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提分复习专题1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限时集训1论述类文本阅读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提分复习专题1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限时集训1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限时集训(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一) (限时 40 分钟) 一、(2018·潍坊市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人工智能,以法律和伦理为界 蔡映洁 得益于中国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卓著进步,人工智能在国内发展迅猛。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将在自动驾驶、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机器人等领 域获得蓬勃发展。 高阶人工智能带来福祉还是挑战,是许多文学、电影、哲学作品不断探讨的主题。近年 来大众传播对人工智能的关注,无形中也加重了人们对“人机关系”的焦虑。以音源库和全 息投影技术为支撑的“二次元”虚拟偶像上台劲歌热舞,人工智能用人脸识别技术与深度学 习能力挑战人类记忆高手,“阿尔法狗”击败各国围棋大师,攻占了人类智力游戏的高地…… 尤其是一些以“人机对战”为噱头的综艺节目,通过混淆人工智能的概念,人为渲染了一种 人机之间紧张的对立气氛,这既无必要,也缺乏科学性。 事实上,现在所有人工智能仍属于在“图灵测试”概念下界定的“智能”,无论是将要 盛行的根据神经网络算法的翻译程序,抑或是基于量子计算理论的各种模型,在未来很长时 间内都将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作家韩少功提出了“当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的有趣假设, 从文学的角度解释了自己对于人机对立关系的看法。他认为价值观才是人类最终的特点和优 势,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促使人们对自身存在的本质进行更加深刻的探索,并坚定人类本 身的存在价值。 尽管如此,行将迈入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仍需谨慎界定人机之间的关系格局。未来,应 通过对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的深入探讨,为智能社会划出法律和伦理道德的 边界,让人工智能服务人类社会。这也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共识。今年初,麻省理工学院媒 体实验室和哈佛大学伯克曼·克莱因互联网与社会研究中心合作推出了 AI 伦理研究计划, 微软、谷歌等巨头也因人工智能的发展风险而成立了 AI 伦理委员会。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专 家呼吁,在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上安装“道德黑匣子”,以记录机器的决定与行为。人们已 经意识到,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以人类社会的稳定与福祉为前提。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迅猛,在未来构建人机关系格局上,也应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 优势。面对高阶人工智能,既要通过法律和政策予以规范,也要用文明和伦理赋予其更多开 放的弹性。在这方面,相信中国文明传统会比偏重逻辑与实证的西方文明传统更有用武之地, 更有助于开拓兼顾科技与人文的“中国智造”。 (选自《人民日报》2017 年 8 月 23 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人工智能在国内发展迅猛,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在自动驾驶、智慧医疗、智慧金融、 机器人等领域获得蓬勃发展。 B.人工智能用人脸识别技术与深度学习能力挑战人类记忆高手,充分说明人工智能的 智慧已经超过了人类。 C.现在所有人工智能仍属于在“图灵测试”概念下界定的“智能”,无论是将要盛行 的根据神经网络算法的翻译程序,抑或是基于量子计算理论的各种模型,在未来都将是从属 于人类的工具。 D.行将迈入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仍需谨慎界定人机之间的关系格局。人们已经意识到, 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以人类社会的稳定与福祉为前提。 D [A 项,混淆时态,原文是“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将在……等领域获得蓬勃发展”, 把未然说成已然;B 项,“充分说明人工智能的智慧已经超过了人类”说法过于绝对;C 项, 范围不清,原文是“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将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选项说成“在未来都将 是”,扩大了范围。]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本文联系国内外现实分析论证,提出中心论点:面对高阶人工智能,既要通过法律 和政策予以规范,也要用文明和伦理赋予其更多开放的弹性。 B.本文写到了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等单位或个人推出的 AI 伦理研究计划,是为了 在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上安装“道德黑匣子”,以记录机器的决定与行为。 C.本文在论证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使文章有较强的说服力。 D.本文分析了人工智能发展的现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观点鲜明,思路清晰。 B [B 项,观点与论据不对应。是为了论证“应通过对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和社会 问题的深入探讨,为智能社会划出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边界,让人工智能服务人类社会。”]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某些综艺节目人为渲染了一种人机之间紧张的对立气氛,这样实则是混淆了人工智 能的概念,是要不得的。 B.当前概念下的人工智能在很长时间内都将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作家韩少功提出人 类的优势在价值观,人们应坚定自身的存在价值。 C.我们需要通过法律和政策规范人工智能,也要用文明和伦理赋予其更多开放的弹性, 偏重逻辑与实证的西方文明传统毫无用武之地。 D.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开拓兼顾科技与人文的“中国智造”,让 人工智能的发展为人类社会的稳定与福祉贡献力量。 C [C 项,“偏重逻辑与实证的西方文明传统毫无用武之地”曲解文意。原文是“相信 中国文明传统会比偏重逻辑与实证的西方文明传统更有用武之地”,可见“偏重逻辑与实证 的西方文明传统”在人工智能的发展方面是有其价值的。] 二、(2018·济南市质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义利观,是一种特定的伦理规范和道德准则,孟子的“义”不仅是一种待人接物时约束 我们的准则,更是一种道义优先的价值观,是一种理想的人格。 儒家的重义轻利,是不言私利,反对见利忘义,不想因利而害义的观点。在孔子“富与 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中也可以看出,孔子不反对“求富”“恶贫” 的观点。孟子重“义”轻“利”,提倡“以义为先,不必曰利”的观点,也阐明了人们在待 人接物中,只有先讲求了“义”,才可追求没有副作用的大“利”的道理。后来董仲舒讲的 “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与朱熹讲的“必以仁义为先”也都是这个道理。因此,关于人 的利欲问题,儒家诸子欲于其中找到一个平衡的支点,那就是重义轻利、以义为先。其主旨 就是主张在合乎“义”的前提下,去取得正当的、更长远、更大的“利”,从而在这个支点 的基础上平衡社会的利益关系,从而发展出一套修身治国之道。由此可见,孟子的义利观着 实开创了义与利理论的新篇章,为后世儒家诸子“义”的学说的生生不息奠定了基础。 中国儒家“义”的思想千年不衰,其中必然有值得我们当世借鉴的理论。虽然有人认为 儒学只是农业文明的产物,是过时的东西,如同“义”这种准则性的学说于当世已经没有价 值,但是这些人忽略了儒学对我们民族性格、生存处世方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没有人 文精神的调治,社会的发展可能是畸形的。孟子大义为先的思想,激励着近代革命人士为民 族大义前赴后继、舍生取义,让民族于危难中重义轻利,不论是在反封建的斗争中还是在反 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中,重“义”的思想已然成为中国人血液中的因子,融入危难之时的志 士心中。这些思想精华,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凝结和升华为“见义勇为、大 义为先”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浩然正气。 然而,当今社会中一些人在价值观念上产生混乱,这些人金钱至上,弃精神道义于不顾, 发不义之财,得不义之利。此类以利为上的功利主义,是一种缺乏诚信、道义的危险信号。 对于生活在和平时期的我们,我们的“义利观”应该与时俱进,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应该欣 赏、钦佩并推崇重义轻利、舍生取义的行为。退一步讲,我们在生活中面对“义”与“利” 的冲突时,应该合理地平衡这两者的关系,把“义”放在首位,以义统利。毕竟“好义”和 “欲利”是两种人性,其中虽有交集但并不是不可共存。于个人而言,正确地看待和处理义 和利的关系是做人、立身的大事,我们不可陷于个人的利欲之中,为人处事应见利思义,应 在道德与利益的抉择中站到“义”的一方。 (选自杨喆《解读孟子“义利观”:见利要思义 不义则不为》,有删改)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孟子的“义”,是一种道义优先的价值观,当“义”与“利”冲突时,要以义为先。 B.孔子认为“求富”“恶贫”是由人的本性决定的,他主张仁义,不赞同“重义轻利”。 C.文中董仲舒与朱熹的话,都阐明了只有先讲求“义”,才可追求无副作用的大利。 D.儒家义利观以义为前提,可以平衡社会的利益关系,发展出一套修身治国之道。 B [B 项,“不赞同‘重义轻利’”无中生有,文中是说孔子不反对“求富”“恶贫” 的观点,并非“不赞同‘重义轻利’”。]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第二段孔子“富贵”与“贫贱”的言论,阐明儒家并非杜绝求利,一味追求义。 B.文中引用的有关“义”“利”的语句,内容不尽相同,但其基本思想大同小异。 C.文章第三段先破后立,指出“义”的学说已没有价值,重“义”的思想却仍根深蒂 固。 D.文章引述近代革命人士舍生取义之举,举例证明了儒家义利观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C [原文中“‘义’的学说已没有价值”是一种错误的说法,是批驳的靶子。]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孟子的“义利观”是后世儒家“义”的学说的源泉和基础,对当世仍有借鉴意义。 B.儒学对民族性格等方面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都能自觉进行人文精神调治。 C.生活中经常遇到“好义”与“欲利”的冲突,是因为二者关系难以平衡,无法共存。 D.当今人们应该理解、继承和发扬儒家的义利观,避免唯利是图,践行以义为先。 D [A 项,曲解文意,原文是“为后世儒家诸子‘义’的学说的生生不息奠定了基础”。 B 项,“人们都能自觉进行人文精神调治”,说法过于绝对。C 项,“难以平衡,无法共存” 说法太绝对,原文是“其中虽有交集但并不是不可共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