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双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自主测评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第 1 页 共 15 页 东北育才双语学校 2020-2021 学年度上学期 高二年级 语文学科 自主测评测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 分数: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 1-5 题。 材料一: 写一本小说不容易,读一本小说也不容易。平常人读小说,往往以为既是“小”说,必无关宏旨,所 以就随便一看,看完了顺手一扔,有无心得,全不过问。这个态度,据我看来,是不大对的。小说之所以 能够存在,并不是完全因为它“小”而易读,可供消遣。 反之,它之所以能够存在,正因为它有它特具的作用,不是别的文体所能替代的。小说是讲人生经验 的。我们读了小说,才会明白人间,才会知道处身涉世的道理。哲学能教咱们“明白”,但是它不如小说 说得那么有趣,那么亲切,那么动人。因为哲学板着面孔说话,而小说则生龙活虎地去描写,使人产生兴 趣,因而也就不知不觉地发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历史也写人间,似乎与小说相同。可是,一般来说,历 史往往缺乏文艺性,使人念了头疼;即使含有文艺性,也不能像小说那样圆满生动,活灵活现。历史可以 近乎小说,但代替不了小说。世间恐怕只有小说能原原本本地描画人世生活,并且能暗示出人生意义。就 是戏剧也没有这么大的本事,因为戏剧须摆到舞台上去,而舞台的限制往往让剧本不能像小说那样自由描 画。于此,我们知道了,小说是在书籍里另成一格,它不是仅供我们念着“玩”的。 读小说,第一能让我们得到益处的,便是小说的文字。世界上虽然也有文字不甚好的伟大小说,但是 一般来说,好的小说大多是有好文字的。所以,我们读小说时,不应只注意它的内容,也须学习它的文字, 看它怎么以最少的文字,形容出复杂的物态心态来,看它怎样用最恰当的文字,把人情物状一下子形容出 来,使其活生生地立在我们眼前。况且一部小说。有景有人有对话,千状万态,包罗万象,更使我们心宽 眼亮,多见多闻,假若我们细心去读的话,它简直就是一部最丰富的最好的模范文。 文字以外,我们该注意的是小说的内容。要断定一本小说内容的好坏,颇不容易,因为世间的任何一 件事都可以作为小说的材料,实在不容易分别好坏。不过,我们可以这样来决定:关心社会的便好,不关 心社会的便坏。这似乎是说,要看作者的态度如何了。同一件事,在甲作家手里便当作一个社会问题而提 出,在乙作家手里或者就当作一件好玩的事来说。前者的态度严肃,关切人生;后者的态度随便,不关切 人生。那么,前者就给我们一些知识,一点教训,所以好;后者只是供我们消遣,白费了我们的光阴,所 以不好。 一部好的小说,必是真有的说,真值得说。它决不求助于小小的技巧来支撑门面,作者要怎样说,自 然有个打算,但是这个打算绝不是把故事拉得长长的,好多赚几个钱。所以,我们读一本小说,绝不该以 内容与穿插的惊奇与否去定好环,而是要以作者处理内容的态度和怎样谋篇布局去定好环。假若我们能这 样去读小说,则小说一定不是只供消遣的东西,而是对我们的为人处世和文学修养都大有裨益。 (摘编自老舍《怎样读小说》有删改) 第 2 页 共 15 页 材料二: 《中华读书报》记者舒晋瑜在北京专访《小说课》作者毕飞宇。 舒晋瑜:您以经典的标准选择篇目,《小说课》除汪曾祺的作品外几乎没有当代作品,仅仅是篇幅和 时间的限制,还是另有原因?您怎么看待当代作品和经典之间的距离? 毕飞宇:当代作品讲得少是因为我缺少自信。讲过世的作家的作品相对来讲更安全,如果我讲余华, 他也许会告诉我,他可没那个意思,那我的脸还要不要?——这是玩笑了。其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当代文学里有非常好的作品,但它到底有没有可能成为经典,我们都不知道。 经典的产生过程极其诡异,它需要内部因素,外部的条件也得具备,有些时候一部经典作品的产生可 能是历史给这个作家、这个作品带来了特别的机遇。 就作品本身而言,我认为当代文学已经产生了不少的杰作,许多作品的品相比现代文学的经典甚至更 好,但是,当代文学的体量太大了,经典是一间小屋,它究竟能放多少东西呢?没有人知道。 舒晋瑜:在不断重读的过程中,您对经典作品有重新的认识和理解吗? 毕飞宇:我不记得是谁说的了,经典就是可以反复阅读的东西,千真万确。鲁迅的代表作我不知道读 了多少遍了,现在再读,还是有新的发现,还是能带来审美上的震撼。我对王彬彬教授说,鲁迅的小说确 实是太好了。过去我们过分在意鲁迅的思想。而实际上,这个作家的文本意识特别强。我现在是这样看待 经典重读这件事的,它在骨子里有一个年纪的问题。我们读经典的时候往往很年轻,二十来岁,可是,写 经典的作家阅历已经很丰富了,这个年龄落差就会带来一个问题,阅读的理解力达不到写作的理解力,我 们没有对话的能力。等我们也到了一定的年纪,我们的理解力长进了,这时候再读,就有了对话的资格。 这个时候你对许多字句甚至是标点符号就会有新的感受。 舒晋瑜:平时的阅读中,所有喜欢的经典作品您都这么翻来覆去地对比着看吗?包括不同版本的同部 作品? 毕飞宇:我阅读经典小说,基本不能用“阅读”这个词,对我来说这个词太正式,其实我把玩的心更 多,有点像玩古玩。我不玩古玩,我就把经典当做了古玩,很省钱的。我的重点不在看,而在摩挲,把宝 物放在手上一遍又一遍的。我读经典是这样的心态,非常快乐幸福,我就是喜欢,我觉得这是最好的阅读 方式。 舒晋瑜:我无法想象您如何把玩一部作品。 毕飞宇:我看小说,有时候一页纸可能花半个小时,等我把这一页翻过去,才明白过来,我的眼睛里 并没有小说,我早就沿着小说的场景岔出去了,沿着作家的描写对象按照自己的想象“飞”出去了。 舒晋瑜:您觉得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毕飞宇:你也不是外人,那我就说了,我是土地上生长的艺术家,本质上我是艺术家,很不靠谱,斜 着生,歪着长,如果风调雨顺,我也可以结几个果子,好不好吃不关我的事。 舒晋瑜:《小说课》中的内容,跨度有多大? 毕飞宇:比较大,我的好友庞余亮替我算过了,从《水浒》到汪曾祺,六百年。 (摘编自《毕飞宇谈怎样读小说》,有删改)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第 3 页 共 15 页 A. 老舍认为分析一部小说内容的好坏,应主要从作者在作品中对社会人生和事件的态度的角度入手。 B. 老舍认为我们只有读小说,才会明白人间,才会知道处身涉世的道理,读哲学、历史、戏剧等作品做 不到这一点。 C. 毕飞宇认为经典作品需要反复阅读,随着阅历的丰富、理解力的长进,读者会具备与作者对话的能力, 不断有新发现、新感受。 D. “很省钱的”“很不靠谱,斜着生,歪着长”“我的好友庞余亮替我算过了”等表现了毕飞宇语言朴实 幽默,使得访谈气氛更加融洽。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老舍认为能以最少的文字形容复杂的物态心态,最恰当的文字形容人情物状的小说,才是让我们受益 匪浅的最好的小说。 B. 老舍认为读小说时,只要我们关注作者处理内容的态度和谋篇布局的方法,就一定能明白为人处世的 道理,提高文学修养。 C. 毕飞宇认为当代文学的诸多优秀作品不确定能否成为经典,这是他缺少自信而在《小说课》中讲得少 的重要原因。 D. 舒晋瑜运用“追问”,从“不断重读”到“翻来覆去地对比着看”再到“如何把玩一部作品”,及时抓 住新亮点,拓深、拓广访谈内容。 3. 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本次访谈核心话题的一项是( )(3 分) A. 在不断重读的过程中,您对经典作品有重新的认识和理解吗? B. 您怎么看待当代作品和经典之间的距离? C. 平时的阅读中,所有喜欢的经典作品您都这么翻来覆去地对比着看吗? D. 我无法想象您如何把玩一部作品。 4. 对于“怎样读小说”,老舍和毕飞宇分别给出了怎样的方法?(4 分) 5.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3 小题,16 分) 第 4 页 共 15 页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下面 6-9 题。 圣诞树与婚礼 【俄】陀思妥耶夫斯基 那天我目睹了一个排场很大的婚礼,一见那婚礼我就想到那棵圣诞树。事情是这样的。 在五年前的除夕,我应一位商界人士邀请,参加一个儿童舞会。这人身居高位,交际广,神通大。所 谓儿童舞会只不过是托词,其实是父母们聚集在一起,佯装单纯、随便地讨论与他们利益攸关的事。 我是局外之人,一晚上没与什么人交际。 舞会上有位要人,人们叫他朱利安·马斯塔科维奇。主人和主妇没完没了地谄媚他,其他人也都围着 他打转。我在这位要人面前觉得不好受,便在与孩子们玩了会儿后,走进一间无人的小起居室,坐在房间 的尽头。那里有一个养花的温室,几乎占了房间的一半。 孩子们很可爱,不大一会儿,圣诞树上最后的糖果就已被他们拉了下来。一个十一岁左右的女孩,像 爱神丘比特一样可爱,一副娴静沉思的神态,生着一双梦幻般的圆圆的大眼睛。她离开其他孩子,带了她 的洋娃娃进了我待的房间,在一个角落里坐下。 “她父亲是个大富商,”客人们彼此告诉,“已经存了三十万卢布做她的嫁妆。” 我转脸去看说话的一群人,我的目光与朱利安·马斯塔科维奇的目光相遇。他站在那里,背着双手, 歪着脑袋,正聚精会神地倾听。 这家保姆的小男孩,蹑手蹑脚地走到小女孩和我待的房间里来。小女孩让他坐在她旁边,两人一起给 布娃娃穿衣。 差不多过了半个小时,我几乎要打瞌睡了,这时朱利安·马斯塔科维奇突然走了进来。几分钟前他被 介绍给那阔女孩的父亲,两人一直热切地谈话。 他静静地站了一会儿,喃喃自语,像是扳着指头计算着什么。 “三十万——三十万——十一岁——十二岁——十三岁——十六岁——五年之后!就说是四分息—— 五乘十二——六十,假定五年后,它会达到,啊,四十万,嘿——嘿!但那精明的老狐狸是不可能满足于 四分息的。也许他会得到八分,甚至十分。让我们估它个五十万。至少也有这个数,肯定无疑。超过这个 数的,就作为零用钱。” 他擤了一下鼻子,正打算离开,突然发现了那个女孩,便站住了。我在那些花木后面,他看不到。 他的神态看起来非常紧张。或许是那些计算使他有了想法,或许是其他理由。因此,他搓着手,再也 站不稳了。他刚想往前走,但又止步了,向四周看了看。接着,他好像感到自己在犯错误似的,抬起脚轻 轻地朝那孩子的方向走去。 “你在这儿做什么,亲爱的孩子?”他低声说,看看四周,拧一下她的面颊。红发男孩看到小女孩都 快要哭了,便同情地抓住她的手,大声啜泣。这惹怒了那男人:“滚开!滚开!” 门口响起脚步声。朱利安·马斯塔科维奇一惊,直起身子。红发小男孩更加惊慌,放开小姑娘的手, 沿着墙根跑进了餐厅。朱利安·马斯塔科维奇为了不引人注意,也朝餐厅走去,脸红得像龙虾。我跟着这 贵人进了餐厅,在那里目睹了一出闹剧。 第 5 页 共 15 页 吓坏了的孩子急忙钻到桌子底下,那迫害者抽出麻布手帕当鞭子,要把他赶出来。朱利安·马斯塔科 维奇是个胖子,身躯沉重,两颊肉鼓鼓的,肚子和脚踝像核桃一样滚圆。这时他满身流汗,气喘吁吁,整 个人像发了疯。 我开怀大笑,一时间把朱利安·马斯塔科维奇高贵的身份忘得一干二净。这时我们的主人在对面门口 露面了。那男孩从桌底下爬出来,拭着膝盖和肘部。朱利安·马斯塔科维奇赶忙装着拿手帕揩鼻子。主人 上前告诉他,这就是要恳请他照料的孩子。孩子十分老实。他母亲是个寡妇,在这儿当保姆。朱利安·马 斯塔科维奇一口回绝,说是已经有十来个人在等着空缺。他厌恶地说:“依我看,这是个调皮的小流氓。 滚开,小家伙!” 他控制不住地斜瞥了我一眼。我也控制不住自己,直对着他的脸大笑。他转过脸去对我不加理会,离 开房间,走进了客厅。 我笑不可抑,也走进了客厅。 “他结婚了吗?”我高声问站在朱利安·马斯塔科维奇身旁的一个熟人。 朱利安·马斯塔科维奇恶狠狠地瞪了我一眼。 “没有。”我的熟人回答,对我这种故意的轻率大吃一惊。 不久前,我经过一家教堂。一群聚集在那儿观看婚礼的人吸引了我的注意。这是个阴沉的日子,开始 下起了毛毛雨。我穿过人群进了教堂。新郎是个身子滚圆、肚子像锅的矮个子,穿着贵重的礼服。他奔来 奔去,发号施令,忙这忙那地张罗。终于,说是新娘来了。我挤过人群,看见一个惊人的美女。她刚刚才 算得上是少女。但美人脸色苍白,愁容满面,看起来心神恍惚。她脸上每个线条都显露出绝等严肃,给予 她的美一种特别的尊贵与庄重。但透过这严肃与庄重,透过那愁态,显露出一个孩子的单纯天真。她的容 貌中有种无法形容的稚嫩神气,似乎在无言地恳求怜悯。 人们说,她才刚满十六岁。我仔细看一下新郎,突然我认出了他就是朱利安·马斯塔科维奇。在那五 年中我再没见过他。我再看新娘——天啊!我飞快地走出教堂。我听见人群中在议论新娘的财富——大约 五十万卢布的奁资,多少多少的零用钱。 “那么,他的算盘打得不错呀。”我挤出来到了街上,心里想。 (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马斯塔科维奇“歪着脑袋”“聚精会神地倾听”“喃喃自语”“扳着指头计算”,表明他对“已经存了三 十万卢布做她的嫁妆”感兴趣。 B. 五年前的马斯塔科维奇的计算与算计,五年后新娘的愁容,这些都与爱情无关,作者含蓄地说明,所 谓贵族阶级的婚姻,只不过是一场阴谋与算计。 C. 作品表达了对小人物孤独而沉默的怜悯。文中小女孩儿就属于被凌辱的小人物,作者给予了深切的同 情。 D. 小说结尾的内心独白“他的算盘打得不错呀”流露出了“我”对此的羡慕,表明“我”也不能免俗, 体现了作家勇于自我剖析的精神。 7. 下列对小说相关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第 6 页 共 15 页 A. 从构思的方式来看,文本主要采用的是回忆的叙述方式,文本的主要内容是“我”对“五年前”的一 次儿童舞会的回忆。 B. 文本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我”是全知视角,由“我”叙述内容,并带上“我”的价值判断,比如文中 “我”两次情不自禁地对马斯塔科维奇的“嗤笑”,看出“我”的鄙视。 C. 文中的心理描写主要以两种形式出现,叙述者“我”的心理直接以“思维活动”出现,兼有动作描写。 D. 文中通过较大的篇幅描写马斯塔科维奇的各种神态和动作,让读者能够直接体会到马斯塔科维奇内心 的状态。 8. 请简要分析文中圣诞树的象征意义。 9. 有人认为,在马斯塔科维奇身上,体现了分裂的双重人格,这应该怎样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 10-14 题。 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少孤,鞠于仲父宗元,从学于里人张震,善为文辞。咸平中,由乡贡试 礼部、廷对皆第一。杨亿见其赋,叹曰:“王佐器也。” 时瑞应沓至,曾尝入对,常语及之。曾奏曰:“此该国家承平所致,然愿推而弗居,异日或有灾沴, 则免舆议。”及帝既受符命,大建玉清昭应宫,下莫敢言者,曾陈五害以谏。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 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 真宗不豫,皇后居中预政,太子虽听事资善堂。然事皆决于后,中外以为忧。真宋崩,内外汹汹,曾 正色独立,朝延倚以为重。仁宋立,迁礼部尚书。群臣议太后临朝仪,曾请如东汉故事,太后坐帝右,垂 帘奏事,丁谓欲帝朔望见群臣,大事则太后召对辅臣决之,非大事令入内押班雷允恭传奏禁中,画可以下。 曾曰:“两宫异处,而柄归宦官,祸端兆矣。”谓不听。既而允恭坐诛,谓亦得罪。自是两宫垂帘,辅臣奏 事如曾议。 曾方严持重,每进见,言利害事,审而中理;多所荐拔,尤恶侥幸。曹利用恶曾班己上,尝怏怏不悦。 及利用坐事,太后大怒,曾为之解。太后曰:“卿尝言利用强横,今何解也?”曾曰:“利用素恃恩,臣故 尝以理折之。今加以大恶,则非臣所知也。”太后意少释,卒从轻议。始,太后受册,将御大安殿,曾执 以为不可,及长宁节上寿,止共张便殿。太后左右姻家稍通请谒,曾多所裁抑,太后滋不悦。会玉清昭应 宫灾,乃出知青州,人乐其政,为画像而生祠之。曾进退士人,莫有知者。范仲淹尝问曾曰:“明扬士类, 宰相之任也。公之盛德,独少此耳。”曾曰:“夫执政者,恩欲归己,怨使谁归?”仲淹服其言。宝元元年 第 7 页 共 15 页 冬,大星晨坠其寝,左右惊告。曾曰:“后一月当知之。”如期而薨,年六十一。赠侍中,谥文正。 (节选自《宋史·王曹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 B.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 C.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待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 D.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 11.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廷对,科举时代皇帝举行殿试。后也称皇帝在朝廷上召问臣下,使奏对政事。 B.符命,帝王受天命的象征。古人认为天降祥瑞于国君,使其有凭证治理国家。 C.朔望,农历每月初一日叫“朔”,十五日叫“望”。而以“晦”表示每月三十。 D.薨,古代称诸候或大官死叫“薨”,此外,“崩”在古代专指帝王或王后的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王曾精于学问,得到诸人夸赞。王曾虽然少年失亲。但在叔父和乡人的培育下,在文辞方面钻研较深, 在后来的乡贡试中都名列第一。 B.王曾关心国事,敢于直谏陈事。皇帝在真定接受符命,大兴土木以建宫室,其他臣子都不敢劝谏,只有 王曾陈述了五大危害用以劝谏。 C.王曾严肃庄重,处事遵照法度。真宗因身体不适让太子听事,但政事上都由皇后决定。王曾上奏请求遵 循东汉的礼仪,太后垂帘奏事。 D.王曾端厚持重,且勇于担当。王曾身居相位时举荐贤能而不声张,范仲淹对他不计较个人得失十分钦佩, 但也委婉地提出批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曹利用恶曾班己上,尝怏怏不悦。及利用坐事,太后大怒,曾为之解。 (2)会玉清昭应宫灾,乃出知青州,人乐其政,为画像而生祠之。 14.王曾正直无私、直言敢谏,在文中除了陈述五大危害劝谏皇帝不要大兴土木外,还有哪些具体表现? 请结合你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别说明。(3 分) 第 8 页 共 15 页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 南轩竹 曾巩 密竹娟娟数十茎,旱天萧洒有高情。 风吹已送烦心醒,雨洗还供远眼清。 新笋巧穿苔石去,碎阴微破粉墙生。 应须万物冰霜后,来看琅玕色转明。 [注]琅玕 :翠竹的美称。 15.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诗人抓住南轩竹的特征,融物与情为一体,使这首咏物诗清新隽永,意韵丰富。 B.颔联表面写风写雨,实则写竹,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描绘南轩竹的形象。 C.颈联形象地描绘竹笋破土而出、竹影斑驳投在粉墙之上的摇曳姿态,意趣盎然。 D.尾联既实写了眼前的南轩竹,又虚写回忆和想象中的竹子,虚实相生,韵味悠长。 16.“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在这首诗中也描绘 了竹子的形象。请分析两首诗中竹子形象的异同。(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文章的内容虽然细小但含义却极弘大,所举的事例虽 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 , 。 第 9 页 共 15 页 (2)《过秦论》中,描写陈涉起义所使用的武器与九国之师相比的句子是 , 。 (3)《过秦论》中,描写陈涉起义的影响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在简单、纯洁的植物面前,人也变得简单、纯洁了,人就有了从容、宁静、无邪的心境,领略生命与 生命交流的喜悦。轻轻叫一声玉兰,那洁白如玉的花瓣会洒落你一身,你便感到这个春天的爱情又纯洁又 慷慨;芭蕉粗中有细,准确地捕捉了风的动静;仙人掌握着满把孤独,又用一手的刺拒绝轻薄的同情;一 不留神,青藤就爬上了绝壁;野草莓想走遍夏天,却被一条蛮不讲理的溪水挡住了去路。我也被挡住了去 路,于是就躺下来。一觉醒来,野草莓包围了我,多亏不远处松林里那五颜六色的蘑菇向我不停地递眼神, 让我看见一条通向远方的幽径,否则,我怎么能走出这温柔而芬芳的围困? 有一小块自己的庄稼地多好啊!看一会儿书种一会儿庄稼,写一首诗侍弄一会儿花草。书里的思想抖 落进泥土,会开出奇异的花;泥土的气息漫进诗,诗会有终年不散的充沛的春墒。看青翠挺拔的玉米怎样 抱起自己心爱的娃娃,看聪明的辣椒怎样在寒冷的土里找到一把一把的火,看豆荚躺在小床上如何构思, 看韭菜在脚下排列得像杜甫的五律…… 18.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段中省略号的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A.他轻轻摇了摇头,两眼望着那捆书,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 B.他扑到妈妈的身上,一边摇晃着她冰冷的身体,一边喊道:“妈妈,妈妈,妈妈……” C.于是我们仰望着星空,在这清凉的晚风中,在菖蒲熟悉的气息中,在故乡临水的小镇中…… D.我们齐声朗诵起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9.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修辞进行简要分析。(4 分)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也被挡住了去路,于是就躺下来。一觉醒来,野草莓包围了我, 多亏不远处松林里那五颜六色的蘑菇分外美丽,让我看见一条通向远方的幽径,否则,我就不能走出野草 莓的围困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 分) 第 10 页 共 15 页 21.下面文段在格式、语言表达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请指出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5 分) 关于我市药店实行特殊药品登记报告制度的通告 为应对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严峻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 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按照省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统一安排,开始自 2020 年 2 月 9 日起,切实维持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全市所有零售药店要充分发挥一线工作人员的作用, 配合做好疫情防控摸排和宣传工作。 2020 年 2 月 6 日 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办公室 2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4 分) 材料一: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论语·卫灵公》) 材料二:“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 (《庄子》)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是否符合孔子的交友观?结合孔子的交友观谈谈你对“君子之交 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的认识。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历史当中常有一些不寻常的选择,令人感喟。比如苏武出使匈奴,拒不投降,二次自杀,又绝境求生, 历尽苦难,却初心不改,终白发而归。有人赞扬苏武“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贫贱不移”,有人认为苏武 的人生太吃亏,不值得。生活于当代的你如何看待苏武的选择,请写一篇 800 字的议论文作评。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第 11 页 共 15 页 第 12 页 共 15 页 参考答案 1. B 2. D 3. B 4. ①老舍:注意小说的内容及作者处理内容的态度,学习文字和谋篇布局;②毕飞宇:反复揣摩着读, 把自己的想象融入到作品情境中去读。 5. ①首先对错误的读书态度予以否定,说明读一本小说也不容易;②进而谈论了小说较哲学、历史、戏 剧等其他文学类型的优势,点明小说在书籍里另成一格;③最后教给我们阅读小说的方法。 6. D 7. B 8. 圣诞树象征的是婚礼中的新娘。①从形态上看,装饰华美的圣诞树和穿着美丽婚纱的新娘有共通之处。 ②在内涵上,圣诞树的观赏点在于它美丽的装饰,而不是树本身。和文中的迎娶新娘不是为了新娘本人, 而是为了丰厚的嫁妆也有共通之处。圣诞树实际上就是陷入悲剧婚姻的新娘。 9. ①马斯塔科维奇的分裂的双重人格体现在身上兼具正人君子和猥琐小人的特性。②一方面,他在接触 小姑娘的时候,认为这种行为不光彩、不正当,因而非常紧张,害怕被人发现。③另一方面,他却又紧锣 密鼓地干着这种见不得人的勾当。 10C 11C 12D 13(1)曹利用憎恨王曾排位在自己之上,曾经因不满而不高兴。到曹利用因事获罪时,太后大怒,王曾 (反而)替他辩解。(大意 1 分,恶、怏怏、坐各 1 分) 正好玉清昭应宫发生火灾,王曾于是被逐出京城担任青州知州。当地百姓安乐于他的治理措施,替王曾画 画像并为他修建祠堂。(大意 1 分,会、知、生词各 1 分) 14(1)入朝进对时提醒皇帝不要居功自傲 (2)对太后临朝的仪制,坚持汉礼,且直言丁谓的想法是祸 害的征兆。(3)曹利用因事犯罪时,冒太后之怒替曹利用辩解。(每点 1 分) 第 13 页 共 15 页 参考译文: 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年少丧父,由其叔父王宗元抚养成人,向里人张震学习学问,善于写作文辞。 咸平年间,由乡贡试礼部、廷对都是第一名。杨亿见到了王曾所作之赋,赞叹说:“这是辅佐帝王的人才。” 这时各种吉祥的现象纷纷出现,王曾曾入朝进对,真宗向他说及了此事。王曾上奏说:“这确实是国家太 平的结果,但希望陛下进一步推广而不要居功自骄,如果有一天发生灾荒,则可以免除世人的议论。”到 真定接受符命,大建玉清昭应宫,臣下都不敢劝谏,王曾陈述了五大危害用以劝谏。真宗曾经晚上坐在承 明殿,召见王曾并应对很长时间,退朝后,真宗派内侍告诉王曾说:“我十分想见你,因此来不及穿着官 服见你,请你不要以为我慢待你。” 真宗身体不适,皇后执掌朝政,太子虽然在资善堂听事,但一切都由皇后决定,朝廷内外都为此而担忧。 真宗刚驾崩,朝廷内外一片争辩喧闹,纷乱不已,王曾面容严肃,神态庄重,朝廷将王曾作为重要大臣加 以依靠。仁宗即位,升任礼部尚书。大臣们议论太后上朝的仪式,王曾请求像东汉过去的礼仪一样,太后 坐在皇帝的右边,垂帘奏事。丁谓却想皇帝只在每月初一日和十五日接见大臣,大事则由太后召见辅臣断 定,不是大事就让入内,押班雷允恭传奏禁中,决定可由雷允恭下达。王曾说:“两宫不在一处,但大权 归宦官执掌,这是祸害的一种征兆。”丁谓不听。不久雷允恭犯罪被杀,丁谓也由此而获罪。从此以后两 宫垂帘,辅臣上奏议事都依照王曾的建议。 王曾方正严整稳重,每次进朝觐见皇帝,陈述事情的利害得失,都详细切中事理,许多人受他推荐而被朝 廷提拔,他特别厌恶侥幸受宠之人。曹利用嫉妒王曾官级比他高,曾经因不服气而不高兴,其言语记载在 《曹利用传》中。到曹利用因事而犯罪时,太后大怒,王曾反而替曹利用辩解。太后说:“爱卿曾经说曹 利用强行蛮横,如今又为什么要替他辩解呢?”王曾说:“曹利用一直依仗皇恩,臣下因此曾经以理驳斥 他,现在曹利用被加以大恶之名,臣下并不知道。”太后稍稍息怒,最后对曹利用从轻发落。开始,太后 受册封,将御驾大安殿,王曾坚持认为不可以,到长宁节给太后祝寿,只在便殿恭敬地进行庆典。太后的 左右姻亲之家请求王曾通报求见太后,王曾往往加以制裁和压制,太后更加不高兴。正好玉清昭应宫发生 火灾,王曾于是被逐出京任青州知州。当地百姓对其治理措施十分高兴,替王曾画一幅像并为他建祠庙进 行祭祀。王曾推荐和贬斥士人,没有人知道。范仲淹曾问王曾说:“公开选拔士人,是宰相的职责。您的 大德,唯独缺少这一点。”王曾说:“执政的人,如果将恩德归于自己,那怨恨又归于谁呢?”范仲淹深深 佩服他所说的话。宝元元年(1038)冬天,大星坠落在王曾的寝处,左右惊恐地告诉他。王曾说“:一个月 后就可以知道后果了。”一月后王曾死,终年六十一岁,被追赠侍中,谥号“文正”。 15 D 16 相同点:两首诗中的竹子都有着无惧困难的勇气。曾诗中的竹子虽遇冰霜,但愈显晴明动人;郑诗中 的竹子面对肆虐狂风的千磨万击,却还坚劲挺拔。 不同点:①曾诗中的竹子更多姿多彩,清高脱俗,无论是旱天、雨中、霜后都呈现出其潇洒的姿态;② 郑诗中的竹子更顽强不屈,展现出昂扬的生命力,竹子生活在“破岩”石缝中,环境恶劣,但依然坚定不移。 (相同点 2 分,不同点 4 分,每点 2 分。) 17.(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2)锄懮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3)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第 14 页 共 15 页 18.C C 项和原文都表示同类列举省略;A 项表示声音的断续;B 项表示重复语句的省略;D 项表示引 文的省略。 19.(1)形态(形式)相似:韭菜在形态上排列整齐,杜甫的五律在形式上也具有整饬之感。 (2)审美效果相似:在作者笔下,作为植物的韭菜“简单”“纯洁”,能够给人以“从容、宁静的心境, 领略生命与生命交流的喜悦”,与阅读诗歌产生的审美感受相似。(每点 2 分,若有其它表述,言之成理亦 可酌情给分。) 20.(1)“蘑菇向我不停地递眼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了蘑菇以人的情感,将无情的植物写得动人 可爱。 (2)“围困”前加上修饰语“温柔而芬芳的”,表达了作者甘于受到野草莓的“围困”,表达了对野草莓的 喜爱之情。 (3)原文用反问语气,表示强调作用,表达了对蘑菇的感激之情。(每点 2 分,任意两点给满分) 21.(1)“问题”改成“形势”。 (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前加上“根据”。 (3)删除“开始”。 (4)“维持”改成“保障”。 (5)时间和落款互换位置。(每点 1 分,共 5 分) 22 答案 (示例)符合。君子待人接物淡如清水,小人待人接物甜如甜酒。孔子提倡“与人为善”,鼓励交 往主体以善良的心地和开放的襟怀接纳对方。孔子认为朋友之间应该讲诚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而 不是以利益相合。故淡如清水,相合为江河,而非酒与醴相合久则败坏。孔子强调君子“周而不比”“矜 而不争,群而不党”,以追求“和而不同”的和谐理想的人际交往状态。故人际交往清净如水,内心纯净 澄澈亦如水。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孔子说:“君子不因为言论可取就选用一个人,也不因为人不可取就拒绝他的言论。” 材料二: “而且君子的交谊淡得像清水一样,小人的交情甜得像甜酒一样;君子淡泊却心地亲近,小人甘甜却利断 义绝。大凡无缘无故而接近相合的,那么也会无缘无故地离散。” 第 15 页 共 15 页查看更多