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难点强化针对练8难点8名句默写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考语文难点强化针对练8难点8名句默写含解析

难点强化针对练8 (难点8:名句默写)‎ 考前必背·名言名句名篇 高中必背课文10篇之《诗经·氓》‎ ‎1.《诗经·氓》中,“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这两句用比兴的手法,奉劝年轻女子,不要迷恋爱情。‎ ‎2.《诗经·氓》中,“言既遂矣,至于暴矣”这两句写出了男子婚后对待女子的恶劣态度,与婚前的“蚩蚩”形成鲜明的对比。‎ ‎3.《诗经·氓》中,通过写叶子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青春不再的句子是“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4.《诗经·氓》中,女主人公回忆自己年少时与男子恋爱的美好时光,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句子是“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5.《诗经·氓》中,女主人公用一个祈使句来宽慰初次求婚失败的男子同时给予对方期望的句子是“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6.《诗经·氓》中,“及尔偕老,老使我怨”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作者婚后的实际情况与婚前“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期待有着巨大的反差。‎ ‎7.在面临不幸婚姻的时候,古代大多数女子都会选择隐忍和消沉,但《诗经·氓》的“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这两句却让我们看到了女主人公坚强和勇敢的一面。‎ ‎8.《诗经·氓》中,“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这两句分别写出了女子和男子婚后对待感情的不同态度和行为,对比鲜明,反差极大,字句中充斥着女子对男子变心的控诉。‎ ‎9.《诗经·氓》中,“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写出了女子婚后每天起早摸黑、忙里忙外的辛劳生活。‎ ‎10.《诗经·氓》中,“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两句通过动作的细节描写,刻画出女子对男子的思念之情,与“望穿秋水”一词意境相仿。‎ ‎11.《诗经·氓》中,“既见复关,载笑载言”两句通过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刻画出女子在时隔多日以后终于见到心上人时的开心场景。‎ ‎12.《诗经·氓》中,“不见复关,涕泣涟涟”两句先后用借代和叠词的手法写出了女子与男子暂别以后的女子对男子的思念之情。‎ ‎13.《诗经·氓》中,作者通过比兴的手法奉劝广大年轻女子不要沉迷爱情,除了男子比较容易摆脱情网以外,还因为“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14.都说家庭是最好的避风港,但《诗经·氓》的家人,对待女主人公婚后的遭遇,在不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表现出来的态度却是“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15.《诗经·氓》中,女主人公通过“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这两句,用比兴的手法指出凡事有个度,任何事情都会有终了的时候,同时暗指自己婚后的不幸遭遇似乎没完没了。‎ 高中必背课文10篇之《登高》‎ ‎1.杜甫的《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两句通过空间的广度和时间的长度写出了作者晚年漂泊他乡、疾病缠身的凄苦生活。‎ ‎2.杜甫的《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这两方面写出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声音哀怨凄惨,色彩冷艳清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3.杜甫的《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4.杜甫的《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伤感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滚滚来”。‎ 高中必背课文10篇之《锦瑟》‎ 7‎ ‎1.李商隐的《锦瑟》中,用庄周梦蝶和望帝化鹃这两个典故来表达诗人迷惘与哀怨之情的句子是“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2.李商隐的《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3.李商隐的《锦瑟》中,直抒胸臆同时又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婉不已的句子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4.李商隐的《锦瑟》中,“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所表现的,是阴阳冷暖、明珠美玉,境界虽殊,而怅恨则一。‎ 高中必背课文10篇之《蜀道难》‎ ‎1.李白的《蜀道难》中,“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这两句写出了蜀国长时间与外界隔绝,交通极为不便的状况。‎ ‎2.李白的《蜀道难》中,“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两句通过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剑阁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真实情况。‎ ‎3.李白的《蜀道难》中,通过神话传说写出蜀国有着久远的历史的句子是“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4.李白的《蜀道难》中,写出蜀道青泥岭弯路极多、山路盘旋曲折的句子是“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5.李白的《蜀道难》中,写出瀑流喧嚣、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6.李白的《蜀道难》中,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歌颂一代又一代的蜀国人不畏艰险、成功打通蜀道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7.李白的《蜀道难》中,“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两句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蜀道山岭之高,与李白《夜宿山寺》中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8.李白的《蜀道难》中,“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两句借用两种动物,分别用夸张和比拟的手法写蜀道的山势高险。‎ ‎9.李白的《蜀道难》中,诗人认为蜀地不可久留,对即将入蜀的友人作出直接的规劝的句子是“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10.李白的《蜀道难》中,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蜀道的荒凉凄清、人迹罕至,为后文写使人听之闻之毛骨悚然渲染了气氛的句子是“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11.李白的《蜀道难》中,用太阳神的典故写出蜀道山川相依、雄奇险峻的句子是“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12.李白的《蜀道难》中,用对比和夸张的手法,直观地表达出诗人对蜀道的感受的句子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高中必背课文10篇之《琵琶行》‎ ‎1.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突出表现了琵琶女高超的琴技,曲虽罢,但却如余音绕梁,令人陶醉,沉浸其中。‎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仅用“浔阳江头夜送客”七个字,就点出与客人送别的地点、时间和人物,又以“枫叶荻花秋瑟瑟”点染环境,描绘出一幅萧瑟的清秋景象。‎ ‎3.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两句,形容的是一种幽怨和深深思念的感情达到沸点时,没有任何语言可以描述出来,唯有留下一段空白让人细细品味。‎ ‎4.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7‎ ‎”这两句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5.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写琵琶女为了演奏出更好的音乐效果,采取了短暂的停顿的两句是“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6.白居易的《琵琶行》中,“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这两句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7.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既交代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8.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这两句用对比和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琵琶在不同琴弦上产生的不同的听觉效果。‎ ‎9.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琵琶声在达到高潮并戛然而止时的震撼效果。‎ ‎10.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缓缓出场的诗句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11.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这两句从侧面写出琵琶女的演奏确实很有吸引力,以至于主人客人都驻足不愿离开。‎ ‎1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这两句通过诗人自述,用第二人称的手法生动形象而又直接地写出了诗人欣赏完琵琶女的演奏以后的主观感受。‎ ‎13.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这两句通过神态这个细节描写,夸张地写出了诗人第二次完整地听完琵琶女的演奏后的反应。‎ ‎14.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在诗人的邀请下,琵琶女在讲述完自己的身世以后进行了第二次演奏,结果演奏声“凄凄不似向前声”,最后导致“满座重闻皆掩泣”。‎ ‎15.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这两句用设问的形式,通过自问自答,写出了诗人被贬所在地的偏僻与荒凉。‎ ‎16.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这两句写出了诗人被贬的时间以及被贬后的生活所在地。‎ ‎17.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用互文的手法写出了主人给客人送别时的设宴地点,“举酒欲饮无管弦”一句则写出晚宴有酒无乐的尴尬,为下文琵琶女的出场作了铺垫。‎ ‎18.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在琵琶女的自述身世中,与“年少时受到众多富豪弟子追捧,收到无数礼物”形成鲜明对比的两句是“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19.白居易的《琵琶行》中,“自言本是京成女,家在虾蟆陵下住”这两句通过琵琶女的自述,交代了琵琶女的户籍所在地,为下文与诗人产生感情共鸣作了铺垫。‎ ‎20.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这两句从侧面写出琵琶女年轻时确实是貌美艺高,让人佩服,遭人嫉妒。‎ 高中必背课文10篇之《念奴娇·赤壁怀古》‎ ‎1.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除写陡峭的山崖外,还以“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两句从声色方面写滔滔的江流。‎ ‎2.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两句写词人酒洒祭月,寄托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 ‎3.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从“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两句可以推测出,作者可能也知道此“赤壁”并非历史上发生赤壁之战的赤壁,但这并不影响作者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怀。‎ ‎4.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借古伤怀,抒发理想幻灭、人生失意的两句是“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7‎ ‎5.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作者面对壮美的河山,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由衷地发出了“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赞叹。‎ ‎6.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谈笑间,樯槽(强虏)灰飞烟灭”分别从神态描写和侧面描写的角度,把周瑜面对敌军时的从容自信刻画得淋漓尽致。‎ ‎7.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分别从侧面衬托和正面描写的角度刻画了周瑜担任三军统帅时年轻有为、踌躇满志的形象。‎ ‎8.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作者对自己当下的性格、年龄、事业与人生进行自我剖析和自我反思的两句是“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9.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两句采用通感和比喻的手法,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具体化,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无限感慨。‎ ‎10.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将自然景观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的两句是“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高中必背课文10篇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历史人物刘裕叱咤风云、驰骋疆场,语句中充满了词人对其无限的仰慕与赞叹之情的语句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2.刘裕是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颂的英雄,当初他“曾住”的地方如今却是“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与刘禹锡《乌衣巷》的“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的意境有几分相似。‎ ‎3.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孙权的典故抒发了镇江这个军事据点江山依旧但却英雄不再的感慨的句子是“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4.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通过对镇江京口北固亭景物的细节描写,抒发了物是人非的历史感慨的两句是“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5.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到,刘义隆草率出兵,意图像汉朝大将霍去病那样建立“封狼居胥”的功业,最终却落得一个“赢得仓皇北顾”的后果,词人也对刘义隆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6.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叙述的表达方式写出了当年北魏拓跋焘南侵后建的行宫如今竟然有普通老百姓把它当作社日祭祀之地的两句是“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流露出作者对人们忘却了战败受辱历史的心疼与无奈之情。‎ ‎7.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这两句写出了词人回到南方后,对这几十年来扬州一带烽火连天、百姓流离失所的场景历历在目,永生难忘。‎ ‎8.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廉颇的典故表明自己虽年老却依然希望能为国立功的八字成语是“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与曹操《龟虽寿》里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有异曲同工之妙。‎ 高中必背课文10篇之《虞美人》‎ ‎1.李煜的《虞美人》中,运用想象手法,抒发物是人非的感慨的名句是“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2.李煜的《虞美人》中,用设问和比喻的手法表达作为亡国之君的诸多愁绪的诗句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李煜的《虞美人》中,用反诘句问天问地问人,含蓄地表现出词人面对美好事物时对时光流逝抒发无限唏嘘之情的句子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4.李煜的《虞美人》中,词人借东风和明月这些宇宙永恒之物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高中必背课文10篇之《离骚》‎ 7‎ ‎1.屈原的《离骚》中,诗人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诗句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屈原的《离骚》中,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诗句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3.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4.屈原的《离骚》中,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但仍然遭到贬黜的诗句是“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5.屈原的《离骚》中,用互文的手法写出朝廷小人借“蕙纟襄”“茝兰”等物指责、诽谤诗人最终导致诗人罢免的诗句是“既替余以蕙纟襄兮,又申之以揽茝”,语句中透露出诗人的委屈与不满。‎ ‎6.屈原的《离骚》中,用香草作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诗句是“既替余以蕙纟襄兮,又申之以揽茝”。‎ ‎7.屈原的《离骚》中,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的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的诗句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8.屈原的《离骚》中,诗人表明自己遭到不公正对待的原因之一是在位者的荒唐的诗句是“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9.屈原的《离骚》中,诗人用秀眉作比喻,表明自己因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诗句是“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10.屈原的《离骚》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现状的诗句是“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11.屈原的《离骚》中,通过打比方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是“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12.屈原的《离骚》中,诗人表达自己忧郁失意,孤独地遭受着今世的穷困的句子是“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13.在《离骚》中,诗人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因采摘茝兰而遭人指责,但他仍坚定地表示“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14.屈原的《离骚》中,诗人抒发完自己忧愁不安、穷困失意的郁闷之情后,马上用“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表明自己宁可被放逐也不以媚俗取巧为姿态的决心。‎ ‎15.屈原的《离骚》中,表明诗人宁可死去或被放逐,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诗句是“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16.屈原的《离骚》中,诗人用雄鹰这些大鸟和燕雀这些小鸟自古以来就不合群一例作比喻,说明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诗句是“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17.屈原的《离骚》中,与成语“方枘圆凿”意思相似,表达“道不同不相为谋”之感的诗句是“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18.屈原的《离骚》中,诗人用方圆不相合来作为例子,用反问的语气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诗句是“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19.屈原的《离骚》中,从“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这两句可以看出对于遭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诗人原本是打算委屈心志、压抑感情,以待有朝一日能洗刷耻辱。‎ ‎20.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不失正义的诗句是“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21.屈原的《离骚》中,诗人对自己当初没看清楚形势而选择了做官委屈地表达出后悔之情,如今打算归隐的诗句是“悔相道之不察兮,延贮乎吾将反”。‎ ‎22.屈原的《离骚》中,诗人表达了趁着迷途未远,赶紧回到正路的两句是“‎ 7‎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23.屈原的《离骚》中,诗人通过自己退隐后骑马到达长满兰草的水边和长满椒树的山冈,表明自己从朝廷隐退是为了修养自己的诗句是“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24.屈原的《离骚》中,诗人表明自己向君王进言不成反遭指责,不如退隐回去重修德行的诗句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25.屈原的《离骚》中,诗人用互文的手法、以荷花来表明自己要提高修养的诗句是“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26.屈原的《离骚》中,诗人表明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无所谓,只要自己内心真正安好就可以的诗句是“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27.屈原的《离骚》中,屈原通过加高自己的帽子和增长自己的佩带表明要使自己品格更加高洁的两句是“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28.《离骚》中屈原表明因为经常佩带芳草和玉佩,所以自己光明纯洁的品质从不亏损的诗句是“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29.《离骚》中屈原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他将穷其一生追求美德与美政的诗句是“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30.屈原的《离骚》中,诗人用反问句表明自己即使受挫甚至粉身碎骨也不会改变原来志向的两句是“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与于谦《石灰吟》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有异曲同工之妙。‎ 高中必背课文10篇之《师说》‎ ‎1.韩愈的《师说》中,与“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解决疑惑”观点相背的两句是“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2.韩愈在《师说》中表达自己写作目的的两句是“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可见他对年轻好学者的扶掖之心。‎ ‎3.在韩愈的心目中,老师的职能应该是如《师说》中所说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韩愈《师说》中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与荀子《劝学》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相同,表达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的观点。‎ ‎5.韩愈的《师说》中,作者认为“学生不一定比不上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有贤能”的原因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6.韩愈的《师说》中,对于社会上存在的“不懂句读会问老师,有疑惑却不愿意请教老师”的不良现象,作者的评价是“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7.韩愈的《师说》中,作者阐述了择师的标准,除了对地位和年龄不作要求外,更重要的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8.韩愈的《师说》中,作者用一个对偶句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有些“士大夫之族”不愿意相互学习的借口是“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9.韩愈的《师说》中,先后通过一个被动句和一个状语后置句写出李氏子蟠能遵行古人从师学习的风尚的句子是“不拘于时,学于余”。‎ ‎10.韩愈的《师说》中,作者认为造成如今“圣益圣,愚益愚”的原因,除了“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还能虚心拜师求学”外,还包括如今的一般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11.韩愈的《师说》中,与“爱自己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形成鲜明对比的两句是“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2.韩愈的《师说》中,作者用古今两种不同的从师态度进行对比,进而指出从师与不从师产生了这样反差极大的结果“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7‎ ‎13.韩愈的《师说》中,作者用一个反问句说明每个人都会有疑惑的句子是“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14.韩愈的《师说》中,作者认为如果人有了疑惑却不去向老师请教,最终的后果将会是“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15.韩愈的《师说》中,作者说明了自己择师的标准是不分年龄大小的,除了“年纪比自己大的、懂得道理本来就比自己早的”这一类人,还包括“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7‎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