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老北京的门神 门神是我国,也是北京市民俗中最多信仰的神祇之一,其历史之久,流传之广,种类之多在民间诸神中是最为突出的。‎ 其中,祈福门神专为祈福而用。供奉、张贴者的家庭多为商界人物,希望从祈福门神那儿得到功名利禄,“爵鹿蝠喜、宝马瓶鞍”,皆取其名,以迎祥祉。‎ 武将门神通常贴在临街的大门上,为了镇住恶魔或灾星从大门外进入,故所供的门神多手持兵器。北京居民院门口的武将门神多为唐代名将秦琼与尉迟恭。秦琼又名秦叔宝,山东历城人,武艺高强,世人赞为:赛专诸,似孟尝,神拳太保,双锏大将,锏打山东六府,马踏黄河两岸。尉迟恭,隋唐大将,武艺高强,日占三城,夜夺八寨,功累封鄂国公。秦、尉迟二将帮助李世民打下天下建立大唐后,被封为开国元勋,为什么会充当民间的门神呢?古籍记载:唐太宗李世民早年降瓦岗、扫窦建德、镇杜伏威等起义军,其间杀人无数。即位后,身体极差,夜间梦寐不宁,多做噩梦,常见祟魔在寝殿内外抛砖扔瓦,鬼魅呼叫,太宗终受不住恶鬼的折磨,召众将群臣商议。众将提出让元帅秦琼与大将军尉迟恭二人每夜披甲持械守卫于宫门两旁。是夜,果然无事。然久而久之,太宗念秦琼、尉迟恭二将日夜辛劳,便让宫中画匠绘制二将之戎装像,怒目发威,手持鞭锏,悬挂于宫门两旁。此后邪祟全消。后世沿袭此法,遂将二将永做门神而使他们在民间得以成为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威望最高、普及性最强、贫富皆爱的门神,至今长盛不衰。‎ 北京民居中供奉的除秦琼、尉迟恭外,还有《水浒传》里的解珍、解宝、吕方、郭盛。因为北京的院落较大,占地面积往往延至后面的胡同。所以,在北京的住宅里,还有一种专贴在后门的门神。不过北京民居的后门门神只贴一位,为什么呢?因为后门一般多为单扇门。贴谁呢?多为捉鬼神钟馗和大唐丞相魏征。魏征在隋唐演义中本是一文臣,最早在潞城县二贤庄三清观内当道长,被民间奉为门神后,其像也仗剑怒目,一派英武气概。‎ 因为北京是座古老的城市和元明清数朝的政治、文化、商业中心,所以全国各地的文人、商贾、官宦、旅游者纷纷来到北京,与此同时,他们家乡的门神也随之而到,以神佑他们平安。所以,在北京民宅的大门上,各地门神应有尽有。如:燃灯道人、赵公明,东汉的姚期、马武,抗金英雄岳飞、韩世忠,最可爱的是密云一带供奉的门神竟是夫妻二人——杨宗保与穆桂英。总之,北京住宅院中所贴的门神多取自中国古典名著中的英雄好汉,这些武艺出众、仗义疏财、精忠报国的英雄,妇孺皆知,影响面广,备受民间的崇拜。‎ 这些历史上的门神在千年的中华文化中神佑着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人们喜欢这种五颜六色的吉祥门画,只有贴上门神才能在欢度佳节的喜庆气氛中得到一种让他人难以想象到的思想满足和精神满足。‎ ‎1. 下列各项中关于“门神”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门神为祈福而用。“爵鹿蝠喜、宝马瓶鞍”,各取其名,供奉者希望从门神那儿得到功名利禄。‎ B. 门神通常贴在临街的大门上,多手持兵器,用以镇住恶魔或灾星从大门外进入。‎ C. 门神有前门和后门门神之别,北京住宅后门多为单扇门,只贴“魏征”一位门神。‎ D. 住宅院落中的门神形象,多取自古典名著中那些武艺出众、仗义疏财、精忠报国的人物。‎ ‎2. 本文认为门神是北京民俗中最多信仰的神祇之一,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  )‎ A. 北京作为数朝政治中心,政局动荡,门神文化最能体现北京百姓渴望和平、祈求福祉的美好愿望。‎ B. 北京民居的门神形象丰富多彩,有神话传说人物,也有历史英雄人物,各地门神可谓应有尽有。‎ C. 历史上,各地文人、商贾、官宦等,因各种目的纷纷涌进北京,他们带来了各地各种不同的门神文化。‎ D. 北京百姓喜欢五颜六色的吉祥门画,他们认为在欢度佳节的喜庆气氛中贴上门神能够得到神的庇佑。‎ ‎3.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北京的门神形象各异,风格多样,是北京作为数朝政治、文化和商业中心的体现。‎ B. 门神风俗能够流传至今并成为一种文化,与中国古典名著的深远影响是分不开的。‎ C. 随着时代发展,门神已失去了原来的“祈福”、“镇鬼”等功能,而成为一种文化象征。‎ D. 门神的产生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这是当时人们心理的渴望和精神抚慰的需要。‎ ‎【答案】1. D 2. A 3. C ‎【解析】‎ ‎1.‎ ‎ 试题分析:A项,此处所说门神是祈福门神;B项,用以镇住恶魔或灾星的是武将门神,是诸多门神种类中的一种而非全部;C项,北京住宅后门门神多为钟馗或魏征。‎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A无中生有,“政局动荡”和“最能体现”文中没有类似表述。‎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 C项文中并未提及。‎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老厨师 俄罗斯·帕乌斯托夫斯基 ‎(1)一七八六年一个冬天的傍晚,维也纳城郊的一间小木屋里,一位失明的老人,杜恩伯爵夫人从前的厨师快要死了。几年前,这位厨师被炉子的热气熏瞎了眼。从那时起,伯爵夫人的管家就让他住到这间岗棚里,偶然想起时才给他几个佛罗伦①。‎ ‎(2)厨师和他女儿玛丽亚住在一起,她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小屋里全部家什只有一张床、几条瘸腿的板凳、一张粗笨的桌子、满是裂纹的瓷碟和玛丽亚的惟一财产——一架拨弦古钢琴。‎ ‎(3)玛丽亚给他临终的老父亲擦过身,穿上冰冷干净的衬衫,这时老人说:“我从来不喜欢神甫和修道士。我不能请牧师听忏悔,但是临终前我要净化一下我的心灵。”‎ ‎(4)“你到街上去,”老人又说,“把碰到的第一个人请到家里来,听取一个临终人的忏悔吧。我想谁也不会拒绝你的。”‎ ‎(5)街上空无一人。风把落叶刮得满街跑,昏暗的天空落下冰冷的雨点。‎ ‎(6)玛丽亚等了很久,才碰到一位陌生人。她用颤抖的声音向他转述了父亲的请求。‎ ‎(7)“好吧,”那人平静地说,“我固然不是神甫,但没关系。走吧。”‎ ‎(8)他俩进到屋里。这个陌生人麻利地把凳子拉到床边,坐下来,俯下身,愉快地注视了一下临终人的面孔。‎ ‎(9)“您说吧!”他说,“也许我不是用上帝给予的权力,而是用我所从事的艺术的力量,让您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轻松下来,并卸下您心灵上的重负。”‎ ‎(10)“我干了一辈子活儿,直到双目失明,”老人小声说,并把陌生人的一只手拉到自己身边。“干活儿的人是没工夫去犯罪的。我的妻子,她叫玛尔塔,她害上肺病以后,医生给她开了很多种珍贵的药品,还叮嘱要给她吃鲜奶油和无花果,喝滚热的红酒,我于是从杜恩伯爵夫人的一套茶具中偷了一只小小的金盘子,把它砸成碎块卖了。现在回想起这件事心里很难过,我对女儿隐瞒了这件事,一直教育她,别人的东西一点也不要动。”‎ ‎(11)“伯爵夫人的仆人中有人为这事受到牵连吗?”陌生人问。‎ ‎(12)“我发誓,先生,绝对没有,”老人回答说,哭起来。“要是我知道黄金救不了我的玛尔塔,我怎么会去偷呢!”老厨师阅读答案 ‎(13)“那好,约翰·梅耶,”陌生人说,把一只手放在老人失明的双眼上,“您在人们面前没有罪。您所做的,说不定还该算是您对爱情奉献的壮举。”‎ ‎(14)“阿门!”老人小声说。‎ ‎(15)“现在您告诉我您最后的心愿吧。”‎ ‎(16)“我希望有人能照顾玛丽亚。”‎ ‎(17)“这由我来做。您还希望什么呢?”‎ ‎(18)这时,即将逝去的老人忽然露出微笑,大声说:“我希望能再一次看见玛尔塔,像我年轻时看到她那样。我想看见太阳,看见这座古老的花园百花盛开的春天。”‎ ‎(19)“好吧,”陌生人说着站起来,走到拨弦古钢琴旁边,坐到钢琴前的凳子上。急促的琴声忽然从岗棚里飘散开来,仿佛千百颗玉珠散落到地上。‎ ‎(20)“听吧,”陌生人说,“一边听,一边看。”‎ ‎(21)“我看见了,先生!”老人说着,从床上微微欠起身来。“我看见和玛尔塔相遇的那一天了,那天她由于难为情,打破了牛奶罐。那是冬天,在山里。天空像湛蓝的玻璃一样透明,玛尔塔笑了。她笑了。”陌生人弹奏着,一边看着黑洞洞的窗口。“现在呢?”他问,“您看见什么了吗?”‎ ‎(22)老人默默地谛听着。‎ ‎(23)“难道您没有看见,”陌生人一面弹奏,一面匆促地说,“夜由黑变蓝,之后由蓝变成蔚蓝吗?热融融的阳光已经从什么地方的上空投射下来,您家这些古树的树枝上已经绽开了白色的花朵。依我看,那是苹果树上的花。您看,第一道阳光已经投射到石砌的围墙上,把围墙晒热了,上边直冒热气。可能是浸透着融雪的青苔水气正在蒸发吧。天空变得更高,更蓝,更美了,鸟儿已经成群地从古老的维也纳上空往北飞去了。”‎ ‎(24)“这些我全都看见了,”老人喊道。老人倒在枕头上,急促地喘息起来,双手在被子上摸索。他气喘吁吁地说:“我像很多年前一样清楚地看到了一切。但是我不能不知道……你的名字就死去。名字!”“我叫沃尔夫康·亚马德·莫扎特,”陌生人回答说。玛丽亚离开床边,双膝几乎触到地,向这位伟大的音乐家深深施礼。‎ ‎(25)当她直起腰来时,老人已经死了。窗外已是朝霞满天,洒满湿润雪花的花园沐浴在霞光中。 ‎ ‎(1940年 )‎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 小说巧妙设置悬念。文章一直没有对陌生人的身份进行说明,只是以陌生人睿智的语言和高超的弹琴技术令读者产生阅读兴趣,直到末尾才在读者面前揭示莫扎特这位大师,构思巧妙。‎ B. 小说的核心情节是围绕一个卑微而自私的灵魂如何得到临终关怀而展开的,莫扎特的音乐让临死的老厨师感受到抚慰与温暖。‎ C. 莫扎特答应玛丽亚为老厨师弹琴,老厨师希望莫扎特能够照顾玛丽亚,他也答应了,这些都表现了莫扎特的善良和乐于助人。‎ D. 作品通过老厨师描绘听到琴声后看到的景象来直接表现莫扎特高超的弹琴技艺。莫扎特的音乐让临死的老厨师因感受到抚慰而激动不已,玛丽亚也被感动得双膝几乎触地向莫扎特施礼。‎ E. 小说中的画线句借“莫扎特”之口说出,充分印证了作者作为浪漫主义大师提出的“文学应该具有救世功能,展示世界的苦难,同时给人以救赎”的观点。‎ ‎5. 文章开篇交代故事发生在冬天,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 请根据小说相关内容,概括老厨师形象的特点。‎ ‎【答案】4. AE 5. (1)点出故事发生的季节,与后文冬天的景物描写相呼应,(2)共同渲染出一种悲剧氛围,突出老厨师临死前的凄凉。(3)与结尾老厨师去世时,在音乐中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与窗外雪花沐浴在霞光中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莫扎特的音乐给老人的抚慰关爱,使老人的心愿得以满足。 ‎ ‎6. (1)勤劳善良,为人本分。干了一辈子活直到双目失明,写出了老厨师的勤劳;老人虽遭受不公正的待遇,但临终前仍相信人们会听取一个临终人的忏悔,表现了老厨师的善良;一辈子除了为了挽救生命垂危的妻子而冒险偷了金盘子而无其他值得忏悔的罪孽,表现了老厨师为人本分。‎ ‎(2)灵魂高尚,有羞耻心。老人想要净化自己的心灵表现了他是个灵魂高尚的人;而他忏悔时的“小声”,也表现了他是一位有羞耻心的人。‎ ‎(3)对待爱人,情意真挚。为了挽救生命垂危的妻子而冒险偷了伯爵夫人的金盘子,表现了老厨师对所爱之人的真挚。‎ ‎【解析】‎ ‎4.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B项中“卑微而自私的灵魂”概括不准确,老人在临终前“要净化一下我的心灵”故应是“卑微而高尚的灵魂”C项中老厨师并没有要求莫扎特照顾玛丽亚,D项中应为“间接表现”。‎ ‎5. 试题分析:一道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概括的题目,答题时注意首先概括该语段的主语内容,然后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在表达主旨和人物性格塑造方面的作用。点出故事发生的季节,与后文冬天的景物描写相呼应,共同渲染出一种悲剧氛围,突出老厨师临死前的凄凉。与结尾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莫扎特的音乐给老人的抚慰关爱,使老人的心愿得以满足。‎ 点睛: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也首先概括语段所写的内容,分析作用要注意明确小说的文体特征,联系问题特征进行分析,首先从情节本身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联系,然后分析对人物的塑造方面的作用,最后分析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方面的作用。‎ ‎6. 试题分析:本题是考查人物形象。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本题勤劳善良,为人本分;灵魂高尚,有羞耻心;对待爱人,情意真挚。‎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梅询,字昌言,宣州宣城人。少好学,有辞辨。进士及第,为利丰监判官。后以秘书省著作佐郎、御史台推勘官,预考进士于崇政殿,真宗过殿庐,奇其占对详敏,召试中书,除集贤院。‎ 李继迁攻灵州急,吴淑上书请遣使谕秦、陇以西诸戎,使攻继迁。询亦请以朔方授潘罗支,使自攻取。帝问谁可使罗支询请行未至灵州陷还为三司户部判官询自以为遇主知屡上书陈论西北事时契丹数侵河北,询请遣大臣临边督战,募游手击贼。又论曹玮、马知节才可用,傅潜、杨琼败当诛,田绍斌、王荣等可责其效以赎过,凡数十事,其言甚壮。‎ 帝欲命知制诰,李沆力言其险薄望轻,不可用。后断田讼失实,降通判杭州,知苏州,就徙两浙转运副使,判三司开拆司。坐议天书,出知濠州。为湖北转运使,擅假驿马与邵晔子省亲疾而马死,夺官一级,降通判襄州,知鄂州,徙苏州,为陕西转运使。坐荐举朱能,贬怀州团练副使。又以善寇准,徙池州。复直集贤院,改直昭文馆、知荆南,擢龙图阁待制,纠察在京刑狱。历龙图阁直学士、枢密直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判流内铨,为翰林侍读学士、群牧使。累迁给事中、知审官院。‎ 仁宗御迩英阁,读《正说养民篇》,览历代户口登耗之数,顾谓侍臣曰“今天下民籍几何?”询对曰:“先帝所作,盖述前代帝王恭俭有节,则户口充羡;赋敛无艺,则版图衰减。炳然在目,作鉴后王。自五代之季,生齿凋耗,太宗、真宗休养百姓,天下户口之数,盖倍于前矣。”因诏三司及编修院检阅以闻。病足,出知许州卒,故事侍读学士无出外者。天禧中,张知白罢参知政事,领此职,始出知大名府,非历二府而出者,自询始。‎ 询性卞急好进,而侈于奉养,至老不衰。在濠州,梦人告曰:“吕丞相至矣。”既而吕夷简通判州事,故待之甚厚。其后,援询于废斥中,以至贵显,夷简力也。‎ ‎(选自《宋史·梅询传》有删改)‎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帝问谁可使罗支/询请行/未至灵州陷还/为三司户部判官/询自以为遇主知/屡上书陈论西北事/‎ B. 帝问谁可使罗支/询请/行未至灵州/陷还/为三司户部判官/询自以为遇主/知屡上书陈论西北事/‎ C. 帝问谁可使罗支/询请行/未至灵州/陷还/为三司户部判官/询自以为遇主知/屡上书陈论西北事/‎ D. 帝问谁可使罗支/询请行未至/灵州陷/还为三司户部判官/询自以为遇主/知屡上书陈论西北事/‎ ‎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任命官职可叫“除”,给官员升职可叫“擢”,给官员降职可叫“贬”,给官员调职可叫“徙”。‎ B. 古代对各方的少数名族有着不同的称呼,常常称呼西方的少数民族为“戎”,而称东方的少数民族为“夷”。‎ C. 古代“坐”是会意字,古人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这是其本义;文中“坐议”的“坐”是席地而坐的意思。‎ D. 古代与帝王相关的事物都有专称,帝王的食物可叫“御膳”,帝王的诏书可称“御旨”,帝王亲自到某处可谓“御临”。‎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梅询聪慧,善于辞令,在崇政殿参加进士考,他的出众的表现,引起了皇上的关注,受到了皇上的好评。‎ B. 梅询可称得上忠臣,边事危急,梅询上书献策,使“蛮夷攻蛮夷”;‎ ‎ 在用人上,梅询积极进言,主张唯才是用等。‎ C. 梅询在官任上并非一帆风顺,这其中既有自身原因——“险薄望轻”,也有外在因素——李沆的力阻、寇准的善变。‎ D. 梅询性格急躁,一生都讲究生活的奢华;梅询同吕夷简关系很好,能得到要职,得益于危难中吕夷简的救助。‎ ‎10.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夺官一级,降通判襄州。知鄂州,徙苏州,为陕西转运使。‎ ‎(2)自五代之季,生齿凋耗,太宗、真宗休养百姓,天下户口之数,盖倍于前矣。‎ ‎【答案】7. A 8. C 9. C ‎ ‎10. (1)梅询因此被降了一级官职,降为襄州通判,做陕西转运使。(“夺”“知”“徙”,句意)‎ ‎(2)从五代末期以来,人口凋零衰减,而后是太宗皇帝、真宗皇帝,他们让百姓得到休养生息,天下的百姓户口数目,大概比以前多了一倍。(“季”“生齿”“盖”,句意)‎ ‎【解析】‎ ‎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断句的能力。由上文可知,梅询上书请求把朔方郡授给潘罗支,让他们自己相互攻打,于是“帝问谁可使罗支”,意思是皇帝问谁可以出使潘罗支,依据文意梅询请求前往符合情理,所以“询请行”后应断开,可排除BD两项。比较AC两项,“未至灵州陷还”意思是梅询还未到达灵州,灵州就被攻陷了,他就返回了,与上下文衔接自然;若将“陷还”单独断开,则主语仍是“梅询”,语意不通,据此可排除C项。故答案为A项。‎ ‎8. 试题分析:C项,“文中‘坐议’的‘坐’是席地而坐的意思”不当。结合上下文可知,“坐议天书,出知濠州”意思是“又因妄加议论圣旨,出任濠州知州”,“坐议”的“坐”应是“因为”的意思。‎ 点睛:本题将实词与古代文化常识结合起来考查,重点突出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合乎当今国学热的趋势。选文是人物传记,一般主要考查的文化常识是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人才选拔、宫殿的名称、年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古代重要地名、官场的一些理解、朝廷的官职、礼仪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解答这类题目,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要将相关知识记牢,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 ‎9.‎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在文意的理解,一般没有赏析的内容。解答时要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语句,一一对应,通过比较得出答案。C项,“寇准的善变”错。文中第三段说“又以善寇准,徙池州”,意思是又因与寇准关系好迁任池州,“善”是“与……交好”的意思,不是“善变”的意思。‎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需要落实的关键词有:(1)“夺”,被降职;“知”,主管,掌管;“徙”,调任。(2)“季”,末期;“生齿”,人口;“盖”,表推测,可译为大概。 ‎ 文言文参考译文:‎ 梅询,字昌言,宣州宣城人。少时很好学,善于言辞辩论。进士及第后,做了利丰监判官。后来凭借秘书省著作佐郎、御史台推勘官的身份,在崇政殿参加进士预考,真宗皇帝路过殿旁的庐幕时,感觉他缜密敏捷的应答很奇特,就把他召到中书省测试,授予集贤院的官职。‎ 李继迁迅猛地攻打灵州,吴淑上书皇帝请求派遣使臣晓谕秦、陇以西的各少数民族,让他们攻打李继迁。梅询也上书请求把朔方郡授给潘罗支,(引起他们的内部矛盾),让他们自己相互攻打。皇帝问谁可以出使潘罗支,梅询请求前往,还未到达,灵州就被攻陷了。回京后,梅询做了三司户部判官。梅询以为自己遇到了明主的知遇,屡次上书陈述西北边防事务。当时,契丹多次侵占黄河以北地区,梅询请求派遣大臣前往边地督战,招募游民攻打敌人。又上书说曹玮、马知节有才能可重用,傅潜、杨琼战败应当诛杀,对田绍斌、王荣等人可以责成他们取得成效来赎罪,共上书了数十件事,言辞都很豪壮激昂。‎ 皇帝想任命他为知制诰,李沆极力地(反对)说他轻薄无行,名望轻微,不能够任用。后来,梅询因裁断田产的案子不合乎事实,被降为杭州通判。又因妄加议论圣旨,出任濠州知州。做湖北转运使时,梅询擅自借驿站的马给邵晔的儿子回家探视父母的疾病,但马死了,梅询因此被降了一级官职,降为襄州通判,主管鄂州,后调任苏州,做陕西转运使。因举荐朱能,被贬为怀州团练副使。又因与寇准关系好迁任池州。历任龙图阁直学士、枢密直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群牧使。多次升迁后做了给事中、知审官院。‎ 仁宗皇帝来到迩英阁,阅读《正说养民篇》,看了历代户口增减的数目,回头对身边的侍臣说:“现在全国有多少户籍?”梅询回答说:“这是先帝撰写的,历述前代帝王如果恭谨俭约有节制,那么户口就充足有余;如果田赋税收没有限度,那么户籍就会衰减。现在仍清晰地呈现在眼前,作为后世帝王的借鉴。从五代末期以来,人口凋零衰减,而后是太宗皇帝、真宗皇帝,他们让百姓得到休养生息,天下的百姓户口数目,大概比以前多了一倍。”于是皇帝诏令三司及编修院检阅把情况奏明使自己得知。梅询患了脚病,出任许州知州,病死在任上。按照旧例,侍读学士没有出京任职的。真宗天禧年间,张知白被罢免参知政事后,领任侍读学士这一职务,开了侍读学士出任大名府知州的先河。但是没有历任二府的职务而出京任职是从梅询开始的。‎ 梅询性格急躁,喜欢进言,并且在生活待遇方面很奢侈,到老年时也没有改变。在濠州时,梅询梦到有人告诉他说:“吕夷简丞相要来了。”不久吕夷简真的前来巡查州中的事务,所以梅询对他很敬重。后来,梅询在被废黜贬斥时受过他的帮助,梅询能做到显贵的职务,是吕夷简的功劳啊。‎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南柯子·忆旧 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无实意。‎ ‎11. 对这首词所抒发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抒发了作者年华易逝,青春不再的忧伤之情。‎ B. “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抒发了作者天涯飘泊的厌倦之情。‎ C. “清风散晓霞”抒发了作者早起时眼见之景,表达了诗人此刻神清气爽的愉悦心境。‎ D. “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写词人站在荷塘边,想起从前路过此地,乘着酒意,观赏荷花,引发叩问:“你还记得那年买酒喝的那个醉汉么?”抒发了作者对物是人非的复杂心情。‎ E. 全词从大处着眼,写作者一路所见之景,景物多样,色调清丽,作者追昔抚今,有感而发,令人动容。‎ ‎12. 这首词的上阕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试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11. CD 12.‎ ‎ ①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十里青山远”是远景,写出了青山历历在目之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写出了潮水退去,沙迹残留的路面之状。②用了视听(动静)结合的手法。“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是视觉(或静景)描写,“数声啼鸟”是听觉(或动景)描写。③“数声啼鸟怨年华”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表达作者内心的愁怨。(答出三种手法,并作分析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可酌情给分。)(要有分析才能得满分。意思对可酌情给分。)‎ ‎【解析】‎ ‎11. 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和手法的掌握。选项中C项愉悦心境不当。“清风”句紧承前句强调白昼的结束。这两句紧承“啼鸟怨年华”的命意,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时间推移的进程,禁不住又是感叹又是喜悦;D项“从大处着眼”不当。‎ ‎12.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诗歌的表达效果。题干“这首词的上阕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答题关键词“上阕”“ 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答题时首先点明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表达效果。‎ 点睛:艺术手法 ,也称“表现手法”.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在文学创作中,有叙述、描写、虚构、烘托、渲染、夸张、讽刺、抒情、议论、对比等手法. ‎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从作品的整体上来把握它的表现手法时,就要注意不同文体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 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表现手法的分析是一种很泛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题目的答题要求,要简洁准确地答题,对有些题目如欣赏写作技巧的题,应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题材与体裁风格等来准确把握,选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小说塑造人物的种种手法,如散文抒发情感的种种手法等,尽量抓到得分点.‎ ‎(三)名篇名句默写 ‎13.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空缺部分。‎ ‎(1)“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在《拟行路难》中诗人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书愤》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越中览古》表达作者对勾践的嘲讽及抒发盛衰无常感慨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酌酒以自宽, (2). 举杯断绝歌路难。 (3). (2)出师未捷身先死, (4). 长使英雄泪满襟。 (5). (3)塞上长城空自许, (6). 镜中衰鬓已先斑。 (7). (4)宫女如花满春殿, (8). 只今惟有鹧鸪飞。‎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能力,采用的是情景式默写的题型,解答时既要注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还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提示,准确书写出答案。本题还要注意下列字的正确写法:酌、捷、长、襟、塞、许、衰、鬓、斑、殿、惟、鹧鸪。‎ 三、语言文字运用 ‎1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 于敏院士在我国首颗氢弹的成功研制上功勋上卓著,然而他淡泊名利,婉拒“氢弹之父”的称号,其人品胸襟,令人高山仰止。‎ B. 在东海舰队组织的此次实战演练中,我军的投水雷舰艇倾巢而出,成功扫除了“敌军”在航道上隐蔽布设的多枚新型水雷。‎ C. 某些管理机缺乏“大数据思维”,以邻为壑,不与相关机构共享信息资源,公共数据中心的建设将有助于改变这各种状况。‎ D. 现代舞剧《十面埋伏》,以其色彩浓重的舞台背景,风格鲜明的京剧音乐以及刚柔相济的舞者形体,一举征服了现场好观众。‎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项高山仰止: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和句意相符。B项倾巢而出:比喻敌人出动全部兵力进行侵扰。使用对象有误。C项以邻为壑: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而句子只是说机构间没有分享信息的现状。D项刚柔相济:刚强的和柔和的互相调剂。而句子说得是互相配合。‎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5.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我国政府在南海问题上的解决策略既体现了对国内外形势的准确判断力,也展示了瞻前顾后谨慎应对国际复杂事务的能力。‎ ‎②1043年,范仲淹这位文韬武略 的诗词大家,因推行“庆历新政”失败被贬,回到南阳花洲书院。‎ ‎③虽然获得了九连胜,比赛结束后队员们并没有得意忘言,在接受采访时坦然表示,比赛绝非一帆风顺。‎ ‎④合上《红楼梦》,眼前尽是一个个玲珑剔透的女孩儿,一幅幅令人心生叹息的人世图。‎ ‎⑤欧洲多国经济长期低增长、高支出,高福利社会制度已经积羽沉舟,对这一制度进行的每项改革都遇到极大的阻力,举步维艰。‎ ‎⑥吴天明导演去世后,遗作《百鸟朝凤》的发行很不顺利,与吴天明神交已久却缘悭一面的方励导演带领着志愿者团队接手了该片的宣传和发行工作。‎ A. ①②⑥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③④⑤‎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①瞻前顾后:比喻谨慎做事,周密考虑。也比喻顾虑这,顾虑那,犹豫不决。②文韬武略:韬、略合指用兵的计谋。文有计谋,武有策略,指智勇双全。③得意忘言:只要知道意思,不必在乎言词。后指彼此默契,心照不宣。④玲珑剔透:玲珑:精巧。形容器物精致通透,结构奇巧。或诗 文作品精巧优美。比喻人聪明伶俐。⑤积羽沉舟:比喻积聚小祸患就会铸造成大祸。⑥缘悭一面:悭:悭吝,少的意思。指缺少一面之缘,谓无缘相见。‎ ‎1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为迎办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市容园林系统集中力量营造整洁有序、大气靓丽、优质宜居的城市形象。‎ B. 随着厂商陆续推出新车型,消费者又再次将目光聚焦到新能源车上,不少新能源车的增长在15%到30%左右。‎ C. 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完成后,将为尽早实现京津冀北运河全线通航打好基础,并将成为北运河的一个重要旅游节点。‎ D. 当人类信息以指数级别爆炸式增长时,我们需要能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为我们提供协助,帮助我们让生活更加便捷轻松。‎ ‎【答案】D ‎17.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随着国人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旅游部门将开发新的旅游景点,推出新的旅游项目,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要。‎ B. 当一些日本媒体报道中国飞机多次侵犯日本领空时,日本的大多数媒体、报纸和电视台都公布了事实真相,破坏了日本极端媒体妄图达到它们险恶目的的阴谋。‎ C. 朝鲜2月7日宣布利用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卫星,美国、日本、韩国纷纷指责朝鲜发射卫星是没有道理的,将造成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的“不稳定”。‎ D. 有关发言人在日前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指出,如果美国不改变目前实行的对华贸易政策,那么谁也不能保证在中美之间不会爆发一场后果严重的贸易战争。‎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近年来旅游部门将开发新的旅游景点”不合逻辑,“近年来”和“将”在时态上存在矛盾;B.“日本的大多数媒体、报纸和电视台”不合逻辑,“媒体和报纸、电视台”属于大小概念并列。C.“美国、日本、韩国纷纷指责朝鲜发射卫星是没有道理的”表意不明,“没有道理的”是“美国、日本、韩国”还是“朝鲜”,并不确定。‎ 点睛: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出现多重定语或多重状语,就要考虑是否存在语序不当;如果出现长定语就要考虑是否淹没了中心词造成成分残缺;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本题AB两项不合逻辑,C项表意不明,运用上述方法都可以准确辨析出来。‎ ‎18. 下列句子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 A. 日前身份证不慎遗失,幸亏您能够及时送回,实在感激不尽。明天我将于百忙之中抽空专程前去向您致谢,烦请在家耐心等候。‎ B. 学校后勤组经过几个月的调查研究,写出了《我校校园安全隐患调查报告》,文中提出了校园改进意见,并且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C. 青年科学家、商界精英人士李林豪先生在个人爱好与专业选择方面的真知灼见,让我获益匪浅。‎ D.‎ ‎ 你的文稿,我已经认真拜读,由于鄙人才疏学浅,水平有限,只对其中有疑的一处,斗胆进行了斧正。‎ ‎【答案】C ‎.....................‎ ‎19. 下列交际语言,最为得体的一项是 (  )‎ A. 一位同学在讨论会上说:“像孙老师这样快要退休的老师仍在为培养我们而略尽绵薄之力,我们深感荣光。”‎ B. 某经理在部门工作分析会上做报告,最后总结说:这只是我的浅知拙见,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 C. 某报社的记者写给一位校长的便条:您来信约我莅临贵校采访,我乐意。‎ D. 一位同学在班上的学习方法交流会上说:“我殷切期望方法不当的同学调整心态,改进方法,取得佳绩。”‎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项,“绵薄之力”,是微不足道的力量,指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是自谦之词。选项中用来评价别人,不恰当。C项,“莅临”意思是指来到,来临,光临。书面语、敬语,多用于修饰长辈、上级及贵宾的光临,以示主人对客人的敬意。这里用在自己身上,不恰当。D项,“殷切期望”指深厚而迫切的对人或事物的未来有所期待和希望。多用于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此处用于同学之间,不恰当。‎ 点睛:语言得体类命题往往着眼于:①依据语境,用语准确句式恰当;②看准对象,用语讲究分寸;③适应场合,巧妙用语;④把握语体,既要注意区分书面语和口语,还要注意区分各类文章的语体要求,如书信、公文、广播稿等等。因此考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并能够正确使用生活中常见的谦敬词语,解答时一定要考虑交际场合、对象和目的。‎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雨不但可嗅,可亲,①______________。听雨,只要不是石破天惊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是一种美感。大陆上的秋天,②‎ ‎______________,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再笼上一层凄迷了,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③________________,客舟中江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的僧庐下,这更是亡宋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 ‎【答案】 (1). ①更可以听; (2). ②无论是疏雨滴梧桐; (3). ③再打中年听雨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所给文段说的是人在“听雨”时的感受。①所在位置是文段的总领部分,上文说的是“不但可嗅”,下文是对“听雨”的具体分析,据此可推断出①应填“更可以听”一类的内容。②上文“秋天”一词提示考生此处所写内容应符合秋天的特点,再结合下文“或是骤雨打荷叶”,可推断出此处应填“无论是疏雨滴梧桐”一类的内容。③所在句子化用了宋末词人蒋捷《虞美人·听雨》的诗意,上文是“一打少年听雨”,下文有“三打白头听雨”,可见此处应填“再打中年听雨”一类的内容。‎ 四、写作 ‎21.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世间万物都有“根”,树木有树根,大厦有根基,事情有根据,思想有根源,文化有根脉……根是事物发展的基础,只有根稳固了事物才能更好地发展。‎ ‎“根”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完成一篇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要套作与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把根放在心中 有一种植物叫沙漠玫瑰,它没有根,却能在干枯后吸水而保持原本灿烂的笑容,为什么呢?因为它有根,那坚强的信念,永恒的追求,沉稳的意志便是它的根。‎ 落叶归根,心力憔悴的它仍念着那一片炽热的土地;鲑鱼洄游,弱小单薄的它仍挂念着那一方散发故乡味的水域;乌鸟私情不也是寻求乡情的举动吗?根,就是心底的那份执着的追求与信念,所以李白有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根,屈原有了“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根,陶渊明有了“采菊东篱”而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根,艾青有了“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根……他们是不败的勇士,他们或追求名山大川的飘逸,或归宿汩罗的英魂,或纵情山水的隐逸,或深藏祖国的眷念。他们的根永远散发着耀眼的光芒,永远是盛开在祖国大地上的鲜花。‎ 有些人的心是被古诗渗透过的而不会轻易凋谢,也有许许多多的心生长在清泉甘霖中同样不会枯萎。看那鞠躬尽瘁的孔明,你会明白他的根永远是盛开在“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甘泉中;瞧那拥着梦想的马丁·路德金,你会懂得为自由而战是他永恒的根;再看那音容永存的丛飞,你会听见那首爱心的歌才是他的根……人生在世,有多少像他们这样的人为了人类事业而奋斗。‎ 然而,不幸的是,现代人已丧失了许多根。昔日的二十四桥的清风冷月已变成高速与残月;昔日香炉峰上的日照紫烟已化为络绎不绝的游人;昔日鹦鹉洲上的芳草萋萋已变成繁华商铺;甚至“人民公仆”的实质也在慢慢蜕化,以集资兴企作幌子来诈取百姓的钱,打着献爱心的旗号来促销伪劣商品……无数的古典文化与文化遗迹遭到破坏,许多中华传统美德正在成为历史。这是否应该让我们觉悟:是该重拾文化,找回自己的根的时候了。‎ 慢慢地,我明白:姜女的哭诉,雷锋塔下的呻吟,天河间的叹息也是根;我懂得:在曲径通幽处,古朴的被暖阳照射的禅房是我们共同的根,还有那寺庙中清响的钟音和那黄河中会发光的金子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 余光中说:“折一张阔些的荷叶,包一片阳光回去夹在唐诗中。”‎ 而我说:“折数不尽阔些的荷叶,包下数不尽的根放在心中。”‎ 简评:没有根的民族,需要寻找自己的文化之根,回到自己所归属的文化河流里,获得再生和再造。这就是文章所要告诉我们的中心内容。文章从自然界的根,谈到民族的根;从为了民族的根而为人类事业奋斗终身,谈到现在很多文化之根被破坏、很多人渐渐忘记自己的民族之根的现象,内涵丰富,也折射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全文文字凝练,意蕴深刻,留给人无尽的思索。‎ ‎【解析】试题分析:从选材来看,这篇作文的角度可以很宽泛,考生有话说,毕竟生活中与“根”相关的内容非常多,例如,花草树木之根、游子之根、人类之根等等。正是选材的广泛性,反映出考生思想认识水平的高低,较好地起到拉开等级的作用。如果能跳出一般意义上的“根”,不是单纯地谈植物之“根”,而是能大胆地发挥想象和联想,化实为虚,化具体为抽象,赋予“根”以新的内涵,文章的立意就能更高一些,更深刻一些。例如谈中国人特别是海外游子的寻根,以体现出爱国热情;从西方节日的大举“入侵”,而中国传统节日却备受冷落,可以谈中华民族的根——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继承吸收发展的问题,甚至还可以谈“丑陋的根”,即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内容。总之,在行文前一定要在立意、文体、材料等方面细加斟酌,拓宽写作思路,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能更好地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来。‎ 点睛:本题表面上看是一则材料作文,实质上是一则以“根”为话题的话题作文。写作中写作中可按以下几个步骤完成:①围绕“根”,明确文体,考生可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②围绕“根”,推敲含义,本题可借助所给材料来确定话题含义,如“事情有根据,思想有根源,文化有根脉”等,③围绕“根”,明确选材范围,可写具体的植物的根,也可以写抽象的文化之根、民族之根。④围绕“根”,慎重拟题。要努力使自己的题目准确、凝练、含蓄、新奇,有美感,可运用修辞可发挥想象加引申,可巧设小标题等等。‎ ‎ ‎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