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广州市天河区普通高中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选试题:阅读与表达10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东广州市天河区普通高中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选试题:阅读与表达10Word版含答案

www.ks5u.com 阅读与表达(十)‎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l一3题。‎ 第Ⅰ卷阅读题 共性推衍原理 根据人类自身经验可以认为,原始的文明至少应与这样一些对象有关:农牧业、城市、陶器、冶金、文字等。较先进的文明则表现为电能与核能的应用,建立射电天文学、进行空间探索、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等,这些乃是一个文明世界有能力向异星文明显示自身的存在,或可望搜寻到其他文明的起码条件。 目前我们所知的文明种族只有人类本身。人们在探索地外文明时,就不得不借鉴人类自身的文明进行推理。“平庸原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经常运用的一种假设。它的实质是一种外推,其要点是:在大量同类天体构成的待研究的总体中,如果目前已查明具体性质的天体样品仅有惟一的一个,则认为该总体中的其余天体都具有与之相同的特征;若已查明其具体性质的天体样品有为数不多的若干个,则认为该总体的其余天体都具有少数样品的平均特征。例如,17世纪荷兰科学家惠更斯曾假设天狼星与太阳具有相同的固有亮度,同时他又估算出太阳的视亮度是天狼星视亮度的多少倍,从而推断出天狼星与地球的距离乃是日地距离的2.8万倍,即0.45光年;现代用三角方法直接测定的结果则是8.6光年,两者相差不到20倍。‎ 可见在无法直接测定恒星距离的时代,惠更斯的做法对于人类认识恒星之遥和宇宙之大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他认为天狼星与太阳的固有亮度相等,实际上就是相信太阳在群星之中的“共性”。 ‎ ‎20世纪中叶,平庸原理这一术语逐渐定型。1966年,美国天文学家卡尔?萨根和苏联天文学家仁克洛夫斯基在《宇宙中的智慧生命》一书中,以整章的篇幅首次较为详尽的讨论了这一假设。他们认为该假设的出发点归根到底在于地球上的原子与遥远天体上的原子本质上相同,它们有着同样类型的相互作用,由同样的自然规律支配它们的运动,这实际上就是高度信奉物质世界及其运动规律的统一性;在探索地外文明时常用的说法,则是笃信我们自己的“共性”。 ‎“共性推衍原理”平庸原理的统计本质决定了它的应用范围不仅限于天文学。事实上,人们在根据有限的已知信息预测未来情况或外推未知情况时,往往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应用这一原理。诚然,平庸原理只是一种粗略的近似和朴素的类比,它不能对事物的个性提供任何新的知识;运用平庸原理往往是在暂时无法逐一考察被研究对象具体特征的情况下采取的权宜之计。然而,正是采用了这一原理才使人们在上述特定条件下摆脱了消极等待的被动局面,并为现阶段地外文明研究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对“共性推衍原理”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 ‎ A.共性推衍原理是人们在探索地球外文明时,根据人类自身的文明进行推理的理论。‎ ‎ B.共性推衍原理是一种粗略的近似和朴素的类比,不能对事物的个性提供任何新的知识。‎ ‎ c.共性推衍原理产生的前提是高度信奉物质世界及其运动规律的统一性。‎ ‎ D.共性推衍原理是人们预测或外推未知情况时根据人类已知的信息进行相同或类似推理的 ‎ 方法。‎ ‎2.文中画线句子“实际上就是相信太阳在群星中的‘共性’这句话的意思是( )(3分)‎ ‎ A.相信太阳是宇宙众多恒星中一颗不起眼的恒星。‎ ‎ B.相信太阳所具有的星体特征,其他恒星也具有或基本具有。‎ ‎ C.相信太阳的固有亮度和天狼星一样,都比较大。‎ ‎ D.宇宙中不止太阳系有生命存在,其他星系也应存在生命现象。 ‎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 A.我们认为原始的文明所具有的特征与农牧业、城市、陶器等对象有关,这是根据共性推衍原理推断出来的。‎ ‎ B.惠更斯采用共性推衍原理探索天狼星,结论的准确性在当时已属难能,为1 7世纪地球外文明研究做出了积极贡献。‎ ‎ C.地球上的原子与遥远天体上的原子的本质相同并有相同类型的相互作用,是由于支配它们运动的自然规律相同。‎ ‎ D.虽然应用共性推衍原理往往是一种权宜之计,但事实上人们根据有限的信息预测未来情况时往往会应用到它。‎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孟轲受业于子思,既通,游于诸侯,所言皆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然终不屈道趣舍,枉尺以直寻。尝仕于齐,位至卿,后不能用。孟子去齐,尹士曰:“不识王之不可以为汤、武,则是不明也;识其不可,然且至,则是干禄也。千里而见王,不遇故去,三宿而后出昼①‎ ‎,是何濡滯也?”轲曰:“夫尹士乌知予哉!千里而见王,是予所欲也;不遇故去,岂予所欲哉!予不得已也。予三宿而出昼,于予心犹以为速,王庶几改诸。王如改之,则必反予。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 鲁平公驾,将见孟子,嬖人臧仓谓曰:“何哉,君所谓轻身以先于匹夫者?以为贤乎?”乐正子②曰:“克告于君,君将为来见也。嬖人有臧仓者沮君,君是以不果。”曰:“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之所能也。吾不遇于鲁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 又绝粮于邹、薛,困殆甚,退与万章之徒序《诗》《书》、仲尼之意,作书中外十一篇,以为“圣王不作,诸侯恣行,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于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塞仁义也。仁义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也。吾为此惧,闲先王之道,距杨、墨,放淫辞,正人心,熄邪说,以承三圣者。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梁惠王复聘之,以为上卿。‎ ‎【注】①昼:齐国邑名。②乐正子:即乐正克,孟子弟子,当时在鲁国做官。‎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识其不可,然且至,则是干禄也 干:谋取 ‎ B.嬖人有臧仓者沮君 沮:阻挠 ‎ C.闲先王之道 闲:放下 ‎ D.距杨、墨,放淫辞 距:抵制 ‎5.下列选项中分别表现孟子在宣扬孔子学说过程中的‘穷”与“通”的一组是( )(3分)‎ ‎ A.绝粮于邹、薛 不屈道趣舍,枉尺以直寻 ‎ B.所言皆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梁惠王复聘之,以为上卿 ‎ C.受业于子思 尝仕于齐,位至卿 ‎ D.鲁平公驾,将见孟子 识其不可,然且至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尹士认为,孟子不远千里来见齐王,如果不是不明智,就是为谋求个人利禄,离开齐国时在昼邑“三宿而后出”,这也太迟缓了。‎ ‎ B.孟子在昼邑“三宿而后出”,是因为他相信如果多停留几天,齐王就可能回心转意请他回去,可等到齐工改变态度,他已经不便在昼再停留下去了。‎ ‎ C.孟子游说诸侯的途中,在遭“绝粮”的困厄时依然发愤著述,为《诗》、《书》等作序,最后于被梁惠王聘为上卿。‎ ‎ D.孟子认为,杨朱、墨翟的学说不破除,就会阻止仁义施行,杨墨将会率领野兽吃人,并导致人们相互残杀的局面。‎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 ‎ (2)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塞仁义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8—9题。‎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①一灯明。‎ ‎ 【注】①篱落:篱笆。‎ ‎8.诗歌开头两句中“送”“动”用语巧妙,请简析它们的使用效果。(5分)‎ ‎9.简析后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 (1) ,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白居易《琵琶行》)‎ ‎ (2)生乎吾后, ,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 ?(韩愈((师砌)‎ ‎ (3)求之不得, 。 ,辗转反侧。 ((《诗经·关脚)‎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H4)题。(25分)‎ 母亲的来信 ‎【苏】克拉夫琴科 ‎ 母亲来信了。‎ 在初来城里的日子里,文卡总是焦急地等待着母亲的信,一收到信,便急不可待地拆开,贪婪地读着。半年以后,他已是没精打采地拆信了,脸上露出讥诮的冷笑——信中那老一套的内容,不消看他也早知道了。母亲每周都寄来一封信,开头总是千篇一律:“我亲爱的宝贝小文卡,早上(或晚上)好!这是妈妈在给你写信,向你亲切问好,带给你我最美好的祝愿,祝你健康幸福。我在这封短信里首先要告诉你的是,感谢上帝,我活着,身体也好。这也是你的愿望。我还急于告诉你:我口子过得挺好……”每封信的结尾也没有什么区别:“信快结束了,好儿子,我恳求你,我祈祷上帝,你别和坏人混在一起,别喝伏特加,要尊敬长者,好好保重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你是我唯一的亲人,要是你出了什么事,那我就肯定活不成了。信就写到这里。盼望你的回信,好儿子。吻你。你的妈妈。”因此,文卡只读信的中间一段。一边读一边轻蔑地蹙起眉头,对妈妈的生活兴趣感到不可理解。那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什么邻居的羊钻进了帕什卡.沃罗恩佐的园子里,把他的白菜全啃坏了;什么瓦莉卡·鸟捷舍娃没有嫁给斯杰潘·罗什金,而嫁给了科利卡·扎米亚金;什么商店里终于运来了肾俏的小头巾,——这种头巾在这里,在城里,要多少有多少。文卡把看过的信扔进床头柜,然后就忘得一干二净,直到收到下一封母亲泪痕斑斑的来信,其中照例是恳求他看在上帝的面上写封回信。……‎ 文卡把刚收到的信塞进衣兜,穿过下班后变得喧闹的宿舍走廊,走进自己的房间。今天发了工资。小伙子们准备上街:忙着熨衬衫、长裤,打听谁要到哪儿去,跟谁有约会等等。文卡故意慢吞吞地脱下衣服,洗了澡,换了衣。等同房间的人走光了以后,他锁上房门,坐到桌前.从口袋里摸出还是第一次领工资后买的记事本和圆珠笔,翻开一页空白纸,沉思起来……恰在一个钟头以前,他在回宿舍的路上遇见一位从家乡来的熟人。相互寒暄几句之后,那住老乡问了问文卡的工资和生活情况,便含着责备的意味摇着头说:“你应该给母亲寄点钱去。冬天眼看就到了。家里得请人运木柴,又要劈,又要锯。你母亲只有她那一点点养老金……你是知道的。”文卡自然是知道的。他咬着嘴唇,在白纸上方的正中仔仔细细地写上了一个数字:l 26,然后由上到下画了一条垂直线,在左栏上方写上“支出”,右栏写上“数目”。他沉吟片刻,取过日历计算到预支还有多少天,然后在左栏写上:l 2,右栏写一个乘号和数字4,得出总数为48。接下去就写得快多了:还债——10,买裤子——30.储蓄——20,电影、跳舞等——4天,1天2卢布——8,剩余——l 0卢布。文卡哼了一声。1 0卢布,给母亲寄去这么个数是很不像话的。村里人准会笑话。他摸了摸下巴,毅然划掉“剩余”二字,改为“零用”,心中叨咕着:“等下次领到预支工资再寄吧。”他放下圆珠笔,把记事本揣进口袋里,伸了个懒腰,想起了母亲的来信。他打着哈欠看了看表,掏出信封,拆开,抽出信纸。当他展开信纸的时候,一张三卢布的纸币轻轻飘落在他的膝上……‎ ‎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 A.文卡每次只读母亲来信的中间部分是因为首尾千篇一律,中间虽然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还能让他获得比同乡人生活好得多的优越感。‎ ‎ B.母亲给他写的信常常带着斑斑泪痕,因为一则母亲因孤独而伤情,二则思念儿子,渴求儿子回信,三则生活困顿,哀求儿子寄回钱来。‎ ‎ C.小说最后一段详尽地列举出文卡支出的内容和具体数目,为了表现他自私、贪图享受、爱面子等特点,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他对母亲的无情。‎ ‎ D.小说结尾颇似欧·亨利笔法,这三卢比的纸币的出现纯属意外,但却合乎情理。故事至此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 ‎ E.小说以“母亲的来信”为题颇具匠心:它既是对主体内容——母亲的两封来信——的概括,又是贯穿全文的唯一一条结构线索。‎ ‎ (2)文卡对母亲来信的情感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6分)‎ ‎ (3)作者在文中安排文卡路遇家乡熟人这一情节,其用意是什么?(6分)‎ ‎ (4)关于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母亲”,也有人认为是儿子文卡,你的看法是什么?试结合文本加以探究说明。(8分) ‎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l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 ‎“博客之父”方兴东(节选)‎ ‎ 打开百度,输入“方兴东”搜索,100多万条信息赫然呈现。罩在方兴东头上的光环颇多:清华大学博士、专栏作家、互联网评论家……而“中国博客之父”的称号,一度让他的名声如日中天。因为“全民皆博”的博客,最初的吆喝和鼓吹者,就是方兴东。‎ 被逼结缘博客 ‎ 结缘博客,方兴东说他是被逼的。一切起因于2002年.方兴东向互联网巨头——-微软的一次叫板。当时,他在新浪、搜狐上发了一篇《向微软投降》的反讽性文章,但在微软的强势公关下,不到1小时,这篇文章在几大门户网站上迅速消失。‎ ‎ 资本的强大力量,惹怒了方兴东:“当时,我想一定要做一个网站,为了自己的自由。”博客.就这样被朋友带进他的生活.一,对互联网敏锐的触觉,使方兴东意识到博客这种新鲜事物的巨大市场潜力:这种能让每个网民都参与的平台,将会是互联网的未来。‎ ‎ 于是,2002年夏天,方兴东开启了“博客中国”网站。他开始把博客概念引入中国,方兴东从身边的朋友们“下手”,不遗余力地鼓吹博客。而木子美的《遗情书》让“博客中国”一夜之间红遍中国。 此时,精明的风险投资商开始瞄上了方兴东和他的“博客中国”。在得到1000万美金风险投资后,“博客中国”改名为“博客网”,走上了全面商业化的道路。一脸书生气的方兴东也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他似乎已经信心百倍地做好了从书生向CEO转型的心理准备。并且不只吆喝着博客,还吆喝着上市,吆喝着赶超新浪。‎ 吸引千万美元的书生 ‎ 出生于浙江义鸟一个农民家庭的方兴东,从小生活贫困,一家人主要靠母亲踩缝纫机养活。为了离他喜欢的陕西作家路遥更近一些,他义无反顾地报读西安交通大学。方兴东进入大学后,广泛涉猎文学、哲学、经济学。尤其热衷于写诗,他的作品不时地在《诗刊》、《星星》上出现。那个时候,他喜欢剐人称他“诗人’,并标榜自己是“文学青年”。‎ ‎ 1 996年,方兴东在清华大学读博士。有位同学约他写有关IT行业评论文章,方兴东自此从文学青年转型为IT评论家。在短短的一两个月时间里,他狠狠地“啃”了一遍当时的《计算机世界》、《中国计算机报》等专业报刊,还写下了1 0万字笔记。靠着这份勤奋和博闻强记,方兴东强行进入了一个热闹的新领域。‎ ‎ 由于不断在各大媒体发表文章、开辟专栏,“方兴东”这个名字被越来越多的人记住。他的文章笔锋犀利,观点独特尖锐,一星期上万字的写稿量,使互联网评论世界唯其马首是瞻,并称其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互联网评论家。方兴东许多文章的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浓厚的文人气质和学者性格。‎ ‎ 只是.当遇到了博客里1 000万美元风险投资时,方兴东这个内心并不安分的文人,开始穿上西服,打好领带,跃跃欲试,向CEO这个商人身份转型。‎ 不再发表偏激言论 ‎ 方兴东说.做一个CEO的感觉,还没有写一篇好文章带给他的兴奋感和成就感大,而在“董事长”与“博士”这两个头衔中,他更愿意别人用后者称呼他。此时方兴东,作为CEO,不得不忙于应对“博客网”因为盲目扩大规模所造成的管理混乱等问题;而在互联网上,也充斥着一片对“博客同”质疑和否定的声音。‎ ‎ ‎ ‎ 面对围歼,最初踌躇满志,吆喝着“博客网”2006年盈利上市,并计划用3年时间赶超新浪的方兴东.语气明显柔和了许多:“博客网的上市,我们现在也不会这么着急。2006年的盈利目标,我们还要努力。”没有大型网站运营经验的方兴东,坦言自己不懂管理,已经把‘博客网’’放手交给自己的团队。他在互联网的路上,一边前行着,一边放弃着,而放弃是为了在前行中更好地调整和进步。游走在学者和商人之间,如何准确找到定位还是要依靠他自己.这个勤奋的互联网青年,有自己衡量成功的标准。曾经高调张扬的互联网评论家,现在已经明显地变得低调起来。方兴东说,做ECO的一大收获是,不会再轻易地发表偏激的评论了。‎ ‎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文章以“方兴东”的搜索信息量开头,是为了说明方兴东的知名度。在主人公众多的身份角色中,作者从‘博客之父”这一角色切入,侧重叙写了方兴东创建、经营博客网的经历。‎ B.“吸引千万美元的书生”一节,作者重点写了作为“诗人”和作为“互联网评论家”的方兴东,意在表现主人公多方面的才能和极强的适应能力,回应了文章开头所说的“颇多光环’。‎ C.方兴东说,做一个CEO的感觉,还没有写出一篇好文章带给他的兴奋感和成就感大;而在“董事长”与“博士”这两个头衔中,他更愿意别人用后者称呼他。”这说明方兴东在从书生到商人的转型过程中他很失意、很后悔。‎ D.本文作者对方兴东的勤奋赞誉有加,但刘他的许多做法却颇不以为然,如“一脸书生气的方兴东也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并且不只是吆喝着博客,还吆喝着上市,吆喝着赶超新浪。”皆语带嘲讽;‎ ‎ E.方兴东由一个高调的互联网评论家,转变为一个低渊的大型网站的CEO,不轻易发表偏激评论了,并不是因为缺乏当初的激情,而是作为一个实际经营者,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问题,需要更加谨慎稳重。‎ ‎ (2)从文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方兴东的“书生意气”,他的书生意气在文中有哪些表现?(6分)‎ ‎ (3)方兴东自称十年来保持“农民品质+诗人理想+学生心态”,结合文章相关内容,简析这句话的内涵。(6分)‎ ‎ ( 4 )方兴东“在互联网络的路上,一边前行着,一边放弃着,而放弃是为了前行中更好地调整和连步。”结合文本分析方兴东是如何前行,又是如何放弃的?他的这些经历对你有什么启发?湾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表达和运用(20分)‎ ‎1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急功近利之风,已经无孔不入地腐蚀着学术界,“学术腐败使最后的净土沦丧”已不是什么微言大义。‎ B.莫言在瑞典以自己父亲的话指出,得到诺贝尔奖前他是农民之子,得奖后他绝不会改头换面,依旧是农民之子。‎ C.中国的经济文化状况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目前还是比较落后的,但和改革开放以前比起来,已不可同日而语。‎ D.对于俄罗斯准备借助经济一体化的方案让20年前解体的苏联破镜重圆,美国国务卿克里发誓要予以阻挠。‎ ‎14.下列各句在表达上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 A.具有二千多年历史的古城西安荟萃了大量人文景观,大雁塔、兵马俑、碑林等无不以流光 ‎ 溢彩的风姿为中外游人所倾倒。‎ ‎ B.分析人士认为.政府必须建立制度,严厉处罚那些出行任意封路的领导和随处可见的特 ‎ 权车辆,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还路于民。‎ ‎ c.石油和天然气价格的不断上涨,引起欧元区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下降,造成工农业生产 ‎ 成本大幅提高,给世界经济复苏蒙上了一层阴影。‎ ‎ D.加沙官员称哈马斯领袖结束了45年流亡生涯访问加沙地带具有里程碑式意义,这次访 ‎ 问的目的是为了庆祝哈马斯在最近的战斗中获胜。‎ ‎15.依次填人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 ‎ 马远画山水布局简妙,他善于对现实的自然景色作大胆地概括、剪裁。 。 。 , 。 , 。这真是“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 ①他的山水画,画面上常常留出大片空白,空旷渺漠.意境十分深远 ‎ ②他的名作《寒江独钓罔》,只画了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独坐在船上垂钓的渔翁 ‎ ③他画山,常域山之一角;画水,常画水之一涯,其他景物也十分简练 ‎ ④然而,就是这片空白表现出了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衬托了江上寒意萧瑟的气 ‎ ⑤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 ‎ ⑥从而更加集中地刻画了渔翁专心于垂钓的神气,也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渺远的意境和阔的想象空间 ‎ A.③①②⑤④⑥ B.②⑤④⑥①③‎ ‎ C.①②⑤⑥④③ D.①③②⑤④⑥‎ ‎16.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问题。(5分)‎ ‎ 王林爱好广泛,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喜欢跑步,每天早上总要绕操场跑上几圈;星期天他 经常拉上几个朋友去登山,到山顶饱览美景;作为学校篮球队的中锋,球场上经常可以看到他 矫健的身影,他曾带领球队参加四次全市较际比赛,有三次获得冠军;他课余喜欢舞文弄墨,‎ 曾在校报上发表过一则消息;他写的草书笔走龙蛇,遒劲有力,曾参加区“青松杯”书法比赛,‎ 获得一等奖;而且他觉得自己唱歌也不错,一有机会就想一展歌喉,假期约同学一起去唱卡拉 OK,曲终人散,他常感到意犹未尽。‎ ‎ 王林想参加校特长生展示活动,需要填写情况表。请你代表班委会.从上面的介绍’提取相关信息,为他填写“特长推荐”一栏。(不超过50字)‎ 特长推荐 ‎17.请阅读下面这首小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诗 宗白华 ‎ 啊,诗从何处寻?‎ ‎ 在细雨下,点碎落花声! ‎ ‎ 在微风里,漂采流水音! ‎ ‎ 在蓝空天末,摇摇欲坠的孤星! ‎ ‎“艺术起于至微,”诗意总是体现在一些富有美感的细节上。请你信照横线的三句诗,再寻觅三个富有诗意的细节,并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述出来。‎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 “以和为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干事业主张“和衷共济”,共事讲究“和睦相处”,待人注重“和蔼可亲”,做生意信奉“和气生财”。而“竞争意识”已成为现代人必备的素质。学校里有竞争,社会中有竞争。没有竞争,社会就缺乏活力;没有竞争意识,个人、团体都难以发展。‎ 在当今社会,“以和为贵”与“竞争意识”具有怎样的关系?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你有怎样的思考?请据此写一篇作文。注意:①文体自选。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