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中语文3-17爱国词四首课件粤教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高中语文3-17爱国词四首课件粤教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

第 17 课   爱国词四首 【 助读链接 】   一、作者名片    1. 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 —— 赵鼎   赵鼎 (1085—1147) ,字元镇, 自号得全居士。解州闻喜 ( 今属山 西 ) 人。南宋政治家、词人。与李 纲、胡铨、李光并称为南宋四名臣。绍兴年间几度为相,后因反对和议,为秦桧所构陷,终不食而卒,年六十三。   善文、诗、词。其词“清刚沉至,卓然名家”。黄升称其词“婉媚,不减 《 花间集 》” 。他身经靖康之变,词中不乏伤时念乱之作。有 《 忠正德文集 》 十卷, 《 得全居士词 》 一卷。    2. 起舞闻鸡酒未醒 —— 张元幹   张元幹 (1091—1161) ,字仲宗,自号芦川居士,又号真隐山人,福州永福 ( 今福建永泰 ) 人,出身于仕宦家庭。自小有志于学,胸怀壮志。在靖康之变时,曾作为李纲的僚属积极参加抗金斗争。后愤于秦桧的卖国行径,休官还乡。   张元幹兼擅诗词,以词名世。他的词,在靖康之变前,多是婉约清丽之作,经战乱后,词风多有慷慨悲凉之音。他的豪放词作,上继苏轼,下启辛弃疾,被看作是豪放词派继往开来的词作。   有 《 芦川归来集 》《 芦川词 》 传世。    3. 亘古男儿一放翁 —— 陆游   陆游 (1125—1210) ,字务观,自号 放翁,越州山阴 ( 今浙江绍兴 ) 人,南宋 杰出的爱国诗人。一生志在抗金收复失 地,恢复中原,百折不挠。屡遭主和派的打击,因而情绪愤懑抑郁。晚年退居山阴,始终保持昂扬的爱国热情,临终赋 《 示儿 》 诗,犹念念不忘恢复中原。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是我国存诗最多的诗人。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合称“南宋四大家”。著有 《 剑南诗稿 》《 渭南文集 》 。    4.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 刘辰翁   刘辰翁 (1232—1297) ,字会孟,号须 溪。吉州庐陵 ( 今江西吉安 ) 人。南宋爱国 词人。景定三年登进士第。因与权臣不合, 以母老为由请为濂溪书院山长。宋亡后, 刘辰翁矢志不仕,回乡隐居,居家著作。   刘辰翁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其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词作方面,词属豪放风格,受苏东坡、辛弃疾的影响很深,对苏辛词派既是发扬又有创新,兼容苏辛,使词风有苏辛之色,又不流于轻浮,形成自己独有的清空疏越之气,对元明词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著有 《 须溪词 》 ,另有 《 须溪先生集 》 传世。   二、背景回放    1.《 鹧鸪天 · 建康上元作 》   靖康之变,汴京沦陷,宋徽宗、钦宗被金人俘虏,北宋王朝宣告灭亡。赵构被拥立为帝,重新建立政权,是为南宋。宋高宗赵构渡江初期,驻跸建康 ( 今南京 ) 。作者随驾到达建康,此词大概是作于到建康不久的当年元宵节。    2.《 贺新郎 · 送胡邦衡待制 》   在北宋灭亡,士大夫南渡的这个时期,慷慨悲壮的忧国忧民的词人们,名篇迭出;张芦川有 《 贺新郎 》 之作,先以“曳杖危楼去”寄怀李纲,后以“梦绕神州路”送别胡铨,两词尤为悲愤痛苦,感人肺腑。高宗绍兴十二年 (1142) ,因反对“和议”、请斩秦桧等三人而被贬为福州签判的胡铨,再次遭贬,除名编管新州 ( 今广东新兴 ) ,芦川作此词以相送。    3.《 诉衷情 》   陆游四十八岁,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从夔州前往当时西北前线重镇南郑 ( 今陕西汉中 ) 军中任职,度过了八个多月的戎马生活。那是诗人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他晚年被弹劾罢官后,退隐山阴故居,还常常在风雪之夜,孤灯之下,回首往事,梦游梁州,写下了一系列爱国诗词,这是其中的一篇。    4.《 柳梢青 · 春感 》   刘辰翁生活的时代,正当宋、元交替之际。宋亡后,甘居淡泊,埋头著书,尽管如此,他仍然发出像杜甫一样的“我亦每饭不忘君”的呼声,眷怀故国,鄙弃新朝。宋亡后,刘辰翁写下了这首 《 柳梢青 · 春感 》 ,抒写了亡国之痛。本词是他晚年隐居故乡江西庐陵山中期间的作品。 【 作品简介 】    1. 分明一觉华胥梦    《 鹧鸪天 》 开头两句,点明身 在客地,不觉时序推移之快,原来 春天已经来到了。“春到小桃枝” 是上元到来的表征。用轻灵之笔写 深沉的感慨。“天涯海角悲凉地”,补足“客路”二字含义。所谓天涯,主要的不是指地域遥远,而是指漂泊他乡异地。这时的建康,一方面是南宋驻有重兵,准备抵抗金侵略者;另一方面,又聚集了许多从北方逃难过来的流离失所者,真是一个“悲凉地”。在这样的情势下过上元,只能令人心酸。词人自然回忆起靖康之变以前“全盛时”的上元。   下片紧接上片的意脉:“花弄影,月流辉,水精 宫殿五云飞。”这就是变乱之前“全盛时”上元的情 形。当时的上元非常繁华:“灯山上彩,金碧相射, 锦绣交辉。” (《 东京梦华录 》 卷六 ) 但是作者在此避 实就虚,对这些繁华情景,不做具体描绘。“花弄 影,月流辉”是乐景。“弄”“流”二字很能传 “ 花影”“月辉”之神,升平的氛围已呈现出来了。“水精宫殿五云飞”,笔墨侧重对皇宫中的太平祥和气氛的渲染。对过去的太平之象的褒扬渲染,用意在于抒发对已经失掉了的过去的怀念和眷恋,用来和眼下的惨痛现实进行对比,从而反衬当前的惨象。所以紧接着就从幻梦回到了现实“回首东风泪满衣”。    2. 慷慨悲凉的赋别壮词    《 贺新郎 》 作者面对国家的大好河山被分割得支离破碎、惨不忍睹的凄凉景象,抒发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高尚情怀。   词的上阕,先写日夜思念着的中原国土的悲凉情景,接着以疑问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遭受金兵践踏的悲痛。这既是对侵略者的控诉,也是对投降派的斥责。作者化用江淹的诗句来表达送别时的心情。   下阕,先写初秋景色,借景抒情,再写送别时的深夜叙谈,对往事的追忆,表达了一个爱国者的广阔胸怀和凛然正气。因此写来境界壮阔,气势开张,既有深沉的家国之感,又有真切的朋友之情:既有悲伤的遥想,又有昂扬的劝勉。这些情绪纠结一起,形成悲壮激昂的情调。    3. 想当年,金戈铁马    《 诉衷情 》 描写了作者一生中 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通过今昔 对比,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 经历和不幸遭遇,表达了作者壮志 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不平之情。上片开头追忆作者 昔日戎马疆场的意气风发,接着写当年宏愿只能在梦中实现的失望;下片抒写敌人尚未消灭而英雄却已迟暮的感叹。全词格调苍凉悲壮,语言明白晓畅,用典自然,不着痕迹,不加雕饰,如叹如诉,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4.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柳梢青 · 春感 》 是刘辰翁晚年隐居山中的作品,题名“春感”,实际上是元宵节有感而作。此词笔调苍凉,抒发了作者的亡国之痛和对故国之思的深沉感情。 【 初读自测 】 一、读准字音 二、明确句意 ( 填空或判断正误 ) (1) 花弄影,月流辉 花弄影: ___________________ (2) 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繁花摇曳,花影斑驳 在战乱流离之中,哪里得知时序的推移呢?忽 然看到桃树开花,知道元宵节到了,感到很惊讶 ﹒ ﹒ ﹒ (3) 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满衣。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耿斜河、疏星淡月 耿: _____ 那往事真像一场梦境,这会儿,东风吹在脸 上,眼泪却湿透了衣襟。 明亮 ﹒ (5) 目 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胡未灭,鬓先秋 秋: _____________ ﹒ 我们放眼天下,胸怀古今,哪能儿女情长,在 分别时尽说些恩怨私情话呢? 形容头发花白 (7) 关河梦 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从前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 现,梦醒后不知它在何处,貂裘上落满灰尘,颜色 为之暗淡。 (8) 此生谁料 ,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天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沧州:地名,在今河北境内。 ( ) (9) 笛里番腔,街头戏鼓 番腔: _____________ 在今新疆境内,是唐代的边疆,这里借指前方 蒙古族的曲调 ﹒ ﹒ ﹒ ﹒ ﹒ ﹒ × ,沧州:水边,指 隐居的地方。 (10)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到处都是披着毛毡保暖的元军战马,花灯好像 也伴人洒泪,春天来到这座充满忧愁的城市。 回想那令人眷恋的临安都城的风景,在隐居山 林的寂寞岁月里,我的心像苏武一样心系朝廷啊。 三、把握大意 下列对本节所选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鹧鸪天 · 建康上元作 》“ 惊”字与句首“那知”相呼应,不但能表现时序推移之速,而且还写出了如梦初醒之情。 B.《 贺新郎 · 送胡邦衡待制 》“ 更南浦”二句,始入送别正题,将送别场面置于广阔的时代背景之下,突出了送别的意义,充满悲壮感。 C.《 诉衷情 》“ 未”“先”“空”三个字说明敌寇依旧,作者虽然已是暮年,但仍然壮心不已,充满豪情壮志。 D.《 柳梢青 · 春感 》“ 辇下风光”指心念故国,然而风光不再,表现亡国之痛。 【 明确 】 选 C 。 C 项,“未”“先”“空”三字在承接比照中,流露出沉痛的感情,忧国之泪只是“空”流,一个“空”字既写了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也写了对君臣尽醉的偏安东南一隅的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 ( 一 ) 鹧鸪天 贺新郎 【 文本导学 】 微课:鉴赏诗歌中的虚实相生的手法 1.《 鹧鸪天 》 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感情?请简要分析。 【 明确 】 (1) 运用了反衬 ( 对比 ) 的表现手法。词人通过回忆当年全盛时的欢乐反衬 ( 对比 ) 南渡后客居的悲凉,突出了沉重的爱国之思。    (2) 运用了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上阕实写南渡后客居的悲凉,下阕转入对当年全盛时欢乐生活的回忆,结尾两句又跌入悲怆的现实,表达了沉重的爱国之思。 2. 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 《 贺新郎 》 的下阕。 【 明确 】 ① 写景为实,抒情为虚。②下半阕叙别情。实写了现实的景色和想象的别后前路茫茫,音信难通,无法再现“同宿畅谈、对床夜语”的情形。二人依依惜别,反映了他们深厚的友情,也表达了对国家前途茫茫的感慨。③虚实结合,深刻表达了既悲国事,又悲远别的心情。 【 疑难探究 】 1.《 鹧鸪天 》 第二句中的“惊”字可否换成“见”字?请简述理由。 【 点拨 】 不能换成“见”。因为“惊”字与首句的“那知”相呼应,不但表现了时序推移之速,而且写出了如梦初醒之情,充分表达了作者恨时思国的爱国情怀。而“见”字仅仅是客观叙述,不能充分表达作者的情态和情怀。 2.《 鹧鸪天 》 作者在下阕中回忆过去的太平景象,有什么作用? 【 点拨 】 作者对过去太平景象的褒扬渲染,用意在于抒发对已经失掉了的过去的怀念和眷恋,用来和眼下的惨痛现实进行对比,从而反衬当前的惨象。 3.《 贺新郎 》 开头三句将中原沦陷之惨状托之于梦,有何含意?有什么作用? 【 点拨 】 起调将中原沦陷之惨状托之于梦,含意有二:一是中原沦陷不可去,沦陷之惨唯于梦中见之;二是中原之沦陷如噩梦一般。实景虚写,写出人心之惨痛。   借景抒情,表达对沦陷区的感伤和怀念之情。 4.《 贺新郎 · 送胡邦衡待制 》 上阕和下阕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 点拨 】   这首词上阕感叹时局,反映金兵横行带来的灾难;下阕抒写依依分别之情,勉励友人振作精神继续斗争。上阕抒写深沉的家国之感,下阕抒写真切的朋友之情。上阕是悲伤的遥想,下阕是昂扬的劝勉。 【 备选要点 】 1. 试赏析 《 鹧鸪天 》“ 花弄影,月流辉”中的“弄”“流”的表达效果。 【 点拨 】 “ 弄”字写出了花枝的袅娜,“流”字写出了月光的皎洁与动态。都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呈现往昔的繁华与升平。 2.《 贺新郎 》 中“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 《 金缕 》” 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 点拨 】 词人宽慰友人,要心怀天下,不必在临别时哭哭啼啼。表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临别时的深情厚谊,既慷慨悲凉,又超脱达观,感人肺腑。 ( 二 ) 诉衷情 柳梢青 【 文本导学 】 微课一:赏析诗歌中的用典 1.《 诉衷情 》 中“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用了谁的典故?“觅”字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 明确 】 “ 觅封侯”运用了班超投笔从戎、为国立功的典故。一个“觅”字,写出了年轻时候的陆游寻找建功立业以获取封侯机会时的自信、自许和坚决执着的奋斗精神,塑造了一个奔赴抗金前线英姿勃勃的爱国者形象。 2.《 柳梢青 》 中“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是如何抒情的? 【 明确 】 ① 借代,“辇下风光”代指故国,诗人心系故国,然而风光不再,表现亡国之痛。“山中岁月”代指寂寞隐居生活,表现报国无门的遗恨。②用典故,“海上心情”用苏武牧羊海上不忘故国之典,表明自己守节不仕的志向。 微课二:赏析诗歌的表现手法 3. 试赏析 《 诉衷情 》 中“心在天山,身老沧州”一句的表现手法。 【 明确 】 “ 天山”代指抗战前线,“沧州”指隐居之地,词人一生虽有抗敌报国之志,却长期被投闲置散。词句先扬后抑,形成转折,表现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无奈,表达了作者痛苦的呻吟。 4.《 柳梢青 》 中“银花洒泪”一句用了何种修辞?展现了整个城市当时是处于怎样一种情景之中? 【 明确 】 将客观景象拟人化,使银灯有人的形象和感情。形象而强烈地表现出在元军的铁蹄践踏之下,本应该是欢乐祥和的元宵佳节,但整个城市却陷入阴冷森严的气氛之中,广大人民心情凄惨悲凉。 【 疑难探究 】 1.《 诉衷情 》“ 尘暗旧貂裘”暗含了作者怎样的命运? 【 点拨 】 作者满怀报国杀敌之志,可如今“貂裘”已“旧”,且已覆上了厚厚的灰尘,久不得用,暗示了作者不受重用,爱国梦破灭,才能不能施展的命运。 2.《 诉衷情 》 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技巧?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简要分析。 【 点拨 】 词人直抒胸臆,把过去的壮志凌云、英姿勃发、渴望建功立业与现实的报国无门、惆怅悲凉、愤慨不满作对比。塑造了鬓发已白、雄心不减、因时时牵挂边关而痛苦呻吟的爱国词人形象。 3. 简要分析 《 柳梢青 》“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两句在词中的作用。 【 点拨 】 收结上文,开启下文。“想故国”,点明上片所写的都是对沦陷了的故都临安的遥想,表达了对故国的无限怀念。“独坐青灯”,指词人现在所面临的处境:独处山中,面对如豆的青灯,悲凉寂寞。 4.“ 虚处见景”是 《 柳梢青 》 的一大特点,结合全词,加以分析。 【 点拨 】 上片通过想象描写了临安城元宵节的景象。此时,临安已被金人占领,作者想象着都城元宵节的花灯、横笛、戏鼓,都已蒙上了北方游牧民族的气息,不由得流露出浓浓的愁怨,在“春愁”中传达着对元统治者的强烈愤激之情。   下片结尾三句作者对具体内容不着一字,只是用虚笔轻轻一点,让读者自己想象当年京城的繁华景象,感受作者现在山中的孤寒岁月,体会作者当年坚持于海上的悲壮坚贞之情。这样留给读者想象和体味的空间,更增添了沉郁苍凉、吞咽悲苦、欲说还休的情致。 【 备选要点 】 1.《 诉衷情 》 的生活场景中哪些词句最能触动你的内心?带着情感读一读,说一说其中的情感。 【 点拨 】 “ 万里”“匹马”突出了词人当年作战时的英勇气势,“觅封侯”暗用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表达了他报国的雄心壮志。“断”“暗”中借用苏秦说秦王的典故来表明自己不得封侯、徒劳无功的境况,流露出词人报国之志随时光的流逝难以实现的沉痛之情。 2.《 柳梢青 》 有人说作者写此词的目的正是为了表明自己的“海上心情”。你同意吗?请分析。 【 点拨 】 同意。“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内涵深远,层层推进,“山中岁月”指自己身之所 在;“辇下风光”指自己心之所系:宋亡前临安城元 宵节的繁闹场景,以及亡国前的升平岁月;“海上心 情”用苏武在北海矢志守节事,喻自己志之所向。作 者之志向跃然纸上,隐居不仕,甘愿在山中度过悠悠 岁月,保持遗民身份,时时挂念故国旧都,这就是他的“海上心情”,即表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因此,以“海上心情”作结,不仅点出了“山中岁月”“辇下风光”的实质,而且是对全篇思想感情的一个总概括。我们甚至可以说,作者写此词的目的正是为了表明自己的这种“海上心情”。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