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配套练习:散文部分 第3单元 一粒沙里见世界 素质升级检测 Word版含解析
- 1 - 第三单元素质升级检测 (本试卷满分 150 分,测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30 分,每小题 3 分) 一、(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近几年,各种网络谣言肆虐。________,不少人都深深地感受过被朋友圈、微信群里各 种谣言“轰炸”的滋味。尤其是有些一看就________的谣言帖,偏偏来自亲友长辈。________ 吧,觉得让老人家一直受到蒙蔽,于心不忍;科普辟谣吧,往往在微信里引发一片“血雨腥 风”,亲情的小船“风雨飘摇”。甚至逢年过节,还有媒体专门发文介绍如何在亲友群里有 技巧地辟谣。 不过现在,( )。因为我们每一个坚持发声辟谣和科普的人,都为“辟谣力度和速度加 强加快”“谣言数量、影响减少减弱”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类似面对“食盐添加剂致癌”之 类每隔一段时间就出来刷一遍的谣言,千万不要因为感觉________,就什么也不做,只要“宜 将剩勇追穷寇”就好。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D ) A.抚今追昔 荒谬不经 视若无睹 鞭长莫及 B.抚今追昔 荒谬绝伦 置之不理 有心无力 C.曾几何时 荒谬绝伦 视若无睹 鞭长莫及 D.曾几何时 荒谬不经 置之不理 有心无力 【解析】 抚今追昔:看看现在,想想过去。曾几何时:几何,若干、多少。才有多少 时候,指没过多久。符合语境。荒谬不经:不经,不合常理。形容言论荒谬,不合情理。荒 谬绝伦:绝伦,超过同类。没有比这更荒唐更不合情理的了。根据语境,“荒谬绝伦”程度 过深,因此,选择“荒谬不经”。置之不理:放在一边,不理不睬。符合语境。视若无睹: 虽然看见了,却像没有看见一样,指对眼前事物漠不关心。鞭长莫及:原意是鞭子虽长,也 不能打到马肚子。比喻相隔太远,力量达不到。有心无力:有愿望和打算,但没有力量付诸 实现。根据语境,选择“有心无力”。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A.看到关于 2018 年谣言盘点的成果,有理由感到鼓舞 B.看到关于 2018 年谣言盘点的成果,没有理由不感到鼓舞 C.我们没有理由不感到鼓舞,因为关于 2018 年谣言盘点的成果就在眼前 D.我们有理由感到鼓舞,因为关于 2018 年谣言盘点的成果就在眼前 【解析】 根据语境,先看到“成果”后“感到鼓舞”,比较符合逻辑,而且从下文开 头的“因为”来看,应该避免词语重复,据此可排除 C、D;A、B 两句意思相同,但 B 项的 语气更强,从下文来看,选 B 为宜。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A.面对类似“食盐添加剂致癌”之类每隔一段时间就出来刷一遍存在感的谣言。 - 2 - B.类似面对“食盐添加剂致癌”每隔一段时间就出来刷一遍存在感的谣言。 C.面对类似“食盐添加剂致癌”之类每隔一段时间就出来刷一遍的谣言。 D.类似面对“食盐添加剂致癌”每隔一段时间就出来刷一遍的谣言。 【解析】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第一,语序不当,“类似”应放在“面对” 之后,据此排除 B、D;第二处,成分残缺,“刷一遍”后应补上宾语“存在感”,据此排除 C、D。且“食盐添加剂致癌”后的“之类”不可缺少。因此,选择 A 项。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B ) A.这次去北京的火车上,碰巧儿遇到了您的舍弟,我俩聊了很久,无所不谈,感觉我们 真的很投缘。 B.某单位的部门经理在年终聚会上作报告,最后总结说:“这只是我的浅知拙见,还请 大家批评指正。” C.班上的张小强同学在学习方法交流会上说:“我殷切期望方法不当的同学调整心态, 及时改进学习方法。” D.他虽然说话不好听,但只是个孩子,我绝不会与他一般见识,作为长辈,还没有这点 雅量吗? 【解析】 A 项,“舍弟”,谦辞,称自己的弟弟;用语不得体。C 项,“殷切期望”多 用于长辈对晚辈或领导对下属,用于同学之间不合适。D 项,“雅量”,敬辞,指宽宏的气量; 用于对方。 二、(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李清照说:“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她最早指出词是有别于一般诗歌的一个流派, 有它的历史意义。 词在中唐以后流行,它为晚唐五代以来诗人在五七言诗体之外提供了一种新的诗形式, 而且体裁比五七言诗更丰富多彩。根据万树《词律》所列,就有六百六十调,一千一百八十 多体,实际还不止此数。然而词在中晚唐开始流行时,五七言诗已发展到极盛的阶段,举凡 封建社会各方面的题材,如田园、山水、边塞、闺情,以及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都有 大量名篇流传,在诗坛上产生广泛的影响,使后起的词人不容易在各方面跟它争奇竞胜。另 一方面,作为一种讲究句调平仄的格律诗,词的调子更多,可以适应不同的内容自由选用。 这比之只有五绝、七绝、五律、七律等几种格调的近体诗,有它的优越性,但就每个词调看, 它的句调平仄比近体诗有更严格的限制。如比之篇幅长短不拘、声律限制更少的五七言古体 诗,形式上的束缚就更多。词在从中晚唐到南宋的流传过程中,虽然也出现不少优秀的词家, 却始终没有取代五七言诗的传统地位,成为诗人们普遍掌握的形式,像五七言诗的逐步取代 四言和骚体诗的地位那样。向来认为词创作成就最高的宋代,除了柳永、晏几道、李清照、 辛弃疾等少数词家外,像欧阳修、苏轼、陆游、范成大等大多数诗词兼擅的作家,仍是以主 要力量写五七言诗的。这除了受魏晋以来五七言诗的传统影响之外,还由于词调本身也存在 较大的局限性。 - 3 - 中唐以后,出现一些工商业比较集中的城市,市民阶层壮大,妓乐繁兴,需要有一种新 的诗体,配合当时在城市流行的乐曲,比较细致曲折地表现城市人民的生活,抒发他们的思 想感情。从中唐以后,农村流行的歌谣大多数仍不出五七言,而城市里新兴的长短句歌曲越 来越多。在宋元以来的说唱文学和戏曲里,长短句的词曲更居于压倒优势,使五七言诗体仅 仅在定场白或下场诗里偶然出现,就充分说明这个问题。 从现传唐代民间流行的敦煌曲子词及最初文人拟作的词调看,题材本来相当广泛,然而 到了晚唐五代时期,文人写的词调却逐渐集中在妇女情态的描写上。因为初期流传的很多词 调来自民间,最初出现的文人词也多数是直接模拟民间歌曲的,到了中唐以后,妓乐繁兴, 许多新出词调往往是在歌妓的传唱过程中为文人所掌握。这些歌妓是封建社会受压迫最深的 妇女,她们既比较熟悉各种妇女的生活,自身又各有其惨痛的经历。这样,她们在唱词时既 容易流露自身的不平,往往也倾泻出一般妇女的痛苦。如敦煌曲子词里的两首《望江南》: “莫攀我,攀我太心偏。我是曲江临池柳,这人折去那人攀,恩爱一时间。天上月,遥 望似一团银。夜久更阑风渐紧,为奴吹散月边云,照见负心人。” 后来有些文人嫌这些歌妓们唱的词过于俚俗,自己动手来写。为了适应歌妓的声口和情 态,他们的歌词虽然比较华美,内容仍不出痴男怨女离别相思的调调,只是作品所表现的对 现实不满的情绪已不及早期歌妓们传唱的词调强烈,生活气息也没有那样浓厚。正是在这种 创作情况之下,形成了词的传统风格:“以清切婉丽之词,写房帏儿女之事。”从北宋以来, 词这种传统风格虽不断为少数具有远大政治抱负、关心国计民生的词家所突破,却仍然影响 着后来绝大多数的词家,直到清代的浙西词派、常州词派。前人以婉约派为词的正宗。婉约 派总的看来成就不及豪放派,却更多地表现了词的特点,表现了这“别是一家”的词有别于 五七言诗的风格上的特点,这特点是从晚唐到宋初,在词的长期创作过程中形成的。 (摘编自王季思《词的欣赏》) 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 ) A.中晚唐而至南宋,词无法和五七言诗竞争的原因是五七言诗已涉及多种题材,名篇流 传,呈现极盛之态。 B.中唐以后,农村流行的大多数歌谣仍是五七言,城市里却流行长短句歌曲,所以词开 始渐渐兴起。 C.在说唱文学和戏曲里,词曲处于压倒性优势,说明随着城市发展,人们需要一种新的 诗体来抒发情感。 D.晚唐五代时期,文人动手创作词,歌词华美,内容仍是围绕歌妓们的生活和离别相思 的调调。 【解析】 A 项,原因不只一个,还有词本身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B 项,强加因果;D 项,“歌妓们的生活”错,原文是“内容仍不出痴男怨女离别相思的调调”。 6.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文章先用李清照的话总述,然后从多个角度分别进行阐述,论证结构清晰。 B.第二段运用对比论证,比较近体诗和词的特点,指出词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 4 - C.文章以两首《望江南》为例,证明最初歌妓用词曲体现自己生活的痛苦。 D.文章最后两段分析了词传统风格形成的过程,说明词曲的影响比诗歌深远。 【解析】 无中生有,“词曲的影响比诗歌深远”错。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词的传统风格清切婉丽,和早期文人词多数直接模拟歌妓唱词密切相关。 B.婉约派是词的正宗,其作品更能体现词的特点,代表了词的最高成就。 C.词最初来自民间,通过词的内容,可以了解到当时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现状。 D.词的内容如果一直局限于房帏儿女之事,就无法拥有如今的成就和地位。 【解析】 原文是“婉约派总的看来成就不及豪放派”。 三、(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李觉,字仲明,本京兆长安人。太平兴国五年举九经,起家将作监丞、通判建州,秩满.., 州人借留,有诏褒之,就迁左赞善大夫、知泗州,转秘书丞。太宗以孔颖达《五经正义》诏 孔维与觉等校定。王师征燕、蓟,命觉部京东诸州刍粮赴幽州。维荐觉有学,迁《礼记..》博 士,赐绯鱼。 雍熙三年,与右补阙李若拙同使交州,黎桓谓曰:“此土山川之险,中朝人乍历之,岂 不倦乎?”觉曰:“国家提封万里,列郡四百,地有平易,亦有险固,此一方何足云哉!” 桓默然色沮。使还,久之,迁国子博士。 端拱元年春,初令学官讲说,觉首预焉。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 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觉曰:“陛下六龙在御,臣何敢辄升高坐。”上 因降辇,令有司张帟幕,设别坐,诏觉讲《周易》之《泰卦》,从臣皆列坐。觉因述天地感通、 君臣相应之旨,上甚悦,特赐帛百匹。 俄献时务策,上颇嘉奖。是冬,以本官直史馆。右正言王禹偁上言:“觉但能通经,不 当辄居史职。”觉仿韩愈《毛颖传》作《竹颖传》以献,太宗嘉之,故寝禹偁之奏。淳化初, 上以经书板本有田敏辄删去者数字,命觉与孔维详定。二年,详校《春秋正义》成,改水部 员外郎、判国子监...。四年,迁司门员外郎,被病。假满,诏不绝奉,卒。 觉累上书言时务,述养马、漕运、屯田三事,太宗嘉其详备,令送史馆。觉性强毅而聪 敏,尝与秘阁校理吴淑等同考试开封府秋赋..举人,语及算雉兔首足法,觉曰:“此颇繁,吾 能易之。”及成,果精简。淑意其宿制,即试以别法,皆能立就,坐中皆叹伏。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 A.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 对御讲/ B.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 对御讲/ C.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 - 5 - 对御讲/ D.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 对御讲/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秩满:谓官吏任期届满。如唐代钱起“秩满归白云,期君访谷口”中“秩满”即为此 意。 B.《礼记》:据传成书于西汉,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是儒、释、道思想 的资料汇编。 C.国子监: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 子学或国子寺。 D.秋赋:也称秋贡、秋荐,唐宋时州府向朝廷荐举会试人员的选拔考试。因于秋季举行, 故有此称。 【解析】 《礼记》是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李觉学问精深,政绩卓越。他明晓《九经》,参与孔颖达《五经正义》校定;担任将 作监丞、建州通判,受到朝廷褒扬。 B.李觉涉远为官,不畏艰苦。与李若拙出使交州时,别人认为前往此地辛苦劳累,他却 认为不足挂齿。 C.李觉仕途顺畅,颇受赏识。皇上对他所献策略以及所作《竹颖传》大加赞赏,王禹偁 也大力举荐他。 D.李觉关心时局,聪慧机敏。他对当时的一些政务有很好的论述,得到太宗认可;在计 算方法上也有独到见解。 【解析】 王禹偁奏言,李觉不应该居史职,而非大力举荐他。 第Ⅱ卷(共 120 分) 四、(23 分)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上因降辇,令有司张帟幕,设别坐,诏觉讲《周易》之《泰卦》,从臣皆列坐。 译文:皇上于是下了辇车,让官吏张设帐幕,另外设置座位,令李觉讲解《周易》中的 《泰卦》,随从的大臣都依次而坐。 (2)淑意其宿制,即试以别法,皆能立就,坐中皆叹伏。 译文:吴淑怀疑(猜测)他是预先做好的,就用其他的方法来测试他,他都能够立即完成, 在座的人都赞叹佩服。 【参考译文】 李觉,字仲明,本是京兆长安人。太平兴国五年因通晓《九经》被举荐,开始做官担任 将作监丞、建州通判,任期将满,建州百姓请求让他留下,皇上下诏书褒奖他,晋升做左赞 善大夫,掌管泗州,转任秘书丞。宋太宗拿孔颖达的《五经正义》下令让孔维和李觉校定。 - 6 - 朝廷的军队出征燕、蓟,命令李觉布置将京东各州粮草运往幽州。孔维推荐李觉,认为他有 学问,李觉升迁为《礼记》博士,赏赐绯袍鱼袋(五品官职)。 雍熙三年,和右补阙李若拙一同出使交州,黎桓对他说:“这地方山川艰险,中原的人 忽然到这里,难道不疲倦吗?”李觉说:“我们的国家疆土有万里之广,郡县有四百个,土 地有平坦的,也有险峻的,这样的地方哪里值得说呀!”黎桓不说话,神色沮丧。李觉出使 回来,很久之后晋升为国子博士。 端拱元年春天,刚让学官讲学,李觉首先参与。宋太宗驾临国子监拜谒文宣王结束,登 上辇轿要从西门出去,回头看见有人在座位上讲学,左右侍臣说李觉正在聚集门徒讲授经书, 皇上就召来李觉,让他对着皇上讲学。李觉说:“您高高在上,我怎么敢就登上讲说之位呢。” 皇上于是下了辇车,让官吏张设帐幕,另外设置座位,令李觉讲解《周易》中的《泰卦》,随 从的大臣都依次而坐。李觉于是讲述天地感应相通、君臣相合的要旨,皇上非常高兴,特意 赏赐他百匹布帛。 不久李觉进献论时务的对策,皇上对他十分嘉奖。这年冬天,凭主管官员的身份在史馆 当值。右正言王禹偁进言说:“李觉只是能通晓经书,不应当就这样担任史官职务。”李觉 模仿韩愈的《毛颖传》写了一篇《竹颖传》来献给皇上,宋太宗赞许他,因此搁置了王禹偁 的奏章。淳化初年,皇上因为经书的版本被田敏擅自删去了许多字,任命李觉和孔维详细校 定。淳化二年,详细校定的《春秋正义》完成了,改任水部员外郎、做国子监判官。淳化四 年,升任司门员外郎,遭受疾病。请假期满,皇上下诏不断绝他的俸禄,直到去世。 李觉多次上书谈论时务,阐述养马、漕运、屯田三件大事,宋太宗赞许他写得详细齐备, 让人把奏章送交史馆。李觉的性格刚强坚毅、聪慧敏锐,曾经和秘阁校理吴淑等人一同考开 封府的秋赋举人,谈及雉兔首足的计算方法,李觉说:“这个方法太繁琐,我能使计算变得 简易。”等到完成,果然精巧简便了。吴淑怀疑(猜测)他是预先做好的,就用其他的方法来测 试他,他都能够立即完成,在座的人都赞叹佩服。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1)~(2)题。(8 分) 客中守岁在柳家庄 白居易 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 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贫。 畏老偏惊节,防愁预恶春。 故园今夜里,应念未归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4 分)( D ) A.首联,开篇点题,点明时间是除夕夜。同时表现作者在外生活窘迫,连酒也没有;因 极度思念家乡,泪水把衣襟都沾湿了。 B.颔联,作者知道家里生活也贫困,但是与之相比,在外更加的艰辛,因为贫困之外, 又加上了刻骨的思念。 C.颈联,“畏老偏惊节”,一“惊”字,不仅表现出作者因年老而感觉到时光匆匆,更 - 7 - 表现出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D.这首五言律诗用语平淡朴实,但感情真切,表现出流落在外的作者逢佳节对亲人的思 念之情和畏老情绪。 【解析】 D 项,“畏老情绪”错误,诗句中表现作者人到老年,思乡之情更重了,并不 是真正的“畏老”,所谓“畏老”情绪只是为表现诗人的思乡之情服务的。故选 D。 (2)这首古诗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任选两种加以简析。(4 分) 【答案】 __①直抒胸臆,诗人一开篇就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极度思念家乡,泪水 把衣襟都沾湿了,看似平淡,却是平淡处见真情。②对比,用在外漂泊的艰辛与家中生活的 贫苦做对比,抒发了对家乡的刻骨思念。③曲笔,最后一联转换抒写角度,不写自己思念家 人,而是从家人思念自己的角度来写,不仅表现出一种浓浓的亲情,更强化了作者对家乡的 思念之情。__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用“__怒而飞__,__其翼若垂天之云__”两句描绘了一只由鲲幻 化而成的大鹏鸟振翘高飞的壮观景象。 (2)在《师说》中,韩愈指出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其原因是“__ 闻道有先后__,__术业有专攻__”。 (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描写守城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一句是“__甲光向日金 鳞开__”。 五、(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6 题。 走进塔里木 贾平凹 ①八月里走进塔里木,为的是看油田大会战。沿着那条震惊了世界的沙漠公路深入,知 道了塔克拉玛干为什么称作死亡之海,知道了中国人向大漠要油的决心有多大。那日的太阳 极好,红得眼睛也难以睁开。我们喉咙冒烟,嘴唇干裂,浑身的皮也觉得发紧。突然间起风 了,先是柏油路上沙流如蛇,如烟,再就看见路边有人骑毛驴,倏忽飘起,像剪纸一般落在 远处的沙梁上。天开始黑暗,前边一直有四辆装载着木箱的卡车在疾驶,一辆在风中被掀翻, 另外三辆摇晃如船。司机说,在修这条公路和钻井的时候,大沙暴卷走了许多器械,单是推 土机就有十多台没踪影了。我们紧张得脸都煞白了,沉甸甸的雾和沙尘,使车灯打开也难见 路,风沙大得车门推不开,谁也不敢张嘴,张嘴一口沙。 ②我们走进了大漠腹地,大漠让我们在一天之内看到了它多种面目,我们不是为浪漫而 来,也不是为觅寻海市蜃楼。塔里木号称第二个中东,它的石油储量最为丰富,地面自然条 件又最为恶劣,地下地质结构又最为复杂。国家石油开发战略转移,二十一世纪中国石油的 命运在此所系。那么,这里演绎着的是一场什么样的故事,这里的人如何为着自己的生存和 为着壮丽的理想在奋斗呢?眼前的塔里木,自然条件恶劣,但生活区的活动房里却也很现代 化了,有电视录像看,有空调机和淋浴器,吃的喝的全都从库尔勒运进,竟也节约下水办起 - 8 - 了绿色试验园,绿草簇簇,花在风沙弥漫的黄昏里明亮。艰苦奋斗永远是石油人生活的主旋 律,但石油人并不是只会做苦行僧。不论是筑路、钻井、修房和运输,生产体制已经与世界 接轨,机械和工艺是世界一流,效益当然也是高效益。新的时代,新的石油人,在荒凉的大 漠里,为国家铸造着新的辉煌。 ③接触了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石油人,所到之处,工人们让签字。我写惯了那些唐诗宋 词,工人们却自己想词,他们想出的词几乎全是豪言壮语。这里的工人将这些语言渗进自己 的生活,他们实实在在,没有丁点虚伪和矫饰,他们就是这样干的,信仰和力量就来自这里。 于是,我遵嘱写下的差不多都是“笑傲沙海”“生命在大漠”“我为祖国献石油”等等。这 里真是一块别种意义的净土啊,这就是涌动在石油战线上的清正之气,这也是支持一个民族 的浩然之气啊! ④回到库尔勒,我们应邀在那里作报告。我们是作家,却并没有讲什么文学和文学写作 的技巧,只是讲几天来我们的感受。是的,如何把恶劣的自然环境转化为生存的欢乐,如何 把国家的重托和期望转化为工作的能量,如何把人性的种种欲求转化为特有的性格和语言, 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石油人。如今社会,有些人在扮演着贪污腐化的角色,有些人在扮演着 醉生梦死的角色,有些人在扮演着浮躁轻薄的角色,有些人在扮演着萎靡不振的角色,而石 油人在扮演着自己的英雄角色。石油人的今生担当着的是找石油的事,人间的一股英雄气便 驰骋纵横! ⑤从沙漠腹地归来,经过了塔克拉玛干边沿的塔里木河,河道的旧址上是一眼望不到头 的胡杨林。这些胡杨林证明着历史上海洋的存在,但现在它们全死了,成了死亡之海的依据。 这些枯死的胡杨粗大无比,枝条如铁如骨僵硬地撑在黄沙之上。据说,它们千年不死,死了 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烂。胡杨林如一个远古战场的遗迹,悲壮得使我们要哭。我们大喊大 叫,为什么呐喊,为谁呐喊,大家谁也没说,但心里又都明白。塔里木油田没有雕塑馆,但 有这个胡杨林,这些树就是石油人的形象,一树一个雕塑,一片林子就是一群英雄!我们狂 热地在那里奔跑呐喊之后,就全跪倒在沙梁上,捧着沙子装进矿泉水瓶子带走。这些沙子现 在存放在我们各自的书房,那个八月长留在记忆中,将要成为往后人生长途上要永嚼的一份 干粮了。 (有删改) 14.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7 分)( B ) A.文章以作者的游踪为行文线索,既有塔里木油田风光的描绘,又有对石油工人群像的 刻画,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写实中夹杂联想和感悟。 B.文章首段描写狂虐的暴风、弥漫的流沙,辅以人物痛苦恐惧的感官刻画,间接表达了 对自然遭到破坏的担忧,又突出了石油工人生产环境的艰辛。 C.文章第三段将关注点聚焦到工人的语言上,突出了石油工人们的质朴和豪迈,表现了 他们将工作和生活的满腔豪情化为信仰和力量的浩然正气。 D.文章多以直抒胸臆抒发难以抑制的激情,又善于以含蓄的比喻传递真切的感受,结尾 “永嚼的一份干粮”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内心震撼之深、之久。 - 9 - 【解析】 B 项“间接表达了对自然遭到破坏的担忧”分析错误,无中生有。 15.作者为什么要“走进塔里木”?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7 分) 【答案】__①了解塔里木石油工人的生活图景和非凡成就;②深入探寻石油工人艰苦奋 斗的精神,壮丽的事业理想;③感受一种清正之气,获得自我精神的洗礼和升华。__ 16.文章结尾为什么要花较多笔墨写沙漠中的胡杨林?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8 分) 【答案】__①胡杨林象征着石油工人的形象,是一组悲壮群像的形象展示;②“千年不 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烂”的胡杨精神,正是石油工人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战天斗 地正气豪情的真实写照;③作者以面对胡杨林的奔跑呐喊,表达了对石油工人由衷的敬意和 赞美。__ 六、(15 分) 17.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 过 50 个字。(4 分) 近日,猪肉价格成了全民热议的话题,有网友调侃“二师兄”的身价已经超过师父了。 猪肉价格的持续上涨已然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猪肉价格为何上涨?主要原因是受非洲 猪瘟疫情影响,生猪产能持续下滑,猪肉市场供给偏紧。此轮猪价上涨还受到周期性因素影 响。去年年中,猪价跌至周期低点,随后猪价开始步入新一轮上涨周期。为了保障猪肉长期 稳定供给,今年以来,各地方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稳市场。一方面加强非洲猪 瘟疫情防控,目前大部分省份的疫区已全部按规定解除封锁,生猪生产和运销秩序逐步恢复。 另一方面,加快恢复生猪养殖主体的积极性,加快生猪产能恢复。政策“组合拳”集中发力, 猪肉市场总体稳定,市场肉类供应有保障。 【答案】 __非洲猪瘟疫情和猪价周期性因素导致猪肉价格上涨,政策“组合拳”集中 发力,市场肉类供应有保障。__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5 分) 下面是银行卡被吞后取卡流程图,请把这个流程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 确,不超过 80 个字。 【答案】 __示例:银行卡被吞后,可在 90 秒内通过正确输入密码的方式从 ATM 机上 取回;若密码输入错误,可凭 ATM 机回单,并拨打客服热线挂失,最后持身份证到银行取回。 __ 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 10 -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文明往往是内聚力和外引力的统一体。一方面,它通过内聚力来维系自身的特质,使自 身得以传承和延续。另一方面,__①__,使自身得以开放发展。一切生命有机体都需要新陈 代谢,否则生命就会停止。__②__,如果长期自我封闭,就会走向衰落。只有保持开放,通 过交流对话,积极同其他文明进行交流互鉴,才能更好获得外部参照,保持旺盛生命活力。 多年来,世界格局不断变化,人们对不同文明共生共存规律的认识逐渐深化。越来越多的人 认识到,__③__,都彰显着创造之美。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相通的,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 【答案】 __①它通过外引力吸收外部资源(文明)__②文明也是一样__③每一种文明都 是美的结晶__ 七、(60 分) 20.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两千多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出淤泥而不染,至死也要“守”住自己高洁的品性。 于是,年年端午,龙舟轻飞,屈子之魂,久久不散…… 大清帝国,夜郎自大,闭关“守”国,不思图强。终于没有抵挡住列强的坚船利炮,兵 挫地削,顷刻瓦崩…… 频频出镜的姚明,做客 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当记者问到有关北京奥运开幕典礼 的内容时,他“守”口如瓶,称这是国家机密…… 看来,“守”有时是一种为人哲学,有时是一种生存哲学,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请你 写一篇文章谈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文体不限,但文体 特征鲜明;④不少于 800 字。 【写作指导】 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文字实际已经为立意角度和行文内容提供了指示方向。 从内容上,既可以联想到自己的生活,撷取二三事,写出自己对“守”或“不守”的看 法或体验。也可以联系社会某些现象,某些热点,如对金钱的态度,对人格操守的认识。还 可以上升到更高的视角,如对国家政策的认识,或是纵横古今,掀起历史的神秘面纱,探究 社会的发展轨迹,写出大气文章。 三则材料,两则肯定了“守”的积极意义,其中一则否定了“守”的消极意义。也就是 说,整篇材料是从辩证的角度来谈“守”的问题。这就暗示我们,“守”无论是作为为人哲 学,还是作为生存哲学,都是一柄“双刃剑”。这里的“哲学”,实际上就是何时该“守” 而何时不该“守”。因此,立意的角度可以确定以下三个:①什么事物(时候)我们要“守”; ②什么事物(时候)我们不能“守”;③兼谈前面两种观点。其中,角度属于思辨型话题,也是 最佳立意。 这篇文章可以写成感受型的,也可以写成阐释型的。前者文体偏向于散文,要以个人感 受为基点,情感要真挚;后者文体偏向于议论文,以说理论证为主,观点要鲜明,论证要深 刻。 - 11 - 【佳作赏读】 守住心灵的家园 刘 君 一 “母梦,遇太白金星,后子,曰太白。”非凡的出身和异域血缘,在生命之初便为你的 人生写下传奇。你便是李白,你醉心山水,飘逸旷达而又豪放不羁。多年的游历和满腹的才 华终于让你踏上仕途。然而,官场的尔虞我诈岂能容得下你高洁脱俗的品性?贵妃磨砚,力 士脱靴,罢了,还是回到青山绿水中去吧。你守住了自己心灵的家园,也还给了世人一个真 实的李白。 二 “花开花谢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大观园中那个纤弱善感的黛玉正手把花锄。这 园中看似柳绿花红,雨暖风绵,实则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黛玉,你多 愁善感而又高洁傲岸,你没有王熙凤的圆滑,你无需宝钗的闺秀风范。你便是你,你守着自 己的精神家园。你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爱情,维护自己的尊严。 三 “当,当,当……”遥远的山林中传来阵阵打铁声。你以为这群铁匠是目不识丁的莽夫, 或是四肢发达的壮汉吗?不,不是的。这群打铁的人是晋代的名士们,嵇康,阮籍,向秀, 吕安……我们可以想象一群才华横溢的学者诗人在这片静谧之地打铁灌园,姑且不论其他, 单就这实践的精神就让他们健康得可爱。那么,他们何以不出仕呢?是对官场尔虞我诈的厌 恶?是对山林宁静淡泊的追求?还是对当权者的不满?抑或都有吧!平静的生活偶尔被打断。 当京都的公子钟会携作来访时,隐士们依旧打铁,只道了句:“何所闻而来,何所闻而去?” 钟会便知趣地离开了。还他们一个宁静的世界吧!他们在坚守精神的家园。 四 当代国学鸿儒钱钟书的《围城》出版后好评如潮,拜访者不断。而钱老却幽默地说:“你 吃了一个鸡蛋,感觉不错,何必要见那只鸡呢?”美国曾有所高校高薪请他去讲课,其实工 作十分轻松,但他婉言拒绝了。还钱老一份安宁清净吧!或许这正是他需要的,他守在书房 中,构筑的是精神的家园。 …… 还有那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的林和靖,还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还 有手执羽扇的陆鸿渐…… 在青山中,在绿水畔,抑或在诗卷里,我们去听一听,去看一看,去走一走,去吟一吟, 去体味他们的精神世界,去看他们如何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吧。 【名师点评】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许多人就是这样被困死在名利圈中。但也 偏偏有一种人,视名利为烟云,视权贵为粪土。他们遁入空林,与世隔绝。纵情山水,且歌 且吟。这种生活,你艳羡也罢,你鄙夷也罢。那份清静,那份闲适,似乎正在离我们远去。 - 12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