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下期中试卷(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二语文下期中试卷(1)

‎【2019最新】精选高二语文下期中试卷(1)‎ 高二语文 答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当哪怕是表情包式表演和PS型剪辑,只要搭配上当红IP和“鲜肉小花”,就能引发收视高潮与商业成功之时,《朗读者》、《见字如面》以其真诚与直达心灵的表达方式从满屏娱乐竞技类综艺中脱颖而出,被誉为一股清流。‎ ‎②在中国的电视市场上,情感类节目一直是广受欢迎的宠儿。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达与倾诉,通过光影音的作用打动受众,自然而然,顺理成章。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朗读者》类节目的出现,在受众群中激起阵阵涟漪,并不为奇。《朗读者》更像是用朗读串连着的人物访谈。在每期的节目之中,有大量的访谈时间,真正用于朗读文学作品的时间并不多,而正是通过对多位有名气、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的访谈,讲述了普通人的不平凡的坚守与最朴素的情感。‎ ‎③《朗读者》的成功被外界解读成“出乎意料”,因为其毫不讳言自己的人文特质,“将值得关注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就是我们的《朗读者》”‎ - 27 - / 27‎ ‎。但在此前与泛娱乐节目的同台竞争中,人文类节目很少能够冲出重围、浮出水面。在人文类节目被边缘化的大环境之下,《朗读者》的存在,成为沧海遗珠般的稀缺资源。‎ ‎④人文类节目的式微,并非简单地没有流量“鲜肉小花”加持,也并非是因为对情感调动得不够充分,而是因为在面对碾压式的情感综艺时,人文节目并不追求娱乐,更不持“道德中立”的态度——反之,它时时在追求一种对理想人格的阐发和尊严价值的关切。‎ ‎⑤如今的大众媒体,不追求娱乐意味着不回避严肃的问题,甚至是不盲目依从娱乐工业的逻辑,这就意味着,这种异质性的力量可能会被文化工业排斥,甚或甩出局外。但,这恰恰就是《朗读者》的成功让人欣喜和意外之处。对于大众媒体来说,一旦有了“道德偏向”的姿态,就需有明确的价值观为铮铮铁骨,也需超越金钱利益的顾虑,因为作为价值提供者的节目制作者,就难以用“信息提供者”的身份去隐匿自己的价值偏向而任由自己觉得错误的价值广泛传播,于是节目的内容、形态、表达与受众用户的数量都会受到限制。反现一些情感类节目,赤裸裸的拜金、带有偏见的表达甚至歧视都可以堂而皇之地被当作多元言论而包容,甚至为了话题热议而刻意制造“奇葩”与冲突效果吸引关注,以获取收视率。‎ ‎⑥在我们看到媒体“收视口碑双赢”的一致评价时,我们不要忘记了对《朗读者》这类人文类文化产品意义的思考。《朗读者》的董卿直接回答了这个问题,她重新定义了“朗读”,认为“阅读是很私人的事情,但朗读不是,朗读要有对象,它和唱歌一样”,这种朗读“可以传情达意”,“‎ - 27 - / 27‎ 只不过我们很多人没有形成这种习惯,因为它显得略微有些正式。其实你想想,朗读也就是说话,我甚至觉得它的群众基础更大,因为会说话的人比会唱歌的人还要多。”‎ ‎⑦在此刻,我们为一股清流的诞生而欢呼,甚至有评论寄希望于《朗读者》可以改变娱乐综艺的霸屏现状,平复一下当下综艺界的聒噪浮华。文化产品的产生与传播能否从《朗读者》开始,缓慢地以另一种逻辑运转?并没有答案。我们只是清楚地知道:历史都是人来创造的。‎ ‎(改编自《<朗读者>是否能为文化产品的公共性提供一种可能?》)‎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关于《朗读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朗读者》是一个提供明确“道德偏向”价值的文化产品。‎ B.《朗读者》是一个朗读时间不多、不追求娱乐性的人文类节目。‎ C.《朗读者》是一个旨在表现公众人物影响力的情感类节目。‎ D.《朗读者》是一个让人欣喜和意外的“收视口碑双赢”的文化节目。‎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综艺界表情包式表演和PS型剪辑,只要搭配上当红IP和“鲜肉小花”,就能引发收视高 潮与商业成功,这是一种典型的聒噪浮华。‎ B.人文类节目式微的原因,一是缺乏流量“鲜肉小花”的加持,二是情感调动不够充分,‎ 更关键的是坚持与碾压式情感综艺节目不同的价值观。‎ - 27 - / 27‎ C.《朗读者》用朗读串联起人物访谈,通过对多位有名气、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的访谈,‎ 来讲述普通人不平凡的坚守与最朴素的情感。‎ D.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达与倾诉,通过光影音的作用打动受众,自然而然,顺理成章,从这 一点来说,《朗读者》受到欢迎并不为奇。‎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当下,对于大众媒体来说,一旦被视为不依从娱乐工业逻辑的异质性力量,就会受到文 化工业的限制,最终导致在收视率竞争中的失败。‎ B.《朗读者》毫不讳言自己的人文特质,从满屏娱乐竞技类综艺中脱颖而出,体现了对理 想人格之阐发和尊严价值之关切的真实需求。‎ C.从“朗读‘可以传情达意’”这句话可以看出,董卿认为朗读是一种情感交流手段,《朗 读者》的产生和传播可能带动更多人进行这种交流。‎ D.作者提出“文化产品的产生与传播能否从《朗读者》开始,缓慢地以另一种逻辑运转”‎ 这个问题,反映了一种现实需要,表达了一种期盼。‎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分)‎ 陪我过个除夕夜 程贤军 - 27 - / 27‎ ‎ 刘满旺因为给老婆治病,欠了一大屁股债。后来,老婆离开了人世,刘满旺便带着儿子到深圳打工。儿子今年十岁了,非常懂事,从来不向爸爸乱要一分钱。‎ 刘满旺在一家箱包厂找到一份工作。他租了一间小屋,儿子去上学,他便拼命地在厂里干活。为了能多挣一分钱,他没日没夜地干着活。他早晨五点钟去上班,晚上加班加到十二点才回家。早晨去时,儿子在睡梦中,晚上回来时,儿子又在睡梦中。这样,从白天到夜晚,刘满旺很难与儿子说上一句话,更不用说跟儿子在一起吃顿热乎饭了。‎ 这天刘满旺很晚才回到家,他推开门一看,不由得大吃一惊,儿子还在写作业。刘满旺忙说:“这么晚了,你怎么还不睡呀?”儿子见爸爸回来了,忙站起来,兴奋地说:“爸爸你回来啦,反正明天是星期六,睡晚会儿不打紧的。”儿子上前去拉着刘满旺的手,说:“爸爸,我好想和你在一起啊。”‎ ‎ 刘满旺心里酸酸的。是啊,想来也有好几个月没好好在家陪儿子了。他觉得欠儿子的真是太多了。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为了多挣钱,他不得不拼命地加班啊。‎ 儿子高兴地爬上床,紧挨着爸爸睡起来。儿子将小脸凑到爸爸的耳根,悄悄地说:“爸爸,过几天就要过年了,除夕夜你不会去加班吧?”刘满旺笑着说:“傻儿子,爸爸正盼着过年加班哩。过年加班一个顶三个,还发肉和鱼,爸爸求之不得哩。”儿子侧过身去,便不再吭声。过了好久,儿子又转过脸来问:“爸爸,你晚上加班能挣多少钱呢?”刘满旺说:‎ - 27 - / 27‎ ‎“平时晚上加班加到十二点,能多挣十块钱,大年三十加班就能多挣三十块啊。” ‎ 一天夜里,刘满旺依然很晚才回家。儿子早已睡着了。这时,他突然发现儿子的文具盒内有一张十元的钞票。刘满旺顿觉奇怪,心想,我并没有给儿子钱啊,他哪里来的钱呢?难道,他变坏了?想到这里,刘满旺心里不由得一紧。‎ ‎ 他想把儿子叫醒,好好问一下。可儿子睡得正香,他真不忍心叫醒儿子。他想,还是过两天找个机会再问吧,深更半夜的把孩子叫醒,会吓着孩子的。‎ ‎ 可是,令刘满旺吃惊不已的是,第二天晚上他发现儿子的文具盒里又多了一些零钱。‎ ‎ 看着文具盒里的钞票,刘满旺越想就越生气。这还了得,这小子居然躲着我干起小偷小摸的事情来了。今晚不好好教育教育他,我还算他的老子? ‎ 刘满旺忙叫醒儿子。儿子一咕噜爬起来,揉着惺忪的眼睛问:“爸爸,叫醒我有什么事吗?”‎ ‎ 刘满旺板着脸问:“你老实告诉我,那些钱是从哪里弄来的?”‎ ‎ 儿子低头不语。‎ ‎ 刘满旺生气地说:“说啊,从哪里弄来的?是不是偷来的?”儿子忙说:“不,不是偷的。”“那是谁给你的?不老实交待,老子揍死你!”‎ 儿子看了刘满旺一眼,突然哭着说:“‎ - 27 - / 27‎ 爸爸,那些钱是我这几天拾破烂儿换来的。爸爸,你知道吗,再过两天就是大年三十了,我好想除夕晚上你能在家陪陪我啊。可你只知道加班加班,你从来没想到过要陪我。我知道除夕晚上加班你能多挣三十块钱,所以我就想自已去挣三十块钱,我要把你除夕晚上买下来,我不让你到任何地方去,我要你在家好好陪陪我过一个除夕夜啊……”‎ 刘满旺的眼睛湿润了。他一把搂住儿子,声音哽咽着说:“就算给我三百块钱我也不会去加班了,除夕晚上我要陪我的乖儿子啊。” ‎ 摘编自《小说月刊》‎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当听说父亲除夕夜还要去加班时,儿子“侧过身去,便不再吭声”,这表明儿子对父亲只知 加班而不陪伴自己的不满和怨恨之情。‎ B.作者在刻画人物时主要运用了肖像、语言、心理等描写方法,如通过一些个性化的语言,‎ 凸显了刘满旺在审问孩子钱从哪里来时的愤怒心情。‎ C.小说两次写到刘满旺看见儿子文具盒里的钱之后想到钱可能是偷来的,意在通过这些情 节表明父亲根本不关心孩子,不给孩子零花钱。‎ D.小说擅长在朴实叙述中表达情感,刘满旺震惊于儿子挣钱的真相,决定陪儿子过除夕夜,‎ 这一情节设计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5.简要概括刘满旺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4分)‎ - 27 - / 27‎ ‎6.关于本文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刘满旺,也有人认为是刘满旺的儿子,你的看法呢?请说明理由:(5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2分)‎ 一窗昏晓送流年 ‎——追记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童庆炳先生 ‎2015年6月14日,北京的天空澄碧如洗,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资深教授、著名文艺理论家童庆炳离去了。‎ 先他而去的妻子曾恬曾在文章中这样描写自己的老伴儿:“他一直是个‘努力型’的人……他在10年前就为自己的退休生活画了蓝图:写哪几本学术书,写哪几本小说,上午工作几个小时,下午工作几个小时,写的书名叫什么……也说退休后要加强锻炼,一周多爬一次香山,等等。他说,人如果有工作做,又有能力做,是福气;人若能做自己喜欢的工作,而且能有创造性地做,那就是人生的大享受,是大福气。”‎ ‎20世纪80年代后期,北师大文艺学学科创始人黄药眠先生去世,文艺学学科遭受重创。危难之中,童先生辞去研究生院副院长一职,回到文艺学教研室担任学科带头人,与程正民老师一起带领一批中青年学者,使北师大文艺学学科走出低谷,并跻身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国家重点学科。‎ 与他一起奋斗的学生们都记得被称为“四大战役”的学术创新活动:1986年到1992年,完成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中西比较文论研究”,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中西比较诗学体系》上下卷,这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中西比较诗学著作;1990年到1994年,完成国家社科“85规划”重点项目“文艺心理学研究”,“心理美学丛书”由百花文艺出版社陆续出版;1993年到1994年,撰写出版具有开拓性的“文体学丛书”和“文艺新视角丛书”;1990年到1997年,编写出观念更新的《文学理论教程》等教材,至今仍被国内高校广泛采用。‎ ‎“团队学术成就的取得,靠的正是坚硬如钢的顽强意志、毅力。北师大文艺学学科正是先后凭借黄药眠先生和童庆炳先生两代统帅的统领,建设起了全国学界独树一帜的文艺学学派。”时为北师大中文系教授的王一川说。‎ - 27 - / 27‎ 童先生在学术上通达开明,善于包容不同的见解,是学界素来称道的。他常常告诉学生,外来的新思想、新观念没有什么可怕的,千万不要视若洪水猛兽,关键是开放而有自己的主见,容纳新知而又有消化之功。‎ 作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文学组首席专家,童庆炳曾诚恳地指出,现在的文学理论界有种风气,认为西方的理论一定比中国的高明,因此不加辨别地搬用、套用西方理论,直接造成很多文章内容空洞,下定义者和推论者多,分析现实、讲道理者少,这不可取。西方文化传统、社会环境等与我们有很大差异,我们可以有所借鉴,但绝不能照搬照抄。‎ 作为作家型的文艺理论家,童庆炳出版过两部长篇小说《生活之帆》和《淡紫色的霞光》。1988年,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与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联合开设了首届文学创作研究生班,童庆炳不仅担任了总导师,还为学生开设了“创作美学”课程。在某种意义上,这也得益于童先生作家与理论家兼备的特殊身份,也是他将文艺理论与创作实践结合起来的一次富有成效的实践。‎ 在中国当代文坛,作家通常不把文学理论家当回事,理论家一般也对作家不服气。但在童先生看来,理论研究和文学创作是认知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前者是理性的、逻辑的,后者是审美的、直感的,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它们的合作,有助于推动彼此向更高水平发展。越是名作家的创作就越需要严格的批评,因为他们的作品影响很大,读者对他们期待很高。所以评论家不仅对艺术负有责任,而且对社会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评论家必须拥有自己的文学理念、生活信念和社会理想。‎ 多年之后,人们还不时回忆:他学识渊博,授课深入浅出,流畅而不急切,精细而不烦琐,理性而不艰涩,论点阐释必结合实例分析,追根溯源之后又有理论提升。虽然是理论课,他却有许多贴近生活的比喻,他的声音回旋于静空,在学生们的心里形成共振。‎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这是启功先生赠给童庆炳先生的墨宝。窗外绿树成荫,窗内书香迎面。想必,童先生是欢喜的。在另一个世界里,他依然会延续这样的日子。 ‎ ‎(摘编自《光明日报》,作者靳晓燕)‎ - 27 - / 27‎ 相关链接:‎ ‎①童庆炳,1936年生,195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长期从事中国古代诗学、文艺心理学、文学文体学、美学方面的研究。童庆炳是中国文艺学理论领域的泰斗,培养出大批学者、作家,莫言、刘震云、余华、迟子建等知名作家都曾是他担任总导师的首届文学创作研究生班的学生,其中莫言、刘震云等在当时就已成名,其他的大多数则在学习期间起步,在毕业后才逐渐成为“大腕”作家。‎ ‎②童庆炳确认了文学的审美品质,把文学创作看作一种以审美活动为核心的精神活动后,还从社会现实、心理美学、社会学、文体学、语言学和文化学等诸视角,在与古今中西各种文学理论的对话和沟通中,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着自己以“审美特征”为中心的文学思想,而创建了一个以审美为核心的文艺学理论体系。‎ ‎(吴子林《童庆炳与中国审美论文艺学的创构》)‎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北师大文艺学学科遭受重创之际,童庆炳辞职回到文艺学教研室担任学科带头人,带领 同仁逐步将该学科发展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国家重点学科。‎ B.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童庆炳带领北师大文艺学学科的师生们完成了学术创新的“四大战 役”,出版了一系列文艺学著作,质量高、影响广。‎ C.童庆炳从多角度完善以“审美特征”为中心的文学思想,创建了一个以审美为核心的文艺 学理论体系,为建设全国学界独树一帜的文艺学学派做出了巨大贡献。‎ D.因为童庆炳是中国文艺学理论领域的泰斗,所以童庆炳开设首届文学创作研究生班,担任 了总导师并开设“创作美学”课程,使许多作家从中受益。‎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在文章的第四自然段,作者不厌其烦地列举了童庆炳及其学术团队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 - 27 - / 27‎ 代陆续推出的一系列著作,具体而充分地表现了他们在学术上取得的成就。‎ B.童庆炳认为西方的文学理论并不比中国的高明,他对当时的文学理论界照抄照搬西方理 论的风气提出了批评,认为我们应该根据国情对其适当借鉴。‎ C.文章引述童庆炳的妻子曾恬对丈夫的描写和北师大中文系教授王一川对童庆炳的评价,‎ 侧面表现了他的精神品质和学术贡献,丰富了文章的写作角度。‎ D.针对当时作家和文学理论家互相轻视的现象,童庆炳认为,评论家对艺术和社会都负有不 可推卸的责任。从这个角度来看,评论家应该比作家具备更高的素质。‎ E.“一窗昏晓送流年”是对童庆炳学者生活的诗意描述,但其中也流露出流年易逝的感慨,‎ 表达了对一代学术泰斗离世的深深惋惜之情。‎ ‎9.童庆炳在文艺学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原因是多方面的。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4分)‎ ‎ 、‎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17分)‎ 与元九书(节选)‎ 白居易 ‎(仆)家贫多故,二十七方从乡赋。既第之后,虽专于科试,亦不废诗。及授校书郎时,已盈三四百首。或出示交友如足下辈,见皆谓之工,其实未窥作者之域耳。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时皇帝初即位,宰府有正人,屡降玺书,访人急病。 ‎ - 27 - / 27‎ 仆当此日,擢在翰林,身是谏官,月请谏纸。启奏之间,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而难于指言者,辄咏歌之,欲稍稍进闻于上。上以广宸听,副忧勤;次以酬恩奖,塞言责;下以复吾平生之志。岂图志未就而悔已生,言未闻而谤已成矣! ‎ 微之,夫贵耳贱目,荣古陋今,人之大情也。仆不能远征古旧,如近岁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然当苏州在时,人亦未甚爱重,必待身后,人始贵之。今仆之诗,人所爱者,悉不过杂律诗与《长恨歌》已下耳。时之所重,仆之所轻。至于讽谕者,意激而言质;闲适者,思澹而辞迂。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今所爱者,并世而生,独足下耳。然百千年后,安知复无如足下者出,而知爱我诗哉?故自八九年来,与足下小通则以诗相戒,小穷则以诗相勉,索居则以诗相慰,同处则以诗相娱。知吾罪吾,率以诗也。 ‎ 仆常语足下凡人为文私于自是不忍于割截或失于繁多其间妍媸益又自惑必待交友有公鉴无姑息者讨论而削夺之然后繁简当否得其中矣。况仆与足下,为文尤患其多。己尚病,况他人乎?今且各纂诗笔,粗为卷第,待与足下相见日,各出所有,终前志焉。又不知相遇是何年,相见是何地,溘然而至,则如之何?微之知我心哉! ‎ ‎【注】《与元九书》写于元和十年(815年),其时作者在江州司马任上。元九,即元稹,字微之。‎ ‎10.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仆常语足下凡人/为文私于自是/不忍于割/截或失于繁/多其间妍媸/益又自惑/必待交 - 27 - / 27‎ 友有公鉴无姑息者/讨论而削夺之/然后繁简当/否得其中矣。‎ B.仆常语足下/凡人为文/私于自是/不忍于割截/或失于繁/多其间妍媸/益又自惑必待/交 友有公/鉴无姑息者/讨论而削/夺之然后繁简/当否/得其中矣。‎ C.仆常语/足下凡人/为文私于自/是不忍/于割截或失/于繁多其间/妍媸益又自/惑必待交 友/有公鉴无姑息者/讨论而削夺之/然后繁简当否/得其中矣。‎ D.仆常语足下/凡人为文/私于自是/不忍于割截/或失于繁多/其间妍媸/益又自惑/必待交 友有公鉴无姑息者/讨论而削夺之/然后繁简当否/得其中矣。‎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己尚病,况他人乎 病:认为是毛病。‎ B. 文章合为时而著 合:应当,应该。‎ C. 知吾罪吾,率以诗也 罪:怪罪,谴责文章。‎ D.小穷则以诗相勉 穷:家里没钱。‎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白居易通过写诗来救民疾苦、针砭时弊,得罪了权贵豪强,但是妻子儿女依然理解、支 持他。‎ B.白居易自幼聪慧,十五六岁就立志苦学,后因勤学苦读而未老先衰。‎ - 27 - / 27‎ C.白居易认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肯定了诗歌的社会功效和现实意义 D.白居易既专注于科举考试,也酷爱写诗,他写的诗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常常受到 朋友的称赞。‎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至于讽谕者,意激而言质;闲适者,思澹而辞迂。(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⑵故自八九年来,与足下小通则以诗相戒,小穷则以诗相勉,索居则以诗相慰,同处则以诗相娱。(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4-16题。(11分)‎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金陵怀古 许 浑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 27 - / 27‎ 石燕①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②。‎ ‎【注】 ①石燕:传说中的一种有灵性的燕子,遇风雨则飞,风雨停则为石。②洛中:古都洛阳。‎ ‎14.找出下面对第二首诗歌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5分)‎ ‎ A、首联“残”和“空”两个字,从文化生活和军事设施两方面反映陈朝的腐败。一文一武,‎ 点染出陈亡之前金陵城一片没落不堪的景象。‎ ‎ B、颔联采取赋的写法进行直观的描述,通过松楸荒冢,残宫禾黍来表现金陵的衰败景象。‎ ‎ C、颈联“拂云”写石燕掠雨穿云的状态,“吹浪”表现江豚行风鼓浪的气势,颈联寄寓了 作者面对历史沧桑变化的感慨。‎ ‎ D、尾联的英雄指的是抓住陈后主,灭掉陈朝的隋朝将士,正是他们见证了金陵城的由盛转 衰。‎ ‎ E、全诗寄慨言志,格调高昂,手法高妙,借对六朝覆灭的哀叹,表现出对唐朝江山风雨飘 摇、日益衰败的深沉忧思。‎ ‎15.第一首诗中“山形依旧枕寒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2分)‎ - 27 - / 27‎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这两首诗同属怀古诗,但表达的主旨各有侧重,请结合两首诗的尾联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 (9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江流宛转绕芳甸,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 ,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適《燕歌行》)‎ ‎(3) ,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4) ,武皇开边意未已。(杜甫《兵车行》)‎ ‎(5)山随平野阔, 。(杜甫《旅夜书怀》)‎ ‎(6)《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的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 ‎ , 。‎ - 27 - / 27‎ ‎(7)《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中“ , ”两句,描绘在柳州城楼上所见的风雨中的近景,来表现了诗人遭贬以后忧恐烦乱的心境。‎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中国将永远敞开怀抱,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携手国际社会,相濡以沫把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向前进。‎ ‎②去年上半年,我们的工业产值和财政收入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都有所增加,但是,在成绩面前,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可伐功矜能,止步不前。‎ ‎③不管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黄发垂髫的孩童,都被这盛大的场面深深吸引住了。‎ ‎④长城汽车的H6一月份销量继续在同类车中领先,达到3.6万辆,这惊鸿一瞥的数字背后,折射的是国产车的质量越来越值得人们信赖。‎ ‎⑤不切实际的幻想是痴人说梦,没有行动的念想是黄粱美梦,不着边际的臆想是南柯一梦,远离现实的遐想是太虚幻境,没有支撑的空想是海市蜃楼。‎ ‎⑥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实现加快发展的终南捷径、不二法门。‎ A. ③⑤⑥ B. ②⑤⑥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 27 - / 27‎ A.“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跨亚、非、欧三大洲,其形成与繁荣必将深刻影响世界政治、经 济格局,促进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B.人民币正式加入SDR货币篮子,成为全球储备货币,这不仅透射出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 话语权的不断提升,也表明中国开始融入世界金融体系。‎ C.由袁和平执导的3D电影《奇门遁甲》的先导海报中,除巨大的罗盘为影片奠定了奇幻的 基调外,还有由人、景、物组成为风格恍如壁画的“神秘图案”。‎ D.在改善医疗服务过程中,我们强调要同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和分级诊疗,否则现在备受 关注的大医院人满为患是没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的。‎ ‎20.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分或称之为“贬官文化”。 。地因人传,人因地传,两相帮衬,俱著声名。‎ ‎①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贬到了外头,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只好与山水亲热。‎ ‎②过了一个时候,或过了一个朝代,事过境迁,连朝廷也觉得此人不错,就恢复其名誉。‎ ‎③这样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而且往往写得不坏。‎ - 27 - / 27‎ ‎④他们亲热过的山水亭阁,也便成了遗迹。‎ ‎⑤于是,人品和文品双全,传之史册,诵之后人。‎ A.①②③⑤④ B.①③②⑤④ C.②①⑤③④ D.②①③④⑤‎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5分)‎ 曹雪芹在塑造《红楼梦》中的人物时,很多时候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比如林黛玉与薛宝钗:黛玉是在作诗,宝钗是在做人;黛玉要的是恋爱,① ;黛玉的生命是为了开花,宝钗的生命是为了结果;② ,宝钗是社会精英;黛玉占据的是我们的心,宝钗占据的是我们的眼;两个人的区别还在于,③ ,宝钗是现实的功利的。‎ ‎22.学校决定在校园里某些地方写上富有教育性的诗句,用来劝学和励志,请你推荐一条,并说明推荐理由。(注意:①必须是比较有名的诗句;②一定要写出作者。)(6分)‎ 示例: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理由:它提醒师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还是比较浅薄的,必须亲身实践才能深刻理解,使之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诗句: ‎ 理由: ‎ 四、写作 - 27 - / 27‎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上海16岁女生武亦妹成为“中国诗词大会”比赛第二季冠军,很多粉丝惊呼这位00后少女,“满足了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在实际的学习中,武亦妹不但能背诵两千首古诗词,而且文理均衡。成功登顶后,她淡定地表达:“比赛结果都无所谓,只要我还喜欢诗词,只要我还能享受到它带给我的生活中的快乐,就够了。” ‎ 高考语文试卷,古诗文默写只占5分。不少学生甚至家长一直以来存在这样的质疑:为了只占几分的古诗文默写,值得让学生花那么多时间学习和背诵吗? ‎ 根据材料,从你的学习体验和生活经历出发,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县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答案 单选题:(每小题3分)1.C 2.B 3.A 4.D 7D 10D 11.D 12.A 18.C 19.A 20.B 多选题:(每小题5分)8.AC 14.DE ‎1.C (3分) ‎ ‎2.B (3分)‎ ‎3.A (3分)‎ ‎4.D 解析: A.“儿子对父亲只知加班而不陪伴自己的不满和怨恨之情”错,从原来文来看,儿子对父亲虽有“不满”,但无“怨恨”‎ - 27 - / 27‎ B.文中没有肖像描写。C.“意在通过这些情节表明父亲根本不关心孩子,不给孩子零花钱”于文无据,无中生有。(3分)‎ ‎5.(4分)(概括各1分,举例1分)‎ ‎(1)吃苦耐劳:为了多挣钱,没日没夜地干活,经常加班。‎ ‎(2)关爱儿子:心里想的是儿子,加班也是为了儿子。因为没有时间陪伴儿子,还觉得欠儿子太多。‎ ‎(3)遇事冲动:看到儿子文具盒里的钱,没搞清楚就责问儿子。 6.(5分)(1点2分,3点5分) ‎ 示例一:小说的主人公是刘满旺。‎ ‎(1)从情节结构上看,小说主要描写了刘满旺由拼命挣钱,忽视对儿子的陪伴,到除夕夜放弃加班多挣钱的机会,打算陪儿子过除夕夜的转变。‎ ‎(2)从人物塑造上看,文中大都是对刘满旺的描写,而对儿子的刻画则是为了使刘满旺的形象更加生动,进一步突出刘满旺的形象。‎ ‎(3)从主题上看,以刘满旺为主人公更能体现文章主旨,文章揭示了一些打工者为了生计拼命挣钱,却忽视了对子女的陪伴这一社会现象,提醒天下父母亲情沟通的重要性。‎ 示例二:小说的主人公是刘满旺的儿子。‎ ‎(1)从情节结构上看,儿子懂事不乱花钱,晚上等父亲回来,捡破烂儿攒钱等情节,贯穿小说始终,所以以儿子为主人公更合适。‎ - 27 - / 27‎ ‎(2)从人物塑造上看,通过儿子的语言、行为,人们看到了一个渴望得到父爱的孩子的纯净心灵。‎ ‎(3)从主题上看,借儿子之口说出“把你的除夕晚上买下来”、“在家好好陪我过一个除夕夜”这样的话,意在告诉人们:孩子渴望家长的陪伴 ‎7..D (3分)解析:D项因果关系不成立。‎ ‎ 8.AC。(5分)解析:B项“认为西方的文学理论并不比中国的高明”表述不准确,应该是“不一定比中国的高明”;D项“家应该比作家具备更高的素质”无中生有;E项“流露出流年易逝的感慨,表达了对一代学术泰斗离世的深深惋惜之情”理解错误。‎ ‎9.(4分).(1)喜欢自己的研究工作。童先生认为人若能做自己喜欢的工作,而且能有创造性地做,那就是人生的大享受、大福气。他计划退休之后,仍要继续研究、著述。(2)薪火相传,团队合作。在童先生之前,黄药眠先生已经为北师大文艺学学科的发展做了奠基性的工作,童先生统领文艺学学科之后,又有一批共同奋斗的教师学生,形成了一个意志顽强、卓有成效的研究团队。(3)致力于学术创新(做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在他统领北师大文艺学学科期间,带领师生开展了被称为“四大战役”的一系列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对西方的文学理论,从不照搬照抄。(4)通达开明,善于包容不同的见解。他的研究涉及多个领域,视角多样,善于兼收并蓄,将古今中西的各种文学理论融会贯通,并在此基础上创立自己的文艺学理论体系。(5)文学理论家与作家的双重身份,使他的理论研究能联系实际。(6)努力勤勉。她妻子评价他是一个 - 27 - / 27‎ ‎“努力型”的人,启功先生赠送他的诗句“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也赞美了他常年刻苦读书钻研的精神。‎ ‎10.D (3分)‎ ‎11.D穷:失意,不得志。(3分)‎ ‎12. A(原文说乃至骨肉妻孥皆以我为非也,即妻子儿女兄弟也认为我不对。)(3分)‎ ‎13.(1) 至于那些讽谕诗,意思激切而言语质直,闲适诗思虑恬静,文词迂缓。(质:质朴、朴素。澹:恬静、安然的样子。迂:迂回、曲折、绕弯。3个得分点各1分,大意1分)(4分)‎ ‎ (2) 因此,八九年来,我与足下做官,顺利一点,就以诗互相鉴戒,稍稍失意就以诗互相慰勉,各自独居的时候就以诗互相告慰,住在一起的时候就以诗互相娱乐。(通:显达。穷:失意、不得志,索居,独处。3个得分点各1分,大意1分)(4分)‎ ‎14. DE解析:D项英雄指的是曾占据金陵的历代帝王。E项“格调高昂”,对整体风格分析错误。(D 3分,E 2分)‎ ‎15. .拟人(1分)。寄寓了诗人对自然永恒、世事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1分)。‎ ‎16.第一首诗写当今“四海为家”,而故垒萧瑟荒凉(1分),警戒当朝统治者吸取教训,居安思危,维护国家的统一(1分)。‎ 第二首诗写英雄已去,豪华已尽,只有“青山似洛中”(1分),抒发了对人间万事多变的感慨以及对唐朝江山日益衰败的深沉忧思(1分)。(第二首诗答成“‎ - 27 - / 27‎ 英雄虽去,豪华虽尽,而青山依似洛中,表达对金陵王气仍旧未终,繁华仍然可以相继的信念”亦可)‎ ‎17.略 ‎ ‎18. C.(3分)‎ ‎【解析】试题分析:①相濡以沫:是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此句中望文生义,应用“同舟共济”。②伐功矜能:形容居高自大,恃才傲物。使用正确。③黄发垂髫:指老人与儿童。此处不合语境。④惊鸿一瞥:指美女或所仰慕的女子动人心魄的目光。对象不当。⑤南柯一梦:泛指一场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使用正确。⑥终南捷径:比喻求官的最近便的路,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使用正确。‎ ‎19. A. (3分)‎ ‎【解析】试题分析:B.项,“不仅透射出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的不断提升,也表明中国开始融入世界金融体系”语序不当,“不仅”与“也”后面的内容调换一下。C.项,“还有由人、景、物组成为风格恍如壁画的‘神秘图案’”句式杂糅,把“组成为”改为“组成的”。D项,“备受关注的大医院人满为患”成分残缺,在“人满为患”后加上“的问题”。‎ ‎20.B (3分)‎ ‎(本段文字主要陈述“贬官文化”,①句承“贬官”,应放在开头,③句承①句中“只好与山水亲热”,说“文品”,②句说“人品”,⑤句“人品和文品双全”是对③、②句的总结,④句与“地因人传”相呼应,应放在最后。)‎ - 27 - / 27‎ ‎21、①宝钗要的是婚姻 ②黛玉是文艺青年 ③黛玉是浪漫的诗意的 ‎ ‎(语段前面已经说明“很多时候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可见后面填写的时候应关注对立面的特点来确定横线处的内容和句式。第①处,前面说“黛玉要的是恋爱”,那宝钗要的自然是“婚姻”。第②处,后面说“宝钗是社会精英”,相对的黛玉自然是“文艺青年”。第③处,后面说“宝钗是现实的功利的”,可见前面应是说黛玉是“浪漫的诗意的”。)(答出一处给2分,两处3分,答出三处给5分。)‎ ‎22.答案示例:(诗句3分,理由3分,4分)‎ 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理由:它用比喻的手法说明,只有多读书,知识才不会枯竭,才思才会不间断,它鼓励人们努力学习,不断进取。‎ 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 理由:它告诉人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激励人们要勇攀高峰,不断进取。‎ ‎23.作文.‎ 本题是一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时可以抓住“比赛结果都无所谓,只要我还喜欢诗词,只要我还能享受到它带给我的生活中的快乐,就够了。”“不少学生甚至家长一直以来存在这样的质疑:为了只占几分的古诗文默写,值得让学生花那么多时间学习和背诵吗?”这些关键信息,挖掘其深层含意和原因。参考立意:‎ - 27 - / 27‎ ‎1.当今社会,每一个当代人都应该承续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接受美的熏陶,感受情感的美、事物的美、文化的美,从而拥有丰盈的精神世界,诗意地栖居。‎ ‎2.提倡中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带功利色彩地拥有真趣、真爱,培养和拥有超功利的学习和生活态度。‎ ‎3.批评当前教育以及其他领域中一些急功近利的短视思想,应着眼于人的发展来开展教育活动。‎ ‎【参考译文】‎ ‎(我)家庭贫困而又多变故,二十七岁才应进士试。考中以后,虽然专心于科举考试,还是没有停止做诗。到了做校书郎的时候,诗作足有三四百首。有时拿出来让足下这样的朋友们看。大家一见都说写得工巧,其实我并没有达到诗作者的水平。自从到朝廷作官以来,年龄渐长,经历的事情也渐多,每逢与人谈话,多询问时政,每逢读书史,多探求治理国家的道理。这才知道文章应该为时事而著作,诗歌应该为现实而创作。这时候,皇帝刚刚继位,政府之中有正直的人士,屡次下诏书,调查人民的疾苦。‎ 我正是在这时升做翰林学士,又做左拾遗的官,亲手领取写谏章的用纸,除写奏章直接向皇帝陈述意见之外,有可以解救人民疾苦,弥补时政的缺失,而又难于直接说明的事项,就写成诗歌,慢慢地让皇帝知道。首先是用来开阔皇帝的见闻,对他考虑和处理国家大事有所帮助。其次是报答皇帝的恩情奖励,尽到谏官的职责。最后是实现个人平生振兴诗道的心愿。哪里想到,心愿没有实现而悔恨已经产生,诗歌没有闻于上,而诽谤却已经形成了。‎ - 27 - / 27‎ 微之,尊重耳闻的,轻视眼见的,崇尚古代的,看不起今天的,是人的常情。我不能远追古代的旧闻做证明,就像近年韦苏州的歌行,除去才气超拨,词藻华丽之外,很接近于以兴的手法表达讽谕的意义。他的五言诗又高超雅正,安详适静,是自成一家的体制。现在的作者谁能赶得上呢?但是韦苏州在世的时候,人们并不太重视,一定等到诗人死后,人们才珍重他的作品。现在我的诗,人们喜爱的,通通不过杂律诗和《长恨歌》以下那些作品。时俗所重视的,正是我所轻视的。至于那些讽谕诗,意思激切而言语质直,闲适诗思虑恬静,文词迂缓。由于质直并迂缓,人们不喜爱也是应该的了。 现在爱我的诗的人,与我同时活在世上的,就只有足下(您)而已。但是,千百年后,怎么能知道再没有象足下这样的人出现,而了解并喜爱我的诗呢?因此,八九年来,我与足下做官顺利,就以诗互相鉴戒,遭到斥逐就以诗互相慰勉,各自独居的时候就以诗互相告慰,住在一起的时候就以诗互相娱乐。与我相交的和谴责我的,大都由于诗呵!‎ 我曾经跟足下说,任何人做文章,都偏私以为自己的好,不忍心删削,有时缺点就在繁多上,其间好坏自己又辨别不清,一定得依靠朋友做出公允的评价而不加宽容,进行讨论删削,这样以后繁简恰当不恰当才能处理合适。况且我与足下,写文章特别怕繁多,自己尚且认为是毛病,何况他人呢?现在我们暂且分别编辑诗文,粗略地分出卷次,等到我和足下相见的时候,各人都拿出自己编辑过的东西,以完成过去的心愿。但是,又不知何年能相遇,何地能相见,死期一到,该怎么办呵!微之微之,知道我的心吗?‎ - 27 - / 27‎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