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田家炳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衡阳市田家炳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衡阳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12 月月考高三语文试卷 第 1页 共 8 页 衡阳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2020 年下学期 12 月月考 高三年级语文试卷(问卷) (满分:150 分,时量: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对历史的重视程度,不仅是其他国家所望尘莫及的,也出乎今天大多数 人的想象。 人类之间的威慑力有限,统治者不得不借助于天或神的力量。为了巩固自己的统 治权威,统治者总是将自己打扮成天或神的代表。在有些群体,神被直接当作统治者; 而在另一些群体,统治者被当作神的代表。中国的华夏诸族显然属于后者,所以在古 代没有形成系统的神话,至多是一些半神半人的英雄,并且逐渐让位于代表了天意或 天命的人物。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理想,“君权神授”和“天人 感应”的观念都赋予记录君主言行和祭祀、军事等大事的史官最神圣的使命——他们 所记录的实际是天意和天命。如果有半点不实,那就是曲解了天意和天命,就是欺天。 正因为如此,历史在古代中国所起的作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对神的崇拜和对某种宗 教的信仰。天或神的意志通过天象、祥瑞、灾异传达给人类社会,或者直接给予人类 庇佑或惩罚,又由获得它们充分授权或信任的君主加以执行。史官的作用不仅在于记 录以君主为核心的事实,而且扮演着沟通天人之间的角色。离开了他们的记录和解释, 普通人不可能从某种孤立的现象或事件中了解天意,即使那些人有幸在现场,或耳闻 目睹,亲身感受。对于后人来说,史官的记录更是他们了解天意的唯一来源。所以, 史官实际上类似早期的巫师或祭司,或者是宗教中的高级神职人员。 “视死如生”的观念在先秦时就已形成,至秦汉已成为处理后事的原则。君主的 去世被认为是生命在另一个世界的延续,所以不仅要给予精神上的尊崇,还需要物质 上的供养。这也使君主对史官的记录和未来编纂成的历史保持着更大的敬畏。如果说 受到天谴或许还有点虚无缥缈,至少不至于立竿见影的话,那么在另一个世界直接要 听到后人的咒骂,看到自己的子孙后代受到报应,就足以使他们的行为有所收敛,或 者在史官面前要有所顾忌。而在民间,无论是由境外传入的佛教,本地产生的道教, 还是各种多神崇拜,更直接地满足着人们的世俗诉求,表现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的因果报应观念。即使是士大夫阶层,尽管表面讲求的是儒家学说、孔孟之道,骨子 里大多也信因果报应。由于普遍都害怕不良的历史记录会给自己的余生或后代带来 “恶报”,客观上也增强了人们对历史的敬畏。不过物极必反,这样的敬畏也会导致 另一种后果——千方百计使历史记载对自己有利。 孔子在编纂《春秋》时,就发现了现实与理念的矛盾——理论上应该代表“天命” 的“天王”周天子不仅掌握不了天下的命运,连自己的颜面和生命都难保证;而犯上 作乱的乱臣贼子非但得不到应有的惩罚,还能堂而皇之地享用天子礼仪,成为诸侯的 座位号 衡阳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12 月月考高三语文试卷 第 2页 共 8 页 共主。痛心疾首的孔子既不能违背史官有事必录的准则,又不愿接受礼崩乐坏的现实, 于是创造了“春秋笔法”的记录手段。如周天子被迫逃出国都,《春秋》记为“天王 狩于河阳”。周天子到达河阳倒是事实,却成逍遥自在的“狩猎”。而“狩”此后也 成了皇帝逃亡或被俘的代名词,如宋徽宗父子被金兵俘虏后北迁称为“北狩”,慈禧 太后逃往西安记为“西狩”。后世儒家称颂“孔子修《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认为 他“一字之褒荣于冕绂,一字之贬严于斧钺”。尽管乱臣贼子根本不怕“一字之贬”, 也不在乎“一字之荣”,孔子的理论和实践却开了历史记载必须服从政治的先例。为 了政治正确,事实可以增删,同样的事实可以作不同的记述或解释。掌握了政权就掌 握了历史的编纂权和解释权,而历史也成为一个政权的合法性来源和统治基础。 正因为如此,新建立的朝代都会将为前朝修史作为国家政治的大事。总结历史的 经验教训,将历史当作一面镜子,当然是目的之一。但更主要的是,通过修史掌握解 释天命的主动权,以证明本朝取代前朝,是因为前朝已失去天命,被天所厌恶,所抛 弃;而本朝得了天命,得到了上天的眷顾和庇佑,因此识天命的臣民就要像对待前朝 一样忠于本朝,而不能逆天意而动。成功地运用对历史的解释权,不仅能消弭敌对行 动和潜在的反抗势力,还能赢得前朝遗臣遗民的衷心拥戴。(摘编自葛剑雄《中国古 代为何有重视历史的传统》) 材料二: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视史学传统的国家。诚 如梁启超所说,“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为最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惟中国 为最发达”。史学在中国传统社会,事实上起着准宗教的功能。帝王将相可能不怕天 不怕地,但怕史官,在乎自己的历史形象,所以才会有太史简、董狐笔的典故。唐代 以前,皇帝无权阅读史官对他的记录,史官地位相当特殊。这种情况,自唐太宗以后 才慢慢改变,但帝王在乎自己在历史上的名声,则是中国一大传统,根深蒂固。 以史为鉴是史学突出的功能。唐高祖称修史是为了“考论得失,究尽变通,所以 裁成义类,惩恶劝善,多识前古,贻鉴将来”。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为的是鉴 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而“有资于治道”。事实上,中国每一个兴起的王朝, 都从前朝以及更早的朝代汲取历史的经验与教训,利者沿之,弊者革之,有损有益。 一部中国政治制度变迁史,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不断地以史为鉴的制度完善史。(摘 编自熊月之《以史为鉴的当下意义》)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之所以古代没有形成系统的神话,至多是一些半神半人的英雄,是因为中国的 华夏诸族都把统治者当神。 B.史官记录天意和天命,没有半点不实,使得历史在古代中国的作用近乎等同于 对神的崇拜和对宗教的信仰。 C.在乎自己的历史形象、相信因果报应、害怕遭遇“恶报”等因素,客观上起着 制约和规范君主行为的良好作用。 D.中国古代有重视历史的传统,既有对历史的敬畏,也有帝王将相对自身形象的 重视,而且后者影响超过前者。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史官扮演沟通天人的角色,普通人通过史官的记录和解释了解天意。 衡阳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12 月月考高三语文试卷 第 3页 共 8 页 B.因果报应观念影响面广,增强历史敬畏感,甚至影响历史真实性。 C.明朝修《元史》主要是为了总结元朝的经验教训,巩固本朝的统治。 D.总结并借鉴历史,继承并不断完善,有利于政治制度的发展进步。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不属于“通过修史掌握解释天命主动权”的一项是( )(3 分) A.秦朝的灭亡激发了历朝历代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思潮,也促动着史家以修史 的形式进行更深刻的思考。 B.贞观史臣对唐太宗作了一定程度的美化,却将在玄武门之变中被其诛杀的太子 李建成描写成了昏庸之辈。 C.元朝“均予正统”,分别修纂了《辽史》《金史》《宋史》。而明代士人普遍 否认辽金正统,纷纷重修《宋史》。 D.清朝修《明史》,承认明朝正统地位,肯定遗臣遗民反抗清朝是“忠臣”,同 时证明天命已归于清朝。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春秋笔法 ”下一个简要定义。(4 分) 5.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古代重视历史的原因。(6 分) (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城里乡下 刘平 焉瓜两口子有一个梦想:在城里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很多农民工都有这个梦 想。他们这个梦想是两年前萌发的,那时他们已经攒了 5 万元。焉瓜就对老婆翠玉说: “我们都努力挣钱,争取过几年在城里买一套房子。”翠玉说:“嗯。努力。” 现在,他们有 23 万元了。 焉瓜在建筑工地开塔吊,每个月可以挣 6000 元钱。翠玉在制衣厂上班,每个月 有 3000 多元收入。他们租住在一套 30 多平方米的房子里,狭小拥挤,但每个月租金 要 1000 元。为了实现梦想,焉瓜和翠玉结婚 4 年还没有要孩子,他们打算在城里买 了房子后再要孩子。他们都认为,只有在城里,孩子才会有一个好的未来。 每个月存 5000 元钱,雷打不动。焉瓜原来抽 8 元一盒的烟,3 天两盒,后来翠玉 说:“不想买房子,你想咋抽就咋抽。”焉瓜一咬牙,就把烟戒了。 焉瓜和翠玉开始往房产中介跑,买不起新房子,他们打算按揭一套二手房。家里 老人一直在催他们要孩子,他们觉得该买房子了。 掐算着手里的钱,又想买面积稍微大一点的,焉瓜和翠玉心里很纠结。后来他们 终于看中了桂苑小区一套 90 平方米的房子,6 楼,电梯房,房主是姓李的老太太。小 区附近有学校、超市,生活、娃娃读书都方便,可首付要 32 万。焉瓜嘴甜,说:“李 阿姨!再少点?”老太太摇摇头:“这个价,已经很低了。” 琢磨了半天,焉瓜和翠玉有了办法,把老家的房子卖了! 老家的房子带个小院子,5 间青砖瓦房,篱笆墙上爬满牵牛花,院门口,有一颗 大香椿树。每年春天,牵牛花开出白色小花,香椿发出嫩芽。老娘喜欢用香椿芽炒鸡 蛋、煮苕菜,好吃。焉瓜和翠玉进城后,老房子就老娘一个人住。焉瓜和翠玉商量, 卖了老房子,就把老娘接到城里住,以后有孩子了,也有人带。 衡阳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12 月月考高三语文试卷 第 4页 共 8 页 焉瓜回去和老娘商量,老娘有些舍不得,但还是顺了焉瓜的想法。 焉瓜用手机拍了一些小院子的照片发到网上,还专门拍了香椿树的照片。焉瓜把 照片发到网上,标价 15 万元。焉瓜想,13 万也卖。 隔三差五就有人打电话联系,高的出价八九万,低的,出价 6 万,因为价钱不合 适,都没成。焉瓜知道他们不是真心要买,那个小院子怎么也值 13 万。 “这些人,巴不得白送给他们。”翠玉说。 焉瓜又接到一个男人的电话,出价 11 万,还提出明天去看看老房子,再最后定 价钱。焉瓜感觉这个人好像是真心要买,约好时间,向工地请了假,第二天就早早回 去等着了,3 个人,一对中年夫妻,还有一个,竟然是桂苑小区那个房主李老太太。 中年夫妻都喊李老太太“妈”。 他们对小院子很满意,特别喜欢院门口那棵香椿树。一番讨价还价,他们出价 13 万。 一个月后,焉瓜和翠玉就拿到了桂苑小区那套房子的产权证。他们离开那套狭小 拥挤的出租房,带着老娘搬进了繁花似锦的桂苑小区。而乡下那个熟悉的小院子,也 成了别人养老的地方。那天晚上焉瓜和翠玉都很高兴,他们心里都有一种新鲜的归属 感。焉瓜抚摸着鲜红的产权证,说:“我们是城里人啦?” 翠玉说:“当然是城里人啦!”老娘在厨房里做着好吃的。 焉瓜和翠玉也打算要孩子了。 偶尔,焉瓜会想起那个李老太太。他想,城里人咋会喜欢到乡下过日子呢?焉瓜 喜欢城里的日子。 只是,焉瓜常常想起老家院门口那棵香椿树。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7 第 16 期)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开头几句,以平实的笔触交代了主人公焉瓜想在城里买房,这既是小说的 叙事背景,同时也向读者展现了小说深刻的社会背景。 B.焉瓜两口子都认为“只有在城里,孩子才会有一个好的未来”,这是作者想借 小说传达的一种呼吁:当下城乡在教育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的现实必须被改变。 C 文中两次出现的“好吃”,虽然都指向“老娘”亲手做的食物,但内涵不同。 第一次是指老娘用香椿芽做的家乡菜,充满乡土情怀;第二次指向这个家庭只有特殊 日子才吃的食物,喜庆气氛浓郁。 D.小说中围绕买房卖房使用了很多确定的数字,这既使小说充满了真实感,同时 又数字化地呈现了以焉瓜为代表的农民工们生存处境的不易。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小说以焉瓜的梦想开篇,以卖房买房为过程,以他圆梦作结,这种设计暗含了 作者对农民工这个群体生存境遇的同情。整个故事虽有巧合成分,但也基本上合乎情 理。 B.小说使用白描手法叙写老家房子,对焉瓜最后搬进的桂苑小区却仅仅用了“繁 花似锦”来修饰,目的是为了凸显出老家房子环境的自然、美好,其中暗含了作者的 某种情感倾向。 衡阳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12 月月考高三语文试卷 第 5页 共 8 页 C.小说关于焉瓜两口子的对话描写很少,却真实展现人物身份及内心世界,比如 在住进新房后的对话,焉瓜的问句里含着对美梦成真的不敢相信,而翠玉的回答则饱 含着满足与自豪。 D.小说中的焉瓜最终成了城里人,但作者要讲述的并非是这样一个简单的乡下人 变城里人的故事,于是用最后一段留给读者更多的思考空间,并暗示了焉瓜未来的人 生选择。 8.香椿树的相关描写,对情节的发展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 分) 9.小说围绕以李老太太为代表的城里人和以焉瓜为代表的乡下人同时买房和卖房的 故事展开,但小说却选择以焉瓜的视角来讲述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班)固字.孟坚,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所学无常师,不 为章句,举大义而已。永平..初,东平王苍以至戚为骠骑将军辅政,开东阁,延英雄。 时固始弱冠..,奏记说苍,荐桓梁、晋冯诸人,苍纳之。父彪卒,归乡里。固以彪所续 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既而有人上书显宗,告固私改作国史者,有诏下 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 具言固著述意。显宗甚奇之,召诣校书部,与前睢阳令陈宗、长陵令尹敏、司隶从事 孟异共成《世祖本纪》,迁为郎。固又作列传、载记二十八篇,奏之。帝乃复使终成 前所著书。固以为汉绍尧运,以建帝业,至于六世,史臣乃追述功德,私作本纪..,编 于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太初以后,阙而不录,故探撰前记,缀集所闻,以为 《汉书》。固自永平中始受诏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 讽诵焉永元初,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以固为中护军,与参议。北单于闻汉军出,遣 使款居延塞,欲修呼韩邪故事,朝见天子,请大使。宪上遣固行中郎将事,将数百骑 与虏使俱出居延塞迎之。会南匈奴掩破北庭,闻虏中乱,引还,及窦宪败,固先坐免 官。固不教学诸子,诸子多不遵法度,吏人苦之。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干其车 骑,吏椎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宪不敢发,心衔之。及窦氏宾客皆逮考,兢因此 捕系固。遂死狱中,时年六十一。诏以谴责兢,抵主者吏罪。 论曰:司马迁、班固父子,其言史官载籍之作,大义粲然著矣。议者咸称二子有 良史之才。迁文直而事核,固文赡而事详。若固之序事,不激诡,不抑抗①,赡而不 秽,详而有体,使读之者亹亹②而不厌,信哉其能成名也。彪、固讥迁,以为是非颇 谬于圣人。然其论议常排死节,否正直,而不叙杀身成仁之为美,则轻仁义,贱守节 愈矣。固伤迁博物洽闻,不能以智免极刑。然亦身陷大戮,智及之而不能守之。呜呼, 古人所以致论于目睫也。 (节选自《后汉书·班彪列传》) 【注】①抑抗:缩小与夸张。②亹亹(weǐ):不倦。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固自永平中始受诏/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 诵焉 衡阳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12 月月考高三语文试卷 第 6页 共 8 页 B.固自永平中始/受诏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 诵焉 C.固自永平中始受诏/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 诵焉 D.固自永平中始/受诏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 诵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相表里的,所以又叫“表字”。但也 有“名”和“字”意义相反的情况。 B.永平,汉明帝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此外古代还有用干支纪 年或年号与干支合起来纪年的方法。 C.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结发戴冠,以示成人。因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未成年称“未冠”。 D.本纪,古代国别体史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是写帝王传记,按帝王纪年的顺序记 事。放在史书的最前面。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班固聪颖多才,年轻有为。他九岁时就能写诗作文,长大后博览群书,不拘泥于一 家学说;刚成年就向刘苍荐才并被接纳。 B.班固经历磨难,矢志修史。他被人举报私修官史而遭遇了牢狱之灾;在班超澄清冤 情后,被皇帝召到校书部继续著书。 C.班固潜心著述,享誉当时,他追溯记述帝王的功德,私下里撰写他们的本纪,人们 称赞他与司马迁都具有优秀史官的才能。 D.班固治家无方,牵连被害。班固疏于管教家中之人,因奴仆醉酒冒犯种兢而被其怀 恨在心,后来遭到种兢挟私报复,被害致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具言固著述意。(4 分) (2)会南匈奴掩破北庭,闻虏中乱,引还,及窦宪败,固先坐免官(4 分) 14.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汉书》的优点和不足。(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答张十一①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贫笞竞长纤纤笋,踯躅②闲开艳艳花。 未③报恩波④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⑤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本诗作于韩愈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年。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张十一 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因劝谏德宗皇帝一起被贬。张十一到郴州临武令任上曾有诗赠 衡阳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12 月月考高三语文试卷 第 7页 共 8 页 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②踯躅:杜鹃花的别名。③此处“未”字领起“报”与“知”。 ④恩波:皇帝的恩泽。⑤斗:通“陡”。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运用白描手法勾勒阳山地区的全景。春山明净,春江空阔,猴猿啼鸣,摹写了荒 僻冷落的景象,传递出人烟稀少的空寂。 B.颔联是两组近景特写,小笋萌生、鲜花绽放之景为冷落荒僻的村野点缀了些许鲜艳 明快的颜色,比拟手法使得描写生动传神。 C.尾联直抒胸臆,点明忧愁的心境和原因。看罢书信顿觉白发加半,直接表达对仕途 坎坷、年华逝去的悲愤,是与友人同感共悲的哀痛。 D.诗中景物很契合诗人的处境与心情。环境之空寂更添远离繁华京城后的孤独凄凉, 花开之悠闲更使身居闲地身为闲人的诗人触景生愁。 15.中国古典诗歌在表情达意时有“怨而不怒”的传统。请据此简要赏析本诗的颈联。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择吉”是中国人的一项古老习俗,以期趋利避害。《诗经·氓》中的“__________ , ________”两句,能印证这一习俗早己有之。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太阳神的神话传说来突出蜀道高峻的山峰和回旋 的急流,这两句是“__________ ,________”。 (3)杜牧《阿房宫赋》中,作者用比喻手法、反问语气和惊诧口吻描写阿房宫中楼 阁之间通道凌空之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你站在桥上去看人家撑,那多不费劲,多美!尤其在礼拜天有几个专家的女郎, 穿一身缟素衣服,裙裾在风前悠悠的飘着,戴一顶宽边的薄纱帽,帽影在水草间颤动, 你看她们出桥洞时的姿态,捻起一根竟像没分量的长竿,只轻轻的,不经心的往波心 里一点,身子微微的一蹲,这船身便波的转出了桥影,翠条鱼似的向前滑了去。她们 那敏捷,那闲暇,那轻盈,真是值得歌咏的。 在初夏阳光渐暖时你去买一支小船,划去桥边荫下躺着念你的书或是做你的梦, 槐花香在水面上飘浮,鱼群的唼喋声在你的耳边挑逗。或是在初秋的黄昏,迎着新月 的寒光,望上流僻静处远去。爱热闹的少年们携着他们的女友,在船沿上支着双双的 东洋彩纸灯,带着话匣子,船心里用软垫铺着,也开向无人迹处去享他们的野福—— 谁不爱听那水底翻的音乐在静定的河上描写梦意与春光? 住惯城市的人不易知道季候的变迁。看见叶子掉知道是秋,看见叶子绿知道是春; 天冷了装炉子,天热了拆炉子;脱下棉袍,换上夹袍, ① ,穿上单袍: 不过如此罢了。 ② ,地下泥土里的消息,空中风吹的消息,都不关我们的 事。忙着哪,这样那样事情多着,谁耐烦管星星的移转,花草的消长,风云的变幻? 衡阳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12 月月考高三语文试卷 第 8页 共 8 页 同时我们抱怨我们的生活,苦痛、烦闷、拘束、枯燥,谁肯承认做人是快乐?谁不多 少间咒诅人生? 18.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 分) A.拟人、比喻、夸张 B.拟人、比喻、排比 C.对偶、借代、排比 D.对偶、借代、夸张 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 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4 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同时我们抱怨我们苦痛、烦闷、拘束、枯燥的生 活。没有谁会承认做人是快乐的”,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为什么?(4 分)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 分) ①相关部门将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的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并非是小题大做。②这 一问题正日益成为困扰老人、家庭乃至社会的真问题。③第 45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 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④截止 2020 年 3 月,⑤我国网民规模达 9.04 亿左右,⑥其 中 60 岁及以上网民群体占比 6.7%。⑦这就意味着老年人有相当一部分比例,⑧因为 没有智能手机而成为“社会局外人”。⑨积极应对这些特殊群体的正常需求,⑩不仅 是智慧生活患及更广泛群体的必然要求,也是应对老龄化社会到来的客观需要。 22. 阅读下面一首诗,将“轻舟泛月寻溪转”一句扩写成一段话。要求:符合诗歌意 境,语言流畅生动,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不少于 50 字。(5 分) 东鲁门泛舟二首(其一) 李白 日落沙明天倒开,波摇石动水萦回。 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 四、写作(60 分) 23.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半个多世纪以前,我们以“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等带有“阶级”的词语评价 人的身份;十几年前,我们又以“白领”“蓝领”“金领”等带有“领”的词语区分 人的身份;近一段时间,央视新闻的一篇《早安啊,打工人》公众号文章让越来越多 的人以“打工人”自标身份……而“打工人”这一称呼也引发了人们的热议。有赞同 “打工人”这种提法的,说“打工人”是对所有从事体力和技术劳动者的统称,这三 个字代表着勤奋、热情、坚韧和上进,是当代社会正能量的重要载体;也有不少人表 示反对,认为这一称呼本身带有嘲讽和调侃的嫌疑,是新时代下人为的强行阶层划分, 意在弱化当代青年对现实的不满情绪,企图通过这种幽默式的调侃缓解当前年轻群体 的高压生活环境。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对“打工人”这一称呼有什么样的思考和感悟呢?请以高中 学生的视角写一篇文章,向《青眼看社会》杂志的“热点时评”栏目投稿。要求:选 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 衡阳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12 月月考高三语文试卷 第 9页 共 8 页 衡阳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12 月月考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1.C(A 项“都把统治者当神”和原文“统治者都被当作神的代表” 有较大区别。B 项文中“如果有半点不实”是假设,选项中的“没 有半点不实”于文无据。D 项“对历史的敬畏”和“在乎自身形象” 都是古代中国重视历史的原因,至于哪个因素影响更大,文中并未 做出比较。) 2.C(材料一第五段“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将历史当作一面镜子, 当然是目的之一。但更主要的是,通过修史掌握解释天命的主动 权”。) 3.A(“通过修史掌握解释天命主动权”本质是通过编纂和解释历史, 让历史为自己政权合法性和统治基础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 A 项体现的是历史的镜鉴功能。B 项唐太宗在为自己弑兄找理由。C 项元政府承认辽、金的正统地位,目的是表明性质相近的元朝也可 为正统。D 项清朝通过安抚和证明自己的天命来稳固政权。事实上 随着政权的逐步稳固,清朝对明史的叙述骤趋苛刻。) 4.示例:春秋笔法是在政治正确的前提下,在保存事实的同时用不 同表述显示自己的贬褒立场的曲折含蓄的记史手法。(“政治正确”、 “保存事实”、“意含贬褒”或“曲折含蓄”、“记史手法”各 1 分) 5.①记录历史就是记录天意和天命,尊重历史等同于崇拜神和信仰 衡阳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12 月月考高三语文试卷 第 10页 共 8 页 宗教。②害怕不良历史记录带来“恶报”,增加了对历史的敬畏感。 ③通过修史掌握解释天命的主动权。④以史为鉴,汲取历史的经验 教训。(每点 2 分,任答三点得 6 分) 6.B(考点在于理解作者的情感倾向和价值判断,而非读者主观的过 度解读。“只有在城里,孩子才会有一个好的未来”,确实从客观 上表现出了城乡教育存在差异的事实,但从整篇小说的情节安排、 人物塑造等等来看,作者并非传达了呼吁教育公平的主题。) 7.D(“暗示了焉瓜未来的人生选择”理解错误。小说的结局往往与 小说的主题有关系,小说的最后焉瓜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但是,作 者随即又在最后一段里写焉瓜对“香椿树”的想念,并非为了暗示 焉瓜未来的人生选择,实际上是为了表明自己对于农民工这种选择 的思考。) 8.①“香椿树”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正是因为“香椿树”这一老房 子的独特景致,为后文买房人喜欢老房子并买下老房子埋下伏笔。 ②使故事有余味,焉瓜实现了自己梦想,故事本可以结束,但作者 随即又写焉瓜对“香椿树”的想念,引起读者联想回味。(每点 2 分,题干要求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并围绕对情节的作用来谈,因此 答题之时联系文本很重要,答“香椿树”对于主题、人物等其他方 面的作用,不给分) 9.①以焉瓜视角来讲述故事,更易于刻画以焉瓜为代表的“乡下人” 衡阳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12 月月考高三语文试卷 第 11页 共 8 页 勤劳、淳朴、奋进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理解和同情。 ②以焉瓜为代表的“乡下人”视角来讲述故事,从情节上来说,着 重展现了焉瓜从“乡下人”到“城市人”身份转换的过程,更易于 反映过程的艰难和不易,从而表达了作者对于这种底层人物奋斗的 同情。③通过以焉瓜为代表的“乡下人”的视角来看待以李老太太 为代表的“城里人”,写出了“乡下人”对“城里人”取舍的不解, “乡下人”正在失去的,却是“城里人”追寻的,而焉瓜却并不自 知。这戏剧性的结局里暗含着对现代化进程中广大底层农民工境遇 的深切思考。(每点 2 分) 【小说从标题、人物到情节,实际上都是两相对照的,既有“城里 人”买房卖房、也有“乡下人”买房卖房,但是作者为什么选择以 焉瓜为代表的“乡下人”的视角来展开这个故事呢?思考这个问题, 可以首先想到的是,为什么没有从以李老太太为代表的“城里人” 为视角来写这个故事呢?视角的选择暗含的是作者的思考,也就是小 说的主题。因而这道题实际上与主题有关。选择以焉瓜为视角,代 表的是作者的情感倾向,他对以焉瓜为代表的农民工群体有深切的 同情,因而,他生动地刻画了他们勤劳、奋进的人物形象。同时, 作者也着重在情节上展示,焉瓜从农村走向城市,获得“城市人” 身份认同的艰难和不易。第二,以李老太太为代表的“城里人”和 以焉瓜为代表的农民工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阶层,明显,小说中, 衡阳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12 月月考高三语文试卷 第 12页 共 8 页 焉瓜在小说中明显处于低一层级,从焉瓜的视角来写,实际上就是 从低阶层的视角来写,展现的是下对上的一种仰望,更易于表现由 阶层的壁垒而造成的认知、选择、资源分配上的种种不平等。(第 一点从人物形象和主题的关系来思考;第二点从情节和主题的关联 来思考,第三点从两个阶层的比较以及主题来思考)】 10.C(“自永平中始受诏”为状中结构,之间不应断开;“重”形 容词活用作动词,作“当世”的谓语,与“其书”构成动宾结构。) 11.D(本纪,古代纪传体史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12.C(“追溯记述帝王的功德,私下里撰写他们的本纪”是当时的 “史臣”) 13.(1)班固的弟弟班超担心班固被郡吏审核拷问,自己不能申辩清 楚,便疾行赶到朝廷上书,详细说明班固著书的意图。(“核考”“自 明”“诣阙”各 1 分,句子大意 1 分。) (2)正赶上南匈奴攻破北匈奴所在地,(班固)听说他们发生内乱, 便带兵返回,等到窦宪败亡时,班固首先受到牵连并被免官。(“掩 破”“引”“坐“各 1 分,句子大意 1 分) 14.优点:①补录缺失,对前代历史进行了详尽记录;②极有文采, 叙事详尽又能注重体例。(2 分)不足:评价标准失当,看轻仁义和 气节。(1 分) 参考译文: 衡阳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12 月月考高三语文试卷 第 13页 共 8 页 班固字孟坚,九岁时,能作文章诵诗作赋。长大后,便博览古 籍。他所掌握的学问不是向某一家某一人学的,不拘泥于篇章字句 的解释,了解文章大意就行了。永平初年,东平王刘苍凭借至亲的 身份担任骠骑将军的职务辅佐朝政,招致贤才,广纳英雄。当时班 固才二十岁,写了陈述意见的文书劝说刘苍,推荐了桓梁、晋冯几 位贤士,刘苍采纳了他的建议。父亲班彪去世后,班固回到故乡。 班固认为班彪续写的前代历史不详细,就专心钻研,想完成班彪的 事业。不久有人给显宗上书,控告班固私自修改撰写国史,天子下 诏给班固所在郡的郡守,将班固收捕到京兆狱中,将他家的书全部 取走。班固的弟弟班超担心班固被郡吏拷问,自己不能申辩清楚, 便疾行赶到朝廷上书,详细说明班固著书的意图。显宗认为他是个 奇才,便下诏让他到校书部,与前睢阳令陈宗、长陵令尹敏、司隶 从事孟异共同完成《世祖本纪》,升迁为校书郎。班固又创作了列 传和栽记二十八篇,献给皇帝。皇帝就再次让他继续完成以前所写 的书。班固认为汉朝承继帝尧的气运,以此建立帝王功业直至六代, 史臣便追述他们的功德,私下里撰写本纪,编在百王的最后,排在 秦始皇、项羽之列。太初之后,就空缺不再记录,班固因而探寻史 料撰写前记,汇集听说的内容,编撰了《汉书》。班固自永平中开 始接受诏令,潜心钻研二十多年,至建初年间才完成。当时人非常 推崇此书,学者们没有不朗读背诵它的。永元初年,大将军窦宪出 衡阳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12 月月考高三语文试卷 第 14页 共 8 页 征匈奴,任命班固为中护军,参与军务。北单于听说汉军出动,派 遣使者到居延塞进行通好,想重行呼韩邪从前和亲的做法,朝见天 子,请派大使。窦宪上书派遣班固代理中郎将的事务,率数百骑兵 与匈奴使者一起出居延塞迎接北单于。正赶上南匈奴攻破北匈奴所 在地,班固听说他们发生内乱,便带兵返回,等到窦宪失势时,班 固首先荻罪并被免官。班固不教诲他的儿子们,他的儿子多不遵守 法度,让官吏很以之为苦。当初,洛阳令种兢曾经出行,班固的奴 仆冒犯种兢的车马,吏卒捶击呵斥了奴仆,奴仆醉酒谩骂种兢,种 兢大怒,但因畏惧窦宪而不敢发作,心中记下仇恨。等到窦氏门客 都被逮捕拷问之时,洛阳令种兢趁此机会逮捕关押了班固,班固于 是死在狱中,时年六十一岁。天子下诏谴责种兢,把种兢作为主谋 官吏来治罪。 评论说:司马迁和班固父子,他们所写的史书,大义要旨显著 明白。评论的人都称道他们有优秀史官的才能。司马迁文辞直率而 叙事准确,班固文辞华美而叙事详尽。就像班固叙述事情,不毁誉 过当,不缩小夸张,丰富而不杂乱,详细而得体,使人读起来不知 疲倦,他能够成就名声确实是应该的啊!班彪、班固讽刺司马迁, 认为他的是非认识与圣人非常不同。但是他们的评价意见常常否定 为节气而死和公正刚直,而不述说为正义而牺牲生命是一种美德, 那么轻视仁爱正义,鄙视保持节操就更加厉害了。班固认为司马迁 衡阳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12 月月考高三语文试卷 第 15页 共 8 页 见识广博,却不能凭借智慧避免最残酷的刑罚。可是班固自己也身 陷大罪,可以说智力已经够了,但在行动上却不能恪守所明白的道 理。唉,古人所以反复慨叹,人能明察秋毫却看不到自己的眼睛和 睫毛啊。 15. C(“斗觉霜毛一半加”不是直抒胸臆,而是写愁不说愁,借霜毛 陡加曲折说出,至于何以至此,尽在不言之中。诗意婉转含蓄,韵味醇 厚悠远。) 16.①“怨而不怒”是指心有不满但能节制住它的情感,不使之发展 成为愤怒,是中国古诗抒发情感讲求节制有度的一种传统。(2 分)② 诗人称贬谪之地为“死所”,是“送生涯”的“炎瘴”之地,蕴含诗 人因直言进谏而被贬的愤怨不平,以及回归无望的悲慨沉痛。(2 分)③但是诗人的哀怨情感节制有度,以“莫令”劝解自己和友人不 要在“炎瘴”之地沉沦下去,并憧憬未来建功立业以“报君恩”,让 本应浓重的愤怨显得敦厚平和。(2 分) 17.(1)尔卜尔筮 体无咎言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3)复道行空 不霁何虹 (每空 1 分,有漏字、错别字、语序错误等,该空不得分。) 18. B 19.(1)①脱下夹袍;(2)②天上星斗的消息(每空 2 分,其他答案酌 衡阳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12 月月考高三语文试卷 第 16页 共 8 页 情给分。) 20. ①原文将表示负面心理感受的词语放在后面单独成句,具体写 出并突出强调了其身心遭受的折磨,增加了读者的共情意识,也更 好地展现了我们所抱怨的生活的特点。②原文使用反问句,语气强 烈,情感充沛。改后的句子为陈述句,情感表达上不及原句。(每 点 2 分) 21.【答案】(1)①“并非是”改为“并非”或“并不是” (2)④“截止”改为“截止到”或“截至” (3)⑤“达 9.04 亿左右”删“左右”(注意:不能删“达”) (4)⑦“老年人有相当一部分比例”改为“有相当一部分比例的老 年人”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辨析并正确修改病句的能力。 【解析】①“并非是”表述赘余;④“截止”用词不当,“截止”意 为“(到一定期限)停止”,它的后面不能直接跟时间宾语;⑤“达 9.04 亿左右”删“左右”;⑦“老年人有相当一部分比例”,这种表 述使得主语不明确。 22.示例:皎洁的月光照在水汽氤氲的河面上,为溪水铺了一层粼粼 的银光。小船如一片树叶,沿着月光向前滑行,随着蜿蜒的溪流自 由漂荡。 解析:回答本题,要注重把握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诗歌本身表达 衡阳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12 月月考高三语文试卷 第 17页 共 8 页 的意思和要扩写的诗句的意思,二是题干的具体要求,比如对修辞、 字数的要求等。“轻舟泛月寻溪转”描写的事物有 “舟”“月”“溪”等,这些内容表明诗人乘坐的小船在月光下自 由地漂荡,由此可以知道扩写的内容就是小船如何、月亮如何、溪 水如何等;至于比喻的修辞,可以从船、月、溪任何一个角度切入。 23. 审题指导:作文材料可分两部分。前一部分引出不同时期人们对身份的界 定方式:从“阶级”,到某“领”,到“打工人”。后一部分列出对“打工人” 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赞同,一种反对,各有理由,都不无道理。我们 可以选择角度,自圆其说。但结合材料来看,称呼“打工人”的有著名官媒央 视新闻,对这一身份标签有较明确的肯定与认同,所以,我们更应该倾向于, 最起码不能忽视对“打工人”的积极、正面内涵的挖掘。 可以从“赞成”的角度写,可结合材料中提供的理由,可将“打工人”称 谓定位为勤奋、热情、坚韧和上进,读懂“打工人”的平凡与不凡,敬业与努 力,打拼与奋进,自尊与自强,体现一种积极、乐观的自我认同感与社会正能 量。可以从“反对”的角度写,可结合材料中提供的理由,着笔于年轻群体所 面临的严峻竞争形势,负荷前行的工作生活现状,可视之为自嘲、调侃、戏谑 的“黑色幽默”。也可以持辩证看待,一分为二的观点,指出这个称谓包含的 “正能量”或“负能量”,同时更近一层,希望集体、社会、国家多关注和扶 持“打工人”,积极营造适合“打工人”生存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努力培 养真正有自我认同感、归属感,有新时代新风貌的“打工人”群体。 特别注意作文题的任务情境。身份为高中学生。投稿的杂志是《青眼看社 会》,“青眼”和“白眼”相对,它的涵义是:黑色的眼珠在眼眶中间,青眼 表示喜爱或重视、尊重。比如魏晋名士阮籍就好为“青白眼”。放在作文材料 中,也意味着应正面看待问题,表达相对积极向上的观点。除此,还可以理解 为“青年之眼”,照应前面的“以高中学生的视角”;投稿的栏目是“热点时 评”,即文体上要写议论文或杂文。写作核心则是“对‘打工人’这一称呼有 什么样的思考和感悟”,牢牢扣住这个来写,则不易偏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