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组合练9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课标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组合练9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含解析

练习9 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黄沙漫天的楼兰古城,是人类向大自然________索取留下的深刻教训;润泽一方的都江堰,记录下中国人________利用自然的朴素智慧;新中国成立以来,三代塞罕坝人接力传承,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人类与生态环境互动的诸多事例,一遍遍警示和昭示我们:________、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已走到尽头,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已是必然选择。‎ 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工业化留下了满目疮痍的生态创伤,也为社会制造了大量的财富。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我们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如今,绿色生活方式已经是中国社会的新时尚,生态环保思想日益成为主流文化。垃圾分类制度逐步推进,绿色出行为“最后一公里”难题找到了答案,“地球一小时”等环保公益活动________……(    );保护环境的自觉,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 A.过度 妥善 杀鸡取卵 如火如荼 B.过度 妥当 以卵击石 如日中天 C.过渡 妥善 杀鸡取卵 如日中天 D.过渡 妥当 以卵击石 如火如荼 解析:超过限度用“过度”,阶段转换用“过渡”。妥善:妥当完善。妥当:稳妥适当。杀鸡取卵:比喻只图眼前的好处而损害长远的利益。以卵击石:比喻不自量力,自取灭亡。如火如荼:原形容军容之盛。后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如日中天:形容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D )‎ A.工业化留下了满目疮痍的生态创伤,也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 B.工业化留下了满目疮痍,也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 ‎ C.工业化为社会制造了大量的财富,也留下了满目疮痍。‎ D.工业化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也留下了满目的生态创伤。‎ 解析:“疮痍”与“创伤”重复,排除A;句序不当,排除A、B;“制造”和“财富”搭配不当,排除C。‎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C )‎ 4‎ A.热爱自然的情怀,凝结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 B.对自然的热爱,凝聚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 C.热爱自然的情怀,凝聚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 D.对自然的热爱,凝结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 解析:利用句式的一致性,排除B、D;“凝聚”比“凝结”更合乎语境,排除A、D。‎ ‎4.下面是某位高三同学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有五处用语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能作为学生代表在高三年级毕业典礼上发言,我十分荣幸。三年前,我作为一名莘莘学子来到这里,怀揣梦想;今天,作为恩师的高足即将腾飞。但今后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垂念师恩,挂念母校,如果母校需要,我一定会鼎力相助。最后,希望母校光辉历程更辉煌,人才辈出代代强。‎ 答:①“莘莘学子”改为“学子”‎ ‎②“高足”改为“弟子”‎ ‎③“垂念”改为“感念”‎ ‎④“鼎力相助”改为“略尽绵薄”‎ ‎⑤“希望”改为“祝愿”‎ ‎5.观察下面的“海峡两岸高峰论坛”徽标,按照要求完成(1)~(2)题。(6分)‎ ‎(1)徽标主体图案是草书“海(1分)”字,像两人倾心交流(1分,超过10字不得分,意思对即可)。(不超过10字)(2分)‎ ‎(2)请简要说明徽标的整体寓意。不超过40字。(4分)‎ 答:海峡两岸同文同种,应该携手同行,有分歧可以沟通,交流时求同存异。(4分,答对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超过40字酌情扣分)‎ 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在《离骚》中直抒胸臆,表明心志。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就表明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渝。‎ 4‎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封狼居胥”一句,点出了南朝刘义隆北伐时渴望建立功勋,而“赢得仓皇北顾”一句则与之形成对比,写出惨败的结果,告诫南宋统治者应吸取历史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3)《三峡》作者写山,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寥寥数笔形象地勾勒出三峡山峰雄伟峭拔的风貌。‎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口述历史旨在以访谈方式发掘、采集、整理与保存口述者的历史记忆,呈现口述者亲历的历史真实。真实是历史的灵魂,然而口述历史因为经由口述者的记忆、叙述以及访谈者的文本整理这些环节往往使客观的历史发生变形甚或失真。‎ 首先是历史记忆的问题。历史真实经过口述者的记忆存储、保持与回忆诸环节的过滤与筛选,形成了历史记忆。这中间因记忆的特殊机能而使历史事实有所变形,并非全部的历史真实都存储为历史记忆,大脑中存储的历史记忆之真也与历史之真有较大的间隔和差距,历史记忆的真实已经对客观存在的历史真实打了一些折扣。可以说,口述者的历史记忆之真不再是全部的历史真实,而是选择后的部分历史真实,是经过记忆本身过滤和阻隔后的部分历史真实。‎ 然后是历史叙述的问题。历史记忆的呈现是以语言和文字为中介的,以语言表述出来的就是口述,以文字表述出来的就是文献。语言和文字将存储于大脑中的历史记忆呈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受语言的限制和阻隔后呈现出来的历史记忆,往往既非记忆的全部,也非记忆的准确呈现。记忆在呈现中既有数量的减少,更有内容的变形甚或失真。在历史记忆转变为历史叙述过程中,心理、生理及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着历史记忆的呈现结果。‎ 最后是文本整理的问题。口述历史有双重主体,访谈者与口述者必须共同参与。访谈者对口述历史的文本整理,实际上是对口述者呈现的历史记忆进行主观的检验、修订、补充和取舍。经过访谈者这道工序的过滤与阻隔,口述者叙述的记忆中的历史事实再次经过处理。‎ ‎ 历史之真经过历史记忆、历史叙述、口述文本整理的过滤和阻隔,口述历史的历史真实实在堪忧。我们应该坦然承认口述历史存在着某种失真及不可靠性。为了保证口述历史文本的真实,必须着力保证历史记忆的真实和历史叙述的真实。历史记忆受其内在机制及自然因素的影响,其真实性很难为口述者所左右,但历史叙述的真实则是口述者所能把握的。所以,口述历史的主要环节应该放在历史记忆的呈现过程中,研究影响历史记忆呈现的多重因素,从而将历史记忆完整而准确地以语言表述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历史记忆尽可能真实地呈现出来。‎ 4‎ 历史的真相是唯一的,口述者对历史之真的追寻很像是瞎子摸象,自以为摸到了历史真相,但他所触摸到的仅仅是部分的历史真相,是其历史记忆中的部分真相,离客观存在的历史之真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口述历史研究,就是这样一种以挖掘历史记忆的方式无限逼近历史真实的追逐历程。‎ ‎ (摘编自左玉河《口述历史视域中的真实性》)‎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受语言的限制和阻隔,口述者呈现存储于大脑中的历史记忆欠完整、准确。‎ B.口述历史发生变形甚或失真的原因只是在口述历史的形成过程中主观因素多。‎ C.访谈者对口述者的历史叙述进行的文本整理过程就是访谈者主观处理的过程。‎ D.历史记忆、历史叙述两者的真实程度决定着口述历史文本的真实程度。‎ 解析:“只是在口述历史的形成过程中主观因素多”以偏概全,也有客观因素影响。‎ ‎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在交代口述历史的研究目的之后,文章提出口述历史存在变形或失真的问题。‎ B.文章主体从历史记忆、历史叙述、文本整理三个环节阐述历史失真的原因。‎ C.文章分析制约口述历史真实的诸多因素,提出了确保口述历史真实的方法。‎ D.文章写作的目的是减少口述历史的变形或失真,最大限度逼近历史的真实。‎ 解析:“提出了确保口述历史真实的方法”无中生有。‎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口述历史研究的对象是口述者的历史记忆,因此保证历史记忆真实的因素是研究核心。‎ B.访谈者对口述者呈现出来的历史记忆进行的检验、修订、补充和取舍会造成历史的失真。‎ C.口述者如果有很高的语言造诣,对历史记忆的叙述就会完全避免史实的变形甚或失真。‎ D.如果口述者的历史记忆、历史叙述跟历史事实吻合,口述历史文本就与历史真实吻合。‎ 解析:A项,“保证历史记忆真实的因素是研究核心”错。原文是“口述历史的主要环节应该放在历史记忆的呈现过程中,研究影响历史记忆呈现的多重因素”。C项,影响历史记忆叙述的除了语言,还有心理、生理及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D项,访谈者在整理过程中的主观取舍也会让历史失真。‎ 4‎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