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9届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2017-1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9届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2017-11)

大庆铁人中学高二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笫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阅读(本題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节日大都与月亮的运动有关,其设定以月的弦、望、晦、朔为基准。在春节、端午、中秋三大传统节日中,中秋节形成最晚,但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着古老的渊源。‎ 日月崇拜是原始宗教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日月的宗教礼俗。殷人将日月称东母与西母,周代依据日月的时间属性行朝日夕月的祭礼,“夕月”即秋分日的晚上在西门外祭月。春秋战国时,日月神被称为东皇公、西王母。沂南汉画像石中东王公、西王母分坐在柱收物(昆仑山)上,西王母两旁跪有捣药的玉兔,由此可知,晋代郭璞《<山海经>图赞》中“昆仑月精”的说法言之有据,而后世的月神嫦娥即由西王母演变而来。秦汉时期日月祭祀仍为皇家礼制,此后直至明清历代都有秋分祭月的礼仪。‎ 上古时期祭月列入皇家祀典而例行祭祀后,民间缺少了祭月的消息,这可能与古代社会的神权控制有关,像日月这样的代表阴阳的天地大神,只有皇家才能与之沟通,一般百姓无缘祭享。隋唐以后,随着天文知识的丰富与文化观念的进步,人们对月亮有了较理性的认识,月亮的神圣色彩明显消褪。这时皇家也逐渐失去了对月神祭祀的独占权。对一般平民来说,月亮不再是那样“高不可及”。唐朝虽没有中秋节,但唐人精神浪漫,亲近自然,中秋赏月已成为文人的时尚,吟咏中秋明月的华章丽句寻常可见,如许浑《鹤林寺中秋夜玩月》云:“中秋云尽出沧海,半夜露寒当碧天。轮彩渐移金殿外,镜光犹挂玉楼前。”‎ 在宋代,中秋节已成为民俗节日。文人沿袭赏月古风,但其情趣大异于唐人。唐人大多由月亮的清辉联想到河山的壮美,友朋千里,邀赏明月,诗酒风流,如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就借秋月抒发了感物怀人的情思。宋人常以月之阴晴圆缺,喻人生变化无常,苏轼《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就寄托着这种浩叹。似乎中秋明月的清光,也难掩宋人的感伤。不过对于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一种形态,即世俗的欢愉。北宋东京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东京梦华录》)。南宋杭州中秋夜更是热闹,在银蟾光满之时,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楼,临轩玩月,酌酒高歌;中小商户也登上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梦梁录》);市井贫民“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 团圆是中秋节俗的中心意义。宋人的团圆意识已与中秋节令发生关联,宋代城市居民阖家共赏圆月,就体现了这一伦理因素。明清时期,由于理学的浸染,民间社会乡族观念增强,人们对家庭更为依恋,中秋节正是加强亲族联系的良机。“‎ 中秋民间以月饼相连,取团圆之义”(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奈》),月饼在宋代已经出现,但以月饼为中秋特色食品及祭月供品的风俗大概始于明朝,小小的月饼在民间生活中作为团圆的象征与联系亲族情感的信物互相馈送。‎ 节日是日常生活的亮点,节俗文化是时代精神的聚焦。中秋经历了文人赏月的雅趣,民间拜月的情趣,以及有心吃月饼而无心看月的俗趣,节俗形态从古至今发生了重大变化。一部中秋节俗形态演变史,也是一部中国民众心态的变迁史。‎ ‎(摘编自萧放《团圆饼与月亮节——中秋节俗形态的变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于日月,殷人称东母与西母,春秋战国时称东皇公、西王母,汉代称东王公、西王母,从这些称呼可以看出,中国古人的日月崇拜有一脉相承之处。‎ B.唐宋两代都有文人赏月的风尚。唐人多借月表达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赞美,体现出诗酒风流的情趣,而宋人常因月抒发感伤之情。‎ C.南宋时的都城杭州,中秋夜热闹非凡,不仅富家巨室、中小商户宴饮赏玩,“以酬佳节”,连财力匮乏的市井贫民也勉力寻欢,足见中秋在当时已是非常重要的节日。‎ D.中秋的节俗文化经历了不断丰富与演变的过程,如宋人赋予中秋节阖家团圆的意义,明人则将月饼引入中秋节,作为团圆的象征与联系亲族感情的信物。‎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弦、望、晦、朔是月亮在运行过程中被人观察到的不同形态,是中国大多数节日设定的基准,如中秋节的设定就与“望”有关。‎ B.中秋节源于原始宗教中的月亮崇拜,但形成较晚。唐代文人已有中秋之夜赏月的风尚,到宋代,中秋则成为重要的民俗节日。‎ C.沂南汉画像石中的西王母为月神,居于昆仑山,后演变为月神嫦娥。晋代郭璞《<山海经>图赞》中“昆仑月精”的说法即以此神话为依据。‎ D.隋唐朝的一般民众将月亮视为欣赏的对象,而不再觉得它高不可及,这跟天文知识的丰富、文化观念的进步和皇家丧失对祭月的独占权大有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月为天地大神,在宗教祭祀中地位重要,上古时期统治者独占祭月权之后,直至隋唐以前,一般民众无权祭月,中国民间也没有祭月的风俗。‎ B.尽管唐宋文人赏月的情趣大异,但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和苏轼《中秋月》都是借月抒怀的感伤之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在宋代,中秋已是团圆佳节,到明清时期,理学的影响增强了民间社会的乡族观念和人们对家庭的依恋,于是中秋节更成为共享天伦与联系亲族的良机。‎ D.中秋节俗形态丰富,从文人雅士赏玩明月,到民间阖家团圆共赏明月,再到以月饼相赠加强亲族联系,这些习俗的演变折射了时代精神的变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題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百年震柳 梁衡 ‎①1920年12月16日,在宁夏海原县发生了一场全球最大的地震。是晚8时,风暴大起,四野尘霾,大地颤动,山移、地裂、河断、城陷。黄土高原经这一抖,如骨牌倒地,土块横飞。老百姓惊呼:“山走了!”有整座山滑行三四公里者,最大滑坡面积竟毗连三县,达两千平方公里。山一倒就瞬间塞河成湖,形成无数的大小“海子”。地震中心原有一大盐湖,为西北重要的产盐之地。湖底突然鼓起一道滚动的陡坎,如有人在湖下推行,竟滴水不漏地将整个湖面向北移了一公里,称之为“滚湖”。所有的地标都被扭曲、翻腾得面目全非。大地瞬间裂开一条237公里长的大缝,横贯甘肃、陕西、宁夏。裂缝如闪电过野,利刃破竹,见山裂山,见水断水,将城池村庄一劈两半,庄禾田畴被撕为碎片。当这条闪电穿过海原县的一条山谷时,谷中正有一片旺盛的柳树,它照样噼噼啪啪,一路撕了下去。但是没有想到,这些柔枝弱柳,虽被摇得东倒西歪,断枝拔根,却没有气绝身死。狂震之后,有一棵虽被撕为两半,但又挺起身子,顽强地活了下来,至今仍屹立在空谷之中,这就是那棵有名的震柳。‎ ②我不知道这株柳,该称它是一棵还是两棵。它同根,同干,同样的树纹,头上还枝叶连理。但地震已经将它从下一撕为二,现在两个半边树中间可穿行一人,而每一半也都有合抱之粗了。人老看脸,树老看皮。经过百年岁月的煎熬,这树皮已如老人的皮肤,粗糙,多皱,青筋暴突。纹路之宽可容进一指,东奔西突,似去又回,一如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这棵树已经有500年,就是说地震之时它已是400岁的高龄,而大难后至今又过了100岁。‎ ③看过树皮,再看树干的开裂部分,真让你心惊肉跳。平常,锯开一根木头,无论从哪个方向切入,那剖面上的年轮图案都幻化无穷,美不胜收,以至于木纹装饰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风景,木纹之美也成了生命之美的象征。但是现在,面对树心我找不到一丝的年轮。如同五马分尸,地裂闪过,先是将树的老根嘎嘎嘣嘣地扯断,又从下往上扭裂、撕剥树皮,然后再将树心的木质部分撕肝裂肺,横扯竖揪,惨不忍睹。但是这棵树并没有死。地震揪断了它的根,却拔不尽它的须;撕裂了它的躯干,却扯不断它的连理枝。灾难过后,它又慢慢地挺了过来。百年来,在这人迹罕至的桃源深处,阳光暖暖地抚慰着它的身子,细雨轻轻地冲洗着它的伤口,它自身分泌着汁液,小心地自疗自养,生骨长肉。百年的疤痕,早已演化成许多起伏不平的条、块、洞、沟、瘤,像一块凝固的岩石,为我们定格了一段难忘的岁月。‎ ④柳树这个树种很怪。论性格,它是偏于柔弱一面的,枝条柔韧,婀娜多姿,多生水边。所以柳树常被人作了多情的象征。唐人有折柳相送的习俗,取其情如柳丝,依依不舍。贺知章把柳比作窈窕的美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但在关键时刻,这个弱女子却能以柔克刚,表现出特别的顽强。西北的气候寒冷干旱,是足够恶劣的了,它却能常年扎根于此o在北国的黄土地上,柳树是春天发芽最早、秋天落叶最迟的树,它尽力给大地最多的绿色。当年左宗棠进军西北,别的树不要,却单选中这弱柳与大军同行。“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柳树有一种特殊的本领,遇土即根,有水就长,干旱时就休息,苦熬着等待天雨,但绝不会轻生去死。它的根系特别发达,能在地下给自己铺造一个庞大的供水系统,远远地延伸开去,捕捉哪怕一丝丝的水汽。它木性软,常用来做案板,刀剁而不裂;枝性柔,立于行道旁,风吹而不折。‎ ⑤我想,海原大地震的震波绕地球三圈,移山填河,夺去了28万人的生命,而这一株裂而不死的古柳却能够存活下来,它肯定是要对后人说点什么。‎ ‎(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一段,不仅概述了一百年前海原地震的发生过程,而且还详细描述地震所造成的巨大破坏,为下文表现“震柳”生存环境的恶劣作铺垫。‎ B. 文章运用对比手法,将平常木头剖面上年轮图案的美与震柳“惨不忍睹”的丑进行对比,目的在于引发读者对遭受巨大创伤的古柳的同情。‎ C. 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很多详实的数据,比如地震发生的具体时间、大地裂缝的长度、古柳的树龄、遇难的人数等,增强了文章叙事的真实性。‎ D. 本文格调昂扬,文笔凝练,“山移、地裂、河断、城陷”简洁准确概括了地震的强度,而“阳光暖暖抚慰”“细雨轻轻冲洗”则充满了生命的温暖。‎ ‎5. 文章第四段插入关于柳树的介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6. 文章结尾说“这一株裂而不死的古柳”“肯定是要对后人说点什么”。你认为它会对后人说些什么呢?请根据文本分析探究。(6分)‎ ‎(三)实用突文本阅读(本題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法之美”的“中同诗詞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中国诗词大会”以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源头活水。诗词大都比较凝练,朗朗上口。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中国诗词大会”‎ 以引人入胜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 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自然而然地存在。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 ‎(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记者李兆清)‎ 材料二:‎ 近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了诗词大会的主创团队。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说:“诗词是情感的抒发,节目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广大观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也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百人团’成员最小的7岁,武亦妹16岁,陈更20多岁,看到他们那么年轻,就觉得中华文化后继有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无数次被用来形容诗词大会选手的一句话。“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颜芳回忆,第二季总冠军、上海复旦附中的学生武亦妹,无论是在地方选拔还是在现场比赛中,都特别淡定。“她得冠军的那一刻,我们想把摄像机推上去给个表情特写,结果发现没必要,她脸上特别平静。”‎ 也许,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正在拉近这个距离。‎ 阚兆江透露,其实诗词大会的题库内容85%以上来自中小学课本,所以对观众而言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 ‎“我们不是文人雅士的沙龙,得让人看得懂,从大家熟悉的诗词名篇切入,可以拉近和观众的距离。”阚兆江说,“每一道题不仅是题目,还是话题的开启,让诗词和古今生活有一种联系。我们不是要做一场考试,而是想通过诗词陶冶人们的情操,滋养人们的心灵。”‎ ‎ 所以,诗词大会的题目都颇“接地气”。比如,把“减肥”与“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联系,把“化妆”与“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联系,“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对应的则是“购房”——都是当下年轻人关心的话题。‎ 诗词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颜芳说:“其实诗词的功能至今没有失去,写诗就跟发朋友圈一样,都是情感的表达,很有趣,也很时尚。”‎ 诗词大会落幕,而青年一代的诗意生活方兴未艾。‎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记者蒋肖斌)‎ 材料三:‎ 诗词综艺火爆,最近令朋友圈和各种群话风突变,忽如一夜春风来,答题对诗、玩“飞花令”蔚然成风。众声喧哗之下,舆论也出现了反弹,如“从诗词大会生出学霸情结是一种不堪”“诗词大会说白了还是一场电视秀”等。‎ ‎16岁的上海女生武亦妹获胜,成了风靡络的古典风少女偶像,与新媒体喧嚣传播形成对照的是,女孩淡定拒绝了媒体采访。江苏省盐城中学语文老师刘百生告诉记者,“会背古诗的孩子成了古代才女的代名词,成了令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 ‎。但热潮总是令人警惕,这不代表咱们的诗词教育很成功,反而说明国民整体古诗词修养很缺。爱好古诗词在当下还是颇为小众。”‎ 在节目中,九宫格、干扰项、抢答等定输赢的方式,也让教育界人士嗅出了“应试”味道。也有选手靠“蒙”答对题目,在一些老师看来,这就是当下应试教育最厉害的地方,以答题技巧制胜,这个节目俨然一场标准化考试。‎ ‎“应试思维”是始终令教育界人士矛盾的纠结点。“应试思维”模式导致古诗词多被视为“语言材料”,学生们只是机械记忆与练习,记知识点多过传播文化,背离其作为“文学”和“文化”的本质。‎ 近年来,被誉为“综艺清流”的“百家讲坛”、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文化盛会风靡一时,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淡漠似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们追捧这些文化盛会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中国文化中最精致的文字有一种膜拜的心理,即使如今浸淫于络语汇,仍心向往之。这也是现在的家长在孩子三四岁时就令其背古诗的原因。可惜,孩子的精神生活最终仍被奥数和考级等占据,缺失了“诗和远方”。借古诗词学霸爆红的契机,教育界人士期待能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改善古诗词教育的整体氛围,以减少孩子的背书之苦,让孩子带着热爱,去惬意感受和品味古诗词之美。‎ 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这危机中的微曦,则弥足珍贵。‎ ‎(摘编自《扬子晚报》,记者张楠)‎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分)‎ A. 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中国诗词大会”在丁酉新春爆红的现象,都充分肯定了这档综艺节目所带来的积极的社会影响。‎ B. 材料一侧重阐述“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的原因,材料二从主创者的角度侧重阐述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 C. 材料二和材料三都选取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冠军武亦妹的例子,旨在说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 D. 三则材料都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问题,但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并不都抱以乐观的态度。‎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 三则材料来源不尽相同,有报纸,有新闻站,但都及时捕捉到了社会热点,体现了新闻讲求时效性的特点。‎ B. 三则材料都谈到了“中国诗词大会”的影响,相比较而言,第一、第三则材料的观点更能代表观众们对“中国诗词大会”的普遍看法。‎ C. 对于同一综艺现象的报道,三家媒体的受众不同,报道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比如《中国青年报》就突出强调了青年一代与诗词的关系。‎ D. 三则材料除了具有新闻客观性的特点之外,还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如三则材料最后一段的抒情性语言,增强了新闻的感染力。‎ E. 三则材料都不注重对新闻事实的详细报道,而重在阐述对诗词综艺节目火爆现象的看法,以引发人们的思考。‎ ‎9.“中国诗词大会”这一节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进行概括。(5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而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廷,字子正,南充人,嘉靖十一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苏州知府,有政声。累迁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三十九年,转南京户部右侍郎,总督粮储。南京督储,自成化后皆以都御史领之,至嘉靖二十六年,始命户部侍郎兼理。及振武营军乱,言者请复旧制,遂以副都御史章焕专领,而改廷南京刑部。未上,复改户部右侍郎兼左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凤阳诸府。‎ 时倭乱未靖,廷建议以江南属镇守总兵官,专驻吴淞,江北属分守副总兵,专驻狼山。遂为定制。淮安大饥,与巡按御史朱纲奏留商税饷军,被诏切让。给事中李邦义因劾廷拘滞,吏部尚书严讷为廷辨,始解。转左侍郎,还理部事。以通州御倭功,加俸二级。迁南京礼部尚书,召为左都御史。奏行慎选授、重分巡、谨刑狱、端表率、严检束、公举劾六事。‎ 隆庆元年六月,京师雨潦坏庐舍,命廷督御史分行振恤。会朝觐天下官,廷请严禁馈遗,酌道里费,以儆官邪,苏民力。‎ 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廷因发齐奸利事,言:“齐前奉命赏军宣大,纳盐商杨四和数千金,为言恤边商、革余盐数事,为大学士阶所格。四和抵齐取贿,踪迹颇露。齐惧得罪,乃借攻阶冀自掩。”遂下齐诏狱。给事中周芸、御史李纯朴讼齐事,谓廷、恺①阿阶意,罗织不辜。诏夺恺职,廷斥为民。‎ 巡抚四川都御史曾省吾言:“廷守苏州时,人比之赵清献。直节劲气,始终无改。宜如毛恺例复官。”诏以故官致仕。十六年,给夫廪如制,仍以高年特赐存问。明年卒,谥恭节。‎ ‎(节选自《明史•王廷传》,有删改)‎ 注:①恺,即毛恺。‎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 B.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 C.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 D.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 ‎11.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漕运”是指利用水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运送粮食的目的是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和民食调剂。‎ B.“隆庆”属于年号,“隆庆元年”指该帝王即位第一年。年号是我国从唐朝初年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C.“致仕”是指古代官员出仕为官,而“乞骸骨”是指官员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表示退休回乡,一般退休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D.“卒”是古代称大夫的死,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古代诸侯王死叫薨,古代所有人之死亡均可称“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A.王廷考取进士之后,先后担任重要职务,其中在担任苏州知府的时候,取得良好的政绩,赢得美好的声誉,后被升任。‎ B.当淮安闹饥荒时,王廷和朱纲向皇帝写奏章,请求留下商税做军饷,却遭严厉批评,严讷为他们辩护,才使他们幸免于难。‎ C.王廷揭发张齐的罪行,说他曾接受盐商杨四和几千两银子,还借攻击徐阶的机会来掩饰自己罪行,使得张齐锒铛入狱。‎ D.巡查四川的都御史曾省吾进谏,评价王廷这个人耿直有气节,坚守节操,建议恢复他的官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朝觐天下官,廷请严禁馈遗,酌道里费,以儆官邪,苏民力。‎ ‎(2)给事中周芸、御史李纯朴讼齐事,谓廷、恺阿阶意,罗织不辜。‎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題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晚登龙门①驿楼 许浑 鱼龙多处凿门开,万古人知夏禹材。‎ 青嶂远分从地断,洪流高泻自天来。‎ 风云有路皆烧尾,波浪无程尽曝腮②。‎ 心感膺门③身过此,晚山秋树独徘徊。‎ ‎【注释】①龙门,相传为夏禹治水时开凿。②据传,鲤鱼跃过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后尾,乃化为龙矣。”无法跃过者,则“曝腮点颗,血流此水。”③‎ 膺门,东汉李膺礼贤下士,后以“膺门”借指名高望重者的门下。‎ ‎14.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错误的两项是( )(5分)‎ A.首联写诗人晚登驿楼,由眼前龙门胜景,追忆大禹开山疏水之功,“万古人知”流露出对大禹千秋壮举的仰慕。‎ B.颔联写诗人站在楼上眺望,视线由远及近,青色的山岭从远处将大地一分为二,洪流从高处泻下,生动地展现了龙门一带的雄伟气象。‎ C.颈联诗人想象传说中鲤鱼跃龙门的景象,其中“风云”“波浪”写的是龙门一带风云迭起、大浪滔天的自然景观。又暗喻宦海之中的风云和波涛,是即孩抒怀之语。‎ D.“波浪无程尽曝腮”明写虽有滚滚波涛,但那些未能跳过龙门的鲤鱼全都“曝腮”无路可走,暗写自己仕途遭遇了重大挫折,从此没了前程。‎ E.全诗多处使用典故婉转抒怀,既凝练贴切,又和谐自然,深得用典如“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的高妙。‎ ‎15.面对眼前胜景,诗人为什么在晚山秋树之间“独徘徊”?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畎写(本题共一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庄子《逍遥游》中指出,“ , ”,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2)韩愈的《师说》中,表明求学不是以年龄大小为前提,而是以“道”为标准的句子是“ , ?”‎ ‎(3)《逍遥游》中的“ ”以昆虫为例,说明小智慧不及大智慧,寿命短的不及寿命长的。‎ 第II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恰与的一组是(3分)‎ ‎①这样的小错误对子整个题自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的,我们决不能只纠缠于细枝末节而忘了根本的目标。‎ ‎②写作其实不难,一开始的时候,尽可能踏踏实实的用字,写自己日常生活中所观察、所体验、所感动的真实人生,就能写出平易近人的文字,‎ ③有人多次为芦山灾区慷慨解囊,倾尽全部积蓄;也有人声明自己将细大不捐,,以抗议某些慈善机构运作缺乏透明度。‎ ④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高屮语文教学中努力贯彻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坚决摒弃那种不尊重学生的耳提面命式的教学方法。‎ ‎⑤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兑斯坦大学演讲时说,中哈两国唇齿相依 的友好邻邦,两国人民要坚持世代友好,做和谐和睦的好邻居。‎ ⑥如果一般读者不认为我的这本小册言不及义,编辑出版共工作者又觉得它有可估鉴之处,那么我就心满意足了。‎ A. ①②⑤ B. ②⑤⑥ C. ③④⑥ D. ②③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双十一”临近,商家打折促销,减价的标牌随处可见,三折、四折、甚至五折,平日里价格不菲的商品此时显得格外诱人。‎ B.在这个世界,你可以选择安居,也可以选择流浪,但不能选择没有深刻情感的生活,否刚你对这个世界来说就是一片虚空。‎ C.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国的经济还能够在第三季度保持稳歩增长,表明我国应对经济危机的调控措施和抗危机的能力在不断提高。‎ D.面对校园霸凌事件,亊发时的及时妥善处理,事发后的有力惩戒和科学教育,以及对事件的正确舆论引导,三者缺一不可。‎ ‎19.下列交际语言黾为得体的一项是〔(3分)‎ A.一位同学在讨论会上说:“像孙老忡这杵快要退休的老师仍在为培养我们而略尽绵溥之力,我们深感荣光。”‎ B.一位同学在班上的学习方法交流会上说:“我殷切期望方法不当的同学调整心态,改进方法,取得佳绩。”‎ C.某经理在部门工作分析会上做报告,最后总结说:这只是我的浅知拙见,如有不当,敬话批评指正。‎ D.某报社的记者写给一位校长的便条:您來信约我莅临贵校采访,我乐意。‎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25个字。(6分)‎ 光环效应指的是人们对他人的认知与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而得出的, 。如果认知对象被贴上正面的标签, ,并被赋予一切优良的品质;如果认知对象被贴上反面标签,那么他就会被“消极”的光圈笼罩着, 。‎ ‎21.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手机依赖症”是一种新型心理疾病,尤其青睐青年白领女性、业务担子重的中年男性和中学生三类人。可处,无论什么年龄、性别和职业的手机持有者都无法离开手机这个“爱物”。另外,患有“手机依赖症”的人,大多性格比较孤僻,缺乏自信。固而缺乏自信的人都会患上手机依赖症,必定会失去生活的重心。‎ ‎①同年龄、性别和职业的下机持有者不一定都无法离开手机。‎ ② ‎ ③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②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刘备 ‎③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 ‎④古来圣贤皆寂寞——李白 ‎⑤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的明艳,谁知道它当初的嫩芽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水,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 ‎⑥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回报。 一一李嘉诚。‎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具中两三为基础确认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2017铁人中学高二学年月考试题语文答案 ‎1.D(说法绝对。原文中“以月饼为中秋特色食品及祭月供品的风俗大概始于明朝”只是推测,因此不能说“明人则将月饼引入中秋节……”)‎ ‎2.C(曲解文意。根据原文,“晋代郭璞《<山海经>图赞》中‘昆仑月精’的说法”依据只是“西王母为月神,居于昆仑山”,不包括西王母“后演变为月神嫦娥”。)‎ ‎3.B(理解有误。从《中秋月》其诗及上文语境来看,《中秋月》是抒发 “人生变化无常”的“浩叹”,并无思念友人之意。)‎ ‎4. D(A“下文表现‘震柳’生存环境的恶劣”有误,B“目的在于引发读者对遭受巨大创伤的古柳的同情”不当,C“增强了文章叙事的真实性”不妥)‎ ‎5.①‎ 说明原因。第四段介绍柳树的习性和特质,对震柳能战胜灾难、顽强存活下来的原因作进一步补充交代。②照应上文。上文集中写震柳,第四段则对柳树作总体介绍,上下文点面结合,相互呼应,使文章内容更加完整。③丰富内涵。文章引述与柳树相关的习俗、诗句、传说等,使文章内涵更加丰富,文学性更强。(答出其中一点给2分,答出其中两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①震柳作为“活化石”,向后人诉说一百年前那场巨大的悲剧 和不能忘怀的历史。②告诉后人,面对灾难不要灰心 丧气,而应坚韧不拔,顽强坚守。③启示后人,生命具有惊人的力量,她可以创造奇迹,拥有生命就会拥有希望和未来。(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7.B(3分)(A项“都充分肯定了……积极的社会影响”说法绝对,材料三的看法有所保留。C项材料三选取武亦姝的例子并不是为了“说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而是为了引发人们对诗词教育乃至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D项“并不都抱以乐观的态度”理解有误,三则材料“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都抱以乐观的态度。)‎ ‎8.A、D(4分)(B项“第一、第三则材料的观点更能代表观众们对 ‘中国诗词大会’ 的普遍看法”理解有误,第三则材料是部分教育界人士的观点,不一定能代表观众们的普遍看法。C项“三家媒体的受众不同”理解不准确,三家媒体的受众有交叉。E项“三则材料……重在阐述对诗词综艺节目火爆现象的看法”理解有误,材料二是从主创者的角度侧重阐述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 ‎9.(5分)①“中国诗词大会”带领人们重温经 典诗词,从而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位,让人们在原本单调乏味的生活中发现了诗意和远方;②“中国诗词大会”所选择的诗歌都很接地气,从而拉近了传统诗词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吸引人们爱上古诗词,有助于推动古诗词的普及;③“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的爆红,引发人们对诗词教育乃至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④“中国诗词大会”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人们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催生了国人的文化自豪感。(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4分,答出三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 ‎10. D( “受贾人金 ”不可拆,“璠谢不见”中“璠”为主语,“谢”意思是推辞、谢绝。 ‎ ‎ 此句的意思:给事中张齐,曾经巡视边关,接受过商人的钱财。事情刚刚败露,就暗中求助徐阶的儿子徐璠从中斡旋,徐璠推辞不见他。张齐怀恨在心,于是摘取齐康奏疏中的话弹劾徐阶,徐阶称病引退。) ‎ ‎11.A(B项年号从汉初开始 C“致仕”是指官员退休 D死就是指古代平民的死亡,而非泛指所有人的死亡。) ‎ ‎12. B(严讷只是为王廷申辩,而不是为他们两个人。) ‎ ‎13.把文 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正赶上(皇帝)让天下百官来朝拜,王廷奏请皇帝严禁馈赠,斟酌道里的费用,以警戒官场的邪恶,恢复民力。(“朝觐”使动用法,“儆”指惩戒、警戒、警告,“苏”‎ 指恢复,各1分,句意2分。 )‎ ‎(2)给事中周芸、御史李纯朴为张齐的事申诉,称王廷、毛恺阿谀徐阶,给无辜者编织罪名。(“讼”指为……申诉(申辩),“阿”指阿谀、讨好,“罗织”指编 织罪名,各1分,句意2分。) ‎ ‎14.【答案】B D(B项,“视线由远及近,青色的山岭从远处将大地一分为二”错。视线应是由近及远,且“青嶂远分从地断,洪流高泻自天来”表明高泄的黄河将青色的的山岭分开,进而将大地分开。所以将大地分开的是黄河。D项,“那些未能跳过龙门的鲤鱼全都‘曝腮’无路可走”错。“波浪无程尽曝腮”中“无程”是因没有跳过龙门,从而没有了变成龙的辉煌前程,并非无路可走。注释中的“曝鰓点额,血流此水”意思是,未跳过龙门的鱼头碰在石壁上,血流到河中,因鱼鳃接触不到水,在太阳的曝晒下不停张合的惨状,意思是遭受了很大挫折 “暗写自己仕途遭遇了重大挫折,从此没了前程”错。从尾联“新安膺门身过此,晚山秋树独徘徊”可知,作者盼望有名望且礼贤下士的人重用自己,虽然暂时还没有等到,只能独自徘徊,但没有丧失信心,还是对未来充满希望的。)‎ ‎【诗歌鉴赏】龙门山有多处开凿的痕迹,希望变身为龙的鲤鱼从各个地方来到这个被凿开的龙门。千古以来,人们都知道这道龙门是夏朝的大禹开凿而成。放眼望去,远处绵延不断的山岭被黄河一分为二,大地也好似从这里断开,滔滔洪流从高远处泻下,仿佛从天而降。所有越过龙门的鲤鱼都会有云雨相随,又有天火烧其尾,都变身为龙,从此有了飞腾之路,而那些无法越过龙门的鲤鱼只能曝鳃点额,流着鲜血掉入浑浊的河水中继续挣扎。此次经过龙门,内心不禁向往到像东汉李鷹那样既名高望重又礼贤下士的人的门下,但也只能在傍晚时分面对着山上萧瑟秋风中的树木独自徘徊。[来源]‎ ‎15.【参考答案】①追思古人,首联“万古人知”流露出诗人对大禹开山流水的慨叹与仰慕。②壮志难酬,颔联巧借“烧尾”“曝腮”两个典故,体现对士人皆入仕有路,唯独自己腾达无门的现状充满无奈。③无人举荐。尾联用典,感慨自己虽过青门,却无人荐才,只落得“独徘徊”的冷落下场。 (每点2分,共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 6.(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3)蟪蛄不知春秋 ‎17.B【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①不足为训:不值得当做典范或法则。与语境不符。②平易近人: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浅显,容易了解。此处正确。③细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细:微,小。捐:舍弃。这里误将其理解为“小的大的都不捐出”,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④耳提面命:形容严格要求,殷切教诲,谆谆教导。⑤‎ 唇齿相依:形容关系非常密切。⑥“言不及义”,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在此是谦虚的说法,使用恰当。‎ ‎18.D( A项,不合逻辑。“三折、四折、甚至五折”应改为“五折、四折、甚至三折”。 B主客颠倒,“你对这个世界来说就是一片虚空”应改为“这个世界对你来说就是一片虚空”C.搭配不当,“措施”和“提高”不搭配。)‎ ‎19、C(A项“略尽绵薄之力” 表示尽力,是谦辞,不可用于评价对方。B项“殷切期望”多用于长辈 对晚辈或领导对下属,用于同学之间不合适。D项“莅临”特用于下级对上级的光临,属于客套的书面语,用在此处不合适。)‎ ‎20.【答案】(1)然后从该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其他品质的现象;‎ ‎(2)那么他就会被“优秀”的光圈笼罩着 ‎(3)他所有的品质都会被认为是恶劣的(每点2分,共6分)‎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第一空根据“光环效应指的是人们对他人的认知与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而得出的”等信息,可以推出应填写“然后从该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其他品质的现象”;第二空根据“如果认知对象被贴上正面的标签”这一信息,可以推出应填写“那么他就会被“优秀”的光圈笼罩着”;第三空根据“那么他就会被‘消极’的光圈笼罩着”等信息,可以推出应填写“他所有的品质都会被认为是恶劣的”。‎ ‎21. 【参考答案】②缺乏自信的人不一定都会患上手机依赖症。③患上手机依赖症的人不一定都会失去生活的重心。(对一个2分,全对5分)‎ ‎22.作文(60分):‎ ‎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 ‎②惟贤惟德,能服于人——用尽贤尽德 仁义感服他人 ‎③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少年时期辛苦学习,将为一生的事业扎下根基,切莫有丝毫懒惰,不要浪费了大好光阴。‎ ‎④古来圣贤皆寂寞——自古以来那些圣贤无不感到孤独寂寞。 ‎ ‎⑤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的明艳,谁知道它当初的嫩芽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水,洒遍了牺牲的血雨——任何成功的背后总是充满了艰辛和汗水,我们不要一味的去看待某些人某些事的成功,而是要深入的去挖掘一下其背后为此而付出的努力,毕竟,人的一生,全靠奋斗,唯有奋斗,才能成功。‎ ‎⑥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回报——真诚待人。  ‎ 参考立意:①②组合关于名利、德行;③④⑤组合关于惜时、耐得住寂寞、奋斗三者与成功的关系;②⑥组合关于诚信、德行关于个人修养。‎ 其他能自圆其说的立意也可。‎ ‎【文言文译文】:‎ 王廷,字子正,南充人。嘉靖十一年(1532)考取进士。授任户部主事,改任御史。历任苏州知府,颇有政绩声誉。升任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三十九年转任南京户部右侍郎,总理粮食储备。南京的粮储督理,自成化元年(1465)以后均由都御史领命,到嘉靖二十六年才开始指令户部侍郎兼任。等到振武 营的军队叛乱,舆论要求恢复旧制度,于是让副都御史章焕专门领命,改派王廷去 南京刑部。王廷还没上任,又被改任户部右侍郎兼任左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凤阳诸府。 ‎ 当时倭寇骚乱还没有肃清。王廷建议派遣江南地方镇守总兵官,专门驻防吴淞,江北的属地分派的副总兵,专门驻防狼山。于是成为定制。淮安发生大饥荒,他与巡按御史朱纲奏请留下商税做军队的粮饷,被皇帝下诏严厉申斥。给事中李邦义于是弹劾王廷不知道变通,吏部尚书严讷替王廷辩护,才得解脱。转任左侍郎,仍然负责户部事务。因为在通州抗击倭寇的功绩,增加二级薪俸。调任南京礼部尚书,左都御史。上奏皇帝推行慎重选官授职、重视分区巡察、认真办理刑狱、端正表率、严格检查与约束、公开举荐与弹劾等六件事。 ‎ 隆庆元年(1567)六月,京都雨大成灾毁坏房舍,皇帝指令王廷督促御史分别进行赈灾、 抚恤。正赶上皇帝要接受天下百官的朝拜,王廷奏请皇帝严禁馈 赠,斟酌道里的费用,以戒备官场的邪恶,恢复民力。 ‎ 给事中张齐,曾经巡视边关,接受过商人的钱财。事情刚刚败露,就暗中求助徐阶的儿子徐璠从中斡旋,徐璠推辞不见他。张齐怀恨在心,于是摘取齐康奏疏中的话弹劾徐阶,徐阶称病引退。王廷便揭发张齐的奸诈好利的劣迹,进谏:“张齐先前奉命赐赏宣、大的军队,接受了盐商杨四和的几千两银子,替他宣扬抚恤边地商人、革除以后的盐课等事,被大学士徐阶阻止。杨四和否认张齐收受贿赂,踪迹显露。张齐惧怕被治罪,于是借攻徐阶谋求掩饰自己。”皇帝便将张齐打入诏狱。给事中周芸、御史李纯朴为张齐的事申诉,称王廷、毛恺阿谀徐阶,给无辜者罗织罪名。诏令剥夺毛恺的官职,将王廷贬斥为民。 ‎ 巡抚四川的都御史曾省吾进谏“:王廷任苏州太守的时候,人们将他与赵清献相提并论。耿直有气节,始终没有更改。应该像毛恺一般恢复官职。”诏令他就原官职退休。万历十六年(1588),供给的粮食如定制,仍旧以其高寿特赐 慰问之情。第二年去世。谥号恭节。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