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9届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2018-01)
乌兰察布分校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命题人:汪帅 审核人:白占良 分值 150分 时间150分钟 )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一、 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说,当今社会,有一样东西几乎让所有人都无可逃逸,那就是浮躁的风气。这话虽有些偏激,却道出了许多人欲言难言的自我困惑。 杂乱吵闹是喧嚣的外在表现,其本质则是浮躁,是人们内心的急躁、失衡、不沉稳。浮躁,是丧失定力,随波逐流;是心急如火,投机取巧;是虚浮夸张,一片泡沫;是不要过程,只要结果。人生在世,谁都有各种各样的追求和欲望,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这本无可非议。问题在于,面对浮华世界,人们的欲望变得更大、更多、更急切,由此衍生出浮躁的社会风气。 浮躁之风盛行,会导致这样的现象:为官者盼望一步登天,为学者盼望一步到位,为商者盼望一夜暴富,为艺者盼望一举成名。也容易出现这样的结果:社会被浮躁之风笼罩,清静的人生、专心的工作、精良的产品,变得稀罕起来;因为求快而忽视了细节和质量,导致一些地方事故多发、反复折腾、劳民伤财。那些整日忙碌赶场子的人,那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人,那些跟风起哄盲目不安的人,看似日理万机,好像勤奋忙碌,到头来往往难成大事,原因就在于他们“用心躁”而无法“用心一”。 对于浮躁,古人总结出了“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的道理。今天的社会日新月异,节奏加速,变化更快、更多、更大,人们对变化的感受极为敏感;但同时也不要忘记,变动不居之中也有恒定不变的规律 --结果需要过程,成功必得付出。即便是插上了新技术的翅膀,站上了创新的风口,如果没有扎实稳固的知识和技能储备,成功终究是短暂而不稳固的。舒服与辛苦,安逸与劳顿,亦有着互相转换的辩证法。 《道德经》里讲,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人活一辈子,要想给社会给后人留下点东西,要想实现自我价值,就必须避开社会的喧嚣,拒绝外来的诱惑,祛除内心的焦躁,静下心定下神,扎扎实实、聚精会神地做事,而不要被外界的喧嚣浮躁所裹挟。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所揭示的,乃是喧嚣之中的宁静心态。内心的宁静,是一种穿越世俗、撇开浮躁的力量,有了它,便可以每临大事有静气,便听不到外界的吵闹嘈杂,便能忍得孤寂、受得清苦、看穿陷阱、看淡诱惑。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有了静的底色,才有达的境界、定的气质、和的格调,才能让人生剧本脱俗雅致。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是“大家”风范,亦属常人能力所及。内心的宁静,是最为深厚的修行。让宁静成为心灵的常态,我们不必超脱凡尘,也一定可以专心致志、成就非凡。 (选自2016年4月《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浮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浮躁是当今社会上的一种风气,所有人都不可避免地被它所困扰,也都无法逃避。 B.浮躁是人们喧嚣的本质,杂乱吵闹则是其表面现象。 C.浮躁是人们心中产生急躁,失去了定力,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的表现。 D.因为人们面对浮华世界而欲壑难填,所以社会风气变得浮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3分) A.无论是古今,还是中外,人们都会有无可非议的各种各样的奢望,这奢望也会变得更大、更多、更急切。 B.如果社会上浮躁风气盛行,那么这就会使社会中多个行业的人们变得急于求成。 C.一些地方的工程出现事故多发、反复折腾又劳民伤财的现象,是因为工程负责方一心求快而忽视了施工的细节和质量。 D.有些人做事由于用心不专一,只顾着忙赶场子,看似在勤奋忙碌,可到头来往往也难成大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道德经》所言“静为躁君,躁则失君”,呈现的是一种相互转换的辩证法。 B.无论是古代,还是日新月异的今日社会,要想实现自我价值,就必须保证不被社会的喧嚣浮躁所裹挟,要静心定神、扎实做事。 C.陶渊明的“心远地自偏”,是一种能穿越世俗、撇开浮躁,进而能忍得孤寂、受得清苦的宁静心态。 D.每临大事有静气,是一种“大家”风范,也是最为深厚的修行,虽然不是常人所能及,但是大家都要专心致志,让宁静成为心灵的常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负重的河流 黄毅 ①这是每一本地理书上都提到过的著名河流。一条河流在哪里出现,从哪里经过,又归属于哪里,决不是偶然的事。塔里木河的出现,再一次证明了作为一条河流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②环峙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冰峰雪岭,阻隔着来自外界的声音,那些充满雨意的雷声只能在别人的天空奏响。那些令人神往的潮音,只能打湿他乡的梦。极度干旱的沙漠,裸陈着对天空的一次次叩问,而降雨量几乎等于零的天空,又一遍遍让塔克拉玛干落寞失意。巨大的苍黄壅塞着胸间,铺天盖地的尘沙装满眼眶。多么需要水,她是生活的全部,是生命中的生命。 ③ 这是一条多么率直的河流,坦荡、刚烈而勇敢。该扬波的时候必定扬波,该隐忍的时候必定隐忍,该奔涌的时候一定奔涌,该潆洄的时候就一定潆洄;流就流出气魄,纵横捭阖,摧枯拉朽;流就流出韵味,一波三折,百转千回。 ④你再不会见到反差如此巨大的河流。在枯水期,那是生命的一次休整与放松,河水浅吟低唱,嘤嘤细语,有些地方甚至大段大段露出河床,看上去是那样的羸弱;而洪水期却是一次生命的张扬与放纵,浩浩荡荡,左奔右突,把河床扩大到几倍,处处呈现的是强悍与力量,时时迸射的是阳刚与霸气。 ⑤就是这样一条河,最终却不能冲出沙漠。当塔里木河挟着昆仑山的冰雪,一路呐喊冲向沙漠的时候,塔克拉玛干却不动声色,集合了亿万的沙粒,用最柔软的办法,让河水就范。当塔里木河切割开沙漠柔软的皮肤,你看到河的确是赢家,可是到最后,它却锈蚀在沙漠的肌体里,最终折断;当塔里木河饱醮着冰雪水,在塔克拉玛干这张巨大的纸上写出一笔劲道的点画,那个2750公里的笔锋却在意犹未尽的时候,被沙漠吸尽了最后的墨迹…… ⑥有河总是有树。树是河流的另一种形式,是河接近蓝天白云的一种方式。站立起来的河,哗哗的林涛,让鸟像鱼一样游来游去。追随塔里木河的,是郁郁苍苍的胡杨林。他们高壮精神,粗枝大叶,缘着塔里木河这条苍青的脉管,排列着森森然的汗毛,英姿勃发。但是离塔里木河愈远就愈让人感到吃惊甚而震惊——那是些脱去了绿色的树——他们死了,但还以树的姿态直立着。是塔里木河抛弃了他们,还是他们走得太远?他们成了沙漠上没有归宿、没有目的、不知道要往哪里去的流徙者,他们永远挺起胸膛在走,而永远走不出这块沙质的土地。 ⑦塔里木河在不断萎缩,他的退却不仅让百万胡杨流离失所,更严重的是让人类自己饱尝苦果。罗布泊这个巨泽的消亡,与三大水源之一的塔里木河的断流,有着直接的关系。据清代《西域水道记》记载,罗布泊人“素习水居,不便陆徙”,而罗布泊据说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还有水,彻底干涸也就是近几十年的事。罗布泊人实际上应该是沙漠中的渔民,常以中空的胡杨树一劈为二作为行舟,在水面往来穿梭,迅如利箭。如今没有了水,罗布泊人只能以土为生。他们曾经以湖泊为伴,渔歌唱晚,渔樵互答,何曾想到周围的沙漠日近?何曾想到有一天河水会断流?又何曾会想到一片汪洋的大湖会彻底干涸?他们在罗布泊生活了几十代人之久,有一天忽然就被湖泊抛弃了!这是上苍对他们的戏弄,还是对世代拥有汪洋大泊的人以往的漫不经心和虚掷的惩戒? ⑧这是每一本地理书都写进去的著名河流。我们愈是热爱,我们愈是惶恐;我们愈是负疚,我们愈是失魂落魄。一条河从昨天流到今天还要去明天,而我们的内心竟不能轻松如浪波。哦,塔里木河,你为什么这样浑浊?为什么又这样滞重?(有删改) 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文章两次提及塔里木河是每一本地理书都写到的著名河流,前后照应,反复强调,蕴含着对塔里木河现状的深沉喟叹。 B.“那些令人神往的潮音,只能打湿他乡的梦”,形象地表现出沙漠对水和生命的渴望,蕴含着作者对沙漠缺水少雨的无奈与同情。 C.作者赋予河流与沙漠以生命,河流率直勇敢,任何时候都浩浩荡荡,奔流不息;沙漠静寂无声,却用柔软的办法让河水就范。 D.文章用历史材料证明罗布泊人在清代依然与湖为伴,古今对比,更能说明塔里木河的萎缩对人类文明产生的巨大影响。 E.作者认为缺乏对河流的珍视与保护,人类最终将自食其果,为此从不同方面对塔里木河的断流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5.文章第⑥段写胡杨林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6.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说塔里木河是一条“负重的河流”?(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丁聪:时代身上的牛虻 2009年5月26日,一代讽刺漫画大师丁聪溘然长逝。 丁聪的一生,始终不曾放下手中的画笔,如同一只牛虻狠狠叮在时代庞大躯体的病灶上。 1916 年,丁聪出生于上海。其父丁悚是一位自学成才的画家,中国第一块漫画协会的牌子就挂在丁家大门口。对丁聪的生活和艺术影响最大的漫画家是张光宇、叶浅予。他们的画,描摹了上海市井的百态,这让丁聪触动很深,也影响着他后来那种针砭时弊、一针见血的画风。一次,丁聪画了一幅漫画要发表,报馆让他署个名字,他顺手写下“小丁”。这个名字他一用就是60年,丁聪说,中文的“丁”有“人”的意思,“小丁”就是小人物,当普通的小人物,做喜欢的事,挺好。 “七七”事变后,丁聪的漫画创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日本军国主义的炮火改变了丁聪的思想,决定了他以后的创作道路。这种与国家、民族息息相通的深厚感情,像一条红线,从此一直贯穿于丁聪的作品之中。 在抗战之初,丁聪创作了不少救亡漫画。香港沦陷后,丁聪和一批文化界人士辗转来到重庆,他继续以画笔从事爱国宣传活动。抗战后,丁聪回到上海,创作了大量以“争民主”为主题的讽刺漫画,例如《民主曰:“逆我者亡”》、《五子登科图》等,有力抨击时政,揭露黑暗现实,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嫉恨,以致有些作品一出来,便遭到国民党雇佣流氓的撕毁。他也因此被誉为“文化界的将军”。 1949年年初,丁聪被任命为《人民画报》副总编兼编辑部主任。丁聪仍坚持自己的讽刺漫画,由此成为历次政治运动中挨整的资深“运动员”。从1958年的“反右”到“文革”,丁聪都在劫难逃。大鸣大放中,丁聪对“外行领导内行”提出的批评,连同筹办《万象》的构想,成了“反右”高潮中的罪状。1958年的一天,“右派”丁聪乘上一列开往东北的火车,去了北大荒850农场云山畜牧场劳动改造。 丁聪平日里对人总是笑脸相迎,骨子里却刚直不阿。为此,他吃尽苦头。“反右”的时候,有人要他检举一位朋友的反动言行,他不会无中生有,也不会落井下石,于是,他自己成了右派。“文革”之时,又有人强逼他交代一位朋友的“罪行”,并列举此人种种“劣迹”以作“诱导”。丁先生听后说:“这个人真坏。”逼他的人大喜过望,催他赶快交代。丁先生慢悠悠地说:“我同他相交那么多,他做了那么多的坏事,居然一点也不告诉我!天底下竟有这么坏的人。”为此,他挨了一顿铁棍,被打得头破血流。 “文革” 开始时,丁聪被分配到美术馆扫地、写标签。不许画画,他就偷偷地在展出作品的废标签后面画上漫画。白天要劳动,画画的时间难保证。丁聪正发愁时,赶上单位体检,查出来丁聪血压高,单位给放了一个星期假,丁聪可乐坏了。为了能争取一段完整的创作时间,丁聪不吃药,复检时憋着一口气,血压当然还是高,丁聪又争取到了一个星期的假。就是利用这两个星期,丁聪赶出了 30多幅鲁迅小说插图。 1979年春,丁聪刚被宣布“没事儿”就跟政府说:“我已经63了,把最后几年时间留给我吧,让我画画吧,我就喜欢画画,这一辈子没画够啊!”小丁由此迎来人生中的第二次创作黄金年代。此时恰逢《读书》杂志创刊,受范用、冯亦代之邀,丁聪配画,陈四益配文,“封二漫画”几乎成了《读书》的金字招牌。漫画中的犀利和辛辣,让人觉得,小丁好像从来没变过。 三中全会到 80年代的一段时期,是丁聪认为最开放的时代。他继续以笔为刀,针砭时弊。他的讽刺漫画与讽刺相声、伤痕反思文学、电影话剧一起,组成了文化解放的潮流。 这个有着一颗赤子之心的老人走了,静静地、无声无息,像一片秋叶摇落,像一朵白云飘逝。不设灵堂,不作告别。平淡得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但正是这样的平淡,才淬炼出了最强大的艺术,给社会与现实以无情的鞭挞。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我画的都是老百姓想的事情,老百姓通得过的,我才画。虽说我为这个吃过不少苦头,可我总觉得我没做过坏事,对得起良心了。 (丁聪《一生就做一件事》) ②丁聪当时住的房子大约十几平方米,除了一扇窗户透亮,沿墙都摆满了书柜。他的生活也很简单,就是画画、看书、吃饭、看电视、睡觉。只要一拿起画笔,他就感到心满意足,感到快乐。 (李辉《从此天堂里也会多一些笑声》)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丁聪取笔名为“小丁”,一用就是60年,“丁”有“人”的意思,“小丁”就是小人物,而他这一生的创作始终围绕着市井小人物的百态人生。 B.丁聪能够成为一代讽刺漫画大师,其主要启蒙老师是他的父亲,因为丁聪的父亲早就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具有影响的画家。 C.从1958年的“反右”到“文革”,丁聪都在劫难逃,成为历次政治运动中挨整对象,但这些接二连三的厄运却使他此后的笔墨更是辛辣更带讽刺意味。 D.丁聪被誉为“文化界的将军”,这与他浓烈的爱国情怀不无关系,丁聪始终热切地关注着国家与民族的命运,饱含一腔忧虑之情。 E.文章写“文革”中,一次丁聪因为血压高,单位给放了一个星期假,这可把丁聪乐坏了。这个故事的叙述有以“乐景”写“哀情”的作用。 8.文章第一段划线句子意蕴丰富,请分析它的含义及作用。(3分) 9.文中说丁聪“平淡”的人生,却“淬炼出了强大的艺术”。请结合材料,对“平淡”与“强大”的关系进行分析。(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 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初,祖宗时,差役行久生弊。王安石相神宗,改为免役。司马光为相,知免役之害,不知其利,欲复差役,轼曰:“差役、免役,各有利害。免役之害,掊敛民财,敛聚于上而下有钱荒之患。差役之害,民常在官,不得专力于农,而贪吏猾胥得缘为奸。此二害轻重,盖略等矣。”光不以为然。轼又陈于政事堂,光忿然。轼曰:“昔韩魏公刺陕西义勇,公为谏官,争之甚力,韩公不乐,公亦不顾。轼昔闻公道其详,岂今日作相,不许轼尽言耶?”光笑之。 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 轼与弟辙,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 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10.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B.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C.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D.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11.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字”是古时对一个人的称呼,一般应该是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时由乡中长老或贵宾所取,可以与名的意思一致,也可以相关,甚至相反。 B.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长官为礼部尚书。 C.《春秋》是由孔子修订的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它与《乐经》、《尚书》、《诗经》、《礼记》合称“五经”。 D .举子即举人,授予通过乡试者。乡试在省城举行,每三年一次,皇帝亲派主考官,因在八月举行故称“秋闱”,乡试第一名称为“解元”。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苏轼才华出众。欧阳修在梅圣俞面前很是推崇苏轼,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刚开始都很厌烦,很长时间之后,大家才真正信服了欧阳修的话。 B.苏轼勤政爱民。黄河决口,徐州城将要被洪水冲毁,苏轼说服卒长带领手下人尽力筑堤,自己住在城墙上,过家门不入,最终保全了徐州城。 C.苏轼敢于直言。苏轼和司马光就差役制和免役制的利弊争论不休、各执己见,司马光很愤怒,苏轼用司马光做谏官时的事情对他进行反驳。 D.苏轼仕途坎坷。苏轼自从中举以来,一直以爱戴君王为本,其忠心耿直、正直无畏远在群臣之上,但被小人嫉妒和排挤,不能安然在朝廷中任职。 13.把文言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每题5分) ①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②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春夕 【唐】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①烟景有谁争? 【注】①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归隐之处。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代的大好山水。 14.下列是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 首联上句渲染了一片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深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下句将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不是东风送我还,而是我送春归去。 B.颔联进入正题,写“春夕”,写得极为精粹。诗人造语新奇,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意境,不愧为传诵不衰的名句。 C.颈联写诗人长期不能回家,遥想故园,望眼欲穿,思乡念亲,忧心如焚,连年累月,无心翻书,揽镜自照,白发满头。诗人内心愁苦,溢于言表。 D.本诗前四句重在对春夕情景的描绘,缘情写景,因景抒情,虽未明言思乡,而一片乡情跃然纸上;后四句重在抒情,感情真切,凄婉动人。 E.“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这两句是设问,意思是说,故乡五湖美好的风光,是没有人和我争夺的,假如我要回去,便能够回去。是我自己不回去呀! 1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共5分) 16.(1)《阿房宫赋》中以 , 描写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 (2)《阿房宫赋》中描写女子梳妆时头发乌黑浓密: , 。 (3)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 第Ⅱ卷 表达题 三、 语言文字运用 (20分) 17.下列各句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近年来发生的多起搀扶老人反被讹诈的事件,使许多人面对摔倒的老人变得犹豫不决,期期艾艾,这不禁让人感叹信任危机已经出现。 ②某些现代作家的作品思想深刻,但用现代汉语语法语法标准衡量,其作品中某些语言的表述显然并不规范,不足为训。 ③在朋友的帮助下,杨苡和资中筠这两位翻译家终于得偿所愿,异地重逢,虽然时隔多年,但两人仍是一见如故,相谈甚欢。 ④中国和本地区国家就解决南海分歧达成了有效共识,希望域外国家支持而不是干扰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努力,不要节外生枝。 ⑤年终,各种盘点甚嚣尘上,其中年度汉字的评选备受关注。“微”字当选年度汉字,“莫言”“你幸福吗”等入选年度关键词。 ⑥《美人鱼》公映12天就收获了24.65亿的票房佳绩,依照目前走势,《美人鱼》票房超过30亿指日可待。 A. ①②③ B. ②④⑥ C. ②③⑤ D. ④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 社会化网络尽管看似包罗万象,但社会化网络的发展却有迹可循,其中经历了一个从技术到理念、从虚拟到现实的延伸转化过程。 B. 82年前,伴随着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一人类壮举,出现的以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为代表的一大批记叙描写长征的书籍。 C. 建设丝绸之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在彼此充分交流碰撞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文化形态、艺术作品,才能在百年之后,让我们无愧于自己的后人。 D. 7月25日,2016年度“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名单出炉,泸州、杭州等39个城市榜上有名,至此,全国共评出117个“宽带中国”示范城市。 19. 依次填入下列一段文字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谈到小说的未来,我们 ①感到困惑。 ②,信息革命使小说成为精英,创造了一种个人署名、出版社出版的模式。 ③,这种模式正受到极大的挑战。今后的小说是不是 ④像以前那样个人署名, ⑤由出版社提供版税或稿费?这种情况能维持多久,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延续下去, ⑥不是一个疑问。 A. 难免;虽然;但是; ;还是;并非 B. 不免;显然;然而;还;并;并非 C. 不免;虽然;但是; ;还是;当然 D. 难免;显然;然而;还;而且;当然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海岸侵蚀是指由海水动力的冲击造成海岸线后退和海滩下蚀的地质现象。导致海岸侵蚀的原因虽然有很多,① ______ 。例如:沿岸采沙直接减少了海岸陆域面积,沿岸开采地下水使地基产生沉降,而开采珊瑚礁、采伐红树林等活动则使海岸失去庇护。② ______ ,我国则是侵蚀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在防治海岸侵蚀时,一些欧美国家在重要的岸段划有预警线,③ ______ 。而在我国不少的旅游海岸,别墅和娱乐设施直接建在沙滩上,这就极易酿成灾祸。 21.图文转换。(5分) 时间都去哪儿啦 (1)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2分) (2)试阐述作者设计这幅漫画的用意。(3分) 三、 作文(60分) 22. 微博上流传着一个段子:一部高档手机, 70%的功能都是没用的;一款高档轿车,70% 的速度都是多余的;一栋豪华别墅,70%的房间都是空闲的。环视一下自己,你那高配置的生活里,有多少资源待在角落里被闲置着,浪费着?也许是时候,把身段放低一点儿,要求降低一点儿,让生活低配一点儿了。 读了以上文字,你有何感想?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明确文体(诗歌除外),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乌兰察布分校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答案 1——3 AAD(每题3分) 1.A “所有人”扩大范围,原文第一段为“几乎让所有人”. 2.A 理解错误,原文第二段为“面对浮华世界,人们的欲望变得更大、更多、更急切,由此衍生出浮躁的社会风气”,奢望变得更大更多更急切,是面对浮华世界之时产生的变化. 3.D “虽然不是常人所能及”错,原文最后一段为“亦属常人能力所及”. 4.CE (对一个3分,共5分)C项,根据选文第③段“该扬波的时候必定扬波,该隐忍的时候必定隐忍,该奔涌的时候一定奔涌,该潆洄的时候就一定潆洄”,说明河流并非“任何时候都浩浩荡荡”;E项,根据选文第⑦段,作者重点说明了罗布泊消亡前后的情形,其断流的原因主要是塔里木河的断流,而对塔里木河、罗布泊断流的深层次原因只提及“人类自己饱尝苦果”,因此“从不同方面”错。故选CE。(对一个3分) 5.①生动地刻画出胡杨林坚韧顽强的形象,增强文章的感染力;②深化主题,以胡杨树的生死暗示河流的变化,表现生命离开河流后的困顿;③由河到树,由树到人,承上启下,结构更加严密。(每点1分) 6.①塔里木河身处沙漠,不得不与沙漠进行长期坚韧的较量;②塔里木河给沙漠带来生命与文明,却又不得不亲历文明的衰落;③塔里木河的奔腾和消失承载着人们的热爱、惶恐等复杂情感,引发了沉重的思考。(每点2分) 7.ED(对一个3分,共5分) A选项 “始终围绕着市井小人物的百态人生”用语绝对,在抗战之初,丁聪创作了不少救亡漫画.B选项“因为丁聪的父亲早就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具有影响的画家”错误,主要是受到了张光宇、叶浅予的影响.C选项“厄运”使他此后的笔墨更是辛辣更带讽刺意味属于主观臆测.故选ED. 8. ①含义:丁聪一生都在以“以笔为刀,针砭时弊”的讽刺漫画大师的形象与时代“病灶”勇敢正直地抗争到底.②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一代讽刺漫画大师丁聪”比喻为“牛虻”,中国现实社会“庞大躯体”的“毛病”(当今社会上的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和问题)比喻为“病灶 ”,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一位像“牛虻”那样吮吸社会“脓疮”的勇士,在医治时代的“伤口”.③这一句呼应了文章的标题--“时代身上的牛虻”,且用在第一段,开门见山.④人物形象鲜明,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⑤表达了作者对丁聪抗争到底品格的赞扬.(任意三点3分) 8. ①“平淡”是说丁聪的人生普通平常,“强大”是说丁聪的漫画充满了批判社会的力量.而强大的艺术往往是在平淡的人生中锤炼而来的.②丁聪为人低调谦逊,一直以“小丁”为笔名,甘于做最普通的小人物,放低自己反而让他更容易看到真实的百态人生,作品也就更贴近生活,充满了真实的力量.③丁聪创作宗旨简单,所想所画都体现百姓心声.这种源于社会现实的艺术创作饱含生命力与战斗力,最终给社会乱象以 有力抨击.④丁聪生活简单,为人淡泊,不追求物质享受,所以他能够专注作画,精益求精,也能够保持精神的独立和思想的自由,使他的作品充满了批判的力量.(任意两点4分。如有其它答案,可酌情给分.) 10——12 CCA(每题3分) 9. C “经史”为名词,作“博通”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A;“见”为名词,作“有”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B;“是书”是“这本书”的意思,作“见”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D.句子翻译为:到二十岁的时候,苏轼博学多识,通晓经书和历史,每天写文章洋洋数千言,喜欢贾谊(汉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陆贽(唐代贤相之一)的文集.不久当他读到《庄子》的时候,感叹说:“我以前有这样的想法,但嘴里却说不出来.现在看到这本书里写的,正好和我心里想的一样啊!” 11.C 五经为《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12.A “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刚开始都很厌烦”理解错误.文中说“刚开始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都认为是欧阳修虚夸,并不信服.很长时间之后,大家才真正信服了欧阳修的话”,对“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的“厌”理解错误. 13. ①若:如果;为:做;许:允许;顾:难道.句子翻译为:苏轼问母亲:“苏轼如果将来做范滂那样的人,母亲是否允许呢?”程氏说:“你能够做范滂那样的人,我难道就不能成为范滂母亲那样的人吗?” (5分) ②但:只是;省略句:不使(之);状语后置:于朝廷之上.句子翻译为:只是他被小人嫉妒和排挤,使得他不能在朝廷中安然任职.(5分) 14.CE (对一个3分,共5分) C、“因而家中的书一直没有被翻动过,充满寥落之意”理解错误,“动”是动辄之意,“书” 是书信之意;E、不是设问.而是反问.故选CE. 15. 漂泊异乡有家难归的痛苦心情;对社会动荡、家书经年断绝的担忧之情;仕途坎坷、华年易逝的自伤之情;渴望归隐的迫切心情。(结合诗句每点2分,共6分) 16. (每句1分,共5分) (1)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2)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3)今已亭亭如盖矣。 17——19 BDB (每题3分) 17. ①望文生义,期期艾艾”形容口吃.这里误以为“犹豫不决”; ②正确,不足为训:意为不值得作为效仿的准则.符合语境; ③不合语境,一见如故:初次见面就很投缘,像老朋友一样.句中两人曾经认识; ④正确,节外生枝:比喻在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的问题.符合语境; ⑤对象错误,甚嚣尘上:形容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现多指某种言论十分嚣张,不能形容“盘点”; ⑥正确,指日可待:(事情、希望等)不久就可以实现,通常指好的事物或情况.使用正确; 故选:B. 18. A.语序不当,“社会化网络尽管看似包罗万象,但社会化网络的发展却有迹可循”前后陈述对象不同,关联词应在陈述对象之前,“尽管”应放在“社会化网络”的前面. B.成分残缺,“出现的以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为代表的一大批记叙描写长征的书籍”谓语残缺,可将“出现的”改为“出现了”. C.句式杂糅,“目的是为了”将“目的是…”和“是为了…”杂糅,可二者取其一. D.正确. 19. “信息革命使小说成为精英,创造了一种个人署名、出版社出版的模式”的后面是一个句号,所以②不能使用“虽然”,排除AC.⑥应该使用“并非”,表明答案不确定,如果选“当然”的话,那表达的意思就反了,所以排除D; 故选:B. 20. 但是人类活动是重要原因; 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海岸侵蚀; 在预警线内不得修建人工建筑(每句2分,共6分) 21. 内容:画面中一个青年跪在一个巨大的手机旁,惊恐地伸出双手想要留住从前上方的钟表上落下的数字,但这些数字都被手机上显示的微信界面吸了进去。(2分) 寓意:这幅漫画揭示了一些人将所有时间都用于手机上网的现象,呼吁大家不要沉溺于手机的各种功能而使时间白白流逝。(3分) 22. 作文(60分) 所谓低配人生,并不是让我们忆苦思苦,“艰苦奋斗”,过苦行僧的生活,也不是要压缩自己的生存空间,降低生活质量,而是要在这个欲望不断扩张的世界里,学会辨别与放弃.这种生活态度,才是真正的幸福人生.这条微博之所以引起大家的共鸣,是因为,我们殚精竭虑追求的原来是一些自己本来就不需要的东西.对于这些无用价值、多余的追求,使很多人付出了时间、精力、心灵乃至家庭幸福的代价.回过头来看看,才发现自己误入岐途,悔之已晚.这是一个给材料的命题作文题目,审题立意环节首先要廓清题义,即明确概念的内涵界定概念的外延,以防偏题跑题.什么是“低配人生”?(内涵)“低配人生”是就什么而言的?(外延)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物质文明长足发展.(背景)崇尚简单实用,摒弃奢华虚荣,倡导低配生活.(观点)联系题目提供的材料,“低配人生”应该是针对生活,无关其他的. 从议论文的标题类型来看,“低配人生”就是一个论点型标题,值得注意的是,标题作文是无须拟题,更不能更改标题的.明确“标题即中心论点”之后,谋篇布局时只须将这个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分论点就可以运思行文了. 参考立意: 围绕“减”“简”“俭”“适度”几个字立意,例如: “减”:①为生活减负 ②学会放弃 ③懂得舍弃 ④学会做减法 “简”:①享受简单的生活 ②追求简单 ③删繁就简,追求心灵的简单 “俭”:俭以养德 “适度”:①摆脱物质的过度束缚,追求人生的效度、效率 ②知足常乐,适度最好 ③合理利用人生资源 ④不为物质所累,诗意栖居 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