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0-2021学年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课时作业15 《红楼梦》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教材2020-2021学年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课时作业15 《红楼梦》 Word版含解析

课时作业 15 《红楼梦》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红楼梦》和中华文化 周汝昌 《红楼梦》以前的章回体“稗官”“野史”绝无如此弘广深厚的 文化内涵容量,曹雪芹以前的作者群,也不曾有过像他这般才情灵慧 的大手笔:两者凑泊,形成了诞生这部伟大的文化小说的历史条件, 正所谓前无史例,后继为难。那么,这部小说究竟继承和发展了中华 文化的哪些精髓、何等光芒呢? 简要而言,有两条主脉,贯串了全书。这两条主脉,并非我辈读 者的臆想创说,实由作者自己明文提醒,即:一干裙钗、几个异样女 子的“小才微善”。一部大书的主题眼目,豁然尽展于此。作者的文 风,语淡而意谦,然其含蕴至丰。 吾人须知:一“才”一“善”,便是雪芹对我中华文化这精髓命 脉的最经济的简括和深识。才是什么?一般理解大抵以为是指“文 才”“诗才”,在《红楼梦》而言更是如此“无疑”的事意。其实这 是看错了。试看: 一、“无才可去补苍天”——石头;二、“才自精明志自高”—— 探春;三、“都知爱慕此生才”——凤姐;四、“试才题对额”—— 宝玉;五、“才选凤藻宫”——元春;六、“才华阜比仙”——妙玉。 这些例子中,只有宝玉所试之“才”实指文才,其余诸人,皆非 此一狭义可限。最明显的是探、凤二例,凤是今之所谓“文盲”,其 才与诗文了无干涉。元春入选,明言是由“贤德”。妙玉的才,以仙 为喻,亦非仅指能诗而已。这样一说,则《红楼梦》所重之才,所包 甚为广博。 原来,“才”是中华大文化中的一项至关重要的节目,是中华民 族对客观世界的一种高层次的认识感悟。在《易经》的《说卦》中就 已提出了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是谓“三才”的理念。“三才” 概括了宇宙万物和人类的体性功能、生机动力,而人居三者之中,为 “天地之心”,独占“性灵”之位。这也就是“天人合一”的哲思的 另一逻辑形式。 天之才,表现为风云雷电,节序光阴。地之才,表现为山川动植, 品类众生。人之才,则表现为智慧聪明,情思才干。 所谓“天人合一”,实即“天人本一”,人也是天的一部分,又 是天的精华体现。 所以,在《红楼梦》中,原始根由是女娲炼石,石乃“通灵”—— 是为天人一体可以互感互通这中华哲思的“艺术解说”。 “才”,从汉字造字学来讲,它是植物生长而未成待展的意象 ——有如“半木”之形。而“华”即生命的升华,在植物表现为开花, 在人则表现为“才华”。而才华者,在农工则为良耕巧匠,在士子即 为诗圣文宗,在妇女亦必心灵手巧,针黹精能。此在古时,势所定才, “贵”“贱”分途,男女异致,而“才”的木质(体性)却是“其致一 也”。 《红楼梦》首标一字曰“才”,其故在此。 有才者,必有情,“才情”一词,紧系两者,是以曹雪芹又曰其 书“大旨谈情”。 那“微善”的善,又当何解呢? “善”的包容量也十分广博,但,通俗地讲,它的主意义在于品 德——品德与才情,正是我上文所标明的两大主脉。两者并驾而方轨, 成为中华民族对于“人”的基本要求,亦即“鉴定”人的超标准尺 度。 简单地“区分”:才属情,善属性。 孟子主性善。《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是为旧时启蒙教 材的第一义。《四书·大学》开头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这在曹雪芹书中竟两次分引过,堪称特例。贾宝玉公 然宣称:除“明明德”外无书!从这一点来看,曹雪芹所称于那些“闺 女”(一干裙钗,异样女子)者,也应是“善”在性地心田——至少是 以品德为主,而其他才具技能居次。 至此可知,一部《红楼梦》,主旨为的是给女儿传神写照,阐发 幽光,而其所传,不离“才”“善”两端。即此一条主旨要义,亦足 以可晓悟,这是中华民族的一部“文化小说”,名实相副,当之无愧, 何用谦虚。 (节选自《新华文摘》,有删改) 1.下面对文中“小才微善”的“才”的概念的理解,切合文意 的一项是( D ) A.“才”就是指人的智慧聪明、情思才干,它包括文才、诗才、 理家才等。 B.“才”是中华民族对客观世界的一种高层次的认识感悟,是 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 C.“才”是“天之才”“地之才”“人之才”的统称,它概括 了宇宙万物和人类的体性功能、生机动力。 D.“才”指的就是与“天之才”“地之才”相对并列的“人之 才”。它融“天之才”“地之才”之精华为一身而具“性灵”特点, 其常表现为人的智慧聪明、情思才干。 解析:A 项,“智慧聪明、情思才干”是“才”的表现。B 项, 是对“才”的评说,无内涵。C 项,依据文意及“一干裙钗、几个异 样女子的‘小才微善’”可知此处的“才”仅指“人之才”。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B ) A.作家曹雪芹弘广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修养和杰出的才情灵慧 融汇聚合,促成了他的伟大“文化小说”《红楼梦》的诞生。 B.《红楼梦》中的“才”包含广博,但因书中所写的人物之才 多为“文才”“诗才”,所以人们很容易把“才”等同于“文 才”“诗才”,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C.《红楼梦》中女娲所炼“无才补天”的“通灵”之石,就是 后来贾宝玉佩戴的“通灵宝玉”,这是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艺 术表现。 D.在《红楼梦》中,“才”与“情”紧密相连,有“才”必有 “情”,如林黛玉集才与情于一身,而“善”则属“品性”,是人的 品德的主要内容,如贾宝玉对晴雯、袭人。 解析:B 项,文中只说有宝玉的文才,而选项中说“所写的人物 之才多为‘文才’”。 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推理正确的一项是( C ) A.因为深厚弘广的文化和杰出的才情灵慧一直未能在同一作家 身上兼具,所以在曹雪芹的《红楼梦》之前未产生伟大的“文化小 说”;这之后,如果有作家兼具这两个素质,就必定能创作出类似《红 楼梦》的伟大“文化小说”。 B.才与善,二者并驾而方轨,成为中华民族鉴定人才的超标准 尺度。小说作品只要表现其中一条主旨要义,就堪称“文化小说”。 C.小说《红楼梦》表面只写“一干裙钗、几个异样女子”的“小 才微善”,实际全书深蕴丰厚广大的中华传统文化,是对中华文化的 继承和发展,称其“文化小说”,名实相副。 D.除《红楼梦》外,中国古典小说再无第二部“文化小说”, 原因就是那些小说既无多少中华传统文化的因子,更没有扣住中华传 统文化的精髓来写。 解析:A 项,两大条件是必要而非充分条件,伟大作品产生的原 因极为复杂。B 项,应特指中华民族的文化小说。D 项,即使满足了 这两点也未必成“文化小说”,两者无必然关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宝玉见他摔了手帕来,忙接住拭了泪,又挨近前些,伸手挽了林 黛玉一只手,笑道:“我的五脏都碎了,你还只是哭。走罢,我同你 往老太太跟前去。”林黛玉将手一摔,道:“谁同你拉拉扯扯的。一 天大似一天的,还这么涎皮赖脸的,连个道理也不知道。”一句没说 完,只听喊道:“好了!”宝林二人不防,都吓了一跳,回头看时, 只见凤姐儿跳了进来,笑道:“老太太在那里抱怨天,抱怨地,只叫 我来瞧瞧你们好了没有。我说不用瞧,过不了三天,他们自己就好了。 老太太骂我,说我懒。我来了,果然应了我的话。也没见你们两个人 有什么可拌的,三日好了,两日恼了,越大越成了孩子了。有这会子 拉着手哭的,昨儿为什么又成了乌眼鸡呢!还不跟我走到老太太跟前, 叫老人家也放些心。”说着,拉了林黛玉就走。林黛玉回头叫丫头们, 一个也没有。凤姐道:“又叫他们作什么?有我伏侍你呢。”一面说, 一面拉了就走。宝玉在后面跟着。出了园门,到了贾母跟前。凤姐笑 道:“我说他们不用人费心,自己就会好的。老祖宗不信,一定叫我 去说合。我及至到那里要说合,谁知两个人倒在一处对赔不是了,对 笑对诉,倒像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两个都扣了环了。那里还要人去 说合。”说的满屋里都笑起来。 此时宝钗正在这里。那林黛玉只一言不发,挨着贾母坐下。宝玉 没甚说的,便向宝钗笑道:“大哥哥好日子,偏生我又不好了,没别 的礼送,连个头也不得磕去。大哥哥不知我病,倒像我懒,推故不去 的。倘或明儿恼了,姐姐替我分辨分辨。”宝钗笑道:“这也多礼。 你便要去,也不敢惊动,何况身上不好。弟兄们日日一处,要存这个 心,倒生分了。”宝玉又笑道:“姐姐知道,体谅我就好了。”又道: “姐姐怎么不看戏去?”宝钗道:“我怕热。看了两出,热的很。要 走,客又不散。我少不得推身上不好,就来了。”宝玉听说,自己由 不得脸上没意思,只得又搭讪笑道:“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 也体丰怯热。”宝钗听说,不由得大怒,待要怎样,又不好怎样;回 思了一回,脸红起来,便冷笑了两声,说道:“我倒像杨妃,只是没 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的。”二人正说着,可巧小丫头 靛儿因不见了扇子,和宝钗笑道:“必是宝姑娘藏了我的。好姑娘, 赏我罢。”宝钗指他道:“你要仔细!我和你顽过,你再疑我。和你 素日嘻皮笑脸的那些姑娘们跟前,你该问他们去。”说的个靛儿跑了。 宝玉自知又把话说造次了,当着许多人,更比方才在林黛玉跟前更不 好意思,便急回身又同别人搭讪去了。林黛玉听见宝玉奚落宝钗,心 中着实得意;才要搭言,也趁势儿取个笑,不想靛儿因找扇子,宝钗 又发了两句话,他便改口笑道:“宝姐姐,你听了两出什么戏?”宝 钗因见林黛玉面上有得意之态,一定是听了宝玉方才奚落之言,遂了 他的心愿,忽又见问他这话,便笑道:“我看的是李逵骂了宋江,后 来又赔不是。”宝玉便笑道:“姐姐通今博古,色色都知道,怎么连 这一出戏的名字也不知道,就说了这么一串子。这叫‘负荆请罪’。” 宝钗笑道:“原来这叫作‘负荆请罪’!你们通今博古,才知道‘负 荆请罪’,我不知道什么是‘负荆请罪’。”一句话还未说完,宝玉 林黛玉二人心里有病,听了这话,早把脸羞红了。凤姐于这些上虽不 通达,但只看他三人形景便知其意,便也笑着问人道:“你们大暑天, 谁还吃生姜呢?”众人不解其意,便说道:“没有吃生姜。”凤姐故 意用手摸着腮,诧异道:“既没人吃生姜,怎么这么辣辣的?”宝玉 黛玉二人听见这话,越发不好过了。宝钗再要说话,见宝玉十分惭愧, 形景改变,也就不好再说,只得一笑收住。别人总未解得他四个人的 言语,因此付之流水。一时,宝钗凤姐去了。林黛玉笑向宝玉道:“你 也试着比我利害的人了。谁都像我心拙口笨的,由着人说呢。”宝玉 正因宝钗多了心,自己没趣;又见林黛玉来问着他,越发没好气起来。 待要说两句,又恐林黛玉多心,说不得忍着气,无精打采,一直出来。 (选自《红楼梦》第三十回,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与鉴赏,恰当的一项是( D ) A.选文中王熙凤的语言俏皮有趣,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她说 合宝黛二人很有效果,因为她的打趣,二人不再生气。 B.黛玉虽对宝玉生着气,但对王熙凤并没有什么气,所以见到 王熙凤,便一同高高兴兴地来到贾母身边。 C.宝玉在贾母身边自觉无言,就拿宝钗开玩笑,不料被宝钗奚 落嘲弄,黛玉和他说话,他也不想再说话。 D.王熙凤觉察宝玉、黛玉、宝钗三人情形不对,就插科打趣说: “你们大暑天,谁还吃生姜呢?” 解析:A 项,宝黛二人不再生气并不是因为王熙凤的说合。B 项, “便一同高高兴兴地来到贾母身边”错,黛玉是被王熙凤拉到贾母身 边的。C 项,“他也不想再说话”错,宝玉想说,但是怕黛玉多心。 5.王熙凤在宝玉、黛玉那里所说的话和在贾母身边所说的话有 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答:相同之处:王熙凤认为老太太让她去说合,完全是多此一举。 不同之处:前者以长辈身份数说宝玉、黛玉不应该总是闹矛盾;后者 侧重说二人闹矛盾可自行和好,以晚辈身份宽慰贾母。 解析:题干要求分析王熙凤在宝玉、黛玉那里所说的话和在贾母 身边所说的话有何异同,答题时要先找到王熙凤说的话,然后再进行 分析。概括时不可简单抄录原文。 6.薛宝钗是《红楼梦》中深得长辈喜爱的娴雅淑女,选文中她 的行为表现出怎样的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答:①端庄自持。宝玉拿她开玩笑,说她“体丰怯热”,宝钗大 怒,待要怎样,却又不好怎样。②以牙还牙,聪明犀利。趁黛玉得意 来奚落,用“负荆请罪”嘲笑了宝玉黛玉二人。③宽容大度。还要继 续讽刺,见宝玉十分惭愧,也就不再说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