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6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6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1届6月份阶段性测试高一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2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雕楼画栋,水墨丹青,这些蕴含了深厚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元素如何幻化成服装,成为现代人竞相拥抱的时尚符号?中国传统文化里那些神秘而幻化万方的吉祥图案可以变得时髦时尚吗?央视日前开播的一档名为《时尚大师》的节目里,一位年轻设计师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这位年轻而时尚的新生代设计师在自己设计的卫衣、T恤和手包里,不仅运用了龙生九子中的螭吻和椒图这两个神兽元素,还加入了我国传统建筑中榫卯结构等模块。整个设计呈现的结果是简洁、舒服、时尚,恰到好处。尤其是受到在门上衔环的椒图神兽的启发,她将手包的提手设计成一个环状并让椒图“咬”住,创意满分,韵味十足,以至现场的专业观察团成员纷纷直接询问手包的价格,以强烈的购买冲动来表达对作品的喜爱。‎ 长久以来,提起时尚,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新潮、前卫,以至于好像只有前卫到有些异类或者让人看不懂才能称之为时尚。然而这种关于时尚的定义显然有失偏颇。中国服装设计师张庆辉对时尚有一番阐述,在他看来,时尚的意义在于打破界域。无论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还是对多元文化的包客,都传递出创新勇气和文化自信。时尚应该代表着文化自信和自我态度的表达。‎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当我们厘清了时尚的概念,再回头讨论时尚和传统文化能否结合这个话题时,答案就显而易见了。那些看起来表面并不相关的内容,完全可以和谐共存。一方面,几千年来熠熠生辉的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可以跳出严肃、古老等人们固有的印象,依托时尚的载体、借助开放的视野和灵动的设计活在当代;另一方面,时尚若脱离了文化的支撑,必然不能成为经典。相反,时尚产业如果能充分表达文化意象,就可以得到文化源远流长的滋养。可以说,时尚根植于文化,而我国独有的丰富文化资源及其独特的韵味则可以为时尚产业提供更多新鲜元素,给业内人士带来更多灵感,让时尚充满更多可能。尤其在当前大力弘扬中华优秀特统文化、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进行自信重塑的阶段,我国的时尚产业发展可谓时机大好。‎ - 24 -‎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用时尚的方式打开传統文化脉络,要让传统文化注入时尚产业,需要业内人士抱以虔诚的文化敬畏态度,系统地梳理和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绚丽多彩的苗绣、历史悠久的夏布等散落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资源可以成为时尚元素;“高冷”如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也可以为时尚产业提供设计灵感。2018年9月9日一则名为《故宫口红,真的来了》的文章在朋友圈迅速发酵,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据报道,这六款口红膏体的颜色均来自故宮博物院所收藏的红色国宝器物。雍容华贵、高端大气的故宫口红一时成为时尚界的新宠。这几款具有中国风神韵的限定版口红发扬传承了东方美学,传递出了真正的东方时尚。凡此种种,都可以让我们在坚守传承中华文化精髓的基础上,为传统文化注入青春的时尚活力;也通过人们对东方时尚审美的追求传递出了千百年永恒不变的魅力。‎ 当然,传统文化与时尚产业的融合不能“为了融而融”。融合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传统文化元素如何以时尚的方式活在当代、活在日常是业内人士应深入思考的问题。‎ 时尚和传统的融合,需要业内人士找到恰当的契合点,以一种舒服自在的形式设计表达,还要顺应当代人的生活方式。毕竟,只有走进了生活,让人们觉得把传统文化穿在身上、摆在家中也可以是一件很酷很潮很时髦的事,文化和时尚的融合才算恰如其分,才能深入人心,用时尚的方式打开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才算成功。‎ ‎(选自《用时尚语言表达传统文化也新潮》《人民日报》2018年10月9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长久以来对于时尚的定义有认识上的偏颇,原因在于时尚的意义的界域没有打破。‎ B. 在设计作品时将传统与时尚融合,有创意,有韵味,作品就有可能深受喜爱。‎ C. 我国独有的丰富文化资源和独特的韵味为我国时尚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D. 要让传统文化在时尚产业中发挥作用,需要业内人士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以一位设计师的作品深受喜爱的事实,说明传统的吉祥图案也可以变得时尚。‎ B. 文章第三段从两个方面论述时尚和传统文化不仅不相悖,而且还可以和谐共存。‎ C. 文章运用摆事实、讲道理、作对比等多种论证方式论证时尚和传统可以相互结合。‎ D. 文章行文思路清晰,主要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来安排文章结构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长久以来,人们都习惯性地认为时尚就是新潮、前卫,传统就等同于严肃、古老。‎ B. 只要我国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就可以为时尚产业的发展提供很好的契机。‎ C. 文化依托时尚的载体活在当代,时尚依赖文化的支撑成为经典,二者相辅相成。‎ D. 要使文化与时尚融合,只能通过业内人士去深入思考如何让传统文化走进生活、活在日常。‎ ‎【答案】1. A 2. C 3. C ‎【解析】‎ - 24 -‎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原因在于时尚的意义的界域没有打破”强加因果,且中国服装设计师张庆辉的看法“时尚的意义在于打破界域”,也只是他个人的一种认识。故选A。‎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项,文章运用了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但并未运用对比论证。故选C。‎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作者观点和态度的能力。做此类题时,第一步,把握题干信息要点;第二步,逐个选项到文中找对应点,概括分析,判断正误。A项,由原文第二段“长久以来,提起时尚,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新潮、前卫”可知这只是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并不能说人们都认为“时尚就是新潮、前卫”,而且人们只是对传统文化有“严肃、古老”的印象,二者不能等同;B项,“只要……就可以……”过于绝对;D项,文化与时尚融合是两者之间的事,而“业内人士应深入思考如何让传统文化走进生活、活在日常”只是一个方面,推断错误。故选C。‎ ‎【点睛】解答论述类文本,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苦痛者的天籁 那两年,逢年过节,养鱼的蔡婆总要给我家送几条新鲜的鱼来。一进院门,她就扯着嗓门喊我:杨小闹,来,取盆,拿鱼。‎ - 24 -‎ 我有点恨父亲。集市上什么鱼都有,为什么父亲偏偏喜欢蔡婆的鱼呢?有一次,我问蔡婆,你咋知道我爸爸喜欢吃你家的鱼哩?蔡婆说,你爸爸呀,是个馋猫,为了吃我的鱼,每天晚上敲我的门。父亲真没出息。‎ 父亲在镇里的一家工厂上班,两班倒。但父亲很少上白班。父亲说,他胆大,不怕走夜路。我不相信父亲的话。其实,父亲是想多挣些钱。上夜班,一个月多挣100多块钱呢。‎ 父亲每天晚上从镇里回来,要翻过一面坡,再翻过一面坡,七八里路,上坡下梁地要走半天。就在那两面坡中间,有一块洼地,蔡婆的鱼塘就在那里。‎ 父亲说,蔡婆不容易。蔡婆的丈夫是个跑买卖的人,后来,生意越做越大,闹着要和蔡婆离婚,蔡婆死活不同意,结果,她的丈夫就跑了,临走的时候,卷走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只剩下蔡婆,以及三个孩子。‎ 为了养家糊口,蔡婆凭着年轻时候养过几年鱼的经验,包了山洼里的鱼塘,并在鱼塘旁盖了间简陋的土房子。然后,把孩子扔给老人,一年四季,蓬头垢面地照看着她的鱼塘。 ‎ 每天晚上,父亲下夜班,骑车路过那鱼塘的时候,总要去敲敲她的门。‎ 笃——笃笃——舅奶,睡了没有?蔡婆是父亲的舅奶,父亲一直这么喊她。‎ 屋子里亮着油灯,蔡婆还没睡。她便唤父亲进去,有一搭没一搭地说几句话,然后,父亲才走。有时候,父亲下夜班很晚,蔡婆屋子里的油灯早已熄灭了,但父亲依然要去敲敲蔡婆的门。笃——笃笃——舅奶,我下班回来了,你挺好吧。听着屋里的蔡婆在睡梦中含混地应了,父亲才走。‎ 我问父亲,为什么要去敲蔡婆的门,是想吃她养的鱼吗?父亲摸摸我的头,笑笑说,你还小,不懂。‎ 我已经不小了,都上初中了!我一本正经,又义愤填膺地喊。‎ 父亲依旧每晚去敲她的门,蔡婆依旧逢年过节送鱼来。她一进门,依旧扯着嗓门喊我:杨小闹,来,取盆,拿鱼。‎ 父亲真是个馋猫。‎ 后来,我大学毕业了,父亲退了休,蔡婆也不养鱼了。混得不错的儿女们,把她接进了城里,让她去安享清福。‎ 有一次,我和父亲谈起了蔡婆,谈起了那些年的事。父亲突然叹了口气,说,其实啊,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 你奶奶是生你五叔的时候,难产死的。我瞠目结舌,尽管我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奶奶就没了,但从来没有听父亲说过这些。‎ - 24 -‎ 你爷爷受不了这个打击,想不开,几次想寻短见,随你奶奶而去。村里有一个叫杨有贵的人,和你爷爷岁数差不多,就经常来劝他,说,你还有几个孩子呢,就是为了孩子们,你也得活下去啊。‎ 但你爷爷还是不能从悲伤中走出来。那一段日子,每天晚上,杨有贵都要来咱家坐坐,或者与你爷爷拉家常,或者聊东说西。有一搭没一搭地找些话说,即便真的没话说了,也要干坐着,一直待到很晚才走。‎ 你爷爷后来说,如果没有杨有贵这个人,如果没有他每晚来陪着坐一阵子,也许,咱们家就没有今天。所以,你爷爷临去世的时候,语重心长地和我说:伸出手来可以扶人,拿出钱来可以帮人,人在遭难的时候,就是有人陪着说说话,也是能救人于苦难中的。‎ 爸爸深深记住了爷爷说的这句话。那几年,蔡婆不容易,爸爸想帮帮她。于是,每天晚上去敲敲她的门,就是想让她知道,有人在惦记着她,好让她那颗清冷而孤独的心得到温暖,看到希望。‎ 是啊,那些夜晚的敲门声,对蔡婆来说,不仅是温暖的,还是敲响在她苦痛心灵里的天籁之音啊!我不失时机地说。‎ 父亲笑笑,说,不管怎样,她从困境中走出来了。其实,这个世界还有很多的人,也许不愁吃、不愁穿,却在自我心底里痛苦着、挣扎着。他们所缺少的,也许只是陪他们坐一坐、说说话的人。哪怕,在他们最寂寞的时候,能够听到“笃笃”的敲门声,也是好的。‎ 因为,对他们来说,这就是世界上最温暖、最美妙的天籁。‎ ‎(选自《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九卷,百花文艺出版社,有改动)‎ ‎4.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蔡婆把孩子扔给老人,一年四季,蓬头垢面地照看着她的鱼塘,逢年过节送鱼来,总是一进门就扯着嗓门喊。这些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蔡婆不负责任、邋遢粗俗的特点。‎ B. 小说人物塑造生动传神,文中的杨有贵,虽然没有正面描写,但是通过父亲讲述的故事,仍然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善良朴实的人,正是他在爷爷遭难的时候,送去了天籁之音。‎ C. 小说后半部分父亲讲述了爷爷和杨有贵之间的故事,解开了上文父亲每天晚上都要去敲敲蔡婆的门的谜团。故事中的故事,使小说情节更加曲折,主题更加突出,艺术构思颇为精巧。‎ D. 这篇小说中交叠讲述的两个故事充满着温情和暖意,告诉人们,在别人落寞困难时,伸出手去敲敲门,送给别人的也许会是苦痛者心灵里最美妙的天籁之音。这个主题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对当前人际关系日渐冷漠的社会现实有着积极的意义。‎ ‎5. 小说中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 ‎ - 24 -‎ 这篇小说着重塑造父亲的形象,并通过父亲的形象来表现主题,但小说一开始却写道“我有点恨父亲”,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 ‎【答案】4. A 5. ①父亲是一个勤劳的、对家庭有责任感的人。这从他为了能多挣100多块钱,不惜多上夜班,走夜路,上坡下梁地要走半天等情节可看出。②父亲是一个善良的、富有同情心,在别人痛苦困难时愿意伸出援手,给别人送去温暖的人。这从他在蔡婆遭难时每晚都要走上半天去敲敲她家的门,向她买鱼等情节可看出。③父亲是一个不事张扬、善解人意的人。这从他借买鱼为由每晚去敲敲蔡婆的门,以此含蓄地给蔡婆送去温暖、慰藉和希望;在帮助蔡婆的那些年,对“我”的不解从不解说等可看出。 ‎ ‎6. ①小说一开始写“我有点恨父亲”,是由于我认为父亲为了吃鱼,每天晚上敲蔡婆的门,父亲没出息,是个馋猫。②这些情节生动地表现出我对父亲举动的不解和困惑,一定程度上设置了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③这一情节与下文父亲跟我讲了杨有贵的故事后我不由地发出了“那些夜晚的敲门声,对蔡婆来说,不仅是温暖的,还是敲响在她苦痛心灵里的天籁之音啊!”的赞叹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父亲善良、富有同情心,乐于给苦痛者的心灵送去温暖的形象,④我对父亲由一开始的不解到后来的理解赞赏的变化,也使小说情节波澜起伏,曲折动人。‎ ‎【解析】‎ ‎【4题详解】‎ 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思想内容是文章的主旨,就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所在,就是作者主要要反映的内容,是作者写文章的目的。艺术特色一般来说,赏析它的结构,独特的修辞,这类题型都要结合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A项,错在“这些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蔡婆不负责任、邋遢粗俗的特点”,这些细节表现出蔡婆照看鱼塘的辛苦和性格的直率。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与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对文中有关这一人物形象的关键词句,包括肖像、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以及相关事件进行筛选和提取,然后进行整合、提炼和概括。从第二段“但父亲很少上白班。父亲说,他胆大,不怕走夜路。我不相信父亲的话。其实,父亲是想多挣些钱。上夜班,一个月多挣 100 多块钱呢”处,可看出父亲是一个勤劳且有责任感的人。从父亲常买蔡婆家的鱼和常敲敲她家的门等情节以及倒数第三段“爸爸深深记住了爷爷说的这句话。那几年,蔡婆不容易,爸爸想帮帮她”处可看出,父亲是一个不事张扬、善解人意、善良且富有同情心的人。‎ - 24 -‎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小说情节及作者写作意图的分析与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可以从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方面切入。解答本题,先要明确“我有点恨父亲”的原因所在。小说一开始写“我有点恨父亲”,是因为“集市上什么鱼都有,为什么父亲偏偏喜欢蔡婆的鱼呢?有一次,我问蔡婆,你咋知道我爸爸喜欢吃你家的鱼哩?蔡婆说,你爸爸呀,是个馋猫,为了吃我的鱼,每天晚上敲我的门”。然后需要结合全文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小说主题等角度进行分析。“我有点恨父亲”是一种悬念,能使小说故事曲折生动,可引发阅读兴趣。它与后面我对父亲的态度转变形成对比,体现出父亲的善良和同情心。‎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籍死,已而属汉。高祖令诸故项籍臣名籍,郑君独不奉诏。诏尽拜名籍者为大夫,而逐郑君。‎ 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①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小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以武安侯、魏其时议,贬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 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②器食。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③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 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上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赍粮’,请治行者何也?”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 - 24 -‎ 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④,多逋负⑤。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顷之,守长史。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数岁,以官卒。卒后家无余赀财。‎ 注:①洗沐:官员休假②算:竹器③推毂:推荐 ④僦人:这里指承揽运输的人⑤逋负:拖欠款项。‎ ‎7. 下列对文中划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 B. 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 C. 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 D. 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 ‎8. 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老之言指“黄老思想”。“黄”指黄帝,“老”指“老子”。“黄老”也称黄老学说,道教别称之一。‎ B. 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表示升职的词语还有:晋,加,超迁,拔,擢,左迁和拜。‎ C. 战国时期,山东作为一个地理区域的名称,指崤山以东。后秦人也称崤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在战国七雄中,除秦国以外的韩,赵,魏,齐,楚,燕六国都在崤山函谷关以东,故有“山东六国”之称。‎ D. 庶人,泛指无官爵的平民百姓。《左传·昭公十二年》中曾记载“三后之姓,于今为庶”是指夏,商,周三代帝王的后代,到如今成了平民。‎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郑庄的先祖曾因不奉诏而被逐,郑庄也以行侠仗义为自豪,因解救张羽而闻名,虽然年小官薄,却能结交天下名士。‎ B. 郑庄为人谦和平易,从不摆架子。他交游十分广泛,连皇帝都有所耳闻。‎ C. 郑庄在任用官吏的问题上,与司马安意见不合,后来司马安乘隙诬陷,使他一度丢了官职。‎ D. 郑庄在朝廷上,常常揣测迎合皇帝的意思,不敢明确地决断是非。但一有机会,也总向皇帝荐上士人及下属好的言论。‎ ‎10.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诏尽拜名籍者为大夫,而逐郑君。‎ ‎(2)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 ‎【答案】7. C 8. B 9. C ‎ - 24 -‎ ‎10. (1)刘邦下诏把直呼项籍名字的人全部任命为大夫,而放逐了郑君。‎ ‎(2)在晚年时,汉朝廷征伐匈奴,招降周边的少数部族,国家支出的费用很多,国家财政愈来愈匮乏。‎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①抓虚词看位置,②看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首先疏通句意“每逢五天一次的官吏休假日,他常常在长安四郊设置马匹,问候那些老朋友,请竭拜谢宾客,夜以继日,直到天亮,还总是担心不周到。郑庄喜好黄老学说,仰慕年高望重的人,好像生怕见不到。”“每五日洗沐”表示“每逢五天一次的官吏休假日”,“常置驿马长安诸郊”是省略句,应是“常置驿马于长安诸郊”,且“长安诸郊”是偏正短语,不能断开。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B项,“表示升职的词语还有:晋,加,超迁,拔,擢,左迁和拜”表述有误,左迁是贬官,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 24 -‎ C项,“与司马安意见不合,后来司马安乘隙诬陷,使他一度丢了官职”,对文中具体语句理解错误,且于文中没有依据。原文“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意思是“司马安任淮阳郡太守,检举此事,郑庄因此落下罪责,赎罪后削职为平民”。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重点词语:(1)名:直呼…的名字;拜:任命;逐:放逐。(2)及:到了;招:招降;夷:少数部族或少数民族部落;匮:匮乏。‎ ‎【点睛】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解题小技巧 :‎ ‎(1)读文知义(人物、时间、地点、职位、事件、情理志、品质)‎ ‎(2)审题知文(借助试题,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3)题文比对(试题和原文比对看,注重细节,不可凭模糊的记忆和感觉去答题)‎ 译文:‎ - 24 -‎ 郑当时,字庄,陈县人。他的祖先郑君曾做项籍手下的将领;项籍死后,不久就归属了汉朝。高祖下令所有项籍的旧部下在提到项籍时都要直呼其名,郑君偏偏不服从诏令。高祖下旨把那些肯直呼项籍名讳的人都拜为大夫,而赶走了郑君。   郑庄以仗义行侠为乐事,解救张羽的危难,声名传遍梁、楚之间。孝景帝时,他做太子舍人。每逢五天一次的休假日,他经常在长安四郊置备马匹,骑着马去看望各位老友,邀请拜谢宾朋,夜以继日通宵达旦,还总是担心有所疏漏。郑庄喜爱道家学说,仰慕长者,那种情意殷切的劲儿,就好像惟恐见不到人家一样。他纪轻,官职卑微,但交游的相知友都是祖父一辈的人,天下知名的人物。武帝即位后,郑庄由鲁国中尉、济南群太守、江都国相,一步步地升到九卿中的右内史。由于平议武安侯和魏其侯窦婴的纷争意见不当,他被贬为詹事,又调任大农令。   郑庄做右内史时,告诫属下官吏说:“有来访者,不论尊贵或低贱,一律不得让人滞留门口等候。”他敬执主人待客之礼,以自己的高贵身分屈居于客人之下。郑庄廉洁,又不添置私产,仅依靠官俸和赏赐所得供给各位长的友人,而所馈送的礼物,只不过是用竹器盛的些许吃食。每逢上朝,遇有向皇上进言的机会,他必得称道天下的高望重的人。他推举士人和属下的丞、史诸官吏,委实津津乐道,饶有兴味,言语中时常称举他们比自己贤能。他从不对吏员直呼其名,于属下谈话时,谦和得好像生怕伤害了对方。听到别人有高见,便马上报告皇上,唯恐延迟误事。因此,肴山以东广大地区的士人和知名长者都众口一词称赞他的美德。 郑庄被派遣视察黄河决口,他请求给五天时间准备行装。皇上说:“我听说‘郑庄远行,千里不带粮’,为什么还要请求准备行装的时间?”郑庄在外人缘虽好,但在朝中常常附和顺从主上之意,不敢过于明确表示自己的是非主张。到他晚,汉朝征讨匈奴,招抚各地少数民族,天下耗费财物很多,国家财力物力更加匮乏。郑庄保举的人及其宾客,替大农令承办运输,亏欠钱款甚多。司马安任淮阳郡太守,检举此事,郑庄因此落下罪责,赎罪后削职为平民。不久,入丞相府暂行长史之职。皇上认为他事已高,让他去做汝南郡太守。几后,卒于任上。死后家里没有剩余的财物。‎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题 ‎《咏史》其二 晋·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①,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籍旧业②,七叶珥汉貂③。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注:①自曹魏建立“九品中正”制度以后,逐渐形成了根深蒂固的门阀制度,西晋时期,出现了世族大族独占仕进之路的现象。②金张籍旧业:指汉代金日碑和张汤家的子孙,自武帝时起,到平帝止,七代为内侍。③珥汉貂:汉代凡侍中、常侍等官冠旁都插貂尾为饰。‎ ‎1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开篇两句写的是松树苍郁茂盛却长在山间水沟低处,而那低垂摇摆的初生小树却长在高高的山上。‎ B. 三、四句中,“彼”指的是山上的小树,它会渐渐长大,变成和松树一样高,拥有阔达的树荫和百尺长的枝条。‎ C. “胄”,古代帝王和贵族的长子。“蹑”,登。这一句的意思是贵族世家的子弟能轻易登上高位。‎ D. 最后四句点明,历史上冯唐是具有奇伟之才的人,但因为金张两家的压制始终未能收到封赏,坐上高位。‎ E.‎ - 24 -‎ ‎ 这首古体诗气势雄健,笔调挺拔,形象鲜明,情感浓烈,充分体现了作者独树一帜的诗歌风格。‎ ‎12. 这首诗通篇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1. BD 12. 对比手法:前四句用“松”和“苗”的形象、位置不同对比,五六句用“世胄”和“英俊”的职位对比,最后四句用“金张”和“冯唐”的功业、地位不同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世族权贵依仗祖业窃据高位,出身寒微的人虽有才能却只能屈居下位的不公平用人现象的强烈不满和愤怒批判。‎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及手法的综合赏析的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B项,“郁郁涧底松”四句,以比兴手法表现了当时人间的不平。以“涧底松”比喻出身寒微的士人,以“山上苗”比喻世家大族子弟。仅有一寸粗的山上树苗竟然遮盖了涧底百尺长的大树,从表面看来,写的是自然景象,实际上诗人借此隐喻人间的不平,包含了特定的社会内容。形象鲜明,表现含蓄。故选项中“‘彼’指的是山上的小树,它会渐渐长大,变成和松树一样高,拥有阔达的树荫和百尺长的枝条”,是对诗句错误的理解。D项,“但因为金张两家的压制始终未能收到封赏,坐上高位”,对诗句理解不当,在门阀制度下,有才能的人,因为出身寒微而受到压抑,不管有无才能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据要位,反映了当时用人方面的腐败现象,所以冯唐有才,却始终未能收到封赏,坐上高位的最主要原因是门阀制度,黑暗险恶的政治环境。故选B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是对诗歌表现手法的鉴赏,要掌握常用的手法的术语以及效果等,联系意象注释和思想内容分析即可。前四句,以比兴手法表现了当时人间的不平。以“涧底松”比喻出身寒微的士人,以“山上苗”比喻世家大族子弟。用“松”和“苗”的形象、位置不同进行对比,仅有一寸粗的山上树苗竟然遮盖了涧底百尺长的大树,从表面看来,写的是自然景象,实际上诗人借此隐喻人间的不平,包含了特定的社会内容。对比鲜明,表现含蓄。五六句“世胄蹑高位①,英俊沉下僚”, 写当时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据高官之位,而出身寒微的士人却沉没在低下的官职上,用“世胄”和“英俊”的职位进行对比。最后四句“金张籍旧业②,七叶珥汉貂③。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 24 -‎ ‎ 紧承“由来非一朝”,内容由一般而至个别、更为具体。用“金张”和“冯唐”的功业、地位不同对比,表现“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具体内容。通首皆用对比,所以表现得十分鲜明生动。加上内容由隐至显,一层比一层具体,具有良好的艺术效果。‎ ‎【点睛】要做好这类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题型,需做好表达技巧知识的积累,并注意结合注释理解好诗句,考虑写作背景,抓住关键性词语,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表意目的,分点作答即可。‎ ‎(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 ‎13.补出下列句子空缺部分。‎ ‎(1)《离骚》中与成语“方枘圆凿”意思相似,表达“道不同不相为谋”之感的两句诗“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表示愿与神仙相伴而遨游,同明月一道永世长存的名句是“_____,____”。‎ ‎(3)在《劝学》中,文章开端连用比喻句强调了学习的重要作用,并顺势推论出“____,____”,强调了广泛学习并不断省察自己的重要性。‎ ‎(4)在《琵琶行》中,白居易写自己谪居生活,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他无心欣赏美景、借酒浇愁的生活,以此表现他的悲哀苦闷之情。‎ ‎【答案】 (1). (1)何方圜之能周兮 (2). 夫孰异道而相安 (3). (2)挟飞仙以遨游 (4). 抱明月而长终 (5).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7). (5)春江花朝秋月夜 (8). 往往取酒还独倾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重点注意圜、孰、挟、抱、博、知、倾等字的写法。‎ ‎【点睛】答好识记类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要在真正理解原文语意和表达技巧的基础上完成背诵,书写时还要注意字体正确。‎ 三、语言文字运用(30分)‎ ‎1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投资不仅需要长远的眼光,还要有对时代节奏的把握。但我可能是一个不赶趟的人,每次别人指点我如何变化,我都虚怀若谷地听着,内心不胜惶恐。‎ - 24 -‎ ‎②为了丰富文体活动,更深刻地理解话剧,班级组织演出《雷雨》,两位同学将剧中人物演得绘声绘色,获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 ‎③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可是去哪玩比较省钱?去哪里舒适又好玩?这些问题,大家讨论了好久,莫衷一是,最终也没有结果。‎ ‎④“一次考试决定不了什么,代表不了什么,重要的是在错误中看清自己的不足和短缺。”父亲语重心长的一席话,如电光石火,让她心头淤积的阴霾顿时消散。‎ ‎⑤我认真阅读了先生关于近代欧洲文化的大作,几乎每一页都会有令人感到莫名激动的文字,以至让我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 ‎⑥官窑瓷器一般都是专门供给宫廷的御用品,存世量相当少,在民间更是凤毛麟角,有些收藏者动辄说自己收到了“官窑”,很让人怀疑。‎ A. ①③⑥ B. ①②④ C. ①②⑤ D. ②④⑤‎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①虚怀若谷: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敬辞,表示对人的敬意,不能用于自己。②绘声绘色:指以可见或可理解的形式束描绘或概括。形容叙述描写的极其逼真。不合语境。③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④电光石火:原为佛家语,比喻事物瞬息即逝。现多形容事物像闪电和石火一样瞬间就消逝。亦用作比喻行动迅速,出手先制。⑤拍案叫绝:用手拍桌子叫好,形容非常赞赏。⑥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入或事物。‎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这届全运会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将引导各地把更多的资源放在提高竞技水平和体育精神方面,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B. 活动通过播放事迹短片、表演文艺节目和现场访谈、网上交流等方式,展现了广大医护工作者立足自身岗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风采。‎ C. 虽历经世界历史格局的动荡与变迁,古老的丝路几近被遗忘,但丝路文化却深深地渗透在历史遗存、民族风情、文艺创作、美术作品之中。‎ D. 法国巴黎的一个社交网站上有—名男子的照片,照片上面写着“当世界看到这张脸的时候已经太晚了”,被推测是法国巴黎枪击爆炸案嫌疑人。‎ ‎【答案】B ‎【解析】‎ - 24 -‎ 试题分析:A项,搭配不当。“提高”与“精神”不搭配,可在“体育精神”前加“培育”。C项,不合逻辑。“文艺创作”与“美术作品”不能并列,美术作品包含在“文艺创作”之中。D项,成分残缺。应在“被推测”前加“该男子”。‎ 点睛:不合逻辑是病句常见的类型,主要有并列不当、否定不当、主客倒置和不合生活事实。句子中出现“和”“等”或顿号注意查找因并列不当或不能包含等因素引起的逻辑错误。见到否定词语,反问句及表示否定意思的词语,查找因否定不当而造成的逻辑错误。见到“被”“受”“对”“对于”等表示主客关系的词语注意查找因主客倒置而引起的逻辑错误。此题选项C并列不当。‎ ‎16.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中国是礼仪之邦,慷慨好客是我们的民族性格。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一般来说,发自内心的尊重关爱应该是主人待客的基本态度。‎ ‎②待客之道,首在分清宾主。‎ ‎③当然,居客位的一方也需讲究“客道”。‎ ‎④好客自然讲究待客之道。‎ ‎⑤主即待客迎送的一方,宾即拜谒、暂居的一方。‎ ‎⑥主人为客人尽量想得周到,客人也尽量不给主人添麻烦。‎ A. ②⑤④⑥①③ B. ④②⑤①③⑥‎ C. ④①③②⑤⑥ D. ②⑤④①③⑥‎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连贯题一般应对策略:陈述对象一致,结构一致,情感氛围一致,关联词等;仔细把握各分句内部的暗示语。此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④句中的“好客”和前面的“慷慨好客”照应,作为第一句。②句中的“待客之道”紧承第四句。⑤句紧承②句解释主宾。①③⑥解释待客之道。‎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 24 -‎ 又到一年端午时。人们在多姿多彩的节日内容中品味中华文化的远香,(   )。同春节、清明节、中秋节一样,端午节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它是屈原心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大情怀,也是苏轼眼里“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的幸福观;是大人手中的粽子叶,也是孩童腕间的五彩丝。家国情怀与民族精神 ,风土民情与传统民俗 。传统文化就这样丝丝缕缕浸入人们心田,融入民族性格。‎ 中国文化向来讲究 ,在历史长河的荡涤中获得更大张力。恰如清明节从慎终追远的情愫中走来,融入绿色祭扫、踏青远足等内容;银色浪潮中,重阳节被赋予更多敬老爱老内涵。至若端午节,丰富的现代化、信息化载体为其注入现代气质,使其可玩可嚼、可观可赏、可思可想。‎ 正是循着这些不断创新、植根传统的文化习俗,使思国怀远的情怀绵远流传。从少儿捧读《离骚》《天问》,到荆楚碧水龙舟竞速,再到“端午文化”走向国际舞台,你会发现,时光流转, ,中华民族深层的精神追求、独特的精神标识从未变换。‎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前行的力量也在思接千古的家国情怀中积蓄 B. 也在思接千古的家国情怀中积蓄前行的力量 C. 家国情怀思接千古,前行的力量在其中积蓄 D. 也在积蓄前行的力量,从思接千古的家国情怀之中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浑然天成 交相辉映 兼容并蓄 物是人非 B. 浑然天成 相得益彰 包罗万象 物换星移 C. 水乳交融 相得益彰 包罗万象 物是人非 D. 水乳交融 交相辉映 兼容并蓄 物换星移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正是循着这些不断创新、植根传统的文化习俗,思国怀远的情怀绵远流传。‎ B. 正是循着这些植根传统、不断创新的文化习俗,思国怀远的情怀绵远流传。‎ C. 正是循着这些植根传统、不断创新文化习俗,使思国怀远的情怀绵远流传。‎ D. 人们正是循着这些植根传统、不断创新的文化习俗,思国怀远的情怀得以绵远流传。‎ ‎【答案】17. B 18. D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 24 -‎ 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选填衔接句,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根据前文可知,括号中的内容承接前文,讲人们在端午节的收获,即“品味中华文化的远香”“积蓄前行的力量”,据此可知,括号中的句子的主语应是“人们”,“人们”承前省略,据此排除A、C两项;对比B、D两项,B项的句式与前文保持一致,更符合人们的语言习惯,故选B。‎ ‎【18题详解】‎ 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结合使用排除法。水乳交融:像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形容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浑然天成:形容诗作、文章的结构严谨自然,或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也形容人的才能、品德完美自然。句中形容家国情怀与民族精神的关系,应用“水乳交融”。交相辉映:(各种光亮、彩色等)相互映照。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由上文“风土民情与传统民俗”可知,应用“交相辉映”。兼容并蓄:把内容不同、性质相反的东西都吸收进来。包罗万象:内容丰富,应有尽有。结合下文可知,用“兼容并蓄”更符合语境。物换星移:景物改变了,星辰的位置也移动了,指节令变化,时间推移。物是人非:景物依旧,而人的情况却完全不同了,多用来表示对故人的怀念或对世事变化的慨叹。句中形容时间推移,应用“物换星移”。‎ 故选D。‎ ‎【19题详解】‎ 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画线句中存在两处错误:“不断创新、植根传统”语序不当,可改为“植根传统、不断创新”;介词滥用造成主语残缺,应删掉“使”。A项,第一处错误未修改;C项,第二处错误未修改;D项,中途易辙,应删掉“人们”。故选B。‎ ‎【点睛】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 ‎20.仿照示例写出下列事物的两面性。‎ - 24 -‎ 虎:老虎有勇猛的一面,所谓“虎虎有生气”,也有凶恶的一面,所谓“苛政猛于虎”。‎ ‎(1)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蚕:蚕有其无私的一面,所谓“春蚕到死丝方尽”,也有其自我束缚的一面,所谓“作茧自缚”。 (2). (2)笑:笑有欢愉的一面,所谓“欢歌笑语”,但偶尔也有悲伤的一面,所谓“落第举子笑是哭”。 (3). (3)哭:哭本是痛苦的表现,所谓“欲哭无泪”,但是也有高兴的一面,所谓“出嫁闺女哭是笑”。‎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入手。结构上即词性要与例句相同,内容要注意题目要求的修辞手法以及内容的内在逻辑性。本题要求“仿照示例写出下列事物的两面性”,根据所给例句,一方面是句式结构,保留“有……的一面,所谓‘……’,也有……的一面,所谓‘……’”的句式,一方面是内容“两面性”即事物相反的两个特点,并且还要注意引号内填的内容是诗句或者熟语。‎ ‎21.有三个人,分别姓王、姓刘、和姓陈,他们每人身兼两职,三个人六种职业是作家(a)、音乐家(b)、美术家(c)、话剧演员(d)、诗人(e)和工人(f),同时还知道以下事实:‎ ‎(1)音乐家曾经对工人谈过古典音乐的欣赏。‎ ‎(2)音乐家出国访问时,美术家和姓王的曾去送行。‎ ‎(3)工人的爱人是作家的妹妹。‎ ‎(4)作家和诗人曾讨论过“百花齐放”的问题。‎ ‎(5)美术家曾与姓刘的看过电影。‎ ‎(6)姓陈的善下棋,姓刘的和那作家跟他对弈时,屡战屡败。‎ 请推断他们三人各自的职业。(只填写字母代码)‎ 姓王的:_______________ 姓刘的:_______________ 姓陈的: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姓王的:ad(作家、话剧演员) (2). (2)姓刘的:be(音乐家、诗人) (3). (3)姓陈的:cf美术家、工人 ‎【解析】‎ - 24 -‎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根据所描述的情境,运用排除假设法,逐一进行排除,解答时要仔细分析题干中给出的条件,认真思考推理。解答逻辑推理题要根据题目的特点,充分利用解答常用的方法——排除法、代入法把思路拓宽,抓住题目中给出的线索一个一个的想,然后把所有的条件联系起来,而且每个条件都要联系起来说得通;就此题而言,由(1)给出的条件可知道音乐家不是工人,由(2)得音乐家和美术家不姓王,由(6)得出作家姓王,以这样类推,一一排除,不难得出他们各自的职业。由(1)得:音乐家不是工人,由(2)得:音乐家和美术家不姓王,由(3)得:工人不是作家由(4)得:作家不是诗人,由(5)得:美术家不姓刘, 由(6)得:作家姓王, 因此,美术家姓陈,音乐家姓刘,工人姓陈,诗人姓刘 ,话剧演员姓王,由上述分析得出:姓王的是作家,话剧演员; 姓刘的是诗人,音乐家;姓陈的是美术家,工人。‎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篇》)‎ 以上材料引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答案】鸟择良木而栖,人择益友而交 想要认识一个人,只要看他身边的朋友就可以了。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人们也常说:“鸟择良木而栖,人择益友而交。”正所谓“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你与什么样的人相交,你就容易变成什么样的人。很多时候,朋友的优劣会影响自己的人生方向和未来,甚至会影响到国家的兴衰。‎ 结交益友,你将从中受益,养成良好品质,实现人生价值。春秋时齐国国相晏子的车夫,从晏子的身上学到了谦虚谨慎的优良品质,最终他改掉了趾高气扬、骄横跋扈的毛病。廉颇的身边有了蔺相如,最终他走出自身的狭隘,放弃个人荣辱,以国事为重,“将相和”被传为佳话。“近朱者赤”,只要围绕在你身边的人都是良师益友,相信耳濡目染之下,你也一定会德行出众,受人尊敬。‎ - 24 -‎ 相反,误交损友,从小处讲,会使你陷入迷途,或许快乐一时,却烦扰一生。林冲结交陆虞侯,却被出卖陷害,差点在风雪交加的夜晚被活活烧死,真真可怜!吕伯奢误交曹操,以致家破人亡,成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牺牲品,真真可悲!孙膑误交庞涓,被诬陷后遭受酷刑,失去了双脚,真真可痛!损友是人生的一大毒瘤,他们会让你的人生之路崎岖坎坷,会让你的人生黯淡无光。‎ 从大处讲,一国之君结交良师益友可以使国家安定繁荣,结交损友则会使国家动荡倾覆。周武王的身边有了姜尚,故能定鼎天下;商纣王的身边有了妲己,故有国亡身死之祸。齐桓公任用管仲则可以九合诸侯,成就春秋霸业;任用竖刁则国家倾覆,身首异处。刘禅的身边有了诸葛亮,便可以鼎足三分,稳定局势;任用宦官黄皓,便国亡受降,成为笑谈。唐玄宗重用姚崇、宋璟,便开创了“开元盛世”,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达到顶峰阶段;而任用李林甫、杨国忠,则导致“安史之乱”爆发,国事日非,王朝崩塌之日近矣!“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一个国家只有亲贤远佞,方能繁荣昌盛,长治久安,否则必将走向衰败!‎ 认真甄别身边的人,择睦邻而居,择仁人而交,择其善者而从,相信你的人生价值必将得以实现,你的人生之路也会更加宽阔,你的人生会更加辉煌!‎ ‎【解析】‎ ‎【详解】审题:本题考查学生写作能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的内容是孔子的要结交益友的言论,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立意:题干中的古语告诉我们在与人交往时应谨慎择友,注意对方对自己的影响,是否有利于自己的成长与进步。‎ 相关素材:‎ ‎(1)、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孔子 ‎(2)、以利交者,利尽而交疏;以势交者,势倾而交绝——中国格言 ‎(3)、危机一刀,挚友立刻报道。——加拿大谚语 ‎(4)、人的生活离不开友谊,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谊才是不容易;友谊总需要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马克思 ‎(5)、丘顿·柯林斯说,在成功中朋友认识我们,在逆境中,我们了解朋友,因此,我们必须正视我们的友谊,用谨慎而又细微的眼神从细节中观察我们的友谊,从而避免不必要的问题。‎ - 24 -‎ ‎(6)、与善人相处,则不失为君子,与恶人相处,则流而人于。——张伯苓 (7)、君子先择而后交,小人先交而后择,故君子寡尤,小人多怨。——王通 (8)、以利交者,利尽则交疏,安有真正之友谊耶?正当之友谊必致力于道德之修养。——〔古希腊〕柏拉图 ‎(9)、不要没有朋友,也不要有过多朋友。——〔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10)、择友应当慎之又慎,一旦交上了朋友,就不要轻易抛弃。——〔古希腊〕梭伦 ‎(11)、有了过多无用的朋友,对自己有害无益。——〔古希腊〕伊索 (12)、患难之交才真诚,富贵之时自然满座高朋。——〔古希腊〕欧里庇得斯 ‎(13)、最善于应付对外面敌人的恐惧的是尽量交友;对于不能交为朋友的人,至少要避免和他们结怨;要是连这个也办不到,就要尽可能地避免和他们往来,为了自己的利益疏远他们。——〔古希腊〕伊壁鸠鲁 (14)、我情愿得到一个平凡可是诚实的朋友,胜过更多聪明的恶人。——〔古希腊〕欧里庇得斯 ‎(15)、患难识朋友 。 -(苏)列宁 (16)、与有权有势的人交朋友是不安全的。——〔古罗马〕菲得洛斯 (17)、因为有利可图才与你结为朋友的人,也会因为无利可图而与你绝交。——〔古罗马〕塞涅卡 (18)、人们有了很多次交往之后才能结为朋友。——〔古罗马〕西塞罗 (19)、正是美德创造和维护了友谊。——〔古罗马〕西塞罗 (20)、选择朋友应当像选择阅读的书籍一样,一要谨慎,二要控制数量。——〔英国〕豪厄尔 (21)、选择朋友如同挑甜瓜。要我告诉你为什么吗?因为要找出一个熟的,你必须挑上一百个。——〔英国〕梅尔梅 (22)、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战国)庄子 - 24 -‎ ‎(23)、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是人类友谊的典范。从1842年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会晤起,40年里,他们在领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斗争中,团结作战,患难与共,建立了真挚的友谊。由于革命斗争需要,他们曾身处两地近20年,但他们之间的关系不仅没有因此而疏远,反而联系越来越密切。他们几乎每天都要通信,交谈各种政治事件和科学理论问题,共同指导着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马克思不仅十分钦佩恩格斯的渊博学识和高尚人格,而且对恩格斯的身体也很关心。有一个时期,恩格斯生病,马克思时时挂在心上,他在给恩格斯的信中说:“我关切你的身体健康,如同自己患病一样,也许还要厉害些。”恩格斯为了“保存最优秀的思想家”,在经济上资助贫困的马克思,使其能专心致力于革命理论的研究,他违背自己本来的意愿,到父亲经营的公司中去从事那“鬼商业”的工作。当《资本论》第一卷付印的时候,马克思给恩格斯写信说:“其所以能够如此,我只有感谢你!没有你为我的牺牲,我是决不可能完成三卷书的巨大工作的。我满怀感激的心情拥抱你。”恩格斯尽管做出了巨大牺牲,但他始终认为,能够同马克思并肩战斗40年,是一生中最大的幸福。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的这种崇高的革命友谊,正如列宁所赞扬的,它“超过了古人关于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行文结构:文章开头引述材料,提出观点:很多时候,朋友的优劣会影响自己的人生方向和未来,甚至会影响到国家的兴衰。主体部分,采用事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结尾扣住观点总结升华。‎ 范文:鸟择良木而栖,人择益友而交 想要认识一个人,只要看他身边的朋友就可以了。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人们也常说:“鸟择良木而栖,人择益友而交。”正所谓“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你与什么样的人相交,你就容易变成什么样的人。很多时候,朋友的优劣会影响自己的人生方向和未来,甚至会影响到国家的兴衰。‎ 结交益友,你将从中受益,养成良好品质,实现人生价值。春秋时齐国国相晏子的车夫,从晏子的身上学到了谦虚谨慎的优良品质,最终他改掉了趾高气扬、骄横跋扈的毛病。廉颇的身边有了蔺相如,最终他走出自身的狭隘,放弃个人荣辱,以国事为重,“将相和”被传为佳话。“近朱者赤”,只要围绕在你身边的人都是良师益友,相信耳濡目染之下,你也一定会德行出众,受人尊敬。‎ 相反,误交损友,从小处讲,会使你陷入迷途,或许快乐一时,却烦扰一生。林冲结交陆虞侯,却被出卖陷害,差点在风雪交加的夜晚被活活烧死,真真可怜!吕伯奢误交曹操,以致家破人亡,成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牺牲品,真真可悲!孙膑误交庞涓,被诬陷后遭受酷刑,失去了双脚,真真可痛!损友是人生的一大毒瘤,他们会让你的人生之路崎岖坎坷,会让你的人生黯淡无光。‎ - 24 -‎ 从大处讲,一国之君结交良师益友可以使国家安定繁荣,结交损友则会使国家动荡倾覆。周武王的身边有了姜尚,故能定鼎天下;商纣王的身边有了妲己,故有国亡身死之祸。齐桓公任用管仲则可以九合诸侯,成就春秋霸业;任用竖刁则国家倾覆,身首异处。刘禅的身边有了诸葛亮,便可以鼎足三分,稳定局势;任用宦官黄皓,便国亡受降,成为笑谈。唐玄宗重用姚崇、宋璟,便开创了“开元盛世”,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达到顶峰阶段;而任用李林甫、杨国忠,则导致“安史之乱”爆发,国事日非,王朝崩塌之日近矣!“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一个国家只有亲贤远佞,方能繁荣昌盛,长治久安,否则必将走向衰败!‎ 认真甄别身边的人,择睦邻而居,择仁人而交,择其善者而从,相信你的人生价值必将得以实现,你的人生之路也会更加宽阔,你的人生会更加辉煌!‎ ‎【点睛】材料作文是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写材料作文,最关键的是审题立意,给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因此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其实就是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对材料的理解是多元的,因而构思立意也是多样的。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 ‎ - 24 -‎ ‎ ‎ - 24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