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二轮考前复习学案:第五编 提升点1 抓住关键通诗意—— 读懂诗词 Word版含解析
- 1 - 第五编 古代诗歌鉴赏——博取 9 分的四个提升点 提升点 1:抓住关键通诗意—— 读懂诗词 【典题】 (2020·全国卷 I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9 分) 读 史 王安石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闇①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②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注】①黮闇:蒙昧,糊涂。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 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知题材:这是一首读书感悟诗。 知作家:王安石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是一位政治改革家,这注定他读史 - 2 - 书会有更大的格局,而不是人云亦云。 知内容:开头四句说自古以来一个人的功名是经过一番艰难才得到的, 但却不知谁能如实记载他们的事迹。往往是由于当时的情况不清而以 讹传讹,加上后世的流传更搅乱了事实以假乱真。 后四句说有人把古人流传下来的糟粕当作精华,而真正美好的东西是 很难流传下来的。即便是最出色的画师,也无法描绘出人的精神。有限 的记载并不能真正表达出历代高贤的品格。 王安石不只是替古人感慨,也是为自己担忧,他已经预感到那些守旧势 力不可能轻易放过自己,后世强加于他的污水肯定不会少。他提醒人们, 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正史”对他的评价。应当透过层层迷雾追寻历 史的真相。 知注释:注释了两个难懂词,可以帮助考生更容易读懂诗歌。 知问题:考查诗意的理解、读诗的感悟和诗词的艺术手法。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析选项,标注敏感点 信息 定位 比对分析,得出结论 A.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是针对 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 作。 题目、 全诗 题目是“读史”,诗歌中并 没有提到具体历史人物、历 史事件,而是表达了自己的 观点,可见选项表述正确。 - 3 - B.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功立 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 能。 第二 句 “行藏”是指历史人物的行 为。“终欲付何人”指很难 找到人托付,联系题目,意 思就是历史很难如实记载 他们的事迹,理解为“无法 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 错误。 C.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 免被误解,在世俗的传言中更会失 真。 第三、 四句 这是对颔联的翻译,注意结 合注释理解。选项正确。 D.颈联的上下两句反复陈说,表明 诗人的观点,堪称这首诗的警策之 语。 第五、 六句 五、六句是常被后人推崇引 用的名句,常用来说明在文 艺创作上刻画人物时,外表 好写而内心世界和本质精 神却不易写的道理;或者说 明要反映事物的本质是不 容易的。选项正确。 2.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答卷采样 问题诊断 答 题 ①道理:历代名人追求功名,一 世奔忙,也有很多因为没有被 因 为 选 择 项 选 择错误,影响全 借助选项和诗歌标 题理解文意,但应 - 4 - 卡 1 史书记载而默默无闻的。②启 示:人生不要太汲汲于名利,要 能甘守寂寞。 文理解,导致主 观题理解错误。 对选项内容综合判 断。 答 题 卡 2 ①道理:读书容易受到书中的 图画和糟粕思想的影响,导致 做出错误认知。②启示:要学会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没 有 关 注 到 注 释对“糟粕”的 解释,用现代汉 语 理 解 古 代 汉 语;对“丹青” 这 一 文 学 常 识 缺乏足够认知。 要关注题目、注释 等必要信息,要结 合诗歌情境理解典 故含义。 答 题 卡 3 ①道理:史书的记载不可能尽 善尽美,可能有缺漏或丢失。② 启示:要善于分辨,不要盲从, 要多方寻找,弥补缺漏。 对 于 诗 歌 内 容 理解不准确,仅 凭 后 面 诗 句 主 观臆断。 要从诗歌语言形式 入手,抓诗家语,准 确翻译理解诗歌。 一、划重点——高频失分类型统计,明确失误点,规避雷区 二、敲黑板——化身命题者,从关注的重点中,确定答题原则 化身命题者,关注诗歌选择题设误类型 设误 类型阐释 - 5 - 类型 望文 生义 解释诗句时,不考虑整体内容,错误解说诗句中的词句等。 无中 生有 凭空解说一些诗歌中没有体现的内容,比如相关的表达技巧等。 说法 绝对 选项内容太过绝对,不符合客观情况。 胡乱 联系 选项的内容将诗歌的某些特点与学过的诗句从手法、情感、内容 等角度联系起来,但这种联系不是必然的。 拼凑 词句 把几句没有本质联系的话放到一起作为解释诗歌的具体内容。 两类方法破解五种设误 【典例】找出下列对这首诗赏析错误的选项,指出错误类型,并分析。 礼部贡院阅进士试 欧阳修 紫殿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识鉴精。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 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 士。 - 6 -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 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 材。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才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 成。 联系背景还原诗歌原景 【分析 1】 B 项,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 把他们比作战士。 错误类型:望文生义 分析:解答此题可以联系欧阳修的《秋声赋》中“衔枚疾走”的说法, 背景为行军士兵口中衔着枚(一种器具),以防喧哗。用来表达的是寂 静。而考生看到“衔枚”容易联系到行军打仗,而脱离诗歌的语境去望 文生义地主观判断。 设身处地体会作者用意 【分析 2】 E 项,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才工作要依靠 其他考官来完成。 错误类型:无中生有 分析:后半句的错误之所以难以看出,是因为没有关注到题目“礼部贡 院阅进士试”所提供的诗歌写作背景,更不能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古人说 话的习惯,以至于容易误判为正确选项,实际上诗歌的尾联是作者自谦 的话,表现了他对同僚的谆谆嘱托,不是说作者自己就是体弱多病。 - 7 - 读懂诗歌四步骤 抓选项,综合分析 近几年高考试题中,选项一般设置为 3 对 1 错,错的那一项也仅仅 是细节设误,还有很多可以利用的信息,善于借鉴这些信息,对于快速 疏通诗意,披文入情,有很大帮助。 抓提示,瞻前顾后 注意诗歌的标题、注释、背景、体裁等,可以帮助理解诗歌内容。 诗歌标题,或标明写作对象、时间、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 诗歌注释,介绍写作背景、作者、疑难词语、地名、相关典故等, 是读懂诗歌的重要内容。 注意注明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也有助于理解诗歌。 注意诗歌的体裁结构、语言特点,也可以推断难懂诗句。 抓诗语,准确理解 读懂诗歌的王道是读懂语言,要遵循诗歌的语言逻辑,从倒装、活 用和省略入手,用读文言文的方法,深入语言内核。在景与情构成的“阅 读场”中,就诗论诗,咬文嚼字,把高度凝练含蓄的语言“磨开”“还原”, 不可太倚重背景资料而知人论世,更不可空凭经验感觉而主观臆测。 抓情语,入境析典 诗歌如果有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或句子,就应牢牢把握,这是 理解诗情的一条命脉。情语多出现在诗的后两联,尤其是尾联,词的下 阕;有时也“移情”到景、物中。但要注意有时诗人会故意用反语。诗 - 8 - 歌常常用典,不仅要了解诗歌典故的含义,还要注意典故的含义是多重 多向的,要结合具体情境理解。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2 题。(9 分) 鹊① 韩 偓 偏承雨露润毛衣,黑白分明众所知。 高处营巢亲凤阙②,静时闲语上龙墀。 化为金印③新祥瑞,飞向银河旧路岐。 莫怪天涯栖不稳,托身须是万年枝④。 【注】①本诗作于后梁乾化二年,当时诗人隐居福建南安。诗人曾 任唐朝兵部侍郎。②凤阙:汉代宫阙名。③化为金印:《搜神记》卷九: “常山张颢,为梁州牧。天新雨后,有鸟如山鹊,飞翔入市,忽然坠地,人 争取之,化为圆石。颢椎破之,得一金印,文曰:‘忠孝侯印。’颢以上闻, 藏之秘府。后议郎汝南樊衡夷上言:‘尧舜时旧有此官,今天降印,宜可 复置。’颢后官至太尉。”④万年枝:此处指年代悠久的大树,喻指唐王 朝。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偏承雨露润毛衣”表层意思是鹊经雨承露而羽毛润泽的姿态,暗寓 自己受帝王恩泽。 B.“黑白分明众所知”写鹊的羽毛有明显的黑白两种颜色,暗喻自己有 爱憎分明的品行。 - 9 - C.“凤阙”是汉代宫阙名,诗中指皇宫、朝廷。“高处营巢亲凤阙”暗 喻自己曾在朝为官。 D.颈联下句化用喜鹊为牛郎织女在银河上架桥的传说,表达仕途多舛、 思念家人的悲苦。 2.请解释诗的尾联的意思,并分析这一联表达了怎样的情感。(6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3、4 题。(9 分) 江 亭 晚 望 宋之问 浩渺浸云根,烟岚出远村。 鸟归沙有迹,帆过浪无痕。 望水知柔性,看山欲断魂。 纵情犹未已,回马欲黄昏。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首联上句写出了烟波浩渺,浸透了天边的云的深处;下句写村中炊烟 冉冉,远远地飘出宁静的村庄,写出江村的宁静之美。 B.颔联将“鸟归有迹”与“帆过无痕”进行对比,由远及近地写出浩渺 江面鸟归巢和千帆过的黄昏之景。 C.颈联写诗人一“望”一“看”,并没有明写“山”之壮美,而是以“水” 之“柔性”衬托“山”之壮美。 D.尾联写诗人被眼前的景象感染,回去时已到黄昏时分,让诗人顿生遗 憾,表达了诗人对韶华易逝的感慨。 - 10 - 4.有人说宋之问的这首诗含有深刻的哲理,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5、6 题。(9 分) 禁 林 春 直 李 昉① 疏帘摇曳日辉辉,直阁②深严半掩扉。 一院有花春昼永,八方无事诏书稀。 树头百啭莺莺语,梁上新来燕燕飞。 岂合此身居此地,妨贤尸禄自知非。 【注】①李昉:宋太宗时两任宰相。②直:同“值”,值班。直阁: 大臣值班的馆阁。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本诗前六句侧重写景,用笔细腻,写出直阁院内春景,表现馆阁宁静 安闲的日常生活。 B.首联从馆阁门帘晃动投射的春日写起,与宫殿的深幽威严、半开半闭 形成鲜明的对比。 C.颈联以工笔描绘两种景物,黄莺啼啭,燕子翩飞,既写安宁美好景色, 又扣紧“春”日。 D.尾联回扣题目指向,切合作者身份,以抒发感受作结,也透露出作者 做官的微妙心态。 6.前人评价本诗颔联所写内容“气象广大”,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从 - 11 - 全诗看,作者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6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2 题。(9 分) 浣花溪①图引(节选) 黄庭坚 此公乐易真可人,园翁溪友肯卜邻。 邻家有酒邀皆去,得意鱼鸟来相亲。 浣花酒船散车骑,野墙无主看桃李。 宗文守家宗武②扶,落日蹇驴驮醉起。 愿闻解鞍脱兜鍪,老儒不用千户侯。 中原未得平安报,醉里眉攒万国愁。 【注】①浣花溪:杜甫晚年隐居于此。附近有杜甫草堂。②宗文、 宗武:杜甫的儿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前两句直陈杜甫乐观平易,深受人们喜爱,菜农和渔夫都愿意与他为 邻。 B.“鱼鸟相亲”“桃李无主”生动再现杜甫与自然相亲相近、亲密无间 的关系。 C.宗文守家有成而宗武建功立业,诗人表达了对杜甫教子有方的赞赏 之情。 D.诗人选取若干典型的画面来表现杜甫的精神世界,情感深厚,语言平 - 12 - 实。 2.本诗既写了杜甫之“乐”,又写了杜甫之“愁”,二者有何内在联系?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3、4 题。(9 分) 河 朔 吟 范仲淹 太平燕赵①许闲游,三十从知壮士羞。 敢话诗书为上将,犹怜仁义对诸侯②。 子房帷幄方无事,李牧耕桑合有秋。 民得夸③襦兵得帅,御戎何必问严忧④。 【注】①燕赵:河朔一带,大部分为燕云十六州领地,后晋时被石敬 瑭割让于契丹。北宋初年宋为夺回此地与辽展开过多次交战,均以失败 告终。宋真宗时签订“澶渊之盟”,此地渐趋平静。②对诸侯:指孟子 见梁惠王。③夸:大。④严忧:严尤。王莽时任大司马,曾向王莽论及抵 御匈奴之策。 3.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首联写燕赵一带的太平景象,让正值而立之年的诗人满怀羞愤。安于 异族统治的燕赵百姓与辛弃疾《永遇乐》中“佛狸祠下”的人们何其 相似。 B.颔联感情复杂,既表现了诗人立志成为一代儒将的非凡抱负,又抒发 了诗人对孟子劝说梁惠王施行仁义却没有成效的怜悯之情。 - 13 - C.颈联使用“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及赵国名将李牧的典故,表达了对 名相良将的敬意,也暗示愿以两人为楷模,要做像他们那样的人物。 D.作品综合运用记叙、抒情、议论多种表达方式,语言平实质朴,情感 深沉厚重,展现了一个务实、有抱负的青年政治家形象。 4.范仲淹认为安边御敌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编 古代诗歌鉴赏—— 博取 9 分的四个提升点 提升点 1: 抓住关键通诗意—— 读懂诗词 ///数据链·失分诊断区/// 1.B 2.①史书是由人编写的,难以做到绝对客观,所以历史记载与历史真实 之间存在差异。②在读书时必须保持批判精神,善于分辨,切忌盲从。 - 14 - ///技巧通·制霸考试力/// 【典例】BE ///模拟练·冲刺双一流/// 1.D “表达仕途多舛、思念家人的悲苦”错误,该句用典,表达自己隐 居南安,心系朝廷的忠心。 2.尾联意思是说自己如今栖身天涯,迁徙不定,能够托身的只有唐王 朝。抒发了诗人去国怀乡之痛和不忘君恩、是非分明的爱国情怀。 3.B “由远及近”说法错误,应是由近及远,写鸟儿归巢,千帆竞过的 情景。 4.(1)以“沙有迹”“浪无痕”写人生的虚无;(2)以“水”之柔性写“山” 之壮美,写人生的刚柔并济;(3)以“纵情未已”“回马黄昏”写人生苦 短,韶华易逝。 5.B “对比”手法错误。“疏帘摇曳日辉辉,直阁深严半掩扉”,意思 是“疏疏的竹帘在轻风中摇曳,太阳灿烂辉煌。我当值的楼阁多么庄严, 阁门一半儿开开,一半儿掩上”,写馆阁春日辉照,帘幌轻明,静谧恬淡 的气氛。二者不是对比。 6.(1)颔联写景渲染小院繁花似锦,叙事直言朝廷无事可忙;实际却写 出四海同春、天下太平的盛世气象。(2)全诗前六句借景表达出对天下 太平的舒畅喜悦的心情,结尾二句则转而表达身为宰相却无所用心的 自谦与自省。 ///预测练·命题风向标/// 1.C “宗文守家宗武扶”是指杜甫的儿子宗文在家中看家,宗武扶着 - 15 - 喝醉酒的诗人。 2.(1)“乐”的是隐居浣花溪边,与友邻相亲,与自然相近;(2)“愁”的 是国家衰危,中原沦陷,战事未息。(3)“乐”不忘“愁”,可见杜甫忧 国忧民,情怀高尚;“愁”不忘“乐”,可见杜甫热爱生活,才性健全。 3.B “抒发了诗人对孟子劝说梁惠王施行仁义却没有成效的怜悯之 情”有误。“怜”在句中意为“爱”,而非“怜悯”。 4.措施:(1)推行仁政。通过使用孟子见梁惠王的典故,表达了对儒家仁 政思想的推崇,表明守边应推行仁政。(2)重视农业生产(或“以耕养 战”)。通过使用李牧在边关屯田的典故,表明发展农业生产才能使边 军粮食充裕,边防稳固。(3)养民富民。通过推行善政,使边关民众衣食 丰足,才能得到民众拥护,有利于守边御敌。(4)讲究谋略。通过使用张 良的典故,表明需要像张良一样运筹帷幄,使用良谋妙策,方能有效御 敌,使边关安宁。(5)重视良将的选拔和任用。认为士兵需要得到合适 的统帅,这样才能抵御来犯之敌。 关闭 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