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7届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2016-11)
江苏省泰兴中学2016高三语文月考(一)(教师卷) 2016.9.28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命题人:王留平) 1.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通往梦想的道路从来都不平坦。过去的一年,摆在我们面前的,有经济下行的压力,有改革深水区的攻坚,有反腐败斗争的进取……以 的紧迫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蹄疾步稳的节奏全面深化改革,以抓铁有痕的力度全面依法治国,以 的勇气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协调推进, 着人们战胜困难的信心。 A.只争朝夕 壮士断腕 坚定 B.时不我待 刮骨疗毒 树立 C.只争朝夕 壮士断腕 树立 D. 时不我待 刮骨疗毒 坚定 答案:D(只争朝夕:朝:早晨;夕:晚上;朝夕:形容时间短暂。比喻抓紧时间,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目的。时不我待:我待:“待我”的倒装,等待我。时间不会等待我们。指要珍惜并充分利用时间。刮骨疗毒,就是将深入骨头的毒液用刀刮除,达到治疗的目的。特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后来也用刮骨疗毒比喻意志坚强。壮士断腕:指勇士手腕被蝮蛇咬伤,就立即截断,以免毒性扩散全身。比喻作事要当机立断,不可迟疑、姑息。坚定:使坚强不动摇。树立:建立。)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知名民校“横空出世”,受益的将不仅是对优质教育资源有迫切需求的家长们,还有部分教育培训机构也将依托这些知名民校得到扩张发展。 B.研究人员发现:1300名糖尿病患者喝凉开水泡的茶,持续半年,82%的糖尿病患者明显减轻,大约9%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完全恢复正常。 C.2016最热韩剧《太阳的后裔》在中国首播时,凭借14.3%的收视率毫无悬念地夺得了荧屏收视冠军,其收视率远超同时段其他电视剧。 D.出现突发情况时,应急车道被占用,会导致执行紧急救援任务的车辆受阻,无法及时到达现场处理事故、排险、抢救伤员以及疏导交通。 答案:C(A.句式杂糅,应为“还有部分教育培训机构”或“部分教育培训机构也将依托这些知名民校得到扩张发展”。B.成分残缺,“82%的糖尿病患者”后加“的症状”。D.主谓搭配不当,“车辆”不能“处理事故、排险、抢救伤员以及疏导交通”)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我总觉得,我们有些作家太虚伪了, ▲ 我觉得关键的一点是,他们的作家有忏悔意识,敢于面对真实的内心世界。 ①这是我们的作家最失败的地方 ②他们有一种“扬善”的美德,但也有一种“隐恶”的劣性 ③俄罗斯为什么可以产生那么多一流的大作家 ④缺少一种真正的悲悯情怀和忏悔意识 ⑤不敢叩问自己的灵魂,把自己的灵魂亮出来给人看 A.④②⑤①③ B.⑤②④①③ C.③②①④⑤ D.②⑤①④③【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答案:A 4. 下列诗句的意境,与“片石孤云窥色相,清池皓月照禅心”最为相似的一项是(3分)(3分 ) A.鱼吹细浪摇歌扇,燕蹴飞花落舞筵。 B.一院落花无客醉,五更残月有莺啼。 C.幽溪鹿过苔还静,深树云来鸟不知。 D.汉家城阙疑天上,秦地山川似镜中。 答案:C 5. 下列对联可以分别与园林、宅第、寺庙、桥梁对应,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春来堂里琴书润 花满阶前几席香 ②莲座涌祥云名刹宏开登净域 檀林施法雨慈航普渡指迷津 ③式廓旧规模有客来游歌利涉 蔚成新气象行轮无阻便通商 ④石林迤逦曲径通幽深有致 嘉木葱茏台榭低昂静无哗 A.①园林 ②桥梁 ③寺庙 ④宅第 B.①园林 ②寺庙 ③桥梁 ④宅第 C.①宅第 ②园林 ③寺庙 ④园林 D.①宅第 ②寺庙 ③桥梁 ④园林 答案:D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命题人:宗华) 刘延明,敦煌人也。年十四,就博士郭瑀。瑀弟子五百余人,通经业者八十余人。瑀有女始笄,妙选良偶,有心于延 明。遂别设一席,谓弟子曰:“吾有一女,欲觅一快女婿,谁坐此席者,吾当婚焉。”延明遂奋衣坐,神志湛然曰:“延明其人也。”瑀遂以女妻之。延明后隐居酒泉,不应州郡命,弟子受业者五百余人。 凉武昭王征为儒林祭酒、从事中郎。昭王好尚文典,书史穿落者,亲自补葺。延明时侍侧,请代其事。王曰:“躬自执者,欲人重此典籍。吾与卿相遇,何异孔明之会玄德。”迁抚夷护军,虽有政务,手不释卷。昭王曰:“卿注记篇籍,以烛继昼,白日且然,夜可休息。”延明曰:“朝闻道,夕死可矣,不知老之将至,孔圣称焉。延明何人斯,敢不如此。”延明以三史文繁,著《略记》百三十篇、八十四卷,《敦煌实录》二十卷,《方言》三卷,《靖恭堂铭》一卷,注《周易》、《韩子》、《人物志》、《黄石公三略》行于世。 蒙逊平酒泉,拜秘书郎,专管注记。筑陆沈观于西苑,躬往礼焉,号玄处先生。学徒数百,月致羊酒。牧犍①尊为国师,亲自致拜;命官属以下,皆北面受业。时同郡索敞、阴兴为助教,并以文学见称,每巾衣而入。太武平凉州,士庶东迁,夙闻其名,拜乐平王从事中郎。延明时老矣,在姑臧②岁余,思乡而返,至凉州西四百里韭谷窟,疾卒。 太和十四年,尚书李冲奏:延明河右硕儒,今子孙沉屈,未有禄润;贤者子孙,宜蒙显异。于是除其一子为郢州云阳令。正光三年,太保崔光奏曰:“故乐平王从事中郎敦煌刘延明,著业凉城,遗文在兹。如或愆衅,当蒙数世之宥。况乃维祖逮孙,相去未远,而令久沦皂隶③,不获收异,儒学之士,所为窃叹。乞敕尚书,推检所属,甄免碎役,敦化厉俗。”诏曰:“太保启陈,深合劝善,其孙等三家,特可听免。”河西人以为荣。 (选自《北史·列传第二十二》,有删节) 注:①牧犍:即沮渠牧犍,十六国时期北凉君主。②姑臧:地名,曾为北凉国都。③皂隶:差役。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就博士郭瑀 就:受学。 B.每巾衣而入 每:经常 C.孔圣称焉 称:符合 D.敦化厉俗 厉:勉励 答案:C (此处“称”意为“说,称述”。) 7.下列各项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有心于延明 不拘于时 B.以烛继昼 不赂者以赂者丧 C.思乡而返 吾尝终日而思矣 D.当蒙数世之宥 穷山之高而止 答案:D (A项“对”和“被”;B项“用”和“因为”;C项分别表顺承关系和修饰关系;D项都是结构助词“的”)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昭王好尚文典,书史穿落者,亲自补葺(4分) 答案:昭王喜爱文章书籍,经史中有破损脱落的,他亲自加以修补。 (“好”和“尚”都是喜爱的意思,1分;“穿落”解释为“破损脱落”,1分,这一分句不必讲成定语后置,因为“破损脱落的经史”讲不通,这里应是指“经史中破损脱落的部分”;“补葺”解释为“修补”,1分。语意通顺,1分。) (2)太保启陈,深合劝善,其孙等三家,特可听免。(4分) 答案:太保所奏,深合鼓励善行的原则,刘延明的孙子等三家,特别给予免除杂役。 (“劝”解释为“劝勉,鼓励”,1分;“其”指代“刘延明的”1分;“听免”解释为“给予免除杂役”,结合上文不可解释为“免除赋税”。) 9.李冲称刘延明“河右硕儒”,从文中看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 答案:弟子众多;声望极高;精通经义;著述颇丰。(4分,1点1分;如答“才华卓绝”亦可算一点。 【翻译】 刘延明,是敦煌人。十四岁时,就学于博士郭瑀。郭瑀有弟子五百多人,其中精通儒家经书学业的有八十多人。郭瑀有个女儿刚刚成年,他想挑选好的女婿,有意于刘延明。于是他特地设一个席位,对弟子们说:“我有一位女儿,想找位好女婿,谁坐上这个席位,我就将女儿嫁给他。”刘延明振衣去尘入座,神情安然地说:“延明就是您要找的人。”郭瑀就把女儿嫁给了他。刘延明后来隐居在酒泉,不肯接受州郡的举荐,跟从他读书的弟子有五百多人。 凉国武昭王征召刘延明为儒林祭酒、从事中郎。昭王喜爱文章书籍,经史中有破损脱落的,他亲自加以修补。刘延明当时侍奉左右,便请求代替武昭王做这些事情。武昭王说:“我所以亲自来做,是要人们重视这些典籍。我和您有幸相遇,跟刘玄德遇孔明没有什么差别。”后升为抚夷护军,虽然政务繁忙,但手不释卷。昭王对他说:“您抄录注解典籍,秉烛继续白天的工作,白天还可以,晚上应当休息。”刘延明回答:“ 早晨听到道,晚上死去也就甘心了,不知很快就到老年,这些话是孔圣人所说的。我刘延明是什么人,敢不这样去做。”刘延明认为三种史书文字浩繁,便写成《略记》一百三十篇,八十四卷,撰述《敦煌实录》二十卷,《方言》三卷,《靖恭堂铭》一卷,注《周易》、《韩非子》、《人物志》、《黄石公三略》等流行于世。 蒙逊平定酒泉后,拜封刘延明为秘书郎,专门负责书籍的注记。并建了一座陆沈观在西苑,亲自前往举行典礼,号为玄处先生。当时有学生几百人,每月给他送来牛羊和美酒。牧犍把刘延明尊封为国师,亲自致以拜礼,并命令所有官员,都北面受教。当时,同郡的索敞、阴兴给他当助教,他们都以文章博学而著称,经常巾衣整齐而入。太武帝平定凉州,带着士民东迁,他早听说刘延明的名声,便封他为乐平王从事中郎。当时刘延明年老,住在姑臧一年多后,因想念故乡便回去了,当他走到凉州西面四百里地的韭谷窟时,因病去世。 太和十四年,尚书李冲上奏孝文帝说,刘延明原是河西的大儒,可是如今子孙沉沦下层,没有禄位;像这样的贤人的子孙,理应受到格外恩遇。于是朝廷让他的一个儿子出任郢州云阳令。正光三年,太保崔光上奏说:“已故的乐平王从事中郎敦煌刘延明,于凉城从事儒学,现遗文在此。即使有一些失误,也应当有几代人可以被宽宥,何况从祖父到孙子,相距不远,却让他们久沦衙门差役的卑职中,没有得到照顾,使儒学之士都为之暗暗叹息。请传令尚书,查出他的遗属,免去各种杂役,以此来敦促教化勉励风俗。”皇帝下诏说:“太保所奏,深合鼓励善行的原则,刘延明的孙子等三家,特别给予免除杂役。”河西人都以此感到荣耀。 三、古诗词鉴赏(11分)(命题人:肖莉) 10.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苏武令① 【宋】李纲 塞上风高,渔阳秋早。惆怅翠华音杳。驿使空驰,征鸿归尽,不寄双龙消耗②。念白衣、金殿除恩,归黄阁③、未成图报。 谁信我、致主丹衷,伤时多故,未作救民方召④。调鼎为霖,登坛作将,燕然即须平扫。拥精兵十万,横行沙漠,奉迎天表。 注:①南宋初,李纲因力主抗金而遭投降派排挤。本词作于罢相后。②消耗,消息。③归黄阁,指任宰相职。④方,指方叔,周宣王时,平定荆蛮反叛;召,指召虎,周宣王时,奉命讨平淮夷。 (1)上片中的“空”“ 尽”二字,好在何处?请简析。(3分) 答案: 驿使北来,本该带来消息却没有,只是“空驰”;(1分)征鸿南飞,也应捎来音讯,却“归尽”而无讯息。(1分)“空”“尽”二字,写出了渴望消息却不得的惆怅。(1分) (2)赏析“谁信我、致主丹衷,伤时多故,未作救民方召”句的抒情特点。(4分) 答案:(1)前三句直抒胸臆,以“谁信我”三字,道出无尽的感伤与失落。(2分)(2)第四句借典故抒情,表现了空怀方、召之才却无处施展的自责与愤懑。(2分) (3)结合全词,简要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4分) 答案:①诗歌塑造了一位忠君爱民却壮志难酬的抒情主人公形象。(2分,“忠君爱民”1分;“壮志难酬”1分。)②他感怀皇恩,渴望引兵抗敌、迎取二帝还朝,(1分,意思相近即可。)但权力已失,虽欲效法古代贤臣,救国救民,却英雄无用武之地,只能空留惆怅。(1分,意思相近即可。) 赏析: 南宋高宗初立,迫于军民抗金情绪高涨,起用著名的抗战派李纲为相,似乎要有所作为,但他内心畏敌,只图苟安,并无抗金决心。不久,李纲就被投降派排挤罢相。这首词大概是李纲罢相后写的。 上片写对二帝的怀念和报国无成的忧愁。“塞上风高,渔阳秋早。”因北国秋来,作者对囚居北国的宋徽宗、宋钦宗倍加怀念。渔阳本唐时蓟州,此处泛指北地。他所惆怅的是“翠华音杏”。自从二帝北行后,至今“翠华一去寂无踪”。(鹿虔扆《临江仙》)翠华,本是帝王仪仗中以翠鸟羽为饰的旗帜,此处代指皇帝。“驿使空驰,征鸿归尽,不寄双龙消耗”。双龙,指徽宗和钦宗。不论“驿使”,还是“征鸿”,都没有带来任何关于二帝的消息。这说明一位忠于君国的忠臣对北宋被金人灭亡这一惨痛的历史事件是刻骨铭心的。“念白衣、金殿除恩;归黄阁,未成图报”。白衣,没有官职的平民;除恩,指授官;黄阁,汉代丞相听事的门称黄阁,借指宰相。高宗起用李纲为相,李纲向高宗建议:“外御强敌,内销盗贼,修军政,变士风,裕邦财,宽民力,改弊法,省冗官,……政事已修,然后可以问罪金人……使朝廷永无北顾之忧。”(《宋史·李纲传》)由于高宗外受金兵强大压力,内受投降派的怂恿,无力振作,决心南逃。李纲被罢官,他想到自己出身平民,深沐皇恩,“未成图报”,实在是无由图报,情有可原,只留下满怀遗憾,一腔悲愤。 下片由上片的“未成图报”过渡,继续抒发自己救国救民,抗敌雪耻的宏伟志愿。首先作者深有感慨地说,谁相信他有一片献给主上的耿耿丹心呢!朝政多变,情况复杂,和战不定,忠奸不辨,使他感伤。空叹自己“未作救民方召” 。方,指方叔,周宣王时,曾平定荆蛮反叛;召,指召虎,即召穆公,召公之后。周宣王时,淮夷不服,召虎奉命讨平之。方、召都为周宣王时中兴功臣。李纲虽想效法方、召建立中兴之业,无奈高宗非中兴之主,不能信任他,他虽欲救国救民,不可得也。虽为自责之辞,亦不免含有对朝廷怨怼之意,只是怨而不怒而已。“调鼎为霖,登坛作将,燕然即须平扫。”“调鼎为霖”出自《尚书·说命》。商王武丁举傅说于版筑之间,任他为相,将他治国的才能和作用比作鼎中调味。《韩诗外传》:“伊尹负鼎俎调五味而为相。”后来因以调鼎比喻宰相治理天下。武丁又说:“若岁大旱,用汝(傅说)作霖雨。”李纲感到古代贤君对宰相如此倚重,对比自己虽曾一度为相,仅月馀即被罢免。他认为个人的进退出处,无足轻重。而一念及天下安危,国家存亡,则愤懑之情,溢于言表。就他的文韬武略而言,如果登坛作将、领兵出征,他可以横扫燕然。“燕然”,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之杭爱山。此处泛指金国境内土地。李纲感到自己虽有出将入相之才,却无用武之地。如果让他继续为相、为将,他将领十万精兵,横行沙漠,“奉迎天表”。李纲不是夸口,他的将才是杰出的。据《大金国志》载:靖康元年,“斡离不围宋京师,宋李纲督将士拒之。又攻陈桥、封邱、卫州门,纲登城督战,杀数千人,乃退”。在被敌人包围的被动情况下,李纲尚能建立如此战功,如果真能让他“拥精兵十万”,则“横行沙漠”并非不可能。可惜他生不遇明君,又遭奸臣排挤,致使英雄无用武之地,他的壮志只能是梦想而已。“天表”是对帝王仪容的尊称,也可代表帝王。这里是指徽宗和钦宗,在封建社会,皇帝是国家元首,代表国家。皇帝被敌人俘虏,这是国家的奇耻大辱。迎归二帝,虽不可能重新君临天下,但这是报国仇、雪国耻,这也是包括李纲在内的南宋许多爱国志士的奋斗目标,李纲虽屡遭挫折,但愈挫愈奋,从不灰心,始终雄心勃勃,力图“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其爱国激情,百世之后读之,仍令人心激荡不已。 这首词虽也谈到“救民”,但从字面看,贯彻始终的是欲报君恩的思想。似乎只限于忠君。但在封建社会,忠君与爱国有时很难截然分开,君主是国家的象征,君主被俘,实际上标志着国家的灭亡。二帝被俘,就标志着北宋的灭亡。而要“奉迎天表”,就必须“横行沙漠”,打败金兵,收复失地。词中的忠君实际上也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思想。 四、默写(8分) 1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命题人:丁成华) ⑴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⑵ ,夕揽洲之宿莽。(屈原·《离骚》) ⑶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⑷ ,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庄子《逍遥游》) ⑸箫鼓追随春社近, 。(陆游·《游山西村》) ⑹高者挂罥长林梢,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⑺志士仁人, , 。(《论语·卫灵公》) 11.⑴猿猱欲度愁攀援;⑵朝搴阰之木兰兮;⑶别有幽愁暗恨生;⑷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⑸衣冠简朴古风存;⑹下者飘转沉塘坳;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命题人:陈勤)【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采 春 乔忠延 ①冬季日短夜长。农人说,十月里天碗里转,好婆姨做不熟三顿饭。是呀,刚刚日头还在当顶,扫了扫院子,喂了喂鸡,出溜一下便滑到西山梁上去了。白日真短,短得匆匆忙忙,慌慌张张,气气喘喘。城里人也不例外,上个班两头不见太阳。早晨起床屋里黑,晚上下班外头黑,回到家里倒是亮堂,可那不是阳光,却是灯光,忙忙碌碌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②日子这么紧紧张张,应该过得快吧?没有,丝毫也没有。非但没有觉得冬日短暂,一个个都感到缓慢,要不为啥总见书卷报端出现漫长的冬季呢!冬季的漫长是人们感觉出来的,不,是人们煎熬出来的。日光淡淡的,没有一点温色,寒气就像草原上的群狼到处肆虐。伸出手,手冻得疼。走几步路,脚冻得疼。手脚冻木了,不疼了,鼻尖却辣辣地疼。疼得眼睛直想流泪,却强忍着不敢流,怕流出来把冰碴子挂在脸上。这日子还能说是过吗?不,是在熬,在煎熬。一煎熬日子就长,唉,好漫长,好漫长的冬天呀! ③好不容易熬到立春了,可春天只在日历上露脸,天地间还是冬天的鬼样子。寒寒的,秃秃的,没有一点生机。就盼惊蛰,一天一天盼,盼来了惊蛰,似乎也没啥改观。寒还在寒,秃还在秃,要摧毁冬日根深蒂固的营盘不那么容易。没有耐心,没有韧劲,还真不行,那就打消脾气,耐下性子,慢慢熬吧! ④忽一日,地皮软了。踏上去不再像往日那样硬邦邦,倒似是踩在了海绵上,软软的,柔柔的。抬起头,高高的杨树梢垂挂起絮穗穗,萧疏的柳树条奓开了黄翅翅。哈呀,河边沿,垄堰根,一色的绿气正在蔓延。真让人摸不着头脑,春天却悄无声息地来了。 ⑤好啊,春来了! ⑥ 春来了,哪里还能在屋里憋得住?憋屈了一冬天的肢体早该展放了,憋闷了一冬天的浊气早该释放了。街市上不行,挤窄;村巷里不行,弯折。只有阔野,只有山梁,才是展放肢体、释放浊气的理想地方。二月二,龙抬头。人们出了城,出了村,原野里、山梁上到处是人。小路上是人的溪流,大路上是人的河流,平地上是人的海洋,山巅上是人的峰峦。随便拦住一个打问,这是干什么?回答简练干脆:采春。 ⑦采春! ⑧采春?怎么个采法?采法不复杂。满地是春气,走一走浑身是春情;小溪流春水,洗一洗满脸是春意;山壑荡春风,爬一爬萦怀是春温。更别说,枯树丛里的松树叶柏树叶早变绿了,绿得像是点缀的翡翠;更别说,崖壁岩角的连翘花山桃花早已开了,粉嘟嘟的像是仙女的笑靥。有人手痒了,折一节松枝带回去,往花瓶里一插,满屋子清香,春天的气息驱走了冬日的萎靡。有人心痒了,掐一朵粉桃花簪在乌黑的头发上,走到哪儿,都是笑笑的,笑开了一个人见人爱的春温时令。采春,采出的是欢乐,采出的是笑颜! ⑨还有人比他们更贪婪,见到春色手也痒,心也痒。手痒没动手,心痒大动心,把那春意、春情、春光,甚而春枝春叶、春蕾春花,装满一肚子,塞满一脑子。回到家里放不下,躺在床上推不开,睡在梦里仍是春水流淌,春鸟啼鸣,春条喷绿,春花怒放……梦醒了,人未醒,反而醉得迷迷离离,痴痴幻幻。迷离中展开纸,痴幻中拿起笔,于是,世人看见:“绿柳才黄半未匀”,那是杨巨源采回来的春天;“二月初惊见草芽”,那是韩愈采回来的春天;“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那是辛弃疾采回来的春天;“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那是白居易采回来的春天。 ⑩凡人采回的青枝绿叶,香着香着淡了,散了;凡人采回的蓓蕾花朵,开着开着败了,干了。而诗人采回的春天,却永恒地绿着,香着。白居易的春草,从唐朝绿满书卷,绿到了今天;辛弃疾的春花,从宋代香满庭堂,香到了今天。 (选自《散文百家》2016年第6期,有改动) 12.“日子这么紧紧张张,应该过得快”,人们为什么又觉得它“漫长”?写冬日“漫长”有什么作用?(6分) 答案:漫长:寒冷,没有生机;难熬。(2分。每点1分)作用:日子过得快与漫长对照,使行文富于变化;写漫长也是写煎熬,为后文写“采春”的欢乐做铺垫。(4分。每点2分) 13.结合语境,简要分析下列画线句子所表达的感情。(4分) (1)好啊,春来了! 答案:经历冬日煎熬后,对春天终于来临的喜悦。(2分,情感、内容各1分) (2)辛弃疾的春花,从宋代香满庭堂,香到了今天。 答案:对诗人将春意凝为诗歌、传承后人的赞美。(2分,情感、内容各1分) 14.散文的美往往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请简要概括第④节的语言特色。(4分) 答案:多用口语、俗语;长句短句结合,整句散句交错;多用叠词,富有节奏音韵美;使用比喻、对比等修辞,形象生动。(4分。每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 15.“采春”一词极具形象性,请结合全文探究其丰富内涵。(6分) 答案:春天里展放肢体,释放浊气(采春气);来到野外,让身心获得春天的气息(采春意);将春的气息融入心里,熔铸成诗(采诗情)。(6分。每点2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人淡如菊”的华裔女建筑师 她是一名华裔女性,她的作品遍布美国各地,她的最新荣誉是获得2009年度美国国家艺术奖章,并在白宫接受了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亲自授勋。这是美国官方给予艺术家的最高荣誉。 她——就是林璎。 林璎印象:出自名门却人淡如菊 林璎的名字被人熟知是近几年的事情。似乎每当述说她的背景时,都要提起那个显赫的林氏家族,以及她从未谋面的姑母、民国第一才女、我国第一批接受西方建筑科学教育的女建筑师——林徽因。的确,林璎继承了这个家族得天独厚的艺术才华。 如今,50岁的林璎依旧透着书斋学子的单纯。面对媒体,她不愿过多上镜;当有人走近她索取邮件地址时,她警惕地向后挪开身子,拒绝来者要求。林璎的长相也确实和中学时代的林徽因有几分相似,人淡如菊,浓浓的书卷气质。 林璎的父亲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林家的女人,每一位都个性倔犟,才华横溢而心想事成。林璎的才情,正是和姑妈林徽因一脉相承。 林璎虽出自名门,却并不肤浅和浮躁,这在她的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她的人和设计作品都展现了勇气,沉着智慧,朴实无华,没有过多的设计痕迹,没有浮夸的装饰,运用来自大自然的灵感去设计,不去破坏,而是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她的“月相”、“成行的芦苇”、“雪崩”等众多设计作品,都流溢着一种宁静、优雅而潜流的美,一种无声思考的美,一种充满力量的美。 一夜成名:21岁设计越战纪念碑 林璎虽然性情淡泊,但是她充满才华和曲折的人生却开始得惊天动地。1980年秋天,美国国家建筑家学会为越战纪念碑在全国范围内征集设计方案。还在耶鲁大学建筑系读大四的林璎,在大师云集的1421个设计方案中,以看似简单却蕴含了无限力量的设计作品脱颖而出。一个评委会委员说:她的作品很简约,但是越看就越觉得它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是永恒的纪念碑。 林璎的设计引起了广泛争议。退伍军人协会却表示不满,有人认为,这座纪念碑是对战死者的不敬,纪念碑本该拔地而起,而不是陷入地下;阵亡者的名字应该按照英文字母的顺序排列,而不是按照他们战死的时间排列;甚至连林璎是一位华裔也成了问题。他们从政治上施加压力,要求评审委员会更改原设计。在最后的决定会议上,林璎坚持不改,以其独有的倔犟和勇气赢得胜利。 林璎一夜成名。曾经饱受争议的越战纪念碑,如今已成为美国华盛顿最吸引人的建筑物之一。有人说,林璎设计的纪念碑已经成为美国人的“哭墙”。其实那不准确,数不尽的美国人来到这里,携来的不仅仅是眼泪,带走的则必定有深沉的思索。 “记忆地图”:第五座纪念碑为环保而建 如果越战纪念碑体现了无声的奉献精神,那么她之后的很多作品都是无声却自然的诗。林璎说,虽然她生长在一个几乎遗忘了中国传统的环境里,但她却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东方式的审美对她的影响。她说:“从学生时代起,我对东方建筑的兴趣就远胜于对欧洲建筑。”从越战、民权到女权、印第安人,林璎为美国设计了4座具有标志意义的纪念碑。第5座纪念碑“什么在消逝·空屋”是她自己的选题:环保。 “什么在消逝·空屋”并不是一座建筑物,而是一个呼吁保护濒危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大型声音及多媒体互动装置。它被安置在北京当代艺术中心的地下展厅。游览者手拿一块有机玻璃正对地上的投影设备,那些已经灭绝和濒临灭绝的动物就会在眼前一一呈现:有一度被认为已经灭绝的象牙喙啄木鸟、有正在消融的北极上孤单的北极熊、有大西洋里变得越来越小的鳕鱼、还有已经灭绝的北美信鸽。 “什么在消逝·空屋”计划将至少持续十年。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把属于他自己的记忆、或者是父辈们的记忆中的事物添加到这张“地图”中……将2050年时人类可能面临的情境通过这种方式展现出来,绘制出一张属于未来的“地图”。 林璎用她的设计和艺术来呼吁人们保护地球,保护环境。正如她所说,纪念碑的存在,是为了告诉下一代什么是意义,而不是“丢掉一些东西,又丢掉另一些东西。” ( 2010年3月1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16.“人淡如菊”是一种拒绝霸气的平和和执着,请你说说这种性格特质的具体体现。(6分) 答案:平和:性情淡泊,单纯低调,面对媒体,她不愿过多上镜;当有人走近她索取邮件地址时,她拒绝来者要求。(3分)执着:个性倔强,坚持而有勇气。在越战纪念碑最后的决定会议上,林璎以其独有的倔犟和勇气赢得胜利。(或“什么在消近•空屋”计划将至少持续十年,对环保事业的执著)(3分)(意思对即可) 17.“虽然她生长在一个几乎遗忘了中国传统的环境里,但她却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东方式的审美对她的影响。”着眼全文,具体分析东方式审美带给林璎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答案:①从兴趣爱好上看:东方建筑对林璎的影响就远胜于欧洲建筑对她的影响,②从人物性格上看;为人单纯,有浓浓的书卷气。③从作品特点上看:展现勇气,沉着智慧,朴实无华,没有浮夸的装饰。很多作品都是无声却自然的诗。(每点2分) 18.文章中提到林璎的“第5座纪念碑‘什么在消逝·空屋’”,但紧接着又说“‘什么在消逝·空屋’并不是一座建筑物”。你觉得这矛盾吗?为什么?(6分) 答案:不矛盾。①“什么在消逝·空屋”确实不是一座建筑物,而是一个呼吁保护濒危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大型声音及媒体互动装置。(2分)②但是,纪念碑的存在,是为了告诉下一代什么是意义,而“什么在消逝·空屋”是林璎用她的设计和艺术来呼吁人们保护地球,保护环境,因此,它也是一座纪念碑,存在人心中的纪念碑。(2分)③它是林璎艺术生涯的又一丰碑,告诉人们生命的意义。(2分) 七、作文(70分)(命题人:尹继东) 19.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碰撞”,大大小小,时刻发生,惟其如此,这个世界才能够精彩;当然,它有时也令人感到痛…【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三阶段性检测语文Ⅱ(附加题)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一、阅读材料,完成20~22题。(10分) 鼐闻天地之道,阴阳刚柔而已。文者,天地之精英,而阴阳刚柔之发也。阴阳刚柔,其本二端,造物者糅,而气有多寡进绌,则品次亿万,万物生焉。夫文之多变,亦若是也。糅而偏胜可也;偏胜之极,一有一绝无,与夫刚不足为刚,柔不足为柔者,皆不可以言文。今夫 野 人 孺 子 闻 乐 以 为 声 歌 弦 管 之 会 尔 苟 善 乐 者 闻 之 则 五 音 十 二 律 必 有 一 当 接 于耳 而 分 矣。夫论文者,岂异于是乎? (节选自姚鼐《复鲁絜非书》) 20.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 (5分) 21.“五音十二律”中,五音包括 、 、羽、角、徵。(2分) 22.用自己的话简述姚鼐“阴阳刚柔说”的观点,并指出材料主要使用的论证方法。(3分)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二、名著阅读。(15分) 23.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痛恨“八股”,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质疑程朱理学,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这些言谈举止无不表现了宝玉个性的叛逆。 B.“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这句判词是黛玉形象的真实写照,虽然深得贾母疼爱、宝玉钟爱,但她仍难逃郁郁而终的命运归宿。 C.王熙凤“明是一把火,暗是一把刀”,在得知贾琏与尤二姐好上后,她明里把尤二姐接来照顾,背地里却使坏,致使尤二姐被迫吞金身亡。 D.在《红楼梦》里,大观园成立了一个诗社——怡红社,其成员有稻香老农(李纨)、潇湘妃子(黛玉)、衡芜君(宝钗)、怡红公子(宝玉)、蕉下客(探春)、菱洲(迎春)、藕榭(惜春)。 E.探春理家主要做了两方面的改革:一是裁撤重复支出,严明财务纪律,禁止破例冒领;二是将大观园里的田地等包给专人管理以增加收入。 24.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刘姥姥二进大观园,离去时与贾母高高别,“只见一个小丫头拿了个成窑钟子来递与刘姥姥,‘这是宝二爷给你的。’刘姥姥道:‘这是那里说起。我那一世修了来的,今儿这样。’说着,便接了过来。” 这个“成窑钟子”原本是谁的?宝玉为什么要把它送给刘姥姥?(5分) (2)《红楼梦》“寿怡红群芳开夜宴”行酒令时抽花名签,请写出下列花名签上诗句对应的人物。(5) ①风露清愁——莫怨东风当自嗟 ②武陵别景——桃红又是一年春 ③香梦沉酣——只恐夜深花睡去 ④艳冠群芳——任是无情也动人 ⑤联春绕瑞——连理枝头花正开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班固认为,唐、虞、三代当时都有记载,颂述功德;汉朝却到了第六代才有司马迁的《史记》。《史记》是通史,将汉朝皇帝的本纪放在尽后头,并且将尧的后裔和汉和秦、项放在相等的地位,这实在不足以推尊本朝。况《史记》只到武帝而止,也没有成段落似的。他所以断代述史,起于高祖,终于平帝时王莽之诛,作《汉书》。班固虽然根据父亲的评论,修正了《史记》的缺失,但断代的主张,却是他的创见。后来的正史都以他的书为范本,名称也多叫作“书”。他这个创见,影响也是极大的。 《史记》成于一人之手,《汉书》成于四人之手。而从高祖至武帝,更多用《史记》的文字。这样一看,班固自己作的似乎太少。因此有人说他的书是“剽窃”而成,算不得著作。但那时的著作权的观念还不甚分明,不以抄袭为嫌;而史书也不能凭虚别构。班固删润旧文,正是所谓“述而不作”。他删润的地方,却颇有别裁,决非率尔下笔。 班、马优劣论起于王充《论衡》。他说班固“文义浃备,纪事详赡”,异与前人,观者以为胜于《史记》。王充论文,是主张“华实俱成”的。汉代是个辞赋的时代,所谓“华”,便是辞赋化《史记》当时还用散行文字;到了《汉书》,便弘丽精整,多用排偶。自此以后,直到唐代,一般文士,大多偏爱《汉书》,专门传习,《史记》的传习者却甚少。唐以后,散文渐成正统,大家才提倡起《史记》来;明归有光及清桐城派更力加推尊《史记》差不多要驾乎《汉书》之上了。 (节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汉书》,有删改) 25.根据材料,概述班固编撰《汉书》的原因。(5分) 26.班固编撰《汉书》有哪些独创之处?(4分) 27.“班、马优劣论”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请简要概述。(6分) 江苏省泰兴中学2016高三语文月考(一)(答案) 2016.9.28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命题人:王留平) 1. 答案:D 2. 答案:C 3.答案:A 4. 答案:C 5. 答案:D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6.答案:C 7.答案:D 8.(1)答案:昭王喜爱文章书籍,经史中有破损脱落的,他亲自加以修补。 (2)答案:太保所奏,深合鼓励善行的原则,刘延明的孙子等三家,特别给予免除杂役。 9.答案:弟子众多;声望极高;精通经义;著述颇丰。(4分,1点1分;如答“才华卓绝”亦可算一点。 三、古诗词鉴赏:(11分)(命题人:肖莉) 10.(1)答案:驿使北来,本该带来消息却没有,只是“空驰”;(1分)征鸿南飞,也应捎来音讯,却“归尽”而无讯息。(1分)“空”“尽”二字,写出了渴望消息却不得的惆怅。(1分) (2)答案:(1)前三句直抒胸臆,以“谁信我”三字,道出无尽的感伤与失落。(2分)(2)第四句借典故抒情,表现了空怀方、召之才却无处施展的自责与愤懑。(2分) (3)答案:①诗歌塑造了一位忠君爱民却壮志难酬的抒情主人公形象。(2分,“忠君爱民”1分;“壮志难酬”1分。)②他感怀皇恩,渴望引兵抗敌、迎取二帝还朝,(1分,意思相近即可。)但权力已失,虽欲效法古代贤臣,救国救民,却英雄无用武之地,只能空留惆怅。(1分,意思相近即可。) 四、默写:(8分) 11. 答案:⑴猿猱欲度愁攀援;⑵朝搴阰之木兰兮;⑶别有幽愁暗恨生;⑷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⑸衣冠简朴古风存;⑹下者飘转沉塘坳;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命题人:陈勤) 12.答案:漫长:寒冷,没有生机;难熬。(2分。每点1分)作用:日子过得快与漫长对照,使行文富于变化;写漫长也是写煎熬,为后文写“采春”的欢乐做铺垫。(4分。每点2分) 13.(4分)(1)答案:经历冬日煎熬后,对春天终于来临的喜悦。(2分,情感、内容各1分) (2)答案:对诗人将春意凝为诗歌、传承后人的赞美。(2分,情感、内容各1分) 14.答案:多用口语、俗语;长句短句结合,整句散句交错;多用叠词,富有节奏音韵美;使用比喻、对比等修辞,形象生动。(4分。每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 15.答案:春天里展放肢体,释放浊气(采春气);来到野外,让身心获得春天的气息(采春意);将春的气息融入心里,熔铸成诗(采诗情)。(6分。每点2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16.答案:平和:性情淡泊,单纯低调,面对媒体,她不愿过多上镜;当有人走近她索取邮件地址时,她拒绝来者要求。(3分)执着:个性倔强,坚持而有勇气。在越战纪念碑最后的决定会议上,林璎以其独有的倔犟和勇气赢得胜利。(或“什么在消近•空屋”计划将至少持续十年,对环保事业的执著)(3分)(意思对即可) 17.答案:①从兴趣爱好上看:东方建筑对林璎的影响就远胜于欧洲建筑对她的影响,②从人物性格上看;为人单纯,有浓浓的书卷气。③从作品特点上看:展现勇气,沉着智慧,朴实无华,没有浮夸的装饰。很多作品都是无声却自然的诗。(每点2分) 18.答案:不矛盾。①“什么在消逝·空屋”确实不是一座建筑物,而是一个呼吁保护濒危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大型声音及媒体互动装置。(2分)②但是,纪念碑的存在,是为了告诉下一代什么是意义,而“什么在消逝·空屋”是林璎用她的设计和艺术来呼吁人们保护地球,保护环境,因此,它也是一座纪念碑,存在人心中的纪念碑。(2分)③它是林璎艺术生涯的又一丰碑,告诉人们生命的意义。(2分) 七、作文:(70分)(命题人:尹继东) 19.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碰撞”,大大小小,时刻发生,惟其如此,这个世界才能够精彩;当然,它有时也令人感到痛… 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三语文阶段性检测(附加题)教师卷 一、阅读材料,完成20~22题。(10分) 鼐闻天地之道,阴阳刚柔而已。文者,天地之精英,而阴阳刚柔之发也。阴阳刚柔,其本二端,造物者糅,而气有多寡进绌,则品次亿万,万物生焉。夫文之多变,亦若是也。糅而偏胜可也;偏胜之极,一有一绝无,与夫刚不足为刚,柔不足为柔者,皆不可以言文。今夫 野 人 孺 子 闻 乐 以 为 声 歌 弦 管 之 会 尔 苟 善 乐 者 闻 之 则 五 音 十 二 律 必 有 一 当 接 于耳 而 分 矣。夫论文者,岂异于是乎? (节选自姚鼐《复鲁絜非书》) 20.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 (5分) 今 夫 野 人 孺 子 闻 乐 /以 为 声 歌 弦 管 之 会 尔 /苟 善 乐 者 闻 之/ 则 五 音 十 二律 / 必 有 一 当 / 接 于 耳 而 分 矣 21.“五音十二律”中,五音包括宫、商、羽、角、徵。(2分) 22.用自己的话简述姚鼐“阴阳刚柔说”的观点,并指出材料主要使用的论证方法。(3分) 答案:文有阴阳,阴阳混杂之后偏重于某一方面是可以的,偏重到极端,刚和柔只有一种而另一种丝毫没有,和那种不刚不柔的都不可称为文章。(2分) 类比论证。(1分) 二、名著阅读。(15分) 23.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痛恨“八股”,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质疑程朱理学,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这些言谈举止无不表现了宝玉个性的叛逆。 B.“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这句判词是黛玉形象的真实写照,虽然深得贾母疼爱、宝玉钟爱,但她仍难逃郁郁而终的命运归宿。 C.王熙凤“明是一把火,暗是一把刀”,在得知贾琏与尤二姐好上后,她明里把尤二姐接来照顾,背地里却使坏,致使尤二姐被迫吞金身亡。 D.在《红楼梦》里,大观园成立了一个诗社——怡红社,其成员有稻香老农(李纨)、潇湘妃子(黛玉)、衡芜君(宝钗)、怡红公子(宝玉)、蕉下客(探春)、菱洲(迎春)、藕榭(惜春)。 E.探春理家主要做了两方面的改革:一是裁撤重复支出,严明财务纪律,禁止破例冒领;二是将大观园里的田地等包给专人管理以增加收入。 答案:BD (B.“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这是探春的判词。见第五回。D.诗社叫海棠社。) 24.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刘姥姥二进大观园,离去时与贾母高高别,“只见一个小丫头拿了个成窑钟子来递与刘姥姥,‘这是宝二爷给你的。’刘姥姥道:‘这是那里说起。我那一世修了来的,今儿这样。’说着,便接了过来。” 这个“成窑钟子”原本是谁的?宝玉为什么要把它送给刘姥姥?(5分) 答案:妙玉(1分);因为刘姥姥用过这个茶盅,妙玉嫌脏,要扔掉;(2分)宝玉觉得不如送给刘姥姥,就向妙玉讨了来。(2分) (2)《红楼梦》“寿怡红群芳开夜宴”行酒令时抽花名签,请写出下列花名签上诗句对应的人物。(5) ①风露清愁——莫怨东风当自嗟 林黛玉 (第六十三回) ②武陵别景——桃红又是一年春 袭人 ③香梦沉酣——只恐夜深花睡去 史湘云 ④艳冠群芳——任是无情也动人 薛宝钗 ⑤联春绕瑞——连理枝头花正开 香菱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班固认为,唐、虞、三代当时都有记载,颂述功德;汉朝却到了第六代才有司马迁的《史记》。《史记》是通史,将汉朝皇帝的本纪放在尽后头,并且将尧的后裔和汉和秦、项放在相等的地位,这实在不足以推尊本朝。况《史记》只到武帝而止,也没有成段落似的。他所以断代述史,起于高祖,终于平帝时王莽之诛,作《汉书》。班固虽然根据父亲的评论,修正了《史记》的缺失,但断代的主张,却是他的创见。后来的正史都以他的书为范本,名称也多叫作“书”。他这个创见,影响也是极大的。 《史记》成于一人之手,《汉书》成于四人之手。而从高祖至武帝,更多用《史记》的文字。这样一看,班固自己作的似乎太少。因此有人说他的书是“剽窃”而成,算不得著作。但那时的著作权的观念还不甚分明,不以抄袭为嫌;而史书也不能凭虚别构。班固删润旧文,正是所谓“述而不作”。他删润的地方,却颇有别裁,决非率尔下笔。 班、马优劣论起于王充《论衡》。他说班固“文义浃备,纪事详赡”,异与前人,观者以为胜于《史记》。王充论文,是主张“华实俱成”的。汉代是个辞赋的时代,所谓“华”,便是辞赋化《史记》当时还用散行文字;到了《汉书》,便弘丽精整,多用排偶。自此以后,直到唐代,一般文士,大多偏爱《汉书》,专门传习,《史记》的传习者却甚少。唐以后,散文渐成正统,大家才提倡起《史记》来;明归有光及清桐城派更力加推尊《史记》差不多要驾乎《汉书》之上了。 (节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汉书》,有删改) 25.根据材料,概述班固编撰《汉书》的原因。(5分) 答案:班固认为,每个朝代应该有对应的史书来,颂述功德,而整个汉代却没有完整史书;班固认为,《史记》将汉朝皇帝的本纪放在最后头,且将地位不相等的人同等看待,不足以推崇汉朝;《史记》只记到武帝为止,比较零散;班固接受了父亲的评论。(每点1分,答出四点得5分) 26.班固编撰《汉书》有哪些独创之处?(4分) 答案:断代记史,名称定为“书”,删润别裁,写作“文义浃备,纪事详赡”。(每点1分) 27.“班、马优劣论”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请简要概述。(6分) 答案:汉代,王充推崇“文义浃备、纪事详赡”的《汉书》,认为甚于《史记》;从汉到唐,文人大多偏爱《汉书》;唐以后,提倡并逐渐推尊《史记》。(每点2分,共6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