在后”的解决办法。层层深入,说理透彻。‎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