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专用)2018高考语文三轮选练(三)及解析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专用)2018高考语文三轮选练(三)及解析答案

‎(四川专用)2018高考语文三轮选练(三)及解析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 ‎1.在单句中,几个并列的部分共同修饰一个中心词,这很像一棵树的主干上的几个并列的枝条,又像数学中的因式分解,如(a+b+c)d=ad+bd+cd。这种句子在长句化短句时,也就可以采用因式分解的方法;在短句化为长句时,则可反方向进行,即合并同类项。‎ ‎2.散句化成整句,也就是一个人恋爱成家的过程。散句化整句,要注意找出并列的关系,若是成对出现,则注意组成对偶,对比的句子;若是出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并列内容,则注意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3.常式句与变式句变换方法——一“看”二“调”,第一步,看。单句看需要强调的内容,明确它;复句看各分句间关系,即把原句中的各分句间的关系搞清楚,关系复杂时;第二步,调。根据需要,把需要强调的内容调前。‎ ‎2.【浙江省温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根据下面的示例仿写,要求句式、结构与示例相似,不得选择“雨荷”、“青叶”、“雨季”作为描述对象。‎ 一杆简单的雨荷,可绘出多少形象之外的美善。‎ 一片亭亭靑叶,支撑了多少世纪的傲骨。‎ 倘有荷在池,倘有荷在心,则长长的雨季何患。‎ ‎【答案】示例:一枝单薄的梅花,可凸显出多少形象之外的风骨,一只袅袅蜜蜂,采撷了多少年轮的精神。倘有梅在园,倘有梅在心,则漫漫冬夜何惧。‎ ‎3.【河北省邯郸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暑假本来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光,但对留守儿童来说,就意味着辛酸,离开了学校,留守儿童有了大把自由支配的时间,可父母不在身边,不仅可能会感到孤独,还可能失去有效 的监护,暑假期间,有必要对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加强重视。父母不把孩子接到身边团聚, 留守儿童就会发生悲剧。农村很多问题的解决方案其实在城市,留守儿童的问题也一样,城市的门槛高,留守儿童的父母都承担不起把子女接到城市的成本。‎ ‎①暑假对留守儿童来说,不一定就意味着辛酸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②父母不把孩子接到身边团聚,留守儿童不一定就会发生悲剧。 ③留守儿童的父母不一定都承担不起把子女接到城市的成本。‎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仔细阅读所给文段,明确推断的依据,然后仔细阅读①句,明确①句的表达方式,再从文段中找出推断错误的地方,从而得出答案。本题从所给文段看,①句是对文段中“暑假本来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光,但对留守儿童来说,就意味着辛酸”的否定,也就是说否定的是表述绝对的句子,依照这个形式,可找出文段中类似的句子:“父母不把孩子接到身边团聚, 留守儿童就会发生悲剧”“留守儿童的父母都承担不起把子女接到城市的成本”。最后按①句的形式表述出来就可以了。‎ ‎4.【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有关研究调查机构进行了美、韩、日、中四国“高中生学习、生活意识比较”课题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四国高中生学习生活意识各不相同,幸福指数也不一样。根据表格,回答问题。‎ 国家 学习意识 生活意识 幸福指数 认为学习 最重要 关心学习 成绩 有金钱和 打工意识 认为能过上普通的生活就满足了 美国 ‎50.5%‎ ‎87.8%‎ ‎63.3%‎ ‎63.3%‎ ‎83.8%‎ 韩国 ‎50.9%‎ ‎88.2%‎ ‎52.2%‎ ‎52.2%‎ ‎73.3%‎ 日本 ‎46.2%‎ ‎74.1%‎ ‎70.7%‎ ‎70.7%‎ ‎77.4%‎ 中国 ‎80.6%‎ ‎93.4%‎ ‎45.8%‎ ‎45.5%‎ ‎72.7%‎ 综合图表内容,以“美国高中生的幸福指数”为陈述对象,得出结论。‎ ‎(2)请从人的综合素质发展的角度给中国高中生提出一点建议。‎ ‎【答案】①美国高中生的幸福指数最高。因为他们重视学习,但认为学习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有较强的经济意识,但对生活比较容易满足。②要重视学习,但不应把成绩看得太重;应该把打工作为锻炼社会能力的方式,同时也应该注意生活能力的培养;心态平和,相对容易满足。‎ ‎5.【2017届浙江建人高复学校高三上学期月考】鄱阳二中准备在全新推广诗歌阅读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请你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写一段鼓励学生阅读诗歌的开场白,在全校大会上发言。要求:运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不少于60字))‎ ‎【答案】十八岁是一个人成长的分水岭,是一个结束,更是一个开始,是走向理性成熟的开始,以表达对他们人生的祝福以及对他们勇于担当的期待。‎ 二、欣赏与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 欧阳修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①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攲②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③。‎ 注 ①鱼沉:古人有鱼雁传书之说。鱼沉,谓无人传言。②攲:倚、依。③烬:火烧剩余之物,此指灯花。‎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作者在开头两句直抒胸臆,“触目凄凉多少闷”写出了无处不在的凄凉与烦闷。‎ B.“渐行渐远渐无书”,三个“渐”字将思妇的想象意念从近处逐渐推向远处,仿佛去追寻爱人的足迹。‎ C.五、六句从听觉角度描写了风竹之声,借以诉离怨别恨,尤其“敲”字极富神韵,动人心魄。‎ D.这首词的笔调细腻委婉,语言典雅,情感奔放;境界哀怨缠绵,清疏蕴藉,雅俗兼备。‎ E.全词八句,紧扣“梦”字,把一个闺中女子的凄凉悲愁和幽怨刻画得淋漓尽致。‎ ‎2.作者说“万叶千声皆是恨”,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恨”的原因有哪些。‎ 答:   ‎ ‎【参考答案】‎ ‎1.DE [D项语言浅白,情感质朴。E项紧扣“恨”字。]‎ ‎2.(1)与君分别之后,再也不知道行踪。(2)书信渐渐减少,最后书信不通,音讯全无。(3)希望入梦,梦中寻找,可是“梦又不成”,灯花燃尽,最后一点希望也成了泡影。‎ ‎【作者: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唐宋八大家之一。幼时而孤,贤母荻杆画地育教。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初任西京留守推官,与尹洙、梅尧臣交游,以诗唱和。‎ 其诗主要有《食糟民》《南獠》《生杳子·无夕》《画眉鸟》《戏答元珍》等,意境别颖,清丽秀美,耐人寻味。叶梦得《石林诗话》有评:“欧阳文忠公诗,始矫昆体,专以气格为主,故言多平易疏畅。”其词多写男女感情,如《踏莎行》(候馆梅残)、《蝶恋花》(庭院深深)、《临江仙》(柳外轻雷)等,情思深远,婉转清丽,与晏殊词风相近。部分词作表现了个人志趣抱负,如《采桑子》《朝中措》(平山栏槛)等。而其《六一诗话》则开历代诗话之先河,影响深远。‎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世间的物有各种方面,各人所见的方面不同。譬如一株树,在博物家,在园丁,在木匠,在画家,所见各人不同。博物家见其性状,园丁见其生息,木匠见其材料,画家见其姿态。‎ 但画家所见的,与前三者又根本不同。前三者都有目的,都想起树的因果关系,画家只是欣赏目前的树的本身的姿态,而别无目的。所以画家所见的方面,是美的世界,不是真善的世界。美的世界中的价值标准,与真善的世界中全然不同,我们仅就事物的形状、色彩、姿态而欣赏,却不顾问其实用方面的价值了。所以一枝枯木,一块怪石,在实用上全无价值,而在中国画家眼里是很好的题材。无名的野花,在诗人的眼中异常美丽。故艺术家所见的世界,可说是一视同仁的世界,平等的世界。艺术家的心,对于世间一切事物都给以热诚的同情。‎ 故普通世间的价值与阶级,入了画中便全部撤销了。画家把自己的心移入于儿童的天真的姿态中而描写儿童,又同样地把自己的心移入乞丐的痛苦的表情中而描写乞丐。画家的心,必常与所描写的对象相共鸣共感,共悲共喜,共泣共笑;倘不具备这种深广的同情心,而徒用手指的刻画,决不能成为真的画家。即使他能描画,所描的至多仅抵一幅照相。画家须有这种深广的同情心,故大艺术家必是大人格者。‎ 艺术家的同情心,不但及于同类的人物而已,又普遍地及于一切生物、无生物;犬马花草,在美的世界中均是有灵魂而能泣能笑的活物了。诗人常常听见子规的啼血,秋虫的促织,看见桃花的笑东风,蝴蝶的送春归;用实用的头脑看来,这些都是诗人的疯话。其实我们倘能身入美的世界中,而推广其同情心,及于万物,就能切实地感到这些情景了。画家与诗人是同样的,不过画家注重其形式姿态的方面而已。我们画家描一个花瓶,必其心移入于花瓶中,自己化作花瓶,体得花瓶的力,方能表现花瓶的精神。我们的心要能与朝阳的光芒一同放射,方能描写朝阳;能与海波的曲线一同跳舞,方能描写海波。这正是“物我一体”的境涯,万物皆备于艺术家的心中。‎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赞美儿童了。因为儿童大都是最富于同情的。且其同情不但及于人类,又自然地及于猫犬、花草、鸟蝶、鱼虫、玩具等一切事物,他们认真地对猫犬说话,认真地和花接吻,认真地和人偶玩耍,其心比艺术家的心真切而自然得多!他们往往能注意大人们所不能注意的事,发现大人们所不能发现的点。所以儿童的本质是艺术的。换言之,即人类本来是艺术的,本来是富于同情的。只因长大起来受了世智的压迫,把这点心灵阻碍或消磨了。惟有聪明的人,能不屈不挠,外部即使饱受压迫,而内部仍旧保藏着这点可贵的心。这种人就是艺术家。‎ 西洋艺术论者论艺术的心理,有“感情移入”之说。所谓感情移入,就是说我们对于美的自然或艺术品,能把自己的感情移入于其中,没入于其中,与之共鸣共感,这时候就体验到美的滋味。我们又可知这种自我没入的行为,在儿童的生活中为最多。他们往往把兴趣深深地没入在游戏中,而忘却自身的饥寒与疲劳。《圣经》中说:“你们不像小孩子,便不得进入天国。”小孩子真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我们的黄金时代虽然已经过去,但我们可以因了艺术的修养而重新面见这幸福、仁爱而和平的世界。(选自丰子恺《静观人生》,有删改)‎ ‎1.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博物家、园丁、木匠所见的是真善的世界,无法如画家一样看见美的世界。‎ B.具备深广同情心的画家和诗人,能够成为大艺术家。‎ C.儿童是最富于同情的,其心比艺术家的心真切而自然得多。‎ D.感情移入就是将自我没入美的自然或艺术品中,体验到美的滋味,从而产生共鸣共感。‎ 答案 B 解析 A项“无法”过于绝对。C项与文意不符,原文说的是“儿童大都是最富于同情的”。D项与文意不符,应当是先“产生共鸣共感”,然后“体验到美的滋味”。‎ ‎2.从内容出发,最适合做选文标题的一项是(  )‎ A.如何成为大艺术家 B.儿童的本质是艺术 C.美与同情 D.论艺术与同情 答案 C 解析 A、B、D三项都过于片面,只概括了文章一部分的内容,不能作为标题。‎ ‎3.请简要概括文中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艺术家所见的世界,是平等的世界。②艺术家须有深广的同情心。③‎ 万物皆备于艺术家的心中。④儿童的本质是艺术的。‎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