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019年春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高二第一学月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第I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性与文学形式的演进 导致文学形式演进的诸因素中,人性的发展仍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大致说来,文学形式的演进有些是直接与人性的发展相联系的,有些则是间接的联系。 以直接联系的来说,如通俗小说、南戏、杂剧等本是适应城市平民的享乐要求而产生的,而这种享乐要求的形成,固然有赖于城市生活(包括工商经济)的日益发展,同时有赖于人性的发展,——把人们on个长期艰苦生活里形成的抑制享乐愿望的特点逐渐改变。再如对人物性格的描绘趋向细致,这固然有赖于较高的艺术功力,但更有赖于随着人性发展而来的个性的丰富。倘没有丰富的个性,人物性格的描写就不能细致;而作家在这方面的功力,是只有在有了丰富的个性可供他描摹以后,才能在实践中逐步提高的。至于风格的多样化,也是如此,刘勰的《文心雕龙》把作品风格分为八类,司空图《诗品》光是诗歌的风格就有二十四类。这主要不是刘勰的分辨力不如司空图,而是由于人性的发展,作家的个性差别越来越明晰,所以风格也越来越多样。 就人性的发展与文学形式演进的间接联系来看,则审美意识与文学观念是主要的中介。 文学艺术是与美联系在一起的。一般说来,文学应给人以美感,从而文学的形式也必须服从美感的需要。但人的审美意识是经常在变化的,今天认为美的事物,过些时候有可能被认为不美。因此,文学形式的演进必须顺应审美意识的变化。但这些变化又直接或间接取决于人性的发展。 四言是《诗经》的主体,但从东汉起,四言诗在诗歌中的主体地位就逐渐被五言诗所取代。从今天来看,五言比四言至少有三个优点:一、由于增加了一个字,内容的含量扩大,从而能更好地叙事抒情。这也就是钟嵘在《诗品序》里所说的“(五言)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例如“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之类漂亮的诗句,用四言是怎么也写不出来的。四言诗当然也有写得美的,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但它的美在于这些诗句所组成的整个境界。二、四言的句式大抵以两个字为一组,每句两组,显得较为单调、板滞。五言的句式则既可由两组组成,也可由三组组成。因组合方式繁多,在同一首诗中可不断变换,故有灵动之致。三、五言诗的句子组合方式不断变换,得以与感情的起伏转折相应,因而能适应多种感情的表达需要。四言诗句式单调、板滞,其能适应的多为庄重、舒缓的感情;苍凉、怅惆、轻微的感伤或喜悦也还可以,因为那都不属于浓烈、激动、明快、尖锐一路,多少可与庄重、舒缓相通。除此以外,就难免有些扞格。 四言是《诗经》的主体,可见这种句式以及与之相应的音节组合在《诗经》时代是符合人们的审美标准,能引起人们美感的。而汉以后,则人们普遍认为五言诗更能引起美感,在四言诗向五言诗演进的过程中,审美意识起了很大的作用。 (节选自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导论》,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性的发展和文学的演进的联系既有直接的联系,又有间接的联系。 B.导致文学形式演进的因素众多,但人性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C.刘勰和司空图的差异,说明了人性发展而来的作家个性的丰富。 D.通俗小说、戏曲等文学形式的演进就是适应城市平民的享乐要求的人性发展而产生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审美意识和文学观念是人性影响文学形式演进的接见联系的重要介质。 B.文学艺术是与美联系在一起的。文学都应给人以美感,因而文学的形式也必须服从美感的需要。 C.人的审美意识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表现生活的文学形式的演进也必须顺应审美意识的变化。 D.诗歌由先秦的四言道东汉的五言的形式的演进,与人性的发展是相吻合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品的风格是作家个性的表现,作家群体的个性越丰富,呈现出来的作品的风格就越多样化。 B.四言诗的句式大抵以两个字为一组,每句两组,组合方式就显得较为单调、板滞。 C.五言诗因其组合方式繁多,在同一首诗中可不断变换组合方式,所以显得比较灵动。 D.钟嵘在《诗品序》里肯定了五言诗在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方面更为详尽的优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5分) 种草不如种青稞 凌仕江 他最初并不知道种草不如种青稞的道理所在。 那是一个名叫阿里的地方。传说,那是世界屋脊的屋脊。 一个上世纪80年代进藏的中专生。他刚去的时候正值春满人间的4月,残冬的尾巴就像一道无休止的漠风扫荡了一切生机。接待他的局长第一眼看到他的时候,感动得语无伦次,颤抖的手握住他的手,一口一声地说自己老了,老了。那个局长的样子看上去的确比其他地方70岁的人还见衰老,然而他的真实年龄却不到50岁,每看一眼局长那张脸,他就不寒而栗:难道50岁之前,我在这里也会这样衰老吗? 最初的几天,他几乎觉得他会疯狂,不分白天黑夜地对着空寂的雪山发怔,仿佛生命正在被狂暴的寂寞飞速地卷走,仿佛它每天都在自己的心灵刻下一道没有印记的年轮。 一个人的时候,他脑子里成天就转念着一个念头:明天醒来就老了! 他顶着星辰,一个人冲到山崖边,握紧拳头----他似乎什么也握不住----声嘶力竭地叫喊着。那撕心裂肺的声音节奏如花腔般颤动,像流星拖着长长的尾巴,飞过死一般寂静沉睡的荒原,向浩瀚夜空飘去,在凝固的、无边无际的、冰冻了的雪浪上飞奔、回荡,渐渐变得越来越尖细而微弱,很快又消失得无声无息。没有任何人回答他,只有强劲的岁月在他声音的后面飞逝呼啸。 一个星期以后,他没有告诉任何人,不顾一切地跑到附近的公路上,拦了一辆车,跑了。他自己也没想到他会停在狮泉河边。 那些青青的草儿告诉他:不必怀疑世界,春光依然灿烂,生命从没远逝! 他一下子平静地坐了下来,立刻为自己的冲动感到不可思议。既而是恐惧,他惧怕将为这次冲动付出沉重的代价,处分、记大过,更严厉的是开除.不过,很快,他又想,即便如此,也绝不后悔。 这何尝又不是一场壮举呢。 几天后,他回到了阿里。 局长语重心长地问:“去哪里啦?” “狮泉河。” “为啥呢?” “就是想证实世界是否还活着。” “活的,死的?你都看见了?” “看见了,世界还是活着的。” “活着,究竟是个咋样子?” “挺好,青青的.”他从怀里掏出一株草。“嗯,好歹总算见到了绿色。” 6月,阿里草长莺飞的时候,他把房间收拾得一千二净,还学着当地的藏族人在来子上铺了一张好看的卡垫,上面摆放了一个盆景,里面只有一棵草。每天随着气候变化,搬进搬出的,像呵护一个婴儿。 局长看着这一切,蹲在墙角,燃起一支烟,笑也不是,哭也不是,那样的表情使他本来已显苍老的脸上又增加了几道盘根错节的年轮。 终于有一天,局长把他叫到了办公室。没有别的可说,局长只是胸有成竹地对他说了一句:“你知道吗,在阿里,种草不如种青稞。” 他不问为什么,只是狠狠地点头。 说干就干,他掏出了盆景里的冻土,垫上羊粪,他要种几株青稞试试,他的行动真是可以令万物感动。他种的青稞像他的心情一样,一天比一天长势喜人,他每天都看着青稞的变化打发寂寞时光。那阵子,局长还特意跑来告诉他:青稞虽不结实,但是有整齐的穗,也比草高,只要有风吹过,它在阳光下婀娜摇曳的样子,实在是比草好看多了。 不久,局长就退休了。 后来,他也当了局长。 他同样喜欢用老局长那句朴实无华的话,去告诉新来的大学生:在阿里,种草不如种青稞。他期望他们都能像老局长那样,在一个看似不顺心的地方,安心,并且长久地呆下来。 因为,摇曳的青稞,总有成熟的时候…… (选自《今日文摘》2009年1月上)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作者全知视角进行叙述,不仅可以深入揭示“他”和老局长的内心世界,而且也便于作者站出来发表议论。 B.小说结尾写道“他也当了局长”,说明越是艰难的环境反而越容易使人获得成功,只要能够像青稞一样扎根一处,有所作为。 C.小说擅长用精炼的词语刻画人物形象,“感动得语无伦次”“颤抖的手握住他的手”“语重心长”等言词,表现出老局长对人才的渴望与包容。 D.小说以“他”去到、逃离、回归和最终扎根阿里的故事,揭示了一个朴素而有意味的人生道理:生命只有安下心长久呆下去才会走向成熟。 5.小说是从哪些方面表现阿里地区环境的恶劣的?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 6.局长说“在阿里,种草不如种青稞”这句话有哪几层意思?(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2分) 梅葆玖的“保守”意义不输创新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先生2016年4月25日仙逝,各界同声哀恸。梅葆玖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与福芝芳最小的孩子,梅派艺术传人,北京京剧梅兰芳京剧团团长,代表作《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穆桂英挂帅》等,在青衣、花衫、刀马旦等诸多行当,均有较高造诣。 1934年的春天,梅葆玖出生于上海思南路的梅宅,小时候他喜欢研究机械,喜欢吃牛排、披萨、巧克力,后来还喜欢迈克尔-杰克逊、席琳-迪翁,曾经长期专研录音技术,在“文化大革命”不堪回首的岁月里,梅葆玖负责剧团音响,一管就是十多年,其调音水平之高令人称赞。玩音响是梅葆玖一辈子的爱好。近50岁的时候,还去考了驾照,可驾驶卡车……如果不是父母希望他继承梅派艺术,或许梅葆玖的人生会是另外的样子。作为唯一接过父亲男旦衣钵的孩子,梅葆玖10岁开始学艺,13岁正式登台演出《玉堂春》、《四郎探母》等剧。 葆玖先生曾经说,他一生中对父亲的艺术继承多,自己的创作少。因为父亲梅兰芳大师留下那么多优秀的梅派经典,亟需倾注全副身心于抢救和继承,实在无暇顾及新剧目创作。确实如此,如果说葆玖先生的前三十年主要是向父亲学习,在父亲教导与陪伴下演出梅派剧目,他生命的后四十年则一直致力于表演与恢复梅派经典剧目,以及为他众多弟子传授梅派经典。他正式收入门下的徒弟有49个,其中董圆圆、李胜素、张馨月、姜亦珊都是当下京剧行业的翘楚,胡文阁则是唯一的梅派男旦传人。 在这个意义上,他的一生是“保守”的一生,而不是“创新”的一生。然而,梅葆玖先生的“保守”,是为了要“保”住和“守”住以他父亲梅兰芳为代表的京剧传统艺术之精华,为中华民族保住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保”住这份遗产,“守”住梅派的精华,是京剧、尤其是梅派健康发展的基础,他的“保守”的文化意义,丝毫不输于创排几出新剧目。当然,“保守”的葆玖先生并不僵化,他所做的传承不是机械的复制,而是要让梅派的精神通过新一代京剧演员的身体,实现更好的世代传递。如果说“移步而不换形”是梅兰芳先生对艺术传承发展最好的总结,“保守而不僵化”则让梅葆玖先生对梅派艺术有了最好的传承。 梅葆玖先生嗓音甜美圆润,唱念字真韵美,表演端庄大方,扮相、演唱都颇有父亲的风范。梅派艺术的传承之所以需要他的努力,是因为梅葆玖先生拥有从幼时起就和父亲同台演唱的特殊经历,加上家庭熏陶和遗传所赋予的身体优势,这让他能够最深切地感悟和体会梅派艺术的分寸和尺度,所以梅葆玖先生是梅派艺术最好的传人,恰逢传统艺术在当代生活回归的大背景,更唤醒了他强烈的艺术责任感,他毅然将后半生奉献给梅派艺术的传承。正是通过梅葆玖先生和他的学生们的共同努力,梅派成为京剧领域发展势头最好的流派,人才辈出,队伍齐整,梅派艺术的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梅葆玖曾说:“我培养了40多个弟子,父亲的艺术没有断层,将来上天跟我们老头儿我也好交代了。” 梅葆玖先生不仅继承了乃父的艺术,也继承了这样的文化自信。即使在戏曲遭遇整体危机的困难年代,他对以京剧为代表的传统艺术的当代价值、对梅派艺术经典的魅力也始终抱有坚定信念。梅葆玖先生曾说,他最大的遗憾就是在自己本应该发展梅派艺术的年龄恰好赶上了“文革”,“文革”期间,男旦和老戏都不许再演,整整14年他没在舞台上张过一次嘴,而是管了14年音响,待到重返舞台,他格外珍惜每一次演出的机会,不会放过任何一次弘扬梅派艺术的机会,基于此,他才有可能在晚年潜心于梅派艺术的传承,并且通过他和弟子们的精湛演出,让无数青年观众回到剧场,通过对梅派艺术令人回味无穷的直接体悟,发现京剧和传统文化的永恒价值与无穷魅力,进而让中华文化成为流淌在一代青年人身体里的文化基因。 如果说文化是一条河流,葆玖先生就是在为防止河流决堤奋力培土的英雄。在文化冲突与交融中,我们这个民族需要更多这样的勇士,这就是梅葆玖先生的一生给我们最大的启示。 相关链接: (1)在戏迷眼中,梅葆玖是承梅兰芳大师衣钵者,梅派京剧的第二代传人;对于徒弟、同行来说,梅葆玖先生亦师亦友,有前辈之大成,却没有长者的架子;而在家人心里,他是永远不生气、不较劲的玖叔,本报记者曾近距离采访梅葆玖先生,最深的感触就是——为人谦和,知性儒雅。 ——《大师远去绝唱萦绕》 (2)梅葆玖说自己“没有什么事是过不去的,一个人活在世上,什么事您别真着急,真着急就该得病了。‘文化大革命’我都没着急过,那时候遭批判,他们说我就听着,说我不对我就改造,该吃吃该喝喝。”在这样的心态下,梅葆玖说自己没遇到什么大困难,一切都是笑对。 ——《“文革”批判时我都没有着急过》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童年时代的梅葆玖并不喜欢京剧,而是喜欢研究机械,喜欢西方文化,如果不是父母希望他继承梅派艺术,或许梅葆玖的人生会是另外的样子。 B.梅葆玖的一生不是“创新”的一生,而是“保守”的一生,但他的“保守”并不僵化,同梅兰芳先生的“移步而不换形”是一样的。 C.梅葆玖在前三十年主要是向父亲学习梅派,而后四十年则一直一生中致力于表演、恢复、传授梅派经典,因此无暇顾及新剧目的创作。 D.在“文革”期间,男旦和老戏都不许上演,整整14年梅葆玖没在舞台唱过戏,而是管了14年的音响,这是梅葆玖最大的遗憾和痛苦。 E.梅葆玖是梅兰芳最小的孩子,也是唯一继承其男旦衣钵的孩子。他10岁开始学艺,13岁正式登台演出,嗓音甜美圆润,唱念字真韵美,表演端庄大方。 8.标题为何说“梅葆玖的‘保守’意义不输于创新”?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9.文章认为“梅葆玖先生是梅派艺术最好的传人”,为什么?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4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曾鲁,字得之,新淦人。年七岁,能暗诵《五经》,一字不遗。稍长,博通古今。凡数千年国体、人才、制度沿革,无不能言者。以文学闻于时。元至正中,鲁帅里中豪,集少壮保乡曲。数具牛酒,为开陈顺逆。众皆遵约束,无敢为非议者。人号其里曰君子乡。 洪武初,修《元史》,召鲁为总裁官。史成,赐金帛,以鲁居首。乞还山,会编类礼书,复留之。时议礼者蜂起。鲁众中扬言曰:“某礼宜据某说则是,从某说则非。”有辨诘者,必历举传记以告。寻授礼部主事。开平王常遇春薨,高丽遣使来祭。鲁索其文视之,外袭金龙黄帕,文不署洪武年号。鲁让曰:“袭帕误耳,纳贡称籓而不奉正朔,于义何居?”使者谢过,即令易去。安南陈叔明篡立,惧讨,遣使入贡以觇朝廷意。主客曹已受其表,鲁取副封视之,白尚书诘使者曰:“前王日熞,今何骤更名?”使者不敢讳,具言其实。帝曰:“岛夷乃狡狯如此耶!”却其贡。由是器重鲁。 五年二月,帝问丞相:“鲁何官?”对曰:“主事耳。”即日超六阶,拜中顺大夫、礼部侍郎。鲁以“顺”字犯其父讳辞,就朝请下阶。吏部持典制,不之许 。戍将捕获倭人,帝命归之。儒臣草诏,上阅鲁稿大悦曰:“顷陶凯文已起人意,鲁复如此,文运其昌乎!”未几,命主京畿乡试。甘露降钟山,群臣以诗赋献,帝独褒鲁。是年十二月,引疾归,道卒。淳安徐尊生尝曰:“南京有博学士二人,以笔为舌者宋景濂,以舌为笔者曾得之也。”鲁属文不留稿,其徒间有所辑录,亦未成书云。(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四》)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众皆遵约束 约束:规约,规章 B.会编类礼书 会:恰逢 C.鲁让曰:“袭帕误耳……” 让:谦让 D.鲁复如此,文运其昌乎! 其:大概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五经》: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汉武帝设五经博士教授弟子,儒教国家化由此开始。 B.洪武:明朝第一个年号,当时在位皇帝为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在击破各路起义军后,于应天府称帝定都北京,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C.礼:含义丰富,主要有三,一指礼制,指全社会的等级制度和伦理秩序;二指礼仪,指具体的礼节仪式;三指礼貌,指个人在待人接物时所表现出来的道德修养。 D.京畿:本意即“位于国之中央的都城”,后来指京城及其周边地区。从周代开始,把王城周围千里的地域称为“王畿”。中国唐时有京畿道,宋时有京畿路。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曾鲁记忆超群,博古通今。他少时就能一字不漏的背诵《五经》,并通晓漫长历史中国家体制、人才、制度沿革等知识,其文章才学颇为闻名。 B.曾鲁编撰有功,赐赏丰厚。他担任总裁官负责《元史》的编撰,书成之后,以他为首功,给予金帛赏赐;他打算辞官归隐,却未得允许,朝廷又留下他负责编类礼书。 C.曾鲁谙熟礼法,深得器重。当时议礼者与之有辩诘,他一一列举传记告知对方;高丽的文书、安南陈叔明的上表,均被曾鲁看出礼法细节上的错误,因此,他受到皇帝的器重。 D.曾鲁文采出众,常得褒奖。他草拟的诏书以及赋写的诗歌,也深得皇上赞赏,皇上认为他的文章可以反映出文运的昌盛,为此破格提升了他的官职。 1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鲁以“顺”字犯其父讳辞,就朝请下阶。吏部持典制,不之许。(5分) (2)鲁属文不留稿,其徒间有所辑录,亦未成书云。(5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9分) 出关① 吴兆骞 边楼回首削嶙峋, 筚篥②喧喧驿骑尘。 敢望余生还故国, 独怜多难累衰亲。 云阴不散黄龙③雪, 柳色初开紫塞④春。 姜女石⑤前频驻马, 傍关犹是汉家人。 【注】①诗人流放宁古塔县途经山海关时所作,②筚篥(bì lì):军中乐器。③黄龙:边塞名,措指宁古塔。④紫塞:此指山海关。⑤姜女石:清·高士奇《扈从东巡日录》:“出关数里有姜女祠,祠前土丘为姜女坟,望夫石在其侧。”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山海关”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作者行至此处回望,表现出对故土的眷恋。 B.首联中的“边楼”“嶙峋”“筚篥”就写出了山海关祟山峻岭,有戍边的将士把守的情况。 C.第二句写出了边塞军乐喧闹,驿马奔驰,飞尘四起,一片热周繁忙的关外景象 D.第三句写出了诗人虽遭流放,但~定能在有生之年回到故乡。 E.第四句写作者因对连累双亲而自责,抒发了不忍离开故土,挂念衰亲的情感。 15.诗歌后两联是如何表达诗人情感的,请结合诗句分析。(4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范仲淹《岳阳楼记》中“ , ”两句,写出了洞庭湖一天中的阴 晴变化,简练而生动。 (2)庄子在《逍遥游》开篇“ ”一句,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其翅 膀,形象地描绘出了鹏之大。接着引用《谐》中“ ”一句,形象地描绘出了 鹏乘风而飞的状态。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 ”两句,抒发了词 人对东吴曾经的强盛局面,孙权的雄才大略都随着历史的风雨而一去不返的感叹。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固然是一种好的读书方法,然而,在品味古诗词的时候,如 果没有一点咬.文.嚼.字.的细腻劲儿,怕也是难以体会其妙处的。 ②在毕业三十周年之际,全班同学从全国各地赶回母校,与当年的老师一起共享天.伦. 之.乐.,大家的心里都无比温暖。 ③经过上下三年多的努力,公司业务大有起色,孰料祸.起.萧.墙.,一场席卷全行业的金 融危机,让大家的努力付之东流。 ④曾几何时,“大哥大”、传呼机等移动终端还是“高大上”的个人通讯装备,如今已 然日.薄.西.山.,早就不知所终了。 ⑤针对特朗普政府的一意孤行,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国人历来讲究礼.尚.往.来.,中国 对美商品增加关税的清单也将于今日公布。 ⑥三苏文化不应只是经济这个主角舞袖的戏台,在大力倡导弘扬传统文化的今天,作 为三苏故里的眉山人,任何对三苏文化的轻视都属于得.鱼.忘.筌.。 A.①②④ B.①③⑤ C. ②③⑥ D.④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两国元首先后观赏了钟表、木器、金属器、陶瓷、纺织品、书画等文物修复技艺展示,现场参与书画修复体验,并共同观看了珍品文物展。 B.改革是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加快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根本途径,是早日实现教育强国的奋斗目标。 C.我们知道,现在中国很多家庭选择不生二胎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不想生,而是生不起,因为现在养有孩子的成本太高了。 D.中国是APEC进程的贡献者、参与者、支持者,中方期待APEC岘港会议在共同勾画未来合作新愿景方面取得积极成果。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一项是( )(3分) 古村落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有自己的外形和内核,有自己的精神和灵魂。 。完整的古村落不仅包括民宅建筑、桥梁、祠堂、古戏台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同时还应包括与之密切关联的各种民俗,生产生活、婚丧嫁娶、民间信仰崇拜、民间艺术等口头的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解古村落就可以理解中国文化的民族密码和历史细节,读懂古村落就可以读懂民间文化这本百科全书。 A.不被动地对抗岁月的磨蚀,而是更加注重对古村落人文生命的挖掘与扬弃,才能保护好古村落。 B.注重对古村落人文生命的挖掘与扬弃,而不是被动地对抗岁月的磨蚀,才能保护好古村落。 C.保护古村落,绝不能被动地对抗岁月的磨蚀,而是要更加注重对古村落人文生命的挖掘与扬弃。 D.保护古村落,要更加注重对古村落人文生命的挖掘与扬弃,而不是被动地对抗岁月的磨蚀。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爬山是一项深受人们喜爱的户外运动, ① 。不正确的爬山姿势、速度、节奏都会对关节造成损害。下山时,关节弯曲,要负担全身的重量和向前的冲击力,摩擦和压力更大,经常这样难免出问题。如果提着或背着东西冲下来, ② ,就像拿锤子猛砸自已膝盖一样, ③ ,通常情况下,每周不要超过3次,如果山路过于陡峭难行,更要减少爬山次数,可用慢跑和快走替代。 20.下面是一封自主招生的自荐信,其中有五处语言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5分) 北京大学招生办: 我是华清学校高三(六)班学生王梓。鄙人学习成绩优秀,综合素质突出,喜好文学,酷爱写作,曾在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有多篇大作发表在省级文学刊物上,现惠赠文章一篇,盼望能得到你校文学院的垂怜。 华清中学 王梓 2018年4月20日 ① 改为 ② 改为 ③ 改为 ④ 改为 ⑤ 改为 21.“翻转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将传统教学中课堂和课外的功能和顺序进行了调整,根据下图中提供的信息,请用一段文字概括说明“翻转课堂”的特点。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85 个字。(6 分) 【注】图中三角形里的内容是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六个目标。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中国七八十年代,恢复高考初期,社会流传口号 如果允许复旦大学单独招生的话,我建议第一门先考语文,考完立刻判卷子。语文不合格的,下面的功课就不用考了。语文你都不行,别的是学不通的。 ——中国七八十年代,著名数学家、时任复旦大学校长苏步青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三个方面六大素养:文化基础——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自主发展——学会学习,健康生活;社会参与——责任担当,实践创新。 ——教育部2016年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2017年颁布《新课程标准》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9年春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高二第一学月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 1. A 2.B 3.D 4. B(“越是艰难的环境反而越容易使人获得成功”于文无据。) 5. ①自然条件:春满大地的四月没有生机,只有空寂的雪山; ②老局长的老相: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大二十岁; ③“他”的感受:喊叫没有回应,觉得生命在虚度,内心充满恐惧,逃离阿里。 (每点2分,共6分) 6. ①自己好好活着,再艰苦的世界也有生气; ②在极端艰苦的环境里,生命也不要甘于平凡,而是要出类拔萃; ③在艰难的环境中,更需要的是像青稞一样地有所奉献和作为。 7. C E 8.①梅葆玖先生的“保守”,是为了要“保”住和“守”住以他父亲梅兰芳为代表的京剧传统艺术之精华,为中华民族保住这份美好的遗产,他的“保守”的文化意义,丝毫不输于创排几出新剧目。 ②培养弟子,建设队伍,实现世代遗传让梅派艺术有了最好的继承,从这点而言,“保守”也不输于创新。③时代意义,传承文化基因,让无数青年观众回到传统艺术剧场,发现京剧和传统文化的永恒价值与无穷魅力,从这点而言,“保守”也不输于创新。 (1点2分,任答2点给4分) 9.外因:①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遗传所赋予的身体优势与家庭熏陶,这让他能够最深切地感悟与体会梅派艺术的分寸和尺度。 内因:②对于传承梅派艺术的强烈使命感以及清晰的自我定位使其产生了“保守而不僵化”的艺术态度。 ③在困境中,对传统文化和梅派艺术的充分自信,对梅派的艺术经典的美丽也始终抱有坚定的信念。(1点1分,2点3分,3点4分) 10.C(责备) 11.B【定都南京(应天府)】 12.D(破格提升官职是后来的事) 13.(1)曾鲁因“顺”字冒犯自己父亲的名讳而推辞,上朝奏请降一个品级。吏部坚持典章制度,不同意他的请求。 (2)曾鲁写文章不留稿子,他的门徒偶有辑录,也没有成书。 14.CD解析C.“热闹繁忙”错,应为悲凉冷落D.“相信自己一定”错,是不敢奢望能回到故乡。 15①对比:将边塞云色浓黑,白雪覆益的阴寒与山海关柳叶繁茂的春意对比,突出了边塞的苦寒,表达了诗人流放边塞的苦闷之情。(虚实:虚写边塞云色浓黑,白冒覆盖的阴寒,实写山海关柳叶繁茂的春意,两相对比,突出了边塞的苦寒,表达了诗人流放边塞的苦闷之情。仅答出情景关系,酌情给分)(2分) ②用典:通过写只有“傍关”的百姓是“汉家人”,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留恋之情和因发配边塞而产生的孤独、失落之惑,(2分) 16.(1)朝晖夕阴,气象万千;(2)其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3)舞榭歌 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6 分,每空 1 分,一句中有一处错误,则该句不给分) 17.C 18.A(3分)解析:B.主宾不搭配。“改革”不是“奋斗目标”。C.句式杂糅。删去“的原因”或“因为”。D.语序不当。应调整为支持者、参与者、贡献者。 19.C(3分)解析:横线前后都是以“古村落”为主语,讨论的话题是“古村落”而不是“方法”,所以排除A、B。保护古村落,重在“注重对古村落人文生命的挖掘与扬弃”,应将此句放在后面,故选C。 20. (5分)①鄙人→本人 ②大作→作品 ③你校→贵校 ④惠赠→随寄 ⑤垂怜→垂青/垂爱 21.(6分)翻转课堂是将传统教学中课堂与课外的功能和顺序进行了倒置(2 分),即把识记、理解难度比较小的目标放在课外学习(2 分),而把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等难度比较大的目标放在课堂中落实(2 分)。 22.(60分) 【评分意见】参见2018年新课标卷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及细则。 ①只写其中一则材料,最好者给39—42分,较好者给34—38分,较差者给29—33分,依次递减。写了其中的两则材料,最好者给45—49分,较好者给40—44分,较差者给35—39分,依次递减。写了其中的三则材料,最好者给56—60分,好者给51—55分,较好者给46—50分,较差者给40—45分,依次递减。所写内容与所给材料无关,给0—20分。 ②字数200字内的给分不超过10分,字数200—400字的给分在20分以内。字数400—600字的给分在30分左右,字数每少50字扣1分,扣满5分为止。 ③缺标题扣2分 ④错别字(重复的不计)每个扣1分,扣满3分为止;标点符号错误多,最多扣2分。错别字和标点符号扣分最多扣满5分为止。 ⑤如果有抄袭,就减去抄袭的文字内容后再根据要求评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