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考点1断句讲义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考点1断句讲义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九 文言文阅读 考点 断句 讲义 考情解读 学案引语 近几年高考文言文阅读材料大多选自 “二十四史”,主要表现文人武将忠于国家、 关爱百姓、恪尽职守等品格。一般设置三道 客观题和一道主观题。 断句是文言文考查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 文的基本功。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 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 断句能力高低,成为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 一个重要标志。全国卷对断句的考查多以选 择题的形式出现,这样降低了难度。 在全国卷中,文言断句以客观题的形式 考查,一般难度不是非常大,但是由于考生 对文言文存在恐惧心理,所以正确率并不高。 实际上,如果大体理解句子的意思,并且能 够把握文言断句的一些标志和特征,断句题 不是很难。当然,如果是主观题相对难度就 大一些。二轮复习就从断句的基本点入手, 加强理解和练习就可以。 解构真题 引领规范 [201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 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 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遗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 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 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 委之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自混 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 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 镇江陵,弘微为文学。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 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 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 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 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 此/足矣/ 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 如此/足矣/ 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 此/足矣/ 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 如此/足矣/ 思路梳理 1.明确考点 辨别要求 本题考查学生断句的能力,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 2.研读试题 细致分析 先弄清画线句子的大意:谢弘微孩童时期,风采充溢,端庄谨慎,遇上适当的时机才说话,他继父的 弟弟谢混有知人之名,见到谢弘微,认为他不同于寻常之人,谢混对谢思说:“这个孩子深沉早慧,将成 为才行出众之人,有这样的儿子,满足了。”然后找出各项停顿点的异同并进行语法分析,句子第一句的 主语应是谢弘微,从“谢弘微”分析,“言”应是其谓语,其后句的主语是谢混,故应在“言”后停顿, 排除 B、C 两项;从名词“此儿”分析,其谓语有“深中夙敏”“成”,“深中夙敏”表意完整,“成” 的宾语是“佳器”,故应在“敏”后停顿,排除 A 项。 3.细致辨别 做出答案 D 失分剖析 现场答案 失分剖析 答案一:A 结构不明,不辨语法。将“佳器”误认为是“有子如此”的宾语。 答案二:C 理解有误、不懂词义,主要是对人名“混”误解。 类法总结 设问方式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答题思路 1.找出选项中断句停顿点的不同之处。 2.分析不同停顿点的语法区别。 3.通过排除法得出答案。 核心要点 断句口诀 参考译文 谢弘微,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父亲叫谢思,任武昌太守。堂叔谢峻是司空谢琰的第二个儿子, 谢峻自己无子,就以谢弘微为继子。谢弘微本名密,因为触犯了继母的名讳,所以就用字代名。谢弘微孩 童时期,风采充溢,但却端庄谨慎,遇上适当的时机才说话,他继父的弟弟谢混有知人之名,见到谢弘微, 认为他不同于寻常之人,谢混对谢思说:“这个孩子深沉早慧,将成为才行出众的人,有这样的儿子,满 足了。”谢弘微自己家里一向贫寒,而继父产业却很丰盈,他却只承继接受了继父的几千卷书而已,遗产 俸禄,一概不加过问。谢混的风格高尚峻洁,很少同人交往,只同他的族子谢灵运、谢瞻、谢曜、谢弘微 等人因赏析文义而聚会。曾经一同游宴歇息,居住在乌衣巷,所以称之为乌衣之游。谢瞻等人才气横溢, 机智善辩,文辞流畅,谢弘微每每以简约的言语使众人信服,谢混特别敬重他这一点,称他为微子。义熙 八年,谢混因为是刘毅的同党被诛,妻子晋陵公主便把谢混家事托付给谢弘微。谢弘微为谢混家经营生计, 管理产业,办事如同在官府办公一般,一枚钱一尺帛收入支出,都有账册记载。高祖登上帝位之后,晋陵 公主降为东乡君。自从谢混死去,到这时已有九年,但谢混家屋宇整齐,仓廪充盈,仆人听从使唤,各有 所业,和平常没有什么不同,田地的开垦种植,比原来更有增加。本族外姓的亲戚,朋友故旧,进门见到 这么齐整的家景,没有谁不感慨叹息,甚至有人为之流泪,深为谢弘微的德义所感动。谢弘微生性谨严端 方,举止必定遵循礼度,事奉继父的亲族,恭敬小心,超过常人。太祖镇守江陵,以谢弘微为文学。谢弘 微因为母亲去世离职,居丧期间以孝道著称,除服后超过一年,仍旧素食不变。谢弘微的兄长谢曜历任御 史中丞,元嘉四年去世。谢弘微为他多时吃素食,哀戚超过常礼,虽然服丧期满,还是不吃鱼和肉。谢弘 微从小失去父母,事奉兄长如同事奉父亲,兄弟之间非常友爱和睦,当代没有人能够赶得上。谢弘微口中 从不说别人坏话,而谢曜则喜欢评议人物,每当谢曜在言谈中涉及别人时,谢弘微就常用别的话题岔开。 元嘉九年,东乡君去世,留下的资财非常多,园宅十余所,奴仆尚有数百人;而谢弘微一无所取,自己以 私人官俸营办东乡君丧事。谢弘微说:“亲戚之间争夺财产,可算是最为鄙贱的事情。现在财产多就分用, 少就共用,不至于困乏就行了,身死之后,哪里还去管它。”元嘉十年去世,死时四十二岁。(谢弘微死,) 皇上十分痛惜,派二卫一千人营办丧事,一直到丧事完毕。朝廷追赠谢弘微为太常。 强化训练 提能增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 崔寔字子真,一名台,字元始。少沉静,好典籍。父卒,隐居墓侧。服竟,三公..并辟,皆不就。桓帝 初,诏公卿郡国举至孝独行之士。寔以郡举,征诣公车..,病不对策,除为郎。明于政体,吏才有余,论当 世便事数十条,名曰《政论》。指切时要,言辨而确,当世称之。仲长统曰:“凡为人主,宜写一通,置 之坐侧。”其后辟太尉袁汤大将军梁冀府并不应大司农羊傅少府何豹上书荐寔才美能高宜在朝廷。召拜议 郎,迁大将军冀司马,与边韶、延笃等著作东观。出为五原太守。五原土宜麻,而俗不知织绩,民冬月无 衣,积细草而卧其中,见吏则衣草而出。寔至官,斥卖储峙[注],为作纺绩、织纺、缣媪之具以教之,民得 以免寒苦。是时胡虏连入云中、朔方,杀略吏民,一岁至九奔命。寔整厉士马,严烽候,虏不敢犯,常为 边最。以病征,拜议郎,复与诸儒博士..共杂定《五经》。会梁冀诛,寔以故吏免官,禁锢数年。时,鲜卑.. 数犯边,诏三公举威武谋略之士,司空黄琼荐寔,拜辽东太守。行道,母刘氏病卒,上疏求归葬行丧。母 有母仪淑德,博览书传。初,寔在五原,常训以临民之政,寔之善绩,母有其助焉。服竟,召拜尚书。寔 以世方阻乱,称疾不视事,数月免归。初,寔父卒,剽卖田宅,起冢茔,立碑颂。葬讫,资产竭尽,因穷 困,以酤酿贩鬻为业。时人多以此讥之,寔终不改。亦取足而已,不致盈余。及仕官,历位边郡,而愈贫 薄。建宁中病卒。家徒四壁立,无以殡敛,光禄勋杨赐、太仆袁逢、少府段颊为备棺葬具,大鸿胪袁隗树 碑颂德。 (节选自《后汉书·崔寔传》) [注] 储峙:储备。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句是( ) A.其后辟太尉袁汤大将军梁冀府并不应/大司农羊傅少府何豹上书/荐寔才美能高/宜在朝廷 B.其后辟太尉袁汤大将军梁冀府/并不应/大司农羊傅少府何豹上书荐/寔才美/能高/宜在朝廷 C.其后辟太尉袁汤大将军梁冀府并不应/大司农羊傅少府何豹上书荐/寔才美/能高/宜在朝廷 D.其后辟太尉袁汤大将军梁冀府/并不应/大司农羊傅少府何豹上书荐寔/才美能高/宜在朝廷 答案 D 解析 据语境可知,“并不应”的主语应是“崔寔”,所以在“梁冀府”后停顿,排除 A、C;从名词 “羊傅”分析,谓语动词“荐”的宾语应是“寔”,“上书荐寔”不可断开,排除 B,选择 D。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既可指司马、司徒、司空,又可指少傅、少师、 少保。 B.公车是汉代官署名,为卫尉的下属机构,设公车令,掌管宫殿司马门的警卫。天下上书及征召等 事宜,均由此处受理。 C.博士专掌儒家经学的传授,执教于太学,成为传播孔孟学说的国家学官。其职掌为议政、制礼、 藏书、教授、试策、出使等。 D.鲜卑族是继匈奴之后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游牧民族,兴起于大兴安岭,为后汉至魏晋南北朝对 中国影响最大的游牧民族。 答案 A 解析 A.三公又可指太傅、太师、太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崔寔明于政务,做官才能卓越。他撰述的《政论》曾获仲长统高度评价,认为所有国君,应抄一 遍,置于座旁。 B.崔寔关注民生,改善百姓生活。他做五原太守时,叫百姓卖掉储藏的粮食,替他们添制纺绩工具 并教他们如何使用。 C.崔寔秉性纯正,事亲至孝。崔寔出仕期间,为办理父亲的丧事,卖掉了田地和住宅。母亲病死, 他于赴任途中上疏请求回家料理丧事。 D.崔寔为官清正,品性廉洁。他任职期间,善于理政,为人称颂,做官不贪财,他病逝时,甚至没 有钱装殓,同僚出资替他料理后事。 答案 C 解析 C.为葬父而卖掉田产住宅不是他仕官期间发生的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胡虏连入云中、朔方,杀略吏民,一岁至九奔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服竟,召拜尚书。寔以世方阻乱,称疾不视事,数月免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这时匈奴连续入侵云中、朔方,杀害抢掠官吏百姓,百姓一年之内多次逃命。 (2)服丧完毕,朝廷征召并授予他尚书一职。崔寔因为时局很乱,称病没有到职办公,几个月后被免 职回家。 解析 第(1)句关键词:是时,这时;杀略,杀害抢掠;九奔命,多次逃命。第(2)句关键词:服竟, 服丧完毕;以,因为;视事,任职办公。 参考译文 崔寔字子真,又名台,字元始。少年时很沉静,喜欢读书。父亲死后,住在墓旁守丧。守丧期满,三 公请他出去做官,他都不去。桓帝初年,皇帝下诏给公卿郡国推举极孝顺和品德好的人。崔寔被郡国推举, 征召到官署,因病不能参加面试,授职为郎官。崔寔对政体很精明,做官的能力很强,写了评论当代政事 的意见数十条,题目叫《政论》。针对当时要害,议论全面而准确,博得当代人的称赞。仲长统说:“所 有国君,应抄一遍,置于座旁。”后来朝廷叫崔寔到太尉袁汤、大将军梁冀府里去当官,崔寔都不去。大 司农羊傅、少府何豹上书推荐崔寔,说崔寔的才干很好,能力很强,应在朝廷做官。于是皇帝封崔寔为议 郎,提升为大将军梁冀的司马,与边韶、延笃等人在东观著书立说。后来崔寔出京任五原太守。五原的土 质宜于种麻,而当地人不知道织布,老百姓冬天没有衣服穿,堆些细草睡在草里面,见官吏就披着草出来。 崔寔到任后,叫百姓卖掉储藏的粮食,替他们添制纺绩、织缍、缣媪等工具并教他们如何使用,百姓才免 受冻馁之苦。这时匈奴连续入侵云中、朔方,杀害抢掠官吏百姓,百姓一年之内多次逃命。崔寔就厉兵秣 马,严饬烽火台侦察,敌人不敢进犯,成为边塞最安静的地方。崔寔在病中,被任命为议郎,又与当时的 名儒博士一同审定《五经》。恰逢梁冀被杀,崔寔是梁冀的故吏,受牵连,罢了官,关在牢里数年。当时 鲜卑多次进犯边境,皇帝下诏书给三公推荐威武谋略之士,司空黄琼推荐崔寔,崔寔被任命为辽东太守。 走到半路上,母亲刘氏病死了,崔寔上疏请求回家料理丧事。母亲刘氏生前品德很好,读了不少书。起初, 崔寔在五原任太守,母亲经常教导他如何治理政事,崔寔的好功绩,(赖于)母亲的帮助。服丧完毕,朝廷 征召并授予他尚书一职。崔寔因为时局很乱,称病没有到职办公,几个月后被免职回家。当初,崔寔的父 亲死了,崔寔卖掉田产和住宅,做了坟墓,立了墓碑。埋葬完毕,家产卖尽,因为穷困,便以卖酒贩粥为 生。当时人多用这事讥笑他,他始终不改。他做生意只求够本就行,不致力于赚钱。等到做了官,多在边 境地区,所以更加贫困。建宁年间因病死去。家里很穷困,没有钱装殓,光禄勋杨赐、太仆袁逢、少府段 颊等替他准备棺椁葬具,大鸿胪袁隗替他树碑,称颂他的功德。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石珤(bǎo),字邦彦,藁城人。珤与兄玠同举成化末年进士,改庶吉士...,数谢病居家。正德改元..,擢 南京侍读学士。武宗始游宣府,珤上疏力谏,不报。廷臣谏南巡,祸将不测,珤疏救之。世宗立,代王琼 为吏部尚书。自群小窃柄,铨政混浊。珤刚方,谢请托,诸犯清议者多见黜,时望大孚,而内阁杨廷和有 所不悦。甫二月,复改掌詹事府,典诰敕。 嘉靖元年遣祀阙里..及东岳。事竣还家,屡乞致仕。言官以珤望重,交章请留,乃起赴官。三年五月诏 以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帝欲以奉先殿侧别建一室祀献帝,珤抗疏言其非礼。及廷臣伏阙泣 争,珤与毛纪助之。无何,“大礼”议定,纪去位。珤复谏,帝得奏不悦,戒勿复言。 明年建世庙于太庙..东,帝欲从何渊言,毁神宫监,伐林木,以通辇道。珤复抗章,极言不可,弗听。 及世庙成帝欲奉章圣皇太后谒见张璁等力主之礼官刘龙等争不得诸辅臣以为言帝不报趣具仪。珤乃上疏, 奏入,帝大愠。 珤为人清介端亮,孜孜奉国。数以力行王道,清心省事,辨忠邪,敦宽大,毋急近效为帝言。帝见为 迂阔,弗善也。议“大礼”时,帝欲援以自助,而珤据礼争,持论坚确,失帝意。至明年春,奸人王邦奇 讦杨廷和,诬珤及宏为奸党,两人遂乞归。帝许宏驰驿,而责珤归怨朝廷,失大臣谊,一切恩典皆不予。 归装幞被车一辆而已。都人叹异,谓自来宰臣去国,无若珤者。自珤及杨廷和、蒋冕、毛纪以强谏罢政, 迄嘉靖季,密勿大臣无进逆耳之言者矣。珤加官,自太子太保至少保。七年冬卒,谥文隐。隆庆初,改谥 文介。 (选自《明史·石珤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世庙成帝/欲奉章圣皇太后谒见张璁等/力主之礼官/刘龙等争/不得诸辅臣以为言/帝不报趣/具 仪 B.及世庙成/帝欲奉章圣皇太后谒见张璁等/力主之礼官/刘龙等争不得诸辅臣/以为言帝/不报/趣具 仪 C.及世庙成/帝欲奉章圣皇太后谒见/张璁等力主之/礼官刘龙等争不得/诸辅臣以为言/帝不报/趣具 仪 D.及世庙成帝/欲奉章圣皇太后谒见/张璁等力主之/礼官刘龙等争/不得诸辅臣/以为言帝不报趣/具 仪 答案 C 解析 回答本题,应注重把握四个选项中的不同停顿点的正误。比如“及世庙成/帝欲奉章圣皇太后 谒见”“及世庙成帝/欲奉章圣皇太后谒见”,从名词“世庙”分析,其谓语是“成”,后面没有倒置的 状语,“成”后要停顿;从专有名词“帝”分析,其动词谓语有“奉”“谒见”,由此判断“见”后要停 顿。再如“礼官刘龙等争不得/诸辅臣以为言/帝不报/趣具仪”“礼官刘龙等争/不得诸辅臣/以为言帝不 报趣/具仪”,从专有名词“礼官刘龙”分析,动词谓语是“争”,补语是“不得”,由此判断“得”后 要停顿。最后使用排除法即可得出答案。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庶吉士,亦称庶常,是明清时期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为皇帝讲解 经籍等。 B.改元,帝王即位或在位改变年号,如新君即位不用旧君纪年之数而以即位当年为元年。 C.阙里,地名,相传为孔子授徒之所,位于山东曲阜城内阙里街,因有两石阙,故名。 D.太庙,皇帝的宗庙,夏时称为世室,殷商时称为重屋,周时称为明堂,秦汉时始称太庙。 答案 B 解析 B.古代一般在新君即位的第二年,改用新的年号,称为“改元”。也有一君在位而多次改用 新年号,亦称“改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石珤坚持己见,惹恼皇帝。武宗南巡时石珤上书险些遭遇不测;嘉靖帝想让他在“大礼”问题上 与自己意见保持一致,但石珤据理力争,大失皇帝所望。 B.石珤性情刚正,谢绝请托。世宗时,小人当道,朝政混乱,石珤担任吏部尚书后,拒绝任何的请 求和托付,违法乱纪者多被罢黜,威信大增。 C.石珤忠心为国,被认迂阔。石珤多次力行王道,以淡泊的心境处理政事,明辨忠恶,敦厚大度, 从不急功近利向皇上进言,被皇上认为迂阔,不以为好。 D.石珤弃官归养,身无长物。奸恶之人王邦奇攻击杨廷和,诬陷石珤是奸党,石珤于是请求辞职归家, 所带的行囊仅仅装了一辆车,京城百姓都感到惊叹。 答案 A 解析 A.“武宗南巡时石珤上书险些遭遇不测”表述错误,原文有“武宗始游宣府,珤上疏力谏, 不报。廷臣谏南巡,祸将不测”,险些遭遇不测的是廷臣不是石珤,且珤上疏救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竣还家,屡乞致仕。言官以珤望重,交章请留,乃起赴官。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帝许宏驰驿,而责珤归怨朝廷,失大臣谊,一切恩典皆不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事情结束后回家,多次乞请辞官。谏官因为石珤德高望重,纷纷上奏请求把他留下,于是 起用任职。 (2)皇帝允许费宏乘驿车归乡,却责备石珤怨恨朝廷,违背大臣的道德,任何恩赐都不给予。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1)句中,关键词是“竣(结束)”“乞(请求)”“言 官(谏官)”“交章(纷纷上奏)”等;(2)句中,关键词是“驰驿(乘坐驿车)”“归怨(怨恨)”“谊(行为或 道德)”“予”等。 参考译文 石珤,字邦彦,藁城(今属河北省)人。石珤和哥哥石玠兄弟二人一并考中进士,石珤改任庶吉士,多 次称病不去就职。正德改元,升任南京翰林院侍读学士。武宗准备巡视北部边境要地宣府(今河北宣化), 石珤上疏极力谏阻,不批复。明武宗又想南巡南京,朝廷诤臣极力谏阻,招致贬官之祸,石珤赶紧上疏求 情。世宗即位,石珤替代王琼担任吏部尚书。自从朝中小人窃权,吏治混乱。石珤刚正不阿,谢绝请求托 付,违法乱纪者多被罢黜,声望大振,却引起内阁杨廷和不愉快。仅仅两个月即卸任,重掌詹事府,掌管 朝廷封官授爵的敕书。 嘉靖元年(1522),奉旨祭祀阙里及泰山。事情结束后回家,多次乞请辞官。谏官因为石珤德高望重, 纷纷上奏请求把他留下,于是起用任职。三年五月,任命为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朝参与机要事务。 嘉靖皇帝准备在奉先殿旁边另外盖一座大殿祭祀恭献皇帝,石珤上书直言其不合礼法。等到朝廷大臣拜伏 于宫阙下抗争,石珤和毛纪参与相助。不久,“大礼”议定,毛纪去职。石珤又上书劝谏,嘉靖皇帝看见 了石珤的奏章很是不悦,告诫石珤不要再提这件事情了。 次年,嘉靖皇帝决定在太庙东侧建世庙,想听从何渊的建议,毁掉神宫监,砍伐林木,使辇道通畅。 石珤又向皇帝上奏章,极言不可,皇帝不听。等到世庙修建成了之后,皇帝准备侍奉章圣皇太后亲自前往 拜谒,张璁等极力主张如此。礼官刘龙等人力争而无果,诸位内阁大臣也说了话,皇帝不答复,只是催促 礼官安排准备晋见的仪式。石珤于是上疏,奏章到了嘉靖皇帝手里,嘉靖皇帝十分恼怒。 石珤为人清正耿直,端正诚实,为国献身,勤勉不懈怠。多次力行王道,心境清静,政事简省,辨别 忠邪,敦厚大度,从不急功近利向皇上进言,被皇上认为迂阔,对待他不好。争议“大礼”时,嘉靖皇帝 本来想让石珤站在自己的这一边帮助自己,可是石珤却按照礼法和皇帝争辩,立论坚定,嘉靖很失望。到 第二年春天,奸恶之人王邦奇攻讦杨廷和,诬陷石珤与辅政大臣费宏为奸党,二人被迫去职还乡。皇帝允 许费宏乘驿车归乡,却斥责石珤怨恨朝廷,违背大臣的道德,任何恩赐都不给予。石珤回归藁城故里,所 有行装只有一辆车而已。京师父老无不惊叹,自古以来,宰相大臣离开京城,没有像石珤这样清廉的人。 自从石珤、杨廷和、蒋冕、毛纪因为极力诤谏被免除职务,直到嘉靖末年,参与密议的大臣再也没有人像 石珤等人那样敢于犯颜强谏了。后来石珤加官太子太保至少保。嘉靖七年(1528)冬,病逝于家,谥号文隐。 隆庆初年改谥文介。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 魏知古,深州陆泽人。方直有雅才,擢进士第...。以著作郎修国史,累迁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 神龙初,为吏部侍郎,以母丧解。服除..,为晋州刺史。睿宗立,以故属拜黄门侍郎,兼修国史。 会造金仙、玉真观,虽盛夏,工程严促,知古谏曰:“臣闻‘古之君人,必时视人之所勤,人勤于食 则百事废’,故曰‘不作无益害有益’。又曰‘罔咈①百姓以从己之欲’。此皆兴化立治、为政养人之本 也。今为公主造观,将以树功祈福,而地皆百姓所宅,卒然迫逼,令其转徙,扶老携幼,剔瓦,呼嗟道路。 乖人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震摇,众口藉藉。陛下为人父母,欲何以安之?愿下明 诏,顺人欲,除功役,收之桑榆,其失不远。”不纳。复谏曰:“自陛下戡翦凶逆,保定大器,苍生颙颙 以谓朝有新政。今风教颓替日益甚,府藏空屈,吏员浸增,诸司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赢二千,太府之帛 为殚,太仓之米不支。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②兹向春,必甚饥馑, 陛下欲何方以赈之?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 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帝嘉其直,以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 先天元年,为侍中。从猎渭川,献诗以讽,手制褒答,并赐物五十段。明年,封梁国公。窦怀贞等诡 谋乱国,知古密发其奸,怀贞诛,赐封二百户,物五百段。玄宗恨前赏薄,手敕更加百户,旌其著节。是 冬,诏知东都吏部选事,以称职闻,优诏赐衣一副。自是恩意尤渥,由黄门监改紫微令。与姚崇不协,除 工部尚书,罢政事。开元三年卒,年六十九。宋璟闻而叹曰:“叔向古遗直,子产古遗爱,兼之者其魏公 乎!”赠.幽州都督,谥.曰忠。 (节选自《新唐书·魏知古传》) [注] ①咈:音 fú,古同“拂”,违逆。②繇:音 yóu,由,从。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 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B.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 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C.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 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D.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 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答案 C 解析 “月满骑肥”这是一个短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B、D;“亭鄣”意为边防的堡垒,作“犯” 的宾语,“复”与后面“何以防之”联系紧密,排除 A,选择 C。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第”是古代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进士”是通过朝廷最后一级 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服除”亦称“除丧”“脱服”,俗称“脱孝”。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服丧期的长短。李 密《陈情表》中“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中的“期”为九个月,“功”指“大功”和“小功”。 C.“赠幽州都督”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也称 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 D.“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后妃等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 同情的称号。 答案 B 解析 B.“期”为一周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知古正直有才能,考中进士后,先后两次编修国史,仕途顺利,多次升迁,历任卫尉少卿、检 校相王府司马、吏部侍郎等官职。 B.唐睿宗为公主修建道观,魏知古多次进谏,直言盛暑修观,劳民伤财,有违安养百姓的治政之本, 唐睿宗认为他言辞恳切,于是停止了修建道观。 C.窦怀贞等阴谋乱国,魏知古秘密揭发他们的阴谋,窦怀贞被杀,魏知古被赐封二百户,五百段物。 随后,玄宗亲笔下诏又增加一百户,表彰他显著的节操。 D.魏知古担任侍中期间,多次受到封地、财物的赏赐,恩意优渥。后因与姚崇不和,改授工部尚书, 罢除参知政事一职。 答案 B 解析 B.唐睿宗“停止了修建道观”错,第一次进谏“不纳”,第二次进谏“嘉其直”,但并未说 采纳其建议;且魏知古前后两次进谏,第一次是站在百姓角度,第二次站在国家内忧外患的角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乖人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震摇,众口藉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猎渭川,献诗以讽,手制褒答,并赐物五十段。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违背人事和天时,兴起无用的劳作,注重不急的事务,百姓心里动荡不安,众人议论纷纷。 (2)随从皇帝在渭川打猎,献诗婉言规劝,(皇帝)亲笔下诏答复给予表扬,并且赏赐五十匹布帛锦缎。 解析 第(1)句关键词:乖,违背;崇,注重;震摇,动荡不安;藉藉,纷纷。第(2)句关键词:猎渭 川,状语后置;讽,规劝;手制,亲笔下诏。 参考译文 魏知古,深州陆泽(今河北省深州)人。正直有才能,考中进士。以著作郎的身份编修国史,几次升任 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神龙初年,担任吏部侍郎一职,因为母亲去世而解职。守孝期满,担任晋州 刺史。睿宗即位,因为他是旧属吏而授任黄门侍郎,兼修国史。 适逢建造金仙、玉真观,虽然正值盛夏,但工程紧迫,魏知古进谏说:“臣听说‘古代的君主统治百 姓,一定会时时注意百姓勤于追求的事情,如果百姓勤于追求食物就会废除百事’,因此说‘不做以无益 害有益的事’。又说‘不要违背百姓而放纵自己的欲望’。这都是兴化立治、施政养民的根本。如今为公 主建造道观,将以此树立功德祈求福佑,然而造观的地方都是百姓的住宅,忽然逼迫,令他们转移搬迁, 扶老携幼,拆椽除瓦,百姓怨声载道。违背人事和天时,兴起无用的劳作,注重不急的事务,百姓心里动 荡不安,众人议论纷纷。陛下为民父母,想要凭什么安定他们呢?希望颁下明诏,顺从人愿,停止劳役, 赢得美名,这样过失还不算太多。”疏奏不被皇帝采纳。魏知古又进谏说:“自从陛下剪除凶逆,继承帝 位,百姓仰慕,认为朝廷有了新政。如今风俗教化衰败日益严重,府库空虚,官员日增,各部门试补、员 外、检校官已超过两千,太府的布帛为此用尽,太仓的米粮不能供给。臣先前请求停止营造金仙、玉真二 观,到现在还未停止。如今前遭水患后遇旱灾,五谷不熟,因此到来年春天,必定发生严重饥荒,陛下想 要如何救济天下呢?另外突厥对中原为患已久,虽然派遣使者请求婚娶,恐怕豺狼之心,弱小时就顺服, 强大时就骄逆,一旦时机成熟兵强马壮,如果乘中原饥荒,窥犯边塞,又如何防备呢?”皇帝赞赏他耿直, 让他担任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 先天元年,魏知古担任侍中。随从皇帝在渭川打猎,献诗婉言规劝,(皇帝)亲笔下诏答复给予表扬, 并且赏赐五十匹布帛锦缎。第二年,封梁国公。窦怀贞等阴谋乱国,魏知古秘密揭发他们的阴谋,窦怀贞 被杀,赐封二百户,物五百段。玄宗遗憾先前的赏赐少,亲笔下诏又增加一百户,表彰他显著的节操。这 年冬天,诏令魏知古主持东都吏部选拨人才的事情,他以称职而闻名,皇帝下诏称赞并赐衣一套。从此皇 帝待他恩意更深厚,他由黄门监改任紫微令。与姚崇不和睦,改授工部尚书,罢除参知政事的宰相职位。 开元三年魏知古去世,终年六十九岁。宋璟听说后感叹道:“叔向是古代流传的正直的典范,子产是古代 流传的仁爱的典范,兼而有之者就是魏公啊!”追赠魏知古为幽州都督,谥号忠。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王猛,字景略,北海剧人也。少贫贱,以鬻畚为业。猛博学好兵书,谨重严毅,气度雄远。细事不干 其虑,自不参其神契,略不与交通。是以浮华之士咸轻而笑之。猛悠然自得,不以屑怀。 少游于邺都,时人罕能识也。惟徐统见而奇之,召为功曹,遁而不应。遂隐于华阴山。怀佐世之志, 敛翼待时,候风云而后动。桓温入关,猛被褐而诣之,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温察而异之, 问曰:“吾奉天子之命,率锐师十万,杖义讨逆,为百姓除残贼,而三秦豪杰未有至者,何也?”猛曰: “公不远数千里,深入寇境,长安咫尺而不渡灞水,百姓未见公心故也。”温默然无以酬之。温之将还, 赐猛车马,拜高官督护,请与俱南。猛还山咨师,师曰:“卿与桓温岂并世哉!在此自可富贵,何为远乎?” 猛乃止。 苻坚将有大志闻猛名招之一见便若平生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及坚僭位....,以猛为中 书侍郎。时始平豪右纵横,劫盗充斥,乃转猛为始平令。猛下车...,明法峻刑,澄察善恶,禁勒强豪。鞭杀 一吏,百姓上书讼之,有司劾奏,槛车征下廷尉诏狱。坚亲问之,曰:“为政之体,德化为先,在任未几 而杀戮无数,何其酷也!”猛曰:“臣闻宰宁国以礼,治乱邦以法。陛下不以臣不才,任臣以剧邑,谨为 明君翦除凶猾。始杀一奸,余尚万数,若以臣不能穷残尽暴,肃清轨法者,敢不甘心鼎镬,以谢孤负。酷 政之刑,臣实未敢受之。”坚谓群臣曰:“王景略固是夷吾、子产之俦也。”于是赦之。 猛镇冀州,坚遣猛于六州之内听以便宜从事....,简召英俊,以补关东守宰,授讫,言台除正....。俄入为丞 相,猛宰政公平,流放尸素,拔幽滞,显贤才,外修兵革,内崇儒学,劝课农桑,教以廉耻,无罪而不刑, 无才而不任。坚尝从容谓猛曰:“卿夙夜匪懈,忧勤万机,若文王得太公,吾将优游以卒岁。”其见重如 此。 猛性刚明清肃,于善恶尤分。微时一餐之惠,睚眦之忿,靡不报焉,时论颇以此少之。 (节选自《晋书·王猛传》) 1.下面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苻坚将有大志/闻猛名/招之一见/便若平生/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 B.苻坚将有大志/闻猛名/招之/一见便若平生/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 C.苻坚将有大志/闻猛名/招之/一见便若平生/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 D.苻坚将有大志/闻猛名/招之一见/便若平生/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首先应将句子回归文本,结合语境理解大意,这句话的大意是:苻坚有统 一天下的大志,听说王猛的名望后,召见他,一见面就如平素知己,谈论历代兴亡大事,好像不同的符牌 却刻有相同的符文一样,所见相同,就如刘备遇到了诸葛亮。然后再根据句中的一些断句标志进行断句, 本句主要借助句中的名词及动词进行断句,比如名词“苻坚”“大志”“猛”“名”“平生”“废兴大 事”“玄德”“孔明”,动词“有”“闻”“招”“见”“语”“若”“遇”等。断完之后还要重新读一 遍,看有无讲不通的地方或者违反情理的地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僭”是超越本分的意思。“僭位”是指越分窃据上位。文中“及坚僭位”意思是说苻坚登上皇 位并不是合法的。 B.《礼记·乐记》:“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后称初即位或到任为“下 车”。“猛下车,明法峻刑”中“下车”指王猛刚到任。 C.“便宜从事”指可斟酌情势,不拘规制条文,不需请示,自行处理。由“坚遣猛于六州之内听以 便宜从事”一句,可见苻坚对王猛的信任。 D.“言台除正”一句中的“台”指“尚书台”,有官吏任免的权力。“授讫,言台除正”是说王猛 对官吏有罢免权力,某官任职后,王猛只要上报尚书台就可以除去官吏的正式任命。 答案 D 解析 D.“授讫,言台除正”中的“授”是授予官职的意思,整个句子意思是说王猛可以先授予某 人官职,然后只要上报台阁正式行文任命即可。选项中,“王猛只要上报尚书台就可以除去官吏的正式任 命”说法错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猛对事情有个人见解。如他与桓温交谈时,指出桓温没有得到关中地区豪杰的原因,是桓温没 有渡过灞水到长安,老百姓没有看到桓温的心思。 B.王猛是既有判断力又能接受建议的人。如徐统征召他,他逃走不应召;他本打算辅佐桓温,但在 老师的建议下没去,最终选择了苻坚。 C.王猛深得苻坚赏识。王猛曾因杀一小吏而受到苻坚亲自审问,但他认为杀人确有酷政之嫌,但这 也是为政的需要,最终苻坚称赞他是管仲、子产那样的人。 D.王猛也有缺点。他对善与恶也尤其分明,即使受人一餐饭这样的小恩惠也要报答,但小小的怨恨 他也要报复,这一点为人轻视。 答案 C 解析 C.“他认为杀人确有酷政之嫌”这一说法曲解文意。在原文中为“我听说主管一个安宁的国 家当用礼治,而治理一个动乱的国家当用法治。陛下不认为我无能,把政务繁难的县交给我治理,我当为 贤明的君主除去凶恶和奸猾之徒。刚杀了一个坏人,其余的尚有上万,如果陛下认为我不能除尽凶暴之徒, 维护法律制度,我岂敢不甘心受刑,为我辜负了陛下而谢罪。但因残暴施政的罪名遭受刑罚,我实在不敢 承受”,由此可知王猛不认为杀人是残暴施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桓温入关,猛被褐而诣之,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猛宰政公平,流放尸素,拔幽滞,显贤才,外修兵革,内崇儒学,劝课农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桓温入关的时候,王猛穿着粗布衣服去拜见他,谈论天下的大事,边捉虱子边谈,好像旁 边没有人似的。 (2)王猛主管政事公平,流徙放逐了不尽职的官员,选拔隐居和不得志的人才,重用贤能的人才,对 外加强军备,对内崇尚儒学,鼓励督促百姓从事耕织。 解析 第(1)句关键词:被,披,穿着;诣,前往;扪,捉。第(2)句关键词:宰,主管;尸素,居位 食禄而不尽职;幽滞,隐沦而不用于世;劝课,鼓励督促。 参考译文 王猛,字景略,北海郡剧县(今山东省寿光县)人。年幼时家境贫寒,以卖簸箕为生。王猛学识广博, 好读兵书,谨慎稳重严肃坚毅,气概雄强高远,不为琐事萦怀,若不是志趣相投之人,根本不与交往,因 此浮华之士都轻视与嘲笑他。但王猛悠然自得,不把这些放在心上。 王猛年轻的时候到邺都游历,当时很少有人能赏识他。只有徐统见到他认为他很奇特,召他做功曹。 他逃避没有应召,于是隐居在华阴山。王猛胸怀辅佐帝王创业的大志,收敛了羽翼等待时机,观察形势然 后行动。桓温入关的时候,王猛穿着粗布衣服去拜见他,谈论天下的大事,边捉虱子边谈,好像旁边没有 人似的。桓温看着他,觉得他是个奇才,问道:“我奉皇上的命令,率领精锐的军队十万人,主持正义讨 伐叛逆,为百姓铲除凶暴的奸人,可是三秦大地的英雄豪杰没有人前来归附,这是为什么呢?”王猛说: “您不怕千里路远,深入奸人横行的地方,离长安只有咫尺之遥,却不渡过灞水,老百姓不知道您的心思 的缘故啊。”桓温黯然不语,没有应对的话。桓温即将撤军的时候,赏赐给王猛车马,授予他高官督护的 官职,请他和自己一起到南方去。王猛回到山里向老师请教这件事,老师说:“你和桓温难道能同时建功 立业吗?在这里就可以得到富贵,为什么要远行呢?”王猛于是没有去。 苻坚有统一天下的大志,听说王猛的名望后,召见他,一见面就如平素知己,谈论历代兴亡大事,好 像不同的符牌却刻有相同的符文一样,所见相同,就如刘备遇到了诸葛亮。到了苻坚登上皇位,任命王猛 做中书侍郎。当时始平县地方豪强不守法度,任意胡为,抢劫与偷盗盛行,于是就调任王猛为始平县令。 王猛到任之初,宣示法令,严刑治理,明察善恶行为,严厉约束地方豪强。因用鞭刑处死一个官吏,百姓 上诉控告他,有关官员也上奏弹劾,诏令用刑车将他押送交廷尉立案追究。符坚亲自审问他,说:“当政 的根本,是以道德感化作为首选,你到任不久却杀人无数,这是多么的残暴啊!”王猛说:“我听说主管 一个安宁的国家当用礼治,而治理一个动乱的国家当用法治。陛下不认为我无能,把政务繁难的县交给我 治理,我当为贤明的君主除去凶恶和奸猾之徒。刚杀了一个坏人,其余的尚有上万,如果陛下认为我不能 除尽凶暴之徒,维护法律制度,我岂敢不甘心受刑,为我辜负了陛下而谢罪。但因残暴施政的罪名遭受刑 罚,我实在不敢承受。”苻坚对众大臣说:“王景略确实是管仲、子产那样的人啊!”于是赦免了他。 王猛镇守冀州,苻坚任凭王猛在六个州之内斟酌事势所宜,可自行处理而不必上奏,选拔任用才能杰 出者,用来补充关东地区的郡守和县令的缺员,授职之后,只要上报台阁正式行文任命即可。不久,入朝 担任宰相,王猛主管政事公平,流徙放逐了不尽职的官员,选拔隐居和不得志的人才,重用贤能的人才, 对外加强军备,对内崇尚儒学,鼓励督促百姓从事耕织,进行正直和廉耻的教育,没有人有罪却不被刑惩 的,没有人有才却不被任用的。苻坚曾经悠然地对王猛说:“你日夜勤劳,毫不怠惰,为日常纷繁的政务 担忧、辛劳,有了你,我就如周文王得到了姜太公一样,将可以终年悠闲自得了。”王猛就是如此地被看 重。 王猛性情刚毅明察清正严肃,对于善与恶尤其分明。地位低下时,受人一餐饭这样的小小的恩惠,没 有不报答的;怒目相视这样的小小的怨恨,没有不报复的。当时的舆论因此相当地轻视他。 适考素能特训 时间:40 分钟 分值:39 分 一、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 分) 曾几,字吉甫,其先赣州人,徙河南府。幼有识度事亲孝母死蔬食十五年入太学有声试吏部考官异其 文置优等赐上舍出身擢国子正兼钦慈皇后宅教授。迁辟雍博士..,除校书郎。 高宗即位,改提举湖北,又改浙西。会兄开为礼部侍郎,与秦桧力争和议,桧怒,开去,几亦罢。逾 月,除广西转运副使,徙荆南路。 桧死,起为浙西提刑、知台州,治尚清净,民安之。黄岩令受贿为两吏所持,令械吏置狱,一夕皆死, 几诘其罪。或曰:“令,丞相沈该客也。”治之益急。 几承平已为馆职,去三十八年而复至,须鬓皓白,衣冠伟然。每会同舍,多谈前辈言行、台阁典章, 荐绅推重焉。诏修《神宗宝训》,书成,奏荐,帝称善。权礼部侍郎。兄楙、开皆尝贰春官,几复为之, 人以为荣。 吴、越大水、地震,几举唐贞元故事反覆论奏,帝韪其言。他日谓几曰:“前所进陆贽事甚切,已遣 漕.臣振济矣。”上闵劳以事,提举玉隆观,绍兴二十七年也。 金犯塞,中外大震,帝召杨存中偕宰执对便殿,谕以将散百官,浮海避之。左仆射..陈康伯持不可。存 中言:“敌空国远来,已闯淮甸,此正贤智驰骛不足之时。臣愿率先将士,北首死敌。”帝喜,遂定议亲 征,下诏进讨。有欲遣使诣敌求缓师者,几疏言:“增币请和,无小益,有大害,为朝廷计,正当尝胆枕 戈,专务节俭,经武外一切置之。且前日诏诸将传檄.数金君臣,如叱奴隶,何辞可与之和耶?”帝壮之。 孝宗受禅,几又上疏数千言。将召,屡请老,乃迁通奉大夫,致仕。乾道二年卒,年八十二,谥文清。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一》,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幼有识度/事亲孝母/死/蔬食十五年/入太学有声/试吏部考官/异其文/置优等/赐上舍出身/ B.幼有识度/事亲孝/母死/蔬食十五年/入太学有声/试吏部/考官异其文/置优等/赐上舍出身/ C.幼有识度/事亲孝/母死/蔬食十五年/入太学有声/试吏部考官/异其文/置优等/赐上舍出身/ D.幼有识度/事亲孝母/死/蔬食十五年/入太学有声/试吏部/考官异其文/置优等/赐上舍出身/ 答案 B 解析 “母”做“死”的主语,所以中间不能停顿,排除 A、D;“考官”做“异其文”的主语,所以 中间不停顿,排除 C,选择 B。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博士指古代学官名,始于战国时期,秦汉相承。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 徒的官职。 B.漕指通过水道运粮,又可指水运他物。水路不通之处辅以陆运,多用车载,故又合称“转漕”或 “漕辇”。 C.仆射指职官名。秦始设置,以善射者掌事,故称仆射。汉献帝设置左右仆射,唐宋以左右仆射为 宰相之职。 D.檄指檄文,是中国古代官方文书的一种形式,常用于书写比较重要的内容,文中指以檄文安抚、 晓谕对方。 答案 D 解析 D.文中“檄”为声讨之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曾几治政有道,执法不畏权贵。他担任地方官时,奉行清净之道,人民安心;黄岩县令犯法,曾 几得知他是丞相的门客后,仍然严惩了他。 B.曾几言谈得体,为人备受推重。每次和同僚聚会,曾几常常谈论前辈的言行举止和台阁典章制度, 因此士大夫们非常推崇尊重他的为人。 C.曾几专注政事,为国屡次进言。吴、越之地发生重大水灾、地震,曾几列举唐朝贞元年间的旧事, 并反复论述上奏,皇帝肯定他的说法。 D.曾几力主抗金,坚决反对议和。金人侵犯边塞,有人主张请求金人延缓出兵,曾几认为,增加岁 币请求讲和之事无利有害,并坚决反对。 答案 A 解析 A.“严惩”有误,只是“追究得更加急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①黄岩令受贿为两吏所持,令械吏置狱,一夕皆死,几诘其罪。(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朝廷计,正当尝胆枕戈,专务节俭,经武外一切置之。(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黄岩县令接受贿赂被两名官吏要挟,县令用镣铐拘禁两名官吏关押在狱中,一个晚上都死了, 曾几追问他的罪责。(“持”“械”“诘”各 1 分,句意 2 分) ② 替 朝 廷 打 算 , 正 应 当 卧 薪 尝 胆 枕 戈 待 旦 , 专 一 从 事 省 俭 , 除 经 营 武 事 以 外 一 切 搁 置 。 (“计”“务”“置”各 1 分,句意 2 分) 解析 第①句关键词:持,要挟;械,用镣铐;诘,追问。第②句关键词:计,打算;务,从事;置, 搁置。 参考译文 曾几,字吉甫,他的祖先是赣州(今属江西省)人,迁居河南府。年幼时就有见识,服侍双亲很孝顺, 母亲死了,粗茶淡饭十五年。进入太学,有名声。参加吏部考试,考官惊异他的文章,放在优等,赐上舍 出身,提拔为国子正兼钦慈皇后宅教授。升任太学博士,授任校书郎。 高宗即位,改任提举湖北,又改任浙西。恰巧兄长曾开为礼部侍郎,和秦桧极力争论和议,秦桧发怒, 曾开离职,曾几也罢官。过了一个月,授任广西转运副使,调转官职为荆南路。 秦桧死了,起用为浙西提点刑狱、台州知州,治政奉行清净之道,人民安心。黄岩县令接受贿赂被两 名官吏要挟,县令用镣铐拘禁两名官吏关押在狱中,一个晚上都死了,曾几追问他的罪责。有人说:“县 令是丞相沈该的门客。”曾几追究得更加急迫。 曾几在天下太平时已担任馆职,离职三十八年又再度任职,胡须鬓发都白了,但衣冠壮美。每到和同 事聚会,常谈论前辈的言语举止、台阁典章制度,士大夫因此推崇尊重他。诏令写作《神宗宝训》,书完 成后,奏报上去,皇帝称赞。代理礼部侍郎。兄长曾楙、曾开都曾经担任礼部副长官,曾几又任这个职位, 人们认为是种荣耀。 吴、越地方发大水、地震,曾几举出唐朝贞元年间的旧事反复论述上奏,皇帝肯定他的说法。过了几 天对曾几说:“以前所说的陆贽的事很中肯,已派遣漕臣赈济百姓了。”皇上怜悯他事多辛劳,让他做玉 隆观的提举,这是绍兴二十七年的事。 金人侵犯边塞,朝廷内外大为震惊,皇帝召杨存中和宰相执政在偏殿问话,告知他们将要遣散百官, 乘船到海中避难。左仆射陈康伯坚决不同意。杨存中进言:“敌人率全国兵力远道而来,已闯入淮甸,现 在正是贤能才智的人奔走都来不及的时刻。臣愿意带头率领将士,面向北方誓死抗敌。”皇帝欢喜,于是 议定亲自出征,下诏令进攻讨伐。有想要派遣使臣到敌方请求延缓出兵的,曾几上奏疏进言:“增加岁币 请求讲和,没有小利,却有大害,替朝廷打算,正应当卧薪尝胆枕戈待旦,专一从事省俭,除经营武事以 外一切搁置。况且前些日子已诏令诸将传递檄文责备金国君臣,像呵斥奴隶一样,还有什么话可以跟他们 讲和呢?”皇帝认为他的话很雄壮。 孝宗接受禅让,曾几又上疏几千字。皇帝将要召见他,他屡次请求告老还乡,于是迁任通奉大夫,退 休。乾道二年去世,享年八十二岁,谥号文清。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 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9 分) 所谓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本身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伴随诸多 心理过程而存在的心理现象或曰心理特性。注意是心理过程的始动因素,并且总是伴随各种心理过程存在。 审美心理过程也是从审美注意开始的。 注意通常可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大类。所谓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 力的注意。绮丽的自然风光引起我们的审美注意,多是这种类型。而有意注意,是指那种自觉的、有目的 的、在必要时还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我们欣赏艺术作品时产生的审美注意,多属这种类型。这两种 类型的注意尽管有所区别,但在审美实践中常常是不能截然分开的。许多情况下,两种注意是同时存在(虽 有所侧重),或者交替进行和互相转化的。例如我们观看舞台上的演出,先是有意注意使我们把视觉和听 觉集中于舞台上的角色,当新的角色登场,我们的注意力随即转向新的角色,这时就自然过渡到无意注意 了。 关于引起审美注意的原因,除了审美主体的个体倾向和内部状态(如审美需要和兴趣,心境和情绪状 态)以外,主要是审美对象具有各种能引起人们愉悦情感的属性。如鲜艳的色彩、和谐的组合、适度的比 例、流畅的线条等等。这些引起注意的审美属性中,最重要的是对比强度和新异性。 以对比强度而论,属于互补色的红与绿,配合得宜,彼此都可增强对方的强度(鲜明度)。“绿叶扶红 花”是美的,而尤以所谓“万绿丛中一点红”显得更美。因为“万绿”作为背景和陪衬,更加突出了“一 点红”的强度。倘若叶花等量,红绿各半,那审美效果怕要削弱许多。对比强度还表现在,在相对静止的 背景中,动的对象更容易引起注意。蔚蓝的天空,苍鹰翱翔;浩瀚的大海,巨轮披浪;无际的平川,列车 飞驰;明亮的舞台,角色变换等等。在人们的视野中,苍鹰、巨轮、列车、角色等因其动很容易成为注意 的中心,而天空、大海、平川、舞台,因其相对静止而往往成为注意中心的陪衬。当然,这绝不是说,只 有动态才显示美,而静态就不显示美。动态和静态在特定的场合各有其美,而且二者常常同时存在、互相 辉映,相得益彰。 以审美对象的新异性而论,最好的例子是当代青年人的服饰。青年人都希望将自己打扮得更美一些。 一件设计新颖的服装,常引起一些人的青睐,于是他们竞相模仿,形成“流行热”。之后,一种造型、色 彩更新颖的时装又悄然兴起,于是他们又开始模仿和追求。又如,欣赏过韩美林动物画的人都有这样一种 感觉:他笔下的动物格外可爱,给人的美感享受格外丰富。这是什么原因呢?它逼真么?恰恰相反,他的 画多是变形画,线条非常简洁,圆弧形运用较多;色彩铺张,斑驳交错。韩氏画法的核心是突出了一个“新” 字。唯其如此,他的画能引起更多观赏者的审美注意,以至几度出国展出,都引起轰动,盛誉不衰。 (选自陶功定《美学》,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注意是人们在面对一定对象时所产生的心理特性,是伴随诸多心理过程而存在的心理现象,其本 身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 B.人们不产生审美注意,就不能产生审美心理过程,审美对象的鲜艳色彩、适度比例、流畅线条等 审美属性能引起人们的审美注意。 C.注意一般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前者具有自觉性、目的性,有时需要意志努力,而后者不需 要意志努力,不具有目的性。 D.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在审美实践中常同时存在,或交替进行和互相转化,因而人们在欣赏自然美 景与艺术作品时的审美注意各有侧重。 答案 D 解析 D.强加因果。前后两个分句在逻辑上没有必然因果关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人们观看舞台演出时,能在有意注意的作用下去听、看演员的表演,而人们的注意力转向出现的 新角色则是无意注意的表现。 B.人们产生审美注意有内外两方面原因,外因是审美对象具有引起人们愉悦情感的属性,内因是人 们有个体倾向和内部状态。 C.“万绿丛中一点红”比“绿叶扶红花”更具美感,前者互补色之间的对比强度更大,“万绿”有 效突出了“一点红”的强度。 D.静态和动态都可显示美,静态美和动态美各有特点;在一些场合,动态和静态同时存在,彼此辉 映,产生很好的美感效果。 答案 B 解析 B.“外因是审美对象具有引起人们愉悦情感的属性”以偏概全。由原文第三段“主要是”可 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面对浩瀚的大海和在大海上披浪前行的巨轮,人们往往将具有动态美的巨轮作为注意的中心,而 将静态的大海视为陪衬。 B.当代青年人喜爱用设计新颖的时装打扮自己,他们不断追求在设计方面更新颖的时装,在社会上 掀起一次又一次“流行热”。 C.韩美林的动物画以简洁的线条、铺张的色彩表现出动物的可爱,给人以丰富的美感享受,但其动 物画逼真性不够又令人感到遗憾。 D.韩美林画法的核心特点是“新”,他的画能引起更多观赏者的审美注意,在国外展出时能引起轰 动,得益于画法“新”这一特点。 答案 C 解析 C.“其动物画逼真性不够又令人感到遗憾”理解错误,韩美林的画多是变形画,这是他的画 作的特点,我们不能把逼真性不够视为他的画作的缺憾。 三、语言基础题组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①民生无小事,我市政务大厅继续加强服务意识,工作人员见微知著....的工作,令前来办事的群众倍感 温暖。 ②没有强大的设计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国家实力的提升就无从谈起,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就是空中.. 楼阁..。 ③来自平凡岗位的小王既热爱写作,又勤于积累,在阅读中坚持寻章摘句....,难怪他能写出这么多优秀 的文章。 ④贪官们锒铛入狱后,写书出书,很多人都是在借此回忆昔日人生的辉煌,真正悔过自新的却是微乎.. 其微..。 ⑤“中国诗词大会”各季的比赛都已顺利完成,社会反响强烈,这离不开中央电视台瞻前顾后....的周密 安排。 ⑥有些年轻人忘记家人的殷切期望和自己心中的梦想,每天宵衣旰食....,痴迷于网络游戏,沉迷于虚幻 世界。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答案 B 解析 ①搭配不当。“见微知著”指见到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一般做谓语, 不作定语。②“空中楼阁”指悬于半空之中的城市楼台。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空想,不合实际的 计划。正确。③望文生义。“寻章摘句”指读书只搜寻、摘录只言片语,不去深入研究;也指写文章只堆 砌现成的词句,没有创造性。④“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正确。⑤“瞻前顾后”形容做事之前 考虑周密慎重;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正确。⑥误用褒贬和对象。“宵衣旰食”指天不亮就穿衣起 来,天黑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 A.日前,我市提出“延续历史文化血脉,引领未来发展方向”为目标,号召全市人民为创建一个传 统与现代共融的城市而努力。 B.有关部门应坚决取缔达不到最低标准的幼儿园,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幼儿园要求停业整顿,如此, 才能避免伤害孩子的事件不再发生。 C.市场的发展带来了种种问题,最为突出的是部分超大城市房价过高、一些地区商品房库存过多, 这是目前各地各项相关政策的背景。 D.美国日前批准在佛罗里达州开展转基因蚊子野外试验,这种转基因蚊子可帮助控制寨卡病毒、登 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的传播。 答案 D 解析 A.句式杂糅,应为“提出……目标”或“以……为目标”;B.不合逻辑,把“不再”改为“再 次”;C.成分残缺,应在“各项相关政策”前加上“出台”。 5.下面是五种实用文的部分摘录,请根据实用文体的语言特点,找出每种的不当之处并作修改。(5 分) (1)校团委会决定 5 月 10 日下午第二节课后,在学校体育馆举办首届体育节活动。欢迎各位同学莅临 现场,积极参加。(校团委会通知) (2)恩师无恙,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教师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教 师节短信) (3)各位来宾,各位校友,大家好。今天是我校百年校庆的日子,学校的图书馆、校史馆、办公楼全 部开放。(广播稿) (4)有位同学于 5 月 7 日上午拾得钱包一个,内有人民币 48 元、饭票、手机充值卡等,望失主前往学 校政教处找李老师认领。(招领启事) (5)我来拜访您,您不在。我把拙作《读词小札》放在府上,请您工作之暇拜读并给予修改,不吝赐 教。(留言便条) (1)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2)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3)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4)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5)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答案 (1)莅临现场 踊跃报名 (2)垂念 常念(或思念) (3)全部 全都 (4)48 元 若干 (5)拜 读 费心一读 解析 第(1)处因为是校团委通知,从对象来讲用“莅临现场”不当;第(2)处“垂念”是敬辞,用于 对方;第(3)处广播稿要注意消除语音上的歧义;第(4)处招领启事不能把钱数说得太具体;第(5)处“拜 读”是说读别人的作品。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