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中语文第六单元第公孙华侍坐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高中语文第六单元第公孙华侍坐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1 第二十一课 子路、曾皙、冉有、公孙华侍坐 [新课入门须知] [知目标] 学习目标 考点提炼 知识 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词语及特殊的文言句式 2.能够较准确地翻译全文 技能 目标 分角色朗读,探讨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弟子的治国理 念 情感 目标 体会学习孔子及其弟子的处世之道,树立正确、健康 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领会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在当今 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知作者] 孔子(前 551-前 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鲁定公时, 曾任鲁国大司寇,任职期间百姓安居乐业,整个社会达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和谐 状态。后来私人办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还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 《易》《礼》《乐》《春秋》)。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自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 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影响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他又是一个伟大的教 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以至于今。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 圣先师,万世师表”。在天道观上,孔子不否认天命鬼神的存在,但又对其持怀疑态度,主 张“敬鬼神而远之”。孔子与孟子并称“孔孟”,他们的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孔子被尊为 “至圣”“素王”,曾子则为宗圣,孟子为“亚圣”。孔子的言行被他的学生写成创世巨作 《论语》。 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 子世家》中。 [知背景] 春秋末期,周朝统治已经崩溃,礼乐崩坏,诸侯争相称雄,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 所。面对这种急剧变革的社会现实,孔子试图用自己的以“礼”“仁”为核心的政治主张, 救民众于水火之中。于是他周游列国,希望找到机会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却四处碰壁。 2 于是他提出了种种政治主张,希望改良政治,实行“仁政”“为政以德”,反对征伐,通过 “正名”来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缓和统治阶级和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建立起一个“君 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级有序的理想社会。孔子与学生的这篇对话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 下进行的。 本文选自《论语·先进》。它记述了孔子和四个学生的一次谈话,以言志为线索, 写出了学生们的志向、性格,也表达了孔子的思想态度。是孔子“因材施教”的范例之一。 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又称季路。曾皙,姓曾,名点,字皙,是曾参的父亲,父子两 人都是孔子的学生。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公西华,复姓公西,名赤,字子华。这四 个人都是孔子的学生。《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辑的,所以在行文中称孔子学生 的字,都是表示对他们的尊敬,而孔子招呼他们时,就直呼其名,称呼中透出几分亲切。侍 坐:学生坐在一旁陪伴老师。古代臣子坐在一旁陪伴国君、晚辈坐在一旁陪伴长辈,叫作“侍 坐”。 [知常识] 《论语》:《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 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 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合称为“四书”。《论语》共二十篇,每 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 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 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一、通假字 3 1.鼓瑟希 希通稀,稀疏 2.莫春者 莫通暮,晚 二、古今异义 1.以吾一日..长乎尔 古义:一两天,引申为年纪稍长 今义:一天 2.童子..六七人 古义:少年,不到 20 岁的人 今义:男孩子,指儿童 3.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古义:侵略的军队 今义:军队编制单位 4.宗庙之事,如会同.. 古义:诸侯会盟,朝见天子 今义:跟有关方面会合起来(办事) 三、一词多义 1.如 ①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连词,如果 ②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连词,至于 ③宗庙之事,如.会同连词,或者 ④如.大王言动词,像;如同 ⑤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动词,到 ⑥固不如.也动词,比得上 2.方 ①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名词,方圆 ②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名词,道,指是非准则 ③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副词,正,才 3.与 ①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动词,赞成 4 ②遂与.外人隔绝介词,和 ③唯求则非邦也与.语气词,通“欤”,古文中的感叹词 4.尔 ①以吾一日长乎尔.代词,你们 ②尔.何如代词,你 ③子路率尔.而对曰助词,表状态,常放在形容词或拟声词后,相当于“然” ④铿尔.,舍瑟而作助词,放在象声词或形容词后面 5.作 ①铿尔,舍瑟而作.动词,起 ②其中往来种作.动词,劳作 ③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动词,振作 ④青春作.伴好还乡动词,当作 6.乎 ①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于 ②风乎.舞雩介词,在 ③何伤乎.语气词,呢 7.以 ①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因为 ②毋吾以.也动词,认为 ③则何以.哉介词,用、做 ④以.俟君子连词,表顺承,来 四、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风.乎舞雩风:吹风、乘凉 ②如会同,端章甫...端:穿着礼服 章甫:戴着礼帽 ③鼓.瑟希鼓:弹奏 ④曾皙后.后:落在后面 ⑤冠.者五六人冠:戴帽子 2.形容词的活用 5 (1)形容词作名词 ①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勇:勇气 方:道,指是非准则 ②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小事 大:大事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可使足.民足:使……富足 五、文言句式 1.状语后置 ①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按现代汉语的语序为“(以师旅)加之,(以饥馑)因之”) ②异乎三子者之撰(“(乎三子者之撰)异”,“乎”相当于“于”) ③浴乎沂,风乎舞雩(按现代汉语的语序为“(乎沂)浴,(乎舞雩)风”,“乎”相当于 “于”) 2.宾语前置 ①毋吾以也(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吾以”即“以吾”) ②不吾知也(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吾知”即“知吾”) ③则何以哉(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何以”即“以何”) 3.省略句 可使有勇(“使”后省略了“之”) 宾语前置 知识解读 现代汉语中宾语一般处于谓语之后,用来回答“谁”或“什么”;而在古代汉语中,却 常常出现宾语放在谓语动词之前的情况,这就是宾语前置。 常见类型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主语+否定词+代词宾语+动词。 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忌不之信/古之人不余欺也 (2)疑问句中代(介)词宾语前置。 ①主语+代词宾语+动词。例:沛公安在?/大王来何操 6 ②主语+介词宾语+动词。例:不然,籍何以至此? (3)用“之”“是”作标志。主语+宾语+之(是)+动词。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惟陈言之务去/夫晋,何厌之有?/孜孜焉唯进修是急。 (4)介词“以”“与”的宾语有时前置。宾语+以(与)+动词。例:不然,籍何以至此? /一言以蔽之。/吾谁与归? 注意:代词“自”作宾语,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相”“见”表示偏指一方时,也 往往是宾语前置。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吾已失恩义, 会不相从许/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此外,还有为强调宾语而无条件前置的,如:仁义不施 而攻守之势异也。 一、了解行文脉络 7 二、把握文章主旨 本文是孔子“因材施教”的范例。通过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以言志为线索,写出了 学生们的志趣和性格,反映了孔子“为国以礼”的政治主张。 阅读课文,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孔子评论弟子“志”的一组是( ) ①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②唯求则非邦也与 ③夫子何哂由也 ④非诸侯而何 ⑤吾与点也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⑤ 解析:选 B ①是子路的“志”,③是曾点询问孔子为何笑子路。 2.下列对人物性格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孔子问志,子路首先发言。在他看来,让他去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即使在有内忧外 患的情况下,只需要三年就可以治理得很出色。但孔子话音刚落,子路就抢先发言,也反映 出其好出风头的特点。 B.冉有在孔子指名发问后才开口。子路刚说自己可以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冉有则说他 只能治理一个小国。先说“方六七十”,又说“如五六十”,说明他对自己能力的估计十分 谨慎。他还认为,三年之后,他所能取得的政绩仅限于“足民”一点,至于礼乐教化,则不 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可见,冉有既想有所作为,又不愿对自己估计过高。 C.公西华也是在孔子点名发问后才述志。他有志于礼乐教化的事,但因冉有刚刚说到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为避免以君子自居,他先谦虚一番,说“非曰能之,愿学焉”, 然后委婉地说出自己的志向。从他简短的言辞中,尤其是两个“愿”字,一个“学”字,一 个“小”字,就可以看出他娴于辞令的特点。 D.曾皙,他所说的与子路等三人完全不同。他既不讲从政,也不讲出使会盟,而是刻 画一个场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从这充满诗情画意的描写中,他曲折地表达出自己的理想,显得那么从容不迫,逍遥自在, 甚至有点狂放不羁。 解析:选 A 应为“反映出其鲁莽、轻率的一面”,因为这是子路在没有深入思考的情 况下回答的。 8 3.下列对课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言志为线索,记叙了孔子和几个弟子畅谈理想志趣的情景,写出了弟子们的 志趣、性格,表达了孔子的思想、态度,表现了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家风度,反映了儒家以 礼乐治国的政治主张,是孔子因材施教的范例。 B.课文中的孔子是一个既热情而又善于引导的老师。开始便用“以吾一日长乎尔,毋 吾以也”的劝导打消弟子们的思想顾虑,态度谦和、亲切,接着引用学生平时发牢骚的话来 激发他们发言,可见他了解学生,注意引导。 C.孔子要求弟子“各言其志”,他自己并没有“言志”,但是,我们可以从他对弟子 “言志”的态度及评论中了解他的志向。对冉有和公西华言志,孔子在言谈时都予以肯定。 但反对子路“为国”的志向,因为他“哂”子路。 D.本文扣紧人物的性格特点记述,人物的发言都合乎各自的个性、身份、志趣、教养, 显得深刻而生动。成功地运用对话和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将人物的心情语态、精神气质准 确地表现出来,生动感人。 解析:选 C 孔子“哂”子路,是对他“不谦让”态度的不满,对他“为国”的志向并 不反对。 1.语言简洁凝练,结构完整。全篇以“言志”为中心组织材料,思路清晰,结构完整, 不蔓不枝。 2.运用对话和动作塑造人物形象。孔子师生间的对话,将人物的心情语态、精神气质 都传神地表现出来,写得简练含蓄,生动感人。 9 3.人物个性鲜明。文章能紧扣人物的性格特点来记述,五个人的发言都合乎各自的个 性、身份、志趣、教养,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 素材主题 和 谐 [课内·提炼] 和谐的生活 孔子与弟子们探讨理想抱负,子路、冉有、公西华先后谈了自己在治国、富民、礼仪等 方面的志向,按理是符合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导思想的,但由于他们或略显张 狂,或谦逊过度,并未得到孔子的赞同。反倒是对曾皙所说的“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 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样看似很小的理想进行了充分肯定,这 种生活方式看似朴素简约平常,其实并不简单。只有在社会和谐、生活幸福、衣食无忧的情 况下才有可能做到如此洒脱,理应看成是当时生活的至高境界。 [课外·延伸] 1.梭罗的世界 瓦尔登湖畔,曾经接纳了一个心潮澎湃的思想者,梭罗舍弃了文明社会,在瓦尔登湖边 搭建了一间简陋的木屋,过着一种近乎原始的生活。与世无争的心境使他获得了精神的自由 和愉悦。他借这种极端的行为,警示愚昧无知地沉溺于争名夺利的世人——生活的真谛并不 只在世俗所谓的“成功”之中。“我绝没有鼓吹悲观颓废的意思,我只愿像报晓的雄鸡,立 于栖木之上,引颈高歌,唤醒世人。”梭罗的一生没有建立什么丰功伟绩,但是他找到了许 多人终生不得的人生真义——独特的人生价值与精神自由之间的和谐。 2.名言警句 (1)对和谐之美的追求是人类的本能。——马克思 (2)美在和谐。——赫拉克利特 (3)人无国王、庶民之分,只要有家有和平,便是最幸福的人。——歌德 (4)万物的和平在于秩序的平衡,秩序就是把平等和不平等的事物安排在各自适当的位 置上。——奥古斯丁 10 (5)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 造就了物的美;融会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 ——冰心 [运用·点拨] 和谐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曾皙的理想太平庸了,但孔子对他“很小很小”的理想居然 大加赞赏,是因为孔子着眼于“和谐”二字,向往的是和谐的生活。梭罗置身于大自然,与 自然融为一体,实现了人生价值与精神自由之间的和谐。一个人心理平衡,不抱怨,不攀高, 积极对待人生,对名利地位旷达以待、泰然处之。和谐社会的主体是人,人与自然和谐,人 与社会和谐,人与人和谐等诸方面的和谐,才能构成和谐的乐章。 (时间:40 分钟 分值:44 分) 一、基础巩固(15 分,每小题 3 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摄.(夹)乎大国之间 比.(比较)及三年 B.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 何伤.(妨害)乎 C.吾与.(赞成)点也 宗庙会.(诸侯相见)同 D.其言不让.(谦让) 孰.(谁)能为之大 解析:选 A 比:等到。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如”字与例句中的“如”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A.如.或知尔 B.求,尔何如. C.如.会同,端章甫 D.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解析:选 C C 项与例句相同,都是连词,“或者”的意思。A 项,连词,表假设,如果; 11 B 项,“何如”连用,相当于“怎么样”;D 项,介词,至于。 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子路率尔而对 ②鼓瑟希,铿尔 ③求也为之 ④夫子何哂由也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解析:选 C ①②均为助词,表状态,常放在形容词或拟声词后,相当于“然”。③是 助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舒缓语气,不译;④是助词,用在句末,表示疑问,呢。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风.乎舞雩 A.曾皙后. B.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C.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D.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解析:选 A A 项与例句是名词作动词。例句“风”是吹风、乘凉的意思。A 项“后”是 落在后面的意思。B 项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富足。C 项是形容词作名词,勇气。D 项是形容词作名词,小事。 5.下列各句从句式角度看与其余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居则曰:“不吾知也。” B.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C.异乎三子者之撰 D.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解析:选 C C 项为状语后置,其余三项均为宾语前置。 二、阅读鉴赏(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 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 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12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 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 “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 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 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 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 “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 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 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 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 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子贡色作. 作:改变 B.子路愠.见 愠:恼怒 C.意.者吾未仁邪 意:意见 D.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 顺:合乎人意 解析:选 C “意”,动词,“想必”“猜想”的意思。 7.下列对本文的评述,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这是孔子周游列国过程中的一个故事:孔子打算去楚国应聘,陈和蔡的执政大夫害 怕孔子被楚国重用对自己不利,就发兵把孔子和他的随从学生包围在旷野上。面对断粮挨饿 的困境,孔子在病中仍弹琴唱歌并批评教育那些信心不足的学生。后来楚王发兵来接,孔子 才得以脱险。 B.这是孔子周游列国过程中的一个故事:孔子打算去楚国应聘,陈和蔡的执政大夫害 怕孔子被楚国重用后对自己不利,就发兵把孔子和他的随从学生包围在旷野上,面对断粮挨 13 饿的困境,孔子也产生了悲观情绪,发出“吾道非邪”的疑问。只因颜回的一番答话才使他 重新振作起来。后来楚王发兵来接,孔子才得以脱险。 C.孔子在去楚国途中被陈、蔡的执政大夫发兵围困在旷野上,既不能脱身,又没有粮 吃。他的一些学生很有怨气,孔子对他的学生作了批评教育,平息了他们的怨气。 D.孔子在去楚国途中被陈、蔡的执政大夫发兵围困在旷野上,既不能脱身,又没有粮 吃,他的一些学生心中也很有怨气。但面对困境,孔子意志坚定,情绪乐观,并联系实际, 有说服力地批评教育了那些信心不足的学生,显示了大教育家的风度。 解析:选 D A 项,孔子“在病中仍弹琴唱歌”不符合原文,原文是“从者病”。B 项, “孔子也产生了悲观情绪,发出‘吾道非邪’的疑问”不符合原文。原文多处表现孔子对自 己“道”的坚信不疑。C 项,最后一句“平息了他们的怨气”中的“平息”,用词不当,这 里把平息作为动词用,而作为动词用的“平息”对象,多半指“政治风潮”“军事叛乱”。 这里应评述为“使他们认识了错误”等。 8.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 分) 虽 然 夫 子 推 而 行 之 不 容 何 病 不 容 然 后 见 君 子 夫 道 之 不 修 也 是 吾 丑 也 夫 道 既 已 大 修 而 不 用 是 有 国 者 之 丑 也 不 容 何 病 不 容 然 后 见 君 子 孔 子 欣 然 而 笑 曰 有 是 哉 颜 氏 之 子 使 尔 多 财 吾 为 尔 宰 答案: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 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 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5 分) 译文:君子能坚守困厄而不动摇,小人(一旦遭受)困厄就会胡作非为了。 (2)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5 分) 译文: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 参考译文: 孔子迁居到蔡国的第三年,吴国军队攻伐陈国。楚国出兵援救陈国,军队驻扎在城父。 听说孔子在陈国、蔡国之间,楚昭王派人聘请孔子。孔子准备前往拜见回礼,陈国、蔡国的 大夫谋划说:“孔子是一位贤明有才德的人,他所讥刺抨击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如今他长 久滞留在陈国、蔡国之间,众大夫所作所为都违反仲尼的心意。如今楚国是大国,派人前来 14 聘请孔子,倘若孔子在楚国起用,我们这些在陈国、蔡国主事的大夫就危险了。”于是就共 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孔子无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 不起来。但孔子仍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子路生气,来见孔子说: “君子也有困厄吗?”孔子说:“君子能坚守困厄而不动摇,小人(一且遭受)困厄就会胡作 非为了。” 子贡的神色(也)变了。孔子说:“赐啊,你以为我是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说:“是 的。难道不是吗?”孔子说:“不是啊。我是用一个道理来贯穿自己的全部学说。” 孔子知道弟子们有怨恨之心,就召见子路而询问道:“《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 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 个地步?”子路说:“也许我们还不够仁吧?人们不能相信我们;也许我们还不够有智慧吧? 人们不肯去推行我们的道。”孔子说:“有这些缘由吗!仲由,我打比方给你听,假如仁者 就必定受到信任,那怎么还会有伯夷、叔齐?假如智者就必定能行得通,那怎么还会有王子 比干?” 子路出去,子贡入门进见。孔子说:“赐啊,《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 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 子贡说:“老师的学说极其弘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容得下您。老师是否可以稍微降低一 点标准呢?”孔子说:“赐,优秀的农夫善于播种耕耘却不能保证获得好收成,优秀的工匠 擅长工艺技巧却不能迎合所有人的要求。君子能够修明自己的学说,用法度来规范国家,用 道统来治理臣民,但不能保证被世道所容。如今你不修明你奉行的学说却去追求被世人收容。 赐,你的志向太不远大了!” 子贡出去,颜回入门进见。孔子说:“回啊,《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 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 颜回说:“老师的学说极其弘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够容纳。即使如此,老师推广而实行 它,不被容纳怕什么?正是不被容纳,然后才显现出君子的本色!老师的学说不修明,这是 我们的耻辱。老师的学说已经弘大美好却不被采用,这是当权者的耻辱。不被容纳怕什么? 不被容纳然后才显现出君子的本色。”孔子高兴地笑道:“有道理啊,颜家的孩子!假使你 拥有许多财产,我给你当管家。” 于是孔子派子贡到达楚国。楚昭王兴师动众迎接孔子,孔子然后得以脱身。 三、语言运用(10 分) 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15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6 个字。(4 分) 西方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育应顺应人的天性,这一理念被无数的教育家肯定。中国 古 代 教 育 思 想 家 孔 子 就 非 常 强 调 ① __________________ , 道 家 教 育 理 念 也 注 重 ②__________________。教育应该考虑受教育者的性格和年龄特征,对他们区别对待,凡超 出他们所理解范围的东西就不要让他们去学习了。 解析:这道题考查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等,二是对孔子的教育思 想和道家教育理念的理解等。从空格前的“教育应顺应人的天性”和空格后的“考虑受教育 者……区别对待”等可以看出,空格的内容应该与因材施教、顺应自然等有关。 答案:①因材施教(或分门别类或个性教育) ②顺应自然(或尊重自然或效法自然) 11.清代画家郑板桥在描述自己的画竹经验时曾说过:“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 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 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变,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下面是郑板桥竹画创作过程 的简图,请用简洁的文字表述这一创作过程。(不超过 80 个字)(6 分) 答: 答案:现实生活中的竹子,经过画家的审美选择,成为画家眼中的竹子,再经过改造加 工,成为画家胸中的竹子,最后经画家之手便成为画卷中的竹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