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黑龙江省佳木斯建三江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黑龙江省佳木斯建三江一中 2019-2020 学年高一上学期 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屡屡提及并不断丰富的一个国际关系 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一个关键原则和方向。那么,它的特色究竟“特” 在哪里?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认识其思想文化本源? 客观地说,世界上主要文明地区的政治文化中都有命运与共、共同体、世界主义的政治 思想,例如西方基督教世界秩序及西方永久和平论、印度思想中的“不害”、伊斯兰世界“天 下一家”、中国古代的“天下大同”等观念。总的来说,早期这些共同体观念解决的只是内 部秩序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不同文明之间如何共生共处的问题。其中,历史上不少共同 体思想还受到二元对立世界观的局限,它们所强调构建的共同体是以一个假想或现实的敌人 为目标的,这种思想很容易导致世界陷入对抗之中。事实上,直到今天,这种思想还在影响 着个别大国的外交政策,值得我们去辨别和防范。 我们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其思想文化本源来自传统和现代两部分。所谓传统, 中国古代有丰富的中外秩序资源,在当时地理所及的范围内,形成了一套处理中外关系的思 想和实践做法,这套思想和做法在今天需要创造性转化。所谓现代,“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还需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寻找本源。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共同体和人类解放的思想中,包含着 国际主义以及很多“人类命运与共”的资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关于世界不平等、剥 削以及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根源、改造的论述等,都是我们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 想本源。同时,这些思想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学理上区别于既往及现在流行的一 些共同体理论,如各种带有宗教色彩的联盟、大西洋共同体、“民主”价值观联盟等的重要 依据。 以往绝大多数国际秩序思想和实践,要么服务于强者,要么用来结成一个国家联盟以反 对另一个国家联盟,要么是一种宗教秩序的外在表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中蕴含的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它们的区别在于,其并不是从排他性国家联盟的角度来狭隘地理 解共同体,而是从世界范围不平等经济秩序的变革、大多数人实现自身解放从而结成联盟的 高度来理解共同体。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今天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否定其他文明中关于人类合 作的合理的思想资源。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开放的概念,不同的思想文化都可以从中找到 适合自己理解的位置。这个概念将随着全球人、财、物、智互联互通的发展,拥有越来越大 的世界基础,具有较广泛的心理认同和感召力量。 我们说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意味着当今世界就是一片祥和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 体的目标,一定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当前,国际关系中的矛盾、阻碍构 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因素仍然广泛存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还需要解决很多矛盾和 难题。中国倡导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在呼吁世界团结起来共同克服当前面临的困难。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网”,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只是要解决华夏文明内部秩序问题,还要解决不同文明之间如 何共生共处的问题。 B.直到今天,以一个敌人为目标构建共同体的思想还在影响着大国间的外交政策,这值得辨 别和警惕。 C.马克思主义中包含着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资源,这些资源在关于世界不平等和国际主义 的论述中。 D.作为一个开放的概念,“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排斥其他文明中关于人类合作的合理的思想 资源,不同的思想文化都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理解的位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关键原则和方向,自然 地引出了下文对其特色和思想文化本源的分析。 B.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反复提到其他的共同体观念和国际秩序思想,目的是通过对比突出“人 类命运共同体”的优越性,令人更易理解和接受。 C.本文重在论述“人类命运共同体”拥有强大的世界基础、广泛的心理认同和感召力量,并 顺势提出了实现这一理念的基本途径。 D.文末强调当今世界充满矛盾和冲突,意在表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并非一帆风 顺,需要克服很多困难,任重而道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要文明地区的政治文化中都有命运与共的政治思想,但早期它们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问 题,有些还受到二元对立世界观的局限。 B.中国古代有丰富的中外秩序资源,有一套处理中外关系的思想和实践做法,这是人类命运 共同体的传统本源。 C.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世界负责任的大国的共同目标,这一理想终将在不断解决矛 盾的过程中逐步实现。 D.今天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否定其他文明中关于人类合作的合理的思想资 源,但具有新意义。 (二)使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 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智慧城市的最早提出者美国的 IBM 公司认为,城市由关系到城市主要功能的不同类型的网络、基础设施和环境的六个核 心系统如组织(人)、业务/政务、交通、通讯、水和能源组成。这些系统以一种协作的 方式相互衔接。而城市本身,则是由这些系统所组成的宏观系统。所以智慧城市的实质是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摘编自科普中国网“智慧城市”条目) 材料二: 11 月 17 日,2017 亚太智慧城市发展高峰论坛在深圳会展中心启幕,论坛云集众多国 内外领先智慧城市的政府代表及领袖,还有智慧城市领军企业的学者、精英,共同探讨智 慧城市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应对智慧城市发展问题的解决方案,为同行以及观众打 开思路,开拓视野。华为、中电科、平安科技、国民技术等众多智慧城市领域领军企业前 来参展,还带来了各自的智慧解决方案和新近成果。 国家信息中心主任程晓波在致词时指出,全国各地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并取得了显 著的成效。特别是在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方面不断深化,新型智慧 城市已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典型载体和落实四化同步的范例。 程晓波表示,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自己很高兴见到中国智慧城市已经从最初的起跑、 跟跑发展到当前的并跑阶段,到未来可能会实现领跑和超越。 程晓波表示,尽管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推进步伐非常快,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 国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诸多挑战。发展政策相对滞后,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 网络安全隐患突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还要提高。既要体现政府的智能作用,在 规划、设计、建设和评估过程中,更多地调动大众参与积极性,还要发挥好市场的决定性 作用,激发体制活力,引入社会资本来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并通过移动互联的技术应用 来突破瓶颈,为大众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服务,让大众体会到智慧城市带来的 现实获得感。如何加强智慧城市建设,程晓波开出了几个药方。 (摘编自《程晓波: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已从“跟跑”发展到“并跑”阶段》) 材料三: 本届(2016)智慧城市评估体系共有六大类一级指标,包括智慧基础设施、智慧治理、 智慧民生、智慧经济、智慧人群及保障体系。根据一级指标得分率情况来看,“保障体系” 得分最高,整体情况普遍良好;“智慧基础设施”“智慧治理”两类指标的得分率都在 40%以上,表明大部分城市的建设水平相对较好;而“智慧经济”与“智慧民生”两类指 标得分情况明显偏低,说明我国现阶段大部分城市在该方面的建设还有明显不足,需要建 设者们深入了解群众生活的真需求和期待,为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 而通过对 201 个样本城市的行政区划对比,可见华东与华南地区平均得分明显高于全 国平均分数,并且其智慧城市建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地区;东北、华北、华中、西南四个 地域成绩较为相近,智慧城市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而西北地区总体得分最低,需要加强开 发。 (摘编自科学网《第六届“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发布》) 材料四: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4.下列不属于“智慧城市”的概念的一项是 ( ) A.智慧城市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涉及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 B.智慧城市是新的城市形态,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与城市转型发展相融合的产物。 C.智慧城市由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体现城市走向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本质需求。 D.智慧城市提供广覆盖、多层次、差异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公众能分享其建设成果。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数字化转型大潮带来全球智慧城市竞赛,为应对竞赛,我国各地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目前发展到并跑阶段,未来必定实现领跑和超越。 B.智慧城市实质是运用先进信息技术,主要对关系到城市主要功能的不同类型的六个核心系 统所组成的宏观系统,实现智慧式管理和运行。 C.据有关方面预计 2017 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达 6.0 万亿元,未来五年年均复合增长 率 34.64%,2021 年市场规模将达 18.7 万亿元。 D.依据第六届“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数据,华东华南平均得分要高于全国,西 北得分最低,可见智慧城市发展水平与当地经济有关。 6.“如何加强智慧城市建设,程晓波还开出了药方”,请结合材料二,给出加强智慧城市建 设的若干建议。(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下文字,完成 7~9 题。 巷口的红灯笼 李忠元 漆黑的巷口突然多了一盏大红灯笼,高高地挂在树上,虽然并不怎么明亮,可有了灯笼 照亮,经过巷口的夜归人,步履变得轻松了许多,他们能够看清脚下,轻而易举地找到家门。 搞此善举的是谁呢?挂灯笼的树下,只坐着个表情漠然、抱着竹竿的盲人。难道灯笼的 主人真的是这个看不见路的老人吗? 总是夜归的心理医生李闯心里感受到了一丝温暖,他开始留心起这件事,终于找到了答 案。 挂灯笼的人果然是那个盲人!每天天一擦黑,盲人就有些急切地一只手执竹竿探路,另 一只手提着那盏红灯笼从那间低矮的平房里步履蹒跚地走出来,来到那个巷口,费力地将大 红灯笼高高地举起,挂在树上旁逸斜出的一个丫杈上,就慢慢坐下来,面向前方,把自己定 格成一个翘首期盼的雕像。 李闯很好奇,慢步走过去,轻轻地开口问:“老伯,您每天在这里坐着,是在等什么人 吗?” 老人听有人说话,先是一愣,下意识地耸耸肩膀,抱紧了那支竹竿,答道:“是啊,我 是在等孙子啊!他放了学就会回来了……”老人说话时,并没有回头,依旧表情漠然地“望” 着远方,好像怕因自己一时疏忽,丢了什么东西一样。 老人还说他的孙子是个乖巧的孩子,很听话,在附近的盲人学校念书,成绩好得不得了, 将来一定是个高材生!说这话时,老人的脸上没了冷漠,换而代之的是一脸骄傲。 李闯以为自己找到答案了,没了疑问,就撇下了老人,去忙自己的事儿去了。 有一天,李闯回来得更晚,却看到了让他费解的一幕: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晚归,抽 出手里早已预备好的小竹竿,交到老人手里,而后被牵引着,有意深一脚浅一脚地拐进小巷, 进了那间低矮的平房。 这个就是老人的孙子吗?怎么看怎么也不像啊!李闯停下来,想一探究竟。 不一会儿,那个青年却再次钻出平房。李闯很生气地质问道:“你这人怎么这样,每天 晚上折腾一个双目失明的老瞎子,还有没有一点人道了?” 那人被李闯这么一问,竟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起先是抽抽搭搭,继而掩饰不住地大 声哭起来。 李闯不知所措,刚要说什么,那人却转身要给李闯跪下,他一边抽搭,还一边乞求李闯, 说:“大哥,您千万保守秘密啊!那个老人不是别人,他就是我的父亲,他的精神暂时出现 了一点问题……” 李闯耐心地倾听,真的听到了故事里去了。 原来,一个月前,巷子口修路,本来还很宽的路面,却不知为何今年突然瘦身了。老人 的孙子在离巷子口不远的盲人学校念书,孩子虽然看不见路,可自己却非常自立、自强,上 下学都不用人接送,一连上了五年都没什么差错,可这次修路,却不知为何把路修窄了,青 年贪黑起早忙着在外面打工养家糊口,忘了交代孩子,没想到儿子放学了,从学校到巷口 40 米的距离,他还是照旧走了 90 步就拐弯了,拐弯撞树上也好,可偏偏市政在那里又新修了 一个马葫芦,当天马葫芦盖偏偏让人偷走了,孩子冲上马路牙子,就掉了下去,当时天黑还 下着雨,马葫芦里积满了水,刚一入水孩子还将那支小竹竿举过头顶晃动,企图引起路人的 注意,可巷口太黑了,没人发现晃动的竹竿,孩子挣扎了半天,终于溺水身亡…… 青年说到这里,已是泣不成声。 此时,李闯的眼里也涌出了泪水,但他还是强忍着,继续听着这个让人无比痛心,又异 常令人感动的故事—— 孩子的爷爷接到邻居报信,当即就昏了过去,等老人醒来后,他就像变了一个人,魔怔 了一样,每天天一擦黑,他就点上灯笼,吃力地摸到巷子口,把灯笼挂在树上,坐下来,慢 慢等孙子放学,直到青年下班回来,悄无声息地扮演孙子角色,让他牵着回到家里,他老人 家才能安心地上床睡觉…… 青年最后哭着说:“大哥,老人都这把年纪了,我能装装孙子,也算是尽孝了吧!” 李闯很受感动,在李闯的劝说下,青年把老人搀到了他的心理工作室,经过李闯一段时 间认真细致的心理疏导,老人的病终于痊愈了。 老人再也不去那个巷口守夜了,可那个没有路灯的巷口,还是每晚都挂着一盏大红灯笼, 风雨不误。那是盲人老伯坚持要挂的。他说:“有了这盏大红灯笼,那些走夜路的人才不会 像孙子一样迷失方向!”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三段中“心理医生”交代了李闯的职业。这处交代很重要,它为下文李闯为盲人爷爷疏 导心理埋下了伏笔,这样设置体现了故事情节的合理性。 B.第四段中“步履蹒跚”“费力”“慢慢坐下来”这些用语完全符合一个老年盲人行动不便的 特点,表现了作者深厚的写作功底和细致的观察力。 C.“马葫芦盖偏偏让人偷走了”是老人孙子丧命的直接原因,这表现了作者对偷盗行为的强 烈谴责,也表现了我国在基础设施管理方面的严重欠缺。 D.“文似看山不喜平”,此小说在叙述时最大特点的是避免平铺直叙,让行文不单调,为此 它采取了设置悬念、故事发展一波三折、插叙等方式。 8.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李闯这个人物形象在文中的作用。(6 分) 9.“巷口的红灯笼”是本文的题目,在开头、结尾和行文中多处出现,说说它的作用。(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 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 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中酒,亚父谋 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项羽曰: “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 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 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亦因遂已,无诛沛公之心矣。是日微樊 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项籍既死,汉王为帝,以哙坚守战有功,益食八百户。楚 王韩信反,哙从至陈,取信,定楚。更赐爵列侯,与诸侯剖符,世世勿绝,食舞阳,号为舞 阳侯,除前所食。哙以吕后女弟吕须为妇,生子伉,故其比诸将最亲。先黥布反时,高祖尝 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 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 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 事乎?”高帝笑而起。 (节选自《史记》)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 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 B.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 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 C.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 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 D.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 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高祖,是中国古代帝王的庙号,如刘邦被称为汉高祖,李渊被称为唐高祖。 B.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尊者在左,御者在中,又一人在右,称车右或骖乘。由 武士充任,负责警卫。 C.禁中,表示禁令所及范围之内,指帝王所居宫内,也作“禁内”。帝王所居的宫苑,因不 许人随便进出,故有此称。 D.“陛下”,陛,原指帝王的宫殿。“陛下”后来变成了尊称帝王的称谓。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樊哙出身低微,以杀狗为生,当初和高祖在丰县起兵,高祖为沛公,樊哙为舍人,跟从沛 公攻打沛县、胡陵、方与。 B.樊哙有勇有谋。鸿门宴上,项庄舞剑,威胁沛公安全时,樊哙毅然闯入军帐,面对项羽慷 慨陈词,明为责备项羽,实则为沛公开脱。 C.樊哙生性豪爽。在项羽帐中,大口喝酒,生食猪腿,不仅没有被项羽治罪,反而赢得了项 羽的称赞。 D.樊哙胆识不凡,衷心为君。高祖一度病重,不肯见人,樊哙率众闯入,以赵高作乱之事警 示高祖。高祖一笑而起。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2)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宿陕府北楼奉酬崔大夫二首 陆畅 其一 楼压黄河山满坐,风清水凉谁忍卧。 人定军州禁漏传,不妨秋月城头过。 其二 一别朱门三四春,再来应笑尚风尘。 昨宵唯有楼前月,识是谢公诗酒人。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诗中,首句雄奇磅礴,“压”字写出北楼之高,“满”字则写出北楼上视野之开阔。 B.前诗写因为楼高,故而诗人觉得“风清水凉”,也正因如此,所以诗人才难以入眠。 C.后诗中,“别”“笑”二字写出诗人近几年羁旅漂泊的生活状态,达观里有一些苦辛。 D.两首诗角度不同,前诗从空间切入,侧重写景;后诗从时间切入,侧重写人。 15.两首诗都写了“月”,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 , 。 (2)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种情 况可以用《出师表》中 “ , ”来形容。 (3)《赤壁赋》中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桃源”的争夺也许是当今最为激烈的一类文化资源的争夺了。比如赤壁,比如隆中, 比如女娲故里、伏羲故里、黄帝故里,都有若干地方互相争抢、各不退让,但参与争夺的毕竟 还是少数,毕竟只是关联密切的地方才有争夺的资格。桃源则不同,她本来就是陶翁的想象, 陶翁的梦,大江南北,相似于桃源景致的所在不知有多少,( )陶翁足迹停留的 地方 当仁不让,就是陶渊明做梦也未曾梦到的所在,照样可以“传说”、可以有 “民间故事”证明其“正宗”地位。不要说早已目迷五色、心陷物欲的现代人,即便起陶翁 于地下,怕也是难以辨识真伪的。 凭心而论,这些 难以计数的“桃源”,与陶翁笔下实在是极为相似,一样的 林,一样的水,一样的洞,一样的别有洞天。无林的栽上了林,缺水的引来了水,不是洞天深处 别有天的,可以开一段曲里拐弯的洞、布一出豁然开朗的景,现代的仿真术,还有什么不能造 出来呢?但造得了“形”,“神”却是造不出来的,那深层的 是造不出来的。 人世间或许是不会有桃源的,寻觅桃源的所有人,都像那个武陵渔人,注定再也不得而入 桃源之门。渔人是这样,陶渊明也是这样,真正的桃源是永远找不到的,正因为找不到,才会有 《桃花源记》那样的 ;正因为找不到,桃源才会有那无尽的永恒的魅力。对于每个 寻觅桃源的人来说,桃源只在心中,只在梦里。何必苦苦追寻呢?当静夜来临的时节,当晨曦初 吐的时候,请安顿好你的心,静静咀嚼桃源的滋味。转过身,离开仿真的茅舍、土屋、田畴, 离开作秀的“农夫”、“黄发”、“垂髫”,重新走入曲曲弯弯的山洞、走向回程。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谁不可以亮出“桃源”的招牌呢? B.谁可以亮出“桃源”的招牌呢? C.谁都可以亮出“桃源”的招牌! D.谁不可以亮出“桃源”的招牌!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固然 形形色色 内容 神来之笔 B.固然 林林总总 内涵 神来之笔 C.纵然 林林总总 内容 生花妙笔 D.纵然 形形色色 内涵 生花妙笔 19.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人世间或许是不会有桃源的,所有寻觅桃源的人,都注定像那个武陵渔人,再也不得桃源之 门而入。 B.人世间或许是不会有桃源的,所有寻觅桃源的人,都注定像那个武陵渔人,再也不得门而入 桃源。 C.人世间或许是不会有桃源的,寻觅桃源的所有人,都注定像那个武陵渔人,再也不得而入桃 源之门。 D.人世间或许是不会有桃源的,寻觅桃源的所有人,都注定像那个武陵渔人,再也不得桃源而 入之门。 20.将下面一段文字压缩为一句话,表明作者的主张。(不超过 23 个字) 我绝不反对倾向诗本身。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和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都是有强烈倾向的 诗人,但丁和塞万提斯也不逊色;而席勒的《阴谋与爱情》的主要价值就在于它是德国第一 部有关政治倾向的戏剧。现代的那些写出优秀小说的俄国人和挪威人全是有倾向的作家。可 是我认为,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该特别把它指出来,同时 我认为作家不必要把他所描写的社会冲突的历史的未来的解决办法硬塞给读者。 21.二难推理,也称假言选言推理。它是由两个假言命题和一个选言命题做前提,推出结论 的推理。人们常常运用这种推理使对方陷入左右为难、进退维谷的境地,进而解决自己的难 题。请阅读下面一则故事,在横线上补全二难推理的推断过程。(6 分) 有一位青年拜当时著名的辩者普诺塔哥拉斯为师学习法律,就学费给付事宜,两人达 成协议:毕业时给付一半学费,另一半学费待该青年第一次出庭打赢官司时付清。但毕业后 此青年一直不出庭打官司,也不肯给付另一半学费。普诺塔哥拉斯无奈将其告上法庭,在法 庭辩论时,普诺塔哥拉斯提出以下二难推理: 如果① ,那么按照协议约定② ;如果③ ,那么④ ,⑤ 。总之, 无论学生的这场官司赢还是输,⑥ 。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作文。 鲁迅先生在《社戏》结尾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 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作家琦君在异乡面对自己酿就的春酒,也发出感慨:究竟不是地道 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正真的家醅呢? 时光流逝,事实变迁,让我们的生活里有太多的“再也没有”。“再也没有”也许是一份 不再拥有的遗憾,也许更是一种成长中的美好。“再也没有”里,有对往事的追念,有对现 实的感怀,有对未来的期盼……请以“再也没有”为题,写一篇文章。(60 分) 要求:(1)要有真情实感;(2)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3)不少于 800 字;(4) 不得抄袭、套题;(5)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参考答案】 1.【答案】D A.“解决华夏文明内部秩序问题”,推断错误。B.“大国间的外交政策”扩大范围,是“个 别大国”。C.“这些资源在关于世界不平等和国际主义的论述中。”理解错误。 2.【答案】C “并顺势提出了实现这一理念的基本途径。”无中生有。 3.【答案】C 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世界负责任的大国的共同目标,说法原文无据。 4.【答案】D 答非所问。 5.【答案】A “未来必定实现领跑和超越”错,表述绝对。 6.【答案】(1)需要政策支持和实现顶层设计。(2)激发体制活力和调动大众参与。(3)通 过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应用突破瓶颈和深化技术创新。 7.【答案】C 8.【答案】①李闯贯穿全文,是小说的线索人物。②通过李闯的见闻展现整个故事,增强了 故事的真实性、客观性。③他是小说主题的呈现者,李闯作为事件的参与者,治愈了老人的 心理疾病,进一步突显文章的中心,体现了作者所弘扬的“真、善、美”的主题。④他和小 说中的其他人互相衬托,共同构成了一幅人间自有真情在的美景。(每点 2 分,答满三点得 满分) 9.【答案】①作为标题,它起到了吸引读者的良好效果。②它出现在首段和尾段,使文章结 构严谨,开合有致。③在文中它是抒情的载体。它承载了一个爷爷对孙子的思念、关怀、爱 护之情,也承载了一个陌生人对其他陌生人的关爱之情。④在它的身上呈现了小说主题的深 广性,从对孙子的小爱到对大众的大爱,这盏灯笼表现了深刻的主题。(每点 2 分,答满三 点得满分) 10.【答案】C 11.【答案】D 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 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 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D项,“陛,原指帝王的宫殿”错误,“陛”应 该指殿前的台阶。故选D。 12.【答案】A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 “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 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A项,“当初和高祖在丰县起兵,高祖为沛公,樊 哙为舍人”错误,时间和事件不一致,从文中来看,第一段说“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 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由此可知,刘邦称沛公,樊哙为舍人,是在攻下沛县之后。选A。 13.【答案】(1)沛公带一百多骑兵(或“沛公使一百多骑兵跟从他”)(来到项营),通过项 伯当面拜见项羽,(向项羽)谢罪,(说明)没有封锁函谷关(不让诸侯军进入关中)的事。 (“从”,动词使动,使……跟从,或“率领”;“因”,介词,通过;“面见”,当面拜见,“面”, 名词做状语;“谢”,谢罪。每个 1 分,句意 1 分。) (2)这一天若不是(如果没有)樊哙闯进大营责备项羽的话,沛公的事业几乎就危险了(完 了)。(“是日”,这一天;“微”,(如果)没有;“诮让”,责备;“殆”,危险。每个 1 分,句 意 1 分。) 14.【答案】B 难以入眠不是因为天凉,而是因为景美,不忍心睡觉。 15.【答案】①前诗借景抒情,写秋月从城头经过,渲染出清凉幽静的氛围,衬托出诗人欣 赏美景而不忍入眠的愉悦;(3 分)②后诗采用拟人手法,借唯有明月识得“我”是与“谢 公”一同吟诗品酒之人,既称许了崔大夫的高雅,也委婉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以及 漂泊多年怀才不遇的郁闷。(3 分) 16.【答案】(1)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17.【答案】A 18.【答案】B 19.【答案】A 20.【答案】文学作品的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流露出来。(5 分,句意通顺 1 分) 21.【答案】①学生打赢这场官司,②他必须付清另一半学费;③学生没有打赢这场官司, ④按照法庭判决,⑤他必须付清另一半学费 。⑥他都应付清所欠的另一半学费 。 22.【答案】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