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8届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2016-1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2016-12)

邢台市第二中学高二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3题。   宗教是异常复杂的现象,宗教艺术也是这样。中国古代留传下来的主要是佛教石窟艺术。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流行,并成为门阀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在整个社会占据统治地位,是在频繁战乱的南北朝。北魏与南梁先后正式宣布它为国教,是这种统治的法律标志。佛教历经隋唐,达到极盛时期.产生出中国的禅宗教派而走向衰亡,它的石窟艺术也随着这种时代的变迁而发展变化。   印度佛教中尸毗王割肉贸鸽、摩诃王子舍身饲虎等故事大量出现在敦煌北魏洞窟的壁画中。画面企图在肉体的极端痛苦中,突出心灵的平静和崇高。连所谓王子、国王都如此“自我牺牲”,那就不必说一般的老百姓了,这是统治者的自我慰安和欺骗,又是他们撒向人间的鸦片和麻药。这是一种地道的反理性的宗教迷狂,其艺术风格是激昂、狂热、紧张、粗犷的,构成了北魏壁画的基本美学特征。黑格尔曾说,把苦痛和对于苦痛的意识和感觉当作真正的目的,在苦痛中愈意识到所舍弃的东西的价值和自己对它们的喜爱,愈长久不息地观看自己的这种舍弃,便愈发愿意感受到把这种考验强加给自己身上的心灵的丰富。黑格尔的论述完全适合这里。   洞窟的主人并非壁画,而是雕塑。前者不过是后者的陪衬和烘托。四周壁画的图景故事,是为了突出中间的佛身。尽管佛像身体前倾、目光下视,但对人世似乎并不关怀或动心。以洞察一切的睿智的微笑为特征,并且就在那惊恐、阴冷、血肉淋漓的悲惨世界中,显示出他的宁静、高超和飘逸。在巨大的、智慧的、超然的神像面前匍伏着蝼蚁般的生命,而蝼蚁们的渺小生命居然建立起如此巨大而不柯的“公平”主宰,也正好折射着对深重现实苦难的无可奈何的情绪。   跟长期分裂和连绵战祸的南北朝相映衬的,是隋唐的统一和较长时间的和平稳定。佛像变得更慈祥和蔼,关怀现世,似乎极愿接近世间,帮助人们。朝不保夕、人命如草的日子终成过去,在繁荣昌盛的统一王朝,精神统治不再需要用残酷的苦难来吓人,而变成以诱人的天堂幸福生活来吸引人。敦煌唐代雕塑与壁画不是以强烈对比的矛盾(崇高),而是以相互补充的和谐(优美)为特征了。与北魏洞窟中佛像叫人畏惧而自我舍弃相比,其心理状态和审美感受是大不一样了。   盛唐壁画中那些身躯高大的菩萨行列在中唐消失,人物成为次要,着意描绘的是热闹繁复的场景。菩萨(神)小了,供养人的形象却愈来愈大,有的身材和盛唐的菩萨差不多,个别的甚至超过前者。在敦煌,世俗场景大规模地侵入了佛国圣地,实际标志着宗教艺术将彻底让位于世俗的现实艺术。   禅宗在中唐以来盛行不已,压倒所有其他佛教宗派,则是这种情况的理论上的表现。清醒的理性主义、历史主义的华夏传统终于战胜了反理性的神秘迷狂。禅宗将信仰与生活完全统一起来:不要那烦琐教义和仪式,不必出家,也可成佛;不必那样自我牺牲、苦修苦炼,也可成佛;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或具有一种超脱的心灵境界,也就是成佛。“担水砍柴,莫非妙道”,“语默动静,一切声色,尽是佛事”‎ ‎。因此,人们不再需要一种特殊对象的宗教信仰和特殊形体的偶像崇拜。正如宗教艺术为世俗艺术所替代,宗教哲学包括禅宗也为世俗哲学的宋儒所替代。完成了这一社会转折的敦煌宋代石窟,尽管洞窟极大,但精神全无,也没有多少宗教的作用和意味了。   (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佛陀世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古代异常复杂的宗教艺术中,佛教石窟艺术是其主要遗存,它经历了漫长的友展过程并留传了下来。 B.在战乱频仍的南北朝时期,佛教广泛传播流行,历经隋唐达到极盛,随着中国的禅宗教派出现,佛教走向衰亡。 C.北魏先于南梁宣布佛教成为国教,是佛教成为门阀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并占据统治地位的 法律标志。 D.敦煌北魏洞窟壁画中出现的王子、国王“自我牺牲”的佛教故事,是统治者的自我慰安和欺 骗,也是对百姓的麻醉。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以洞察一切的睿智的微笑为特征的北魏佛像,尽管身体前倾、目光下视,似是表达对人世的关怀或动心,实际上似乎并非如此。 B.巨大、智慧、超然的北魏石窟佛像,正是匍匐于神像前的蝼蚁们怀着对现实苦难的无可奈何情绪建立起的巨大、不朽的“公平”主宰。 C.中唐壁画着意描绘热闹繁复的场景,其中供养人的形象愈来愈大。这一时期,在敦煌壁画中出现大规模的世俗场景,反映出宗教艺术将完全让位于世俗的现实艺术。 D.佛教思想中理性主义和历史主义战胜了反理性的神秘迷狂,信仰与生活相统一的禅宗得以产生,并在中唐以来盛行不已。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黑格尔认为,愈是痛苦便愈能认识到痛苦的价值,便愈发愿意感受到痛苦给自己带来的心灵的丰富。这一认识适于阐释北魏壁画的基本美学特征。 B.北魏石窟中壁画是雕塑的陪衬与烘托,它突出了佛像的宁静、智慧和超然;而敦煌唐代的雕塑与壁画则呈现出相互补充、和谐优美的面貌。 C.“担水砍柴,莫非妙道”,“语默动静,一切声色,尽是佛事”形象地说明,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或具有一种超脱的心灵境界,也就是成佛。 D.敦煌宋代石窟没有多少宗教意味,因为此时世俗哲学已取代宗教哲学,人们不再需要一种特殊对象的宗教信仰和特殊形体的偶像崇拜。‎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李乂,字尚真,赵州房子人。少孤。年十二,工属文,与兄尚一、尚贞俱以文章见称。中书令薛元超曰:“是子且有海内名。”第进士、茂才异等,累调万年尉。长安三年诏雍州长史薛季昶选部吏才中御史者季昶以乂闻擢监察御史劾奏无避景龙初叶静能怙势乂条其奸中宗不纳迁中书舍人、修文馆学士。帝遣使江南,发在所库赀以赎生,乂上疏以为:“江南鱼鳖之利,衣食所资。江湖之生无既,而府库之财有限,与其拯物,不如忧民。且鬻生之徒惟利所视,钱刀日至,网罟岁广,施之一朝,营之百倍。若回所赎之赀,减方困之徭,其泽乡矣。  韦氏之变,诏令严促,多乂草定。进吏部侍郎,仍知制诰。景云元年,迁吏部侍郎,与宋璟等同典选事,请谒不行,时人语曰:“李下无蹊径。”改黄门侍郎,封中山郡公。制敕不便,辄驳正。贵幸有求官者,睿宗曰:“朕非有靳,顾李乂不可耳!”谏罢金仙、玉真二观,帝虽不从,优容之。太平公主干政,欲引乂自附,乂深自拒绝。  开元初,姚崇为紫微令,荐为侍郎,外托引重,实去其纠驳权,畏乂明切也。未几,除刑部尚书。乂 方雅有学识,朝廷称其有宰相之望,会病卒,年六十八,赠黄门监,谥曰贞。遗令薄葬,毋还乡里。 乂沉正方雅,识治体。葬日,苏颋、毕构、马怀素往祖之,哭曰:“非公为恸而谁恸欤!”乂事兄尚一、尚贞孝谨甚,又俱以文章自名,弟兄同为一集,号《李氏花萼集》,总二十卷,乂所著甚多。尚一终清源尉,尚贞博州刺史。  (节选自《新唐书》,略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长安三年/诏雍州长史薛季昶选部吏才中御史者/季昶以义闻/擢监察御史/劾奏无避/景龙初/叶静能怙势/乂条其奸/中宗不纳/  B.长安三年/诏雍州长史薛季昶选部吏才中/御史者季昶以乂闻/擢监察御史/劾奏无避/景龙初/叶静能怙势/乂条其奸/中宗不纳/  C.长安三年/诏雍州长史薛季昶选部吏才中/御史者季昶以乂闻/擢监察御史/劾奏无避/景龙初/叶静能怙势/乂条其奸/中宗不纳/  D.长安三年/诏雍州长史薛季昶选部吏才中御史者/季昶以乂闻/擢监察御史/劾奏无避/景龙初叶/静能估势/乂条其奸/中宗不纳/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幼年丧父称为孤,老而无子称为独,老而无妻称为鳏,老而无夫称为寡。  B.除、拔、擢都有授予官职的含义,但是拔是授予本无官职的人。  C.谥号是人死后,朝廷根据他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给予一个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D.孝,指对父母还报的爱;悌,指兄弟姊妹的友爱。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李乂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中书舍人时,皇帝派遣使者前往江南,发放所在地府库中的钱财以赎生,李乂上书认为与其拯救生物,不如忧念民众。  B.李乂品性刚正,不畏权贵,遇到制书敕令有不合适的地方,往往加以驳正。太平公主干涉政事,想拉拢李乂依附,李乂坚决拒绝。  C.李乂沉正方雅,有宰相才能,识治体,得到很多人的尊敬。当他去世埋葬的时候,苏颋、毕构、马怀素为之痛哭不已。  D.李乂年轻时被中书令薛元超预测将驰名海内。后来,他考中进士,并且一路升迁,直至刑部尚书,后因病去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景云元年,迁吏部侍郎,与宋璟等同典选事,请谒不行,时人语曰:“李下无蹊径。”  (2)贵幸有求官者,睿宗曰:“朕非有靳,顾李乂不可耳!”‎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临江仙 陈 克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②。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似雪,衰涕欲生冰。 送老齑盐③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   【注】①陈克:南宋词人。②江城:指建康,今江苏南京。③齑盐:细碎的腌菜。 指最低 限度的生活资料。‎ ‎8. 本词表达了词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词概括作答。(6分)     9. 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一句作简要赏析。(5分) ‎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句子 ‎(1)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揭露和控诉了秦的自私无道的语句是     ----- ,--------。‎ ‎(2)   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 ,--------。‎ ‎(3)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l、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风景树 朱道能 当二货提着两瓶好酒,去看几年没有来往的幺爷时,一村人都把脖子抻得像大白鹅似的。‎ ‎“砰——砰”,幺爷院里突然传来两声玻璃的爆响。不一会儿,二货跑出门,脸紫得像茄子:“你个老东西,就跟树过一辈子吧!”‎ 一村人都明白,爷俩一定是为卖银杏树的事杠上了。据幺爷讲,这棵银杏树是他爷爷的爷爷的爷爷……栽下的。只听这银杏湾的名字,就知道它早已是一村人的风景了。‎ 夏日,郁郁葱葱的树冠,犹如一把绿色大伞,撑起一片阴凉。一村老少,便惬意地坐在树下,大人随意闲聊,小儿绕树嬉戏。待到深秋,树下便是一地金黄。村人就捡拾回去,好生收藏。有长癣生疮的,熬水一洗;有破皮流血的,揉碎一按;有血高晕眩的,泡茶一饮……于是,常有人谢幺爷。他听了,一摆手:都是托先人的福哩!‎ 眼下有人出高价,要买幺爷这棵银杏树。谁呢?就是村长大军。‎ 大军原本在城里开公司,当老板。后来作为有经济头脑的能人,被招贤回乡,当上了村长。‎ 大军一上任,立即带来一个致富项目:卖风景树。所谓风景树,就是漫山遍野的松树、柏树、杉树什么的。只要连根刨起,缠上草绳,运到城里一栽,就变成城里人的风景了。‎ 一时间,寂静的山林里,野鸡惊飞,山兔乱窜。‎ 再聚到银杏树下,村人的话题便出奇地一致:谁谁又卖了多少棵树,谁谁又挣了多少钱……正说得热闹,一直闷坐一旁的幺爷,冷不丁冒出一句:“一群败家子!”‎ 村人面面相觑,然后讪着脸,散去了。‎ 银杏树下,便陡然冷清了许多。【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大军却常来,尽管问候十句,幺爷也难“嗯”上一声。‎ 一天,大军神秘地压低声音:“幺爷啊,有人想买银杏树,给你出这个价——”他张开巴掌,五个手指伸得直直地。‎ 幺爷吧哒着烟,望着地。‎ ‎“五千,五千啊!我的幺爷!”大军把手掌伸到幺爷脸前。‎ 幺爷吧哒着烟,又去看天。‎ ‎“这样吧,再加一千……”幺爷站起身。‎ ‎“七千,七千怎么样?不能再高了!”‎ 幺爷终于开口了:“先回家问你爹,看你有没有祖宗。再去问你娘,看你是吃奶长大的,还是吃屎长大的!”‎ 大军狠狠地朝银杏树踹去,旋即又龇牙咧嘴地抱脚乱跳。‎ 这事让二货老婆知道了,脚跟脚地赶到大军家里。讲好一万元的价钱后,她一个电话,把在外打工的二货连夜叫了回来…‎ 这一天,幺爷正坐在树下打瞌睡。大军来了,板着脸说:“我代表村委会正式通知你,咱们村最近招商引资了家化工厂,需要拓宽进村公路——这棵银杏树在规划线上,要限期移走,否则将采取强制措施……”‎ 幺爷“霍”地站起身:“你敢——”‎ 大军冷笑道:“我是不敢,但是上级领导敢。招商引资是头等大事,天王老子也要为它让道!”‎ 没几天,施工队果真开进山来。看着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一村人热血沸腾。就连蹲在茅坑上,也不忘拿根树棍,在地上划拉着征田补偿款的数目。【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至于幺爷有多少天没出院门了,恐怕只有村医才清楚。‎ 等再出门时,一向硬朗的幺爷,竟然拄起了拐杖。他锁上大门,颤巍巍地出了村子。‎ 几天后,幺爷回来了。‎ 再过几天,幺爷又走了。‎ 当公路一步步向银杏树逼近时,幺爷回来了,身后还多了几个陌生人。他们径直来到银杏树下,又是测量,又是拍照,一脸的兴奋。‎ 村人先是疑惑地张望,恍然后便一下子围过来:哈,幺爷要卖银杏树了!‎ 正在打牌的二货老婆,把麻将一推,反穿着鞋跑过来,嘴里直嚷:“卖多少钱?卖多少钱啊?”‎ 来人笑了:“多少钱?无价之宝!我们是文物局的,专门来登记保护这棵活化石的……”‎ 气喘吁吁赶来的大军,张着嘴巴,半天没换过一口气来。‎ 幺爷走的时候,正是深秋。村医像往常一样,背着药箱,过来给幺爷挂药水。因为化工厂刺鼻的怪味,幺爷一直咳嗽不止,远远就能听见。今天却异常安静,安静得让人心慌。‎ 村医喊着幺爷,急急地推开院门……‎ 当二货老婆打着哈欠过来时,村医拿出一张纸,是幺爷提前交给他的遗嘱:死后遗体火化,骨灰撒在银杏树下……‎ 安葬骨灰的那天,来了许多人,有领导,有记者。因为幺爷是全县第一个自愿火化并树葬的农民。‎ 银杏树下,面对镜头,大军侃侃而谈,谈在自己的带领下,银杏湾取得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涌现出了田有根(幺爷的大名)这样的村民典型……最后,领导把装有奖金的红包,递给死者家属。就在二货还在发愣的当儿,二货老婆从后面伸手抢过来,捏了捏,嘴角不由往上一翘。当发现镜头正在对准自己时,便用手捂着脸,大声悲号:“我的亲爹啊,您咋舍得抛下我们走了啊……”‎ 树葬的小坑挖好了,装骨灰的布包缓缓打开。大军抢在镜头前捧起一把骨灰,边撒边念叨:“幺爷啊,咱银杏湾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您老就安心地去吧……”‎ ‎“噼噼啪啪……”为幺爷送行的爆竹,在银杏树下,骤然响起。一树的银杏叶,簌簌而下,如同漫天的纸钱,飘撒在幺爷的骨灰上……(选自《小小说》)‎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野鸡惊飞,山兔乱窜”生动形象地呈现了野生动物们受到惊扰慌乱逃窜的景象,以小见大,表现了“卖风景树”这一项目给当地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 B.村医是小说中的次要角色,但作用不可小视,他在幺爷生病期间对幺爷的悉心照料,与二货夫妇对待幺爷的无情无义形成了鲜明对比。‎ C.在幺爷的葬礼上,二货老婆“捏了捏”奖金红包,“嘴角不由往上一翘”,看到镜头对着自己,马上又“悲号”起来,这些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她的见钱眼开、冷漠 、虚伪。‎ D.病重的幺爷独自一人生活,死在家里也没人知道,生前寂寞,临终凄凉,葬礼上却热闹非凡,这种对比有力地讽刺了与会领导和记者的作秀行为。‎ E.小说按时间顺序展开情节,从二货游说幺爷卖树,到大军利诱、威胁幺爷卖树,到幺爷找来文物局保下银杏树,到幺爷去世、大军表功等,事件繁多却有条不紊。‎ ‎(2)小说中幺爷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银杏树”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村长大军是小说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请结合他的种种表现,谈谈你对他的看法。(8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 一窗昏晓送流年 ‎——追记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童庆炳先生 ‎2015年6月14日,北京的天空澄碧如洗,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资深教授、著名文艺理论家童庆炳离去了。‎ 先他而去的妻子曾恬曾在文章中这样描写自己的老伴儿:“他一直是个‘努力型’的人……他在10年前就为自己的退休生活画了蓝图:写哪几本学术书,写哪几本小说,上午工作几个小时,下午工作几个小时,写的书名叫什么……也说退休后要加强锻炼,一周多爬一次香山,等等。他说,人如果有工作做,又有能力做,是福气;人若能做自己喜欢的工作,而且能有创造性地做,那就是人生的大享受,是大福气。”‎ ‎20世纪80年代后期,北师大文艺学学科创始人黄药眠先生去世,文艺学学科遭受重创。危难之中,童先生辞去研究生院副院长一职,回到文艺学教研室担任学科带头人,与程正民老师一起带领一批中青年学者,使北师大文艺学学科走出低谷,并跻身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国家重点学科。‎ 与他一起奋斗的学生们都记得被称为“四大战役”的学术创新活动:1986年到1992年,完成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中西比较文论研究”,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中西比较诗学体系》上下卷,这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中西比较诗学著作;1990年到1994年,完成国家社科“85规划”重点项目“文艺心理学研究”,“心理美学丛书”由百花文艺出版社陆续出版;1993年到1994年,撰写出版具有开拓性的“文体学丛书”和“文艺新视角丛书”;1990年到1997年,编写出观念更新的《文学理论教程》等教材,至今仍被国内高校广泛采用。‎ ‎“团队学术成就的取得,靠的正是坚硬如钢的顽强意志、毅力。北师大文艺学学科正是先后凭借黄药眠先生和童庆炳先生两代统帅的统领,建设起了全国学界独树一帜的文艺学学派。”时为北师大中文系教授的王一川说。‎ ‎ 童先生在学术上通达开明,善于包容不同的见解,是学界素来称道的。他常常告诉学生,外来的新思想、新观念没有什么可怕的,千万不要视若洪水猛兽,关键是开放而有自己的主见,容纳新知而又有消化之功。‎ 作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文学组首席专家,童庆炳曾诚恳地指出,现在的文学理论界有种风气,认为西方的理论一定比中国的高明,因此不加辨别地搬用、套用西方理论,直接造成很多文章内容空洞,下定义者和推论者多,分析现实、讲道理者少,这不可取。西方文化传统、社会环境等与我们有很大差异,我们可以有所借鉴,但绝不能照搬照抄。 ‎ ‎ 作为作家型的文艺理论家,童庆炳出版过两部长篇小说《生活之帆》和《淡紫色的霞光》。1988年,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与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联合开设了首届文学创作研究生班,童庆炳不仅担任了总导师,还为学生开设了“创作美学”课程。在某种意义上,这也得益于童先生作家与理论家兼备的特殊身份,也是他将文艺理论与创作实践结合起来的一次富有成效的实践。在中国当代文坛,作家通常不把文学理论家当回事,理论家一般也对作家不服气。但在童先生看来,理论研究和文学创作是认知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前者是理性的、逻辑的,后者是审美的、直感的,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它们的合作,有助于推动彼此向更高水平发展。越是名作家的创作就越需要严格的批评,因为他们的作品影响很大,读者对他们期待很高。所以评论家不仅对艺术负有责任,而且对社会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评论家必须拥有自己的文学理念、生活信念和社会理想。‎ 多年之后,人们还不时回忆:他学识渊博,授课深入浅出,流畅而不急切,精细而不烦琐,理性而不艰涩,论点阐释必结合实例分析,追根溯源之后又有理论提升。虽然是理论课,他却有许多贴近生活的比喻,他的声音回旋于静空,在学生们的心里形成共振。‎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这是启功先生赠给童庆炳先生的墨宝。窗外绿树成荫,窗内书香迎面。想必,童先生是欢喜的。在另一个世界里,他依然会延续这样的日子。 (摘编自《光明日报》,作者靳晓燕)‎ 相关链接:①童庆炳,1936年生,195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长期从事中国古代诗学、文艺心理学、文学文体学、美学方面的研究。童庆炳是中国文艺学理论领域的泰斗,培养出大批学者、作家,莫言、刘震云、余华、迟子建等知名作家都曾是他担任总导师的首届文学创作研究生班的学生,其中莫言、刘震云等在当时就已成名,其他的大多数则在学习期间起步,在毕业后才逐渐成为“大腕”作家。②童庆炳确认了文学的审美品质,把文学创作看作一种以审美活动为核心的精神活动后,还从社会现实、心理美学、社会学、文体学、语言学和文化学等诸视角,在与古今中西各种文学理论的对话和沟通中,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着自己以“审美特征”为中心的文学思想,而创建了一个以审美为核心的文艺学理论体系。(吴子林《童庆炳与中国审美论文艺学的创构》)‎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在文章的第四自然段,作者不厌其烦地列举了童庆炳及其学术团队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陆续推出的一系列著作,具体而充分地表现了他们在学术上取得的成就。‎ B.童庆炳认为西方的文学理论并不比中国的高明,他对当时的文学理论界照抄照搬西方理论的风气提出了批评,认为我们应该根据国情对其适当借鉴。‎ C.文章引述童庆炳的妻子曾恬对丈夫的描写和北师大中文系教授王一川对童庆炳的评价,侧面表现了他的精神品质和学术贡献,丰富了文章的写作角度。‎ D.针对当时作家和文学理论家互相轻视的现象,童庆炳认为,评论家对艺术和社会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从这个角度来看,评论家应该比作家具备更高的素质。‎ E.“一窗昏晓送流年”是对童庆炳学者生活的诗意描述,但其中也流露出流年易逝的感慨,表达了对一代学术泰斗离世的深深惋惜之情。‎ ‎(2)童庆炳为把北师大文艺学学科建设成全国学界独树一帜的文艺学学派做出了哪些贡献?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3)童庆炳“作家与理论家兼备的特殊身份”对他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4)童庆炳在文艺学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原因是多方面的。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8分)【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初到西方时,张大千的创作以水墨画为主,但水墨画在西方并无 ‎ ‎,张大千只好全力攻克西方油画技艺。‎ ‎②黄世博又跟随厦门东屿行、厦门骏豪、福建骏豪、石家庄永昌一路从丙级、乙级、中甲打到了中超,并且在中超赛场上拥有自己的 。‎ ‎③宁夏战役失利后,五万红军被围困在甘北 ,形势十分严峻。不仅作战回旋余地太小,还有粮食和冬装也极端匮乏。‎ A.一隅之地 一席之地 立锥之地 B.一席之地 一隅之地 立锥之地 C.立锥之地 一席之地 一隅之地 D.一席之地 立锥之地 一隅之地 ‎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 A.能不能像讲故事一样讲课、传授知识,能不能改灌输式、填鸭式教育为交互式、探讨式教育,这才是决定我们当下课程建设走向的关键。‎ B.每年夏天,母亲都会从小院里摘下沾着露水珠的鲜嫩的苦瓜,给我们炒一盘苦瓜青椒肉丝,是我家夏日饭桌上一道经久不衰的家常菜。‎ C.恒泰裕工业园在发生山体滑坡后,中央有关部门指导地方深入细致开展安全检查,制定预案,努力消除各类安全隐患,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D.根据有关资料显示,钱钟书的夫人、著名作家杨绛先生今年迎来105岁生日,这位优雅、博学的百岁老人现在身体很好,仍然思路清晰、精神矍铄,仍然爱清净。‎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3分 )‎ 清明节蕴涵着中国人的人文情怀。清明节祭奠,是一种仪式,但其背后的情和理,又远远超越了仪式的范畴。在祖先坟前放一挂鞭炮,哭一曲悲歌,烧一沓纸钱,看袅袅青烟腾上天空,继而消散,那一刻, ,就像人生流淌在无边无垠的时间里。中国人“慎终追远”的情怀,因为有了这天地之间的广阔背景,而显得更加豁达。‎ A.不仅仅是对生命无常的思考,更是生者向逝者的致意。那喧闹芜杂的声音和晦明晦暗的火焰化入青山白云 B.不仅仅是生者向逝者的致意,更是对生命无常的思考。那喧闹芜杂的声音和晦明晦暗的火焰化入青山白云 C.不仅仅是生者向逝者的致意,更是对生命无常的思考。那晦明晦暗的火焰和喧闹芜杂的声音化入青山白云 D.不仅仅是对生命无常的思考,更是生者向逝者的致意。那晦明晦暗的火焰和喧闹芜杂的声音化入青山白云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有一种曾经很流行的说法,认为病毒是在细胞之前出现的。①。一种更可信的说法是,病毒是在很久以前从它们的细胞中逃出来的基因物质。随着时间的推移,②,能自我复制,在细胞中寄生,成了病毒。对它们的宿主细胞越适应的病毒,危害性越小。这就是病毒进化的形式。③,但那些进化得不完美的病毒引起的危害和痛苦是巨大的。‎ ‎17.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5分)‎ 国内某杂志进行了就业选择调查。2012年的调查显示,68.5%的受调查者择业时优先选择“机关公务员”,选择“外企白领”、“国企员工”和“民企骨干”等几项相加的总和占31.5%。2015年的调查显示,57.5%的受调查者表示公务员是自己最心仪和比较好的职业选择,26.5%的受调查者表示自己或身边报考者想考一下,只有13.0%的受调查者表示自己或身边的人不会将公务员纳入职业考虑范围。‎ ‎(1)概括上面文段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3分)‎ ‎(2)针对调查结果,提一条合理的就业选择建议。(2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随着各种自拍神器的横空出世,借助美颜相机、美图秀秀等自拍软件的神效,矮穷矬、黑穷丑能瞬间变为高富帅、白富美,这满足了不少男女的爱美之心,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对真实的掩盖,是自欺也是欺人。‎ 近日有一款“反美颜”应用软件问世。该软件号称能消除美图效果,将“美丽”瞬间“打回原形”。不少人坦言,上社交网站再也不用担心被欺骗了,但也有人认为将真实的生活美化一下又有何妨?‎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月考参考答案 ‎  1.C(C项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北魏与南梁先后正式宣布它为国教,是这种统治的法律标志”,主语是“北魏和南梁”,含义是“南北方政权都正式宣布”。而选项表述成“北魏先于南梁宣布佛教成为为国教”,主语是北魏,含义是“北魏比南梁早宣布”。)   2.D(D项张冠李戴。根据原文“清醒的理性主义、历史主义的华夏传统终于战胜了反理性的神秘迷狂”,可知“理性主义、历史主义”属于华夏传统,并非“佛教思想中”的。)   3.A(A项曲解文意。原文强调“在苦痛中愈意识到所舍弃的东西的价值和自己对它们的喜爱,愈长久不息地观看自己的这种舍弃,便愈发愿意感受到把这种考验强加给自己身上的心灵的丰富”,A项“愈是痛苦便逾是能认识到痛苦的价值,便愈发愿意感受到痛苦给自己带来的心灵的丰富”曲解了黑格尔的美学观点。)【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4.A (“才中御史者”指具备御史才能的人,不可分开;叶静能是人名,不可分开) 5.C (“谥号”不仅仅是朝廷给予的) 6.D(“一路升迁”有误) 7.(1)景云元年,晋升为吏部侍郎,他与宋璟等共同掌管选官之事,堵塞告求之道,当时人说:“李子树下没有小路。”(“典”“请谒”“蹊径”各1分;句意2分) (2)权贵近臣有求官的,睿宗说:“不是朕吝惜,只是李乂不能通过啊!”(“有求官者”定语后置,1分;“靳”“顾”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李乂,字尚真,赵州房子人。幼年丧父。十二岁时,擅长写文章,年轻时与兄长李尚一、李尚贞都以文章而为人称道。中书令薛元超说:“这孩子将驰名海内。”考中进士科和茂才异等科,几次调任万年尉。长安三年,诏令雍州长史薛季昶选择部下官吏中具备御史才能者,薛季昶把李乂推荐给皇上,升任监察御史。弹劾上奏无所回避。 景龙初年,叶静能倚仗权势,李乂列举他的邪恶,中宗不听取。李乂升任中书舍人、修文馆学士。皇帝派遣使者前往江南,发放所在地府库钱财以赎生,李乂上书认为:“江南有鱼鳖之利,是衣食的依赖。江湖的生育无限,而府库的钱财有限,与其拯救生物,不如忧念民众。况且出卖生物之徒唯利是图,钱币天天收入,纲罗年年增加,一朝施行,百倍营求。如果收回救生的钱物,减免正当贫困的徭赋,带给百姓的恩泽是很多的。” 韦氏政变,诏令紧急,大多数诏令为李乂起草撰定。进任吏部侍郎,并知制诰。景云元年,晋升为吏部侍郎,他与宋璟等共同掌管选官之事,堵塞告求之道,当时人说:“李子树下没有小路。”改任黄门侍郎,封中山郡公。遇到制书敕令有不合适的地方,往往加以驳正。有求官的权贵近臣,睿宗说:“不是朕吝惜,只是李乂不能通过啊!”李乂上谏停止修建金仙、玉真二观,皇帝虽然不允许,却和气地宽容了他。太平公主干涉政事,想拉拢李乂依附,李乂坚决拒绝。 开元初年,姚崇任紫微令,‎ 推荐李乂任侍郎,对外说是重用,实际是免去他举发辩驳的权力,害怕李乂的明言切谏。不久,授任刑部尚书。李乂大度文雅有学识,朝廷称他有宰相的名望,恰在这时因病去世。终年六十八岁,追赠黄门监,谥号叫贞。遗言让薄葬,灵柩不归还家乡。 李乂严肃正直大方文雅,懂得治理的大体。安葬李乂这天,苏颋、毕构、马怀素前去路祭,哭着说:“不为公悲恸而为谁悲恸呢!”李乂侍奉兄长李尚一、李尚贞十分孝敬,他们又都以文章知名,弟兄合编为一集,号称《李氏花萼集》,总共二十卷,李乂所写很多。李尚一死时任清源尉,李尚贞任博州刺史。‎ ‎8.(6分)金人人侵、国事不宁、壮志难酬的愤慨之情;年华已逝的感叹之情;孤苦无依的凄苦之情;思念友人之情。(每点2分)    9.答案一:此句采用虚写(或想象)的表现手法(2分),遥想故人在雨天深夜中,小窗残灯映照下思念友人的孤单身影,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在时局动荡的日子里诗人孤苦无依的愁苦之情(3分)。        答案二:此句借景抒情(2分),用“夜雨”、“孤影”、“窗灯”这三个意象,营造了凄凉的氛围,抒发了作者在时局动荡的日子里的孤独凄苦之情(3分)。‎ ‎11.(1)答C给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答D、E不得分。(B项“悉心照料”理解不当,村医给幺爷看病,是医生的职责,他对幺爷有关心,但谈不上“悉心照料”。D项“有力地讽刺了与会领导和记者的作秀行为”理解错误,小说并没有讽刺大军之外的“与会领导和记者”之意。E项“小说按时间顺序展开情节”错误,小说前半部分采用的是倒叙的手法。从“这事让二货老婆知道了……”这一段可知,二货被老婆叫回来劝说幺爷卖树,发生在听说大军利诱幺爷卖树失败之后。)‎ ‎(2)①倔强刚直,意志坚定。幺爷坚决守护古老的银杏树,面对儿子的情感拉拢和村长的利诱威逼,没有丝毫的动摇妥协。②有眼光,有远见。幺爷为乡村环境被破坏而痛心,斥责村长的见利忘祖,斥责村人卖树求富的“败家子”行为。③冷静睿智。在施工队强行推进,银杏树面临毁灭之际,幺爷借助文物局的力量,保护了银杏树。④思想开明。幺爷是全县第一个自愿死后火化并树葬的农民,是一个摒弃了传统丧葬观念、有环保意识的人。(6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理解,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3)①银杏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小说从二货提酒去幺爷家游说卖银杏树一事写起,以村长大军与幺爷围绕银杏树展开的较量为主要情节,以银杏树叶飘落在幺爷骨灰上收尾,银杏树贯穿于小说始终,是各方矛盾的焦点。②银杏树是小说抒情的载体。小说五六七三段对银杏树的描写,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突出了银杏树在村人生活中的意义;小说最后一段描写银杏树叶如漫天纸钱飘撒在幺爷骨灰上的动人景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表达了对幺爷的哀思。③银杏树衬托了幺爷的形象。银杏树古老而充满生机,用自己的阴凉和金黄的树叶,给村人以庇护,就像幺爷年高而睿智,为守护银杏树、守护乡村的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而斗争不止。④银杏树是乡村传统文明的象征。银杏树历史悠久,是先人给予后人的荫庇,也是质朴、和谐、宁静的乡村文明的象征。(6分;答出一点给2分,其中点明作用1分,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1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理解,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4)①‎ 在城里开公司当老板的大军被招贤回乡当了村长,为村民带来卖风景树这一项目,还招商引资兴建化工厂,带领村人走上致富之路,这说明他有经济头脑,善于发现商机,能帮助村人致富。②但为谋取眼前的经济利益和彰显个人政绩,大军不惜牺牲乡村的自然环境和村民的健康,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威胁到村人的健康,这说明他唯利是图、目光短浅。③大军在利诱幺爷卖掉老银杏树遭拒后,就用“上级”“招商引资是头等大事”,不移走就“采取强制措施”等压服、威胁幺爷,把幺爷逼得生了病,他处理矛盾的方式可谓简单粗暴、蛮不讲理。④在幺爷的葬礼上,大军不顾当初利诱威逼幺爷卖掉银杏树、不惜毁掉银杏树这些事实,在媒体面前故作姿态,吹嘘“政绩”,可谓虚伪矫情、厚颜无耻。(8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答出三点给8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理解,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1)答C给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答D、E不给分。(B项“认为西方的文学理论并不比中国的高明”表述不准确,应该是“不一定比中国的高明”;D项“评论家应该比作家具备更高的素质”无中生有;E项“流露出流年易逝的感慨,表达了对一代学术泰斗离世的深深惋惜之情”理解错误。)‎ ‎(2)①临危受命,带领北师大文艺学学科走出低谷,迅速发展。在北师大文艺学学科遭受重创之际,童先生辞职回到文艺学教研室担任学科带头人,带领同仁逐步将该学科发展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国家重点学科。②带领北师大文艺学学科的师生们完成了一系列的学术创新活动,取得了卓越的学术成就。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童庆炳带领学术团队完成了学术创新的“四大战役”,出版了一系列文艺学著作,质量高,影响深广。③兼收并蓄,创建了独特的文艺学理论体系。童庆炳从多角度完善以“审美特征”为中心的文学思想,创建了一个以审美为核心的文艺学理论体系,为建设全国学界独树一帜的文艺学学派做出了巨大贡献。(6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理解,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3)对教学实践的影响:①开设首届文学创作研究生班,担任总导师并 开设“创作美学”课程,使许多作家从中获益。②使他的文学理论课理论与实例结合,深入浅出,流畅生动,容易引起学生共鸣。(3分;答出一点给1分,两点给3分。如有其他理解,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对理论研究的影响:①使他能更加客观辩证地认识理论研究与文学创作的关系。他认为两者是认知世界的不同方式,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相互合作能彼此促进。②使他对评论家的责任有更加充分的认识。他认为评论家不但要对艺术负有责任,而且要对社会负责,必须拥有自己的生活信念、社会理想和文学理念。(3分,答出一点给1分,两点给3分。如有其他理解,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4)①喜欢自己的研究工作。童先生认为人若能做自己喜欢的工作,而且能有创造性地做,那就是人生的大享受、大福气。他计划退休之后,仍要继续研究、著述。②薪火相传,团队合作。在童先生之前,黄药眠先生已经为北师大文艺学学科的发展做了奠基性的工作,童先生统领文艺学学科之后,又有一批共同奋斗的教师学生,形成了一个意志顽强、卓有成效的研究团队。③致力于学术创新(做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在他统领北师大文艺学学科期间,带领师生开展了被称为“四大战役”的一系列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对西方的文学理论,从不照搬照抄。④通达开明,善于包容不同的见解。他的研究涉及多个领域,视角多样,善于兼收并蓄,将古今中西的各种文学理论融会贯通,并在此基础上创立自己的文艺学理论体系。⑤‎ 文学理论家与作家的双重身份,使他的理论研究能联系实际。⑥努力勤勉。她妻子评价他是一个“努力型”的人,启功先生赠送他的诗句“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也赞美了他常年刻苦读书钻研的精神。(8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四点,结合文本分析,意思对即可。没有结合文本内容,每点最多给1分。如有其他理解,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13.C ‎【解析】‎ 试题分析:三个成语都指极小的地方。立锥之地:形容极小的一块地方,多用在“无”后。一席之地:指极小的一块地方或一定的位置。一隅之地:形容地域狭小。‎ ‎14.A ‎【解析】‎ 试题分析:B缺少主语,“是我家夏日饭桌上一道经久不衰的家常菜”缺主语,可在这句话前加上“这道菜”。C句缺谓语,将“在”提前至句首,将第一句变成状语。D句式杂糅,去掉“根据”或“显示”。 做该题时,要关注是否有容易出现语病的一些标志,比如,介词开头的句子要留心后一分句是否有主语;谓语词由“是”充当时要考虑主语和宾语搭配是否恰当;主谓宾任何一个位置由并列短语充当时要考虑是否存在搭配不当;句中出现成套使用的关联词时,要关注主语是一个还是两个,主语的位置是否恰当,如果是表递进关系的,前后分句语序是否恰当;出现两面词时考虑是否存在两面对一面;出现了“避免”、“防止”、“以防”、“以免”、“切忌”、“禁止”等词语,可能是不合逻辑(表意相反);出现了“的”字的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搭配不当(偷换主语)、语序不当;出现了文言词语、书面语,可能是语意重复;出现了固定结构,可能是结构混乱;出现了反问句、否定词,可能是肯否不当;后面分句缺少主语,可能是偷换主语,造成主语省略不当。‎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5.B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语句的衔接能力。做该种题型,先阅读材料,把握其谈论主话题,表达的观点,写作的顺序。同时要比较所给答案的异同,进而确定选项。阅读文段,从内容上理解,烧纸钱本是生者向逝者致意的方式,然后才是对生命的思考,这里有递进关系,因此排除AD选项。而且材料的顺序是由声音到视觉。因此确定答案为B ‎16.①这种说法现在看来不太准确 ②这些基因提高了独立的能力 ③大部分病毒感染完全没有危害(或:进化完美的病毒对生命体没有危害)(每空2分)‎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仔细阅读文段,用心体会各道横线的上下文所提供的语境,再揣摩应填入的语句。第一道横线,由于下文有“一种更可信的说法”一语,于是可填入意思是指出横线前的话不很准确之类的话语。第二道横线,上文讲的是一种“逃出来的基因”,下文“能自我复制”的主语也是“这种基因”,因此此处应填入意思是这种基因已经进化的话语。第三道横线,下文件的是“进化得不完美的基因”,因而此处应填入进化完美的基因所引起的情况。‎ ‎17.(1)公务员是不少人的首位(或“第一”)求职目标。(3分)‎ ‎(2)社会需要各种人才,不能光挤“公务员”的独木桥。(2分)‎ ‎18.‎ 美丽生活不可欺 惊鸿一瞥,顾盼生光,唇红欲滴,笑靥如花,如此“佳人”,原无非出自“美颜神效”,这让多少人感叹,浮华年代,真实不再!‎ 其实,真实,也是一种美。‎ 纪伯伦曾说:“真实,也是一种美。”真实,恰恰美在它的坦诚,美在它的自信。当人们乐于用各种美图软件修改五官,便沦入自欺欺人的虚伪之中,而恰恰正是这种虚伪淹没了真实,让社会陷入千篇一律的“人造美人”的审美之中。缺乏真实的美,是浅显而缺乏内涵的,不能算上是美好的东西。谈起真实之美,我不禁联想到杨绛在《我们仨》中描述一个家庭的喜怒哀乐,真情实感,美得让人动容。同样,生活的真实不应掩盖在各种虚假中,应当让真实之花自在绽放。‎ 再深一层来说,各种美颜工具的“横空于世”,正源于人们内心对美的肤浅认识。‎ 人们对美的认识越来越多地停留在外貌、身材等外在形态,以致让他们忘记了真实的样子恰恰是最美最自然的。且看古人,梅雨飞絮,闲愁几许的诗人贺铸,恰恰不是一位身材魁梧、英俊潇洒的男子,相反,史书记载中,他是位貌极丑,色青黑的诗人罢了。可又何妨?如此容貌不阻他诗句中的柔情似水、美不胜收。同样,人的审美不应停留在浅表的外貌“修改”,如此虚假,倒有做作矫揉失真的丑态。让真实回归到美的行列,人们审美时要认可真实,善于发现真实中遗憾的美。正如《匆匆那年》里曾说:“真实生活正正美在它的残缺与遗憾。”人们的审美也应接受生活中那份真实的不完美。‎ 而真实的缺位,也与社会过分崇尚单一审美标准有关。“白富美”、“高富帅”成为衡量美的标准,这无形中扼杀了真实生活中各种美的存在。在单一审美标准的驱使下,大量PS美照泛滥成灾,人们用现代技术描画起一副虚伪的皮囊。而日本大学生研发的这一“反美颜”工具,不仅仅是对社会单一审美的挑战,更是对社会真实的呼唤。微博上有句话很率真:“宁可胖得有个性,也不要瘦的雷同。”美好,因为真实生活中人人各异。而真实中参差不齐的差异,不应被单一审美的虚假扼杀。【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让公众真正接受真实,关键是要提高社会的审美水平,让人们对美的认识不局限于清丽的五官那么外在的层次,要知道,一个人的气质与涵养不是美图秀秀可以掩盖的。真实中的美,源于一个人的气度与修养,源于他的洒脱。‎ 纵无杏眼流光,香艳红唇,人也可以真实自在地活出美不胜收的人生。‎ 正所谓,美丽人生不可欺。‎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作文,首先要分析材料,恰当立意。分析材料主要是分析什么人、什么事,人物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前前后后有怎样的关联。然后,从这样的分析之中引出哲理,这个哲理也就是我们作文的主旨。本次写作内容其实就是如何看待“自拍美颜”的现象,只要围绕“自拍美颜”这个范围引发的思考与认识都是符合题意的,正向、反向立意皆可,也可辩证立意。‎ 正向立意有:自拍美颜是爱美之心的一种体现,是对美的追求;自拍美颜,悦己,也可以悦人;适度美化自我,未尝不可等。‎ 反向立意有:拒绝刻意之美,呼吁真实之美;自拍美颜,掩盖真实;自拍美颜,是自欺也是欺人;反美颜,呼吁真实;接收并悦纳真实的自己;反美颜,以诚相待;真实的自己,无需美化等。‎ 辩证立意有:适度美颜,生活更精彩;内外兼修,人生更美;尊重真实,适度美化等。‎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